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都市旅游发展与政府职能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都市旅游是一种特殊的旅游形态。随着旅游需求的变化和旅游产业的迅速发展,都市旅游对城市经济、社会、环境、资源和可持续发展所产生的巨大推动作用已经普遍受到关注,尤其是都市凭借多元的文化内涵、强大的城市功能和巨大的包容性,推动旅游方式由传统观光型向复合型转变,体现了旅游的多重功能,不仅吸引了众多专家学者的眼球,也对完善政府职能的提出了更多要求。
     本文以政府经济学、旅游学、产业经济学、行政管理学和城市发展理论的多重视角,运用文献分析法、比较研究法、数据分析法,开展了都市旅游发展中政府职能的综合研究。从泛旅游社会发展观出发,辨析了旅游发展与旅游业发展的区别;分析了旅游发展与都市发展的相互关系;提出了行政运行职能在我国都市旅游发展中政府职能运作的重要性;提出了都市旅游发展中政府职能优化的模式;通过对武汉都市旅游发展中政府职能的实证研究,提出了武汉市优化政府旅游行政职能的对策建议。
     全文共八章:第一章为绪论,主要对论文研究的背景、论文研究的意义、国内外相关研究状况及本文的思路框架进行了阐述。
     第二章为研究的理论基础,主要对都市旅游的特征和发展趋势、都市旅游竞合背景下政府职能的演变规律进行了阐述;以政府职能理论、产业经济学理论、城市发展理论为基础阐述了相关的理论依据;着重解析了都市旅游发展观。
     第三章分析了旅游发展对都市发展的影响,重点阐述了旅游发展对都市经济、社会文化、环境资源等方面的影响;提出了旅游发展与都市发展的系统关系和互动关系。
     第四章分析了政府职能对都市旅游发展的作用,在阐述部分国家以及我国旅游发展中政府与产业、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旅游产业政策、政府投入与税收、管理体制等与都市旅游发展的关系,对都市旅游发展与政府职能的范围、强度以及政府行为“泛化”现象等进行了初步研究。
     第五章对都市旅游发展中政府职能的运作进行了研究;从基本职能、运行职能和部门职能三个方面界定了旅游发展中的政府职能;阐述了都市旅游发展中政府主要职能之间、政府职能与都市旅游发展阶段之间、都市旅游发展战略与职能运作之间的关系;总结了我国都市旅游发展中政府职能运作的主要经验与不足;提出了旅游发展中政府职能的主要发展趋势。
     第六章研究了都市旅游发展中政府职能的优化路径;提出了优化的总体原则;着重阐述了行政运行职能的优化思路;总结了政府管制、政府主导和自组织三种职能模式;阐述了政府职能优化的政策保障、法律保障、财税保障和危机管理体系;根据都市旅游发展的不同阶段,提出了产业一体化、价值一体化和社会一体化三种职能优化途径。
     第七章分析了武汉市都市旅游发展和政府职能运作的现状,提出了政府职能优化的基本对策和建议。
     第八章提出了论文研究的基本结论。
Urban tourism is one of the special travel patterns.Alongside the change of tourist demands and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ourism industry,the great impetus of urban tourism on economy,society, environment and resources sustained development of the cities are wildly concerned.Especially,by multi-cultural connotation,strong urban functions,and enormous compatibility,traditional sight-seeing mode transforms into compound mode of tourism.The reflection on various functions of tourism catches many experts' eyeballs,and also proposes more demands on the improvement of government function.
     On the basis of government economics,tourism industry,industrial economics,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and urban development theory,and other perspectives,with the application of literature analysis,comparative analysis and data analysis methods,this thesis researches into the government functions in urban tourism.From social development view of pan-tourism,the thesis firstly distinguishes the concepts between tourism development and tourism industry development,then analyz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ourism development and urban development,and proposes the importance of administrative operating function in China's government function of urban tourism development,also presents the optimized mode of government function on tourism development. According to the empirical study of government functions on Wuhan urban tourism development,this paper suggests the countermeasures on the optimization of administrative function in Wuhan government.
     The thesis includes eight chapters.The first chapter is the introduction.The background information,significance of the research,and other relevant research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and the framework of the paper are outlined.
     The second chapter is theoretical basis.The trend and characteristics of urban tourism,the evolutionary rules of government func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ompetition and cooperation of urban tourism are expounded.Based on government function theory,industrial economic theory, urban development theory and other theories,the urban tourism development theory is emphasized.
     The third chapter analyzes tourism development on economy society,environment and resources, proposes the systematic relationship between tourism development and urban development as well as interaction relations.
     The fourth chapter analyzes the effect of government function on urban tourism.Based on the statement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overnment and industry,government and market in parts of other nation and China,through analyzing the relations of tourism policy,government investment and tax,management system and urban tourism development,the range and strength of government and the rampancy of government action,have been investigated.
     The fifth chapter makes a research on the operation of government function in urban tourism development.From three aspects:basic function,operating function and department function, government function in tourism development is defined.The thesis expounds the relationship among main functions in urban tourism development,government functions and the phases of urban tourism development,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urban tourism and operating functions,summarizes successful experiences and weak points of government operating functions in urban tourism development,proposes the trend of government functions in tourism development.
     The sixth chapter investigates into optimized approaches in government function of urban tourism development,and proposes the general principle of optimization describes the optimized approaches of administrative operating functions,summarizes three function modes:government management and government-oriented and self-organized management,explains policy guarantee, legal protection,financial and tax guarantee,crisis management of optimized government function. According to different phases of tourism development,this thesis presents three optimized approaches of government functions:industrial integration,values integration,and social integration.
     The seventh chapt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operation of urban tourism development and government function,points out basic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on optimizes government functions.
     The eighth chapter draws the conclusion of the thesis.
引文
[1]魏卫、陈雪钧:《旅游产业经济贡献综合评析——以湖北省为例》,经济地理,2006年第2期。
    [1]龚敏、李梅芳:《都市旅游发展趋势——兼论长沙发展战略》,市场论坛,2005年第1期。
    [2]董海伟:《改革开放后中国政府的旅游方针及其影响之分析》,四川大学2006年硕士论文。
    [3]李平:《新中国旅游管理体制的演变与启示》,中国经济史研究,2003年第3期。
    [4]邵琪伟:《在2008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国旅游网(http://www.cnta.com)。
    [5]敖荣军、龚胜生:《旅游业的外部不经济性及其内化研究》,旅游学刊,2002年第3期。
    [6]许峰、李臣刚:《经济学视角下的政府旅游管理职能研究》,旅游科学,2005年第6期。
    [7]李菊霞、林翔:《我国旅游业政府主导型发展战略辨析》,社会科学家,2000年第11期。
    [8]郝索:《外国旅游管理体制比较研究及对我国旅游业改制的启示》,人文杂志,2001年第3期。
    [9]钟新民、况既明:《旅游管理体制改革的探讨及其实践》,旅游学刊,2000年第2期。
    [10]陈宪:《政府经济职能:是耶非耶》,探索与争鸣,2006年第3期。
    [11]蒋莎:《旅游管理体制的国际比较及启示》,鄂州大学学报,2007年第3期。
    [12]杜江:《论中国旅游产业功能与产业政策的转变》,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年第5期。
    [13]高萍:《50年来中国政府经济职能的变化与启示》,中国经济史研究,2002年第4期。
    [14]匡林:《集权还是分权:政府发展旅游业的两难境地》,旅游学刊,2001年第2期。
    [15]赵新峰:《政府主导型——我国现阶段旅游业发展的必然选择》,经济研究参考,2003年第33期。
    [16]章尚正:《“政府主导型”旅游发展战略的反思》,旅游学刊,1998年第6期。
    [17]张建梅:《论我国旅游业由政府主导向市场主导模式的转换》,现代财经,2003年第11期。
    [18]李滨:《浅析我国旅游业战略转换过程中的政府职能》,工业技术经济,2003年第1期。
    [19]田兰、李传金:《政府主导型旅游发展战略的定位思考》,经济视角,2007年第5期。
    [20]匡林:《旅游业政府主导型发展战略研究》,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年版。
    [21]张凌云:《试论有关旅游产业在地区经济发展中地位和产业政策的几个问题》,旅游学刊,2000年第1期。
    [22]何建民:《我国都市旅游发展的产业政策研究—上海问题与国际经验》,旅游科学,2006年第6期。
    [23]蒋莎:《中国旅游产业发展中的政府职能定位分析》,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6年第9期。
    [24]赵新峰:《政府主导型旅游发展战略的实施内容》,经济论坛,2004年第3期。
    [25]王起静:《市场作用、政府行为与我国旅游产业的发展》,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
    [26]郝索:《论我国旅游产业的市场化发展和政府行为》,旅游学刊,2001年第2期。
    [27]陈才:《旅游本质探析》,旅游科学,2000年第4期。
    [28]毕爱萍:《闲暇、旅游与人的发展》,北京联合大学学报,1997年第12期。
    [29]《西班牙海滨旅游业发展的成功经验》,中国外语人才网(http://www.jobeast.com)。
    [30]刘向红:《浅谈政府在旅游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现代商业,2005年第7期。
    [31]《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名单》,中国旅游策划网(http://www.chinalych.cn)。
    [32]葛丽芳:《旅游发展中的政府职能》,宏观经济管理,2003年第12期。
    [33]郝索:《论我国旅游产业的市场化发展与政府行为》,旅游学刊,2001年第2期。
    [34]银淑华:《试论政府的旅游营销职能》,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7期。
    [35]祝艳萍:《我国城市旅游营销中的政府行为研究》,商场现代化,2007年第15期。
    [36]吴昊:《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中政府行为探析》,生态安庆,2008年第3期。
    [37]刘住、樊小兰:《都市旅游研究:多维透视与发展模式》,旅游学刊,2008年第1期。
    [38]高仁泽:《论现代旅游产业的政府主导型战略》,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1999年第4期。
    [39]赵维新:《坚持与完善政府主导型旅游发展模式》,中州大学学报,2005年第10期。
    [40]章尚正:《政府主导型旅游发展战略的必然转化》,旅游科学,2002年第1期。
    [41]王娟:《政府主导型旅游发展战略的经济学解释》,旅游学刊,2001年第3期。
    [42]邓祝仁:《“东亚模式”和政府主导型旅游发展战略》,学术论坛,2000年第3期。
    [43]王继庆:《试析韩国旅游业的政府主导型发展模式》,东北亚论坛,2005年第9期。
    [44]戴斌:《论政府规制与旅行社业不正当竞争——一种产业组织经济学的观点》,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第1期。
    [45]梁忠平、马梅等:《论中国旅游产业组织虚拟向前一体化》,旅游学刊,2001年第3期。
    [46]池雄标:《政府在城市旅游发展中的角色定位》,特区理论与实践,2002年第5期。
    [47]芬杏娟:《旅游发展中的政府主导角色——就承德市旅游发展现状对政府主导角色做—讨论》,承德职业学院学报,2005年第3期。
    [48]李武武:《城市旅游公共管理体制的现状剖析及创新探讨》,中州学刊,2004年第5期。
    [49]章尚正:《止言政府主导型旅游发展战略》,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1期。
    [50]梁留科、曹新向等:《现代旅游产业发展中的政府角色定位研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7期。
    [51]吴忠军、李友亮:《我国旅游业发展中的政府参与和市场行为关系分析》,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第4期。
    [52]万先进、张素芳:《对制定我国旅游产业政策的基本构想》,理论与实践,2001年第10期。
    [53]彭华:《关于城市旅游发展驱动机制的初步思考》,人文地理,2000年第15卷第1期。
    [54]项镜泉:《积极发挥旅游在扩大内需和促进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兼论财政对发展旅游业的作用》,中央财经大学学报,1999年第7期。
    [55]周进步、王崧:《透视政府旅游管理职能》,新视野,2002年第12期。
    [56]熊元斌、龚箭:《我国旅游产业促进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利益相关者视角分析》,中国知网(http://www.cnki.net)。
    [57]Stansfield,C.A.1964,A Note on the Urban-nonurban in American Recreational Research.Tourist review 19(4).
    [58]Blank U.Petkovich M.1987,Research on Urban Tourism Destinations in J.R.B.Ritchie and C.R.Goeldner(eds.) Travel,Tourism and Hospitality Research:A Handbook for Manager,Researchs,New York:Wiley.
    [59]Graefe A.R,Vaske J.J.A framework for managing quality in the tourist experience[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1987.
    [60]Ryan C.1991,Recreational Tourism:A Social Science Perspective,London:Routledge.
    [61]N.Leiper.the Framework of Tourism:Towards a Definition of Tourism,Tourism and the Tourist Industry[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1979,(6).
    [62]Shaw G.and Williams A.Critical Issues in Tourism:A Geographical Perspective[J].Oxford:Blackwell,1994.
    [63]Sidney C.1999,The Meaning of Heritage Trail in HongKong.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26(3).
    [64]Albert Postma and Andrew K.Jenkins,1997,Improving the Tourist's Experience:Quality Management Applied to Tourist Destination,Quality Management in Urban Tourism Peter E.Murphy(ed.).
    [65]Peter E.Murphy,1997,Quality Management in Urban Tourism.
    [66]Philip E.1997,Long Researching Tourism Partnership Organizations:From Practice to Theory to Methodology In Quality Management in Urban Tourism Peter E.Murphy(ed.).
    [67]G.J.Ashworth & H.Voogd,1990,Selling the City,Belhaven Press.
    [68]Stansfield,C.A.,and J.E.Rickert,1970,The Recreational Business District 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 2.
    [69]Burtenshaw D.,Bateman M.,Ashworth G.J.1991,The European City London:David Fulton Publisher.
    [70]Getz,D.1993,Planning for Tourism Business Districts,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20.
    [71]张兆干等:《城市旅游》,贵州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72]聂献忠:《现代城市旅游经营》,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
    [73]薛莹:《城市旅游研究的核心问题——一个理论评述》,旅游学刊,2004年第2期。
    [74]张广瑞:《简谈国际旅游城市应具备的条件》,旅游学刊,1994年第1期。
    [75]吴本:《论国际风景旅游城市的建设》,旅游研究与实践,1999年第2期。
    [76]彭华:《汕头城市旅游或持续发展驱动机制研究》,地理学与国土研究,1999年第3期。
    [77]彭华:《关于城市旅游发展驱动机制的初步思考》,人文地理,2000年第1期。
    [78]保继刚、刘雪梅:《广东城市海外旅游发展动力因子量化分析》,旅游学刊,2002年第1期。
    [79]白祖诚:《建设北京雄美迷人的旅游形象》,旅游学刊,1994年第3期。
    [80]金卫东:《城市旅游形象浅析》,城市规划汇刊,1995年第1期。
    [81]张学荣、元名杰:《论城市形象建设》,城市问题,1996年第2期。
    [82]郭廷建:《城市文化形象塑造》,城市问题,1996年第3期。
    [83]李蕾蕾:《旅游点形象定位初探》,旅游学刊,1995年第3期。
    [84]李蕾蕾:《城市旅游形象设计探讨》,广东旅游,1997年第3期。
    [85]李蕾蕾:《旅游地形象策划理论与实务》,广东旅游出版社,1999年版。
    [86]古诗韵、保继刚:《城市旅游进展》,旅游学刊,1999年第2期。
    [87]林飞龙:《塑造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旅游形象——以广州市为例》,华东经济管理,2004年第3期。
    [88]崔凤军:<城市旅游的空间竞争与合作——关于杭州旅游接轨上海的对策研究>,商业经济与管理,2004年第3期。
    [89]黄泰、张捷等:《基于区域城市体系的旅游地域系统空间组织研究——以江苏为例》,人文地理,2003年第2期。
    [90]吴必虎:《上海城市游憩者流动行为研究》,地理学报,1994年第2期。
    [91]卞显红:《城市旅游空间成长及其空间结构演变机制分析》,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第3期。
    [92]卞显红、张树夫:《我国城市游憩商业区的开发与发展》,经济地理,2004年第2期。
    [93]吴必虎:《上海城市游憩者流动行为研究》,地理学报,1994年第2期。
    [94]吴必虎:《中国城市居民旅游目的地选择行为研究》,地理学报,1997年第3期。
    [95]熊玉梅:《对开发北京市日本客源市场的思考》,旅游学刊,1997年第2期。
    [96]张红:《我国旅游热点城市境外游客旅游流空间分布特征分析》,人文地理,2000年第2期。
    [97]尚文生、欧阳燕红:《论城市旅游规划与城市规划的相互协调》,人文地理,1999年第1期。
    [98]彭华:《关于旅游开发与城市建设一体化的初步探讨》,经济地理,1999年第1期。
    [99]彭华:《创建优秀旅游城市的思考:浅谈旅游开发与城市建设一体化》,旅游学刊,1999年第2期。
    [100]杨新军、祁黄雄:《城市旅游开发与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经济地理,1998年第4期。
    [101]道书明等:《论上海会议/奖励旅游的发展趋势与对策》,旅游科学,1996年第2期。
    [102]保继刚:《商都地位:广州旅游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羊城晚报,1997年9月7日。
    [103]彭华、钟韵:《浅谈广州市旅游的商务主导模式》,广东旅游,1998年第6期。
    [104]彭华:《论经济中心型城市旅游发展的商务主导模式》,地理科学,1999年第2期。
    [105]马勇、董观志:《武汉大旅游圈的构建与发展模式研究》,经济地理,1996年第2期。
    [106]张跃西:《风景旅游区发展模式探讨——兼论旅游城镇的布局与发展》,人文地理,1996年第1期。
    [107]郭舒:《城市旅游发展模式选择的三维依据框架》,商业研究,2003年第5期。
    [108]Malcolm Cooper,1991,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in a New Urban Environment,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Urban and Regional Research.
    [109]Selby,Martin.2004,Understanding Urban Tourism:Image,Culture and Experience,Palgrave Macmillan.
    [110]Heidi Danhles.Redefining Amsterdam as a tourist destination[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1998(1).
    [111]Bill Bramwell and Liz Rawding.Tourism marketing organizations in industrial Management,1994(6).
    [112]Douglas G.Pearce.Tourism development in Paris:Public intervention[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1998(2).
    [113]Stuart M,Erlet C.Tourism Typology:Observations from Belize[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1998(3).
    [114]宋家增:《发展都市旅游之我见》,旅游学刊,1996年第3期。
    [115]陈传康、吴承照:《都市旅游的理论与实践探讨》,地理学与国土研究,1996年第2期。
    [116]杨柳:《发展都市旅游建设旅游都市》,经济与社会发展,2003年第6期。
    [117]卢晓:《上海旅游资源产品化的一般模式研究》,旅游科学,2000年第1期。
    [118]卢晓:《谈上海都市旅游形象设计》,商业时代,2005年第23期。
    [119]曹君、卢武强:《武汉都市旅游及产品开发研究》,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科学报,2005年第6期。
    [120]马勇、邓念梅、刘名俭:《长江沿线都市旅游的互动发展与创新对策研究》,经济地理,2005年第1期。
    [121]崔大树:《风景旅游型都市的空间开发途径——以杭州市为例》,城市问题,2003年第3期。
    [122]隋春花:《浅谈我国都市旅游可持续发展对策》,韶关学院学报,2004年第8期。
    [123]屈海林、邱汉珍:《香港都市旅游形象及竞争优势》,旅游学刊,1996年第1期。
    [124]王大悟:《都市旅游:传统与现代的交融》,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第6期。
    [125]章海荣:《都市旅游:城市旅游后发的豪华市场》,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第2期。
    [126]《国务院批转民政部关于调整设市标准报告的通知》(国发[1993]38号),http://www.siping.gov.cn。
    [127]王慧敏:《都市旅游集成竞争优势》,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7年6月第1版,第70页。
    [128]高峻等:《上海都市旅游发展战略研究》,旅游科学,2007年第3期。
    [129]史国祥:《都市旅游与城市经济—兼论上海都市旅游的战略转型》,上海管理科学,2007年第5期。
    [130]周一星、张莉、武悦:《城市中心性与我国的城市中心性等级体系》,地域研究与开发,2001年第4期。
    [131]陈永发:《再论都市旅游—兼谈上海都市旅游定位的合理性》,社会科学家,1998年第5期。
    [132]威廉·瑟厄波德:《全球旅游新论》,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年版。
    [133]Soukhanov,Anne H.and Ellis,Kaethe(eds.) 1984,Websters Ⅱ New Riverside University Dictionary,Houghton Mifflin,Boston.
    [134]谢君彦:《基础旅游学》,中国旅游出版社,1999年版。
    [135]谢君彦:《基础旅游学》,中国旅游出版社,1999年版。
    [136]D.Pearce:Tourism Today,page1.
    [137]World Tourism Organization 1991,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ravel and Tourism Statistics:Ottawa(Canada),24-28 June 1991 Resolutions,Madrid,World Tourism Organization.
    [138]Jafari.1997,Editor's Page,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V,Special Number,October/December.
    [139]李天元:《旅游学概论》,南开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40]Leiper,N.1979,The Framework of Tourism.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6(4).
    [141]Gunn,C.A.1994,Tourism Planning:Basics,Concepts,Cases,3 rd ed.Washington:Taylor and rancid.
    [142]陈永发:《再论都市旅游—兼谈上海都市旅游定位的合理性》,社会科学家,1998年第5期。
    [143]宋家增:《发展都市旅游之我见》,旅游学刊,1996年第3期。
    [144]魏卫、李娟:《都市旅游与旅游产品的开发》,经济地理,1997年第4期。
    [145]邱扶东:《都市旅游行为的心理学分析》,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35-38。
    [146]Jansen-Verbeke 1988,Leisure Recreation and Tourism in Inner Cities.Amsterdan:Netherlands Geographical Studies.
    [147]彭华、钟韵:《关于旅游开发与城市建设一体化初探》,经济地理,1999年第1期。
    [148]马勇、舒伯阳:《区域旅游规划》,南开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149]邹再进、田洪:《论城市旅游》,兰州铁道学院学报,2002年第2期。
    [150]丰海英:《试论我国政府经济职能的科学定位》,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4年第14期。
    [151]李滨、王树林:《论中国旅游业实施政府主导型战略的必然性和必要性》,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5期。
    [152]刘住,樊小兰:《都市旅游研究:多维透视与发展模式》,旅游学刊,2008年第1期。
    [153]符太浩:《城市旅游的特征分析》,科技和产业,2007年第9期。
    [154]陈永发:《再论都市旅游—兼谈上海都市旅游定位的合理性》,社会科学家,1998年第5期。
    [155]符太浩:《城市旅游的缘起、特征与发展前景》,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3期。
    [156]刘住,樊小兰:《都市旅游研究:多维透视与发展模式》,旅游学刊,2008年第1期。
    [157]史国祥:《都市旅游与城市经济—兼论上海都市旅游的战略转型》,上海管理科学,2007年第5期。
    [158]王慧敏:《都市旅游集成竞争优势》,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7年6月第1版,第70页。
    [159]杨柳:《发展都市旅游建设旅游都市》,经济与社会发展,2003年第6期。
    [160]王慧敏:《都市旅游集成竞争优势》,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7年6月第1版,第79页。
    [161]赵娇:《国际旅游城市发展的特征与竞争力分析》,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第3期。
    [162]上海市旅游事业管理委员会:《上海旅游年鉴》,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年版。
    [163]K.Peattie & Moutinbo 2000,Stategic Management in Tourism CAB International.
    [164]阎友兵、方世敏:《旅游行政管理》,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6年9月版,P35。
    [165]阎友兵、方世敏:《旅游行政管理》,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6年9月版,P35。
    [166]赵维新:《坚持与完善政府主导型旅游发展模式》,中州大学学报,2005年第4期。
    [167]银淑华:《试论政府的旅游营销职能》,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4期。
    [168]赵一凡编:《美国的历史文献》,三联书店,1989年版。
    [169][美]约翰·罗尔斯:《正义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266页。
    [170][美]米尔顿·弗里德曼等:《自由选择:个人声明》,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13页。
    [171][美]罗伯特·诺齐克:《无政府、国家与乌托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1页。
    [172]张劲松:《论西方政府职能理论在我国的本土化》,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4年第6期。
    [173]World Bank(1997):World Development Report 1997:The State in a Changing world,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74]王定祥、冉光和、李伶俐:《产业经济学的发展及与其他学科的交融》,重庆社会科学,2007年第8期。
    [175]臧旭恒:《从哈佛学派、芝加哥学派到后芝加哥学派——反托拉斯与竞争政策的产业经济学理论基础的发展与展望》,东岳论丛,2007年第1期。
    [176]于立编:《产业经济学理论与问题研究》,经济管理出版社,2000年版,第17-23页。
    [177]于兰婷:《产业经济学主要流派及其产业政策》,合作经济与科技,2005年第7期。
    [178]马波:《试论旅游产业经济学的建立》,旅游学刊(基础理论与教育专刊),1999年9月。
    [179]邓静、孟庆民:新城市发展理论评述,城市发展研究,2001年第1期。
    [180]沈玉麟:《外国城市建设史》,北京:中国建筑出版社,1991年版。
    [181]宋掁春:《论旅游发展观与国际旅游发展政策》,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7年第6期。
    [182]孟华、秦耀辰:《20世纪下半叶旅游发展观的演进及启示》,经济研究参考,2006年第7期。
    [183]孔建新:《对旅游产业若干理论问题的探讨》,新疆金融,2004年第2期。
    [184]同上。
    [185]孟华、秦耀辰:《20世纪下半叶旅游发展观的演进及启示》,经济研究参考,2006年第7期。
    [186]牛亚菲、王文彤:《可持续旅游概念与理论研究》,国外城市规划,2000年第3期。
    [187]刘堂:《负责任旅游及其对未来旅游业的影响》,商场现代化,2007年第33期。
    [188]肖洪根:《国内外旅游文化研究述评》,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第1期。
    [189]宋掁春:《论旅游发展观与国际旅游发展政策》,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7年第6期。
    [190]谢彦君:《基础旅游学》,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1999年版,第26页。
    [191]毕爱萍:《闲暇、旅游与人的发展》,北京联合大学学报,1997年第4期。
    [192]吴必虎:《区域旅游规划原理》,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年版,第11页。
    [193]张德红:《TSA框架下的旅游消费特征及其影响——兼论旅游经济学研究的逻辑起点》,消费经济,2006年第4期。
    [194]沈祥祖:《观乎人文以化天下——旅游与中国文化论纲》,《旅游与中国文化》,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195]冯乃康:《中国旅游文学论稿》,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第2页。
    [196]宋掁春:《论旅游发展观与国际旅游发展政策》,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7年第6期。
    [197]邢维颖、金丽:《国际旅游城市形成与发展的内在机制》,商场现代化,2007年8月(中旬刊)。
    [198]Hall,P.and Hay,D.Growth Centers in the European Urban System[M].London:Heinemann,1980(5).
    [199]Van der berg.Urban Systems in a Dynamic Society[M].Aldershot:Gower,1987(5).
    [200]郑海燕:《苏州城市旅游生命周期》,中山大学硕士论文,2001年第24-30页。
    [201]徐红罡:《城市旅游与城市发展的动态模式探讨》,人文地理,2005年第1期。
    [202]李剑:《旅游对客源地、目的地经济影响探析》,当代经理人,2005年第15期。
    [203]张辉、厉新建、秦宇:《旅游经济:需求流动型的群簇经济》,商业研究,2005年第18期。
    [204]王慧敏:《旅游产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策动力》,社会科学,2007年第9期。
    [205]2005 World Travel & Tourism Council(WTTC).Progress and Priorities.2005/06.http://www.wttc.org.
    [206]《中国旅游就业前景广阔》,中国网(http://www.china.com.cn)。
    [207]罗明义:《旅游业税收贡献的分类测算方法》,旅游学刊,2001年第2期。
    [208]武传震:《从旅游外汇收入角度透视我国旅游业空间发展格局的变化趋势》,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第2期。
    [209]戴斌、刁志波:《论北京城市旅游的功能演进及其产业影响》,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年第3期。
    [210]管宁生:《旅游集散地规划建设初探——以云南鹤庆县为例》,社会科学家,1999年第3期。
    [211]周正兵:《我国旅游经济圈形成的机制及其基本特征——以大上海旅游经济圈为例》,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7年第9期。
    [212]Balaguer,J.,& Cantavalla-Jorda,M."Tourism as a Long-run Economic Growth Factor:The Spanish Case",Applied Economics 2002(34).
    [213]Chi-Ok Oh."The Contribution of Tourism Development to Economic Growth in the Korean Economy",Tourism Management 2005(26).
    [214]邢珏珏:、李业锦、赵明:《我国城市旅游竞争优势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经济地理,2005年第5期。
    [215]谭佩琴:《澳门旅游收入乘数研究》,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1期。
    [216]杨智勇:《旅游消费与经济增长的互动效应实证分析》,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06年第2期。
    [217]吴忠才:《中国入境旅游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的定量研究》,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旅游版),2007年第9期。
    [218]温艳玲、吴施楠:《入境旅游乘数:模型与应用》,集团经济研究,2006年11月(中旬刊)。
    [219]左兵:《中国旅游产出乘数及就业乘数的初步测算》,云南财贸学院学报,2002年第6期。
    [220]李志青:《旅游业产出贡献的经济分析:上海市旅游业的产出贡献和乘数效应》,上海经济研究,2001年第12期。
    [221]陶金龙、袁勇志、何会涛:《苏州市旅游业经济拉动效应的实证分析》,社会科学家,2004年第5期。
    [222]郝志敏、王琪延:《旅游GDP核算研究——以2004年北京市为例》,统计与决策,2006年10月(下)。
    [223]李德明、弓宝宏、沈涵:《旅游产业在北京城市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
    [224]唐代剑、李莉:《对旅游就业弹性测量的实证研究——以浙江省为例》,旅游科学,2005年第2期。
    [225]杨小涟:《北京旅游就业前景广阔》,中国旅游报,2003年3月14日。
    [226]王朗玲、张毅:《旅游就业潜力预测及对策建议》,现代经济探讨,2006年第3期。
    [227]关勇、麻永建、朱诚:《我国国内旅游需求影响因素分析及规模预测》,河南科学,2007年第3期。
    [228]陈惠雄:《快乐的原则——人类经济行为的分析》,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229]晁丽钧、甘巧林:《论恩格尔系数与城镇居民旅游需求关系——以中山市、顺德区为例》,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第3期。
    [230]国家旅游局综合司:《中国旅游消费正处在“爆发性增长”前夜》,中国经济周刊,2007年第3期。
    [231]刘赵平:《旅游对目的地社会文化影响研究结构框架》,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第1期。
    [232]陈楚九、钱洪明、蒋忠友:《苏州中心城市首位度问题研究》,2007苏州蓝皮书——综合篇,http://www1.szkj.gov.cn
    [233]王迪云、夏艳玲、李若梅:《城市旅游与城市文化协调发展——以长沙为例》,经济地理,2007年第6期。
    [334]王妙、孙亚平:《旅游对接待地的社会文化影响》,天津商学院学报,2001年第4期。
    [235]谢彦君:《基础旅游学》,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1999年版。
    [236]保继刚、楚义芳:《旅游地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237]全华:《从武陵源看自然风景开发区的区域社会效应》,经济地理,1994年第4期。
    [238]黄建军:《昆明旅游犯罪研究》,旅游学刊,2000年第3期。
    [239]郑向敏、范向丽、宋博:《都市旅游安全研究》,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第2期。
    [240]邢慧斌、王子新:《旅游业对旅游目的地社会文化影响研究》,商业研究,2006年第14期。
    [241]马波:《现代旅游文化学》,北京:青鸟出版社,1998年版。
    [242]喻小航:《从旅游业的本质属性透视环境与旅游发展的关系》,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第2期。
    [243]李博:《生态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244]Brown K,R K Turner,H Hameed,I Bateman.Environment Carrying capacity and tourism development in the Maldives and Nepal[J].Environment Conservation,1997(2).
    [245]卞显红:《旅游地空间发展战略及其生态环境的优化研究》,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1期。
    [246]Alan Collins.Tourism development and natural capital[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1999(1).
    [247]黄震方:《发达地区旅游城市化现象与旅游资源环境保护问题探析——以长江三角洲都市连绵区为例》,人文地理,2001年第5期。
    [248]王嘉学:《旅游地系统运行中旅游资源环境保护对策》,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第4期。
    [249]郝索:《论我国旅游产业的市场化发展与政府行为》,旅游学刊,2001年第2期。
    [250]穆芃芃:《浅析旅游产业政策》,科技信息,2007年第28期。
    [251]何建民:《我国都市旅游发展的产业政策研究——上海问题与国际经验》,旅游科学,2006年第6期。
    [252]沈和江:《制度、技术、管理:中国旅游产业化成长的制度安排》,石家庄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
    [253]成思危:《知识经济时代与人的休闲方式变革》,在“2002·中国:休闲与社会进步学术研讨会”上的书面讲稿。
    [254]马勇:《旅游学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255]《带薪休假细则将出居民年休假时间超过全年1/3》,人民网(http://society.people.com.cn)。
    [256]保继刚、楚义芳:《旅游地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257]温锦英:《旅游市场竞争全球化条件下的政府职能转变》,经济与社会发展,2007年第7期。
    [258]王亚力:《旅游综合产出及可持续发展管理的思路》,商业研究,2007年第4期。
    [259]匡林:《目的地营销:统领中国旅游市场工作的主线索》,旅游学刊,2006年第6期。
    [260]谢军华:《我国政府促销现状与特点研究》,华东师范大学2007届硕士毕业论文。
    [261]李武武:《城市旅游公共管理体制的现状剖析及创新探讨》,中州学刊,2004年第3期。
    [262]李文亮、翁瑾、杨开忠:《旅游系统模型比较研究》,旅游学刊,2005年第2期。
    [263]长安:《关于旅游系统的思考》,商业现代化,2006年4月(下旬刊)。
    [264]王冬:《旅游产业整合实例探讨》,《商业时代·理论》,2005年14期。
    [265]张洪洁:《政府职能:强度重于范围——对新公共管理思潮的一点反思》,现代商业,http://www.cnki.net。
    [266]阎友兵、方世敏主编:《旅游行政管理》,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267]唐志明:《旅游政治的政治学分析》,旅游学刊,2006年第7期。
    [268]童本立:《政府经济职能的主次性及其转换分析》,《浙江学刊》1996年第5期。
    [269]赵振起:《美国政府经济职能对我们的几点启示》,经济纵横,2000年第7期。
    [270]渠铭:《旅游文化在旅游业中的地位和作用》,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第1期。
    [271]冯智明:《国内目的地居民对旅游社会文化影响感知研究综述》,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第2期。
    [272]梁志勇:《产业集群发展与政府经济职能定位》,大连干部学刊,2005年第9期。
    [273]龚伟:《都市旅游发展趋动机制研究——基于政府层面的视角》,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274]何彪、马勇:《基于关系营销的旅游目的地利益相关者管理策略研究》,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第3期。
    [275]熊元斌、龚箭:《我国旅游产业促进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利益相关者视角分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促进旅游业快速健康发展研究》(05BJY084)阶段性成果之一。
    [276]邱剑英:《旅游产业体系的深化发展与政府主导型战略的实施——中国旅游业回顾与思考》,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第2期。
    [277]陈曦:《政府主导型旅游发展战略》,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年第7期。
    [278]杨立新、屠凤娜:《社会发展战略要素及其策略选择》,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07年第2期。
    [279]王德刚、彭燕平:《旅游管理的“被动性缺位”及其对策》,中国行政管理,2007年第9期。
    [280]金亮新:《政府服务职能在旅游产业中的发挥路径探讨》,商场现代化,2007年4月(上旬刊)。
    [281]刘瑞宁:《政府职能转变的内涵刍议》,理论导刊,2002年第8期。
    [282]赵佳:《试论城市旅游形象和城市营销》,商场现代化,2006年9月(上旬刊)。
    [283]祝艳萍:《我国城市旅游营销中的政府行为研究》,商场现代化,2007年5月(下旬刊)。
    [284]王鑫:《旅游城市旅游行政管理系统初探——以成都市为例》,四川大学2006年硕士学位论文。
    [285]曾国安:《政府经济管制模式比较》,学术研究,2002年第11期。
    [286]黄秋昊、赵媛:《试论旅游资源开发中的政府管制》,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年第4期。
    [287]王华:《管制、垄断的低效率与政府经济行为的转变》,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第1期。
    [288]李星明、叶护平:《试论旅游管制及其创新》,襄樊学院学报,2007年第10期。
    [289]邢维颖、金丽:《国际旅游城市形成与发展的内在机制》,商场现代化,2007年8月(中旬刊)。
    [290]徐雪:《我国旅游税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集团经济研究,2007年7月(上旬刊)。
    [291]马衍伟:《世界各国旅游税收的理论分析与成功经验》,商业研究,2005年第15期。
    [292]邓燕萍:《论旅游经济发展的中的政府作用》,求实,2005年第6期。
    [293]孙宝文、马衍伟:《促进我国旅游业发展的税收对策研究》,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5年第2期。
    [294]邓冰,吴必虎,蔡利平:《国内外旅游业危机管理研究综述》,旅游科学,2004年第18期。
    [295]新华社记者孙笑天:《WTO呼吁亚太地区:加强旅游危机管理》,中国旅游报,2003年7月2日。
    [296]郭巍:《中国旅游消费结构存在的问题与优化对策》,甘肃农业,2007年第3期。
    [297]谭林、李光金:《论旅游目的地的评价体系》,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2期。
    [298]劳本信、杨路明等:《电子商务环境下的旅游价值链重构》,电子商务,2005年第23期。
    [299]梁明珠、伍锋等:《试论基于价值链分析的旅游地品牌构建问题》,南方经济,2004年第6期。
    [300]郝索:《论我国旅游产业的市场化发展与政府行为》,旅游学刊,2001年第2期。
    [301]张俐俐:《旅游行政管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302]王声跃、严舒红:《旅游系统的结构及其演化》,玉溪师专学报,1994(1-2)。
    [303]王明虎:《价值链管理的内容研究》,生产力研究,2005年第1期。
    [304]袁莉、田定湘、刘艳:《旅游产业的聚集效应分析》,湖南社会科学,2003年第3期。
    [305]颜醒华、谢朝武:《基于价值链管理的会展旅游的关系营销研究》,商业研究,2004年第18期。
    [306]郭舒、曹宁:《城市旅游发展的竞争力分析与政策建议》,商业研究,2004年第9期。
    [307]熊元斌、李红:《基于行政学原理的区域旅游不合作研究》,技术经济,2007年第4期。
    [308]王如东:《政府在旅游管理中的作用及制度创新》,同济大学2005年硕士论文。
    [309]李江帆、李美云:《旅游产业与旅游增加值的测度》,旅游学刊,1999年第5期。
    [310]魏卫、陈雪钧:《旅游产业经济贡献综合评析——以湖北省为例》,经济地理,2006年第2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