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建筑创新与技术创新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建筑创新与技术创新相结合已成为当代国际建筑创作的大趋势。相比之下,国内则对此二者的结合重视不足。本文通过大量实例,分析了国外当前的建筑创新与技术创新的趋势、中外合作项目的创新实践和我国本土的建筑创新现状,从对比中发现我国建筑业面临的机遇与困境。其中本土建筑创作部分选取了中国水利博物馆工程实例,笔者曾参与了从方案设计到施工图绘制的全过程,历时两年。
The marriage of architectural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s has been a leading trend in the international architecture scene. However, this trend has shown little evidence in China. Through many examples, this thesis reviews the integration of architectural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s in other countries, the collaboration of demonstration projects with foreign agencies and the current state of architectural innovation in China. This work reveals both opportunities and barriers for the building industry in China. A domestic example included in this thesis is the China Water Conservancy Museum, which the author had participated from design to delivery of construction drawings over the period of two years.
引文
1 (意)P·L·奈尔维(Pier Luigi Nervi).建筑的艺术与技术(Aesthetics and Technology in Building).黄运升译.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1 年 1 月
    2 梁思成. 清式营造则例. 第一版.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3 季元振. 结构理性主义的现实意义——关于中国建筑业现状的思考. 世界建筑,2000,第 2 期
    4(意)P·L·奈尔维(Pier Luigi Nervi).建筑的艺术与技术(Aesthetics and Technology in Building).黄运升译.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1 年 1 月
    5 (英)彼得·柯林斯(Peter Collins,1920-1981 年).现代建筑设计思想的演变——1750~1950(Changing Ideals in Modern Architecture, 1750-1950). 英若聪译(根据 1965 年英文版再版本译出). 第一版.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7 年 11 月
    6李允鉌. 华夏意匠——中国古典建筑设计原理分析. 第一版. 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5 年 5 月
    7 (英)彼得·柯林斯(Peter Collins,1920-1981 年).现代建筑设计思想的演变——1750~1950(Changing Ideals in Modern Architecture, 1750-1950). 英若聪译(根据 1965 年英文版再版本译出). 第一版.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7 年 11 月
    8 (英)彼得·柯林斯(Peter Collins,1920-1981 年).现代建筑设计思想的演变——1750~1950(Changing Ideals in Modern Architecture, 1750-1950). 英若聪译(根据 1965 年英文版再版本译出). 第一版.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7 年 11 月
    9 (英)彼得·柯林斯(Peter Collins,1920-1981 年).现代建筑设计思想的演变——1750~1950(Changing Ideals in Modern Architecture, 1750-1950). 英若聪译(根据 1965 年英文版再版本译出). 第一版.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7 年 11 月
    10孙曦. 事件←→形式的生成——一个建筑师的两个经典事迹. 建筑师,2003,总第 106 期
    11塞西尔·贝尔蒙德:阿勒普公司副总裁,曾与库哈斯合作中央电视台新总部大楼。主要著作有:从十进制的角度探讨建筑和结构的《数字 9》。
    12对谈:塞西尔·贝尔蒙德×伊东丰雄“关于流动的空间”. 建筑与都市,2005,第 01 期
    13(英)彼得·柯林斯(Peter Collins,1920-1981 年).现代建筑设计思想的演变——1750~1950(Changing Ideals in Modern Architecture, 1750-1950). 英若聪译(根据 1965 年英文版再版本译出). 第一版.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7 年 11 月
     张利. 谈一种综合的建筑技术观. 建筑学报,2002,第 2 期
     (英)彼得·柯林斯(Peter Collins,1920-1981 年).现代建筑设计思想的演变——1750~1950(Changing Ideals in Modern Architecture, 1750-1950). 英若聪译(根据 1965 年英文版再版本译出). 第一版.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7 年 11 月
     (意)P·L·奈尔维(Pier Luigi Nervi).建筑的艺术与技术(Aesthetics and Technology in Building).黄运升译.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1 年 1 月
     季元振. 结构理性主义的现实意义——关于中国建筑业现状的思考. 世界建筑,2000,第 2 期
     梁思成. 清式营造则例. 第一版.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李允鉌. 华夏意匠——中国古典建筑设计原理分析. 第一版. 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5 年 5 月
     李琪 王农. 建筑创作中的技术观念. 建筑创作,2003,第 10 期
     宋良. 现代建筑的结构构思,2001
     彭一刚. 从自然流露到刻意表现——当代西方高技派建筑赏析. 建筑师,2004,总第 109 期
     孙曦. 事件←→形式的生成——一个建筑师的两个经典事迹. 建筑师,2003,总第 106 期
     陈强 付娜. 结构的表情——塞西尔·贝尔蒙德作品解读. 建筑师,2004,总第 112 期
     对谈:塞西尔·贝尔蒙德×伊东丰雄“关于流动的空间”. 建筑与都市,2005,第 01 期
     (英)萨瑟兰·莱尔. 构筑当代创新建筑——结构大师. 第一版. 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4 年 6 月
     宋晔皓. 托马斯·赫尔佐格的整合设计. 世界建筑,2004,第 9 期
     秦佑国. 从 Hi-Skill 到 Hi-Tech. 建筑学报,2002,第 2 期
     周英武. 东京青山区的普拉达概念店. 建筑细部,2005,第 1 期
     张鸽娟 廖劲松. 建筑人性美的体现——托德·威廉姆斯和比丽·钱的建筑设计. 建筑师,2005,总第117 期
     顾震弘 韩冬青. 体验建构. 建筑学报,2003,第 6 期
     王小红. 小房子里的建筑品质——德国建筑师宾纳菲尔德建筑解读. 建筑师,2005,总第 117 期
     潘娟. 玻璃砖的建造技术——从玻璃之家到爱玛仕大楼. 世界建筑,2004,第 4 期
     荆其敏. 生态的城市与建筑. 第一版.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年 5 月
     李真. 180m 的生态——环境摩天楼瑞士再保险公司. 时代建筑,2005,第 4 期
     http://www.far2000.com/
     郝林. 千年中心. 世界建筑,2004,第 9 期
     郭笑平. 膜结构的空间创造——介绍 21 世纪斯图加特火车站创作构思. 世界建筑,2000,第 9 期
     马丽·安·斯特恩. 谁要可持续发展——设计中的环境意识. 世界建筑,2004,第 9 期
     迈克尔·阿丁顿和达尼尔·肖地克. 智能材料与技术. 建筑与都市,2005,第 002 期
     http://www.abbs.com.cn/
     杨峰. 表皮·媒介·科技——解读德国慕尼黑安联大球场. 世界建筑,2005,第 4 期
     诺克斯事务所. 声尔住宅. 建筑与都市,2005,第 002 期
     伊东丰雄建筑设计事务所. 伊东丰雄/轻型结构建筑细部. 第一版.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年 5 月
     http://www.sial.rmit.edu.au/Projects/Aegis_Hyposurface.php
     赵星 李姝. 国家大剧院工程记录. 城市环境设计,2004,第 1 期
     李维娜. 奥雷·舍人上海演讲会——中国制造. 设计新潮(建筑),2005,121 期
     李姝. 中国建筑师 VS 境外建筑师——由国家大剧院引发的思考. 城市环境设计,2004,第 1 期
     李经. 结构分析. 建筑与都市,2005,第 004 期
     李经. 电梯. 建筑与都市,2005,第 004 期
     傅学怡 顾磊 施永芒 邢民. 北京奥运国家游泳中心结构初步设计简介. 土木工程学报,2004,第 37卷第 2 期
     傅学怡 顾磊 杨先桥 余卫江 陈贤川. 国家游泳中心结构设计与研究. 空间结构,2005,第 11 卷第 3期
     国家游泳中心. 建筑与都市,2005,第 002 期
     范重 吴学敏 郁银泉 胡纯炀 胡天兵 范学伟 刘先明 王喆 赵莉华 李鸣 刘岩 董庆园 彭翼 王春光 范玉辰 谭成冬. 国家体育场大跨度钢结构修改初步设计. 空间结构,2005,第 11 卷第 3 期
     居吉荣. 诠释“鸟巢”——解读北京奥运会主会场工程技术与管理难题. 建筑,2005,第 7 期
     陈兴刚. 鸟巢形网架结构的静动力性能研究,2004
     韦志远. 立意·设计·反思——中国水利博物馆设计实录,2005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