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论《画梦录》之绘画美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何其芳的《画梦录》是中国现代散文的经典。他以精致的纯美的散文形式,走出了一条独异于1930年代以前的散文创作模式,这对中国现代散文的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因此走近《画梦录》的内外世界,探求其中的艺术奥秘,以及背后的文化机制,对今后散文的创作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从《画梦录》迷离的梦境、精美的画工和创作之因三大方面进行阐述,揭示《画梦录》所具有独特的绘画美。这部艺术上乘之作展示了几幅充满了意蕴的图画,其中不仅包括了内心孤独的真实图景,还包括了对于人生命运的思索图景以及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图景。这些优美的“油画”是通过精美的画工描绘出来的,色彩的渲染体现着不同的情感,印象式的描摹真实再现情景,光影的搭配突显画面的立体感,诗意的审美追求则使得画境浓郁起来,而对中国古典文学和西方文学的投射,则让画面更加丰满。最后,本文分析了《画梦录》的产生的主客观因素。灰色的童年记忆和孤独的生活体验是何其芳创作的思想源泉,特殊的巴蜀地域文化和审美心理熏染了何其芳的艺术气质,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和象征主义文学思潮则更加丰富了文本的深度。绘画美不仅是何其芳创作技艺的展现,更是一种精神的追求。
     《画梦录》所具有的绘画美和精致的文体样式,在中国现代散文史上的地位和对后来散文创作的影响是非常重要而深远的。
He Qifang’s "Portraying Dream" is a classic modern prose work. His exquisite pure prose form is totally different from the model of prose in the 1930s, which influence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Chinese prose a lot. So approaching into the external world of "Portraying Dream", exploring the art of its mystery, and studying the cultural mechanisms of "Portraying Dream" is very important for the creation of Chinese of prose and the future research on it.
     This article tries to study "Portraying Dream" in the way of researching the "dream paintings recorded", the art work and the creation described of "Portraying Dream". "Portraying Dream" displayed many pictures, which are full of meaning—not only the lonely hearts, but also the thought of life and the willing for love. These beautiful paintings are good at art work, for example, different colors reflect different emotions, impressions style depict the true reproduction of scenarios, the light and shade in the pictures makes a three-dimensional feeling, poetic aesthetic pursuit make art environment rich in them, some Chinese classical literature and the projection of Western literature’s elements also make the prose good. At last, we discuss the objective and subjective factors of "Portraying Dream", too. With gray and lonely childhood memories of life, He Qifang could make creative source of ideas. The special regional culture and mental edification made He Qifang has a aesthetic artistic disposition. Romantic Literary Literature thoughts and symbolism is richer the depth of "Portraying Dream". With its painting style, the beauty of the prose in "Portraying Dream" has a high status in the history of modern China, and it influent modern Chinese prose a lot.
引文
[1]曹晖.视觉形式的美学研究[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83-84.
    [2]陈国恩.20世纪中国文学与中外文化[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4:311.
    [3]程杰铭,陈夏洁,顾凯.色彩学(第二版)[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26,29,30.
    [4]范伯群编.冰心研究资料[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4:12.
    [5]方敬,何频伽.何其芳散记[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0:8‐52.?
    [6]丰子恺.绘画与文学绘画概况[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1:3‐72?
    [7]傅瑛.昨夜星空[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4:20.?
    [8]何其芳.何其芳全集[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0:73‐517.?
    [9]何其芳.画梦录[M].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1937:12‐14.?
    [10]何其芳.何其芳文集[M].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2.?
    [11]何其芳.散文选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18‐26.?
    [12]何其芳.画梦录[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81:15‐18.?
    [13]何其芳.何其芳选集[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79:16‐25.?
    [14]何锐等.画梦与释梦:何其芳创作心路历程[M].贵州:贵州人民出版社,1995:22.?
    [15]贺年主编.世界经典散文金榜(下)[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3:786-796.?
    [16]贺仲明.喑哑的夜莺(何其芳评传)[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25.?
    [17]黄科安.知识者的探求与言说[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11‐16.?
    [18]贾平凹主编.散文研究[M].石家庄:河北大学出版社,2001:166.?
    [19]金钦俊.何其芳作品欣赏[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0:23‐27.?
    [20]金元浦.文艺心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126.?
    [21]卡西尔.神话思维[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4.?
    [22]蓝棣之编.现代派诗选·前言[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26.?
    [23]李怡.现代四川文学的巴蜀文化阐释[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5:2.?
    [24]林志浩.何其芳散文选集[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86:10‐28.?
    [25]陆仰豪编著.绘画透视知识[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76:1.
    [26]鲁迅,冰心.中国现代散文名家名作原版库(三十本)之《画梦录》[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出版,1993:13-35.
    [27][法]帕特西亚·弗里德·R·卡拉萨特,伊萨贝拉·马尔卡代著,董强译.西方绘画流派欣赏[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3:43.
    [28]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本)[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152.
    [29]滕守尧.审美心理描述[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193.
    [30]易明善,陆文璧,潘显一.何其芳研究专集[M].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86:403‐593.
    [31]尹在勤.何其芳评传[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0:24‐38.
    [32]袁庆丰.灵魂的震颤——文学创作心理的个案考量[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2:156.
    [33]约翰内斯·伊顿著,杜定宇译.色彩艺术[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5:5.
    [34][美]约翰·雷华德著,平野等译.印象派绘画史(上下)[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36.
    [35][英]约翰罗斯金著,赵何娟译.现代画家(Ⅱ)[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294.
    [36]周忠厚.啼血画梦傲骨诗魂:何其芳创作研究[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2:32‐46.
    [1]郝艳杰.情景交融的心灵披露——何其芳《画梦录》的意象[D].石家庄:河北大学,2006:10‐14
    [2]姜艳.何其芳散文论[D].扬州:扬州大学,2003:8‐14
    [3]冯雷.论何其芳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艺术自觉”[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8:14.
    [4]刘进.何其芳论[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03:2‐17.
    [5]林美钦.“何其芳现象”新探[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7:7‐19.
    [6]王荣.何其芳前后期创作转的原因初探[D].苏州:苏州大学,2009:13‐28.
    [7]王雪伟.何其芳的延安之路[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5:18‐30.
    [8]赵思运.何其芳精神人格演变解码[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5:9‐20.
    [1]陈辽.何其芳的美学思想[J],社会科学研究,1989(2)
    [2]陈啸.大公报“文艺副刊”与京派散文[J],中国现代文学丛刊,2007(5)
    [3]陈喆.《画梦录》对现代散文文体建设的意义[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6)
    [4]邓经武.20世纪巴蜀文学与西方文化[J],人大复印资料,2000(10)
    [5]丁文.寂寞心灵的抒写[J],南京师范大学,2003
    [6]杜丽莉论《画梦录》[J],中国现代文学丛刊,1990(3)
    [7]杜书瀛.何其芳的“创作冲动”说[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4(4)
    [8]范培松.论京派散文[J],人大复印资料,1995(7) 19]高阿蕊.从扇上的云到地上的歌——何其芳创作的心路历程[J],渝西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
    [10]黄伯谋中国散文诗发展管窥[J],人大复印资料,1996(3)
    [11]黄飞.论中国现代抒情散文的诗意追求[J],福建师范大学,2004
    [12]姜向东.感知和运用:何其芳《画梦录》中的颜色词[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5)
    [13]姜艳.在限制里最高地完成了自己——论影响何其芳三四十年代散文创作的制约因素[J],扬州大学学报,2004(3)
    [14]蒋杰.苦闷的象征求索的记录——为《画梦录》一辩[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报, 1992(4)
    [15]蒋勤国.论《画梦录》在何其芳创作史及现代散文史上的地位[J],承德民族师范专科学校学报,1989(4)
    [16]蒋於缉、廖高会.画梦与双重文化人格冲突——何其芳早期散文里的焦虑意识[J],长春理工人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
    [17]李恒才.论何其芳的创作心境[J],运城学院学报,2008(3)
    [18]李建秋.中国现代抒情散文的艺术构成及其发展——现代抒情散文的艺术发展[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
    [19]刘传霞.何其芳早期散文浅谈[J],济南大学学报,1991(2)
    [20]刘慧.寂寞的梦呓忧郁的歌诗——从《墓》看《画梦录》的艺术特色[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1992(3)
    [21]刘进才.阿左林作品在现代中国的传播与接受[J],中国现代文学丛刊,2004(4)
    [22]刘钦伟.二三十年代中国唯美主义思潮的兴衰[J],人大复印资料,1998(4)
    [23]刘勇,艾静.京派作家的文化观[J],人大复印资料,2008(6) [24l刘勇.《空山灵雨》:融合多重宗教文化的人生寓言——兼与《野草》、《画梦录》比较[J],人大复印资料,2004(1)
    [25]刘跃敏浅谈《画梦录》的主要修辞特色[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2(2)
    [26]鲁美妍.京派文学意象的审美特征[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 [
    27]罗勋章.《画梦录》:天籁的寂寞[J],荆州师范学院学报,1997(6) 128]孟繁华.精神蜕变的自我苦斗——何其芳的心灵冲突与话语方式[J],人大复印资料, 1996(8)
    [29]秦川.论何其芳的艺术个性[J],社会科学研究,1987(4)
    [30]邱晓明.京派散文群体的文化选择[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8(5)
    [31]陶德宗.巴蜀作家与中国现代文学[J],文学评论,2008(6)
    [32]陶德宗.论巴蜀三杰对百年中华散文的开拓性贡献[J],重庆社会科学,2006(9)
    [33]陶德宗,在20世纪中国文学中的何其芳[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2(3)
    [34]王爱松.论三十年代散文三派[J],中国现代文学丛刊,1996(2)
    [35]王金华.论二三十年代中国文学的散文诗[J],湖南师范大学,2004
    [36]王鸣剑.论何其芳在审美选择和主题发掘中的艺术个性[J],重庆社会科学,2005(5)
    [37]王雪伟.何其芳的文化心理[J],名作欣赏,2008(6)
    [38]王雪伟.抑郁个性对何其芳前期文学活动的影响[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08(7)
    [39]王耀辉.论何其芳解放前散文创作的发展——兼论对他散文的评价问题[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0)
    [40]王兆胜.中国现代“诗的散文”发展及其嬗变[J],人大复印资料,2001(4)
    [41]韦济木.从《画梦录》看散文创作的“原则”[J]当代文坛,2000(4)
    [42]吴晓东.“梦”与中国现代作家的艺术探索[J],文艺理论研究,1996(1)
    [43]吴周文,王菊延.中国现代散文理论批评的发展概观[J],人大复印资料,1999(6)
    [44]席扬.心态生成与文体建构的互塑——谈何其芳的散文创作[J],山西师范大学,1992(2)
    [45]颜同林.何其芳与巴蜀文化[J],贵州社会科学,2007(6)
    [46]杨庆鹏.论何其芳早期散文的意象[J],毕节学院学报,2007(1)
    [47]杨义,郝庆军.何其芳论[J],文学评论,2008(1)
    [48]余凌.论中国现代散文的“闲话”和“独语”[J],文学评论,1992(1)
    [49]余凌.梦中的国土——析《画梦录》[J],读书,1990(6)
    [50]曾锋.何其芳早期的文学追求[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报,2001(2)
    [51]张桂凤.从唯美主义到现实主义——论何其芳散文创作的得与失[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3)
    [52]张建锋.从巴蜀区域文化的角度论何其芳的人格和文学[J],西华大学学报,2006(4)
    [53]张龙福.心理批评:《画梦录》[J],文学评论,1994(2)
    [54]张梦阳《画梦录》欣赏[J],名作欣赏,1990(5),1990(6)
    [55]张鹏振.《画梦录》的语言艺术[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5)
    [56]赵琳,赵井泉.论何其芳《画梦录》中“三峡情结”的创作意义[J],三峡人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3)
    [57]周海波,杨爱琴.黄昏里的生命独语——京派文学创作的一个侧面[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2(6)
    ①沈宗澄.《何其芳的转变》,易明善,陆文璧,潘显一编.《何其芳研究专集》,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86年,第403页
    ②何其芳.《我和散文(代序)》,《何其芳全集》(第一卷),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241页
    ③刘西渭.《读〈画梦录〉》,易明善,陆文璧,潘显一编.《何其芳研究专集》,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86年,第592页
    ①转引周明,采诗.《〈当代百家散文鉴赏〉序》,见贾平凹主编《散文研究》,石家庄:河北大学出版社,2000年1月,第166页
    ①丰子恺.《绘画与文学·绘画概况》,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1年,第17页
    ②何其芳.《梦中道路》,《何其芳全集》(第一卷),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191页
    ①何其芳.《〈夜歌〉(初版)后记》,《何其芳全集》(第一卷),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517页
    ②蓝棣之编.《现代派诗选·前言》,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年5月,第26页
    ①袁庆丰.《灵魂的震颤——文学创作心理的个案考量》,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2年,第156页
    ②何其芳.《〈夜歌〉(初版)后记》,《何其芳全集》(第一卷),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516页
    ①刘西渭.《读〈画梦录〉》,易明善,陆文璧,潘显一编.《何其芳研究专集》,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86年3月,第593页?
    ②何其芳.《致吴天墀》,《何其芳全集》(第八卷),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102页
    ①何其芳.《炉边夜话》,《何其芳全集》(第一卷),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103页
    ②何其芳.《楼》,《何其芳全集》(第一卷),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131页
    ③何其芳.《致吴天墀》,《何其芳全集》(第八卷),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104页
    ①何其芳.《弦》,《何其芳全集》(第一卷),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133页
    ②何其芳.《弦》,《何其芳全集》(第一卷),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135页
    ③何其芳.《致吴天墀》,《何其芳全集》(第八卷),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104页
    ④周扬.《〈何其芳文集〉序》,何其芳.《何其芳文集》(第一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1月,第2页?
    ①方敬,何频伽.《关于〈预言〉》,《何其芳散记》,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0年,第46页
    ①何其芳.《〈刻意集〉序》,《何其芳全集》(第一卷),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144页
    ①丰子恺.《绘画与文学·绘画概况》,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1年,第39页
    ②丰子恺.《绘画与文学·绘画概况》,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1年,第6页
    ①曹晖.《视觉形式的美学研究》,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年,第83页
    ②何其芳.《墓》,《何其芳全集》(第一卷),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75页?
    
    ①程杰铭,陈夏洁,顾凯.《色彩学》(第二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年9月,第29页
    ②何其芳.《秋海棠》,《何其芳全集》(第一卷),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83页
    ③约翰内斯·伊顿著,杜定宇译.《色彩艺术》,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5年,第5页
    ④程杰铭,陈夏洁,顾凯.《色彩学》(第二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年9月,第26页
    ①程杰铭,陈夏洁,顾凯.《色彩学》(第二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年9月,第30页
    ①曹晖.《视觉形式的美学研究》,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年,第83-84页
    ①方敬,何频伽.《童年踪影》,《何其芳散记》,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0年,第16页
    ②方敬,何频伽.《童年踪影》,《何其芳散记》,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0年,第19页
    ③何其芳.《秋海棠》,《何其芳全集》(第一卷),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82页
    ①[美]约翰·雷华德著,平野等译.《印象派绘画史(上下)》,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324页
    ②陆仰豪编著.《绘画透视知识》,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76年,第1页
    ③丰子恺.《绘画与文学·绘画概况》,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1年,第3页
    ①何其芳.《我和散文(代序)》,《何其芳全集》(第一卷),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241页
    ①何其芳.《饥饿》,《何其芳全集》(第二卷),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96页
    ①何其芳.《秋海棠》,《何其芳全集》(第一卷),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83页
    ①何其芳.《静静的日午》,《何其芳全集》(第一卷),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138页
    ①何其芳.《秋海棠》,《何其芳全集》(第一卷),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83页
    ②何其芳.《梦后》,《何其芳全集》(第一卷),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94页
    
    ①[英]约翰罗斯金著,赵何娟译.《现代画家》(Ⅱ),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294页
    ②丰子恺.《绘画与文学·绘画概况》,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1年,第71-72页
    ③何其芳.《写诗的经过》,《何其芳全集》(第四卷),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323页
    ①何其芳.《我和散文(代序)》,《何其芳全集》(第一卷),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241页
    ②何其芳.《独语》,《何其芳全集》(第一卷),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91页
    ③何其芳.《扇上的烟云(代序)》,《何其芳全集》(第一卷),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73页
    ④何其芳.《黄昏》,《何其芳全集》(第一卷),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88页
    
    ①何其芳.《魔术草》,《何其芳全集》(第一卷),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126页
    ②何其芳.《秋海棠》,《何其芳全集》(第一卷),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83页
    ③何其芳.《独语》,《何其芳全集》(第一卷),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91页
    ①何其芳.《独语》,《何其芳全集》(第一卷),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92页
    ②何其芳.《梦后》,《何其芳全集》(第一卷),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93页
    ③何其芳.《楼》,《何其芳全集》(第一卷),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132页
    ①何其芳.《楼》,《何其芳全集》(第一卷),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132页
    ②何其芳.《给艾青先生的一封信》,《何其芳全集》(第六卷),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476页
    ③何其芳.《写诗的经过》,《何其芳全集》(第四卷),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322页
    ①阿索林.《塞万提斯的未婚妻》,贺年主编.《世界经典散文金榜》(下),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786页
    ②阿索林.《上书院去的路》,贺年主编.《世界经典散文金榜》(下),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796页
    
    ①方敬,何频伽.《散文的芽》,《何其芳散记》,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0年,第52页
    ②金元浦.《文艺心理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9月,第126页
    ①何其芳.《给艾青先生的一封信——谈〈画梦录〉和我的道路》,《何其芳全集》(第六卷),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476页
    ②方敬,何频伽.《他的故家》,《何其芳散记》,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0年,第8页
    ③滕守尧.《审美心理描述》,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第193页
    
    ①张龙福.《心理批评〈画梦录〉》[J],文学评论,1994(7)
    ②何其芳.《梦中的道路》,《何其芳全集》(第一卷),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188页
    ③何其芳.《一个平常的故事》,《何其芳全集》(第二卷),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75页?
    ①何其芳.《梦中的道路》,《何其芳全集》(第一卷),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189页
    ②何其芳.《梦中的道路》,《何其芳全集》(第一卷),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191页
    ③严家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与区域文化丛书总序》,转引自李怡《现代四川文学的巴蜀文化阐释》,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5年,第2页
    ①卡西尔.《神话思维》,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第4页
    ①何其芳.《梦中的道路》,《何其芳全集》(第一卷),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189页
    ②[法]帕特西亚·弗里德·R·卡拉萨特,伊萨贝拉·马尔卡代著,董强译.《西方绘画流派欣赏》,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43页
    ①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本)》,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152页
    ②何其芳.《梦中的道路》,《何其芳全集》(第一卷),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189页
    ③陈国恩.《20世纪中国文学与中外文化》,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4年,第311页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