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宋至清代(1840年以前)滇黔桂交通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文章通过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对交通发展影响的分析,探讨宋至清代滇黔桂交通的发展与变迁。并在此基础上对云南、贵州和广西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演变的过程进行探讨。
     通过分阶段对宋至清代滇黔桂交通发展演变历程的探究,分析这一历史时期滇黔桂交通的开拓、发展、完善的过程,并对沿线重要城市和一些新兴市镇发展变迁进行探讨,包括对重要交通点进行考订,以及城市发展演变的过程进行系统的研究。交通的发展受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方面的影响。
     宋代是滇黔桂交通开拓的重要时期,南宋政府出于军事的需要,开辟了云南大理与南宋之间的“大理买马道”。通过买马道第一次将云南、贵州与广西三省之间沟通起来。元代是滇黔桂交通发展的关键时期,元朝政府通过军事征伐加强了对西南地区的统治,并在行军路线的基础上修建了连接云南、贵州、广西与内地之间的三条主干道路。道路的修筑对滇黔桂经济、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明清两代是滇黔桂开发与发展的重要时期。明朝在元朝所修干道的基础上又修建了一些支线,进一步加强了对当地少数民族的控制,也使经济、文化交流深入少数民族地区。新支线的开辟对滇黔桂的进一步开发起到了重要作用。清代是滇黔桂交通完善的重要时期,其中“铅”和“铜盐互易”对滇黔交通网络的形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也为清代全面开发滇黔桂三省创造了条件。宋至清代交通发展的过程就是交通路线由主干式不断向网络式演变的过程。
     此外,随着交通网路的完善,大量商人通过交通道路进行商贸活动,加强了三省之间、三省与内地之间的经济联系,促进了当地少数民族的发展,更将汉文化带到了少数民族聚集区,促进了当地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相融合。一些原先落后的市集、小镇也因为地处陆路或水陆的交通要道而兴起成为新兴的商业市镇。而出于边疆控制目的所修的一些城市,也因处于交通要道上,商贸功能得到了进一步加强。虽然经过元明清三代的开发,但由于开发历史较晚,使得西南经济的发展始终落后于中原地区,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近代。
Article by political, economic, cultural and military development on the traffic impact analysis to explore the Song to Qing on behalf of the Yunnan-Guizhou Guangxi Development and changes of traffic. And on this basis, Yunnan, Guizhou and Guangxi political, economic and cultural development process of evolution.
     Through the stages of the Song to Qing on behalf of Yunnan, Guizhou Transportation explore the evolution process of analysis of this historical period, Yunnan, Guizhou and Guangxi traffic development, development and improvement process, and some emerging along the major cities and towns to explore development and changes, including Textual Research on the important traffic points, and urban development and evolution of the process system. The development of transport by the political, economic and military implications.
     Song is important to develop Yunnan, Guizhou and Guangxi traffic during the Southern Song government for military needs, opened up between Dali and the Song "buy Dali Ma Road." Ma Road, by buying the first time in Yunnan, Guizhou and Guangxi provinces of communication between them. Yuan is the key to the development of Yunnan, Guizhou and Guangxi traffic period, the Yuan government through military conquest strengthened the rule of the Southwest, and the march route the connection based on the construction of Yunnan, Guizhou, Guangxi and the Mainland's three main roads. Road construction on the Yunnan-Guizhou-Guangxi economic and cultural development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Yunnan, Guizhou and Guangxi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is an important period of development and development. Repair roads in the Yuan Dynasty Ming Dynasty on the basis of the further construction of a number of extensions to further strengthen the control of local ethnic minorities, but also to economic and cultural exchange in-depth ethnic minority areas. The opening of the new extension on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Yunnan, Guizhou and Guangxi have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Yunnan, Guizhou and Guangxi in the Qing Dynasty is an important period of traffic sound, which "lead Guizhou Yunnan Copper" and "copper reciprocity" on the Yunnan-Guizhou transport network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formation, but also in the Qing Dynasty to create a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Yunnan, Guizhou and Guangxi conditions. Song to Qing on behalf of the transportation development process is the transport line from the trunk to the network-style-type continuously evolving process.
     In addition,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traffic network, traffic on the commercial activity, strengthen the three provinces of mainland between three provinces, with economic ties between the local ethnic minorities,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culture, more will be brought to ethnic minority areas, promote local between han people and minorities. Some of the market, the town had backward in land or land for traffic arteries and become the emerging commercial town. And for the purpose of border control in some cities, but also because of transport arteries, trade function has been further strengthened. Although through some of development, but due to the history of the development of late, southwest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outcome has backward areas continued to modern times.
引文
①陆韧:《云南对外交通史》,云南民族出版社,1997年。
    ②方铁:《西南通史》,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
    ③《贵州通史》委员会编:《贵州通史》,当代中国出版社,2003年。
    ④钟文典:《广西通史》,广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
    ⑤方国瑜:《南宋邕州与大理之交通及市马》,载《方国瑜文集》第二辑,云南教育出版社,2001年。
    ⑥杨宗亮:《大理国与南宋的交通》,《云南学术探索》,1997年第6期
    ①[美]James Z Lee著,林文勋、秦树才译:《元明清时期中国西南地区的交通发展》,《思想战线》,2008年。
    ②吴小凤:《明代广西交通建设述略》,《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3年第4期。
    ③刘祥学:《明清时期广西少数民族地区交通发展略析》,《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4年第1期。
    ④张明富:《鄂尔泰与云贵边省经济开发》,《东北师范大学学报》,1994年第3期。
    ⑤蓝勇:《清代铜京运路线考释》,《历史研究》,2006年第3期。
    ⑥陈海连,高瑄:《从<南矿厂图略>看清代云南铸币铜矿的运输问题》,《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第6期。
    ⑦黄夏基:《从清代档案所记的铜外运看西南大通道》,《广西民族学院学报》,1998年第1期。
    ⑧吴小凤:《试论宋代广西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4年第4期。
    ⑨蓝武:《元代广西社会经济发展论纲》,《广西社会科学》,2004年第11期。
    ⑩陈慧慧:《晋安道与元代云南行省的区域经济开发》,《社会科学论坛》,2007年第3期。11颜广文:《明代两广总督府的设立及对粤西的经略》,《学术研究》,1997年第4期。
    
    ①章青琴:《清代云南交通的发展及其对商品经济的影响》,《大庆师范学报》,2006年第6期。
    ②吴兴南:《明清两代云南商业发展概述》,《云南学术探索》,1996年第5期。
    ③何伟福:《清代贵州境内的外省商贾》,《贵州社会科学》,2005年第3期。
    ④江丽:《略论清代广西地区经济开发》,《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6年第5期。
    
    
    ①参见陆韧:《云南对外交通史》,云南民族出版社,1997年,第6-9页。
    ②【清】顾祖禹撰,贺次君、施和金点校:《读史方舆纪要》,中华书局,2005年,第5232页。
    
    ①【清】顾祖禹撰,贺次君、施和金点校:《读史方舆纪要》,中华书局,2005年,第5240-5241页。
    ②陆韧:《云南对外交通史》,云南民族出版社,1997年,第3-9页。
    ③许桂林:《中国泛珠三角区域的历史地理回归》,科学出版社,2006年。第26页。
    ①林文勋:《宋代西南地区的马市与民族关系》,思想战线,1989年第2期。
    ②【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熙宁八年八月庚寅引杨佐《云南买马记》,中华书局,1979年。
    ③【清】师范:《系·事略系》,载王文成等辑校:《〈系〉云南经济史料辑校》,中国书籍出版社,2004年,第39页。
    ④方国瑜:《云南史料目录概说》,中华书局,1984年,第144页。
    ⑤方国瑜:《南宋邕州与大理交通及市马》,载方国瑜、林超民著:《方国瑜文集》第二辑,云南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372页。
    ⑥方国瑜:《云南史料目录概说》,中华书局,1984年,第82页。
    ①【清】徐松:《宋会要辑稿·兵》23之11引《中兴小历》,中华书局,1997年,第7170页。
    ②【宋】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中华书局,1988年版,第653页。
    ③【宋】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73,中华书局,1988年版,第1217页。
    ④【宋】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72,中华书局,1988年版,第1214页。
    ⑤【宋】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05,中华书局,1988年版,第1713页。
    ⑥【宋】昌悫:《买马议》,《云南史料丛刊》第二卷,云南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183页。
    ⑦【宋】周去非著,杨武泉校注:《岭外代答校注》卷5《财计门·马纲》,中华书局,1999年,第192页。
    ⑧【宋】周去非著,杨武泉校注:《岭外代答校注》卷5《财计门·经略司买马》,中华书局,1999年,第187页。
    ⑨【宋】周去非著,杨武泉校注:《岭外代答校注》卷5《财计门·马纲》,中华书局,1999年,第192页。
    ⑩【宋】周去非著,杨武泉校注:《岭外代答校注》卷5《财计门·经略司买马》,中华书局,1999年,第187页。
    ①【宋】周去非著,杨武泉校注:《岭外代答校注》卷5《财计门·经略司买马》,中华书局,1999年,第187页。
    ②参考广西壮族自治区地名委员会编:《广西壮族自治区城镇乡村名手册》,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年。及谭其骧主编:《中国历史地图集》(第七册)(宋、辽、金时期),中国地图出版社,1982年。
    ③【宋】周去非著,杨武泉校注:《岭外代答校注》卷3《外国门下·通道外夷》,中华书局,1999年,第123页。
    ④【宋】乐史:《太平寰宇记》,中华书局影印,1999年。
    ⑤杨宗亮:《试论宋代桂通道及其历史作用》,《中南民族学院学报》,1993年第5期。
    ①【宋】周去非著,杨武泉校注:《岭外代答校注》卷3《外国门下·通道外夷》中华书局,1999年,第123页。
    ②【宋】周去非著,杨武泉校注:《岭外代答校注》卷3《外国门下·通道外夷》中华书局,1999年,第123页。
    ③【清】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引自张元济主编:《四部丛刊》卷26,上海书店,1985年。
    ①【宋】周去非著,杨武泉校注:《岭外代答校注》卷5《财计门·宜州买马》,中华书局,1999年,第189-190页。
    ②尤中:《中国西南民族史》,云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202页。
    ③【宋】周去非著,杨武泉校注:《岭外代答校注》卷5《财计门·宜州买马》,中华书局,1999年,第190页。
    ④【宋】周去非著,杨武泉校注:《岭外代答校注》卷3《外国门下·通道外夷》,中华书局,1999年,第123页。
    ⑤方国瑜:《中国西南历史地理考释》,中华书局,1987年,第762页。
    ⑥【宋】周去非著,杨武泉校注:《岭外代答校注》卷3《外国门下·通道外夷》,中华书局,1999年,第123页。
    ⑦尤中:《中国西南民族史》,云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204页。
    ①【宋】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商务印书馆,1937年。
    ②【清】顾祖禹撰,贺次君、施和金点校:《读史方舆纪要》,中华书局,2005年,第5263-5271页。
    ③【宋】乐史:《太平寰宇记》,中华书局,2000年,第229页。
    ④【元】刘应李原编、詹友谅改编,郭声波整理:《大元混一方舆胜览》,四川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470页。
    ⑤方国瑜:《中国西南历史地理考释》,中华书局,1987年,第762页。
    ⑥参见尤中:《中国西南民族史》,云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197-203页。
    ⑦【宋】王应麟:《玉海》卷149,扬州:广陵书社,2003年,第2740页。
    ⑧【宋】周去非著,杨武泉校注:《岭外代答校注》卷9《禽兽门·蛮马》,中华书局,1999年,第349页。
     ①【宋】周去非著,杨武泉校注:《岭外代答校注》卷3《财计门·宜州买马》,中华书局,1999年,第189页。
    ①参见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中国历史》编辑委员会:《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历史”“驿传”条,第1401—1406页。
    ②《元史》卷149《郭宝玉传》,中华书局,1976年。
    ①《元史》卷121《速不台传》附《兀良合台传》,中华书局,1976年。
    ②《元史》卷121《速不台传》附《兀良合台传》,中华书局,1976年。
    ③韩儒林主编:《元朝史》,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12页。
    ④付海波等编:《剑桥中国辽西夏金元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第404页。
    ⑤【元】赵子元:《赛平章德政碑》,载【明】刘文征撰,古永继点校:(天启)《志》卷24《艺文志》,云南教育出版社,1991年,第816页。
    ①《元史》卷61《地理志4》,中华书局,1976年
    ②【清】陈权修,顾琳纂:(雍正)《阿迷州志》,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印行,1975年,第78页。
    ③【元】刘应李原编、詹友谅改编;郭声波整理:《大元混一方舆胜览》,四川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472页。
    ④《嘉庆重修一统志》卷491《广西直隶州》,上海涵芬楼影印,出版年代不详。
    ⑤以上两条道路考证参见,尤中,朱惠荣编:《西南历史地名考索》,云南大学历史系情报资料室油印本下册,第338页。陆韧:《云南对外交通史》,云南民族出版社,1997年,第188—190页。【元】熊梦祥著,北京图书馆善本组辑:《析津志辑佚》,北京古籍出版社,1983年。雒启坤,鹏杰主编:《永乐大典精编》卷19423《站赤8》,九州图书出版社,1998年,第3777页。方铁主编:《西南通史》,中州古籍出版社,2005年,第549页。王颋:《元代云南行省站道考略》,《历史地理研究》第2辑,复旦大学出版社,1990年,第319-321页。
    
    ①《元史》卷125《赛典赤赡思丁传》,中华书局,1976年。
    ②《元史》卷290《安南传》,中华书局,1976年。
    ③《元史》卷290《安南传》,中华书局,1976年。
    ④【元】黎崱:《安南志略》卷3《大元奉使》,中华书局,1988年,第69页。
    ⑤【元】黎崱:《安南志略》卷15《物产》,中华书局,1988年,第368页。
    ①【元】黎崱:《安南志略》卷18《安南名人诗》,中华书局,1988年,第423—424页。
    ②【明】闵洪学:《请开粤路疏》,载【明】刘文征撰,古永继点校:(天启)《志》卷23《艺文志》,云南教育出版社,1991年,768—769页。
    ③【清】顾祖禹:《读史方與纪要》《贵州方與纪要叙》,中华书局,2005年,第4526页。
    ④雒启坤,鹏杰主编:《永乐大典精编》卷19418《站赤3》,九州图书出版社,1998年,第3713页。
    ⑤雒启坤,鹏杰主编:《永乐大典精编》卷19419《站赤4》,九州图书出版社,1998年,第3715页。
    ①雒启坤,鹏杰主编:《永乐大典精编》卷19419《站赤四》,九州图书出版社,1998年,第3719页。
    ②以上参见陈庆江:《元代云南通四川、湖广驿路的变迁》,《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3年第18卷第2辑。
    ③【明】杨慎:《程记》,载方国瑜主编《云南史料丛刊》卷5,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808页。
    ④方国瑜:《中国西南历史地理考释》,中华书局,1987年,下策第982页。
    ⑤以上地名考证,参见王颋:《元代云南行省站道考略》,《历史地理研究》第2辑,复旦大学出版社,1990年,第318-319页。
    ⑥【元】熊梦祥著,北京图书馆善本组辑:《析津志辑佚》,北京古籍出版社,1983年,第130页。雒启坤、鹏杰主编:《永乐大典精编》卷19423《站赤8》,九州图书出版社,1998年,第3777页
    ①《嘉庆重修一统志》卷484《曲靖府》,上海涵芬楼影印,出版年代不详。
    ②以上地名考证,除标出出处外,其余参见王颋:《元代云南行省站道考略》,《历史地理研究》第2辑,复旦大学出版社,1990年,第317-318页。
    ①《元史》卷33至36《文宗纪》,中华书局,1976年。
    ①《明史》卷124《把匝剌瓦尔密传》,中华书局,1976年。
    ②《明实录》《太祖洪武实录》卷139,国立北平图书馆红格钞本微卷影印。
    ③《明史》卷129《傅友德传》,中华书局,1976年。
    
    ①【明】陈文修,李春龙、刘景毛校注:《景泰云南图经志书校注》,云南民族出版社,2002年,第139页。
    ②【明】陈文修,李春龙、刘景毛校注:《景泰云南图经志书校注》,云南民族出版社,2002年,第134页。
    ③【明】陈文修,李春龙、刘景毛校注:《景泰云南图经志书校注》,云南民族出版社,2002年,第123页。
    ④王颋:《元代云南行省站道考略》,《历史地理研究》第2辑,复旦大学出版社,1990年,第319页。
    ⑤以上地名考证,参见杨正泰:《明代驿站考》,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第62-68、100-103页。
    ①【明】刘文征撰,古永继点校:(天启)《志》卷4《旅途志·普安入旧路》,云南教育出版社,1991年,第163—165页。
    ②【明】陈文修,李春龙、刘景毛校注:《景泰云南图经志书校注》,云南民族出版社,2002年,第127页。
    ③【明】陈文修,李春龙、刘景毛校注:《景泰云南图经志书校注》,云南民族出版社,2002年,第127页。
    ④【明】陈文修,李春龙、刘景毛校注:《景泰云南图经志书校注》,云南民族出版社,2002年,第128页。
    ⑤【明】陈文修,李春龙、刘景毛校注:《景泰云南图经志书校注》,云南民族出版社,2002年,第127页。
    ⑥以上地名考证,参见杨正泰:《明代驿站考》,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第62-68、50-53、100-103页。
    ①【明】刘文征撰,古永继点校:(天启)《志》卷4《旅途志·普安入旧路》,云南教育出版社,1991年,第165—166页。
    ②《明实录》《太祖洪武实录》卷147,国立北平图书馆红格钞本微卷影印。
    ③王颋:《元代云南行省站道考略》,《历史地理研究》第2辑,复旦大学出版社,1990年,第321页。
    ①杨正泰:《明代驿站考》,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第62-68、50-53、100-103页。
    ②《弥勒县志》编纂委员会编纂:《弥勒县志》,云南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41页。
    ③方国瑜:《中国西南历史地理考释》,中华书局,1987年,下册1103页。
    ④王颋:《元代云南行省站道考略》,《历史地理研究》第2辑,复旦大学出版社,1990年,第321页。
    ⑤方国瑜:《中国西南历史地理考释》,中华书局,1987年,下册1103页。
    ⑥方国瑜:《中国西南历史地理考释》,中华书局,1987年,下册1104页。
    ①以上路程见【明】刘文征撰,古永继点校:(天启)《志》卷4《旅途志·粤西路考》,云南教育出版社,1991年,第169-174页。
    ②侯绍庄等编:《贵州古代民族关系史》,贵州民族出版社,1991年,第311页。
    ③【明】徐弘祖著,朱惠荣校注:《徐霞客游记校注·游日记2》,云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下册第770页。
    ④【明】刘文征撰,古永继点校:(天启)《志》卷4《旅途志·粤西路考》,云南教育出版社,1991年,第172—173页。
    ①【明】刘文征撰,古永继点校:(天启)《志》卷4《旅途志·粤西路考》,云南教育出版社,1991年,第173页。
    ②【明】刘文征撰,古永继点校:(天启)《志》卷4《旅途志·粤西路考》,云南教育出版社,1991年,第174页。
    ①【明】谷应泰:《明史记事本末》卷69(平奢安》,中华书局,1977年。《明史》卷249《朱燮元传》,卷249《李枟传》,卷316《贵州土司传》,中华书局,1976年。
    ②【明】徐弘祖著,朱惠荣校注:《徐霞客游记校注·粤西游日记3》,云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上册第539页。
    ③【明】徐弘祖著,朱惠荣校注:《徐霞客游记校注·粤西游日记3》,云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上册第509、527、530、537页。
    ①李春龙,牛鸿斌点校:《新纂云南通志》(第1册)卷56《交通考1·驿站》,云南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4-8页。
    ②【清】王文韶等修,唐炯等编:《续云南通志稿》卷43,光绪23年云贵总督松蕃奏疏,四川岳池县,光绪27年(1901年)。
    ③【清】吴其浚:《南矿厂图略》,载李春龙,刘景毛点校:《正续云南备征志精选点校》,云南民族出版社,2000年,第530页。
    ④李春龙,牛鸿斌点校:《新纂云南通志》(第1册)卷144《商业考2》,云南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116页。
    ①《清史稿》卷124,中华书局,1977年。
    ②蓝勇:《清代铜京运路线考释》,《历史研究》,2006年03期。
    ③《清实录》《高宗纯皇帝实录》卷161,乾隆7年2月,中华书局,1985年。
    ④《清实录》《高宗纯皇帝实录》卷231,乾隆9年12月,中华书局,1985年。
    ⑤【清】吴其浚:《南矿厂图略》卷2,载李春龙,刘景毛点校:《正续云南备征志精选点校》,云南民族出版社,2000年。第544—548页。蓝勇:《清代铜京运路线考释》,《历史研究》,2006年03期。
    ①吴光范:《昆明古今地名考释》,云南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450页。
    ②【清】方桂修,胡蔚编:《东川府志》卷3《山川》,东川师范学堂重印本影印,光绪34年(1908年)印。
    ③陈秉仁等编辑,《昭通旧志汇编》编辑委员会:《昭通旧志汇编2》《昭通等八县图说》,云南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495页。
    ④陈秉仁等编辑,《昭通旧志汇编》编辑委员会:《昭通旧志汇编2》《昭通等八县图说》,云南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495页。
    ⑤陈秉仁等编辑,《昭通旧志汇编》编辑委员会:《昭通旧志汇编2》《昭通等八县图说》,云南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495页。
    ⑥陈秉仁等编辑,《昭通旧志汇编》编辑委员会:《昭通旧志汇编2》《昭通等八县图说》,云南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495页。
    ⑦杨正泰:《明代驿站考》,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第97页。
    ⑧蓝勇:《四川古代交通路线史》,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159页。
    ①王荣武主编,《昭通市志》编纂委员会编纂:《昭通市志》,云南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110页。
    ②张宽寿等编,《昭通旧志汇编》编辑委员会:《昭通旧志汇编1》《昭通志稿》,云南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317页。
    ③张宽寿等编,《昭通旧志汇编》编辑委员会:《昭通旧志汇编1》《昭通志稿》,云南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317页。
    ④查枢等编,《昭通旧志汇编》编辑委员会:《昭通旧志汇编3》《永善县志略》,云南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754页。
    ⑤张宽寿等编,《昭通旧志汇编》编辑委员会:《昭通旧志汇编1》《昭通志稿》,云南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317页。
    ⑥查枢等编,《昭通旧志汇编》编辑委员会:《昭通旧志汇编3》《永善县志略》,云南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751页。
    ①《永善县志》编纂委员会编纂:《永善县志》,云南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43页。
    ②【清】吴其浚:《南矿厂图略》卷2,载李春龙,刘景毛点校:《正续云南备征志精选点校》,云南民族出版社,2000年,第547-548页。戴瑞徵:《道光云南通志》附《云南铜志》卷4。蓝勇:《清代铜京运路线考释》,《历史研究》,2006年03期。王绍荃主编:《四川内河航运史》(古代近代部分),四川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90页。
    ③《清实录》《高宗纯皇帝实录》卷85,乾隆4年正月,中华书局,1985年。
    ④蓝勇:《清代铜京运路线考释》,《历史研究》,2006年03期。
    ⑤陈秉仁等编辑,《昭通旧志汇编》编辑委员会:《昭通旧志汇编2》《昭通等八县图说》,云南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495页。
    ⑥《嘉庆重修一统志》卷484《曲靖府》,上海涵芬楼影印,出版年代不详。
    ①陈寿辉,王荣义主编,《镇雄县志》编纂委员会编纂:《镇雄县志》,云南人民出版社,1887年,第70页。
    ②《清实录》《宣宗成皇帝实录》卷78,道光5年正月,中华书局,1986年。
    ③【清】吴其浚:《南矿厂图略》卷2,载李春龙,刘景毛点校:《正续云南备征志精选点校》,云南民族出版社,2000年,第545页。
    ④【清】吴其浚:《南矿厂图略》卷2,载李春龙,刘景毛点校:《正续云南备征志精选点校》,云南民族出版社,2000年,第544页。
    ⑤蓝勇:《清代铜京运路线考释》,《历史研究》,2006年03期。
    ①《清实录》《高宗纯皇帝实录》卷239,乾隆10年4月下,中华书局,1985年。
    ②《清实录》《宣宗成皇帝实录》卷164,道光10年正月,中华书局,1986年。
    ③【清】吴其浚:《南矿厂图略》卷2,载李春龙,刘景毛点校:《正续云南备征志精选点校》,云南民族出版社,2000年,第546页。蓝勇:《清代铜京运路线考释》,《历史研究》,2006年03期。
    ④【清】方桂修,胡蔚纂:乾隆《东川府志》卷12《铜运》,东川师范学堂重印本,光绪34年(1908年)。
    ⑤《清实录》《高宗纯皇帝实录》卷243,乾隆10年3月下,中华书局,1985年。
    ①【清】吴其浚:《南矿厂图略》卷2,载李春龙,刘景毛点校:《正续云南备征志精选点校》,云南民族出版社,2000年。第546页。蓝勇:《清代铜京运路线考释》,《历史研究》,2006年03期
    ②《清实录》《高宗纯皇帝实录》卷229,乾隆9年11月,中华书局,1985年。
    ③【清】方桂修,胡蔚纂:《东川府志》卷12《鼓铸》,东川师范学堂重印本影印,光绪34年(1908年)印。
    ④【明】徐弘祖著,朱惠荣校注:《徐霞客游记校注·粤西游日记3》,云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上册第509、527页。
    ①(雍正)《朱批谕旨》卷125之13《鄂尔泰奏》,戴逸主编:《文津阁四库全书清史资料汇刊》,商务印书馆,2006年。
    ②(雍正)《朱批谕旨》卷125之13《鄂尔泰奏》,戴逸主编:《文津阁四库全书清史资料汇刊》,商务印书馆,2006年。
    ③(雍正)《朱批谕旨》卷125之13《鄂尔泰奏》,戴逸主编:《文津阁四库全书清史资料汇刊》,商务印书馆,2006年。
    ①王昶:《铜政全书·筹改寻甸运道移于剥隘议》,载【清】吴其浚:《南矿厂图略》卷2,转引李春龙,刘景毛点校:《正续云南备征志精选点校》,云南民族出版社,2000年,第551-552页。
    ②黄夏基:《从清代档案所记的铜外运看西南大通道》,《广西民族学院学报》,1998年第1期
    ③王昶:《铜政全书·筹改寻甸运道移于剥隘议》,载【清】吴其浚:《南矿厂图略》卷2,转引李春龙,刘景毛点校:《正续云南备征志精选点校》,云南民族出版社,2000年,第551-552页。陈海连、高瑄:《从<南矿厂图略》看清代云南铸币铜矿的运输问题》,《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第36卷第6期。
    ④马汝珩、马大正编:《清代边疆开发研究》,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年10月,第380页。
    
    ①以上均来自黄夏基:《从清代档案所记的铜外运看西南大通道》,《广西民族学院学报》,1998年第1期。
    ②黄夏基:《从清代档案所记的铜外运看西南大通道》,《广西民族学院学报》,1998年第1期。
    ③黄夏基:《从清代档案所记的铜外运看西南大通道》,《广西民族学院学报》,1998年第1期。
    ④《清史稿》卷292《婓率度传》附《婓宗锡传》,中华书局,1977年。
    ①张明富:《鄂尔泰与云贵边省经济开发》,《东北师大学学报》,1994年第3期。
    ②【明】徐弘祖著,朱惠荣校注:《徐霞客游记校注·游日记2》,云南人民出版社,1999,下册第770页。
    ③《贵州六百年经济史》编纂委员会编:《贵州六百年经济史》,贵州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170页
    ④(雍正)《朱批谕旨》卷125之13《鄂尔泰奏》,载戴逸主编:《文津阁四库全书清史资料汇刊》,商务印书馆,2006年。
    ⑤【清】吴振棫:《语》,陈氏灵峰草堂,清咸丰4年(1854年)。
     ①(道光)《两广盐法志》卷28,“无引盐斤”,转引黄国信:《清代粤“铜盐互易”略论》,《盐业史研究》,1996年第3期。
    ②【清】席裕福,沈师徐辑:《皇朝政典类纂》卷76《盐法7》,文海出版社。1982年。
    ①【明】陈文修,李春龙、刘景毛校注:《景泰云南图经志书校注》卷1《云南府·风俗》,云南民族出版社,2002年,第4页。
    ②【明】陈文修,李春龙、刘景毛校注:《景泰云南图经志书校注》卷4《楚雄府·风俗》,云南民族出版社,2002年,第206页。
    ③【元】何弘佐:《中庆路学礼乐记》,载【明】陈文修,李春龙、刘景毛校注:《景泰云南图经志书校注》卷8,云南民族出版社,2002年,第388页。
    ④参见方铁主编:《西南通史》,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第577页。
    ①陆韧:《明朝统一云南、巩固西南边疆进程中对云南的军事移民》,《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5年12月。
    ②《明史》卷90《兵志2》,中华书局,1976年。
    ③《明实录》《太祖洪武实录》卷202,国立北平图书馆红格钞本微卷影印。
    ④《明实录》《太祖洪武实录》卷163,国立北平图书馆红格钞本微卷影印。
    ⑤《明实录》《太祖洪武实录》卷179,国立北平图书馆红格钞本微卷影印。
    ⑥陆韧:《明朝统一云南、巩固西南边疆进程中对云南的军事移民》,《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5年12月。
    ⑦《明实录》《宪宗成化实录》卷82,国立北平图书馆红格钞本微卷影印。
    ⑧《明实录》《太祖洪武实录》卷187、卷236,国立北平图书馆红格钞本微卷影印。
    ①【宋】周去非著,杨武泉校注:《岭外代答校注》卷5《财计门·邕州横山寨博易场》,中华书局,1999年,第193-194页。
    ①【元】马端临:《文献通考》卷329《四裔考六》,中华书局,1986年,第2586页。
    ②【宋】吴璥:《竹洲集》卷10《邕州化外诸国土俗记》,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版。第1142册,256页。
    ③【元】赵子元:《赛平章德政碑》,载【明】刘文征撰,古永继点校:(天启)《志》卷24《艺文志》,云南教育出版社,1991年,第816页。
    ④(意)马可波罗(Marco Polo)著,(法)沙海昂(A.J.H.Charignon)注,冯承钧译:《马可波罗行纪》第27章,中华书局,2004,第459页。
    ⑤【元】孛兰等纂,赵万里校辑:《元一统志》卷7《建昌路·风俗形势》,中华书局,1966年,第565页。
    ⑥【元】李京撰,王叔武校注:《云南志略辑校》,云南民族出版社,1986年。
    ①【明】刘文征撰,古永继点校:(天启)《志》卷4《旅途志·粤西路考》,云南教育出版社,1991年,第172—173页。
    ②参见方铁主编:《西南通史》,中州古籍出版社,2005年,第619页。
    ③【明】陈文修,李春龙、刘景毛校注:《景泰云南图经志》,云南民族出版社,2002年,第120页。
    ④【明】唐龙:《处置地方贼情疏》,载【明】刘文征撰,古永继点校:(天启)《志》卷22《艺文志》;卷3《地理志·风俗》,云南教育出版社,1991年。
    ⑤【明】谢肇淛:《略》卷4《俗略》,雲南大學歷史係油印本,出版年代不詳。
    ①【明】徐弘祖著,朱惠荣校注:《徐霞客游记校注·游日记8》,云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下册第1019-1020页。
    ②【明】徐弘祖著,朱惠荣校注:《徐霞客游记校注·游日记8》,云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下册第1036页。
    ③【明】谢肇淛:《略》卷4《俗略》。雲南大學歷史係油印本,出版年代不詳。另引【明】周瑛:《重修临安府治记》,载【明】刘文征撰,古永继点校:(天启)《志》卷20《艺文志》,云南教育出版社,1991年。
    ④【明】沈庠修,赵瓒纂:《贵州图经新志》,引自《西南稀見方誌文獻》卷38,兰州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21—22页。
    ⑤(嘉靖)《贵州通志》卷3,云南大学出书馆藏抄本。
    ⑥【明】沈庠修,赵瓒纂:(弘治)《贵州图经志》《镇远府》,载林超民、张学君、王水乔主编:《西南稀见方志文献》卷38,兰州大学出版社,2004年。
    ⑦(嘉靖)《思南府志》,上海古籍书店,1962年。
    ⑧【明】李贤等编:《大明一统志·贵州》,台联国风出版社,1977年。
    ⑨《贵州六百年经济史》编辑委员会:《贵州六百年经济史》,贵州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186页。
    ⑩【明】徐弘祖著,朱惠荣校注:《徐霞客游记校注·游日记1》,云南人民出版社,1999,下册第695页。
    ①(嘉靖)《普安州志》,上海古籍书店,1961年。
    ②《明实录》《武宗正德实录》卷8,国立北平图书馆红格钞本微卷影印。
    ③【明】王济:《日旬手镜》,载(嘉庆)《广西通志》卷88《舆地略9·风俗2》:【清】谢启修,胡虔撰;广西师范大学历史系、中国历史文献研究室点校,广西人民出版社,1988年,第2805页。
    ④【清】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广西》,引自张元济主编:《四部丛刊》卷26,上海书店,1985年
    ⑤《明实录》《太祖洪武实录》卷176,卷178,国立北平图书馆红格钞本微卷影印。
    ⑥【明】徐弘祖著,朱惠荣校注:《徐霞客游记校注·游日记2》,云南人民出版社,1999,下册第706页。
    ①岑毓英:《循例护解缅甸贡使晋京折》,载李根源辑,陆卫先、杨文虎校注:《永昌府文征》文录卷15,云南美术出版社,2002年,第2543-2544页。
    ②【清】方桂修,胡蔚纂:(乾隆)《东川府志》,东川师范学堂重印本影印,光绪34年(1908年)印。
    ③【清】吴大勋:《南闻见录》,清乾隆47年(1782年)刻本。
    ④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乾隆年间疏通金沙江史料》(下)《乾隆八年云南总督张允随为报金沙江工程告竣事奏折》,历史档案,2001年。
    ⑤【清】李熙龄著,杨磊等点校:《广南府志点校》卷1《形势》,兰州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52页。
    ①(民国)陈肇基纂,杨磊、农应忠点辑:《富州县志点注及资料辑录》卷13《商务》,云南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53页
    ②【清】韩三异:(康熙)《蒙自县志》卷1《厂务》,康熙51年(1712年)刊,云南省图书馆藏抄本。
    ③李春龙,牛鸿斌点校:《新纂云南通志》(第1册),云南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89—90页。
    ④【清】罗绕典辑:《南职方纪略》,文海出版社影印。
    ⑤【清】罗绕典辑:《南职方纪略》,文海出版社影印。
    ⑥【清】黄乐之等修,郑珍、莫友芝等纂:(道光)《遵义府志》,刘千俊重刊本影印,1964年。
    ⑦【清】罗绕典辑:《南职方纪略》,文海出版社影印。
    ⑧【清】罗绕典辑:《南职方纪略》,文海出版社影印。
    ①【清】吴振棫:《语》陈氏灵峰草堂,清咸丰四年(1854年)。
    ②《贵州六百年经济史》编辑委员会:《贵州六百年经济史》,贵州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185页
    ③【清】陈鼎:《游记》学海类编本校印,贵阳文通书局代印。
    ④【清】许赞曾撰,马俊良辑:《行纪程》1卷,续抄1卷,石门:马氏大酉山房,乾隆五十年(1794年)。
    ⑤【清】爱必达修,张凤笙纂:(乾隆)《南识略》卷5,清道光27年(1847年)刻本。
    ⑥(康熙)《桂林府志·关梁》(抄本),引自滕永庆:《广西境内珠江流域的交通与沿岸城市的发展》,云南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009年,第66页。
    ⑦金拱:(雍正)《广西通志》卷8《风俗》,雍正11年(1733年)刻本。
    ⑧【清】吴光升:(乾隆)《马平县志》卷4,乾隆29年(1764年)刻本。引自滕永庆:《广西境内珠江流域的交通与沿岸城市的发展》,云南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009年,第66页。
    ①【清】吴光升:(乾隆)《马平县志·形势》,乾隆29年(1764年)刻本。引自滕永庆:《广西境内珠江流域的交通与沿岸城市的发展》,云南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009年,第67页。
    ②《苍梧郡志》卷6,引自滕永庆:《广西境内珠江流域的交通与沿岸城市的发展》,云南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009年,第71页。
    ③《苍梧县志》引自滕永庆:《广西境内珠江流域的交通与沿岸城市的发展》,云南大学学位论文,2009年。
    ④【清】谢启昆等编:(嘉庆)《广西通志》卷162,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年
    ⑤《明实录》《武宗正德实录》卷8,国立北平图书馆红格钞本微卷影印。
    ①杨聪:《大理经济发展史稿》,云南民族出版社,1986年,第220页。
    ②【清】吴振棫:《语》陈氏灵峰草堂,清咸丰四年(1854年)。
    ③(雍正)《朱批谕旨》卷125之13《鄂尔泰奏》,载戴逸主编:《文津阁四库全书清史资料汇刊》,商务印书馆,2006年。
    [1]【宋】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中华书局,1988年版。
    [2]【清】徐松:《宋会要辑稿》,中华书局,1997年。
    [3]【宋】昌悫:《买马议》,载《云南史料丛刊》第二卷,云南大学出版社,1998年。
    [4]【宋】周去非著,杨武泉校注:《岭外代答校注》,中华书局,1999年。
    [5]【宋】王应麟:《玉海》,扬州:广陵书社,2003年。
    [6]【宋】吴璥:《竹洲集》,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版。
    [7]【宋】范成大原著,胡起望、覃光广校注:《桂海虞衡志辑佚校注》,四川民族出版社,1986年。
    [8]【元】脱脱等撰:《宋史》,中华书局,1985年。
    [9]【元】刘应、李原编,詹友谅改变,郭声波整理:《大元混一方舆胜览》,四川大学出版社,2003年。
    [10]【元】熊梦祥著,北京图书馆善本组辑:《析津志辑佚》,北京古籍出版社,1983年。
    [11]【元】黎崱:《安南志略》,中华书局,1988年。
    [12](意)马可波罗(Marco Polo)著,(法)沙海昂(A.J.H.Charignon)注,冯承钧译:《马可波罗行纪》,中华书局,2004。
    [13]【元】孛兰等著,赵万里校辑:《元一统志》,中华书局,1966年。
    [14]【元】李京撰,王叔武校注:《云南志略辑校》,云南民族出版社,1986年。
    [15]【元】马端临:《文献通考》,中华书局,1986年。
    [16]【明】宋濂等:《元史》,中华书局,1976年。
    [17]【明】刘文征撰,古永继点校:(天启)《志》,云南教育出版社,1991年。
    [18]【明】《永乐大典》,中华书局,1986年。
    [19]【明】陈文修,李春龙、刘景毛校注:《景泰云南图经志书校注》,云南民族出版社,2002年。
    [20]《明实录》,国立北平图书馆红格钞本微卷影印。
    [21]【明】徐弘祖著,朱惠荣校注:《徐霞客游记校注》,云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
    [22]【明】王士性撰,周振鹤点校:《广志绎》,中华书局,2006年。
    [23]【明】谷应泰:《明史记事本末》,中华书局,1977年。
    [24]【明】谢肇淛:《略》,云南大学历史系印,出版年代不详。
    [25]【明】沈庠修,赵瓒纂:《贵州图经新志》,载林超民,張学君,王水乔主编;梁公卿总主编:《西南稀见方志文献》卷38,兰州大学出版社,2003年。
    [26]【明】李贤:《大明一统志》,台联国风出版社,1977年。
    [27]【明】苏浚等纂修:(万历)《广西通志》,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刻本。
    [28]【明】庄诚:(万历)《赵州志》,大理白族自治州文化局,1983年。
    [29]【明】邹应龙:(隆庆)《云南通志》,出版年代不详。
    [30]【明】邹应龙等修,李元阳纂:(万历)《云南通志》,出版年代不详。
    [31]【明】陈琏:《桂林郡志》,明景泰元年(1450年)刻本。
    [32]【明】方瑜:(嘉靖)《南宁府志》,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刻本,中国书店出版,1992年。
    [33](嘉靖)《贵州通志》,云南大学出书馆藏抄本。
    [34](万历)《贵州通志》,书目文献出版社,1991年。
    [35](嘉靖)《思南府志》,上海古籍书店,1962年。
    [36](嘉靖)《普安州志》,上海古籍书店,1961年。
    [37]赵尔巽等撰:《清史稿》,中华书局,1977年。
    [38]【清】穆彰阿等纂修:(嘉庆)《大清一统志》,续修四库全书史部,第613—624册。
    [39]【清】毕沅修,陈燦纂:(道光)《云南通志》,出版年代不详。
    [40]【清】岑毓英修,陈燦纂:(光绪)《云南通志》,出版年代不详。
    [41]【清】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引自张元济主编:《四部丛刊》卷26,上海书店,1985年
    [42]【清】顾祖禹,贺次君、施和金点校:《读史方與纪要》,中华书局,2005年。
    [43]【清】檀萃撰,李东平、宋文熙校注:《海虞衡志校注》,云南人民出版社,1990年。
    [44]【清】托津等奉敕纂:(嘉庆)《大清会典》,文海出版社影印,1991年。
    [45]【清】王文韶等修,唐炯等纂:《续云南通志稿》,光绪27年(1901年)。
    [46]【清】高宗敕撰,商务印书馆编纂:《清朝文献通考》,商务印书馆,民国25年(1936年)。
    [47]《清实录》,中华书局,1985年。
    [48]【清】方桂修,胡蔚纂:(乾隆)《东川府志》,东川师范学堂重印本,光绪34年。
    [49](雍正)《朱批谕旨》,载戴逸主编:《文津阁四库全书清史资料汇刊》,商务印书馆,2006年。
    [50]【清】席裕福,沈师徐辑:《皇朝政典类纂》,文海出版社。1982年。
    [51]【清】吴大勋:《南闻见录》,清乾隆47年(1782年)刻本。
    [52]【清】李熙龄著,杨磊等点校:(道光)《广南府志点校》,兰州大学出版社,2004年.
    [53]【清】韩三异:(康熙)《蒙自县志》,康熙51年(1712年)刊,云南省图书馆藏抄本。
    [54]【清】罗绕典辑:《南职方纪略》,文海出版社影印。
    [55]【清】黄乐之等修,郑珍、莫友芝等纂:(道光)《遵义府志》,刘千俊重刊本影印,1964年。
    [56](乾隆)《苍梧府志》,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刻本。
    [57]【清】吴振棫:《语》陈氏灵峰草堂,清咸丰四年(1854年)。
    [58]【清】陈鼎:《游记》学海类编本校印,贵阳文通书局代印。
    [59](康熙)《思州府志》,贵州图书馆油印复制本影印,1964年。
    [60]【清】江濬源纂修:(嘉庆)《临安府志》,光绪八年(1882年)。
    [61]【清】傅天祥等修,黃元治等纂:(康熙)《大理府志》,出版年代不详。
    [62]【清】管学宣修,萬咸燕纂:(乾隆)《丽江府志》,出版年代不详。
    [63]【清】陈宗海修,李福宝等纂:(光绪)《丽江府志》,云南大学,1964年。
    [64]昭通旧志汇编编辑委员会编:《昭通旧志汇编》,云南人民出版社,2006年。
    [65]【清】田雯:《书》,据粤雅堂丛书本校印,贵阳文通书局代印。
    [66]【清】张澍:《续书》,粤雅堂本校印,贵阳文通书店代印。
    [67]【清】蒋攸铦:《轺纪行》,道光康戌蒋氏重集本校印,贵阳文通书局代印。
    [68]【清】徐家干著,吴一文校注:《苗疆闻见录》,贵州人民出版社,1997年。
    [69]【清】徐赞曾撰,马俊良辑:《行纪程》一卷,续抄一卷,石门:马氏大酉山房,乾隆五十年(1794年)。
    [70]【清】金拱:(雍正)《广西通志》,雍正十一年(1733年)刻本。
    [71]【清】李宗昉:《记》阅妙香室丛书本校印,贵阳文通书店代印。
    [72]【清】谢启昆:(嘉庆)《广西通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年。
    [73]【清】陈如金等修,华本松等纂:《百色厅志》,台湾成文出版社印行,1967年。
    [74]【清】王锦修,吴光昇纂:(乾隆)《柳州府志》,海南出版社2001年。
    [75]【清】苏士俊:(乾隆)《南宁府志》,乾隆八年(1743年)刻本。
    [76]【清】张祥河辑:《粤西笔述》,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刻本。
    [77]【清】陈权修,顾琳纂:(雍正)《阿迷州志》,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印行,1975年。
    [78]【清】付腾蛟等修,秦仁等纂:(乾隆)《弥勒州志》,乾隆三年(1738年)刊刻传抄本影印。
    [79]【清】周采修,李绶等纂:(乾隆)《广西府志》,乾隆四年(1739年)木刻本影印。
    [80]【清】潳述濂纂修:(乾隆)《腾越州志》,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
    [81]【清】陳宗海修,趙端禮纂:(光绪)《腾越厅志稿》,光绪十三年(1887年)。
    [82]【清】)毕沅编著,标点续资治通鉴小组校点:《续资治通鉴》,中华书局,1964年。
    [83]【清】王崧撰,杜允中注,刘景毛点校:(道光)《云南志抄》云南省社会科学院文献研究所,1995年。
    [84]【清】汪森编辑,黄振中、吴中任、梁超然校注:《粤西丛载》,广西民族出版社,2007年。
    [85]【清】黄元操:《贵州苗夷丛考》,出版年代不详。
    [86]【清】吴光升:(乾隆)《马平县志》卷4,乾隆29年(1764年)刻本。
    [87](民国)何可澄:《贵州通志》,出版年代不详。
    [88](民国)陈肇基原纂,杨磊、农应忠点辑:《富州县志点注及资料辑录》,云南大学出版社,2007年。
    [89]雒启坤、韩鹏杰主编:《永乐大典精编》,九州图书出版社,1998年。
    [90]李春龙、牛鸿斌等点校:《新纂云南通志》,云南人民出版社,2007年。
    [1]方国瑜主编,徐文德、木芹纂录校订:《云南史料丛刊》[Z],云南:云南大学出版社,1998年。
    [2]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乾隆年间疏通金沙江史料》[Z],北京:历史档案,2001年。
    [3]王荣武主编,《昭通市志》编纂委员会编纂:《昭通市志》[Z],云南:云南人民出版社,2006年。
    [4]李根源辑,陆卫先、杨文虎校注:《永昌府文征》[Z],云南:云南美术出版社,2002年。
    [5]《弥勒县志》编纂委员会编纂:《弥勒县志》[Z],云南:云南人民出版社,1987年
    [6]陈寿辉、王荣义主编,《镇雄县志》编纂委员会编纂:《镇雄县志》[Z],云南:云南人民出版社,1987年。
    [7]《永善县志》编纂委员会编纂:《永善县志》[Z],云南:云南人民出版社,1995年。
    [8]李春龙,刘景毛点校:《正续云南备征志精选点校》[R],云南:云南民族出版社,2000年。
    [9]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编:《明清史料庚编》[R],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
    [10]繆文遠主编,梁公卿总主编:《西南史地文獻》[R],甘肃:兰州大学出版社,2003年。
    [11]广西通志馆,广西图书馆编:《<清实录>广西资料辑录》[Z],广西:广西人民出版社,1988年。
    [12]庞智声编:《广西商业史料》[Z],广西:广西商业厅编印,1990年。
    [13]周振鹤:《周振鹤自选集》[C],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
    [14]谭其骧:《长水集》[C],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年。
    [15]史念海:《河山集》[C],陕西: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
    [16]方国瑜、林超民编:《方国瑜文集》[C]。云南:云南教育出版社,2001年。
    [17]沈乾芳:《元代站赤研究》[D],云南:云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005年。
    [18]纪慧娟:《明代驿传与经济的发展》[D],安徽:安徽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年。
    [19]徐艳:《明清金沙江下游经济开发与生态环境变迁》[D],重庆: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年。
    [20]谭其骧主编:《中国历史地图集》[S],上海:中国地图出版社,1982年。
    [1]方国瑜:《云南史料目录概说》[M],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
    [2]方国瑜:《云南地方史讲义》[M],云南:云南广播电视大学,1983年。
    [3]方国瑜等编:《云南史地辑要》(上下册)[M],云南:立昆华民众教育馆,1949年。
    [4]方国瑜:《云南郡县两千年》[M],云南:云南广播电视大学,1984年。
    [5]方国瑜、林超民著:《<马可波罗行纪>云南史地丛考》[M],北京:民族出版社,1994年。
    [6]方国瑜:《中国西南历史地理考释》[M],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
    [7]尤中:《中国西南民族史》,云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
    [8]韩儒林主编:《元朝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年。
    [9]谭其骧主编:《中国历史地图集》[R],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1982年。
    [10]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
    [11]周振鹤:《中国历代行政区划的变迁》[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年。
    [12]付海波等编:《剑桥中国辽西夏金元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
    [13]尤中,朱惠荣编:《西南历史地名考索》[M],云南:云南大学历史系情报资料室油印本下册。
    [14]侯甬坚:《历史地理探索》[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
    [15]陆韧:《云南对外交通史》[M],云南:云南民族出版社,1997年。
    [16]陆韧主编:《现代西方学术视野中的中国西南边疆史》[C],云南:云南大学出版社,2007年。
    [17]陈庆江:《明代云南政区治所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2年。
    [18]方铁主编:《西南通史》[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5年。
    [19]杨正泰:《明代驿站考:附(一统路程图记,士商类要)》[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
    [20]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编:《历史地理研究2》[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0年。
    [21]侯绍庄等著:《贵州古代民族关系史》[M],贵州:贵州民族出版社,1991年。
    [22]《贵州六百年经济史》编辑委员会编:《贵州六百年经济史》[M],贵州:贵州人民出版社,1998年。
    [23]贵州师范大学地理系编:《贵州省地理》[M],贵州:贵州人民出版社,1990年。
    [24]陈永孝:《贵州省经济地理》[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3年。
    [25]蓝勇:《四川古代交通路线史》[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
    [26]王绍荃主编:《四川内河航运史》[M],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1989年。
    [27]马汝珩,马大正编:《清代边疆开发研究》[C],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年。
    [28]方铁,方慧著:《中国西南边疆开发史》[M],云南:云南人民出版社,1997年。
    [29]周春元、王燕玉、张祥光、胡克敏编著:《贵州古代史》[M],贵州:贵州人民出版社,1982年。
    [30]马曜主编:《云南简史》[M],云南:云南人民出版社,1983年。
    [31]成崇德:《清代西部开发》[M],山西:山西古籍出版社,2002年。
    [32]西南导报社编:《西南交通要览》[M],重庆:西南导报社,1939年。
    [33]蒋君章:《西南经济地理》[M],重庆:商务,1946年。
    [34]段玉明:《大理国史》[M],云南:云南民族出版社,2003年。
    [35]刘云明:《清代云南市场研究》[M],云南:云南大学出版社,1996年。
    [36]范同寿:《贵州简史》[M],贵州:贵州人民出版社,1991年。
    [37]贵州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贵州风物志》[M],贵州:贵州人民出版社,1985年。
    [38]侯绍庄等编:《贵州古代民族关系史》[M],贵州:贵州民族出版社,1991年。
    [39]夏鹤鸣,廖国平著:《贵州航运史(古,近代部分)》[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3年。
    [40]刘学洙:《贵州开发史话》[M],贵州:贵州人民出版社,2001年。
    [41]李寿,苏培明编著:《云南历史人文地理》[M],云南:云南大学出版社,1996年。
    [42]黄现璠,张一民、黄增庆著:《壮族通史》[M],广西:广西民族出版社,1988年。
    [43]陈桦:《清代区域社会经济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年。
    [44]廖正诚:《广西壮族自治区地理》[M],广西:广西人民出版社,1988年。
    [45]梁钊,陈甲优编:《珠江流域经济社会发展概论》[M],广东:广东人民出版社,1997年。
    [46]董孟雄,郭亚非著:《云南地区对外贸易史》[M],云南:云南人民出版社,1998年。
    [47]白寿彝:《中国交通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37年。
    [48]钟文典主编:《广西通史》[M],广西:广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
    [49]张声震:《壮族通史》[M],北京:民族出版社,1997年。
    [50]刘文鹏:《清代驿传及其疆域形成关系之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
    [51]司徒尚纪:《岭南历史人文地理》[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1年。
    [52]陈伟明,王元林著:《古代中外交通史略》[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02年。
    [53]陈晖:《广西交通问题》[M],北京:商务印书馆,1936年。
    [54]雷坚编:《广西建置沿革考录》[M],广西:广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
    [55]黄体荣:《广西历史地理》[M],广西:广西民族出版社,1985年。
    [56]张先辰:《广西经济地理》[M],广西:桂林文化供应社,1947年。
    [57]华南师范学院地理系编:《历史时期珠江三角洲河道变迁研究》[R],广州:华南师范学院,1979年。
    [58]千家驹:《广西省经济概况》[M],北京:商务印书馆,1936年。
    [59]莫乃群主编:《广西地方简史》[M],广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1984年。
    [60]莫杰主编:《广西风物志》[M],广西:广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
    [61]郑家度:《广西金融史稿》[M],广西:广西民族出版社,1984年。
    [62]谢觉民:《人文地理学笔谈:自然·文化·人地关系》[C],北京:北京科学出版社,1993年。
    [63]广西壮族自治区地名委员会编:《广西壮族自治区城镇乡村名手册》[M],南宁: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年。
    [1]林文勋:《宋代西南地区的马市与民族关系》[J],《思想战线》,1989年第2期。
    [2]方铁:《大理国时期云南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J],《云南民族学院学报》,1997年第3期。
    [3]方铁:《宋朝经营广西地区述论》[J],《民族经济研究》,2001年第2期。
    [4]方铁:《云南历史上的对外通道》[J],《今日民族》,2002年第1-2期。
    [5]吴小凤:《试论宋代广西社会经济的发展》[J],《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4年第4期。
    [6]陆韧:《明朝统一云南、巩固西南边疆进程中对云南的军事移民》[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5年第4期。
    [7]蓝勇:《清代铜京运路线考释》[J],《历史研究》,2006年第3期。
    [8](美)James Z Lee著,林文勋,秦树才译:《元明清时期中国西南地区的交通发展》[J],《思想战线》,2008年第2期。
    [9]陈庆江《元代云南通四川、湖广驿路的变迁》[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3年第2期。
    [10]杨宗亮:《大理国与南宋的交通》[J],《云南学术探索》,1997年第6期。
    [11]黄夏基:《从清代档案所记的铜外运看西南大通道》[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1998年第1期。
    [12]张明富:《鄂尔泰与云贵边省经济开发》[J],《东北师大学报》,1994年第3期。
    [13]黄国信:《清代粤“铜盐互易”略论》[J],《盐业史研究》,1996年第3期。
    [14]李云泉:《略论元代驿站的职能》[J],《山东师范大学》,1996年第2期。
    [15]蓝武:《元代广西社会经济发展论纲》[J],《广西社会科学》,2004年第11期。
    [16]颜广文:《明代两广总督府的设立及对粤西的经略》[J],《学术研究》,1997年第4期。
    [17]杨纯瑛:《试论明代驿递系统的社会功能》[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第1期。
    [18]颜广文:《元代粤西驿道驿站考略》[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6年第1期。
    [19]江丽:《略论清代广西地区经济开发》[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6年第5期。
    [20]史继忠:《贵州置省的历史意义》[J],《贵州民族研究》,1997年第3期。
    [21]王继红、罗康智:《论明代贵州卫所建置的特点及其职能》[J],《贵州大学学报》,2007年第6期。
    [22]李仕波:《明代贵州军屯述论》[J],《贵州文史丛刊》,2008年第2期。
    [23]李良品:《明代贵州水西“安氏之乱”的起因、性质与处置》[J],《贵州社会科学》,2008年第2期。
    [24]蓝东兴:《明代中央王朝统治贵州的策略》[J],《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第1期。
    [25]何伟福:《清代贵州境内的外省商贾》[J],《贵州社会科学》,2005年第3期。
    [26]赵葆惠:《清代前期对贵州的治理与开发》[J],《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第3期。
    [27]余宏模:《清代雍正时期对贵州苗疆的开辟》[J],《贵州民族研究》,1997年第3期。
    [28]章青琴:《清代云南交通的发展及其对商品经济的影响》[J],《大庆师范学报》,2006年第6期。
    [29]陈学文:《畅达的明代水陆交通与商品流通的发展》[J],《驻马店师专学报》,1990年第4期。
    [30]陈海连、高瑄:《从<南矿厂图略>看清代云南铸币铜矿的运输问题》[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第6期。
    [31]赵文红:《矿冶业在清代云南开发中的作用》[J],《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第1期。
    [32]杨永福、陶亚敏:《明清西南边疆治理措施之比较》[J],《贵州民族研究》,2007年第1期。
    [33]尹明芳:《清代宝钱局在今毕节和大方》[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1997年第2期。
    [34]吴兴南:《明清两代云南商业发展概述》[J],《云南学术探索》,1996年第5期。
    [35]蓝勇:《明清时期云贵汉族移民的时间和地理特征》[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1996年第2期。
    [36]张永海、刘君:《清代川江铜铅运输简论》[J].《历史档案》,1988年第1期。
    [37]蓝勇:《清代铜京运对沿途的影响研究》[J],《清华大学学报》,2006年第4期。
    [38]高宏:《清代中前期云南铜矿的开发及对交通的影响》[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年第8期。
    [39]高宏:《试析交界地区在清代渐趋稳定的原因》[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
    [40]陈炜、杨辉:《近代珠江流域上下游地区之间的经济交往》[J],《学术论坛》,2007年第11期。
    [41]陈慧慧:《晋安道与元代云南行省的区域经济开发》[J],《社会科学论坛》,2007年第3期。
    [42]成文章、陈庆江:《明代云南的政区治所市场》[J],《思想战线》,2006年第4期。
    [43]李炳东:《广西对外贸易的历史概述》[J],《广西社会科学》,1994年第4期。
    [44]官锡强:《清代前期桂东南商业发展》[J],《广西大学学报》,1995年第2期。
    [45]曹吟葵:《清代云南昭通地区开发情况述论》[J],《学术探索》,2004年第8期。
    [46]刘伟:《略论明代驿路交通对商品流通的影响》[J],《宿州学院学报》,2006年第2期。
    [47]吴小凤:《论明代广西的商品流通》[J],《广西民族研究》,2005年第4期。
    [48]吴小凤:《明代广西交通建设述略》[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3年第4期。
    [49]刘祥学:《明清时期广西少数民族地区交通发展略析》[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4年第1期。
    [50]赵小平:《试论云南盐矿生产、移民与工商市镇形成、发展的关系》[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
    [51]赵小平:《试论盐在商品流通中的历史作用》[J],《盐业史研究》,2002年第1期。
    [52]郑维宽:《试论明清时期云南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及重心分布》[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
    [53]贾云:《云南铜业—清代经济命脉》[J],《云南档案》,2005年第2期。
    [54]朱其现:《论古代广西东西部经济发展的差异性》[J],《学术论坛》,2005年第7期。
    [55]童娟:《珠江流域概况及水文特征分析》[J],《水利科技与经济》,2007年第1期。
    [56]陈伟明:《宋代岭南交通路线变化考略》[J],《学术研究》,1989年第3期。
    [57]谌洁:《珠江流域诸水系的形成与演变》[J],《水利发展研究》,2008年第4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