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外资并购国有企业的定价问题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本论文主要讨论外资并购国有企业中的定价问题。从外资并购出现后,国有企业贱卖或国有资产流失就成为一个议论纷纷的话题,而定价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问题也不断涌现。国有资产流失及其它相关问题在业界及学术界一直都存在较大的争议。无可争议的是,若不能解决这一问题,则我国国民利益不仅在交易中将受到侵占,而且改革成果也可能会让渡他人。令人遗憾的是,多年来,与此相关的研究并没有能够对此问题进行较为透彻的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同时,政府方面也没有一个令各方面都比较满意的国有企业的定价规则及定价方法。本研究尝试探讨这一问题,一方面希望对外资并购国有企业的定价过程及机制进行深入的分析,另一方面,为解决问题,本研究还将根据外资并购国有企业的实际情况及中国经济情况提出一个合理的评估国有企业价值的方法。因此,本论文的研究方法及结论兼具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由于国有企业的产权及实际经营管理的特点,产生了多重代理关系。在制度产生的扭曲激励下,形成了国有企业与实际控制人利益的背离。在外资并购过程中,存在相关利益方的多个博弈,通过分析这些博弈的均衡状态,我们找到了外资并购国有企业中交易价格的确立机制。这是本文最重要的一部分。
     对于解决问题的方案,本研究按照以下两个步骤来探讨,首先讨论现阶段国有资产转让过程中的定价规则及实践中使用的定价方法,通过理论分析来讨论这些规则及方法的优点、缺点以及适用条件;然后根据对外资并购国有企业的特点及中国经济情况的讨论来总结这些定价模型和方法存在的问题。根据中国经济的发展特点以及转型特征,我们认为现阶段中国的经济特征是存在非常大的不确定性。与此同时,在经济转型过程中,随着市场化程度不断深入,很多要素定价逐渐市场化,为与之相关的行业带来一些不确定性。从理论上讲,这些不确定性赋予外资收购方一些期权,而这些期权具有很大的价值,所以我们认为现有的定价规则及方法可能会忽略这种不确定性的价值而低估国有企业的价值。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希望在定价模型中引入能够刻画并定量计算不确定性价值的模型。因此,本文选择能够解决不确定性问题的实物期权模型作为定价模型的一部分,将该模型的计算结果作为NPV结果的重要补充而引入扩展的NPV模型。最后,我们根据外资收购方的特征分为战略投资者收购与财务投资者收购两类,并根据这两类外资并购的特点讨论收购方在收购国有企业中拥有的各种期权,并根据期权的特点选择相应的实物期权模型。对于财务投资者,国内金融制度的改革赋予各种金融资产更好的流动性,即外资方在收购一段时间后可能会拥有在二级市场的卖权等。而对于战略投资者,我们认为其更注重企业经营过程中的各种选择机会包括扩张、收缩以及资产剥离等。根据分析结果,本文建立了两个实物期权模型。更进一步,本文将两个模型的参数细化,使模型中的各个参数在一定的假设下能够与目标企业的财务数据或二级市场价格数据相联系。
     在后面的实证部分中,我们应用本研究提出的资产定价模型对现有外资并购案例进行实证分析。该实证分析摆脱了以往该类研究基本使用模拟计算的方式进行分析。文章根据定价模型选取外资并购上市公司国有股的两个实际案例进行计算。在实证分析之后,我们对影响该目标企业价值的因素进行详尽的分析,并根据该外资并购案例的实际情况讨论理论价值计算结果与实际交易价格之间的差异。
     此外,本文还对其它一些能够影响到外资并购国有企业价值评估因素进行详尽的分析,我们认这些因素也会影响到外资并购国有企业的价值评估问题。而该问题在之前的研究中并没有给予研究,因此本文对此部分的研究提高了本研究的完整性。
     本文的政策建议主要针对文章的研究结论提出。虽然国有企业产权问题及制度激励在短期内很难得到解决,但我们仍然要对定价规则和外资并购交易制度提出一些建议,并希望这种改变能够部分地解决现有的国有企业的定价问题。一方面,对于定价方法及规则这部分,我们认为既应该引入更加灵活、市场化的定价方法评估国有企业或国有资产的价值。实物期权在计算方面存在复杂性,但却不失为解决问题的一种好思路;另一方面,在无法解决实质问题前,也可以通过加强外资并购市场交易对制度建设弥补部分问题。解决的途径是提高外资并购交易的市场化程度,通过制度设计引入更多的参与者、提高市场厚度。总之,定价这一问题的解决还需要包括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等一系列制度的实质性改革。因此,不是一个能够在短期内解决的问题。
This dissertation will investigate the asset pricing in cross-border M&A in China for state-owned enterprises. The asset pricing problems went with the very beginning of the cross-border M&A. Furthermore, some cases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policies and laws related with cross-border M&A. As for given case, the industry and academician haven't had agreement on pricing result. However, we couldn't find a suitable pricing model for state-owned enterprises. To settle this problem and end the dispute on deal prices, this research will analyze the cross-border M&A in China thoroughly and provide pricing models for cross-border M&A of this stage based on the characters of China's economy. Therefore, the approaches and research outcomes have both theoretical meanings and realism meanings.
     To build our pricing models, we start with the popular models. On the one hand, we discuss the pricing rules and method in practical and then summarize the advantages, weaknesses and application conditions theoretically. On the other hand, we find the problems of these pricing models according to the deep analyses. With the understanding of China economy and economic transition, our opinion is that we had great uncertainties in this stage in China from the macro-economy and development of some industries. At the same time, with the deepening of market-oriented economy reform, many more resources will be priced with market ways. But the practical approaches are usually come from planned economy and couldn't show the market value. Basically, these are also uncertainties. So we think that these pricing rules could miss the evaluation of uncertainty. In some cases, the uncertainties are of great value. Theoretically, these uncertainties are options for foreign buyers. So these valuation methods will undervalue the state-owned enterprises. We hope that we can introduce a model with tools pricing these uncertainties. Naturally, the real option model turn to be our choice and the expanded NPV model with real option model is the main model in our research.
     We classify foreign acquirers into two types including strategic investors and financial investors according to the M&A character and then we conclude their options of different investors. After that, we pick up the best real option models for these options. For strategic investors, we are confident with that they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operational choices including expansion, shrinkage and asset sales. For the other one, the financial system reform will offer the investors more liquidity. Their shares will possibly be negotiable in secondary market after the deal. With these analytical results, we build two models. After some necessary assumptions, we link the model parameter to the financial data or price data.
     In empirical part, we employ case analysis rather than the simulation calculus in similar researches. We choose two cross-border M&A cases for two models. After the evaluation, the dissertation shed some lights on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value of these state-owned enterprises and discusse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ender price and theoretical value.
     The asset value depends on the system environment and we give our summaries on these factors related with value. Though we can tell whether the state-owned enterprises are underpriced in cross-border M&A based on the empirical results. But these values are partly from these investors especially for strategic investors. What's more, we couldn't calculate these values. So the difference between deal price and model result can't answer the above problem. With the same logic, we also couldn't make our point with the pure market performance after cross-border M&A.
     One of our research results is that the market systems of cross-border M&A are key elements causing the undervaluation problem. We give a deep investigation on this topic from dealing rules to bargaining power of two sides. Our findings are that several factors have impacts on cross-border M&A market at present.
     Corresponding to the research results, we bring our policy suggestions mainly focusing on pricing rules and cross-border M&A market system. On the one hand, we need to introduce more flexible pricing methods for evaluation of cross-border M&A. On the other hand, we need to design more rational market system to push the development of cross-border M&A market. These need cooperation with different system reforms. So we shouldn't expect them to finish in the near future.
引文
1 付瑞雪,“96%网民认为国有银行股权被贱卖说明啥?”,2008年7月23日,http://bank.cnfol.com/080723/136.1566.4479832.00.shtml。
    2 人民网,“2008经济年中观察:国有银行资产有没有被贱卖”,2008年7月21日,http://finance.people.com.cn/GB/7534823.html。
    3 "Merger,corporate combination of two or more independent business corporations into a single enterprise,usually the absorption of one or more firms by a dominant one.A merger may be accomplished by one firm purchasing the other's assets with cash or its securities or by purchasing the other's shares or stock or by issuing its stock to the other firm's stockholders in exchange for their shares in the acquired firm(thus acquinng the other company's assets and liabilities).","The New Encyclopedia Britannica",Encyclopedia Britannica,Inc.Volume 8,15~(th) Edition,1993,pp.34-35.
    4 由于种种原因,戴姆勒-克莱斯勒公司最终于2007年拆分,克莱斯勒公司被私人股本集团Cerberus以74亿美元收购。
    5 2008年,微软宣布对雅虎发起的收购就是一种恶意收购行为。
    6 苏格兰皇家银行(RBS)连同富通银行(Forris Bank)及桑坦德银行(Santander Bank)组成的收购财团对荷兰银行(ABN AMRO Bank)的收购采用的就是现金收购方式。
    7 在联想集团对IBM全球个人PC部的收购中采用了换股的支付方式。
    8 Hubris没有合适的汉语词汇与之对应,其有自大的意思,Roll(1986)给出的解释是"Overwhelming pride and arrogance",直译应为“过分骄傲与傲慢”,国内有些学者译为“过度自信”,本文采用的是张新(2003)的译法。
    9 转自张新,南开大学课题组的《并购重组是否创造价值》。
    10 在资本结构理论中的Pecking OrderTheory认为外部融资成本较高,而公司融资的第一顺序应该是内部融资(Internal Financing)。
    11 Houston et all.考察过41宗银行兼并案,在这些案例中都已给出了成本节省估计。他们发现,这些兼并节省价值的现值平均约为合并公司市值的12%。参见:J.F.Houston,C.M.James and M.D.Ryngaen,"Where Do Merger Gains Come from?Bank Merger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Insiders and Outsiders,"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60(2001),May.pp.285-331。以上转载自Brealcy R.A and Myers S.C,方曙红,范龙振,陆宝群等译,《公司财务原理(原书第7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年4月,第三十三章,第694页。
    12 英格兰式拍卖指价格从低至高的拍卖方式,与之相对的是荷兰式拍卖方法。
    13 斯蒂格勒,《通往垄断和寡占之路——兼并》,载《产业组织和政府管制》,上海:上海三联出版社,1989年,53页。
    14 Patrick A.Gaughan,朱宝宪等译:《兼并、收购与公司重组》,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年,第18-19页。
    23 行业分类标准来源于:http://www.nyxdata.com/nysedata/Default.aspx?TabId=319。
    27 在不良资产的出售过程中,由于某些不良资产以很低的价格(例如2001年,摩根士丹利从华融公司购得108亿元不良资产,当时摩根士丹利的收购价只是账面价值的近8%,资料来源: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04-11/24/content_2255068.htm.出售给外资机构,因此也被人诟病为国有资产流失的一种形式。
    28 引自《中国并购报告(2007)》第八章第二节第二段,略有改动。
    31 于宁,李列,“KKR中国第一单”,《财经杂志》,2007年第19期,总第194期。http://www.caijing.com.cn/financecap/other/2007-09-15/30392.shtml。
    32 根据剥离期权的实际含义,其应该为放弃期权。
    33 但是也未介绍具体的计算过程。参见Schwartz,E.and Trigeorgis,L.2001,"Real Options and Investment under Uncertainty Classical Readings and Recent Contributions",Massachusetts,MIT Press,chapter 3.
    35 孙明春(2008)对此进行讨论,认为虽然该《通知》中所涉及的行业在2007年未出现因产能过剩而形成的问题(水泥的产能利用率在2006年达到76%,钢铁达到85%,煤炭则达到105%),但是随着次贷危机造成全球经济放缓,产能过剩问题将会呈现。http://www.caijing.com.cn/home/column/smc/2008-03-11/51827.shtml.
    36 相对于母公司,在中国的外资企业的技术水平要落后一定程度,原因在于一些技术并未完全引入。因此如果国内企业技术水平落后于国内的外资企业,那么与跨国公司母公司的技术差距将更大。
    37 所谓全要素生产率(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TFP),就是指各种要素投入之外的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因素。
    39 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07-12/13/content_7242034.htm。
    42 2008年3月17日,在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上,天津获准开办OTC市场。
    43 以上资料来自证监会“中国资本市场发展报告”,www.csrc.gov.cn。
    45 Tom Copeland首次将此方法引入到实物期权的计算中,见Tom Copeland and Vladimir Antikarov,Real Options。
    46 民生银行年报(2003年,Wind资讯金融终端。
    49 孔善广:《国企万亿利润盛宴何人分享?》,《光明观察》,2006年10月14日,http//guancha.gmw.cn/show.aspx?id=1317。
    [1]徐思嘉.论将实物期权理论引入企业并购的现实意义.商业研究.总第305期.2004年第21期.第30-32页
    [2]杨东.对外股权转让定价为何‘犹抱琵琶半遮面'.中国外汇管理.总第107期.2005年第4期.第47页
    [3]徐志虎.上市公司国有股权转让定价问题研究.经济论坛.2006年第17期.第113-117页
    [4]外汇局山东省分局资本项目处.案例调查:外资并购中异常股权定价.中国外汇管理.2005年第4期.第48,50页
    [5]杨琦.国有企业在外资并购中的定价研究.南京:南京工业大学.2005年6月
    [6]邓学衷.国有股转让定价的方法探讨.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第19卷第2期.2005年4月.第5-8页
    [7]杨丹.国有企业资产转让定价行为分析——兼评国有资产流失观.经济研究.1999年第12期.第14-22页
    [8]李勍.国有股转让的期权定价模型.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24卷第1期.2005年3月.第95-97页
    [9]易宪容.国有银行资产被贱卖的说法是无稽之谈.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05-11/25/content_3833148.htm
    [10]刘明康.中国国有银行并不存在贱卖的情况.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05-12/05/content_3878507.htm
    [11]韩忠伟.杨朝军.国有银行会计利润失真与股权定价模型的修正.金融研究.总第323期.2007年第5期.第78-86页
    [12]余玮.上市公司控股权协议转让方式定价问题研究.证券市场导报.2003年第1期.第68-70页
    [13]刘秋明.陈嘉.公允价值在国有股权转让定价中的应用.山西财经大学学报.第26卷第2期.2004年4月.第129-132页
    [14]Weston,Fred J.,Siu,Juan A.,and Johnson,Brian A.,"Takeovers,Restructuring,and Corporate Governance",Prentice Hall,3rd edition,2000.
    [15]齐安甜.企业并购中的实物期权与博弈分析.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7年7月.第 一章
    [16]张新.南开大学课题组.并购重组是否创造价值.上海:上交所课题.2003年.3.2节
    [17]干春晖.并购经济学.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4月.第一章.第二章
    [18]Brealey R.A and Myers S.C.方曙红.范龙振.陆宝群等译.公司财务原理(原书第7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年4月.第三十三章
    [19]郎咸平.整合.北京:东方出版社.2004年5月.第四,五,六章
    [20]Roll,Richard,"The Hubris Hypothesis of Corporate Takeovers",The Journal of Business,Vol.59,No.2,Part 1(Apr.,1986),pp.197-216.
    [21]王卫东.兼并美国.北京:中信出版社.2007年11月.第一章
    [22]罗肇鸿主编.跨国并购:特点,影响和对策.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年.第一章
    [23]聂名华等著.中国企业应对跨国并购投资的战略与政策研究.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2章
    [24]尧秋根.中国外资并购市场国际背景与市场转型.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年.第15页
    [25]吴晓波.激荡三十年——中国企业1978-2008(上).北京:中信出版社;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1月出版.276-278.291-292
    [26]胡杰武.张秋生.王东.外资并购中国企业实务指南.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年5月.第一章第二节
    [27]证券时报.我国外资并购四个历史阶段.2006年3月11日.www.p5w.net
    [28]周绍朋等著.新世纪的国有企业改革与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研究.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1月.第四章
    [29]OECD.中国跨国并购政策报告.北京:中信出版社.2006年4月.第三章
    [30]全球并购研究中心.中国并购报告(2007).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年5月.第二章第三节.第四章.第五章第五节.第八章
    [31]BvD数据库.EIU CountryData-EIU各国宏观经济指标宝典,ZEPHYR-全球并购交易分析库,QIN—中国30万家企业财务分析库
    [32]廖运凤.周清杰.李友元.外资并购与国有企业资产重组.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4年8月.第三章
    [33]蒋志敏.基于产业安全的外资并购分析.生产力研究.2007年第24期.第92-94页
    [34]简建辉.刘晓彦.我国外资并购现状,问题及对策初探.会计之友.2008年第4期.第39-41页
    [35]王海粟.文豪.外资并购中的国有无形资产资本化研究.中国工业经济.总第222期.2006年第9期.第22-29页
    [36]潘琰等人著.国有股权转让研究——财务与会计视角.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年出版.第3章
    [37]Koller,T.,Goedhart,M.and Wessels,D.2005,Valuation:Measuring and Managing the Value of Companies,4e,Wiley & Sons,Inc.
    [38]Anderson,J.,2005,How to Think about China,Asian Economic Perspectives,5 January 2005.
    [39]Modigliani,F.and Miller,M.1958,The Cost of Capital,Corporation Finance and the Theory of Investment,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Vol.48,No.3(Jun.,1958),pp.261-297.
    [40]Copeland,T.,Koller,T.and Murrin,J.1994,Valuation:Measuring and Managing the Value of Companies,2e,Wiley & Sons,Inc.
    [41]Rappaport,A.1986,Creating Shareholder Value,the Free press,New York.Weston,F.1992,Managerial Finance,9e,Dryden Press,Fort Worth.
    [42]Copeland,T.,Koller,T.and Murrin,J.2000,Valuation:Measuring and Managing the Value of Companies,3e,Wiley & Sons,Inc.
    [43]Evans,F.and Bishop,D.2001,Valuation for M&A:Building Value in Private Companies,Elsevier Science(USA).
    [44]Damodaran,A.2002,Investment Valuation:Tools and Techniques for Determining the Value of Any Asset,John Wiley & Sons,Inc.
    [45]Weston,F.,Mitchell,M.and Mulherirt,H.2004,Takeovers,Restructuring,and Corporate Governance,4e,Pearson Education.
    [46]Smith and Triantis,The Value of Options in Strategic Acquisitions,in Schwartz and Trigeorgis(2001),chapter 19,p407-418
    [47]彭斌.韩玉启.林静.跨国并购投资决策的实物期权方法研究.技术经济.总第207期.2005年第3期.第64-66页
    [48]于研.跨国并购中实物期权定价运用方法研究.财经研究.第31卷第4期.2005年第4期.第112-121页
    [49]Mun,J.2002,Real Options Analysis:Tools and Techniques for Valuing Strategic Investments and Decisions,John Wiley & Sons Inc,Hoboken,New Jersey.
    [50]Kodukula,P.and Papudesu,C.2006,Project Valuation Using Real Options a Practitioner's Guide,J.ROSS Publishing,Inc.
    [51]Trigeorgis,Lenos,1996,Real Options:Managerial Flexibility and Strategy in Resource Allocation,Cambridge,Massachusetts,The MIT Press,chapter 1,5,6 and 7.
    [52]Smit,H.and L.Trigeorgis.狄瑞鹏译.战略投资学——实物期权和博弈论(Strategic Investment Real Options and Games).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7月.第8章第3节
    [53]Dixit,A.and Pindyck,R.1994,Investment Under Uncertainty,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Princeton.
    [54]Smit,H.2003,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 as a real options game:The ease of European airport expansion,Financial Management,2003(Winter),pp.5-35.
    [55]Smit,H.and L.Trigeorgis,2006,Real options and games:Competition,alliances and other applications of valuation and strategy,Review of Financial Economics,15(2006),pp.95-112.
    [56]齐安甜.张维.企业并购投资的期权特征及经济评价.系统工程.第19卷第5期(总第107期).2001年第9期.第43-48页
    [57]刘春杰.齐海滔.实物期权在企业并购价值评估中的应用.商业研究.总第251期.2002年第8期.第41-43页
    [58]吕卿楠.崔健.实物期权理论在企业并购定价中的应用.中国资产评估.2004年第6期.第15-19页
    [59]齐安甜.张维.实物期权框架下的企业并购价值评估.系统工程学报.第19卷第4期.2004年8月.第403-407页
    [60]齐安甜.企业并购中的实物期权与博弈分析.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7年7月.第三,四章
    [61]侯汉坡.邱菀华.基于实物期权的并购企业价值评估模型与应用.系统工程理论方法应用.第14卷第1期.2005年2月.第12-16页.22页
    [62]康进军.欧阳令南.基于实物期权理论的并购企业定价研究.工业工程与管理.2005年第1期.第79-82页
    [63]赵敏.唐元虎.李湛.基于实物期权的科技创业企业并购价值评估研究.管理科学.第18卷第5期.2005年10月.第27-30页
    [64]吕学梁.王连华.基于实物期权方法的企业并购价值评估.价值工程.2005年第6期.第44-45页
    [65]杨秀华.徐向艺.管理层收购中企业价值的确定及其评估模型.现代财经.第27卷(总第204期).2007年第1期.第54-58页
    [66]李创.胡德朝.基于实物期权的企业价值评估模型比较研究.现代科学管理.2007年第3期.第69-70.78页
    [67]吴刚.李传昭.黄大荣.基于实物期权理论的公司并购决策模型.统计与决策(理论版.2007年第1期.第139-140页
    [68]周翼翔.王学渊.企业并购中目标企业的定价方法述评.价值工程.2007年第4期.第165-168页
    [69]余红涛.论中国经济转型中的企业并购.[博士学位论文].上海:复旦大学.2004年
    [70]陈小悦,杨潜林.实物期权的分析与估值.系统工程理论方法应用.1998年第7期,24-27
    [71]方曙,武振业.实物期权理论及其在企业决策中的应用.科学管理研究.2001年4月,第19卷第2期,35-38
    [72]冯邦彦,徐枫.实物期权理论及其应用评介.经济学动态,2003年第10期,65-69
    [73]管曙荣,史云,聂红梅,黄小原.实物期权方法在多项目预算决策中的应用.2004年第7期,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24卷,15-18
    [74]黄凯.期权定价理论的基本思路、方法及其在企业战略投资领域的应用.中国管理科学,1998年第6期,45-47
    [75]简志宏,李楚霖.公司债务重组的实物期权方法研究.管理科学学报,2002年10月,第5卷第5期,27-29
    [76]焦媛媛.韩文秀.杜军.确定最优轮伐期的实物期权方法.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10月,第31卷第5期.70-74
    [77]焦媛媛.韩文秀.杜军.投资项目中的实物期权及其相互作用.石家庄经济学员学报.2003年4月,第26卷第2期.19-23
    [78]李洪江.冯敬海.李汝船.曲晓飞(2002).专有出版权定价的实物期权方法.系统工程理论方法应用.2002年12月,第11卷第4期.50-52
    [79]李洪江.曲晓飞.冯敬海.阶段性投资最优比例问题的实物期权方法.管理科学学报.2003年2月,第6卷第1期.41-45
    [80]刘兵军.欧阳令南.实物期权在企业战略投资中的运用研究.工业工程与管理.2003年第3期,37-40
    [81]杨春鹏.伍海华.实物期权在专利权价值评估中的应用.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2年第6期,29-32
    [82]郁洪良.金融期权与实物期权—比较和应用.上海财经大学.2003年
    [83]于洋.王辉.杜永怡.我国实物期权研究的回顾与思考.科研管理第24卷第4期.2003 年7月.116-121
    [84]张坚.陶树人.基于遗传算法的R&D项目实物期权评价模型.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3年4月,46-49
    [85]张维.程功.实物期权方法的信息经济学解释.现代财经.2001年1月,17-19
    [86]周立新.尹晓玲.实物期权理论及应用研究综述.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双月刊).2003年4月,第20卷第2期.63-65
    [87]朱东辰,余津津.论风险投资中的风险企业价值评估.科研管理.2003年7月,第24卷第4期.57-59
    [88]朱其树.赵喜仓.论实物期权在人力资源价值评估中的应用.商业研究.2003年第1期,33-36
    [89]庄新田.黄小原.委托代理框架下实物期权最优投资策略研究.2003年5月,第18卷第3期.控制与决策.45-48
    [90]巴圣哲.利用实物期权增加企业并购决策灵活性.合作经济与科技,2007年3月号(总第316期),32-33
    [91]杨秀华,徐向艺.管理层收购中企业价值的确定及其评估模型.现代财经.2007年第一期,第27卷(总第204期),54-58
    [92]梁铄,唐小我.企业并购重组研究的实物期权方法评述.生产力研究,2007年第13期,142-144
    [93]刘文纲.企业购并中的无形资产效应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94]马永亮.基于实物期权模型的跨国并购定价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天津:南开大学,2006年
    [95]马永亮,苏玮.股权分置改革对股票市场吸收冲击能力的影响分析.经济问题:2008年第9期,
    [96]高艳霞.企业并购的目标企业价值评估与整合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2003年
    [97]李志军.外资并购境内企业研究.[博士学位论文].西安:西北大学,2003年
    [98]曹雁翎.外资并购我国国有企业问题研究.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3年7月,第4期(总第28期),28-31
    [99]孙勇.外资并购上市公司问题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大连:东北财经大学,2003年
    [100]李新平.中国资本市场外资并购上市公司研究.[博士学位论文].成都:西南财经大学, 2005年
    [101]王巍,张金杰.持续升温——全球并购格局变动中的外资在华并购.国际贸易:2003年第2期,44-47
    [102]罗志松.基于东道国视角的外资并购风险研究.[博士学位论文].上海:复旦大学,2005年
    [103]冼国明,张岸元,严兵.关于外资并购国有企业若干问题的讨论——以德国博西华公司收购安徽扬子电冰箱厂为例.管理世界:2002年第8期,125-131
    [104]胡峰.跨国公司在华并购问题研究.[博士学位论文].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105]王莉莉.跨国公司在华并购行业龙头企业问题研究.[博士学位论文].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
    [106]周方召,周正,朱兴龙.美国AB公司并购哈尔滨啤酒公司的启示——外资并购与企业改制的一个案例分析.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4期,总第95期,32-36
    [107]陈佳贵,王钦.跨国公司并购与大型国有企业改革.中国工业经济:2003年4月,第4期(总181期),30-36
    [108]黄晓锋.跨国并购与东北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北方经贸:2004年第8期,12-14
    [109]朱剑锋,侯伟.外资并购演绎新动向——徐工、洛轴、苏泊尔、双汇案例的比较分析.上海国资:2006年11月,90-93
    [110]Fisher,I.1930,The Theory of Interest,Macmillan.
    [111]何培华.外资并购法律问题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北京: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112]梁铄.基于实物期权方法的企业并购与资产剥离研究.[博士学位论文].重庆:重庆大学,2007年
    [113]符燕艳:纽曼暗示新桥未来将退出深发展.http://www.caijing.com.cn/2008-08-21/110007357.html
    [114]Mun Johnathan.邱雅丽译:实物期权分析.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8月
    [115]朱宝宪:公司并购与重组.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2月
    [116]干春晖:并购案例.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10月.案例14
    [117]东方高圣投资顾问公司中国收购兼并研究中心著:中国并购评论:2004第三册.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出版
    [118]姚铮:上市公司管理经典案例.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出版
    [119]Matlab,Matlab Statistics Toolbox Guideline,2007b,Mar.2008, http://www.mathworks.cn/products/statistics/
    [120]Matlab,Matlab Finance Toolbox Guideline,2007b,Mar.2008,http://www.mathworks.cn/products/finance/
    [121]邓学衷.范小勇:国有股转让定价的谈判与拍卖模型.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4年第4期.第121-125页
    [122]曹腾:外资并购颠覆二级市场估值模式.中国证券报.2006年3月9日.http://www.cs.com.cn/sylm/04/200603/t20060309_876885.htm
    [123]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中国跨国并购政策报告.北京:中信出版社.2006年4月.第5章
    [124]梅新育:外资并购法规防范资产流失.新京报.2006年8月10日.http://financel.jrj.com.cn/news/2006-08-10/000001580470.html
    [125]陈清.中国外资并购政府规制研究.北京:北京邮电大学,2007年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