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论域下的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正处在一个社会全面转型的大发展大变革时代。随着全球化势态的逐步深入和世界政治经济多极化趋势的进一步发展,全球思想文化交流、碰撞,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而这些变化使青年大学生价值观念的冲突变得异常普遍和尖锐。本文拟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理论论域下,以马克思主义价值哲学的基本观点为基础,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最新成果为指导,探索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教育问题。
     在当前“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战略任务指引下,本文拟选取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作为基本论域,来考察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教育问题。论文首先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念的现状和在社会转型期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转变及其特征,考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论域下,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论域的转变。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战略任务,学术界从多层次、多角度,在各个领域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行了研究。这个宏观的层面社会历史背景论述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十分必要,引发了高校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理念的转变。
     在中国当代社会转型期,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变化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体系的建构带来了重要影响。社会转型产生了多种价值选择和价值取向,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提出了新的课题。如何面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价值观教育面临的挑战,应对各种非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这是我们必须把握的重要课题。传统的价值观教育在新的社会转型期的实施存在着诸多问题和面临许多挑战。从十七大以来,党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特别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非常重视,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青年大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并实现价值观教育的创新。伴随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成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主要理论论域,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教育,要明确其必要性,特别是要强调引领、对话原则,通过有效的引领途径来实现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基本结构的创新,包括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教育、生命教育、信仰教育和道德教育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论域下,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体系的构建一定要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理论实践为内在推动力,以对当代大学生进行以理性和信念教育作为核心来价值观的教育。
     我国高校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在新时期社会转型的历史发展中,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格局已经基本形成,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论域下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必须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谐校园建设和全面成长等方面的引领作用,要坚持以大学生为本,以积极正面教育为引导,把继承和创新结合起来,通过发挥课堂教育的作用和加强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培养等有效手段来探索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论域下的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新途径新形式。目前,在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中,高校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也积累了很多有益的经验,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希望本文的研究能为新的历史时期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的研究有所贡献。
Since the new century, China is undergoing a comprehensive transformation, which made the values conflict of young college students very widespread and sharp. In this pap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rxism popularization and the values education for the present-day college students is discussed, which is based on the basic idea of Marxism value philosophy and the characteristic of the present-day college students under the view of Marxism popularization, and composed of the socialism core values. Under the guidance of our party called for "promoting the popularization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Marxism", This paper intends to select the popularization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Marxism as the basic perspective to examine the problem of values education of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Firstly, the definition of Marxism popularization is given, the necessity of the transition of the values education for the present-day college studen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arxism popularization is discussed by analyz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rxism popularization and the values education for the present-day college student. Secondl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resent-day college student group is discussed to reveal the importance of the value construction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arxism popularization. Thirdly, the new pattern of the values education for the present-day college student, the values education system, and the evaluation and way of the values education are discussed. Based the synthetic survey of the research is given, which include the research on Marxism popularization, the research on the values and the research on the values of the present-day college student. The transition of the Values education for the present-day college student is analyzed under the view of Marxism popularization.
     Since the17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has been pai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the ideological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It is very important for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socialism core values system to be given to the present-day college student that the innovation of education style should be realize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arxism popularization. The system construction of the values education under the view of Marxism popularization is emphasized in Chapter5. After the Marxism popularization becomes the basic theory view for today, the key problem is the system construction of the values education for the present-day college student. The basic constructers of the values education for the present-day college student is proposed, which include the education of the Marxist worldview, the education of the Marxism view on life, the faith education and the moral education.In chapter6, it is analyzed that the values education should be guided by the socialism core value system dur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arxism popularization. The socialism core value system includes the demand of establishing the ideal and belief, the demand of establishing the socialism harmonious campus, and the demand of overall development for the college student. the principles for the values education guided by the socialism core value system includes the principle of the right direction, the principle of the right side education, the student-oriented principle, the principle of teaching students in accordance with their aptitude, the principle of combining the inheritance and the originality, and the principle of combining the personality value and the social value.
引文
① 袁祖社.“虚无主义”的价值幻想与人文精神重建的当代主题—“私人性生存”与“公共性生存”的紧张及其化解[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1)
    ① 文卉等.关于高校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的研究[J].东岳论丛,2010(7).
    ② 陈跃.当代大学生信仰现状的调查与思考,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报告[R].光明日报出版社,2010:38.
    ③ 曾令辉,丁莉,吕丹.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内涵及其价值[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02).
    ④ 冯刚.高校推进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若干问题的思考,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报告[R].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9:10.
    ⑤ 文卉等.关于高校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的研究[J].东岳论丛,2010(07).
    ⑥ 李旭炎等.面向大学生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几点思考,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报告[R].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0:103.
    ① 李小贤.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高校实践教育模式探索[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0(9).
    ② 王金华.论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平台建设[J].理论月刊,2010(11)
    ③ 代钢书等.大学生马克思主义观教育路径研究,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报告[R].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9:62.
    ④ 桂万保.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路径研究[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8).
    ① 谢宏忠.大学生价值观导向[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19.
    ② 谢宏忠.大学生价值观导向[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19.
    ③ 谢宏忠.大学生价值观导向[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19.
    ④ 吕晓东.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键词[J].探索与争鸣,2007(8).
    ⑤ 李德顺.价值论原理[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232.
    ⑥ 李崇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从观念到现实的思考[J].江西社会科学,2007(2)
    ① 李德顺.价值论原理[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474.
    ② 谢宏忠.大学生价值观导向[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20.
    ③ 王军红等.浅析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6)
    ① 罗爱军.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树立[J].辽宁大学学报,2007(1).
    ① 谢宏忠.大学生价值观导向[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150.
    ① 朱哲、曾庆勇.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马克思主义化大众[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03).
    ② 曹令辉等.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地位的认同[J].思想教育研究,2009(03).
    ①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0,61.
    ① 肖光文.十七大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大众化关系研究综述[J].天府新论,2010(6).
    ②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0,61.
    ③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9.
    ① 黄俊等.大众化: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必然选择[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9(1):135.
    ① 王联斌.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内涵和要求[J].思想教育研究,2008(4).
    ② 秦岭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理论思考[J].理论界,2008(8).
    ③ 曹泳鑫.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基本内涵和基本要求[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0(1).
    ① 胡丰顺.关于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思考[J].湖北社会科学,2008(9).
    ② 参见王玉樑.当代中国价值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225;袁贵仁.价值哲学引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79-380;李德顺.新价值论[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7:199.
    ③ 谢宏忠.大学生价值观导向[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9-10.
    ① 北京师范大学价值与文化研究中心:关于价值观研究现状的调研报告[R].《价值与文化》(1),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31.
    ② 谢宏忠.大学生价值观导向[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10.
    ③ 亨廷顿.我们是谁?[M].程克雄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05:32.
    ① 李德顺、马俊峰.价值论原理[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232.
    ② 李德顺、马俊峰.价值论原理[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233.
    ① 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报告[R].光明日报社,2010.
    ① 本书编写组编著.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辅导读本[C].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85.
    ① 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总纲第一条.
    ① 丹尼尔·贝尔:资本主义文化矛盾[M].赵一凡等译,北京:三联书店,1998.
    ② 本书编写组编著.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辅导读本[C].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85.
    ① 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报告[R].光明日报社,2010.
    ① 谢宏忠.大学生价值观导向[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79.
    ② 谢宏忠.大学生价值观导向[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80.
    ① 谢宏忠.大学生价值观导向[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88.
    ② 谢宏忠.大学生价值观导向[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150.
    ③ 陈亚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涵的发展和形成[J].上海党史与党建,2007(1)
    ① 王玉樑.理想、信念、信仰与价值观[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11.
    ① 谢宏忠.大学生价值观导向[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88.
    ① 1938年10月毛泽东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的政治报告,后以《论新阶段》为题发表于1933年11月25日《解放》第57期.
    ① 郑承军.理想信念的引领与建构[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184.
    ① 谢宏忠.大学生价值观导向[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171-172.
    ① 谢宏忠.大学生价值观导向[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79.
    ③ 曹顺仙.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雨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的创新[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3).
    ③ 胡锦涛.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C].北京:中央文献出版,2006:632.
    ④ 胡锦涛.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C].北京:中央文献出版,2006:640.
    ⑤ 胡锦涛.胡锦涛向中国青年群英会致信,新华网,2007-05-04.[EB/OL]http://gb.cri.cn/14714/2007/05/04/107 @1575671.htm.
    ⑥ 郑承军.理想信念的引领与建构[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72.
    ①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6.
    ① 谢宏忠.大学生价值观导向[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129.
    ② 王芳.科学发展观与大学生全面发展[J].当代青年研究,2005(12).
    ① 唐之亨.理想信念教育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和灵魂[J].求索,2000(5)
    ① 本书编写组编著.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辅导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85.
    ① 张帆.价值目标论域下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0(11).
    ① 李德顺、马俊峰.价值论原理[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477.
    ① 胡锦涛.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06-10-19(1).
    ② 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N].人民日报,2007-12-25(1).
    ③ 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A].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文件汇编[C].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556.
    ①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212.
    ②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706.
    ① 耿丽华、仇艳艳.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形成的依据及其演进过程[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010(06).
    ②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2004年9月1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通过.
    ① 袁祖社.试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问题[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01).
    ①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90,144.
    ②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10.
    ① 蒋均时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理论渊源和科学内涵[J].云南社会科学,2009(5)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毛泽东选集(第1-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邓小平文选(第1-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4]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5]江泽民文选(第1-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6]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中央编译局译.人民出版社,2000.
    [7]孔祥利,林乐昌编.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C].人民出版社,1999.
    [8]胡锦涛.切实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A],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R].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
    [9]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10]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组编.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
    [1]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组编.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文献选编[C].(1978—2008),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2]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十个如何”研究[C].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冯刚.高校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报告[R].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0.9.
    [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研究文集[C].上海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11.
    [5]教育部社会科学司、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高校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报告[R].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0.
    [6]HUMAN VALUES IN EDUCATION, RUDOLF STEINER, Anthroposophic Press,2004.
    [7]The End of Education:Redefining the Value of School, Neil Postman,2005.
    [8]袁贵仁.价值观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9]刘建新.马克思现代性批判论域中的人的全面发展[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9.1.
    [10]郑承军.理想信念的引领与建构[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11.
    [11]中共中央宣传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读本[C].北京:学习出版社,2009.1.
    [12]宣兆凯.中国社会价值观现状及演变趋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5.
    [13]江传月等.创新与和谐——党的价值理论与青年价值观[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12.
    [14]聂立清.我国当代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8.
    [15]冯刚.高校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报告[R].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9.10.
    [16]王易.当代大学生价值观调查报告[R].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8.1.
    [17]渠长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时代化若干问题研究[C].北京:研究出版社,2011.1.
    [18]李德顺、马俊峰.价值论原理[C].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9.
    [19]江畅.德性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9.
    [20]潘维.中国社会价值观变迁30年(1978—2008)[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9.
    [21]谢宏忠.大学生价值观导向——基于文化多样性视野的分析[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12.
    [22]戴茂堂、江畅.传统价值观与当代中国[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1.
    [23]兰久富.社会转型时期的价值观念[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24]陈章龙.论主导价值观[M].杭州: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
    [25]刘济良.青少年价值观教育研究[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3.
    [26]刘济良.价值观教育[C].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7]海石兵.青年价值观教育研究[C].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7.
    [28]陈亚杰.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C].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29]荆学民.社会转型与信仰重建[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9.
    [30]黄凯峰.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新取向[C].上海:学林出版社,2007.
    [31]王玉棵.21世纪价值哲学:从自发到自觉[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32]王玉樑.理想、信念、信仰与价值观[C].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
    [33]刘小新.当代大学生主导价值观研究[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34]郑永廷.主导德育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35]马俊峰.价值论的视野[M].湖北: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
    [36]吴向东.重构现代性—当代社会主义价值观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7]黄希庭、郑涌.当代中国青年价值观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38]韩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39]陈章龙.价值观研究[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40]王晓升.价值的冲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41]王宏维.社会价值:统摄与驱动[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2]张国宏.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十论[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3.
    [43]陈占安.党的十六大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进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1]赵国友.让当代大学生成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强有力的推动者[J].中国高等教育,2010,(18).
    [2]王新红.人的视阈下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6).
    [3]努力曼·依米提.实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方法初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33).
    [4]闫志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研究[J].新视野,2010,(5).
    [5]潘祥超,陈答才.试论儒家思想教化的历史经验及其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启示[J].探索,2010,(5).
    [6]赵司空.对新中国前三十年日常生活政治化的思考——兼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大众化[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0,(10).
    [7]石云霞、陈曙光.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若干思考[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0,(9).
    [8]吴远、吴日明.灌输理论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0,(9).
    [9]孙建昌、徐艳玲.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化什么”和“怎样化”[J].山东社会科学,2010,(10).
    [10]孙玲,曾竞松.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的理论创新[J].人民论坛,2010,(29).
    [11]杨柳.从学习实践视角看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J].人民论坛,2010,(26).
    [12]吴艳东.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早期实践与当代启示[J].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6).
    [13]仲彬.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价值诉求[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10,(5).
    [14]王金华.论高校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平台建设[J].理论月刊,2010,(11).
    [15]蒋盛云.论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任务[J].理论月刊,2010,(10).
    [16]严宏.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现实价值:以人的需要为视角[J].科学社会主义,2010,(5).
    [17]任平.出场与差异:对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中国化、大众化路径的哲学反思[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0,(4).
    [18]王琦.关于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几点认识[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11).
    [19]张远新.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平台切实在大学生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10).
    [20]田克勤,王心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三进”与大众化[J].高校理论战线,2010,(11).
    [21]韩广富,陈欣欣.依托校园文化建设平台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几点思考[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6).
    [22]王勇.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若干问题探析[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0,(5).
    [23]孙玫、文卉.高校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分析与对策[J].山东社会科学,2010,(9).
    [24]袁祖社.面向人的生存与生活世界的实践价值论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创新研究述评[J].教学与研究.2006(02)
    [25]胡和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几点思考[J].理论学刊,2010,(8).
    [26]黄颂、丁黎,黄惠利.在当代大学生中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略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26).
    [27]冯宏良.意识形态安全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J].探索,2010,(4).
    [28]张雷声.从整体性角度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J].学术界,2010,(6).
    [29]杨全海.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价值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0,(8).
    [30]阎钢.试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理论与实践基础——基于政治伦理的视角[J].社会科学研究,2010,(4).
    [31]王增智、周楠.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相关问题的辨析[J].湖南师范大学 社会科学学报,2010,(4).
    [32]韦磊、张秀荣.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述评[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5).
    [33]孙谦.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策略[J].安徽史学,2010,(5).
    [34]高洪力.五四时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践及启示[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0,(4).
    [35]曾令辉,陈文琼.当代通俗文学:高校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有效载体[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22).
    [36]杨小燕.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的作用[J].思想教育研究,2010,(7).
    [37]夏银平.近代中国科学发展史视野中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J].求索,2010, (7).
    [38]周德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理论探索历程[J].求索,2010,(7).
    [39]李玉华、郭玉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逻辑及价值[J].南京社会科学,2010,(8).
    [40]郝清杰.近年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的反思与展望[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0,(7).
    [41]马宁.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载体创新[J].理论月刊,2010,(8).
    [42]郭燕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方式新探——基于《共产党宣言》早期传播特点的历史启示[J].理论月刊,2010,(8).
    [43]余维法.当前影响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若干因素分析[J].理论学刊,2010,(7).
    [44]袁祖社.“公共精神”:培育当代民族精神的核心理论维度[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
    [45]王金艳.党的十七大以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问题研究综述[J].中共党史研究,2010,(6).
    [46]本刊特约评论员.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和实践紧密结合[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23).
    [47]丁俊萍、徐信华.中国共产党早期中央报刊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的角色分析及启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19).
    [48]冯晓阳.对高校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的思考[J].社会科学家,2010,(6).
    [49]吴毅君.网络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0,(4).
    [50]杨谦、杨文圣.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经验[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0,(4).
    [51]丁军、刘爱军.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若干思考[J].科学社会主义,2010,(3).
    [52]高长玲.高校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对策研究综述[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7).
    [53]荆钰婷,谭劲松.推进高校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载体与方法创新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6).
    [54]张桂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践探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18).
    [55]丁根林.论高校在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的独特优势[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17).
    [56]张华.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可行性[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
    [57]侯松涛.十年内战时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及其启示[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0,(5).
    [58]刘妍、王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三个维度[J].求是,2010,(10).
    [59]袁祖社.“人本文化”的公共性价值逻辑:按照“人的方式”把人实现为人[J].思想战线,2008(3)
    [60]王永贵.论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
    [61]芮鸿岩,张陟遥.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高校推进中的“四个统一”[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0,(5).
    [62]张雪娇.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学分析[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0,(3).
    [63]韩建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存在的错误倾向及其克服[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14).
    [64]华雷.关键是让群众“信服”——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J].学术交流,2010,(3).
    [65]胡凯、徐良春.建国以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述评[J].社会科学家,2010,(2).
    [66]张秋红.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经验和启示[J].前沿,2010,(6).
    [67]郝潞霞.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的加强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推进[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4).
    [68]方小年、曹根记.理论创新视野下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0,(2).
    [69]汪庆华、贾丽民.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践与高校大学生骨干理论素质的培养[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10).
    [70]杨东.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何以可能——基于“精神交往”论域的分析[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
    [71]黄蓉生、白显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0,(2).
    [72]高飞.传统文化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中的学理分析[J].理论月刊,2010,(4).
    [73]张静.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高校德育理论创新和学科建设的使命与责任[J].中国高等教育,2010,(1).
    [74]孙文营、何进.高校宣传思想工作与高校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J].思想教育研究,2010,(2).
    [75]刘志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面临的现实挑战[J].红旗文稿,2010,(3).
    [76]肖国飞.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新认识[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1).
    [77]曹泳鑫.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基本内涵和基本要求[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0,(1).
    [78]余金成.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政治实现与社会实现[J].理论探讨,2010,(1).
    [79]纪亚光、吴荣生.论大学生“红色社团”在推进高校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的作用[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1).
    [80]朱炎、焦秀君.大众化是坚持和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必由之路[J].求实,2009,(S2).
    [81]王作安.对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大众化的思考[J].探索,2009,(6).
    [82]高国希.关于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思考[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9,(11).
    [83]孟英、王彦军.加强理论武装与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J].理论导刊, 2009,(12).
    [84]陈曙光.直面学风问题—兼谈如何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J].红旗文稿,2009,(21).
    [85]田培炎.关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思考[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9,(6).
    [86]徐剑雄.论传统文化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9,(6).
    [87]芮鸿岩.实践视阈中大学生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在高校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一点思考[J].
    [88]陈占安.建国之初的理论学习活动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28).
    [89]袁祖社.“公共性”的价值信念及其文化理想[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7(1).
    [90]课题组.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特征、现状分析及思考[J].教学与研究,2011,(03).
    [91]张治银.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本质[J].理论导刊,2009,(11).
    [92]马宁.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J].教育评论,2009,(5).
    [93]王永贵.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战略机制探析[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9,(7).
    [94]齐卫平.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四题[J].社会科学研究,2009,(5).
    [95]孙卫芳.建党初期中国共产党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探索[J].求索,2009,(9).
    [96]曲洪志.论社会价值导向与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教育[J].烟台师范学院学报,2000,(1)
    [97]龚萱.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大学生价值观教育[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8(5)
    [98]张惠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大学生价值观构建[J].山西大学学报,2008(3)
    [99]陈新汉.论核心价值体系[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8(10)
    [100]张敬斌.价值导向:大学生认同社会核心价值的关键[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08(4)
    [101]焦子国.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与高校教育的价值导向[J].经济研究导刊,2009(7)
    [102]陈自才.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环节[J].理论探索,2009,(6).
    [103]冯刚.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J].高校理论战线,2010,(8).
    [104]平章起,宁静.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践经验研究[J].毛泽东思想研究,2010,(5).
    [105]寇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政策视角分析[J].前沿,2010,(11).
    [106]王永贵.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进程[J].理论探讨,2009,(6).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