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玉山雅集与元末诗坛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元末顾瑛主持的玉山雅集,是中国历史上时间跨度最长、参与人数最多、影响最大的文人雅集,吸引了那个时代几乎所有的诗坛名流。顾瑛的玉山佳处对于元末文人来说,是战乱中一块安定的乐土,是文人心灵的理想国,又成为明清文人一个说不完的话题,是留在中国文人心中的诗坛神话。玉山雅集只能是那个时代的产物,是后世只能追慕不能复制的奇迹。对顾瑛及其玉山雅集作深入考查,认识和感受雅集所体现的文人生活理想、价值追求和人格精神,是一个很有价值的学术课题。探讨这一雅集与元末诗坛的关系,对于元代文学史的研究和中国诗史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
     论文主体内容分七章,第一章是对于元末政治格局和元末诗坛情况的介绍,探讨元末江南一带政治环境、经济条件和文学发展的大背景,以及元末东南地区士人的生存状态。第二章主要介绍顾瑛的生平和玉山雅集。首先是通过对顾瑛诗歌作品的整理,阐释他的多面人格与多变诗风,并分析其人格与诗风的成因和表现方式。然后梳理中国古代文人雅集的源流,以及吴中地区雅集之所以兴盛的原因,并以玉山雅集为例介绍元末文人雅集的新特点。第三章着眼于玉山雅集的诗歌作品。以玉山雅集的和韵诗、分题分韵诗、联句诗以及诗中频繁出现的意象等等为对象,通过对雅集倡和诗的梳理与分析得出雅集诗歌的崇杜倾向以及以诗为戏的创作态度和文学价值观,归纳总结玉山诗歌创作的特点。展示元代文人雅集的多样化,雅集诗求新求奇的取向。第四章主要是对玉山雅集宾客的一个研究。玉山宾客可以看做是元末诗坛的一个标本,通过这个标本,可以具体地认识和把握元末诗坛,特别是东南诗坛。顾瑛几乎与同时期所有在吴中活动过的文人都有交往,与他唱和的有名有姓,有作品流传下来的多达二百多人。他们中有元末著名的诗文家、画家、散曲作家。有是本地的文人学者,还有是因流寓、游学、仕宦等原因路经吴地的文人。除了汉族士人之外,还包括蒙、回等非汉族士人,他们与汉族士人一起燕游唱和,真诚交往,共同唱响了玉山诗歌不朽的篇章。本章另将宗教信仰作为区分标准,单列玉山佳处的特殊宾客,他们包括僧侣、道士,答失蛮(伊斯兰教背景)和也里可温(基督教背景),以及他们在雅集上的表现和诗歌创作的特点。力图从宾客构成的复杂性这一点来揭示玉山雅集是一个多元化、跨地域、多层次、多政治取向、各民族文人共同拥有的一个文人雅集,说明玉山雅集以其超越时代的包容性,成为当时文人的一个共有的精神家园。由玉山宾客构成的这些特点,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元末诗坛的特点。
     玉山雅集最为独特之处是它的纯粹性。以顾瑛为例,他召集如此大规模的文人雅集,几乎倾尽所有,只是要追求一种文人化、理想化、艺术化的生活,除此之外,别无所求。既无攀附之意,也无功利之想。玉山雅集诗人的活动,对元末的文学风貌、文化精神都有着深远地影响,所以论文的第五章是对雅集诗人心态的研究。通过他们心态的递变、出世之想与用世之心的矛盾以及慕雅情结的分析,揭示元末诗人独特的心态与心灵追求,即保持文人的独立人格,以一种雅逸的、艺术化的方式追求自己生命体验的完满等。第六章是关于玉山雅集与同时期文人雅集关系的研究。分为两个方面,一是考察其同时期其他文人雅集的相同相似之处;二是考察比对玉山雅集与同时期文人雅集的相异互补之处。在对比的过程中揭橥吴中文人雅集的关联与交流情况,以便更加清晰地了解顾瑛以及玉山雅集的独特之处。
     论文的最后一章是考察玉山雅集对元代文学的影响。主要是从元末士风与诗风两方面进行考量。玉山雅集诗歌结集刊行的包括《玉山璞稿》、《玉山名胜集》、《草堂雅集》、《玉山纪游》、《玉山倡和》、《玉山遗什》等等,收录了雅集唱和中的大部分诗作。这其中几乎包含了元代后期全部著名诗人的诗作,作品的数量占元代后期诗歌总数的十分之一。可以这样说,如果没有玉山雅集,元末诗坛可能会是另一种面貌。玉山雅集超长的时间跨度和宾主潇洒自适的行为方式,无疑都对元末的诗坛和士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玉山雅集作为元代规模最大的文人雅集,以其无不涵容的气度成为中国古代独有的文化史现象。论文最后的余论主要探讨诗歌创作以外的雅集文化生活。这里探讨玉山宾佳处的诗、书、画、乐、茶道等,以求对玉山雅集有一个全面、详细的了解,尽可能地还原雅集当时的面貌。
Yushan Literati Gathering created and hosted by Gu Ying (a Kunshan native in thelate Yuan Dynasty) represents a poem&wine literati gathering which is featured bythe longest time span, the most participants, the largest scale and the most influentialone in Chinese history of literature, and it attracted almost all distinguished poets atthat time. Yushanjiachu (place of holding literati gathering) is a peaceful paradiseagainst the backdrop of wars, an ideal state in the hearts of literati, and it remains anendless a topic for literati of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and a mythology of thepoetic circle for Chinese literati. Gu Ying and Yushan Literati Gathering can not beanything but the outcome of the age when Gu Ying lived, a result of pursuingdiversified literati’s concept and their personality, and a wonder which can only bechased for but not be copied after thought shackles on literati of the Ming and QingDynasties are reinforced. In this sense, Yushan Literati Gathering is a non-ignorablecoordinate in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of Chinese literature, and it is the existence ofYushan Literati Gathering that provides a foothold for researching on psychology ofliterati in the late Yuan Dynasty.
     The paper is composed of seven chapters, of which, Chapter one makes anintroduction to the political pattern and poetic circle in the late Yuan Dynasty,discusses the political environment, economic condition and general background ofliterature development in the lower reach of the Yangtze River at that time, as well asliving status of scholars in southeast China; chapter two briefs on the life of Gu Yingand Yushan Literati Gathering. To be specific, it firstly expounds on multiplepersonalities and changeable style of Gu Ying based on collection of his works, andanalyzes causes of his personality and poet style as well as way of expression; then itstudies on Yushan Literati Gathering, combs sources of ancient Chinese literatigathering and the reason of flourishing literati gathering in Wuzhong area, andintroduces new features of literati gathering in the late Yuan Dynasty by taking Yushan Literati Gathering as an example.
     Chapter three focuses on the poetries collected in Yushan Literati Gathering. Bycombing and analyzing antiphon poetry, and with poems with the same rhythm,sub-theme poems and sub-verses, associated couplet style of poetry and imagesfrequently adopted in poems as objects, the paper concludes the trend of admirationfor Du Fu and poetry creation activities featuring taking poems as dramas, andsummarizes features of Yushan poem creation, showcasing diverse literati gatheringof the Yuan Dynasty and novelty-pursuing poetry creation activities. Chapter fourmainly discusses guests of Yushan Literati Gathering. Gu Ying communicated withalmost all literati active in Wuzhong area at that time, and200of which passed downtheir antiphon poetries. These literati include famous poem&prose writers, paintersand verse writers of the late Yuan Dynasty, some are local literati and scholars; whileothers are literati via Wuzhong area due to relocation, making study or taking office.In terms of nationality composition, they cover scholars of four groups: the Mongolia,the Semu people, the Han people and the Southern people during the Mongolia-YuanDynasty. This chapter classifies the poets participated in the gathering based on theirclose or distant relationships with Gu Ying, influences of their works left to the nextgenerations and frequency standard presented at the gathering. Beyond that, religiousbelieves are taken as criteria in classifying special guests of Yushanjiachu, includingmonks, Taoists, Dnishmands (with Islamism background) and Yelikewen people (withChristianity background), and their performance at the gathering and poet creationstyles are also discussed in this chapter, with the aim to reveal from the complexcomposition of the guests that Yushan Literati Gathering is a diverse, trans-regional,multi-level and multi-political orientated one shared by literati of all nationalities, thatYushan Literati Gathering represents a common spiritual homeland of then literatiwith its inclusiveness beyond time.
     The most unique feature of Yushan Literati Gathering is its purity. Taking Gu Ying asan example, by summoning such a large scale literati gathering and treating thesecelebrities, he pursues a kind of life which is based on the literati, ideal and art,instead of tending to play up to power, influence and material gain. Activities held atYushan Literati Gathering have a far-reaching significance on the overall style and cultural spirit of the late Yuan Dynasty. In this sense, we say that Yushan LiteratiGathering is a wonder, especially for its artistic atmosphere and psychology of poets.Therefore, Chapter five discusses psychology of poets participating in the YushanLiterati Gathering. By analyzing gradual change of their psychology, waveringbetween becoming a civilian and common people as well as elegant-pursuingcomplex, it reveals distinctive psychology and spiritual pursuit of the poets in the lateYuan Dynasty, that is, to keep an independent personality of literati, and pursue acomplete life experience in an elegant and artistic manner, which represents a specialcultural psychology and personality in the Chinese cultural history.
     Chapter six studie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Yushan Literati Gathering and literatigatherings during the same period in two aspects, on the one hand, it investigatessimilarities between Yushan Literati Gathering and other literati gatherings during thesame period of time; on the other hand, it makes investigation on the differences ofliterati gatherings which are complementary to each other. Through comparison,relationship and communication of literati in Wuzhong area is revealed, thus readerscan have a more clear understanding on Gu Ying and the uniqueness of YushanLiterati Gathering.
     The last chapter discusses the influence of Yushan Literati Gathering on literature ofthe Yuan Dynasty mainly from two aspects: scholar style and poem style of the lateYuan Dynasty. Poems collected and published by Yushan Literati Gathering likeYushan Pugao, Yushan Mingshengji, Humble House Literati Gathering, YushanTravel Note, Yushan Antiphon and Yushan Yishi cover a majority of antiphon poetriesin the Yushan Literati Gathering, of which, almost all poems made by famous poets inthe late Yuan Dynasty are included, accounting for one tenth of the total quantity ofpoems created in the same period. It is safe to say that, without Yushan LiteratiGathering, or although there is Yushan Literati Gathering but the works are not stored,the poetic circle in the late Yuan Dynasty will show a different look. Added withsuper long time span and way of act featuring self adapting of both guests and thehost, these two aspects undoubtedly exert huge impact on the then poem circle andscholars.
     As the largest literati gathering in the Yuan Dynasty, Yushan Literati Gathering becomes a distinctive cultural phenomenon in ancient Chinese literature history withits inclusive disposition. At the end of the paper, the concluding remarks---reverb ofYushan, mainly discusses on cultural life of literati gathering besides poem creation.As the literati gathering lasts through the last thirty years of the late Yuan Dynasty,Yushan Literati Gathering is well known in the whole southeast China poetic circle.Apart from poem creation, the gathering also involves other artistic activities, andachievements in these regards reach a rather high level. This chapter discusses poems,calligraphies, paintings, music, tea ceremonies, etc. aiming to let readers have acomplete and detailed understanding of Yushan Literati Gathering, and to restore thethen features of the gathering to the maximum extent.
引文
①王秀梅译注《诗经》,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244页。
    ②杨树达著《论语疏证》,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第272页。
    ③纪昀等编《四库全书总目》卷一八八,中华书局1981年版。
    ①张廷玉等编《明史》卷二八五,中华书局2005年版,第7321页。
    ②黄溍《草堂名胜集序》,见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5页。
    ③李祁《草堂名胜集序》,见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7页。
    ④吴克恭《玉山草堂序》,见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16页。
    ①周砥《读书舍赋君子之所乐》,见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154页。
    ①沈思孝《溪山堂草》卷二,明刻本。
    ②董潮《东皋杂钞》,丛书集成初编。
    ③黄仁生《论顾瑛在元末文坛的作为与贡献》,湖南文理学院学报,2005第1期。
    ④李晓航《仕隐之间——元末顾瑛的一段心路历程》,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第4期。
    ⑤杨镰《顾瑛与玉山雅集》,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第9期。
    ①乔光辉《玉山草堂与元末文学演进》,盐城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第4期。
    ②张玉华《玉山草堂与元明之际东南的文士雅集》,广西社会科学,2004第10期。
    ③武莉《玉山草堂新解》,晋中学院学报,2005第2期。
    ④徐泳霞《从“玉山草堂”谈元末江南文人的世俗化倾向》,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07年。
    ⑤左东岭《玉山雅集与元明之际文人生命方式及其诗学意义》,文学遗产,2009第3期。
    ⑥乔光辉《玉山草堂与元末文学演进》,盐城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4期。
    ⑦吉川幸次郎著,郑清茂译《元明诗概说》,台北幼狮文化事业公司1986年版,第113页。
    ①宋濂撰《元史》卷五八,中华书局2005年版,第1345页。
    ②郑元祐《重建路漕天妃宫碑》,见李修生主编《全元文》第四十一册,凤凰出版社2004年版,第242页。
    ①宋濂等《元史》卷一三八,中华书局2005年版,第3341页。
    ②宋濂《元史》卷四十,中华书局2005年版,第860-862页。
    ①宋濂《元史》卷一百三十九,中华书局2005年版,第3362页。
    ②权衡撰,任崇岳注《庚申外史笺证》,泰山出版社2000年版,第857页。
    ①宋濂撰《元史》卷三十八,中华书局2005年,第817-823页。
    ②邓绍基选注《金元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05页。
    ③傅海波、崔瑞德编,史卫民等译《剑桥中国辽金西夏元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670页。
    ④叶子奇撰《草木子》,《明代笔记小说大观》第一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第67页。
    ⑤陶宗仪著,文灏点校《南村辍耕录》,文化艺术出版社1998年版,第322页。
    ①顾瑛《寒食北山拜扫》,顾瑛著,杨镰整理《玉山璞稿》,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160页。
    ②叶子奇撰《草木子》,《明代笔记小说大观》第一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第74页。
    ③顾瑛《张仲举待制以京中海上口号十绝附郯九成见寄,瑛以吴下时事复韵答之》,顾瑛著,杨镰整理《玉山璞稿》,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4页。
    ④顾瑛《十一月三十日冬至》,顾瑛著,杨镰整理《玉山璞稿》,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29页。
    ①陈邦瞻撰,臧懋循补,张溥论正《元史纪事本末》卷二十五,明刻本。
    ②顾瑛《十二月初八日丞相自六合班师喜而有作呈秦文仲秀才》,顾瑛著,杨镰整理《玉山璞稿》,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28页。
    ①宋濂撰《元史》卷四十三,中华书局2005年版,第913-918页。
    ②权衡撰,任崇岳注《庚申外史笺证》,泰山出版社2000年版,第94页。
    ③宋濂撰《元史》卷一五七,中华书局2005年版,第3700页。
    ④叶子奇《草木子》卷之三上,中华书局1997年版,第48页。
    ①李珍华,傅璇琮撰《河岳英灵集研究》,中华书局1992年版,第117页。
    ②杨镰撰《元诗史》,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58页。
    ①吴文治主编《明诗话全编》第五册,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第5629页。
    ②严羽著,郭绍虞校释《沧浪诗话校释》,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26页。
    ③顾嗣立编《元诗选》,中华书局2002年版,第5页。
    ④刘祁《归潜志》,《元明史料笔记丛刊》,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105页。
    ⑤王恽《秋涧先生大全文集》卷四十三,四部丛刊本。
    ①吴世常辑注《论诗绝句二十种辑注》,陕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99页。
    ②钱基博《中国文学史》,中华书局1993年版,第757页。
    ③欧阳玄《雍虞公文序》,《珊瑚木难》,民国适园丛书本。
    ④余阙《柳待制文集·柳待制文集序》,民国续金华丛书本
    ⑤欧阳玄《罗舜美诗序》,见李修生主编《全元文》第三十四册,凤凰出版社2004年版,第445页。
    ⑥邓绍基《元代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345页。
    ①苏天爵《书吴子高诗稿后》,见李修生主编《全元文》第四十册,凤凰出版社2004年版,第109页。
    ②胡应麟《诗薮》外编第六卷,明刻本。
    ③陶秋英编选《宋金元文论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590页。按:文中所提的诸公分别为姚燧、卢挚、刘因、赵孟頫、范梈、虞集、揭傒斯、杨载、马祖常、萨都剌、余阙。
    ④虞集《胡师远诗集序》,《道园学古录》卷三十四,四部丛刊景明刻本。
    ⑤中国戏曲研究院编《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第一集,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年版,第173页。
    ⑥虞集《送袁伯长扈从上京》,《道园学古录》卷三,四部丛刊景明刻本。
    ⑦见陶宗仪《南村辍耕录》,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52页。
    ①査洪德《“海宇混一”鼓舞下的元代盛世文风》,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四期。
    ②欧阳玄撰,《元故奎章阁侍书学士翰林侍讲学士通奉大夫虞雍公神道碑》,见李修生主编《全元文》,第三十四册,凤凰出版社2004年版,第654页。
    ③纪昀等《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一百七十,集部二十三,别集类二十三,《四库全书》本。
    ④杨维桢《王希赐文集序》,见李修生主编《全元文》,第四十一册,凤凰出版社2004年版,第228页。
    ①杨维桢《大人词》,《铁崖古乐府》卷三,四部丛刊景明刻本。
    ①王礼《义冢记》卷七,《麟原文集》,《四库全书》本。
    ①朱彭等著《南宋古迹考外四种》,浙江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80页。
    ②宋濂《元史》卷一二七,中华书局2005年版,第3040页。
    ③宋濂《元史》卷一〇一,中华书局2005年版,第2583页。
    ④宋濂《元史》卷十,中华书局2005年版,第204页。
    ①苏天爵《元朝名臣事略》卷二,中华书局1996年版,第12页。
    ②顾嗣立编《元诗选》初集上,中华书局2002年版,第297页。
    ③叶子奇《草木子》,中华书局1997年版,第47页。
    ④伊本·白图泰著,马金鹏译,《伊本·白图泰游记》,宁夏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551页。
    ⑤关汉卿《[南吕一枝花]·杭州景》,见隋树森编《全元散曲》,中华书局1995年版,第171页。
    ①吴澄《送姜曼乡赴泉州路录事序》,见李修生主编《全元文》,第十四册,凤凰出版社2004年版,第155页。
    ②马可·波罗著,冯承钧译《马可波罗行纪》,上海书店出版社2006年版,第351页。
    ③宋濂等《元史·食货志》卷九十三,中华书局2005年版,第2364页。
    ④郑东《来鹤亭集序》,沈家本编《枕碧楼丛书》,知识产权出版社2006年版,第458页。
    ⑤耶律楚材《过阴山和人韵》,顾嗣立编《元诗选》初集上,中华书局2002年版,第344页。
    ⑥苏天爵编《元名臣事略》卷五,《四库全书》本。
    ①宋濂《元史》卷八一,中华书局2005年版,第2015-2016页。
    ②参见邓洪波《中国书院史》,东方出版中心2004年版。
    ③宋濂《元史》卷四,中华书局2005年版,第57页。
    ④苏天爵撰《元名臣事略》卷八,《四库全书》本。
    ⑤刘因《中顺大夫彰德路总管浑源孙公先茔墓铭》,见李修生主编《全元文》,第十三册,凤凰出版社2004年版,第428页。
    ①权衡撰,任崇岳点校《庚申外史笺证》,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第154页。
    ②参考张希清《北宋贡举登科人数考》,国学研究第二卷,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
    ③宋濂《元史》卷八一,中华书局2005年版,第2017页。
    ①《蒙古族通史》编写组编《蒙古族通史》上册,民族出版社2001年版,第238页。
    ②余阙《贡泰父文集序》,见李修生主编《全元文》第四十九册,江苏:江苏古籍出版社,第181页。
    ③王恽《吏解》,见李修生主编《全元文》第六册,江苏:江苏古籍出版社,第291页。
    ④杨维桢《送于师尹游京师序》,见李修生主编《全元文》,第四十一册,凤凰出版社2004年版,第270页。
    ①王祎《赠别李千户》,《王忠文公集》卷一,《四库全书》本。
    ②张廷玉等《明史》卷二百八十九,中华书局2005年版,第7414页。
    ③王鏊撰《姑苏志》卷五十七,《四库全书》本。
    ④杨维桢《感时一首》,《东维子文集》卷二十九,四部丛刊景旧钞本。
    ⑤高启《吴趋行》,《列朝诗集》甲集卷五,毛氏汲古阁刻本。
    ①郑元祐《世寿堂铭有序》,见李修生主编《全元文》,第三十八册,凤凰出版社2004年版,第709页。
    ②郑元祐《白云海记》,见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343页。
    ③陆仁《和白云海歌》,见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345页。
    ④瞿智《和白云海歌》,见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346页。
    ⑤王冕《漫兴》其七,《竹斋集》卷中,《四库全书》本。
    ①顾瑛《金粟道人顾君墓志铭》,见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652页。
    ①姚思廉撰《陈书》卷三十,中华书局2002年版,第399页。
    ②郑元祐《芝云堂记》,见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97页。
    ③顾瑛《金粟道人顾君墓志铭》,见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652页。
    ④顾瑛《忆昔五十韵留别雪坡太守》,顾瑛著,杨镰整理《玉山璞稿》,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199页。
    ①见顾瑛《长歌寄孟天暐都事》,顾瑛著,杨镰整理《玉山璞稿》,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44页。
    ②见顾瑛《题雪景盘车图》,顾瑛著,杨镰整理《玉山璞稿》,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23页。
    ①殷圭撰《故武略将军钱塘县男顾府君墓志铭》,见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654页。
    ②顾瑛《和寄洪碧海兼柬袁仲博岳季坚》,顾瑛著,杨镰整理《玉山璞稿》,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35页。
    ③杨维桢《玉山佳处记》,见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39页。
    ④杨维桢《题玉山草堂》,见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21页。
    ⑤张天英《题玉山草堂》,见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19页。
    ①郑元祐《玉山草堂记》,见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14页。
    ②殷奎撰《故武略将军钱塘县男顾府君墓志铭》,《强斋集》卷四,《四库全书》集部,第1232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428页。
    ③范晔撰《后汉书》卷二十四,中华书局2005年版,第845页。
    ④班固撰《汉书》卷五十,中华书局2005年版,第2323页。
    ⑤方鹏撰《昆山人物志》卷五,明嘉靖刻本。
    ①袁华《金粟道人顾君墓志铭》,见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
    652页。
    ②顾瑛《三月二十三日侍董大参巡海早发路漕》,顾瑛著,杨镰整理《玉山璞稿》,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6页。
    ③顾瑛《代书寄岳季坚》,顾瑛著,杨镰整理《玉山璞稿》,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35页。
    ④顾瑛《和郯九成从军诗》,顾瑛著,杨镰整理《玉山璞稿》,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34页。
    ⑤顾瑛《和瞿惠夫即事二首》,顾瑛著,杨镰整理《玉山璞稿》,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37页。
    ⑥顾瑛《予以官守系身七十日闻草堂松菊积雨半荒马上口占一律》,顾瑛著,杨镰整理《玉山璞稿》,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37页。
    ①顾瑛《舟中寄娄东诸友》,顾瑛著,杨镰整理《玉山璞稿》,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41页。
    ②顾瑛《佚题二首》,顾瑛著,杨镰整理《玉山璞稿》,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217页。
    ③顾瑛《和秦文仲所寄就柬郯九成》,顾瑛著,杨镰整理《玉山璞稿》,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34页。
    ④顾瑛《和瞿惠夫即事二首》,顾瑛著,杨镰整理《玉山璞稿》,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217页。
    ⑤顾瑛《谩成》,顾瑛著,杨镰整理《玉山璞稿》,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36页。
    ⑥顾瑛《述怀》,顾瑛著,杨镰整理《玉山璞稿》,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34页。
    ⑦郑元祐《芝云堂记》,见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97页。
    ⑧钱谦益编《国初群雄事略》,民国适园丛书本。
    ①顾瑛《绿波亭记》,见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303页。
    ②陆仁撰《柳塘春以“柳塘春水漫”分韵得柳字》见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229页。
    ③谢应芳《佚题》,见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703页。
    ④谢节《西湖梅约序》,见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701页。
    ⑤袁华《西湖梅约序》,见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704页。
    ①顾瑛《送陈希文秀才北上》,顾瑛著,杨镰整理《玉山璞稿》,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21页。
    ②顾瑛《丞相出师口号》,顾瑛著,杨镰整理《玉山璞稿》,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22页。
    ③宋濂《元史》卷一百四十,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版,第3375页。
    ④顾瑛《辞丞相赐官》,顾瑛著,杨镰整理《玉山璞稿》,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197页。
    ⑤殷圭《故武略将军钱塘县男顾府君墓志铭》,见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654页。
    ⑥马庸《补记璜溪雅集》,见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705页。
    ①殷圭《故武略将军钱塘县男顾府君墓志铭》,见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654页。
    ②顾瑛《合溪草堂》,顾瑛著,杨镰整理《玉山璞稿》,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189页。
    ③顾瑛《和顾敬沙湖杂咏廿首》,顾瑛著,杨镰整理《玉山璞稿》,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174页。
    ④顾瑛撰《写道经序》,见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670页。
    ⑤顾瑛《和陆麒杂兴十首》,顾瑛著,杨镰整理《玉山璞稿》,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171页。
    ⑥刘向的《古列女传》卷六记宿瘤女为战国时齐国东郭采桑之女。齐闵王出游至东郭,百姓尽往观之,唯宿女采桑如故,王召问之,对曰:“妾受父母教采桑,不受教观大王”。几番对话后,齐闵王以之为“贤女”,遂立之为后。
    ⑦顾瑛《顾瑛呈缪侃》,见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149页。
    ①袁华《次韵玉山感怀》,见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692页。
    ①顾瑛《登虎丘有感》,顾瑛著,杨镰整理《玉山璞稿》,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213页。
    ②顾瑛《和吕安坦》顾瑛著,杨镰整理《玉山璞稿》,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171页。
    ③殷圭《故武略将军钱塘县男顾府君墓志铭》,见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656页。
    ①陈基《尊贤堂分韵赋诗序》,见李修生主编《全元文》,第五十册,凤凰出版社2004年版,第321页。
    ①张廷玉《明史》卷二百八五,中华书局2005年版,第7325页。
    ②柯九思《题玉山佳处》,见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62页。
    ③司马迁《史记》卷一二四,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3181页。
    ④殷奎《故武略将军钱塘县男顾府君墓志铭》,四库全书集部,第1232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428页。
    ①范晔《后汉书》卷二十四,中华书局2005年版,第845页。
    ②班固《汉书》,中华书局2005年版,第2323页。
    ③方鹏《昆山人物志·隐逸》卷五,明刻本。
    ④顾瑛《和答吕养浩》,顾瑛著,杨镰整理《玉山璞稿》,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51页。
    ⑤顾瑛《忆昔五十韵留别雪坡太守》,顾瑛著,杨镰整理《玉山璞稿》,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199页。
    ⑥顾瑛《乙未书实和孟天暐都司见寄》,顾瑛著,杨镰整理《玉山璞稿》,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44页。
    ⑦顾瑛《谩成》,顾瑛著,杨镰整理《玉山璞稿》,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36页。
    ⑧顾瑛《学圃亭诗为萧元泰真人赋》,顾瑛著,杨镰整理《玉山璞稿》,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25页。
    ①见翁方纲《石洲诗话》卷五,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184页。
    ②纪昀等《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六十八集部二十一,《四库全书》本。
    ③周砥《可诗斋分韵诗后序》,见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137页。
    ①顾瑛《至正辛卯玉山草堂以“何以解忧惟有杜康”分韵得何字》,见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82页。
    ②顾瑛《次永嘉曹睿玉山席上作就呈同会韵》,见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60页。
    ③顾瑛《玉山草堂以“高秋爽气相鲜新”分韵得鲜字》,见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37页。
    ④周砥《可诗斋以“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分韵赋诗得宾字》,见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134页。
    ①郭绍虞编选《清诗话续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2023页。
    ①顾瑛《可诗斋口占诗》,见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144页。
    ②顾瑛《和元鼎》,顾瑛著,杨镰整理《玉山璞稿》,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175页。
    ③顾瑛《次韵自筹》,顾瑛著,杨镰整理《玉山璞稿》,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180页。
    ④顾瑛《金粟冢中秋日燕集》,顾瑛著,杨镰整理《玉山璞稿》,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210页。
    ①顾瑛《合溪营咏》,见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672页。
    ①顾瑛《官籴粮》,顾瑛著,杨镰整理《玉山璞稿》,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5页。
    ②朱承爵《存余堂诗话》,何文焕编《历代诗话》,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793页。
    ③顾瑛《次韵寓意呈思复、匡山二先生》,顾瑛著,杨镰整理《玉山璞稿》,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18页。
    ④见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草堂雅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1134页。
    ⑤见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62页。
    ①释良琦《玉山佳处以“炯如流水涵青苹”分韵得涵字》,见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64页。
    ②萧元泰《碧梧翠竹堂分韵诗序》见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187页。
    ①杨维桢《再题玉山佳处》,见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53页。
    ②朱承爵《存余堂诗话》,何文焕编《历代诗话》,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793页。
    ③徐伯龄《蟫精隽》卷八,《四库全书子部·杂家类》第八百六十七册,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
    ④胡应麟:《诗薮》外编六,《续修四库全书·集部·诗文评类》第一六九六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183页。
    ③翁方纲著,陈迩冬校点《谈龙录石洲诗话》,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183页。
    ①叶燮《原诗·内篇》,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第4页。
    ②余嘉锡撰,周祖谟、余淑宜整理《世说新语笺疏》,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631页。
    ①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一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版,第715页。
    ②见欧阳光《诗社与书会——元代两类知识分子群体及其价值取向的分野》,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第3期。
    ①纪昀等《钦定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八十八。
    ②顾瑛《拜石坛记并考东坡纪石手帖考》,见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357页。
    ③顾瑛《玉山以诗来招柯九思与姚娄东过小隐》,顾瑛著,杨镰整理《玉山璞稿》,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71页。
    ①丁鹤年《自咏十律》,《列朝诗集》甲集前编卷六,毛氏汲古阁刻本。
    ②何良俊《四友斋丛说》卷十六,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138页。
    ③李祁《草堂名胜集序》,见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7页。
    ④杨维桢《书画舫记》,见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260页。
    ⑤顾瑛《浣花馆记》,见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215页。
    ①杨维桢《小桃源记》,见李修生主编《全元文》第四十一册,凤凰出版社2004年版,第419、462页。
    ②杨维桢《玉山佳处记》,见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39页。
    ③顾瑛《池亭主人顾瑛仲瑛记》,见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303页。
    ①顾瑛《写道经序》,见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670页。
    ②郎瑛《顾陆李三子》,《七修类稿》,上海书店出版社2001年版,第423页。
    ③杨循吉《顾阿瑛豪侈》,《吴中小志丛刊·苏谈》,广陵书社2004年版,第35页。
    ④陈基撰《玉山佳处雅集后记》,见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41页。
    ⑤张天英《湖光山色楼后记》,见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192页。
    ①秦约《秦淮海简玉山》见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316页。
    ②张天英《湖光山色楼记》,见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192页。
    ③杨祖成《玉山佳处以“何以解忧,惟有杜康”分韵得惟字》,见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84页。
    ④顾衡《至正十年钓月轩以“旧雨不来今雨来”分韵得今字》,见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95页。
    ⑤周砥《可诗斋后记》,见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136页。
    ①赵麟《玉山草堂赋》,见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32页。
    ②徐显撰《稗史集传》,车吉心、罗炳良卷主编《中华野史》第六卷,《辽夏金元卷》,济南:泰山出版社,2000年版,第820页。
    ③宋濂等《元史》卷三十五,中华书局2005年版,第791页。
    ④张廷玉《明史》卷二八五,中华书局2005年版,第7318页。
    ①杨维桢撰《游庵记》,李修生主编《全元文》第四十一册,凤凰出版社2004年版,第515页。
    ②杨维桢《鲍孝子志》,李修生主编《全元文》第四十二册,凤凰出版社2004年版,第169页。
    ③袁华撰《送朱道山归京师》,《耕学斋诗集》,《四库全书》本。
    ④程钜夫《姚长者碑》,李修生主编《全元文》第十六册,凤凰出版社2004年版,第360页。
    ⑤宋濂撰《元故秘书著作郎芳洲先生萧府君阡表》,《宋学士文集》卷第二十七,四部丛刊景明正德本。
    ②陈基《碧梧翠竹堂雅集诗序》,见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184页。
    ③陈基《送郑同夫归豫章分题诗序并诗》见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383页。
    ①杨维桢《玉山佳处雅集志》,见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46页。
    ②李祁《寓娄江寄玉山主人》,见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179页。
    ①郑元祐《芝云堂记》,见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97页。
    ②高明《碧梧翠竹堂后记》,见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167页。
    ③陈基《碧梧翠竹塘诗序》,见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184页。
    ④陆仁《欸歌序》见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246页。
    ⑤袁华《天香词序》见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256页。
    ⑥顾瑛《至正十年秋华亭以“天上秋期近”分韵顾瑛得秋字》见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322页。
    ①昂吉《题玉山佳处》,见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59页。
    ②陆仁撰《柳塘春以“柳塘春水漫”分韵得水字》见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228页。
    ③吴克恭《玉山草堂集序》见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15页。
    ④张翥《寄题玉山诗》,见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10页。
    ⑤杨树达著《论语疏证》,科学出版社1955年版,第284页。
    ①见高士奇撰,《左传纪事本末》卷三十一,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466页。
    ②唐孔颖达《左传正义》卷三十五,清刻本。
    ③余阙《贡泰父文集序》,见李修生主编《全元文》,第四十九册,凤凰出版社2004年版,第181页。
    ④李白《江上吟》,李白撰,王琦注《李太白诗集注》卷七,《四库全书》本。
    ⑤陶秋英编选《宋金元文论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595页。
    ⑥李祁《玉山名胜集序》,《玉山名胜集》,见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7页。
    ①《玉山名胜集》记:“至正十年龙集庚寅秋七月廿有一日,吴僧宣无言访顾仲瑛于玉山。时遂昌郑元佑先在焉。匡庐于立彦成,则仲瑛之客也。欵之春晖楼上,行酒对弈。已而觞咏于芝云堂,酒半兴洽,分‘冰衡玉壶悬清秋’为韵,相与赋诗,以纪一时邂逅之乐。仲瑛得‘壶’字,诗先成。莒城赵善长作画以代诗。坐客不能成诗者,各罚酒一觥。”
    ②顾瑛撰《联句诗序》,见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263页。
    ①陈师道《后山诗话》,何文焕辑《历代诗话》,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306页。
    ②陈师道《后山诗话》,何文焕辑《历代诗话》,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304页。
    ③见仇兆鳌《杜诗详注》,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2348页。
    ①元本撰《题玉山草堂》,见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28页。
    ②释至奂《寄玉山徵君》,见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460页。
    ③冯道,唐末五代人。此诗见于《全唐诗》,故算作是唐诗。
    ①此次虽不是以诗句分韵,但也是分题赋诗范畴,故算在总数之中。
    ②此句为非诗而是断句,事见《冷斋夜话》:“黄州潘大临工诗多佳句,然甚贫。东坡、山谷尤喜之。临川谢无逸以书问有新作否,潘答书曰:秋来景物件件是佳句,恨为俗氛所蔽翳。昨日闲卧,闻搅林风雨声,欣然起题其壁曰:‘满城风雨近重阳’,忽催租人至,遂败意。止此一句奉寄。”闻者笑其迂阔。
    ③此句为玉山佳处听雪斋春题,非诗。
    ①《芝云堂以“暗水流花径,春星带草堂”分韵赋诗》,见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181页。
    ②杜甫《进雕赋表》,杜甫撰,仇兆鳌注《杜诗详注》卷二十四,《四库全书》本。
    ③元稹《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清董诰辑《全唐文》卷六百五十四,清刻本。
    ④严羽《沧浪诗话》,何文焕辑《历代诗话》,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697页。
    ①杜甫《解闷十二首》,《九家集注杜诗》卷三十,《四库全书》本。
    ②顾瑛《玉山草堂以“高秋爽气相鲜新”分韵得鲜字》,见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37页。
    ③于立《题玉山佳处》,见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43页。
    ④周砥《可诗斋诗集后序》,见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137页。
    ⑤刘勰著,范文澜注《文心雕龙注》卷六,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第513页。
    ⑥参见查洪德师《元代诗学性情论》,《文学评论》2007年第2期,第172-182页。
    ⑦戴良《皇元风雅序》,见李修生主编《全元文》,第五十三册,凤凰出版社2004年版,第292页。
    ⑧秦约《题可诗斋》,见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130页。
    ①杨维桢,《铁崖古乐府》卷十,四部丛刊景明成化本。
    ②秦约《题玉山草堂》,见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22页。
    ③周砥《题玉山草堂》,见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31页。
    ④张天英《题玉山草堂》,见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19页。
    ①陈基《听雪斋记》,见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278页。
    ②张翥《寄题玉山诗》,见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10页。
    ③张天英《题钓月轩》,见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88页。
    ④见翁方纲《石洲诗话》卷五,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180页。
    ⑤郯韶《题玉山草堂》,见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18页。
    ⑥卢昭《题玉山草堂》,见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43页。
    ⑦顾瑛《至正戊戌书画舫饯谢子兰以“江东日暮云”分韵得东字》,见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270页。
    ⑧王濡之《题玉山草堂》,见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24页。
    ⑨释良琦《玉山草堂以“高秋爽气相新鲜”分韵得爽字》,见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36页。
    ①杨维桢《题玉山佳处》,见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53页。
    ②顾瑛《次韵永嘉曹新民玉山席上作》,见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60页。
    ③于立《玉山佳处以“何以解忧,惟有杜康”分韵得杜字》,见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85页。
    ④袁华《芝云堂燕集》,见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119页。
    ⑤叶燮《原诗》,丁福保编《清诗话》,上海古籍出版社1963年版,第596页。
    ⑥莫砺锋《杜甫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354-367页。
    ⑦郭翼《漫兴一首呈上》,见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452页。
    ①顾瑛《柳塘春以“柳塘春水漫”分韵顾瑛得柳字》见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229页。
    ②昂吉《赋渔庄》,见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240页。
    ①陆静远《余以蜜梅徽纸二束寄赠玉山辱以诗谢用韵填廓聊复雅意》,见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411页。
    ②张师夔的《寄玉山索兰花》,见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403页。
    ③柯九思《索阳庄瓜寄玉山》,见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400页。
    ④见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410页。
    ⑤胡应麟《诗薮》,外编卷六,明刻本。
    ①郑元祐《玉山草堂记》,见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14页。
    ②杜甫《崔氏东山草堂》,《九家集注杜诗》卷十九,《四库全书》本。
    ③释良琦《题玉山草堂》,见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17页。
    ④陆仁《题玉山草堂》,见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18页。
    ⑤张天英《题玉山草堂》见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19页。
    ⑥顾瑛《浣花馆记》,见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215页。
    ①按佛教维摩诘大士又称金粟如来,故称维摩诘像为金粟影
    ②胡应麟《诗薮》内编卷二,明刻本。
    ①孔颖达《礼记正义》,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②虞集《道园学古录》卷三十一,《四库全书》本。
    ③白居易《与元九书》,《唐诗纪事》卷三十八,四部丛刊景明刻本。
    ④张健编著《元代诗法校考·诗法正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322页。
    ⑤于立《观音山纪游诗序》,见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519页。
    ⑥郑元祐《至正十年玉山佳处分韵赋诗序》见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66页。
    ⑦陈基《煮雪窝为玉山作》,见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308页。
    ①瞿荣智《和羲仲韵柬玉山》,顾瑛撰,杨镰、祁学明、张颐青整理《草堂雅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698页。
    ②《南史·王僧孺传》中记“竟陵王子良尝夜集学士,刻烛为诗,四韵者则刻一寸,以此为率。文琰曰:‘顿烧一寸烛,而成四韵诗,何难之有。’乃与令楷、江洪等共打铜钵立韵,响灭则诗成,皆可观览。”后世以此典比喻诗才之敏捷。
    ③曹睿,《玉山席上做就呈同会》,见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59页。
    ④《新唐书》卷二百二十二“文艺”中记:“武后游洛阳南龙门,诏从臣赋诗,左史东方虬先成,后赐锦袍。之问俄顷献,后览之嗟赏,更夺袍以赐。”
    ⑤杨祖成《玉山佳处以“何以解忧,惟有杜康”分韵得惟字》,见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84页。
    ⑥钱仲联《韩昌黎诗系年集释》,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第96页。
    ⑦郯韶《赋梧竹谣》,见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104页。
    ①于立《补梧竹谣》,见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174页。
    ②严羽著,郭绍虞校注《沧浪诗话校释·诗评》,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193页。
    ③袁华《游昆山联句诗序》,见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465页。
    ①顾瑛《虎丘纪游倡和诗》,见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465页。
    ②释良琦《绿波亭口占诗》,见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301页。
    ③赵奕《至正辛卯玉山佳处分题诗序》见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81页。
    ①卢昭《湖光山色楼以吴东山水分题赋诗序》,见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208页。
    ②卢昭《湖光山色楼分题赋虞山》,见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209页。
    ③见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213页。
    ④顾瑛《湖光山色楼分题赋阳山》,见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211页。
    ⑤释自恢《湖光山色楼赋昆山》,见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212页
    ⑥袁华《湖光山色楼赋阳城湖》,见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213页。
    ①张翥《题钓月轩》,见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70页
    ②华翥《题玉山佳处》见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76页。
    ③郑元祐《题湖光山色楼》,见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74页。
    ④司马迁撰,《史记》卷三一,中华书局2005年版,第1445页。《史记·吴太伯世家》中记:“吴太伯,太伯弟仲雍,皆周太王之子,而王季历之兄也。季历贤,而有圣子昌,太王欲立季历以及昌,于是太伯、仲雍二人乃奔荆蛮,文身断发,示不可用,以避季历。季历果立,是为王季,而昌为文王。太伯之奔荆蛮,自句吴。”
    ⑤范晔撰《后汉书》卷八三,中华书局2005年版,第2763页。《后汉书·严光传》:“严光字子陵,一名遵,会稽余姚人也。少有高名,与光武同游学。及光武即位,乃变名姓,隐身不见。帝思其贤,乃令以物色访之。后齐国上言:‘有一男子,披羊裘钓泽中。’帝疑其光,乃备安车玄纁,遣使聘之。三反而后至。”
    ①王兆芳《文体通释》,清刻本。
    ②蔡钧辑《诗法指南》卷一,清刻本。
    ①《至正八年浣花馆联句》,见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218页。
    ②蔡镇楚著《中国品酒诗话》,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4页。
    ①杨维桢《题书画舫》,见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260页。
    ②顾瑛《题桐花道人卷》,见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309页。
    ③高明《至正九年碧梧翠竹堂雅集后记》,见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168页。
    ④释良琦《释良琦题玉山佳处》,见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51页。
    ①宋大樽《茗香诗论》,知不足斋本。
    ②刘熙载《艺概注稿》,中华书局2009年版,第117页。
    ③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玉山名胜集》只包括《玉山名胜集》八卷和《外集》一卷。
    ④昂吉《钓月轩以“旧雨不来今雨来”分韵得来字》,见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95页。
    ⑤顾衡《钓月轩以“旧雨不来今雨来”分韵得今字》,见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95页。
    ⑥于立《钓月轩以“旧雨不来今雨来”分韵得雨字》,见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94页。
    ⑦袁华《玉山佳处以“何以解忧,惟有杜康”分韵得忧字》,见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83页。
    ⑧杨维桢《题玉山佳处》之三,见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53页。
    ⑨华翥《题玉山佳处》,见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74页。
    ⑩李元珪《题玉山草堂》,见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75页。
    11释自恢《书画舫以“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分韵得花字》,见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268页。
    ①陈基《题碧梧翠竹堂》,见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172页。
    ②见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429页。
    ③秦约《芝云堂嘉宴序》,见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115页。
    ④于立《玉山佳处联句诗序》,见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65页。
    ①陈基《碧梧翠竹堂雅集诗序》,见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184页。
    ②于立,《玉山佳处以“何以解忧,惟有杜康”分韵赋诗于立得杜字》,见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85页。
    ③释良琦《题玉山佳处》,见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54页。
    ④杨维桢《题玉山佳处杨维桢次释良琦韵》,见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55页。
    ⑤郯韶《湖光山色楼以“冻合玉楼寒起粟”分韵得寒字》,见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207页。
    ①贺复徵《文章辨体汇选》卷二百八十一,《四库全书》本。
    ②刘知几撰,浦起龙释《史通通释》,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第87页。
    ①陆仁《至正辛卯芝云堂雅集诗序》,见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118页。
    ②昂吉《玉山佳处雅集诗序》,见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58页。
    ①顾瑛《过吴江纪行小序并诗》,见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486页。
    ②于立,见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487页。
    ③陈基,见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488页。
    ④岳榆《至正戊戌书画舫雅集诗序》,见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274页。
    ⑤顾瑛《题桐花道人卷雅集诗序》,见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309页。
    ⑥秦约《芝云堂嘉宴序》见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115页。
    ①王祎,《可诗斋记》,见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126页。
    ①以中华书局2008年版《玉山名胜集》为底本,其中包括《玉山名胜集外集》、《玉山纪游》、《玉山倡和》、《玉山遗什》等集。
    ①张昶撰,《吴中人物志》卷十,明刻本
    ②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七,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91页。
    ③宋濂等《元史》卷三十五,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791页。
    ④赵景深、张增元编《方志著录元明清曲家传略》,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423页。
    ⑤钟陵编《金元词纪事会评》,黄山书社1995年版,第312页。
    ⑥卞永誉撰,《式古堂·画考》卷十一,柯九思题文湖州《竹枝图》,落款为“至正二年七月十九日丹邱柯九思书”。
    ①宗典编《柯九思史料》,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63年版,第38页。
    ②顾瑛《玉山以诗来招柯九思与姚娄东过小隐》,顾瑛著,杨镰整理《玉山璞稿》,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71页。
    ③顾瑛撰,杨镰、祁学明、张颐青整理《草堂雅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1页。
    ④顾瑛《题柯敬仲画梅花竹枝》,顾瑛著,杨镰整理《玉山璞稿》,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46页。
    ①王冕《悼达兼善平章》,张培恒等主编《全明诗》第一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79页。
    ②钱惟善曾做《送著作兼善赴奎章典签》,见顾嗣立撰《元诗选》,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2273页。
    ③吴克恭《达兼善除秘书监未上而有侍郎之命赋诗奉送》,顾瑛撰,杨镰、祁学明、张颐青整理《草堂雅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452页。
    ①顾嗣立撰,《元诗选》初集下,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1729页。
    ②顾瑛《拜石坛记并东坡纪石手帖考》,《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356页。
    ③郑元祐《书画舫雅集诗序》,《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273页。
    ①见顾嗣立撰《元诗选》初集下,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1729页。
    ②泰不华《送琼州万户入京》,顾嗣立撰《元诗选》二集下,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1733页。
    ③班固《汉书·地理志》卷二十八下,中华书局2010年版,第1640页。
    ④泰不华《送刘提举还江南》,顾嗣立撰《元诗选》初集下,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1734页。
    ⑤泰不华《送友还家》,顾嗣立撰《元诗选》初集下,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1731页。
    ①顾嗣立撰《元诗选》二集下,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1026页。
    ②姚文奂《题画鸡冠花》,顾瑛撰,杨镰、祁学明、张颐青整理《草堂雅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694页。
    ③姚文奂《招饮野航亭简谢玉山主人》,顾瑛撰,杨镰、祁学明、张颐青整理《草堂雅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689页。
    ④郭翼《书声斋诗为姚子章赋》,顾瑛撰,杨镰、祁学明、张颐青整理《草堂雅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884页。
    ①见顾瑛撰,杨镰、祁学明、张颐青整理《草堂雅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967页。
    ②释良琦《至正庚寅五月十八日玉山佳处分题诗序》,见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63页。
    ③陈基《至正十年碧梧翠竹堂雅集分题诗序》,见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184页。
    ①陆仁《观音山》,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526页。
    ②张天英在《湖光山色楼序》中记:“前十载秋八月,余尝登群玉之山,远见太湖西南,下绕阳山海虞麓流,东汇为阳城湖。湖之上有大林壑,神秀融结,是为界溪隐君子顾仲瑛氏居之。是时余一至焉。今八月又一至焉,会稽外史出肃客尔,客入,坐小东山。未几,由西阶过别墅,上芝云堂。主人与客道故旧,欢甚。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192页。
    ③顾瑛《予逃名于吴淞江时于彦成将归越上舟中有怀》,顾瑛著,杨镰整理《玉山璞稿》,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40页。
    ④于立《白鹤观写寄》,见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408页。
    ⑤于立《题醉道图》,见顾瑛撰,杨镰、祁学明、张颐青整理《草堂雅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973页。
    ⑥姚鼐编《古文辞类纂评注》,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51页。
    ①于立《玉山佳处雅集诗序》,见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68页。
    ②见顾嗣立撰《元诗选》三集,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693页。
    ①王国平主编《西湖文献集成》第二册,《南宋院画录》卷四,杭州出版社2004年版,第559页。
    ②见顾瑛撰,杨镰、祁学明、张颐青整理《草堂雅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1134页。
    ③释良琦《夏夜山中》,顾瑛撰,杨镰、祁学明、张颐青整理《草堂雅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1138页。
    ④朱熹撰,徐德明校点《四书章句集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184页。
    ①黄溍《送陈生归天台》,《金华黄先生文集》卷四,《四部丛刊》初编本。
    ②陈基《发大都》,《夷白斋稿》外集,四部丛刊三编景明抄本。
    ③见钱谦益著《列朝诗集小传》,上海古籍出版社1959版,第39页。
    ①陈基《碧梧翠竹堂分韵赋诗序》,见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184页。
    ②戴良《夷白斋稿序》,见李修生主编《全元文》,第五十三册,凤凰出版社2004年版,第245页。
    ③参见查洪德师《理学背景下的元代文论与诗文》,中华书局2005年版,第357页。
    ④陈基《潜心阁箴》,见李修生主编《全元文》卷一五四二,第50册,凤凰出版社2004年版,第441页。
    ⑤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43页。
    ①见《论语·子罕》,杨伯峻译注《论语译注》,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87页。
    ②司马迁《史记·秦本纪第五》卷五,中华书局2005年版,第174页。
    ③纪昀总纂,《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一百六十八,河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4361页。
    ④陈基《横山纪行诗序》,见李修生主编《全元文》第50册,凤凰出版社2004年版,第287页。
    ⑤陈基,《鸿鹄操》,顾瑛撰,杨镰、祁学明、张颐青整理《草堂雅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153页。
    ⑥陈基,《君住耶溪南》,顾瑛撰,杨镰、祁学明、张颐青整理《草堂雅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132页。
    ①陈基《题玉山草堂》,见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19页。
    ②林世远、王鏊等纂修,《(正德)姑苏志》,《四库全书》本。
    ①袁华《独酌谣》卷十五,顾瑛撰,杨镰、祁学明、张颐青整理《草堂雅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1104页。
    ②袁华《野芳亭雅集》卷十五,顾瑛撰,杨镰、祁学明、张颐青整理《草堂雅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1106页。
    ③袁华《春晖楼燕集以“红药当阶翻”分韵得当字》,见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338页。
    ④焦竑辑,国朝献徵录·溧阳县学教谕秦公约传,卷八十三南直隶,明万历四十四年徐象橒曼山馆刻本
    ①方鹏《昆山人物志》卷三,明刻本。
    ②秦约《杂兴》,顾瑛撰,杨镰、祁学明、张颐青整理《草堂雅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1002页。
    ③秦约,《青青水中蒲》二首,顾瑛撰,杨镰、祁学明、张颐青整理《草堂雅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1004页。
    ④韩愈《青青水中蒲》,《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版,第792-793页。
    ①张翥《侨吴集后记》,《四库全书》本。
    ②苏昌龄,《吴都文粹续集补遗》卷下杂文,《四库全书》本。
    ③淸赵宏恩修《(乾隆)江南通志》卷一百七十二,《四库全书》本。
    ④《吴都文粹续集》补遗卷下杂文,四库全书本
    ⑤见顾嗣立撰《元诗选》初集下,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1832页。
    ①郑元祐《长洲县达鲁花赤元童君遗爱碑》,见李修生主编《全元文》,第三十八册,凤凰出版社2004年版,第655页。
    ②郑元祐《送徐元度序》,见李修生主编《全元文》,第三十八册,凤凰出版社2004年版,第614页。
    ③吴文治主编《明诗话全编》第五册,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第5632页。
    ①郑元祐《出塞七首效少陵》,顾瑛撰,杨镰、祁学明、张颐青整理《草堂雅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335页。
    ②彭蕴璨《历代画史汇传》卷四十,清彭氏刻本。
    ③韩非著,任峻华注释《韩非子全文注释本》,华夏出版社2000年版,第141页。
    ④见顾瑛撰,杨镰、祁学明、张颐青整理《草堂雅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909页。
    ⑤陈基《佩韦斋记》,见李修生主编《全元文》,第五十册,凤凰出版社2004年版,第364页。
    ①杨维桢《郯韶诗序》,见李修生主编《全元文》,第四十一册,凤凰出版社2004年版,第242页。
    ②郯韶《龙门山即事》,顾瑛撰,杨镰、祁学明、张颐青整理《草堂雅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923页。
    ①郯韶《雪霁顾仲瑛偕余与陈惟允坐剑池上惟允为写图因赋诗,附顾瑛和诗》,见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479页。
    ①宋濂《明史》卷二百八十五,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7308页。
    ②杨维桢《锦筝曲谢倪元镇所惠古制筝》诗云:“神弦泣断三千年,秦声铮铮十三弦。莫凭小姜写哀烈,中有长城窟水鸣呜咽。长城将军制犹昨,何处孤桐有遗斫。骑驼丈人听五音,律应黄钟度叶朔。道人十五吹丛霄,桃心起舞玉女腰。丈人好事持寄似,琴台一夜啼春娇。拂丹絃,趣冰柱,请君更张为君鼓。回风一阵散琼花,玉雁飞来凤凰语。君不见功名盛极谢东山,髯伊柱上泪斑斑。”见《草堂雅集》,顾瑛撰,杨镰、祁学明、张颐青整理《草堂雅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204页。
    ③见顾嗣立撰《元诗选》初集下,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2125页。原文如下:“玉山主人欲延杨铁崖于家塾,铁崖报曰:‘必得当世清雅高洁之士如倪云林者,以一札至,即如约耳。’玉山因托云林素相习者,操舟出。邀至玉山家。玉山已构别业,悉如萧闲清閟之制。云林惊喜,请见玉山,玉山告以铁崖之意,欣然致书焉。自是三人相与结欢,往来无间。”
    ④杨维桢《璚花、珠月二名姬并序》,张豫章辑《四朝诗》,《元诗》卷五十五,《四库全书》本。
    ①杨维桢《西湖竹枝歌九首》,陈衍辑撰,李梦生点校《元诗纪事》,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365-366页。
    ②见翁方纲《石洲诗话》卷五,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178页。
    ③见胡玉缙撰,吴格整理《续四库提要三种》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年版,第357页。
    ①杨维桢《丽人行》,《铁崖古乐府》,四库全书本。
    ②见钱谦益著《列朝诗集小传》,上海古籍出版社1959版,第20页。
    ①顾瑛《铁崖先生古乐府后序》,商务印书馆,1937年版,第9页。
    ②顾嗣立《寒亭诗话》,见蒋祖怡,陈志椿主编《中国诗话辞典》,北京出版社1996年版,第141页。
    ③宋濂《杨廉夫维祯墓志铭》,黄宗羲原著、全祖望补修,陈金生、梁运华点校《宋元学案》第三册,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1705页。
    ①宋濂《元史》卷一百八十六,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4284页。
    ②张翥《寄题顾仲瑛玉山诗一百韵》,顾瑛撰,杨镰、祁学明、张颐青整理《草堂雅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511页。
    ③见顾瑛撰,杨镰、祁学明、张颐青整理《草堂雅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481页。
    ④释来复《蜕庵集序》,张翥撰《蜕庵集》,四部丛刊续编景明刻本。
    ①张翥《赋中书左曹小瀛洲》,《御选宋金元明四朝诗》卷五十二,《四库全书》本。
    ②翁方纲撰《石洲诗话》卷五,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171页。
    ③张翥《寄浙省参政周玉坡》,陈衍辑撰,李梦生点校,《元诗纪事》,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445页。
    ④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十五,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176页。
    ①顾瑛撰,《草堂雅集》卷五,,顾瑛撰,杨镰、祁学明、张颐青整理《草堂雅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405页。
    ②张天英《题赵子固画水仙花四首》,顾瑛撰,杨镰、祁学明、张颐青整理《草堂雅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436页。
    ①张天英《桃坞吟与项可立寒食同游》,顾瑛撰,杨镰、祁学明、张颐青整理《草堂雅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436页。
    ②见顾瑛撰,杨镰、祁学明、张颐青整理《草堂雅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1055页。
    ③顾嗣立撰《元诗选》,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539页。
    ①周砥《春日》,顾瑛撰,杨镰、祁学明、张颐青整理《草堂雅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1067页。
    ②见顾瑛撰,杨镰、祁学明、张颐青整理《草堂雅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1075页。
    ③顾嗣立撰《元诗选》三集,,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635页。
    ④杨维桢《精卫操》,《铁崖古乐府》,四库全书本。
    ①张昶撰,《吴中人物志》卷十,明刻本。
    ②卞宝第、李瀚章等修,曾国荃、郭嵩焘等纂,《(光绪)湖南通志》,卷一百六十四人物志五,清刻本。
    ③纪昀等,《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云阳集提要》,中华书局2003年版。
    ①倪瓒,《清閟阁遗稿》卷二,明刻本。
    ②杨维桢《玉山佳处雅集志》,见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47页。
    ③见顾瑛撰,杨镰、祁学明、张颐青整理《草堂雅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757页。
    ①倪瓒《义兴吴国良用桐烟制墨,黑而有光焰,胶法又得其传。将游吴中售诸隐君,辄赋诗速其行云》,杨镰、祁学明、张颐青整理《草堂雅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458页。
    ②沈周《倪云林传》,贺复征编《文章辨体汇选》卷五三六,《四库全书》本。
    ③倪瓒《秋水轩诗序》,《清閟阁遗稿》,明刻本。
    ④纪昀等撰,《四库全书总目》,中华书局2003年版,第1459页。
    ①倪瓒《八月十五夜湖上玩月》,顾瑛撰,杨镰、祁学明、张颐青整理《草堂雅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734页。
    ②倪瓒《对酒》,顾嗣立撰《元诗选》初集下,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2098页。
    ③谢应芳《寄倪元稹》,谢应芳《龟巢稿》卷九,四部丛刊三编影抄本。
    ④倪瓒《寄顾仲瑛》,顾嗣立撰《元诗选》初集下,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2114页。
    ⑤顾瑛《和倪云林所寄》,顾瑛著,杨镰整理《玉山璞稿》,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22页。
    ①续修四库全书编纂委员会编,《续修四库全书》,《史部传记类·倪高士年谱》卷上,第552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第659页。
    ②见倪瓒《清閟阁遗稿》卷十四,明刻本。
    ③见顾瑛撰,杨镰、祁学明、张颐青整理《草堂雅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960页。
    ④王蒙《皋亭野人王蒙叔明题玉山草堂》,见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20页
    ①王蒙《玉山主人书画舫》,见顾瑛撰,杨镰、祁学明、张颐青整理《草堂雅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963页
    ②见顾嗣立撰,《元诗选》三集,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396页。
    ③见顾瑛撰,杨镰、祁学明、张颐青整理《草堂雅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669页。
    ④陈基《碧梧翠竹堂诗集序》,见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184页。
    ⑤熊梦祥《至正壬辰碧梧翠竹堂诗集序》,见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332页。
    ①熊梦祥《题柏子庭枯木》,顾瑛撰,杨镰、祁学明、张颐青整理《草堂雅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672页。
    ②许有壬《故承直郎佥岭南广西道提刑按察司事葛公墓碑》,见李修生主编《全元文》,第三十八册,凤凰出版社2004年版,第391页。
    ③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二十八,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348页。
    ④潘清《江南地区社会特征与元代民族文化交融》,《东南文化》,2004年第6期。
    ⑤启功著,赵仁珪、万光治、张廷银编《启功讲学录》,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第145页。
    ①唐肃《故福建等处行中书省检校官高君墓志铭》,《丹崖集》卷八,续修四库全书第1326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第207页。
    ②见顾瑛撰,杨镰、祁学明、张颐青整理《草堂雅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844页。
    ③见顾嗣立撰,《元诗选》三集,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414页。
    ④昂吉《至正九年听雪斋诗集序》顾瑛撰,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北京:中华书局,2008,第279页。
    ①昂吉《至正九年听雪斋以“夜色飞花合,春声度竹深”分韵得度字》见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282页
    ①顾嗣立撰,《元诗选》癸集下,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1219页。
    ②赵相璧,《历代蒙古族作家述略》,内蒙古人民出版1990年版,第44页。
    ③聂镛《题可诗斋》,见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131页。
    ①释文信《和西湖竹枝词》,张豫章辑《四朝诗》元诗卷十二乐府歌行十,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②释良琦《题玉山佳处》,顾瑛撰,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北京:中华书局,2008,第51页。
    ③于立《至正十年芝云堂以“蓝田日暖玉生烟”分韵得田字》,顾瑛撰,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北京:中华书局,2008,第107页。
    ④赵琦美编《赵氏铁网珊瑚》卷八,四库全书本。
    ⑤张雨《句曲外史集》卷下,台湾商务印书馆影印文渊阁本,1986年版,第389页。
    ①张雨《外史自赞画像》,《式古堂书画汇考》卷十九书十九,四库全书本。
    ②参见王弼《老子道德经注》上篇第十三章老子:“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者,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庄子注》卷二《养生主第三》:“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③张雨《云林席间怀铁笛简草堂》,顾嗣立撰《元诗选》初集下,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2432页。
    ④释良琦《游西湖分韵赋诗并序》,见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480页。
    ⑤郑元佑《侨吴集》卷二,四库全书本。
    ⑥倪瓒《清閟阁全集》卷十二,四库全书本。
    ①陆心源撰《皕宋楼藏书志》卷一百六,清光绪万卷楼藏本。
    ②纪昀,《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句曲外史集》卷一百六十八,北京:中华书局2003年版,第1452页。
    ③《南史》卷三十六,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931页
    ④张雨《咏绿萼梅华》顾瑛撰,杨镰、祁学明、张颐青整理《草堂雅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603页。
    ①勃兰兑斯撰《十九世纪文学主流》第一册,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3页。
    ①张天英《湖光山色楼记》,见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192页。
    ②杨维桢《玉山佳处记》见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40页。
    ①高明《至正九年碧梧翠竹堂雅集后记》,见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168页。
    ②王蒙《皋亭野人王蒙叔明题玉山草堂》,见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20页。
    ③昂吉《西夏昂吉起文题碧梧翠竹堂》,见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173页。
    ④顾瑛《山人劝酒》,见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111页。
    ⑤陆仁《玉山佳处赋得山中好长日》,见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55页。
    ⑥胡助《题玉山佳处》见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56页。
    ⑦于立《钓月轩以“旧雨不来今雨来”分韵得雨字》见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94页。
    ①陆仁《芝云堂赋》见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117页。
    ②见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58页。
    ①郑元祐《以“冰衡玉壶悬清秋”分韵题诗得玉字》,见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66页。
    ②王祎《玉山佳处以“丹桂五枝芳”分韵得桂字》,见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68页。
    ③萧景微《至正辛卯碧梧翠竹堂雅集诗序》,见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187页。
    ④李瓒《至正十一年玉山佳处宴集序》,见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76页。
    ⑤于立《玉山佳处以“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分韵得更字》,见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78页。
    ①众人诗见《玉山佳处以“何以解忧,惟有杜康”分韵赋诗》,见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81-85页。
    ②秦约《可诗斋分题诗序》,见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132页。
    ①顾瑛《十二月初八日丞相自六合班师喜而有作呈秦文仲秀才》,顾瑛著,杨镰整理《玉山璞稿》,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29页。
    ②谢应芳《口占死绝》,见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636页。
    ③陆仁《柳塘春小集分韵诗序》,见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228页。
    ④陆仁《芝云堂嘉宴赋》,见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117页。
    ⑤顾瑛《寒食北山拜扫》,见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560页。
    ⑥顾瑛《食荠得阴字韵》,见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627页。
    ①顾瑛《三月十四日邀晋臣元祥印笋茶》,见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562页。
    ②王蒙《玉山主人书画舫》见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275页。
    ③见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269页。
    ④吕安坦《西湖怀古寄呈玉山》,见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607页。
    ⑤顾瑛《草堂即事四首》之四,见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579页。
    ①袁华《寄玉山》,见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684页。
    ②顾瑛《和雪坡<过兴圣留题>》,见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574页。
    ③按:《玉山倡和》卷上《新岁喜晴》一诗作者著录为“达奭曼止善”,疑“达奭曼”即“答失蛮”之意,其名或字为止善
    ④谢应芳《顾仲瑛临濠惠书词甚慷慨以诗代简》,见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673页。
    ⑤袁华《分题南城送顾仲瑛之濠梁》,见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686页。
    ①曹丕《典论·论文》,萧统编,李善注《文选》,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720页。
    ②见高士奇撰《左传纪事本末》卷九,《四库全书》本。
    ③见《论语·里仁》,杨伯峻译注《论语译注》,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37页。
    ④见《论语·里仁》,杨伯峻译注《论语译注》,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80页。
    ①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二,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21页。
    ②叶子奇《草木子》卷四下,车吉心总主编,《中华野史》第六卷,辽夏金元卷,泰山出版社2000年版,第851页。
    ③姚燧《送李茂卿序》,见查洪德师编辑点校《姚燧集》,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71页。
    ①程敏政编,《明文衡》卷五十七,四库全书本。
    ②程端礼《江浙进士乡会小录序》,见李修生主编《全元文》,第二十五册,凤凰出版社2004年版,第515页。
    ③余阙撰,《青阳先生文集》卷四,四库全书本。
    ④查洪德,《理学背景下的元代文论与诗文》,中华书局2005年版,第14-15页。
    ①杨维桢《芝云堂以“对酒当歌”分韵赋诗得对字》,见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113页。
    ②李祁《跋贺元忠遗墨卷后》,见李修生主编《全元文》,第四十五册,凤凰出版社2004年版,第446页。
    ①张天英《江南隐者歌》,顾瑛撰,杨镰、祁学明、张颐青整理《草堂雅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417页。
    ②张天英《夏日寄玉山主人》,见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401页。
    ①见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468-469页。
    ②郭庆藩《庄子集释》,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180页。
    ③萧景微《至正辛卯碧梧翠竹堂雅集诗序》,见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187-188页。
    ②陆麒《和朱熙劭农晚步写似茂林上人诗》,见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570页。
    ③顾瑛《芝云堂以“蓝田日暖玉生烟”分韵顾瑛得蓝字》,见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90页。
    ④袁华《芝云堂以古乐府分题得门有车马客行》,见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111页。
    ⑤袁华《芝云堂即席赋诗》,见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120页。
    ⑥郑元祐《赋钓月轩》,见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90页。
    ⑦周砥《至正壬辰九月十二日过玉山草堂留别山中诸公》,见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456页。
    ①秦约《可诗斋夜集联句诗序》,见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142页。
    ②顾瑛《和郯九成从军诗时二月予以守关娄上》,顾瑛著,杨镰整理《玉山璞稿》,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34页。
    ③秦约《芝云堂嘉宴序》,见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116页。
    ④于立《芝云堂嘉宴诗》,见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121页。
    ⑤袁华《可诗斋嘉会序》,见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139页。
    ①顾瑛《琦龙门为王氏孟德仲立求赋秋林读书图诗》,顾瑛著,杨镰整理《玉山璞稿》,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20页。
    ①郯韶《送广德程万户弟从军》,顾瑛撰,杨镰、祁学明、张颐青整理《草堂雅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946页。
    ②戴良《赠勾无山樵宋生序》,《九灵山房集》卷六,四库全书本。
    ①赵麟《玉山草堂赋》,见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33页。
    ②司空图著,郭绍虞辑注,《诗品集解》,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3页。
    ①杨维桢《题碧梧翠竹堂》,见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166页。
    ①黄玠《题碧梧翠竹堂》,见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177页。
    ②秦约《夏日晚过草堂》,见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22页。
    ③顾达《题碧梧翠竹堂》,见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178页。
    ④袁华《题玉山佳处》,见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57页。
    ⑤于立《题玉山草堂》,见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17页。
    ⑥郑元祐《玉山佳处以“冰衡玉壶悬清秋”分韵得玉字》,见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66页。
    ⑦张翥《题钓月轩》,见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91页。
    ⑧张翥,《寄题玉山诗》,见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8页。
    ⑨顾瑛《和寄玉山》,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584页。
    ⑩柯九思《渔庄记》,见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236页。
    ①周砥《长句一篇留别草堂主人兼柬匡庐山人》,见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442页。
    ②徐锡《奉寄玉山》,见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626页。
    ③《人日与圣方丈小集玉山与大章致尧元朴联句二十韵》,见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538页。
    ④释良琦《玉山佳处以“丹桂五枝芳”分韵得芳字》,见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70页。
    ⑤金贡《谢玉山见过》,见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546页。
    ⑥袁暠《可诗斋分韵赋诗得鼓字》,见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134页。
    ⑦于立《题玉山佳处》,见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43页。
    ⑧周砥《题玉山草堂》,顾瑛撰,杨镰、祁学明、张颐青整理《草堂雅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1069页。
    ⑨陆仁《玉山佳处以“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分韵陆仁得夜字》,见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77页。
    ①聂镛《赋可诗斋》,见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131页。
    ②张翥《寄题玉山诗》,见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10页。
    ③杨维桢《玉山佳处记》,见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40页。
    ④房玄龄《晋书》卷三十四,中华书局1974年版,第1020页。
    ①房玄龄撰《晋书》卷四十九,中华书局1974年版,第1376页。
    ②余嘉锡撰,周祖谟、余淑宜整理《世说新语笺疏·任诞篇》,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731页。
    ③余嘉锡撰,周祖谟、余淑宜整理《世说新语笺疏·任诞篇》,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734页。
    ④王仁裕撰,曾贻芬点校《开元天宝遗事》卷上,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27页。
    ①释良琦《柳塘春以“柳塘春水漫”分韵赋诗得塘字》,见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230页。
    ②吴克恭《碧梧翠竹堂分题诗序》,见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180页。
    ③杨维桢《雅集图志》,见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46页。
    ④昂吉《听雪斋分题诗序》,见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280页。
    ①谢徽《侨吴集序》,《吴都文物粹续集》补遗卷下,《四库全书》本。
    ②陈田辑,《明诗纪事》第一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第504页。
    ③郭翼《与顾仲瑛书》,李修生主编《全元文》第51册,凤凰出版社2004年版,第75页。
    ④朱彝尊《小方壶存稿序》,《曝书亭集》卷第三十九,《四库全书》本。
    ①钱溥《云林诗集序》,卢文弨《长郡八邑艺文志》卷五,《四库全书》本。
    ②中国文化大学中华学术院中华百科全书编纂委员会编辑,《中国文化大学出版部》1983年版,第385页。
    ③见顾嗣立撰,《元诗选》初集下,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2091页。
    ①周南老《处士云林先生倪瓒墓志铭》,焦竑辑《国朝献征录》卷一百十五,明刻本。
    ②李志刚《题云林画》,钱谦益《列朝诗集》甲集前编卷十一,毛氏汲古阁刻本。
    ③张岱《梅花书屋》,张岱撰,马兴荣点校,《历代史料笔记丛刊》,《陶庵梦忆西湖梦寻》卷二,中华书局2007,第29页。
    ④贡师泰《贞素先生墓志铭》,见李修生主编《全元文》,第四十五册,凤凰出版社2004年版,第340页。
    ⑤陶宗仪,《四库明人文集丛刊》,《南村诗集》卷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第583页。
    ①见邵亨贞《野处集》卷三,《祭曹云翁文》中记:“维年月日,外从孙某谨以家馔牲酒之奠,祭于外从祖贞素先生之灵”。
    ②邵亨贞,《题钱素庵所藏曹云翁手书龙眠述古图序文》,《野处集》卷二,《四库全书》本。
    ①元陶宗仪,《曹氏院池行》,《南村诗集》卷一,《四库明人文集丛刊》,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第583页。
    ②曹知白《秋水钓舟图》,顾嗣立撰,《元诗选》癸集上,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832页。
    ③邵亨贞撰,《蚁术词选》,阮元辑《宛委别藏》,江苏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44页。
    ④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式古堂书画汇考》第六册,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版,第529页。
    ①释道衍《耕渔轩诗后序》,四库全书存目丛书编纂委员会编,《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二百九十册《金兰集》,北京图书馆藏清钱氏萃古斋钞本,齐鲁书社1997年版,第122页。
    ②王士禛撰,王绍曾,杜泽逊编《渔洋读书记》,青岛出版社1991年版,第311页。
    ③徐贲《荆南倡和集序》,周砥辑《荆南倡和集》,《四库全书》本。
    ①高启《荆南倡和诗后序》,吴文治主编《明诗话全编》,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第261页。
    ②高启《送唐处敬序》,《凫藻集》卷二,《四库全书》本
    ③戴良《送董中郎序》,见李修生主编《全元文》第五十三册,凤凰出版社2004年版,第255页。
    ①释道衍《送李炼师还吴》,明钱谷编《吴都文粹续集》卷四十九诗,《四库全书》本。
    ①倪瓒,《清閟阁遗稿》卷四,明刻本。
    ②倪瓒,《与张贞居云林堂宴集分得春字》,《清閟阁遗稿》卷三,明刻本。
    ③范焕《题良夫遂幽轩》,见四库全书存目丛书编纂委员会编,《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二百九十册《金兰集》,北京图书馆藏清钱氏萃古斋钞本,齐鲁书社1997年版,第148页。
    ④邵亨贞《午日曹云西翁厚堂分韵玉字》,邵亨贞辑《蚁术诗选》卷一,阮元辑《宛委别藏》,江苏广陵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9页。
    ①陆仁《碧梧翠竹堂以“碧梧栖老凤凰枝”分韵陆仁得凤字》,见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186页。
    ②徐贲《八月十五夜饮王扩相川别业得动字》,《北郭集》卷二,《四库全书》本。
    ③秦约《夏日晚过草堂又题》,见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22页。
    ④倪瓒《题良夫遂幽轩》,见四库全书存目丛书编纂委员会编,《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二百九十册《金兰集》,北京图书馆藏清钱氏萃古斋钞本,齐鲁书社1997年版,第130页。
    ①高启《送唐处敬序》,《凫藻集》卷三,《四库全书》本。
    ②见方鹏撰《昆山人物志》卷八,明刻本。
    ③中国书画全书编纂委员会编,《中国书画全书》第六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版,第519页。
    ④倪瓒《云林荆溪清远图并题》,《式古堂书画汇考》卷五十,《四库全书》本。
    ①郑元祐《龙香行赠吴国良》,顾瑛撰,杨镰、祁学明、张颐青整理《草堂雅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341页。
    ②于立《胡琴谣赠张猩猩》,顾瑛撰,杨镰、祁学明、张颐青整理《草堂雅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979页。
    ③顾瑛《响屐廊》,见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475页。
    ④于立《八角井》,见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473页。
    ①袁华《阳城湖》,见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213页。
    ②倪瓒《登天平》,《清閟阁遗稿》卷八,明刻本。
    ①张廷玉等,《明史》卷二八五,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7325页。
    ②于立《芝云堂分题诗序》,见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104页。
    ③元倪瓒撰,《清閟阁遗稿》卷十四“洁癖”条,明刻本。
    ④释道衍《耕渔轩诗后序》,四库全书存目丛书编纂委员会编,《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二百九十册《金兰集》,北京图书馆藏清钱氏萃古斋钞本,齐鲁书社1997年版,第122页。
    ⑤中国书画全书编纂委员会编,《中国书画全书》第8册,《吴越所见书画录》,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版,第1009页。
    ①元倪瓒撰《陈惟寅僦屋疏》,《清閟阁遗稿》卷十二,明刻本。
    ②张廷玉等,《明史》卷二八五,中华书局2005年版,第7321页。
    ③刘绩《霏雪录》,《四库全书》本。
    ④高启《匡山樵引》,《凫藻集》卷五,四部丛刊景明正统本。
    ⑤高启《哭临川公》,《高太史大全集》卷十二,《四库全书》本。
    ①见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59-60页。
    ①宗束癸《题玉山草堂》,见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27页。
    ②周砥《可诗斋以“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分韵赋诗得瑟字》,见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135页。
    ③元本《题玉山草堂》,见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28页。
    ④于立《芝云堂以“蓝田日暖玉生烟”分韵得田字》,见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107页。
    ⑤陈基《闻玉山中方编草堂续集吴兴温生挟毛颖往见因赋诗以华其行》,见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444页。
    ⑥郯韶《题玉山草堂》,见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18页。
    ⑦卢昭《题玉山佳处》,见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43页。
    ⑧钱敏《题可诗斋》,见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149页。
    ⑨释良琦《柳塘春以“柳塘春水漫”分韵得塘字》,见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230页。
    ⑩于立、释良琦《玉山佳处联句》,见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65页。
    ①秦约《题可诗斋》,见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130页。
    ②周砥《可诗斋后序》,见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136页。
    ③张羽《寄王止仲高季迪》,《静居集》卷五,《四库全书》本。
    ④王彝《高季迪诗集序》,《王常宗集》卷二,《四库全书》本。
    ①高启《独庵集序》,《凫藻集》卷二,四部丛刊景明正统本。
    ②高启,《送沈左司从汪参政分省陕西汪由御史中丞出》,金檀辑注《高青丘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576页。
    ③沈德潜选编《明诗别裁集》卷一,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第11页。
    ④纪昀等纂,《四库全书总目》,《北郭集》卷一六九,第1472页。
    ⑤纪昀等纂,《四库全书总目》,《静居集》卷一六九,第1474页。
    ①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卷十四,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202页。
    ②高启《独庵集序》,《凫藻集》卷二,《四部丛刊》本。
    ①王彝《文妖说》,《王常宗集》卷三,《四库全书》本。
    ①参见查洪德师《“海宇混一“鼓舞下的元代盛世文风》,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4期。
    ①徐世隆《王鹗神道碑》,见苏天爵编《元朝名臣事略》,中华书局1996年版,第238页
    ②宋濂等《元史》卷四,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57页。
    ③宋濂等《元史》卷一百五十八,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3729页。
    ④宋濂等《元史》卷一百五十八,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3730-3731页。
    ⑤见车吉心主编《中华野史》第六卷,《辽夏金元卷》,泰山出版社1997年版,第700页。
    ①李谦《中书左丞张公神道碑》,苏天爵编《元文类》卷五十八,四部丛刊景元至正本。
    ②宋濂等《元史》卷一百四十三,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3412-3413页。
    ③叶子奇《草木子》卷三,车吉心主编《中华野史》第六卷《辽夏金元卷》,泰山出版社1997年版,第843页。
    ④宋濂等《元史》卷一百八十四,中华书局年版2006年版,第4241页。
    ①余善《题玉山佳处》,见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61页。
    ②郭翼《题玉山草堂》,见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30页。
    ③陆仁《题金粟影》,见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252页。
    ①顾瑛《登惠山》,顾瑛著,杨镰整理《玉山璞稿》,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141页。
    ②陈基《玉山如杭有怀奉寄兼柬杨廉夫》,见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485页。
    ③张渥《游西湖以“山色空蒙雨亦奇”分韵赋诗张渥得蒙字》,见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481页。
    ④王祎《桐庐舟中》,顾瑛撰,杨镰、祁学明、张颐青整理《草堂雅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841页。
    ①陈基《题赵千里临李思训金碧山水》,顾瑛撰,杨镰、祁学明、张颐青整理《草堂雅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133页。
    ②张翥《桃源春晚图为玉山题》,顾瑛撰,杨镰、祁学明、张颐青整理《草堂雅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536页。
    ③郑东《题楚江清晓图》,顾瑛撰,杨镰、祁学明、张颐青整理《草堂雅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807页。
    ④潘天寿《潘天寿美术文集》,人民美术出版社1983年版,第4页。
    ⑤司马迁《史记》,《庄子传》卷六十三,第2145页。
    ⑥王钦若等编,《册府元龟》卷八百九总录部,明刻本
    ①范晔等《后汉书》卷一一三,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2762页。
    ②戴表元《陈无逸诗序》,见李修生主编《全元文》,第十二册,凤凰出版社2004年版,第114页。
    ③杜荀鹤《春日行次钱塘却寄台州姚中丞》,彭定求编《全唐诗》,中州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第3570页。
    ④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绝》之五,清陈衍评选《宋诗精华录》,江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84页。
    ⑤谢应芳《送李彦明归高邮》,顾嗣立撰《元诗选》二集下,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1250页。
    ⑥张廷玉等《明史》卷二八五,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7308-7309页。
    ⑦“立仗马”一词典出《新唐书·奸臣传·李林甫传》,卷二百二十三上,列传第一百四十八上。“林甫居相位凡十九年,固宠市权,蔽欺天子耳目。谏官皆持禄养资,无敢正言者。补阙杜琎再上书言政事,斥为下邽令。因以语动其余曰:‘明主在上,群臣将顺不暇,亦何所论?君等独不见立仗马乎,终日无声而饫三品刍豆,一鸣则黜之矣。后虽欲不鸣,得乎?’由是谏争路绝。”
    ①见顾瑛辑,杨镰、祁学明、张颐青整理《草堂雅集》卷八,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669页。
    ②见顾瑛辑,杨镰、祁学明、张颐青整理《草堂雅集》卷八,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673页。
    ③见顾瑛辑,杨镰、祁学明、张颐青整理《草堂雅集》卷十二,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909页。
    ④见顾瑛辑,杨镰、祁学明、张颐青整理《草堂雅集》卷八,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685页。
    ⑤杨维桢《自然铭》,见李修生主编《全元文》,第四十二册,凤凰出版社2004年版,第41页。
    ⑥张翥《吾庐》,见顾瑛辑,杨镰、祁学明、张颐青整理《草堂雅集》卷八,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510页。
    ①华翥《题玉山草堂》,《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23页。
    ②袁华《书画舫以“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分韵得“天”字》,《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267页。
    ③释自恢《湖光山色楼以吴中山水分韵释自恢得昆山》,见《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212页。
    ④于立《次韵镜中八咏韵八首之镜湖》,见顾瑛辑,杨镰、祁学明、张颐青整理《草堂雅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998页。
    ⑤此处所统计的,是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的《全唐诗》、《玉山名胜集》和《草堂雅集》中的数目。
    ⑥高增德主编,中国现代社会科学家大辞典,书海出版社1994年版,第540页。
    ①见顾嗣立撰《元诗选》初集下,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1975页。
    ②见杨镰《顾瑛与玉山雅集》,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8年第9期,第136页。
    ③杨镰著,《元诗史》,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33页。
    ①见顾瑛辑,杨镰、祁学明、张颐青整理《草堂雅集》卷五,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405页。
    ②见顾嗣立撰《元诗选》初集下,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1832页。
    ③见顾瑛辑,杨镰、祁学明、张颐青整理《草堂雅集》卷九,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719页。
    ④见顾瑛辑,杨镰、祁学明、张颐青整理《草堂雅集》卷十四,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1055页。
    ⑤见顾瑛辑,杨镰、祁学明、张颐青整理《草堂雅集》卷五,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440页。
    ⑥见顾瑛辑,杨镰、祁学明、张颐青整理《草堂雅集》卷十一,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897页。
    ⑦见顾瑛辑,杨镰、祁学明、张颐青整理《草堂雅集》卷二,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189页。
    ⑧见顾瑛辑,杨镰、祁学明、张颐青整理《草堂雅集》卷七,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565页。
    ⑨吴克恭《玉山草堂诗序》,见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16页。
    ⑩唐李延寿撰,南史卷七十,循吏传·序,北京:中华书局,2005,第1696页。
    ①见孙耀煜主编,《历代文论选释》,江苏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第58页。
    ②王闿运《论唐诗诸家源流答陈完夫问》,王闿运著,马积高主编,《湘绮楼说诗》,岳麓书社1996年版,第532页。
    ③“明皇夜游广寒宫”条原文如下:开元六年,上皇与申天师道士、鸿都客八月望日夜,因天师作术,三人同在云上。游月中,过一大门,在玉光中。顷见一大宫府榜曰:“广寒清虚之府”。其守门兵卫甚严,白刃粲然,望之如凝雪。时三人皆止其下不得入,天师引上皇起跃,身如在烟雾中,下视王城崔峨,但闻清香霭郁,下若万里琉璃之田,其间见有仙人道人乘云驾鹤往来若游戏。少焉步向前,觉翠色冷光相射目眩,极寒不可进,下见有素娥十余人,皆皓衣,乘白鸾,往来笑舞于广陵大桂树之下,又听乐音嘈杂,亦甚清丽。上皇素解音律熟览而意已传。顷天师亟欲归,三人下若旋风,忽悟若醉梦中回尔。次夜上皇欲再求往,天师但笑谢不允,上皇因想素娥风中飞舞袖被编律成音,制霓裳羽衣舞曲,自古洎今清丽无复加于是矣。
    ④苏轼《与杨元素书之一》,苏轼著,孔凡礼点校《苏轼文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654页
    ⑤吴文治主编,《明诗话全编》第3册,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第2536页。
    ⑥见钱谦益著,《列朝诗集小传》,上海古籍出版社1959版,第75页。
    ⑦陈基《近会彦成闻草堂落成绕屋植梅数十株先题诗以寄》,见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411页。
    ①刘祁撰《归潜志》卷八,《元明史料笔记丛刊》,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87页。
    ②杨维桢《郯韶诗序》,见李修生主编《全元文》,第四十一册,凤凰出版社2004年版,第242页。
    ③顾嗣立撰《元诗选》初集下,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2126页。
    ①于立《行春桥》,《玉山纪游》,见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509页。
    ②司空图《二十四诗品》之“清奇”条,见何文焕辑《历代诗话》,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42页。
    ③宋濂《元故奉训大夫江西等处儒学提举杨君墓志铭》,《宋学士文集》,《四部丛刊》本。
    ④顾嗣立撰,《元诗选》初集下,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1978页。
    ①杨维桢《龙王嫁女辞》,《铁崖古乐府》卷三,《四部丛刊》本。
    ②于立《至元戊寅四月十九日风雷大作村民以为龙王嫁女予作诗以纪之》,见顾瑛辑,杨镰、祁学明、张颐青整理《草堂雅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968页。
    ③卢昭《至正十年湖光山色楼以吴中山水分题赋诗》,见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208页。
    ①《至正十年湖光山色楼以吴中山水分题赋诗》,见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213页。
    ①郑元祐《雅集诗活死人窝歌为番阳仙伯胡道玄作》,见顾瑛辑,杨镰、祁学明、张颐青整理《草堂雅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353页。
    ②高启《独庵集序》,《凫藻集》卷二,《四部丛刊》本。
    ③谷应泰撰《明史纪事本末》卷四,《四库全书》本。
    ④王锜撰,《寓圃杂记》,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42页。
    ①谢国桢编《明代社会经济史料选编》中册,福建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210页。
    ②上海古籍出版社编,《笔记小说大观》之《国初群雄事略》卷八,第三十三编第9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第206页。
    ③顾瑛《元日试笔》,见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620页。
    ②谢应芳《祭顾仲瑛诗》,见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661页。
    ③秦约《祭顾玉山文》,见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657页。
    ①朱承爵《存余堂诗话》,见清何文焕辑《历代诗话》,中华书局1981年版,等793页。
    ②杨循吉《玉山名胜集跋》,见瞿镛撰《铁琴铜剑楼藏书目录》卷二十三集部五,清光绪常熟瞿氏家塾刻本。
    ③吴宽《跋桃源雅集记》,见《匏翁家藏集》卷第五十一,《四部丛刊》本。
    ④李日华《和花游曲序》,《六研斋笔记》卷四,《四库全书》本。
    ⑤陈文述《题金粟道人像同梧门祭酒作》,《颐道堂诗选》卷四,清嘉庆十二年刻道光增修本。
    ①杜琼《西庄雅集图记》,钱谷等编《吴都文粹续集》卷二,《四库全书》本。
    ②龚诩《过顾玉山旧宅二首》,《野古集》卷下,《四库全书》本。
    ③徐崧《七月初八日同师鲁入郡泊舟界溪》,见《百城烟水》,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401页。
    ①胡经之主编《中国古典美学丛编》,中华书局1988年版,第42页。
    ③秦约《芝云堂嘉宴序》,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116页。
    ④顾瑛《题侄良用临赵魏公霜浦渔舟图》,顾瑛著,杨镰整理《玉山璞稿》,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57页。
    ⑤释良琦《至正戊子二月玉山佳处诗序》,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50页。
    ①杨维桢《自题铁笛道人像》,见顾嗣立编《元诗选》初集下,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2017页。
    ①郑元祐《赵善长枉顾玉山遂以绢为予索画并诗其上》,见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424页。
    ②张翥《踏莎行·又题赵善长、王元章为杨核合写三友图》,见沈辰垣编《历代诗余》,上海书店1985年版,第518页。
    ③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8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4年版,第503页。
    ④顾瑛《游虎丘杂诗序》,见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476页。
    ⑤顾瑛《题陈惟允溪山秋霁图》,见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218页。
    ⑥倪瓒《题金粟道人小像》,见清卞永誉撰《式古堂书画汇考》卷五十画二十,《四库全书》本。
    ①郯韶《至正十年十二月听雪斋诗序》,见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284页。
    ②陈基《送郑同夫归豫章分题诗序》,见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383页。
    ③昂吉《至正九年听雪斋分题诗序》,见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280页。
    ④顾瑛《题桐花道人卷》,见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308页。
    ⑤顾瑛《湖光山色楼分题诗序》,见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204页。
    ①高明《至正九年碧梧翠竹堂诗集后序》,见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168页。
    ②陆仁《至正辛卯渔庄欸歌序》见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246页。
    ①袁华《摘阮小像》,见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662页。
    ②熊梦祥《至正壬辰七月春晖楼分题诗序》,见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332页。
    ③钱南扬,《汉上宦文存·梁祝戏剧辑存》,中华书局2009年版,第86页。
    ④元稹《茶》,见彭定求编《全唐诗》卷四百二十四,中华书局1960年版。
    ①见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260页。
    ②顾瑛《湖光山色楼口占四首》之四,见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202页。
    ③释自恢《书画舫饯谢子兰以“江东日暮云”分韵得暮字》,见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272页。
    ④陆羽《茶经》卷下,见宋平生编《历代茶经酒经论选译》,中国青年出版社1998年版,第39页。
    ⑤王濡之《次释良琦韵》,《玉山纪游》,见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505页。
    ⑥顾瑛《送惠山泉》,《玉山纪游》,见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500页。
    ①顾瑛《游虎丘杂咏诗》之《陆羽井》,见顾瑛著,杨镰整理《玉山璞稿》,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136页。
    ②昂吉《至正九年听雪斋分题诗序》,见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280页。
    ③陈基《赋煮雪窝》,见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308页。
    ①释宝月《代柬玉山徵君》,见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408页。
    ②文质《和九成韵寄玉山主人》见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429页。
    ③顾衡《听雪斋以“夜色飞花合,春声度竹深”分韵得合字》,见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281页。
    ④顾瑛《次释良琦韵》,见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505页。
    ⑤顾瑛《渔庄以“解钓鲈鱼有几人”平声字分韵得人字》,见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245页。
    ①见《玉山璞稿》,顾瑛著,杨镰整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193页。
    ①顾瑛《浣花馆记》,见顾瑛辑,杨镰、叶爱欣整理《玉山名胜集》,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215页。
    北京图书馆古籍善本书目.北京图书馆编.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9.
    草堂雅集.(元)顾瑛.四库全书集部,第1369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
    草木子.(明)叶子奇.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沧浪诗话校释.严羽著.郭绍虞校释.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
    禅趣三昧丛书:禅词妙趣.粱申威等编著.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6
    传统诗词的文化阐释.陆玉林.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道园学古录.(元)虞集撰.影印文津阁四库全书本.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东维子集.(元)杨维桢.四库全书集部,第1221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
    杜甫戏为六绝句集解元好问论诗三十首小笺.郭绍虞.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
    杜诗全集(今注本).杜甫著.张志烈主编.成都:天地出版社,1999
    二程集.程颢、程颐.北京:中华书局,1981.
    句曲外史集.(元)张雨撰.影印文津阁四库全书本.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古典诗学的现代诠释.蒋寅.北京:中华书局,2003.
    姑苏志.(明)王鏊.《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续编》,第14册.上海:上海书店,1990.
    龟巢稿.(元)谢应芳撰.文津阁四库全书.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汉魏六朝诗选.余冠英编.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
    何氏语林注.(明)何良俊撰,陈洪、黄菊仲注.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8.
    剑桥中国辽西夏金元史.(德)傅海波,(英)崔瑞德编,史卫民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江南通志.(清)赵宏恩等四库全书史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
    近思录.(宋)朱熹、吕祖谦编,查洪德注译.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4.
    金元时期的燕赵文化人.孟繁清等著.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4.
    金元之际的儒士与汉文化.赵琦著.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九灵山房集.(元)戴良撰.文津阁四库全书.商务印书馆四库全书工作委员会编.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昆山郡志.(元)杨言惠.阮元辑《宛委别藏》,第49册.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8.
    列朝诗集小传.(清)钱谦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历代诗话.(清)何文焕辑.北京:中华书局,1981.
    理学背景下的元代文论与诗文.查洪德.北京:中华书局,2005.
    辽金元文学研究.李修生、查洪德主编.北京:北京出版社,2001
    辽金元诗歌史论.张晶.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95.
    辽金元文学史案.刘明今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明诗纪事.(清)陈田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
    明史.(清)张廷玉等.北京:中华书局,1974.
    明史纪事本末.(清)谷应泰.北京:中华书局,1974.
    美的历程.李泽厚.北京:中国社科出版社,1984.
    蒙古秘史(校勘本).额尔登泰、乌云达赉校勘.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7.
    蒙元史暨民族史论集(纪念翁独健先生诞辰一百周年).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南村辍耕录.(元)陶宗仪.北京:中华书局,1959.
    民族融合与中国古代文学.李炳海.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内北国而外中国.萧启庆.北京:中华书局,2008.
    侨吴集.(元)郑元祐撰.文津阁四库全书.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七修类稿.(明)朗瑛撰.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1.
    清閟阁全集.(元)倪瓒.四库全书集部,第1220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
    千顷堂书目.(清)黄虞稷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全元文.李修生主编.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2006.
    全元散曲.隋树森主编.北京:中华书局,1981.
    全金元词.唐圭璋.北京:中华书局,2000.
    清诗话.丁福保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
    清诗话续编.郭绍虞.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秋涧集.(元)王恽撰.文津阁四库全书.商务印书馆四库全书工作委员会编.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人间词话.(清)王国维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苏谈.(明)杨循吉.丛书集成初编,第2898册.北京:中华书局,1985.
    珊瑚木难.(明)朱存理编.影印文津阁四库全书本.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诗论.朱光潜.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7.
    诗词散论.缪钺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诗词学.徐谦著.上海:商务印书馆,1926.
    诗话和词话.张葆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诗话总龟.阮阅编.周本淳校点.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
    诗品集解.(唐)司空图著?,郭绍虞辑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诗品集注.曹旭集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
    诗品注.钟嵘著.陈延杰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
    诗薮.(明)胡应麟.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四溟诗话.(明)谢榛著,宛平校点.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
    四友斋丛说.(明)何良俊撰.北京:中华书局,1983.
    石洲诗话.(清)翁方纲著、陈迩冬校点.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诗人玉屑.魏庆之编.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
    诗式校注.皎然著.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
    诗歌意象论.陈植锷.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
    书史会要.(元)陶宗仪纂.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四库全书总目.(清)永瑢等撰.北京:中华书局,1963影印本.
    宋元学案.黄宗羲原著、全祖望补修.北京:中华书局,1986.
    宋元学案補遺稿本.(清)王梓材,冯云濠辑.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2.
    宋元明清儒学年表.(日)今关寿麿编撰.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2.
    宋元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本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
    宋元诗社研究丛稿.欧阳光.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宋元词话.施蛰存.陈如江辑录.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99.
    宋元明清书目题跋丛刊.中华书局编辑部.北京:中华书局,2006.
    宋金元文论选.陶秋英编选、虞行校订.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
    司空图诗品解说.(唐)司空图著,祖保泉注解.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80.
    水东日记.(明)叶盛撰.北京:中华书局,1997.
    随园诗话.(清)袁枚撰.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
    铁崖古乐府.(元)杨维桢.四库全书集部,第1222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
    挑战与抉择-元代文人心态史.徐子方著.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
    文献通考.(元)马端临撰.北京:中华书局,1986.
    文章辨体序说.(明)吴纳著,于北山校点·文体明辨序说.(明)徐师曾著,
    罗根泽校点.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
    吴中人物志.(明)张昶.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史97.齐鲁书社,1996.
    梧溪集.(元)王逢撰.影印文津阁四库全书本.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新元史.(清)柯劭忞.北京:中国书店,1988.
    西域诗人群体研究.杨镰.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98.
    雅俗之辨.孙克强著.北京:华文出版社,1997.
    杨维桢年谱.孙小力著.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
    杨维桢与元末明初文学思潮.黄仁生著.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05.
    姚燧集.(元)姚燧著、查洪德编辑点校.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
    玉山草堂集,集外诗一卷.(元)顾瑛.《元人十种诗》,海虞毛氏汲古阁刻本.明崇祯11年(1638).
    玉山璞稿.(元)顾瑛.四库全书集部,第1220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
    玉山璞稿.(元)顾瑛.丛书集成初编,第2275册.北京:中华书局,1985.
    玉山名胜集.(元)顾瑛.四库全书集部,第1369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
    玉山逸稿.(元)顾瑛著、(清)鲍廷博辑录.《丛书集成初编》,第2276册.北京:中华书局,1985.
    玉山纪游.(元)顾瑛.四库全书集部,第1369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
    玉山璞稿.(元)顾瑛撰,杨镰整理.北京:中华书局,2008.
    夷白斋稿.(元)陈基撰.影印文津阁四库全书本.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艺概.(清)刘载熙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元文类.(元)苏天爵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
    元朝名臣事略.(元)苏天爵辑撰、姚景安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96.
    元西域人华化考.陈垣.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元代文学文献学.查洪德、李军著.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元代政治制度研究.李治安著.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元代唐诗学研究.张红著.长沙:岳麓书社,2006.
    元诗选.(清)顾嗣立、(清)席世臣编、吴申扬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87.
    元诗选癸集.(清)顾嗣立、席世臣编.北京:中华书局,2001.
    元诗选补遗.(清)钱熙彦编.北京:中华书局2002.
    元诗别裁集.(清)张景星.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元诗纪事.陈衍集撰、李梦生点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元史.(明)宋濂.北京:中华书局,1976.
    元史纪事本末.(明)陈邦瞻.北京:中华书局,1979.
    元诗史.杨镰.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
    元代文学史.邓绍基.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
    元代蒙汉文学关系研究.云峰.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
    元代辞赋研究.李新宇.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元朝史.韩儒林主编,陈得芝等著.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元朝史新论.萧启庆著.台湾:允晨文化实业股份有限公司,1999.
    元初宋金遗民词人研究.牛海蓉.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元代东迁西域人及其文化研究.马建春.北京:民族出版社,2003.
    元代文人心态.么书仪.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3.
    原诗.(清)叶燮·一瓢诗话.(清)薛雪·说诗晬语.(清)沈德潜.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
    增订文心雕龙校注.杨明照等.北京:中华书局,2000.
    至正集,影印本.(元)许有壬.见:北京图书馆古籍出版编辑组编.北京图书馆
    古籍珍本丛刊:元别集类.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5.
    至正直记.(元)孔齐.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昭昧詹言.(清)东方树著,汪绍楹校点.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
    赵氏铁网珊瑚.(明)赵琦美编.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
    中国学术史(宋元卷).李学勤主编,朱汉民等著.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2001.
    中国古代散曲史.李昌集著.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
    中国古代文论话语.曹顺庆等著.成都:巴蜀书社,2001.
    中国古代文学批评方法研究.张伯伟著.北京:中华书局,2002.
    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史.郭英德,谢思炜等著.北京:中华书局,1995.
    中国历代文论选.郭绍虞主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中国诗学.叶维廉著.北京:三联书店,1992.
    中国文学理论.刘若愚著,杜国清译.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
    中国文学批评史.郭绍虞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中古文学理论范畴.詹福瑞.石家庄:河北大学出版社,1997.
    中国古代诗法纲要.易晓闻.济南:齐鲁书社,2005.
    中国艺术精神.徐复观.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987.
    中国诗歌艺术研究.袁行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
    中国文学发展史.刘大杰.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中国文学通览:元代卷.张毅.北京:中华书局,1997.
    中国文化史导论.钱穆.北京:商务印书馆,1994.
    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教程.张少康.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中国叙事诗研究.高永年.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中国现代叙事诗史.王荣.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中国传统美学的当代阐释.樊美筠.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中国诗歌美学.肖驰.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
    中国绘画史.潘天寿.上海:上海美术出版社,1983.
    中国哲学简史.冯友兰.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5.
    中国美学十五讲.朱良志.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庄子译注.杨柳桥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周易译注.黄寿祺,张善文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
    《玉山草堂与元末文学演进》、乔光辉,盐城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四期,1999
    《玉山草堂与元明之际东南的文士雅集》,张玉华,广西社会科学第10期,2004
    《论顾瑛在元末文坛的作为与贡献》,黄仁生,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第1期,2005
    《玉山草堂新解》,武莉,晋中学院学报第2期,2005
    《仕隐之间——元末顾瑛的一段心路历程》,李晓航,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第4期,2007
    《从“玉山草堂”谈元末江南文人的世俗化倾向》,徐泳霞,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07
    《顾瑛与玉山雅集》,杨镰,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8
    《玉山雅集与元明之际文人生命方式及其诗学意义》,左东岭,文学遗产第3期,2009年
    《元末玉山草堂诗人群体研究》,侯怡敏,复旦大学,1998
    《元末明初吴中文人研究》,何春根,江西师范大学,2003
    《顾瑛生平、雅集、交友研究》,张玉华,暨南大学,2005
    《顾瑛研究》,刘卉,上海大学,2005
    《顾瑛心态研究》,陈丽芳,首都师范大学,2006
    《顾瑛和玉山雅集研究》,李晓航,中南大学
    《元末江南文人风尚与文学》,彭茵,南京师范大学,2006
    《玉山雅集与元末诗风研究》,曾莹,中山大学,
    《玉山雅集研究》,谷春侠,中国社会科学院,2008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