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马克思实践哲学的科学范式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把马克思实践哲学和西方传统实践哲学进行比较研究,突出马克思实践哲学的科学范式——政治经济学批判,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从德性伦理实践哲学到功利伦理实践哲学以至马克思的实践哲学,展示了实践哲学不断充实、丰富和发展的生动画卷。但是,奴隶社会的生产水平,政治关系、社会发展程度等时代局限决定了德性伦理实践哲学的偏见,功利主义实践观矫正了德性伦理实践哲学的思辨和片面,强调人们对现实物质利益的追求。尽管功利主义实践观没有放弃道德,强调以“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为旨归,但是它的理论立足点和资本主义现实注定无法实现它的道德目标。康德的实践理性以矫正功利的技术的实践哲学为出发点,以形而上学纯粹的应然把人类的价值诉求抬高到了令人眩晕的高度,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康德的道德标杆令人仰望,高不可及。黑格尔以劳动实践观把康德重新拉回地面,但又把自己套入绝对精神的体系之中。
     近年来,人们借助西方传统实践哲学的思想资源以丰富发展马克思的实践哲学,此举开拓了研究视野,富有启发。但它存在着对马克思实践哲学的过度或随意阐释之嫌,由此引发了新的问题,甚至使马克思实践哲学的本真精神沦为“不在场的幽灵”。之所以这样,是由于一些人没有意识到,马克思实践哲学的范式与传统西方实践哲学的范式根本不同。马克思实践哲学不仅要科学地解释世界,而且以改造出更合理的世界为己任。这不仅是哲学的问题而且是问题的哲学。此前的实践哲学在解释世界的同时未必没有改造世界的抱负,但由于范式的不科学,其结果往往是停留于形而上学的玄思或者引来恣意的实践。
     政治经济学批判是马克思实践哲学的科学范式,本文主要阐明两层内涵:第一,马克思实践哲学的范式相对于德性伦理实践范式和功利伦理实践范式,是对它们的批判和超越,是科学的实践哲学范式;第二,马克思实践哲学自身的发展逻辑有一个不成熟、不科学到成熟和科学的过程,它经历了哲学理论批判、政治批判以至政治经济学批判。在这一过程中,对功利问题和道德问题的认识不断成熟,并最终把它们统摄于政治经济学批判之中。政治经济学批判是马克思实践哲学总的范式,它是一个严密的逻辑体系。马克思的生产实践观是这一体系的逻辑起点,异化劳动理论是其初步绽现,雇佣劳动与资本的批判是这一体系的主体和系统、科学展开,它深刻批判和超越了德性伦理实践观和功利伦理实践观。马克思的实践哲学,以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方式深刻反映了它所处的资本主义时代,它深刻批判和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这种生产方式基础之上的人的现实生活及其对人的自由发展所产生的重要影响。
     本文阐述了马克思站在巨人的肩膀之上,以彻底辨证的、历史的唯物主义立场,使他的实践哲学真正成为科学的范式。本文认为,随着对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深入,马克思逐步发现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从而逐步创立了唯物史观,随后又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对资本主义进行科学而深刻的经济学的分析批判。而随着政治经济学研究与批判的深入,唯物史观又得到进一步的验证、深化和发展。可以这样理解,唯物史观是马克思放大了的实践观,浓缩了的政治经济学,政治经济学是展开了的实践观和唯物史观。马克思的实践哲学和政治经济学批判两种思想是交叉融合发展的,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只有在这样的理论背景下,马克思的实践哲学范式才能综合和超越德性伦理实践范式和功利伦理实践范式。只有这样,马克思实践哲学的理论才会彻底,才会说服人和掌握群众,从而变成物质力量。
     本文主张,构建新时期的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应该着重把握两个着眼点:其一,以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为灵魂把握时代问题。本文强调,哲学界的问题意识不应发自于书斋,而是来源于现实生活,这种现实生活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基础。当前的学术界应该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哲学。我们所探讨的马克思实践哲学的科学范式,不仅仅适用于实践哲学,而且适用于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可以这样说,我们只有跳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性”的观赏,从言说这种实践哲学变成践行这种实践哲学,从古董鉴赏家到本真精神的实践家,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精神才能真正彰显。其二,与时俱进地发展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表明我们仍处于资本逻辑的深刻影响之中。但是,这种逻辑与马克思所处的时代相比已发生重大变化,资本全球化、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资本逻辑更需要引起人们的深沉思索。在这种条件下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当然涉及的不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制度,但是围绕资本逻辑而引发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的诸多问题仍然值得高度重视。对于这种现实生活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应该是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的根本要旨。
It is of quite important significance either in theory or practice to the disquisition of the Marx’s practical philosophy through the comparison with the western traditional praxis and practical philosophy,and through that,to highlight the critique of political economics as the scientific paradigm of the Marx’s practical philosophy.The praxis and the practical philosophy were continuously enriched by Aristotle’s praxis philosophy and the ultilitarian practical philosophy with the times going by,but they were respectively eral and class limited. Aristotle’s spekulation and prejudice were due to his acadamic interests,his class status and the productive level of the slavery society,though he emphasized the virtue ethics of his praxis philosophy. The ultilitarian practical philosophy rectified Aristotle’s praxis philosophy through emphasizing the pursuit of the material benefits in order to reach the ethical aim of‘the greatest happiness of the greatest number’,but they could not suceed,and in fact, the‘self-love’of the ultilitarian practical philosophy induced selfishness because of the social regime.Kant’s pratical reason rectified the ultilitarian practical philosophy,but the morality model kant erected was too pure to act for the man.Hegel criticized kant’s pratical philosophy,his work practice showed the significance theoretically and practically,but it was suffcated by his seystem of absolute spirit.
     In recent years,many scholars probe the western trdational practical philosophy including Aristotle’s,Bacon’s,Kant’s and Hegel’s philosophy to enrich the Marx’s pratical philosophy,the probings give us many enlightments and deepen the research of Marx’s pratical philosophy,but there are many excessive and too arbitrary interpretations between Marx’s pratical philosophy and the western trdational practical philosophy,and misunderstand the real spirit of Marx’s pratical philosophy.The reason is that the critique of political economics-the sicentific paradigm of the Marx’s practical philosophy is not truly understood and accepted.The scientific paradigm of the Marx’s practical philosophy was fundamentally different from the paradigm of the western trdational practical philosophy that the Marx’s practical philosophy was not only to interpretate the world but also to change the world,it was not only the problem of the philosophy but also the philosophy of the problem to the reality.The western trdational practical philosophy might also have the intentions to change the world,but because of their unscientific paradigm,they could not suceed.they were constantly metaphysical or arbitrarily selfishly pratical.
     There are two kinds of meanings for the critique of political economics as the scientific paradigm of the Marx’s practical philosophy.One is that it criticized and surpassed the western traditional praxis and practical philosophy,the other is that the Marx’s practical philosophy had a progresively process from unmature to mature,and from unscientific to scientific,it changed from the philosophical critique,the political critique to the critique of the political economics,during which Marx got the scientific understanding of the problems of the morality and the ultilitarianism.The critique of political economics is logically totally systemtic as the scientific paradigm of the Marx’s practical philosophy,the productive practice view is its logical initial point,and the critique to the capitalism as the subject of the Marx’s practical philosophy was most profoundly launched. The critique of political economics as the scientific paradigm of the Marx’s practical philosophy reflected profoundly the capitalism during his times,including about the capitalist syestem of production,the ways of lives of the capitalist and the working class,and the captitalism’s dual influnence on the free development of the mankind.
     The dissertation expounds that grounding on the former giants, denying them dialectically,of course,and grounding on his dialectical and historical materialism,Marx consctructed the scientific paradigm of his practice philosophy.The dissertation also expounds that Marx’s critique of political economics and his historical materialism were mutualy influenced on and promoted,the historical materialism was gradually mature,verified through the critique of political economics and it was as the guide to the critique of political economics.we can deem that the historical materialism was the concentrated critique of political economics,and the critique of political economics was the unfolded historical materialism,and they were all unfolded Marx’s practical philosophy.Just as the weapons of critique is not the critique of the weapons itself,the practical philosophy is also not the practice itself,but the practice needs the guide of the practical philosophy. The critique of political economics as the scientific paradigm of the Marx’s practical philosophy was the guiding ideology to the working class .
     We also deem that two pionts needs to be emphasized to construct the Marxist practical philosophy during our times.One is that the spirit of the critique of political economics should be as the guide when to probe the problems of the current times. The continuously development process of Marx's Philosophy came from the continuously deepened experience of his realistic life of his times,rather than the result of the perfection of his logical system in the study.Our realistic life is now oriented to the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so,the practical philosophy oriented to the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should be constructed. The critique of political economics as the scientific paradigm is not only suitable for the Marx’s practical philosophy but for the whole Marxist philosophy.The other is that the critique of political economics oriented to the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of our current times is not identical to the Marx’s critique of political economics of his times.The cardinal socialist system is not to be denied,though the capital in the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still infleunces our lives deeply.
引文
1〔德〕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1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第56页。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19页。
    1佩里·安德森:《西方马克思主义探讨》,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44、41页。
    2何中华.物质本体论的困境与实践本体论的选择[J ].南京社会科学,1994 ,(11)
    3俞吾金:重新理解马克思[A].对马克思哲学的基础理论和当代意义的反思[C].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14页。.
    4徐长福:实践哲学的若干进路及其问题(J).天津社会科学,2002,(6)。
    1干成俊:马克思哲学的实践生存论内蕴(J).哲学动态,2006(9)
    2李海青赵玉洁:海德格尔的幽灵———对所谓马克思生存论的一种批判(J),哲学研究,2006,(2)。
    3徐长福:实践哲学的若干进路及其问题(J).天津社会科学,2002,(6)
    4刘森林:解释的递进: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解释“实践”的几种模式(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7,(5)。
    5王晓林:伦理理性的张力及其限度(J),伦理学研究,2007,(6)。
    
    1王南湜:马克思哲学在何种意义上是一种实践哲学(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7,(1)。
    2陈越编:《哲学与政治:阿尔都塞读本》,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226页。
    3陈越编:《哲学与政治:阿尔都塞读本》,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246页。
    4王浩斌:政治经济学批判:马克思主义哲学话语权的建构路径(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1)。
    1梯利:《西方哲学史》.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第47页.
    
    1 Ancilla to the Pre-Socratic Philosophers,Harvard Universiti Press,1983,p.125.
    2参见全增嘏主编:《西方哲学史》(上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127页。
    1苗力田:《古希腊哲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229页。
    2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页。
    3苗力田:《亚里士多德全集》(第8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7年版,第228页。
    4苗力田:《亚里士多德全集》(第9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7年版,第6页。
    5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第3页。
    1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商务印书馆,2003版,第310页。
    2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商务印书馆,2003版,第278页。
    
    1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商务印书馆,2003版,第6页。
    2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商务印书馆,2003版,第178页。
    3 A·麦金太尔:《追寻美德(After Virtue: A Study in Moral Theory)》,译林出版社, 2003年版,第190页。
    4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商务印书馆,2003版,第6页。
    1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3页。
    1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人民出版社,1971年版,第163页。
    2弗兰西斯·培根:《新工具》,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第99页。
    3弗兰西斯·培根:《新工具》,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第117页。
    1参见弗兰西斯·培根:《培根论人生》,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64-66页。
    2参见周辅成编:《西方伦理思想史》,商务印书馆,1987年版,上卷,第575页。
    
    1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编译:《16-18世纪西欧各国哲学》,三联书店,1958年版,第63页。
    2参见霍布斯.:《利维坦》,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第72页。
    1洛克:《人类理解论》,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第199页。
    
    1宋希仁主编:《西方伦理思想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92页。
    2周辅成编:《西方伦理学名著选辑》,下卷,商务印书馆,1987年版,第210页。
    3 [英]边沁:《道德与立法原理导论》,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第151页。
    4 [英]边沁:《道德与立法原理导论》,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第122页。
    5 J.Bentham,Utilitarians and Other Essays, pp17-18,Penguin, 1987.
    6 [英]边沁:《政府片段论》,商务印书馆,1987年版,第86、85页。
    7 [英]边沁:《政府片段论》,商务印书馆,1987年版,第92页。
    
    1周辅成编:《西方伦理学名著选辑》,下卷,商务印书馆,1987年版,第212页。
    2 [美]约瑟夫·熊彼特:《经济分析史》,第2卷,商务印书馆,1992年版,第231页。
    3 [英]约翰·穆勒:《功利主义》,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8年版,第10页。
    4周辅成编:《西方伦理学名著选辑》,下卷,商务印书馆,1987年版,第253页。
    5 [英]约翰·穆勒:《功利主义》,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8年版,第17页。
    1周辅成编:《西方伦理学名著选辑》,下卷,商务印书馆,1987年版,第252页。
    2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节选本),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114页。
    3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节选本),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119页。
    4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节选本),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114页。
    
    1参见[英]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译者序言”。
    2 [英]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101页。
    3 [英]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商务印书馆,上卷,1972年版,第14页。
    4 [英]罗宾斯:《过去和现在的政治经济学》,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73页。
    
    1 [英]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商务印书馆,下卷,1974年版,第27页。
    2 [英]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5页。
    3鲁友章李宗正:《经济学说史》(上),人民出版社,1965年版,第243页。
    4 [英]彼罗·斯拉法主编:《李嘉图著作和通信集》,商务印书馆,1965年版,第1卷,第113页。
    
    1 [英]彼罗·斯拉法主编:《李嘉图著作和通信集》,商务印书馆,1965年版,第1卷,第88页。
    2 [美]约瑟夫·熊彼特:《经济分析史》,第2卷,商务印书馆,1991年版,第49页。
    3 [瑞士]西斯蒙第:《政治经济学新原理》,商务印书馆,1964年版,第45页。
    4 [瑞士]西斯蒙第:《政治经济学新原理》,商务印书馆,1964年版,第47页。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4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127页。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8页。
    2《马克思思格斯全集》:第26卷(下),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第197页。
    3[英]李嘉图:《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商务印书馆,1976年版,第88页。
    4[英]彼罗·斯拉法主编:《李嘉图著作和通信集》,商务印书馆,1965年版,第1卷,第88页。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4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184页。
    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4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129页。
    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4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129页。
    1[法]卢梭:《爱弥尔》,商务印书馆,1978年版,第15页。
    2参见[法]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商务印书馆,1962年版。
    
    1转引自康蒲·斯密:《康德<纯粹理性批判>解义》,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第39页。
    2 [德]康德:《判断力批判》,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5页。
    3 [德]康德:《判断力批判》,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6页。
    4 [德]康德:《判断力批判》,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6页。
    5 [德]康德:《判断力批判》,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6页。
    
    1 [德]康德:《判断力批判》,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7页。
    2 [德]康德:《实践理性批判》,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31页。
    3 [德]康德:《实践理性批判》,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23页。
    4 [德]康德:《实践理性批判》,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23页。
    1 [德]康德:《实践理性批判》,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84页。
    
    1 [德]康德:《实践理性批判》,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152页。
    2 [德]康德:《实践理性批判》,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154页。
    3 [德]康德:《实践理性批判》,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154页。
    4 [德]康德:《实践理性批判》,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180页。
    5 [德]马克斯·霍克海默西奥多·阿道尔诺《启蒙辩证法》,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6年版,第1页。
    1 [德]马克斯·霍克海默西奥多·阿道尔诺《启蒙辩证法》,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6年版,第25页。
    2 [德]马克斯·舍勒:《资本主义的未来》,北京:三联书店,牛津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3 [德]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下卷,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114页。
    4 [德]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下卷,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118页。
    5 [德]卡尔·雅斯贝斯《时代的精神状况》,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年版,第6页。
    6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节选本),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112页。
    
    1 [德]黑格尔:《美学》,第1卷,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125页。
    2 [德]黑格尔:《康德哲学论述》,商务印书馆,1962年版,第35页。
    3 [德]黑格尔:《法哲学原理》,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13页。
    4 [德]黑格尔:《逻辑学》,下卷,商务印书馆,1976年版,第523页。
    5 [德]黑格尔:《逻辑学》,下卷,商务印书馆,1976年版,第523页。
    
    1 [德]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上卷,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146页。
    2 [德]黑格尔:《法哲学原理》,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208页。
    3 [德]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上卷,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129页。
    4 [德]黑格尔:《法哲学原理》,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244页。
    5 [德]黑格尔:《法哲学原理》,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245页。
    
    1 [德]黑格尔:《法哲学原理》,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124页。
    2 [德]黑格尔:《法哲学原理》,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197页。
    3 [德]黑格尔:《法哲学原理》,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197页。
    4 [德]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上卷,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235页。
    5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101页。
    6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101页。
    1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98页。
    2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101页。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59页。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69页。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69页。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5页。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5页。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5页。
    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20页。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01页。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6页。
    3黄楠森等主编:《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第1卷,北京出版社,1996年版,第113页。
    4参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36页。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87页。
    
    1转引自黄楠森等主编:《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第1卷,北京出版社,1996年版,第140页。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63页。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189页。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173页。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184页。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185页。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207页。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214页。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213页。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412页。
    2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57页。
    3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105页。
    1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56页。
    2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53页。
    3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105页。
    1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107页。
    2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52页。
    3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54页。
    4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58页。
    1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节选本),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11页。
    2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207页。
    3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207页。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257页。
    5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77页。
    6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90页。
    1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443页。
    2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531页。
    3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89页。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94页。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75页。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76页。
    
    1 [德]加达默尔:《赞美理论——加达默尔选集》,上海三联书店,1988年版,第25页。
    2 [美]阿伦特:《人的条件》,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页。
    3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58页。
    4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88页。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257页。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258页。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6页。
    2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节选本),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110页。
    3张能为:《理解的实践——加达默尔实践哲学研究》,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201页。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1页。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2页。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3页。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28页。
    2 [德]黑格尔:《历史哲学》,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6年版,第56页。
    
    1 [德]黑格尔:《历史哲学》,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6年版,第8页。
    2 [德]黑格尔:《历史哲学》,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6年版,第10页。
    3 [德]黑格尔:《历史哲学》,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6年版,第18页。
    4 [德]黑格尔:《历史哲学》,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6年版,第21页。
    5 [德]黑格尔:《历史哲学》,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6年版,第8页。
    
    1孙伯鍨张一兵主编:《走进马克思》,凤凰传媒出版集团,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8页。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4页。
    3 [德]费尔巴哈:《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下卷,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第511页。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4页。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9页。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5页。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1页。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2页。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6页。
    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9页。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6页。
    2孙伯鍨张一兵主编:《走进马克思》,凤凰传媒出版集团,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150页。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412页。
    1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180页。
    2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184页。
    3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184页。
    4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174页。
    5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170页。
    6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184页。
    1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183页。
    2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173页。
    3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175页。
    1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166页。
    2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145页。
    3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165页。
    4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168页。
    5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169页。
    6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169页。
    1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4页。
    2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96页。
    3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171页。
    4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83页。
    5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3页。
    6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50页。
    1黄楠森等主编:《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第1卷,北京出版社,1996年版,第317页。
    1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130页。
    2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52页。
    3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55页。
    4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14页。
    5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15页。
    6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32页。
    1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61页。
    
    1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62页。
    2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64页。
    3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64页。
    4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87页。
    5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85页。
    6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86页。
    
    1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112页。
    2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81页。
    
    1参见《<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研究(文集)》,湖南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311、327页。
    2参见[苏]泰·伊·奥伊则尔曼:《马克思的<经济学-哲学手稿>及其解释》,人民出版社,第119页。
    3参见[苏]泰·伊·奥伊则尔曼:《马克思的<经济学-哲学手稿>及其解释》,人民出版社,第121页。
    
    1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45页。
    2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82页。
    3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125页。
    4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125页。
    5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82页。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41页。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91页。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58页。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58页。
    
    1《列宁全集》,第38卷,人民出版社,第1版,第22页。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52页。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04页。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03页。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03页。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04页。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240页。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254页。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261页。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256页。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45页。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5页。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2页。
    3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节选本),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12页。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412页。
    1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节选本),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97页。
    2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节选本),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30页。
    1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节选本),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104页。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92页。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92页。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06页。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37页。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329页。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351页。
    1参见[德]黑格尔:《精神想象学》,(下),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131-134页。
    2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节选本),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114页。
    3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节选本),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1116页。
    4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节选本),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103页。
    5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节选本),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119页。
    
    1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10页。
    2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17页。
    
    1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节选本),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115页。
    2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节选本),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119页。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07页。
    1 [法]夏尔·季德、夏尔·利斯特:《经济学说史》,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第215页。
    2《傅立叶选集》,第3卷,商务印书馆,1964年版,第59页。
    3《傅立叶选集》,第4卷,商务印书馆,1964年版,第247页。
    4《傅立叶选集》,第4卷,商务印书馆,1964年版,第203页。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74页。
    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304页。
    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74页。
    8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节选本),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119页。
    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448页。
    
    1[德]雅斯贝尔斯:《历史的起源与目标》,华夏出版社,1989年版,第114页。
    2[德]霍克海默:《工具理性批判》,法兰克福, 1967年版,第23页。
    3[美]马尔库塞:《单面人》,湖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136页。
    4[德]哈贝马斯:《交往与社会进化理论》,重庆出版社,1989年版,第168页。
    
    1[德]哈贝马斯:《作为“意识形态”的技术和科学》,学林出版社,1999年版,第39页。
    2 [德]海德格尔:《海德格尔选集》(下),上海三联书店,1996年版,第885页。
    3 [德]胡塞尔:《胡塞尔选集》,上海三联书店,1997年版,第989页。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89页。
    
    1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821页。
    2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178页。
    1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186页。
    2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193页。
    3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197页。
    4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204页。
    
    
    1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820页。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01页。
    3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822页。
    4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822-823页。
    5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837页。
    
    1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205页。
    2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862页。
    3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871页。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23页。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32页。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70页。
    3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338页。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9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81页。
    2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269页。
    3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349页。
    4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311页。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9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95页。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89页。
    3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427页。
    4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468页。
    
    1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487页。
    2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454页。
    3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508页。
    1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584页。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173页。
    3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661页。
    4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743页。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85页。
    2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88页。
    3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89页。
    1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93页。
    2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93页。
    3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113页。
    4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113页。
    
    1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155页。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74页。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541页。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4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387页。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69页。
    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82页。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88页。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92页。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93页。
    4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第3册,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81页。
    5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第3册,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85页。
    
    1张一兵:《拜物教:人跪倒在自己的创造物面前》,《福建论坛》1996年第期,第5-12页。
    2马克思:《资本论》,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430页。
    3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278页。
    
    1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927页。
    2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9页。
    3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10页。
    
    1马克思:《资本论》,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44页。
    2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927页。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90页。
    4参见西美尔:《货币哲学》,华夏出版社,2002年版,第217-219页。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75-177页。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2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223页。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67页。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94页。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39页。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128页。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75页。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77页。
    2吉登斯:《现代性的后果》,学林出版社,2000年版,第16页。
    
    1吉登斯:《现代性的后果》,学林出版社,2000年版,第14页。
    2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74页。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74-275页。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4页。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75页。
    2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节选本),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104页。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页。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74页。
    
    1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58页。
    1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88页。
    2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节选本),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12页。
    3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节选本),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64页。
    4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节选本),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47页。
    
    1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节选本),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29页。
    2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节选本),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66页。
    3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节选本),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29页。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07页。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79页。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12页。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79页。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362页。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12页。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12页。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11页。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43页。
    4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743页。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2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214页。
    2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节选本),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92页。
    3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节选本),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96页。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人民出版社,第1963年版,第130页。
    1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928页。
    2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节选本),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96页。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15页。
    2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节选本),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29页。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15页。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19页。
    1载于《中国社会科学》,2006年第2期。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214页。
    2〔德〕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1卷,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第56页。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19页。
    4〔德〕胡塞尔:《生活世界现象学》,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年版,第258、271页。
    1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10页。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0页。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38页。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38页。
    1 [英]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商务印书馆,1972年版,上卷,第383页。
    
    1 [英]齐格蒙特·鲍曼:《个体化社会》,上海三联书店,2002年版,第12页。
    2程延园:集体谈判制度在我国面临的问题及其解决[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4,(2)。
    1 [德]乌儿里希·贝克:《风险社会》,何博闻译,译林出版社,2004年版,第168页。
    2 [英]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商务印书馆,上卷,1972年版,第60页。
    3 [英]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商务印书馆,下卷,1974年版,第221页。
    4 [英]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商务印书馆,上卷,1972年版,第135页。
    5 [英]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商务印书馆,下卷,1974年版,第272页。
    6 [英]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商务印书馆,上卷,1972年版,第75页。
    1万俊人:《现代性的伦理话语》,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283页。
    1转引自汪丁丁:《走向边缘经济学家的人文意识》,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0年版,第165页。
    1中新社纽约9月23日电,转引自新华网。
    2 [英]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76页。
    3 [英]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25页。
    4 [英]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102页。
    5 [英]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271页。
    6外交部网站,2004年,4月29日。
    
    1《从“小康”到“和谐”》,《人民日报》,2007年2月10日第8版。
    2[英]约翰·穆勒:《功利主义》,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8年版,第17页。
    3[瑞士]西斯蒙第:《政治经济学新原理》,商务印书馆,1964年版,第10页。
    4[瑞士]西斯蒙第:《政治经济学新原理》,商务印书馆,1964年版,第19页。
    1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节选本),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12页。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2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3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4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9、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10、马克思:《德意志意识形态》(节选本),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11、马克思:《资本论》,第1-3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1、〔古希腊〕亚历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
    2、〔古希腊〕亚历士多德:《形而上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3、〔古希腊〕亚历士多德:《政治学》,商务印书馆,1964年版.
    4、〔英〕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5、〔英〕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上卷),商务印书馆,1972年版。
    6、〔英〕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下卷),商务印书馆,1974年版。
    7、〔英〕约翰·穆勒:《功利主义》,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8年版。
    8、〔瑞士〕西斯蒙第:《政治经济学新原理》,商务印书馆,1964年版。
    9、〔德〕康德:《未来形而上学导论》,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
    10、〔德〕康德:《实践理性批判》,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11、〔德〕康德:《判断力批判》,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12、〔德〕康德:《历史理性批判文集》,商务印书馆,1990年版。
    13、〔德〕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上、下卷),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14、〔德〕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1-4卷),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15、〔德〕黑格尔:《小逻辑》,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16、〔德〕黑格尔:《法哲学原理》,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
    17、〔德〕黑格尔:《历史哲学》,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6年版。
    18、〔德〕海德格尔:《形而上学导论》,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
    19、〔德〕于尔根?哈贝马斯:《后形而上学思想》,译林出版社,2006年版。
    20、〔德〕于尔根?哈贝马斯:《交往行动理论》(第1卷),重庆出版社,1996年版。
    21、杨国荣:《存在之维——后形而上学时代的形上学》,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22、陆杰荣:《形而上学与境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23、宋希仁主编:《西方伦理思想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4、陈修斋主编:《欧洲哲学史上的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25、余丽嫦:《培根及其哲学》,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26、李泽厚:《批判哲学的批判:康德述评》,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年版。
    27、张澄清:《西方近代哲学的终结——读黑格尔<精神现象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28、薛华:《黑格尔、哈贝马斯与自由意识》,中国法制出版社,2008年版。
    29、陈志尚主编,《人学原理》,北京出版社2005年版。
    30、赵敦华主编,《西方人学观念史》,北京出版社2005年版。
    31、全增嘏主编:《西方哲学史》(上、下),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1985年版。
    32、肖前等主编:《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33、李秀林等主编:《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34、、黄楠森等主编:《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修订本,1-8卷),北京出版社,1996年版。
    35、王树人:《思辨哲学新探》,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36、陈先达:《走向历史的深处——马克思历史哲学观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37、王东:《马克思学新奠基——马克思哲学新解读的方法论导言》,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38、孙伯鍨张一兵主编:《走进马克思》,凤凰传媒出版集团,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39、欧阳康张明仓:《在观念激荡与现实变革之间——马克思实践观的当代阐释》,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40、孙承叔王东:《对?资本论?历史观的沉思》,学林出版社,1988年版。
    41、王南湜谢永康:《后主体性哲学的视域——马克思唯物主义的当代阐述》,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版。
    42、郝敬之:《回到整体马克思》,东方出版社,2004年版。
    43、李云峰:《马克思学说中人的概念》,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44、郝立忠:《作为哲学形态的唯物主义辩证法》,山东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45、曹小荣:《实践论哲学导引》,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46、李三虎:《十字路口的道德抉择——马克思的技术伦理思想研究》,广州出版社,2006年版。
    47、张一兵胡大平:《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逻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版。
    48、张一兵:《文本的深度耕梨——西方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解读》(第1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49、张能为:《理解的实践——伽达默尔实践哲学研究》,人民出版社,2002版。
    50、陈学明编:《“西方马克思主义”命题辞典》,东方出版社,2004年版。
    51、陈越编:《哲学与政治:阿尔都塞读本》,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52、赵剑英主编:《国外马克思主义的基本问题》,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
    53、张曙光:《个体生命与现代历史》,山东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54、肖前等主编:《实践唯物主义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55、杨耕:《危机中的重建-历史唯物主义的现代阐释》,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56、陈新夏:《人的尺度——主体尺度研究》,湖南出版社,1995年版。
    57、刘奔:《刘奔文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
    58、刘怀玉:《现代性的平庸与传奇——列斐伏尔日常生活批判哲学的文本学解读》,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年版。
    59、高静文李钢主编:《经济哲学论纲》,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9年版。
    60、〔美〕帕特里夏·沃哈恩:《亚当·斯密及其留给现代资本主义的遗产》,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年版。
    61、罗卫东:《情感秩序美德——亚当·斯密的伦理学世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62、余达淮:《马克思经济伦理思想研究》,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63、陈惠雄:《人本经济学原理》,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64、孙立平:《转型与断裂——改革以来中国社会结构的变迁》,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65、杨继绳:《中国当代社会各阶层分析》,甘肃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66、〔英〕阿列克斯·卡利尼科斯:《反资本主义宣言》,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5年版。
    67、〔美〕托马斯?弗里德曼:《世界是平的》,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年版。
    68、宋鸿兵:《货币战争》,中信出版社,2007年版。
    1、杨玉昌.形而上学的终结与古希腊哲学〔J〕.复旦学报,1997 , (6) .
    2、王树人.哲学的终结与哲学的现代位置〔J〕.哲学动态,1998 , (1) .
    3、王树人.西方形而上学的当代命运〔J〕.学术月刊,2002 ,(10) .
    4、邓晓芒.西方形而上学的命运〔J〕.中国社会科学2002,(6)
    5、沈顺福.试谈什么是形而上学(J).哲学研究,2007,(1)
    6、俞宣孟.两种不同形态的形而上学(J).中国社会科学,1995,(5)
    7、李蜀人.西方哲学中的实践与实践哲学(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7,96).
    8、韩志伟.康德哲学中的实践概念(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7(1).
    9、衣俊卿.从康德到马克思:完成哲学革命的契机(J).学习与探索,1990,(6).
    10、张俊芳.从康德道德哲学到马克思主义伦理学(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5).
    11、俞吾金.一个被遮蔽了的“康德问题”——康德对“两种实践”的区分及其当代意义(J).复旦学报,2003(1).
    12、李爱民.对黑格尔实践哲学进路的考察(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7(1).
    13、仰海峰.马克思与形而上学的颠覆〔J〕.哲学研究,2002 ,(4).
    14、姚定一:一个后现代哲学语境中的神话——评“马克思颠覆了形而上学”(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1).
    15、毕芙蓉.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反形而上学的批判哲学〔J〕.教学与研究,2002 ,(8) .
    16、欧阳康,张明仓.马克思本体论批判的价值趋向及其当代意义〔J〕.中国社会科学,2002 , (6) .
    17、李文阁.马克思的思维方式〔J〕.教学与研究,2002 , (8) .
    18、何中华.物质本体论的困境与实践本体论的选择[J ].南京社会科学,1994 ,(11)
    19、王南湜.马克思哲学在何种意义上是一种实践哲学(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7(1)
    17、徐长福.实践哲学的若干进路及其问题(J).天津社会科学,2002,(6)
    19、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出发点范畴———访肖前教授[J ].哲学动态,1994 ,(7)
    20、蔡英田.两个体系两种理解———论“实践唯物主义”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对实践的不同理解[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1,(6).
    21、干成俊.马克思哲学的实践生存论内蕴(J).哲学动态,2006(9)
    22、陆剑杰.论新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道路[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2 ,(3)
    25、孙伯鍨,刘怀玉.“存在论转向”与方法论革命———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研究中的几个问题[J].中国社会科学,2002,(5).
    26、崔秋锁.马克思的实践思维方式及其在中国的历史发展[J].攀登,2002(5)
    27、孙美堂.从实体思维到实践思维———兼谈对存在的诠释[J].哲学动态,2003(9)。
    28、李德顺.新世纪,新发展———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几个问题[J].吉首大学学报:社科版,2002(1)。
    29、李江凌.略论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思维方式[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2(1)。
    30、李楠明.实践哲学是一种新的哲学形态和思维方式[J].东岳论丛,2001(4)。
    31、王晓林.实践论思维方式的历史魅力[J].天津社会科学,1999(4).
    32、欧阳康.论马克思的实践论思维方式及其对新世纪我国哲学发展的意义[J].社会科学战线,2001(1).
    34、陈新夏.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路径的几点思考(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
    35、陈新夏.马克思哲学的人文意义(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
    36、叶险明.马克思哲学革命的文化逻辑及其现代启示〔J〕.中国社会科学,2007,(4).
    37、叶险明.马克思的工业文明理论及其现代意义(上、下)〔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4,(2、3).
    38、贺来.超越“现实”的“现实关怀”——马克思哲学如何理解和关注现实?〔J〕.哲学研究,2008,(10).
    39、杨学功.超越哲学同质性神话——从哲学形态转变的视角看马克思的哲学革命〔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
    40、“青年哲学论坛”部分成员.被边缘化还是自我放逐: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学术性与现实性的对话J〕.哲学研究,2004,(1).
    41、俞吾金.论马克思对西方哲学传统的扬弃——兼论马克思的实践、自由概念与康德的关系〔J〕.中国社会科学,2001,(3).
    42、薛俊清.马克思哲学中“实践”的三重变奏〔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07,(5).
    43、刘森林.解释的递进: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解释“实践”的几种模式〔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7,(3).
    44、姚顺良.马克思“劳动异化”理论形成的历史语境与内在逻辑〔J〕.理论探讨,2007,(6).
    45、王德峰.论马克思的资本批判的原则高度〔J〕.江苏社会科学,2005,(6).
    46、孙承叔.资本与现代性——马克思的回答〔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06,(8).
    47、何怀远.“生产主义批判”的历史和逻辑〔J〕.哲学动态,2006,(1).
    48、杨运秀.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伦理原则探析〔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
    49、朱炳元.马克思资本理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8,(5).
    50、鲁品越.资本逻辑与当代中国社会结构趋向——从阶级阶层结构到和谐社会建构〔J〕.哲学研究,2006,(12).
    51、张丽.经济全球化与中国——基于国际劳动分工与不平等交换的视角〔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8(6).
    52、倪梁康:欧陆哲学的总体思考:海德格尔思想比较研究·主持人话语(J).求是学刊,2005,(6)
    53、陈先达.哲学中的问题与问题中的哲学(J).中国社会科学,2006,(2).
    54、陈先达.马克思主义哲学关注现实的方式(J).中国社会科学,2008,(6).
    55、程广云.从思想转向、学术转向到文化转向——中国大陆30年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回顾与展望(J).哲学动态,2008,(7).
    1、Jacques P.Thiroux,Philosophy----Theroy and Practice,Macmillan Publishing Company,New York,1985.
    2、Samuel Enoch Stumpf,Socrates To Sartre----A History Of Philosophy,Fifth Edition,McGraw-Hill,Inc,1993.
    3、Anthony Kenny,A Brief history Of Western philosophy,Blackwell Publishers Inc,1998.
    4、乔纳森·巴恩斯编:《亚里士多德》(英文版),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年版。
    5、卡尔·阿默里克斯编:《德国唯心主义》(英文版),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年版。
    6、弗雷德里克·C·拜塞尔编:《黑格尔》(英文版),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年版。
    1、James F. Anderson, Is Scholastic Philosophy Philosophical? Philosophy and Phenomenological Research, Vol. 10, No. 2. (Dec., 1949)
    2、C. E. M. Joad, Philosophy and Life,Journal of Philosophical Studies, Vol. 3, No. 11. (Jul., 1928)
    3、C. Delisle Burns, Practical Issues and Social Philosophy,Journal of Philosophical Studies, Vol. 1, No. 3. (Jul., 1926)
    4、S. K. Saksena, Relation of Philosophical Theories to the PracticalAffairs of Men,Philosophy East and West, Vol. 9, No. 1/2, Preliminary Report on the Third East-West Philosophers' Conference. (Apr. - Jul., 1959)
    5、William W. Fortenbaugh, Aristotle's Conception of Moral Virtue and Its Perceptive Role,Transactions and Proceedings of the American Philological Association, Vol. 95. (1964).
    6、W. H. Walsh, Kant's Criticism of Metaphysics: I,Philosophy, Vol. 14, No. 55. (Jul., 1939).
    7、Stephen L. Darwall, Kantian Practical Reason Defended,Ethics, Vol. 96, No. 1. (Oct., 1985).
    8、Peter G. Stillman, Hegel's Civil Society: A Locus of Freedom,Polity, Vol. 12, No.
    4. (Summer, 1980),
    9、Karl Ameriks, Hegel's Critique of Kant's Theoretical Philosophy,Philosophy and Phenomenological Research, Vol. 46, No. 1. (Sep., 1985)
    10、David A. Duquette, Marx's Idealist Critique of Hegel's Theory of Society and Politics,The Review of Politics, Vol. 51, No. 2. (Spring, 1989).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