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昭明文选》评点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结合明清时代背景、学术风气、文学思想、评点学、文选学的发展状况,本文对发生、发展于这两个历史时期的《文选》评点进行了探讨。
     根据参与者身份及评点目的的不同,将《文选》评点著作分为这样三种类型:书商型评本、文人型评本、综合型评本。从书商型评本到文人型评本,评点经历了从商业营利的手段到文学批评的方式的转变。前两类评本的互相影响、作用,产生了综合型评本,它融两者功能为一体。三类评本在《文选》评点的各个发展阶段呈现出不同的风貌。本文即以《文选》评点的历史发展为线索,对各类型评本展开论述:
     引言部分,对研究对象进行了界定,并回顾了以往的研究状况。
     第一章,概述明清《文选》评点,包括今存《文选》评本的情况,《文选》评点的历史发展分期及地域性特征,并论证了《文选》评点的研究价值与意义。
     第二章,论述了明万历年间处于萌兴与发展期的《文选》评点。书商型评本数量最多,文人型评本也崭露头脚。此章研究的重点是书商型评本如何实现了向文人型评本的转变,以及后者的文学批评价值。
     第三章、第四章,论述了高潮期的《文选》评点。文人型评本是此期《文选》评点的主流,本文对归属此类的孙鑛《孙月峰先生评文选》、邹思明《文选尤》、钱陆灿评本、洪若皋《梁昭明文选越裁》、何焯评本、俞场评本等作了专题研究,包括评点者生平,评本的刊刻、流传,与他人评本关系的辨析,批评的特色及文选学意义等。与文人型评本相间出现的综合型评本,是研究的另一个重点。
     第五章,论述了持续发展与总结期的《文选》评点。方廷珪《昭明文选集成》归属书商型评本之列,它与五臣注的关系是探讨的重点。于光华《文选集评》是一部集大成与总结性的著作,本文从评点来源、主体内容等方面论证了它在《文选》评点学史上的重要意义。桐城派的《文选》评点成绩平平,仅予简单介绍。
     余论部分,对比了明清两代《文选》评点的不同特点,指出《文选》评点虽有一个连续的发展过程,但由于明、清是两个社会文化、学术风气极不相同的时代,分别产生于两个时期的评点著作在评点视角、评点形态、评点目的、参与者主体等等方面都存在鲜明分野。
This thesis attempts to make a research on the literary criticism and annotations of Wenxuan of Ming and Qing Dynasty based on the social backgrounds, academia, and literary thoughts of that period together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literary criticism and annotations itself.
     According to different purposes and authors, this thesis classifies the criticism and annotations of Wenxuan into three categories: the commercial comments, the literary comments, and the integrated comments. From the commercial comments to the literary ones, the comments saw the changes of commercial profits to literary criticism. Influenced by the afore-mentioned two types, the integrated one was created which had two functions. The three types show a glimpse of various literary attitudes of different historical periods and the present thesis will discuss these works according to the chronological order.
     The introduction defines the object of this thesis and recalls the history of research on the comments on Wenxuan.
     Chapter 1 mainly summarizes the comments on Wenxuan including its different versions, different periods of development, geographical characteristics. The value of these comments is also analyzed in this chapter.
     Chapter 2 discusses the comments on Wenxuan which were produced in Wanli Period of the Ming dynasty. During this period, the commercial comments flourished and the literary comments burgeoned as well. This chapter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changes of the former to the later as well as their literary criticism value.
     Chapter 3 and 4 research the works produced during the blooming period. The literary comments accounts for the majority which is also one of the focus of these two chapters. By taking several works as examples which belongs to this type, the author of the present paper focuses on the following aspects: the life story of the authors, the publication and transmission of the works, their distinctive features, and their impact on the comments and annotations of Wenxuan. The other focus of these two chapters is the integrated comments.
     Chapter 5 delves into the commentary works of the last period with Zhaoming Wenxuan Jicheng and Wenxuan Jiping as two examples. On the one hand, this chapter focuse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ZhaomingWenxuan Jicheng and Wuchen. On the other hand, this chapter discusses the value of Wenxuan Jiping in the history of the comments on Wenxuan considering its significant achievements. Given the unimportance of tongcheng school's comments to Wenxuan, this chapter only gives a very brief introduction of them.
     At last, this dissertation compares comments of Ming dynasty with those of Qing dynasty. Because of the differences in culture and academia, the comments to Wenxuan of the two dynasties are different in many aspects, such as the angle, the aim, the form, etc.
引文
1 黄永武《中国诗学——考据篇》,台湾巨流图书公司,1977年4月第1版,77页。
    2 同上,75-76页。
    3 方回《文选颜鲍谢诗评》卷四,《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1331册,628页上。
    4 永瑢等撰《四库全书总目》卷一八六集部总集类一“文选颜鲍谢诗评”条,中华书局,1965年6月第1版,1686页中。
    5 同上,卷一八八集部总集类三“风雅翼”条,1711页下。
    6 同上,卷一九一集部总集类存目一“文选瀹注”条,1734页上。
    7 同上,卷一九一集部总集类存目一“梁昭明文选越裁”条,1734页上。
    8 按:原文如此,实应为“廷”字。
    9 骆鸿凯《文选学》,中华书局,1989年11月第1版,257页。
    10 朱自清《朱自清说诗》,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4月第1版,14页。
    11 《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九三集部总集类存目三“合评选诗”条,1759页下。
    12 屈守元《文选导读》,巴蜀书社,1993年9月第1版,150页。
    13 游志诚、徐正英《昭明文选斠读》,台湾骆驼出版社,1995年7月第1版。
    14 游志诚《昭明文选学术论考》,台湾学生书局,1996年3月第1版。
    15 王书才《明清文选学述评》,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03年博士学位论文。
    16 冯淑静《<文选>诠释研究》,山东大学 2006年博士学位论文。
    17 范志新《钱陆粲批校本<文选>初探》,《苏州大学学报》2004年第3期,54-59页。
    18 范子晔《<昭明文选>邵氏批语迻录稿》,裘锡圭主编《文史》,2006年第1辑,中华书局,2006年2月出版,87-108页。
    19 奚彤云《中国古代骈文批评史稿》,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10月第1版,98-102页。
    2 上列评本以刊刻时间为序排列。同一种版本,则按北京、上海、浙江的顺序排列。
    3 刘毓庆《从经学到文学——明代<诗经>学史论》,商务印书馆,2001年6月第1版,299页。
    4 谭帆《古代小说评点简论》,山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6月第1版,28页。
    5 参朱万曙《明代戏曲评点研究》,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8月第1版,11页。
    6 孙琴安《中国评点文学史》,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9年6月第1版,107页。
    7 刘履《选诗补注》,《风雅翼》卷六,《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1370册,124页下。
    8 王世贞《艺苑卮言》卷五,丁福保辑《历代诗话续编》,中华书局,1983年8月第1版,1025页,1025-1026页。
    9 参雷磊《明代六朝派的演进》,《文学评论》 2006年第2期,82-84页。
    10 详参黄强《八股文与明清文学论稿》第十一章《时文与古文·以古文为时文》,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7月第1版,427-442页。
    11 吴承学《中国古代文体形态研究》,中山大学出版社,2002年5月新1版,238页。
    12 明刻本《文选》祝允明题词,转引自谢建华《唐寅》,吉林美术出版社,1996年12月第1版,6页。
    13 汪道昆《文选序》,《太函集》卷二十二,黄山书社,2004年12月第1版,463-464页。
    14 钱谦益《文选瀹注序》,《四库全书存目丛书》287册影印广西师范大学图书馆藏明崇祯七年朱墨套印本,2页下-3页上。
    15 张缉宗《文选后注序》,清康熙二十七年刻本,笔者所见藏于清华大学图书馆。
    16 林岗《明清之际小说评点学之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11月第1版,5页。
    17 本文“书商型评本”、“文人型评本”、“综合型评本”的命名参考了谭帆先生《古代小说评点简论》一书,但内涵与彼不甚相同。
    18 孙琴安《中国评点文学史》,107页,175页。
    19 谭帆《中国古代小说评点简论》,28页。
    20 叶德辉《书林清话》卷五“明人私刻坊刻书”条,中华书局,1957年1月第1版,142页。
    21 谢肇淛《五杂俎》卷十三《事部一》,上海书店出版社,2001年8月第1版,266页。
    22 梁启超《近代学风之地理的分布》,《饮冰室文集》第五集,云南教育出版社,2001年8月第1版,3190-3191页。
    23 李兆洛《许桐山小湖诗抄序》,《养一斋文集》卷四,《续修四库全书》 1495册影印山东图书馆藏清道光二十三年活字印二十四年增修本,65页上。
    24 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四》,上海书店出版社,2001年8月第1版,43页。
    25 谢肇淛《五杂俎》,266页。
    26 陈继儒《史记钞·序》,转引自周心慧《明代版刻述略》,《中国古代版刻版画史论集》,学苑出版社,1998年10月第1版,274页。
    27 参张健《清代诗学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11月第1版,95页。
    28 见侯美珍《晚明<诗经>评点学之研究》,台湾政治大学 2004年博士学位论文,297-312页。
    29 详见《文学评论》 2007年第1期,5-12页。
    30 章学诚《校雠通义·宗刘》,《续修四库全书》930册影印民国刻章氏遗书本,769页下。
    31 曾国藩《经史百家简编序》,《曾文正公文集》卷三,《续修四库全书》1537册影印上海图书馆藏同治十三年传忠书局刻本,624页下。
    32 吴承学《中国古代文体形态研究》,237页。
    33 黄强《八股文与明清文学论稿》,342页。
    34 永瑢等撰《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九五诗文评类总序,中华书局,1965年6月第1版,1779页上。
    35 张伯伟《中国古代文学批评方法研究》,中华书局,2002年5月第1版,591页。
    36 参雷磊《明代六朝派的演进》,76-86页。
    37 骆鸿凯《文选学》,中华书局,1989年11月第1版,80页。
    38 此即上“注释类”所列《文选瀹注》,闵齐华注,列孙鑛评于眉端,故两属。
    39 骆鸿凯《文选学》,87页。
    40 张之洞《书目答问补正》,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7月第1版,265页。
    41 骆先生所列各种著作都还有遗漏,但据以大体考察清代选学各途的成就,却应不是问题。
    42 张之洞《书目答问二种》,香港三联书店,1998年6月第1版,302页。
    43 骆鸿凯《文选学·叙》。
    1 笔者所见藏于上海图书馆。
    2 梅鼎祚《答张伯起书》,《鹿裘石室集·书牍》卷四,《续修四库全书》 1379册影印山西大学图书馆藏明天启三年玄白堂刻本,514页上。
    3 杨慎《升庵诗话》卷十二“刘须溪”条,丁福保辑《历代诗话续编》,中华书局,1983年8月第1版,887页。
    4 陈继儒《刘须溪评点九种书序》,《晚香堂集》卷一,《四库禁毁书丛刊》集部66册影印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明崇祯刻本,552页上。
    5 钱谦益《文选瀹注序》,闵齐华《文选瀹注》卷首,《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287册影印广西师范大学图书馆藏明末乌程闵氏刻本,2页下-3页上。
    6 吴承学《中国古代文体形态研究》,中山大学出版社,2002年5月新1版,232页。
    7 孙琴安《中国评点文学史》,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9年6月第1版,55页。
    8 张廷玉等撰《明史》卷二八七,中华书局,1974年4月第1版,7379页。
    9 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丁集上·汪侍郎道昆》,周骏富辑《明代传记丛刊》学林类11辑,明文书局,1991年1月初版,481页。
    10 孙鑛《与余君房论文书》,《月峰先生居业次编》卷三,《四库禁毁书丛刊》126册影印明万历四十年吕胤筠刻本,194页下。
    11 同上,195页下、196页上。
    12 见王世贞《艺苑卮言》卷七,《历代诗话续编》,1065-1067页。
    13 谭帆《古代小说评点简论》,山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6月第1版,98页。
    14 叶德辉《书林清话》卷七“明时书帕本之谬”条,中华书局,1957年1月第1版,180页。
    15 永瑢等撰《四库全书总目》卷四经部易类四“易原奥义”条,中华书局,1965版年6月第 1版,23页中。
    16 苏时学《爻山笔话》卷十四“书伪评”条,《四库未收书辑刊》07辑11册影印清同治三年五羊城味经堂刻本,459页上。
    17 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四》,上海书店出版社,2001年8月第1版,43页。
    18 缪咏禾《明代出版史稿》,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年10月第1版,78页。
    19 徐中行《刻史记评林序》,转引自谭帆《中国古代评点小说简论》,17页。
    20 参孙琴安《中国评点文学史》,107页。
    21 笔者所见藏于北京大学图书馆。
    22 此参孙琴安《中国评点文学史》,110-111页。
    23 《四库禁毁书丛刊补编》43册影印收入。
    24 谭帆《古代小说评点简论》,8页。
    25 真德秀《文章正宗纲目》,《文章正宗》,《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1355册,5页上。
    26 笔者所见藏于复旦大学图书馆。
    27 此本今唯湖南省图书馆有藏。
    28 笔者所见藏于清华大学图书馆。
    29 参孙琴安《唐诗选本提要·自序》,上海书店出版社,2005年1月第1版,7页。
    30 笔者所见藏于上海图书馆。
    31 谭帆《古代小说评点简论》,99页。
    32 孙琴安《中国评点文学史》,135页。
    33 谭帆《中国古代小说评点简论》,26页。
    34 蔡镇楚《中国文学批评史》,中华书局,2005年8月第1版,375页。
    35 张伯伟《中国古代文学批评方法研究》,中华书局,2002年5月第1版,267页。
    36 笔者所见藏于上海图书馆。
    38 凌濛初辑《合评选诗》,明刻本,笔者所见藏于国家图书馆。
    38 凌森美辑《选赋》,明刻本,笔者所见藏于上海图书馆。
    39 闵于忱辑《文选后集》,明刻本,笔者所见藏于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
    40 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四》,43页。
    41 《明史》卷二百二十六《郭正域传》,5948页。
    42 陈鼎《东林列传》卷十五《郭正域传》,《明代传记丛刊》006册,16页。
    43 本文所引评语,除非特别标出,皆出《新刊文选批评》。
    44 《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九三集部总集类存目三“韩文杜律”条,1756页上中。
    45 闵齐华《文选瀹注》(天启二年刻本)引,笔者所见藏于北京大学图书馆。
    46 朱彝尊《静志居诗话》卷十三“吴国伦”条,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年10月第1版,390页。
    47 孙鑛《与余君房论文书》,194页下。
    48 参雷磊《六朝派的演进》,《文学评论》2006年2期,76-86页。
    49 《明史》卷二百八十五《文苑列传》,7307页。
    50 李梦阳《刻陆谢诗序》,《空同集》卷五十,《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1262册,465页上。
    51 何景明《与李空同论诗书》,《大复集》卷三十二,《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1267册,291页下。
    52 杨慎《选诗外编序》,《升庵集》卷二,《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1270册,22页上下。
    53 王世贞《艺苑卮言》卷三,《历代诗话续编》,994页。
    54 胡应麟《诗薮·内编卷二·古体中·五言》,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11月新1版,29页。
    55 同上,31页。
    56 张伯伟《中国古代文学批评方法研究》,591页。
    57 《静志居诗话》卷十五“郭正域”条,458页。
    58 钟嵘著、曹旭集注《诗品集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10月第1版,132页。
    59 黄儒炳《续南雍志列传》卷十九,《明代传记丛刊》021册,370-371页。
    1 永瑢等撰《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九三集部总集类存目三,中华书局,1965年6月第1版,1759页下。
    2 袁中道《花雪赋引》,《珂雪斋近集》卷六,《续修四库全书》集部1376册影印明书林唐国达刻本,617页下。
    3 参陈广宏《竟陵派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8月第2版,533页。
    4 顾炎武著,黄汝成集释,栾保群、吕宗方点校《日知录集释》卷十八“钟惺”条,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12月第1版,1072页。
    5 陈广宏《竞陵派研究》,404页。
    6 王重民《中国善本书提要·集部·总集类》“选诗七卷”条,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8月第1版,433页。
    7 杨慎《丹铅总录》卷十八“古赋形容丽情”条,《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855册,553页下。
    8 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八,中华书局,1979年11月第1版,100页。
    9 李详《杜诗证选》,《李审言文集》,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年6月第3版,73页。
    10 同上,75页。
    11 李详《韩诗证选》,《李审言文集》,36页。
    12 同上,42页。
    13 王世贞《胡元瑞绿萝馆诗集序》,《弇州续稿》卷四十四,《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1282册,584页下。
    14 钱谦益《刘司空诗集序》,《钱牧斋全集·初学集》卷三十一,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8月第1版,908页。
    15 于慎行《谷山笔塵》卷五,《四库存目丛书》子部87册影印中国科学院图书馆藏明万历于纬刻本,513页下。
    16 陈广宏《竟陵派研究》,362页。
    17 郑艳玲《钟惺评点研究》,复旦大学2005年博士学位论文,131-147页。
    18 凌濛初《合评选诗·凡例》,明末刻本,国家图书馆藏。
    19 台湾政治大学2004年博士学位论文侯美珍《晚明诗经评点学之研究·孙鑛的生平与著作》,据吕胤昌《大司马月峰孙公行状》一文考证,孙鑛出生于1543年,与一般持孙氏生于1542年的观点不同,本文用其结论。见其文65页。
    20 奚彤云《中国古代骈文批评史稿》,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10月第1版,98-102页。
    21 王书才《明清文选学述评》,中国社会科学院2003年博士学位论文。奚彤云《中国古代骈文批评史稿》虽出版于2006年,但其前身是复旦大学2000年博士学位论文,故仍放在王文前介绍。
    22 笔者所见藏于北京大学图书馆。
    23 钱谦益《葛端调编次诸家文集序》,《钱牧斋全集·初学集》卷二十九,872页。
    24 王重民《中国善本书提要》,432页。
    25 笔者所见藏于国家图书馆。
    26 张秀民《中国印刷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9月第1版,338页。
    27 于光华《重订文选集评·凡例》,乾隆四十三年刻,启秀堂藏板,复旦大学图书馆藏。下引《文选集评》语皆出此本,不再出注。
    28 孙鑛《与李于田论文书》,《月峰先生居业次编》卷三,《四库禁毁书丛刊》集部126册影印明万历四十年吕胤筠刻本,191页上。
    29 孙鑛《与吕甥玉绳论诗文书》,214页上下。
    30 同上,214页下。
    31 同上,215页上。
    32 孙鑛《与李于田论文书》,191页下。
    33 同上。
    34 王凯符、张会恩《中国古代写作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年9月第1版,265页。
    35 孙鑛《与李于田论文书》,191页下。
    36 同上。
    37 释惠洪《冷斋夜话》卷一“换骨夺胎法”条引,《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863册,243页上。
    38 龚鹏程《文学批评的视野》,台湾大安出版社,1990年1月初版,443页。
    39 唐顺之《文编序》,《文编》,《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1377册,103页上。
    40 陈国球《明代复古派诗论的意义》,《明代复古派唐诗论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1月第1版,1页。
    41 朱国桢《镌文选尤序》,邹思明《文选尤》,明天启二年吴兴闵齐伋刻三色套印本,笔者所见藏于上海图书馆。下引邹思明语皆出此本,不再出注。
    42 王重民《中国善本书提要》,432页。
    43 金克木《说八股·<四书>显“晦”》,中华书局,1994年7月第1版,185页。
    44 《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九一集部总集类存目一“文选尤”条,1734页上。
    45 鲁迅《集外集·选本》,《鲁迅全集》第七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11月第1版,138页。
    46 李延寿《南史·王筠传》,中华书局,1975年6月第1版,609页。
    47 屈守元《文选导读》,巴蜀书社,1993年版,100页。
    48 参范志新《文选版本撷英·序》,贵州人民出版社,2004年12月第1版,10页。
    49 郭绍虞《浅谈清代诗话的学术性》,《照隅室古典文学论集》(下),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10月第1版,535页。
    50 《日知录集释》卷十八“窃书”条,1074页。
    51 钟嵘著,曹旭集注《诗品集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10月第1版,312页。
    52 杜牧《李贺集序》,《杜牧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10月第1版,94页。
    53 王运熙、杨明《中国文学批评史·隋唐五代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12月第1版,693页。
    54 王运熙、杨明《中国文学批评史·魏晋南北朝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12月第1版,361页。
    55 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丁集中《钟提学惺》,周骏富辑《明代传记丛刊》学林类11辑,明文书局,1991年1月初版,610页。
    56 陈广宏《竟陵派研究》,277页。
    57 方苞《进四书文选表》,方苞著、刘季高校点《方苞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5月第1版,580页。
    1 王应奎撰《柳南随笔 续笔》,中华书局,1983年10月第1版,88页。
    2 邓之诚撰《清诗纪事初编》卷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2月新1版,310-311页。
    3 李桓辑《国朝耆类征初编》卷四二九《艺文七》“钱陆灿”条,周骏富辑《清代传记丛刊》182册,明文书局,1985年5月第1版,263页。
    4 国家图书馆藏明万历间刻本《梁昭明文选》十二卷,佚名录钱陆灿评点,黄本纶识语。
    5 原文如此。但此诗实非唐人作品,而出自南宋诗人高翥《清明》。
    6 关于此点,下文将详细论述。
    7 邓之诚《清诗纪事初编》卷三,310页。
    8 张伯伟《中国古代文学批评方法研究》,中华书局,2002年5月第1版,567-568页。
    9 杨凤苞《书南山草堂遗集后》,《秋室集》卷一,《续修四库全书》1476册影印清光绪十一年陆心源刻本,10页上下。
    10 关于这一点,是本文论述的重点,详见下文。
    11 钱谦益《徐司寇画溪诗集序》,《牧斋初学集》卷三十,《钱牧斋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3年8月第1版,903页。
    12 沈德潜《清诗别裁集》卷五,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8月第1版,167页。
    13 孙鑛《孙月峰先生评文选》,明天启二年乌程闵齐华刻本,北京大学图书馆藏。下引孙鑛 评皆出此本,不再出注。
    14 钱钟书《谈艺录》四八《补订一》,中华书局,1984年9月第1版,162-163页。
    15 房玄龄等撰《晋书》卷四十九《阮籍传》,中华书局,1974年11月第1版,1360页。
    16 傅增湘《藏园群书经眼录》卷十七,中华书局,1983年9月第1版,1466页。
    17 李详《韩诗证选序》,《李审言文集》,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年6月第3版,35页。
    18 谢榛《四溟诗话》,丁福保《历代诗话续编》,中华书局,1983年8月第1版,1200页。
    19 除本文上引董易农语误宋人诗为唐人外,任防《齐竟陵文宣王行状》“会武穆皇后崩,公星言奔波,泣血千里,水浆不入于口者,至自禹穴”数句钱氏评本眉批云:“杜诗‘奔波苦骨皮'。”而杜甫实无此句诗,应出钱谦益《天启乙丑五月奉诏削籍南归自路河登舟两月方达京口途中衔恩感事杂然成咏凡得十首》其八:“数载奔波苦骨皮,除名于我亦相宜。”
    20 张之洞《书目答问》,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7月第1版,265页。
    21 见李详《愧生丛录》,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年11月第1版,112页。
    22 《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收录了《梁昭明文选越裁》,乃影印广西师范大学所藏,亦是康熙间名山聚刻本。正文前首洪若皋《梁昭明文选越裁序》,次目录,次《梁昭明文选越裁姓氏》,次萧统《文选序》,最后列《文选越裁凡例》,与中科院图书馆藏本顺序不同,且未窜入洪氏所修县志有关文字,但正文版式两本一致。可见,《越裁》非仅经一次印刷,中国科学院图书馆所藏或非初印本。下引《越裁》文字皆出所见中科院藏本,不再出注。
    23 易士著、盛庸《南沙文集·凡例》,洪若皋《南沙文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225册影印南京图书馆藏清康熙刻本,10页上下。
    24 刘勰著,詹鍈义证《文心雕龙·附会》,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8月第1版,1593页。
    25 袁中道《花雪赋引》,《珂雪斋前集》卷十,《续修四库全书》1375册影印中国科学院图书馆藏明万历四十六年刻本,568页上。
    26 傅刚著《<昭明文选>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1月第1版,207-208页。
    27 易士著、盛庸《南沙文集·凡例》,洪若皋《南沙文集》,11页上。
    28 侯方域《与任王谷论文书》,《壮悔堂文集》卷三,《续修四库全书》1405册影印中国科学院图书馆藏清顺治间刻增修本,649页下。
    29 毛奇龄《诗话》卷七,《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420册影印首都图书馆藏清康熙书留草堂刻西河合集本,566页上。
    30 邬国平、王镇远《清代文学批评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12月第1版,444页。
    31 韦谷编,冯舒、冯班评点《二冯先生评选才调集·凡例》,《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288册影印私藏清康熙四十三年垂云堂刻本,633页下。
    32 黄保真、蔡钟翔、成复旺《中国文学理论史》(四),北京出版社,1987年12月第1版,368页。
    33 刘勰著,詹鍈义证《文心雕龙·体性》,1011页。
    34 林云铭《南沙文集序》,洪若皋《南沙文集》,8页上。
    35 见钱钟书《管锥编》,中华书局,1986年6月第2版,1067页。
    36 同上,1069页。
    37 参傅刚著《<昭明文选>研究》,66页。
    38 商衍鎏《清代科举考试述录及有关著作》,百花文艺出版社,2004年7月第1版,255页。
    39 江峰青修,顾福仁纂《光绪重修嘉善县志》卷二十四,《中国地方志集成》19册《浙江府县志辑》影印民国七年重印本,上海书店,1993年6月第1版,708页。
    40 孙琮《山晓阁重订文选序》,《山晓阁重订文选》,清康熙二十五年刻本,清华大学图书馆藏。下引孙洙评语皆出此本,不再山注。
    41 此据胡莲玉《陆云龙生平考述》一文考证,《明清小说研究》2001年3期,213页。
    42 同上,219页。
    43 于光华《重订文选集评·凡例》,锡山启秀堂藏板,乾隆四十三年刻,复旦大学图书馆藏。
    44 于光华《重订文选集评·凡例》。
    45 蒋维钧《凡例》称:“义门读书,丹黄并下,随有所得,即记于书之上下方以及旁行侧里,卷帙既多,本文不能全载,故全刻用经疏之例,仅标章句,兹亦依其旧。”(见何焯《义门读书记》卷首,中华书局,1987年6月第1版)《义门读书记》虽以读书札记的形式刊行,但其中所收关于《文选》的评论实来自时传何焯《文选》评点本。为行文方便,本文直接以何焯《文选》评点本之一种称之。
    46 笔者所见藏于复旦大学图书馆。
    47 笔者所见藏于复旦大学图书馆。
    48 据范志新《文选版本撷英》(贵州人民出版社,2004年12月第1版),如叶本又有乾隆年间重刻本、嘉庆九年双桂堂重刻本、同治十一年翰墨园重刻本、光绪年间双峰书屋重刻本、光绪年间尊经书院重刻本等等,于本又有乾隆四十六年鸳湖芝晖阁重刻本、乾隆年间经纶堂重刻本、乾隆年间天禄阁重刻本、乾隆年间渔古山房重刻本、乾隆年间崇儒书屋重刻本、同治十一年江苏书局重刻本、民国二十五年上海扫叶山房石印本等等。蒋本则有光绪六年刻本、1911年刻本、1987年崔高维点校本等等。
    49 蒋维钧《义门读书记·凡例》,2页。
    50 许巽行《文选笔记》卷首之《密斋随录》,广文书局,1966年3月第1版,1页。
    51 蒋元益《序》,见何焯《义门读书记》附录,1289页。
    52 于光华《重订文选集评》,启秀堂藏板,乾隆四十三年刻印,复旦大学图书馆藏。下引于本语皆出此,不再出注。
    53 王欣夫撰,鲍正鹄、徐鹏标点整理《蛾术轩箧存善本书录》朱编年稿卷三,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12月第1版,1624-1625页。
    54 关于此点,本文第五章第二节《<文选>评点的集大成与总结性著作——于光华<文选集评>》将详细论述。
    55 清何焯评,清叶树藩订《文选》,乾隆三十七年长洲叶氏海录轩刻朱墨套印本。下引叶本语皆出此,不再出注。
    56 沈彤《翰林院编修赠侍读学士义门何先生行状》,见《义门先生集》附录,《续修四库全书》1420册影印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清道光三十年姑苏刻本,266页下。
    57 此本浙江图书馆著录为“(清)姚元之录(清)何焯、俞场批校并跋”。但姚元之出生于1773年,时何焯已过世五十年有余,而跋语作者称何焯为“义门何师”。可见,这段文字并不出自姚元之之手。姚元之或仅为此书的收藏者之一。
    58 关于俞玚的《文选》评点,下文设专节论述。
    59 《义门读书记·凡例》,1页。
    60 《蛾术轩箧存善本书录》未编年稿卷三“文选”条,1624-1625页。
    61 张之洞《书目答问》、章太炎《訄言》、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等都有如是的表达。
    62 丁烨《何焯<文选>评点研究》,复旦大学2007年硕士学位论文,31-39页。
    63 王书才《明清文选学述评》,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6月博士学位论文,60-65页。
    64 《蛾术轩箧存善本书录》庚辛稿卷四“古诗选”条,335页。
    65 胡大雷《文选诗研究》序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4月第1版,5页。
    66 全祖望《鲒埼亭集》卷二十,《续修四库全书》1429册影印嘉庆九年史梦蛟刻本,130页下。
    67 黄侃《文选平点叙》引,《文选平点》,中华书局,2006年5月第1版,4页。
    68 王瑶《文体辨析与总集的成立》,《中古文学史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1月第1版,87页。
    69 黄强《八股文与明清文学论稿》,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7月第1版,342页。
    70 浙江图书馆藏清抄本《昭明文选》六十卷,郭祚识跋,下凡俞玚评语如不特别注明,皆出此本,不再出注。
    71 孙洙评《山晓阁重订文选》,清康熙二十五年刻本,清华大学图书馆藏。
    72 汪琬《答陈霭公书二》,《尧峰文钞》卷三十二,《四部丛刊》初编集部277册影印林佶写刊本,9-10页。
    73 刘大櫆《论文偶记》第二十五条,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11月第1版,10页。
    74 袁震宇、刘明今《中国文学批评通史·明代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12月第1版,504页。
    75 清圣祖《御制古文渊鉴序》,清圣祖选、徐乾学等编注《御选古文渊鉴》卷首,《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1417册,2页上。
    76 刘勰著,詹鍈义证《文心雕龙义证》,1257页。
    77 汪涌豪《范畴论》,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年3月第1版,230页。
    78 方东树《昭昧詹言》,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年10月第1版,27页。
    79 王文禄《文脉》卷三,《四库存目丛书》集部417册涵芬楼影印明万历刻百陵学山本,114页下。
    80 唐彪《读书作文谱》卷九“过文”条,王水照编《历代文话》,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11月第1版,3535页。
    81 李腾芳《文字法三十五则》“锁”条,《李宫保湘洲先生集》卷十一,《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173册影印南京图书馆藏清刻本,453页下。
    82 谢枋得《文章轨范》卷五,《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1359册,596页上。
    83 李渔著,江巨荣、卢寿荣校注《闲情偶寄·词采第二·重机趣》,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5月第1版,36页。
    1 笔者所见藏于上海图书馆。
    2 于光华《重订文选集评·重订凡例》,启秀堂藏板,乾隆四十三年刻,复旦大学图书馆藏。
    3 笔者所见藏于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
    4 民国十四年碧梧山庄石印本《昭明文选大成》前有《凡例》云:“是编经方氏原刻外,后经吴兴皕宋重刊”。而国家图书馆藏有《昭明文选集成》六十卷,乃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所刻,或即为《大成》所谓吴兴皕宋重刊者。
    5 此本笔者见于北京大学图书馆。
    6 张甄陶(?—1780),字希周,号惕庵,福建闽县人。
    7 何逢禧(1724—1770),字敬儒,号念修,福建侯官人。
    8 按:此“一”应为“二”之误。
    9 王立群《<文选>成书研究》,商务印书馆,2005年2月第1版,63页。
    10 凌漾初《合评选诗·凡例》,明末刻朱墨套印本,上海图书馆藏。
    11 苏轼《东坡志林》卷一,《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863册,23页下。
    12 孙梅《四六丛话》卷一,《续修四库全书》1715册影印天津图书馆藏清嘉庆三年吴兴旧言 堂刻本,213页下。
    13 许巽行《文选笔记》卷首之《密斋随录》,台湾广文书局,1966年3月初版,6页。
    14 于光华《重订文选集评》。
    15 谭帆《古代小说评点简论》,山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6月第1版,103页。
    16 吕延祚《进五臣集注文选表》,《六臣注文选》,中华书局,1987年8月第1版,1页。
    17 永瑢等撰《四库全书总目》卷一八六集部总集类一“六臣注文选”条,中华书局,1965年6月第1版,1686页中。
    18 倪其心《关于<文选>和“文选学”》,俞绍初、许逸民主编《中外学者文选学论集》,中华书局,1998年8月第1版,305页。
    19 按,据上下文意,此处方氏所谓六臣,包括吕延祚在内,实际上讨论的仍是五臣注。
    20 转引自骆鸿凯《文选学》,中华书局,1989年11月第1版,86-87页。
    21 见杨明先生《<文选>注的文学批评》一文,载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所编《中国语言文学研究的现代思考》,复旦大学出版社,1991年10月第1版,25页。
    22 张伯伟《中国古代文学批评方法研究》,中华书局,2002年5月第1版,564页。
    23 勒内·韦勒克、奥斯汀·沃伦著,刘象愚等译《文学理论》,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300页。
    24 孙琴安《中国评点文学史》,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6月第1版,247页。
    25 孙琴安《中国评点文学史》,247页。
    26 陈鳣《简庄文钞》卷六“文选诗题说”条,《续修四库全书》1487册影印浙江图书馆藏清光绪十四年羊复礼刻本,281页上。
    27 张之洞撰、范希曾补正《书目答问补正》,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7月第1版,258页。
    28 于光华《重订文选集评自序》,《重订文选集评》。下引于光华评语皆出此本,不再出注。
    29 参范志新《文选版本撷英》,贵州人民出版社,2004年12月第1版,264页。
    30 此本笔者见于上海图书馆。
    31 范志新《文选版本撷英》,266页。
    32 范志新《文选版本撷英》,266页。
    33 我们前面论述《山晓阁重订文选》时,已经指出,它的评点者是孙洙,而非孙琮。此处为行文的方便,依于光华的标志法。
    34 祝尧,江西上饶人,元仁宗延祐五年进士。
    35 邵长蘅(1637—1704),字子湘,号青门山人,江苏武进人。
    36 裘锡圭主编《文史》,2006年第1辑,中华书局,2006年2月出版,87-108页。
    37 陆敏树,字生生,又生之,后字蕙亩,号湑山,陆云龙子。
    38 李光地(1642—1718),字晋卿,号厚庵,福建安溪人。
    39 见张云璈《选学胶言跋》,《选学胶言》,台湾广文书局,1955年3月初版。
    40 浦起龙(1679—1762),字二田,晚年自号三山伧父,江苏无锡人。
    41 钟嵘著,曹旭集注《诗品集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10月第1版,298页。
    42 朱自清《朱自清说诗》,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4月第1版,14页。
    43 张云璈《选学胶言跋》。
    44 李承渊《校刊<古文辞类纂>后序》,胡士明、李祚唐标校,姚鼐纂辑《古文辞类纂》卷首,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7月第1版,1-2页。
    45 孙琴安《中国评点文学史》,270页。
    46 姚鼐《与石甫侄孙》,《姚惜抱先生尺牍》卷八,清宣统元年小万柳堂据海源阁本重刻本,复旦大学图书馆藏,14页。
    47 吴闿生《吴先生点勘群书总集部·文选》卷首识语,吴汝纶《桐城吴先生全书六种》附《桐城吴先生群书点勘五十种》,据光绪间及民国间刻本汇印,国家图书馆藏。
    48 姚鼐《古文辞类纂序目》,《古文辞类纂》卷首,17页。
    1 张伯伟《中国古代文学批评方法研究》,中华书局,2002年5月第1版,591页。
    2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文选》一直是以注释本的形式流传,注释本的双行小字夹注,与夹批的外在表现形式一样,所以明清《文选》评点著作选择夹批这种形态的甚少,本文不再讨论。
    3 明代所谓的“集评”本和《文选集评》在性质上存在巨大差别,我们已辨之详矣。
    佚名录孙鑛评点.文选纂注[M].明万历八年刻本.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藏.
    汪学基录钱陆灿评点.文选纂注[M].明万历八年刻本.上海图书馆藏.
    隋赫德圈点.文选纂注[M].明万历八年刻本.上海图书馆藏.
    余碧泉辑评.文选纂注[M].明万历十年余碧泉刻本.上海图书馆藏.
    佚名圈点.文选[M].明万历十三年吴彰刻本.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藏.
    佚名录钱陆灿评点.文选[M].明万历二十三年吴近仁刻本.上海图书馆藏.
    孙淇录何焯、钱陆灿评点.文选[M].明万历二十三年吴近仁刻本.浙江省图书馆藏.
    陆弘祚辑订.文选纂注评苑[M].明万历二十四年余碧泉刻本.北京大学图书馆藏.
    李淳删定批点.选文选[M].明万历二十五年正义堂刻本.清华大学图书馆藏.
    郑维岳增补,李光缙评释.鼎雕增补单篇评释昭明文选[M].明万历二十八年刻本.无锡市图书馆藏.
    恽绍龙辑.文选纂注评林[M].明万历二十九年刻本.复旦大学图书馆藏
    郭正域评点.新刊文选批评前集十四卷后集十三卷[M].明万历三十年博古堂刻本.清华大学图书馆藏.
    凌濛初辑.合评选诗[M].明末朱墨套印本.上海图书馆藏.
    凌森美辑.选赋[M].明末凌氏凤笙阁朱墨套印本.上海图书馆藏.
    闵于忱辑.文选后集[M].明末松筠馆主人朱墨套印本.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藏.
    闵齐华注,孙鑛评点.文选瀹注[M].明天启二年闵齐华刻本.北京大学图书馆藏.
    邹思明评点.文选尤[M].明天启二年闵齐伋刻三色套印本.上海图书馆藏.
    卢之颐辑十二家评点.梁昭明文选[M].明天启六年刻本.上海图书馆藏.
    佚名录前人评点.文选[M].明末毛氏汲古阁刻本.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藏.
    闵齐华注,孙鑛评点.文选瀹注[M].明崇祯七年刻本.国家图书馆臧.
    洪若皋.梁昭明文选越裁[M].清康熙十三年名山聚刻本.中国科学院图书馆藏.
    闵齐华注,孙鑛评点.文选瀹注[M].清康熙二十年嘉善柯维桢刊本.清华大学图书馆藏.
    孙洙评点.山晓阁重订文选[M].清康熙二十五年刻本.清华大学图书馆藏.
    佚名录孙鑛评点.文选[M].清康熙二十五年钱士谧重修明术毛氏汲古阁本.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藏.
    佚名录前人评点.文选[M].清康熙二十五年钱士谧重修明末毛氏汲古阁本.复旦大学图书馆藏.
    佚名录何焯、俞玚评点.文选[M].清康熙二十五年钱士谧重修明末毛氏汲古阁本.浙江省图书馆藏.
    孙人龙辑评.昭明选诗初学读本[M].清乾隆四年五华书屋刻本.上海图书馆藏.
    佚名录顾广圻批校.文选[M].清乾隆二十七年杨氏儒缨堂重刻明木毛氏汲古阁本.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藏.
    方廷珪.昭明文选集成[M].清乾隆三十二年仿范轩刻本.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藏.
    叶树藩订,何焯评点.文选[M].清乾隆三十七年长洲叶树藩海录轩刻朱墨套印本.复旦大学图书馆藏.
    于光华辑.文选集评[M].清乾隆三十七年友于堂刻本.上海图书馆藏.
    于光华辑.重订文选集评[M].清乾隆四十三年启秀堂刻本.复旦大学图书馆藏.
    佚名录何焯、钱陆灿评点.文选[M].清乾隆四十七年周氏怀德堂重刻明末毛氏汲古阁本.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藏.
    陈云程补订.增订昭明文选集成详注[M].清乾隆四十八年龙江书屋主人吴天爵刻本.北京大学图书馆藏.
    佚名录俞玚评点.昭明文选[M].清抄本.浙江省图书馆藏.
    吴汝纶.桐城吴先生全书六种附桐城吴先生群书点勘五十种[M].清光绪及民国间刻本汇印.国家图书馆藏.
    陈寿撰.三国志[M].北京:中华书局,1959.
    房玄龄等撰.晋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4.
    沈约等撰.宋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4.
    萧子显撰.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2.
    姚思廉撰.梁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3.
    李延寿撰.南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5.
    张廷玉撰.明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4.赵尔巽等撰.清史稿[M].北京:中华书局,1977.
    周骏富辑.明代传记丛刊[M].台北:明文书局,1991.
    周骏富辑.清代传记丛刊[M].台北:明文书局,1985.
    中国地方志集成·浙江府县志辑[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93.
    中国地方志集成·江苏府县志辑[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
    中国地方志集成·福建府县志辑[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
    中国地方志集成·安徽府县志辑[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
    张慧剑编著.明清江苏文人年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杨廷福,杨同甫编.明人室名别称字号索引[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
    杨廷福,杨同甫编.清人室名别称字号索引[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苏轼.东坡志林[M].台湾商务印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863册.
    陆游.老学庵笔记[M].北京:中华书局,1979.
    于慎行.谷山笔塵[M].《四库存目丛书》子部87册影印中国科学院图书馆藏明万历于纬刻本.
    沈德符.万历野获编[M].北京:中华书局,1959.
    谢肇淛.五杂俎[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1.
    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1.
    李渔著,江巨荣、卢寿荣校注.闲情偶寄[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顾炎武著,黄汝成集释,栾保群、吕宗方点校.日知录集释[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何焯.义门读书记[M].北京:中华书局,1987.
    王应奎.柳南随笔 续笔[M].北京:中华书局,1983.
    苏时学.爻山笔话[M].《四库未收书辑刊》07辑11册影印清同治三年五羊城味经堂刻本.
    章炳麟.訄言[M].北京:三联书店,1998.
    李详.愧生丛录[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
    杜牧.杜牧全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
    李梦阳.空同集[M].台湾商务印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1262册.
    杨慎.升庵集[M].台湾商务印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1270册.
    何景明.大复集[M].台湾商务印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1267册.
    王世贞.弇州续稿[M].台湾商务印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1282册.
    汪道昆.太函集[M].合肥:黄山书社,2004.
    孙鑛.月峰先生居业次编[M].《四库禁毁书丛刊》集部126册影印明万历四十年吕胤筠刻本.
    陈继儒.晚香堂集[M].《四库禁毁书丛刊》集部66册影印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明崇祯刻本.
    梅守箕.梅季豹居诸集[M].《四库未收书辑刊》第06辑第24册影印明万历间刻本.
    梅鼎祚.鹿裘石室集[M].《续修四库全书》1379册影印山西大学图书馆藏明天启三年玄白堂刻本.
    袁中道.珂雪斋前集[M].《续修四库全书》集部1375—1376册影印中国科学院图书馆藏明万历四十六年刻本.
    袁中道.珂雪斋近集[M].《续修四库全书》集部1376册影印明书林唐国达刻本.
    钱谦益.钱牧斋全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
    侯方域.壮悔堂文集[M].《续修四库全书》1405册影印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减清顺治间刻增修本.
    钱陆灿.调运斋集[M].《四库未收书辑刊》07辑23册影印清康熙间刻本.
    汪琬.尧峰文钞[M].《四部丛刊》初编集部277册影印林佶写刊本.
    何焯.义门先生集[M].《续修四库全书》1420册影印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清道光三十年姑苏刻本.
    全祖望.鲒垮亭集[M].《续修四库全书》1429册影印嘉庆九年史梦蛟刻本.
    戴震.戴东原集[M].《续修四库全书》1434册影印上海辞书出版社图书馆藏清乾隆五十七年段玉裁刻本.
    陈鳣.简庄文钞[M].《续修四库全书》1487册影印浙江图书馆藏清光绪十四年羊复礼刻本.
    杨凤苞.秋室集[M].《续修四库全书》1476册影印清光绪十一年陆心源刻本.
    李兆洛.养一斋文集[M].《续修四库全书》1495册影印山东图书馆藏清道光二十三年活字印二十四年增修本.
    李腾芳.李宫保湘洲先生集[M].《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173册影印南京图书馆藏清刻本.
    曾国藩.曾文正公文集[M].《续修四库全书》1537册影印上海图书馆减同治十三年传忠书局刻本.
    梁启超.饮冰室文集[M].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2001.
    李详.李审言文集[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
    黄虞稷.千顷堂书目[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孙殿起.贩书偶记(附续编)[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
    朱绪曾,缪荃孙.开有益斋读书志 艺风藏书记[M].北京:中华书局,1993.
    于敏中等撰.天禄琳琅书目等五种[M].北京:中华书局,1995.
    周中孚.郑堂读书记[M].北京:中华书局,1993.
    耿文光.万卷精华楼藏书记[M].北京:中华书局,1992.
    永瑢等撰.四库全书总目[M].北京:中华书局,1965.
    张之洞.书目答问补正[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章钰编,武作成补编.清史稿艺文志及补编[M].北京:中华书局,1982.
    王绍曾等撰.清史稿艺文志拾遗[M].北京:中华书局,2000.
    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编辑委员会编.中国古籍善本书目[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翁连溪编校.中国古籍善本总目[M].北京:线装书局,2005.
    王重民.中国善本书提要[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上海图书馆编.中国丛书综录[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傅增湘.藏园群书经眼录[M].北京:中华书局,1983.
    王欣夫撰,鲍正鹄、徐鹏标点整理.蛾术轩箧存善本书录[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王绍曾,崔国光等整理订补.海源阁书目五种[M].济南:齐鲁书社,2002.
    煮雨山房辑.故宫藏书目录汇编[M].北京:线装书局,2004.
    北京图书馆编.北京图书馆古籍善本书目[M].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
    北京大学图书馆编.北京大学图书馆古籍善本书目[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清华大学图书馆编.清华大学图书馆藏善本书目[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古籍部编.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古籍善本书目[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2.
    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古籍整理研究所编.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古籍善本书目[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
    萧统编,李善注.文选[M].北京:中华书局,1977.
    萧统编,李善等注.六臣注文选[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9.
    方回.文选颜鲍谢诗评[M].台湾商务印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1331册.
    刘履.选诗补注[M].台湾商务印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1370册.
    许巽行.文选笔记[M].台北:广文书局,1966.
    张云璈.选学胶言[M].台北:广文书局,1955.
    梁章钜撰,穆克宏点校.文选旁证[M].福州:福建人民版社,2000.
    黄侃.文选平点[M].北京:中华书局,2006.
    骆鸿凯.文选学[M].北京:中华书局,1989.
    屈守元.文选导读[M].成都:巴蜀书社,1993.
    俞绍初,许逸民主编.中外学者文选学论集[A].北京:中华书局,1998.
    游志诚,徐正英.昭明文选斠读[M].台北:骆驼出版社,1995.
    游志诚.昭明文选学术论考[M].台北:学生书局,1996.
    穆克宏.昭明文选研究[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
    傅刚.《昭明文选》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傅刚.文选版本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胡大雷.文选诗研究[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冈村繁.文选之研究[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王立群.现代《文选》学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范志新.文选版本论稿[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3.
    范志新.文选版本撷英[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4.
    王立群.《文选》成书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汪习波.隋唐文选学研究[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刘勰著,詹镆义证.文心雕龙义证[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钟嵘著,曹旭集注.诗品集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
    遍照金刚撰,卢盛江校考.文镜秘府论汇校汇考[M].北京:中华书局,2006.
    释惠洪.冷斋夜话[M].台湾商务印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863册.
    吕祖谦.古文关键[M].《续修四库全书》1602册影印国家图书馆藏宋刻本.
    真德秀.文章正宗[M].台湾商务印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1355册.
    谢枋得.文章轨范[M].台湾商务印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1359册.
    陈骥、李途著,刘明晖校点.文则 文章精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0.
    陈绎曾.文筌[M].《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416册影印清李士芬家抄本.
    唐顺之.文编[M].台湾商务印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1377册.
    吴讷著,于北山校点.文章辨体序说[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
    徐师曾著,罗根泽校点.文体明辨序说[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
    胡应麟.诗薮[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王文禄.文脉[M].《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417册涵芬楼影印明万历间刻百陵学山本.
    韦谷编,冯舒、冯班评.二冯先生评选才调集[M].《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288册影印私藏清康熙四十三年垂云堂刻本.
    清圣祖选,徐乾学等编注.御选古文渊鉴[M].台湾商务印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1417册.
    毛奇龄.诗话[M].《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420册影印首都图书馆藏清康熙书留草堂刻西河合集本.
    朱彝尊著,黄君坦校点.静志居诗话[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
    沈德潜.清诗别裁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
    刘大櫆.论文偶记[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
    方东树.昭昧詹言[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
    孙梅.四六丛话[M].《续修四库全书》1715册影印天津图书馆藏清嘉庆三年吴兴旧言堂刻本.
    刘熙载.艺概[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邓之诚.清诗纪事初编[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
    何文焕辑.历代诗话[M].北京:中华书局,1981.
    丁福保辑.历代诗话续编[M].北京:中华书局,1983.
    王夫之等撰.清诗话[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
    郭绍虞编选,富寿荪校点.清诗话续编[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王水照编.历代文话[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钱钟书.管锥编[M].北京:中华书局,1986.
    钱钟书.谈艺录[M].北京:中华书局,1984.
    朱自清.朱自清说诗[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方孝岳.中国文学批评[M].北京:三联书店,2007.
    王瑶.中古文学史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王运熙,杨明.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
    王运熙,杨明.隋唐五代文学批评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
    袁震宇,刘明今.明代文学批评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
    顾易生,王镇远.清代文学批评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
    黄保真,蔡钟翔,成复旺.中国文学理论史[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7.
    蔡镇楚.中国文学批评史[M].北京:中华书局,2005.
    青木正儿撰,杨铁婴译.清代文学批评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
    黄永武.中国诗学——考据篇[M].台北:巨流图书公司,1977.
    张伯伟.中国古代文学批评方法研究[M].北京:中华书局,2002.
    吴承学.中国古代文体形态研究[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2.
    孙琴安.中国评点文学史[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9.
    谭帆.古代小说评点简论[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5.
    林岗.明清之际小说评点学之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朱万曙.明代戏曲评点研究[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
    章培恒,王靖宇主编.中国文学评点研究论集[A].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汪涌豪.范畴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
    孙琴安.唐诗选本提要[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5.
    刘毓庆.从经学到文学——明代《诗经》学史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所编.中国语言文学研究的现代思考[A].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1.
    王凯符,张会恩主编.中国古代写作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
    孙立.中国文学批评文献学[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0.
    张健.清代诗学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奚彤云.中国古代骈文批评史稿[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龚鹏程.文学批评的视野[M].台北:大安出版社,1990.
    邬国平.竟陵派与明代文学批评[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王德明.中国古代诗歌句法理论的发展[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易闻晓.中国诗句法论[M].济南:齐鲁书社,2006.
    经本植.中国古典诗歌写作学[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9.
    勒内·韦勒克、奥斯汀·沃伦著,刘象愚等译.文学理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
    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M].上海:东方出版社,1996.
    梁启超.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谢国桢.明末清初的学风[M].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6.
    陈祖武.乾嘉学派研究[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5.
    王汎森.晚明清初思想十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嵇文甫.晚明思想史论[M].上海:东方出版社,1996.
    马积高.清代学术思想的变迁与文学[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2.
    吴承学,李光摩编.晚明文学思潮研究[A].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王俊义.清代学术探研录[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周明初.晚明士人心态及文学个案[M].上海:东方出版社,1997.
    黄卓越.明中后期文学思想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廖可斌.复古派与明代文学思潮[M].台北:文津出版社,1994.
    周群.儒释道与晚明文学思潮[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
    陈伯海.近四百年中国文学思潮史[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1997.
    林庆彰.明代考据学研究[M].台北:学生书局,1983.
    漆永祥.乾嘉考据学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郭康松.清代考据学研究[M].武汉:湖北辞书出版社,2001.
    阿宗美.明末清初文人结社研究[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
    曾大兴.中国历代文学家之地理分布[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5.
    梅新林.中国古代文学地理形态与演变[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陈建华.中国江浙地区十四世纪至十七世纪社会意识与文学[M].上海:学林出版社,1992.
    陈广宏.竟陵派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陈国球.明代复古派唐诗论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李圣华.晚明诗歌研究[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
    胡幼峰.清初虞山派诗论[M].台北:国立编译馆,1994.
    郭绍虞.照隅室古典文学论集[A].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钱仲联.梦苕庵论集[A].北京:中华书局,1993.
    钱仲联.梦苕庵清代文学论集[A].济南:齐鲁书社,1983.
    罗宗强,陈洪主编.明代文学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A].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
    商衍鎏.清代科举考试述录及有关著作[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4.
    金克木.说八股[M].北京:中华书局,1994.
    龚笃清.明代八股文史探[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
    黄强.八股文与明清文学论稿[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祝尚书.宋代科举与文学考论[M].郑州:大象出版社,2006.
    黄明光.明代科举制度研究[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王凯旋.明代科举制度考论[M].沈阳:沈阳出版社,2005.
    王德昭.清代科举制度研究[M].北京:中华书局,1984.
    叶德辉.书林清话[M].北京:中华书局,1957.
    郑振铎.西谛书话[M].北京:三联书店,1983.
    来新夏等著.中国古代图书事业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
    杜信孚纂辑,周光培、蒋孝达参校.明代版刻综录[M].扬州: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83.
    张秀民.中国印刷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
    缪咏禾.明代出版史稿[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
    周心慧.中国古代版刻版画史论集[A].北京:学苑出版社,1998.
    王荣国,王筱雯,王清原编.明代闵凌刻套印本图录[M].扬州:广陵书社,2006.
    王书才.明清文选学述评[D].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
    侯美珍.晚明诗经评点学之研究[D].台北:台湾政治大学,2004.
    郑艳玲.钟惺评点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05.
    冯淑静.《文选》诠释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06.
    丁烨.何焯《文选》评点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07.
    范志新.钱陆粲批校本《文选》初探[J].苏州大学学报,2004(3).
    范子晔.《昭明文选》邵氏批语迻录稿[J].文史,2006(1).
    吴承学.评点之兴——文学评点的形成和南宋的诗文评点[J].文学遗产,1994(6).
    吴承学.《四库全书》与评点之学[J].文学评论,2007(1).
    胡莲玉.陆云龙生平考述[J].明清小说研究,2001(3).
    何振球.论虞山诗派的形成、发展及诗论[J].扬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3).
    雷磊.六朝派的演进[J].文学评论,2006(2).
    汪庆柏.清代的文选学[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1987(3).
    王学泰.以地域分野的明初诗歌派别论[J].文学遗产,1989(5).
    严迪昌.“士隐”心态与吴中明清文化士族[J].苏州大学学报,1991(1).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