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民国初年的湖南省议会(1911-1926年)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清末民初,中国经历了一个深刻且复杂的转型。其中,基于现代代议政治的议会制的引进与实践,是当时中国社会一个重要的政治发展现象。议会制的操作分为两个层面,一个是中央政府层面的国会,另一个则是地方政府层面的各省省议会。我国理论界以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中央政府层面的议会制,对地方议会的关注非常少。省一级的地方议会常常仅被当作地方政治制度发展变迁中的一种政治现象被提及,或者只是作为与中央的国会相联系的政治现象被提及,有深度的个案分析很少,尤其缺少对于各省议会实际活动的系统整理。而且,由于相关史料的损毁和遗失,民国初年的湖南省议会发展演变的全过程已淹没在历史长河中,其活动与影响也鲜有人研究。
     但是,我们无法回避20初期中国政治社会转型过程中的地方民主实践,它是代议制度理论在近代中国发展与探索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这样一个传统的人口大国来说,更为重要与不可忽视。湖南自近代以来,就是一个革命的省,尤其是辛亥革命以来战乱不止,社会长期处于急剧变动中,历史研究资料保存不好。有鉴于此,开展对本课题的研究,一是可以全面了解当时湖南省议会的活动全貌,深入探究其对本省乃至全国的社会政治经济产生的作用;二是可以推进学术界对民初各省地方议会的研究,推动辛亥革命史和民国史研究的深入;三是有助于了解近代湖南政治社会演进的特点和规律,为当前我省的民主政治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与借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研究是在广泛收集民国初年(1911-1926年)湖南省议会会议记录、重要函电、报刊报道、时人记述、人物传记、历史档案等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同时吸收前人相关研究成果,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以时间和事项为经,以其内外关系为纬,坚持史论结合、整体考察与个案分析相结合、历史分析与阶级分析相结合,运用国家与社会关系视角下的相关分析性工具,客观系统地探讨湖南省议会在民初政治经济演进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及其发挥的作用。
     全文包括引论、正文和结语三大部分。引论介绍研究缘起、学术界对省议会的相关研究现状、研究中的突破和创新,以及本文研究时段界定、研究对象对象界定及其基本脉络、民初湖南军政脉络、清末民初湖南政坛地域之争及其影响,以为正文铺垫。
     正文分为上、下两编,上编共四章,第一章考察清末到民国初兴时期湖南地方代议机构的演变。通过描述湖南立宪派借立宪运动良机组织全省选举,成立咨议局,以及成立后的运作与相关活动,探究其对湖南民主自治的影响;并揭示辛亥革命后湖南代议机构的演进。第二章介绍湖南第一届省议会的成立到被解散经过及其相关活动,并以省议员、议长和国会议员的选举为基础分析其制度设计,以省议会与袁世凯的斗争来探寻中国民主之路的艰辛。第三章则以袁世凯死后省议会的重新恢复工作以切入点,爬梳省议会复杂的内外关系,重点剖析其对军阀政治的依附性和革命性,从而全面认识其在湖南制宪初期的活动与心理。第四章全面考察自治时期新省议会的一切重要活动,绘画其从巅峰走向没落的全过程,从国家与社会的视角揭示地方民主自治在当时历史背景下的发展演变规律。
     下编也分为四章。第一章从湖南省议会的社会基础考察入手,着重分析了民初15年湖南的政治格局以及省议会的内外关系等生存环境。第二章则全面考察了省议会的制度设计和运作实态,重点从议案活动、立法活动和经费管理等方面进行了对比考究。第三章通过分析省议会与政府的关系,考察省议会吏治和反帝运动中的作为,深入发掘出省议会对当时湖南民主政治和民主进程的重要影响。第四章则从金融工商矿业和教育文化等方面探究省议会对湖南经济及社会的重要影响。以上章节基本上以个案分析为基础,但并不局限于此,其目的是希望把对民国初年湖南省议会的研究进一步深入下去,以期找寻这一历史元素在当前我省乃至我国政治经济发展的历史借鉴与理论支撑作用。
     民国初年的湖南省议会研究,开创性地捋清了北洋政府时期湖南省议会的发展演变全过程,开拓性地分析了当时中国省一级地方代议机构的制度设计与运作实态,尝试性地从国家与社会关系视野阐释地方自治与民主代议制度。全文的研究揭开了笼罩在民国初年湖南省议会之上的层层迷雾,使得省议会的历史形象更加真实、生动,纠正了人们对当时地方民主实践的认识误区,有助于人们以史为镜,以史为鉴,理性思考。
Among the profound and complicated transformations China underwent from the late Qing Dynasty to the early period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ROC), the introduction and practice of modern representative congress system was an important political dev elopment in the Chinese society at that time. The congress system was operated at two levels:the national congress and the provincial congress. Previous researches in China mainly focused on the national congress while little attention was given to the provincial congress. The local congress of the provinces had been mentioned merely as a political phenomenon in the development and transitions of the local political system, or one related to the central congress, and case analyses with depths, especially the systematic arrangement of the actual activities of the provincial congress, are somewhat lacking. The destruction and missing of the relevant historical material rendered the whole process of the development and evolution of Hunan Provincial Congress (HPC) during the early ROC period rather misty, and the research on its activities and influence even rarer.
     However,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development and discoveries of the representative system theory in modern China, the local democratic practice of China's political and social transformation during early1920s cannot be neglected, especially for a traditionally populous nation like China. Hunan Province had always been a province of revolutions. Especially with unceasing chaos of war after the Revolution of1911and the society undergoing long-term radical changes, the historical material was poorly preserved. Carrying out this project we hope that we would be able to:1.get an overview of the activities of HPC so as to probe into its influence on the politics and economy both on the provincial and the central levels;2. promote the academic researches on local congress of all provinces during early ROP period;3. help to understand the features and rules of Hunan's modern political and social evolution so as to provide useful references for the present democracy construction in our province.
     Based on widely collected material including the meeting minutes of HPC, important letters and telegrams, relevant news reports, contemporary narrations, personal biographies and historical documents during the ROP period (1911-1926) as well as the preceding relevant academic achievements, under the guidance of historical materialism, organized horizontally with time and events and vertically with its inner and outer relations, this paper will combine historical realities with points of view, global investigation with case analyses, and use relevant analytical tools to explore the role Hunan Provincial Congress played in the process of early ROP politic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evolution in view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nation and the society.
     The paper is made up of three sections, namely the introduction, the body and the conclusion. The first section introduces the genesis and status quo of the research, the breakthroughs and innovations in the research, the definitions of time and objectives of the paper, the basics of the objectives, the basics of Hunan military and political situation during the early ROP period, and the fractional conflicts in Hunan's politics from the late Qing Dynasty to the early ROP period.
     The body will be developed in2books, The first compiled a total of four chapters. Chapter One investigates the development and evolution of me local representative institution in Hunan during the earry ROP period. Through the narration of the process in which Hunan's Constitutionalists seized the chance of the Constitution Movement, organized provincial election, established the Advisory Bureau and the operation and relevant activities thereafter, this chapter aims to probe into it's influence on Hunan's democratic autonomy, so as to unveil the development and evolution of Hunan's representative institutions after the Revolution of1911. Chapter Two introduces the history from the establishment of Hunan's First Provincial Congress and its dismissal and relevant activities, the system design based on the election of provincial congressmen, the chairman, and national congressmen and its strenuous exploration of China's road to democracy through fighting against Yuan Shikai. Chapter Three starting from the resumption of the Provincial Congress after Yuan's death allocates its complicated inner and outer relationship, especially its reliance on the warlord politics and its revolutionary side so as to get an overview of its activities and mentalities during the establishment of Hunan's constitution. Chapter Four investigates all the important activities of the new congress during the Hunan's autonomy period and depicts the whole process from it peak time to its decline so as to reveal from national and social angle the rules of development and evolution of the local democratic autonomy under that particular historical circumstances. Chapter Five, starting with the social foundation and the system design of HPC, investigates its inner and outer relationship and actual operations, especially its significance to Hunan's politics, economy and society at that time.
     Research on Hunan Provincial Congress during Early ROC Period, ingeniously revealing the development and evolution of HPC under the Northern Warlords Regime and originally analyzing the system design and the actual operations of China's provincial representative system at that time, attempts to illustrate local autonomy and democratic representative system in view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nation and the society. Our research dispels the layers of mist shrouding HPC during the early ROP period, renders the historical image of HPC more real and vivid, corrects the misunderstandings of the local democratic practices at that time, and will help people to learn from history, and think rationally.
引文
①刘建军.代议制框架下的地方政治.中国人民大学博士论文,2008年5月.
    ①苏云峰.湖北咨议局与省议会(1909-1926).中国近代史研究所集刊,1978(7).
    ①张爱华.现代化的迂流一一民初省议会研究综述[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
    ①华伟,于鸣超.中国行政区划改革的初步构想.战略与管理,1997(12).
    ①袁时伟.袁世凯与国民党:两极合力摧毁民初宪政.江淮文史,2011(03)103-107.
    ②魏桃初,饶怀民.民国初年湖南省议会的发展演变及其作用.求索,20119(11).
    ①1912年9月5日公布《省议会议员选举法》,1912年10月3日公布《省议会议员第一届选举日期令》,9月25日公布《各省第一届省议会议员名额表》,湖南省议员名额108人。1913年4月颁布《省议会暂行法》。
    ②荣孟源,章伯峰编.近代稗海.第3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①长沙市地方志办公室.长沙市志(1840-1987)第二卷(大事记).
    ②李剑农.中国近百年政治史(1840-1926).湖南教育出版社,2008:214.
    ③霍修勇.清末民初湖南省政权变迁的基本特点.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06).
    ①黄俊军.湖南立宪派研究.长沙: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
    ②易宗夔、罗杰的发言被记录在《资政院议场会议速记录》中,二人同列为“资政院三杰”
    ①刘晴波.杨度集.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489~497.
    ②刘建强.谭延闿传.北京:九州出版社出版,2011:216-222.
    ①黄俊军.湖南立宪派研究.长沙: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126.
    ②刘建强.谭延闿传.北京:九州出版社.2011:31.
    ①张朋园.湖南现代化的早期进展(1860-1916).长沙:岳麓书社,2002:152.
    ②刘建强.谭延闿传.北京:九州出版社出版,2011:196.
    ①黄俊军.湖南立宪派研究.长沙: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65.
    ②张朋园.中国民主政治的困境(1909-1949):晚清以来历届议会选举述论.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8:237.
    ①刘建强.谭延闿传.北京:九州出版社出版,2011:266.
    ②长沙日报社.长沙日报.1909年10月9日.
    ①刘建强.谭延闿传.北京:九州出版社出版,2011:265.
    ②刘建强.谭延闿传.北京:九州出版社出版,2011:269.
    ①贺觉非,冯天瑜.辛亥武昌首义史.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453.
    ②刘建强.谭延闿传.北京:九州出版社出版,2011:275.
    ①喻希来.中国地方自治论.战略与管理,2002(04):97-101.
    ①刘国习.试论清末民初湖南的地方自治运动.湖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3年.
    ①刘国习.试论清末民初湖南的地方自治运动.湖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3年.
    ②张朋园.湖南现代化的早期进展(1860-1916).长沙:岳麓书社,2002:149.
    ①刘国习.试论清末民初湖南的地方自治运动.湖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3年.
    ②刘建强.湖南自治运动史论.湘潭:湘潭大学出版社,2008:266-268.
    ①刘国习.试论清末民初湖南的地方自治运动.湖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3年.
    ②霍修勇.清末民初湖南省政权机构设置的递嬗.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07(6):97-100.
    ②黄俊军.湖南立宪派研究.长沙: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258.
    ①革命党人,曾与焦达峰、易宗羲等组织体育社和卷施社。“二次革命”中支持谭取消独立,任警察局长,被汤芗铭杀害.
    ②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辛亥革命亲历记(阎幼甫:辛亥湖南光复的回忆),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1:387.
    ①谭延闿为议长,曾杰、文经纬、粟戡时、黄锳、常治、左学谦、吴作霖、黄翼球、陈炳焕、刘善渥、易宗羲、阎鸿飞、阎鸿翥、陈文玮、刘人熙、黄用辑、郑钧、仇毅、王犹、龙璋、黎承福、罗良干、唐乾一、危道丰等26人为参议员.
    ②湖南省临时参议院.中华民国湖南都督府参议院规则.1912年:总纲.
    ③湖南省临时参议院.中华民国湖南都督府参议院规则.1912年:第二条.
    ④时事新报馆.中国革命记.第233页.
    ①刘建强,谭延阎传.北京:九州出版社[M].2011:279.
    ②1912年7月12日,袁世凯北京政府正式任命谭延闿为湖南都督.
    ③湖南省议会.湖南特别议会报告书,1912年铅印本,现藏湖南省图书馆.
    ①魏桃初,饶怀民.民国初年湖南省议会的发展演变及其作用.求索,2011(11).
    ②长沙日报社.长沙日报.1911年12月1日7:都督府临时特别会议.
    ③长沙日报社.长沙日报.1911年12月23日:记特别会议.
    ④湖南省特别议会.湖南特别议会报告书.湖南省图书馆藏,1912年.
    ①湖南省特别议会.湖南特别议会报告书.湖南省图书馆藏,1912年.
    ②湖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湖南省志(第4卷).湖南出版社,1993:355页.
    ③魏桃初,饶怀民.民国初年湖南省议会的发展演变及其作用.求索,2011(11).
    ①长沙日报社.长沙日报.1912年9月11日:省议会(湖南观)(君剑).
    ②长沙日报社.长沙日报.1912年4月21日:临时省议会当成立矣(时评)(君剑).
    ③上海申报社.申报.1912年3月12日:湖南特别议会致各省议会等电.
    ④湖南省议会.湖南特别议会报告书,1912年铅印本,现藏湖南省图书馆.
    ⑤上海申报社.申报.1912年4月22日:湘省议会解散情形.
    ①存萃学社.中华民国史事日志.香港:大东图书公司,1985:31。
    ②长沙日报社.长沙日报.1912年4月21日:临时省议会当成立矣(时评)(君剑)。
    ③长沙日报社.长沙日报.1912年9月11日:省议会(湖南观)(君剑)。
    ①李新.中华民国史.北京:中华书局,2011:1013.
    ①参议院前期通过的《国会组织法》明确规定正式国会中各省参议员由各省议会选举产生.
    ②省议会暂行条例未公布施行以前,适用前清咨议局章程.
    ①长沙日报社.长沙日报.1912年12月8日:参议院议员第一届选举日期令。各省参议员选举定于1913年2月10日举行。届时如果有的省区省议会尚未成立,可以呈报内务总长延期到省议会成立后第一次开会的翌日,但最迟不能超过2月10日。其他中央学会、华侨选举会的参议员选举,都不能超过2月20日。如果投票人数不满法定出席标准,可以酌情延期.
    ②白寿彝.中国通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4572.
    ①张朋园.近代地方政治参与的萌芽——湖南省举例.台湾:商务印书馆股份有限公司,1986:187.
    ②沈晓敏.民初各省议会反对适用《谘议局章程》的斗争.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05).
    ①胡健.宋教仁:宪政流血第一人.浙江人大,2005(05).
    ②陈利明,程潜传.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92:88.
    ③上海民立报馆.民立报.1912年9月22日,1913年3月19日.
    ④长沙日报社.长沙日报.1912年10月2日、14日、17日.
    ①张朋园.近代地方政治参与的萌芽——湖南省举例.台湾:商务印书馆股份有限公司,1986:248.
    ①张朋园.近代地方政治参与的萌芽——湖南省举例.台湾:商务印书馆股份有限公司,1986:268.
    ①中华民国政府.政府公报.元年十二月至次年元月各日公报.
    ②张朋园.湖南现代化的早期进展(1860-1916)[M].长沙:岳麓书社,2002:162-164.
    ①长沙日报社.长沙日报.1913年3月4日,3.月8日:湖南省会议员一览表.
    ②张朋园.近代地方政治参与的萌芽——湖南省举例.台湾:商务印书馆股份有限公司,1986:282.
    ③长沙日报社.长沙日报.1913年1月1日:琐闻一束.
    ④长沙日报社.长沙日报.1912年12月29日:选举之尽态极妍,选举之怪状.
    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辛亥革命回忆录.文史资料出版社,1981(2):181—183.
    ②郭廷以等.钟伯毅先生访问记录.台北市:“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9:27—28.
    ③上海时报社.时报.民国二年四月十三日.
    ⑤长沙日报社.长沙日报.1912年11月27日:祈阳选举冲突。1912年12月31日:祈阳县之选诉观.
    s中华民国政府.政府公报.民国二年一月二十九日,第263号,页582.
    ⑥陈利明.程潜传.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92:135.
    ⑦中华民国政府.政府公报.民国二年三月二十四日,第306号,页607.
    ①黄俊军.湖南立宪派研究.长沙: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132.
    ①粟戡时.湖南反正追记.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93.
    ①仇鳌.一九一二年回湘筹组国民党支部和办理选举经过.湖南文史资料选辑,第2辑.
    ②沈晓敏.民初袁世凯政府与各省议会关系述论.历史教学,2004(10)
    ③魏桃初;饶怀民.民国初年湖南省议会的发展演变及其作用.求索,2011(11).
    ①长沙日报社.长沙日报.1913年3月14日.
    ②上海民立报社.民立报.1913年3月8日:议员不赴召集者除废.
    ③长沙日报社.长沙日报.1913年3月12日.
    ④上海申报社.申报.1913年3月27日:湘省会正副议长之产出难.
    ⑤长沙日报社.长沙日报.1913年3月16日、17日、18日.
    ⑥张朋园.湖南现代化的早期进展(1860-1916).长沙:岳麓书社,2002:312.
    ①长沙日报社.长沙日报.1913年3月21日:两日间之省议会.
    ②长沙日报社.长沙日报.1913年3月22日:省会选举参议员.
    ③长沙日报社.长沙日报.1913年3月23日:选举参议员再誌.
    ④长沙日报社.长沙日报.1913年3月24日:选举议员三誌.
    ⑤长沙日报社.长沙日报.1913年3月25日:选举参议员四志.
    ①商务印书馆.东方杂志.第9卷第12号.
    ②长沙日报社.长沙日报.1913年3月28日:选举参议员五誌.
    ③湘潭人盛时,原同盟会员,武昌起义爆发后返湘,任湖南都督府高等审判厅厅长,旋改司法司司长,第一届参议院议员.
    ①沈晓敏.民初袁世凯政府与各省议会关系述论.历史教学,2004(10).
    ②上海申报社.申报.1913年2月3日.
    ③沈晓敏.民初各省议会反对适用《谘议局章程》的斗争.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03).
    ①沈晓敏.民初袁世凯政府与各省议会关系述论.历史教学,2004(10).
    ①杨鹏程.湖南辛亥史论.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7:59.
    ②长沙日报社.长沙日报.1913年1月2日.
    ③上海申报社.申报.1916年10月10日:详记湘省会之第一幕.
    ④上海时报社.时报.1913年7月25日.
    ⑤黄季陆.革命文献(四十年).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党史史料编纂委员会,1958:327.
    ①上海民立报社.民立报.1913年8月2日:湘省独立后之布置.
    ②中华民国政府.政府公报.民国二年八月十五日,第221号,页347.
    ③魏桃初,饶怀民.民国初年湖南省议会的发展演变及其作用.求索,2011(11).
    ④万石楼主.毛泽东的尊师情怀.老友,2005(09).
    ①袁伟时.中国自由民主和法治的开端与挫败[J].东方文化,2003(1).
    ①长沙日报社.长沙日报.1915年9月17-24日:长沙初选资格调查揭晓。
    ②长沙日报社.长沙日报.1915年10月20:国民会议选举有期.
    ③长沙日报社.长沙日报.1915年10月29:国民会议选举完结.
    ①湖南大公报社.湖南大公报.1916年6月16日.
    ②1916年8月1日,继任大总统黎元洪才宣布重开国会后,并于同月14日令各省省议会应于10月1日由各省行政长官召集复会。
    ③湖南省原有省议员总数共108人,除身死及列名筹安劝进者外,调查尚余88人,居省垣者有38人。
    ①张朋园.近代地方政治参与的萌芽——湖南省举例[M].台湾:商务印书馆股份有限公司,1986:173.
    ②上海申报社.申报.1916年7月24日:湘垣近事.
    ①湖南省议会.第二次常年会及第三次临时会报告书(第1本).湖南省图书馆藏,1916年.
    ②湖南大公报社.湖南大公报.1916年8月16日:湖南之候补参议员.
    ③湖南大公报社.湖南大公报.1916年10年3日:省议会开会后之近状.
    ④上海申报社.申报.1916年10月14日:湘省三次选举参议员.
    ①上海申报社.申报.1916年10月16 日:湘省会选举候补参议员之难.
    ②上海申报社.申报.1916年10月18日:湘省议会之前途.
    ③湖南大公报社.湖南大公报.1916年10月11日:省议会要闻彙誌-参议员之停选.
    ①上海申报社.申报.1916年11月2日:湘省会补选参议员之结束.
    ②上海申报社.申报.1916年10月20日:湘议会停选与开会.
    ③上海申报社.申报.1917年1月4日:再纪湘议会改选参议员之经过.
    ①上海申报社.申报.1917年1月9日:湘参议员选出后之杂闻.
    ②上海申报社.申报.1917年1月9日:湘参议员选出后之杂闻.
    ③湖南大公报社.湖南大公报.1916年7月23日:帝制派议员之末路.
    ④上海申报社.申报.1916年10月7日:湘鄂省议会之本体问题.
    ⑤湖南大公报社.湖南大公报.1916年10月5日:黄右昌尚想当议长耶.
    ⑥湖南大公报社.湖南大公报.1916年10月11日:省议会要闻彙誌.
    ①湖南省议会.第二次常年会及第三次临时会报告书(第1本).湖南省图书馆藏,1916年.
    ②湖南大公报社.湖南大公报.1916年10月31日,11月1日.
    ③上海申报社.申报.1916年11月5日:湘省会选举正副议长.
    ①上海申报社.申报.1916年11月8日:湘省之参议员与副议长.
    ②上海申报社.申报.1916年11月12日:湘省最近之选举.
    ③湖南大公报社.湖南大公报.1918年2月7日.
    ①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湖南省委(毛泽东早期文稿)编辑组.毛泽东早期文稿[c].长沙:湖南出版社,1995:179.
    ②湖南大公报社.湖南大公报.1918.5.29:选举投票趣闻.
    ③湖南大公报社.湖南大公报.1918.6.4:湘潭选举之怪相.
    ④陶菊隐.政海轶闻[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98:56.
    ①湖南大公报社.湖南大公报.1918.9.18:委任省议会覆选监督.
    ②湖南大公报社.湖南大公报.1918.9.19辰沅道区请求缓选省议员,1918.9.20省长公署关于请缓改选省议员之批示.
    ③陶菊隐.政海轶闻.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98:76-77.
    ①上海申报社.申报.1920年3月17日.
    ①上海申报社.申报.1920年7月23日:谭都督之祃电.
    ②付平,梦渊.“政坛不倒翁”谭延闿的1920.人物,2008(7):83-87.
    ①湖南大公报社.湖南大公报.1920年9月17日.
    ①湖南大公报社.湖南大公报.1920年9月28日.
    ②湖南省议会的这一方案显然是受了《大公报》刊载的毛泽东自治方案的影响.
    ①刘建强.谭延闿传.北京:九州出版社.2011年.
    ②1920年10月14日,省议会因双十节游行群众卸去议会旗帜一事上书省长,要求查处.
    ③1920年12月5日的长沙各大报纸均登载了这封信.
    ①湖南省议会.宪法会议组织法.原件藏湖南省图书馆.
    ②湖南大公报社.湖南大公报.1920年11月11日.
    ①湖南省议会.第四五六次临时会报告书(三卷).湖南省图书馆藏,1921年.
    ②湖南大公报社.湖南大公报.1920年11月24日.
    ③湖南大公报社.湖南大公报.1921年12月24日,赵恒惕以开会为名,将程派将领李仲麟、瞿维臧等8人杀害.
    原案为省议员五人,议员外分路选举3人,因议会觉得议员数太少,终被修改.
    ①湖南省议会.第四五六次临时会报告书.湖南省图书馆藏,1921年.
    ②刘建强.谭延闿传.北京:九州出版社.2011:365.
    ③国内支持宪政的学者为了保全湖南自治,呼吁两军停火,在各方调停之下,赵恒惕和吴佩孚签订了《湘直停战协定》
    ①湖南大公报社.湖南大公报.1916年7月23日:省议会请中央任命龙璋暂长民政电.
    ①湖南大公报社.湖南大公报.1916年8月21日:省议会闭会.
    ②湖南省议会.第二次常年会及第三次临时会报告书(第1本).湖南省图书馆藏,1916年.
    ①湖南省议会.第二次常年会及第三次临时会报告书(第1本).湖南省图书馆藏,1916年.
    ②湖南大公报社.湖南大公报,1917年12月7日:省议会临时会召集有期.
    ①议决结果为:本会五人太少,应取消三路选派,本会共八人。参见湖南省议会.第四五六次临时会议事录[z].湖南省图书馆藏,1921年.
    ②湖南省议会.第四五六次临时会议事录(第二本公文).湖南省图书馆藏,1921年.
    湖南省议会.第七八九十十一次临时会报告书(三卷).湖南省图书馆藏,1922年.
    湖南省议会.第七八九十十一次临时会报告书(三卷).湖南省图书馆藏,1922年.
    ①湖南省议会.第七八九十十一次临时会报告书(三卷).湖南省图书馆藏,1922年.
    ①湖南省议会.第七八九十十一次临时会报告书(三卷).湖南省图书馆藏,1922年.
    ① 湖南省议会.第十二次临时会报告书[z].湖南省图书馆藏,1922年.
    ②湖南省议会.第十二次临时会报告书[z].湖南省图书馆藏,1922年.
    湖南大公报社.湖南大公报.1916年7月19日.
    ①湖南大公报社.湖南大公报.1916年10月23日.
    ②湖南大公报社.湖南大公报.1916年12月15日.
    ③湖南省议会.第三次常年会报告书[z].湖南省图书馆藏,湖南省档案馆藏,1917年.
    ①陈建平.历史上中国中央与地方实质性分权的实验——以民国《湖南省宪法》的制定与实施为样本.现代法学,2010(05).
    ②省议员之名额定为一百六十六名,全省分三大区,一区卅七名,二区卅六名,三区卅五名。总数为166人.
    ①湖南省志.第一卷:472.
    ②凡有左列资格者皆得被选:一、曾在国内外专门学校毕业者;二、曾任荐任职一年以上,或委任职三年以上无过失者;三、曾任省县议员三年以上者;四、曾任中等学校以上校长、教员二年以上者;五、曾任省县公团法团职务五年以上者.
    ③胡春惠.民初的地方主义与联省自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193.
    ①陈建平.历史上中国中央与地方实质性分权的实验——以民国《湖南省宪法》的制定与实施为样本.现代法学,2010(05).
    ②腾讯历史频道.转型中国1864-1949:1920年联省自治.
    ①何文辉.历史拐点处的记忆一一1920年代湖南的立宪自治运动.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2008:351.
    ②湖南大公报社.湖南大公报.1922年5月30日.
    ①湖南大公报社.湖南大公报.1922年8月13日.
    ①湖南大公报社.湖南大公报.1922年4月10日.
    ①湖南大公报社.湖南大公报.1924年3月21日,1925年3月24日。
    ②湖南大公报社.湖南大公报.1924年10月24、30、31日,11月2、29日,1925年1月11日。
    ①湖南大公报社.湖南大公报.1924年1月12日.
    ②陶菊隐.狷介与风流:吴佩孚将军传.蒋百里先生传.山西人民出版社,2010:205.③湖南大公报社.湖南大公报.1924年7月1:召集宪法会议之动机.
    ①湖南大公报社.湖南大公报.1924年9月3日,9月6日,9月19日.
    ②湖南大公报社.湖南大公报.1924年8月2日.
    ①湖南省政府.湖南省宪法.1921年.
    ①上海申报社.申报.1921年4月7日.
    ①湖南大公报社.湖南大公报.1925年2月17日,湘省议会通电.
    ②雷颐.晚清及民国宪政.经济观察报,2008年03月08日.
    ③薛刚.变动社会中的宪政尝试一《中华民国宪法》的制定与宪政理想的顿挫.中国公法网.
    ①1923年8月31日,谭赵之战期间,谭部袭占长沙,赵恒惕退醴陵。9月13日赵恒惕部夺回长沙.
    ①覆选区分为九区,第一区覆选监督驻长沙。二区宝庆,三区常德,四区澧县,五区衡阳,六区零陵,七区郴县,八区桂阳,九区沅陵.
    ②此次选举经费在十四年度预算案内规定,省议员选举事务所经费为16011元,省议员选举津贴各县经费计分四等,一等十六县各津贴600元,二等十九县各500元,三等24县各400元,四等36县各300元,总共津贴33500元.
    ③湖南大公报社.湖南大公报.1926年3月4日-5日.
    ①湖南大公报社.湖南大公报.1926年3月12日:赵省长召集大会辞职纪闻.
    ②湖南大公报社.湖南大公报.1926年3月16日:唐代省长本日到省.
    ③湖南大公报社.湖南大公报.1926年3月23日、25日、27日.
    ①湖南大公报社.湖南大公报.1926年4月8日:省议会反对变更矿局组织。1926年4月14日1:省议会反对停收军用公债。
    ②湖南大公报社.湖南大公报.1926年5月6日-6月6日.
    ③湖南大公报社.湖南大公报.1926年7月7日:关于赵省长回湘之消息录志.
    ④湖南大公报社.湖南大公报.1926年7月29日:省议会文件已经封存.
    ①湖南大公报社.湖南大公报.1926年8月16日.
    ①湖南省议会.湖南省议会报告书第二次常会议事录.1922年,原件藏湖南省图书馆.
    ①湖南省议会.第三次临时会议事录.1923年1月,原件藏湖南省图书馆.
    ②湖南省议会.第三次常会议事录.湖南省图书馆藏,1923年.
    ③湖南省议会.第三次常会议事录.湖南省图书馆藏,1923年.
    ①湖南省议会.第三四次常会暨四五六七八次临时会报告书(第1本卷四公文目录).湖南省图书馆藏,湖南省档案馆藏,1924年.
    ①湖南省议会.第三四次常会暨四五六七八次临时会报告书(第2本卷五表).湖南省图书馆藏,湖南省档案馆藏,1924年.
    ②湖南大公报社.湖南大公报.1923年12月11日:省议会召集九次临时会.
    ③湖南大公报社.湖南大公报.1924年3月6日:省议会取消议员之尽头办法.
    ④湖南大公报社.湖南大公报.1925年6月3日:省议会捐助沪工一万元.
    ①湖南大公报社.湖南大公报.1923年12月6日:孔副议长访问记.
    ①湖南大公报社.湖南大公报.1923年12月27日.
    ①黄俊军.湖南立宪派研究.长沙: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57-59.
    ①阳信生.湖南近代绅士阶层研究(1895—1912年).长沙:岳麓书社.2010:288.
    ②阳信生.湖南近代绅士阶层研究(1895—1912年).长沙:岳麓书社.2010:288-289.
    ③周荣德.中国社会的阶层与流动——一个社区中士绅身份的研究.学林出版社,2000:9.
    ④中华民国政府.省议会议员选举法.第16条.
    ①霍修勇.清末民初湖南省政权变迁的基本特点.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6).
    ②马敏.绅商词义及其内涵的基点讨论.历史研究,2001(2).
    ③阳信生.湖南近代绅士阶层研究(1895—1912年).长沙:岳麓书社.2010:301-302.
    ①湖南省政府.湖南省宪法.第25条.
    ②愚厂.省宪辑览(甲编).上海自治学会,民国10年.
    ③李达嘉.民国初年的联省自治运动.台北:弘文馆出版社,1986:204.
    ①霍修勇.清末民初湖南省政权变迁的基本特点.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6).
    ①霍修勇.清末民初湖南省政权变迁的基本特点.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6).
    ①上海申报社.申报.1916年10月10日:详记湘省会之第一幕.
    ②上海申报社,申报.1916年10月19日:湘议会选出五人.
    ①霍修勇.清末民初湖南省政权变迁的基本特点.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6).
    ②霍修勇.清末民初湖南省政权变迁的基本特点.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6).
    ③湖南大公报社.湖南大公报.1922年5月23日.
    ①商务印书馆.东方杂志.第9卷,第11号,法令.
    ②霍修勇.清末民初湖南省政权机构设置的递嬗.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07(6).
    ①湖南制宪委员会:湖南省宪法.湖南省图书馆藏,1922年.
    ①1922年《湖南省宪法》第三十条、第三十一条,1922年《湖南省省议会议员选举法》第三条.
    ①法制股七人,预算股二十五人,决算股十五人,财政股十三人,内务股九人,教育股九人,实业股九人,请愿股十一人,惩戒股七人.
    ②湖南省议会.第二次常年会及第三次临时会报告书(第1本).湖南省图书馆藏,1916年.
    ①湖南省议.会议场旁听规则.第三条、第十五条、第十七条.
    ①数据来源:湖南省议会.第一次常会议事录,第二次常年会及第三次临时会报告书,第三次常年会议事录、报告书.湖南省图书馆藏,湖南省档案馆藏.
    ①湖南大公报社.湖南大公报.1917年7月8日.
    ①湖南省议会.湖南省议会第二次常年会乃第三次临时会报告书(笛2册卷三本会经费).藏湖南省图书馆。
    ①湖南大公报社.湖南大公报.1921年11月21日。
    ②湖南大公报社.湖南大公报.1923年1月6日。
    ①魏桃初,饶怀民.民国初年湖南省议会的发展演变及其作用.求索,2011(11).
    ①霍修勇.清末民初湖南省政权机构设置的递嬗.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07(6). ①长沙日报社.长沙日报.1917年1月3日:省议会审查预算案人员之报告。审查会长谭柄鉴,一,内务组理事刘善泽,股员陈景贤吴宗宽。二,教育组理事戴丹诚,股员周廷干游如龙刘明钱罗良干雷洪畇李诲。三,实业组理事唐瞻云,股员周毓丰傅(?)。四,矿务局组理事彭承念,股员曹兆山吴静丁鸣盛齐璜。五、银行组理事王幞,股员伍坤江天涵姚联奎张汉.
    ②湖南大公报社.湖南大公报.1917年1月5日:五年度省地方预算案之变更.
    ①湖南大公报社.湖南大公报.1917年1月11日至2月9日.
    ①湖南大公报社.湖南大公报.1917年2月25日.
    ②湖南省议会.第二次常年会及第三次临时会报告书(第1本).湖南省图书馆藏,1916年.
    ③湖南大公报社.湖南大公报.1916年9月19日.
    ①湖南大公报社.湖南大公报.1923年4月6日.
    ②上海申报社.申报.1923年5月1日:湘省务员总辞职。
    ③上海申报社.申报.1923年5月24日:湘省务员又预备辞职说。
    ④何文辉.历史拐点处的记忆——1920年代湖南的立宪自治运动.湖南人民出版社,2008:126。
    ①上海申报社.申报.1923年3月9日:长沙通信。
    ①湖南省议会.第三次常年会议事录.湖南省图书馆藏,1923年.
    ②湖南省议会.第三次常年会)(第二本公文).湖南省图书馆藏,1917年.
    ①湖南大公报社.湖南大公报.1917年1月15日.
    ②湖南省议会.第三次常年会)(第二本公文).湖南省图书馆藏,1917年.
    ①湖南省议会.第二次常会议事录.湖南省图书馆藏,1922年.
    ②湖南大公报社.湖南大公报.1924年6月19日:省议会通过惩办廖模.
    ①湖南大公报社.湖南大公报.1924年8月19日.
    ①湖南省议会.第十二次临时会报告书.湖南省图书馆藏,1922年.
    ①上海时报社.时报.民国二年七月二十五日.
    ②湖南大公报社.湖南大公报.1916年10月2日.
    ③湖南大公报社.湖南大公报.1917年3月18日:省议会对于湘矿国有之抗议.
    ④湖南大公报社.湖南大公报.1917年3月26日、28日、29日.
    ①湖南大公报社.湖南大公报.1917.4.24又将有中日合办白铅炼厂出现,果有人组设中日白铅炼厂耶.
    ②湖南大公报社.湖南大公报.1917年5月3日:日本又派来攫夺水口山之奇兵.
    ③湖南大公报社.湖南大公报.1917年5月3日:省议会反对中日合办白铅炼厂
    ④湖南大公报社.湖南大公报.1917年4月22日:省议会关于中日银行提出大质问.
    ⑤湖南大公报社.湖南大公报.1917年4月23日:不许日人在湘设立银行之理由.
    ⑥南大公报社.湖南大公报.1917年4月24日:省议会反对日人在湘组设银行.
    ⑦湖南大公报社.湖南大公报.1917年5月21日:纪昨日反对中日银行之公民大会.
    ①北洋政府国务院档案.湖南省议会等要求拒签和约罢斥曹章陆电.1919年5月14日.
    ①湖南大公报社.湖南大公报.1923年6月9日:省议会通电.
    ②湖南大公报社.湖南大公报.1924年1月14日.
    ①湖南大公报社.湖南大公报.1925年9月8日:省议会为青沪案停会一天.
    ①湖南省议会.第三次常年会报告书.湖南省图书馆藏,湖南省档案馆藏,1917年.
    ①湖南大公报社.湖南大公报.1917年5月14日,5月18日.
    ②湖南大公报社.湖南大公报.1917年7月8日:长沙商埠马路租地章程.
    ③长沙城董事会编.长沙城董事会第一次报告书(一卷).1921年,湖南省图书馆.
    ①湖南大公报社.湖南大公报.1922年4月20日,7月1日,7月4日,8月12日.
    ①湖南大公报社.湖南大公报.1923年12月12:省议会两大查办案之结果,剪市政公所总理黄一欧被陈小元提出查办案.
    ②湖南省议会编.湖南省议会第二次常会议事录.民国十一年铅印本,原件藏于湖南省图书馆.
    ①向常水,吴仰湘.民国时期湖南纷乱的公共领域:基于米盐公股问题的考察.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1.
    ②湖南大公报社.湖南大公报.1920年11月13日,1920年11月17日,1920年12月17日.
    ③湖南大公报社.湖南大公报.1920年12月19日:军队兼修省路之建议.
    ①筹赈会中方总干事谢国藻对此事的解释.
    ①湖南大公报社.湖南大公报.1922年7月14日,1922年9月8日,1922年9月9日.
    ②湖南大公报社.湖南大公报.1921年5月22日.
    ①转引自林增平.湖南近现代史.湖南师大出版社,1991:382.
    ②李会刚.湖南工业经济发展历史及展望.湖南人民出版社,1988:135.
    ①·湖南省议会.第三次常年会报告书.湖南省图书馆藏,湖南省档案馆藏,1917年.
    ①湖南大公报社.湖南大公报.1921年4月22日:省议会第七次议事记。
    ②湖南大公报社.湖南大公报.1921年7月15日:省议会关于杂税设局之质问。
    ③湖南大公报社.湖南大公报.1921.7.26,维持杂税设局原案以利征收而杜流弊案。
    ①湖南大公报社.湖南大公报.1924年5月18日-12月3日.
    ②湖南大公报社.湖南大公报.1925年10月28日1:省议会反对杂税包办政策.
    ③湖南大公报社.湖南大公报.1925年3月20日:省议会立意撤消印花检查所.
    ④湖南大公报社.湖南大公报.1925年4月12日:省议员提议实行统税.
    ⑤湖南大公报社.湖南大公报.1917年2月5日.
    ⑥湖南大公报社.湖南大公报.1917年2月5日.
    ①湖南大公报社.湖南大公报.1917年1月13日.
    ②条规三则,咨请省长公布实施:1、各机关收入铜元自十枚以上均得用铜元票,不得苛索铜元或留难低折等弊。2、各机关经收人员有违反前条规定者,商民得向该管长官指控,轻则罚金重则革斥;如该管长官拒不受理或徇私袒护,商民得指控于上级官厅予以相当处分。3、各机关所发收据应盖用铜元官票不准折扣八字戳记。各机关应榜示门首并张贴通卫俾众周知.
    ①湖南大公报社.湖南大公报.1917年4月28日.
    ②湖南大公报社.湖南大公报.1917年5月8日.
    ③湖南大公报社.湖南大公报.1917年7月21日.
    ④湖南大公报社.湖南大公报.1920年11月20日.
    ①湖南大公报社.湖南大公报.1922年7月15日:议会查办造币厂之认真—请赴沪宣传代表调查美商骗款真相.
    ②湖南大公报社.湖南大公报.1919年10月9日.
    ③湖南大公报社.湖南大公报.1921年4月28日,1921年5月20日,1925年5月22日.
    ④湖南大公报社.湖南大公报.1921年7月17日.
    ⑤湖南大公报社.湖南大公报.1920年12月24日.
    ①湖南省议会.第四五六次临时会报告书(三卷).湖南省图书馆藏,1921年.
    ②湖南大公报社.湖南大公报.1924年7月6日.
    ①湖南大公报社.湖南大公报.1925年4月22日-5月15日.
    ②湖南大公报社.湖南大公报.1926年3月25日.
    ③湖南大公报社.湖南大公报.1926年7月6日:省议会昨日之重要协调会.
    ①湖南省议会第三次常年会报告书(第二本公文)(卷一),1917年.
    ②湖南大公报社.湖南大公报.1923年6月.
    ①湖南大公报社.湖南大公报.1917年4月3日杨朝恒确将除名。
    ②湖南大公报社.湖南大公报.1921年12月11日:省议会审定禁烟条例。
    ①湖南大公报社.湖南大公报.1920年10月17日,1921年11月24日。
    ①魏桃初,饶怀民.民国初年湖南省议会的发展演变及其作用.求索,2011(11).
    ①魏桃初,饶怀民.民国初年湖南省议会的发展演变及其作用.求索,2011(11).
    ①魏桃初,饶怀民.民国初年湖南省议会的发展演变及其作用.求索,2011(11).
    ①魏桃初,饶怀民.民国初年湖南省议会的发展演变及其作用.求索,2011(11).
    [1]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下)[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年.
    [2]白寿彝.中国通史(第11、12编)[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社,1999年
    [3]曹沛霖.议会政治[M].香港: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1993年.
    [4]陈建平.湖南省宪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9年.
    [5]陈勤,李刚,刘佩芳.中国现代化史纲[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
    [6]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
    [7]陈之迈.中国政府[M].上海:商务印书馆,1946年.
    [8]程舒伟.议会政治与近代中国[M].上海:商务印书馆,2006年.
    [9]第二历史档案馆.善后会议[M].南京:档案出版社,1985年.
    [10]丁德昌.民初湖南[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
    [11]丁小宣.中华民国立法史[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
    [12]丁中江.北洋军阀史话[M].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96年.
    [13]敷文社.最近官绅履历汇编[c].台北:文海出版社,1970年.
    [14]龚书铎.中国社会通史(民国卷)[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
    [15]顾敦鍒.中国议会史[M].苏州:苏州木渎心正堂,1931年.
    [16]郝盛潮等.中华民国史事件人物录[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
    [17]侯宜杰.二十世纪初中国政治改革风潮[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
    [18]侯宜杰.袁世凯传[M].北京:百花文艺出版社,2003年
    [19]黄福庆.清末留日学生[M].台北:台湾“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1975年.
    [20]黄俊军.湖南立宪派研究[M].长沙: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年.
    [21]来新夏.北洋军阀史[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0年
    [22]李凡著.孙中山全传[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6年.
    [23]李建新等.近代中国的议会与宪政[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05年.
    [24]李剑农.戊戌以后三十年中国政治史[M].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
    [25]李剑农.中国近百年政治史(1840-1926年)[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
    [26]李学智著.民国初年的法治思潮与法制建设:以国会立法活动为中心的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
    [27]李玉.长沙的近代化启动[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0年.
    [28]李震东.议会[M].上海:商务印书馆,1933年.
    [29]林伯渠.林伯渠日记[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1年.
    [30]林开明等.北洋军阀史料[c].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6年.
    [31]林尚立.选举政治[M].香港: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1993年.
    [32]刘东严.中国选举史要[M].国立成都大学毕业论文,1930年.
    [33]刘凤舞.民国春秋[M].江苏古籍出版社,1987年.
    [34]刘国铭.李执中.中国国民党百年人物全书[M].北京:团结出版社,2005年.
    [35]刘建强.湖南自治运动史论[M].湘潭:湘潭大学出版社,2008年.
    [36]刘建强.谭延闿传.北京:九州出版社[M].2011年.
    [37]刘寿林.辛亥以后十七年职官年表[M].北京:中华书局,1966年.
    [38]刘泱泱.湖南通史近代卷[M].长沙:湖南出版社,1994年.
    [39]刘映涣.近代湖南社会变迁[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
    [40]罗荣渠.现代化新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335.
    [41]马小泉.国家与社会:清末地方自治与宪政改革[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
    [42]马震东著.大中华民国史(第一卷)[M].北平:中华印书局,1929年.
    [43]钱实甫.北洋政府时期的政治制度(上)[M].上海:中华书局,1984年.
    [44]钱实甫.地方自治概论[M].1939年.
    [45]邱昌渭.议会制度[M].上海:商务印书馆,1933年.
    [46]尚小明.留日学生与清末新政[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2002年.
    [47]邵丽英.改良的命运——俄国地方自治改革史[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
    [48]沈晓敏.处常与求变—清末民初的浙江咨议局和省议会[M].北京:三联书店,2005年.
    [49]史冷金著.民国那些事儿:1912~1949.禅机卷[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
    [50]宋斐夫.湖南通史现代卷[M].长沙:湖南出版社,2008年.
    [51]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M].北京:三联书店,1983年.
    [52]陶菊隐.政海轶闻[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98年.
    [53]天津市政协文史委.天津近代人物录[M].天津市史志编修委员会总编辑室出版,1987年.
    [54]田穗生.中外代议制度比较[M].上海:商务印书馆,2001年.
    [55]王道.选举史略[M].内务部编译处出版,1917年.
    [56]王建学.近代中国地方自治法重述[M].上海:法律出版社,2011年.
    [57]王奇生.民国时期乡村权力结构的演变[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
    [58]王人博.中国近代的宪政思潮[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年.
    [59]王世杰等.代议政治[M].上海:商务印书馆,1923年.
    [60]王玉明.选举论[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
    [61]魏光奇.官治与自治[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年.
    [62]吴承明.中国的现代化(市场与社会)[M].北京:三联书店,2001年.
    [63]吴晗等.皇权与绅权[M].上海:观察社,1948年.
    [64]谢俊美.政治制度与近代中国[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
    [65]熊希龄.熊希龄先生遗稿[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98年
    [66]徐友春.民国人物大辞典[c].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1年.
    [67]徐宗勉,张亦工等.近代中国对民主的追求[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96年.
    [68]阳信生.湖南近代绅士阶层研究(1895—1912年)[M].长沙:岳麓书社.2010年.
    [69]杨鹏程.湖南辛亥史论[c].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7年.
    [70]叶利军.民国北京政府时期选举制度研究[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7年.
    [71]玉法.清季的立宪团体[M].台北:“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1971年.
    [72]张海鹏等.中国近代通史[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年.
    [73]张晋藩.中国法律的传统与近代转型[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年.
    [74]张静.基层政权:分权制度诸问题[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
    [75]张静.现代公共规则与乡村社会[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6年.
    [76]张鸣.乡村社会权力和文化结构的变迁(1903-1953)[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
    [77]张朋园.湖南现代化的早期进展(1860-1916)[M].长沙:岳麓书社,2002年.
    [78]张朋园.近代地方政治参与的萌芽——湖南省举例[M].台湾:商务印书馆股份有限公司,1986年.
    [79]张朋园.立宪派与辛亥革命[M].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69年.
    [80]张朋园.梁启超与民国政治[M].吉林: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7年.
    [81]张朋园.中国民主政治的困境(1909-1949):晚清以来历届议会选举述论[M].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8年.
    [82]杨绪盟.移植与异化:民国初年中国政党政治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年.
    [83]张朋园.中国现代化的区域研究:湖南省1860-1916[M].台北:“中研院”,1983年.
    [84]张星久,祝马鑫.新编中国政治制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3.
    [85]张益弘著.创建民国与湖南精神[M].台北:恬然书舍,1997年.
    [86]张玉法.军阀政治[c].(中国现代史论集第5辑),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83年.
    [87]张玉法.民国初年的政党[M].台北:台北“中研院”,1985年.
    [88]张仲礼.中国绅士——关于其在19世纪中国社会中作用的研究[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1年.
    [89]章伯峰,李宗一.北洋军阀[M].武汉:武汉出版社,1990年.
    [90]章含之,白吉庵.章士钊全集[c].上海:文汇出版社,2000年
    [91]章开沅.比较中的审视:中国早期现代化研究[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3年.
    [92]章开沅.中国近代史上的官绅商学[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
    [93]郑佳明.长沙经贸史记[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97年.
    [94]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近代史资料编辑组.五四爱国运动资料,北京:科学出版社,1959年.
    [95]中国史学会.辛亥革命[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
    [96]中华文化复兴运动推行委员会.中国近代现代史论集(第16、19、20、21编)[C].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
    [97]邹谠.二十世纪中国政治[M].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1994年.
    [98]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湖南省委(毛泽东早期文稿)编辑组.毛泽东早期文稿[C].长沙:湖南出版社,1995年.
    [99]广东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室、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华民国史研究室、中山大学历史系孙中山研究室.孙中山全集(第三卷)[c].中华书局,1981年.
    [100]栗戡时.湖南反正追记[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年.
    [101]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c].南京:凤凰出版社(原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年.
    [102]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北洋政府公报(1912-1928)[C].上海:上海书店,2010年.
    [103]北京临时参议院.中华民国国会组织法[z].中华书局,1912年.
    [104]北京临时参议院,国务院.参议院义员选举法[z].湖南省图书馆藏,1912年.
    [105]北京临时参议院,国务院.众议院议员选举法[z].湖南省图书馆藏,1912年.
    [106]北京临时参议院.选举法施行细则[z].1912年.
    [107]袁世凯北京政府.省制[Z].湖南省图书馆藏,1912年.
    [108]袁世凯北京政府.省官制[z].湖南省图书馆藏,1912年.
    [109]袁世凯北京政府.各省第一届省议会议员名额表[z].1912年9月25日.
    [110]袁世凯北京政府.省议会议员各省覆选区表[z].湖南省图书馆藏,1912年.
    [111]袁世凯北京政府.省议会议员第一届选举日期令[z].政府公报,1912年10月3日.
    [112]袁世凯北京政府.省议会议员选举法施行细则[z].湖南省图书馆藏,1912年.
    [113]袁世凯北京政府.省议会选举表式[z].湖南省图书馆藏,1912年.
    [114]袁世凯北京政府.国会省议会第一届选举费用补助令[z].湖南省图书馆藏,1912年.
    [115]袁世凯北京政府.各省行政长官定期召集省议会并选举参议员通令[z].
    [116]袁世凯北京政府.省议会暂行法[z].湖南省图书馆藏,1913年4月.
    [117]袁世凯北京政府.省议会议员选举法[z].中华民国政府公报,1912年9月5日.
    [118]袁世凯北京政府.省议会议员选举施行细则[z].湖南省图书馆藏,1912年.
    [119]湖南省议会.湖南省议会议员选举法[z].湖南省图书馆藏,1926年.
    [120]湖南省议会.湖南省议会组织法[z].湖南省图书馆藏,1925年
    [121]湖南制宪委员会:湖南省宪法[z].湖南省图书馆藏,1922年.
    [122]湖南省特别议会.湖南特别议会报告书[z].湖南省图书馆藏,1912年.
    [123]湖南省议会.湖南省议会议事细则一册[z].湖南省图书馆藏,1912年.
    [124]湖南省议会.第二次常年会及第三次临时会报告书(第1本)[z].湖南省图书馆藏,1916年.
    [125]湖南省议会.第三次常年会)(第二本公文)[z].湖南省图书馆藏,1917年.
    [126]湖南省议会.第三次常年会议事录[z].湖南省图书馆藏,1923年.
    [127]湖南省议会.第三次常年会报告书[z].湖南省图书馆藏,湖南省档案馆藏,
    1917年.
    [128]湖南省议会.省议会议决六年度湖南电话局、模范劝工场、湖南银行、储蓄银行、矿务总分局特别会计岁入岁出预算分册(四)[z].湖南省图书馆藏,1917年.
    [129]湖南省议会.第四五六次临时会议事录[z].湖南省图书馆藏,1921年.
    [130]湖南省议会.第四五六次临时会(第二本公文)[z].湖南省图书馆藏,1921年.
    [131]湖南省议会.第四五六次临时会报告书(三卷)[z].湖南省图书馆藏,1921年.
    [132]湖南省议会.第七八九十十一次临时会报告书(三卷)[z].湖南省图书馆藏,1922年.
    [133]湖南省议会.第十二次临时会报告书[z].湖南省图书馆藏,1922年.
    [134]湖南省议会.湖南省议会报告书(卷四公文)[z].湖南省图书馆藏,湖南省档案馆藏,1923年.
    [135]湖南省议会.湖南省议会报告书(第四五卷)[z].湖南省图书馆、湖南省档案馆藏,1924年.
    [136]湖南省议会.第三四次常会暨四五六七八次临时会报告书[z].湖南省图书馆藏,湖南省档案馆藏,1924年.
    [137]湖南省议会.第六七八次临时会暨第四次常会[z].湖南省图书馆藏,湖南省档案馆藏,1924年.
    [138]湖南省议会.第一次常会议事录[z].湖南省图书馆藏,湖南省档案馆藏,1917年.
    [139]湖南省省议会.众议院湖南省议会议员初选投票报告录式等四种[z].湖南省图书馆藏.
    [140]湖南省议会.湘乡县知事关于国会省会选举盗会[z].湖南省图书馆藏,1923年.
    [141]王辅汉.讨湖南筹饷总局局长周震鳞檄(罪状十二条)[Z].武汉市档案馆藏,1916年.
    [142]谭延闿.湖南都督谭延闿宣布取消独立的告示[z].湖北省档案馆藏,1914年.
    [143]谭延闿.中华民国军政府湘军都督谭延闿宣布独立的照会[z].湖北省档案馆藏,1912年.
    [144]湖南省议会.湖南省议会就弹劾汤芗铬案给北洋政府内务部的报告[z].湖南省图书馆藏,1922年.
    [145]湖南特别议会.湖南特别议会致各省议会等电[z].湖南省图书馆藏,1912年.
    [146]湖南省政府.各种提案(1811-1928年)[z].湖南省档案馆藏,1912-1926年.
    [1]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湖南省图书馆藏.长沙日报(1911-1917年).
    [2]中国国家图书馆,湖南省图书馆,湖南师范大学图书馆藏.长沙大公报(1915-1927年).
    [3]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湖南省图书馆藏.申报(1911-1926年).
    [4]北京印铸局编辑,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藏.政府公报(1915-1922年).
    [5]湖南省图书馆藏.湖南自治报.长沙:湖南自治报社出版,1911年.
    [6]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辛亥革命回忆录[c].北京:文史资料出版社,1981年1
    [7]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湖南省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湖南文史资料选辑(20辑)[C].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年.
    [8]全国政协文史委.文史资料选辑(1960--2010年)[c].
    [9]全国政协文史委.文史资料存稿选编[c].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2年.
    [10]湖南省图书馆藏.湖南通志,湖南省志,长沙县志,善化县志,长沙市志.
    [11]湖南省图书馆藏.湖南国民日报,湘省大汉报,九澧共和报,湖南通俗日报》.
    [12]湖南省档案馆藏.湖南政报(1912-1926年),《湖南官报》,(1921-1927年).
    [13]陈先枢.湘城文史丛谈.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1年.
    [14]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湖南省图书馆藏.长沙文史资料(第一至九辑)[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长沙市委员会,(1984-1989年).
    [15]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央档案馆.中共党史资料(第72辑).湖南省图书馆,1999年.
    [16]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史料编辑部.五四爱国 运动档案资料.1980.
    [17]湖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湖南省志(第4卷政务志).湖南出版社,1993年.
    [18]湖南文史资料选辑》第2辑.
    [1]宋锐乔,倪少玉.陈独秀与西南军阀及其联省自治[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1):128-130.
    [2]百度文库.民国旧事——湘人治湘[EB/OL]. http://wenku.baidu.com, 2004-4-25.
    [3]常书红.清末民初地方社会整合格局的变化[J].史学月刊,2003(4):108-111.
    [4]陈长明.湖南省宪法(1920--1926年)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5]陈惠芬.从民元临时省议会的成立看辛亥革命后的政治参与[J].“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历史学报,1986(14):54-57.
    [6]陈文英.1986-2000年清末立宪运动研究综述.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3(1):75-78.
    [7]陈益元.建国以来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研究述评[J].文史博览,2007(4):95-97.
    [8]程舒伟.旧中国国会兴衰述评[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9]迟云飞.清末社会的裂变与各阶层分析[J].史学集刊,2003(4):99-102.
    [10]邓慧君.清末民初甘肃地方政治的近代化[J].兰州学刊,2005(1):137-138.
    [11]邓丽兰.中国知识界对议会政治的认知与民国政制的演变[J].河北学刊,2004(9):115-118.
    [12]丁进军.民国初年临时政府内务部大事记略[J].历史档案.1999(01):37-46.
    [13]丁言模.醉翁亭与民国要人[J].档案春秋,2005年(11):96-98.
    [14]段明学.政治竞争导论[D].西南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2年.
    [15]范福潮.清末民初地方自治主义的变迁 [EB/OL]. http://bbs.cqzg.cn/thread-63789-1-1.html,2003-08-11/2003-08-20.
    [16]方维规.“议会”、“民主”与“共和”概念在西方与中国的嬗变[J].二十一世纪(香港),2003(4):76-79.
    [17]付平,梦渊.“政坛不倒翁”谭延闿的1920[J].人物,2008(7):83-87.
    [18]高健,赵江名.民国前期新疆省议会研究[J].西域研究,2005(3):69-72.
    [19]高迎晖,高炯.民国时期山西首届省议会副议长高洪[J].文史月刊.2005(12):185-187.
    [20]耿云志.辛亥革命前夕的各省谘议局联合会[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2):132-134.
    [21]郭殊.中国近代行政法院制度之变迁[N].人民法院报,2003-7-21.
    [22]国家图书馆.民国时期地方自治实施方案法规汇编[C].2010年.
    [23]国务院参事室.“参事”溯源[J].参事工作通讯,(86):237-242.
    [24]韩爱平.毛泽东早期以_大公报_为轴心的新闻活动论略[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7):132-136.
    [25]郝秉键.试论绅权[J].清史研究,1997(2):92-95.
    [26]郝锦华.新旧之间:学制转轨与近代乡村社会[D].山西大学,2004年.
    [27]何勤华,王立民.民初湖南县制及路界[J].法律史研究.2008(3):43-46.
    [28]何文辉.历史拐点处的记忆——1920年代湖南的立宪自治运动[M].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2008年.
    [29]贺跃夫.晚清士绅与中国的近代化[J].中山大学学报,1993(3):122-124.
    [30]洪碧华.浅谈清末的立宪思潮与旧中国的八部宪法[EB/OL]. http://www.law-lib.com,2004-9-12.
    [31]侯雁飞.吉林省议会活动及历史作用浅析[J].松辽学刊(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1):145-147.
    [32]侯宜杰.清末立宪运动研究史述评[J].近代史研究,1985(3)46-48.
    [33]胡适.联省自治与军阀割据[J].努力周报,1922-9-10.
    [34]华伟,于鸣超.中国行政区划改革的初步构想 [EB/OL]. http://www.chinaelections.org,2004-9-16/2004-9-30.
    [35]黄永豪.坡子街上的对抗——二十世纪初年城市与国家建构初探[J].历史人类学学刊,2005(10):79-84.
    [36]黄东兰.清末地方自治制度的推行与地方社会的反应[J].开放时代,2002(3):85-87.
    [37]黄俊军.清末立宪派近百年研究述评[J].湖南社会科学,2006(6)121-124:
    [38]黄岭峻.道德危机与清末民初政治现代化的失败[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01):122-125.
    [39]霍修勇.清末民初湖南省政权机构设置的递嬗[J].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07(6):97-100.
    [40]姬丽萍.民初议会制度的确立及其运作[J].民国档案,1996(01):26-28.
    [41]姜平.辛亥革命后民国初年的政党政治[J].档案史料与研究,2001(3):97-100.
    [42]金观涛,刘青峰.近代中国“权利”观念的意义演变—-从晚清到《新青年》[J].近代史研究所集刊.1999(32):137-139.
    [43]景跃进.代表理论与中国政治[J].社会科学研究,2007(3):89-91.
    [44]孔玲.略论民国时期的贵州省级民意机关[J].贵州社会科学.2002(05):131-134.
    [45]孔祥来.国初年的省制改革及其争议[D].浙江大学,2006年.
    [46]黎见春.近年五四运动研究综述[J].北京党史,2001(3):117-119.
    [47]李继锋.分合之际.二十年代初省宪运动的背景分析[J].民国档案,1996(3):187-189.
    [48]李继锋.分合之际:二十年代初省宪运动的背景分析[J].1997年.
    [49]李平亮.民国初期江西省议会中的党派之争[J].史学月刊.2007(8):187-190.
    [50]李万彦.民国初年吉林省议会弹劾都督案[J].兰台内外.1994(9):133-135.
    [51]李秀清.近代中国联邦制的理论和实践_北洋军阀时期省宪运动述评[J].环球法律评论,2001(12):149-152.
    [52]李严成.晚清政府职能萎缩与绅士基层“自治”[J].湖北大学学报,2005(1): 91-93.
    [53]李勇军.民国初年的湖北自治运动[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6):148-150.
    [54]李豫,李雪梅.民国元年的山西社会变异_民国山西第一报_共和白话报_所反映的当时山西社会(续)[J].山西档案.2006(3):32-35.
    [55]廖大伟.各省都督府代表联合会述论[J].1998(11):94-97.
    [56]刘保刚.试论民初各方关于省制问题的斗争[J].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2002(4):97-99.
    [57]刘春荣.“市民社会”与立宪政治:清末的另一种政治改革[J].中国社会科学季刊(香港),2000年冬季号.
    [58]刘国习.试论清末民初湖南的地方自治运动[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59]刘淮.二十世纪初叶湖南现代化之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4:1-121.
    [60]刘建军.论孙洪伊辛亥前后的宪政思想与实践[D].河北大学,1997年.
    [61]刘劲松.民初议会政治(1911-1913)[D].苏州大学,2003年.
    [62]刘军宁.联省自治:二十世纪的联邦主义尝试[J].战略与管理.2002(5):53-56.
    [63]刘仕慧.袁世凯与清末立宪运动[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2003(2):83-85.
    [64]刘永.论民国初年的监察制度机制与效能[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05(3)137-140.
    [65]柳飒.民初议会的宗派情结析论[D].武汉大学.2005年.
    [66]陆幸福.乱世中的权力结构之变—以中国近代的联省自治运动为场景[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85-88
    [67]路金龙.孙中山的地方自治思想述论[J].唐都学刊,2007(4):145-148.
    [68]罗晓华.科举制废除后的乡村士绅[J].中州学刊,2004(2):135-137.
    [69]罗志田.北伐前夕北方军政格局的演变:1924-1926年[J].史林,2003(1):88-90.
    [70]马宝成.近代中国地方自治中的公民政治参与研究[J].东岳论丛,2000(2): 74-76.
    [71]马宝成.清末新政时期的地方政治参与[J].东岳论丛,2000(2):89-92.
    [72]马珺.由官绅制宪、公民制宪到学者制宪——从制宪权看湖南自治运动中官治与民治的斗争[J].法学评论,2008(04):93-96.
    [73]马丽.简论近代中国绅士集团及其分化[J].许昌学院学报,2005(6):117-119.
    [74]马小泉.地方自治:晚清新式绅商的公民意识与政治参与[J].天津社会科学,1997(04):122-124.
    [75]莫志斌,王岳夫.清末民初长沙私立教育的特点与兴盛原因探析[J].当代教育论坛,2005(3):125-127.
    [76]牛铭实.中外选举制度的类别及特点[J].二十一世纪,2004(2):78-81.
    [77]欧阳斗平.论近代湖南绅权运动与省宪自治[J].长沙大学学报,2006(1):176-179.
    [78]庞永.中国的现代化:苦难与渴望[EB/OL].http://forum.book.sina.com.cn,2004-4-16/2006-10-27.
    [79]清末咨议局与议员参政[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4(2):97-100.
    [80]桑兵.论庚子中国议会[J].近代史研究,1997(2):78-80.
    [81]深町英夫.议会政党的挫折-民国初年广东的中国同盟会及国民党[J].开放时代,2002(5):89-92.
    [82]沈传亮.北洋时期国会议员群体的政治亚文化研究[J].学术探索,2004(11):94-96.
    [83]沈传亮.北洋时期第一届国会议员的政治社会化考察[J].学术探索,2004(4):153-155.
    [84]沈晓敏.论二次革命时期的省议会联合会[J].安徽史学,2004(04):42-45.
    [85]沈晓敏.民初各省议会反对适用《谘议局章程》的斗争[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03):95-97.
    [86]沈晓敏.民初省议会失败原因概论[J].政法学刊,2004(03):115-118.
    [87]沈晓敏.民初袁世凯政府与各省议会关系述论[J].历史教学,2004(10): 37-39.
    [88]沈晓敏.民初浙江省议会与二次革命[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0(03):99-102.
    [89]石源华.民国时期中央与地方关系的特殊形态论纲[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6):136-138.
    [90]苏仲湘.黄兴清末上海陷狱前后[J].百年潮,2004(09):96-99.
    [91]孙娇.民国初年中央和地方关系研究[D].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年.
    [92]孙卓.湖南自治宪法的问世与夭折[N].文摘周报,2006-4-25(06).
    [93]孙卓.联省自治与湖南省宪法[J].百年潮2005(3):124-126.
    [94]唐海迪,梁景和,赵利栋.1905年前后的科举废止、学堂与士绅阶层[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5(1):156-158.
    [95]陶鹤山.论中国近代政治制度创新中的扭曲与失败[J].西北师大学报,2002(1):106-107.
    [96]陶水木.沈定一的法治思想与实践_以浙江省议会议长任期的个案考察[J].浙江学刊,2005(5):136-138.
    [97]田治勇.民国初期议会制度探析[D].山东大学,2006年.
    [98]王金根.论民国初期的选举诉讼[J].法学评论,1997(06):104-106.
    [99]王伟.民国初期选举制度初探[D].山东大学,2006年.
    [100]王先明.近代士绅阶层的分化与基层政权的蜕化[J].浙江社会科学,1998(4):133-135.
    [101]王先明.士绅构成要素的变异与乡村权力[J].近代史研究,2005(2):89-93.
    [102]王先明.士绅阶层与晚清“民变”[J].近代史研究,2008(1):94-96.
    [103]王续添.地方主义与民国社会[J].教学与研究,2000(02):57-63.
    [104]王续添.论五四运动中的省议会[J].中共党史研究.1999(04):93-95.
    [105]吴桂龙.晚清地方自治思想的输入及思潮的形成[J].史林,2000(4):53-55.
    [106]吴海晶,田子渝.从湖北自治运动看中国近代改良主义思潮[J].党史研究与教学.1997(2):79-82.
    [107]吴建国.清末民初的自治思潮述评[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12):89-92.
    [108]夏兰.袁世凯立宪活动的主观原因浅析[J].中华文化论坛,2002(2):99-102.
    [109]向常水,吴仰湘.民国时期湖南纷乱的公共领域:基于米盐公股问题的考察[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103-105.
    [110]向敬之.湖南宪政运动拾遗[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8-05-16.
    [111]肖宗志.清末民初的绅士劣质化[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04(6):107-110.
    [112]谢俊美.略论联邦制和联省自治运动[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5):87-90.
    [113]谢伟.论民初议会政治失败原因[J].中国近代史,1995(7):111-113.
    [114]熊秋良.论民国初年的选举法[J].社会科学辑刊.2005(1):117-120.
    [115]徐建平.清末直隶地方官报的兴起及其政治表达[J].历史档案,2007(2):105-107.
    [116]徐士昭,曹立前,林吉玲.史学研究新视野(中国近现代史分册)[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
    [117]徐爽.断裂的传统:清末废科举对宪政改革的影响[J].政法论坛,2006(2):79-82.
    [118]许顺富.湖南谘议局与近代民主政治[J].湖南社会科学,2004(3):94-96.
    [119]薛恒.民国议会史研究述评[J].近代史研究.2004(3):143-146.
    [120]薛恒.民国议会制研究(1911-1924)[D].南京大学,2006年.
    [121]严泉.“联省自治”运动中的省宪研究—民国初年“联省自治”的制度探析[J].学术界,2005(6):46-48.
    [122]阳信生.湖南近代绅士阶层研究(1895~1912)[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123]杨贺,王乾厚.民国初年资产阶级议会政治及其失败原因透视[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7):141-143.
    [124]杨静如.论民国初期议会政治失败的原因[J].牡丹江大学学报,2008(1):125-127.
    [125]杨鹏程.湖南谘议局与民初省议会比较研究[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01):67-70.
    [126]杨天宏.走向衰亡的民初国会——历史过程重建与政治语境分析[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02):134-135.
    [127]叶成朋.民国临时参议院的宪政视角之评析[J].人大研究,2010(9):98-101.
    [128]叶利军.民初《省议会议员选举法》探略[J].求索,2006(5):176-179.
    [129]叶利军.民国北京政府时期选举制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130]佚名.不守法的较量——政治策略与民初宪政的历史经验[EB/OL]. http://www.lunwenwang.com,2006-8-24.
    [131]易永卿,陶用舒.湖南资产阶级立宪派评析[J].前沿,2005(2)120-123.
    [132]于鸣超.中国省制问题研究[J].战略与管理,1998(4):167-169.
    [133]余育国,齐玉东.民国初年的四次选举[J].春秋,2006(1):141-145.
    [134]余育国.民国初年的四次选举[J].文史精华,2005(11):91-93.
    [135]喻希来.中国地方自治论[J].战略与管理,2002(4):145-147.
    [136]袁岿然.试析江苏谘议局议员[J].华东船舶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103-105.
    [137]袁伟时.中国自由民主和法治的开端与挫败[J].东方文化,2003(1):145-148.
    [138]张爱华.现代化的迂流——民初省议会研究综述[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133-137.
    [139]张安东.民国前期湖南灾荒赈济及成效研究[J].中国农史,2007(1)107-109.
    [140]张大伟.民国初期湖南报刊发展述评[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3):113-115.
    [141]张海鹏.中国近代史论著目录(1979-2000)[c].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
    [142]张华腾.统一中的对立--民国元年同盟会--北洋集团的合作与斗争[J].历史档案,2006(02):65-68.
    [143]张继才.论联省自治的原动力[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02(1):95-98.
    [144]张继才.资产阶级联省自治理论剖析[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4):108-111.
    [145]张建平.论近代长沙米市[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146]张晶.民国初期省宪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147]张莲波.浅谈1921年湖南的妇女参政[J].史学月刊,1994(6):107-110.
    [148]张欣.军阀政治与民国社会[D].华东师大,2005年.
    [149]赵锦铎.李大钊《省制与宪法》解析——兼析李大钊在集权、分权问题上认识的转变[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3):67-71.
    [150]赵艳玲.浅论顺直谘议局对地方行政权力的监督和制约作用[J].衡水师专学报,2003(4):114-116.
    [151]周东华.略论1920-1923年的“联省自治”思潮[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1(03):94-96.
    [152]周秋光.民国初年湖南的反袁驱汤与军阀混战[J].湘潮,1994(06):76-79.
    [153]周玉玲.新县制下县各级民意机关研究[D].苏州大学,2002年.
    [154]朱英.民国时期省议会与省长之间的冲突:以江苏省议会弹劾省长案为例[J].2007(04):85-88.
    [155]刘国习.试论清末民初湖南的地方自治运动[D].湖南师范大学硕士,2003年.
    [1][日]佐藤三郎.民国之精华[M].北京写真通信社,1916年.
    [2][日]田原天南.清末民初中国官绅人名录[M].台北:文海出版社,1974年.
    [3][加]陈志让.军绅政权[M].北京:三联书店,1980年.
    [4][美]任达.新政革命与日本[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8年.
    [5][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年.
    [6][澳]费约翰.唤醒中国:国民革命中的政治、文化与阶级[M].北京:三联书店,2004年.
    [7][美]齐锡生:《中国的军阀政治:1916-1928[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年.
    [8][英]约翰·密尔.代议制政府[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年.
    [9][美]彼得·劳.社会生活中的交换与权力[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8年.
    [10][美]巴林顿·摩尔.民主和专政的社会起源[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年.
    [11][日]升味准之辅.日本政治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年.
    [12][美]熊彼特.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民主[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年.
    [13][日]蒲口郁夫.政治参与[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1989年.
    [14][美]杜赞奇.从民族国家拯救历史:民族主义话语与中国现代化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
    [15][意]加埃塔诺·莫斯卡.政治科学要义[M].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5年.
    [16][法]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年.
    [17][美]古德诺.解析中国[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8年.
    [18][美]阿尔蒙德.公民文化:五国的政治态度和民主[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年.
    [19][美]费正清.杨品良等译.剑桥中国晚清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
    [20][美]费正清.杨品良等译.剑桥中华民国史:1912-1949》[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
    [21][美]乔·萨托利.民主新论[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8年.
    [22]A·H·Birch.朱坚章主译、王浩博译.代表——政治学的基本概念之一[M].台北;幼狮文化事业公司出版,1978年.
    [23][美]西达·斯考切波.国家与社会革命[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
    [24][美]s.N.艾森斯塔得.阎步克译.帝国的政治体系[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年.
    [25][法]莫里斯·迪韦尔热.政治社会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年.
    [26][美]孔飞力.中华帝国晚期的叛乱及其敌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0年.
    [27][美[L. s.斯塔夫里阿诺斯(L. S. Stavrianos).吴象婴,梁赤民译.全球通史[M].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9年.
    [28][美]周锡瑞.改良与革命[M].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
    [29][美]唐德刚.民国前十年[M].台北:台湾源流出版社,2008年.
    [30][美]亨廷顿.汪晓寿等译.难以抉择-发展中国家的政治参与》[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年.
    [31][美]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M].北京:三联书店,1989年.
    [32][法]A.de托克维尔(Alexis de Tocqueville).冯棠译.旧制度与大革命[M].商务印书馆,1992年.
    [33]Hanna Fenichel Pitkin, The Concept of Representation, University ofCalifornia Press,1972.
    [34]Joseph W. Esherick and Mary Backus Rankin (eds.), Chinese Local Elites andPatterns of Dominance, Berkelry:California University Press,1990.
    [35]David Beetham, The Legitimation of Power, London:Macmillan EducationLTD, 1991.
    [36]Richard A. Orb, Chihli acdemies and other schools in the late Ch'ing: aninstitutional survey Reform in nineteenth-Century China, Paul A. Cohen andJohn E. Schrecker, Harvard University,1976.
    [37]Shigeat Atsushi, The origins and structure of gentry rule, State and Society in China:Japanese Perspectives on Ming-Qing Society and EconomicHistory, Univesity of Tokyo Press,1984.
    [38]Stephen C. Averill, The cultural politics of local education in earlytwentieth-Century, Twentieth-Century China, April 2007.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