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深谷幽城》对《神曲》艺术的继承和超越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阿瓦德的《深谷幽城》是一部当今世界的寓言。被誉为继《百年孤独》之后拉丁美洲文学的又一座丰碑。本文从影响研究角度,研究《深谷幽城》对《神曲》艺术的继承和超越。
     本文共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阐述《深谷幽城》研究现状与本文的立足点,以整理前人观点和自己的看法。
     第二部分是论述《深谷幽城》对《神曲》艺术的继承,分别从空间结构、人物、隐喻三个方面来探究二者在艺术上的继承关系。两部作品中都采用了地狱、炼狱、天堂的三层结构;在人物上哈科沃与但丁的相似;维吉尔和维尔吉尼娅、贝亚德和贝亚特里丝为同一人名。两部作品都采用了隐喻手法,使作品具有广泛的象征意义。
     第三部分是《深谷幽城》对《神曲》艺术的超越,从独特的散点结构,多元化的叙事视角,现实主义的回归,人物、结构、结局六个角度入手,通过比较来分析《深谷幽城》对《神曲》艺术的超越。散点结构,多元化的叙事视角,现实主义的运用都是阿瓦德采用现代主义的艺术手法,《神曲》中是不存在的。《深谷幽城》中的人物都是贯穿整个小说的始末,而《神曲》中的人物多是片段的,在诗歌的某个部分出现,只有但丁作为游历者贯穿始终;结构上,《神曲》是单线索的结构方式,《深谷幽城》采用西方十九世纪的网状结构;从结局上看,《神曲》是文艺复兴时期的喜剧,《深谷幽城》是现实的“喜剧”。
     第四部分是探究《深谷幽城》继承与超越的意义,一是现实意义;二是文学价值;三是美学意义。
Abad’s Angosta is fables in today's world. It is known as another monument in Latin American Literature after Centennial Solitary.This paper researches the inheritance and transcendence of Angosta over La Divina Commedia,from the aspect of influence.
     This paper is divided into four chapters.
     The first chapter describes the research status and the basis of this paper, then I organize predecessors' opinions and summarize my topics.
     The second chapter discusses the inheritance of Angosta over the arts of La Divina Commedia. It explores the inheritance in terms of spatial structure, people and metaphor. These two works use hell, purgatory and heave three levels; The acter is similar to Dante, acteresses of Angosta are the same names of La Divina Commedia. These two works all use metaphor, which makes the work having extensive symbolic significance.
     The third chapter is the transcendence of Angosta over the arts of La Divina Commedia. It starts from the six perspectives, which are the scatter unique structure, the wide range of narrative point of view, the return of realism, people, structure and outcome, analyse the transcendence of Angosta over the arts of La Divina Commedia, through the contrast. The scatter unique structure, the wide range of narrative point of view and the use of realism are realism art practices by Abad, which does not exist in La Divina Commedia. People in Angosta appear from the start to the end of the novels, but people in La Divina Commedia mostly are fragment, which appear in a part of the poetry, only Dante as a visitor throughout the poetry. In the structure, La Divina Commedia has a single clue, Angosta uses reticular formation of 19 century in the west. In the outcome, La Divina Commedia is comedy in Renaissance, Angosta is comedy in realise.
     The fourth chapter explores the transcendence significance of Angosta, the first is in realism, the second is in Aesthetics, the third is aesthetics.
引文
①[哥伦比亚]埃克托尔·阿瓦德·法西奥林塞:《深谷幽城·译者前言》,张光森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12月:1
    ②肖锦龙:《从〈神曲〉研究看新时期外国文学研究的方法论》,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7(5):52
    ①雒庆娇:《试论但丁<神曲>的文学成就—艺术的视角》,西北师范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04年
    ①转引王福和、郑玉明、岳引弟:《比较文学原理的实践阐释》,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年1月:1
    ②王福和、郑玉明、岳引弟:《比较文学原理的实践阐释》,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年1月:74
    ①[哥伦比亚]埃克托·阿瓦德·法西奥林塞:《深谷幽城》,张光森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12月:15——16
    ②[哥伦比亚]埃克托·阿瓦德·法西奥林塞:《深谷幽城》,张光森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12月:16
    ③李玉悌:《但丁与〈神曲〉》,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6月:62
    ①[意大利]但丁:《神曲》,王维克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12
    ②[意大利]但丁:《神曲》,王维克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33
    ③[哥伦比亚]埃克托·阿瓦德·法西奥林塞:《深谷幽城》,张光森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12月:141
    ①[哥伦比亚]埃克托·阿瓦德·法西奥林塞:《深谷幽城》,张光森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12月:291
    ②李玉悌:《但丁与〈神曲〉》,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6月:81—82
    ③[意大利]但丁:《神曲》,王维克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176
    ①李玉悌:《但丁与〈神曲〉》,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6月:103
    ①[哥伦比亚]埃克托·阿瓦德·法西奥林塞:《深谷幽城》,张光森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12月:126
    ②[哥伦比亚]埃克托·阿瓦德·法西奥林塞:《深谷幽城》,张光森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12月:240
    ③[哥伦比亚]埃克托·阿瓦德·法西奥林塞:《深谷幽城》,张光森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12月:128
    ①列夫?托尔斯泰:《致亚?尼?贝宾》(1884年11月10日),《文艺理论译丛》1957(1):234
    ②王芸主编:《文学知识手册》,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94年10月:30
    ③[意大利]但丁:《神曲》,王维克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3
    ④[哥伦比亚]埃克托·阿瓦德·法西奥林塞:《深谷幽城》,张光森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12月:31
    ①[哥伦比亚]埃克托·阿瓦德·法西奥林塞:《深谷幽城》,张光森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12月:373
    ①[意大利]但丁:《神曲》,王维克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360
    ②[哥伦比亚]埃克托·阿瓦德·法西奥林塞:《深谷幽城》,张光森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12月:164—165
    ③[哥伦比亚]埃克托·阿瓦德·法西奥林塞:《深谷幽城》,张光森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12月:164
    ④蒋承勇:《现代文化视野的西方文学》,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上海:1998年:161
    ①[意大利]但丁:《神曲》,王维克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4
    ②[哥伦比亚]埃克托·阿瓦德·法西奥林塞:《深谷幽城》,张光森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12月:143
    ③[哥伦比亚]埃克托·阿瓦德·法西奥林塞:《深谷幽城》,张光森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12月:341
    ①Holman Hugh. A Handbook to literature (rev.).New York: The Odyssey Press,znc.1960.281
    ②[意大利]马里奥?托比诺:《但丁传》,刘黎亭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年10月:7
    ③残雪:《永生的操练——解读〈神曲〉》,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4年4月:17
    ④残雪:《永生的操练——解读〈神曲〉》,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4年4月:107
    ①残雪:《永生的操练——解读〈神曲〉》,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4年4月:150
    ②[哥伦比亚]埃克托尔?阿瓦德?法西奥林塞:《埃克托尔?阿瓦德谈<深谷幽城>》,胡真才译:《外国文学动态》,2005(5):11
    ③[哥伦比亚]埃克托?阿瓦德?法西奥林塞:《深谷幽城》,张光森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12月:277
    ①[哥伦比亚]埃克托?阿瓦德?法西奥林塞:《致中国读者》,张光森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12月:1
    ①[哥伦比亚]埃克托·阿瓦德·法西奥林塞:《深谷幽城》,张光森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12月:35
    ②[哥伦比亚]埃克托·阿瓦德·法西奥林塞:《深谷幽城》,张光森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12月:159
    
    ①拉柏克文学编辑室:《小说文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北京,1988年,191
    ②肖锦龙:《从〈神曲〉研究看新时期外国文学研究的方法论》,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7(5):51
    ①[哥伦比亚]埃克托·阿瓦德·法西奥林塞:《深谷幽城》,张光森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12月:1
    ②[哥伦比亚]埃克托·阿瓦德·法西奥林塞:《深谷幽城》,张光森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12月:2
    ①黄向辉:《论<盲刺客>的结构艺术》当代外国文学,2007(4):77
    ②[哥伦比亚]埃克托·阿瓦德·法西奥林塞:《深谷幽城》,张光森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12月:69
    ①[哥伦比亚]埃克托·阿瓦德·法西奥林塞:《深谷幽城》,张光森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12月:79
    ②[哥伦比亚]埃克托·阿瓦德·法西奥林塞:《深谷幽城》,张光森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12月:97
    ③[哥伦比亚]埃克托·阿瓦德·法西奥林塞:《深谷幽城》,张光森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12月:159
    ①[哥伦比亚]埃克托·阿瓦德·法西奥林塞:《深谷幽城》,张光森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12月:157
    ①郑克鲁主编:《外国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40
    ②[哥伦比亚]埃克托尔?阿瓦德?法西奥林塞:《埃克托尔?阿瓦德谈<深谷幽城>》,胡真才、张光森译,《外国文学动态》,2005(5):13
    ③阿尔维特·桑切斯:朱晓平、李保章译,《外国文学研究》,1981(3):139—140
    ④白风森:《评当代拉美叙事文学中的独裁者形象》,《外国文学研究》,1981(7):139
    ①梁工:《圣经叙事艺术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年7月:77
    ①李玉悌:《但丁与〈神曲〉》,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6月:201
    ②[哥伦比亚]埃克托尔?阿瓦德:《谈〈深谷幽城〉》,胡真才译:《外国文学动态》2005(5):11
    ①[哥伦比亚]埃克托尔·阿瓦德·法西奥林塞:《深谷幽城·译者前言》,张光森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12月:5
    ②[德]黑格尔:《美学》第一卷,朱光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年:277
    ③李晓卫:《从欧洲到中国现实主义的发展与嬗变》,兰州:敦煌文艺出版社,2005年:43
    ①[哥伦比亚]加西亚?马尔克斯:《加西亚?马尔克斯:“我不再写作”》,尹承东译,《外国文学动态》,2006(4):32
    ②中国社会科学院拉美研究所、拉丁美洲丛刊编辑部:《拉丁美洲列国志》,重庆:重庆出版社,1985年:59
    ①《二十世纪外国文学回顾——<环球时报>轨迹文化备忘录》,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年4月:23
    
    ①转引赵宪章主编:《20世纪外国文学文艺学名著精义》,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13
    ②蒋孔阳:《美学新论》,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71—73
    ③杨恩寰主编:《艺术与美学》,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年:121—124
    
    ①[意大利]但丁:《神曲》,王维克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109
    ②李玉悌:《但丁与〈神曲〉》,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6月:200
    [1][哥伦比亚]埃克托尔·阿瓦德·法西奥林塞:《深谷幽城》,张光森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12月。
    [2] [意大利]但丁:《神曲》,王维克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
    [3]李晓卫:《从欧洲到中国现实主义的发展与嬗变》,兰州:敦煌文艺出版社,2005年。
    [4]申丹著:《叙事学与小说文体学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7月。
    [5]白海珍、汪帆《文化精神与小说观念——中西小说观念的比较》,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89年9月。
    [6]刘象愚、杨恒达、曾艳兵主编:《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8月。
    [7] [以色列]里蒙——凯南著:《叙事虚构作品》,姚锦清等译,北京:三联出版社,1989年2月。
    [8] [美]W?C?布斯著《小说修辞学》,华明、胡晓苏、周宪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10月。
    [9]《二十世纪外国文学回顾——<环球时报>轨迹文化备忘录》,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年4月。
    [10] [意大利]马里奥·托比诺:《但丁传》,刘黎亭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年10月。
    [11]残雪:《永生的操练——解读〈神曲〉》,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4年4月。
    [12]李玉悌:《但丁与〈神曲〉》,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6月。
    [13]梁工:《圣经叙事艺术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年7月。
    [14] [匈牙利]何塞?多诺索:《文学“爆炸”亲历记》,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3年。
    [15] [德国]恩格斯《马克思恩克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
    [16]郑克鲁主编:《外国文学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
    [17]王芸主编:《文学知识手册》,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94年。
    [18][奥地利]卡夫卡:《卡夫卡全集》,叶廷芳主编,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
    [19]王福和、郑玉明、岳引弟著:《比较文学原理的实践阐释》,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年1月。
    [20]蒋承勇:《现代文化视野的西方文学》,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1998年。
    [21]文学编辑室:《小说文学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
    [22]刘宗续主编:《世界近代史》,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
    [23]中国社会科学院拉美研究所、拉丁美洲丛刊编辑部:《拉丁美洲列国志》,重庆:重庆出版社:1985年。
    [24][美]E·布拉福德·伯恩斯:《简明拉丁美洲史》,王宁坤译,涂光楠校,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年。
    [25]赵宪章主编:《20世纪外国文学文艺学名著精义》,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
    [26]蒋孔阳:《美学新论》,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
    [27]杨恩寰主编:《艺术与美学》,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年。
    [28]Holman Hugh. A Handbook to literature (rev.).New York: The Odyssey Press, znc.1960.281
    [1]杨玲:《〈百年孤独〉之后——评阿瓦德的〈深谷幽城〉》,《当代外国文学》,2007(4)。
    [2]杨玲:《扬弃魔幻,回归现实——从〈深谷幽城〉窥当今拉美小说》,《外国文学动态》,2008(1)。
    [3]肖锦龙:《从〈神曲〉研究看新时期外国文学研究的方法论》,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7(5)。
    [4] [哥伦比亚]埃克托尔·阿瓦德·法西奥林塞:《埃克托尔?阿瓦德谈<深谷幽城>》,胡真才译:《外国文学动态》,2005(5)。
    [5]黄向辉:《论<盲刺客>的结构艺术》《当代外国文学》,2007(4)。
    [6]邓楠:《论西方文化语境影响之下的拉丁美洲文学》,《河南社会科学》,2002(1)。
    [7]夏草编译:《意大利学者著书论拉丁美洲文学“爆炸”》,《外国文学动态》2000(4)。
    [8]罗昔明:《<百年孤独>:当代语境下拉丁美洲式的文化解读》,《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1)。
    [9]赵德明:《摆脱孤独——<世界经典散文新编·拉丁美洲卷>导言》,《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2001(4)。
    [10]滕威:《拉美“文学爆炸”神话的本土重构》,《文艺理论与批评》,2006(1)。
    [11]罗光汉:《拉美现当代文学的整体意识与创新意识》,《郴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5)。
    [12]陈众议:《全球化?本土化?——20世纪拉美文学的二重选择》,《外国文学研究》,2003(1)。
    [13]段若川:《神话传说与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欧美文论丛书》2006(10)。
    [14]韩辉:《试论拉美文学与孤独意识》,《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3)。
    [15]赵志刚、王学强:《试论魔幻现实主义产生的因素》,《科技信息》,2008(9)。
    [16]赵德明:《20世纪拉丁美洲文学的嬗变》,《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2004(4)。
    [17]雒庆娇:《批评视角与国外的〈神曲〉研究》,《甘肃联合大学学报》,2006(4)。
    [18]雒庆娇:《论〈神曲〉叙事模式的转变》,《甘肃社会科学》,2003(4)。
    [19]阿尔维特?桑切斯:朱晓平、李保章译,《外国文学研究》,1981(3)。
    [20]雒庆娇:《国内〈神曲〉研究总述》,《河西学院学报》,2005(3)。
    [21]雒庆娇《试论但丁<神曲>的文学成就—艺术的视角》,2004年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西北师范大学
    [22]加西亚·马尔克斯:《加西亚·马尔克斯:“我不再写作”》,尹承东译,《外国文学动态》,2006(4)。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