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信息化行政模式中的电子政务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科学技术的渗透力和影响力从根本上制约着社会各个方面的发展。从行政模式发展的角度而言,科学技术也同样起到了巨大的推进作用。从行政目标决策、行政手段工具、行政途径方式和行政组织形式四个基本要素出发,文章分析了科技发展对行政模式的影响机制。同时,还从历史的层面清晰地揭示出发展的进程及趋势。这种趋势就体现在顺应社会信息化大环境下的信息化行政模式发展之中,应运而生的便是电子政务。
    在对电子政务概念作了深入界定和比较分析之后,文章又进一步明确了其目标、分类及其优势,从而确立了电子政务在信息化行政模式中的核心地位。
    以前文为基础,同时又结合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现状,文章最后分析了中国电子政务发展目前所存在的,诸如在认识、规划、基建、组织、立法、形式等方面的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相关对策、建议等。
The penetration and influenc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trict primarily the development of many aspects of our society. As far as the development of administration mode is concerned, S&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as well. The paper analyzes the influence mechanism of administration mode leaded by S&T, from the four basic elements, i.e. administration target decision-making, administration tool, administration approach as well as administration organization form. Meanwhile, it reveals definitely the course and tendency of the development in the aspect of history.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ization administration mode under the environment of informization society embodies this tendency, which results in E-government affairs.
    After the detail expression and comparison of concept of E-government affairs, the dissertation makes a further discussion about its targets, classification and advantages, which establishes its core role in informization administration mode.
    On the base of former statement, in addition, combining the development situation of E-government affairs in China, the paper lastly analyzes the problems existed in the development of E-government affairs in China, such as acknowledge, plan, capital construction, organization, laws, forms, etc., and the solving advice against these problems.
引文
[1](美)西蒙(H.A. Simon),管理决策新科学,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
    [2]约翰·奈斯比特,大趋势——改变我们生活的十个新趋向,北京:新华出版社,1984。
    [3]阿尔蒙德等,公民文化,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
    [4](英)汤姆·福莱斯特,高技术社会——信息技术革命史话,新华出版社,1991。
    [5]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6]张松芝等,办公室自动化系统原理与应用,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1994。
    [7](英)J.D.贝尔纳,科学的社会功能,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
    [8](美)V·奥斯特洛姆,美国行政管理危机,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1997。
    [9]朱葆伟、金吾伦,社会的信息化与观念变革,光明日报,1997.11.5。
    [10]雷光复等,信息系统计算机辅助管理系统,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11]许耀桐,变革时期的公共行政:改革与发展,政治学研究,1998(1)。
    [12]陈秀荣,政务信息高效化途径探讨,情报工作研究,1998(2)。
    [13]江源,政府上网工程,中国建材,1999(10)。
    [14]陈国贵、谭仲春,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与发展阶段初探,2000年西部电子商务大会。
    [15]陈筠泉、殷登祥,新科技革命与社会发展,科学出版社,2000。
    [16]黄强等,现代化进程中的行政管理,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0。
    [17]郑海燕,公共部门信息的公开化——欧洲动向,国外社会科学,2000(1)。
    [18]桑玉成,政府成本论,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00(2)。
    [19]王浣尘,“网络上海”之浅议,系统工程理论方法应用,2000(3)。
    [20]侯俊生,“政府上网工程”中的系统规划实施与思考,互联网世界,2000(5)。
    [21]张成福,公共管理:现时代的挑战,中国行政管理,2000(5)。
    [22]汪寅,电子政府对公民政治参与的影响,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0(6)。
    [23]张成福、党秀云,公共管理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24]项文新,关于电子文件定义之我见,档案学研究,2001(2)。
    [25]张文桥,王浣尘,陈明文,网络社会初探,上海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3)。
    [26]杨世运,电子政务的发展与对策,中国科技论坛,2001.4:17~22。
    
    [27]周宏仁,信息革命与信息化,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4。
    [28]孙健、林则夫等,试论电子商务对企业组织结构的挑战,科研管理,2001(4)。
    [29]钟建安,信息技术对组织结构设计的影响,应用心理学,2001,7(1):44~48。
    [30]互联网实验室,电子政务最大的电子商务,电子商务世界,2001(7)。
    [31]韩承鹏,信息社会的政府管理,首都信息化,2001(7)。
    [32]王树恩、陈士俊,科学技术论与科学技术创新方法论,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9。
    [33]薛荣久,入世与中国政府职能的转变,国际贸易问题,2001(9)。
    [34]吕安洪、李琪,电子政务系统的设计,中国信息导报,2001(11):52~55。
    [35]中国信息年鉴-2001,北京:中国信息年鉴期刊社出版,2001.11:490~519。
    [36]吴肇基,行政学,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1.12。
    [37]李冬梅,北京政府政务将逐步实现电子化,千龙新闻网,2001.12.10。
    [38]李磊,什么是电子政务,新浪网,2001.12.10。
    [39]吴敬琏、鲁志强、李广乾,我国电子政务的现状与问题,新浪网,2001.12.11。
    [40]凌苒,电子政务面面观,计算机周刊,2001(14)。
    [41]张蒲生,政府机关网络系统的设计与研究,计算机工程,2001,27(8):188~190。
    [42](美)罗森布鲁姆、(美)克拉夫丘克,公共行政学:管理、政治和法律的途径,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593~594。
    [43]宋雄伟,政府上网重在信息资源建设,中国信息导报,2002(2)。
    [44]王立新,论高校电子政务系统的建设,重庆工学院学报,2002.3:16~18。
    [45]孙书、黄奕华、朱识,电子政务与政府部门办公自动化的实施,广东水利水电,2002(4):14~19。
    [46]张蒲生,电子政务发展中的非技术问题的对策分析,中国软科学,2002(5):124~125。
    [47]纪建悦、王元月等,试论我国电子政务现状、问题及发展策略,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2(6)。
    [48]胡涵景,我国电子政务标准化浅析,中国标准化,2002(6):15~16。
    [49]娄成武,行政管理学,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2002.8。
    [50]王元月、纪建悦、林则夫,电子政务及我国发展战略研究,科研管理,2002(9)。
    [51]王威,电子政务解决方案,宽带世界,2002(9):46~48。
    [52]张虹,电子政务与文档一体化,浙江档案,2002(10):6~8。
    [53]季平,浅谈办公自动化、政府上网和电子政务,江苏水利,2002(10):35~36。
    
    [54]蔡谊、沈吕祥,PKI技术在电子政务中的应用,计算机应用研究,2002(10):11~13。
    [55]殷雄、王浣尘,电子政务的成本优势分析,科技进步与对策,2002(11):143~145。
    [56]谭晓、聂承启,简论“三网”环境下电子政务系统的安全性,计算机与现代化,2002(11):34~36。
    [57]姚国章,电子政务基础与应用,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12。
    [58]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2002-2003年电子信息产业经济运行状况与发展趋势,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12:428~437。
    [59]陈波、王浣尘,各国电子政务的实践与意义,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2,12(4):91~93。
    [60]胡伏湘,构建电子政务的安全框架,湖南轻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14(4):39~42。
    [61]忻尚芝、桂海峰、陈世平,基层政府电子政务系统的开发与应用,上海电力学院学报,2002,18(3):71~74。
    [62]陈友初、谈超洪、陆广瑜,电子政务的技术架构,广西科学院学报,2002,18(4):195~198。
    [63]王欢喜、郭德双、郭天赐,论政府网站政务信息资源的建设,黄石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18(4):71~73。
    [64]赵磊、李铁楠、陈家训,电子政务安全模型和安全组件系统设计,微型电脑应用,2002,18(11):13~14。
    [65]张英朝、张维明、肖卫东、沙基昌、徐磊,基于网格技术的电子政务平台体系结构,计算机应用,2002,22(12):28~30。
    [66]张蒲生,政府机关网络中信息推送的应用研究,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2,23(5):5~8。
    [67]李珍刚,论社会信息化进程中的行政发展,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4(1):100~104。
    [68]彭熙、彭瑶,论信息时代的电子政务及其在我国的发展前景,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2,34(4):34~38。
    [69]娄策群,论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的关系,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41(2):130~135。
    [70](美)科斯, R. H. (Coase, Ronald H.),制度、契约与组织,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71]张继焦,电子政务 政府及公共行政管理的新模式,中国物价出版社,2003。
    [72]彭忠益、罗辉,电子政府:21世纪中国现代行政管理体系再造,高科技与产业化,2003(1)。
    [73]张建东、陆江兵,公共组织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
    
    [74]Robert A·Dahl,"The Science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Three Problems",in Classics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op.cit..
    [75]Heeks,R.B. e-Government:An International Text on Public Sector Information Systems[J],Sage,London.
    [76]Moore,M. What Causes Bad Governance? [A], Development Studies seminar, University of Manchester, December.
    [77]2002中国信息化大盘点,中国信息化测评网:http://www.i-china.org/xxhlt_qy_059.htm
    [78]何佳艳、刘艳、宋斐,金字号工程大盘点,互联网周刊: http://www.ciweekly.com/article/20020730/20020730211487_1.xml。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