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数字图书馆适用著作权法律制度若干问题之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以互联网为代表、以数字技术为支持的信息网络建设进展迅速,社会的信息生产和消费面临着一个全新的环境,由此社会的生产、生活方式相应的发生了变化,传统的资源和利益分配范围也难以保持稳定。这就对通过调整社会关系来促进社会秩序、效率发展的法律制度提出了挑战。
    其中著作权法律制度就受到了数字技术发展和应用的强烈冲击,技术的复杂性和应用方式的革新打破了固有的权利人和社会公众在资源分配和利益划分方面的平衡,使得著作权的法律规范难以恰当的适用到数字环境中去,因此就需要它在保持稳定性的同时顺应时代变迁,对自身进行改良完善。数字图书馆作为数字技术的应用产物,是传统图书馆在数字时代的延伸和进化,同样担负着延续文明、信息流通、教育公众的重要职能,但运作方式又与传统的图书馆有很大的差异,进行建设时需要重新调整著作权赋予的生存空间,以便最大限度的发挥数字图书馆基于技术进步所拥有的能量,同时实现利益的平衡。
    现代意义上的著作权法已经有将近300年的历史,本文对著作权法的起源和发展、外在动力、价值理念和基本原则等问题进行了简明的论述,作为进一步研究涉及数字图书馆的著作权制度的前提和铺垫。文中指出技术尤其是传播技术的演进是著作权制度与时俱进的外在推动力量,强调了著作权制度的宗旨就是保护权利人的正当权益以鼓励作品的传播和使用进而达到促进社会进步的目标,为了实现这一宗旨,就必须保持私权保护和公益促进两者之间的微妙平衡,必须按照利益平衡原则来进行制度中具体规范的设计和安排,换言之,利益平衡是实现著作权制度宗旨和价值的基本原则。
    论文结合数字图书馆的含义与功能,重点分析了著作权经济权利内容中非常重要并且和数字图书馆有密切联系的复制权和网络传输权。借鉴有关的国际条约和一些国家的立法实践,讨论了数字时代复制权新的发展以及网络传输的法律地位,说明了著作权法对新型数字作品及其网络传输进行保护的必要性,并就数字图书馆在这方面遇到的问题进行了论述。
    对权利人在数字环境中新增的有关权利提供保护的同时,也要对其进行相应的适当限制,以维护著作权保护的平衡。论文介绍了权利限制与例外的含义和类型,分析了国际条约和一些国家著作权制度的相关规定,研究了数字图书
    
    馆利用合理使用和法定许可等制度以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和正面影响的理论设计和构思。
    最后论文指出了我国建设数字图书馆的重要意义,并简单介绍了我国有关数字图书馆项目的建设规划与实践,揭示出这些项目对著作权有关问题的忽视和认识上的偏差,反映了我国数字图书馆规范建设、良性发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然后从著作权制度方面入手,提出我国完善有关数字图书馆的著作权制度的原则,那就是保持权利与权利限制的平衡。在这一原则的指导下,就复制权含义和范围的界定、网络传播权的增设、数字图书馆借助合理使用和法定许可对上述权利的制衡进行了相应的讨论,希望能够提出一些比较合理的建议,以完善相关体系,为数字图书馆健康发展、造福社会打造一个合理而宽松的外部环境。
引文
参考书目
    1. 张俊浩、刘心稳、姚新华:《民法学原理》,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2. 黄勤南主编:《新编知识产权法教程》,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3. 张今:《知识产权新视野》,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4. 黄勤南主编:《知识产权法案例教程》,知识产权出版社,2001年版。
    5. 薛虹:《网络时代的知识产权法》,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6. 郑成思:《知识产权法》,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
    7. 郑成思主编:《知识产权文丛》1-4卷,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8. 郑成思主编:《知识产权文丛》5-6卷,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9. 郑成思:《知识产权论》,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10. 郑成思:《版权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11. 肖燕:《网络环境下的著作权法与图书馆:理论与实践研究》,中国科学院博士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2001年。
    12. 吴汉东:《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13. 吴汉东、胡开忠:《走向知识经济时代的知识产权法》,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14. 王玉洁等:《WTO法律规则与中国知识产权保护》,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版。
    15. 尼葛洛庞帝著,胡泳、范海燕译:《数字化生存》,海南出版社,1997年版。
    16. 中山信弘著,张玉瑞译:《多媒体与著作权》,专利文献出版社,1997年版。
    17. 刘炜、周德明、王世伟、孙继林、赵亮:《数字图书馆引论》,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
    18. 徐文伯主编:《信息数字化与法律》,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19. 张平主编:《网络法律评论》第1卷,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20. 张平:《网络知识产权及相关法律问题透析》,广州出版社,2000年版。
    21. 孔祥俊:《WTO知识产权协定及其国内适用》,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22. 郭禾:《知识产权法迭论》,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年版。
    23. 陈传夫:《高新技术与知识产权法》,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24. 张玉瑞:《互联网上知识产权——诉讼与法律》,人民法院出版社,2000年版。
    25. 韦之:《知识产权论》,知识产权出版社,2002年版。
    
    参考网站:
    1.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官方站点:http://www.wipo.org
    2. 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官方站点:http://www.cpo.cn.net
    3. 中国网络律师网:http://www.netlawcn.com
    4. 中国国家图书馆:http://www.nlc.gov.cn
    5. 中国软件发展促进联盟:http://www.copyrightcn.com
    6. 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http://www.lib.sjtu.edu.cn
    人民网:http://www.people.com.cn
    1 李海波:《刑法专家陈兴良状告网站侵犯著作权案昨判决,一审判网站赔八万》,《法制日报》,2002年6月28号。
    2 朱琦、王茜:《中外专家关注数字图书馆的版权问题》,http://www.edu.cn/20020715/3061593.shtml。
    3 “因特网”是国家语言委员会认可的“Internet”的规范译名,但是“互联网”的说法虽不标准,却简单易懂、读来上口,而且为公众普遍熟悉、接受和应用,故本文使用“互联网”来表示“Internet”的含义。
    4 郑成思:《知识产权法》,法律出版社,1997年7月第1版,第313页。
    5 杨迅:《高科技社会中知识产权的利益与法理分析》,http://www.netlawcn.com/f20/0007.htm。
    6 郑成思:《知识产权法》,法律出版社,1997年7月第1版,第313页。
    7 由于法律理念和体系的差异,大陆法系采著作权法传统,英美法系采版权法传统,因此本文虽然并不涉及精神权利的讨论,但以著作权为题,只是在引用国际条约官方译名、英美相关法律、文献题目和某一评论的原文时,以版权称之。
    8 郑成思:《知识产权法》,法律出版社,1997年7月第1版,第313页-第314页。
    9 袁泳:《数字版权》,载郑成思主编:《知识产权文丛》第2卷,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9月第1版,第8页。
    10 袁泳:《数字版权》,载郑成思主编:《知识产权文丛》第2卷,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9月第1版,第8页。
    11 袁泳:《数字版权》,载郑成思主编:《知识产权文丛》第2卷,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9月第1版,第9页。
    12 袁泳:《数字版权》,载郑成思主编:《知识产权文丛》第2卷,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9月第1版,第10页。
    13 袁泳:《数字版权》,载郑成思主编:《知识产权文丛》第2卷,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9月第1版,第10页。
    14 尼葛洛庞帝著,胡泳、范海燕译:《数字化生存》,海南出版社,1997年2月第3版,第104页。
    15 程慧平:《数字技术条件下著作权法对私权保护贯彻利益平衡原则的研究》,中国政法大学硕士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2001年6月,第2页。
    16 陈宗波:《版权用尽的经济学分析》,《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3期,第23页。
    17 袁泳:《数字版权》,载郑成思主编:《知识产权文丛》第2卷,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9月第1版,第21页。
    18 袁泳:《数字版权》,载郑成思主编:《知识产权文丛》第2卷,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9月第1版,第11页。
    19 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292页,转引自程慧平:《数字技术条件下著作权法对私权保护贯彻利益平衡原则的研究》,中国政法大学硕士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2001年6月,第2页。
    20 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6卷,第179页,转引自袁泳:《数字版权》,载郑成思主编:《知识产权文丛》第2卷,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9月第1版,第12页。
    21 杨迅:《高科技社会中知识产权的利益与法理分析》,http://www.netlawcn.com/f20/0007.htm。
    22 转引自人民书城网友Aster :http://www.booker.com.cn/gb/paper24/6/class002400004/hwz38114.htm。
    23 袁泳:《数字版权》,载郑成思主编:《知识产权文丛》第2卷,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9月第1版,第11页。
    24 袁泳:《知识产权法与技术、文化创新》,《北京大学学报》,1997年第5期,第103页。
    25 袁泳:《数字版权》,载郑成思主编:《知识产权文丛》第2卷,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9月第1版,第13页。
    26 程慧平:《数字技术条件下著作权法对私权保护贯彻利益平衡原则的研究》,中国政法大学硕士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2001年6月,第7页。
    27 王玉洁等:《WTO法律规则与中国知识产权保护》,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年6月第1版,第6页。
    28 杨迅:《高科技社会中知识产权的利益与法理分析》,http://www.netlawcn.com/f20/0007.htm。
    29 袁泳:《数字版权》,载郑成思主编:《知识产权文丛》第2卷,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9月第1版,第19页。
    30 《辞海》中卷,上海辞文出版社,1979年第1版,1983年8月第4次印刷,第1777页。
    31 转引自张平:《网络信息服务的版权问题:以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为对象》,http://www.people.com.cn/ GB/it/306/8525/8552/20020817/802085.html。
    32 陈幼华:《数字图书馆的版权保护问题》,http://www.lib.sjtu.edu.cn/chinese/teaching&research/15.html。
    33 《数字图书馆》,http://www.nlc.gov.cn/shuzi/dlib.htm。
    34 高文、刘峰、黄铁军等著:《数字图书馆原理与技术实现》,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年10月出版,第2页。
    35 陈幼华:《数字图书馆的版权保护问题》,http://www.lib.sjtu.edu.cn/chinese/teaching&research/15.html。
    36 张平:《网络信息服务的版权问题:以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为对象》,http://www.people.com.cn /GB/it/306/8525/8552/20020817/802085.html。
    37 李海波:《刑法专家陈兴良状告网站侵犯著作权案昨判决,一审判网站赔八万》,《法制日报》,2002年6月28号。
    38 李海波:《刑法专家陈兴良状告网站侵犯著作权案昨判决,一审判网站赔八万》,《法制日报》,2002年6月28号。
    39 网上书城之类的商业性网站应该划入另外的范畴当中,享受履行商业性网络服务提供者的权利和义务,当然在这方面也有很多问题没有得到澄清,但这不是本文讨论的范围。
    40 刘炜、周德明、王世伟、孙继林、赵亮:《数字图书馆引论》,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年1月第1版,第185页。
    41 薛虹:《因特网上的版权及有关权保护》,载郑成思主编:《知识产权文丛》第1卷,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1版,第82页。
    42 薛虹:《网络时代的知识产权法》,法律出版社,2000年7月第1版,第150页。
    43 薛虹:《网络时代的知识产权法》,法律出版社,2000年7月第1版,第149页。
    44 这里指的是与旧著作权法相配套的实施条例。
    45 这里指的是旧著作权法。
    46 从发展趋势来看,为了提高读者理解吸收知识的效率,数字图书馆处理信息资源形成的产品会越来越多的表现为多媒体和数据库的形式,虽然本文不讨论有关多媒体和数据库的问题,但在此一信息制作的过程中数字图书馆注入了新的价值,并非简单的表现形式上的变化,相应的信息产品应该得到一定程度的保护,但具体借助何种方式加以何种程度的保护存在很大争议。
    47 薛虹:《网络时代的知识产权法》,法律出版社,2000年7月第1版,第144页。
    48 吴汉东、胡开忠:《走向知识经济时代的知识产权法》,法律出版社,2002年10月第1版,第136页。
    49 薛虹:《因特网上的版权及有关权保护》,载郑成思主编:《知识产权文丛》第1卷,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1版,第84页。
    50 吴汉东、胡开忠:《走向知识经济时代的知识产权法》,法律出版社,2002年10月第1版,第136页。
    51 薛虹:《网络时代的知识产权法》,法律出版社,2000年7月第1版,第141页。
    52 姜红莉:《数字图书馆中一些版权问题之商榷》,http://www.copyrightcn.com/3-2.htm。
    53 黄虓:《作品网络传输法律问题研究》,http://www.netlawcn.com/f3/0010.htm。
    54 案情参见黄虓:《作品网络传输法律问题研究》,http://www.netlawcn.com/f3/0010.htm。
    55 案情参见薛虹:《网络时代的知识产权法》,法律出版社,2000年7月第1版,第153页。
    56 李明德:《网络环境中的版权保护》,《环球法律评论》,2001年春季号,第6页。
    57 薛虹:《网络时代的知识产权法》,法律出版社,2000年7月第1版,第17页。
    58 薛虹:《网络时代的知识产权法》,法律出版社,2000年7月第1版,第19页
    59 陈杰人:《“数字图书馆”为何被判侵权》,《中国青年报》,2002年7月1日。
    60 陈杰人:《“数字图书馆”为何被判侵权》,《中国青年报》,2002年7月1日。
    61 李宴:《关于版权作品合理使用的若干问题》,《当代法学》,2002年第3期,第55页。
    62 吴汉东:《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年第1版,第144页。
    63 郑成思:《知识产权法》,法律出版社,1997年7月第1版,第426页。
    64 陈幼华:《数字图书馆的版权保护问题》,http://www.lib.sjtu.edu.cn/chinese/teaching&research/15.html。
    65 章忠信:《美国一九九八年数字化千禧年著作权法案简介》,《万国法律》第107期,1999年10月。
    66 张平:《网络知识产权及相关法律问题透析》,广州出版社,2000年10月第1版,第106页。
    67 阎秀芳:《浅谈数字图书馆发展中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2年第3期,第59页。
    68 陈幼华:《数字图书馆的版权保护问题》,http://www.lib.sjtu.edu.cn/chinese/teaching&research/15.html。
    69 章忠信:《美国一九九八年数字化千禧年著作权法案简介》,万国法律第107期,1999年10月。
    70 薛虹:《网络时代的知识产权法,法律出版社》,2000年7月第1版,第156页。
    71 陈幼华:《数字图书馆的版权保护问题》,http://www.lib.sjtu.edu.cn/chinese/teaching&research/15.html。
    72 刘可静:《国际版权争论与国际图联立场》,《中国图书馆学报》,2002年第2期,第28页。
    73 李莉、赵熊:《图书馆服务中著作权合理使用问题刍议》,《中国图书馆学报》,2002年第2期,第81页。
    74 秦珂:《公共传播权与数字图书馆》,《国家图书馆学报》,2000年第4期,第32页。
    75 吴汉东:《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年第1版,第152页。
    76 英美国家版权制度认为权利人享有公共借阅权,即权利人将其作品出借给公众而获得报酬的一种权利,对公共图书馆按作品的出借比例征收一定版税分发给权利人,参见陈幼华:《数字图书馆的版权保护问题》,http://www.lib.sjtu.edu.cn/chinese/teaching&research/15.html。
    77 陈幼华:《数字图书馆的版权保护问题》,http://www.lib.sjtu.edu.cn/chinese/teaching&research/15.html。
    78 张平:《网络知识产权及相关法律问题透析》,广州出版社,2000年10月第1版,第107页-第108页。
    79 这一说法参见张平:《网络信息服务的版权问题:以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为对象》,http://www.people.com. cn/GB/it/306/8525/8552/20020817/802085.html。
    80 刘炜、周德明、王世伟、孙继林、赵亮:《数字图书馆引论》,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年1月第1版,第197页。
    81 刘晓白、孙卫、镇锡惠:《中国数字图书馆系统工程的宏观分析》http://www.nlc.gov.cn/shuzi/forum4.htm。
    82 刘晓白、孙卫、镇锡惠:《中国数字图书馆系统工程的宏观分析》http://www.nlc.gov.cn/shuzi/forum4.htm。
    83 刘晓白、孙卫、镇锡惠:《中国数字图书馆系统工程的宏观分析》http://www.nlc.gov.cn/shuzi/forum4.htm。
    84吴基传:《数字图书馆是文化的数字勘探》,http://www.chineseall.com/chineseall/client /ebook/ebook_list.jsp?textId=2249。
    85 刘晓白、孙卫、镇锡惠:《中国数字图书馆系统工程的宏观分析》http://www.nlc.gov.cn/shuzi/forum4.htm。
    86 刘晓白、孙卫、镇锡惠:《中国数字图书馆系统工程的宏观分析》http://www.nlc.gov.cn/shuzi/forum4.htm。
    87 肖燕:《网络环境下的著作权法与图书馆:理论与实践研究》,中国科学院博士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2001年5月,第116页。
    88 孙承鉴、刘刚:《中国数字图书馆建设的起步与发展》,《数字图书馆白皮书》,计算机世界报社网络部编,1999年,第29页。
    89 肖燕:《网络环境下的著作权法与图书馆:理论与实践研究》,中国科学院博士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2001年5月,第117页。
    90 孙承鉴、刘刚:《中国数字图书馆建设的起步与发展》,《数字图书馆白皮书》,计算机世界报社网络部编,1999年,第30页。
    91 肖燕:《网络环境下的著作权法与图书馆:理论与实践研究》,中国科学院博士学位研究生学位论文,2001年5月,第118页。
    92 高颖:《著作权保护如何应对网络冲击——互联网著作权问题研讨会引发的思考》,《计算机世界》,2000年9月10日。
    93 薛虹:《网络时代的知识产权法》,法律出版社,2000年7月第1版,第146页。
    94 张平:《网络信息服务的版权问题:以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为对象》,http://www.people.com.cn/GB/it /306/8525/8552/20020817/802085.html。
    95 张平:《网络信息服务的版权问题:以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为对象》,http://www.people.com.cn/GB/it /306/8525/8552/20020817/802085.html。
    96 本段引号中的说法均参见吴基传:《数字图书馆是文化的数字勘探》,http://www.chineseall.com/ chineseall/client/ebook/ebook_list.jsp?textId=2249。
    中国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数字图书馆适用著作权法律制度若干问题之研究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