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中国金融衍生品监管制度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金融衍生品是金融市场的高端产品,是随着金融体系的完善和基础金融市场的壮大而发展来的。20世纪70年代以来,金融衍生品伴随着金融自由化、宽松监管政策及信息技术的进步,获得了空前发展。但是,伴随着金融衍生品的繁荣发展,相应的金融衍生品监管却没有同步发展,这直接导致金融衍生品的正面效应不能充分发挥,也无法有效抑制其负面效应带来的影响,使得金融衍生品的系统性风险大增,给全球范围内的金融安全带来严重威胁。美国长期资本公司危机、日本住友事件1、巴林银行倒闭事件2及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等一系列与金融衍生品相关的恶性事件,一次次地敲响了世界各国金融衍生品监管部门的警钟。
     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处于初级阶段,研究如何完善我国金融衍生品监管制度,对维护我国金融安全,提升我国金融市场在全球的战略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上述思路,本文拟分为导论、正文、结语三部分展开论述。
     第一部分导论,主要介绍选题的意义、文献综述、研究方法等。
     第二部分正文,共分为六章:
     第一章是对金融衍生品及金融衍生品市场进行概述。包括金融衍生品的概念、分类、功能和作用;对全球金融衍生品市场进行概述,并分别对美国、英国和日本的金融衍生品市场进行了详细介绍。
     第二章是研究金融衍生品的风险与监管。包括金融衍生品的风险,对金融衍生品的六类风险进行了详细分析;对金融衍生品的风险管理体系从政府、交易所、期货公司和投资者四个层面进行了分析;对金融衍生品的三个风险案例进行了分析,分别是中国的上交所创设权证案例、香港的中信泰富巨亏案例和美国的金融衍生品引发的金融危机案例。通过对各个案例详细的发展过程进行叙述,并从中得到相应的启示,这都是研究金融衍生品监管最好的素材。
     第三章是研究国际金融衍生品监管制度的比较。首先对金融衍生品监管制度从监管主体和监管权限两个纬度的分类进行概述。分别对美国、英国和日本三个国家的金融衍生品监管制度进行了详细介绍。对各国监管的政府组织、自律组织进行了深入分析,最后对国际金融衍生品监管制度做了详细对比分析。
     第四章是对金融衍生品监管进行了法经济学分析,具体包括:金融衍生品的市场失灵,从垄断、外部性、信息不对冲三个方面介绍了金融衍生品导致市场失灵的原因和其中的逻辑,并阐述了金融衍生品市场失灵对社会的危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金融衍生品监管的必要性,正是由于市场失灵导致金融衍生品的监管是必须的;其次对金融衍生品监管的目标进行了分析;最后,对中国金融衍生品创新中的制度效率进行了分析,主要在交易成本理论的基础上对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进行成本收益分析。经过本章分析,我们基本明确了金融衍生品监管制度的效用。
     第五章是对中国金融衍生品监管制度的演变和现状进行了研究。从1980年开始,将我国金融衍生品的历史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并对每个阶段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其次,对中国金融衍生品的现状进行了深入探讨,介绍了当前金融衍生品的监管架构,分场内和场外两个层面介绍了现状,并且对国有企业参与金融衍生品交易的监管进行了研究;最后提出了中国金融衍生品监管制度存在的问题,这是完善监管制度的基础。
     第六章是本文最重要的部分,是研究中国金融衍生品监管制度的完善。在本章创新地提出中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多层次协调监管制度”,首先对多层次协调监管制度进行了概述;然后,对多层次协调监管制度中政府监管的过渡模式和目标模式进行了分别深入探讨,并对中国创新金融衍生品的上市机制进行了研究,也对未来推出产品的次序提出了建议;其次分别从交易所和行业协会的自律监管、对交易主体和中介主体的监管提出了完善的建议;最后对中国金融衍生品监管的立法提出了完善建议。
     第三部分为结语,归纳总结本文的观点结论。
     通过对本文的研究,笔者认为,金融衍生品监管制度是金融体系和法律体系中的重要结合领域,是非常值得从法经济学视角来研究的一类监管制度。
Derivative financial instruments which are the high-end products deriving from the perfection of financial system and the diversification of common financial markets. Since 1970s, derivative financial instruments have made unprecedented progress along with the finance liberalization, the loose finance regulation policies,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upgrade.
     The lack of regulation not only impedes the positive effect of derivative financial instruments but also can’t effectively restrains their negative effect, which leads to the increase of systemic risk and global finance instability. A series of events, for example, Long-term Capital Management crisis, Barings Bank collapse, US subprime crisis and so on, impels us to strengthen regulation .
     China derivative financial instruments market is in primary stage. Study on the derivative financial instruments regulation system plays an extremely important role in protecting China finance safety and advancing China finance’s strategic position in global market.
     The paper is composed of three parts, that are introduction, main body and conclusion.
     The first part is the introduction, includes reasons for topic selection, literature review, study methods, etc.
     The second part is the paper’s main body which comprises six chapters:
     The first chapter is the general introduction on the derivative financial instruments and their market, including the definition, classification, functions and effects of the derivative financial instruments, the sketch on derivative financial instruments global market, and the introduction on the derivative financial instruments market in America, England and Japan.
     The second chapter is study on the risk and regulation of derivative financial instruments. I analyze six kinds of risk on the derivative financial instruments. According to the introduction and the analysis on regulation systems from governments, exchanges, futures limited, and investors’aspects, the risk management system for derivative financial instruments is designed. I also introduce three cases, including Shanghai Stock Exchange warrant-setting crisis, Hong Kong CITIC Pacific deficit and America financial risk, and get some enlightenment.
     The third chapter is the comparison on the derivative financial instruments regulation systems. According to the departments and scope for regulation, the regulation systems for derivative financial instruments market in America, England and Japan are introduced in details. Based on in-depth analysis on relevant 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 self-discipline organizations in these countries and the comparison of regulation systems, some conclusions are made.
     The fourth chapter is the analysis on derivative financial instruments regulation from the law and economy aspects. I expound the market failure caused by derivative financial instruments from aspects of monopoly, externality and asymmetric information and the failure’s harm to the society. Therefore, the regulation on derivative financial instruments is necessary. Besides, the aim and effect of derivative financial instruments regulation are analyzed. At last, I make an analysis on transaction benefit in Chinese derivative financial instruments market at the base of transaction cost theory.
     The fifth chapter is study on pres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hinese derivative financial instruments regulation system.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derivative financial instruments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stages since 1980 and characteristics for every stage are offered. Then, I introduce the current status of Chinese derivative financial instruments regulation system from the ETC and OTC aspects and anal size state-owned enterprises’entry into the derivative financial instruments regulation. Last but not least, I bring up the present problems of Chinese derivative financial instruments regulation system, which is the foundation for improving the regulation system.
     The sixth chapter is the most important part of the paper, covering study on the improvement of Chinese derivative financial instruments regulation system. Establishing the multi-level coordination regulation system for Chinese derivative financial instruments market is suggested. Firstly, I make an introduction on multi-level coordination regulation system for Chinese derivative financial instruments market. Secondly, transitional mode and aim-oriented mode for the multi-level coordination regulation system is analyzed respectively. Thirdly, based on the study on the mechanism for listing Chinese derivative financial instruments, I suggest the list ranking of Chinese derivative financial instruments. Fourth, I make some suggestions from three aspects. They are the Exchanges’and relevant associations’self-discipline and management, regulation on exchanges, and the law-setting improvement for Chinese derivative financial instruments regulation.
     The third part is the conclusion.
     At last, I argue that the derivative financial instruments regulation system is an interdisciplinary area for law and finance, which is worthy of studying from law and economics angle.
引文
3岳彩申、张晓东:《金融创新产品法律责任制度的完善》,《法学论坛》,2010年第5期。
    5奥格斯:《监管:经济学基础与法律形式》,骆梅英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页
    10陆泽峰:《金融创新与法律变革》,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70页。
    12J.Kane: Accelerating Inflation, Regulation and Banking Innovation, Issues in Bank Regulation, Summer, 7-14.
    15哈耶克:《自由宪章》,冯克利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352页
    17Stigler, George (1964):“Public Regulation of the Securities Market,”Journal of Business 37,117-142.
    18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何畏、易家祥译,商务印书馆1990年版,第73页。
    19Black,Bernard:“The Core Institutions that Support Strong Securities Markets”,Stanford Law School John M. Olin Program in Law and Economics Working Paper No. 2000(2000)。
    22爱德华﹒S﹒肖:《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深化》,邵伏军译,上海三联出版社,1988年版,第45页。
    23 La Porta,Lopez-de-Silanes,Shleifer and Vishny(1998):“Law and Finance”,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98,Vol.106 NO.6,pp.1113-1155。
    24 Glaeser, Edward, and Andrei Shleifer (2002):“Legal Origins”, 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Vol.117, No.4, pp.1193-1229。
    25 Shleifer and Vishny(1997):“A Survey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The Journal of inance,Vol.LII.NO.2,pp.737-781;La Porta, Lopez-de-Silanes and Shleifer (1999):“Corporate Ownership Around World”, The Journal of Finance,Vol.LIV.NO.2,pp.471-515。
    26La Porta, Rafael, Lopez-de-Silanes, Florencio, and Andrei Shleifer, 2006.“What Works in Securities Law”, Journal of Finance 61: 1-31.
    27Djankov, Simeon, La Porta, Rafael, Lopez-de-Silanes, Florencio, and Andrei Shleifer, 2008.“The Law and Economics of Self-Dealing”,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88: 430-465.
    28张玉智:《中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监管体系重构》,中国金融出版社,2009年版。
    29陈晗:《金融衍生品:演进路径与监管措施》,中国金融出版社,2008年版。
    30谭燕芝:《金融衍生品监管——基于契约经济学的分析》,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年版。
    32叶永刚:《衍生金融工具》,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年1月第1版,第4页。
    33宁敏:《国际金融衍生交易法律问题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12月第1版,第14页。
    34Claude Brown. How to Recognize a Derivative.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Law Review. May 1995.p.28-29.
    35李娟:《金融衍生工具的审计》,中国审计信息与方法,2002年第7期,第4页。
    36谭燕芝:《金融衍生品监管——基于契约经济学的分析》,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年版,第12页。
    37黄鸿儒:《金融衍生工具的市场功能》,《浙江金融》,2002年第9期。
    
    38陈晗:《金融衍生品:演进路径与监管措施》,中国金融出版社,2008年版,第8页。
    39郑振龙:《衍生产品》,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年2月第1版,第12页。
    43张玉智:《中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监管体系重构》,中国金融出版社,2009年版,第23页。
    44陈晗:《金融衍生品:演进路径与监管措施》,中国金融出版社,2008年版,第35页。
    46胡怀邦:《论金融衍生市场的经济功能》,《金融科学》,1999年第2期。
    48Galen Burghardt,FIA,Future Industry Magazine,2010/3.
    49Galen Burghardt,FIA,Future Industry Magazine,2010/3.
    50巴曙松等:《2010年全球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报告》,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12页。
    51姜洋:《全球衍生品市场发展趋势与中国的选择》,百家出版社,2003年版,第123页。
    52唐铁强:《国际OTC金融衍生品的最新发晨及其启示》,《新金融》,2006第3期。
    53巴曙松等:《2010年全球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报告》,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23页。
    54巴曙松等:《2010年全球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报告》,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25页。
    
    55田超:《金融衍生品:发展现状及制度安排》,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年版,第70页。
    56巴曙松等:《2010年全球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报告》,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26页。
    57程华:《权证:股权分置改革中的新探索》,《财会通讯(综合版)》,2006年第3期。
    58巴曙松等:《2010年全球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报告》,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217页。
    
    59舒苏平:《我国权证市场存在的问题与发展路径探析》,《浙江金融》,2008年第8期。
    60白娜、章翼丹:《可转债市场的比较及对中国的启示》,《浙江金融》,2007年第7期。
    61田超:《金融衍生品:发展现状及制度安排》,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年版,第34页。
    62徐萍:《发展我国可转换债券市场的若干建议》,《对外经贸财会》,2009年第6期。
    
    63郝春明:《期货专家:股指期货推出不存在时机选择问题》,《证券日报》,2009年2月17日。
    64高占军、刘菲:《中国利率衍生品市场前瞻》,《银行家》,2007年第5期。
    65巴曙松等:《2010年全球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报告》,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22页。
    66高占军、刘菲:《中国利率衍生品市场前瞻》,《银行家》,2007年第12期。
    67徐行:《利率衍生产品发展历程》,《科学与财富》,2004年第4期。
    68申隆:《中国股票市场制度下的投资者行为研究》,《西北大学学报》,2007年3月。
    69樊超锋等:《人民币利率互换的发展及应用》,《商场现代化》,2009年2期。
    71李娜:《浅析我国远期外汇业务的市场监管及风险防范》,《广西金融研究》,2007年2月。
    72李杰:《浅析中国外汇市场的新发展》,《经济论坛》,2008年第8期。
    73张建国:《金融衍生品的风险控制》,《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
    74Roger McCorimck:《金融市场中的法律风险》,胡滨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95页
    75张维、王平:《新兴市场金融衍生品发展的制度及路径分析》,《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3月。
    76唐锡贵:《衍生金融工具的风险管理》,《科技信息》,2007年第11期。
    77王若平:《国际金融衍生品风险的防范及启示》,《华北金融》,2006年11月。
    78张邦辉:《金融衍生品市场全书》,中国物价出版社,1999年版,第627页。
    79金春宝、潘英俊:《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问题研究》,《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7年12月。
    
    81沈雄杰:《权证的风险及法律规制》,《浙江金融》,2008年第4期。
    
    82钱江:《上交所回应南航认沽质疑:权证创设制度将调整》,《南方都市报》,2008年4月10日。
    83马曼然:《南航权证:先天有缺陷难免留后患》,《证券市场红周刊》,2008年5月。
    
    84孙妩、王雪青:《创设权证中的矛盾与解决》,《现代商业》,2008年第2期。
    85黄运成、邹慧:《衍生品市场风险案例总结评析》,《特区经济》,2007年第9期。
    88丁洪:《中信泰富外汇衍生品投资亏损案例分析与启示》,《南方金融》,2009年3月。
    89于博文:《关于外汇交易风险防范的几个建议——由中信泰富外汇交易亏损引发的思考》,《消费导刊》,2009年8月。
    
    92盛杨等:《次贷危机对金融衍生品风险管理的启示》,《经济研究导刊》,2009年第29期。
    93巩勋洲、张明:《透视CDS:功能、市场与危机》,《国际经济评论》,2009年第1期。
    94楼建波:《从CDS看金融衍生品的异化与监管:以瑞银集团诉Paramax案为例》,《环球法律评论》,2010年第1期,第114页。
    95李琴:《透过金融危机展望场内衍生品的未来》,《期货日报》,2009年4月。
    97祁斌:《美国金融监管改革法案:历程、内容、影响和借鉴》,《金融发展评论》,2010年9月。
    99张维、张建刚:《中美期货市场自律管理体系比较研究》,《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5年第5期。
    
    101郑振龙、张雯:《各国衍生品金融市场监管比较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年版,第24页。
    102赵静梅:《美国金融监管结构的转型及对我国的启示》,《国际金融研究》,2007年12月。
    103郑鲁英:《美国对金融衍生交易的监管及其对我国的启示》,《金融教学与研究》,2002年第5期。
    
    106郑振龙、张雯:《各国衍生品金融市场监管比较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年版,第24页。
    107杨迈军、汤进喜《金融衍生品市场的监管》,中国物价出版社,2001年版,第135页。
    108汪涛等:《金融衍生品监管模式国际比较与经验借鉴》,《商场现代化》,2008年第25期。
    109郑振龙、张雯:《各国衍生品金融市场监管比较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年版,第24页。
    
    110陈蓉:《金融衍生品:风险、市场失灵与公共政策》,《山东社会科学》,2005年第8期。
    111巴曙松等:《2010年全球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报告》,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6月版,第128页。
    112罗熹:《金融衍生产品发展及其有效监管》,《国际金融研究》,2006年第12期。
    113张玉智:《政治、法治、德治:期货市场健康发展的基石》,《当代法学》,2003年第10期。
    114刘兵权:《金融衍生品、市场失灵与数字化治理》,《经济经纬》,2008年第4期。
    121郑秀君:《我国金融衍生品的发展历程分析及启示》,《江苏商论》,2008年第7期。
    
    122孙连军:《浅谈金融衍生产品及其发展》,《经济研究导刊》,2008年第2期。
    123邓传伟:《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模式比较》,《商业时代》,2005年第5期。
    124张建国:《金融衍生品的风险控制》,《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
    125李亚培、邹炜:《国企境外金融衍生品投资监管的几个问题与建议》,《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第4期。
    126严萍:《国内企业投资金融衍生品的风险问题研究》,《上海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0年3月。
    127薛智胜、马淑亚:《我国金融衍生品发展的法律困境解析》,《法学》,2008年第4期。
    129See Francis Snyder:Soft Law and Institutional Practice in the European Community, Edited by Steve Martin:The Construction of Europe : Essays in Honour of Emile Noel ,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参见罗豪才、毕洪海:《通过软法的治理》,《法学家》,2006年第1期,第1页。
    130周友苏、廖笑非:《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金融监管模式的选择与完善》,《清华法学》,2009年3月。
    133洪治纲:《国际金融衍生品监管法基本原则探析》,《湖北社会科学》,2007年第2期。
    
    134尚福林主编:《证券市场监管体制比较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年8月第1版。
    135顾功耘:《金融衍生工具法律规制问题研究——金融衍生工具与法律规制的创新》,《法学》,2006年3期。
    
    136卢文道:《金融衍生工具市场监管法制构建中的三个关键问题》,《法学》,2006年第3期。
    137万继峰:《金融衍生品监管的几个基础性问题》,《武汉金融》,2007年第9期。
    138郑秀君:《我国金融衍生品的发展历程分析及启示》,《江苏商论》,2008年第7期。
    139徐江萍、宋俊:《论完善我国金融衍生工具风险监管法律制度》,《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会科版》,2007年第5期。
    140金碚、原磊:《德国金融危机救援行动的评析及对中国的启示》,《中国工业经济》,2009年7月。
    141安志达:《金融监管体制创新:从分业到混业》,《中国经济时报》,2003年6月9日。
    142任志刚、张炜:《国际金融监管体制的变迁及其对我国金融监管体质改革的启示》,《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04年第5期。
    143Howell. Jackson: A Pragmatic Approach to the Phased Consolidation of Financial Regul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Harvard Law School Public Law & Legal Theory working Paper Series,2008 Paper No. 09-19.
    144方流芳:《证券交易所的法律地位——反思“与国际惯例接轨”》,《政法论坛》,2007年1月。
    145甘志斌,游小列:《当代金融衍生产品的发展及在我国的应用》,《商业研究》,2005年第9期。
    147谭春枝、黄建丹:《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监管体系的构建》,《金融与经济》,2005年第10期。
    148黎四奇:《金融企业集团法律监管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年7月第1版,第127页。
    1.埃德加·E·彼得斯:《复杂性、风险与金融市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埃格特森:《新制度经济学》,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
    3.艾伦·加特:《监管、放松与重新监管》,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4.奥尔森:《国家兴衰探源》,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5.安志达:《金融监管体制创新:从分业到混业》,《中国经济时报》,2003年6月9日。
    6.巴瑞·易臣格瑞:《迈向新的国际金融体系——亚洲金融危机后思考》,北京出版社,2000年版。
    7.巴曙松等:《2010年全球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报告》,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6月。
    8.白钦先:《20世纪金融监管理论与实践的回顾和展望》,《金融与保险》,2000年第8期。
    9.白钦先、郭翠容:《各国金融监管体制比较》,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年版。
    10.蔡鄂生、谢平:《国际银行金典——当代世界最著名银行运作与管理》,海潮出版社,1999年版。
    11.蔡浩仪:《抉择:金融混业经营与监管》,云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12.曹凤歧:《中国金融改革、发展与国际化》,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13.曹荣湘:《风险与金融安排》,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
    14.场外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监管问题研究课题组:《场外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监管国际经验与中国实践》,中国金融出版社,2009年10月。
    15.陈建华:《金融监管有效性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2002年版。
    16.陈小平:《国际金融衍生品市场》,中国金融出版社,1997年版。
    17.陈元主编:《美国银行监管》,中国金融出版社,1998年版。
    18.陈云贤、张孟友:《美国金融体系考察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2000年版。
    19.陈晗:《金融衍生品:演进路径与监管措施》,中国金融出版社,2008年6月。
    20.陈忠阳:《保险公司业务风险特性比较分析》,《货币金融评论》,2004年10月。
    21.戴国强:《论我国货币市场发展的目标及路径》,《经济研究》,2001年5月。
    22.道格拉斯·C·诺斯:《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23.德沃特里庞和梯若尔:《银行监管》,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24.冯邦彦,彭薇:《香港金融衍生工具市场的发展及对内地的启示》,《经济纵横》,2004年第5期。
    25.高占军、刘菲:《中国利率衍生品市场前瞻》,《银行家》,2007年5月。
    26.巩勋洲、张明:《透视CDS:功能、市场与危机》,《国际经济评论》,2009年1月。
    27.黄明:《解析套期保值风险源》,《财经》,2008年12月。
    28.黄运成等:《从风险案例分析衍生品市场的功能与风险管理》,上海期货交易所对外合作课题,2005年版。
    29.黄少安主编:《制度经济学研究》第十辑,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
    30.胡国成:《塑造美国现代经济制度之路》,中国经济出版社,1995年版。
    31.姜洋:《全球衍生品市场发展趋势与中国的选择》,百家出版社,2003年版。
    32.金融改革与金融安全课题组:《英国金融监管制度改革》,《国研信息》,2002年版。
    33.柯武刚、史漫飞:《制度经济学》,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
    34.科斯等:《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产权学派与新制度学派译文集》,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35.科斯等:《制度、契约与组织》,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36.李瑞霖:《安然公司的衍生金融工具问题》,中国注册会计师,2002年9月。
    37.李箐、吴莹、张宇哲:《对决衍生品》,《财经》,2009年10月。
    38.李建国:《香港的金融法律制度》,《中国金融》,2003年5月。
    39.李伏安:《香港的金融监管》,《中国金融》,2003年6月
    40.李琴:《透过金融危机展望场内衍生品的未来》,《期货日报》,2009年4月。
    41.李德:《经济全球化中的银行监管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2002年版。
    42.李扬、黄金老:《中国金融:直面全球化》,上海远东出版社,2000年版。
    43.刘积余:《美国银行业大变革透视》,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年版。
    44.刘毅:《金融监管问题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45.刘妍芳,周小梅《:OTC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的发展及其对我国金融监管的启示》,《经济研究参考》,2003年第13期。
    46.吕中楼:《新制度经济学研究》,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年版。
    47.诺斯:《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48.宁敏:《国际金融衍生交易法律问题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49. Padoa-schioppa.T:《发达经济体监管标准的发展》,《银行业的稳健与货币政策》,中国金融出版社,1999年版。
    50.彭德林:《新制度经济学》,湖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51.上海期货交易所战略规划部:《印度衍生品市场发展沿革及对我国的启示》,2004年版。
    52.任壮:《我国商业银行兼营投资银行业务研究》,东北林业大学博士论文,2005年。
    53.台湾期货交易所:《期货市场规章编集》,2004年版。
    54.谭燕芝:《金融衍生品监管——基于契约经济学的分析》,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年版。
    55.谭春枝:《金融衍生产品的信用风险及其管理》,《证券市场导报》,2005年第3期。
    56.田超:《金融衍生品:发展现状及制度安排》,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年版。
    57.汪洪涛:《制度经济学——制度及制度变迁性质解释》,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58.王学勤、张邦辉:《世界金融衍生品市场》,中国物价出版社,2001年版。
    59.王海智、马有信:《金融风险典型案例评析与防范》,中国金融出版社,2000年版。
    60.王红玲:《当代西方政府经济理论的演变与借鉴》,中央编译出版社,2003年版。
    61.王俊豪:《政府监管经济学导论——基本理论及其在政府监管实践中的应用》,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
    62.王梦奎主编:《经济全球化与政府的作用》,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63.王松奇、王国言:《全球金融监控体系的变革及金融监管模式的结构性选择》,《中国金融理论前沿》,李扬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
    64.王则刚:《全球金融发展趋势》,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
    65.谢伏瞻主编:《金融监管与金融改革》,中国发展出版社,2002年版。
    66.谢平、蔡浩仪等:《金融经营模式及监管体制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年版。
    67.谢平、许国平:《路径选择——金融监管体制改革与央行职能》,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年版。
    68.徐进前:《金融创新》,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年版。
    69.徐诺金:《美国银行业危机处置》,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年版。
    70.徐行:《利率衍生产品发展历程》,《科学与财富》,2004年4月。
    71.徐孟洲、葛敏:《金融衍生品市场监管法律制度初探》,《成人高教学刊》,2003年第5期。
    72.于绪刚:《交易所非互助化及其对自律的影响》,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73.杨迈军,汤进喜:《金融衍生品市场的监管》,中国物价出版社,2001年版。
    74.姚兴涛:《金融衍生品市场论》,立信会计出版社,1999年版。
    75.严骏伟:《国际监管:跨国银行的金融规范》,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年版。
    76.易宪容:《金融监管多元化体系的确立与演进》,载《中国金融理论前沿》(第三辑),李扬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
    77.章和杰、胡石青:《台湾金融改革评析》,载《台湾研究经济》,2002年2月。
    78.张立洲:《走向混业经营之路——金融创新、金融结构与经营体制变迁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年版。
    79.张华:金融衍生工具及其风险管理,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1999年版。
    80.张荔等:《发达国家金融监管比较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年版。
    81.张玉智:中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监管体系重构,中国金融出版社,2009年版。
    82.赵国贤:《美国保险监管及法规》,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年版。
    83.郑振龙、张雯:《各国衍生品金融市场监管比较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年版。
    84.周小舟:《中美银行间柜台衍生产品交易及其风险管理》,金融时报,2004年11月。
    85.周道许:《现代金融监管体制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2000年版。
    86.周英:《金融监管论》,中国金融出版社,2002年版。
    87.周仲飞:《银行监管案例精编》,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88.周子衡:《金融监管的确立及其变革》,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89.朱孟楠:《金融监管的国际协调与合作》,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年版。
    90.左柏云编著:《金融风险案例剖析》,广东经济出版社,2001年版。
    1. Alex Frino, Andrew Lepone, Brad Wong. Fund flows, Derivative Use And The Market Timing Performance Of Fund Managers, Working paper, 2007.
    2. American Securitization Forum. Study of the Impact of Securitization on Consumers, Investors, Financial Institutions and the Capital Markets. New York: ASF, 2009.
    3. Bank of Japan. Central Bank Survey of Foreign Exchange and Derivatives Market Activity at end-June 2007: Derivatives Amounts Outstanding, Japan.Tokyo: BOJ, 2007.
    4. BBVA USA.“Subprime Market Meltdown & Financial Turmoil.”November 8, 2007.
    5. Briault,C.:“Revisiting the Rationale for a Single National Financial Services Regulator,”Occasional Paper Series,2002.
    6. Benjamin Klaus, Bronka Rzepkowski. Risk Spillover Among Hedge Funds: The Role Of Redemptions And Fund Failure, European Central Bank, Workingpaper No.1112, 2009.
    7. B.Hansjurgens,“Economic Valuation through Cost-Benefit Analysis-Possibilitiesand Limitations,”Toxicology,Vol.205,2004。
    8. BIS. Estimating hedge fund leverage, Working paper No.260, 2008.
    9. BIS. Semiannual OTC derivatives statistics at end-June 2009, Working paper,2009.
    10. Credit Suisse. One for the History Books: Hedge Fund Performance in 2008,2009.
    11. European Central Bank.“Credit Default Swaps And Counterparty Risk.”August 2009.
    12. Financial Services Authority. The Turner Review-A Regulatory Response to the Global Banking Crisis. London: FSA, 2009.
    13. FitchRatings, Global Credit Derivatives Survey, 20 Aug 2009.
    14. Galen Burghardt and Will Acworth. FIA Annual Volume Survey 2008: A Wild Ride, 2009, 3.
    15. George O. Aragon, J. Spencer Martin. A Unique View of Hedge Fund Derivatives Usage: Safeguard or Speculation, Working paper, 2009.
    16.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The Financial Crisis of 2008. Case 9-709-036, December 16, 2008.
    17. HKE. H-shares Index Futures and Options Mini H-shares Index Futures. April 2009.
    18. IFSL Research. Derivative 2007, Nov 2007.
    19. IMF Working Paper. Credit Derivatives: Systemic Risks and Policy Options. November 2009.
    20. IMF. Quality of Regulation and Supervision Around the World,2008.
    21. J. A. Kregel. Derivatives And Global Capital Flow: Application To Asia, Working Paper No.246,2009.
    22. J.Peter Federer, The Rise of the Over-the-Counter Market, Department of Economics Macalester College, Preliminary Comments, 2006.
    23. Jens Nystedt. Derivative Market Competition: OTC Markets Versus OrganizedDerivative Exchanges, IMF, Working paper, 2004 April.
    24. Kevin Bueheler(Mckinsey), The Risk Revolution, Sep 2008.
    25. Marc Quintyn,Michael W.Taylor:“Regulatory and Supervisory Independence and Financial Stability”,IMF Working Paper WP/02/46,March.
    26. Naohiko Baba, Blaise Gadanecz, Patrick McGuire. Highlights of internationalbanking and financial market activity,Sep,2008.
    27. Office of the Comptroller of the Currency. OCC’s Quarterly Report on BankTrading and Derivatives Activities Washington DC: OCC, 2006-2009.
    28. Oliver Blanchard. The Crisis: Basic Mechanisms, and Appropriate Policies, IMF, Working paper, 2009.
    29. Patrick McGuire, Goetz von Peter, Naohiko Baba. Highlights of internationalbanking and financial market activity,Mar,2008.
    30. Peter M Garber. Derivatives in International Capital Flow, NBER Working paper No.6632, 2009.
    31. Randall Dodd. Derivatives Markets: Sources of Vulnerability in U.S. Financial Markets, Financial Policy Forum, 2009.
    32. Reilly,Aisling,Over-the-Counter Derivatives Markets in Ireland-An Overview,Quaterly Bulletin,2005(3):119-132.
    33. Roger Ferguson, David Laster. Hedge funds and systemic risk, Banque de France, 2007.
    34. Stephen C. Smith, Hedge Funds Overview, Credit Suisse, 2007.
    35. Tomas, Alexander, Rangel, Hilt. Costs and Benefits of the Use of Derivatives, Working paper, 2007.
    36. Williams, Peter, The Foreign Exchange and Over-the-Counter Derivatives Markets in the United Kingdom, Bank of England Quarterly Bulletin, 2004.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