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商事侵权责任初论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 英文题名:The Initial Research on Commercial Tort Liability
  • 作者:马荣
  • 论文级别:博士
  • 学科专业名称:经济法
  • 学位年度:2012
  • 导师:范健
  • 学科代码:030105
  •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大学
  • 论文提交日期:2012-05-01
摘要
商事侵权责任是侵权法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商法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商事侵权责任作为寄生并脱胎于传统民事侵权责任的新的侵权责任制度,在人类社会完成从前工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进程中扮演了非常重要且不可或缺的角色。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建立我国商事侵权责任制度,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本文通过对商事侵权责任的考察和分析,深入论证了商事侵权责任独立于传统民事侵权责任存在的价值,并对构建商事侵权责任的基本体系进行了初步探讨。全文共分五章,首先从商事侵权责任的相关概念入手,考察了商事侵权责任的演进和发展历程,阐释了商事侵权责任的独立存在的价值,然后沿着与传统民事侵权责任进行比较研究的路径,对商事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构成要件、表现形态、承担方式和赔偿范围进行了深入分析,进而在分析商事侵权责任与民事侵权责任诸多不同特征的基础上,进一步论证了商事侵权责任的独立价值。
     第一章为“商事侵权责任概述”。该章从商事侵权责任的相关概念入手,考察了商事侵权责任的演进和发展历程,指出商事侵权责任是侵权责任制度从传统向现代发展的重要产物,在侵权性质、侵权主体、归责原则和侵权责任等方面体现着不同于民事侵权责任的特殊性,还具有保障交易安全、促进交易效率和强调预防功能的商法价值理念,因此,商事侵权责任具有独立存在的价值。
     第二章为“商事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该章根据商事侵权责任自身的功能和特点,论证了商事侵权责任在归责原则上区别于传统民事侵权责任的特殊性,指出商事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呈现多元化的体系特征,其中:过错责任原则依然处于核心地位,但在商事侵权中更多地出现过错的客观化归责的倾向和特征,更强调商主体在履行其职责时负有合理的注意义务,更注重过错判断的标准化;过错推定原则从过错责任原则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项独立的过错推定原则;无过错责任原则在商事侵权领域的地位也明显高于民事侵权领域,而且更多地体现出英美法中严格责任的特征。而公平责任原则在商事侵权领域不再成为独立的归责原则。
     第三章为“商事侵权行为的常见类型”。该章论述了商事侵权责任构成要件中的违法行为要件。通过概念阐释和案例论证相结合的方法,具体分析了商事侵权中常见的一般商事侵权、公司领域侵权、证券领域侵权、票据领域侵权和知识产权领域侵权等五类17种违法行为类型,对商事侵权行为进行了类型化研究。
     第四章为“商事侵权的损害结果和因果关系”。该章论述了商事侵权责任构成要件中的损害事实和因果关系要件。首先,论述了商事侵权损害的客体是商事经营利益,通过对商事立法条文的梳理,用列表对照的方法将商事侵权损害的六种财产性经营利益损害和两种人格性经营利益损害进行了类型化分析研究;然后,分析了商事侵权因果关系的结构,指出应将商事侵权的因果关系分为事实因果关系和法律因果关系,通过相关案例对因果关系的判断进行了阐释,并对商事侵权因果关系的证明和相当因果关系进行了论述。
     第五章为“商事侵权责任的承担方式和赔偿范围”。首先,该章论述了商事侵权责任不同于传统民事侵权责任的表现形态,指出民事侵权责任表现形态是以自己责任、单方责任和单独责任为主,而在商事侵权责任中,替代责任、连带责任和补充责任的比例要大大超过传统民事侵权责任;然后,论述了商事侵权责任承担方式的特点,指出最能体现商事侵权责任制度功能和特征的,除了传统的金钱赔偿责任方式外,还有惩罚性赔偿、定额赔偿、公司归入权、缺陷产品召回等新型责任方式;最后,论述了商事侵权责任的赔偿范围包括所受损害、所失利益和纯粹经济上损失,通过对五年间《最高人民法院公报》公布的商事侵权案例的分析,对侵权损害的认定、范围赔偿以及损失计算进行了类型化比较研究。
     结语部分对本文在构建商事侵权责任体系方面提出的创新观点进行了归纳小结。
Commercial Tort Liability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tort law system and is also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Commercial Law System. Commercial Tort Liability, as a new tort system, which is parasitic and born out of the traditional tort liability, has played a very important and indispensable role in the course of human society transformation from the pre-industrial society to a modern industrial society.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socialist market economic system, the establishment of commercial tort liability system has become an inevitable requirement of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China.
     The existing value of the commercial tort liability independent of the traditional civil tort liability has been demonstrated through a deep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commercial tort liability. And construction of the basic system of commercial tort liability has been discussed. The paper is divided into five chapters. First of all, start from the related concept of Commercial Tort Liability, the evolution and development process of Commercial Tort Liability have been studied, the value of the independent existence of the Commercial Tort Liability has been illustrated; then along with the path of a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traditional tort liability, an in-depth analysis of principle, elements, manifestation, ways to undertake and the scope of compensation of the Commercial Tort Liability has been made; and then on the basis of the analysis of many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of Commercial Tort Liability and civil tort liability, the independent value of the Commercial Tort Liability has been further demonstrated; Finally, the legislative proposals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China's Commercial tort liability system have been put forward.
     The first chapter is a general overview of "Commercial Tort Liability". Start from the related concept of Commercial Tort Liability, the evolution and development process of Commercial tort liability has been studied; it is stated that the commercial tort liability is an important product of the tort liability system developed from the traditional to the modern. The particularity of the commercial tort liability has been embodied in the infringing nature, the tort subject, and liability principle and tort liability different from those of the Tort Liability with the concept of value of commercial law of safe transaction, fast transaction efficiency and emphasis on prevention function. Therefore, commercial tort liability has had the value of independent existence.
     The second chapter is "liability principle of Commercial Tort Liability". According to the functions and features of the Commercial Tort Liability, the particularity of the commercial tort liability different from the tradition has been demonstrated in this chapter. It has been pointed out that the liability principle of the commercial tort liability presents a diversified system characteristic. Among them:the principle of fault liability is still at the core. But in the commercial tort more blame on the tendency of the features of the fault objective, more emphasis on business subject in performing his duties for the reasonable duty, more attention to the standardization of fault judgment; Fault-presuming principle separated from the fault liability principle, has become a separate fault-presuming principle; No fault liability principle also has been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ivil tort field in the commercial position,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trict liability have been more reflected in common law. And fair principle of liability in the field of commercial tort liability is no longer an independent liability principle.
     The third chapter is "common types of commercial tort liability". The chapter has discussed the violations elements in the elements of the Commercial Tort Liability. By the method of combining the concept of interpretation and case demonstration, specific analysis of general commercial tort, the company tort, securities tort, the bill tort and intellectual property tort in the commercial tort liability and17kinds of violations types have been made. Typical research has been made on the commercial tort behavior.
     The fourth chapter is the "commercial tort damage results and causality". The chapter has discussed the elements of the damage results and causality in the Commercial Tort Liability. Firstly, the statement of the object of commercial tort being the commercial business interest has been discoursed.6kinds of property damage of business interests and2kinds of damage of personhood business interests have been typically analyzed by combing the legislative provisions of the commercial matters and list of control methods; then the structure of the commercial causation has been analyzed and pointed out that the causal relationship of the commercial tort liability can be divided into the fact causality and the legal causal relationship. The judgment of the relevant cases on the causal relationship has been explained and the proof and causal relationship of commercial liability has been discussed.
     The fifth chapter is "ways to undertake and the scope of compensation of the Commercial Tort Liability". First of all, the chapter has discussed the manifestation of the commercial tort liability which is different from the traditional tort liability. The civil tort liability manifestations are mainly their own responsibility, unilateral responsibility and the sole responsibility. While in Commercial tort liability, vicarious liability, jointly liability, and the proportion of the additional responsibility are much more than the traditional tort liability; And then the chapter has discuss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ways to undertake of the Commercial tort liability, the best featur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mmercial tort liability system can be embodied by the traditional way of pecuniary liability, as well as other new responsibility of punitive damages, the fixed compensation, disgorgement, defective product recall; finally, it has discussed the scope of compensation of commercial tort liability which include damage, loss of interest and purely economic loss. Tort identified, the scope of compensation and loss calculation has been typically discussed.
     The conclusion part has summarized the innovative ideas proposed building the tort liability system.
引文
①相关的案例载体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公报》;《人民法院案例选》(人民法院出版社出版);《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公报》(法律出版社出版);等。
    ①王利明、周友军、高圣平:《中国侵权责任法教程》,人民法院出版社2010年版,第1页。
    ②陈涛、高在敏:“中国古代侵权行为法例论要”,载《法学研究》1995年第2期。
    ①杨立新:《侵权损害赔偿》,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第2页。
    ①王利明、周友军、高圣平:《中国侵权责任法教程》,人民法院出版社2010年版,第6页。
    ①刘道远:“商事侵权责任对侵权责任法的挑战及其对策”,载《法商研究》2010年第1期。
    ②徐学鹿:《商法总论》,人民法院出版社1999年版,第35页。
    ③杨立新:“侵权责任法应当规定商事侵权”,载《法制日报》2009年3月18日第12版。
    ④成星、余林军、赫洛杰:“商事侵权行为概念研究”,载《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年第4期。
    ①王艳萍:“商事侵权责任之内涵论析”,载《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3期。
    ②范健、王建文:《商法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640页。
    ③范健主编:《商法》,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22页。
    ①杨立新:“侵权责任法应当规定商事侵权”,载《法制日报》2009年3月18日第12版。
    ②工艳萍:“商事侵权责任之内涵论析”,载《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3期。
    ①魏琼:“民法的诞生”,载《法学论坛》2006年第5期。
    ②杨立新:《侵权损害贴偿(第四版)》,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第32页。
    ①法学教材编辑部:《外国法制史资料选编(上册)》,北京大学出版杜1982年版,第2页。
    ②法学教材编辑部:《外国法制史资料选编(上册)》,北京大学出版杜1982年版,第41页。
    ③法学教材编辑部:《外国法制史资料选编(上册)》,北京大学出版杜1982年版,第40页。
    ①《拿破仑法典(法国民法典)》,李浩培等译,商务印书馆2009年版,第212页。
    ②法学教材编辑部:《外国法制史资料选编(下册)》,北京大学出版杜1982年版,第678页。
    ①[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苗力田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99-100页。
    ②徐大同:《西方政治思想史》,天津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49页。
    ③刘道远:“商事侵权责任对侵权责任法的挑战及其对策”,载《法商研究》2010年第1期。
    ①[英]亚当·斯密:《国富论(下卷)》,郭大力、王亚南译,商务印书馆1974年版,第252页。
    ②转引自王泽鉴:《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第2册)》,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144页。
    ③[美]伯纳德·施瓦茨:《美国法律史》,王军等译,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第133-134页。
    ④[德]马克西米利安·福克斯:《侵权行为法》,齐晓琨译,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2页。
    ①刘道远:“商事侵权责任对侵权责任法的挑战及其对策”,载《法商研究》2010年第1期。
    ①许明月:“普遍性侵权、机会主义与侵权现象的法律控制”,载《法商研究》2005年第4期。
    ②李响:《美国侵权法原理及案例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6页。
    ①刘道远:“商事侵权责任对侵权责任法的挑战及其对策”,载《法商研究》2010年第1期。
    ②史尚宽:“法律之理念与经验主义法学之综合”,载刁荣华主编:《中西法律思想论集》,汉林出版社1984年版,第259页。
    ①顾功耘:《商法教程》,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23页。
    ②曲振涛:《民商法热点问题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年版,第34页。
    ③徐铁岩:“对商法若干理论问题的思考”,载《河北法学》2005年第3期。
    ①王建文:《中国商法立法体系:批判与建构》,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第150页。
    ①陈荣宗、林庆苗:《民事诉讼法》,三民书局1996年版,第882-883页。
    ②杨佳元:《侵权行为损害赔偿责任研究》,台北2007年自版,第9页。转引自刘道远:“商事侵权责任对侵权责任法的挑战及其对策”,载《法商研究》2010年第1期。
    Voir Muriel Fabre-Magnan,Droit des obligations,2-Responsabilitecivl et quasi-contrats,PUF, Themis,lereed. p.41,p.42.转引自王利明:“侵权责任法制定中的若干问题”,载《当代法学》2008年第5期。
    ④肖建国:“论现代型民事诉讼的结构和功能”,载《政法论坛》2008年第1期。
    ①樊涛:“商事法律责任制度的独立性探析”,载《河南社会科学》2007年第6期。
    ①赵万一主编:《商法学》,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年版,第456页。
    ②寇志新主编:《商法学》,法律出版社1996年版,第82-83页。
    ③参见徐学鹿:《商法总论》第八章,人民法院出版社1999年版;徐学鹿主编:《商法学》第十七章,中国经济出版社1998年版:吕来明:《商事法律责任》,人民法院出版社1999年版。
    ④樊涛:“商事法律责任制度的独立性探析”,载《河南社会科学》2007年第6期。
    ⑤王艳萍:“商事侵权责任之内涵论析”,载《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3期。
    ⑥宋晓明、高燕竹:“商事侵权法律规制若干问题研究”,载《人民法院报》2011年3月2日第7版。
    ①范健主编:《商法》,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22页。
    ②杨立新:“侵权责任法应当规定商事侵权”,载《法制日报》2009年3月18日第12版。
    ③廖焕国:“注意义务与大陆法系侵权法的嬗变”,载《法学》2006年第6期。
    ④[德]拉德布鲁赫:《法学导论》,米健、朱林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年版,第72页。
    ①王利明:《侵权行为法研究(上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342页。
    ②王利明:《侵权行为法研究(上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342页。
    ①孔祥俊:“侵权责任要件研究”,载《政法论坛》1993年第1期。
    ②张新宝:《侵权行为法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50页。
    ①杨立新:《侵权法论》,人民法院出版社2004年版,第146页。
    ②王利明:《侵权行为法研究(上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345-347页。
    ③王利明:《侵权行为法研究(上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347页。
    ①王利明:《侵权行为法归责原则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8页。
    ①转引自王泽鉴:《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第2册)》,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142页。
    ②王利明:《民法侵权行为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60页。
    ③王卫国:《过错责任原则:第三次勃兴》,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版,第85页。
    ④[德]黑格尔《法哲学原理》,转引自王卫国:《过错责任原则:第三次勃兴》,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版,第77页。
    ①王卫国:《过错责任原则:第三次勃兴》,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版,第83页。
    ②王利明:《侵权行为法归责原则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37页。
    ③王卫国:《过错责任原则:第三次勃兴》,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版,第185-186页。
    ④王家福主编:《中国民法学:民法债权》,法律出版社1991年版,第237页。
    ①张新宝:《侵权责任法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6页。
    ②米健:“现代侵权行为法归责原则探索”,载《法学研究》1985年第5期。
    ③郭明瑞等:《民事责任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110-111页。
    ④刘淑珍:“试论侵权损害的归责原则”,载《法学研究》1994年第4期。
    ⑤杨立新:《侵权法论》,人民法院出版社2004年版,第119页。
    ⑥王利明:《侵权行为法研究(上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08页。
    ⑦扈纪华、石宏:“侵权责任法立法情况介绍”,载《人民司法》2010年第3期。
    ①杨立新:“侵权责任法应当规定商事侵权”,载《法制日报》2009年3月18日第12版。
    ②王利明、周友军、高圣平:《中国侵权责任法教程》,人民法院出版社2010年版,第167页。
    ①曲振涛:《民商法热点问题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年版,第34页。
    ①王利明:《侵权行为法研究(上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15-216页。
    ①杨立新:《侵权法论》,人民法院出版社2004年版,第123页。
    ① Larenz,Hegels Zurechnungslehre,S.51.93ff.(Karl Larenz,Hegels Zurechnungslehre:und der Begriff der objecktiven Zurechnung,Leipzig:A. Deichertsche Verlagsbuchhandlung Dr. Werner Scholl,1927,S.51.)转引自许玉秀:《主观与客观之间——主观理论与客观归责》,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第178页。
    ①邱聪智:《从侵权行为归责原理之变动论危险责任之构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77页。
    ②田园:“侵权行为客观归责理论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吉林大学,2011年。
    ③邱聪智:《从侵权行为归责原理之变动论危险责任之构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51页。
    ①[英]戴维·M·沃克:《牛津法律大辞典》,光明日报出版社1988年版,第137页。
    ①刘茂勇、高建学:“英美法过失侵权中的‘注意义务’”,载《河北法学》2003年第3期。
    ①王利明、周友军、高圣平:《中国侵权责任法教程》,人民法院出版社2010年版,第140页。
    ②王卫国:《过错责任原则:第三次勃兴》,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44页。
    ③《拿破仑法典(法国民法典)》,李浩培等译,商务印书馆2009年版,第212-213页。
    ④[德]马克西米利安·福克斯:《侵权行为法》,齐晓琨译,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171页。
    ①程啸:《侵权责任法总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367页。
    ②[日]星野英一:《民法典中的侵权行为法体系》,渠涛译,载《中日民商法研究》(第8卷),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第157页。
    ①王利明、杨立新:《侵权行为法》,法律出版社1996年版,第37页。
    ②张新宝:《侵权责任法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5页。
    ③王卫国:《过错责任原则:第三次勃兴》,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180页。
    ①王利明、周友军、高圣平:《中国侵权责任法教程》,人民法院出版社2010年版,第144页。
    ①宋晓明、高燕竹:“商事侵权法律规制若干问题研究”,载《人民法院报》2011年3月2日第7版。
    ①陈允、应时:《罗马法》,商务印书馆1931年版,第216页。
    ②李仁玉:《比较侵权法》,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152-153页
    European Group on Tort Law:Pnnciples of European Tort Law:Text and Commentary,Springer,2005,p.l02.转引自王利明、周友军、高圣平:《中国侵权责任法教程》,人民法院出版社2010年版,第144页。
    ④王泽鉴:《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第1册)》,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8页。
    ⑤王卫国:《过错责任原则:第三次勃兴》,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286页。
    ①朱岩:“危险责任的一般条款立法模式研究”,载《中国法学》2009年第3期。
    ②朱岩:“危险责任的一般条款立法模式研究”,载《中国法学》2009年第3期。
    ③曾世雄:《损害赔偿法原理》,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6页。
    ①刘道远:“商事侵权责任对侵权法的挑战及其对策”,载《法商研究》,2010年第1期。
    ②王泽鉴:《债法原理(三):侵权行为法(1)》,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44页。
    ③刘道远:“商事侵权责任对侵权法的挑战及其对策”,载《法商研究》2010年第1期。
    ①方印、邹尚忠:“诱使违约新论”,载《贵州社会科学》2006年第2期。
    ②王利明:《中国民法典学者建议稿及立法理由——侵权行为篇》,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第298页。
    ①徐爱国:《英美侵权行为法》,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第48页。
    ②刘建红:“引诱违约及其法律责任初探”,载《现代法学》1998年第5期。
    ③黄英、张冬梅、王谦:“第三人诱使他人违约应承担连带责任”,载《法治资讯》2010年第5期。
    ①黄立:《民法债编总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560-561页。
    ②杨立新:《具体侵权行为的法律界定暨实例评析(中册)》,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624页。
    ③徐爱国:《英美侵权行为法》,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第214页。
    ④于敏:《日木侵权法》,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第99页。
    ①张新宝:《侵权责任法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60页。
    ②王利明:《中国民法典学者建议稿及立法理由——侵权行为篇》,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第299页。
    ③最高人民法院中国应用法学研究所编:“陈汉滨诉鸿双辉公司、蔡禧福、洪顺利、永大会计公司因虚假出资、虚假验资应支付买卖合同货款案”,载《人民法院案例选》2004年第3辑。
    ①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编:“爱康网北京公司等诉黄健、江苏爱康世纪公司商业诋毁案”,载《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公报》2012年第1辑。
    ①王利明:《中国民法典学者建议稿及立法理由——侵权行为篇》,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第303页。
    ①杨立新:“论违反竞业禁止的侵权行为”,载《法律适用》2004年第11期。
    ②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编:“南京天杰冷气装饰工程有限公司诉朱琳竞业禁止纠纷案”,载《参阅案例》2007年第1期。
    ①罗泽胜:“商业欺诈认定的误区及其矫正”,载《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第4期。
    ②谢晓尧:“欺诈:竞争法上的理论诠释”,载《现代法学》2003年第3期。
    ③武钦殿:《合同效力的研究与确认》,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124页。
    ①覃天云主编:《经营权论》,四川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176页。
    ①杨立新、蔡颖雯:“论妨害经营侵权行为及其责任”,载《法学论坛》2004年第2期。
    ①最高人民法院中国应用法学研究所编:“四川银通电脑系统有限责任公司诉国际商业机器中国有限公司限价侵权赔偿纠纷案”,载《人民法院案例选》2005年第2辑。
    ①杨立新:《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草案建议稿及说明》,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第169页。
    ①杨立新:“论强制交易行为的侵权责任”,载《法治快报》2004年8月12日第3版。
    ②“无锡市滨湖区人民法院(2010)锡滨民初字第0222号判决书”,载http://www.dffy.com/sifashijian/al/201203/27888.html,访问时间:2012年4月8日.
    ①黄铭榤:《公司治理与企业金融法制之挑战与兴革》,元照出版公司2006年版,第87-89页。
    ①尹志强、李燕:“公司设立失败时的责任承担问题研究”,载《人民司法》2008年第23期。
    ①刘俊海:“揭开公司面纱制度应用于司法实践的若干问题研究”,载《法律适用》2011年第8期。
    ①黄川口:《证券交易法要论》,台北自版1993年版,第415-417页。
    ①[日]林国全:“日本证券交易法第一九〇条之二——内部交易之禁止(上)”,载《证券管理》(台湾)第7卷第8期。
    ①蔡奕:“证券内幕交易界定的法律问题”,载《特区理论与实践》2001年第1期。
    ①宋晓明、贾纬、张雪梅:“证券纠纷案件审理中的疑难问题“,载奚晓明主编:《民商事审判指导》(2007年第1辑),人民法院出版社2007年版,第162页。
    ②曾宛如:“操纵市场之禁止”,载《台湾法学》2008年第7期。
    ①奚晓明、贾纬:“证券法上民事责任的丰富与发展“,载奚晓明主编:《民商事审判指导》(2005年第2辑),人民法院出版社2006年版,第48页。
    ②赖英照:《证券交易法(第四册)》,三民书局1992年版,第503页。
    ①赖英照:《证券交易法(第四册)》,三民书局1992年版,第383页。
    ①贾纬:“《关于受理证券市场因虚假陈述引发的民事侵权纠纷案件有关问题的通知》的内容和理解”,载《法律适用》2002年第2期。
    ①黄赤东、高圣平主编:《证券法及配套规定新释新解》,人民法院出版社2000年版,第1130-1131页。
    ①郑洋一:《票据法之理论与实践》,台北自版1999年版,第80页。
    ①陈智超:《专利法理论与实务》,五南图书出版公司2004年版,第229页。
    ① Ames Show Curtain Co. v. Heinz Nathanson,Inc,285F.Supp.640,645,158U. S. P. Q.549 [S. D. N. Y.1968],转引自陈智超:《专利法理论与实务》,五南图书出版公司2004年版,第347页。
    ② Water Technologies Corp. v. Calco, Ltd,850 F.2d 660,7 U. S. P. Q 2d 1097 (Fed.Cir.1998).转引自陈智超:《专利法理论与实务》,五南图书出版公司 2004年版,第349页。
    ①陈樱琴、叶玟妤:《智慧财产权法》,五南图书出版公司2005年版,第117页。
    ①冯晓青、杨利华等:《知识产权法热点问题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518页。
    ①张玉瑞:《商业秘密法学》,中国法制出版社1999年版,第680页。
    ②徐朝贤:“美、德、日商业秘密侵权救济制度的发展及借鉴”,载《河北法学》2001年第2期。
    ①杨立新:“侵权责任法应当规定商事侵权”,载《法制日报》2009年3月18日第012版。
    ①梁慧星:《民法》,四川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358页。
    ①[德]克雷斯蒂安·冯·巴尔:《欧洲比较侵权行为法》,焦美华译,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553页。
    ①[美]文森特·R·约翰逊:《美国侵权法》,赵秀文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10-115页
    ①夏芸:《医疗事故赔偿法——来自日本法的启示》,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第173页。
    ②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2009)苏民二终字第0045号民事判决书。
    ①王利明;《侵权责任法研究》(上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383页。
    ②最高人民法院(2007)民二终字第26号民事判决书。
    ①王利明:《侵权责任法研究(上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383页。
    ②王泽鉴:《侵权行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96页。
    ③王利明:《侵权责任法研究(上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384-385页。
    ①王利明:《侵权责任法研究(上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385页。
    ②“刑立强诉上海证券交易所权证交易侵权纠纷案”,载《最高人民法院公报》2010年第7期,第38-44页。
    ①李国光主编:《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证券市场虚假陈述案件司法解释的理解与适用》,人民法院出版社2003年版,第248页。
    ②李国光主编:《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证券市场虚假陈述案件司法解释的理解与适用》,人民法院出版社2003年版,第250页。
    ①张新宝:《侵权责任法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67页。
    ②王家福主编:《中国民法学·民法债权》,法律出版社1991年版,第483页。
    ③李国光主编:《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证券市场虚假陈述案件司法解释的理解与适用》,人民法院出版社2003年版,第256-257页。
    ①李国光主编:《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证券市场虚假陈述案件司法解释的理解与适用》,人民法院出版社2003年版,第257页。
    ②于敏:《日本侵权行为法》,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202页。
    ③夏芸:《医疗事故赔偿法——来自日本法的启示》,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第267页。
    ①于敏:《日本侵权行为法》,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210-212页。
    ②夏芸:《医疗事故赔偿法——来自日本法的启示》,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第274页。
    ③“最高人民法院(2010)民提字第111号民事判决书”,载《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公报》2011年第6期。
    ①“陈丽华等23名投资人诉大庆联谊公司、申银证券公司虚假陈述侵权赔偿纠纷案”,载《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公报》2005年第11期。
    ② http://money.163.com/10/0121/07/5THJQO0J00253B0H.html访问时间:2012年4月6日。
    ①杨立新:《侵权法论(第二版)》,人民法院出版社2004年版,第474页。
    ②美国法学会:《侵权法重述·纲要》,许传玺译,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第323-324页。
    ①宋晓明、高燕竹:“商事侵权法律规制若干问题研究”,载《人民法院报》2011年3月2日第7版。
    ②杨立新:“侵权责任形态研究”,载《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第1期。
    ①杨立新:“侵权责任形态研究”,载《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第1期。
    ②《法国民法典》,马育民译,北京大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235页。
    ①杨立新:“侵权责任形态研究”,载《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第1期。
    ①张新宝:《侵权责任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332页。
    ① B. S. Markesinis,Deakin,Tort Law,4 th. ed.,Oxford该控制公司Clarendon Press,1999. P.36.转引自程啸:“试论侵权行为法之补偿功能与威慑功能”,载《法学杂志》2009年第3期。
    ②王泽鉴:《侵权行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7页。
    ③张新宝:《侵权责任法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1页。
    ④王利明:“侵权责任法制定中的若干问题”,载《当代法学》2008年第9期。
    ①王利明:“惩罚性赔偿研究”,载《中国社会科学》2000年第4期。
    ②金福海:《惩罚性赔偿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第9-25页。
    ③杨立新:《侵权法论》(第三版),人民法院出版社2005年版,第40页。
    ①[美]格瑞尔德·J·波斯特马主编:《哲学与侵权行为法》,陈敏、云建芳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序言第v-vi页。
    ②王利明:“美国惩罚性贴偿制度研究”,载《侵权法评论》2003年第2辑。
    ①金福海:《惩罚性赔偿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第115页。
    ②崔明峰、欧山:“英美法上惩罚性赔偿制度研究”,载《河北法学》2000年第3期。
    ①陈锦川:“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的侵权损害赔偿”,载《电子知识产权》1995年第11期。
    ②王惠中:“知识产权法定赔偿方式的适用”,载《河北法学》2002年第3期。
    ③蒋志培:“论知识产权侵权损害的赔偿”,载《电子知识产权》1998年第1期。
    ①王影丽:《董事责任制度》,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年版,第317-318页。
    ①任秀芳:“论我国公司归入权的适用规则及其完善”,载《政治与法律》2009年第4期。
    ①[韩]李哲松:《韩国公司法》,吴日焕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504页。
    ①杨慧:“构建我国缺陷产品召回制度的思考”,载《行政与法》2006年第11期。
    ①王泽鉴:《侵权行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76页。
    ②王利明:《侵权责任法研究(上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302页。
    ③王利明:《侵权责任法研究(上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317页。
    ①王利明:《侵权责任法研究(上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318-319页。
    ②“最高人民法院(2010)民提字第111号民事判决书”,载《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公报》2011年第6期。
    ①王泽鉴:《侵权行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296页。
    ②王泽鉴:《侵权行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317-318页。
    ③王泽鉴:《侵权行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319页。
    ④“陈丽华等23名投资人诉大庆联谊公司、申银证券公司虚假陈述侵权赔偿纠纷案”,载《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公报》2005年第11期。
    ①曾世雄:《损害赔偿法原理》,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62页。
    ②奚晓明:《<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条文理解与适用》,人民法院出版社2010年版,第148页。
    ③“陈丽华等23名投资人诉大庆联谊公司、申银证券公司虚假陈述侵权赔偿纠纷案”,载《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公报》2005年第11期。
    1.范健:《商法(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2.范健、王建文:《商法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3.范健、王建文:《证券法》,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
    4.范健、王建文:《公司法》,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
    5.范健、王建文:《商法基础理论专题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6.范健、王建文:《商法的价值、源流及本体》,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7.范健:《德国商法:传统框架与现代结构》,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8.范健:《德国商法》,中国大百科出版社1993年版。
    9.王建文:《中国商法立法体系:批判与建构》,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
    10.周晖国:《商法本位论:商法作为独立法律部门的内在依据》,法律出版社2010年版。
    11.赵万一:《商法学》,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年版。
    12.赵万一:《商法基本问题研究》,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13.赵万一、吴晓峰:《商事思维下的公司法实务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2009年版。
    14.赵万一:《法性自然——民法精神散论》,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
    15.赵万一:《西政民商教授讲演录》,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
    16.赵万一:《证券交易中的民事责任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
    17.顾功耘:《商法教程》,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18.寇志新:《商法学》,法律出版社1996年版。
    19.柳经纬、刘永光:《商法总论》,厦门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0.徐学鹿、梁鹏:《商法总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21.徐学鹿:《商法总论》,人民法院出版社1999年版。
    22.孙淑云:《商法》,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
    23.樊涛、王延川:《商事责任与追诉机制研究》,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
    24.吕来明、刘丹:《商事法律责任》,人民法院出版社1999年版。
    25.王璟:《商法特性论》,知识产权出版社2007年版。
    26.任尔昕、石旭雯:《商法理论探索与制度创新》,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
    27.童列春:《商法学基础理论建构:以商人身份化、行为制度化、财产功能化为基点》,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
    28.王熠宇:《中国社会转型期商人法律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
    29.李清池:《商事组织的法律构造》,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
    30.马太广:《董事责任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
    31.全先银:《商法上的外观主义》,人民法院出版社2007年版。
    32.苏号朋:《美国商法·制度、判例与问题》,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版。
    33.石慧荣:《商法要义与探微》,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
    34.汪世虎:《商法管见》,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
    35.曹兴权:《商道法意》,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
    36.赵旭东:《新公司法制度设计》,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
    37.蒋大兴:《公司法的观念与解释Ⅰ·法律哲学&碎片思想》,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
    38.蒋大兴:《公司法的观念与解释Ⅱ·裁判思维&解释伦理》,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
    39.蒋大兴:《公司法的观念与解释Ⅲ·裁判逻辑&规则再造》,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
    40.郁光华:《公司法的本质·从代理理论的角度观察》,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
    41.王影丽:《董事责任制度》,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年版。
    42.蔡元庆:《董事的经营责任研究》,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
    43.覃天云:《经营权论》,四川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44.郭锋:《虚假陈述证券侵权赔偿》,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45.李国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证券市场虚假陈述案件司法解释的理解与适用》,人民法院出版社2003年版。
    46.张海棠:《证券、期货纠纷》,法律出版社2010年版。
    47.魏宏:《商事合同法律问题》,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版。
    48.程合红:《商事人格权论——人格权的经济利益内涵及其实现与保护》,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49.阳平:《论侵害知识产权的民事责任——从知识产权特征出发的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50.冯晓青、杨利华等:《知识产权法热点问题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51.张玉瑞:《商业秘密法学》,中国法制出版社1999年版。
    52.唐海滨:《美国是如何保护商业秘密的》,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53.余冬爱:《特许经营商事法律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2010年版。
    54.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二庭编:《最高人民法院商事审判指导案例》(公司卷),中国法制出版社2011年版。
    55.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二庭编:《最高人民法院商事审判指导案例》第五卷(上),中国法制出版社2011年版。
    56.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二庭编:《最高人民法院商事审判指导案例》第五卷(下),中国法制出版社2011年版。
    57.王家福:《中国民法学·民法债权》,法律出版社1991年版。
    58.梁慧星:《梁慧星文选》,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59.梁慧星:《民法》,四川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60.梁慧星:《民法总论》,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61.王利明:《民法侵权行为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62.王利明:《侵权行为法归责原则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63.王利明:《侵权行为法研究(上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64.王利明、杨立新:《侵权行为法》,法律出版社1996年版。
    65.王利明、周友军、高圣平:《中国侵权责任法教程》,人民法院出版社2010年版。
    66.王利明:《中国民法典学者建议稿及立法理由——侵权行为篇》,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
    67.王利明:《人身损害赔偿疑难问题》,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68.王胜明:《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解读》,中国法制出版社2010年版。
    69.奚晓明:《<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条文理解与适用》,人民法院出版社2010年版。
    70.杨立新:《侵权法论(第二版)》,人民法院出版社2004年版。
    71.杨立新:《侵权损害赔偿(第四版)》,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
    72.杨立新:《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草案建议稿及说明》,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
    73.杨立新、张新宝、姚辉:《侵权法三人谈》,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
    74.张新宝:《侵权责任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75.张新宝:《侵权责任法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76.张新宝:《侵权责任构成要件研究》,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
    77.王卫国:《过错责任原则:第三次勃兴》,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版。
    78.王军:《侵权法上严格责任的原理和实践》,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
    79.王军:《侵权行为法比较研究》,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
    80.郭明瑞等:《民事责任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版。
    81.邱雪梅:《民事责任体系重构》,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
    82.程啸:《侵权责任法总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83.许玉秀:《主观与客观之间——主观理论与客观归责》,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
    84.刘信平:《侵权法因果关系理论之研究》,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
    85.刘士国:《现代侵权损害赔偿研究》,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86.刘文琦:《产品责任法律制度比较研究》,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
    87.廖焕国:《侵权法上注意义务比较研究》,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
    88.杨垠红:《侵权法上作为义务·安全保障义务之研究》,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
    89.张凤翔:《连带责任的司法实践》,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90.金福海著:《惩罚性赔偿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
    91.李显东:《侵权责任法经典案例释论》,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
    92.李仁玉:《比较侵权法》,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93.于敏:《日本侵权行为法》,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
    94.曾二秀:《侵权法律选择的理论、方法与规则——欧美侵权冲突法比较研究》, 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95.李响:《美国侵权法原理及案例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96.熊进光:《侵权行为法上的安全注意义务研究》,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
    97.张民安:《现代法国侵权责任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98.徐爱国:《英美侵权行为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99.徐爱国等编译:《哈佛法律评论·侵权法学精粹》,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
    100.李昌麒:《经济法理念研究》,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
    101.徐大同:《西方政治思想史》,天津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102.陈允、应时:《罗马法》,商务印书馆1931年版。
    103.法学教材编辑部:《外国法制史资料选编(上册)》,北京大学出版杜1982年版。
    104.法学教材编辑部:《外国法制史资料选编(下册)》,北京大学出版杜1982年版。
    105.王泽鉴:《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第1册)》,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106.王泽鉴:《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第2册)》,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107.王泽鉴:《侵权行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108.王泽鉴:《债法原理(三):侵权行为法(1)》,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09.曾世雄:《损害赔偿法原理》,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10.曾隆兴:《详解损害赔偿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11.黄立:《民法债编总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12.邱聪智:《从侵权行为归责原理之变动论危险责任之构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113.邱聪智:《民法研究(一)》,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14.谢哲胜:《财产法专题研究(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15.杨佳元:《侵权行为损害赔偿责任研究》,台北自版,2007年版。
    116.陈荣宗、林庆苗:《民事诉讼法》,三民书局1996年版
    117.陈樱琴,叶玟妤:《智慧财产权法》,五南图书出版公司2005年版。
    118.陈智超:《专利法理论与实务》,五南图书出版公司2004年版
    119.贺德芬:《文化创新与商业契机》,月旦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1994年版。
    120.黄川口:《证券交易法要论》,台北自版,1993年版。
    121.黄铭棵:《公司治理与企业金融法制之挑战与兴革》,元照出版公司2006年版。
    122.赖英照:《证券交易法(第四册)》,三民书局1992年版。
    123.刘宗荣:《保险法》,三民书局1995年版
    124.郑洋一:《票据法之理论与实践》,台北,自版,1999年版。
    125.台湾财产法暨经济法研究协会主编:《财产法暨经济法》,台湾财产法暨经济法研究协会2006年版。
    126.美国法学会:《侵权法重述·纲要》,许传玺译,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
    127.[美]艾伦·沃森:《民法法系的演变及形成》,李静冰、姚新华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128.[美]伯纳德·施瓦茨:《美国法律史》,王军等译,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
    129.[美]格瑞尔德·J·波斯特马:《哲学与侵权行为法》,陈敏、云建芳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130.[美]肯尼斯·S·亚伯拉罕、阿尔伯特·C·泰特选编:《侵权法重述——纲要》许传玺、石宏等译,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
    131.[美]威廉·M·兰德斯、理查德·A·波斯纳:《侵权法的经济结构》,王强、杨媛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132.[美]文森特·R·约翰逊:《美国侵权法》,赵秀文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33.[德]K·茨威格特、H·克茨:《比较法总论》,潘汉典等译,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134.[德]U·马格努斯主编:《侵权法的统一·损害与损害赔偿》,谢鸿飞译,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
    135.[德]卡尔·拉伦茨:《德国民法通论》(上册),王晓哗等译,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136.[德]克雷斯蒂安·冯·巴尔:《欧洲比较侵权法》,张新宝译,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137.[德]拉德布鲁赫:《法学导论》,米健、朱林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 年版。
    138.[德]马克西米利安·福克斯:《侵权行为法》,齐晓琨译,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
    139.[奥]H·考茨欧主编:《侵权法的统一·违法性》,张家勇译,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
    140.[荷]J·施皮尔主编:《侵权法的统一·对他人造成的损害的责任》,梅夏英、高圣平译,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
    141.[荷]J·施皮尔主编:《侵权法的统一·因果关系》,易继明等译,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
    142.[韩]李哲松:《韩国公司法》,吴日焕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143. John M Logan,briefcase on Tort Law,Second Edition.(影印版),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44. John Cooke,Law of Tort,5th Edition.(影印版),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145. Alastair Mullis & Ken Oliphant,torts,2nd edition.(影印版),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146. Saul Levmore,Foundations of Tort Law,(影印版),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
    147. Richard Owen,Essential Tort Law,Third Edition.(影印版),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48. Steven L.Emanuel,Torts,(影印版),中信出版社2003年版。
    149. Vincent R.Johnson,American Tort Law,(注释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150. W.V.H.Rogers,The Law of Tort,Sweet and Maxwell,1989.
    151. R.A.Buckley Ma,D.Phil,The Modern Law of Negligence,Butterworths,1999.
    152. Mark Luuney and Ken Oliphant,Tort Law(Text and Materials),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0.
    153. J.G.Fleming,The Law of Torts(seventh edition),The law BookCompany Limited, 1987.
    154. Michael A Jones,Textbook on Torts, Oxford,2002.
    155. Francesco Parasi,Liability for Negligence and Judicial Discretion,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Berkeley(2nd,1992).
    156. Dominick Vetri, Lucinda M. Finley,Tort Law and Practice,Newark, NJ:LexisNexis, 2002.
    157. Alastair,Mullis,Ken Oliphant, Torts,London:Macmillan,1993.
    158. Richard.A.Epstein,Torts,Gaithersburg,Aspen Law&Business,1999.
    159. Steven L.Emanuel, Torts,Aspen Publishers,Inc,2003.
    160. Salmond,Heuston,Salmond and Heuston on The Law of Torts,London Sweet and Macwell,1987.
    161. Winfield,Joliwicz,Winjield and Joliwicz on Tort,Sweet and Maxwell,2002.
    162. B.S.Markesinis,Deakin,Tort Law,4th.ed.,Oxford.Clarendon Press,1999.
    163. European Group on Tort Law,Principles of European Tort Law.Text and Commen-tary,Springer,2005.
    164.《法国民法典》,马育民译,北京大学出版社1982年版。
    165.《拿破仑法典(法国民法典)》,李浩培等译,商务印书馆2009年版。
    166.《法国商法典》,金邦贵译,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版。
    167.《德国民法典》,陈卫佐译注,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168.《德国商法典》,景林、卢谌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69.《意大利民法典》,费安玲、丁玫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170.《日本商法典》,王书江、殷建平译,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版。
    171.《日本公司法典》,吴建斌、刘惠明、李涛译,中国法制出版社2006年版。
    172.《欧盟公司法指令全译》,刘俊海译,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173.《韩国商法》,吴日焕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174.《美国证券交易法律》,王宏译,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175.《德国证券交易法律》,郑冲、贾红梅译,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176.《英国证券发行与交易法律》,付建荣译,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177.《日本证券法律》,徐庆译,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1.宋晓明、高燕竹:“商事侵权法律规制若干问题研究”,载《人民法院报》2011年3月2日第7版。
    2. 杨立新:“侵权责任法应当规定商事侵权”,载《法制日报》2009年3月18日 第012版。
    3.刘道远:“商事侵权责任对侵权责任法的挑战及其对策”,载《法商研究》2010年第1期。
    4.王艳萍:“商事侵权责任之内涵论析”,载《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3期。
    5.成星、余林军、赫洛杰:“商事侵权行为概念研究”,载《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年第4期。
    6.王利明:“侵权责任法制定中的若干问题”,载《当代法学》2008年第9期。
    7.王利明:“惩罚性赔偿研究”,载《中国社会科学》2000年第4期。
    8.王利明:“美国惩罚性赔偿制度研究”,载《侵权法评论》2003年第2辑。
    9.杨立新:“侵权责任形态研究”,载《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第1期。
    10.杨立新:“论强制交易行为的侵权责任”,载《法治快报》2004年8月12日第3版。
    11.杨立新:“论违反竞业禁止的侵权行为”,载《法律适用》2004年第11期。
    12.杨立新、蔡颖雯:“论妨害经营侵权行为及其责任”,载《法学论坛》2004年第2期。
    13.米健:“现代侵权行为法归责原则探索”,载《法学研究》1985年第5期。
    14.孔祥俊:“侵权责任要件研究”,载《政法论坛》1993年第1期。
    15.廖焕国:“注意义务与大陆法系侵权法的嬗变”,载《法学》2006年第6期。
    16.陈涛、高在敏:“中国古代侵权行为法例论要”,载《法学研究》1995年第2期。
    17.程啸:“试论侵权行为法之补偿功能与威慑功能”,载《法学杂志》2009年第3期。
    18.崔明峰、欧山:“英美法上惩罚性赔偿制度研究”,载《河北法学》2000年第3期。
    19.刘茂勇、高建学:“英美法过失侵权中的‘注意义务’”,载《河北法学》2003年第3期。
    20.刘淑珍:“试论侵权损害的归责原则”,载《法学研究》1994年第4期。
    21.郭声龙:“侵权行为法归责原则适用及其立法完善”,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2年。
    22.许明月:“普遍性侵权、机会主义与侵权现象的法律控制”,载《法商研究》2005年第4期。
    23.朱岩:“危险责任的一般条款立法模式研究”,载《中国法学》2009年第3期。
    24.魏琼:“民法的诞生”,载《法学论坛》2006年第5期。
    25.丁海俊:“私权救济论——以民事责任制度为中心”,西南政法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年。
    26.扈纪华、石宏:“侵权责任法立法情况介绍”,载《人民司法》2010年第3期。
    27.范健:“我国《商法通则》立法中的几个问题”,载《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09年第1期。
    28.樊涛:“商事法律责任制度的独立性探析”,载《河南社会科学》2007年第6期。
    29.徐铁岩:“对商法若干理论问题的思考”,载《河北法学》2005年第3期。
    30.杨立新、蔡颖雯:“论商业诽谤行为及其民事法律制裁”,载《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第5期。
    31.宋晓明、贾纬、张雪梅:“证券纠纷案件审理中的疑难问题“,载奚晓明主编:《民商事审判指导》(2007年第1辑),人民法院出版社2007年版,第162页。
    32.刘俊海:“揭开公司面纱制度应用于司法实践的若干问题研究”,载《法律适用》2011年第8期。
    33.胡凯:“公司法人人格否认的责任主体问题研究——以公司隐名投资人的责任为视角”,厦门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
    34.尹志强、李燕:“公司设立失败时的责任承担问题研究”,载《人民司法》2008年第23期。
    35.张民安:“董事对公司债权人承担的侵权责任”,载《法制与社会发展》2000年第4期。
    36.李玉文:“逃逸公司的民事法律责任探析”,载《商业时代》2009年第32期。
    37.贾纬:“《关于受理证券市场因虚假陈述引发的民事侵权纠纷案件有关问题的通知》的内容和理解”,载《法律适用》2002年第2期。
    38.金或昉、李若山:“法务会计专家在虚假陈述证券民事诉讼中的作用:国际经验及启示”,载《会计研究》2007年第4期。
    39.罗泽胜:“商业欺诈认定的误区及其矫正”,载《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第4期。
    40.谢晓尧:“欺诈:竞争法上的理论诠释”,载《现代法学》2003年第3期。
    41.徐朝贤:“美、德、日商业秘密侵权救济制度的发展及借鉴”,载《河北法学》2001年第2期。
    42.吴艳:“商业秘密侵权问题研究”,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43.方印、邹尚忠:“诱使违约新论”,载《贵州社会科学》2006年第2期。
    44.刘建红:“引诱违约及其法律责任初探”,载《现代法学》1998年第5期。
    45.张淑隽:“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理论问题初探”,载《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2期。
    46.黄英、张冬梅、王谦:“第三人诱使他人违约应承担连带责任”,载《法治资讯》2010年第5期。
    47.任秀芳:“论我国公司归入权的适用规则及其完善”,载《政治与法律》2009年第4期。
    48.杨慧:“构建我国缺陷产品召回制度的思考”,载《行政与法》2006年第11期。
    49.肖红:“缺陷产品召回制度研究”,载《法制与社会》2010年第36期。
    50.蒋志培:“论知识产权侵权损害的赔偿”,载《电子知识产权》1998年第1期。
    51.王惠中:“知识产权法定赔偿方式的适用”,载《河北法学》2002年第3期。
    52.李永明、应振芳:“法定赔偿制度研究”,载《浙江社会科学》2003年第3期。
    53.朱启莉:“我国知识产权法定赔偿制度研究”,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年。
    54.吴建斌、吴兰德:“试论公司董事第三人责任的性质、主观要件及归责原则”,载《南京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
    55.奚晓明、贾纬:“证券法上民事责任的丰富与发展“,载奚晓明主编:《民商事审判指导》(2005年第2辑),人民法院出版社2006年版,第48页。
    56.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民二庭:“关于股东瑕疵出资及其民事责任认定”,载《人民司法》2003年第3期。
    57.史尚宽:“法律之理念与经验主义法学之综合”,载刁荣华主编:《中西法律思想论集》,汉林出版社1984年版,第259页。
    58.陈聪富:“法人团体之侵权责任”,载《台大法学论丛》2011年第4期。
    59.曾宛如:“操纵市场之禁止”,载《台湾法学》2008年第7期。
    60.林国全:“日本证券交易法第一九O条之二——内部交易之禁止(上)”,载《证券管理》(台湾)第7卷第8期。
    61.李旦:“受雇人离职后竞业禁止约款之争议”,载http: //www.itl.nctu.edu.tw/Thesis/2000/2000_2.pdf,访问日期:2012年4月8日。
    62.星野英一:《民法典中的侵权行为法体系》,渠涛译,载《中日民商法研究》(第8卷),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第157页。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