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转型期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当代中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社会结构以及社会价值观念、责任意识都在经历剧变。当前,社会各界对于企业社会责任的认知各不相同,认知的混乱必然导致企业行为的出轨,近年来因企业社会责任所引发的社会问题频频发生,严重影响了人民生活和社会的和谐发展。这一现实迫使学者、企业家、政府和社会大众开始不断反思企业的社会责任到底是什么,企业应该如何履行好自身的责任。由此,企业的社会责任及其履行状况日益成为公众普遍关注的焦点。
     为了应答这种时代性呼吁,必须梳理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核,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现状进行实证探索。本文依次探讨了有关企业社会责任的五个方面: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界定、企业社会责任具体内容与功能、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合理性、企业社会责任测量及企业社会责任的影响因素。通过运用文献分析法与实证调研法,从理论与实证两个方面对企业社会责任进行研究。从理论方面,提出一种更科学的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界定,分析企业社会责任的基本内容与具体功能,并对企业履行责任进行合理性分析,以提升社会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接受程度。在实证方面,对前文提出的理论进行探索与验证,分析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的现状,探讨企业社会责任的影响因素,并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合理性进行验证。
     本文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对企业社会责任的不同定义进行类比分析和逻辑推演,抽取内核,提出企业社会责任概念界定为:企业应当内化的一种能够实现企业与社会更好的交换与互动的、能够兼顾企业与社会利益的、超过维持企业当前发展需要的责任;其次,在这种定义的基础上,将企业社会责任的具体内容划分为企业的补偿性责任、企业的内部责任和企业的外部公益性责任。创新提出“企业社会责任频谱”的研究模型;再次,归纳和推演企业社会责任的合理性,认为企业社会责任不仅是社会的需要,也是企业自身发展的契机,因为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将有助于企业声誉与产品受欢迎程度的提高,最终提高企业绩效。
     在理论证明的同时,通过对HN省企业家的问卷调查,来考察履行社会责任对企业发展所带来的影响和意义。认为影响HN省现有企业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主要因素来源于企业的规模、企业家的个体特征如学历和年龄等。通过实证研究发现,补偿性企业社会责任不利于企业发展,企业的内部责任与外部公益性责任的履行有助于企业的发展,企业社会责任的意识不会显著地影响到企业的绩效。
Contemporary China is undergoing a drastic transformation period, China's social structure and social values and their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are experiencing upheaval. At this stage the social understanding of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is still very immature, the confusion of thought, and enterprises behavior on the social problems caused by repeated cheating is forcing scholars, entrepreneurs, government and public continually reflect on what is a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is, the enterprise and should be how to perform its own responsibility.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analyze the meaning of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to make a empirical study on the contemporary situation of social responsibility. To have it fulfilled, the author made a study of the following five questions:the definition of social responsibility, 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it, the reasonability of it, the way to have it measured and the affecting factors of it. The research tries to make a better definition of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as well as its specific structure and function, also to improve the acceptance of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from its reasonability. An empirical study is introduced to study and prove the theory the study made, and also to prove its reasonability and positive impact factor.
     The specific research study will be a document analysis and empirical research, thus to study the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from both theory and empirical aspects.
     The main achievements of this paper include:firstly, different definitions of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is analyzed, which are summarized into a kernel definition:A responsibility of corporation that exceeds the need of corporations' contemporary need of development to achieve better exchange and interaction to the society, to reconcile the interests of business while maintaining the wellbeing of the society. Secondly, on the basis of this definition, a analysis of the specific content of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put forward a comprehensive study of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which is divided into compensatory responsibility, corporate internal accountability and external public welfare responsibilities, and proposed a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spectrum model". Then, starting from the debate of the theoretical circles, the author proved the rationality of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from multiple angles, resulting in that the presence of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commitment is reasonable.
     At the same time, I also made an empirical research through survey data of a Hunan Province entrepreneurs' subjective questionnaire. Studying from the survey,I concluded that the main factor that affects the corporate responsibility in Hunan corporations are the size of the enterprise and the personal characters of the enterprisers (education backgrounds and the ages). The author also tested the function of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to promote enterprises' performances, concluding that the compensatory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is not conducive to the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 the responsibility of internal and external welfare accountability contribute to the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 at the same time, I also proved awareness of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does not affect the company's performance.
引文
1本表格内容主要参见黎友焕,2010,《企业社会责任理论》,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2参见《勇担社会责任三鹿集团200万资助慈善事业》,新浪财经2007年10月11日报导,网址:(?)http://business.sohu.com/20071011/n252598769.shtml
    10参见韩非子《五蠹》。
    11参见林毅夫,《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经济学分析》,引自人民网>>理论>>经济社会>>经济:http://theory.people.com.cn/GB/49154/49155/4672769.html
    [法]埃米尔·迪尔凯姆,2004,《社会学方法的准则》,狄玉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法]埃米尔·涂尔干,2000,《社会分工论》,渠东译,北京:三联书店。
    [法]奥古斯特·孔德,(1844)1996,《论实证精神》,黄建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美]K.P.安德鲁斯,1995,《哈佛管理文集:可以使优秀的公司有道德吗?》,孟光裕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美]彼得·普拉利,1999,《商业伦理》,洪成文译,北京:中信出版社。
    [美]罗伯特·克拉克,1999,《公司法则》,胡平等译,北京:工商出版社。
    [日]金泽良雄,1988,《当代经济法》,刘瑞复译,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
    [英]亚当·斯密,1974,《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郭大力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白全礼,王亚立,2000,《企业社会责任:一种新的企业观》,《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第03期:19-22。
    蔡卫敏,2011,《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研究综述》,《商场现代化》第21期:101一102。
    曹凤月,2006,《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的几个重要问题》,《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第06期:67-71。
    曹华青,2012,《中国企业社会责任评价研究综述》,《企业技术开发》第10期:105-106。
    柴非,钱运春,2008,《全球化时代的企业责任与中国——跨国公司与企业责任学术研讨会综述》,《世界经济研究》第9期:22-25。
    晁罡,袁品,段文,程宇宏,2008,《企业领导者的社会责任取向、企业社会表现和组织绩效的关系研究》,《管理学报》第03期:445-453。
    陈虹,2004,《社会责任投资:追求经济与社会的均衡发展》,《国际金融研究》第01期:42-43。
    陈留彬,2006,《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研究综述》,《山东社会科学》第02期:99-101。
    陈留彬,2006,《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理论与实证研究》,山东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陈留彬,2006,《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的治理及实现》,《东岳论丛》第01期:78-80。
    陈清,2006,《完善中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制度》,《上海企业》第04期:63-65。
    陈瑞霞,2006,《浅析中国企业的慈善行为》,《中国发展》第O1期:47-49。
    陈守明,施佳,蒲雪青,2008,《中国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相关性实证研究》,《上海企业》第02期:26-28。
    陈天啸,2006,《导游人员职业权益维护及其利益表达》,《旅游学刊》第04期:60-66。
    陈迅,韩亚琴,2005,《企业社会责任分级模型及其应用》,《中国工业经济》第09期:99-105。
    陈志昂,陆伟,2003,《企业社会责任三角模型》,《经济与管理》第11期:60-61。
    程鹏瑶,张勇,2009,《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综述》,《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01期:33-37。
    楚金桥,2006,《履行社会责任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机理与对策》,《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第02期:61-63。
    道格拉斯·C·诺斯,1994,《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效益》,北京:三联书店。
    董军,2005,《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东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冯巧根,2009,《基于企业社会责任的管理会计框架重构》,《会计研究》第08期:80-87+96。
    冯巍,2009,《全球碳交易市场架构与展望》,《发展研究》第05期:42-44。
    高皓,2011,《中国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博弈研究》,安徽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高敬忠,周晓苏,2008,《经营业绩、终极控制人性质与企业社会责任履行度一—基于中国上市公司1999-2006年面板数据的检验》,《财经论丛》第06期:63-69。
    高尚全,《企业社会责任和法人治理结构》,《学习时报》,2004-10-25。
    顾功耘,王丹,2005,《略论现代企业的社会责任》,《上海商业》第03期:27-29。
    郭威,施永红,2009,《基于企业社会责任博弈模型分析三鹿集团破产原因》《经济师》第10期:55-57。
    哈罗德·孔茨,海因茨·韦里克著,郝国华等译,1993,《管理学》,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韩晶,2007,《企业社会责任的博弈模型分析》,《财经问题研究》第10期:65-68。
    何朝晖,黄维民,2009,《企业社会责任履行态势演化的经济博弈分析——基于企业之间的学习行为的研究》,《系统工程》第08期:118-120。
    洪旭,杨锡怀,2011,《企业社会责任研究综述》,《中国商贸》第12期:255-256。
    胡浩,2003,《基于改善竞争环境的跨国公司慈善行为研究》,《管理评论》第10期:15-18+63。
    华立群,朱蓓,2009,《中国银行业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南方金融》第02期:26-29。
    黄灏然,2008,《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综述》,《价值工程》第3期:35-36。
    黄金桥,2005,《企业社会责任之法学解读》,《南方经济》第03期:24-26。
    黄娟,2006,《就业性别歧视与保障女性就业》,《山东社会科学》第09期:138-140。
    黄速建,余菁,2006,《国有企业的性质、目标与社会责任》,《中国工业经济》第02期:68-76。
    黄晓治,2012,《企业社会责任概念的研究综述》,《现代经济信息》第07期:44。
    惠宁,霍丽,2005,《企业社会责任的建构》,《改革》第5期:48-49。
    季晓东,2005,《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初探》,《江苏商论》第01期:123-124。
    贾明,张喆,2010,《高管的政治关联影响公司慈善行为吗?》,《管理世界》第04期:99-113+187。
    姜虹,2009,《国外企业社会责任审计研究述评与启示》,《审计研究》第03期:33-37。
    姜启军,贺卫,2004,《SA8000认证与中国企业发展》,《中国工业经济》第10期:44-51。
    蒋建湘,2010,《企业社会责任的法律化》,《中国法学》第05期:123-132。
    蒋宗峰,2006,《民营企业社会责任履行与政府监管的博弈研究》,中国海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金碚,李钢,2006,《企业社会责任公众调查的初步报告》,《经济管理》第03期:13-16。
    金立印,2006,《企业社会责任运动测评指标体系实证研究——消费者视角》,《中国工业经济》第06期:114-120。
    鞠芳辉,谢子远,宝贡敏,2005,《企业社会责任的实现——基于消费者选择的分析》,《中国工业经济》第09期:91-98。
    雷驰,2008,《“一体两面”的企业社会责任与公司法的进化》,《中外法学》第01期:50-57。
    黎友焕,2007,《企业社会责任在中国:广东企业社会责任建设前沿报告》,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李宝平,2010,《企业社会责任及其实施机制研究》,西南财经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李炳毅,李东红,1998,《在战略管理过程中倡导企业的社会责任》,《经济问题》第8期:60。
    李彩,刘远艳,2010,《企业社会责任内涵文献综述》,《东方企业文化》第12期:48。
    李灿,2009,《企业社会责任与竞争力研究综述》,《统计与决策》第19期:169-171。
    李程骅,胡亚萍,2008,《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生命周期关系论》,《南京社会科学》第07期:116-122。
    李冬生,阳秋林,2005,《社会责任会计涵义研究》,《财会月刊》第28期:3-5。
    李富平,宋爱东,1997,《矿山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方法研究》,《有色金属(矿山部分)》第03期:4-8。
    李海舰,原磊,2005,《企业永续发展的制度安排》,《中国工业经济》第12期:92-100。
    李海芹,张子刚,2010,《CSR对企业声誉及顾客忠诚影响的实证研究》,《南开管理评论》第01期:90-98。
    李欢,2009,《试论SA8000的推广对中国出口企业的影响》,《技术与市场》第07期:79。
    李锦洋,赵晓静,2009,《消费者监督与企业社会责任实现机制的博弈探究——基于杭州市公众调查的分析》,《商场现代化》第23期:40-42。
    李淑英,2007,《企业社会责任:概念界定、范围及特质》,《哲学动态》第04期:41-46。
    李四海,2010,《制度环境、政治关系与企业捐赠》,《中国会计评论》第02期:161-178。
    李伟阳,肖红军,2008,《企业社会责任概念探究》,《经济管理》第Z2期:177-185。
    李雪平,2007,《企业社会责任国际标准的性质和效力——兼议IS026000制定中的法律问题》,《环球法律评论》第04期:81-87。
    李艳华,2006,《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研究》,暨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李正,2007,《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研究》,厦门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李子畅,2006,《企业的唯一责任是盈利》,《青年新权衡》第5期:56。
    厉以宁,1999,《超越市场与超越政府》,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刘藏岩,2005,《刍议企业社会责任与竞争力》,《商业时代》第23期:29-30。
    刘长翠,陈增雷,2006,《企业社会责任审计初探》《山东经济》第04期:116-121。
    刘诚,2006,《企业社会责任概念的界定》,《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05期:57-63。
    刘冬兰,2006,《食品安全政府管制的理论依据分析》,《商场现代化》第16期:283-284。
    刘凤军,杨崴,王缪莹,李敬强,2009,《中外企业社会责任研究综述》,《经济研究参考》第12期:37-41。
    刘继峰,吕家毅,2004,《企业社会责任内涵的扩展与协调》,《法学评论》第05期:143-147。
    刘俊海,1999,《公司的社会责任》,北京:法律出版社。
    刘俊海,2005,《公司社会责任与和谐消费环境的营造》,《上海政法学院学报》第04期:19-22。
    刘力钢,2000,《企业可持续发展模式研究》,《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3期:44-47。
    刘立燕,2004,《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社会责任管理》,《经济与管理》第12期:87-89。
    刘立燕,2006,《企业社会责任会计:内涵、目标与计量》,《财会通讯(学术版)》第07期:66-68。
    刘霞,2007,《基于企业社会责任视角的食品安全问题浅析》,《商场现代化》第04期:354。
    刘昕,林南山,2006,《企业的社会责任:HR大有可为》,《人力资源》第08期:6-9。
    刘新民,谢志华,2007,《企业社会责任若干问题研究》,《学术论坛》第07期:137-141。
    刘瑛华,2006,《从SA8000看国际企业社会责任运动对中国的影响》,《管理世界》第06期:159-160。
    龙立荣,赵慧娟,2009,《个人-组织价值观匹配研究:绩效和社会责任的优势效应》,《管理学报》第06期:767-775。
    卢代富,2001,《国外企业社会责任界说述评》,《现代法学》第03期:137-144。
    卢东,寇燕,2009,《基于消费者视角的企业社会责任综合解析》,《软科学》第03期:99-103。
    陆庆平,2006,《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导向的企业绩效评价体系——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会计研究》第03期:56-62+96。
    吕英,王正斌,2008,《国内外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综述》,《合作经济与科技》第24期:26-28。
    罗斌,刘前锋,2000,《谈中国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冶金经济与管理》第3期:12-14。
    罗殿军,李季,2007,《发达国家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影响因素分析——以美国和欧洲为例》,《上海经济研究》第08期:100-104。
    罗辉,陈支武,2008,《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研究综述》,《中国西部科技》第04期:49-50+56。
    罗金明,2006,《基于和谐社会的社会责任会计理论框架研究》,《经济问题探索》第12期:148-152。
    罗金明,2007,《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制度研究》,《经济纵横》第11期:71-73。
    马超,2011,《F 企业管理综述-2010年中国企业社会责任与诚信建设综述》,中国企业联合会雇主工作部:企业管理出版社。
    马力,齐善鸿,2005,《西方企业社会责任实践》,《企业管理》第02期:108-109。
    马英华,2008,《企业社会责任及其评价指标》,《财会通讯(学术版)》第08期:40-42。
    茅于轼,2004,《企业家的社会责任》,《东方企业家》第4期:49-50。
    孟宪昌,戴毅,1999,《论企业的社会责任》,《理论与改革》第02期:72-74。
    孟晓俊,肖作平,曲佳莉,2010,《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与资本成本的互动关系——基于信息不对称视角的一个分析框架》,《会计研究》第09期:25-29+96。
    沐子健,2004,《善因营销的实施之道》,《中国企业家》第05期:128-130。
    牛春霞,刁昆鹏,2009,《基于利益相关者的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博弈分析》,《北方经济》第14期:52-53。
    潘士渠,张洁,2006,《企业的社会责任: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实践》,《商场现代化》第18期:18-19。
    彭泗清,李兰,潘建成,韩岫岚,郝大海,郑明身,2007,《企业家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认识与评价——2007年中国企业经营者成长与发展专题调查报告》《管理世界》第06期:75-85+172。
    乔海曙,谭明,2009,《金融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财经理论与实践》第06期:17-21。
    秦颖,高厚礼,2001,《西方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的产生与发展》,《江汉论坛》第07期:38-40。
    裘丽娅,徐植,2006,《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体系的构建——基于会计信息披露现状的分析》,《技术经济》第10期:118-121。
    屈晓华,2003,《企业社会责任演进与企业良性行为反应的互动研究》,《管理现代化》第05期:13-16。
    邵君利,2009,《企业社会责任活动对企业价值的影响——根据中国化学制品行业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审计与经济研究》第01期:75-80。
    盛顺喜,2005,《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的原因及强化对策》,《上海企业》第11期:31-33。
    施禹仰,2011,《企业社会责任的信息披露研究综述》,《对外经贸》第12期:111-112。
    石军伟,胡立君,付海艳,2009,《企业社会责任、社会资本与组织竞争优势:一个战略互动视角——基于中国转型期经验的实证研究》,《中国工业经济》第11期:87-98。
    宋鸿兵,2009,《货币战争2:金权天下》,北京: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孙继荣,2010,《IS026000——社会责任发展的里程碑和新起点》,《WT0经济导刊》第10期:60-63。
    孙瑜,2011,《国内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研究综述》,《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第04期:60-63。
    孙瑜,2012,《国外企业社会责任研究综述》,《合作经济与科技》第01期:57-58。
    唐斌,薛成容,2007,《赤道原则:银行社会责任与可持续金融的行动指南》,《福建金融》第09期:10-11。
    唐洁,2010,《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相关性研究综述》,《现代商贸工业》第03期:184-185。
    陶玲,刘卫江,2008,《赤道原则:金融机构践行企业社会责任的国际标准》,《银行家》第01期:105-109+107。
    田翠香,李玲,2011,《利益相关者视角的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研究综述》,《财会通讯》第33期:83-85。
    田丰,2004,《广东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文化建设互动研究》,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
    田虹,2006,《从利益相关者视角看企业社会责任》,《管理现代化》第01期:23-25。
    田虹,2007,《企业社会责任效应研究》,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田昆儒,康剑青,宋东亮,2007,《中国社会责任会计问题研究综述》,《会计之友(上旬刊)》第12期:4-7。
    万莉,罗怡芬,2006,《企业社会责任的均衡模型》,《中国工业经济》第09期:117-124。
    汪冬梅,孙召亮,王爱国,2008,《中国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与企业价值关联性分析——以房地产开发与经营业为例》,《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第05期:502-506。
    王宝英,2011,《基于博弈论的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05期:59-63。
    王大超,张丽莉,2005,《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现状与提升措施》,《北方论丛》第02期:142-144。
    王泠一,《SA8000中国企业入市“必修课”》,《文汇报》,2004-7-31。
    王希泉,张阳,周海炜,2009,《基于非市场环境的企业社会责任博弈分析:以水污染为例》,《软科学》第03期:40-44。
    工新新,杨德锋,2007,《企业社会责任研究——CSR,CSR_2,CSP》,《工业技术经济》第04期:16-20。
    王新新,杨德锋,2007,《社会责任金字塔模型及其启示》,《企业研究》第02期:28-31。
    王雄元,2004,《论利益相关者责任与公司财务治理》,《会计研究》第03期:50-54。
    王中亮,2009,《食品安全与现代企业的社会责任》,《上海经济研究》第0l期:36-40。
    王忠孝,2006,《和谐社会构建中的企业社会责任体系建设》,《商业时代》第04期:4-5。
    温素彬,方苑,2008,《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利益相关者视角的面板数据分析》,《中国工业经济》第10期:150-160。
    温素彬,薛恒新,2005,《基于科学发展观的企业三重绩效评价模型》,《会计研究》第04期:60-64+95。
    温素彬,张建红,方靖怡,2009,《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模式的比较研究》,《管理学报》第02期:246-251+263。
    吴俊,1994,《关于社会责任会计的几点思考》,《会计研究》第06期:12-14。
    吴真,2007,《企业环境责任确立的正当性分析——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视角》,《当代法学》第05期:50-54。
    吴忠,2003,《市场经济与现代伦理》,北京:人民出版社。
    伍旭中,2012,《政府治理、社会责任投资与企业社会责任:博弈与实现机制》,《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第02期:185-191。
    辛杰,2010,《消费者视角下的企业社会责任研究综述》,《发展研究》第11期:78-81。
    辛杰,2011,《基于消费者响应的企业社会责任研究综述》,《山东社会科学》第05期:163-166。
    徐超,陈继祥,2005,《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的评价》,《上海企业》第05期:21-23。
    徐大建,2006,《现代企业的社会责任》,《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03期:51-57。
    徐俊,2008,《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研究综述》,《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06期:1-5。
    徐佩,朱玲娴,2012,《基于声誉机制的企业社会责任研究综述》,《价值工程》第05期:111-112。
    徐尚昆,杨汝岱,2007,《企业社会责任概念范畴的归纳性分析》,《中国工业经济》第05期:71-79。
    徐尚昆,杨汝岱,2009,《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及其对企业社会资本影响的实证研究》,《中国软科学》第11期:119-128+146。
    徐雪松,2007,《企业慈善行为研究》,同济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薛曜祖,蒲春玲,2010,《关于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资源富集区政府与企业行为博弈分析》,《天津农业科学》第03期:50-54。
    严复海,赵麟,2009,《企业社会责任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生产力研究》第02期:146-148。
    阳秋林,2000,《社会责任会计与传统企业会计的比较》,《经济经纬》第02期:79-81。
    杨爱芹,2011,《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博弈分析》,河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杨春方,2008,《困境抉择:责任?利润?》,《中外管理》第6期:
    杨春方,2009,《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影响因素实证研究》,《经济学家》第01期:66-76。
    杨海燕,许家林,2009,《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第三方审验主要标准述评》,《证券市场导报》第12期:60-65。
    杨继瑞,李晓涛,黄善明,2005,《企业社会责任的治理及对策思考》,《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第01期:111-114。
    杨熠,沈洪涛,2008,《中国企业对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认识和实践》,《审计与经济研究》第04期:51-55。
    杨印华,2005,《论企业社会责任观的发展轨迹》,《经济纵横》第07期:55-58。
    杨宇凤,焦馨锐,2011,《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的文献综述》,《商业文化(上半月)》第03期:85-86。
    姚海鑫,陆智强,李红玉,2007,《企业社会责任对股东财富影响的实证研究》《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04期:315-320。
    姚金海,2004,《公司社会责任的法哲学思考》,《HN社会科学》第05期:184-187。
    叶敏华,2007,《企业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上海经济研究》第11期:85-90。
    易开刚,2006,《民营企业社会责任:内涵、机制与对策——基于竞争力的视角》《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第11期:65-69。
    殷格非,于志宏,吴福顺,2005,《中国企业社会责任调查报告》,《WT0经济导刊》第09期:39-41。
    尹街梅,2010,《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内容和模式研究综述》,《时代金融》第12期:150-151。
    雍兰利,2005,《论企业社会责任的界定》,《道德与文明》第3期:09-11。
    袁昊,夏鹏,赵卓丽,2004,《履行社会责任未必影响公司发展——从企业社会责任指向谈企业社会责任与绩效关系》,《华东经济管理》第06期:34-36。
    詹玲,2005,《关于“民工荒”的研究综述》,《天府新论》第02期:102-104。
    詹姆斯·麦吉,1974,《社会责任与商业困境》,美国:布鲁金斯学院。
    张春敏,刘文纪,2007,《从国有企业的性质看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前沿》第12期:80-84。
    张岱年,1994,《中国文化概论》,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张剑,2009,《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相关性研究综述》,《经济研究导刊》第22期:66-67。
    张玲丽,2008,《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指标构建》,《现代经济(现代物业下半月刊)》第05期:64-66。
    张宪初,2008,《全球视角下的企业社会责任及对中国的启示》,《中外法学》第01期:17-28。
    张旭,宋超,孙亚玲,2010,《企业社会责任与竞争力关系的实证分析》,《科研管理》第03期:149-157。
    张亚梅,2001,《论社会责任会计》,《经济问题探索》第06期:123-125。
    张云华,2011,《企业社会责任与传统财务管理目标的博弈——基于腾讯与360纷争的思考》,《会计之友》第25期:26-27。
    章辉美,邓子纲,2011,《基于政府、企业、社会三方动态博弈的企业社会责任分析》,《系统工程》第06期:123-126。
    赵辉,李文川,2007,《中国民营企业社会责任的层次性研究》,《经济纵横》第10期:75-78。
    赵琼,张应祥,2007,《跨国公司与中国企业捐赠行为的比较研究》,《社会》第05期:144-161+209。
    郑若娟,2006,《西方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研究进展——基于概念演进的视角》《国外社会科学》第02期:34-39。
    郑淞,边立辉,王新勃,2011,《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研究综述》,《合作经济与科技》第09期:55-56。
    郑卫东,2004,《SA8000带给中国企业的深层思考》,《财经科学》第06期:61-65。
    钟宏武,2007,《企业捐赠作用的综合解析》,《中国工业经济》第02期:75-83。
    仲大军,2003,《当前中国企业的社会责任》,《企业文化》第02期:37-40。
    周佳,2008,《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同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周延风,罗文恩,肖文建,2007,《企业社会责任行为与消费者响应——消费者个人特征和价格信号的调节》,《中国工业经济》第03期:62-69。
    周延风,肖文建,黄光,2007,《基于消费者视角的企业社会责任研究述评》,《消费经济》第04期:94-97。
    周勇,2004,《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及价值》,《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05期:523-526。
    朱爱武,2006,《论企业社会责任与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关系》,《企业经济》第01期:34-36。
    朱华友,丁四保,2006,《产业集群治理:一个基于浙江省企业社会责任实证的视角》,《经济地理》第06期:997-1000。
    朱火弟,蒲勇健,2004,《企业社会绩效评价的模式研究》,《现代经济探讨》第04期:27-29。
    朱庆伟,殷格非,2004,《企业社会责任的含义和历史背景》,《WTO经济导刊》第11期:90-91。
    朱文忠,2006,《国外商业银行社会责任的良好表现与借鉴》,《国际经贸探索》第04期:75-79。
    朱文忠,2006,《未来金融业发展趋势与商业银行社会责任新挑战》,《金融理论与实践》第05期:23-25。
    朱雅琴,姚海鑫,2010,《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价值关系的实证研究》,《财经问题研究》第02期:102-106。
    Archie B.Carroll, Ann.K 2000, Business and Society:Ethics and Stakeholder Management,Ohio: South-Western Publishing Go.
    Bowen H.R 1953,Social Responsibilities of the Businessman, New York:Harper.
    Davis Keith, Blomstorm Robert L 1975,Businesss and Society:Environment and Responsibility, New York:McGraw-Hill.
    Donna J.Wood 1991,"Corporate Social Performance Revisited",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0.
    Epstein Edwin.M 1987,"The Corporate Social Policy Process:Beyond Business Ethics,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veness",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 3.
    Geoge A.Steiner,John.F.Steiner 2003,"Business, Government, and Society" Columbus:The McGrawHill Companies,Inc.
    Gunness R.1986,"Social Responsibility:The Art of Possible",Business and Social Review 25.
    Levitt, Theodore 1958,"The Danger of Social Responsibility",Harvard Business Review 10.
    Levitt, Theodore 1965,"Business Should Stay out of Politics",Business policy and its Environment 5.
    McGuire, Joseph W 1963,Business and Society, New York:McGraw-Hill.
    Milton Frideman 1962,Capitalism and Freedom,Chicago:Chicago University Press.
    Milton Frideman 1970,"The Social Responsibility of Business is to Increase its Profits",New York Time Magazine 13.
    Raymond Bauer 1976,Business and Society, New York:AMACOM.
    Robbins, Stephen P. 1994,Management,Upper Sadder River:Prentice Hall Inc.
    Robbins, Stephen.P 1991,Management Englewood Cliffs,NJ:Prentice-Hall.
    Rogene A·Buchholz, Sandra·B·Rosenthal 1997, "Business and Society",Bowling Green 4.
    Rutherford Smith 1998,"Social Responsibility:A term we can do without",Business and Social Review 31.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