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群体诉讼模式论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我国加入WT0,国外商品迅速占领中国市场。由商品质量瑕疵等原因引发的“小额多数”的现代型纠纷不断涌现。与美国集团诉讼相比,我国代表人诉讼在制度设计上存在着契约成本、控制成本、信息成本等交易成本过高的诸多不合理之处,并且在制度运行上缺乏利益激励机制。“东芝”、“三菱”事件就充分暴露了其严重的功能缺陷。
     我们通过考察,进而发现各国群体诉讼的目的可分为两类:保护个人利益和保护社会利益;群体诉讼也据此分为两种模式:私益型群体诉讼和公益型群体诉讼。美国等发达国家相继建立了公益型群体诉讼,而我国代表人诉讼仍停留在私益型群体诉讼。因此,为保护我国广大消费者利益,必须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尽快完善我国的代表人诉讼制度。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globalization and the approaching of China's entrance to WTO, more products from abroad are imported to China. Therefore, disputes arise frequently due to defective products. Compared with Class Action in U.S., Representative Action in China has some defects such as high transaction cost, which include contract cost, control cost and information cost. Moreover, the Representative Action can't function well due to lack of a system of interest stimulation. We can find its function faults in TOSHIBA Issue.
    Through observation, we find that the purposes of Group Actions in the world can be classified into two types: to protect personal interest and to protect social interest. Hence, Group Actions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models: individual-benefitting Group Actions and public-benefitting Group Actions. The developed countries, such as the U.S., have established public- benefitting Group Actions, whereas our country still remains at the stage of individual-benefitting Group Actions. Therefore, drawing on other countries' experienc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hinese consumers we must reform the system of Representative Action.
引文
一、著作类
    (一)国内部分.
    1.柴发邦主编:《民事诉讼法新编》,法律出版社,1992年版。
    2.常怡主编:《民事诉讼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3.江伟主编:《中国民事诉讼法专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4.周楠著:《罗马法原理》,商务印务馆,1996年版。
    5.沈达明著:《比较民事诉讼法初论》,中信出版社,1991年版。
    6.白绿铉著:《美国民事诉讼法》,经济日报出版社,1996年版。
    7.郁光华著:《法律与经济问题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8.易宪容著:《科斯评传》,山西经济出版社,1998年版。
    9.张卫平著:《诉讼构架与程式——民事诉讼的法理分析》,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0.宋冰编:《读本:美国与德国的司法制度及司法程序》,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11.沈达明编著:《衡平法初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12.沈达明编著:《英美证据法》,中信出版社,1996年版。
    13.陈刚著:《证明责任法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4.蔡彦敏等著:《正当程序法律分析》,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5.陈桂明著:《诉讼公正与程序保障》,中国法制出版社,1996年版。
    16.韩志红等著:《新型诉讼——经济公益诉讼的理论与实践》,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17.张卫平等编著:《法国民事诉讼法导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18.《诉讼法理论与实践》(1996年卷),中国法学会诉讼法学研究会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19.宋英辉著:《刑事诉讼目的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20.陈光中 江伟主编:《诉讼法论丛》(第1—5卷),法律出版社。
    21.李心鉴著:《刑事诉讼构造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22.陈瑞华著:《刑事审判原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23.陈光中主编:《诉讼法专论》,中国法学会诉讼法学研究会内部资料,1998年版。
    24.张五常著:《经济解释》,易宪容等译,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
    25.[台湾]陈荣宗著:《诉讼当事人与民事程序法》(第三册),台湾大学法学丛书编辑委员会编辑。
    26.[台湾]杨建华主编:《民事诉讼法论文选辑》,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84年版。
    27.[台湾]王甲乙著:《民事诉讼法之研修》(讲义)
    (二)国外部分:
    1.《美国联邦民事诉讼规则·证据规则》,白绿铉等译,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版。
    2.《英国民事诉讼规则》,徐昕译,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年版。
    3.《法国民事诉讼法典》,罗结珍译,中国法制出版社,1999年版。
    4.《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谢怀栻译,法律出版社,1984年版。
    5.《日本新民事诉讼法》,白绿铉编译,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版。
    
    
    6.[美]哈译德等著:《美国民事诉讼法导论》,张茂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7.[美]伦斯特洛姆编:《美国法律辞典》,贺卫方等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8.[美]波斯纳著:《法律的经济分析》,蒋兆康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年版。
    9.[美]诺思等著:《西方世界的兴起》,历以平等译,华夏出版社,1999年版。
    10.[美]考特等著:《法和经济学》,张军等译,上海三联书店,1994年版。
    11.[美]昂格尔著:《现代社会中的法律》,吴玉章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12.[美]施瓦茨著:《美国法律史》,王军等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13.[美]卡多佐著:《司法过程的性质》,苏力译,商务印书馆,1998年版。
    14.[美]伯尔曼著:《法律与宗教》,梁治平译,三联书店,1991年版。
    15.[美]斯密德著:《财产、权力和公共选择——对法和经济学的进一步思考》,黄祖辉等译,上海三联书店,1999年版。
    16.[美]科斯等著,[瑞]沃因等编:《契约经济学》,李风圣主译,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17.[美]庞德著:《普通法的精神》,唐前宏等译,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18.[美]庞德著:《通过法律的社会控制·法律的任务》,沈宗灵等译,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
    19.[美]庞德著:《法律史解释》,曹玉堂等译,华夏出版社,1989年版。
    20.[美]诺思著:《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陈郁等译,上海三联书店,1994年版。
    21.[美]贝克尔著:《人类行为的经济分析》,王亚宇等译,上海三联书店,1999年版。
    22.[美]巴泽尔著:《产权的经济分析》,费方域等译,上海三联书店,1997年版。
    23.[美]麦乐怡著:《法与经济学》,孙潮译,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24.[美]尊登海默著:《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邓正来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25.[美]罗尔斯著:《正义论》,何怀宏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
    26.[英]梅因著:《古代法》,沈景一译,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
    27.[英]哈耶先著:《法律、立法与自由》(第一卷),邓正来等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0年版。
    28.[英]洛克著:《政府论》(下篇),叶启芳等译,商务印书馆,1964年版。
    29.[英]坎南编:《亚当·斯密关于法律、警察、岁入及军备的演讲》,陈福生等译,商务印书馆,1962年版。
    30.[英]边沁著:《政府片论》,沈叔平等译,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
    31.[英]边沁著:《道德与立法原理导论》,时殷弘译,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
    32.[英]丹宁著:《法律的正当程序》,李克强等译,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33.[英]丹宁著:《法律的训诫》,杨百揆等译,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34.[英]希克斯著:《经济史理论》,厉以平译,商务印书馆,1987年版。
    35.[英]培根著:《培根论说文集》,水天同译,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
    36.[法]卢梭著:《社会契约论》,何兆武译,商务印书馆,1980年修订第2版。
    37.[法]孟德斯鸠著:《论法的精神》,张雁深译,商务印书馆,(上册)1961年版,(下册)1963年版。
    38.[法]托克维尔著:《论美国的民主》(上卷),董果良译,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
    39.[法]笛卡尔著:《谈谈方法》,王太庆译,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
    40.[德]克罗林庚著:《德国民事诉讼法律与实务》,刘汉富译,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41.[德]柯武刚等着:《制度经济学》,韩朝华译,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
    42.[意]贝卡利亚著:《论犯罪与刑罚》,黄风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年版。
    43.[意]卡佩莱蒂编:《福利国家与接近正义》,刘俊祥等译,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44.[意]卡佩莱蒂等著:《当事人基本程序保障权与未来的民事诉讼》,徐昕译,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45.[日]兼子一 竹下守夫著:《民事诉讼法》,白绿铉译,法律出版社,1995年版。
    46.[日]谷口安平著:《程序的正义与诉讼》,王亚新等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47.[日]小岛武司等著:《司法制度的历史与未来》,汪祖光译,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48.[日]大木雅夫著:《比较法》,范愉译,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49.[古罗马]西塞罗著:《国家篇法律篇》,沈叔平等译,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
    50.[前苏]多勃罗沃里斯基等著:《苏维埃民事诉讼》,李衍译,法律出版社,1985年版。
    51.[前苏]普钦斯基著:《美国民事诉讼》,江伟等译,法律出版社,1983年版。
    52.[印度]阿马蒂亚·森著:《伦理学与经济学》,王宇等译,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
    二、论文类
    1.江伟等:《论集团诉讼》(上),载《中国法学》1988年第6期。
    2.江伟等:《论集团诉讼》(下),载《中国法学》1989年第1期。
    3.刘磊:《关于我国代表人诉讼制度的经济学分析》,载《法商研究》1997年第1期。
    4.汤维建:《试论美国的民事诉讼法律文化》,载《法律科学》2000年第3期。
    5.范愉:《诉讼的价值、运行机制与社会效应》,载《北大法律评论》1998年第1卷第1辑。
    6.肖建华:《群体诉讼与我国代表人诉讼的比较研究》,载《比较法研究》1999年第2期。
    7.庄淑珍等:《我国代表人诉讼制度与美国集团诉讼制度的比较研究》,载《法商研究》1996年第2期。
    8.陈瑞华:《走向综合性程序价值理论》,载《中国社会科学》1999年第6期。
    9.白绿铉:《我国民诉制度改革与比较民诉法研究》,载《法学评论》1999年第5期。
    10.吴飞:《“清华200卡案件”有关法学问题的思考》,载《法商研究》1999年第5期。
    11.李春霖:《试谈代表人诉讼》,载《政法论坛》1992年第4期。
    12.江伟等:《关于代表人诉讼的几个问题》,载《法学家》1994年第3期。
    13.张卫平:《集团诉讼的历史发展与现状》,载《外国法学研究》1987年第2期。
    14.张卫平:《大陆法系民事诉讼与英美法系民事诉讼》(上、下),载《法学评论》1996年第4期、第5期。
    15.武树臣:《铸造灰色之法》,载《法学研究》2000年第1期。
    16.夏蔚:《代表人诉讼若干问题研究》,载《政法学刊》1997年第4期。
    17.李庆民等:《试论集体诉讼》,载《法律科学》1995年第3期。
    18.丁利:《新制度理论简说:政治学法学理论的新发展》,载《北大法律评论》第3卷第2辑。
    19.张维迎:《法律:通过第三方实施的行为规范》,载(读书》2000年第11期。
    20.姚洋:《法律能惩罚婚外情吗?》,载《读书》2001年第1期。
    21.陈晓枫等:《法制现代化成本分析》,载《法律科学》2000年第6期。
    22.顾培东:《效益:当代法律的一个基本价值目标》,载《中国法学》1992年第3期。
    23.王红岩等:《环境公害群体诉讼的障碍与对策》,载《中国法学》1999年第5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