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小班化教育中的问题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小班化教育是适应社会发展和教育需求个性化而产生的新型班级授课形式。它代表着一种全新的教学改革策略,贯穿着一种崭新的教育理念,它体现的是教育对学生个体、个性的关注,以及对学生充分发展的重视。近十年来,有关小班化教育的课题作为国内外教育研究领域的热点,研究的成果大量涌现,现已经成为一个新的专门研究领域。本文从教师培训的视角来解读我国的小班化教育问题。
     首先,通过对国内外小班化教育研究资料的查阅学习,以及对小班化教育诸问题较为深入的思考,概述了西方国家小班化教育改革情况;根据目前发达地区的实践探索,对小班化教育的研究方向与热点进行了分析归纳,就小班化教育实际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要论述。其后,论文通过几个典型案例的剖析,揭示了从事小班化教学教师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在仔细分析了目前教师培训的现状及问题后,针对小班化教育发展的要求,从行政部门、学校管理者、教师自身三个方面提出了针对小班化教育教师培训的建议。
     本文共分四个部分:
     第一章:绪论,就研究的背景、意义及如何研究、论文框架等进行了交代;
     第二章:关键概念的界定及小班化教育改革当前研究状况与研究热点综述,并对当前的小班化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全面的分析,特别是教师个人面临的困惑,引出本文的研究重点;
     第三章:通过典型性案例的分析来归纳总结当前小班化教育中出现问题的原因是针对性的教师培训缺失,使老师发生了情感教育、课堂控制,传统教育观影响等方面的困惑,并对当前的培训现状进行了归纳,原因分为外部的环境因素对培训的影响,教师个人自身的观念等对教师培训的影响;
     第四章:通过对教师培训诸问题的分析,对小班化教育教师的培训给出了政策建议,以供相关行政部门、学校管理者及教师参考。希望行政部门对教育从政策高度对小班化教育加以重视,然后做出可操作的“校际”教师培训体系;在学校层面上,加强“校本培训”的实用性,针对性,展开多形式的培训;在教师层面上,让教师认识到自我知识补充,教学能力培养的必要性,从而端正培训的态度。此外还从培训内容及组织、文化、制度建设等角度对如何搞好小班化教育教师给出了若干建议。
Small-sized classes are a new educational model which is a result of changes in society and the desire for each student to receive personalized education. It presents a whole new way of teaching and a whole new conception of education, and it shows the concern for each student and his individual personality, especially concern for the well rounded development of the student. In the last decade, the need OR the importance of small sized class room education has been heavily debated and resulted in a push for this form of specialized education. This article will attempt to examine the inherent difficulty of our country has had in implementing small-sized class room education based on the current teaching training methodology.
     Through the use of research materials examining small size classroom curriculum that were readily available to me at home and abroad and careful analysis of the issue of education in small classes—and examination of the reform made by western countries. Small class teaching is the practical question of the existence of a simple exposition. Small-sized class teaching's actual questions have been discussed. Subsequently, the article analysis of some typical cases to lead to where the problem lies, that is engaged in small-sized class education teacher's capacity is not enough to the level of qualification, then, leads to the crux of the problem lies: for the training of the teachers has not kept up with the small-sized classes' requirements. Finally, after careful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tatus of teacher training questions, in view of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in small-sized classes' requirements, from three aspects(the Administration Department, school administrators, teachers themselves), made some suggestions on how to carry out good education for teacher training in small-sized classes.
     This article is divided into four parts:
     ChapterⅠ: Preface, the background to the study,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study and how to study. Give the framework of the thesis;
     ChapterⅡ: Definition of key concepts, the research direction of small-sized classes and the hot research spots of the education reform and small-sized education, and then, the current problems were analyzed, it leads to the focus of this article;
     ChapterⅢ: The typical case analysis summarized the current education in small-sized classes of problems are specific reasons for teacher training missing, and the current training status quo is summarized at the end;
     ChapterⅣ: with over questions of teacher training from an analysis of education in small-sized classes, then give the teacher the training of policy recommendations. Give some references to the relevant administration department, school administrators and teachers. In addition, content from point of view of the training and organization, culture, system-building, how to improve education in small classes, give teachers a number of recommendations.
引文
[1]张继军:《区域推进小班化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以杭州市下城区小学推进小班化教育为例》,华东师范大学专业硕士论文,2005年。
    [2]张雪珍:“上海市小学实施小班化教育的研究”,《上海教育科研》,1998年第6期。
    [1]庞红卫:《小班化教育的历史考察与问题研究》,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论文,2001年。
    [1]张雪珍:《小学小班化教育教学指南》,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
    [1]庞红卫:《小班化教育的历史考察与问题研究》,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1年。
    [2]倪习龙:《小学小班化教育的实践探索及其理论思考》,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年。
    [3]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教育参考》1997年第4期。
    [1]庞红卫:《小班化教育的历史考察与问题研究》,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1年。
    [1]黄伟:《小班教育环境下的教师培训策略》,《科学教育研究》,2007年第3期。
    [1]周青山:《我国小学小班化教育问题初探》,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1年。
    [2]熊生才:《小班化教学需要把握的几个要点》,《教学与管理》,2002年第8期。
    [3]黄宗耀:“小班化教学原则和组织形式”,《云南教育》,2000年第7期
    [4]蔡石香,赖国华:“小班化教学环境的设计”,《教学与管理》,2004第12期。
    [5]梁春涛:“关于小班化教育的几点思考”,《天津教育》,2000年第2期。
    [6]曾友苏:《区域推进小班化教育的运行机制及研究》,《上海教育科研》,2002年第4期。
    [1]杨勇、宗树兴:“农村小学推广小班化教育的思考”,《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3期。
    [1]程建娟:“慎对‘小班化教育'”,《河北教育》,2005年第1期。
    [2]刘宏博:“关于小班化教育的几个问题”,《.教学管理》,2001年第1期。
    [1]张继军:《区域推进小班化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2]吴卫:《浅谈小班化教育中的师生关系》,个人博客。
    [3]陈玲棣,赵蓓红:“小班教学中的师生关系”,《上海教育》,2000年5期。
    [4]张晓杭:“创新教育与小班教育”《浙江教育科学》,2001年第1期。
    [5]刘克汉:“小班化教育是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方式”《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3期。
    [1]巩仁:“浅谈因材施教”《中学生物教学》,2005年1期。
    [2]顾明:“小班额大教育”《上海教育》,2003年1期。
    [3]牛志红:“小班研究性学习活动模式初探”《河北教育》,2005年19期。
    [4]许晓川、李莉莉:“小班化教育—推动研究性学习开展的有效形式”《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年22卷5期。
    [5]张嬿:“初中小班化背景下的班级管理”,《思想理论教育》,行动版,2006年10期。
    [6]陈益祥:“浅谈农村初中小班化教学中的班级管理”,《网络科技时代》,2008年14期。
    [1]王先健,张学琴:“课程改革,该给教师怎样‘充电'——浅谈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实施中的问题与对策”,《教育论坛》,2008年,第24期。
    [1]黄友安,刘树生:“论教师培训课程的整合”,《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年12月第6期。
    [2]傅禄建:“实施小班化教育的理论思考”,《上海教育科研》,1998年第6期。
    [3]《国家为二十一世纪的教师作准备》,美国卡内基教育和经济论坛,1986年5月。
    [1]张雪珍:“上海市小学实施小班化教育的研究”,《上海教育科研》,1998年第6期。
    [1]顾金玲:《现状·问题·对策-对上海市小学实施“小班教学”的探索》,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年。
    [1]张寿松,刘为邦:“小班化教育与大班教育的比较研究”,《丽水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2月。
    [2]黄伟:“小班教育环境下的教师培训策略”,《科学教育研究》,2007年3月。
    [1]潘继军、胡进:“北京市小班化教育试点小学学生问卷调查报告”,《现代中小学教育》,2006年第7期。
    [1]鲍枫:《小班中情感教育的研究》,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年。
    [1]谭燕萍:《关于教师成长的几点思考》,《辽宁教育》2008年第6期
    [1]吴晓玲:《走向小班化教学-从“形”至“神”之践行历程》,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年。
    [1]吴晓玲:《走向小班化教学-从“形”至“神”之践行历程》,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年。
    [1]鲍枫:《小班中情感教育的研究》,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年。
    [1]许峥嵘:《可持续发展观下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改革研究》,福建师范大学教育硕士学位论文,2005年8月。
    [1]丁雪梅:“影响我国中小学教师培训质量的因素及其解决方法”,《成人教育》,2008年第3期。
    [1]柳国梁:“科学发展观与教师继续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继续教育》,2004年第9期。
    [1]刘东菊:“天津市小班化教育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2年6月第3期
    [2]吴金辉:《加强教师培训,引领教师专业发展》,《中国教师》,2007年第1期。
    [1]倪习龙:《小学小班化教育的实践探索及其理论思考》,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年。
    [1]刘永和.“小班化”想说爱你不容易.参见:http://www.usors.cn/blog/yonghe/MyArticleDetail.asp?id=1592
    [1]鲍枫:《小班中情感教育的研究》,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年。
    1.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导论》,安徽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2.张雪珍主编:《小学小班化教育教学指南》,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
    3.陈玉琨:《教育评价学》,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4.教育部编:《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学习参考资料》,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5.吴志宏,冯大鸣编:《新编教育管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6.项贤明:《泛教育论》,山西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7.商继宗:《教学方法现代化的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8.王荣德:《教师人格论:高素质教师研究的新视角》,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9.陈夫义:《超前的改革,超常的发展》,海南出版社2001年版。
    10.史爱荣,孙宏碧:《教育个性化和教学策略》,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年5月。
    11.高文:《教学模式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12.袁振国:《教育新理念》,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13.郑金洲:《基于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改革》,福建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14.张德伟:《新课程与教师素质发展》,北京出版社2004年版。
    1.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教育参考》,1997年第4期。
    2.傅禄建:“实施小班化教育的理论思考”,《上海教育科研》,1998年第6期。
    3.张雪珍:“上海市小学实施小班化教育的研究”,《上海教育科研》,1998年第6期。
    4.黄宗耀:“小班化教学原则和组织形式”,《云南教育》,2000年第7期。
    5.梁春涛:“关于小班化教育的几点思考”,《天津教育》,2000年第2期。
    6.孙莉莉:“美国缩小班级规模研究回顾与启示”,《教育科学研究》,2000年第1期。
    7.崔立中:“小班化教育是推动素质教育的有利形式”,《辽宁教育研》,2001年第3期。
    8.刘宏博:“关于小班化教育的几个问题”,《教学管理》,2001年第1期。
    9.曾友苏:“区域推进小班化教育的运行机制及研究”,《上海教育科研》,2002年第4期。
    10.和学新:“小班化教育的内涵”,《北京教育》,2002年第6期。
    11.陈月茹:“美国小班化教学研究述论”,《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47卷第1期。
    12.左彩云,宋辉,徐雁:“谈小班化教育如何能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6月第4卷第2期。
    13.刘东菊:“天津市小班化教育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2年6月第3期。
    14.熊生才:“小班化教学需要把握的几个要点”,《教学与管理》,2002年第8期。
    15.徐靖:“论小班化教育理念与新课程思想之相通”,《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年9月第3卷第3期。
    16.高洪源:“小班教育:行政视角的思考”,《教育研究与实验》,2003年第4期。
    17.张寿松,刘为邦:“小班化教育与大班教育的比较研究”,《丽水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第25卷第1期。
    18.乐毅,朱雪雯:“也谈小班化教育与教育机会均等--基于美国缩小班级规模实验的比较研究”,《常熟高专学报》,2003年第11卷第6期。
    19.杜晓梅:“关于实施小班教育的思考”,《教学与管理》,2003年第7期。
    20.陈玉云:“小班化教育的内涵发展之路”,《广东教育》,2004年第5期。
    21.薛国凤:“关于中美两国小班化教育研究的比较”,《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第7期。
    22.蔡石香,赖国华:“小班化教学环境的设计”,《教学与管理》,2004第12期。
    23.程建静:“慎对“小班化教育””,《河北教育》,2005年第1期。
    24.陈荣娥:“小班化教育的成败取决于教育“软件””,《河北教育》,2005年第1期。
    25.韩易浦:“野下论小班教学的优越性”,《宜春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
    26.王素霞:“美国小班化教育改革实施情况及启示”,《山西教育》,2005年第5期。
    27.杨婷婷,季燕:“关于“小班化教育”教学效果的调查分析”,《教学与管理》,2005年第6期。
    28.李海瑛:“论小班化教学在中职教育中的运用”,《教学研究》,2005年第10期。
    29.潘颖,李梅:“班级规模与学生发展的问题研究”,《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6期。
    30.满锋:“浅谈小班化与学困生的辅导”,《教育》,2007年第1期。
    31.吴金辉:“加强教师培训,引领教师专业发展”,《中国教师》,2007年第1卷第44期。
    32.黄秀娟:“师爱也需要表达-中学小班化教育与管理案例分析”,《心声》,2007年第2期。
    33.成秋生:“全面推行农村小班化教育,努力促进城乡教育公平”,《基础教育参考》,2007年第2期。
    34.黄伟:“小班教育环境下的教师培训策略”,《科学教育研究》,2007年第3期。
    35.陈明华,路新豪:“新课改背景下中小学教师培训问题分析及对策”,《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第1卷第27期。
    36.胡荣华,赵云霞:“美国小班化教育改革实验及启示”,《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1卷第36期。
    37.杨勇,宗树兴:“农村小学推广小班化教育的思考”,《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33卷第3期。
    1.小班化教育,想说爱你不容易:http://www.usors.cn/blog/yonghe/MyArticleDetail.asp?id=1592
    2.南京教师培训网,小班化培训心得:http://www.njjspx.com/HTMLNEWS/1010%5C2007618154847.htm
    3.徐汇教育信息网:http://www.xhedu.sh.cn/cms/data/html/doc/2004-07/07/40654/index.html
    4.南京小班化教育网:http://www.njxbh.com/.
    5.杨浦小班教育网:http://xbh.yp.edu.sh.cn/.
    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http://www.moe.gov.cn/edoas/website18/1eve12.jsp?tablename=1068.
    1.于素红:《小班化对有效教学的影响》,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1年。
    2.周青山:《我国小学小班化教育问题初探》,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1年。
    3.庞红卫:《小班化教育的历史考察与问题研究》,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1年。
    4.吴晓玲:《走向小班化教学-从“形”至“神”之践行历程》,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年。
    5.顾金玲:《现状·问题·对策-对上海市小学实施“小班教学”的探索》,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年。
    6.鲍枫:《小班中情感教育的研究》,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年。
    7.亓秀梅:《小班化教学的人际互动分析-对济南市六里山小学小班化教学的个案研究》,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年。
    8.李绍芳:《小班化教学的系统优化及其功能优势》,广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年。
    9.邹硕:《小班化教学研究》,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年。
    10.张琳:《我国中小学在职教师培训存在的问题与思考》,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年。
    11.张继军:《区域推进小班化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年。
    12.张然:《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班化教育研究》,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年。
    13.王薇:《小班额条件下的个性化教学研究》,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年。
    14.黄宏才:《小班化教育研究》,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年。
    15.郑晓彤:《小班化教育初探》,江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年。
    16.倪习龙:《小学小班化教育的实践探索及其理论思考》,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年。
    1 7.邹旭:《初中语文小班化教学实验研究》,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
    1.MC.Robbie,Joan.Class Size Reduction:Lessons learned from Experience.San Francisco:Wested,Policy Brief No.23,August 1998.
    2.Submitted by the SAGE Evaluation Team;1997-98 Evaluation Results of The Student Achievement Guarantee In Education Program,http://www.ed.gov.
    3.Eric A.Hanushek(1998):The Evidence on Class Size,www.edexcellence.net.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