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都市群依托型山岳休闲度假地发展探讨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随着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可随意支配收入逐年增加。春节、“五一”、国庆三个长假已带动全国三个旅游“黄金周”持续升温。普通大众对休闲度假、生态旅游和观光游览的需求日益增多。目前,传统的观光游览市场份额已经开始下降,取而代之的是以休闲度假和生态旅游等新兴旅游产品。以森林、乡村为代表的休闲度假已经成为当前我国旅游业发展的潮流。
     临安是长江中下游沪宁杭金三角地区的一块绿色的宝地,东临杭州,西接黄山。临安历史悠久,文化发达,早在公元前109年,西汉就在这里设县制,2000多年的历史沉积造就了临安丰富的文化底蕴。临安资源丰富,物产独特,森林覆盖率达70%,临安市北部、西部和西南部多群峰,山势雄伟,林木森森,峡谷蜒,溪流淙淙,自然景观奇特而优美,是全国优秀生态旅游城市。本文从度假旅游的概念入手,针对临安当前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及态势,结合临安文化及生态资源等优势,从旅游战略、空间布局、休闲产品等方面,对临安休闲度假基地的建设提出了具体的思路与规划,力图把临安打造成长江三角洲地区知名的“山地生态型休闲度假胜地”。
     论文主要分为五部分:
     第一部分:休闲度假旅游业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第二部分:临安发展为山地休闲度假胜地可行性
     第三部分:临安山地休闲度假的客源市场分析
     第四部分:临安山地休闲度假的空间布局规划
     第五部分:临安山地休闲度假胜地的休闲产品规划
With the sustained rapid economic growth, the people's living standard continues to improve, and the free disposable income has been increasing year by year. Spring Festival, "May 1", the National Day, the three long vacations have led the national three traveling "Golden Week" to warm up continually. The ordinary populace's demand for vacationing, eco-tourism and sightseeing is increasing. At present, the traditional sightseeing market share has dropped, what replace it is newly-emerging tourism products such as leisure vacationing and eco-tourism. Spending a holiday characterized by forest and village tours has become the current developing trend of our country's tourism industry.
     Linan is a green paradise located in Shanghai-Nanjing-Hangzhou Golden Triangle area,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between Hangzhou to the east and Mt. Huangshan to the west. Linan has a long history and rich culture, as early as 109 B.C., the Western Han Dynasty established the county system here, more than 2000 years of history deposition has created rich cultural heritage. Linan has rich resources, unique products, and its forest coverage rate reaches 70%. In the northern, western and south-western part of Linan, there are range upon range of peaks, the mountains are grandiose, the forests are dense, the canyons are winding and the brooks are gurgling. Linan has unique and exquisite natural landscape; it is the national outstanding ecological tourist city. This paper begins with the concept of vacationing tourism, in view of pres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ing trend of Linan's tourism industry and Linan's advantages in cultural and ecological resources, in aspects such as tourism strategy, spatial arrangement and leisure products, it proposes concrete thinking and planning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Linan's leisure vacationing base, trying to make Linan become the well-known "mountainous ecological leisure vacationing resort" i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region.
     This paper is mainly divided into five parts:
     The first part: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future developing trends of leisure vacationing tourism industry.
     The second part: Feasibility of Linan's becoming mountainous leisure vacationing resort.
     The third part: The market analysis of Linan's mountainous leisurevacationing.
     The fourth part: The plan on the spatial arrangement of Linan's mountainousleisure vacationing base.
     The fifth part: The plan on developing leisure products of Linan's mountainous leisure vacationing base.
引文
[1]张广瑞,宋瑞:《关于休闲的研究》,《社会学家》,2001年第5期,第18页。
    [2]王宁:《略论休闲经济》,《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3期,第16页。
    [3]J.Strap:"The resort cycle and second home",Annals of tourism search,1988年第6期,PP.86.
    [4]裴泽生:《对我国度假旅游发展的探讨》,《旅游导报》,1996-11-16。
    [1]马勇:《度假旅游发展的趋势焦点创新思考》,《中国旅游报》,2002-7-26.
    [2]魏小安:《休闲度假的特点及发展趋势》,《饭店现代化》,2004年第11期,第16页.
    [1]谢彦君:《基础旅游学》,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年版,第89页.
    [1]周建明:《旅游度假区的发展趋势和规划特点》,《国外城市规划》,2003年18卷第1期,第26页.
    [2]李健,郑国全:《山地休闲旅游时尚产品开发与旅游活动创新》,《旅游学刊》,2006年第12期,第11页.
    [1]马惠娣:《21世纪与休闲经济与休闲产业、休闲文化》,《自然辩证法研究》,2001年第1期,第49页.
    [2]冉斌:《我国休闲旅游发展趋势及制度创新思考》,《经济纵横》,2004年第2期,第26页.
    [1]邵琪伟:在全国旅游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国旅游网:www.apatu.org/viewnews/20071025/20071025152840.htm.
    [2]许峰:《休闲产业发展初步探索》,《中国软科学》,2001第6期,第113页.
    [1]王婉飞,周丹,王敏娴:《浙江省休闲度假产业发展实证研究》,《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5期,第46页.
    [2]陶卓民:《对江苏旅游度假区建设与开发的思考》,《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20卷第2期,第80页.
    [1]余宗贤,宋天华:《试探我国户外运动的前景》,《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第9期,第124页.
    [2]彭文革,胡小明:《论休闲运动与社会的发展》,《体育世界》,2001年20卷第2期,第21页.
    [3]江俊:《2006杭州世界休闲博览会 启动中国休闲产业的里程碑》,《中国投资》,2003年第8期,第48页.
    [1]张建华:《临安:休闲度假的“后花园”》,《今日浙江》,2000年第5期,第21页.
    [2]《森林中的城市--钱王故里临安》,《调研世界》,2004年第9期,第48页.
    [1]《临安市“十一五”旅游业发展规划》,临安市人民政府,2002年.
    [2]《森林中的城市--钱王故里临安》:前引文,第48页.
    [1]《杭州统计年鉴2006》,杭州统计局2006年版,第138页.
    [2]戚能杰:《杭州市发展休闲度假旅游的对策研究》,《北方经贸》,2004年第4期,第64页.
    [1]崔凤军,刘家明:《我国度假旅游客源市场开发与定位研究》,《泰安师专学报》,1999年第2期,第40页.
    [1]李彬诚,丛明:《上海世博会与长三角地区旅游的共同发展》,《上海财税》,2003年第6期,第17页.
    [1]侯国林,张小林,卞显红:《长三角都市圈城市居民度假旅游行为决策研究》,《商业研究》,2006年第5期,第5页.
    [1]《临安市休闲度假胜地建设总体规划》,临安市人民政府,2003年.
    [1]《临安-吴越文化名城的绿色梦想》,《经济》,2007年第5期,第104页.
    [1]《临安市“十一五”旅游业发展规划》,临安市人民政府,2002年.
    [1]《临安统计年鉴--2006》,年鉴社2006年版,第38页.
    [1]张伟星:《景中有村 村中有景 临安农家乐迷住城里人》,《杭州日报》,2004-9-13.
    [1]李爽:《论现代休闲生态农庄的开发与管理》,《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第3期,第105页.
    [2]郭焕成,任国柱:《我国休闲农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第66页.
    [1]李爽:前引文,第106页.
    [2]郭焕成,任国柱:前引文,第70页.
    [1]毛惠媛,杨秀丽:《休闲休闲旅游与休闲产业》,《辽宁经济》,2004年第1期,第62页.
    [2]张建华:前引文,第22页.
    [1]张力仁:《论我国城市郊区休闲度假旅游的发展》,《韶关学院学报》,2002年23卷第7期,第55页.
    [1]《临安统计年鉴--2007》,年鉴社2007年版,第56页.
    [2]彭秋纯:《依托城区的山水优势发展城郊休闲旅游》,《湖南经济》,2001年第12期,第58页.
    [1]赵桂增,吴开:《我国城市生态旅游发展现状及策略研究》,《现代商业》,2008年第2期,第46页.
    [2]黄国东:《观光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现代园艺》,2007年第6期,第4页.
    [1]张建:《我国温泉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资源开发与市场》,2004年第5期,第388页.
    [2]刘丽丽,李宏:《北京郊区休闲旅游产业发展问题研究》,《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25卷第2期,第76页.
    [1]凌、吴长年、王鹏:《生态旅游与生态旅游业开发》,《农村生态环境》,1999年第3期,第28页.
    [1]毕洪文:《我国旅游观光农业的特征及发展方向》,《北方园艺》,2006年第1期,第62页.
    [1]《临安县志》,汉语大词典出舨社1992年版,第200页.
    [2]周翀:《唤醒城市的魅力--临安城市规划(2002-2020)解读》,《楼市》,2004年第18期,第18页.
    [1]《临安县志》,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2年版,第198页.
    [2]陈伟民:《临安旅游要与西湖黄山接轨》,《今日浙江》,2006年第5期,第44页.
    [1]《临安县志》,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2年版,第116页.
    [1]王莹,骆文斌:《对我国旅游度假区建设与发展的再思考》,《地域研究与开发》.2002年21卷第4期,第74页.
    [2]高鹏,刘住:《对发展温泉旅游的建议》,《旅游科学》,2004年第2期,第56页.
    [1]苏祖荣,苏孝同:《城市森林文化及其理念》,《中国城市林业》,2007年第3期,第46页.
    [2]张建:前引文,第388页.
    [1]余洁,马耀峰,苟晓东:《近年来中国旅游研究的现状及热点问题述评》,《经济地理》,2006年26卷第4期,第683页.
    [1]马晓京:《旅游商品的开发对策》,《中南民族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21卷第2期,第88页.
    [1]周达人:《论旅游商品》,《旅游学刊》,1988第1期,第62页.
    [1]孙文昌:《现代旅游开发学》,青岛出版社,1999年版.
    [2]田玉堂:《21世纪瑞海国际旅游度假村经营模式仁川》,中国旅游出版社,2000年版.
    [3]谢彦君:《基础旅游学》,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年版.
    [4]统钎:《旅游度假区发展规划》,旅游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5]James A Fitzsimmons,Mona J.Fitzsimmons,"New Service Development",Sage Publications,Inc.,2000年版.
    [6]Ian Wilson,"The Economics of Leisure",Heinemann Educational Publisher,2003年版.
    [1]周建明:《旅游度假区的发展趋势和规划特点》,《国外城市规划》,2003年18卷第1期.
    [2]杨卫武:《我国休闲旅游业的现状、特征与发展趋势》,《旅游科学》,2007年21卷第3期.
    [3]吴跃东,向钒,常丹燕:《建立大黄山旅游圈的总体发展规划》,《旅游资源》,2005年21卷第6期.
    [4]余洁,马耀峰,苟晓东:《近年来中国旅游研究的现状及热点问题述评》,《经济地理》,2006年26卷第4期.
    [5]王婉飞,周丹,王敏娴:《浙江省休闲度假产业发展实证研究》,《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5期.
    [6]陈传康,冯若梅:《康体休闲产业的机遇与市场进入》,《人文地理学》,1997年第2期.
    [7]彭文革,胡小明:《论休闲运动与社会的发展》,《解放军体育学院学报》,2001年20卷第2期.
    [8]李健,郑国全:《山地休闲旅游时尚产品开发与旅游活动创新》,《旅游学刊》,2006年第12期.
    [9]王宁:《略论休闲经济》,《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3期.
    [10]余宗贤,宋天华:《试探我国户外运动的前景》,《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第9期.
    [11]马勇:《度假旅游发展的趋势焦点创新思考》,《中国旅游报》,2002年7卷第26期.
    [12]黄细嘉:《略论我国度假旅游的现状、问题和发展趋势》,《南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31卷第2期.
    [13]张广瑞,宋瑞:《关于休闲的研究》,《社会学家》,2001年第5期.
    [14]马惠娣:《21世纪与休闲经济与休闲产业、休闲文化》,《自然辩证法研究》,2001年第1期.
    [15]张凌云:《试论我国度假区的市场定位和开发方向》,《旅游学刊》,1996年第4期.
    [16]邢铭:《论旅游度假区规划的若干问题》,《旅游学刊》,1995年第1期.
    [17]许峰:《休闲产业发展初步探索》,《中国软科学》,2001年第6期.
    [18]毕斗斗:《我国旅游度假区开发模式研究》,《计划与市场》,2002年第3期.
    [19]裴泽生:《对我国度假旅游发展的探讨》,《旅游导报》,1996年第11期.
    [20]王宇智:《我国度假地发展的制约因素和对策》,《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第2期.
    [21]王国新:《国内旅游度假区开发与管理分析》,《旅游学刊》,1998年第4期.
    [22]崔凤军、刘家明:《我国度假旅游客源市场开发与定位研究》,《泰安师专学报》,1999年第2期.
    [23]林海英:《河南省度假旅游资源开发对策研究》,《经济经纬》,2001年第1期.
    [24]冉斌:《我国休闲旅游发展趋势及制度创新思考》,《经济纵横》,2004年第2期.
    [25]王莹、骆文斌:《对我国旅游度假区建设与发展的再思考-以浙江省旅游度假区为例》,《地域研究与开发》,2002年21卷第4期.
    [26]刘德谦:《我国国内旅游的需求现状与前景》,《社会科学家》,2002年第1期.
    [27]黄慧明、魏清泉:《大城市边缘小城镇休闲度假旅游开发研究》,《地域研究与开发》,2001年第13期.
    [28]吕宛青:《从度假旅游看昆明滇池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建设》,《思想战线》,1998年第8期.
    [29]王兴斌:《中国休闲度假旅游的必由之路:从“黄金周”到带薪休假》,《旅游学刊》,2002年第4期.
    [30]张力仁:《论我国城市郊区休闲度假旅游的发展》,《韶关学院学报》,2002年23卷第7期.
    [31]毛惠嫒,杨秀丽:《休闲休闲旅游与休闲产业》,《辽宁经济》,2004年第1期.
    [32]陶卓民:《对江苏旅游度假区建设与开发的思考》,《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20卷第2期.
    [33]管立刚,张辉:《大连地方旅游度假区开发研究》,《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第3期.
    [34]刘丽丽,李宏:《北京郊区休闲旅游产业发展问题研究》,《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25卷第2期.
    [35]刘爱荣、帖英:《对国家旅游度假区开发建设的若干思考》,《地域研究与开发》,1995年第4期.
    [36]刘纯:《走向大众化旅游的社会》,《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4期.
    [37]戚能杰:《杭州市发展休闲度假旅游的对策研究》,《北方经贸》,2004年第4期.
    [38]田玉堂:《21世纪国际旅游度假村业及度假村经营管理的发展趋势》,《中 外酒店》,2001年第2期.
    [39]江俊:《2006杭州世界休闲博览会 启动中国休闲产业的里程碑》,《中国投资》,2003年第8期.
    [40]蒋梅鑫,钟业喜,黄强:《中小城市旅游资源开发与休闲旅游发展研究-以江西吉安市为例》,《江西社会科学》,2002年第11期.
    [41]毕愚溪、申屠军:《试谈度假区(村)的特点与设计要求》,《建筑学报》,2001年第10期.
    [42]毕爱萍:《闲暇旅游与人的发展》,《北京联合大学学报》,1997年第4期.
    [43]韩百娟:《环城市带休闲旅游产品开发研究》,《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2年第2期.
    [44]彭秋纯:《依托城区的山水优势发展城郊休闲旅游》,《湖南经济》,2001年第12期.
    [45]赵之绅,杨芳:《浅谈临安旅游开发的市场化运作模式》,《旅游学刊》,2000年第6期.
    [46]王国华:《从临安旅游文化与经济的互动》,《今日浙江》,2003年第Z1期.
    [47]张建国:《快建设经济强市、文化大市和绿色城市》,《发展论坛》,2003年第8期.
    [48]周翀:《唤醒城市的魅力--临安城市规划(2002-2020)解读》,《楼市》,2004年第18期.
    [49]陈伟民:《临安旅游要与西湖黄山接轨》,《今日浙江》,2006年第5期.
    [50]《森林中的城市--钱王故里临安》,《调研世界》,2004年第9期.
    [51]魏小安:《休闲度假的特点及发展趋势》,《饭店现代化》,2004年第11期.
    [52]吕萍,邵泱峰,郑花兰.:《发展临安休闲观光型农业的前景与对策》,《上海农业科技》,1999年第6期.
    [53]顾晓艳,孟明浩,俞益武:《生态旅游目的地客源市场特征研究》,《福建林业科技》,2006年第1期.
    [54]毕洪文:《我国旅游观光农业的特征及发展方向》,《北方园艺》,2006年第1期.
    [55]张建华:《临安:休闲度假的“后花园”》,《今日浙江》,2000年第5期.
    [56]张言庆:《山东省度假旅游发展研究》,青岛大学硕士研究生论文,2004年.
    [57]刘家明:《旅游度假区规划设计研究》,北京大学博士研究生论文,1999年.
    [58]唐继刚:《我国旅游度假区的开发现状、问题及发展构想-以苏南地区为例》,南京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论文,2001年.
    [59]Geoffrey Wall,"Holidays and Resorts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2002年第10期.
    [60]Mannel.R.C.,Iso Ahola S.E.,“Psychological Nature of Leisure and Tourism Exberience”,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1987年第14期.
    [61]Iso Ahola.S.E.,“The social Psychology of Leisure and Recreation”,Dubugue LA:Wm.C.Brown,1980年第3期.
    [62]J.Strap,“The resort cycle and second home”,Annals of tourism search,1988年第6期.
    [1]《国务院关于试办国家旅游度假区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发(1992)46号.1992.8.17.
    [2]《杭州统计年鉴2006),杭州统计局,2006年.
    [3]《临安县志》,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2年.
    [4]《临安市“十一五”旅游业发展规划》,临安市人民政府,2002年.
    [5]《临安市休闲度假胜地建设总体规划》,临安市人民政府,2003年.
    [6]《临安统计年鉴--2006》,年鉴社,2006年.
    [7]《临安统计年鉴--2007》,年鉴社,2007年.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