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政策、民意、法律:建国初司法审判的依据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建国初期的司法制度建设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领域。国内研究这一时期法制建设的成果不少,但是以该时期司法实践为研究对象的不多。本文以建国初期江西省丰城县人民法院的司法判决为对象,分析司法审判依据的特征和影响因素,寻求对现今司法改革有意义的借鉴。通过研究发现,建国初的司法审判和现今的司法状况有许多相似之处,例如都处于一个转型、改革阶段,以及司法判决形成依据和影响因素等等。政策、民意和法律三者无论在建国初还是现在,对于司法判决的做出都起到一定的影响作用,区别就在于各自发挥的功能和地位的不同。因此,研究建国初的判决依据,分析三者在司法实践中的功能和作用。对于我们把握各自的特征,平横三者关系是有现实意义的。
     本论文共分五部分。在引言中,笔者提出当前对建国初期法制状况研究的问题并阐明本文的研究思路及研究现状。第一章,主要阐述了本文研究对象江西省丰城县人民法院的一些概况和笔者所掌握资料的特征,即该法院建国后十余年的判决书资料,简单分析本文论据材料的合理性。第二章,着重从建国初期江西丰城县人民法院的司法审判入手,分析刑事判决书、民事判决书和审判过程体现的问题及特征。本章最后部分是对上述内容总结的基础上,分析建国初期司法审判依据的特征,分别阐述政策、民意和法律在判决形成过程中发挥的作用。第三章,主要分析建国初期司法判决依据特征形成的原因和影响因素,分别从建国初整体的司法状况和江西省地方法制建设入手。整体司法状况中介绍了我国建国初期在法制建设中取得的一些成绩和教训,以及这些成绩和教训对地方司法建设的影响。江西省法制建设主要是从江西省法院志和丰城县志反映的践行法制具体措施方面来分析当时地方的法制背景。第四章,在前几部分对审判依据特征和原因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思考和总结。解析政策、民意、法律在特殊历史时期下各自的特征和对人民法院审判案件的影响。第五章,概括总结建国初期司法审判的依据,并探讨本课题研究的现实价值和有意义的借鉴。最后部分是本文的结论,通过本文的分析,得出了建国初司法审判依据的特点是政策在司法审判中的主导性地位,民意可以左右案件审判的进行,法律只是判决理由形式上的补充。并通过对形成这些特征的原因分析,提出了一些值得借鉴的地方。期望我国现阶段进行的司法改革有实际意义。
Judicial construction in initial stage of PRC is a worthy field of study. There are many domestic research results of the legal system in this period. However, few people make judicial practice as the research object. Considering judicial decisions of the Court in Fengcheng County, Jiangxi Province in initial stage of PRC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e paper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basis for the justice trial and the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he basis for the justice trial in order to seek a meaningful reference for present judicial reform. With the study, we found that there are many similarities between the justice trial in that period and the present's. Such as they are in the same transition phase of reform, they have the same basis for the justice trial and factors as well. Policy, public opinion and the law have played a certain degree of influence for the judicial decision, whether they were in initial stage of PRC or at present. The only difference lies in the functions and status among them. Therefore, it's of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us to grasp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balance their relations that we study the basis for the justice trial and analyze the function and role of the three in the judicial practice.
     The paper is divided into five parts. In the introduction, it proposes the research of Law and order situation in initial stage of PRC. Then it clarifies ideas and the status quo of this research.The first chapter main describes some facts about Fengcheng County's court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astered information. That is the Court's judgments more than ten years after national founding, and there is a simple analysis of the reasonableness of the argument materials. Chapter II, focusing on the justice trial of Fengcheng County's Court in initial stage of PRC,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question in the criminal judgments, civil judgments and the trial process. With a summary of the above, the last part of this chapter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basis for the justice trial, respectively, sets the function of policy, public opinion and the law in the process of decisions. With the overall Judicial status and the local legal system of Jiangxi Province respectively.Chapter III mainly analyzes the causes and factors of characteristics of the basis for the justice trial.Chapter IV makes the analysis and summary under the former part of characteristics of the basis for the justice trial and the analysis of causes. Then it analyzes the respective characteristics of Policy, public opinion, the law under the special historical period and their impact on the Judgments. Chapter V sums up the basis for the justice trial in initial stage of PRC, then explores the practical value of this research and meaningful learning. The last part of this article is the conclus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basis for the justice trial in initial stage of PRC are that policy is in the dominant position, public opinion influences the conduct of trials, the law is only an addition of form on reasons for decision. With analysis of the causes, it puts forward a number of places worth learning. And it is hoped to have practical significance on China's judicial reform at the present stage.
引文
(3) http://baike.baidu.com/view/98900.htrn,2009年6月19日浏览。
    (4) 参见金达迈主编:《丰城县志》,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470页。
    (5) 傅郁林:《民事裁判文书的功能与风格》,《中国社会科学》,2000年第4期,第124页。
    (6) 苏力:《判决书的背后》,《法学研究》,2001年第3期,第17页。
    (7) 参见刘建军:《裁判文书的法律价值与改革》,《法律适用》,2002年第9期,第38-39页。
    (8) 龚德培:《判决书的法理分析》,《中国律师》,2000年第6期,第8页。
    (9) 张志铭:《司法判决的结构和风格:对域外实践的比较研究》,《法学》,1998年第10期,第25页。
    (10) 周祝一:《中国裁判文书近现代发展概况》,《贵阳市委党校学报》,2007年第2期,第61页。
    (11) 郑镇臣主编:《江西省法院志》,方志出版社,1996年版,第57页。
    (12) 参见郑镇臣主编:《江西省法院志》,方志出版社,1996年版,第98-100页。
    (13) 郑镇臣主编:《江西省法院志》,方志出版社,1996年版,第99页。
    (14) 丰城县人民法院(60)刑字第003号刑事判决书。
    (16) 丰城县人民法院(58)刑字第322号刑事判决书。
    (17) 金达迈主编:《丰城县志》,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470页。
    (18) 丰城县人民法院(57)刑字第146号刑事判决书。
    (19) 丰城县人民法院(58)刑字第333号刑事判决书。
    (20) 参见丰城县人民法院(54)一刑字第105、(54)三刑字第124号、(55)一刑字第132号、(55)一刑字第131号刑事判决书。
    (21) 郑镇臣主编:《江西省法院志》,方志出版社,1996年版,第57页。
    (22) 郑镇臣主编:《江西省法院志》,方志出版社,1996年版,第140页。
    (23) 金达迈主编:《丰城县志》,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471页。
    (24) 参见丰城县张家巷人民法庭民事判决书(57)张民字第31号。
    (25) 丰城县人民法院(51)刑字第518号民事附带刑事判决书。
    (26) 李洪河:《建国初期婚姻家庭案件的司法救助》,《党史研究与教学》,2008年第6期,第40-42页。
    (27) 参见丰城县人民法院(57)民字第136号民事判决书。
    (28) 张晋藩:《中国司法制度史》,人民法院出版社,2004年版,第615页。
    (29) 参见郑镇臣主编:《江西省法院志》,方志出版社,1996年版,第36-37页。
    (30) 蔡定剑:《中国法制建设五十年回顾》,《人民检察》,1999年10期,第7页。
    (31) 郑镇臣主编:《江西省法院志》,方志出版社,1996年版,第57页。
    (32) 郑镇臣主编:《江西省法院志》,方志出版社,1996年版,第99页。
    (33) 丰城县人民法院(56)刑字第155号民事附带刑事判决书。
    (34) 转引自《靖法字第147号曲靖县人民政府刑事判决书》(1950年7月27日),曲靖市档案馆33-1-2号档案,第107-108页。
    (35) 王鑫、曾令勋:《论五十年民主法制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北京大学学报》,1999年第4期,第6页。
    (36) 徐付群:《五十年代末法制建设滑坡原因新探》,《中共党史研究》,1998年第5期,第79页。
    (37) 黄文艺:《1952-1953年司法改革运动研究》,《江西社会科学》,2004年第4期,第38页。
    (38) 参见丰城县人民法院档案《张象丰同志在新建等四个县院长战地会议上的总结报告》。
    (39) 张培田:《新中国审判制度曲折演变的史实考论(1957-1976)》,《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5年第3期,第26页。
    (40) 李秀忠:《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领导法制建设的基本经验》,《政法论丛》,2005年2期,第28页。
    (41) 参见辛巍巍:《建国初期法制建设的基本经验及教训》,《平顶山师专学报》,2003年3期,第13-14页。
    (42) 李龙:《新中国法制建设的回顾与反思》,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44-50页。
    (43) 李龙:《新中国法制建设的回顾与反思》,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12页。
    (44) 张晋藩:《中国司法制度史》,人民法院出版社,2004年版,第622页。
    (45) 金达迈主编:《丰城县志》,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第99-100页。
    (46) 金达迈主编:《丰城县志》,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第140-141页。
    (47) 金达迈主编:《丰城县志》,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472页。
    (48) 转引自茨格威特·克茨:《比较法总论》,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519-520页。
    (49) 李贵敏:《从政策到法律-中国共产党执政依据的转型》,《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3期,第51页。
    (50) 房东升:《法律与政策关系的再认识.以实证为视角》,《济宁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第89页。
    (51) 李俭:《民意是个好东西》,《人民论坛》,2009年第5期,第44页。
    (52) 宋宗明:《论民意的司法解读》,《山东审判》,2008年第6期,第77页。
    (53) 李玉生:《司法改革运动述评》,《南京社会科学》,1999年第9期,第52-54页。
    (54) 杨涛:《2008年法治在司法与民意纠缠中跋涉前进》,《人大研究》2009年第4期,第23页。
    (55) 参见刘建明:《民意与“多数暴政”的误读》,《当代传播》,2009年第2期,第11页。
    (56) 苏力:《法条主义、民意与难办案件》,《中外法学》,2009年第1期,第110页。
    (1) 李龙主编:《新中国法制建设的回顾与反思》,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2) 张晋藩主编:《中国司法制度史》,人民法院出版社2004年版。
    (3) 苏力著:《法治及其本土资源》,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4) 劳动人事部编制局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组织法规选编》,经济科学出版社1985年版。
    (5) 中央人民政府法制委员会:《中央人民政府法令汇编》(1949-1954),法律出版社1982年版。
    (6) 有林、郑新立等主编:《国史通鉴》第一卷,当代中国出版社1993年版。
    (7)(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著:《政治学》,吴寿彭译,商务印书馆1965年版。
    (8)(英)P·S·阿蒂亚著:《法律与现代社会》,范悦等译,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9) 赵震江主编:《中国法制四十年》,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10)(日)棚赖孝雄著:《纠纷的解决与审判制度》,王亚新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1)(法)笛骥著:《公法的变迁》,郑戈等译,辽海、春风文艺出版社1999版。
    (12) 俞敏声主编:《中国法制化的历史进程》,安徽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13) 周振想、邵景春主编:《中国法制建设四十年要览》,群众出版社1990年版。
    (14) 彭真著:《论新中国的立法工作》,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
    (15) 韩延龙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制通史》,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8年版。
    (16) 张希坡著:《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史》,中国公安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17) 许骅等主编:《中国法制建设20年》,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18) 苏力著:《也许正在发生 转型中国的法律》,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19) 金达迈主编:《丰城县志》,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20) 郑镇臣主编:《江西省法院志》,方志出版社1996年版。
    (1) 董节英:《对新中国成立初期法制建设研究述评》,《中共党史研究》,2006年第2期。
    (2) 蔡定剑:《中国法制建设五十年回顾》,《人民检察》,1999年第10期。
    (3) 张培田:《新中国审判制度曲折演变的史实考论(1957-1976)》,《甘肃政法学 院学报》,2005年3期。
    (4) 黄文艺:《1952-1953年司法改革运动研究》,《江西社会科学》,2004年第4期。
    (5) 李玉生:《司法改革运动述评》,《南京社会科学》,1999年第9期。
    (6) 韩威:《1949-1956:中国法制建设的回顾与反思》,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硕士学位论文。
    (7) 徐付群:《五十年代末法制建设滑坡原因新探》,《中共党史研究》,1998年第5期。
    (8) 孙丽娟:《中国1957年法学思潮析论》,《法学》,1997年第4期。
    (9) 王鑫、曾令勋:《论五十年民主法制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北京大学学报》,1999年第4期。
    (10) 陈景良:《新中国法学研究中的若干问题》,《法学研究》,1999年第3期。
    (11) 蔡定剑:《关于前苏联法对中国法制建设的影响》,《法学》,1999年第3期。
    (12) 李林:《建国前夕和建国初期对旧法制的废除与新法制的建设》,《上海党史与党建》,2006年4期。
    (13) 郭凌:《新中国法制建设对依法治国的启示》,《江西社会科学》,2003年第11期。
    (14) 张晋藩:《新中国法制建设回眸与前瞻》,《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0年第1期。
    (15) 张海斌:《走出革命的法制与实践》,《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4年第4期。
    (16) 肖晖:《对中国现阶段判决理由若干问题的思考》,《昆明理工大学学报》,2008年第7期。
    (17) 李交发、刘军平:《略论中国传统诉讼审判的判决依据》,《法学家》,2008年第1期。
    (18) 胡桥:《中国判决理由的历史分析》,《法律方法》,2007年第00期。
    (19) 刘诚、杜晓成:《为国家主义法制观正名》,《武汉大学学报》,2005年第5期。
    (20) 方育阒:《1949-1954新中国司法建设研究》,中共中央党校2006年硕士学位论文。
    (21) 张文革:《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法制建设理论与实践浅析》,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硕士学位论文。
    (22) 孙朝东:《革命与重构下的规则制定》,安徽大学2004年硕士学位论文。
    (23) 杨庆文:《当代中国刑法史研究》,浙江大学2005年博士学位论文。
    (24) 高珩:《关于新中国五十年法治建设的历史考察及思考》,陕西师范大学2001 年硕士学位论文。
    (25) 程诗敏:《五四宪法与建国初期的民主政治建设》,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硕士学位论文。
    (26) 李邵辉:《一九五四年中国检察制度研究》,安徽大学2006年硕士学位论文。
    (27) 何永军:《断裂与延续—人民法院建设(1978-2005)》,四川大学2007博士学位论文。
    (28) 房春丽:《建国初期广州宣传贯彻婚姻法运动》,暨南大学2007年硕士学位论文。
    (29) 朱玉宝、周石:《中共依法执政理念思想渊源》,《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5期。
    (30) 侯松涛:《建国初期的司法改革运动:回顾与思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8年第1期。
    (31) 傅郁林:《民事裁判文书的功能与风格》,《中国社会科学》,2000年第4期。
    (32) 刘建军:《裁判文书的法律价值与改革》,《法律适用》,2002年第9期。
    (33) 李秀忠:《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领导法制建设的基本经验》,《政法论丛》,2005年2期。
    (34) 辛巍巍:《建国初期法制建设的基本经验及教训》,《平顶山师专学报》,2003年3期。
    (35) 李贵敏:《从政策到法律-中国共产党执政依据的转型》,《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3期。
    (36) 杨涛:《2008年法治在司法与民意纠缠中跋涉前进》,《人大研究》2009年第4期。
    (37) 刘建明:《民意与“多数暴政”的误读》,《当代传播》,2009年第2期。
    (38) 苏力:《法条主义、民意与难办案件》,《中外法学》,2009年第1期。
    (39) 宋宗明:《论民意的司法解读》,《山东审判》,2008年第6期。
    (40) 房东升:《法律与政策关系的再认识-以实证为视角》,《济宁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
    (1) 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2) 1950年《惩治不法地主条例》
    (3) 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地主改革法》
    (4) 195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惩治反革命条例》
    (5) 195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惩治贪污条例》
    (6) 195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管制反革命分子暂行办法》
    (7)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改造条例》
    (8)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9) 1951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暂行组织条例》
    (10) 1954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
    (11) 1979年7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
    (12) 1951年9月《中央人民政府最高人民检察署暂行组织条例》
    (13) 1954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组织法》
    (14) 1979年7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组织法》
    (15) 1950年1月《县人民政府组织通则》
    (16) 1950年7月《人民法庭组织通则》
    (1) Derry O'Connor,Public Opinion,Rational Choice and the New Institutionalism:Rational Choice as a Critical Theory of the Link Between Public Opinion and Public Policy,Universitc Laval,2004.
    (2) Sharon Casey,Philip Mohr,Law-and-Order Politics,Public-Opinion Polls and the Media,University of South Australia,Psychiatry,Psychology and law,2005.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