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长白山定界碑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1712年设立的“长白山定界碑”不是清朝钦差审视鸭绿江、图们江水源的标志物和证明到达奉旨查边的关键地点、完成查边任务的纪念碑,而是划分中朝两国边界的定界碑。长白山定界碑的设立又是康熙帝在统一中国大陆之后进一步明确大清帝国疆界即编撰《大清一统志》的一大举措。清初开始的中朝边界纠纷,以竖立“长白山定界碑”为起点,通过1885年的乙酉勘界谈判和1887年的丁亥勘界谈判,最终于1909年清日签订的“图们江中韩界务条约”即“间岛协约”,结束了长达200余年之久的中朝界务纠纷。通过200多年的交涉,最终以图们江(上流是石乙水为界)和鸭绿江为界确定了中朝边界。
     论文由绪论、本论和结论三个部分组成。
     绪论部分主要阐述了论文的研究目的与意义、研究动态及所要解决的问题等。
     本论分为共由四章组成。
     1,主要通过清朝康熙帝编撰《大清一统志》以及朝鲜人的犯越问题,进一步阐述了长白山定界碑的设立背景。
     2,主要阐述了长白山定界碑的设立过程和内容,同时分析和考证了国内外学术界对此问题的不同看法。
     3,主要阐述了乙酉勘界和丁亥勘界谈判的全过程,并说明了这两次勘界主要成果的“十字碑”的设立。
     4,主要阐述了通过《间岛协约》的缔结,最终确立了图们江国境线。以及对图们江、鸭绿江边疆地区的保护与开发。
     结论部分概括论述了清朝时期以长白山定界碑竖立引起的中朝边界纠纷,最终以“间岛协约”的缔结,而告一段落的全过程。
The " the Changbai mountain boundary stone" established in 1712 is not a marking thing that minister in Manchu Dynasty survey the Yalu river and the Tumen river. It is not a key to receive aim check the side location with the monument that complete the mission either. To divide China and Korea with the the Changbai boundary stone is the aim. the Changbai boundary stone established is a measure that Kangxi emperor unify and definite the empire landscape of Manchu Dynasty in mainland hereafter . It is also' an important measure to unify that compile in" Manchu Dynasty to unify the history" At the beginning of Manchu Dynasty China and Korea boundary is in dynasty dispute, from settle the boundary stone on , as the point of departure, through "the YiYou investigate and negotiationin 1885 and "the DingHai investigate and negotiation "in 1887 . Finally in 1909, China signs with Japan the " Jiandao case", It ends the boundary dispute between China and Korea that last more than 200 years. After that China and Korea' s boundary was made sure by the treaty. The introduction part expatiates the research purpose of the thesis primarily and meaning with research development and the problem that how to solve.The whole thesis is divided into four parts:Chapter I mainly discusses the background of Manchu Dynasty compile" Manchu Dynasty to unify the history" and the problem of roving Koreans sneaking into china , further expatiate the background of the Changbai boundary stone established.Chapter II mainly discusses the process of and the contents of the Changbai mountain boundary stone .I analysis the different viewpoint from abroad academic research circles on this problem .
    Chapter III discusses Whole process of "the YiYou investigate and negotiation " and " the DingHai investigate and negotiation ".The result of the two negotiation established " the Cross Stone " .Chapter IV mainly discusses sign the agreement "Jiandao issue"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national territorial lin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boundary region .The conclusion part generalize from the whole process of settling the Changbai mountain boundary stone " to sign the " Jiandao issue during the Manchu Dynasty period.
引文
[1] 李朝实录
    [2] 清季中日韩关系史料
    [3] 通文馆志
    [4] 同文汇考,中朝史料(一)
    [5] 杨绍全、孙玉梅.中朝边界沿革及界务交涉史料汇编
    [6] 徐世昌.东三省政略
    [7] 吴禄贞.延吉边务报告
    [8] 陆洛现.间岛领有权关系资料集(1,2)
    [9] 李潋田.珲春副都统衙门档案选篇(上,中,下)
    [1] 金春善.延边地区朝鲜族社会的形成研究.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年3月
    [2] 姜龙范.近代中朝日三国对间岛朝鲜人的政策研究.黑龙江朝鲜民族出版社.2000年4月
    [3] 孙春日.解放前东北朝鲜族土地关系史研究.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年5月
    [4] 陆洛现.韩民族的间岛疆界.白山资料院.1987年
    [5] 梁泰镇.韩国国境史研究.法经出版社.1992年
    [6] 崔长根.韩中国境问题研究.白山资料院.1998年
    [7] 玄圭焕.韩国流移民史(上).语文阁.1967年
    [8] 杨绍全、孙玉梅.中朝边界史.吉林文史出版社.1993年
    [9] 杨绍全、孙玉梅.中朝边界沿革及界务交涉.吉林文史出版社.1994年12月
    [10] 顾颉刚、史念海.中国疆域沿革史.商务印书馆.2000年
    [11] 蓧田治策.白头山定界碑.乐郎书院.昭和十三年
    [12] 金炅春.韩·清国境分界岭.三光出版社.1980年
    [13] 申基硕.关于间岛领有权的研究.探求堂.1979年
    [14] 具仙姬.韩国近代对清政策史研究.1999年
    [1] 李瑄根.白头山定界碑和间岛问题.历史学报.第17.18辑
    [2] 姜锡和.朝鲜后期鲜镜道和北方领土意识.汉城.2000年
    [3] 姜锡和.白头山定界碑和间岛.
    [4] 姜锡和.1712年的朝·清定界和18世纪朝鲜的北方经营.震檀学报(第79辑)
    [5] 金春善.北间岛地域韩人社会的形成和土地所有权问题.全州史学(第6辑)
    [6] 金炅春.韩·清国境问题的——视点——一犯越为中心——广州史学(第6辑)
    [7] 李日杰.对最近中国学者们的韩国国境论的批判.韩国政治学会.1997.12月
    [8] 李日杰.间岛纷争和国际关系.政治外交史论丛.(第14辑).1996年
    [9] 申珏秀.国际法观点上看韩·中关系正常化.东亚研究(第26辑)
    [10] 方东仁.朝鲜初期北方领土开拓——鸭绿江方面为中心——关东史学(5,6辑)
    [11] 金春善.对鸭绿·豆满江国境问题—韩·中两国的研究动向.韩国史学报.第12号.2002年3月
    [12] 崔长根.关于日蒂的韩国保护国化过程的考察——国际关系侧面与间岛政策(1904.5~1909.9)关联
    [13] 卢启铉.对间岛领有权的历史研究.延世经济研究.第1期
    [14] 李日杰.间岛领有权和中国朝鲜族问题.国际政治论业.第35辑.2号.1995年
    [15] 梁泰镇.围绕着白头山天池的韩中国境线.韩国学报.地22辑
    [16] 李长泰.关于白头山定界碑设置的研究.史学思想研究.第7辑
    [17] 金基勋.近代中国束北史研究动向.白山学报.第47号
    [18] 金炅春.朝鲜后期对国境线的考察——空旷地带为中心.白山学报.30,31和辑.1984
    [19] 金得棍.白头山和北方江界.思想社会研究所.1987
    [20] 金龙国.白头山考.白山学报.8辑
    [21] 申基硕.间岛归属问题.中央大学30周年纪念论集.1995年
    [22] 卢泳暾.北方政策和间岛领有权问题.1993
    [23] 卢泳暾.所谓的清日间岛协约的效力和韩国的间岛领有权.国际法学会论丛.40-2
    [24] 朴容玉.间岛问题.韩国史论.第5辑.1978
    [25] 朴容玉.白头山定界碑设立的再探讨和间岛领有权.白山学报.30,31合辑.
    [26] 刘凤荣.白头山定界碑和间岛问题.白山学报.第13辑.1972年
    [27] 李日杰.关于间岛协约的研究.博士学位论文
    [28] 赵活.朝鲜后期的边境意识.白山学报.第16辑
    [29] 赵光.朝鲜后期领土意识的展开和其理想.白山学会.1998
    [30] 仁桂淳.白头山定界碑和朝·清间的乙酉·丁亥国境会谈.白山学会.1998
    [31] 李日杰.间岛协约和间岛领有权问题.白山学会.1998
    [32] 崔长根.日本的间岛纷争介入和清日间岛问题交涉过程及其意义.白山学会.1998
    [33] 金慧子.朝鲜后期北边越境问题研究.梨大史苑.18.19合辑1982年
    [34] 黄惠琴.中韩‘间岛问题’之探讨.台湾韩国学报.11期.1992年
    [35] 高永一.间岛问题的始末.延边大学学报.1981年
    [36] 杨昭全.清代穆克登查边及中朝两次勘界.社会科学战线.1991年
    [37] 王冬芳.关于明代中朝边界形成的研究.中朝边界研究论集.吉林社会科学院.1998年
    [38] 张存武.清代中朝边界问题探讨.中朝边界研究论集.吉林社会科学院.1998年
    [39] 杨昭全.关于清代穆克登查边.中朝边界研究论集.吉林社会科学院.1998年
    [40] 张存武.穆克登所定的中韩国界中朝边界研究论集.吉林社会科学院.1998年
    [41] 徐德源.穆克登碑的性质及其凿立地点与位移述考.中朝边界研究论集.告林社会科学院.1998年
    [42] 张存武.清韩陆防政策及其实施.中朝边界研究论集.吉林社会科学院.1998年
    [43] 姜龙范.清代中朝两国边界问题的理论思考.中朝边界研究论集.吉林社会科学院.1998年
    [44] 姜龙范.关于清季中朝边界交涉的研究.中朝边界研究论集.吉林社会科学院.1998 年
    [45] 孙玉梅.中日关于‘间岛案’之交涉.中朝边界研究论集.吉林社会科学院.1998年
    [46] 姜龙范.历史的留影:清代中朝两国的边疆政策.延边大学学报.1997年
    [47] 姜龙范.日本介入‘间岛问题’的战略构想探讨—以日本建立“统监府间岛派出所”前的阴谋活动为中心.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世界史》.1999年
    [48] 高承勋.朝鲜后期关于朝·清国境问题研究史整理.韩国史学会.2003年
    [49] 金春善.朝鲜人的东北移住和中朝国境问题的研究动向.韩国史学会.2003年
    [50] 姜昌锡.关于日帝时期间岛问题的研究动向和展望及课题.韩国史学会.2003年
    [51] 孙春日.清末中朝日‘间岛问题’交涉之原委.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2年
    [52] 刁书仁.康熙年间穆克登查边定界考辨.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3年
    [53] 徐德源.长白山东南地区石堆土堆筑设的真相.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6年
    [54] 姜维公、李凤莲.关于处理历史时期中朝边界问题的儿点建议.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
    [55] 张杰.清代鸭绿江流域的封禁与开发.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4年
    [56] 袁辉.穆克登查边始末.中国地名.1994年
    [57] 王崇时.十九世纪前中朝东段边界的变迁.中朝边界研究论集.吉林社会科学院.1998年、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