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语文阅读技能培养策略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在新课程背景下从哲学视野、方法论角度和具体操作层面来研究语文阅读技能的培养,走出学理上的困惑,教会阅读方法、培养阅读技能、研究阅读策略,是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中很有价值的研究课题。
     从哲学层面看,语文阅读技能培养和阅读感悟体验是和谐统一的,科学阅读形成的阅读技能有利于感悟体验,深刻的体验感悟也必然有助于阅读技能水平的提高。语文阅读与哲学思想的联盟,有利于解决阅读技能培养中争论不休的问题。如在激烈的升学率攀比中,语文阅读技能培养陷入了机械训练的题海战术,忽略了对语文本质属性的完整把握,导致人文性的缺失。再如有人矫枉过正地回避“训练”,用语文学科的人文性阉割它的技能性。
     语文阅读不仅要具备普通阅读技能,还要具备符合语文学科语言表述特点的、能够体验文本情感的专业阅读技能。普通阅读技能主要有:精读、评读、略读、浏览、默读、速读、问读、查读等。培养普通阅读技能可以采取筛选信息、概括信息、猜测阅读、比较阅读、对话阅读、整体阅读等策略。专业阅读技能通常有朗读、诵读、悟读、赏读、写读等。语文阅读通过语感的感知积累、情感的唤起体验、审美的意境赏析等策略来培养专业阅读技能。
     语文阅读不能没有文体意识。文体不同,所用的阅读技能会有差异,阅读策略也会有相应的调整。考试作文“文体不限”,是说作文时有文体选择的自由,不用文章的体制格式僵化人的思路,并不是说要淡化文体意识。文体阅读技能的培养应该得到强化,要重视使用务实致用、悟意审美、想象创造等文体阅读策略。
     洪编国标本教材从哲学视野、方法论层面、语文范畴角度较好地解决了语文阅读技能培养的方法问题。从文体角度看,单元选文不以文体为标准,以致文体阅读技能培养不很明晰。教材的完善应在保留现有特色的基础上强化文体阅读技能的培养。
     语文阅读技能要放在语文课程三维目标体系中评价,把握语境理解的整体性、阅读思维的创造性、阅读技法的选择性、搜集信息的重要性、阅读操作的主动性、有效阅读的快捷性等原则。语文阅读各种技能的评价,侧重点有所不同,可用积累、复述、概括、语感、赏析、评论等因素来评价。语文阅读应立足于人的终身发展,着眼于语文学科的本质属性,灵活运用阅读策略,在大量阅读中培养语文阅读技能。只有超越印象阅读,科学阅读语文,才能使语文阅读呈现出人文性和工具性有机统一的特征。
Against the background of New Curricula, from the field of philosophical vision, the angle of methodology and the concrete operations, to walk out of the mistaken ideas of academic researches, to teach and learn reading methods, to cultivate reading skills and to probe into reading strategies are valuable subjects i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teachers' specialization.
    From the level of philosophy, Chinese reading skills and the reading perceptual realization are in harmony. Scientific reading skills are helpful to improve the reading perceptual realization and the profound perceptual realization is also helpful to develop Chinese reading skills. The alliance between Chinese readings and the philosophical thoughts is helpful to solve the problems about endless debates over reading skills. For example, in the craze to pursue the percentage of students entering higher school, the training of Chinese reading skills has been caught in the exercises-stuffed teaching method, overlooking the property of Chinese in essence, and leading to the lack of humanism. Take a second example, some people have overcorrected "drills". They use the nature of humanism in Chinese to emasculate its skills.
    Chinese reading not only should possess common reading skills but also professional reading skills of Chinese expressions and Chinese versions. Common reading skills include intensive reading, evaluative reading, browsing, skimming, silent reading, fast reading, questionable reading and consultative reading, etc. Common reading skills are developed by the strategies of informational sifting, informational summarization, informational inference, as well as comparative reading, conversa'tional reading, and whole reading. Professional Chinese reading skills include: loud reading, chanting, recitation, perceptual reading, appreciating reading, reading while writing, etc. In Chinese reading, professional reading skills can be developed by accumulating language sense, by recalling the emotions and by guiding aesthetic appreciation.
    Chinese reading should have the consciousness of writing style. Difference of writing style brings different reading skills and different reading strategies. The style of composition hasn't been restricted in examination. That means the freedom in style selection in composition. It doesn't say to weaken consciousness of writing style. In the junior Chinese books of jiangsu education press, the reading skills training in writing style should be strengthened. It is important to use the strategies of pragmatic, aesthetics appreciation, imagination in the reading of writing style.
    Chinese reading skills should be evaluated in the three-dimensional goals system of "Chinese curriculum". We should consider the following principles: the whole of language context, the creativity of reading ideas, the choice of reading technique, the importance of gathering information, the initiative of reading operation and the reading effectiveness, etc. Different reading skills have their corresponding emphases on evaluation, including accumulation, retelling, summarization, language sense, appreciation and comments, etc. Based ourselves upon human's lifelong development, and in view of the attribute of Chinese curriculum, we should develop reading skills by reading a great deal and develop reading strategies by applying reading skills. Only by transcending impressive reading, can we realize the goal of scientific Chinese reading so that Chinese humanism and instrumental function can be in harmony.
引文
① 老晶 外国文化名人论读书苦乐[C]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 1995年8月版第187页
    ② 刘翔平 阅读的时代与阅读障碍[J]语文教学通讯2004年第7期
    ③ 何郁 用正确的训练提升语文学习能力[J]中学语文教与学 2005年第5期
    ④ 李润民 防止课改陷入非此即彼的怪圈[N]中国教育报2006年7月7日
    ① 史绍典 “语文”乱弹[J]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2005年第1-2期
    ② 姚锋 高一新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J] 语文学习 2005年第2期
    ③ 于荣华 莫让“浅阅读”误了孩子[N]中国教育报2005年10月27日
    ④ 钱梦龙 语文课要实实在在教会学生阅读[J]中学语文教学2005年第7期
    ① 吴庆麟 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9年12月版第46页
    ② 吴庆麟 胡谊 教育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年版第251页
    ③ 刘电芝 学习策略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9年11月版第185页
    ④ 马笑霞 阅读教学心理学[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 1997年7月版第11页至21页
    ⑤ 赖国强 阅读心理漫淡[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 1982年9月版第96页
    ① 周小山 严先元 新课程的教学策略与方法[M] 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3年7月版第1页
    ② 倪文锦 欧阳汝颖 语文教育展望[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年2月版第295页
    ③ 姚梅林 张晓辉RLOF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J]语文建设2005年第9期
    ④ 钱梦龙 为语文教学招“魂”[J]中学语文教学 2004年第2期
    ⑤ 李家树 香港语文教学策略[M] 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年8月版第10页
    ⑥ 蔡明 新课程背景下文本解读的个人拙见[J] 中学语文教学 2005年第9期
    ① 乔炳臣 潘莉娟 中国古代学习思想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6年4月版第202页
    ② 黄葵 俞君立 阅读学基础[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1996年1月版第211页
    ③ 王继坤 现代阅读学[M]济南:济南出版社 1991年版第27页
    ① 何郁 新课程我们怎样学语文[J] 中学语文教学 2005年第1期
    ② 彭小明 语文意识论[J]中学语文教与学 2005年第9期
    ③ 谢象贤 语文教育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3年6月第1版第15页
    ④ 教育部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年7月第1版第1页
    ① 巢宗祺 雷实 陆志平 语文课程标准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2年5月版第35页
    ② 张理海 与思想大师共品早茶[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 2001年1月版第94页
    ③ 童庆炳 语文教学改革的哲学思考[EB/OL]http://www.wenyixue.com 2005-12-24
    ④ 张理海 与思想大师共品早茶[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 2001年1月版 第120页
    ⑤ 吴庆麟 胡谊 教育心理学——献给教师的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年12月版 第195页
    ① 李海林 阅读教学的辩证法[J]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2005年第1期
    ② 陆志平 新课程教师学科教学培训教材(小学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年4月版 第52至53页
    ③ 王余光等 读书四观[M]武汉:湖北辞书出版社 1997年1月版第79页
    ① 姜帆 阅读自然[EB/OL] http://www.lf.lnu.edu.cn 2005-06-13
    ② 郑淑真 教孩了阅读自己、阅读自然[EB/OL]http://www.people.com 2005-09-20
    ③ 老晶 外国文化名人论读书苦乐[C]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5年8月版第84页
    ① 倪义锦 阿文胜 祖国大陆与香港、台湾地区语文教育初探[C]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年6月版 第254页
    ② 徐宗文 任范洪 洪宗礼初中语文教材研究荟萃[C]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1997年11月版 第70页
    ③ 徐宗文 任范洪 洪宗礼初中语文教材研究荟萃[C]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7年11月版 第49页
    ① 方韬 从结构思想看“单元合成”型语文教材的理论基础[J] 江苏教育研究 1990年第1期
    ① 徐宗文 任范洪 洪宗礼初中语文教材研究荟萃[C]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1997年11月版 第175页至181页
    ① 刘淼 当代语文学学科体系的建构[J] 语文建设 2005年第3期
    ② 曾祥芹 阅读学新论[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9年9月版第326页
    ③ 徐宗文 任范洪 洪宗礼初中语文教材研究荟萃[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1997年11月版 第283页
    ① 叶树明等 小学语文教学慨论[M]北京:开明出版社 1998年5月第2版第176页
    ② 杨九俊 姚烺强 小学语义新课程教学概论[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5年9月版第131页
    ③ 谢象贤 语文教育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3年6月版第81页
    ① 谢象贤 语文教育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年6月版第82页
    ① 倪文锦 欧阳如颖 语文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2月版第297页
    ① 倪文锦 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年5月版第97页
    ② 杨邦俊 互动性阅读概论[J] 中学语义教学参考 2001年第8期
    ③ 蔡正栋 从“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说起[N]现代教育导报 2005年10月3日A3版
    ① 黄荣光 中学生课外阅读的价值取向[J] 中学语文教与学 2005年第7期
    ② 徐宗文 任范洪 洪宗礼初中语文教材研究荟萃[C]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7年11月版第224页
    ① 阿德勒 读书漫谈[M]台北:三山出版社 中华民国67年8月1日初版 第97页
    ① 陶保平 小学语文教育新视野[C]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年7月版第283页
    ② 沈龙明 中学生读写技法[M] 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2003年8月版第109页
    ① 洪宗礼 语义教学论集[C]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1995年10月版第50页
    ② 李海林 言语教学论[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0年版第233页
    ① 黄荣光 你为什么总没有共鸣[N]中国教育报 2006年7月6日
    ② 曹明海 感应与塑造——语文审美教育论[M]青岛: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 1998年6月版第4页
    ① 倪文锦 欧阳汝颖 语文教育展望[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年版 第187页
    ② 张必隐 阅读心理学[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年10月第2版第151页
    ① 张必隐 阅读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年10月第2版第153页
    ② 丁晓良 语文阅读策略与教学[M] 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 2003年8月版第25页至33页
    ① 倪文锦 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年5月版第87页
    ② [苏]瓦·阿·苏霍姆林斯基著 杜殿坤译 给教师的建议(上)[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0年12月第1版第200页
    ① 张定远 重读叶圣陶走进新课标[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4年7月版第155页
    ① 熊德才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论思考[J]中学语文敦与学2005年第10期
    ① 庄静肃等 语文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年1月版 第265页至329页
    ② 钱吕明 关键是培养语文意识[C]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 2005年8月版第155页
    ① 卫灿金 语文思维培育学[M]北京:语文出版社 1994年5月版 第132页至266页
    ① 杨道麟 语文教育学导论[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 1999年1月版第236页
    ② 徐云知 语感和语感教学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年5月版第4页
    ③ 聂春艳 初中语文教科书编排体系的新突破[J]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 2004年第3期
    ① 洪宗礼 语文教学论集[C]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1995年10月版第50页
    ① [苏]瓦·阿·苏霍姆林斯基著 杜殿坤译 给教师的建议(上)[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0年12月第1版第50页
    ① 巢宗祺 雷实 陆志平 语文课程标准斛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2年5月版 第120页至123页
    ① 洪宗礼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下册语文)[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年11月第2版 第233页
    ② 倪文锦 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年5月版第327页
    ① 老晶 外国文化名人论读书苦乐[C]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 1995年8月版第72页
    ② 李海林“语文知识”不能再回避的理论问题[J] 人民教育 2006年第5期
    [1] 陶保平 研究设计指导[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4年11月版
    [2] 马笑霞 阅读教学心理学[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 1997年7月版
    [3] 赖国强 阅读心理漫谈[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 1982年9月版
    [4] 黄葵 俞君立 阅读学基础[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1996年1月版
    [5] 阿德勒 读书漫谈[M]台北:三山出版社 1977年8月1日初版
    [6] 曾祥芹 阅读学新论[M]北京:语文出版社 1999年9月版
    [7] 韩雪屏 中国当代阅读理论与阅读教学[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 1998年5月版
    [8] 教育部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年7月版
    [9] 巢宗祺 雷实 陆志平 语文课程标准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2年5月版
    [10] 倪文锦 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年5月版
    [11] 倪文锦 欧阳汝颖 语文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年2月版
    [12] 倪文锦 何文胜 祖国大陆与香港、台湾地区语文教育初探[C]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年6月版
    [13] 陆志平 新课程教师学科教学培训教材(小学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年4月版
    [14] 叶树明等 小学语文教学概论[M]北京:开明出版社 1998年5月版
    [15] 杨九俊 姚娘强 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概论[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5年9月版
    [16] 张定远 重读叶圣陶走进新课标[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4年7月版
    [17] 陶保平 小学语文教育新视野[C]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年7月版
    [18] 谢象贤 语文教育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3年6月版
    [19] 庄静肃等 语文教育学[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8年1月版
    [20] 杨道麟 语文教育学导论[M] 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 1999年1月版
    [21] 王乃森 徐林祥 顾黄初语文教育思想研究[C]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3年8月版
    [22] 洪宗礼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年11月第2版
    [23] 洪宗礼 语文教学论集[C]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1995年10月版
    [24] 徐宗文 任范洪 洪宗礼初中语文教材研究荟萃[C]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1997年11月版
    [25] 周小山 严先元 新课程的教学策略与方法[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3年7月版
    [26] [苏]瓦·阿·苏霍姆林斯基著 杜殿坤译 给教师的建议(上)[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0年12月版
    [27] 莱斯利·P·斯特弗 杰里 盖尔编 高文等译 教育中的建构主义[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9月版
    [28] 李家树 香港语文教学策略[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年8月版
    [29] 曹明海 追问与发现——语文学习心理论[M]青岛: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1998年6月版
    [30] 刘电芝 学习策略研究[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9年11月版
    [31] 丁晓良 语文阅读策略与教学[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 2003年8月版
    [32] 徐云知 语感和语感教学研究[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年5月版
    [33] 钱吕明 关键是培养语文意识[C]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 2005年8月版
    [34] 张必隐 阅读心理学[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年10月第2版
    [35] 伍棠棣 心理学[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年第3版
    [36] 吴庆麟 胡谊 教育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年版
    [37] 吴庆麟 教育心理学[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9年12月版
    [38] 吴庆麟 等认知教学心理学[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0年8月版
    [39] 韦诚 方法论系统引论[M] 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 1999年版
    [40] 乔炳臣 潘莉娟 中国古代学习思想史[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6年4月版
    [41] 张理海 与思想大师共品早茶[M] 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 2001年1月版
    [42] 卫灿金 语文思维培育学[M] 北京:语文出版社 1994年5月版
    [43] 王余光等 读书四观[M] 武汉:湖北辞书出版社 1997年1月版
    [44] 魏所康 创新教育论[M] 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2年12月版
    [45] 陈建翔 王松涛 新教育:为学习服务[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2年3月版
    [46] 老品 外国文化名人论读书苦乐[C] 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5年8月版
    [47] 沈龙明 中学生读写技法[M] 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2003年8月版
    [48] Jill Lewis. Academic Literacy: Reading and Strategies, D.C. Heath and Company, 1996.
    [49] W. Royce Adams. Developing Reading Versatility, 5thEd.,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 College Publishers,1989.
    [50] Lynn Quitman Troyka. Structured Reading, 3rdEd., Prentice Hall,Inc.,1989.
    [1] 刘翔平 阅读的时代与阅读障碍[J] 语文教学通讯 2004年第7期
    [2] 何郁 用正确的训练提升语文学习能力[J] 中学语文教与学2005年第5期
    [3] 史绍典“语文”乱弹[J]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5年第1-2期
    [4] 姚锋 高一新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J]语文学习2005年第2期
    [5] 于荣华 莫让“浅阅读”误了孩子[N]中国教育报2005年10月27日
    [6] 钱梦龙 语文课要实实在在教会学生阅读[J] 中学语文教学2005年第7期
    [7] 姚梅林 张晓辉RLOF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J]语文建设2005年第9期
    [8] 钱梦龙 为语文教学招“魂”[J]中学语文教学2004年第2期
    [9] 蔡明 新课程背景下文本解读的个人拙见[J] 中学语文教学 2005年第9期
    [10] 何郁 新课程我们怎样学语文[J] 中学语文教学 2005年第1期
    [11] 彭小明 语文意识论[J] 中学语文教与学 2005年第9期
    [12] 李海林 阅读教学的辩证法[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2005年第1期
    [13] 童庆炳 语文教学改革的哲学思考[EB/OL]http://www.wenyixue.com2005-12-24
    [14] 蔡正栋 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N] 教师报2005年12月4日
    [15] 马莉丽 探究式阅读教学特点浅析[J]中学语文教学大参考2004年第1期
    [16] 姜帆 阅读自然[EB/OL]http://www.lf.lnu.edu.cn 2005-06-13
    [17] 郑淑真 教孩子阅读自己、阅读自然[EB/OL]http://www.people.com2005-09-20
    [18] 尹雨 为学习而阅读[J]中学语文教学 2005年第5期
    [19] 方韬 从结构思想看“单元合成”型语文教材的理论基础[J ]江苏教育研究1990年第1期
    [20] 刘淼 当代语文学学科体系的建构[J] 语文建设2005年第3期
    [21] 杨邦俊 互动性阅读概论[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2001年第8期
    [22] 蔡正栋 从“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说起[N]现代教育导报 2005年10月3日
    [23] 黄荣光 中学生课外阅读的价值取向[J] 中学语文教与学 2005年第7期
    [24] 熊德才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论思考[J] 中学语文教与学 2005年第10期
    [25] 薛晓嫘 反思语文教学目标[J] 宜宾学院学报 2005年第11期
    [26] 伍岳 陈晓玲 阅读教学中“训练”的定位[J] 江西教育2006年第1期B版
    [27] 聂春艳 初中语文教科书编排体系的新突破[J] 天津师大学报 2004年第3期
    [28] 李海林“语文知识”不能再回避的理论问题[J] 人民教育2006年第5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