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加入WTO与我国人才国际流动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21世纪,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科技对综合国力的影响与日俱增,而科技的载体是人才,谁能争夺到高素质人才,谁就能占领21世纪科技发展的制高点,国际间综合国力的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的竞争。加入WTO后,我国能否留住人才,积极引进人才,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将是影响我国前途和命运的重大问题,本文综合运用行政学、管理学、人才学等学科的原理与方法,全面分析了我国人才流动现状及趋势。首先,运用人才流动的原理,阐述了人才国际流动的必然性,分析了加入WTO对我国人才国际流动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其次,根据我国人才国际流动的现状及趋势,分析我国人才国际流动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以及人才外流给我国带来的危害;最后,提出实现我国人才国际间合理流动的对策措施。本文认为人才国际流动总体来说利大于弊,人才国际流动有利于我国与世界各国的交流,促进我国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但目前我国人才国际流动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我国应从人才成长条件、人才管理制度、人才流动渠道、人才引进办法和人才保护措施等方面加以改进,实现我国人才的国际间合理流动,促进我国政治、经济、社会等各方面的发展。
With the rapid progres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ts influence to the comprehensive national power has been being steadily on the increase in the 21st century. The carrier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s talents, and those who can win the top talents contend for a commanding height of the progres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the 21st century, for the central point at competitions of the international comprehensive national power is competitions of talents. The essay analyses the present condition and tendency of brain flow in China in an all-round way with the studies of 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and talents. Firstly, applying the fundamental tenet of brain flow to expound the necessity of the international brain flow and analyzing the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to the Chinese international brain flow after joining WTO. Secondly, analyzing the questions and reasons existed in the present international brain flow and the harmfulness of the brain drain to China according to the present condition and tendenc
    y of brain flow in China. And thirdly, putting forward measures and countermeasures to the realization of the reasonable international brain flow. The essay believes that the international brain flow has more advantages than disadvantages and it is advantageous to the communication between China and other countries and progress of the econom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owever, there are several questions in international brain flow in China, China should solve them through factors of talents cultivation, systems of talents management, channels of brain flow, and measures of talents introduce and protection, so as to realize the reasonable international brain flow and bring an advance in the politics, economy and society in China.
引文
[1]孙密文:《人才学》[M],吉林教育出版社,1990年5月第一版,第1页
    [2]《给“人才”一个真实的说法》[N],市场报,2002-09-26,第五版
    [3]《现代汉语词典》[M],商务印书馆,2002年5月修订第3版(增补本),第1061页
    [4]张再生:《人才流动态势及影响因素分析》[J],人口学刊,2000年第1期,第7页
    [5][11][15]丰捷:《我国派出留学人员58万多人,15万人已归国创业》[N],光明日报,2003-01-28
    [6][21]柯吉:《人才流失:国家安全的隐形大患》[N],新闻信息报,2003-10-31
    [7]高英雄:《国际化人才“登陆”的背后》[N],光明日报,2002年6月24日
    [8]陈全明,张翔:《我国人才安全问题与对策》[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3年第一期,50-53页
    [9]《中国统计年鉴2002》[M],中国统计出版社,2002年。
    [10]姜乃强:《还是回国好》[N],中国教育报,2001-3-21,第五版
    [12]陈昌贵、阎月勤:《我国留学人员回归原因与发挥作用状况的调查报告(一)》[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0年第5期,13-18
    [13]《2002—2003留学市场走势评析》[N],中国教育报,2003年1月15日第7版。
    [14]《上海市留学中介机构调查报告问世》[N],申江服务导报2003年1月23日
    [16]李纯、甘亚平:《入世后中国前沿问题分析》[M],中国商业出版社,2001年11月,第223页。
    [17]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时事资料手册》[J]2002年4(季刊)
    [18]《研究与发展活动的国际比较》,国家科学技术部报告
    [19]刘英杰主编:《中国教育大事典》(1949至1990年)[M],浙江教育出版
    
    社,1993年6月第一版,第1651页
    [20]陆纯:《外国公司高薪挖走WTO专家》[N],北京青年报,2002年2月3日,第一版
    [22]李子阳:《怎样吸引留学生归国》[N],经济日报,2000-07-25
    [23]李新玲:《教育考试怎样应对入世挑战》[N],光明日报,2001-05-22
    [24]教育部1997、1998、1999、2000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
    [25]《中国科技统计年鉴》[M],中国统计出版社,2002年
    [26]李斌、刘茁卉、李术峰:《加快开发“留学生资源”》[N],中国教育报,2002-01-21
    [27]黄红林、杨军:《人才流动与人才效益》[J],广西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9月,第18-21页
    [28]李伟全:《新世纪趋势人才走四方》[N],生活时报,1999年12月6日
    
    
    [1]国家统计局,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国科技统计年鉴》[M],中国统计出版社,2000
    [2]周三多、陈传明、鲁明泓:《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三版)[M],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年6月
    [3]陈昌贵:《人才外流与回归》[M],湖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第1版
    [4]王通讯:《人才学通论》[M],天津出版社,1985年
    [5]孙密文:《人才学》[M],吉林教育出版社,1990年5月
    [6]陆学艺:《社会学》[M],知识出版社,1991年8月
    [7]董泽芳:《教育社会学》[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年9月
    [8]郑志海、薛荣久:《世界贸易组织知识读本》[M],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1999年
    [9]石广生:《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知识读本》(一)[M],人民出版社,2001年11月
    [10]《2002-2005年全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纲要》[N],中国教育报,2002年6月12日,第2版
    [11]黄新宪:《中国留学教育的历史反思》[M],四川教出版社,1991年6月第1版
    [12]张一弛:《人力资源管理教程》(第一版)[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9月
    [13]张德:《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M],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年3月
    [14]朱彤:《发展中国家在WTO中的地位和利益》[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15]阮成发:《加入WTO后再论政府改革》[M],经济日报出版社,2003年
    [16]李银惠、王博:《论我国人才外流问题》[J],地质技术经济管理,2002年6月第3期,59-62
    [17]张建军、王笑荣、于洪池:《试论人才流动的必然性和必要性》[J],大庆
    
    社会科学,1998年第3期,47-49
    [18]任晓:《中国行政改革》[M],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年3月
    [19]骆新华:《国际人才流动与我国智力引进》[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0年第2期,37-42
    [20]吴康宁:《试析我国留学教育人才外流的损失》[J],江西教育科研,1995年第2期,54-57
    [21]钟水映:《如何看待我国人才外流》[N],光明日报,2000-11-14
    [22]时殷弘:《论发展中国家的人才外流》[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第3期,28-33
    [23]陈秀芬:《人才流动与企业技术秘密保护》[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9月,第30卷,75-78
    [24]王洪兵:《台湾地区人才外流与回归的概况和特点》[J],煤炭高等教育,1999年第1期,98-100
    [25]朱以青:《战后世界人口的增长与发展中国家的人才外流》[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第3期,89-93
    [26]雄斌、李进、唐中英:《吸引海外留学人员回国工作的思考》[J],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3001年3月第1期,18-20
    [27]张宏业:《试论人才流动的三个基本规律及其应用》[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4月第25卷第2期,94-96
    [28]高德鸿:《人才外流与人力资源开发》[J],江西社会科学,2001年第5期,176-177
    [29]陈昌贵、陈学飞:《海外留学人员为国服务的效益与发展对策》[J],高等教育研究,2003年3月第24卷,第2期,41-46
    [30]王通讯:《论人才强国战略的科学内涵》[J],中国人才,2003年第5期,42-44
    [31]陈全明、张翔:《我国人才安全问题与对策》[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3年第1期,50-53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