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裕固族传统民歌传承现状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裕固族自称“尧乎尔”,地处河西走廊中部祁连山北麓,是我国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
     据考,裕固族是甘州回鹘的后裔,其族源可追溯到战国、秦、汉时期在贝尔加湖一带游牧的“丁零”’。专家认为,家喻户晓的《敕勒歌》是裕固族先民的民歌。
     16世纪初,裕固族定居河西。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以及集中的民族聚居等原因使这一时期的裕固族民歌异常丰富,且风格独特。笔者将这一时期至裕固族定族名期间的民歌称之为“裕固族传统民歌”2。裕固族传统民歌是研究北方少数民族民歌,特别是突厥、蒙古民歌的“活化石”;是研究古代北方游牧民族历史的重要依据和参考资料;也是挖掘、研究中国西部少数民族音乐的基础和依据,对北方民族音乐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史料价值3。
     随着历史的变迁,现代生活方式的确立,旧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环境逐步退出历史舞台,裕固族传统民歌失去了滋养它的土壤。珍贵的裕固族传统民歌在传承中出现了它现阶段的表征:传统民歌逐渐退化且面临失传;民间传承人逐渐减少;传统民歌保存不够完整;传统民歌“复合型”发展趋势加速;传统民歌传播举步维艰;传统民歌创新无法突破;传统民歌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脱节;传统民歌认知意识总体薄弱;研究者极度缺乏。裕固族传统民歌的传承正面临着时代的考验。
     本文试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实地考察,综述裕固族传统民歌传承现状。就裕固族传统民歌传承现状中存在的几个突出问题和裕固族传统民歌在现阶的保护、继承和发展等方面谈谈自己的一些浅见,抛砖引玉,以求教于诸位前辈和同道,借以引起对裕固族传统民歌传承问题的关注。
People of Yugu nationality call themselves "Raohuer", who live only along the north slope of Qilian Mountain in Hexi Corridor of Gansu Province, which is also minor in its population. According to research, Yugu nationality is a branch descended from Ganzhou Huihu, which can be traced back to the War States period when "Dingling" people led a nomadic life around the Baikal Lake. Experts believe that the household Chile Le Song is exactly the folk song of Yugu people's ancestors.
     In the 16th century, Yugu people settled down in the Hexi district of Gansu Province. Favorable conditions like stable social environment and centralized group living nurtured their folk songs with great variety and unique style. The study named the songs in the period from then to the naming of the ethnic nationality "Traditional Folk Songs of Yugu Nationality". The folk songs of Yugu people are the "living fossil" to research on the folk songs of northern minorities, especially Turkic and Mongol. They are also the important basis and references to the research work of ancient northern nomadic nationalities, indispensable to digging, studying and developing the music of ethnic minorities in northwest China, as they are invaluable to northern China's national music.
     With the changes of history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modern life style, the conventional style and social backdrop phased out from the stage of history, which caused the traditional folk songs of Yugu Nationality lost the soil that once nurtured them. The valuable folk songs showed their signs in the process of succession:traditional folk songs retrogressed and faced the danger of lost; folk successors died off; preservation of traditional songs was incomplete; "compound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songs quickened up; transmission of traditional songs had difficulty in taking a step; innovation of traditional songs could not break through;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songs and social economy went adrift; cognitive awareness upon traditional songs was poor and related researchers were scarce. These changes posed great challenge to the succession of traditional folk songs of Yugu Nationality.
     This paper, based on previous studies and field survey, tries to expound the status quo of traditional folk songs of Yugu nationality. It also presents some individual thoughts of the author in the area of protection, succession and development of Yugu folk songs with several outstanding problems found in the process of their development. The paper is open to all potential questions and discussions from the senior and peer researchers, attempting to draw all possible attentions to the issue.
引文
4详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志》,甘肃民族出版社,1994年6月,第78页
    4数据来源:安维武主编,《裕固家园》,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10页。书中记载:1953年全国人口普查时裕固族仅有3860人,到1964年增加为5625人,1982年已达到10569人,1990年达到12297人。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统计裕固族已达到13719人,其中肃南县有9547人。
    6关于裕固族文字,裕固族语言学家基本上有“没有文字”和“文字失传”两种说法。笔者更为坚持后者。
    7“阿娜”:裕固族语,意为母亲。
    8“阿扎”:裕固族语,意为父亲。
    92005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颁发
    10甘肃省发展改革委员会2009年批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由西北民族大学贺卫光教授主持。
    11详见杜亚雄,《裕固族西部民歌与有关民歌之比较研究》,《中国音乐》,1982年第四期。
    122006年甘肃省社科规划项目《裕固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性开发研究》;2007年甘肃省社科规划项目《裕固族民俗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研究》;
    13 http://www.china.com.cn/culture/aboutchina/ygz/2009-08/03/content 18254502.htm
    14详见杜亚雄李德辉《裕固族音乐史略》,《裕固族研究集成》,民族出版社,2002年4月,第442页。
    15详见田自成、多红斌著《裕固族风情》,甘肃文化出版社,1994年8月,第44页
    16详见钟进文主编《裕固族研究集成》,民族出版社,2002年4月,第671页。
    17详见王兴先《裕固族<格萨尔>初探》,《格萨尔研究》1989年第四期
    18同16。
    19引自《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民歌卷前言》,未出版。
    20详见张爱民著《裕固族民歌赏析与评述》,甘肃民族出版社,2008年3月,第3——9页。
    21详见魏泉鸣《裕固族民间文学初探》,《人民文学》1981年第七期。
    22《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志》编纂委员会,《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志》,甘肃民族出版社,1994年6月,第78——82页。
    23梅加林60年代创作。
    24作品在1983年获全国“民族团结征歌”三等奖。
    25原树勋词曲,获甘肃省庆祝建国三十周年文艺作品二等奖。
    26此节所有歌词见附录1,叙事故事和礼仪歌曲请参详肃南裕固族自治县《裕固族民间文学作品选》编委会,《裕固族民间文学作品选》,民族出版社,1983年。
    27此节参考谱例见附件2
    28详见杜亚雄,《裕固族民歌的音乐特点》,《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81年第三期。
    29详见杜亚雄《裕固族东部地区民歌研究——兼论东部裕固族的族源》,《艺苑》,1982年第一期。
    30杜亚雄,《裕固族民歌的音乐特点》,《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81年第三期。
    31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少数民族传统民歌集萃《草原上的歌》,DVD,甘肃省声像教材出版社,2011年2月。
    32详见贺卫光钟富祖著《裕固族民俗文化研究》,民族出版社,2000年8月。
    33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文化馆2008年民歌普查工作搜集资料中也就是这样的情况。
    34安维武主编,《裕固家园》,甘肃文化出版社,2008年1月
    35详见拙作《裕固族复合型音乐文化透视》,《科学时代》,2010年第十二期。
    36贺卫光,《论边缘文化与复合型文化——以裕固族及其文化的形成为例》,《西北民族研究》,1999年第二期。
    37详见本文第四章。
    382008年6月,授予郭玉莲、杜秀兰等民间歌手“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并发放生活补贴。
    39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村民自发组织的文化宣传队
    40裕固族传统叙事歌《西至哈至》有很多版本,大体相近,但贺卫江老人所唱的《西至哈至》风格、旋律和其他版本截然不同,且很少有人会唱,非常珍贵。
    41裕固族传统婚礼仪式中的“诵词”。有韵调,一人讲,一人和。
    42笔者2010年1月25日采访于肃南县明花乡小海子村
    43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少数民族传统民歌集萃《草原上的歌》计划出版配套宣传册,计划将所收录的传统民歌歌谱、歌词以及歌手情况全部要进行陈述,笔者进行从事这项工作。
    44详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志》,甘肃民族出版社,1994年6月,第7页。
    45详见陈宗振《裕固族及其语言》,《新疆大学学报》1977年第3期。
    46详见高元发《甘肃肃南县大草滩村调查》云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
    492005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颁发。
    [1].陈宗振.《裕固族及其语言》[J].《新疆大学学报》,1977年第三期
    [2].杜亚雄.《裕固族民歌的音乐特点》[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81年第三期
    [3].魏泉鸣.《裕固族民间文学初探》[J].《人民文学》,1981年第七期
    [4].杜亚雄.《裕固族东部地区民歌研究——兼论东部裕固族的族源》[J].《艺苑》,1982年第一期
    [5].王兴先.《裕固族格萨尔初探》[J].《格萨尔研究》,1989年第四期
    [6].周鸿德.《裕固族传统民歌研究现状及传承研究》[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09年第六期
    [7].侯晓琴周鸿德.《裕固族复合型音乐文化透视》[J].《科学时代》,2010年第十二期
    [1].肃南县编辑小组.《裕固族民间文学作品选》[M].北京:民族出版社,1983年
    [2].妥建国杨占勤.《狂奔的彩虹马》[M].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1993年
    [3].肃南裕县编委会.《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志》[M].甘肃:甘肃民族出版社,1994年
    [4].贺青松.《肃南纵横》[M].甘肃:甘肃文化出版社,1994
    [5].田自成多红斌.《裕固族风情》[M].甘肃:甘肃文化出版社,1994年
    [6].郝苏民.《甘肃特有民族文化形态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1999年
    [7].铁穆尔.《裕固民族尧熬尔千年史》[M].北京:民族出版社,1999年
    [8].贺卫光.《裕固族民俗文化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2年
    [9].陈宗振.《西部裕固族语研究》[M].北京: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2002年
    [10].赞丹卓尕.《裕固族研究论文集》[M].甘肃:兰州大学出版社,2002年
    [11].钟进文.《中国裕固族研究集成》[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4年
    [12].郑筱筠 高自厚.《甘肃肃南县大草滩村调查》[M].云南:云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
    [13].安维武.《裕固家园》[M].甘肃:甘肃文化出版社,2005年
    [14].贺卫光.《东乡族、裕固族、保安族古籍总目提要》[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
    [15].肃南裕固族自治《裕固文艺作品选》县编委会.《裕固文艺作品选》[M].甘肃:甘肃文化出版社,2007年
    [16].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编委会.《裕固文艺作品选》[M].甘肃:甘肃文化出版社,2007年
    [17].张爱民。《裕固族民歌赏析与评述》[M].甘肃:甘肃民族出版社,2008年
    [1]. http://www.china.com.cn/culture/aboutchina/ygz/2009-08/03/content_18254502.htm
    [2].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88544191.html
    [1].安锋.《肃南概览》.内部发行,1994年
    [2].李裕宽.《肃南文史资料》.内部发行,1994年
    [3].田自成.《裕固族民间故事、民间歌谣谚语集》.内部发行,2002年
    [4].肃南裕固族自治县裕固族文化研究室主办.内刊《尧熬尔文化》,《牧笛》2002—2011年
    [5].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少数民族民歌行动成果报告》,2003年
    [6].《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简介》(裕固族服饰、语言、民歌),2006年
    [7].裕固族自治县文化出版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裕固族民歌申报书》2007年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