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宣和体”及北宋宫廷花鸟画与诗的相关性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对于中国画与诗的相关性这个命题,学界往往集中在文人绘画领域进行讨论,对宫廷绘画领域的关注还是远远不够的。
     通过对北宋宫廷花鸟画的发展过程和北宋文人对诗画关系论述的发展过程进行考述之后,可以发现,北宋宫廷花鸟画的发展实际上是一个画中逐渐融入诗意的历程。更重要的是,在宋徽宗影响下的“宣和体”时期,文人提出的诗画关系理论在宫廷花鸟画领域得到了大力的实践,此时期宋徽宗在艺术上的制度举措、理论主张、绘画实践,均可以很好的说明这一点,并且“宣和体”花鸟画的诗画关系,更进一步发展了文人的诗画理论,以“比、兴”为花鸟画与诗互通的根本,为画与诗的融入在实践上寻求到了多种可能的手段,并为后世画与诗的结合造就了典范。
     对于画中融入诗意的历程来说,“宣和体”处于一个承上启下的位置,在苏轼等提出“诗画一律”理论到元代文人诗画融合手段成熟,这一段漫长的时间里,“宣和体”花鸟画对诗意融入的实践所起到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本论文在综合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另辟思路来考察“宣和体”与诗的相关性,以北宋宫廷花鸟画与诗相关的过程为线索,重点考察徽宗画院时期的理论著作,画学建制以及传世画迹,试图从列举事实的角度还原“宣和体”在中国花鸟画与诗相关的发展史上的重要位置和意义,最后并对画中融入诗意以后花鸟画本体的得与失和花鸟画的发展现状进行论述和思考。
The disputation arou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nese painting and poem has being focused on the literati painting for a long time. On the contrary, the attention on the court painting is far less.
     However, by studying both the development of court flower-and-bird painting and the interpretation of scholars on poem-painting relationship in Song Dynasty, we find that the court flower-and-bird painting was developed by refining painting with poetical spirit. What's more, in the "Xuanhe style" period which was shaped by the emperor Song Huizong, the theory of poem-painting relationship which was advocated by scholars was brought into practice by court flower-and-bird painters, and this situation could be proved by the mainstream of painting in that time, including art theory, practice, and institution. The practice of poem-painting relationship in "Xuanhe style" flower-and-bird painting has brought the theory to a new boundary, and placed more possibilities in the light. "Xuanhe style" has erected a good example in this field.
     For the development of poem-painting relationship, "Xuanhe style" was very important. It inherited the heritage of forerunners, and cleared the way for the future age. It has played a key role in the period between the proposing of "poem as painting" theory by Su Shi and the mature of this theory in Yuan Dynasty.
     This dissertation, which is based on the studies of this topic hitherto, would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Xuanhe style" and poem otherwise. It would focus on the process of the shaping of poem-painting relationship theory, and take the academic books, paintings and art institution in Song Huizong Period as main material. The dissertation would try to find the role of "Xuanhe sty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poem-painting relationship theory, and give it a right evaluation. Furthermore, the dissertation would try to interpret the influence of poem-painting relationship theory to the flower-and-bird painting, and to give a personal thinking upon the situation of flower-and-bird painting in our time.
引文
1 张岱《琅嬛文集与包严介》,文渊阁四库全书电子版,上海人民出版社,原文如下:“若以有诗句之画作画,画不能佳,以有画意之诗为诗,诗必不妙……故诗以空灵才为妙诗,可以入画之诗,尚是眼中之金银屑也。”
    2 苏轼《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二首》其一,吴企明《中国历代题画诗》,语文出版社,2006年2月。
    1 参见邓椿《画继》、《宋史选举志》,文渊阁四库全书电子版,上海人民出版社。
    2 有关“宣和体”名称的由来与界定,详见本文第二章第二节。
    3 如吉林美术出版社1992年12月出版陈辅国主编《诸家中国美术史著选汇》所收黄宾虹《古画微》中对徽宗时期绘画理法的研究颇为称赞,称徽宗为“最善言画法者”;滕固《唐宋绘画史》对徽宗画学建制及考试制度有较为详细的考述,对院画的整体概括了“形似”和“格法”的一般特质;陈师曾《中国绘画史》提出宣和画院画风多具“黄体之妙”。上海书画出版社1985年3月出版郑午昌《中国画学全史》则以徽宗时期的画学“诗题取士”为据来说明绘画之文学化;团结出版社2006年1月出版潘天寿《中国绘画史》认为徽宗“尚法度,重形似”等等这些绘画史著作均有相当篇幅论述徽宗画院时期绘画。
    4 此处详见第二章第二节
    1 郑午昌《中国画学全史》,上海书画出版社,1985年3月。
    2 邓乔彬《宋代绘画研究》,河南大学出版社,2006年10月。
    3 薛永年《横看成岭侧成峰》,东大图书公司,1996年11月。
    1 徐建融《宋代名画藻鉴》,上海书店出版社,1999年11月。
    2 王朝闻总主编,徐书城、徐建融主编《中国美术史》宋代卷,齐鲁书社、明天出版社,2000年。
    3 蔡罕《北宋翰林图画院及其院画研究》,浙江人民出版社,2002年6月。
    4 阮璞《画学丛证》,上海书画出版社,1998年7月。
    5 张其凤《论宋徽宗对文人画的影响》,中国知网学术文献总库,博硕士论文库,www.cnki.net。
    6 阮璞《画学续证》,香港天马出版有限公司,2005年12月。
    7 陈传席《宣和画谱作者考及其他》,《陈传席文集》,河南美术出版社,2001年6月。
    8 美,伊沛霞《宫廷收藏对宫廷绘画的影响:宋徽宗的个案研究》,《故宫博物院院刊》,2004年第三期。
    1 郑午昌《中国画学全史》,上海书画出版社,1985年3月。
    2 陈高华《宋辽金画家史料》,文物出版社,1984年3月,308页。原文如下:“北宋时期的图画院,有三个阶段比较兴盛,一是在太祖太宗时,随着南唐、后蜀的归附,江南、四川的一批名画家都集中到汴梁,在图画院任职,人才济济。但这一时期的绘画风格,无论山水、花鸟或释道人物,都是五代的延续。第二阶段是神宗时。神宗喜爱绘画,搜罗人才,画院中集中了郭熙、崔白等名家,而且在许多方面都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他们和院外的李公麟、文同等文人画家互相影响,互相推动,使绘画艺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可以说,神宗时是北宋绘画最兴旺的阶段。第三阶段则是徽宗时。”
    1 参见郭若虚《图画见闻志》卷一《论黄徐体异》,《图画见闻志画继》,湖南美术出版社,2000年4月,46页。
    2 郭若虚《图画见闻志》卷一《论黄徐体异》,《图画见闻志画继》,湖南美术出版社,2000年4月,46页。
    3 汤垕《画鉴》,文渊阁四库全书电子版,上海人民出版社。
    4 郭若虚《图画见闻志》卷四《纪艺下花鸟门》,《图画见闻志画继》,湖南美术出版社,2000年4月,152页。
    5 《宣和画谱》卷十七《花鸟三》,湖南美术出版社,1999年12月,355页。
    1 《图画见闻志》卷四《技艺下花鸟门》,《图画见闻志画继》,湖南美术出版社,2000年4月,152页。
    2 沈括《梦溪笔谈》卷十七《书画》,朱易安等编《全宋笔记》第二编,三,大象出版社,2006年1月,129—130页。
    3 郭若虚《图画见闻志》卷一《论黄徐体异》,《图画见闻志画继》,湖南美术出版社,2000年4月,46页。
    4 《图画见闻志》卷四《技艺下花鸟门》,《图画见闻志画继》,湖南美术出版社,2000年4月,152页。
    5 刘道醇《圣朝名画评》,《宋人画评》,湖南美术出版社,1999年12月,80页。
    6 《王进叔所藏画跋尾徐熙〈杏花〉》,陈高华《宋辽金画家史料》,文物出版社,1984年3月,16页。
    1 《宣和画谱》卷十七《花鸟三》,湖南美术出版社,1999年12月,355页。
    2 《徐熙〈花〉》,陈高华《宋辽金画家史料》,文物出版社,1984年3月,16页。
    3 米芾《画史》,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一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10月,980—983页。
    4 袁文《瓮牖闲评》卷五,陈高华《宋辽金画家史料》,文物出版社,1984年3月,22页。
    5 刘道醇《宋朝名画评》,《宋人画评》,湖南美术出版社,1999年12月。80页。此处原文如下:“徐熙,钟陵人,世仕伪唐,为江南盛族。熙善画花竹林木蝉蝶草虫之类,多游园圃以求情状,虽蔬菜茎苗,亦入图写,意出古人之外,自造乎妙。尤能设色,绝有生意。李煜集英殿盛有熙画,后卒于家。及煜归命,尽入府库。太宗因阅图画,兄熙画石榴一本,带百余实,嗟异久之,上曰:‘花果之妙,吾知独有徐熙矣,其余不足观也。遍示群臣,俾为标准,为上称叹如此。有二孙崇嗣崇勲得其传矣……”
    6 参见郭味蕖编《宋元明清书画家年表》,人民美术出版社,1982年。
    1 《益州名画录》卷中《妙格下品》黄居寀条,见《宋人画评》,湖南美术出版社,1999年,168页。
    2 《宣和画谱》卷十七《花鸟三》,湖南美术出版社,1999年,351页。
    3 沈括《梦溪笔谈》,朱易安等编《全宋笔记》第二编,三,大象出版社,2006年1月,129页—130页。此处原文如下:“蜀平,黄筌并二子居宝、居寀,弟惟亮皆隶翰林图画院,擅名一时。其后江南平,徐熙至京师,送图画院品其画格。……筌恶其轧己,言其粗恶不入格,罢之”
    4 刘道醇《宋朝名画评》卷一,《宋人画评》,湖南美术出版社,1999年12月第一版,23页。
    1 参见黄休复《益州名画录》,《宋人画评》,湖南美术出版社,1999年12月第一版,150页。原文如下:“黄筌者,成都人。幼有画性,长负其能……至少主广政甲辰岁,淮南通聘,信币中有生鹤数只,蜀主命筌写鹤于偏殿之壁,……精彩态体,更愈于生,往往生鹤立于画侧。蜀主叹赏,遂目为六鹤殿焉……广政癸丑岁,新构八卦殿,又命筌于四壁画四时花竹兔雉鸟雀。其年冬,五方使于此殿前呈雄武军进者白鹰,误认殿上画雉为生,掣臂数四,蜀主叹异久之,遂命翰林学士欧阳炯撰《壁画奇异记》以旌之。”
    2 《图画见闻志》卷二,《图画见闻志画继》,湖南美术出版社,2000年4月,83页。
    3 《宣和画谱》卷十六《花鸟二》,湖南美术出版社,1999年12月,330页。
    4 沈括《梦溪笔谈》,朱易安等编《全宋笔记》第二编,三,大象出版社,2006年1月,129页—130页
    1 刘道醇《圣朝名画评》卷三《花木翎毛门·神品》,《宋人画评》湖南美术出版社,1999年12月,86页。
    2 郭若虚《图画见闻志》卷四《纪艺下花鸟门》,《图画见闻志画继》,湖南美术出版社,2000年4月,151页。
    3 《宣和画谱》卷十七《花鸟三》,湖南美术出版社,1999年12月第一版,351页。
    4 沈括《梦溪笔谈》,朱易安等编《全宋笔记》第二编,大象出版社,2006年1月第一版,129—130页。
    5 《宣和画谱》卷十七《花鸟三》,湖南美术出版社,1999年12月,360页。
    1 《宣和画谱》卷十七《花鸟三》,湖南美术出版社,1999年12月第一版,351页
    2 《图画见闻志》卷四,湖南美术出版社,2000年4月,152—159页。
    3 《宣和画谱》卷十八《花鸟四》,湖南美术出版社,1999年12月,366页。
    4 参见《宣和画谱》,湖南美术出版社,1999年12月,372页崔白:“祖宗以来,图画院之较艺者,必以黄筌父子笔法为程式,自白及吴元瑜出,其格遂变”;又384页吴元瑜:“善画,师崔白,能变世俗之气所谓院体者。而素为院体之人,亦因元瑜格去故态,稍稍放笔墨以出胸臆”。由此可见《画谱》中对黄氏体格的评价为有“世俗之气”,因其不能“放笔墨”、“出胸臆”,即不能抒发画家的感情。
    5 刘道醇《圣朝名画评》,《宋人画评》,湖南美术出版社,1999年12月,87页。
    6 《宣和画谱》卷十八《花鸟四》,湖南美术出版社,1999年12月第一版,366页。
    7 范缜《东斋记事》,转引自陈高华编《宋辽金画家史料》二十九《赵昌》,文物出版社,1984年3月,240页。
    8 《宣和画谱》卷十八《花鸟四》,湖南美术出版社,1999年12月第一版,366页。
    1 李廌《画品》,陈高华编《宋辽金画家史料》,文物出版社,1984年3月,239页。
    2 赵希鹄《洞天清禄集》,陈高华编《宋辽金画家史料》,文物出版社,1984年3月,242页。
    3 苏辙《栾城集》,陈高华编《宋辽金画家史料》,文物出版社,1984年3月,239页。
    4 《宣和画谱》卷十八《花鸟四》,湖南美术出版社,1999年12月第一版,368页。
    5 《宣和画谱》卷十八《花鸟四》,湖南美术出版社,1999年12月第一版,368页。
    6 《宣和画谱》卷十八《花鸟四》,湖南美术出版社,1999年12月第一版,368页。
    7 郭若虚《图画见闻志》卷四《纪艺下花鸟门》,《图画见闻志画继》,湖南美术出版社,2000年4月第一版,159页。
    1 米芾《画史》,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一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10月,982—983页。
    2 《宣和画谱》卷十八《花鸟四》湖南美术出版社,1999年12月第一版,368页。
    3 米芾《画史》,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一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10月,982—983页。
    4 见陈师曾著《中国绘画史》,原文如下:“真宗朝赵昌,英宗神宗之际则有易元吉,皆传徐氏之法。”
    5 《宣和画谱》卷十七《花鸟三》,湖南美术出版社,1999年12月第一版,351页。
    6 《宣和画谱》卷十八《花鸟四》,湖南美术出版社,1999年12月第一版,371页。
    7 郭若虚《图画见闻志》卷四《纪艺下花鸟门》,《图画见闻志画继》,湖南美术出版社,2000年4月,162页。
    8 《图画见闻志》卷四《纪艺下花鸟门》,《图画见闻志画继》,湖南美术出版社,2000年4月,162页。
    9 《宣和画谱》卷十八《花鸟四》,湖南美术出版社,1999年12月第一版,371页。
    1 《宣和画谱》卷十八《花鸟四》,湖南美术出版社,1999年12月第一版,374页。
    2 《宣和画谱》卷十八《花鸟四》,湖南美术出版社,1999年12月第一版,374页。
    3 陈高华编《宋辽金画家史料》三十九,文物出版社,1984年3月第一版,333页。
    4 《宣和画谱》卷十九《花鸟五》,湖南美术出版社,1999年12月第一版,384页。
    1 郑午昌《中国画学全史》,上海书画出版社,1985年,203页。
    2 《中国美术史宋代卷》徐书城、徐建融主编齐鲁书社明天出版社,309页。
    3 邓乔彬《宋代绘画研究》,河南大学出版社,2006年10月第一版,33页。
    1 《图画见闻志》卷一《叙论》,《图画见闻志画继》,湖南美术出版社,2000年4月,45页。
    2 《尚书·尧典》,文渊阁四库全书电子版,上海人民出版社。
    3 《诗大序》,文渊阁四库全书电子版,上海人民出版社。
    4 薛永年《论徐黄异体》,《横看成岭侧成峰》,东大图书公司,1996年11月初版。319页。
    5 薛永年《论徐黄异体》,《横看成岭侧成峰》,东大图书公司,1996年11月初版。319页。
    1 赵希鹄《洞天清禄集》,文渊阁四库全书电子版,上海人民出版社。
    2 郭若虚《图画见闻志》,《图画见闻志画继》,湖南美术出版社,2000年4月,31页。
    3 苏轼《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二首》,吴企明编《中国历代题画诗》,语文出版社,2006年2月。
    1 徐建融《宋代名画藻鉴》,上海书店出版社,1999年11月,
    2 欧阳修《盘车图》,《文忠集》卷六,文渊阁四库全书电子版,上海人民出版社。
    3 晁补之《和苏翰林题李甲画雁二首》,《鸡肋集》卷八,文渊阁四库全书电子版,上海人民出版社。
    4 欧阳修《六一诗话》,文渊阁四库全书电子版,上海人民出版社。
    5 苏轼《东坡全集》卷一,文渊阁四库全书电子版,上海人民出版社。
    6 欧阳修《文忠集》卷一百三十,文渊阁四库全书电子版,上海人民出版社。
    1 《宋朝名画评》卷三《花卉翎毛门神品》,《宋人画评》,湖南美术出版社,1999年12月,80页。
    2 《图画见闻志》卷四《纪艺下花鸟门》,《图画见闻志画继》,湖南美术出版社,2000年4月,152页。
    3 《宣和画谱》卷十七《花鸟三》,湖南美术出版社,1999年12月,355页。
    4 袁文《瓮牖闲评》转引自陈高华《宋辽金画家史料》,文物出版社,1984年3月第一版,23页。
    1 王进叔所藏画跋尾,徐熙《杏花》转引自陈高华《宋辽金画家史料》,文物出版社,1984年3月第一版,16页。
    2 《益州名画录》卷上《妙格中品》,《宋人画评》,湖南美术出版社,1999年12月,150页。
    3 《圣朝名画评》卷一《人物门妙品》,《宋人画评》,湖南美术出版社,1999年12月。23页。
    4 黄筌《写生珍禽图》,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组编《中国绘画全集五代宋辽金》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1999年6月)
    1 《圣朝名画评》卷三《花卉翎毛门神品》,《宋人画评》,湖南美术出版社,1999年12月。23页。
    2 周积寅、王凤珠编《中国历代画目大典》战国至宋代卷,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5月,150页。
    1 刘道醇《圣朝名画评》,《宋人画评》,湖南美术出版社,1999年12月,83页。
    2 同上
    3 同上
    4 同上
    5 黄居寀《山鹧棘雀图》,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组编《中国绘画全集五代宋辽金》,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1999年6月。
    1 《益州名画录》卷中《妙格下品》,《宋人画评》,湖南美术出版社,1999年12月,168页。
    2 《宋朝名画评》卷三《花卉翎毛门神品》,《宋人画评》,湖南美术出版社,1999年12月,86页。
    3 《宋朝名画评》卷三《花卉翎毛门神品》,《宋人画评》,湖南美术出版社,1999年12月,86页。
    4 《图画见闻志》卷四《纪艺下花鸟门》,《图画见闻志画继》,湖南美术出版社,2000年4月,151页。
    5《 图画见闻志》卷四《纪艺下花鸟门》,《图画见闻志画继》,湖南美术出版社,2000年4月,152页。
    6 《宣和画谱》卷十七《花鸟三》,湖南美术出版社,1999年12月,351页。
    7 何薳《春渚纪闻》卷八,陈高华编《宋辽金画家史料》,文物出版社,1984年3月,22页。
    8 《宣和画谱》,卷十七《花鸟三》,湖南美术出版社,1999年12月,360页。原文如下:“徐崇嗣,熙之孙也。长于草木禽鱼,绰有祖风。如蚕茧之属,皆世所罕画,而崇嗣辄能之。又有坠地果实,亦少能作者,崇嗣亦喜摹写,见其博习耳。然考诸谱,前后所画,率皆富贵图绘,谓如牡丹、海棠、桃竹、蝉蝶、繁杏、芍药之类为多,所乏者丘壑也。使其展拓纵横,何所不至。”
    9 刘道醇《圣朝名画评》,《宋人画评》,湖南美术出版社,1999年12月,88页
    1 郭若虚《图画见闻志》,《图画见闻志画继》,湖南美术出版社,2000年4月,155页。
    2 夏文彦《图绘宝鉴》卷三,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二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4年 10月,864页。
    3 米芾《画史》,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一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10月,982—983页。
    4 夏文彦《图绘宝鉴》卷三,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二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4年10月,864页。
    5 《图画见闻志》卷四《纪艺下花鸟门》,《图画见闻志画继》,湖南美术 出版社,2000年4月,156页。
    6 《欧阳文忠公集》卷一百二十七《归田录》,文渊阁四库全书电子检索版,上海人民出版社。
    7 米芾《画史》,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一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10月,982—983页。
    8 《宣和画谱》卷十八《花鸟四》,湖南美术出版社,1999年12月第一版,366页。
    9 夏文彦《图绘宝鉴》卷三,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二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4年10月,864页。
    9 苏轼《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二首》其一,吴企明《中国历代题画诗》,语文出版社,2006年2月。
    10 赵昌《写生蛱蝶图》,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组编《中国绘画全集五代宋辽金》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1999 年6月
    2 苏轼《东坡集》卷十五陈高华编《宋辽金画家史料》,文物出版社,1984年3月,237页。
    3 苏轼《东坡后集》卷七,陈高华编《宋辽金画家史料》,文物出版社,1984年3月,238页。
    4 李廌《画品》,陈高华编《宋辽金画家史料》,文物出版社,1984年3月,239页。
    5 米芾《画史》,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一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10月,982—983页。原文如下:“程坦、崔白、候封、马贲、张自方之流,皆能汙壁,茶坊酒店,可与周越、仲翼草书同挂,不入吾曹议论。”
    6 周积寅、王凤珠编著《中国历代画目大典》,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5月,290页。
    1 《宣和画谱》卷十八《花鸟四》,湖南美术出版社,1999年12月第一版,368页。
    2 《图画见闻志》卷四《纪艺下花鸟门》,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一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4年10月,484页。
    3 《图画见闻志》卷四《纪艺下花鸟门》,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一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4年10月,484页。
    4 米芾《画史》,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一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10月,982—983页。
    1 易元吉《聚猿图》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组编《中国绘画全集五代宋辽金》,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1999年
    2 秦观《淮海集》卷二,陈高华《宋辽金画家史料》,文物出版社,1984年3月,303页。
    3 刘挚《忠肃集》卷十六,陈高华《宋辽金画家史料》,文物出版社,1984年3月,304页。
    4 参见本文第一章第二节中的“文人视野中的北宋花鸟画”。
    5 范成大《石湖居士诗集》卷二十五,陈高华《宋辽金画家史料》,文物出版社,1984年3月,305页。
    1 《林泉高致集画意》,文渊阁四库全书电子检索版,上海人民出版社。
    2 孙绍远《声画集》卷六,文渊阁四库全书电子检索版,上海人民出出版社。
    3 邵雍《击壤集》卷十八,文渊阁四库全书电子检索版,上海人民出版社
    4 苏轼《书摩诘蓝田烟雨图》,《中国书画全书》第一册,636页。原文如下:“味摩诘之寺,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诗曰:‘蓝溪白石出,玉川红叶稀。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此摩诘之诗。或曰非也,好事者以补摩诘之遗。”
    5 谢薖《竹友集》卷二,文渊阁四库全书电子检索版,上海人民出版社。
    6 王庭珪《卢溪文集》卷二十 ,文渊阁四库全书电子检索版,上海人民出版社。
    7 黄庭坚《山谷集》卷五,文渊阁四库全书电子检索版,上海人民出版社。
    8 释觉范《石门文字禅》卷四,文渊阁四库全书电子检索版,上海人民出版社。
    9 释觉范《石门文字禅》卷十六,文渊阁四库全书电子检索版,上海人民出版社。
    10 参见下文及令狐彪《宋代画院内外的艺术交流》,《中国绘画研究论文集》,《朵云》编辑部选编,上海书画出版社,1992年9月,344页。
    1 邓乔彬《宋代绘画研究》,河南大学出版社,2006年10月,34页。
    2 郭思《林泉高致集》《画意》,文渊阁四库全书电子版,上海人民出版社。
    3 苏轼《东坡集》卷十七,陈高华《宋辽金画家史料》,文物出版社,1984年3月,342页。
    1 阮璞《画学丛证》,上海书画出版社,1998年7月。
    2 《文潞公集》卷七,陈高华《宋辽金画家史料》,文物出版社,1984年3月,341页。
    3 《豫章黄先生文集》,陈高华《宋辽金画家史料》,文物出版社,1984年3月,343页。
    4 详见本文第二章
    1 《宋史》卷四百四十四,《文苑六李公麟传》,中华书局点校,1977年11月,13126页。
    2 《宣和画谱》卷七《人物三》,湖南美术出版社,1999年12月,157页。
    3 《宣和画谱》卷七《人物三》,湖南美术出版社,1999年12月,157页。
    4 《宣和画谱》卷七《人物三》,湖南美术出版社,1999年12月,155页。
    5 崔白《双喜图》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组编《中国绘画全集五代宋辽金》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1999年
    1 《画学丛证》阮璞,上海书画出版社,1998年7月第一版,168页。
    2 黄庭坚《山谷集》卷一,文渊阁四库全书电子版,上海人民出版社。
    3 《宣和画谱》卷九《龙鱼》,湖南美术出版社,1999年 12月,195页。
    4 陈高华编《宋辽金画家史料》,文物出版社,1984年3月,314页。
    5 《图画见闻志》卷四《纪艺下花鸟门》,《图画见闻志画继》,湖南美术出版社,2000年4月,152页。徐熙,“熙识度闲放,以高雅自任”
    6 《图画见闻志》卷四《纪艺下花鸟门》,《图画见闻志画继》,湖南美术出版社,2000年4月,152页。
    7 《宣和画谱》卷十八《花鸟四》,湖南美术出版社,1999年12月,371页。
    8 《图画见闻志》卷四《纪艺下花鸟门》,《图画见闻志画继》,湖南美术出版社,2000年4月,152页。 徐熙:“又熙自撰《翠微堂记》云:‘落笔之际,未尝以傅色晕淡细碎为功。’”
    9 《洞天清禄集》《古画辩》转引自陈高华《宋辽金画家史料》,文物出版社,1984年3月,317页。
    10 《图画见闻志》卷四《纪艺下花鸟门》,见《图画见闻志 画继》,湖南美术出版社,2000年4月,162页。
    1 汤垕《画鉴》,陈高华编《宋辽金画家史料》,文物出版社,1984年3月,318页。
    2 薛永年《晋唐宋元卷轴画史》,新华出版社,1991年12月,87页。
    1 崔白《寒雀图》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组编《中国绘画全集 五代宋辽金》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1999年
    2 董逌《广川画跋》卷六,陈高华《宋辽金画家史料》,文物出版社,1984年3月,314页。
    3 邓乔彬《宋代绘画研究》,河南大学出版社,2006年10月,223页。
    4 文同《丹渊集》卷十九,转引自陈高华《宋辽金画家史料》,文物出版社,1984年3月,313页。
    5 邓乔彬《宋代绘画研究》,河南大学出版社,2006年10月,223页。
    6 黄庭坚《题崔白画风竹上鸲鹆》《豫章黄先生文集》卷二十七,转引自陈高华《宋辽金画家史料》,文物出 版社,1984年3月,313页。
    1 徐建融《宋代名画藻鉴》,上海书店出版社,1999年11月第一版
    2 晁补之《鸡肋集》卷三十三,文渊阁四库全书电子版,上海人民出版社。
    3 薛永年《横看成岭侧成峰》,东大图书公司(台湾),一九九六年十一月,326—327页
    4 《诗大序》,文渊阁四库全书电子版,上海人民出版社。曰:“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
    1 刘勰《文心雕龙》,文渊阁四库全书电子版,上海人民出版社。
    2 钟嵘《诗品》,文渊阁四库全书电子版,上海人民出版社
    3 朱熹《诗集传》,文渊阁四库全书电子版,上海人民出版社
    4 《朱子语类》卷八十一,文渊阁四库全书电子版,上海人民出版社
    5 孔颖达《毛诗注疏》,文渊阁四库全书电子版,上海人民出版社
    6 朱景玄《唐朝名画录》,文渊阁四库全书电子版,上海人民出版社
    1 邓椿《画继》,湖南美术出版社,2000年4月,387页。
    2 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一,文渊阁四库全书电子版,上海人民出版社。
    3 《宋史》卷八十五《地理志》,文渊阁四库全书电子版,上海人民出版社。
    4 张丑《清河书画舫》卷五,文渊阁四库全书电子版,上海人民出版社。
    5 汪珂玉《珊瑚网》卷二十七,文渊阁四库全书电子版,上海人民出版社。
    1 郁逢庆《书画题跋记》卷八,文渊阁四库全书电子版,上海人民出版社。
    2 汪珂玉《珊瑚网》卷二十七,文渊阁四库全书电子版,上海人民出版社。
    3 令狐彪《院体画和宣和体》,载《朵云》1982年11月,54页。
    4 徐书城《中国绘画艺术史》,人民美术出版社,2001年2月,57页。
    1 参见《宋史》卷十九,《徽宗本纪》,中华书局点校,1977年11月,357—418页。
    2 清王士禛《池北偶谈》,文渊阁四库全书电子版,上海人民出版社。
    3 邓椿《画继》卷一,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二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4年10月,704页。
    4 蔡绦《铁围山丛谈》,文渊阁四库全书电子版,上海人民出版社。
    5 邓椿《画继》卷一,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二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4年10月,704页。
    6 邓椿《画继》卷一,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二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4年10月,704页。
    7 《画继》卷十,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二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4年10月,724页。
    1 参见本文第二章第三节中的“关于徽宗画学”部分
    2 邓椿《画继》卷一,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二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4年10月,704页。
    3 俞成《萤雪丛说》,文渊阁四库全书电子版,上海人民出版社。
    4 俞成《萤雪丛说》,文渊阁四库全书电子版,上海人民出版社。
    5 郑午昌《中国画学全史》,上海书画出版社,1985年3月,203页。
    6 《宋史》卷一百五十七《选举志》三,中华书局出版,1977年11月,3688页。
    7 黄宾虹《古画微》1929年商务印书馆出版,收录于《诸家中国美术史著选汇》吉林美术出版社,887页。
    8 《画继》卷一,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第二册,上海书画出版社1994年10月,704页。
    9 孙承泽《庚子销夏记》,文渊阁四库全书电子版,上海人民出版社。
    1 陈师曾《中国绘画史》,陈辅国主编《诸家中国美术史著选汇》,吉林美术出版社,1992年12月。
    2 潘天寿《中国绘画史》,团结出版社,2006年1月
    3 滕固《唐宋绘画史》,陈辅国主编《诸家中国美术史著选汇》,吉林美术出版社,1992年12月。
    4 童书业《童书业绘画史论集》,中华书局,2008年2月,162页。
    5 童书业《童书业绘画史论集》,中华书局,2008年2月,164页。
    6 郑午昌《中国画学全史》,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1985年3月。203页。
    7 令狐彪《院体画和宣和体》,《朵云》,1982年11期,54-59页。
    1 郑午昌《中国画学全史》,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1985年3月。203页。
    2 朱良志《扁舟一叶》,安徽教育出版社,1999年6月。
    3 邓乔彬《中国绘画思想史》,贵州人民出版社,2002年3月第2版,354页。
    4 长北《中国艺术史纲》上册,商务印书馆,2006年7月第一版,309页。
    5 薛永年《览物有得与身与竹化的两宋花鸟画》,《横看成岭侧成峰》,东大图书公司(台湾),1996年11月,325页。
    1 蔡罕《北宋翰林图画院及其院画研究》,浙江人民出版社,2002年6月,1页。
    2 徐书城《中国绘画艺术史》,人民美术出版社,2001年2月,57页。
    3 江宏《名作的中国绘画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9月,146页。
    4 徐建融《宋代名画藻鉴》,上海书店出版社,1999年1月。
    1 徐建融《宋代名画藻鉴》,上海书店出版社,1999年11月,
    2 参见《宣和画谱花鸟画叙论》,湖南美术出版社,1999年12月,310页。
    1 阮璞《宣和书画两谱撰人为谁》见《画学丛证》,上海书画出版社,1998年7月,160—165页。
    2 阮璞《宣和书画两谱撰人为谁》见《画学丛证》,上海书画出版社,1998年7月,160—165页。
    3 陈传席《宣和画谱作者考及其他》见《陈传席文集》河南美术出版社,2001年6月,530—535页。
    4 余绍宋编撰《书画书录解题》,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3年3月
    5 张其凤《宋徽宗对文人画的影响》59…68页,中国知网学术文献总库,博硕士论文库,www.cnki.net。
    1 张其凤《倡新说覆旧说当慎之又慎—就〈宣和画谱〉一文与韦宾先生商榷》,《美术观察》2007年第四期,97—103页。
    2 详见本文第二章第四节中“画学的建制与宣和体花鸟画审美风格的形成”
    3 张其凤《倡新说覆旧说当慎之又慎—就〈宣和画谱〉一文与韦宾先生商榷》,《美术观察》2007年第四期,97—103页。
    4 参见(美)伊沛霞《宫廷收藏对宫廷绘画的影响:宋徽宗的个案研究》,《故宫博物院院刊》,2004年第三期。(美)伊沛霞《再思皇室艺术收藏—以北宋为例》,载王耀庭主编《开创典范—北宋的艺术与文化研讨会论文集》,台湾故宫博物院,2008年7月,471页。
    1 陈传席《宣和画谱作者考及其他》,《陈传席文集》河南美术出版社,2001年6月,530-535页。
    2 薛永年《花鸟画散议》,《中国花鸟画》,2007年第2期。
    1 释惠洪《冷斋夜话》卷四,朱易安等编《全宋笔记》第二编,九,大象出版社,2006年1月,49页。
    2 此节所引用画家评论,均来源于《宣和画谱花鸟》,湖南美术出版社,1999年12月,314—394页。
    1 《二家宫词》,文渊阁四库全书电子版,上海人民出版社。
    2 同上
    3 同上
    4 徐轨《词苑丛谈》卷八,文渊阁四库全书电子版,上海人民出版社
    5 元,蒋正子《山房随笔》,文渊阁四库全书电子版,上海人民出版社
    6 宋,庄绰,《鸡肋编》卷中,文渊阁四库全书电子版,上海人民出版社。
    1 明,陈霆《渚山堂词话》,文渊阁四库全书电子版,上海人民出版社。
    2 王国维《人家词话》,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12月,48页。
    3 徐轨《词苑丛谈》卷八,文渊阁四库全书电子版,上海人民出版社
    4 黄霖等导读,王国维《人间词话》卷上,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12月,5页。
    5 《中国历代画家大观一宋元》.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8
    1 蔡絛《铁围山丛谈》,文渊阁四库全书电子版,上海人民出版社
    2 米芾《画史》,文渊阁四库全书电子版,上海人民出版社
    3 《画继》卷二,《图画见闻志画继》,湖南美术出版社,2000年4月,272页。
    4 《山谷外集》卷十一,转引自陈高华《宋辽金画家史料》,文物出版社,1984年3月,411页。
    5 《宣和画谱》,卷十二,湖南美术出版社,1999年12月,261页。
    1 《宋会要辑稿》,文渊阁四库全书电子版,上海人民出版社。
    2 《宋会要辑稿》,文渊阁四库全书电子版,上海人民出版社。
    3 《续资治通鉴长编》,文渊阁四库全书电子版,上海人民出版社。
    4 王明清《挥尘后录》文渊阁四库全书电子版,上海人民出版社。原文如下:“高俅者,本东坡先生小史,草札颇工。东坡自翰苑出帅中山,留以予曾文肃,文肃以史令己多辞之,东坡以属王晋卿。元符末,晋卿为叔密都承旨时,佑陵为端王,在潜邸日已自好文,故与晋卿善。在殿庐待班,邂逅。王云:“今日偶忘带篦刀子来,欲假以掠鬓,可乎?”晋卿从腰间取之,王云,“此样甚新可爱。”晋卿言,“近创造二副,一犹未用,少刻当以驰内。”致晚,遣俅赉往。值王在园中蹴鞠,俅候报之际,睥睨不已,王呼来前询曰:“当汝亦解此技邪?”俅曰:“能之”。漫令对蹴,遂惬王之意,大喜,呼奴辈云:“可往传语都尉,既谢篦刀之况,并所送人皆辍留矣。”由是日见亲信。
    1 王明清《挥尘三录》,文渊阁四库全书电子版,上海人民出版社。原文如下:宣和中,苏过游京师,寓居景德寺僧房,忽被徽宗密旨宣召,登一小轿,轿前设目障,不令外视。二人肩之,疾行如飞十余里,至一长廊,内侍引之升一小殿,则徽宗已先坐,苏过拜侯毕,徽宗喻云:“闻卿是苏轼之子,善画窠石,适有素壁,欲烦一扫,非有他也”。苏过再拜承命,然后落笔,须臾而成。徽宗起身纵观,叹赏再三,命宫人捧赐釂酒一钊,锡 极渥。
    2 阮璞《宣和书画谱谈艺多暗剽苏轼语意》见《画学续证》,香港天马出版有限公司,2005年12月,323页。
    3 即《宣和画谱》,以下简称《画谱》
    4 《宣和画谱》卷二,湖南美术出版社,1999年12 月,53页。
    1 《宣和画谱》卷四,湖南美术出版社,1999年12月,102页。
    2 《宣和画谱》卷五,湖南美术出版社,1999年12月,125页。
    3 《宣和画谱》卷六,湖南美术出版社,1999年12月,137页。
    4 《宣和画谱》卷七,湖南美术出版社,1999年12月,155页。
    5 《宣和画谱》卷十,湖南美术出版社,1999年12月,216页。
    6 《宣和画谱》卷十,湖南美术出版社,1999年12月,224页。
    7 《宣和画谱》卷十八,湖南美术出版社,1999年12月,377页。
    1 《宣和画谱》卷五,湖南美术出版社,1999年12月,116页。
    2 《宣和画谱》卷五,湖南美术出版社,1999年12月,119页。
    3 《宣和画谱》卷六,湖南美术出版社,1999年12月,126页。
    4 《宣和画谱》卷六,湖南美术出版社,1999年12月,138页。
    5 《宣和画谱》卷七,湖南美术出版社,1999年12月,153页。
    6 《宣和画谱》卷九,湖南美术出版社,1999年12月,201页。
    1 《宣和画谱》卷十二,湖南美术出版社,1999年12月,254页。
    2 《宣和画谱》卷十二,湖南美术出版社,1999年12月,261页。
    3 《宣和画谱》卷十八,湖南美术出版社,1999年12月,368页。
    4 《宣和画谱》卷二,湖南美术出版社,1999年12月,52页。
    5 《宣和画谱》卷五,湖南美术出版社,1999年12月,119页。
    1 《宣和画谱》卷十二,湖南美术出版社,1999年12月,256页。
    2 《宣和画谱》卷七,湖南美术出版社,1999年12月,155页。
    3 《宣和画谱》卷九,湖南美术出版社,1999年12月,195页。
    4 《宣和画谱》卷十二,湖南美术出版社,1999年12月,258页。
    5 《宣和画谱》卷十二,湖南美术出版社,1999年12月,259页。
    6 《宣和画谱》卷十二,湖南美术出版社,1999年12月,261页。
    1 阮璞《宣和书画谱谈艺多暗剽苏轼语意》见《画学续证》,香港天马出版有限公司,2005年12月,321页。
    2 《画继》卷一,《图画见闻志画继》,湖南美术出版社,2000年4月,270页。
    3 《画继》卷十,《图画见闻志画继》,湖南美术出版社,2000年4月,421页。
    1 参见《宋会要辑稿职官》,文渊阁四库全书电子版,上海人民出版社。
    2 据《圣朝名画评》卷一记载,黄筌“命为太子左赞善大夫,仍厚赐之。”《益州名画录》卷中载,居寀“授翰林待诏、朝请大夫、寺丞、上柱国,赐紫金鱼袋”为正二品,在北宋时期仅此一例。
    3 太宗至道二年,即规定画家若转官只能“止于光禄寺丞”为从六品上。真宗时期,曾一度冻结包括翰林图画院在内的伎术官的转官之路,后又几经起伏。参见蔡罕《北宋翰林图画院及其院画研究》,浙江人民出版社,2002年6月,7—8页。
    4 “三品以上服紫,五品以上服朱,七品以上服绿,九品以上服青神宗元丰元年改为“去青不用,阶官至四品服紫,至六品服绯,皆象笏、佩鱼,九品以上服绿,笏为木。武臣、内侍皆服紫,不佩鱼。假版官及伎术若公人之人,八品者并听服绿。”参见《宋史舆服制》,《宋史》卷一百五十三,中华书局出版,1977年11月,3561—3568页。
    5 “(唐)始曰鱼符,左一、右一。左者进内,右者随身,刻官姓名,出入合之。因盛以袋,故曰鱼袋。宋因之,其制以金银饰为鱼形,公服则系于带而垂于后,以明贵贱,非复如唐之符契也。”参见《宋史舆服制》,《宋史》卷一百五十三,中华书局出版,1977年11月,3561—3568页。
    1 《画继》卷十,《图画见闻志画继》湖南美术出版社,421页
    2 《画继》卷十,《图画见闻志画继》湖南美术出版社,421页
    3 《画继》卷十,湖南美术出版社,2000年4月,417页。
    4 《画继》卷一,湖南美术出版社,2000年4月,270页。
    5 厉鹗《南宋院画录》卷一,文渊阁四库全书电子版,上海人民出版社。
    1 《画继》卷十,《图画见闻志画继》湖南美术出版社,417页
    2 徐建融《宋代名画藻鉴》,上海书店出版社,1999年11月第一版,
    3 《画继》卷十,《图画见闻志画继》湖南美术出版社,421页
    4 《画继》卷一,《图画见闻志画继》湖南美术出版社,270页
    1 关于“画学诗题取士”的记载见邓椿《画继》卷一《圣艺》,俞成《萤雪丛说》等,参见本文第二章,第三节中的“画学对宣和体花鸟画诗意化的影响”。
    2 蔡絛《铁围山丛谈》,文渊阁四库全书电子版,上海人民出版社。
    3 汤垕《画鉴》,文渊阁四库全书电子版,上海人民出版社。
    4 汪珂玉《珊瑚网》卷二十七,文渊阁四库全书电子版,上海人民出版社。
    5 蔡罕《北宋翰林图画院及其院画研究》,浙江人民出版社,2002年6月,14页。
    1 《宋史徽宗本纪》,文渊阁四库全书电子版,上海人民出版社。
    2 元,陈桱《通鉴续编》卷十一,文渊阁四库全书电子版,上海人民出版社。
    3 徐乾学《资治通鉴后编》卷九十六,文渊阁四库全书电子版,上海人民出版社。
    4 《宋史徽宗本纪》,文渊阁四库全书电子版,上海人民出版社。
    5 宋,章如愚编《群书考索》后集卷三十,文渊阁四库全书电子版,上海人民出版社。
    6 《画继》卷一,《图画见闻志画继》湖南美术出版社,2000年4月,269页。
    1 《宋史选举志》,《宋史》卷一百五十七,中华书局出版,1977年11月,3688页。
    2 《宋史选举志》,文渊阁四库全书电子版,上海人民出版社。
    3 《宋史选举志》,《宋史》卷一百五十七,中华书局出版,1977年11月,36865页。
    4 明,张丑《清河书画舫》,文渊阁四库全书电子版,上海人民出版社。
    1 阮璞《“画院与“画学不容混为一谈》,见《画学丛证》,上海书画出版社,1998年7月第一版,325-331页。
    2 阮璞《“画院”与“画学”不容混为一谈》,见《画学丛证》,上海书画出版社,1998年7月第一版,325-331页。
    1 《宋史选举志》,文渊阁四库全书电子版,上海人民出版社。
    2 《太平治迹统类》卷二十七,文渊阁四库全书电子版,上海人民出版社。
    3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百八十六,文渊阁四库全书电子版,上海人民出版社。
    4 同上
    5 《资治通鉴后编》卷一百,文渊阁四库全书电子版,上海人民出版社。
    1 《宋史》卷一百五十七,文渊阁四库全书电子版,上海人民出版社。
    2 《画继》卷一《圣艺》,《图画见闻志画继》,湖南美术出版社,2000年4月,263页。
    3 俞成《萤雪丛说》,文渊阁四库全书电子版,上海人民出版社。
    1 同上
    2 《画继》卷六《图画见闻志画继》,湖南美术出版社,2000年4月,378页。
    3 陈善《扪虱新语》,文渊阁四库全书,上海人民出版社。
    4 方勺《泊宅编》,文渊阁四库全书,上海人民出版社。
    1 徐邦达《宋徽宗赵佶亲笔画与代笔画的考辨》《故宫博物院院刊》1979年1期。
    2 谢稚柳《宋徽宗赵佶全集序》载《中国古代书画研究十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5月,190页。
    3 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二,文渊阁四库全书电子版,上海人民出版社,原文如下:“……君独不见夫鸡乎,首戴冠者,文也;足搏距者,武也;敌在前敢斗者,勇也;得食相告,仁也;守夜不失时,信也,鸡有此五德”。
    4 赵佶《芙蓉锦鸡图》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组编《中国绘画全集五代宋辽金》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1999年
    1 赵佶《腊梅山禽图》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组编《中国绘画全集五代宋辽金》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1999年6月
    1 徐复观《中国画与诗的融合》载《中国艺术精神》,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12月,293页.
    1 赵佶《瑞鹤图》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组编《中国绘画全集五代宋辽金》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1999年6月
    2 周积寅、王凤珠编著《中国历代画目大典》,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5月,413页。
    1 赵佶《祥龙石图》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组编《中国绘画全集五代宋辽金》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1999年
    2 周积寅、王凤珠编著《中国历代画目大典》,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5月,408页。
    1 赵佶《柳鸦芦雁图》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组编《中国绘画全集五代宋辽金》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1999年
    2 周积寅、王凤珠编著《中国历代画目大典》,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5月,415页。
    1 赵佶《鸜鹆图》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组编《中国绘画全集五代宋辽金》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1999年6月
    1 周积寅、王凤珠编著《中国历代画目大典》,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5月,416页。
    1 阮璞《首倡“画是无声诗”之说者实是王维》,《画学丛证》,上海书画出版社,1998年7月。
    2 王充《论衡》卷二十,文渊阁四库全书电子版,上海人民出版社。
    1 班固《前汉书》卷五十四,文渊阁四库全书电子版,上海人民出版社。
    2 《后汉书》卷一百七,文渊阁四库全书电子版,上海人民出版社。
    3 唐,元稹《元氏长庆集》卷二十三,文渊阁四库全书电子版,上海人民出版社。
    4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卷下之上,文渊阁四库全书电子版,上海人民出版社。
    1 徐复观《中国画与诗的融合》载《中国艺术精神》,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12月,290页。
    2 清,杨昌际《国朝诗画》,八斗诗词大库,http://poem.8dou.net/html/article/461.xml
    3 沈德潜《说诗啐语》,《原诗一瓢诗话说诗啐语》,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1月。
    4 宋,郭知达《九家集注杜诗》卷八,文渊阁四库全书,上海人民出版社。
    1 宋,郭知达《九家集注杜诗》卷十,文渊阁四库全书,上海人民出版社。
    2 宋,郭知达《九家集注杜诗》卷十八,文渊阁四库全书,上海人民出版社。
    3 清,乔亿《剑溪说诗》,郭绍虞编选《清诗话续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3月。
    4 衣若芬在《写真与写意:从唐至北宋题画诗的发展论宋人审美意识的形成》,(台)《中国文哲研究集刊》2001年第十八期,41页-90页。
    5 吴企明《论赵佶题画诗的美学价值与艺术渊源》,《苏州大学学报》,1995年第二期,53-54页。
    1 吴企明《论赵佶题画诗的美学价值与艺术渊源》,《苏州大学学报》,1995年第二期,53-54页。
    2 阮璞《首倡“画是无声诗”之说者实是王维》,《画学丛证》,上海书画出版社,1998年7月第一版,102-107页。
    3 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12月,289-295。
    1 徐复观《中国画与诗的融合》载《中国艺术精神》,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12月,293页。
    2 郑午昌《中国画学全史》,上海书画出版社,1985年3月,283页。
    3 郑午昌《中国画学全史》,上海书画出版社,1985年3月,283页。
    1 明,姜绍书《韵石斋笔谈》卷下,文渊阁四库全书电子版,上海人民出版社。
    2 转引自《明中叶苏州诗画关系研究》汪涤,上海文化出版社,2007年9月,64页。
    3 参见《明中叶苏州诗画关系研究》汪涤,上海文化出版社,2007年9月。
    4 恽格《瓯香馆上补遗画跋》转引自周雨《文人画的审美品格》,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年5月,205页。
    5 钱钟书《中国诗与中国画》,《旧文四篇》,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9月。
    1 邓椿《画继》卷三,《图画见闻志画继》,湖南美术出版社,2000年4月,286页。
    1 刘墨《中国画论与中国美学》,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年9月,231页。
    2 孔颖达《毛诗正义》,文渊阁四库全书电子版,上海人民出版社
    3 张岱《琅嬛文集与包严介》,文渊阁四库全书电子版,上海人民出版社
    1 日,铃木敬《中国绘画史》上卷,转引自周雨《文人画的审美品格》,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年5月,219—220页。
    2 董其昌《画禅室随笔》卷四,文渊阁四库全书电子版,上海人民出版社
    3 阮璞《咏画题画诗中之意未必即是画中之意》见《画学从证》,上海书画出版社,1998年7月第一版,223—226页。
    4 宋,胡仔《渔隐丛话》前集卷三十,文渊阁四库全书电子版,上海人民出版社
    5 阮璞《咏画题画诗中之意未必即是画中之意》见《画学从证》,上海书画出版社,1998年7月第一版,223—226页。
    1 阮璞《咏画题画诗中之意未必即是画中之意》见《画学从证》,上海书画出版社,1998年7月第一版,223—226页。
    1 周雨《文人画的审美品格》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年5月,203页。
    2 欧阳修《六一诗话》,文渊阁四库全书电子版,上海人民出版社。
    3 黄庭坚《山谷集》卷二十七,文渊阁四库全书电子版,上海人民出版社。
    4 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12月,111页。
    5 钱钟书《中国诗与中国画》载《旧文四篇》,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9月
    6 “大画鸟精神”为郭怡孮先生主张,参见郭怡孮编著《花鸟画创作教学》,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2003年1月。
    1 牛克诚《色彩的中国绘画》,湖南美术出版社,2001年,7—17页。
    《宋会要辑稿》,中华书局1957年影印本
    《宋史》,中华书局1977年点校本
    卢辅圣主编:《中国书画全书》,上海书画出版社1994年10月
    俞建华主编:《中国古代画论类编》,人民美术出版社1998年
    《宣和画谱》,湖北美术出版社1999年12月
    《宋人画评》,湖北美术出版社1999年12月
    《图画见闻志、画继》,湖北美术出版社2000年4月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中华书局2004年
    上海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朱易安等编:《全宋笔记》,大象出版社,2006
    郭味蕖编著:《宋元明清书画家年表》,人民美术出版社1962年
    陈高华编著:《宋辽金画家史料》,文物出版社1984年
    傅熹年主编:《中国美术全集》绘画编3两宋绘画上,文物出版社,1988年
    傅熹年主编:《中国美术全集》绘画编4两宋绘画下,文物出版社,1988年
    (美)福开森编著:《历代箸录书目》,人民美术出版社1993年8月
    林树中主编:《海外藏中国历代名画》,湖南美术出版社,1998年
    周积寅、王凤珠主编:《中国画目大典》,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2年
    聂崇正主编:《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商务印书馆,2004年
    《宋人画册》,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上海博物馆。
    吴企明编《中国历代题画诗》,语文出版社
    陈辅国主编:《诸家中国美术史著选汇》吉林美术出版社,1992年12月
    俞剑华:《中国绘画史》商务印书馆,1937年
    王伯敏:《中国绘画史》,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2年
    郑午昌编著:《中国画学全史》,上海书画出版社1985年
    薛永年著:《晋唐宋元卷轴画史》,新华出版社,1991年
    傅抱石撰:《中国绘画变迁史纲》,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
    王朝闻、邓福星主编:《中国美术史》宋代卷,齐鲁书社、明天出版社,2000年
    徐书城:《宋代绘画史》,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年
    徐书城著:《中国绘画艺术史》,人民美术出版社,2001年
    邓乔彬著:《中国绘画思想史》贵州人民出版社2001年
    牛克诚著:《色彩的中国绘画》,湖南美术出版社2001年
    陈传席著:《中国绘画美学史》,人民美术出版社,2002年
    江宏《名作的中国绘画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
    徐建融《宋代名画藻鉴》,上海书店出版社,1999年
    长北《中国艺术史纲》,商务印书馆,2006年
    (日)金原省吾著,傅抱石译,《唐宋之绘画》商务印书馆,1935年
    (日)中村不折、小鹿青云著,郭虚中译,《中国绘画史》南京正中书局,1937
    (美)高居翰著,李渝译:《中国绘画史》,台湾雄狮图书股份有限公司,1985
    (日)内藤湖南著,栾殿武译,《中国绘画史》,中华书局,2008年
    钱钟书著:《旧文四篇》,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
    谢稚柳著:《鉴余杂稿》,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79年
    《隋唐及宋代书画研究选编》(《台港及海外中文报刊资料专辑》特辑)书目文献出版社1987年
    洪在辛选编:《海外中国画研究文选1950-1987》,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2
    (港)饶宗颐著:《画宁贝一国画史论集》台湾时报文化出版企业有限公司,1993
    阮璞著:《画学丛证》,上海书画出版社,1998年
    宗白华著:《中国美学史论集》,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
    黄宾虹著,赵志钧编,《中国画史馨香录》三联书店2002年
    朱东润主编:《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
    北京大学哲学系美学教研室:《中国美学史资料选编》,中华书局1980
    宗白华著:《美学散步》,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
    张晨著:《中国诗画与中国文化》,辽宁教育出版社,1993年
    邓乔彬著:《有声画与无声诗》上海社科院出版社1993年
    朱良志著:《中国艺术的生命精神》安徽教育出版社1995年
    韩经太著:《理学文化与文学思潮》,中华书局,1997年
    朱良志著:《扁舟一叶—理学与中国画学研究》安徽教育出版社,1999
    (美)包弼德《斯文:唐宋思想的转型》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
    胡晓明著:《中国诗学之精神》,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
    徐复观著:《中国艺术精神》,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美)刘子健著,赵冬梅译《中国转向内在》江苏人民出版社2002年
    游国恩主编:《中国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
    刘方著:《生命的诗性之思:文化视野里的中国美学》,当代中国出版社2002
    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严云受著:《诗词意象的魅力》,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年
    刘墨著:《中国画论与中国美学》,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年
    谢稚柳:《中国古代书画研究十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
    杨东莼:《中国学术史讲话》,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年
    阮璞:《画学续证》,香港天马出版有限公司,2005年
    周雨著:《文人画的审美品格》,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年
    童书业著:《童书业绘画史论集》,中华书局,2008年
    陈钟凡著:《两宋思想述评》东方出版社,1996
    周宝珠:《清明上河图与清明上河学》河南大学出版社,1997
    朵云编辑部选编:《中国绘画研究论文集》,上海书画出版社,1992年
    刘奇俊著:《中国历代画派新论》,艺术家出版社,2001年
    钱钟书著:《宋诗选注》,三联书店2002年
    蔡罕著:《北宋翰林图画院及其院画研究》,浙江人民出版社,2002年
    滕固《唐宋绘画史》,《滕固艺术文集》,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年版,
    刘方著:《宋型文化与宋代美学精神》四川出版集团巴蜀书社,2004年
    路成文著:《宋代咏物词史论》,商务印书馆,2005年
    邓乔彬著:《宋代绘画研究》,河南大学出版社,2006年
    刘会彬著:《中国画名作100讲》,百花文艺出版社,2007年
    邵琦、孙海燕编《二十世纪中国画讨论集》,上海书画出版社,2008年
    金维诺《北宋时期的绘画史籍》载《美术研究》1979,3
    金维诺《宋元绘画收藏著录》载《美术研究》1980,3
    令狐彪《关于宋代画学》载《美术研究》1981,1
    薄松年《宋徽宗时期的宫廷美术活动》载《美术研究》1981,2
    令狐彪《关于宋代画院兴隆的原因》载《美术研究》1982,1
    令狐彪《“徐黄二体之争”辨析》载《美术研究》1982,3
    令狐彪《宋代画院画家考略》载《美术研究》1982,4
    令狐彪《宋代画院内外的艺术交流—对一个论点的探讨》载《朵云》1982,5
    令狐彪《院体画和宣和体》载《朵云》1982,11
    金维诺《早期花鸟画的发展》载《美术研究》1983,1
    葛路《宋代画论中反映的文人审美观》载《美术史论》丛刊1984,3
    (日)中村茂夫《黄庭坚论绘画》载《中国画研究》1984
    徐吉军《论宋代文化高峰形成的原因》载《浙江学刊》1988,4
    鲁尧贤《宋代文化繁荣及其原因》载《安庆师范学院学报》1994,2
    霍然《宋代美学思潮勃兴阶级宋代文人士大夫的审美情结》载《浙江社会科学》1996,1
    段玲《宣和画谱探微》载《美术研究》1996,4
    易容《淡风清骨:两宋雅文艺主要审美趣尚时代因素》载《学术月刊》1996,11
    赵险峰《五代两宋时期的画院官》载《河北学刊》1997,4
    谢大伟《论北宋宫廷画院》载《杭州师范学院学报》1997,7
    徐清泉《文化享乐-宋代审美文化的社会动因》载《上海大学学报》1997,10
    李孝弟《宋代绘画文人倾向的转变》载《上海艺术家》1999,3
    王彦发《宋代院体绘画的发展及其影响》载《史学月刊》1999,4
    张晶《论宋代绘画美学中韵的范畴》载《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0,3
    张思齐《从北宋看中西诗画关系学说之异同》载《中州学刊》2000,6
    蔡罕《皇权控制下的北宋院画》载《浙江大学学报》2000,6
    王韶华《宋代绘画本质论的变迁》载《内蒙古大学学报》2002,3
    李臣英《两宋时期花鸟画的承继与开拓》载《宜宾学院学报》2002,9
    顾平《宋代文化思潮对两宋绘画艺术的影响》载《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04,1
    薄松年《宋徽宗墨笔花鸟画初探》载《故宫博物院院刊》2004,3
    (美)伊沛霞《宫廷收藏对宫廷绘画的影响:宋徽宗的个案研究》,《故宫博物院院刊》,2004,3。
    田春《宋代诗歌题画方式之沿革述论》载《艺术探索》2005,1
    邓乔彬《论宋代绘画发达的原因》载《中国文化研究》2005,2
    杨冬《浅谈宋代院体画与文人画中的象征性》载《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5,2
    杨丽《独坐大雄峰-论宋徽宗赵佶的艺术成就》载《文艺评论》2005,5
    尤勇《北宋寓意于物的书画鉴藏观》载《美术史研究》
    邓乔彬《论唐宋的绘画思想与题材之变》载《上海大学学报》2005,5
    董峰《宋代画学新探》载《美术史研究》
    刘烨《宋代画院的教育功能与院体画的发展》载《中国艺术》2005
    (美)伊沛霞《再思皇室艺术收藏—以北宋为例》,载王耀庭主编《开创典范—北宋的艺术与文化研讨会论文集》,台湾故宫博物院,2008年7月。
    张完硕《宋代画论美学研究》,武汉大学博士论文
    程伟《两宋花鸟画演变与美学意境之拓展》河南大学硕士论文
    吴宁《两宋士风论述》暨南大学硕士论文
    田勤耘《崇宁兴学研究》华中科技大学硕士论文
    迟轲:《画与诗》载《美术》1961,3
    陈肃:《再论诗画相济》载《文艺报》1981,5
    潘旭澜:《诗画本一律》载《文艺报》1981,8
    陈绶祥《书画同源与诗画同体》载《朵云》1981第一集
    孙克:《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载《美术研究》1982,2
    郎绍君:《宋画的诗意》载《朵云》上海书画出版社,1982,4
    田心:《诗中画与画中诗》载《艺术世界》1982,5
    许亮:《诗画互补浅议》载《美育》1982,5
    葛岩:《苏轼的诗画异同论》载《美术史论》1985,4
    沈检江《宋诗发展的美学轨迹》载《求是学刊》1991,1
    孔寿山:《论中国的题画诗》载《文艺理论与批评》1994,6
    周桂峰《论诗画融合的美学依据》载《汕头大学学报》1994,10卷1期
    吴企明《论赵佶题画诗的美学价值与艺术渊源》载《苏州大学学报》1995,2
    郭外岑、郭静贞《画中有诗新义发微》载《西北师大学报》1995,3
    宋雄华《中西诗画论之文化基因比较》载《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2,5
    东方乔《题画诗源流考辨》载《河北学刊》2002,7
    章继光《诗画一体的观念与宋人尚意的美学追求》载《中国文学研究》2003,3
    李园《庄子对中国诗画融合历程的影响》载《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2003,8
    滕志鹏《中国古典画论中的文学思想》载《山西师大学报》2005,5
    李安源《画可以兴—论中国花鸟画图式的比兴传统》载《军艺学报》2006,1
    刘蔚《宋代绘画与宋代田园诗》载《文化遗产》
    刘晔《中国传统诗画关系探究》,南京艺术学院博士论文
    赵晓涛《游于艺途-宋代诗与画的相关性研究》复旦大学博士论文
    吴文治《宋代题画词论说》河北大学硕士论文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