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三·三·二”实践教学模式探讨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改革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三·三·二”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一次尝试和探索。
     “三·三·二”实践教学模式主要包括模拟教学实践模块、理论应用实践模块、直接参与实践模块等三个实践教学模块;课堂、课外校内、社会实践基地等三个实践教学平台;从间接知识学习到实践与从实践到内化理论两个实践教学环节。
     “三·三·二”实践教学模式既具有理论依据,又具有法律法规依据,更具有实践依据。它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人的全面发展理论、马克思人的本质论以及西方教学思想中情境学习理论、主体性学习理论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应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等法律、法规以及其他重要文件中提出的关于大学生全面发展、理论与实践结合等精神的体现,也是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困惑的一种反思和回应。
     “三·三·二”实践教学模式以提高大学生实践意识、实践能力,从而推进大学生内化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道德规范,明确正确的政治方向,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三·二”实践教学模式在实践运用中还可能遇到诸如实践教学内容的优化、实践教学平台的构建、教学方法的创新、“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实践教学考核评估体系的健全、实践教学环节的规范等问题。本文相应地提出了一些对策,可以解决以上问题,从而实现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目标,体现了“三·三·二”实践教学模式的优越性、可操作性和推广性。
The renovation of Teaching model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at Institutes of Higher Learning is an inevitable requirement for times development. The construction of“three-three-two”practice teaching model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for its teaching reform is the first attempt and exploration.
     “Three-three-two”practice Teaching model includes three practice teaching modules、three practice teaching platforms and two practice teaching segments. Three practice teaching modules are simulated teaching practice module, theoretical application practice module, and directly involved in the practice module. Three practice teaching platforms are classroom, extra-curricular and inner school, and social practice basement. The practice teaching model consists of two segments that are from indirect knowledge learning to practice and from practice to inner theory.
     “Three-three-two”practice Teaching model has theoretical basis, statute basis and practical basis . It is application of that Marxist epistemology, the human’s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theory of Marxist and the human property theory of Marx and teaching theory of scenes with principal individual study theory of the Western teaching ideology .It incarnates the spirit of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combin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 proposed by "Republic of China Law on Higher Education" and "Comments about further enhancing and improv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at Institutes of Higher Learning ".It is also reflection and response for the current confusing practic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at Institutes of Higher Learning .
     “Three-three-two”practice Teaching model aims at which enhances practical awareness and practical abi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thereby enhances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Furthermore it promotes the social moral standards that mainly regards the core values system of the socialist as main content. It confirms a right political direc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and promotes them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Three-three-two”practice teaching model in its practical application is also likely to be encountered some problems , such as optimization of practical teaching content, construction of practical teaching platform,innovation of practical teaching methods, construction of "dual-mode" teacher staff, criterion of practical teaching segments and so on .This paper gives some answers to resolve these problems and achieves the objectives that enhance the effectiven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s.Then it realizes superiority, maneuverability and popularization of the model.
引文
① 自立强:《高校“两课”辩论式课堂教学模式探讨》,《职教论坛》,2004年第9期
    ① 张春秀:《网络技术下“两课”教学模式研究》,《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5年第3期
    ② 孙万国、申雁飞:《关于两课传统教学模式的反思》,《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4 年第 6 期
    ③ 伍人:《“两课”实践教学模式的创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2年第5期
    ④ 自正发等:《构建有效可行的“两课”社会实践教学模式》,《教育与职业》,2006年第21期
    ⑤ 唐春波:《浅谈高校“两课”新型教学模式的构建》,《经济与社会发展》,2006年第5期
    ⑥ 王新:《创新教学模式 切实增强“两课”教育教学的实效性》,《长春中医学院学报》,2003年第3期
    ①魏守常:《“两课”教学必须实施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第5期
    ②孙万、申雁飞:《关于两课传统教学模式的反思》,《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4 年第 6 期
    ③罗国基、付胜国:《“两课”主体教学模式新探》,《抚州师专学报》,2001年第4期
    ④郑志强:《对高校“两课”构建“主体参与型”教学模式的探索》,《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 年第 3 期
    ⑤王学静:《关于构建“生本”“两课”教学模式的思考》,《理论界》,2006年第6期
    ⑥张梅龙:《“两课”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井冈山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4年增刊
    ① 顾晓英:《师生交感互动的“两课”教学模式》,《思想理论教育》,2004年第9期
    ② 赵霞:《构建高校“两课”新教学模式面临的问题与对策》,《前沿》,2004年第7期
    ③ 康强:《教学模式改革:“两课”改革的“主攻点”》,《高等理科教育》,2004年第1期
    ④ 张华华、覃雪源:《高校“两课”“自主探究学习”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第6期
    ⑤ 白立强:《高校“两课”辩论式课堂教学模式探讨》,《职教论坛》,2004年第9期
    ⑥ 赖纯胜:《“两课”接受教学模式——运用科际整合的方法》,《思想 理论 教育》,2003年第5期
    ① 李钺:《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高校“两课”网络教学模式初探》,《经济师》,2006年第4期
    ② 温振英、颜玲:《传统教学与网络教学相结合:“两课”教学模式的探索》,《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第1期
    ③ 曾令辉:《论高校“两课“实验实践教育教学模式的构建》,《教育与职业》,2004 年第 20 期
    ④ 侯曙光:《“两课”教育教学社会实践运行模式探讨》,《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1期
    ⑤ 解根法、柴达:《构建“两课”“3+1+1”教学模式》,《思想教育研究》,2002年第4期
    ⑥ 沈楚:《高校德育实践模式的构建》,《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 年第 11 期
    
    ①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42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年版,第 123 页
    ②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年版,第 243 页
    ③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3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年版,第 514 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3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年版,第 295 页
    ② 钟国芳:《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企业家天地》,2007 年第 4 期
    
    ①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年版,第 56 页
    ②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1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年版,第 73 页
    ③ 彭庆红:《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探索》,2001 年第 2 期
    
    ① 韩玲玲、张康风:《对情境学习理论的几点认知》,《吉林粮食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 年第 3 期
    ② 向光富:《情境学习理论与现代教学》,《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 年第 6 期
    
    ① 梁好翠:《情境学习理论及其教学涵义》,《广西社会科学》,2004 年第 12 期
    ② 李丽丽:《主体性学习的理论透视》,《教学研究》,2001 年第 4 期
    ③ 陈金凤、王凯明:《探究主体性学习的化学课堂教学模式建构》,《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07 年第 4 期
     ① 李丽丽:《主体性学习的理论透视》,《教学研究》,2001 年第 4 期
    ① 教育部社会科学司:《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文献选编》(1949-2006),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93页
    ② 教育部社会科学司:《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文献选编》(1949-2006),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07页
    ③ 教育部社会科学司:《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文献选编》(1949-2006),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41页
    ④ 教育部社会科学司:《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文献选编》(1949-2006),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54页
    ⑤ 教育部社会科学司:《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文献选编》(1949-2006),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67页
    ① 教育部社会科学司:《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文献选编》(1949-2006),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94页
    ② 教育部社会科学司:《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文献选编》(1949-2006),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211页
    ③ 教育部社会科学司:《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文献选编》(1949-2006),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203页
    ④ 教育部社会科学司:《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文献选编》(1949-2006),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205页
    ⑤ 教育部社会科学司:《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文献选编》(1949-2006),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214页
     ① 教育部社会科学司:《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文献选编》(1949-2006),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216页
     ① 苏甦、张金霞等:《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创新模式研究——“三·三·二”模式的构建与实践》,《时代经贸》,2007年第5卷
     ① 徐浩特:《高等学校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辽宁教育研究》,2005 年第 2 期
     ① 赵志军、张树广:《论坚持德育为先的原则》,《教育探索》,2006 年第 9 期
     ① 赵兵:《模拟教学的应用》,《中国音乐教育》,2006年第1期
     ① 徐少红:《模拟教学法及其实施》,《机械职业教育》,2007年第4期
     ① 徐少红:《模拟教学法及其实施》,《机械职业教育》,2007 年第 4 期
    ① 王金洲、戴金祥:《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环节的思考》,《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2期
    
    ① 苏立云:《构建和谐课堂 师生共同成长》,《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OO7年第1期
    ② 刘泓蔚:《构建新课程标准下的“和谐课堂”》,《潍坊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
     ① 《毛泽东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92页
     ① 夏建文:《高校“两课”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思考》,《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6 年第 3 期
     ① 黄焕初、符惠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践教学参考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年第 1 版,第 3 页
     ① 王小元、孙国平:《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原则》,《井冈山医专学报》,2007年第5期
     ① 骆郁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 年第 1 版,第 320 页
    ① 谭宏、杨启莲:《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原则、方法和保障》,《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3期
     ① 雷云:《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迫切性》,《大理学院学报》,2007年第7期
     ①孔子:《论语·子路》
     ① 尹晓敏:《“两课”社会实践教学探索》,《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5 年第 1 期
     ① 邓先奇、段喜春:《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组织和实施》,《湖北社会科学》,2006年第1期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2、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2.张耀灿、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1月第1版
    3.朱明光、蓝纬等:《思想政治学科教育学》,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12月第1版
    4.黄济:《现代教育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3月第1版
    5.刘天才:《思想政治(品德)教学论》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11月第1版
    6.教育部社会科学司:《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文献选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1月第2版
    7.夏惠贤:《当代中小学教学模式研究》,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年4月第1版
    8.高文:《现代教学的模式化研究》,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年6月第1版
    9.徐辉:《现代西方教育理论》,重庆出版社,2006年9月第1版
    10.董远骞:《中国教学论史》,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年3月第1版
    11.王小云、王辉:《大学生社会实践概论》,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年7月第1版
    12.宋宁娜:《教学论教程》,中国工程出版社,2004年6月第1版
    13.祖嘉合:《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2月第1版
    14.徐志宏:《思想理论教育教学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3月第1版
    15.曲“武、张贵仁等:《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科学体系研究》,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11月第4版
    16.熊川武:《实践教育学》,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年 11 月第 1 版
    17.梁桂麟、徐海波:《当代高校公共理论课教育教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年 8 月第 1 版
    18.顾海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改革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 1 版
    19.李红:《教育心理学》,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 年 4 月第 1 版
    20.赵鸣九:《大学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年 7 月第 2 版
    21.莱斯利·P·斯特弗、杰里盖尔:《教育中的““主义》,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9月第1版
    1.吴任慰:《论社会实践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中的运用》,《福“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2期
    2.李瑞清、娜芹等:《高校“两课“实践教学运作模式研究》,《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年第9期
    3.张伟青:《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探析》,《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3期
    4.王圣祯:《“两课“实践教学的探索》,《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6期
    5.谢永萍:《高校“两课“实践教学环节探索》,《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第4期
    6.康丹丹、巩茹敏:《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探析》,《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年第3期
    7.李晓衡、谢四平:《论实践教学法在高校“两课“教学中的运用》,《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3年第7期
    8.高“新、费迅:《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理论研究与方法探讨述论》,《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5年第4期
    9.应小丽:《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运行机制的““》,《中国高教研究》,2005年第8期
    10.杨晓娟:《关于“两课“课程设置的再思考》,《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5年第3期
    11.汪洋、毛德松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尝试》,《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第2期
    12.杜惠平、魏钢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新模式》,《中国德育》,2007年第3期
    13.喻玲娜、龚波:《大学使命管理理“与模式““的探析》,《当代教育论坛》,2007年第2期
    14.刘金星、李萃茂:《现代大学教育理“与全面发展人才培养模式的““》,《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年第11期
    15.蔡海生、郭旭等:《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估体系的探讨》,《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2期
    16.李资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的现状与思考》,《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7年第2期
    17.朱小霞:《“双师型“教师队伍“设之探讨》,《石油教育》,2007年第2期
    18.赵剑平:《坚持以人为本的学校教育工作初探》,《教育与职业》,2006年第11期
    19.马志超:《论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创新》,《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7年第1期
    20.苏甦:《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教育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3期
    21.李海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探析》,《文教资料》2006年10月下旬刊
    22.李嘉珊、刘俊伟:《高校“两课“课堂教学与实践关系的思考——大学生道德修养教育教学与实践的探索》,《理论前沿》,2006年第16期
    23.靳诺:《探索实践教学的可行性 增强公共理论课的实效性——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讨会上的讲话》,《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5期
    24.李春明:《试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谋教学加强实践环苇的必要性》,《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6年第2期
    25.杨小文:《强化实践教学促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年第2期
    26.李琴:《浅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践观点“》,《当代教育论坛》,2006年第4期
    27.牟德刚:《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课程设置的思考》,《毛泽东思想研究》,2006年第3期
    28.李松林、李会先:《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几点思考》,《思想教育研究》,2006年第7期
    29.张国镛、江茂森:《关于高校思想政洽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环节的几点思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年第2期
    30.王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改革的理论与实践》,《合肥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1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