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文艺复兴时期的教师问题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文艺复兴是欧洲历史上一个非常重大的事件,也是欧洲历史上一次大规模的思想和文化解放运动,它是欧洲新兴资产阶级继承、借鉴和利用古希腊、古罗马的古典文化,在意识形态领域里对封建主义和宗教神学发动的一场革命。这场革命,有利于破除近千年的封建思想意识和宗教神学观念对人们的束缚,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使欧洲的科学和文化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正如恩格斯指出的,这是“人类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文艺复兴时期一些伟大的人文主义者和教育家积极宣传人文主义,建立新的教育,这对于促进文艺复兴运动的开展起了非常积极的作用。本文侧重从人文主义教育的角度研究文艺复兴时期的教师。
     其中本文共分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介绍文艺复兴时期的社会状况及其指导思想。本部分主要简述了文艺复兴时期的社会状况,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内容。同时本部分还介绍了文艺复兴时期的指导思想——人文主义以及人文主义教育等方面的内容。
     第二部分主要介绍文艺复兴前期的教师。主要包括古代和中世纪的教师问题回顾、文艺复兴前期的教育状况和各种教育机构中的教师等方面的内容。在论述各种教育机构中的教师时,主要论述了初等和中等教育中的教师和大学中的教师。
     第三部分主要介绍文艺复兴后期的教师。主要包括文艺复兴后期的教育状况、各种教育机构中的教师。论述各种教育机构中的教师时,主要选取初等和中等教育机构中的教师以及大学中的教师为论述对象。
     第四部分主要介绍人文主义教育家的教师观。主要选取了伊拉斯谟、拉伯雷、马尔卡斯特、蒙田四位著名的人文主义教育家为研究对象,详细分析了他们有关教师的论述。
     第五部分主要是关于文艺复兴时期教师问题上的历史进步。本部分力图在对文艺复兴时期的教师进行详细论述的基础上总结归纳他们的历史进步性。
The Renaissance is a significant and large-scale movement of thought and cultural liberation in the European history. It is a revolution of the European emerging bourgeoisie, in which they changed the feudalism theology ideologically by inheriting, learning from and making use of the classical civilization of the ancient Greek and Rome. This revolution helped break the shackles of feudalism and the religious theology of nearly a millennium, which brings the prosperity of science and culture, so it is a great liberation movement of thought. As Engels termed it as "the greatest progressive revolution that mankind has ever experienced". Some great humanists and educationalists in the period of Renaissance actively advocated the humanism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new education system, which has a positive effect on the movement of the Renaissance. This paper mainly researches on the teachers in the period of Renaissanc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umanist education.
     This paper is made up of five parts. In the first part, the author introduced the social conditions of the Renaissance and guiding principles of Renaissance. The focus of this part is the social environment of Renaissanc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olitic, economy and culture. At the same time, the author also briefly introduced the guiding principles of the Renaissance-humanism, and humanist education and so on.
     The second part is about the introduction of issues concerning early Renaissance teachers, which mainly includes the retrospect of the problems concerning teachers in the ancient and medieval period of time, the educational condition of the early Renaissance period and the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 But discussed in the various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 teachers, focuses on primary and secondary education teachers and university teachers.
     The third part introduces the latter Renaissance teachers, including, the educational condition of the later period of Renaissance and teachers in various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 While discussing teachers in various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 the teachers selected are mainly from primary and secondary education institutions and some are from universities.
     The fourth part introduces the views of humanist educators. Four famous humanist educators are selected as the subjects of study; they are Erasmus, Francois Rabelais, Mulcaster and Montaigne. The author analyzed views about teacher in detail.
     The fifth part is mainly about the progressive of humanist teacher in the period of Renaissance. Basing on the detailed analysis of those characteristics, in this part, the author tried to summarize their progressive.
引文
1 陈佛松:《世界文化史》,武昌: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302页。
    2 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61页。
    3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85页。
    4 陈小川、郭振铎、吕殿楼、吴泽义:《文艺复兴史纲》,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20页。
    5 陈小川、郭振铎、吕殿楼、吴泽义:《文艺复兴史纲》,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22页。
    6[荷兰]彼得·李伯庚:《西方欧洲文化史》赵复三译,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2004年版,第250页。
    7[美]菲利普·李·拉尔夫、罗伯特·E·勒纳等著:《世界文明史》(上卷),赵丰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年版,第811-812页。
    8 曹孚、滕大春等编:《外国古代教育史》,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2年版,第159页。
    9 罗炳之编著:《外国教育史》(上册),淮阴:江苏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169页。
    10 吴式颖、任钟印主编:《外国教育思想通史》(第四卷)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15页。
    11 滕大春主编:《外国教育通史》(第二卷)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第160-161页。
    12 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2卷),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第8页。
    13 曹孚、滕大春等编:《外国古代教育史》,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2年版,第76页。
    14[苏]米定斯基著:《世界教育史》,叶文雄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0年版,第71页。
    15[法]雅克·勒戈夫:中世纪的知识分子,张弘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第110页。
    16 William J.Courtenay & Jürgen Miethke.(2000).Universities and Schooling in Medieval Society.Leiden,The Netherlands:Koninklijke Brill NV,P.167-185.
    17[法]雅克·勒戈夫:中世纪的知识分子,张弘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第112页。
    18 孙鼎国主编:《西方文化百科》,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38页。
    19 裔昭印主编:《世界文化史》,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315页。
    20 朱龙华著:《意大利文艺复兴的起源与模式》,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126页。
    21 朱龙华著:《意大利文艺复兴的起源与模式》,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127页。
    22 朱龙华著:《意大利文艺复兴的起源与模式》,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129页。
    23 朱龙华著:《意大利文艺复兴的起源与模式》,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130页。
    24 张世华著:《意大利文艺复兴研究》,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124页。
    25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北京:人民出版社,1962年版,第5页。
    26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北京:人民出版社,1962年版,第5页。
    27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北京:人民出版社,1962年版,第5页。
    28 张世华编著:《意大利文艺复兴研究》,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124页。
    29 刘明翰、刘丹忱、刘苏华著:《文艺复兴时代的教育思想家》,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11页。
    30[美]格莱夫斯著:《中世纪教育史》,吴康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32页。
    31[美]格莱夫斯著:《中世纪教育史》,吴康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37页。
    32[美]S·E·佛罗斯特著:《西方教育的历史和哲学基础》,吴元训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年版,第191-192页。
    33 吴式颖、任钟印主编:《外国教育思想通史》(第四卷)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102页。
    34[美]S·E·佛罗斯特著:《西方教育的历史和哲学基础》,吴元训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年版, 第192页。
    35 吴式颖、任钟印主编:《外国教育思想通史》(第四卷)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102页。
    36[美]S·E·佛罗斯特著:《西方教育的历史和哲学基础》,吴元训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年版,第193页。
    37[美]格莱夫斯著:《中世纪教育史》,吴康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36页。
    38 刘明翰、刘丹忱、刘苏华著:《文艺复兴时代的教育思想家》,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31页。
    39 张椿年著:《从信仰到理性--意大利人文主义研究》,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80页。
    40 刘明翰、刘丹忱、刘苏华著:《文艺复兴时代的教育思想家》,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35页。
    41[美]格莱夫斯著:《中世纪教育史》,吴康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35页。
    42 吴式颖、任钟印主编:《外国教育思想通史》(第四卷)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103页。
    43 褚宏启著:《走出中世纪》-文艺复兴时代的教育情怀,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39页。
    44[意]加林:《意大利人文主义》,李玉成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年版,第75页。
    45 J·戴维斯:《文艺复兴早期的佛罗伦萨及其大学》(Jonathan Davies:Florence and Its Universty during the Early,Renaissance,Brill,1998),布里尔1998年版,第116-117页。
    46[意]加林著,李玉成译:《意大利人文主义》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年版,第154页。
    47 保罗·F·格瑞德尔:《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学校教育》,(Paul F.Grendler:Schooling in Renaissance Iraly:Literacy and Learning,1300-1600,Baltimore and London,1989),巴尔的摩和伦敦1989年版,第250页。
    48 裘学贤著:《人文主义哲学及其在教育上的意义》,台北:高雄万文图书出版社,1998年,第197-198页。
    49 马里尔·S·哈里斯:《意大利的文艺复兴及其对西方文明的影响》(Maria S.Haynes:The Italian Renaissance and its Influence on Western Civilization.London,1993),伦敦1993年版,第39-42页。
    50 保罗·F·格瑞德尔:《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书籍出版和学校教育》(Paul F.Grendler:Books and schools in the Italian Renaissance,Variorum,1995),威尔瑞路姆1995年版,(Ⅴ),第775-776页。
    51 保罗·F·格瑞德尔:《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学校教育》(Paul F.Grendler:Schooling in Renaissance Italy:Literacy and Learning,1300-1600,Baltimore and London,1989),巴尔的摩和伦敦1989年版,第29-33页。
    52保罗·F·格瑞德尔:《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学校教育》(Paul F.Grendler:Schooling in Renaissance Iraly:Literacy and Learning,1300-1600,Baltimore and London,1989),巴尔的摩和伦敦1989年版,第130-132页。
    53 S·R·瓦斯特、R·P·夏尔玛:《中世纪教育史》(S·R·Vashist & Ravi·P·Sharma:History of Vedieval Education,New Delhi,1997),新德里1997年版,第9页。
    54 Ducats,威尼斯铸造的金币名,中世纪晚期和文艺复兴时期,威尼斯的杜卡特和佛罗伦萨的佛洛林是当时的主要国际货币。
    55 保罗·F·格瑞德尔:《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书籍出版和学校教育》,(Ⅵ),(Paul F.Grendler,Books and Schools in the Italian Renaissance,Variorum,1995),威尔瑞路姆1995年版,(Ⅵ),第196-197页。
    56 郭为藩著:《转变中的大学传统.议题与前景》,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6页。
    57 许枫叶:《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大学教育》,四川大学,硕士论文,2004年。
    58 保罗·F·格瑞德尔:《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教师》(Paul F·Grendler:The unierties of The Italian Renaissance,Baltinmore and Londn,2002),巴尔的摩和伦敦,2002年版,第159-160页。
    59 许枫叶:《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大学教育》,四川大学,硕士论文,2004年,第10页。
    60 滕大春主编:《外国教育通史》(第二卷)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第168页。
    61 吴式颖、任钟印主编:《外国教育思想通史》(第四卷)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181页。
    62 吴式颖、任钟印主编:《外国教育思想通史》(第四卷)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185页。
    63[英]丹尼斯.哈伊著:《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历史背景》,李玉成译,北京:三联书店出版社,1988年版,第187-199页。
    64 裔昭印主编:《世界文化史》,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323页。
    65 当时的尼德兰相当于今天的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和法国北部的一部分。
    66 吴式颖、任钟印主编:《外国教育思想通史》(第四卷)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233页。
    67[英]博伊德、金合著:《西方教育史》,任宝祥,吴元训主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年版,第169页。
    68 滕大春主编:《外国教育通史》(第二卷),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第200-201页。
    69 吴式颖、任钟印主编:《外国教育思想通史》(第四卷)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245页。
    70 百年战争是1337年到1453年发生在英国和法国之间大大小小战役的总称。中世纪,英国诸王又通过一系列与法国的联姻,都成为法国诸王大片领地上的主要封臣。1346年,英王「爱德华三世」终于提出,要求享有「全部法兰西王国」的继承权。1328年,法国卡佩王朝绝嗣,支裔华洛瓦家族的「腓力六世」继位,英王「爱德华三世」以卡佩王朝前国王「腓力四世」外孙的资格,争夺卡佩王朝继承权。1337年「爱德华三世」称王法兰西,「腓力六世」则宣布,收回英国在法境内的全部领土,派兵占领耶讷,百年战事遂起。
    71 G·R·波特编:《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文艺复兴(第一卷),世界历史研究所翻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87-88页。
    72 吴式颖、任钟印主编:《外国教育思想通史》(第四卷)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383页。
    73 钱秉旦、许浩明著:《英国通史》,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年版,第123页。
    74[美]格莱夫斯著:《中世纪教育史》,吴康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55页。
    75[美]格莱夫斯著:《中世纪教育史》,吴康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55-156页。
    76 滕大春主编:《外国教育通史》(第二卷),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第181页。
    77[美]格莱夫斯著:《中世纪教育史》,吴康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56页。
    78[美]格莱夫斯著:《中世纪教育史》,吴康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56页。
    79 曾在海德堡和沃尔姆斯(今德国)讲授经典著作。
    80 他是阿格里克拉的朋友,也曾在德国主要大学教授拉丁文、希腊文、希伯来文等各种文字。他曾编著了一部拉丁辞典,翻印许多希腊经典,还同别人合编了一部希伯来文的文法和辞典。
    81[英]博伊德、金合著:《西方教育史》,任宝祥、吴元训主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年版,第171-172页。
    82 丹尼斯·哈伊著:《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历史背景》,李玉成译,北京:三联书店,1988年版,第196页。
    83 Jeffrey Lsingman.(1995).Daily life in Elizabethan England.Greenwood Press London,P.42.
    84 Jeffrey Lsingman.(1995).Daily lire in Elizabethan England.Greenwood Press London,P.47.
    85 Penry.(1964).Willianms:Life in Tudor England Capricorn books.New York,P.123.
    86 滕大春主编:《外国教育通史》(第二卷),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第201页。
    87[德]弗·鲍尔生著:《德国教育史》,滕大春、滕大生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第35页。
    88 滕大春主编:《外国教育通史》(第二卷),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第202页。
    89 滕大春主编:《外国教育通史》(第二卷),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第200页。
    90[美]E·P·克伯雷选编:《外国教育史料》,任宝祥、任钟印主译,华中师范大学、西南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教育系等译,武昌: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229-230页。
    91 滕大春主编:《外国教育通史》(第二卷),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第198页。
    92[美]格莱夫斯著:《中世纪教育史》,吴康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79页。
    93 裘克安编著:《牛津大学》,湖南教育出版社,1986年版,第86页。
    94 刘明翰、刘丹忱、刘苏华著:《文艺复兴时代的教育思想家》,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38页。
    95 吴式颖、任钟印主编:《外国教育思想通史》(第四卷)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284页。
    96 吴元训著:《中世纪教育文选》,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第129页。
    97 吴元训著:《中世纪教育文选》,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第129页。
    98 吴元训著:《中世纪教育文选》,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第130页。
    99 吴元训著:《中世纪教育文选》,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第98页。
    100 吴元训著:《中世纪教育文选》,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第101页。
    101 吴元训著:《中世纪教育文选》,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第132页。
    102 吴元训著:《中世纪教育文选》,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第132页。
    103 刘明翰、刘丹忱、刘苏华著:《文艺复兴时代的教育思想家》,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62页。
    104 吴元训著:《中世纪教育文选》,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第72页。
    105 吴元训著:《中世纪教育文选》,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第132页。
    106 华东师范大学、杭州大学教育系合著:《西方古代教育论著选》,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第227页。
    107 吴元训著:《中世纪教育文选》,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第130页。
    108 吴元训著:《中世纪教育文选》,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第135页。
    109 吴元训著:《中世纪教育文选》,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第133页。
    110 吴元训著:《中世纪教育文选》,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第134页。
    111[英]博伊德、金合著:《西方教育史》,任宝祥、吴元训主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年版,第175页。
    112 吴元训著:《中世纪教育文选》,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第68页。
    113[英]伊丽莎白·劳伦斯著:《现代教育的起源和发展》,纪晓林译,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2年,第45页。
    114 E.B.Castle.(1970).The Teacher.Oxford University Press,P.91.
    115 E.B.Castle.(1970).The Teacher.Oxford University Press,P.93.
    116 E.B.Castle.(1970).The Teacher.Oxford University Press,P.92.
    117 E.B.Castle.(1970).The Teacher.Oxford University Press,P.92.
    118 郑克鲁遍选:《蒙田感悟散文》,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第48页。
    119 吴元训著:《中世纪教育文选》,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第418页。
    120 吴元训著:《中世纪教育文选》,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第419页。
    121 蒙田著:《蒙田随笔全集》(上卷),潘丽珍译,译林出版社,1996年版,第182页。
    122 郑克鲁遍选:《蒙田感悟散文》,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第48页。
    123 吴元训著:《中世纪教育文选》,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第418页。
    124 吴元训著:《中世纪教育文选》,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第419页。
    125[美]格莱夫斯著:《中世纪教育史》,吴康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63页。
    126 郑克鲁遍选:《蒙田感悟散文》,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第52页。
    127 单中惠主编:《西方教育思想史》,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93页。
    128 蒙田著:《蒙田随笔全集》(上卷),潘丽珍译,译林出版社,1996年版,第185页。
    129[英]伊丽莎白·劳伦斯著:《现代教育的起源和发展》,纪晓林译,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2年版,第51页。
    130 单中惠主编:《西方教育思想史》,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66页。
    1、[荷兰]彼得.李伯庚著.欧洲文化史(上).赵复三译,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2、[瑞士]雅各布.布克哈特著.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何新译,马香雪校,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3、[英]P.博克著.蒙田.孙乃修译,北京:工人出版社,1986.
    4、[英]博伊德,金合著.西方教育史.任宝祥,吴元训主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
    5、[英]丹尼斯.哈伊著.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历史背景.李玉成译,北京:三联书店出版社,1988.
    6、[英]伊丽莎白.劳伦斯著.现代教育的起源和发展.纪晓林译,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2.
    7、[英]G.R.波特编.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 文艺复兴(第一卷).世界历史研究所翻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
    8、[德]弗.鲍尔生著.德国教育史.滕大春,滕大生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
    9、[苏]米定斯基著.世界教育史.叶文雄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0.
    10、[法]雅克.勒戈夫著.中世纪的知识分子.张弘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11、[美]S.E.佛罗斯特著.西方教育的历史和哲学基础.吴元训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
    12、[美]格莱夫斯著.中世纪教育史.吴康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13、[美]E.P.克伯雷选编.外国教育史料.任宝祥,任钟印主译,华中师范大学、西南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教育系等译,武昌;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
    14、[美]罗伯特.E.勒纳,斯坦迪什.米查姆等著.西方文明史.王党非等译,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4.
    15、[美]菲利普.李.拉尔夫,罗伯特.E.勒纳等著.世界文明史(上卷). 赵丰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
    16、[美]雅克.巴尔赞(J.Barzun).从黎明到衰落--西方文化生活五百年,1500年至今.林华译,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2.
    17、[美]爱德华.麦克诺尔.伯恩斯,菲利普.李.拉尔夫著.世界文明史(第二卷).罗经国,沈寿源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
    18、[美]威尔.杜兰原著.文艺复兴总述.幼狮编译部主编,台北:幼狮文化事业公司出版,六十八年(1979年).
    19、[美]威尔.杜兰著.世界文明史(文艺复兴卷).幼狮文化公司译,北京:东方出版社,1999.
    20、白晓忠编译.世界各国教育概况.扬州:江苏教育出版社,1985.
    21、程方平著.新师说.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9.
    22、曹孚,滕大春等编.外国古代教育史.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2.
    23、陈照雄著.人文主义教育思想.高雄:复文图书出版社,1983.
    24、陈小川,郭振铎,吕殿楼,吴泽义.文艺复兴史纲.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6.
    25、程禹文著.世界古代中期文化教育史.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0.
    26、恩格斯.自然辨证法.北京:人民出版社,1962.
    27、郭圣铭.文艺复兴.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28、郭为藩著.转变中的大学传统.议题与前景.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29、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2卷).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30、姜守明、洪霞著.西方文化史.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31、李罡,高益民主编.中外教育史简编.北京:民族出版社,2002.
    32、李伯杰等著.德国文化史.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2.
    33、刘明翰,刘丹忱,刘苏华著.文艺复兴时代的教育思想家.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6.
    34、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35、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6、蒙田著.蒙田随笔全集(上卷).潘丽珍译,译林出版社,1996.
    37、钱秉旦、许浩明著.英国通史.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
    38、任钟印主编.世界教育名著通览.武昌:湖北教育出版社,1994.
    39、孙鼎国主编.西方文化百科.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1991.
    40、单中惠主编.西方教育思想史.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1.
    41、单中惠,杨汉麟主编.西方教育学名著提要.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42、滕大春主编.外国教育通史(第二卷).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5.
    43.、滕大春.外国教育史和外国教育.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1998.
    44、徐辉,郑继伟编著.英国教育史.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1993.
    45、徐宗林著.西洋教育思想史.台北:文景出版社,1985.
    46、徐新编著.西方文化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47、解光云主编.世界文化史.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4.
    48、夏之莲著.外国教育发展史料选粹(上、下).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49、王文俊著.人文主义与教育.五南图书出版公司出版,1983.
    50、王川著.西方经典教育学说.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
    51、王天一,夏之莲,朱美玉编著.外国教育史(上册).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52、吴式颖,任钟印主编.外国教育思想通史(第四卷).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2.
    53、吴式颖主编.外国教育史教程.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54、吴式颖,姜文闵.外国教育史话.徐州:江苏人民出版社,1982.
    55、吴泽义,王松亭,李春隆编.文艺复兴时代的巨人.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
    56、吴元训著.中世纪教育文选.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57、伍德勒,贾艳红,袁强著.中外教育简史.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2.
    58、魏译馨选编.傅任敢教育译著选集.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3.
    59、姚介厚,李鹏程等著.西欧文明(上).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60、原青林著.揭示英才教育的秘诀--英国公学研究.黑龙江: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6.
    61、袁锐锷著.外国教育史新编.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62、易杰雄主编,康天意著.文明的狂飙疾进时代.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
    63、裔昭印主编.世界文化史.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64、朱寰,吴泽义等主编.西方文化要览.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5.
    65、周一艮,吴于廑主编.世界通史(中古部分).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66、赵祥麟.外国教育家评传(第一卷).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2.
    67、朱龙华著.意大利文艺复兴的起源与模式.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68、郑克鲁遍选.蒙田感悟散文.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9.
    69、张椿年著.从信仰到理性--意大利人文主义研究.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3.
    70、张世华编著.意大利文艺复兴研究.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71、张泽乾著.法国文化史.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1997.
    1、Christopher Allmand ed.(1998).The New Cambridge medieval history(Ⅶ).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E.B.Castle.(1970).The teacher.Oxford University Press.
    3、Jeffrey Lsingman.(1995).Daily life in Elizabethan England.Greenwood Press London.
    4、Michael Johes ed.(2000).The New Cambridge medieval history(Ⅵ).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5、Paul.F.Grendler.(2002).The University of the Italian Renaissance.Baltimore &London.
    6、Penry.(1964).Willianms:Life in Tudor England Capricorn book.New York.
    7、S.C.Parker.(1912).The history of modern elementary education.Boston.
    1、黄虹.论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初、中等学校教育.[硕士论文].四川大学,2003.
    2、石广盛.试论中世纪西欧大学的起源.[硕士论文].东北师范大学,2003.
    3、王俊英.发现世界和发现人.[硕士论文].华东师范大学,2002.
    4、王云清.试述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高等教育的改革.[硕士论文].云南师范大学,2006.
    5、许枫叶.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大学教育.[硕士论文].四川大学,2004.
    6、许苏.西方早期教师职业发展探究.[硕士论文].华东师范大学,2003.
    7、钟文芳.西方近代初等教育特性之历史研究.[博士论文].华东师范大学,2004.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