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时代潮流中的探求者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张相文是中国近代地理学的重要开拓者,曾发起成立中国最早的地理学学术团体中国地学会,复创办中国最早的地理学刊物《地学杂志》。同时,他所生活的时代又正遭逢着激烈的中西碰撞与新旧嬗变,因而其自身亦随着世事的沉浮而进退。在六十余年的人生中,张相文经历或参与了一系列重大的历史事件,涉足于政治、实业、教育、学术、佛教等诸多领域。通过对张相文生平活动及思想的剖析,可以使我们更好地理解其所处的那个历史时期,更深入地探求近代中国社会演变的基本轨迹,也更全面地认识这样一个处于社会转型期的知识分子的复杂生活。
     全文共分四章:
     第一章叙述张相文的早年生涯,主要介绍其出生、求学、应考、教学等经历,并对其在这一时期接受和传播新学的情况进行论述,从而展示其所处的新旧交织的成长环境。
     第二章为张相文的政治活动,主要对张相文经历或参与南洋公学风潮、辛亥滦州起义、“二次革命”、洪宪帝制、民初政党政治的情况进行介绍。张相文对政治活动的参与最初是为革命声浪所裹挟的产物,但张氏本人亦自有其抉择与取舍。本章所揭示的正是其与政治之间的这种微妙关系。
     第三章介绍张相文在政治之外的相关活动,主要为兴办实业和创建中国地学会。对于前者,主要通过对张相文创办西通垦牧公司有关情形的梳理来展示那一时期“实业救国”者们的普遍命运。对于后者,则对中国地学会创立的背景、发展的经过、举行的活动以及《地学杂志》的主要内容等进行介绍,描绘张相文在此二者创立及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并在此基础上对其学术成就进行梳理。
     第四章则介绍张相文晚年对于佛教的皈依和所具有的思想。前者在有关史料的基础上对张相文投身佛门的大致历程进行介绍,并从时代及个人的层面探求其投身佛门的主要原因。后者则对其晚年的思想进行系统阐释,探求这一思想形成的原因及对张氏本人命运所造成的巨大影响。
     最后是结语,从张相文所生活的整个时代的角度来简论其一生的轨迹,并兼而交代其最后的归宿。
Chang Hsiang-wen is an important pioneer of modern Chinese geography.He initiated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Geographical Institute of China'" that is the earliest geography academic community in China. He was also founded the magazine of "geography" that is the first academic journal of geography in China.At the same time,the ear of his life was full of collision and amalgamation between sino-foreign in China.Therefore, his fate was affected by the changing times. His life had been involved in many major events. He was also involved in the political, industrial, educational, academic, Buddhism and so on.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Chang Hsiang-wen's thought and activities,we can better understand the times he lived in,and explore the basic evolution of modern Chinese society and an intellectual's complex life in this social transformation period.
     This dissertation is divided into four chapters:
     The first chapter is on "Chang Hsiang-wen's early career phase". This chapter describes his birth, education, examinations, teaching, etc. And discusses his early acceptance and dissemination of new knowledge, showes his growing environment that is is a blend of old and new.
     The second chapter is on "Chang Hsiang-wen's political activities". This chapter describes his involvement in student protests, Revolution of1911, Revolution of1913,Hongxian Imperialism and party politics. As the revolution of the coerced, Chang Hsiang-wen involved in political activities.However, He also has an independent political stance and choice.This chapter reveals the subtle relationship between political and him.
     The third chapter is on "Chang Hsiang-wen' industrial activities and the 'Geographical Institute of China'". Through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situation, this chapter reveals the fate of industrial participants, and the the important role played by Chang Hsiang-wen. At the same time, the chapter also sorts out the academic achievements of Chang Hsiang-wen.
     The fourth chapter is on "Chang Hsiang-wen's beliefs of Buddhism and ideas in later years" Through the collation of historical data, the chapter reveals the formation and cause of Chang Hsiang-wen's belief in Buddhism. In addition/this chapter also systematically sorts out his ideas in later years, and explores the reasons for the formation of this ideology and the enormous impact of his own.
     Finally, to conclud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times of Chang Hsiang-wen's life, and describes his ultimate fate.
引文
①谢本书,《论张謇实业活动的目的》,《经济研究》,1966年第1期,第48页。
    ①据《泗阳张沌谷居士年谱》所载农历日期推算。
    ①(清)张廷玉等,《张玉》,《明史》第145卷,中华书局1974年版,第4082页。
    ②(清)张廷玉等,《张辅》,《明史》第154卷,中华书局1974年版,第4223页。
    ③张星琅,《泗阳张沌谷居士年谱》,《南园从稿》附录,上海书店1996年据中国地学会1935年版影印,第“一”页。
    ④季景范,《跋》,《沌谷笔谈》卷四,《南同从稿》卷十二,上海书店1996年据中国地学会1929年版影印,第“一九”页。
    ①钱穆,《八十忆双亲.师友杂忆》,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年版,第19-20页。
    ②张星琅,《泗阳张沌谷居士年谱》,《南园丛稿》附录,上海书店1996年据中国地学会1935年版影印,第“二”页。
    ③季景范,《跋》,《沌谷笔谈》卷四,,《南园丛稿》卷十二,上海书店1996年据中国地学会1929年版影印,第“一九”页。
    ①张星琅,《泗阳张沌谷居士年谱》,《南园丛稿》附录,上海书店1996年据中国地学会1935年版影印,第“三”页
    ①张星琅,《泗阳张沌谷居士年谱》,《南园从稿》附录,上海书店1996年据中国地学会1935年版影印,第“四”页。
    ②商衍鎏,《清代科举考试述录及有关著作》,百花文艺出版社2004年版,第29页。
    ③见王德昭,《清代利举制度研究》,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63页。
    ①张相文,《馆中哭弟》,《南园诗存》,《南园从稿》卷六,上海书店1996年据中国地学会1929年版影印,第“四”页。
    ①刘厚生,《张謇传记》,上海书店1985年版,第2页
    ①张星琅,《泗阳张沌谷居士年带》,《南园丛稿》附录,上海书店1996年据中国地学会1935年版影印,第“四”页。
    ②张相文,《哭弟弟二十聪颖善读卒以攻苦而亡》,《南园诗存》,《南园从稿》卷六,上海书店1996年据中国地学会1929年版影印,第“三”页。
    ③张星琅,《泗阳张沌谷居士年谱》,《南园丛稿》附录,上海书店1996年据中国地学会1935年版影印,第“五”页。
    ①张星琅,《泗阳张沌谷居士年谱》,《南园丛稿》附录,上海书店1996年据中国地学会1935年版影印,第“四”“五”页。
    ②陈寅礼与黄国梓两家的离职原因更是未置一字。
    ③张星琅,《泗阳张沌谷居士年谱》,《南园丛稿》附录,上海书店1996年据中国地学会1935年版影印,第“六”-“八” 页。
    ①杨茂义主编,《中国古代家庭教育简论》,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281页。
    ②张星琅,《泗阳张沌谷居士年谱》,《南园丛稿》附录,上海书店1996年据中国地学会1935年版影印,第“四”“五”页。
    ③张相文,《淮滨书院秋夜》,《南园诗存》,《南园从稿》卷六,上海书店1996年据中国地学会1929年版影印,第“七”页。
    ①季景范,《跋》,《沌谷笔淡》卷四,《南园丛稿》卷十二,上海书店1996年据中国地学会1929年版影印,第“一九”页。
    ②张星琅,《泗阳张沌谷居士年谱》,《南园丛稿》附录,上海书店1996年据中国地学会1935年版影印,第“六”页。
    ③参见孙江,《十字架与龙》,浙江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77-80页。
    ①李鸿章战后甚至将其与日本谈判的机密文件交《万国公报》公布,以求为己辩白。
    ②参见王林,《西学与变法——<万国公报>研究》,齐鲁书社2004年版,第45-46页。
    ③张星琅,《泗阳张沌谷居士年谱》,《南园从稿》附录,上海书店1996年据中国地学会1935年版影印,第“七”页。
    ④傅兰雅,《江南制造总局翻译西书事略》,《中国近代出版史料》(初编),中华书局1957年版,第17页。
    ⑤张星琅,《泗阳张沌谷居士年谱》,《南园丛稿》附录,上海书店1996年据中国地学会1935年版影印,第“七”页。
    ①张星琅,《泗阳张沌谷居士年谱》,《南园丛稿》附录,上海书店1996年据中国地学会1935年版影印,第“七”页。
    ①张相文,《宿丹阳城外哭亡弟时丁酉十月二十七亡弟忌日也相距七年矣》,《南园诗存》,《南园丛稿》卷六,上海书店1996年据中国地学会1929年版影印,第“十一”页。
    ②盛宣怀,《南洋公学章程》,《愚斋存稿》(一),文海出版社1975年版,第83页。
    ③夏东元,《盛宣怀传》,南开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260页。
    ①大公学创立之初,主要采用原版的外文教材进行教学,但仅为权宜之计。
    ②盛宣怀,《奏陈设立译书院片》,《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第124页。
    ①见张元济《追溯四十九年前今日之交通大学》,《盛宣怀与上海交通大学》,山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第55-57页
    ②张星琅,《泗阳张沌谷居士年谱》,《南园从稿》附录,上海书店1996年据中国地学会1935年版影印,第“一0”页。
    ③见张静庐辑注,《中国近代出版史料》(初编),中华书局1957年版,第223页。
    ④蒋致远编,《中华民国教育年鉴》,宗青图书出版公司,1991年版,第116页。
    ⑤张星琅,《泗阳张沌谷居士年谱》,《南园丛稿》附录,上海书店1996年据中国地学会1935年版影印,第“一0”页。
    ①许明龙,《译事历五载,甘苦告世人——写在新译<论法的精神>出版之际》,《中华读书报》2009年7月15日,第9版。
    ②张星琅,《泗阳张沌谷居士年谱》,《南园丛稿》附录,上海书店1996年据中国地学会1935年版影印,第“九”页。
    ①葛兆光,《1895年的中国:思想史上的象征意义》,《开放时代》2001年第1期,第52页。
    ②《奏陈南洋公学翻译诸书纲要折》,《中国近代出版史料》(初编),中华书局1957年版,第52页。
    ③张星琅,《泗阳张沌谷居士年谱》,《南园从稿》附录,,上海书店1996年据中国地学会1935年版影印,第“八”页。
    ④童岭,《那列通世、林泰辅与清末民初的中国学界》,《文史知识》2009年第5期,第84页
    ⑤黄东兰,《书写中国——明治时期日本支那史.东洋史教科书中的中国叙述》,《新史学》(第四卷),中华书局2010年版,第154页。
    ①张星琅,《泗阳张沌谷居士年谱》,《南园丛稿》附录,上海书店1996年据中国地学会1935年版影印,第“一一”页。
    ①张星琅,《泗阳张沌谷居士年谱》,《南园丛稿》附录,上海书店1996年据中国地学会1935年版影印,第“一三”页。
    ①张星琅,《泗阳张沌谷居士年谱》,《南园丛稿》附录,上海书店1996年据中国地学会1935年版影印,第“一一”页。
    ②盛宣怀之侄盛观颐亦因离校后为盛持刀勒逼而复回校。
    ③《驳百忧生书》,《苏报》,1903年5月18日。
    ④张星琅,《泗阳张沌谷居士年谱》,《南园从稿》附录,上海书店1996年据中国地学会1935年版影印,第“一一”页。
    ⑤蒋维乔,《中国教育会之回忆》,《辛亥革命》(一),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书店2000年版,第488页。
    ⑥张箪溪,《苏报案实录》,《辛亥革命》(一),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书店2000年版,第367、368页。
    ①张星琅,《泗阳张沌谷居士年谱》,《南园丛稿》附录,上海书店1996年据中国地学会1935年版影印,第“一一”页。
    ②曾茜,《严复的政治文化传播实践与中国近代知识分子角色的转变》,《中华文化论坛》2006年第1期,第76页。
    ①《中国前途之希望与国民责任》,《国风报》,第二年第七号。
    ②张星琅,《泗阳张沌谷居士年谱》,《南园丛稿》附录,上海书店1996年据中国地学会1935年版影印,第“一八”页。
    ①罗正纬,《滦州革命先烈事略》,《辛亥革命》(六),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书店2000年版,第367页。
    ②凌钺,《辛亥滦州起义记》,《中华民国开国五十年文献汇编》第二编第五册,正中书局1966年版,第275页。转引自卢开宇,《张相文与辛亥滦州起义》,《民国档案》2001年第4期,第51页。
    ③张相文,《辛亥冬上南京政府黄元帅论规取河北书》,《南园文存》,《南园丛稿》卷八,上海书店1996年据中国地学会1929年版影印,第“五”页。
    ④张相文,《重到天津口占三首》,《南园诗存》,《南园丛稿》卷六,上海书店1996年据中国地学会1929年版影印,第“十六”页。
    ⑤凌钺:《辛亥滦州起义记》,《中华民国开国五十年文献汇编》第二编第五册,正中书局1966年版,第275页。转引自卢开宇,《张相文与辛亥滦州起义》,《民国档案》2001年第4期,第51页。
    ①王葆真,《滦州起义及北方革命运动简述》,《辛亥革命回忆录》(五),文史资料出版社1981年版,第405页。
    ①张相文,《辛亥冬月与陶卓如南还便道等山海关城楼感满洲兴亡始末因提》,《南园诗存》,《南园丛稿》卷六,上海书店1996年据中国地学会1929年版影印,第“二十四”页。
    ②《追悼张老先生蔚西大会记录》,《泗阳张沌谷居士哀荣录》,《南园丛稿》附录,上卜海书店1996年据中国地学会1935年版影印,第“二七”页。
    ①张相文,《辛亥冬上南京政府黄元帅论规取河北书》,《南园文存》,《南园丛稿》卷八,上海书店1996年据中国地学会1929年版影印,第“五”页。
    ②参见张海珊,《记张相文、白雅雨的革命活动——中国地学会与辛亥革命》,《天津师院学报》1982年第1期、卢开宇,《张相文与辛亥滦州起义》,《民国档案》,2001年第4期等文。
    ③平佚,《临时政府成立记》,《辛亥革命》(八),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书店2000年版,第10页。
    ④《追悼张老先生蔚西大会记录》,《泗阳张沌谷居士哀荣录》,《南园从稿》附录,上海书店1996年据中国地学会1935年版影印,第“二七”页。
    ①张星琅,《泗阳张沌谷居士年谱》,《南园丛稿》附录,上海书店1996年据中国地学会1935年版影印,第“一八”、“一九”页。
    ①张星琅,《泗阳张沌谷居士年谱》,《南园丛稿》附录, 上海书店1996年据中国地学会1935年版影印,第“一九”页。
    ②转引自章开沅,《开拓者的足迹——张謇传稿》,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276页。
    ③张相文,《宋教仁传》,《南园文存》,《南园从稿》卷八,上海书店1996年据中国地学会1929年版影印,第“二一”页。
    ①张星琅,《泗阳张沌谷居士年谱》,《南园丛稿》附录,上海书店1996年据中国地学会1935年版影印,第“二0”页。
    ②张相文,《闻客谈南京近事因记其语》,《南园诗存》,《南园丛稿》卷六,上海书店1996年据中国地学会1929年版影印,第“二十八”页。
    ③张相文,《桃源痛》,《南园诗存》,《南园丛稿》卷六,上海书店1996年据中国地学会1929年版影印,第“二十九”页。
    ④张相文,《金珠传》,《南园文存》,《南园丛稿》卷八,上海书店1996年据中国地学会1929年版影印,第“一三”页。
    ⑤张相文,《淮上党人录》,《南园文存》,《南园丛稿》卷八,上海书店1996年据中国地学会1929年版影印,第“四六”页。
    ①张相义,《泳史》,《南园诗存》,《南园从稿》卷六,上海书店1996年据中国地学会1929年版影印,第“三十”页。
    ②张相文,《间行至相台》,《南园诗存》,《南园丛稿》卷六,上海书店1996年据中国地学会1929年版影印,第“三十五”页。
    ①张相文,《沪上楼居》,《南园诗存》,《南园从稿》卷六,上海书店1996年据中国地学会1929年版影印,第“三十五”页。
    ②张星琅,《泗阳张沌谷居士年谱》,《南园从稿》附录,上海书店1996年据中国地学会1935年版影印,第“二五”页。
    ①张相文,《淮上党人录》,《南同文存》,《南园从稿》卷八,上海书店1996年据中国地学会1929年版影印,第“四五”页。
    ①张星琅,《泗阳张沌谷居士年谱》,《南园从稿》附录,上海书店1996年据中国地学会1935年版影印,第“二六”页。
    ②杨幼炯,《中国政党史》,上海书店出版社1984年版,第48页。
    ③详见第一章第一节。
    ①杨幼炯,《中国政党史》,上海书店出版社1984年版,第48页。
    ②谢彬,《民国政党史》,《近代裨海》(六),章伯锋、荣孟源主编,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46页。
    ③张星琅,《泗阳张沌谷居士年谱》,《南园丛稿》附录,上海书店1996年据中国地学会1935年版影印,第“二0”页。
    ④宋教仁,《国民党宣言》,《宋教仁集》,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749灭。
    ①杨幼炯,《中国政党史》,上海书店出版社1984年版,第48页。
    ②李剑农,《中国近百年政治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337页。
    ③谢彬,《民国政党史》,《近代稗海》(六),章伯锋、荣孟源主编,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36页。
    ④杨幼炯,《中国政党史》,上海书店出版社1984年版,第48页。
    ⑤张星琅,《泗阳张沌谷居士年谱》,《南园丛稿》附录,上海书店1996年据中国地学会1935年版影印,第“二六”页。
    ⑥张氏此后虽并未彻底脱离政治,但已不持积极参与的态度。1919年南下广州“护宪”,然主要活动却为与故人出游饮宴。1923年曹锟贿选,则避居西山月余,而不取任何实质行动。
    ①相关的实践亦是范围有限的上层活动。
    ①张星琅,《泗阳张沌谷居士年谱》,《南园丛稿》附录,上海书店1996年据中国地学会1935年版影印,第“一八”页。
    ②土奇生,《北伐时期的地缘、法律与革命——反革命罪在中国的缘起》,《近代史研究》2010年第1期,第32页。
    ③张星琅,《泗阳张沌谷居士年谱》,《南园丛稿》附录,上海书店1996年据中国地学会1935年版影印,第“一七”页。
    ①见张相文《旧历癸丑除夕陪张季直先生守岁香山元日遍游诸胜口占四首》、《乙卯元日山中呈张季直先生》(《南同诗存》,《南园从稿》卷六,上海书店1996年据中国地学会1929年版影印,第“三十”、“三十四”页),张謇《岁朝携马相伯张蔚西管许二生遍游香山寺静宜园诸胜》、《和蔚西元日山中》(《张季子九录》,《诗录》卷五,中华书局1931年版,第3、6页)等诗。
    ②1915年冬,袁世凯帝制运动高潮之时,张謇曾向张相文纵谈袁世凯秘事(见《袁世凯轶事》,《南园文存》,《南园丛稿》卷七,上海书店1996年据中国地学会1929年版影印第“四十六”页)。
    ③如张謇家中蓄养一犬,名“老黄”。张謇曾记其亡故之事并作诗悼之。(见《张謇全集》第五卷,第133页,《张謇全集》第六卷,第524525页,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此等琐事亦为张相文得知,并作文以记之(见《义犬》,《沌谷笔谈》卷二,《南园丛稿》卷十,上海书店1996年据中国地学会1929年版影印,第“三八”页)。
    ④张相文,《论导准不宜全淮入江》,《南园文存》,《南园丛稿》卷七,上海书店1996年据中国地学会1929年版影印,第“十四”、“十八”页。
    ⑤张謇,《导淮计划宣告书》,《张季子九录》,《政闻录》卷十一,中华书局1931年版,第14页。
    ⑥张相文,《五台山参佛日记》,《南园丛稿》卷四,上海书店1996年据中国地学会1929年版影印,第“二十九”页.
    ⑦张相文,《塞北纪行》,《南同从稿》卷四,上海书店1996年据中国地学会1929年版影印,第“十”页。
    ⑧张謇:《为东三省垦务致朱省长函》,《张季子九录.政闻录》卷8,中华书局1931年版,第5页。
    ①张星琅,《泗阳张沌谷居士年谱》,《南园丛稿》附录,上海书店1996年据中国地学会1935年版影印,第“二一”页。
    ②张相文,《河套与治河之关系》,《南园文存》,《南园从稿》卷七,上海书店1996年据中国地学会1929年版影印,第‘贝。
    ③张相文,《塞北纪行》,《南园从稿》卷四,上海书店1996年据中国地学会1929年版影印,第“二十六”页,第“三十三”页,第“三十六”页,第“三十四”页。
    ①张星琅,《泗阳张沌谷居士年谱》,《南园丛稿》附录,上海书店1996年据中国地学会1935年版影印,第“二一”页
    ②张相文,《塞北纪行》,《南园丛稿》卷4,上海书店1996年据中国地学会1929年版影印,第“三十二”页。
    ③张星琅,《泗阳张沌谷居士年谱》,《南园丛稿》附录,上海书店1996年据中国地学会1935年版影印,第“二二”页。
    ④张相文曾于滦州起义前后与张绍曾秘密通信,故而与之有交谊。
    ①一说五万四千亩。
    ②张謇,《复张相文函》,《张謇存稿》,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104页。
    ③张謇,《复张相文函》,《张謇存稿》,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104页。
    ④张謇,《复张相文函》,《张謇存稿》,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104页。
    ⑤张謇,《条陈开放蒙地破除旧例另布新规呈》,《张季子九录.政闻录》卷8,中华书局1931年版,第6、7页。
    ①张相文,《塞北纪行》,《南园丛稿》卷四,上海书店1996年据中国地学会1929年版影印,第“二十三”、“三十四”十九”页。
    ②张相文,《河套与治河之关系》,《南园文存》,《南园丛稿》卷七,第“十一”页、第“一”页。
    ③张星琅,《泗阳张沌谷居士年谱》,《南同丛稿》附录,上海书店1996年据中国地学会1935年版影印,第“二四”页。
    ①张謇,《致张相文函》,《张謇存稿》,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156页。
    ②张謇 ,《复张相文函》,《张謇存稿》,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160页。
    ③张星琅,《泗阳张沌谷居址年谱》,《南园从稿》附录,上海书店1996年据中国地学会1935年版影印,第“二九”页。
    ④张相文,《王同春小传》,《南园文存》,《南园丛稿》卷七,上海书店1996年据中国地学会1929年版影印,第“五十三页。
    ⑤张星琅,《泗阳张沌谷居士年谱》,《南园丛稿》附录,上海书店1996年据中国地学会1935年版影印,第“二九”页
    ①见吴雁南,《中国近代社会思潮》第2卷,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唐文权,《觉醒与迷误》,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版等书的有关部分。
    ①张相文,《上海》,《沌谷笔谈》卷一,《南园从稿》卷九,上海书店1996年据中国地学会1929年版影印,第“一一”页。
    ①张相文,《宋教仁传》,《南园文存》,《南园丛稿》卷八,上海书店1996年据中国地学会1929年版影印,第“一八”页。
    ②“边外”为韩登举祖父韩效忠的绰号。因韩效忠初占此地,故此处亦称“韩边外”。
    ①张相文,《中国地学会新置会所记》,《南园文存》,《南园丛稿》卷七,上海书店1996年据中国地学会1929年版影印,第“六十二”页。
    ②梁启超,《读西学中法》,1897年卢站辑本。转引自张九辰,《中国近代地学主要学科名称的形成与演化初探》,《中国科技史料》2001年第1期,第29页。
    ③仅世界地图即计划译绘408幅。
    ①张星琅,《泗阳张沌谷居士年谱》,《南园丛稿》附录,上海书店1996年据中国地学会1935年版影印,第“一七”页。
    ②张相文,《中国地学会新置会所记》,《南园文存》,《南园丛稿》卷七,上海书店1996年据中国地学会1929年版影印,第“六十二”页。
    ①张星琅,《泗阳张沌谷居士年谱》,《南园丛稿》附录,上海书店1996年据中国地学会1935年版影印,第“二一”页。
    ①张星琅,《泗阳张沌谷居士年谱》,《南园丛稿》附录,上海书店1996年据中国地学会1935年版影印,第“一七”页。
    ①张星琅,《泗阳张沌谷居士年谱》,《南园丛稿》附录,上海书店1996年据中国地学会1935年版影印,第“一八”页。
    ②翁氏为该基金会董事。
    ①张相文,《魏劭卿》,《沌谷笔谈》卷一,《南园丛稿》卷九,上海书店1996年据中国地学会1929年版影印,第“三八’页。
    ②傅增湘,《二月总理傅详请咨部立案》,《地学杂志》1910年第3号,第22-23页。
    ①《地学杂志叙例》,《地学杂志》1910年第1期(创刊号),第1页。
    ②参见《地学杂志叙例》,《地学杂志》1910年第1期(创刊号),第1-2页有关内容。
    ①林壬,《冰期之研究》,《地学杂志》1914年第3期,第11页。
    ①孟士杰,《地球之生成变迁及将来》,《地学杂志》1917年第4期,第10页。
    ②孟士杰,《地球之生成变迁及将来》,《地学杂志》1917年第4期,第18页。
    ③李长傅,《中国山脉新论》,《地学杂志》1931年第2期,第205页。
    ④章鸿钊,《从宝石所得古代中西交通观》,《地学杂志》1930年第1期,第2页。
    ⑤章鸿钊,《从宝石所得古代中西交通观》,《地学杂志》1930年第1期,第4页。
    ①翁文灏,《清初测绘地图考》,《地学杂志》1930年第3期,第436页。
    ②翁文灏,《清初测绘地图考》,《地学杂志》1930年第3期,第438页。
    ③李长傅,《地理学本质论》,《地学杂志》1935年第1期,第1页。
    ④李长傅,《地理学本质论》,《地学杂志》1935年第1期,第3页
    ⑤李长傅,《地理学本质论》,《地学杂志》1935年第1期,第10贝。
    ⑥张印堂,《中华古代文化之发展及其地理背景》,《地学杂志》1932年第2期,第251页。
    ①章鸿钊,《中华地质调查私议》,《地学杂志》1912年34期,第15页。
    ①张相文,《序言》,《中国地理沿革史》,《南园丛稿》卷十五,上海书店1996年据中国地学会1935年版影印,第“一”页。
    ②张相文,《序言》,《中国地理沿革史》,《南园丛稿》卷十五,上海书店1996年据中国地学会1935年版影印,第“一”页。
    ①张相文,《湛然居士年谱》,《南园丛稿》卷二,上海书店1996年据中国地学会1929年版影印,第“十二”-“十三”页。
    ②张相文,《湛然居士年谱》,《南园丛稿》卷二,上海书店1996年据中国地学会1929年版影印,第“七”页。
    ①张相文,《<西游录>今释》,《南园丛稿》卷一,上海书店1996年据中国地学会1929年版影印,第“二”页。
    ②张相文,《<西游录>今释》,《南园丛稿》卷一,上海书店1996年据中国地学会1929年版影印,第“十二”页。
    ③张相文,《<西游录>今释》,《南园丛稿》卷一,上海书店1996年据中国地学会1929年版影印,第“十三”页。
    ①参见徐志江,《张相文学术研究》,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硕士学位论文,第8-9页。
    ②张相文、屠寄,《成吉思汗陵寝辨证书》,《南园从稿》卷三,上海书店1996年据中国地学会1929年版影印,第“一”页。
    ①张相文、屠寄,《成吉思汗陵寝辨证书》,《南园丛稿》卷三,上海书店1996年据中国地学会1929年版影印,第“二”页。
    ②张相文、屠寄,《成吉思汗陵寝辨证书》,《南园丛稿》卷三,上海书店1996年据中国地学会1929年版影印,第“一”页。
    ③张相文、屠寄,《成吉思汗陵寝辨证书》,《南园丛稿》卷三,上海书店1996年据中国地学会1929年版影印,第“四”页。
    ④张相文、屠寄,《成吉思汗陵寝辨证书》,《南园丛稿》卷三,上海书店1996年据中国地学会1929年版影印,第“二”页。
    ⑤张相文、屠寄,《成吉思汗陵寝辨证书》,《南园丛稿》卷三,上海书店1996年据中国地学会1929年版影印,第“四”页。
    ⑥张相文、屠寄,《成吉思汗陵寝辨证书》,《南园丛稿》卷三,上海书店1996年据中国地学会1929年版影印,第“三”页。
    ①张相文、屠寄,《成吉思汗陵寝辨证书》,《南园丛稿》卷三,上海书店1996年据中国地学会1929年版影印,第“五”页。
    ②张相文、屠寄,《成吉思汗陵寝辨证书》,《南园丛稿》卷三,上海书店1996年据中国地学会1929年版影印,第“六”页。
    ①张相文、屠寄,《成吉思汗陵寝辨证书》,《南园丛稿》卷三,上海书店1996年据中国地学会1929年版影印,第“十”“十一”页。
    ②张相文、屠寄,《成吉思汗陵寝辨证书》,《南园丛稿》卷三,上海书店1996年据中国地学会1929年版影印,第“十”页。
    ③张相文、屠寄,《成吉思汗陵寝辨证书》,《南园丛稿》卷三,上海书店1996年据中国地学会1929年版影印,第“十九”页。
    ④张相文、屠寄,《成吉思汗陵寝辨证书》,《南园丛稿》卷三,上海书店1996年据中国地学会1929年版影印,第“十”页。
    ⑤张相文、屠寄,《成吉思汗陵寝辨证书》,《南园丛稿》卷三,上海书店1996年据中国地学会1929年版影印,第“十六”页。
    ①张相文、屠寄,《成吉思汗陵寝辨证书》,《南园丛稿》卷三,上海书店1996年据中国地学会1929年版影印,第“二十”二”页。
    ②张相文、屠寄,《成吉思汗陵寝辨证书》,《南园丛稿》卷三,上海书店1996年据中国地学会1929年版影印,第“三一”页。
    ①《蔡无培、张相文与孙中山先生有关<国史前编>一书之书牍》,《张相文——中园近代地理学奠基人》,中国文史出版社,2008年版,第49页。
    ②张相文,《黄花冈义烈记》,《南园文存》,《南园丛稿》卷七,上海书店1996年据中国地学会1929年版影印,第“三十七”页。
    ③张相文,《解散国民党纪实》,《南园文存》,《南园丛稿》卷八,上海书店1996年据中国地学会1929年版影印,第“一七”页。
    ④张相文,《金珠传》,《南园文存》,《南园丛稿》卷八,上海书店1996年据中国地学会1929年版影印,第“一三”页。
    ⑤张相文,《陈敬岳》,《南园文存》,《南园丛稿》卷八,上海书店1996年据中国地学会1929年版影印,第“一六”页。
    ①张相文,《张先培》,《南园文存》,《南园丛稿》卷七,上海书店1996年据中国地学会1929年版影印,第“五十一”页。
    ①张相文,《帝贼谱》卷一,《南园从稿》卷十三,上海书店1996年据中国地学会1929年版影印,第“一”页。
    ①见张相文,《帝贼谱》卷二,《南园丛稿》卷十四,上海书店1996年据中国地学会1929年版影印,第“三五”贞。
    ②张相文,《帝贼谱》卷一,《南园丛稿》卷十三,上海书店1996年据中国地学会1929年版影印,第“一”页。
    ③张相文,《帝贼谱》卷二,《南园丛稿》卷十四,上海书店1996年据中国地学会1929年版影印,第“三四”页。
    ④张相文,《帝贼谱》卷一,《南园丛稿》卷十三,上海书店1996年据中国地学会1929年版影印,第“二六”页。
    ⑤张相文,《帝贼谱》卷一,《南园丛稿》卷十三,上海书店1996年据中国地学会1929年版影印,第“二九”-“三0”页。
    ①张相文,《帝贼谱》卷一,《南园丛稿》卷十三,上海书店1996年据中国地学会1929年版影印,第“三三”页。
    ②张相文,《帝贼谱》卷二,《南园丛稿》卷十四,上海书店1996年据中国地学会1929年版影印,第“三七”页。
    ③张相文,《帝贼谱》卷二,《南园丛稿》卷十四,上海书店1996年据中国地学会1929年版影印,第“三四”-“三五”页。
    ④张相文,《帝贼谱》卷二,《南园丛稿》卷十四,上海书店1996年据中国地学会1929年版影印,第“三五”页。
    ⑤张相文,《帝贼谱》卷二,《南园丛稿》卷十四,上海书店1996年据中国地学会1929年版影印,第“二五”页。
    ⑥张相文,《帝贼谱》卷二,《南园丛稿》卷十四,上海书店1996年据中国地学会1929年版影印,第“三六”页。
    ⑦张相文,《帝贼谱》卷二,《南园丛稿》卷十四,上海书店1996年据中国地学会1929年版影印,第“二0”页。
    ①张相文,《长城考》,《南园文存》,《南园丛稿》卷七,上海书店1996年据中国地学会1929年版影印,第“二十七”页。
    ①张相文,《长城考》,《南园文存》,《南园丛稿》卷七,上海书店1996年据中国地学会1929年版影印,第“二十八”页。
    ①张相文,《河套与治河之关系》,《南园文存》,《南园丛稿》卷七,上海书店1996年据中国地学会1929年版影印,第“页。
    ②张相文,《河套与治河之关系》,《南园文存》,《南园丛稿》卷七,上海书店1996年据中国地学会1929年版影印,第“七页。
    ①张相文,《河套与治河之关系》,《南园文存》,《南园丛稿》卷七,上海书店1996年据中国地学会1929年版影印,第“九页。
    ②张相文,《河套与治河之关系》,《南园文存》,《南园丛稿》卷七,上海书店1996年据中国地学会1929年版影印,第“页。
    ③张相文,《河套与治河之关系》,《南园文存》,《南园丛稿》卷七,上海书店1996年据中国地学会1929年版影印,第“十页。
    ④张相文,《河套与治河之关系》,《南园文存》,《南园丛稿》卷七,上海书店1996年据中国地学会1929年版影印,第“十页。
    ⑤张相文,《河套与治河之关系》,《南园文存》,《南园丛稿》卷七,上海书店1996年据中国地学会1929年版影印,第“十页。
    ①张相文,《论导淮不宜全淮入江》,《南园文存》,《南园丛稿》卷七,上海书店1996年据中国地学会1929年版影印,第“十四”页。
    ①张相文,《导淮一夕谈》,《南园文存》,《南园丛稿》卷七,上海书店1996年据中国地学会1929年版影印,第“二十一页。
    ②张相文,《论导淮不宜全淮入江》,《南园文存》,《南园丛稿》卷七,上海书店1996年据中国地学会1929年版影印,第“十四”页。
    ③张相文,《论导淮不宜全淮入江》,《南园文存》,《南园丛稿》卷七,上海书店1996年据中国地学会1929年版影印,第“十七”页。
    ①张相文,《齐鲁旅行记》,《游记》,《南园丛稿》卷四,上海书店1996年据中国地学会1929年版影印,第“四”页。
    ②张相文,《齐鲁旅行记》,《游记》,《南园丛稿》卷四,上海书店1996年据中国地学会1929年版影印,第“八”页。
    ③张相文,《齐鲁旅行记》,《游记》,《南园丛稿》卷四,上海书店1996年据中国地学会1929年版影印,第“九”页。
    ④张相文,《滦阳纪行》,《游记》,《南园丛稿》卷四,上海书店1996年据中国地学会1929年版影印,第“二十六”页。
    ⑤张相文,《齐鲁旅行记》,《游记》,《南园丛稿》卷四,上海书店1996年据中国地学会1929年版影印,第“二”页。
    ⑥张相文,《齐鲁旅行记》,《游记》,《南园丛稿》卷四,上海书店1996年据中国地学会1929年版影印,第“二十二”“- 十三”页。
    ①张相文,《滦阳纪行》,《游记》,《南园丛稿》卷四,上海书店1996年据中国地学会1929年版影印,第“二直五”页。
    ②张相文,《塞北纪行》,《游记》,《南园丛稿》卷四,上海书店1996年据中国地学会1929年版影印,第“三十二”页。
    ③张相文,《五台山参佛日记》,《游记》,《南园丛稿》卷四,上海书店1996年据中国地学会1929年版影印,第“三十四”-“三十五”页。
    ①张相文,《齐鲁旅行记》,《游记》,《南园丛稿》卷四,上海书店1996年据中国地学会1929年版影印,第“十六”页。
    ②张相文,《齐鲁旅行记》,《游记》,《南园丛稿》卷四,上海书店1996年据中国地学会1929年版影印,第“七”页。
    ③张相文,《齐鲁旅行记》,《游记》,《南园丛稿》卷四,上海书店1996年据中国地学会1929年版影印,第“一”页。
    ④张相文,《五台山参佛日记》,《游记》,《南园丛稿》卷四,上海书店1996年据中国地学会1929年版影印,第“三十二”页。
    ⑤张相文,《齐鲁旅行记》,《游记》,《南园丛稿》卷四,上海书店1996年据中国地学会1929年版影印,第“五”页。
    ⑥张相文,《齐鲁旅行记》,《游记》,《南园丛稿》卷四,上海书店1996年据中国地学会1929年版影印,第“四”页。
    ⑦张相文,《齐鲁旅行记》,《游记》,《南园丛稿》卷四,上海书店1996年据中国地学会1929年版影印,第“十”页。
    ⑧张相文,《五台山参佛日记》,《游记》,《南园丛稿》卷四,上海书店1996年据中国地学会1929年版影印,第“三十”页。
    ①张相文,《五台山参佛日记》,《游记》,《南园丛稿》卷四,上海书店1996年据中国地学会1929年版影印,第“三十四”-“三十五”页。
    ②张相文,《齐鲁旅行记》,《游记》,《南园丛稿》卷四,上海书店1996年据中国地学会1929年版影印,第“十六”页。
    ③张相文,《塞北纪行》,《游记》,《南园丛稿》卷四,上海书店1996年据中国地学会1929年版影印,第“十”页。
    ④张相文,《齐鲁旅行记》,《游记》,《南园丛稿》卷四,上海书店1996年据中国地学会1929年版影印,第“十三”页。
    ①张相文,《泗阳县志.序》,《中国地方志集成.江苏府县志辑》第56辑,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第111页。
    ②张星琅,《泗阳张沌谷居士年谱》,《南园从稿》附录,上海书店1996年据中国地学会1935年版影印,第“三一”页。
    ①张相文,《泗阳县志.卷首.序》,《中国地方志集成.江苏府县志辑》第56辑,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第111页。
    ②张伯英,《泗阳县志.序》,《中国地方志集成.江苏府县志辑》第56辑,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第109页。
    ①陶懋立,《泗阳县志,叙例》,《中国地方志集成.江苏府县志辑》第56辑,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第118页.
    ②《泗阳几县志.卷一.图叙》,《中国地方志集成.江苏府县志辑》第56辑,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第125页
    ③《泗阳县志.科第》,《中国地方志集成.江苏府县志辑》第56辑,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第200页。
    ④《泗阳县志.建置.坛庙》,《中国地方志集成.江苏府县志辑》第56辑,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第318页。
    ①《泗阳县志.田赋总叙》,《中国地方志集成.江苏府县志辑》第56辑,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第351页。
    ②《泗阳县志.地理.风俗》,《中国地方志集成.江苏府县志辑》第56辑,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第246页。
    ③《泗阳县志.河渠总叙》,《中国地方志集成.江苏府县志辑》第56辑,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第275页。
    ④张伯英,《泗阳县志.序》,《中国地方志集成.江苏府县志辑》第56辑,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第109页。
    ①《泗阳县志.慈善》,《中国地方志集成.江苏府县志辑》第56辑,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第337页。
    ②总面积不下于4000平方公里。
    ①张相文,《韩边外志》,《南园从稿》卷五,上海书店1996年据中国地学会1935年版影印,第“一”页。
    ①张相文,《韩边外志》,《南园从稿》卷五,上海书店1996年据中国地学会1929年版影印,第“十五”页。
    ②张相文,《韩边外志》,《南园从稿》卷五,上海书店1996年据中国地学会1929年版影印,第“四”页。
    ③张相文,《韩边外志》,《南园从稿》卷五,上海书店1996年据中国地学会1929年版影印,第“十三”页。
    ④张相文,《韩边外志》,《南园从稿》卷五,上海书店1996年据中国地学会1929年版影印,第“二一”页。
    ⑤张相文,《韩边外志》,《南园从稿》卷五,上海书店1996年据中国地学会1929年版影印,第“十三”页。
    ①张相文,《兴国寺》,《沌谷笔谈》(二),《南园丛稿》卷十,上海书店1996年据中国地学会1929年版影印,第“九”-“一0”页。
    ①张相文,《静夜》,《南园诗存》,《南园从稿》卷六,上海书店1996年据中国地学会1929年版影印,第“四”页。
    ②张相文,《清明祭弟》,《南园诗存》,《南园从稿》卷六,上海书店1996年据中国地学会1929年版影印,第“四”页。
    ③张星琅,《泗阳张沌谷居士年谱》,《南园丛稿》附录,上海书店1996年据中国地学会1935年版影印,第“一六”页。
    ④张相文,《英敛之》,《沌谷笔谈》卷一,《南园从稿》卷九,上海书店1996年据中国地学会1929年版影印,第“四一” 页。
    ①张星琅,《泗阳张沌谷居士年谱》,《南园从稿》附录,上海书店1996年据中国地学会1935年版影印,第“三六”页。
    ②张氏最后3年因中风而神经错乱、行动困难,以致诸事皆不可为,惟有依靠房屋所获之租金过活。
    ③张星琅,《泗阳张沌谷居士年谱》,《南园从稿》附录,上海书店1996年据中国地学会1935年版影印,第“三六”页。
    ④张相文,《英敛之》,《沌谷笔谈》卷一,《南园从稿》卷九,上海书店1996年据中国地学会1929年版影印,第“四一”页。
    ①英敛之,《大公报序》,1902年6月17日《大公报》(创刊号)。
    ②张相文,《将别五台山怅然有作》,《南园诗存》,《南园丛稿》卷六,上海书店1996年据中国地学会1929年版影印,第“二十四”页。
    ③季景范,《跋》,《沌谷笔谈》卷四,《南园从稿》卷十二,上海书店1996年据中国地学会1929年版影印,第“一九’页。
    ①张相文,《圣泉寺结夏十首》,《南园诗存》,《南园丛稿》卷六,上海书店1996年据中国地学会1929年版影印,第“三十八”页。
    ②张星琅,《泗阳张沌谷居士年谱》,《南园从稿》附录,上海书店1996年据中国地学会1935年版影印,第“二八”页。
    ③张相文,《蔬食功用》,《沌谷笔淡》卷二,《南园从稿》卷十,上海书店1996年据中国地学会1929年版影印,第“三五”页。
    ④张相文,《与章太炎论山脉书》,《沌谷笔淡》卷一,《南园丛稿》卷九,上海书店1996年据中国地学会1929年版影印,第“二六”页。
    ①张相文,《愣严咒心》,《沌谷笔谈》卷三,《南园丛稿》卷十一,上海书店1996年据中国地学会1929年版影印,第“一三”页。
    ②对于居士而言,此条即足指不与妻子以外的女性产生性关系。
    ③尤其是不可说不利于佛教的话。
    ④张相文,《廉惠卿》,《沌谷笔谈》卷一,《南园丛稿》卷九,上海书店1996年据中国地学会1929年版影印,第“四一”页。
    ⑤张相文,《与章太炎论山脉书》,《沌谷笔谈》卷一,《南园从稿》卷九,上海书店1996年据中国地学会1929年版影印,第“二五”页。
    ①张相文求学时之相国寺即为此情形的反映。
    ②张相文,《居士》,《沌谷笔谈》卷三,《南园丛稿》卷十一,上海书店1996年据中国地学会1929年版影印,第“六”页。
    ③张星琅,《泗阳张沌谷居士年谱》,《南园丛稿》附录,上海书店1996年据中国地学会1935年版影印,第“三四”页
    ①张謇,《重修兴化禅寺记》,《张季了九录.文录》(卷四),中华书局1931年版,第3页。
    ①张相文,《携儿了星琅就学沪士》,《南园诗存》,《南园丛稿》卷六,上海书店1996年据中国地学会1929年版影印,第“十二”页。
    ②张相文,《粤西琐谈》,《南园文存》,《南园从稿》卷八,上海书店1996年据中国地学会1929年版影印,第“四”-“五”页。
    ①张相文,《飞艇诗》,《沌谷笔谈》卷一,《南园丛稿》卷九,上海书店1996年据中国地学会1929年版影印,第“一0”页。
    ②张相文,《佛化功用》,《沌谷笔谈》卷三,《南园从稿》卷十一,上海书店1996年据中国地学会1929年版影印,第“一四”页。
    ③张相文,《欧化》,《沌谷笔谈》卷一,《南园从稿》卷九,上海书店1996年据中国地学会1929年版影印,第“三”页。
    ④张相文,《欧人之汉学》,《沌谷笔谈》卷一,《南园丛稿》卷九,上海书店1996年据中国地学会1929年版影印,第“一三”贝。
    ⑤张相文,《统一宗教》,《沌谷笔谈》卷二,《南园丛稿》卷十,上海书店1996年据中国地学会1929年版影印,第“九”页。
    ⑥张相文,《进化》,《沌谷笔谈》卷二,《南园丛稿》卷十,上海书店1996年据中国地学会1929年版影印,第“二九”页。
    ①张相文,《上海》,《沌谷笔淡》卷一,《南同丛稿》卷九,上海书店1996年据中国地学会1929年版影印,第“一0”“一一”页。
    ②张相文,《漠北铁道》,《沌谷笔谈》卷一,《南园丛稿》卷九,上海书店1996年据中国地学会1929年版影印,第“二八”页。
    ③张相文,《上古禽兽》,《沌谷笔谈》卷二,《南园丛稿》卷十,上海书店1996年据中国地学会1929年版影印,第“三三”贝。
    ④张相文,《进化》,《沌谷笔谈》卷二,《南园丛稿》卷十,上海书店1996年据中国地学会1929年版影印,第“二八”页。
    ⑤张相文,《欧人哲学》,《沌谷笔谈》卷二,《南园丛稿》卷十,上海书店1996年据中国地学会1929年版影印,第“二七”页。
    ⑥张相文,《基督教》,《沌谷笔谈》卷二,《南园丛稿》卷十,上海书店1996年据中国地学会1929年版影印,第“三0”页。
    ⑦张相文,《克夫人之佛学》,《沌谷笔谈》卷三,《南园从稿》卷十一,上海书店1996年据中国地学会1929年版影印,第“八”、“九”页。
    ①张相文,《欧化》,《沌谷笔谈》卷一,《南园丛稿》卷九,上海书店1996年据中国地学会1929年版影印,第“二”页。
    ②张相文,《杨梅毒》,《沌谷笔谈》卷一,《南园丛稿》卷九,上海书店1996年据中国地学会1929年版影印,第“二五”页。
    ③张相文,《两朱女士》,《沌谷笔谈》卷一,《南园丛稿》卷九,上海书店1996年据中国地学会1929年版影印,第“四”页。
    ④张相文,《魏邵卿》,《沌谷笔谈》卷一,《南园丛稿》卷九,上海书店1996年据中国地学会1929年版影印,第“三九”“四0”页。
    ⑤张相文,《新名辞诗》,《沌谷笔谈》卷二,《南园丛稿》卷十,上海书店1996年据中国地学会1929年版影印,第“一四”页。
    ⑥张相文,《<国性文编>序》,《南园文存》,《南园丛稿》卷七,上海书店1996年据中国地学会1929年版影印,第“五十九”页。
    ⑦张相文,《熊子真心书序》,《南园文存》,《南园丛稿》卷七,上海书店1996年据中国地学会1929年版影印,第“六十一”页。
    ⑧张相文,《恋爱自由》,《沌谷笔谈》卷二,《南园丛稿》卷十,上海书店1996年据中国地学会1929年版影印,第“二0”页。
    ①张相文,《欧人之汉学》,《沌谷笔谈》卷一,《南园丛稿》卷九,上海书店1996年据中国地学会1929年版影印,第“一二”页。
    ②张相文,《煤炭》,《沌谷笔谈》卷一,《南园丛稿》卷九,上海书店1996年据中国地学会1929年版影印,第“一”-“一”页。
    ③张相文,《目光》,《沌谷笔谈》卷一,《南园丛稿》卷九,上海书店1996年据中国地学会1929年版影印,第“四八”页。
    ①张相文,《三叟诗》,《沌谷笔谈》卷一,《南园从稿》卷九,上海书店1996年据中国地学会1929年版影印,第“四七”页。
    ②张相文,《煤炭》,《沌谷笔谈》卷一,《南园从稿》卷九,上海书店1996年据中国地学会1929年版影印,第“二”页。
    ③张相文,《陈援庵》,《沌谷笔谈》卷一,《南园从稿》卷九,上海书店1996年据中国地学会1929年版影印,第“九”页。
    ④张相文,《欧人之汉学》,《沌谷笔谈》卷一,《南园从稿》卷九,上海书店1996年据中国地学会1929年版影印,第“一一”-“一二”页。
    ⑤张相文,《欧化》,《沌谷笔谈》卷一,《南园丛稿》卷九,上海书店1996年据中国地学会1929年版影印,第“三”页。
    ⑥张相文,《进化》,《沌谷笔谈》卷二,《南园从稿》卷十,上海书店1996年据中国地学会1929年版影印,第“二九’页。
    ①张星琅,《泗阳张沌谷居士年谱》,《南园从稿》附录,上海书店1996年据中国地学会1935年版影印,第“一八”页。
    ①张相文,《西洋文化》,《沌谷笔谈》卷二,《南园丛稿》卷十,上海书店1996年据中国地学会1929年版影印,第“一六”页。
    ②张相文,《欧人哲学》,《沌谷笔谈》卷二,《南园丛稿》卷十,上海书店1996年据中国地学会1929年版影印,第“二八”页。
    ③张相文,《西洋文化》,《沌谷笔谈》卷二,《南园丛稿》卷十,上海书店1996年据中国地学会1929年版影印,第“一六”页。
    ④季景范,《跋》,《沌谷笔谈》卷四,《南园丛稿》卷十二,上海书店1996年据中国地学会1929年版影印,第“一九”页。
    ①任鸿隽,《科学精神论》,《科学》第2卷第1期(1916年),第1页。
    ②余英时,《中国近代思想史上的激进与保守——香港中文大学25周年纪念讲座第四讲》,《知识分子立场——激进与保守之间的动荡》,时代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第10页。
    ③关于此类因素的阐释详见本文第三章第二节中“必然的回归”部分。
    ④梁启超,《欧游心影录》,《梁启超全集》,北京出版社1999年版,第2973、2974页。
    ①张君劢,《再论人生观与科学并答丁在君》,《科学与人生观》,中国致公出版社2009年版,第51、52、58页
    ②张相文,《欧亚地势》,《沌谷笔谈》卷一,《南园丛稿》卷九,上海书店1996年据中国地学会1929年版影印,第“三三”页。
    ③于波,《从科学救国到佛学救世——我国近代地学先驱张相文》,《自然辩证法通讯》2004年第3期,第92页。
    ①王奇生,《北伐时期的地缘、法律与革命——反革命罪在中国的缘起》,《近代史研究》2010年第1期,第32页。
    ②张相文,《废孔祀抗议》,《沌谷笔谈》卷三,《南园丛稿》卷十一,上海书店1996年据中国地学会1929年版影印,第“二三”页。
    ①张星琅,《泗阳张沌谷居士年谱》,《南园丛稿》附录,上海书店1996年据中国地学会1935年版影印,第“三三”页。
    ①张相文,《西洋文化》,《沌谷笔谈》卷二,《南园从稿》卷十,上海书店1996年据中国地学会1929年版影印,第五”页。
    [1]郭廷以著.近代中国史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2][美]费正清、刘广京编,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译室译.剑桥中国晚清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
    [3]杨天石著.晚清史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4]袁伟时著.帝国落日——晚清大变局[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3.
    [5][美]费正清编,杨品泉等译.剑桥中华民国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
    [6]李新主编.中华民国史[M].北京:中华书局,2011.
    [7]章开沅、林增平主编.辛亥革命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
    [8]周新国等著.江苏辛亥革命史[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9]梁启超著.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10]钱穆著.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M].北京:九州出版社,2011.
    [11]杨东莼著.中国学术史讲话[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6.
    [12]杨念群著.儒学地域化的近代形态——三大知识群体互动的比较研究[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
    [13]杨茂义主编.中国古代家庭教育简论[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
    [14]钱穆著.八十忆双亲[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
    [15]王德昭著.清代科举制度研究[M].北京:中华书局,1984.
    [16]商衍鎏著.清代科举考试述录及有关著作[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4.
    [17]王林著.西学与变法——<万国公报>研究[M].济南:齐鲁书社,2004.
    [18]孙江著.十字架与龙[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0.
    [19]孟德斯鸠著,许明龙译.论法的精神[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20]桑兵著.晚清学堂学生与社会变迁[M].上海:学林出版社,1995.
    [21]桑兵著.清末知识界的社团与活动[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5.
    [22]徐中煜著.清末新闻、出版案件研究(1900-1911)——以“苏报案”为中心[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
    [23]张朋园著.梁启超与清季革命[M].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7.
    [24]张朋园著.梁启超与民国政治[M].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7.
    [25]张朋园著.立宪派与辛亥革命[M].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7.
    [26]张玉法著.清季的革命团体[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27]张朋园著.中国民主政制的困境(1909-1949)——晚清以来历届议会选举述论[M].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8.
    [28]张玉法著.民国初年的政党[M].长沙:岳麓书社,2004.
    [29]李剑农著.中国近百年政治史(1840-1926)[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
    [30]杨幼炯著.中国政党史[M].上海:上海书店,1984.
    [31]程舒伟著.议会政治与近代中国[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32]谢俊美著.政治制度与近代中国[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33]迟云飞著.宋教仁与中国民主宪政[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34]吴雁南等主编.中国近代社会思潮(第一卷)[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
    [35]唐文权著.觉醒与迷雾[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
    [36]麻天祥著.20世纪中国佛学问题[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1.
    [37]麻天祥著.晚清佛学与近代社会思潮[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5.
    [38]黄志强等著.近现代居士佛学[M].成都:巴蜀书社,2005.
    [39]佛源主编.大乘佛教与当代社会[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3.
    [40]白化文著.汉化佛教与佛寺[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3.
    [41]周新国、李尚全主编.扬州大学佛学论丛1[C].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06.
    [42]许卫平著.中国近代方志学[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
    [43]李良玉著.动荡时代的知识分子[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0.
    [44]许纪霖著.中国知识分子十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45]李世涛主编.知识分子立场——激进与保守之间的动荡[M].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2000.
    [46]李世涛主编.知识分子立场——自由主义之争与中国思想界的分化[M].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2000.
    [47]李世涛主编.知识分子立场——民族主义与转型期中国的命运[M].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2000.
    [48]袁伟时著.中国现代思想散论[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8.
    [49]刘厚生著.张謇传记[M].上海:上海书店,1985.
    [50]章开沅.开拓者的足迹——张謇传稿[M].北京:中华书局,1984.
    [51]周新国主编.中国近代化先驱:状元实业家张謇[C].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52]夏东元著.盛宣怀传[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8.
    [53]陈先元主编.盛宣怀与上海交通大学[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5.
    [54]杨天宏著.新民之梦——梁启超传[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5.
    [55]张明华著.张元济评传[M].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10.
    [56]马征著.教育之梦——蔡元培传[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5.
    [57]张晓唯著.蔡元培评传[M].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3.
    [58]皮后峰著.严复评传[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
    [59]欧阳哲生著.严复评传[M].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10.
    [60]许寿裳著.章太炎传[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4.
    [61]姜义华著.章太炎评传[M].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10.
    [62]罗志田著.再造文明之梦——胡适传[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5.
    [63]章清著.胡适评传[M].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10.
    [64]方光华著.刘师培评传[M].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10.
    [1]白洁.张相文生平简介[J].民国档案,1988,4.
    [2]曹晓滨,周云宁.爱国地理学家张相文[J].档案与建设,2007,8.
    [3]冀棠.著名历史地理学家张相文先生[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1,1.
    [4]何斌、李传勇.革新中国地理学的先驱——张相文[J].中国西部科技,2003,5.
    [5]孙文飚.近代地理学教育先驱——张相文[J].江苏地方志,1995,4.
    [6]葛兆光.1895年的中国:思想史上的象征意义[J].开放时代,2001,1.
    [7]童岭.那珂通世、林泰辅与清末民初的中国学界[J].文史知识,2009,5.
    [8]黄东兰.书写中国——明治时期日本支那史.东洋史教科书中的中国叙述[A].见:新史学(第四卷)[C].北京:中华书局,2010.
    [9]蔡云.中国地学会创始人之一——白雅雨[J].中国科技史料,1983,3.
    [10]张海珊.记张相文、白雅雨的革命活动——中国地学会与辛亥革命[J].天津师范学院学报,1982,1.
    [11]卢开宇.中国地学会在辛亥革命前后的活动[J].史林,2003,1.
    [12]卢开宇.中国地学会与辛亥革命[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6.
    [13]卢开宇.张相文与辛亥滦州起义[J].民国档案,2001,4.
    [14]梁旭毅、吕迺澄.从滦州兵谏到滦州起义[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4.
    [15]方亮、于涛.民主志士韩恢[J].江苏地方志,2004,3.
    [16]刘训华.清末学潮与学生阶层的崛起[J].探索与争鸣,2009,4.
    [17]曾茜.严复的政治文化传播实践与中国近代知识分子角色的转变[J].中华文化论坛,2006,1.
    [18]邹秀娥.晚清上海新型文化人的社会生活与文化心态[D].济南: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19]唐婧.近代知识分子的救世意识及其负面影响[J].黑龙江史志,2008,24.
    [20]韩玉霞.有机知识分子理论及其当代启示[A].见:第八届暨第七届全国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2006.
    [21]张奇林.理想主义心态的制约与民初政党政治的失败[J].宜昌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1.
    [22]邓亦武.论民初政党政治的畸形化[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
    [23]朱旭红.民初政党政治的失败及其原因分析[J].社会科学战线,2005,3.
    [24]许忠明.民初政党政治与公民意识[J].学术探索,2011,2.
    [25]李西樵.河套水利事业的开拓者——王同春[J].中国农史,1985,1.
    [26]马尚云.论王同春与河套农田水利开发[J].内蒙古教育学院学报,1997,3.
    [27]田玉根.河套灌区的开拓者——王同春[J].水利天地,1990,5.
    [28]陶继波.一个农牧垦殖企业的兴衰史——民国河套西通垦牧公司个案研究[J].北方经济,2004,12.
    [29]殷定泉.论通海垦牧公司的历史功绩[J].学理论,2009,17.
    [30]钟声.八十年代以来中国近代实业救国思潮研究综述[J].株洲工学院学报,2004,1.
    [31]黎建军.马寅初“实业救国”思想的形成[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2,5.
    [32]李文良、曹晓峰.略论中国近代实业救国思想[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1996,3.
    [33]杨颖.论张謇“实业救国”的经济思想[J].安徽史学,2000,2.
    [34]刘圣宜.辛亥革命与实业救国思潮的高涨[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1.
    [35]刘圣宜.清末实业救国思潮兴起之原因探析[J].广东社会科学,1995,4.
    [36]曹婉如.张相文与中国近代地理学的萌芽——纪念张相文逝世五十周年[J].地理学报,1983,3.
    [37]宋春青.张相文在我国现代地质学萌芽过程中所起的积极作用[J].河北地质学院学报,1990,1.
    [38]许然.邹代钧、张相文、竺可桢与我国的近代地理学[J].地域研究与开发,1998,S1.
    [39]吴凤鸣、艾子.中国地学会:微光渐炽作明灯——纪念中国地学会创建百年[J].地质勘查导报,2009,12-15.
    [40]林超.中国现代地理学萌芽时期的张相文和中国地学会[J].自然科学史研究,1982,2.
    [41]陈宝国、杨光荣.中国地学会、《地学杂志》在中国地质科学早期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J].学会,1993,4.
    [42]徐象平、姚远.张相文与《地学杂志》[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6,2.
    [43]徐象平.试论张相文的地理学研究——以其创办的《地学杂志》为例[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
    [44]雷雁林、姚远.《地学杂志》与清末民初科技期刊的注册[J].编辑学报,2010,5.
    [45]雷雁林、姚远.《地学杂志》与中国早期地质学的传播[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
    [46]张九辰.中国近代地学主要学科名称的形成与演化初探[J].中国科技史料,2001,1.
    [47]林文照.北平研究院历史概述[J].中国科技史料,1989,1.
    [48]宋春青.关于中国地学会停止活动的时间问题[J].中国科技史料,1990,3.
    [49]于波.张相文后的中国地学会——从经费状况看中国地学会四十余年风雨历程[J].中国科技史料,2004,2.
    [50]谷杉杉.袁希涛与近代中国教育点滴[J].科教文汇(上旬),2008,11.
    [51]张海珊.章太炎、张相文关于泰山的通信[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1984,1.
    [52]林辉峰.再论蔡元培出任北大校长的由来[J].史学月刊,2008,3.
    [53]张至善.张相文与北京大学附设国史编纂处[J].史学史研究,1991,3.
    [54]陈得芝.蒙元史研究与中西学术的会通[J].江海学刊,2000,3.
    [55]庞天佑.论中国近代蒙元史研究的历史发展[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1.
    [56]程佳、卢滨玲.一代名臣耶律楚材及其作品《西游录》[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8, 9.
    [57]樊保良.耶律楚材及其《西游录》杂议[J].新疆社会科学,1985,6.
    [58]许全胜.《西游录》与《黑鞑事略》的版本及研究——兼论中日典籍交流及新见沈增植笺注本[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
    [59]古跃.草原深处的大禁地——成吉思汗陵探秘[J].
    [60]丁伟.成吉思汗陵祭祀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61]魏保信.明代长城考略[J].文物春秋,1997,2.
    [62]须景昌.张謇与治淮[J].江苏水利,1999,1.
    [63]张雷.实业家张謇与淮河治理[J].治淮,1998,6.
    [64]庄安正.对张謇导淮几个问题的探讨[J].江海学刊,1996,1.
    [65]吴春梅.张謇治淮方略文献评析[A].见:第二届淮河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3.
    [66]许卫平.略论民国时期方志学之成就[J].扬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1.
    [67]仓修良.重印民国《泗阳县志》序[J].江苏地方志,2000,3.
    [68]徐志江.张相文学术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69]于波.从科学救国到佛学救世——我国近代地学先驱张相文[J].自然辩证法通讯,2004,3.
    [70]江琼.“科玄论战”的历史回顾与当代反思[J].党史研究与教学,2003,4.
    [71]程志华.超越“科玄论战”——“科玄论战”85周年祭[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5.
    [72]吴炜、张静.科学主义:中国现代思想中的“科学意识形态”[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9,11.
    [73]王奇生.北伐时期的地缘、法律与革命——反革命罪在中国的缘起[J].近代史研究,2010,1.
    《申报》
    《大公报》
    《时报》
    《苏报》
    《国风报》
    《地学杂志》
    张相文等修.泗阳县志[G].民国十四年版.
    [1]张相文.南园丛稿[G].上海:上海书店,1996.
    [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江苏省泗阳县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泗阳文史资料(第1辑).[G].泗阳: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江苏省泗阳县委员会,1983.
    [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江苏省泗阳县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泗阳文史资料(第5辑).[G].泗阳: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江苏省泗阳县委员会,1987.
    [4]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江苏省泗阳县委员会编.张相文——中国近代地理学奠基人[G].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8.
    [5]唐向荣著.滦县文史资料(第7辑) [G].滦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河北省滦县委员会,1991.
    [6]张謇.张謇全集[G].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
    [7]杨立强等编.张謇存稿[G].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
    [8]张孝若编.张季子九录[G].上海:中华书局,1931.
    [9]荣孟源等编.辛亥革命[G].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书店,2000.
    [10]梁启超.梁启超全集[G].北京:北京出版社,1999.
    [11]政协全国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辛亥革命回忆录(五)[G].北京:文史资料出版社,1981.
    [12]胡鄂公著.辛亥革命北方实录[G].台北:文海出版社,1970.
    [13]章伯峰、荣孟源主编.近代稗海(六)[G].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
    [14]张君劢等著.科学与人生观[G].北京:中国致公出版社,2009.
    [15]张静庐辑注.中国近代出版史料(初编)[G].北京:中华书局,1957.
    [16]璩鑫圭、童富勇编.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G].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年.
    [17]蒋致远编.中华民国教育年鉴[G].台北:宗青图书出版公司,1991.
    [18]盛宣怀.愚斋存稿[G].台北:文海出版社,1975.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