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动产抵押制度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动产抵押制度的诞生突破了不动产抵押、动产质押的传统格局,更好地兼顾了物的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体现了“物尽其用”的原则。我国《担保法》和《物权法》均确立了动产抵押制度,为保障债权实现、促进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毋庸讳言,我国动产抵押制度尚有诸多不完善之处,具体体现在动产抵押标的物范围、动产抵押效力的范围、动产抵押权的公示等方面。
     本文运用比较法、经济分析和利益衡量等方法,以制度的效率与安全价值为核心,针对上述不足之处进行分析,提出了完善我国动产抵押制度的若干建议。全文主要由四个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介绍了动产抵押制度的历史沿革和一些国家动产抵押立法体例,并着重分析了动产抵押制度存在的价值。
     第二部分研究了动产抵押标的物范围。论文分析了动产抵押标的物的条件和我国现行法上的相关规定。基于物权公示公信原则和交易安全的考虑,指出应将动产抵押标的物的范围限定为参照不动产管理的特殊动产以及适合作外部标示表彰抵押权的可识别的动产。
     第三部分分析了动产抵押效力的范围。关于动产抵押担保的债权范围,论文指出,基于抵押权特定性的本质,应将损害赔偿金排除在外;在动产抵押权效力所及的标的物范围方面,从实务操作的角度,应进一步完善从物、添附物的相关规定。
     第四部分分析了我国动产抵押权公示的缺陷,认为现行的抵押物登记制度不符合权利外观理论,必然会引起动产抵押权人与动产交易善意受让人之间的利益冲突,有碍交易安全。文章对我国现行法上“书面成立—登记对抗”立法模式的内涵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未登记的动产抵押权的性质及第三人的范围。论文对现行法上动产抵押权的公示制度进行了反思,指出“书面成立—登记对抗”立法模式和由此演绎出的未登记的动产抵押权的效力,形成了对传统民法物权理论的巨大冲击,构成了对构建诚信、和谐秩序和交易安全的危害。基于上述分析,文章指出对于动产抵押权的公示应统一采取“登记要件”主义,并提出了具体的完善建议。
The birth of chattel mortgage system beaks up the traditional pattern of a system of estate collateral and movable pledge. It better gives consideration to the value of the exchange value and embodies the principle of "make the best use of something". Guaranty Law of the PRC and Property Law of the PRC established a chattel mortgage system, which claims to achieve security and promote economic development. But there is no doubt that there was still a lot imperfections of that system, for example, the scope of Chattel Mortgage subject, the legal validity scope of movable collateral, the publicity of Chattel Mortgage right and so on.
     By using the methods of comparison, economic analysis and advantage measurement and aiming at institutional efficiency and security value, the paper put forward several recommendations, based on analyzing the above-mentioned shortages, to perfect our chattel mortgage system. It consists of the four main parts.
     The first part to give introduction to historic evolution of chattel mortgage and the legislative style in some countries, focusing on the existence value of chattel mortgage system.
     The second part is about the subject matter of Chattel Mortgage. The paper analyzed the subject conditions of chattel mortgage and China's current relative regulations. Considering on the principles of property publicity credibility and transaction security, it figures out that the subject of chattel mortgage should be limited to the scope of the special chattel with reference to real estate management as well as identifiable chattel which suitable for external marked hypothec.
     The third part to analyze the scope of chattel mortgage effect. For financial claim guaranteed by chattel mortgage, the paper, based on essence of hypothec specific nature, points out the damages should be excluded. And it should further polish the regulation related to accessory things and attached things.
     The fourth part analyzes publicity defects of chattel mortgage that the existing registration system for guaranty inconsistent with the appearance theory, it will inevitably cause conflict of interest between the people who own chattel hypothec and the assignee with goodwill in property transactions. It stands in the way of transaction security. The article analyzes the meaning of legislation mode, "written establishment registration confrontation", and explore the qualities of unregistered chattel mortgage and the scope of a third person. Papers turns over to think on the existing law about chattel mortgage on a system of notification, pointing out that "the written establishment - registration confrontation" legislation mode and the resulting chattel mortgage effectiveness which have formed a impact on theory of property in traditional civil law, thus it will harm for constituting credibility, harmonious order and transaction security. Based on the above analysis, the article says that chattel mortgages for the reunification of publicity should be taken "register important elements" doctrine, and put forward specific, better proposals.
引文
[1]刘春堂:《判解民法物权》,台北三民书局1987年版,第97页。
    [1][意]彼德罗·彭梵得:《罗马法教科书》,黄风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342—343页。
    [1]高圣平:《动产抵押制度研究》,中国工商出版社2004年版,第12页。
    [2]谢在全:《民法物权论》(上册),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45—48页。
    [3][日]近江幸治:《担保物权法》,祝娅等译,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102页。
    [4]史尚宽:《物权法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版,第336页。
    [5]王泽鉴:《动产担保制度和经济发展》,载梁慧星主编:《民商法论丛》(第2卷),法律出版社1994年版,第93页。
    [1]何美欢:《香港担保法》,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188页。
    [2]吕荣海、扬盘江:《契约类型·信托行为》,台北蔚理法律书局1987年版,第28页。
    [3]王泽鉴:《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1),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260页。
    [1]邓曾甲:《中日担保法律制度比较》,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第157页。
    [2]董开军:《债权担保》,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232页。
    [1]刘保玉主编:《担保法疑难问题研究与立法完善》,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442页。
    [2]王泽鉴:《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第(1)册,三民书局1996年版,第260页。
    [1]刘保玉主编:《担保法疑难问题研究与立法完善》,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441-442页。
    [1]沈达明:《法国/德国担保法》,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版,第143页。
    [2][日]我妻荣:《债权在近代法中的优越地位》,王书江等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9年版,第68页。
    [1]王泽鉴:《动产担保制度与经济发展》,载梁慧星主编:《民商法论丛》(第2卷),法律出版社1994年版,第103页。
    [2]陈本寒:《担保物权法比较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309—310页。
    [1]黄松有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条文理解与适用》,人民法院出版社2007年版,第561页。
    [1]程啸:《中国抵押权制度的理论与实践》,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281页。
    [2]邹海林、常敏:《债权担保的方式和应用》,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第137。
    [3]高圣平:《动产抵押制度研究》,中国工商出版社2004年版,第19页。
    [1]徐洁:《抵押权论》,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138页。
    [2]具体观点参见:史尚宽:《物权法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276页;谢在全:《民法物权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576页。
    [1]许明月:《抵押权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第268页。
    [1]黄松有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条文理解与适用》,人民法院出版社2007年版,第510页。
    [2]高圣平:《动产抵押制度研究》,中国工商出版社2004年版,第322页。
    [1]谢在全:《民法物权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581页。
    [2]徐洁:《抵押权论》,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147页。
    [3]蔡永民:《比较担保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97页。
    [1]王闯:《让与担保法律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2000版,第310—311页。
    [2]倪江表:《民法物权论》,正中书局1983年版,第301页。
    [3]史尚宽:《物权法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279页。
    [4]姚瑞光:《民法物权》,1988年作者自版,第215页。
    [1]郑玉波:《民商法问题研究》(二),三民书局1984年版,第136—137页。
    [2]高圣平:《动产抵押制度研究》,中国工商出版社2004年版,第332页。
    [1]江平主编:《民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336页。
    [1]黄松有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条文理解与适用》,人民法院出版社2007年版,第83页。
    [1]高圣平:《动产抵押登记制度研究》,中国工商出版社2007年版,第397页。
    [2]徐洁:《抵押权论》,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177页。
    [3]高圣平:《动产抵押登记制度研究》,中国工商出版社2007年版,第398页。
    [4]具体观点可参见:许明月:《抵押权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第402页;徐洁:《抵押权论》,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177—178页;高圣平:《动产抵押登记制度研究》,中国工商出版社2007年版,第398页;刘生国:《动产抵押公示方式选择的思考》,《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2期。
    [1]王泽鉴:《动产担保交易法上登记之对抗力、公信力和善意取得》,载《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一),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243—244页。
    [2]高圣平:《动产抵押登记制度研究》,中国工商出版社2007年版,第398页;毛亚敏:《担保法论》,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第164页;赵转:《关于动产抵押公示制度的法律思考》,《河北法学》,2000年第4期。
    [1]黄松有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条文理解与适用》,人民法院出版社2007年版,第83页。
    [2]王利明:《与民法同行》,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第57页。
    [1]王泽鉴:《动产担保交易法上登记之对抗力、公信力和善意取得》,载《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一),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244页。
    [1]效益的具体内涵是指,从一个给定的投入量中获得最大的产出,换言之,即是以最小的资源消耗取得同样多的效果。美国经济分析学家库斯在其《社会代价问题》一文中提出,法律制度归根到底是受效益原理支配的,法律安排实质上是效益为轴心。
    [2]转引自于海涌:《法国不动产担保物权研究》,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8页。
    [1]李明发:《保证责任研究》,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30页。
    [2]常鹏翱:《物权法的展开与反思》,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第125页。
    [1]王闯:《动产抵押制度研究》,载《民商法论丛》,法律出版社1996年版,第420页。
    [2]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等:《中国动产担保物权与信贷市场发展》,中信出版社2006年1月版,第9—10页。
    [1]许德风:《评<物权法草案>第十七章》,《中外法学》,2006年第1期。
    [2]王利明:《担保物权制度的新发展》,http://www.civillaw.com.cn/article/default.asp?id=26655(浏览时间:2007年5月23日)。
    [1]熊进光:《论我国动产抵押登记制度的缺陷及完善》,《河北法学》,2004年第5期。
    1.刘春堂:《判解民法物权》,台北三民书局1987年版。
    2.高圣平:《动产抵押制度研究》,中国工商出版社2004年版。
    3.谢在全:《民法物权论》(上册),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4.史尚宽:《物权法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版。
    5.梁慧星主编:《民商法论丛》(第2卷),法律出版社1994年版。
    6.何美欢:《香港担保法》,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7.吕荣海、扬盘江:《契约类型·信托行为》,台北蔚理法律书局1987年版。
    8.王泽鉴:《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1),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9.邓曾甲:《中日担保法律制度比较》,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
    10.董开军:《债权担保》,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11.刘保玉主编:《担保法疑难问题研究与立法完善》,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
    12.沈达明:《法国/德国担保法》,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版。
    13.陈本寒:《担保物权法比较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14.黄松有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条文理解与适用》,人民法院出版社2007年版。
    15.程啸:《中国抵押权制度的理论与实践》,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16.邹海林、常敏:《债权担保的方式和应用》,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17.徐洁:《抵押权论》,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18.许明月:《抵押权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19.蔡永民:《比较担保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0.王闯:《让与担保法律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2000版。
    21.倪江表:《民法物权论》,正中书局1983年版。
    22.姚瑞光:《民法物权》,1988年作者自版。
    23.郑玉波:《民商法问题研究》(二),三民书局1984年版。
    24.江平主:《民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25.王利明:《与民法同行》,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
    26.于海涌:《法国不动产担保物权研究》,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
    27.李明发:《保证责任研究》,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
    28.常鹏翱:《物权法的展开与反思》,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
    29.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等:《中国动产担保物权与信贷市场发展》,中信出版社2006年版。
    30.高圣平:《动产抵押登记制度研究》,中国工商出版社2007年版。
    31.[意]彼德罗·彭梵得:《罗马法教科书》,黄风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32.[日]近江幸治:《担保物权法》,祝娅等译,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33.[日]我妻荣:《债权在近代法中的优越地位》,王书江等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9年版。
    1.刘生国:《动产抵押公示方式选择的思考》,《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2期。
    2.赵转:《关于抵押权公示制度的法律思考》,《河北法学》,2000年第4期。
    3.许德风:《评<物权法草案>第十七章》,《中外法学》,2006年第1期。
    4.王利明:《担保物权制度的新发展》,http://www.civillaw.com.cn/article/default.asp?id=26655(浏览时间:2007年5月23日)。
    5.熊进光:《论我国动产抵押登记制度的缺陷及完善》,《河北法学》,2004年第5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