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我国行政决策法制化的系统分析及实现途径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行政决策是行政管理的核心,行政决策法制化是依法行政的重要内容。现代公共行政管理越来越强调行政决策在政府治理过程中的特殊地位和重要性,同时在公共治理方式上更加重视依法决策来保障行政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我国在建设法治国家的进程中缓慢而曲折,而行政决策法制化又正是我国法制建设的薄弱环节。由于我国现阶段在行政决策行为的法律规范和制度建设方面尚未健全和完善,这种现状严重阻碍和制约了我国行政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进程,同时也是我国长期以来行政决策失误频繁发生的重要原因。就其理论研究方面而言,目前行政决策法制化的理论研究还很滞后,对行政决策的法制化方面论述很少,也没有对此进行系统性研究。因此,我国在行政决策法制化的理论研究方面还留下许多空间。
     本论文尝试运用系统分析方法对行政决策法制化进行系统研究,以期能够全面考察行政决策法制化体系中的各个要素及各个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本论文的主要逻辑结构如下:1、首先对我国目前行政决策法制化的现状和原因进行分析,为行政决策法制化的系统分析提供分析思路。2、通过对行政决策法制化的系统分析,包括行政决策法制化体系、行政决策法制化目标体系的系统分析,构建我国行政决策法制化途径体系。3、结合我国目前行政决策法制化的问题现状和原因,提出改进和完善我国行政决策法制化的具体途径,为我国最终实现行政决策法制化提供对策参考。
Administrative decision-making is the core of administration, and legalization of administrative decision-making is an important content of administration under law. Modern public administration more and more emphasizes on the special position and importance of administrative decision in process of government governance, meanwhile, to heighten governance ability and safeguard scientifically and democratically administrative decision under law. The space of constructing our country under the rule of law is a long and tortuous, and legalization of administrative decision is a weak link of legality construction. Because of our country's legal norm and institution-building at aspect of administrative decision behavior aren't improvement and integrity. These conditions seriously impede scientifically and democratically administrative decision. At the same time, these are also important factors of frequent occurrence of error administrative decision in our country for a long term. Theoretically, nowadays, the theory study of legalization of administrative decision is still backward. Some periodical articles more stress on the study of democratization of administrative decision and pay little attention to the legalization of administrative decision, in addition, lacking systematic study. Hence, we need do many things on the aspect of systematic study of legalization of administrative decision. The thesis tries to study legalization of administrative decision with systematic analysis method in order to completely go into every
    factor in system of legalization of administrative decision and mutual relation of each other. The main structures of thesis is as follow, firstly, the thesis systematic analyzes current situation and cause of problems and put up with the path choice for systematic analysis of legalization of administrative decision. Secondly, by systematic analysis of legalization of administrative decision, concluding systematic analysis of system of legalization of administrative decision and aid of legalization of administrative decision, the thesis seeks and constructs the system of paths of legalization of administrative decision. Thirdly, by combining problems and causes of legalization of administrative decision, the thesis put out the detail methods of legalization for Chinese administrative decision, providing suggestion of methods for realizing finally legalization for Chinese administrative decision.
引文
① 熊文钊.现代行政法原理[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9),第119页.
    ② http://news.sina.com.cn/c/2006-01-17/13168892434.shtml, 2006年01月17日13: 16.
    ③ http://news.sina.com.cn/c/2006-01-17/13168892434.shtml, 2006年01月17日13:16.
    ① [罗]未哈依·T·奥洛维亚努.国家行政管理学概论[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第107页.
    ② 贺善侃,黄德良主编.现代行政决策[M].南京:上海大学出版社,2001(5),第12页.
    ③ 邹钧.日本行政管理概论[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86,第119页.
    ④ 许文惠,张成福,孙柏英.行政决策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第2页.
    ⑤ 袁曙宏主编.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读本[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第127页.
    ① [美]詹姆斯·E·安德森.公共决策[M].华夏出版社,1990,第28页.
    ② 陈振明.公共管理学原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第229页.
    ③ 王中成,常中青.决策也要法制化.理论界[J],1998,(3).
    ④ 张思浜.我国行政领导决策的体制性障碍及其对策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江苏:苏州大学,2004.
    ① 荣仕星.论领导者责任[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2),第182页.
    ① [英]休谟.人性论(上册)[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第6页.
    ②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著,吴寿彭译.政治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第7页.
    ③ [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上册)[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第154页.
    ① 杜承铭.论法治与人的本性.湖湘论坛[J],1998,(2).
    ② [美]赫伯特·西蒙.现代决策理论的基石[M].北京:北京经济出版社,1991,第46页.
    ① 喻中.论决策法治.渝州大学学报(社科版)[J].2002,(1).
    ② 喻中.论决策法治.渝州大学学报(社科版)[J].2002,(1).
    ③ 丁煌.西方公共行政管理理论精要[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第315页.
    ④ [美]詹姆斯·M·布坎南.自由、市场和国家[M].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8,第12页.
    ⑤ [美]丹尼斯·缪勒.公共选择[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前言.
    ⑥ 丁煌.西方公共行政管理理论精要[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第315页.
    ① 李龙.论法学在国家决策中的地位与作用[J].法制与社会发展.1995年(2).
    ② 胡建淼.行政法学[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第54页.
    ③ [英]密尔著.代议制政府[M].北京:商务印刷馆,1982,第82页.
    ④ 姜士林主编.世界宪法大全(上卷)[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89,第9页.
    ⑤ 刘春.权力的陷阱与制约[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8,第9页.
    ① [英]威廉·韦德著.行政法[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第3页.
    ② 孙笑侠.法律对行政的控制[M].山东:山东人民出版社,2002,第23页.
    ③ 杨相贵.国家重大决策必须法制化[J].民主与科学.1990,(3).
    ① 任福金.依法决策: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J].中国司法.2004,(11).
    ① 刑亮.浅议领导决策的法制化[J].党风与廉政.2004,(4).
    ② 腾盛勒.推进领导决策法制化[N].广西日报.2004,3,25.
    ① 尤元文.领导决策方法论[D].博士学位论文,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北京:中共中央党校研究生院,2002.
    ① 资料来源:http://news.qq.com/a/20060828/000170.htm.
    ② 资料来源:http://news.sina.com.cn/c/2004-09-26/11423773105s.shtml.
    ③ 资料来源:http://hi.baidu.com/s60101909/blog/item/4e28761e703948f41ad57669.html.
    ① 李瑞昌.公共决策中的公民参与:制度设计及其运作[D].硕士学位论文,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浙江:厦门大学,2001.
    ① 顾海波.现代行政决策的法律责任制探析[J].理论探讨,2005,(3)
    ①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第332页.
    ② 颜佳华.公共决策研究:文化视野中的阐释[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第235页.
    ③ 公丕祥.当代中国法律革命[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第289页.
    ① 陈振明主编.政策科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第177页.
    ② 应松年,马庆超.公共行政学[M].中国方正出版社,2004,(1),第148页.
    ① 转引自:魏娜,张璋主编.公共管理中的方法与技术[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12),第56页.
    ② 钱学森等.论系统工程[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第10页.
    ③ 魏娜,张璋主编.公共管理中的方法与技术[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12)第56页.
    ① [美]R·M·克朗.系统分析和政策科学[M].第20页.
    ② 陈振明.政策科学(第二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第485页.
    ③ 转引自:厦门大学2003级研究生专题课件:系统分析方法的渊源及其发展.http://jpkc.xmu.edu.cn/zckx/11/4.ppt
    ④ 魏娜,张璋主编.公共管理中的方法与技术[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12)第59页.
    ⑤ 陈振明.政策科学(第二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第489页.
    ① 潘宗白等主编.领导决策精论[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9,第420页.
    ① 张思浜.我国行政领导决策的体制性障碍及其对策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江苏:苏州大学,2004.
    ① Admin(管理员).集思广益,民主决策.参见网址:广州高速在线:http://www.guizhoutoday.com/page2006/new_show2006.asp?id=2935
    ② 毛元生.领导讲座:领导决策艺术.参见网址:当代贵州:http://www.gzgsgl.com/modules/soapbox/article.php?artID=22
    ① 霍忠文.科技信息服务保障体系的构筑需要统筹规划和归口管理[N].中国信息导报,2003(10).
    ① [美]查尔斯·林德布罗姆著,竺乾威,胡君芳译.决策过程[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12),第3页.
    ② [美]查尔斯·林德布罗姆著,竺乾威,胡君芳译.决策过程[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12),第5页.
    ③ [美]道格拉斯·C·诺斯.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M].上海:三联书店,1991,第3页.
    ① 张金马.公共政策分析:概念、过程、方法[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第146页.
    ② [美]查尔斯·林德布罗姆著,竺乾威,胡君芳译.决策过程[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12),第47页.
    ③ 参见:[英]阿克顿勋爵著.自由与权力[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④ 参见:[英]阿克顿勋爵著.自由与权力[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① [美]查尔斯·林德布罗姆著,竺乾威,胡君芳译.决策过程[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12),第5页.
    ① 李玲玲.公共决策主体体系分析:基于三元整合理论的视角[J].理论探讨,2004,(5).
    ② 参见:[英]洛克.政府论(下篇)[M].商务印书馆,1964.
    ③ 参见:[英]密尔.论自由[M].商务印书馆,1996.
    ① [美]罗伯特·达尔.论民主.商务印书馆,1999,第86页.
    ② 朱德米,唐丽娟.公共政策过程中的公民参与[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4,(11).
    ① 杨相贵.国家重大决策必须法制化[J].民主与科学.1990,(3).
    ② 孙光.现代政策科学[M].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第132页.
    ③ 李瑞昌.公共决策中的公民参与:制度设计及其运作[D].硕士学位论文,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浙江:厦门大学,2001.
    ① 张思浜.我国行政领导决策的体制性障碍及其对策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江苏:苏州大学,2004.
    ① 袁承东.浅议决策程序法制化[J].理论与当代.2000,(5).
    ② 陈庆之,刘箴,颜佳华.略论公共决策法制化[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6).
    ① 杨相贵.国家重大决策必须法制化[J].民主与科学.1990年(3).
    ② 梁津明.关于完善我国行政决策程序问题的探讨[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04(3).
    ③ 颜佳华.公共决策研究:文化视野中的阐释[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第332页.
    ① 谢四平.论电子政务对行政决策的影响[D].硕士学位论文,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湖南:湘潭大学,2004.
    ② 蔡放波.论政府责任体系的建构[J].新华文摘,2000,(12).
    ③ [美]特里·库珀.行政伦理学:实现行政责任的途径[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第62页.
    ① 靳月新略.论抽象行政行为的法律责任[J].石油大学学报,2000,(6).
    ② 彭忠益,张学泽,正义.我国行政决策的理性诉求[J].行政与法,2004,(12).
    ③ 参见:俞可平主编.治理与善治[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9),第8页.
    ① 刘雪明.政策运行过程研究[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5,第46页.
    ① [美]特里·库珀.行政伦理学:实现行政责任的途径[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第16页.
    ② [美]A·麦金太尔.德性之后[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第192页.
    ③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尼格马科伦理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第95页.
    ④ [美 约翰·罗尔斯.正义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第1、252页.
    ⑤ 张康之.寻找公共行政的伦理视角[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第257页.
    ① [美]B·盖伊·彼得斯著,吴爱明等译.政府未来的治理模式[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l,第121页一第122页.
    ② [美]戴维·奥斯本,彼德·普拉斯特里克著,谭功荣,刘霞译.:掘弃官僚制:政府再造的五项战略[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第40页.
    ① 邱汉中.论当前公共政策决策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2003,(4).
    ④ 张述临,任庆海,马文岭.依法决策领导先行fJl.决策咨询,1997,(9).
    ① 李习彬.中国政府管理创新体系研究.国家行政学院学报[J].2002,(6).
    ② 张思浜.我国行政领导决策的体制性障碍及其对策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江苏:苏州大学,2004.
    ① 赵付.科论行政决策责任理[J].理论探讨,2005,(1).
    ② 沈荣华.现代法治政府论[M].华夏出版社,2000,第204页.
    ① 王彦忠.决策法制化的构想[J].领导科学.1993,(6).
    ① 资料米源:http://wz.online.gz.cn/Law/Administrative/24392_3.html.
    ② 谈玲.决策咨询委员会制度的构想——在行政法学视野中的探究和重构.资料来源:kttp://www.law.lcaifu.com/200611/Article_305897.shtml.
    [1] 荣仕星.论领导者责任[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2).
    [2] [美]约翰·罗尔斯.正义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3] [英]休谟.人性论(上册)[M].商务印书馆,1980.
    [4] [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上册)[M].商务印书馆,1987.
    [5]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著,吴寿彭译.政治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6]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7] [美]赫伯特·西蒙.现代决策理论的基石[M].北京:北京经济出版社,1991.
    [8] [美]詹姆斯·M·布坎南.自由、市场和国家[M].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8.
    [9] [英]密尔著.代议制政府[M].北京:商务印刷馆,1982.
    [10] [美]查尔斯·林德布罗姆著,竺乾威,胡君芳译.决策过程[M].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12).
    [11] [美]戴维·奥斯本,彼德·普拉斯特里克著,谭功荣,刘霞译.掘弃官僚制:政府再造的五项战略[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12] [美]丹尼斯·缪勒.公共选择[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
    [13] [美]B·盖伊·彼得斯著,吴爱明等译.政府未来的治理模式[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14] [英]洛克.政府论(下篇)[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4.
    [15] [英]威廉·韦德著.行政法[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
    [16] [美]罗伯特.达尔.论民主[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17] [罗]未哈依·T·奥洛维亚努.国家行政管理学概论[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
    [18] 魏娜,张璋主编.公共管理中的方法与技术[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19] 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20] 陈振明.公共管理学原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21] 袁曙宏主编.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读本[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
    [22] 胡建淼.行政法学[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
    [23] 丁煌.西方公共行政管理理论精要[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24] 钱学森等.论系统工程[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
    [25] 陈振明.公共管理学原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26] 姜士林主编.世界宪法大全(上卷)[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89.
    [27] 陈振明.政策科学(第二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28] 孙光.现代政策科学[M].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29] 孙笑侠.法律对行政的控制[M].山东:山东人民出版社,2002.
    [30] 贺善侃,黄德良主编.现代行政决策[M].南京:上海大学出版社,2001(5).
    [31] 颜佳华.公共决策研究:文化视野中的阐释[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
    [32] 魏娜,张璋主编.公共管理中的方法与技术[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12).
    [33] 刘春.权力的陷阱与制约[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8.
    [34] 熊文钊.现代行政法原理[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9).
    [35] 邹钧.日本行政管理概论[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86.
    [36] 应松年,马庆超.公共行政学[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4.
    [37] 许文惠,张成福,孙柏英.行政决策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38] 公丕祥.当代中国法律革命[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
    [39] [英]密尔.论自由[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40] [美]道格拉斯·C·诺斯.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M].上海:三联书店,1991.
    [41] [美]特里·库珀.行政伦理学:实现行政责任的途径[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42] [美]特里·库珀.行政伦理学:实现行政责任的途径[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43] [美]A·麦金太尔.德性之后[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
    [44]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尼格马科伦理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45] [美]詹姆斯·E·安德森.公共决策[M].华夏出版社,1990.
    [46] 潘宗白等主编.领导决策精论[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9.
    [47] 张金马.公共政策分析:概念、过程、方法[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48] 俞可平主编.治理与善治[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9).
    [49] 刘雪明.政策运行过程研究[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5.
    [50] 张康之.寻找公共行政的伦理视角[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51] 沈荣华.现代法治政府论[M].华夏出版社,2000.
    [52] [美]西蒙.管理决策新科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
    [53] [美]纳特,[美]巴可夫.公共和第三部门组织的战略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54] [澳]欧文·E·休斯.公共管理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55] [美]赫伯特·西蒙.管理行为:管理组织决策过程的研究[M].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8,(3).
    [56] [美]卡尔·科恩.论民主[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
    [57] [美]邓恩.公共政策分析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58] [英]麦克尔·福特.管理决策分析[M].北京:改革出版社,1999.
    [59] [美]塞缪尔·P·亨廷顿.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M].北京:三联书店,1989.
    [60] [英]敦利威.民主、官僚制与公共选择[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
    [61] [美]罗森布鲁姆,[美]克拉夫丘克.公共行政学:管理、政治和法律的途径[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62] [德]奥托·迈耶.德国行政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63] [美]史蒂文·凯尔曼.制定公共政策[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
    [64] [美]格斯顿.公共政策的制定—程序和原理[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1,(9).
    [65] [美]戴维·奥斯本.改革政府[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6.
    [66] [美]丹尼尔·A·雷恩.管理思想的演变[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
    [67] [美]费斯勒,[美]凯特尔.行政过程中的政治[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68] [美]罗宾斯.管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
    [69] 金国坤.行政程序法论[M].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02.
    [70] 文正邦.法治政府建构论:依法行政理论与实践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
    [71] 杨解君.行政许可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72] 章剑生.行政监督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73] 姜明安.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
    [74] 俞可平.增量民主与善治[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75] 李建华.市场机制与依法行政.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4.
    [76] [美]彼得·杜拉克.世纪管理新挑战[M].北京:北京三联书店,2000.
    [77] 颜廷锐等.中国行政体制改革问题报告[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4.
    [78] 应松年,袁曙宏.走向法制政府:依法行政理论研究与实证调查[M].北京:法 律出版社,2001,(4).
    [79] 刘熙瑞.公共管理中的决策与执行[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3.
    [80] 彭和平,朱立家.国外公共行政理论精选[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7,(1).
    [81] 张勤著.行政决策论[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5.
    [82] 张克生.国家决策:机制与舆情[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
    [83] 莫岳云.行政决策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84] 谢家远.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4.
    [85] 胡象明.行政决策分析[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1).
    [86] 孙中浩,薛守贤.行政决策个案研究[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1.
    [87] 王明强.我国依法行政的基本制度[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
    [88] 当代国外行政体制改革比较研究[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1998.
    [89] 于英川.现代决策理论与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90] 岳经纶.现代行政决策学教程[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
    [91] 宁骚,李玉.现代化与政府科学决策[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1] 杜承铭.论法治与人的本性[J].湖湘论坛,1998,(2).
    [2] 李龙.论法学在国家决策中的地位与作用[J].法制与社会发展,1995,(2).
    [3] 喻中.论决策法治化[J].渝州大学学报(社科版),2002,(1).
    [4] 梁津明.关于完善我国行政决策程序问题的探讨[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04,(3).
    [5] 陈庆之,刘箴,颜佳华.略论公共决策法制化[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6).
    [6] 李玲玲.公共决策主体体系分析:基于三元整合理论的视角[J].理论探讨,2004,(5).
    [7] 任福金.依法决策: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J].中国司法,2004,(11).
    [8] 刑亮.浅议领导决策的法制化[J].党风与廉政,2004,(4).
    [9] 杨相贵.国家重大决策必须法制化[J].民主与科学,1990,(3).
    [11] 顾海波.现代行政决策的法律责任制探析[J].理论探讨,2005,(3)
    [12] 朱德米,唐丽娟.公共政策过程中的公民参与[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4,(11).
    [13] 张述临,任庆海,马文岭.依法决策领导先行[J].决策咨询,1997,(9).
    [14] 杨相贵.国家重大决策必须法制化[J].民主与科学,1990,(3).
    [15] 邱汉中.论当前公共政策决策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2003,(4).
    [16] 袁承东.浅议决策程序法制化[J].理论与当代,2000,(5).
    [17] 李习彬.中国政府管理创新体系研究[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2,(6).
    [1] 尤元文.领导决策方法论[D].博士学位论文,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北京:中共中央党校研究生院,2002.
    [2] 中国勇.行政权力的法律制约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江苏: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5.
    [3] 李瑞昌.公共决策中的公民参与:制度设计及其运作[D].硕士学位论文,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浙江:厦门大学,2001.
    [4] 张思浜.我国行政领导决策的体制性障碍及其对策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江苏:苏州大学,2004.
    [5] 谢四平.论电子政务对行政决策的影响[D].硕士学位论文,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湖南:湘潭大学,2004.
    [1] http://jpkc.xmu.edu.cn/zckx/11/4.ppt.
    [2] http://www.gzgsgl.com/modules/soapbox/article.php?artID=22.
    [3] http://www.efu.com.cn/data/2005/2005-10-24/124195_2.shtml.
    [4] http://news.qq.com/a/20060828/000170.htm.
    [5] http://www.guizhoutoday.corn/page2006/new_show2006.asp?id=2935.
    [6] http://news.sina.com.cn/c/2004-09-26/11423773105s.shtml.
    [7] http://wz.online.gz.cn/Law/Administrative/24392_3.html.
    [8] http://hi.baidu.com/s60101909/blog/item/4e28761e703948f41ad57669.htm.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