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唐人构园与诗歌的互动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唐代文人争相构园,并亲自参与构园,从相地选址、布局立基,到叠山置石、凿池引泉、移栽花木、构置亭台每一构园细节都融入了主观情感,掀起了一股构园热潮。唐代文人在构园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经验,形成了一定的园林景观理念与建构体系,并且在构园的相地原则、因借艺术及对比手法的运用上也多有开创。“栽菊伴吟诗”,唐人一边构园,一边吟诗,用诗歌记录构园生活,吟咏园林景致,构园与诗歌交织在一起,构园拓展了唐诗的题材内容、体式风格及诗歌功能,诗歌吟咏对构园有了诗意的提升、情感的赋予,使园景物象与诗歌意象互存并生,园林意境与诗歌意境互通互融,并对后世园林的建构多有影响,诗歌与构园互相影响互相推进。
     本文从三个层面入手,首先对唐代园林的建构情形进行历史梳理,在史料梳理的基础上考察唐人构园生活对诗歌创作的影响,并且考察诗歌对唐人构园及后世园林建构的影响。论文主体分为上篇与下篇,上篇从整体上论述唐人的构园情形、构园与诗歌的互动关系;下篇以构园的四大要素山石、水泉、花木、建筑进行结构,具体详细论述唐人的构园生活以及构园要素与诗歌创作的互动关系,上篇与下篇既相互照应又互相补充。
     上篇分为三章,第一章概述唐人构园的社会风气与建构情形,呈现唐人构园的景观理念、构园原则与技艺手法,并在此安排第四节论述园林类唐诗的文献价值,既是对前三小节的总结又是对下面两章的总起。第二章论述唐人构园对诗歌创作的影响,园林的建构落成、游览品赏、离别忆念、荒废变迁拓展了诗歌的题材内容;闲适的园居生活形成了疏散诗风、游戏语言,促进了组诗形式的发展;同时,诗歌反映日常生活的功能、诗歌的交际功能与娱乐功能也多有拓展。第三章论述诗歌与构园的互动,园景物象走进诗歌成为诗歌意象,浸染了丰富文化内涵的诗歌意象又进一步物化为园林景观,园林景象与诗歌意象互存并生;唐代文人构园与诗歌创作讲求意境营造,两者在审美趣味、营造手法与审美追求上具有相通之处,诗境与园境互通互融。
     下篇以四大构园要素山石、泉池、花木、建筑进行组织安排,并依此共分为四章,第一章论述构园中的山石与诗歌,唐人的堆山置石使咏石诗在内容与形式上发生了变化,咏石诗又对构园的选石标准与构园堆山的写意手法、真假理念深有影响;第二章论述构园中的水景与诗歌,以池与泉为个案剖析池、泉的诗意内涵及其对园林景观设置与意境营造的影响;第三章论述构园中的花木与诗歌,唐人丰富的种植诗保存了唐代花木的种植历史,并对后世构园中花木的栽植原则、文人志趣多有影响;第四章论述构园中的建筑与诗歌,以亭与窗为个案说明建筑意象与诗歌艺术间的互动影响。在论述每一构园要素时都从园林中的建构情形、与诗人相关的行为方式、与诗歌的互动关系,以及在诗歌影响下的审美内涵这几个方面进行剖析。
     唐代文人堆山置石、凿池引泉、移栽花木、构置亭台,使园林成为一个蕴含了文人情操与志向的象征系统,园林的物质建构序列上升为精神建构序列。通过对唐人构园与诗歌之间互动关系的解读,可以发现园林不是孤立的静态的人工建筑,而是饱含了各种社会关系的动态空间,与唐代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唐人的生活方式、审美趣味、隐逸心态等都具有密切的内在关联。
Poets in Tang Dynasty are scrambling to construct gardens,and personally involved in the construction.The subjective emotion is integrated into each detail of garden construction, from investigating and locating sites, layout and laying the foundation, to stacking hills and setting stones,chiseling pools and leading springs,transplanting flowers and trees,constructing pavilions,which sets off an upsurge of constructing gardens.The poets in Tang Dynasty accumulate a wealth of experience in the practice of garden construction,forming a certain concept of garden landscape and construction system,with many creation in principle of locating sites,art of yin jie,and the use of contrast methods."Reciting poetry while planting chrysanthemum."The Tang Dynasty poets recite poetry while constructing gardens.They record the life of constructing gardens and intone the view of gardens with poetry. As a result, the constructing garden and the poetry are intertwined each other. On the one hand, the garden contruction expands the subject and content, styles and poetry's function of the poems in the Tang Dynasty. On the other hand, the intoning of poetry has a poetic enhancement and emotion ascension on the constructing gardens,which makes the garden scenery and the poetry imagery co-exist with each other, artistic conception of the garden and poetry merge mutually,and affects the garden construction in the later generations.There is an interacting and promot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oetry and garden construction.
     This paper consists of three levels:firstly,making a historical combing for the construction situation of the Tang Dynasty gardens;secondly,examine the influence of the constitutive lives of the Tang dynasty poets on the poetry on the basis of the historical data;lastly, and the influence of poetry on the garden construction in Tang Dynasty and in the later generations.The main body of the paper is divided into Part one and Part two. The Part one discusses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Tang Dynasty gardens and the interac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garden construction and the poetry as a whole. The Part two is organized by the four elements of garden construction, hills and rocks, water and spring, flowers and trees and buildings, and specifically discusses the garden construction lives of the Tang Dynasty poet and the interac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onstitutive elements and the poetry. The Part one and Part two are coordinated and supplement with each other.
     The Part one is divided into three chapters. Chapter1outlines the social atmosphere of garden construction and the constructing situation in theTang Dynasty, presenting the landscape concept、constructing principle and craft technique of the garden construction in the Tang Dynasty.what's more,there is a fourth section discussing the literature value of the poetry about the garden construction, that is, a summary of the first three sections and begining of the following two chapters.Chapter2discusses the influence of garden construction of the Tang Dynasty on poetry. Garden's completion,and its tour and appreciation,parting and remembrance,abandonment and changes,expand the content of the poetry.The quiet garden life forms casual poetry style and playful language,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oetry's compositing forms.At the same time,the poetry reflects the function of daily life,communication and entertainment.Chapter3discusses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poetry and the garden construction.The garden scenery goes into the poetry and becomes poetry imagery,and the poetry imagery which is full of rich cultural connotation is further materialized into garden landscape.The garden scenery and the poetry imagery co-exist with each other.The garden construction and the poetry writing both emphasize the image creation.They have many similarities in aesthetic appreciation,creating techniques and aesthetic pursuit.The poetry and the garden construction influence and promote each other.
     Part two is organized by four elements of garden construction:hills and rocks,water and spring,flowers and trees,and buildings,and it is divided into four chapters.Chapter1discusses the hills, rocks and poetry in constructing gardens.The stacking hills and setting stones change the content and form of chanting stone poetry.In turn,the chanting stone poetry has a deep influence on the stone selection standards of constructing gardens,freehand brush work of hill design, and concept of true and false.Chapter2discusseswater features of garden construction and poetry. As the pools and springs as a case, it analyses the poetic connotation of pools and springs,and the influence on the garden landscape setting and the creation imagery.Chapter3discusses flowers and trees of garden construction and poetry.The rich planting poetry of The Tang Dynasty preserves the Tang Dynasty planting history of the flowers and trees,which has influence on planting principle of garden construction and poets' interest in later ages.Chapter4discusses buildings of garden construction and poetry.and analyses interactive effects of building imagery and poetry art in the case of pavilions and windows. When discussing the elements of garden construction,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ituation of garden constrution,related behavior of poets,interactive relationship with poetry and the aesthetic connotation under the influence of poetry.
     The poets in The Tang Dynasty are personally involved in the construction of gardens from investigating and locating site,layout and laying the foundation,to stacking hills and setting stones,chiseling pools and leading springs,transplanting flowers and trees, and constructing pavilions,which makes the gardens become a symbolic systems of poets' sentiments and aspirations.As a result,the material construction sequence of garden sublimates to the spirit construction sequence.Through the interpretation of interac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garden construction and poetry,we can perceive that the garden is not an isolated artificial building,but a dynamic space full of many kinds of social relations,which has a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the politics、economics and culture of the Tang Dynasty,and also with the lifestyle、aesthetic taste and hermitic mentality of the Tang Dynasty poets.
引文
① 孟二冬《中唐诗歌之开拓与新变》,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2版,第2页。
    ① 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第3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5页。
    ② 陶文鹏《唐宋诗美学与艺术论》,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94页。
    ③ 宗白华《美学散步》,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31页。
    ① 董乃斌《李商隐的心灵世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12页。
    ② 董乃斌《李商隐的心灵世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7页。
    ① 陈植《造园词义的阐述》,《建筑历史与理论》第二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111-112页。
    ① 王鲁民《中国古代建筑思想史纲》,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93页。
    ② 陈从周《园林清议》,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5年版,第11页。
    ③ 王毅《中国园林文化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109页。
    ① 葛承雍《华夏文化的丰碑:唐都建筑风貌》,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15页。
    ① (宋)张舜民撰,丁如明校点《画墁录》,《宋元笔记小说大观》,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1551页。
    ① (宋)李格非撰《洛阳名园记》,见陈植,张公弛选注《中国历代名园记选注》,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年版,第54页。
    ② 李浩《唐代园林别业考论》,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13页。
    ③ (后晋)刘昫《旧唐书》,卷81,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2757页。
    ④ 《旧唐书》记元载:“城中开南北二甲第,室宇宏丽,冠绝当时,又于近郊起亭榭,所至之处帷帐什器皆于宿设储不改供,城南膏腴别墅连疆接畛凡数十所,婢仆曳罗绮一百余人。”见(后晋)刘昫《旧唐书》,卷118,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3411页。
    ⑤ (明)计成著,陈植注释《园冶注释》,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年版,第58页。
    ① (明)计成著,陈植注释《园冶注释》,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年版,第69页。
    ① (明)计成著,陈植注释《园冶注释》,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年版,第60页。
    ① (明)计成著,陈植注释《园冶注释》,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年版,第64页。
    ① 李浩《唐代园林别业考论》,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20页。
    ② (宋)宋敏求撰《长安志》,北京:中华书局,1991年,丛书集成初编本。
    ③ (后晋)刘昫《旧唐书》,卷170,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4432页。
    ④ (唐)康骈撰,萧逸校点《剧谈录》,见《唐五代笔记小说大观》,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第1480页。
    ⑤ (清)董浩等编纂《全唐文》,卷30,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343页。
    ① (清)董浩等编纂《全唐文》,卷33,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365页。
    ② (唐)张蔫《朝野全载》,卷3,《唐五代笔记小说大观》,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第41页。
    ③ (宋)欧阳修、宋祁《新唐书》,卷83,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第3653页。
    ④ (宋)薛居正《旧五代史》,卷95,北京:中华书局,1976年版,第1259页。
    ⑤ (宋)欧阳修、宋祁《新唐书》,卷129,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4479页。
    ⑥ (后晋)刘昫《旧唐书》,卷137。下,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4889页。
    ⑦ 邓小军、鲍远航《唐诗说唐史》,北京:中华常局,2008年,第137页。
    ⑧ (唐)杜佑《通典》,卷2,《田制》下原注,北京:中华书局,1988年,第32页。
    ① (唐)陆贽《均节赋税恤百姓六条》,(清)董诰编《全唐文》,卷465,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
    ② (唐)刘允文《苏州新开常熟塘碑铭》,(清)董诰编《全唐文》,卷713,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
    ④ (唐)王梵志著,项楚校注《王梵志诗校注》卷6,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第748页。
    ⑤ (唐)杜佑《通典》,卷2,北京:中华书局,1988年版,第29-30页。
    @房本文《唐代园林经济与文人生活》,2010年西北大学硕士论文,第40-43页。
    ① (宋)欧阳修、宋祁《新唐书》,卷196,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5594页。
    ② (宋)欧阳修、宋祁《新唐书》,卷196,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5598-5599页。
    ③ (唐)刘肃撰,许德楠、李鼎霞点校《大唐新语》,卷10,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版,唐宋史料笔记丛刊,第157页。
    ④ (后晋)刘昫《旧唐书》,卷94,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3004页。
    ⑤ (清)徐松撰,赵守俨点校《登科记考》,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
    ⑥ (宋)欧阳修、宋祁《新唐书》,卷196,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5603-5604页。
    ⑦ (宋)欧阳修、宋祁《新唐书》,卷196,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5606-5607页。
    ① (宋)祝穆撰,祝沫增订《方舆胜览》,卷23,北京:中华书局,2003年版,第420页。
    ② (后晋)刘响《旧唐书》,卷88,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2873页。
    ③ 李浩《唐代园林别业考论》,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102页。
    ④ (唐)白居易著,朱金城校笺《白居易集校笺》,卷22,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1494页。
    ⑤ (宋)庞元英《文昌杂录》,卷1,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3页。
    ① (宋)王溥撰《唐会要》,卷29,《追赏》,北京:中华书局,1955年版,第540-541页。
    ② (宋)宋敏求编《唐大诏令集》,卷110,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第574页。
    ③ (唐)孟浩然著,佟培基笺注《孟浩然诗集笺注》,卷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第298页。
    ①《世说新语.简傲》注引《文士传》,见余嘉锡撰《世说新语笺疏》,卷24,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678页。
    ②《世说新语.尤悔》刘注引《八王故事》:“华亭,吴由拳县郊外墅也,有清泉茂林。吴平后,陆机兄弟共游于此十余年。”见余嘉锡撰《世说新语笺疏》,卷33,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897页。
    ③ (清)逯钦立辑校《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魏诗卷9,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484页。
    ④ (唐)房玄龄等撰《晋书》,卷79,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版,第2072-2075页。
    ⑤ 《世说新语·简傲》,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卷24,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777页。
    ① (唐)姚思谦撰《陈书》,卷33《张讥传》,北京:中华书局,1972年版,第444页。
    ② (梁)沈约撰《宋书》,卷86,北京:中华10局,1974年版,第2195页。
    ③ (唐)姚思谦撰《梁书》,卷51,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版,第746页。
    ④ (唐)房玄龄等撰《晋书》,卷64,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版,第1734页。
    ⑤ (梁)沈约撰《宋书·隐逸传》,卷93,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版,第2277页。
    ⑥ (唐)李延寿撰《南史》,卷67,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1929页。
    ⑦ (唐)李延寿撰《南史》,卷67,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1928页。
    ⑧ (梁)沈约撰《宋书·恩幸传》,卷94,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版,第2314页。
    ⑨ 转引自李国豪主编《建筑拾英.工巧部》,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25页。
    ① (唐)许嵩撰,孟昭庚等点校《建康实录》,卷九注引,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200页。
    ② 吴功正《六朝美学史》,江苏美术出版社,1994年版,第556页。
    ③ 《渚宫故事》,见(宋)李防等撰《太平御览》,卷196,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影印本,第946页。
    ④ 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3版,2008年版,第145页。
    ⑤ (唐)姚思廉撰《梁书》,卷25,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版,第384-385页。
    ① 王毅《中国园林文化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105页。
    ② 李允稣《华夏意匠:中国古典建筑设计原理分析》,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322页。
    ③ 彭一刚《中国古典园林分析》,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年,第14页。
    ④ 中国美术辞典编辑委员会编辑《中国美术辞典·建筑·园林》,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年版,第249页。
    ⑤ 李浩《唐代园林别业考论》,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1996年。
    ⑥ 侯乃慧《诗情与幽境:唐代文人的园林生活》,台北:东大图书股份有限公司,1991年。
    ① (唐)白居易著,朱金城校笺《白居易集校笺》,卷25,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1700页。
    ② (唐)杜甫著,(清)仇兆鳌注《杜诗详注》,卷9,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748页。
    ③ (唐)韩愈撰,钱仲联集释《韩昌黎诗系年集释》,卷8,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第891页。
    ① (唐)韩愈撰,钱仲联集释《韩昌黎诗系年集释》,卷7,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第792页。
    ② 王毅《中国园林文化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134页。
    ① (唐)柳宗元《柳宗元集》,卷43,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1219页。
    ② 黑格尔(Hegel,GW.F.)著,朱光潜译《美学》(第3卷)上册,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年版,第103页。
    ③ 王毅《中国园林文化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109页。
    ① 樊维岳《王维辋川别墅今昔》,见王维研究编委会编《王维研究》,第1辑,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1992年,第319页。
    ② (唐)自居易《草堂记》,(唐)自居易著,朱金城校笺《白居易集校笺》,卷43,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2736页,
    ③ (唐)白居易著,朱金城校笺《白居易集校笺》,卷28,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1982页。
    ④ 陈植,张公弛选注《中国历代名园记选注》中有此说法,当合理,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年,第10页。
    ① (明)王世贞《安氏西林记》,见陈植,张公弛选注《中国历代名园记选注》,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年,第122页。
    ② (唐)白居易著,朱金城校笺《白居易集校笺》,卷36,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2485页。
    ③ (唐)王维撰,(清)赵殿成笺注《王右丞集笺注》卷28,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第489页。
    ① 《御制多稼轩十景诗》之八《互妙楼·序》,见(清)于敏中等编纂《日下旧闻考》,卷81,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1358页。
    ② 金学智《中国园林美学》(第2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年,第310页。
    ③ 陈从周《园林清议》,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5年,第19页。
    ④ 陈从周《园林清议》,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5年,第3页。
    ① (明)计成著,陈植注释《园冶注释》,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年版,第206页。
    ② (唐)白居易著,朱金城校笺《白居易集校笺》,卷28,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1974页。
    ③ (唐)杜甫著,(清)仇兆鳌注《杜诗详注》,卷9,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746页。
    ④ (唐)白居易著,朱金城校笺《白居易集校笺》,卷17,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1132页。
    ⑤ (唐)刘禹锡著,瞿蜕园笺证《刘禹锡集笺证》,外集卷8,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第1455页。
    ① (唐)温庭筠撰著,(清)曾益等笺注《温飞卿诗集笺注》,卷7,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第150页。
    ② (唐)温庭筠撰著,(清)曾益等笺注《温飞卿诗集笺注》,卷4,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第83页。
    ③ 宗白华《美学散步》,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63页。
    ④ 宗白华《美学散步》,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62页。
    ⑤ 《诗·小雅·斯干》描写屋顶的句子“如鸟斯革,如翚斯匕”,汉郑玄笺:“如鸟夏暑希革张其翼也……”唐孔颖达《正义》:“斯革、斯飞,言阿之势似鸟飞也。翼,言其体;匕,象其势。”宋朱熹《诗集传》:“其栋宇浚起,如鸟之警而革也;其檐阿华采而轩翔,如晕之飞而矫其翼也。盖其堂之美如此。”金学智结合诗经时代建筑的科学技术水平认为“这种屋顶形式,在技术条件落后的诗经时代,它只是线形透视和视错觉相结合的美感抒写或对于建筑的美学理想。”(见金学智《中国书法美学》下卷,第520页,)因此,作者认为这种如鸟翼般的屋顶是注家联系于唐宋时代的建筑形式所作的阐释。唐代的屋顶确实已经有了起翘,虽然不如宋代之起翘卷曲,然而也不失如鸟翼般具有飞动之势。
    ⑥ (唐)杜牧著、冯集梧注《樊川诗集注》,卷1,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第197页。
    ⑦ (唐)卢照邻著,李云逸校注《卢照邻集校注》,卷2,北京:中华书局,1998年版,第78页。
    ⑧ (唐)刘禹锡著,瞿蜕园笺证《刘禹锡集笺证》,外集卷6,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第1334页。
    ① 查尔斯·詹克斯《中国园林之意义》,《建筑师》第27期,第201页。
    ② (清)俞樾《曲园记》,俞樾《春在堂全书》,光绪九年重定本。
    ③ (日)斯波六郎《中国文学里的融合性》,蒋寅编译《日本学者中国诗学论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08年版,第11页。
    ④ 查尔斯·詹克斯《中国园林之意义》,摘自《建筑师》第27期,第201页。
    ① (明)计成著,陈植注释《园冶注释》,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年版,第56页。
    ② (明)计成著,陈植注释《园冶注释》,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年版,第56页。
    ③ (唐)杜甫著,(清)仇兆鳌注《杜诗详注》,卷7,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594页。
    ① (唐)陈宽《颍亭记》,(清)董诰编《全唐文》,卷793,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8317页。
    ② 白居易《与微之书》,(唐)白居易著,朱金城校笺《白居易集校笺》,卷45,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2814页。
    ③ (明)计成著,陈植注释《园冶注释》,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年版,第243页。
    ④ (唐)岑参著,陈铁民、侯忠义校注《岑参集校注》,卷1,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54页。
    ⑤ (唐)岑参著,陈铁民、侯忠义校注《岑参集校注》卷4,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288页。
    ① (唐)岑参著,陈铁民、侯忠义校注《岑参集校注》,卷1,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8页。
    ② (唐)李白著,瞿蜕园、朱金城校注《李白集校注》,卷14,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第886页。
    ③ (明)计成著,陈植注释《园冶注释》,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年版,第51页。
    ① (唐)白居易著,朱金城校笺《白居易集校笺》,卷6,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327页,
    ② (唐)白居易著,朱金城校笺《白居易集校笺》,卷26,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1820页。
    ③ (明)计成著,陈植注释《园冶注释》,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年版,第60页。
    ① (唐)刘禹锡著,瞿蜕园笺证《刘禹锡集笺证》,卷22,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第618页。
    ② (唐)温庭筠撰著,(清)曾益等笺注《温飞卿诗集笺注》,卷9,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第200页。
    ③ (清)吴淇著,汪俊、黄进德点校《六朝选诗定论》,卷11,扬州:广陵书社,2009年,第294页。
    ④ (明)计成著,陈植注释《园冶注释》,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年版,第47页。
    ⑤ (唐)孟浩然著,佟培基笺注《孟浩然诗集笺注》,卷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第15页。
    ① (唐)柳宗元《永州韦使君新堂记》,(唐)柳宗元《柳宗元集》,卷27,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732页。
    ② 太宗皇帝《述圣赋序》,(清)董诰编《全唐文》,卷10,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119页。
    ③ 太宗皇帝《述圣赋序》,(清)董诰编《全唐文》,卷10,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119页。
    ④(唐)白居易著,朱金城校笺《白居易集校笺》,卷43,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2736页。
    ⑤ (唐)白居易著,朱金城校笺《白居易集校笺》,卷29,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2033页。
    ⑥ (唐)杜甫著,(清)仇兆鳌注《杜诗详注》,卷12,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1013页。
    ⑦ (唐)孟郊著,华忱之、喻学才校注《孟郊诗集校注》,卷9,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432页。
    ① (唐)白居易著,朱金城校笺《白居易集校笺》,卷33,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2238页。
    ② (明)计成著,陈植注释《园冶注释》,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年版,第56页。
    ③ (明)计成著,陈植注释《园冶注释》,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年版,第247页。
    ④ (唐)白居易著,朱金城校笺《白居易集校笺》,卷6,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330页。
    ① (唐)元结著《元次山集》,卷3,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版,第44页。
    ② 刘天华《画境文心:中国古典园林之美》,北京:三联书店,2008年版,第104页。
    ③ (唐)白居易著,朱金城校笺《白居易集校笺》,卷6,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350页。
    ④ (唐)王璿《唐符阳郡王张孝忠再葺池亭记》,《唐文续拾》卷4,(清)董诰编《全唐文》,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11216页。
    ⑤ (唐)李华《贺遂员外药园小山池记》,(清)董诰编《全唐文》,卷316,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3211页。
    ⑥ (唐)元结著《元次山集》,卷3,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版,第41页。
    ① (唐)钱起《尺波赋》,(清)董诰等《全唐文》,卷379,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3854页。
    ② 陈从周《园林清议》,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5年,第7页。
    ③ (唐)韦应物著,陶敏、王友胜校注《韦应物集校注》,卷8,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503页。
    ① (唐)柳宗元《柳宗元集》,卷28,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748页。
    ② (明)计成著,陈植注释《园冶注释》,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年版,第79页。
    ① 陈从周《园林清议》,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5年,第33页。
    ② (明)唐志契著,王伯敏点校《绘事微言》,卷1,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85年版,第15页。
    ③ 陈从周《园林清议》,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5年,第36页。
    ① (唐)刘禹锡著,瞿蜕园笺证《刘禹锡集笺证》,外集卷1,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第1066页。
    ② (明)计成著,陈植注释《园冶注释》,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年版,第51页。
    ③ (清)沈复,俞平伯校点《浮生六记》,卷2,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第19页。
    ④ (宋)张礼撰,史念海,曹尔琴校注《游城南记校注》,西安:三秦出版社,2003年版, 第42页。
    ① (宋)张礼撰,史念海,曹尔琴校注《游城南记校注》,西安:三秦出版社,2003年版,第176页。
    ② (唐)白居易著,朱金城校笺《白居易集校笺》,卷11,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619页。
    ③ (唐)韩愈撰,钱仲联集释《韩昌黎诗系年集释》,卷7,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第792页。
    ① (唐)杜牧著、冯集梧注《樊川诗集注》,卷3,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第252页。
    ① (唐)元结著《元次山集》,卷3,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版,第40页。
    ② (唐)元结著《元次山集》,卷3,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版,第40页。
    ① (日)川合康三著,刘维治、张剑、蒋寅译《终南山的变容:中唐文学论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第135页。
    ① (唐)杜甫著,(清)仇兆鳌注《杜诗详注》,卷21,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1901页。
    ② (五代)王仁裕撰《开元天宝遗事》卷下,《开元天宝遗事十种》合刊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90页。
    ③ (唐)刘禹锡著,瞿蜕园笺证《刘禹锡集笺证》,卷24,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第745页。
    ① (五代)韦庄著,聂安福笺注《韦庄集笺注》,卷9,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303页。
    ② (唐)王维撰,(清)赵殿成笺注《王右丞集笺注》卷13,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第249页。
    ① (唐)杜甫著,(清)仇兆鳌注《杜诗详注》,卷14,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1202页。
    ② (唐)杜甫著,(清)仇兆鳌注《杜诗详注》,卷9,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735页。
    ③ (唐)杜甫著,(清)仇兆鳌注《杜诗详注》,卷10,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816页。
    ④ (唐)杜甫著,(清)仇兆鳌注《杜诗详注》,卷14,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1204页。
    ⑤ (宋)葛立方《韵语阳秋》卷6,见(清)何文焕辑《历代诗话》下卷,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537页。
    ⑥ (唐)白居易著,朱金城校笺《白居易集校笺》,卷31,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2109页。
    ① 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第3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289页。
    ② (宋)李格非《富郑公园》,陈植主编《中国历代造园文选》,合肥:黄山书社,1992年,第71页。
    ③ 闻一多著,朱自清等编《闻一多全集》,三联书店,1982年,第56页。
    ① (唐)白居易著,朱金城校笺《白居易集校笺》,卷22,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1495页。
    ② (唐)杜牧著、冯集梧注《樊川诗集注》,卷3,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第252页。
    ① 宗白华《园林艺术概观》,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107页。
    ① (清)汪春田《重葺文园》诗,见(清)钱泳《履园丛话》,卷12,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版,清史料笔记丛刊本,第327页。
    ② (清)钱泳《履园丛话》,卷20,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版,清史料笔记丛刊本,第545页。
    ① 林继中《唐诗与庄园文化》,桂林:漓江出版社,1996年,第9页。这里的庄园与笔者所谓的园林有相通之处,田园诗与园林诗亦有相通之处,关于园林诗与田园诗的区分比较,笔者在《被遮蔽的幽境:唐代园林诗概说》中有详细论述,见李浩、王书艳《被遮蔽的幽境:唐代园林诗概说》,《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10年第1期。
    ① (五代)韦庄著,聂安福笺注《韦庄集笺注》,卷5,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193页。
    ① (北魏)杨街之著,杨勇校笺《洛阳伽蓝记》,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174页。
    ② (五代)王仁裕撰《开元天宝遗事》,《开元天宝遗事十种》合刊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第91页。
    ③ (五代)王定保撰,阳羡生校点《唐遮言》,卷7,《唐五代笔记小说大观》,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第1635页。
    ④ (后晋)刘晌《旧唐书》,卷188,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4927页。
    ① (唐)白居易著,朱金城校笺《白居易集校笺》,卷25,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1720页。
    ② (唐)白居易著,朱金城校笺《白居易集校笺》,卷23,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1603页。
    ① (唐)白居易著,朱金城校笺《白居易集校笺》,卷29,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2033页
    ① (唐)孟郊著,华忱之、喻学才校注《孟郊诗集校注》,卷4,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181页。
    ② (唐)白居易著,朱金城校笺《白居易集校笺》,卷33,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2288页。
    ③ (唐)刘禹锡著,瞿蜕园笺证《刘禹锡集笺证》,外集卷4,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第1230页。
    ④ 陈从周《中国诗文与中国园林艺术》,见陈从周《园林清议》,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5年,第78页。
    ① (唐)白居易著,朱金城校笺《白居易集校笺》,卷25,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1702页。
    ② (唐)白居易著,朱金城校笺《白居易集校笺》,卷27,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1882页。
    ① 侯乃慧在《诗情与幽境:唐代文人的园林生活》,台北:东大图书股份有限公司,1991年,第309页。
    ② 李德裕《平泉山居戒子孙记》,(清)董诰等《全唐文》,卷708,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7267页。
    ① 邵博《邵氏闻见后录》,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第212页。
    ② 于栗《东屯少陵故居记》,转引自赵云旗《唐代十地买卖研究》,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年。
    ③ 李建超《增订唐两京城防考》,卷2,西安:三秦出版社,2006年,第69页。
    ④ (宋)欧阳修、宋祁《新唐书》,卷83,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3653页。
    ⑤ (后晋)刘晌《旧唐书》,卷152,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4067页。
    ⑥ (宋)王谠撰,周勋初校证《唐语林校证》,卷7,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610页。
    ⑦ (唐)白居易著,朱金城校笺《白居易集校笺》,卷4,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243页。
    ① (唐)李商隐著,(清)冯浩笺注《玉谿生诗集笺注》,卷1,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第177页。
    ② (唐)韦应物著,陶敏、王友胜校注《韦应物集校注》,卷6,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384页。
    ③ (五代)韦庄著,聂安福笺注《韦庄集笺注》,卷3,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110页。
    ① 王明居《唐诗风格论》,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1年,序第2页。
    ② (后晋)刘晌《旧唐书》,卷190下,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5054-5055页。
    ③ (唐)杜甫著,(清)仇兆鳌注《杜诗详注》,卷12,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1013页。
    ① 林继中《唐诗与庄园文化》,桂林:漓江出版社,1996年版,第13页。
    ② (宋)钱易撰,黄寿成点校《南部新书》,辛,北京:中华书局,2002年版,第133页。
    ③ (日)川合康三著,刘维治、张剑、蒋寅译《终南山的变容:中唐文学论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第243页。
    ④ (唐)刘禹锡著,瞿蜕园笺证《刘禹锡集笺郑,外集卷1,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第1066页。
    ① (唐)孟郊著,华忱之、喻学才校注《孟郊诗集校注》,卷5,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226页。
    ② (唐)刘禹锡著,瞿蜕园笺证《刘禹锡集笺证》,卷24,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第741页。
    ③ (唐)韦应物著,陶敏、王友胜校注《韦应物集校注》,卷8,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年版,第503页。
    ① 朱光潜《文艺心理学》,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1页。
    ② (唐)李肇《唐国史补》,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第60页。
    ③ (唐)白居易《祭庐山文》,(唐)白居易著,朱金城校笺《白居易集校笺》,卷40,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2664页。
    ① (唐)白居易著,朱金城校笺《白居易集校笺》,卷9,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466页。
    ② 李浩《唐诗的美学阐释》,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73页。
    ③ 王明居著《唐代美学》,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绪论第6页。
    ④ 朱光潜《谈美》,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50页。
    ① (唐)白居易著,朱金城校笺《向居易集校笺》,卷13,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743页。
    ② (唐)白居易著,朱金城校笺《白居易集校笺》,卷36,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2482页。
    ③ (日)川合康三著,刘维治、张剑、蒋寅译《终南山的变容:中唐文学论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第268页。
    ④ 李正春在其专著《唐代组诗研究》中认为“进入唐代,组诗创作迎来了空前的繁荣,也是组诗文体特征趋于定型的阶段。……无论是参与组诗创作的人数还是创作组诗的数量,都较前期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南京:凤凰出版社,2011年,第29页。
    ⑤ 有关组诗的研究多为咏史组诗,李正春在《唐代组诗研究》中认为唐代大量的写景状物组诗在中晚唐的兴盛原因在于“受时代氛围的影响,诗人们将主要精力置于消遣生活使然,特别是隐居之风更是导致此类组诗大量出现”,然而在第三章唐代组诗的范型中论述了“咏物组诗”、“议论组诗”、“叙事组诗”,对园林题材的组诗则论述不多。
    ① 王毅《中国园林文化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109页。
    ② 李正春认为空“‘间的罗列’也是组诗组合艺术的一个重要方面。组诗可以将存在于同一时间背景或不同时间背景中的空间画面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组织在一起,集中体现诗人的情愫。见李正春《唐代组诗研究》,南京:凤凰出版社,2011年版,第185页。
    ① (明)王嗣爽《杜臆》,卷1,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20页。
    ① (明)王嗣爽《杜臆》,卷8,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264页。
    ① (清)彭定求等《全唐诗》,卷72,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版,第784页。
    ② (唐)白居易著,朱金城校笺《白居易集校笺》,卷45,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2795页。
    ① (日)浅见洋二《论“拾得”诗歌现象以及“诗本”、“诗材”、“诗料”问题:以杨万里、陆游为中心》,见(日)浅见洋二著,金程宇、冈田千穗译《距离与想象:中国诗学的唐宋转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第74页。
    ② 李华《贺遂员外药园小山池记》,(清)董诰编《全唐文》,卷316,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3211页。
    ③ (唐)王维撰,(清)赵殿成笺注《王右丞集笺注》卷12,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第217页。
    ④ 《北梦琐言》(五代)孙光宪撰、贾二强点校,北京:中华书局,2002年,第259页。《全唐诗话》对此也有记载,卷五“张林”:“林擢进士第,官至御史。为诗小巧,多采景于园林。《亭沼》云:‘菱叶乍翻人采后,芰荷初没舸行时。’亦佳句也。”(清)何文焕辑《历代诗话》,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205页。
    ① 白居易《序洛诗》,(唐)白居易著,朱金城校笺《白居易集校笺》,卷70,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3757页。
    ② (日)川合康三著,刘维治、张剑、蒋寅译《终南山的变容:中唐文学论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第138页。
    ① 方南堂《辍锻录》,郭绍虞编选,富寿荪校点《清诗话续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1939页。
    ② (日)小川环树《“风景”在中国文学里的语意嬗变》,(日)小川环树著,周先民译《风与云:中国诗文论集》,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第34页。
    ① 《圆明园四十景图咏》,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年版,第24页。
    ② 余恕诚《唐诗风貌》,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5页。
    ③ 余恕诚《唐诗风貌》,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11页。
    ① 周裕锴《诗可以群:略谈元祐体诗歌的交际性质》,《社会科学研究》2001年第5期。
    ② (唐)白居易著,朱金城校笺《白居易集校笺》,卷33,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2265页。
    ③ (宋)计有功撰,王仲镛校笺《唐诗纪事校笺》,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版,第1618页。
    ① (唐)白居易著,朱金城校笺《白居易集校笺》,卷28,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1950页。
    ② (唐)白居易著,朱金城校笺《白居易集校笺》,卷29,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 版,第2038页。
    ① (唐)白居易著,朱金城校笺《白居易集校笺》,卷27,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1904页。
    ① (唐)白居易著,朱金城校笺《白居易集校笺》,卷8,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440页。
    ② (唐)白居易著,朱金城校笺《白居易集校笺》,卷36,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2481页。
    ③ 宇文所安《中国“中世纪”的终结:中唐文学文化论集》,北京:三联书店,2006年,第78页。
    ① 以上四首诗见(唐)白居易著,朱金城校笺《白居易集校笺》,卷32,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2190-2194页。
    ① 吴讷《文章辨体序说》,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第111页。
    ② 贾晋华《唐代集会总集与诗人群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97页。
    ① 林庚《唐诗综论》,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81页。
    ① 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第3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54页。
    ① (唐)贾至《沔州秋兴亭记》,(清)董诰编《全唐文》,卷368,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3738页。
    ② (五代)韦庄著,聂安福笺注《韦庄集笺注》,卷5,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236页。
    ③ (唐)柳宗元《柳宗元集》,卷42,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1164页。
    ① (宋)杨万里《三三径》,见傅璇琮编《全宋诗》,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26561页。
    ② (宋)杨承祖《归耕亭二首》,见傅璇琮编《全宋诗》,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34294页。
    ② 此部分内容可参见朱易安、王书艳《物象的“诗化”与意象的“实化”:以唐诗中的“径”为例》,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10年第4期。
    ④ 王毅《中国园林文化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344页。
    ⑤ 金学智《中国园林美学》(第2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年版,第52页。
    ① 汪菊渊《中国古代园林史》,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年版,第91页。
    ② 汪菊渊《中国古代园林史》,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年版,第223页。
    ③ 汪菊渊《中国古代园林史》,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年版,第162页。
    ④ 王毅《中国园林文化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344-345页。
    ⑤ 李翰《崔公山池后集序》,(清)董诰编《全唐文》卷430,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版, 第4379页。
    ① (唐)白居易著,朱金城校笺《白居易集校笺》,卷25,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1720页。
    ② (唐)白居易著,朱金城校笺《白居易集校笺》,卷1,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34页。
    ③ (唐)白居易著,朱金城校笺《白居易集校笺》,卷1,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18页。
    ④ 白居易《太湖石记》,(唐)白居易著,朱金城校笺《白居易集校笺》,外集卷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3926页。
    ⑤ (唐)白居易著,朱金城校笺《白居易集校笺》,卷7,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391页。
    ⑥ (唐)白居易著,朱金城校笺《白居易集校笺》,卷16,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1028页。
    ⑦ (唐)韩愈撰,钱仲联集释《韩昌黎诗系年集释》,卷7,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 第792页。
    ① 独孤及《琅琊溪述》,(清)董诰编《全唐文》卷389,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3961页。
    ② (唐)孟郊著,华忱之、喻学才校注《孟郊诗集校注》,卷4,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184页。
    ③符载《江陵陆侍御宅宴集观张员外画松石图》,(清)董诰编《全唐文》,卷690,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7066页。
    ④ (唐)张彦远《法书要录》,卷4,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152页。
    ⑤ (唐)张彦远《法书要录》,卷4,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161页。
    ① 金学智《中国园林美学》(第2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年,第237页。
    ② (唐)王维撰,(清)赵殿成笺注《王右丞集笺注》卷13,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第248页。
    ③ “用名字题署景物的做法已见于唐代……但都是简单的环境状写和方位、功能的标定。”见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第3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46页。“而主体的成分、精神的因素、诗化的渗透还远远不足。”见金学智《中国园林美学》,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年版,第57-59页。
    ④ (唐)姚思谦撰《梁书》,卷51,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版,第746页。
    ① (唐)刘禹锡著,瞿蜕园笺证《刘禹锡集笺证》,外集卷8,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第1453页。
    ② (唐)韩愈《燕喜亭记》,见(唐)韩愈撰,马通伯校注《韩昌黎文集校注》,卷2,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第48页。
    ③ (唐)柳宗元《愚溪诗序》,(唐)柳宗元《柳宗元集》,卷24,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642页。
    ④ (宋)邓椿《画继·杂说》,卷9,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63年版,第113页。
    ⑤ 李泽厚《美的历程》,《美学三书》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年版,第161页。
    ① (宋)李格非《洛阳名园记》,见陈植,张公弛选注《中国历代名园记选注》,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年版,第52页。
    ② 明计成在《园冶·自序》中引吴又予语,见(明)计成著,陈植注释《园冶注释》,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年版,第42页。
    ③ 葛承雍《华夏文化的丰碑:唐都建筑风貌》,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118-119页。
    ① (后晋)刘响《旧唐书》,卷170,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4432页。
    ② (唐)刘禹锡著,瞿蜕园笺证《刘禹锡集笺证》,卷23,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第653页。
    ③ (唐)白居易《草堂记》,(唐)白居易著,朱金城校笺《白居易集校笺》,卷43,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2736页。
    ④ (唐)韦应物著,陶敏、王友胜校注《韦应物集校注》,卷1,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49页。
    ① (唐)柳宗元《零陵三亭记》,(唐)柳宗元《柳宗元集》,卷27,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737页。
    ② (唐)柳宗元《潭州东池戴氏堂记》,(唐)柳宗元《柳宗元集》,卷27,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724页。
    ③ (唐)刘禹锡著,瞿蜕园笺证《刘禹锡集笺证》,外集卷7,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第1420页。
    ④ 宇文所安《唐代别业诗的形成》(上),《古典文学知识》,1997年第6期。
    ① 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第3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235页。
    ② 王毅《中国园林文化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233页。
    ③ 陈植主编《中国历代造园文选》,合肥:黄山书社,1992年版,第67页。
    ④ 选自乾隆时王镐、华希闵编《无锡县志》卷十五《园亭》。见陈植主编《中国历代造园文选》,合肥:黄山书社,1992年版,第160页。
    ① 李浩《唐诗的美学阐释》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9页。
    ② 萧弛《中唐禅风雨皎然诗境观》,见萧弛《佛法与诗境》,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版,第121-124页。
    ③ (唐)释皎然著,李壮鹰校注《诗式校注》,卷1,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39页。
    ① (唐)释皎然著,李壮鹰校注《诗式校注》,卷1,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69页。
    ② (唐)刘禹锡著,瞿蜕园笺证《刘禹锡集笺证》,卷19,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第517页。
    ③ (唐)高仲武《中兴间气集》卷下,见《唐人选唐诗十种》,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第301页。
    ④ (晋)湛方生《游园咏》,(清)逯钦立辑校《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晋诗卷15,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946页。
    ① (唐)刘禹锡著,瞿蜕园笺证《刘禹锡集笺证》,卷22,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第618页。
    ② (唐)白居易著,朱金城校笺《白居易集校笺》,卷22,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1492页。
    ① (唐)殷璠《河岳英灵集》卷上,见《堂人选唐诗十种》,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第58页。
    ② (唐)韦应物著,陶敏、王友胜校注《韦应物集校注》,卷7,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445页。
    ① 蒋寅《古典诗学的现代阐释》,北京:中华书局,2009年,第70页。
    ② (唐)李白著,瞿蜕园、朱金城校注《李白集校注》,卷18,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第1077页。
    ③ (唐)杜甫著,(清)仇兆鳌注《杜诗详注》,卷19,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1705页。
    ④ (唐)杜甫著,(清)仇兆鳌注《杜诗详注》,卷2,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52页。
    ⑤ (唐)殷璠《河岳英灵集》卷上,见《唐人选唐诗十种》,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第72页。
    ⑥ (唐)殷璠《河岳英灵集》卷中,见《唐人选唐诗十种》,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第92页。
    ⑦ (唐)殷璠《河岳英灵集》卷下,见《唐人选唐诗十种》,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第105页。
    ⑧ (唐)高仲武《中兴间气集》卷上,见《唐人选唐诗十种》,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第265页。
    ⑨ (唐)高仲武《中兴间气集》卷下,见《唐人选唐诗十种》,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第289页。
    ⑩ (唐)高仲武《中兴间气集》卷下,见《唐人选唐诗十种》,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第297页。
    11 清代焦袁熹《答钓滩书》这封书信收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藏《此木轩文集》稿本中,转引自蒋寅《古典诗学的现代阐释》,北京:中华书局,2009年。
    ① 向居易《草堂记》,(唐)白居易著,朱金城校笺《白居易集校笺》,卷43,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2736页。
    ② (唐)白居易著、朱金城笺校《白居易集笺校》,卷33,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2240页。
    ③ (唐)岑参著,陈铁民、侯忠义校注《岑参集校注》卷2,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162页。
    ① (唐)白居易著,朱金城校笺《白居易集校笺》,卷25,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1702页。
    ② (唐)白居易著,朱金城校笺《白居易集校笺》,卷1,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39页。
    ③ (唐)王维撰,(清)赵殿成笺注《王右丞集笺注》卷10,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第187页。
    ① (唐)刘禹锡著,瞿蜕园笺证《刘禹锡集笺证》,卷19,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第517页。
    ② (唐)司空图《与极浦书》,(清)董诰编《全唐文》,卷807,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8487页。
    ① (唐)司空图《与李生论诗书》,(清)董诰编《全唐文》,卷807,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8485页。
    ② 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422页。
    ③ 王国璎《中国山水诗研究》,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2007年版,第240页。
    ④(美)叶维廉著,温儒敏、李细尧编《寻求跨中西文化的共同文学规律——叶维廉比较文学论文选》,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57页。
    ① 宗白华《美学散步》,,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25页。
    ② (明)计成著,陈植注释《园冶注释》,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年版,第71页。
    ③ 陈从周《中国诗文与中国园林艺术》,见陈从周《园林清议》,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5年,第77页。
    ④ (清)王夫之著、戴鸿森笺注《姜斋诗话笺注》,卷2,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138页。
    ① 李华《贺遂员外药园小山池记》,(清)董诰等编《全唐文》卷316,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3211页。
    ② (唐)王维撰,(清)赵殿成笺注《王右丞集笺注》卷13,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第240页。
    ③ (唐)王维撰,(清)赵殿成笺注《王右丞集笺注》卷10,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第187页。
    ① 袁晓梅、吴硕贤《中国古典园林的声景观营造》,《建筑学报》,2007年第2期。
    ② (唐)李白著,瞿蜕园、朱金城校注《李白集校注》,卷2,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第156页。
    ③ (唐)李白著,瞿蜕园、朱金城校注《李白集校注》,卷11,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第726页。
    ④ (唐)岑参著,陈铁民、侯忠义校注《岑参集校注》卷3,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207页。
    ⑤(唐)殷璠《河岳英灵集》序言,见《唐人选唐诗十种》,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第40页。
    ⑥ (唐)释皎然著,李壮鹰校注《诗式校注》,卷1,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18页。
    ⑦ (唐)释皎然著,李壮鹰校注《诗式校注》,卷1,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6页。
    ⑧ (唐)释皎然著,李壮鹰校注《诗式校注》,卷1,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39页。
    ① (宋)王谠撰,周勋初校证《唐语林校证》,卷7,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616页。
    ② (唐)王维撰,(清)赵殿成笺注《王右丞集笺注》卷13,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第247页。
    ③ (唐)王维撰,(清)赵殿成笺注《王右丞集笺注》卷13,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第249页。
    ① (唐)韩愈撰,钱仲联集释《韩吕黎诗系年集释》,卷7,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第792页。
    ② (五代)荆浩撰,邓以蛰校阅《笔法记》,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63年版,第4页。
    ③ 葛承雍《华夏文化的丰碑:唐都建筑风貌》,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205页。
    ④ 宗白华《美学散步》,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215页。
    ① 王毅《中国园林文化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87页。
    ① (清)李渔著,张明芳校注《闲情偶寄》,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第176页。
    ① 不著撰人《假山浅释》,刊《中国建筑史论文选辑》第二册,第558页。
    ② (汉)辛氏撰,刘庆柱辑注《三秦记辑注》,西安:三秦出版社,2006年版,第9页。
    ③ (宋)范哗撰,(唐)李贤等注《后汉书》,卷34,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1182页。
    ④ (晋)葛洪撰,周天游校注《西京杂记》,卷2,西安:三秦出版社,2006年版,第114页。
    ⑤ (晋)葛洪撰,周天游校注《西京杂记》,卷3,西安:三秦出版社,2006年版,第137页。
    ⑥ (后魏)杨衔之著,杨勇校笺《洛阳伽蓝记校笺》,卷2,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第93页。
    ⑦ (梁)沈约撰《宋书·隐逸传》,卷93,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版,第2277页。
    ① 关于唐代已有假山的论述李浩先生有详细论述,见李浩《唐代园林别业考论》,第37页。马千英先生认为“假山”一词出现于中唐时期,“到中唐才出现了‘假山’这个词,中、晚唐诗中屡见”见马千英《中国造园艺术泛论》,台北:詹氏书局,1985年版,第138页。另外,侯乃慧在《诗情与幽境:唐代文人的园林生活》中对此也有相关论述,第181页。
    ① 20世纪60年代,在西安西郊中堡村曾出土有唐代的三彩假山小池,山峰与水池相连接,山上有花木小鸟。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西安西郊中堡村唐墓清理简报》,《文物》,1960年第三期。
    ① (明)计成著,陈植注释《园冶注释》,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年版,第209-213页。
    ② (唐)杜甫著,(清)仇兆鳌注《杜诗详注》,卷1,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28页。
    ③ (唐)白居易著,朱金城校笺《白居易集校笺》,卷36,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2485页。
    ① (唐)郑处诲撰,田廷柱点校《明皇杂录》,卷2(下),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1994年版,第28页。
    ② (明)计成著;陈植注释《园冶注释》,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年版,第212页。
    ① 台湾学者侯乃慧在《诗情与幽境:唐代文人的园林生活》中将唐代的堆山情形分为石山和土山两方面来讨论,其实唐代园林中的假山堆叠还有土石结合的第三种形式,因此,笔者按堆山材料分为三种形式进行介绍。
    ① 李浩《唐代园林别业考论》,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41页。
    ② (唐)白居易著,朱金城校笺《白居易集校笺》,卷22,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1498页。
    ③ (唐)白居易著,朱金城校笺《白居易集校笺》,卷15,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904页。
    ④ 周钺《积土成山赋》,(清)董诰编《全唐文》卷759,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7877页。
    ⑤ 侯乃慧《诗情与幽境:唐代文人的园林生活》,台北:东大图书股份有限公司,1991年,第185页。
    ① (唐)韦应物著,陶敏、王友胜校注《韦应物集校注》,卷7,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487页。
    ② 章采烈《中国园林艺术通论》,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年版,第83页。
    ③ (明)计成著,陈植注释《园冶注释》,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年版,第206页。
    ④ (清)李渔著、张明芳校注《闲情偶寄》,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第178页。
    ⑤ (唐)白居易著,朱金城校笺《白居易集校笺》,卷36,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2484页。
    ① (唐)白居易著,朱金城校笺《白居易集校笺》,卷36,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2463页。
    ② (后晋)刘晌《旧唐书》,卷166,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4354页。
    ③ (后晋)刘晌《旧唐书》,卷172,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4472页。
    ④ (唐)白居易《太湖石记》,(唐)白居易著,朱金城校笺《白居易集校笺》,外集卷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3926页。
    ⑤ (后晋)刘晌《旧唐书》,卷174,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4528页。
    ⑥ (唐)白居易著,朱金城校笺《白居易集校笺》,卷31,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2110页。
    ① 程俊英、蒋见元著《诗经注析》,北京:中华书局,1991年版,第311页。
    ② 程俊英、蒋见元著《诗经注析》,此诗有郑笺:“言己心志坚平,过于石席”,第63页。
    ③ 邵忠《江南园林假山》,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年版,第17页。
    ① (清)董诰等编《全唐文》,卷708,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7268页。
    ② (唐)康骈撰,萧逸校点《剧谈录》,见《唐五代笔记小说大观》,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第1480页。
    ① (宋)张洎撰,孔一校点《贾氏谈录》,见《宋元笔记小说大观》,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242页。
    ② (唐)元结著《元次山集》,卷3,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版,第43页。
    ① 张家骥《中国造园史》,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103页。
    ② 李泽厚《美学三书》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年版,第429页。
    ③ (宋)李昉《太平御览》,卷464,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
    ④ (唐)韩愈撰,钱仲联集释《韩昌黎诗系年集释》,卷8,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第900页。
    ⑤ 李泽厚《美学三书》,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年,第430页。
    ① 王立、王之江《石与中国古代文人的人格理想》,《锦州师院学报》,1992年第2期。
    ② 李华《贺遂员外药园小山池记》,(清)董诰等编《全唐文》卷316,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3211页。
    ③ 李翰《崔公山池后集序》,(清)董诰编《全唐文》卷430,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4379页。
    ① 曹林娣《静读园林》,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89页。
    ① 杨晓山在《私人领域的变形》中对这一文化现象进行了深入剖析。
    ② (唐)白居易著、朱金城笺校《白居易集笺校》,卷34,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2349页。
    ③ (唐)白居易著、朱金城笺校《白居易集笺校》,卷21,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1450页。
    ④ (唐)白居易著、朱金城笺校《白居易集笺校》,卷24,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1671页。
    ① (唐)白居易著、朱金城笺校《白居易集笺校》,卷70,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3768页。
    ② (唐)白居易著、朱金城笺校《白居易集笺校》,卷31,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2159页。
    ① 俞琰选辑《咏物诗选》,上海:上海中央书店,1936年版,第1页。
    ② (清)逯钦立辑校《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宋诗卷9,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1310页。
    ③ 杨晓山著、文韬泽《私人领域的变形:唐宋诗歌中的园林与玩好》,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82页。
    ① 杨街之著、杨勇校笺《洛阳伽蓝记校笺》,卷4,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180页。
    ② 转引自贾祥云主编《中国赏石大典》,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年版,第24页。
    ③ 刘熙载《艺概》,卷4,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第118页。
    ④ 杨晓山著、文韬译《私人领域的变形:唐宋诗歌中的园林与玩好》,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80页。
    ⑤ 苏轼《寄怪石石斛与鲁元翰》,《苏轼诗集》卷25,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1329页。
    ⑥ 周裕锴《苏轼的嗜石兴味与宋代文人的审美观念》,《社会科学研究》,2005年第1期。
    ① (清)王夫之著、戴鸿森笺注《姜斋诗话笺注》,卷2,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152页。
    ② (清)逯饮立辑校《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陈诗卷一,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2458页。
    ③ 见罗宗强《魏晋南北朝文学思想史》,北京:中华书局,1996年版,第219页。
    ④ 杨晓山著、文韬译《私人领域的变形:唐宋诗歌中的园林与玩好》,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85页。
    ⑤ (唐)白居易著、朱金城笺校《白居易集笺校》,卷25,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1708页。
    ⑥ (唐)白居易著、朱金城笺校《白居易集笺校》,卷21,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 版,第1423页。
    ① (唐)白居易著、朱金城笺校《白居易集笺校》,外集卷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3936页。
    ② 杨晓山著、文韬译《私人领域的变形:唐宋诗歌中的园林与玩好》,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84-85页。
    ③ (唐)白居易著、朱金城笺校《白居易集笺校》,外集卷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3937页。
    ① (唐)杜甫著,(清)仇兆鳌注《杜诗详注》,卷22,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1984页。
    ② 见林有麟辑《素园石谱》,卷3,故宫博物院1933年石印本。
    ① (美)杨晓山著、文韬译《私人领域的变形:唐宋诗歌中的园林与玩好》,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84、85页。
    ② (唐)白居易著、朱金城笺校《白居易集笺校,》卷21,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1423页。
    ③ (唐)白居易著、朱金城笺校《白居易集笺校》,卷69,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3705页。
    ① (宋)葛立方《韵语阳秋》卷20,见(清)何文焕辑《历代诗话》下册,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648页。
    ① (唐)白居易著、朱金城笺校《白居易集笺校》卷35,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2400页。
    ② (宋)杜绾《云林石谱》,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2页。
    ① (唐)白居易著,朱金城笺校《白居易集笺校》,外集卷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3936页。
    ② 李允稣《华夏意匠:中国古典建筑设计原理分析》,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325页。
    ③ 邵博撰,刘德全、李剑雄点校《邵氏闻见后录》,卷27,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212页。
    ① 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西安西郊中堡村唐墓清理简报》,《文物》1960年第3期。
    ② 杜绾著《云林石谱》,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1页。
    ③ (宋)郭思编、杨伯编著《林泉高致》,北京:中华书局,2010年版,第11页。
    ④ (清)李渔著、张明芳校注《闲情偶寄》,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第176页。
    ① 侯乃慧《诗情与幽境:唐代文人的园林生活》,台北:台湾东大图书股份有限公司1991年版,第184页。
    ② 江菊渊《中国古代园林史》,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年版,第91页。
    ③ 汪菊渊《中国古代园林史》,北京:中国建筑L业出版社,2006年版,第223页。
    ④ 文震亨著、陈植校注《长物志校注》,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年版,第102页。
    。(宋)洪迈著《容斋随笔》,卷16,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第214页。
    ① 刘侗、于奕正同著《帝京景物略》,卷5,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218页。
    ② 计成撰、陈植注释《园冶注释》,卷3,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8年版,第206页。
    ① (明)文震亨著、陈植校注《长物志校注》,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年版,第102页。
    ② 祁彪佳《寓山注》,见陈植、张公弛选注《历代名园记选注》,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年版,第263页。
    ③ (宋)郭思编;杨伯编著《林泉高致》,北京:中华书局,2010年版,第64页。
    ④ (清)郝懿行撰《尔雅义疏》,卷中第十二“释水”,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影印本,第909页。
    ① (汉)刘熙撰《释名》,卷1,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影印本,第14页。
    ② 金学智《中国园林美学》,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年版,第183页。
    ① (汉)许槙撰,(清)段玉裁注《说文解字注》,十一篇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569页。
    ② (明)计成撰,陈植注释《园冶注释》,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年,第56页。
    ① (唐)白居易著、朱金城笺校《白居易集笺校》,卷8,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414页。
    ② (唐)白居易著、朱金城笺校《白居易集笺校》,卷36,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2463页。
    ③ (宋)王谠撰,周勋初校证《唐语林校证》,卷5,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498页。
    ④ (唐)白居易《草堂记》,(唐)白居易著、朱金城笺校《白居易集笺校》,卷43,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2737页。
    ① (明)计成撰,陈植注释《园冶注释》,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年版,第221页。
    ② (唐)白居易著、朱金城笺校《白居易集笺校》,卷36,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2463页。
    ③ (唐)白居易著、朱金城笺校《白居易集笺校》卷36,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2509页。
    ④ (唐)岑参著,陈铁民、侯忠义校注《岑参集校注》卷3,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224页。
    ⑤ (唐)王维撰,(清)赵殿成笺注《王右丞集笺注》卷13,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第247页。
    ① (唐)韩愈撰,钱仲联集释《韩昌黎诗系年集释》,卷8,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第891页。
    ② (北魏)杨街之撰,杨勇校笺《洛阳伽蓝记校笺》,卷3,“景明寺”条,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第124页。
    ③ (唐)韦应物著,陶敏、王友胜校注《韦应物集校注》,卷8,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500页。
    ① (唐)李白著,瞿蜕园、朱金城校注《李白1集校注》,卷22,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第1318页。
    ② (唐)白居易著、朱金城笺校《白居易集笺校》,卷8,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458页。
    ③ (唐)韩愈撰,钱仲联集释《韩昌黎诗系年集释》,卷8,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第898页。
    ④ (美)杨晓山著,文韬译《私人领域的变形:唐宋诗歌中的园林与玩好》,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56页。
    ⑤ (明)计成撰,陈植注释《园冶注释》,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年版,第71页。
    ⑥ (明)计成撰,陈植注释《园冶注释》,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年版,第60页。
    ① (明)计成撰,陈植注释《园冶注释》,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年版,第243页。
    ② (清)陈维崧《水绘园记》,见陈植、张公弛选注《历代名园记选注》,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年版,第309页。
    ③ (唐)王维撰,(清)赵殿成笺注《王右丞集笺注》卷13,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第247页。
    ④ (唐)刘禹锡著,瞿蜕园笺证《刘禹锡集笺证》,卷28,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888页。
    ① (明)计成撰,陈植注释《园冶注释》,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年版,第71页。
    ② (明)计成撰,陈植注释《园冶注释》,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年版,第243页。
    ① 章采烈《中国园林艺术通论》,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年版,第90页。
    ② (美)杨晓山著,文韬译《私人领域的变形:唐宋诗歌中的园林与玩好》,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56页。
    ① 王毅《中国园林文化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12页。
    ② (梁)萧统编,(唐)李善注《文选》,卷1,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第10页。
    ③ (梁)萧统编,(唐)李善注《文选》,卷1,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第10页。
    ④ 何宁撰《淮南子集释》,卷4,新编诸子集成本,北京:中华书局,1998年版,第325页。
    ⑤ (晋)郭璞注《穆天子传》,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13页。
    ⑥ (汉)班固撰,颜师古注《汉书·郊祀志下》,卷25,北京:中华书局,1964年版,第1245 页。
    ① (北魏)杨街之撰,杨勇校笺《洛阳伽蓝记校笺》,卷1,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版,第63页。
    ② 《圆明园四十景图咏》,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年版,第38页。
    ③ (北宋)李昉等编《太平御览》,卷67,上海:中华书局,1960年版,第319页。
    ④ (唐)欧阳询撰,汪绍楹校《艺文类聚》卷9,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新1版,第171页。
    ⑤ (唐)杜甫著,(清)仇兆鳌注《杜诗详注》,卷10,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863页。
    ⑥ (唐)韦应物著,陶敏、王友胜校注《韦应物集校注》,卷7,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458页。
    ① (唐)白居易著、朱金城笺校《向居易集笺校》,卷7,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386页。
    ② (唐)白居易著、朱金城笺校《自居易集笺校》,卷31,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2132页。
    ③ (明)计成撰,陈植注释《园冶注释》,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年,第64页。
    ④ (梁)沈约撰《宋书·恩件传》,卷94,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版,第2314页。
    ⑤ (唐)姚思廉撰《梁书·处士传》,卷51,北京:中,1973年版,第739页。
    ① 宇文所安《中国”中世纪”的终结:中唐文学文化论集》,北京:三联出版社,2006年,第81页。
    ② (唐)温庭筠撰著,(清)曾益等笺注《温飞卿诗集笺注》,卷5,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第111页。
    ③ (唐)白居易著、朱金城笺校《白居易集笺校》,卷33,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2246页。
    ④ (唐)白居易著、朱金城笺校《白居易集笺校》,卷22,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1510页。
    ⑤ (美)杨晓山著,文韬译《私人领域的变形:唐宋诗歌中的园林与玩好》,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38页。
    ① (唐)白居易著,朱金城笺校《自居易集笺校》,卷9,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461页。
    ② (唐)韦应物著,陶敏、王友胜校注《韦应物集校注》,卷1,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55页。
    ③ (唐)高适著,孙饮善校注《高适集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第55页。
    ④ (唐)岑参著,陈铁民、侯忠义校注《岑参集校注》卷3,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235页。
    ⑤ 尚永亮《唐诗艺术讲演录》,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211页。
    ⑥ (唐)李白著,瞿蜕园、朱金城校注《李白集校注》,卷20,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第1177页。
    ⑦ (唐)白居易著、朱金城笺校《白居易集笺校》,卷36,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2483页。
    ① 杨夔《小池记》,见(清)董诰等编《全唐文》卷867,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9079页。
    ② 许敬宗《小池赋应诏》,见(清)董诰等编《全唐文》卷151,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1536页。
    ③ 王泠然《止水赋》,见(清)董诰等编《全唐文》卷294,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2978页。
    ④ 王季友《鉴止水赋》,见(清)董诰等编《全唐文》卷442,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4505页。
    ⑤ (唐)白居易著、朱金城笺校《白居易集笺校》,卷7,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367页。
    ⑥ (唐)白居易著、朱金城笺校《白居易集笺校》,卷36,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2468页。
    ① (唐)白居易著、朱金城笺校《白居易集笺校》,卷22,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1502页。
    ① (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前集卷6,“艺绝”,见《唐五代笔记小说大观》,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第604页
    ② 注释中说是用油灰(桐油石灰)将石缝涂劳。见(明)计成撰、陈植注释《园冶注释》,卷3,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8年版,第214页。
    ③(唐)韩愈撰,钱仲联集释《韩昌黎诗系年集释》,卷9,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第945页。(宋)苏轼《苏轼诗集》卷49,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2716页。
    ⑤ (明)曾巩《曾巩集》,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83页。
    ⑥ (明)文征明《文征明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第19页。
    ⑦ (明)计成撰,陈植注释《园冶注释》,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年,第62页。
    ① (明)文震亨著、陈植校注《长物志校注》,卷3,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年,第102页。
    ② (唐)白居易著,朱金城笺校《白居易集笺校》,卷69,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3705页。
    ③ 陈从周《园林清议》,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5年版,第93页。
    ④ (唐)白居易著,朱金城笺校《白居易集笺校》,卷36,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2468页。
    ① (唐)白居易著,朱金城笺校《白居易集笺校》,卷22,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1510页。
    ① 闻一多《风诗类钞》,见闻一多著,朱自清等编《闻一多全集》,第三册《诗选与校笺》,开明书店,1948年版,第80页。
    ① 路文彬著《视觉时代的听觉细语:20世纪中国文学伦理问题研究》,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第39页。
    ② 路文彬著《视觉时代的听觉细语:20世纪中国文学伦理问题研究》,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第64页。
    ① 荣格《试论心理学与诗的关系》,见叶舒宪等编《神话——原型批评》,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100页。
    ② (晋)皇甫谧撰《高士传》,卷上,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影印本,第13页。
    ③ (唐)白居易著、朱金城笺校《白居易集笺校》,卷7,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384页。
    ④ (唐)韩愈撰,钱仲联集释《韩昌黎诗系年集释》,卷7,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第738页。
    气唐)韩愈撰,钱仲联集释《韩昌黎诗系年集释》,卷2,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第191页。
    ① (唐)孟浩然著,佟培基笺注《孟浩然诗集笺注》,卷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第3页。
    ② (唐)孟浩然著,佟培基笺注《孟浩然诗集笺注》,卷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第42页。
    ③ (唐)白居易著、朱金城笺校《向居易集笺校》,卷28,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1983页。
    ① ]David Michael Levin:The listening Self, published in 1989 by Routledge,P32.
    ② 朱光潜《朱光潜全集》,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87年,第15页。
    ③ 葛兆光《语言与印象》,《上海文学》,1991年第9期。
    ④ 王国璎《中国山水诗研究》,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第278页。
    ① (北宋)德洪撰《石门文字禅》,卷10,台北明文书局,1981年版,第130页。
    ② (明)王稚登《寄畅园记》,见陈植,张公弛选注《中国历代名园记选注》,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年版,第181页。
    ③ (明)王稚登在《寄畅园记》,见陈植,张公弛选注《中国历代名园记选注》,合肥:安徽 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年版,第182页。
    ① 曹林娣《静读园林》,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14页。
    ① “在中国造园的术语中,‘花木’或者‘竹’的含义通常都是概括了所有的植物。花木之中分为花、树、藤、草四类,种植之法称之为成林、成丛、成行、攀附四式。”见李允稣著《华夏意匠:中国古典建筑设计原理分析》,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322页。
    ② (宋)郭思编;杨伯编著《林泉高致》,北京:中华书局,2010年版,第64页。
    ③ (唐)白居易著、朱金城笺校《白居易集笺校》,卷11,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606页。
    ① (唐)牛僧孺撰,穆公校点《玄怪录》,卷2,见《唐五代笔记小说大观》,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第367页。
    ② (唐)白居易著,朱金城笺校《白居易集笺校》,卷26,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1821页。
    ③ (唐)白居易著,朱金城笺校《白居易集笺校》,卷10,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537页。
    ④ (唐)孟郊著,华忱之、喻学才校注《孟郊诗集校注》,卷9,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408页。
    ⑤ (唐)韦应物著,陶敏、王友胜校注《韦应物集校注》,卷8,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522页。
    ① (唐)刘禹锡著,瞿蜕园笺证《刘禹锡集笺证》,外集卷3,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第1172页。
    ② 市川桃子:《中唐诗在唐诗之流中的位置——由樱桃的描写方式来分析》,[南京]《古典文学知识》1995年第5期。
    ③ (唐)韩愈撰,钱仲联集释《韩吕黎诗系年集释》,卷7,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第738页。
    ④ (美)宇文所安著《中国“中世纪”的终结:中唐文学文化论集》,北京:三联出版社,2006年版,第84页
    ⑤ (唐)白居易著、朱金城笺校《白居易集笺校》,卷8,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459页。
    ① 侯乃慧《诗情与幽境:唐代文人的园林生活》,台北:东大出版,1991年版,第320页。
    ② (唐)杜牧著、冯集梧注《樊川诗集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第398页。
    ① (美)刘若愚《中国诗学》,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57页。
    ② (唐)自居易著、朱金城笺校《自居易集笺校》,卷16,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984页。
    ③ (唐)刘长卿著,储仲君笺注《刘长卿诗编年笺注》,北京:中华书局,1996年版,第500页。
    ① (五代)韦庄著,聂安福笺注《韦庄集笺注》,卷5,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234页。
    ② (唐)柳宗元《柳宗元集》,卷43,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1230页。
    ③ (唐)白居易著、朱金城笺校《白居易集笺校》,卷9,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492页。
    ④ 程章灿《“树”立的六朝:柳与一个经典文学意象的形成》,《北京大学学报》,2011年第2期。
    ① (美)刘若愚《中国诗学》,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55页。
    ② (唐)白居易著、朱金城笺校《白居易集笺校》,卷1,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72页。
    ① (唐)白居易著、朱金城笺校《白居易集笺校》,卷9,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469页。
    ② (唐)白居易著、朱金城笺校《白居易集笺校》,卷1,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18页。
    ③ 胡晓明《中国诗学精神》,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2版,第212页。
    ① (唐)柳宗元《柳宗元集》,卷17,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473页。
    ② (唐)孟郊著,华忱之、喻学才校注《孟郊诗集校注》,卷9,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408页。
    ① (后晋)刘晌《旧唐书》,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4340页。
    ② (美)爱德华·谢弗著,吴玉贵译《唐代的外来文明》,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280-281页。
    ③ (美)爱德华·谢弗著,吴玉贵译《唐代的外来文明》,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280页。
    ④ (唐)白居易著、朱金城笺校《白居易集笺校》,卷25,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1731页。
    ⑤ (宋)王若钦等编纂《册府元龟》,卷203,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版,第2448页。
    ⑥ (宋)计有功撰,王仲镛校笺《唐诗纪事校笺》卷52,北京:中华书局,第1760页。
    ① (唐)柳宗元撰,曹中孚校点《龙城录》,“宋单父种牡丹”条,《唐五代笔记小说大观》,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第151页。
    ② (唐)段成式撰,曹中孚校点《酉阳杂俎·广动植类四·草篇》,《唐五代笔记小说大观》,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第701页。
    ③ (唐)柳宗元撰,曹中孚校点《龙城录》,“高皇帝宴赏牡丹”条,《唐五代笔记小说大观》,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第148页。
    ① (唐)苏鹗撰,阳羡生校点《杜阳杂编》,卷中,《唐五代笔记小说大观》,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第1385页。
    ② (五代)孙光宪撰,贾二强点校《北梦琐言》,卷10,北京:中华书局,2002年版,唐宋笔记史料丛刊本,第224页。
    ③ (宋)尤袤撰《全唐诗话》,见(清)何文焕辑《历代诗话》,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60页。
    ① (唐)刘禹锡著,瞿蜕园笺证《刘禹锡集笺证》,外集卷3,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第1164页。
    ② (唐)刘恂《岭表录异》,卷中,见王云五主编《岭表录异及其它二种》,丛书集成本,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初版,第11页。
    ③ (唐)封演撰,张耕注评《封氏闻见记》,卷7,北京:学苑出版社,2001年版,第158页。
    ④ (宋)王溥撰《唐会要》,卷99,北京:中华j书局,1955年版,第1774页。
    ⑤ 魏露苓《隋唐五代时期园艺作物的培育与引进》,《中国农史》,2003年4月。
    ⑥ 见刘永连《浅探西域文化在唐人园林、庭院中的流痕》,《唐史论丛》(第十一辑),2009年,第168页。
    ⑦ (唐)段成式撰,曹中孚校点《酉阳杂俎》,卷18,《唐五代笔记小说大观》,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第698页。
    ① 段公路《北户录》卷三,第195册,第597页,商务印书馆,2005年影印文津阁四库全书。
    ② (宋)李格非撰《洛阳名园记》,见陈植,张公弛选注《中国历代名园记选注》,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年,第47页。
    ③ (美)爱德华·谢弗著,吴玉贵译《唐代的外来文明》,_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280-281页。
    ④ 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第3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73页。
    ① (唐)李德裕《平泉山居草木记》,(清)董诰编《全唐文》,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版。
    ① (宋)葛立方撰《韵语阳秋》,卷16,(清)何文焕辑《历代诗话》(下),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616页
    ② 朱光潜《文艺心理学》,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6页。
    ① (唐)岑参著,陈铁民、侯忠义校注《岑参集校注》卷2,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162页。
    ② (唐)白居易著、朱金城笺校《白居易集笺校》,卷26,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1807页。
    ③ (明)张岱撰,马兴荣点校《陶庵梦忆》,卷3,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第26页。
    ① (五代)韦庄著,聂安福笺注《韦庄集笺注》,卷2,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78页。
    ② (唐)白居易著、朱金城笺校《白居易集笺校》,卷11,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599页。
    ① 《苕溪渔隐丛话》引《西清诗话》语,见(宋)胡仔纂集,廖德明校点《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29,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第201页。
    ② (清)李斗撰《扬州画舫录》,清代史料笔记丛刊本,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版,第273页。
    ③ 侯乃慧《诗情与幽境:唐代文人的园林生活》,台北:东大出版,1991年版,第219页。
    ④ (元)李衎《竹谱详录》,卷二《竹态谱》,济南:山东书画出版社,2006年,第27页。
    ① (唐)白居易著、朱金城笺校《白居易集笺校》,卷5,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284页。
    ② (唐)王维撰,(清)赵殿成笺注《王右丞集笺注》卷7,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第120页。
    ① (唐)杜牧著、冯集梧注《樊川诗集注》,外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第388页。
    ② (明)计成著,陈植注释《园冶注释》,卷1,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年,第2版,第51页。
    ③ (唐)李商隐著,(清)冯浩笺注《玉豁生诗集笺注》,卷1,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第37页。
    ④ (唐)刘禹锡著,瞿蜕园笺证《刘禹锡集笺证》,外集卷3,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第1203页。
    ① (唐)刘禹锡著,瞿蜕园笺证《刘禹锡集笺证》,外集卷3,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第1206页。
    ② (唐)刘长卿著,储仲君笺注《刘长卿诗编年笺注》,北京:中华书局,1996年版,第325页。
    ③ (唐)李商隐著,(清)冯浩笺注《玉谿生诗集笺注》,卷1,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第60页。
    ④ 李泽厚《美的历程》,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9年版,第94页。
    ⑤ 侯乃慧《诗情与幽境:唐代文人的园林生活》,台北:东大出版,1991年版,第228页。
    ① (日)市井桃子《中唐诗在唐诗之流中的位置——由樱桃的描写方式来分析》,《古典文学知识》,1995年第5期。
    ② 余香顺《白居易花木审美的贡献与意义》,《江苏社会科学》,2011年第1期,第195页。
    ③ 朱光潜《文艺心理学》,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0页。
    ④ (清)吴任臣,徐敏霞《十国春秋》,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879页。
    ⑤ (清)张潮撰《幽梦影》,北京: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137页。
    ① 曹林娣《中国园林艺术论》,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174页。
    ② 王毅《中国园林文化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141页。
    ③ (宋)计有功撰,王仲镛校笺《唐诗纪事校笺》,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版,第1618页。
    ① (唐)杜甫著,(清)仇兆鳌注《杜诗详注》,卷9,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734页。
    ② (唐)白居易著、朱金城笺校《白居易集笺校》,卷19,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1305页。
    ① (唐)白居易著、朱金城笺校《白居易集笺校》,卷2,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96页。
    ② (唐)白居易著、朱金城笺校《白居易集笺校》,卷7,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364页。
    ① (唐)李商隐著,(清)冯浩笺注《玉谿生诗集笺注》,卷1,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第23页。
    ② (唐)自居易著、朱金城笺校《白居易集笺校》,卷31,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2111页。
    ① (唐)柳宗元《柳宗元集》,卷43,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1228页。
    ② 曹林娣《中国园林艺术论》,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171页。
    ③ (唐)杜甫著,(清)仇兆鳌注《杜诗详注》,卷14,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1246页。
    ④ (唐)韩愈撰,钱仲联集释《韩昌黎诗系年集释》,卷7,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第747页。
    ⑤ (唐)杜甫著,(清)仇兆鳌注《杜诗详注》,卷,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版,
    ⑥ (唐)李白著,瞿蜕园、朱金城校注《李白集校注》,卷5,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第389页。
    ① 曹林娣《中国园林艺术论》,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108页。
    ② (清)李渔著,张明芳校注《闲情偶寄》,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第177页。
    ③ 陈从周《园林清议》,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5年,第58页。
    ⑤ (明)文震亨原著、陈植校注《长物志校注》,卷2,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年版,第41页。
    ① (唐)王维撰,(清)赵殿成笺注《王右丞集笺注》卷12,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第217页。
    ② (唐)李白著,瞿蜕园、朱金城校注《李白集校注》,卷22,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第1265页。
    ③ (唐)李商隐著,(清)冯浩笺注《玉谿生诗集笺注》,卷1,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第235页。
    ① 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第3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236页。
    ② (唐)白居易著、朱金城笺校《白居易集笺校》,卷43,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2744页。
    ① (宋)郭思编;杨伯编著《林泉高致》,北京:中华书局,2010年版,第38页。
    ② (清)郑绩《梦幻居学画简明》,潘运告主编,云告译注《清代画论》,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3年,第364页。
    ③ (唐)欧阳詹《泉州北楼记》,(清)董诰编《全唐文》,卷597,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6035页。
    ④ (唐)符载《锺陵东湖亭记》,(清)董诰编《全唐文》,卷689,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7061页。
    ⑤ 陈从周《园林清议》,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5年,第65页。
    ① (唐)自居易著、朱金城笺校《自居易集笺校》,卷22,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1501页。
    ② (唐)白居易著、朱金城校《白居易集笺校》,卷21,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1424页。
    ③ (唐)高适著,孙钦善校注《高适集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第94页。
    ④ (唐)韩愈撰,钱仲联集释《韩昌黎诗系年集释》,卷8,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第891页。
    ① (唐)欧阳詹《泉州北楼记》,(清)董诰编《全唐文》,卷597,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6035页。
    ② (唐)韩愈撰,钱仲联集释《韩昌黎诗系年集释》,卷8,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第890页。
    ③ (唐)韩愈撰,钱仲联集释《韩昌黎诗系年集释》,卷7,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第792页。
    ① (唐)白居易著、朱金城笺校《白居易集笺校》,卷19,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1186页。
    ② 王振复《中华意匠:中国建筑基本门类》,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147页。
    ③ (唐)韦应物著,陶敏、王友胜校注《韦应物集校注》,卷2,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127页。
    ① (唐)韩愈撰,钱仲联集释《韩昌黎诗系年集释》,卷4,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第882页。
    ② (明)计成著,陈植注释《园冶注释》,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年版,第89页。
    ③ 章采烈《中国园林艺术通论》,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年版,第222页。
    ④ (唐)孟郊著,华忱之、喻学才校注《孟郊诗集校注》,卷5,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231页。
    ① (唐)孟郊著,华忱之、喻学才校注《孟郊诗集校注》,卷5,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220页。
    ② (唐)元结著《元次山集》,卷3,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版,第43页。
    ③ (唐)柳宗元《柳宗元集》,卷42,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1236页。
    ① 宗白华《天光云影》,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74页。
    ② (唐)白居易著、朱金城笺校《白居易集笺校》,卷28,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1954页。
    ③ 曹林娣《中国园林艺术论》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145页。
    ④ (唐)白居易著、朱金城笺校《白居易集笺校》,卷15,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905页。
    ⑤ (唐)柳宗元《柳宗元集》,卷43,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1196页。
    ① (唐)白居易著、朱金城笺校《自居易集笺校》,卷33,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2308页。
    ② (唐)元结著《元次山集》,卷3,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版,第37页。
    ③ 章采烈《中国园林艺术通论》,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年版,第222页。
    ④ 李泽厚《美的历程》,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年版,第66页。
    ① (唐)元结著《元次山集》,卷3,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版,第39页。
    ② (唐)杨夔《题望春亭诗序》,(清)董诰编《全唐文》,卷866,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9077页。
    ③ (唐)白居易著、朱金城笺校《白居易集笺校》,卷34,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2348页。
    ④ (唐)白居易著、朱金城笺校《白居易集笺校》,卷23,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1568页。
    ⑤ (唐)元结著《元次山集》,卷3,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版,第44页。
    ① (唐)元结著《元次山集》,卷3,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版,第44页。
    ② 萧默《隋唐建筑艺术》,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1996年,第105页。
    ① 李浩《唐代园林别业考论》,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1996年,第15页。
    ② (宋)王谠撰,周勋初校证《唐语林校证》,卷5,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498页。
    ③ (唐)张鷟撰,恒鹤校点《朝野佥载》,卷3,见《唐五代笔记小说大观》,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第41页。
    ④ (宋)欧阳修、宋祁《新唐书》,卷223,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6338页。
    ⑤ (唐)姚汝能撰,曾贻芬校点《安禄山事迹》,卷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第6页。
    ① (唐)郑处诲撰,丁如明校点《明皇杂录》,见《庸五代笔记小说大观》,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第964页。
    ② (宋)王谠撰,周勋初校证《唐语林校证》,卷5,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498页。
    ③ (唐)欧阳詹《二公亭记》,(清)董诰编《全唐文》,卷597,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6036页。
    ① (唐)白居易《草堂记》,(唐)白居易著、朱金城笺校《白居易集笺校》,卷43,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2736页。
    ② 金学智《中国园林美学》,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年,第119页。
    ③ (唐)权德舆《许氏吴兴溪亭记》,(清)董诰编《全唐文》,卷494,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5043页。
    ④ (唐)颜真卿《梁吴兴太守柳恽西亭记》,(清)董诰编《全唐文》,卷338,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3429页。
    ① 张家骥《中国造园论》,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274页。
    ② (明)张岱撰,马兴荣点校《陶庵梦忆》,卷1,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第5页。
    ① 曹林娣《中国园林艺术论》,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149页。
    ② (唐)王维撰,(清)赵殿成笺注《王右丞集笺注》卷13,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第245页。
    ③ (唐)司空图《山居记》,(清)董诰编《全唐文》,卷807,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8490页。
    ④ (唐)符载《锺陵东湖亭记》,(清)董诰编《全唐文》,卷689,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7061页。
    ① (唐)向居易《冷泉亭记》,(唐)白居易著、朱金城笺校《白居易集笺校》,卷43,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2765页。
    ② (唐)李商隐著,(清)冯浩笺注《玉豁生诗集笺注》,卷1,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第244页。
    ③ 《零陵三亭记》,(唐)柳宗元《柳宗元集》,卷27,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737--738页。
    ④ 李浩《唐代园林别业考论》,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35页。
    ① (唐)欧阳詹《二公亭记》,(清)董诰编《全堂文》,卷597,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6036页。
    ① 曹林娣《中国园林艺术论》,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136页。
    ① (唐)向居易著、朱金城笺校《白居易集笺校》,卷13,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716页。
    ②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二卷),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63页。
    ① 侯乃慧《诗情与幽境:唐代文人的园林生活》,台北:东大出版,1991年版,第350页。
    ② (唐)孟浩然著,佟培基笺注《孟浩然诗集笺注》,卷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第315页。
    ③ (唐)白居易著、朱金城笺校《白居易集笺校》,卷7,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383页。
    ④ (唐)韩愈撰,钱仲联集释《韩昌黎诗系年集释》,卷3,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第272页。
    ① (唐)符载《锺陵东湖亭记》,(清)董诰编《全唐文》,卷689,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7061页。
    ② (唐)符载《锤陵东湖亭记》,(清)董诰编《全唐文》,卷689,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7061页。
    ③ (唐)孟郊著,华忱之、喻学才校注《孟郊诗集校注》,卷4,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194页。
    ④ (唐)杜甫著,(清)仇兆鳌注《杜诗详注》,卷6,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484页。
    ⑤ 胡晓明《中国诗学精神》,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2版,第207页。
    ⑥ 胡晓明《中国诗学精神》,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2版,第208页。
    ① (唐)元结著《元次山集》,卷3,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版,第44页。
    ② 李浩《唐诗的美学阐释》,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59页。
    ③ (唐)孟浩然著,佟培基笺注《孟浩然诗集笺注》,卷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第189页。
    ① 宗白华《美学散步》,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85页。
    ② 司空图《休休亭记》,(清)董诰编《全唐文》,卷807,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8490页。
    ① (宋)佚名《漫叟诗话》,见《宋诗话辑佚》上册,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358页。
    ② (唐)权德舆《许氏吴兴溪亭记》,(清)董诰编《全唐文》,卷494,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5043页。
    ③ (唐)元结著《元次山集》,卷10,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版,第146页。
    ① 张家骥《中国造园论》,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247页。
    ② (明)计成著,陈植注释《园冶注释》,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年版,第76页。
    ③ “亭为园林山水诗中的‘诗眼’,飘溢着文学的馨香。”王波《中国古今文学作品中的亭文化探讨》,《湖北社会科学》,2008年第4期。
    ④ (唐)王维撰,(清)赵殿成笺注《_王右丞集笺注》卷13,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第245页。
    ① (唐)欧阳詹《泉州北楼记》,(清)董诰编《全唐文》,卷597,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6035页。
    ② (唐)刘禹锡著,瞿蜕园笺证《刘禹锡集笺证》,外集卷8,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第1454页。
    ③ (清)郑绩《梦幻居学画简明》,潘运告主编,云告译注《清代画论》,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3年,第364页。
    ④ 祁志祥《柳宗元园记创作的文学价值和审美意义》,《云南大学学报》,2006年第2期。
    ① 罗哲文,王振复主编《中国建筑文化大观》,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01页。
    ② (清)逯钦立辑校《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齐诗卷4,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第1442页。
    ③ (唐)李白著,瞿蜕园、朱金城校注《李白集校注》,卷21,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第1211页。
    ① 王其钧《中国园林建筑语言》,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年,第283页。
    ② (清)李渔著、张明芳校注《闲情偶寄·居室部·窗栏第二》,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第155页。
    ③ (唐)卢照邻著,李云逸校注《卢照邻集校注》,卷1,北京:中华书局,1998年版,第57页。
    ④ (美)奥登等著、马永波译《诗人与画家》,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6年版,第75页。
    ⑤ 侯乃慧《诗情与幽境——唐代文人的园林生活》,台北:东大图书公司,1991年,第263页。
    ⑥ (唐)李白著,瞿蜕园、朱金城校注《李白集校注》,卷10,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第670页。
    ⑦ (唐)白居易著、朱金城笺校《白居易集笺校》,卷9,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466页。
    ① 胡晓明著《万川之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9页。
    ② (唐)柳宗元《柳宗元集》,卷43,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1212页。
    ③ (唐)杜牧著、冯集梧注《樊川诗集注》,外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第388页。
    ④ (唐)自居易著、朱金城笺校《白居易集笺校》,卷10,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516页。
    ⑤ (唐)温庭筠撰著,(清)曾益等笺注《温飞卿诗集笺注》,卷9,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第180页。
    ⑥ 宗白华《美学散步》,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26页。
    ① 鲁道夫·阿恩海姆,藤守尧、朱疆源译《艺术与知视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135页。
    ② 宗白华著《天光云影》,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72页。
    ③ 陶文鹏《隔物闻声,借声想景》,《古典文学知识》,1994年第4期。
    ④ 蒋绍愚《唐诗语言研究》,北京:语文出版社,2008年版,第227页。
    ① 李浩《唐诗的美学阐释》,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27页。
    ② 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第3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82页。
    ③ (唐)王维撰,(清)赵殿成笺注《王右丞集笺注》卷15,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第268页。
    ① 滕守尧著《审美心理描述》,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308页。
    ② 胡晓明《万川之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12--213页。
    ③ 谢榛《四溟诗话》,卷3,丁福保辑《历代诗话续编》,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1184页。
    ④ 宗白华《美学散步》,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26页。
    ① (唐)刘长卿著,储仲君笺注《刘长卿诗编年笺注》,北京:中华书局,1996年版,第525页。
    ② (唐)自居易著、朱金城笺校《自居易集笺校》,卷25,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1763页。
    ③ 宗白华著《天光云影》,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72页。
    ① 《唐代文学研究》(第五辑)——中国唐代文学学会成立十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暨第六届年会论文集,(日)西村富美子《白居易诗中的“北窗”及“竹窗”的问题——与陶渊明<与子俨等疏)之关系》,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
    ② (唐)刘禹锡著,瞿蜕园笺证《刘禹锡集笺证》,外集卷4,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第1216页。
    ③ (唐)岑参著,陈铁民、侯忠义校注《岑参集校注》卷3,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236页。
    ④ 侯乃慧《诗情与幽境——唐代文人的园林生活》,台北:东大图书公司,1991年,第298页。
    ① 胡晓明《万川之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12页。
    ② 金学智《苏州古典园林的遮隔艺术系统》,《华中建筑》,1987年第6期。
    ③ (清)李渔著、张明芳校注《闲情偶寄》,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第156页。
    ④ (唐)卢照邻著,李云逸校注《卢照邻集校注》,卷1,北京:中华书局,1998年版,第57页。
    ① 沈福煦《造园手法》(之十)《漏窗》,《园林》,2002年第2期。
    ① 葛荃《中国政治文化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18页。
    ① (宋)欧阳修、宋祁《新唐书》,卷196,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5603-5604页。
    ② (宋)欧阳修、宋祁《新唐书》,卷196,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5606-5607页。
    ③ 白居易《论魏征旧宅状》,(唐)白居易著、朱金城笺校《白居易集笺校》,卷58,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3343页。
    ① (宋)欧阳修、宋祁《新唐书》,卷155,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4890-4891页。
    ② (唐)白居易著、朱金城笺校《白居易集笺校》,卷8,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461页。
    ③ (后晋)刘昫《旧唐书》,卷17下,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561页。
    ① 见陈植、张公弛选注《历代名园记选注》,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年版,第54页。
    ② 刘泽华《中国的王权主义》,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162-164页。
    ① (后晋)刘昫《旧唐书》,卷88,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2873页。
    ① 邵博撰,刘德全、李剑雄点校《邵氏闻见后录》,卷27,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212页。
    ② (宋)计有功撰,王仲镛校笺《唐诗纪事校笺》,卷48,中华书局,2007年版,第1617页。
    ③ (后晋)刘昫《旧唐书》,卷170,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4432页。
    1.何宁撰《淮南子集释》,新编诸子集成本,北京:中华书局,1998年。
    2.程俊英、蒋见元《诗经注析》,北京:中华书局,1991年。
    3. (汉)许慎撰,段玉裁注《说文解字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
    4. (汉)赵歧《三辅决录》,西安:三秦出版社,2006年。
    5. (汉)王充著《论衡》,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年。
    6. (汉)辛氏撰,刘庆柱辑注《三秦记辑注》,西安:三秦出版社,2006年版
    7. (汉)班固撰,颜师古注《汉书》,卷25,北京:中华书局,1964年。
    8. (汉)刘熙撰《释名》,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影印本。
    9. (晋)葛洪撰,周天游校注《西京杂记》,西安:三秦出版社,2006年。
    10. (晋)郭璞注《穆天子传》,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
    11. (晋)皇甫谧撰《高士传》,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影印本。
    12. (北魏)杨街之撰,杨勇校笺《洛阳伽蓝记校笺》,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
    13. (宋)范晔撰,(唐)李贤等注《后汉书》,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
    14.(梁)沈约撰《宋书》,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
    15. (梁)萧统编,(唐)李善注《文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
    16.余嘉锡《世说新语笺疏》,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
    17. (唐)房玄龄等撰《晋书》,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
    18. (唐)姚思廉撰《梁书》,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
    19.(唐)杜佑《通典》北京:中华书局,1988年。
    20. 《唐人选唐诗十种》,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
    21. (唐)欧阳询《艺文类聚》,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
    22. (唐)卢照邻著,李云逸校注《卢照邻集校注》,北京:中华书局,1998年。
    23. (唐)高适著,孙钦善校注《高适集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
    24. (唐)岑参著,陈铁民、侯忠义校注《岑参集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
    25. (唐)王维撰,(清)赵殿成笺注《王右丞集笺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
    26. (唐)孟浩然著,佟培基笺注《孟浩然诗集笺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
    27. (唐)李白著,瞿蜕园、朱金城校注《李白集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
    28. (唐)杜甫著,(清)仇兆鳌注《杜诗详注》,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
    29.(唐)白居易撰,朱金城笺校《白居易集笺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
    30. (唐)杜牧著、冯集梧注《樊川诗集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
    31.(唐)韩愈撰,钱仲联集释《韩昌黎诗系年集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
    32. (唐)韩愈撰,马通伯校注《韩昌黎文集校注》,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
    33. (唐)刘禹锡著,瞿蜕园笺证《刘禹锡集笺证》,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
    34. (唐)韦应物著,陶敏、王友胜校注《韦应物集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
    35. (唐)刘长卿著,储仲君笺注《刘长卿诗编年笺注》,北京:中华书局,1996年。
    36. (唐)孟郊著,华忱之、喻学才校注《孟郊诗集校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年。
    37. (唐)元结著《元次山集》,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
    38. (唐)温庭筠撰著,(清)曾益等笺注《温飞卿诗集笺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
    39. (唐)李商隐著,(清)冯浩笺注《玉谿生诗集笺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
    40. (唐)王梵志著,项楚校注《王梵志诗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
    41. (唐)释皎然著,李壮鹰校注《诗式校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
    42. (唐)徐坚等辑编《初学记》,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
    43. (唐)刘肃《隋唐嘉话》,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
    44. (唐)刘肃撰,许德楠、李鼎霞点校《大唐新语》,唐宋史料笔记丛刊本,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
    45. (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唐五代笔记小说大观》本,
    46. (唐)范摅《云溪友议》,《唐五代笔记小说大观》本
    47. (唐)冯贽《云仙杂记》,《说郛》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
    48. (唐)康骈撰,萧逸校点《剧谈录》, 《唐五代笔记小说大观》本
    49. (唐)郑处诲撰,田廷柱点校《明皇杂录》,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1994年。
    50. (唐)段公路《北户录》,商务印书馆,2005年影印文津阁四库全书。
    51.(唐)许嵩撰,孟昭庚等点校《建康实录》,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
    52. (唐)张彦远《法书要录》,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
    53. (五代)韦庄著,聂安福笺注《韦庄集笺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54. (五代)王仁裕撰《开元天宝遗事》,《开元天宝遗事十种》合刊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
    55. (五代)王定保撰,阳羡生校点《唐遮言》,《唐五代笔记小说大观》。
    56. (五代)孙光宪撰、贾二强点校《北梦琐言》,北京:中华书局,2002年。
    57. (五代)荆浩撰,邓以蛰校阅《笔法记》,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63年。
    58. (后晋)刘昫《旧唐书》,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
    59. (宋)王谠撰,周勋初校证《唐语林校证》,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
    60. (宋)邵博著《邵氏闻见后录》,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
    61. (宋)钱易撰,黄寿成点校《南部新书》,北京:中华书局,2002年。
    62. (宋)张泊撰,孔一校点《贾氏谈录》,《宋元笔记小说大观》,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
    63. (宋)欧阳修、宋祁《新唐书》,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
    64. (宋)李昉《太平御览》,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影印本。
    65. (宋)杜绾《云林石谱》,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
    66. (宋)计有功撰,王仲镛校笺《唐诗纪事校笺》,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
    67. (宋)郭思编;杨伯编著《林泉高致》,北京:中华书局,2010年。
    68. (宋)苏轼《苏轼诗集》,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
    69. (宋)李诫撰、邹其昌点校《营造法式》,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
    70. (宋)宋敏求《长安志》,北京:中华书局,1991年,丛书集成初编本。
    71.(宋)薛居正《旧五代史》,北京:中华书局,1976年。
    72.(宋)祝穆撰,祝沫增订《方舆胜览》,北京:中华书局,2003年。
    73. (宋)庞元英《文昌杂录》,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
    74. (宋)王溥撰《唐会要》,北京:中华书局,1955年。
    75. (宋)宋敏求编《唐大诏令集》,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年。
    76. (宋)邓椿《画继》,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63年。
    77. (宋)张舜民撰,丁如明校点《画墁录》,宋元笔记小说大观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
    78. (宋)胡仔纂集,廖德明校点《苕溪渔隐丛话》,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
    79. (宋)洪迈著《容斋随笔》,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
    80.(宋)王若钦等编纂《册府元龟》,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
    81. (宋)德洪撰《石门文字禅》,台北明文书局,1981年。
    82.(元)脱脱《宋史》,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
    83. (元)李衍《竹谱详录》,济南:山东书画出版社,2006年。
    84. (明)林有麟《素园石谱》,故宫博物院1933年石印本。
    85. (明)文震亨著、陈植校注《长物志校注》,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年。
    86. (明)刘侗、于奕正《帝京景物略》,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83年。
    87. (明)计成著,陈植注释《园冶注释》,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年。
    88. (宋)李格非《洛阳名园记》,陈植,张公弛选注《中国历代名园记选注》,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年。
    89. (明)曾巩《曾巩集》,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
    90. (明)文征明《文征明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
    91.(明)张岱撰,马兴荣点校《陶庵梦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
    92.(明)唐志契著,王伯敏点校《绘事微言》,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85年。
    93. (明)王嗣爽《杜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
    94.(明)吴讷《文章辨体序说》,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
    95. (清)李斗撰《扬州画舫录》,清代史料笔记丛刊本,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
    96. (清)张潮撰《幽梦影》,北京:中华书局,2008年。
    97. (清)吴任臣,徐敏霞《十国春秋》,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
    98. (清)钱泳《履园丛话》,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
    99. (清)刘熙载《艺概》,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
    100. (清)王夫之著、戴鸿森笺注《姜斋诗话笺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
    101. (清)俞琰《咏物诗选》,上海:中央书店,1936年。
    102. (清)何文焕《历代诗话》,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
    103. (清)李渔著,张明芳校注《闲情偶寄》,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007年。
    104. (清)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
    105. (清)彭定求等《全唐诗》,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
    106. (清)董诰等《全唐文》,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
    107. (清)沈复《浮生六记》,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
    108. (清)叶燮《原诗》,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5年。
    109.(清)郝懿行撰《尔雅义疏》,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本,1983年。
    110. (清)孔传志、顾彩编《清涛词》,康熙四十五年刊本。
    111. (近)丁福保辑《历代诗话续编》,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
    112.陈植主编《中国历代造园文选》,合肥:黄山书社,1992年。
    113.郭绍虞辑《宋诗话辑佚》,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
    114.潘运告主编,云告译注《清代画论》,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3年。
    115.郭绍虞编选,富寿荪校点《清诗话续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
    116.傅璇琮编《全宋诗》,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
    117.林庚《唐诗综论》,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年。
    118.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第3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
    119.朱光潜《诗论》,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
    120.萧驰《佛法与诗境》,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
    121.罗宗强《魏晋南北朝文学思想史》,北京:中华书局,1996年。
    122.宗白华《天光云影》,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
    123.林继中《唐诗与庄园文化》,桂林:漓江出版社,1996年。
    124.李浩《唐代园林别业考论》,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1996年。
    125.李浩《唐代园林别业考录》,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
    126.葛承雍《华夏文化的丰碑:唐都建筑风貌》,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
    127.萧默《隋唐建筑艺术》,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1996年。
    128.黄长美《中国庭园与文人思想》,台北:明文书局,1986年。
    129.侯乃慧《诗情与幽境:唐代文人的园林生活》,台北:台湾东大图书公司,1991年。
    130.邓小军、鲍远航《唐诗说唐史》,北京:中华书局,2008年。
    131.王明居《唐诗风格论》,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1年。
    132.王明居《唐代美学》,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5年。
    133.李浩《唐诗的美学阐释》,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0年。
    134.尚永亮《唐诗艺术讲演录》,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
    135.董乃斌《李商隐的心灵世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
    136.赵云旗《唐代土地买卖研究》,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年。
    137.李建超《增订唐两京城防考》,西安:三秦出版社,2006年。
    138.李正春《唐代组诗研究》,南京:凤凰出版社,2011年。
    139.蒋绍愚《唐诗语言研究》,北京:语文出版社,2008年。
    140.王国璎《中国山水诗研究》,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2007年。
    141.蒋寅《古典诗学的现代阐释》,北京:中华书局,2009年。
    142.吴功正《六朝美学史》,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1994年。
    143.闻一多著,朱自清编《闻一多全集》,上海:上海三联出版社,1982年。
    144.胡晓明《中国诗学精神》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
    145.孟二冬《中国诗歌之开拓与新变》,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146.陈从周《园林清议》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5年。
    147.汪菊渊《中国古代园林史》,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年。
    148.王毅《中国园林文化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
    149.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第3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
    150.金学智《中国园林美学》(第2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年。
    151.李允稣《华夏意匠——中国古典建筑设计原理分析》,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5年。
    152.曹林娣《静读园林》,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
    153.余树勋《园林美与园林艺术》,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年。
    154.王其钧《中国园林建筑语言》,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年。
    155.章采烈《中国园林艺术通论》,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年。
    156.李国豪主编《建筑拾英》,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0年。
    157.刘天华《画境文心:中国古典园林之美》,北京:三联书店,2008年。
    158.宗白华《园林艺术概观》,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85年。
    159.邵忠《江南园林假山》,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年。
    160.张家骥《中国造园史》,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7年。
    161.岳毅平《中国古代园林人物研究》,西安:三秦出版社,2004年。
    162.王鲁民《中国古代建筑思想史纲》,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
    163.王振复《中华意匠:中国建筑基本门类》,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
    164.胡晓明《万川之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
    165.朱光潜《文艺心理学》,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
    166.朱光潜《谈美》,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
    167.李泽厚《美学三书》,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年。
    168.路文彬著《视觉时代的听觉细语:20世纪中国文学伦理问题研究》,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7年。
    169.滕守尧著《审美心理描述》,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
    170. (美)斯蒂芬·欧文著,陈引驰、陈磊译《中国“中世纪”的终结——中唐文学文化论集》,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年。
    171. (美)杨晓山《私人领域的变形:唐宋诗歌中的园林与玩好》,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年。
    172.(美)叶维廉著,温儒敏、李细尧编《寻求跨中西文化的共同文学规律——叶维廉比较文学论文选》,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
    173.黑格尔(Hegel,G.w.F.),朱光潜译《美学》,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年。
    174.海德格尔著《海德格尔选集》,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6年。
    175.叔本华《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年。
    176.荣格《试论心理学与诗的关系》,叶舒宪等编《神话——原型批评》,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年。
    177. (日)斯波六郎《中国文学里的融合性》,蒋寅编译《日本学者中国诗学论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08年。
    178. (日)小川环树著,周先民译《风与云:中国诗文论集》,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
    179. (日)川合康三著,刘维治、张剑、蒋寅译《终南山的变容:中唐文学论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
    180. (日)浅见洋二著,金程宇,冈田千穗译《距离与想象:中国诗学的唐宋转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
    181. (美)刘若愚《中国诗学》,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0年。
    182.(美)爱德华·谢弗著,吴玉贵译《唐代的外来文明》,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
    183. (美)奥登等著、马永波译《诗人与画家》,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6年。
    184.鲁道夫·阿恩海姆,藤守尧、朱疆源译《艺术与知视觉》,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
    185.周裕锴《苏轼的嗜石兴味与宋代文人的审美观念》,《社会科学研究》,2005年第1期。
    186.周裕锴《诗可以群:略谈元祐体诗歌的交际性质》,《社会科学研究》,2001年第5期。
    187.李浩《微型自然、私人天地与唐代文学诠释的空间》,《文学评论》,2007年第6期。
    188.李浩、王书艳《被遮蔽的幽境:唐代园林诗概说》,《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10年第1期。
    189.朱易安、王书艳《物象的“诗化”与意象的“实化”:以唐诗中的“径”为例》,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10年第4期。
    190.程章灿《“树”立的六朝:柳与一个经典文学意象的形成》,《北京大学学报》,2011年第2期。
    191.余香顺《白居易花木审美的贡献与意义》,《江苏社会科学》,2011年第1期。
    192.王波《中国古今文学作品中的亭文化探讨》,《湖北社会科学》,2005年第4期。
    193.肖细白、赵松元《卷帘开窗看唐诗》,《中国文学研究》,1998年第3期。
    194.沈福煦《造园手法》(之十)《漏窗》,《园林》,2002年第2期。
    195.陈植《造园词义的阐述》,《建筑历史与理论》第二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81年。
    196.金学智《苏州古典园林的遮隔艺术系统》,《华中建筑》,1987年第6期。
    197.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西安西郊中堡村唐墓清理简报》,《文物》,1960年第3期。
    198.尚永亮《“壶天”境界与中晚唐士风的嬗变》,《东南大学学报》,2006年第2期。
    199.沈世培《唐代私家园林别墅的艺术理念》,《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第6期。
    200.左鹏《论唐代长安的园林别业与隐逸风习》,《云南大学学报》,2007年第3期。
    201.葛兆光《语言与印象》,《上海文学》,1991年第9期。
    202.刘永连《浅探西域文化在唐人园林、庭院中的流痕》,《唐史论丛》(第十一辑),2009年。
    203.王立、王之江《石与中国古代文人的人格理想》,《锦州师院学报》,1992年第2期。
    204.袁晓梅、吴硕贤《中国古典园林的声景观营造》,《建筑学报》,2007年第2期。
    205.魏露苓《隋唐五代时期园艺作物的培育与引进》,《中国农史》,2003年4月。
    206.查尔斯·詹克斯《中国园林之意义》,《建筑师》第27期。
    207. (日)市川桃子:《中唐诗在唐诗之流中的位置——由樱桃的描写方式来分析》,《古典文学知识》,1995年第5期。
    208. (日本)西村富美子《白居易诗中的“北窗”及“竹窗”的问题——与陶渊明<与子俨等疏>之关系》,《唐代文学研究》(第五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
    209. (美)宇文所安《唐代别业诗的形成》(上),《古典文学知识》,1997年第6期。
    210.房本文《唐代园林经济与文人生活》,硕士论文,西北大学,2010年。
    211.阎峰《唐代士人园林诗研究》,硕士论文,黑龙江大学,2009年。
    212.罗燕萍《宋词与园林》,博士论文,苏州大学,2006年。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