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人力资本积累、非农就业与收入结构变动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现代人力资本理论认为,人力资本和人力资本投资与个人收入水平之间具有直接的因果关系。“配第-克拉克定理”反映了经济发展过程中劳动力就业结构的非农化变动规律。本文进一步阐释了人力资本积累→流动(配置)→收益循环运动理论,并就我国农村劳动力的人力资本积累对就业及收入结构的影响问题进行了实证分析,进而得出了人力资本积累对就业及收入结构的非农化具有正面影响的结论。对改善我国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与农村居民家庭收入结构问题,作了理论和实证上的一些探索。
     除引言和结语外,全文包括四个部分。
     引言扼要说明了本文的选题缘起和研究视角。
     第一章:简介了理论背景与研究现状,界定了基本概念,提出了研究主题与研究假设。
     第二章:阐释了人力资本市场配置机制和人力资本产业配置的结构效应理论。
     第三章:分析了我国农村劳动力的人力资本积累现状及其变化情况,验证了人力资本积累对就业及收入结构的非农化具有正面影响的研究假设。
     第四章:得出了本文的研究发现及其政策性含义,分析了我国农村人力资本积累与配置的障碍,并提出了对策性建议。
     结语对全文进行了归纳和总结。
Modern human capital theories hold that human capital and human capital investment have a direct relationship of results and causes with income levels. Petty-Clark theorem indicates the non-ruralization fluctuant laws of employment structure of labor forces during the cours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This thesis further explains the cyclic theory on the sequence of human capital accumulation to fluctuation and to incomes. It also gives a demonstrative analysis on the influence imposed on the structure of employment and incomes from human capital accumulation of China' s rural labor forces, and draws a conclusion that human capital accumulation has a positive effect on the non-ruralization of the structure of employment and incomes. In addition, this thesis discusses theoretically and demonstratively the problem on the improvement of employment structure of rural labor forces and the income structure of rural families.Apart from a preface and an epilog, this thesis comprises four chapters.The preface briefly explains the reasons and the angle of research of this thesis.Chapter One gives a brief introduction of the concerned theoretical background and latest research situation, and defines some fundamental
    
    concepts as well as putting forward its subject and assumption.Chapter Two describes allocation mechanism of human capital market and the theory of structure effect of allocation of human capital as an industry.Chapter Three, through analyzing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its fluctuation of China' s rural labor forces' accumulation, proves the assumption that human capital accumulation has a positive influence on the non-ruralization of the structure both of employment and of incomes.Chapter Four discusses the research discovery of this thesis and the meanings of some policies, and further analyzes the obstacles in the accumulation and allocation of rural human capital with putting forth some suggestions as countermeasures.The epilog gives a summary of the whole thesis.
引文
1.[美]西奥多·W·舒尔茨:《论人力资本投资》,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2年版;
    ——.《经济增长与农业》,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2年版;
    ——.《改造传统农业》,商务印书馆,1987年版;
    ——.《对人进行投资—人口质量经济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美]加里·S·贝克尔:《人力资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3.李建民:《人力资本通论》,上海三联书店,1998年版。
    4.李忠民:《人力资本——一种理论框架及其对中国一些问题的解释》,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5.赵旭亮、王明华:《资本一般论》,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6.卢福财、周小亮:《人力资源经济学》,经济管理出版社,1997年版。
    7.侯风云:《中国人力资本形成与现状》,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8.侯亚非:《人口质量与经济增长方式》,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年版。
    9.何景熙:《探索充分就业之路》,四川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0.李玲:《人力资本运动与中国经济增长》,中国计划出版社,2003年版。
    11.史清华:《农户经济增长与发展研究》,中国农业出版社,北京,1999年版。
    12.蔡防:《中国人口流动方式与途径(1990—1999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
    13.朱舟:《人力资本投资的成本收益分析》,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14.钱伯海、黄良文:《统计学》,四川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15.左齐、屈锡华:《统计与计量》,四川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16.郭志刚:《社会统计分析方法:SPSS软件应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17.陈孟熙、郭建青:《经济学说史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18.丁冰:《当代西方经济学原理》,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9.N.G.曼昆:《经济学原理》(上下册),梁小民译(中译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20.谭崇台:《发展经济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21.张东辉:《发展经济学与中国经济发展》,山东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1.《中国人口统计年鉴—2001》,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年。
    2.《中国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中国统计出版社,2002年。
    3.《中国统计年鉴—2001》,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年。
    4.《中国统计年鉴—1991》,中国统计出版社,1991年。
    5.《中国劳动统计年鉴—2001》,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年。
    6.《中国农村统计年鉴—2001》,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年。
    7.《中国农村统计年鉴—2000》,中国统计出版社,2000年。
    8.《中国农村统计年鉴—1999》,中国统计出版社,1999年。
    9.《中国农村统计年鉴—1991》,中国统计出版社,1991年。
    10.《中国农村住户调查年鉴—2001》,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年。
    11.《中国农村劳动力就业及流动状况研究报告》(1997-2000),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国家统计局,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网站(http://www.molss.gov.cn)、中国劳动力市场网站(http://www.lm.gov.cn)。
    1.何景熙.人力资本投资:应对“三农”问题的战略选择.人口研究.2002(6)
    ——.“三农”问题与中国农村人口“开流断源”.上海社会科学.2001(4)
    ——.寻找“发展极”影响下的非农就业空间.人口与经济.2003(2)
    ——.“开流断源”:寻求充分就业的中国农村劳动力非农化转移理论与模型.人口与经济.2001(2)
    ——.关注农民进城的无形“门槛”.人力资源开发.2003(3)
    ——.《我国西部小城镇非农就业的产业基础研究》,民族研究,2004(1)。
    2.王德文、蔡防.“十五”期间农民收入变化趋势分析与建议.中国经贸导刊.2003(3)
    3.蔡放.论市场对城乡劳动力资源的重新配置.广东社会科学.2003(1)
    ——.拆除劳动流动的制度障碍.中国人口科学.1999(4)
    ——.二元劳动力市场条件下的就业体制转换.中国社会科学.1998(2)
    ——.劳动力迁移的两个过程及其制度障碍.社会学研究.2001(4)
    
    4.周逸先、崔玉平.农村劳动力受教育与就业及家庭收入的相关分析.中国农村经济.2001(4)
    5.赵秋成.我国西部地区人口素质与人力资本投资.人口学与计划生育.2000(1)
    6.李振、周春山.从人口受教育程度看我国东西部地区人口文化素质差异.西北人口.2003(2)
    7.白菊红、袁飞.农民收入水平与农村人力资本关系分析.农业技术经济.2003(1)
    8.张冬平、白菊红.农村劳动力受教育水平差异分析.中国农村观察.2003(1)
    9.刘文.影响人力资本投资和利用的制度分析.人口学刊.2003(2)
    10.贺娜.浅析我国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增加农民收入.湖北社会科学.2002(10)
    11.许秀菊.人力资本的投资效益.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2(10)
    12.钱雪亚、张小蒂.农村人力资本积累及其收益特征.中国农村经济.2000(3)
    13.甘德霞.农民收入持续增加最终依靠农业科技进步与创新.甘肃农业.2002(6)
    14.李志群.农村人力资本运营: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新视角.农业经济.2001(8)
    15.于刃刚.配第—克拉克定理述评.经济学动态.1996(8)
    16.许经勇.农村人口城市化的现实思考.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2(10)
    17.严智远、杨超.人力资源与农民收入增长.求实.2000(3)
    18.徐林清.试析我国劳动力市场分割对农村人力资本积累的制约.屹南学刊.2002(4)
    19.王效仿、刘建伟.以农村人力资本的积累来促进农业现代化.生产力研究.2002(5)
    20.周庆行、吴祥佑.论剩余劳动力流动与人力资源开发.重庆大学学报.2002(1)
    21.董文章、何美丽.我国农村人力资本现状及政策选择.农村经济.2002(6)
    22.沈利生、朱运发.人力资源开发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定量研究.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97(12)
    23.潘勇辉.农村人力资本运营: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突破口.调研世界.2000(5)
    24.仉建涛.经济体制转型时期农村人力资本的积累.河南师范大学学报.1999(3)
    25.孙庆瑞.农村剩余劳动力到底该去哪里.调研世界.2000(9)
    26.莫荣、贾红梅.中国农村劳动流动就业最新统计分析.经济管理学院.2002(1)
    27.刘俊.江西省农村劳动力流动就业规律实证研究.中国农村经济.2001(7)
    28.熊思远等.云南农村劳动力流动与人力资源开发研究.经济问题探索.2001(12)
    29.国家统计局农调队.就业与流动:从人力资源向人力资本的转变——1999年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动状况分析.调研世界.2000(8)
    
    30.彭代彦.农民进城的就业壁垒对农民收入增长和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00(2)
    31.鲍跃华.当前农民收入增长的困境与对策思考.甘肃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3)
    32.高俊萍.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原因与对策分析.经济师.2003(3)
    33.刘军.人力资本配置与产业结构演进关系.理论探讨.2003(1)
    34.刘冠生.我国农民收入问题的特点成因及对策.经济问题.2002(8)
    35.张远忠.我国农民收入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理论学刊.2002(5)
    36.周远福.我国农村劳动就业问题及对策.经济师.2003(3)
    37.许保利.提高农民收入关键在于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财经问题研究.2002(10)
    38.张照新、宋洪远.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国际研究会主要观点综述.中国农村观察.2002(1)
    39.丁宪治.加速农村劳动力流动,提高农村劳动力就业充足率的有效途径.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02(9)
    40.马斌.中国农村劳动力就业的特点分析.经济师.2001(7)
    41.王淑花等.从就业结构演变看我国人力资源开发.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2(10)
    42.盖志毅.城镇化与农民人力资本积累.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1(6)
    43.董春诗、王宝石.陕西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相关性问题研究.西安石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
    44.赵耀辉.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及教育在其中的作用.经济研究.1997(2)
    45 赖德胜.论劳动力市场的制度性分割.经济科学.1996(6)
    ——.教育、劳动力市场与收入分配.经济研究.1998(5)
    46.赵红梅.关于我国就业结构合理优化的思考.经济师.1998(4)
    47.张晓辉.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研究.中国农村经济.1999(10)
    48.冯子标.论人力资本营运.管理世界.1999(5)
    49.徐态.试析我国农村人力资本积累.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3(6)
    50.张红宇.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偏差及其对策.中国创业投资与高科技.2003(7)
    ——.就业结构调整与中国农村劳动力的充分就业.农业经济问题.2003(7)
    51.杨丽.析配第—克拉克定理在我国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局限性.经济问题探索.2001(11)
    
    52.宣宜.对云南农民增收与就业结构转变关系的实证研究与分析.学术探索.2003(12)
    53.王尚银.现代化进程中的就业结构.温州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2002(5)
    54.李通屏.人口质量的经济学特征与中国人力资本积累研究.郑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1)
    55 侯风云.城乡发展差距的人力资本解释.理论学刊.2004(2)
    56.张改清、张建杰.人力资本积累对农户经济增长的作用分析.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
    57.侯军歧.中国西部地区农户经济增长与发展条件研究.农业经济.1999(7)
    58.林南.资本理论的社会学转向.社会.2003(7)
    59.李富田.经济势差与农村劳动力流向.中国农村经济.2003(1)
    60.俞梅珍.论中国人力资本配置机制的变化与完善.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5)
    61.卢晓玥.浅论人力资本的配置.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0(2)
    62.周立新.人力资本配置的系统研究.商业研究.2003(8)
    63.曾旭辉.非正式劳动力市场人力资本研究.中国农村经济.2004(3)
    64.廖丹清、郭慧伶.城市化是改善我国就业状况的有效途径.中国农村经济.2004(3)
    65.姜长云.农民增收、农村就业与城镇化.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2003.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