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认同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新生代农民工已经成为农民工的主流群体,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这一群体的数量会越来越多。目前这个群体的数量已经接近1亿。2010年,“新生代农民工”这一称谓次正式写入中央一号文件。这群以“80后、90后”为主的务工群体又一次引起社会广泛而热烈的关注。新生代农民工与第一代农民工相比,他们具有更高的生活期望,同时他们的权利意识也更强。这些特征往往会致使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认同出现模糊化倾向,而社会认同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一个人的各种行为和基本偏好,模糊化的社会认同不利于个人顺利融入社会生活,对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认同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研究主要使用问卷调查为主、深度访谈作补充的资料收集方法,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资料分析方法,以山东省农民工为例,运用社会认同相关理论,从身份认同、城市认同、乡土认同及未来归属认同四个方面对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认同状况进行了调查与分析,并从宏观制度层面和微观个体层面探讨了影响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认同的因素。研究发现,与第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认同已经陷入了困境之中:他们对自己身份的认同出现模糊化倾向,对乡村的认同呈消极状态,他们虽然渴望融入城市,但是对城市的认同还没有建立起来,对自己的未来比较迷茫。我国的户籍制度、农民工制度以及新生代农民工自身的一些因素共同建构了这一认同状况。本研究进一步探讨了我国的城乡一体化建设和新生代农民工的未来归属问题,认为目前在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大城市比较困难的现实状况下县城或者中心镇或许可以成为新生代农民工的安身立命之地。
The new generation of migrant workers has become the mainstream community of migrant workers. With the acceleration of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in China, the number of this group will be increasing. The current number of this group is close to 100 million. The appellation of "the new generation of migrant workers" appears at Central first document first time. This group causes wide and warm concern again. Compared with the first generation of migrant workers, the new generation of migrant workers has a higher life expectancy and a stronger sense of their rights. These characteristics cause social identity of the new generation of migrant workers tend to appear fuzzy. Social identity to a large extent affects a person's behavior and basic preferences. Fuzzy social identity is not conducive to a smooth integration into the social life for individuals. The study of social identity of the new generation of migrant workers has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his study mainly used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depth interview as a supplement to collect data, and combination of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to analysis data. This study used the theory of social identity, as the example of the migrant workers in Shandong Province, described the social identity condition of the new generation of migrant workers from self-identity, city identity, local identity and future-identity and analyzed the affecting factors from the macro-institutional level and the micro-individual level. The study found that compared with the first generation of migrant workers, the social identity of the new generation of migrant workers has fallen into a dilemma:their self-identity emerged a fuzzy tendency, their local-identity showed a negative state, their city-identity have not been established, and confused about their future. The household registration system and the system of migrant workers in our country and some individual factors of the new generation of migrant workers constructed this social identity condition. This study further explored urban and rural integration building in our country and the future place for the new generation of migrant workers. The study thought that under the difficulty of the integration into the big city for the new generation of migrant workers, country town or the central town might become the place to go in future for the new generation of migrant workers.
引文
①国务院研究室课题组:《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中国言实出版社,2006年版,第3-4页。
    ②李培林、李炜:《农民工在中国转型中的经济地位和社会态度》,《社会学研究》2007年第3期。
    ①这十个城市包括:广州、东莞、佛山、太原、珠海、深圳、慈溪、嘉兴、长春、大连。
    ②这五个城市是:广州、东莞、佛山、太原、珠海。
    ③李友梅:《社会认同:一种结构视野的分析》,上海人民出版社、格致出版社,2007年版,第10页。
    ①王春光:《新生代农村流动人口的社会认同与城乡融合的关系》,《社会学研究》,2001年第3期。
    ①“国务院研究室负责人就《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答记者问http://news.sina.com.cn/c/2006-03-29/15008560277s.shtml转引自董明伟:《农民工城市适应问题研究》,州大学社会学专业06届硕士学位论文。
    ②王春光:《新生代农村流动人口的外出动因与行为选择》,《浙江社会科学》,2003年第1期。
    ①赵芳:《“新生代”,一个难以界定的概念》,《社会学研究》,2003年第6期。
    ②彭远春:《论农民工身份认同及其影响因素》,《人口研究》,2007年第2期。
    ③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367750.htm?fr=ala0_l
    ④ Tajfel H, Turner J C. The social identity theory of intergroup behavior. In:Worchel S, Austin W (eds). Psychology of Intergroup Relations. Chicago:Nelson Hall,1986.7-24转引自张莹瑞、佐斌:《社会认同理论及其发展》,《心理科学进展》,2006年第3期。
    ⑤ Dominic Abrams and Michael A. Hogg (ed.).1990. Social Identity Theory:Constructive and Critical Advances [C]. New York:Harvester Wheat sheaf转引自王莹:《身份认同与身份建构研究评析》,《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1期。
    ①王春光:《新生代农村流动人口的社会认同与城乡融合的关系》,《社会学研究》,2001年第3期。
    ②王毅杰、倪云鸽:《流动农民社会认同现状探析》,《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2期。
    ③王春光:《新生代农村流动人口的社会认同与城乡融合的关系》,《社会学研究》,2001年第3期。
    ④张莹瑞、佐斌:《社会认同理论及其发展》,《心理科学进展》,2006年第3期。
    ⑤杨宜音:《“社会认同的理论与经验研究”工作坊召开研讨会》,《社会学研究》,2005年第4期。
    ①雷开春:《城市新移民的社会认同研究》,上海大学社会学专业2008届博士学位论文。
    ①夏铸九、黄丽玲译,曼纽尔·卡斯特:《认同的力量》,《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第3页。
    ②夏铸九、黄丽玲译,曼纽尔·卡斯特:《认同的力量》,《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第3页。
    ③夏铸九、黄丽玲译,曼纽尔·卡斯特:《认同的力量》,《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第3页。
    ①吴利存:《大学生交往群体的社会认同研究》,长沙理工大学思想政治教育2009届硕士学位论文。
    ②谢建社:《农民工融入城市过程中的冲突与分析——珠三角监狱为个案》,《广州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年第4期,转引自郭科:《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认同》,西北大学社会学专业2009届硕士学位论文。
    ③赵志裕、温静、谭俭邦:《社会认同的基本心理历程——香港回归中国的研究范例》,《社会学研究》,2005年第5期。
    ④吴利存:《大学生交往群体的社会认同研究》,长沙理工大学思想政治教育2009届硕士学位论文。
    ①尹书强:《城市流动儿童社会认同问题研究》,中南大学社会学专业2008届硕士学位论文。
    ②杜洪梅:《杭州市城郊失地农民社会认同状况调查》,《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07年第4期。
    ③刘俊彦:《新生代——当代中国青年农民工研究报告》,中国青年出版社,2007年版。
    ④彭远春:《论农民工身份认同及其影响因素》,《人口研究》.2007年第2期。
    ⑤胡晓红:《社会记忆中的新生代农民工自我身份认同困境》,《中国青年研究》,2008年第9期。
    ⑥王春光:《新生代农村流动人口的社会认同与城乡融合的关系》,《社会学研究》,2001年第3期。
    ①尹书强:《城市流动儿童社会认同问题研究》,中南大学社会学专业2008届硕士学位论文。
    ②方志:《两代流动人口的社会认同研究》,都经济贸易大学人口学专业2007届硕士学位论文。
    ③周晶:《外来务工人员的社会认同研究》,南京理工大学社会学专业2007届硕士学位论文。
    ④李强:《关于城市农民工的情绪倾向及社会冲突问题》,《社会学研究》,1995年第4期。
    ①陈映芳:《农民工——制度安排与身份认同》,《社会学研究》,2005年第3期。
    ②张时玲:《农民工和城市社会的关系分析》,《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
    ③吴振华:《农民工的城市适应模式选择及其原因探析》,《理论与改革》,2005年第5期。
    ④蔡禾、曹志刚:《农民工的城市认同及其影响因素》,《中山大学学报》,2009年第1期。
    ⑤彭远春:《论农民工身份认同及其影响因素》,《人口研究》,2007年第2期。
    ⑥许传新:《新生代农民工的身份认同及影响因素分析》,《学术探索》,2007年第3期。
    ⑦王春光:《新生代农村流动人口的社会认同与城乡融合的关系》,《社会学研究》,2001年第3期。
    ⑧郭科:《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认同》,西北大学社会学专业2009届硕士学位论文。
    ⑨胡晓红:《社会记忆中的新生代农民工自我身份认同困境》,《中国青年研究》,2008年第9期。
    ①鲁萍:《新生代农民工城市适应现状研究》,《中国商界》,2009年第6期。
    ②李伟东:《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适应研究》,《北京社会科学》,2009年第4期。
    ③邹英:《新生代农民工自我身份认同困境的社会学分析》,吉林大学社会学专业2007届硕士学位论文。
    ④李立文、余冲:《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适应问题研究》,《中国青年研究》,2006年第4期。
    ⑤郭科:《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认同》,西北大学社会学专业2009届硕士学位论文。
    ⑥邹英:《新生代农民工自我身份认同困境的社会学分析》,吉林大学社会学专业2007届硕士学位论文。
    ①王春光:《新生代农村流动人口的社会认同与城乡融合的关系》,《社会学研究》,2001年第3期。
    ②周明宝:《城市滞留型青年农民工的文化适应与身份认同》,《社会》,2004年第5期。
    ③郭星华、邢朝国:《社会认同的内在二维图式-以北京市农民工的社会认同研究为例》,《江社会科学》,2009年第4期。
    ①王春光:《新生代农村流动人口的社会认同与城乡融合的关系》,《社会学研究》,2001年第3期。
    ①陈成文:《社会学》,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337-338页。转引自肖霞:《社会制度影响下的民工流动》,湖南师范大学2007届社会学专业硕士学位论文。
    ②王思斌:《社会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90页。
    ①维基百科:中华人民共和国户籍制度。http://zh.wikipedia.org/wiki/%E4%B8%AD%E5%8D%8E%E4%BA%BA%E6%B0%91%E5%85%B1%E5%92 %8C%E5%9B%BD%E6%88%B7%E7%B1%8D%E5%88%B6%E5%BA%A6
    ①郭景萍:《社会记忆:一种社会在成产的情感力量》,《学习与实践》,2006年第10期。
    ①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55918.htm?fr=ala0 1
    ①刘少杰:《后现代西方社会学理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218-221页。
    ②布迪厄:《文化资本与社会炼金术》,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202页。转引自刘少杰:《后现代西方社会学理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222页。
    ①杨新欣:《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社会认同问题研究》,《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9年第4期。
    ②http://www.86-025.com/news/cnnews/news_20081210081010.shtml
    ①都市女报:《全国10城市全面废止暂住证》,2010年1月7日。
    ②新华网:《暂该居·落户 多半城市持居住证将可落户》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0-01/07/content 12767545 3.htm
    ③新华网:授权发布: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全文)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0-01/31/content_12907829_5.htm
    ①新华网:授权发布: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全文)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0-01/31/content_12907829 5.htm
    1.孙立平:《断裂—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社会》,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
    2.李友梅:《社会认同:一种结构视野的分析》,上海人民出版社、格致出版社,2007年版。
    3.夏铸九、黄丽玲译,曼纽尔·卡斯特:《认同的力量》,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
    4.风笑天:《社会学研究方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5.林聚任、刘玉安:《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山东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6.刘少杰:《后现代西方社会学理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
    7.李培林:《农民工:中国进城农民工的经济社会分析》,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
    8.钱文荣、黄祖辉:《转型时期的中国农民工:长江三角洲16城市农民工市民化问题调查》,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
    9.刘怀廉:《中国农民工问题》,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10.潘泽泉:《社会、主体性与秩序:农民工研究的空间转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
    11.卢海元:《走进城市:农民工的社会保障》,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年版。
    12.史柏年等:《城市边缘人——进城农民工家庭及其子女问题研究》,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
    13.文化部文化市场司、华中师范大学、全国农民工文化生活状况调查课题组:《当代中国农民工文化生活状况调查报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
    14.李强:《农民工与中国社会分层》,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
    15.刘俊彦:《新生代——当代中国青年农民工研究报告》,中国青年出版社,2007年版。
    1.赵芳:《“新生代”,一个难以界定的概念》,《社会学研究》,2003年第6期。
    2.李扬:《我国农民工问题研究现状文献综述》,《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3期。
    3.王庆华、周安忠:《关于农民工问题的研究综述》,《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第5期。
    4.许传新:《“落地未生根——新生代农民工城市社会适应研究”》,《南方人口》,2007年第4期。
    5. 梅定祥:《二元制结构下农民工问题研究现状综述》,《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3期。
    6. 胡杰成:《农民工城市融入问题研究综述》,《兰州学刊》,2008年第12期。
    7. 郭维家、蒋晓平、雷洪:《社会资本与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探索与争鸣》,2008年第2期。
    8. 罗霞、王春光:《新生代农村流动人口的外出动因与行动选择》,《浙江社会科学》,2003年第1期。
    9. 鲁萍:《新生代农民工城市适应现状研究》,《中国商界》,2009年第6期。
    10. 李强:《关于城市农民工的情绪倾向及社会冲突问题》,《社会学研究》,1995年第4期。
    11.王春光:《农村流动人口的‘半城市化’问题研究》,《社会学研究》,2006年第5期。
    12.甘满堂:《民工与转型期中国社会的三元结构》,《福建大学学报》,2001年第4期。
    13.赵志鸿:《从四个维度看影响农民工身份认同的原因》,《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8期。
    14.张时玲:《农民工和城市社会的关系分析》,《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
    15.吴振华:《农民工的城市适应模式选择及其原因探析》,《理论与改革》,2005年第5期。
    16.蔡禾、曹志刚:《农民工的城市认同及其影响因素》,《中山大学学报》,2009
    年第1期。
    17.彭远春:《论农民工身份认同及其影响因素》,《人口研究》,2007年第2期。
    18.陈映芳:《农民工——制度安排与身份认同》,《社会学研究》,2005年第3期。
    19.许传新:《新生代农民工的身份认同及影响因素分析》,《学术探索》,2007年第3期。
    20.李伟东:《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适应研究》,《北京社会科学》,2009年第4期。
    21.王春光:《新生代农村流动人口的社会认同与城乡融合的关系》,《社会学研究》,2001年第3期。
    22.付光伟:《另一种不适应——新生代农民工农村社会适应性障碍的社会学分析》,《中国青年研究》,2007年第11期。
    23.朱海龙、周春发:《社会排斥与社会认同——农民工社会政策调整的影响研究》,《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8年第6期。
    24.郭维家、蒋晓平、雷洪:《社会资本与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对成都市两个新生代农民工的个案分析》,《青年探索》,2008年第2期。
    25.王春光:《我国城市就业制度对进城农村流动人口生存和发展的影响》,《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5期。
    26.丁志宏:《我国新生代农民工的特征分析》,《兰州学刊》,2009年第7期。
    27.王亚亚:《乡土情结的嬗变与农民工市民化的身份认同》,2009年第3期。
    28.罗霞、王春光:《新生代农村流动人口的外出动因与行为选择》,《浙江社会科学》,2003年第1期。
    29.许传新:《新生代农民工城市生活中的社会心态》,《社会心理科学》,2007年第1-2期。
    30.王兴周:《新生代农民工的群体特征探析——以珠江三角州为例》,《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4期。
    31.许传新、许若兰:《新生代农民工与城市居民社会距离实证研究》,《人口与经济》,2007年第5期。
    32.赵志裕、温静、谭俭邦:《社会认同的基本心理历程——香港回归中国的研究范例》,《社会学研究》,2005年第5期。
    33.杜洪梅:《杭州市城郊失地农民社会认同状况调查》,《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07年第4期。
    34.胡晓红:《社会记忆中的新生代农民工自我身份认同困境》,《中国青年研究》,2008年第9期。
    35.李立文、余冲:《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适应问题研究》,《中国青年研究》,2006年第4期。
    36.王春光:《农民工——一个正在崛起的新工人阶层》,《学习与探索》,2005年第1期。
    37.张莹瑞、佐斌:《社会认同理论及其发展》,《心理科学进展》,2006年第3期。
    38.王莹:《身份认同与身份建构研究评析》,《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1期。
    39.王毅杰、倪云鸽:《流动农民社会认同现状探析》,《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2期。
    40.杨宜音:《“社会认同的理论与经验研究”工作坊召开研讨会》,《社会学研究》,2005年第4期。
    41.周明宝:《城市滞留型青年农民工的文化适应与身份认同》,《社会》,2004年第5期。
    42.郭星华、邢朝国:《社会认同的内在二维图式——以北京市农民工的社会认同研究为例》,《江社会科学》,2009年第4期。
    43.郭景萍:《社会记忆:一种社会在成产的情感力量》,《学习与实践》,2006年第10期。
    44.杨新欣:《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社会认同问题研究》,《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9年第4期。
    45.申端锋:《从大都市到小县城:80后农民工返乡的一个路径》,《学习与实践》,2009年第3期。
    46.符平、黄莎莎:《在梦想与现实之间——“80后”新生代农民工与“四个世界”关系的研究》,《青年研究》,2009年第4期。
    47.齐心:《延续与建构: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网络》,《江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第3期。
    48.周晓红:《认同理论:社会学与心理学的分析路径》,《社会科学》,2008年第
    4期。
    49.白小:《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资本》,《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1期。
    50.刘博、秦海霞:《生活方式的转变与社会身份的缺失——对服务业新生代农民工城市生活的个案研究》,《青年研究》,2008年第12期。
    51.董海军:《镜像中的新生代农民工》,《中国青年研究》,2006年第4期。
    52.叶育登、胡记芳:《民工社会认同形成机制探析》,《西北人口》,2008年第4期。
    53.熊易寒:《城市化的孩子:农民工子女的城乡认知与身份意识》,《中国农村观察》,2009年第2期。
    54.王沛、刘峰:《社会认同理论视野下的社会认同威胁》,《心理科学进展》,2007年第5期。
    55.李培林、李炜:《农民工在中国转型中的经济地位和社会态度》,《社会学研究》2007年第3期。
    1.吴利存:《大学生交往群体的社会认同研究》,长沙理工大学思想政治教育09届硕士学位论文。
    2.郭科:《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认同》,西北大学社会学专业2009届硕士学位论文。
    3.杜万忠:《使农民工和谐地融入城市社会——以社会排斥为分析视角》,华中师范大学政治社会学专业2009届硕士学位论文。
    4.尹书强:《城市流动儿童社会认同问题研究》,中南大学社会学专业2008届硕士学位论文。
    5.方志:《两代流动人口的社会认同研究》,都经济贸易大学人口学专业2007届硕士学位论文。
    6.周晶:《外来务工人员的社会认同研究》,南京理工大学社会学专业2007届硕士学位论文。
    7.邹英:《新生代农民工自我身份认同困境的社会学分析》,吉林大学社会学专业 2007届硕士学位论文。
    8.董明伟:《农民工城市适应问题研究》,州大学社会学专业2006届硕士学位论文。
    9.雷开春:《城市新移民的社会认同研究》,上海大学社会学专业2008届博士学位论文。
    10.豆小红:《城市阻力、制度性机会与“新形态农民工”的市民化》,湖南师范大学社会学专业2007届硕士学位论文。
    11.张宏琴:《认同、社会网络和制度供给:农民工城市适应的影响因素研究》,安徽大学社会学专业2006届硕士学位论文。
    12.廖文:《制度困境与机会缺失——农民工共享社会发展成果问题研究》,湖南师范大学社会学专业2007届硕士学位论文。
    13.司马辉芳:《第二代农民工内卷化对我国城市化的影响》,广东省社会科学院人口学专业2007届硕士学位论文。
    14.孟慧:《农民工的消费方式和身份认同分析——以北H镇外出农民工为例》,吉林大学社会学专业2006届硕士学位论文。
    15.蔡志海:《农民进城——处于传统与现代之间的中国农民工》,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专业2006届博士学位论文。
    16.夏四平:《农民工社会认同的特点研究》,西南大学应用心理学专业2008届硕士学位论文。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