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尚书》与《逸周书》比较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尚书》与《逸周书》是两部重要的先秦典籍,二者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对其中任何一部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都无法绕开另外一部。两部典籍中所记载的史料、所蕴含的思想,对先秦思想史、政治史等方面的研究来说,都是极为重要的。两部典籍在思想内容、文体风格等方面的异同,对我们来说也非常重要。然历年来研治《尚书》者固已不胜枚举,即近年来研治《逸周书》者也与日俱增,却始终没有学者将这两部关系异常密切的典籍放在一起进行比较研究。有鉴于此,本论文即选取《尚书》与《逸周书》的比较作为研究课题,对两书在诸多方面的异同进行比较研究。
     全文由六部分组成:绪论、第一、二、三、四章和结语。
     绪论部分首先强调了对两部典籍进行比较研究的意义,在对两部典籍的研究现状分别作出回顾与述评的基础上,指出当前研究中的成绩与不足,提出本论文所要解决的问题及进行研究的方法。
     第一章对两部典籍进行溯源。主要对两部典籍的成书,以及两书历史上的重要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本文认为《尚书》乃是经过孔子整理,用以教学的教本。这一点汉儒多有记载,本文在汉代典籍的相关内容的基础上,对这一观点进行论述。《尚书》学史中最为重要的问题之一就是梅赜所献古文《尚书》是否为伪作。自宋代吴械始献疑以来,经过历代学者,特别是清代学者阎若璩的考辨,晚出古文《尚书》为伪作几成定论。然而,经过我们对阎若璩考辨方法的研究,认为阎氏的考辨存在许多漏洞和不合理之处,其结论有待商榷。故本文认为,不能轻易断定古文《尚书》为伪作。历代学者对《逸周书》的成书与性质向来众说纷纭,未有定论。本文从先秦典籍称引《逸周书》的情况入手,对其资料来源进行分析,认为其主体部分当为孔子删书之余的原始“书”篇,再混以西周时期的其他文献编定而成,并从文体与内容两方面考证其脱离《尚书》序列的原因。最后一部分对《逸周书》与汲冢的关系进行分析,从《晋书》、《颜氏家训》等书的相关记载切入进行分析,最终得出二者并无关联这一观点。
     第二章对两部典籍所存的西周初年的重要史料进行分析研究。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是对两书中的月相词语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排列出武王克商的行程。二是从两书的相关篇章中对营建洛邑的记载进行分析,结合相关今文材料对营建洛邑的整个过程进行细致的分析。并且对这一历史事件中所体现的周公的建都理论进行阐述与分析。
     第三章从历史、政治、军事三方面对两书的思想进行比较研究。第一节对其中所蕴含的天命观、史鉴观以及圣王崇拜等观念进行阐述与分析。第二节对政治权力的获取与传承的状况进行分析,并详细阐述了先秦时期的官人之法。第三节则对两书中所记载的关于军备与战争的内容进行系统梳理。
     第四章对两书在叙事时所采用的策略及所使用的修辞手法进行比较与分析。详细分析和比较了对偶、顶真、以数为纪这三种辞格在两书中的运用,并指出两书在我国修辞学史上所产生的作用和影响。
     结语部分是对全文的一个总结,说明对本课题进行研究的意义所在,并指出研究的不足和努力的方向。
《SHANGSHU》and《YIZHOUSHU》both are the important classics of pre-Qin Dynasty, and they two classics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The research for one of these two book, must go through another one.
     History data, thought ,which belong to classics is the key source for research of politacal history, philosophy history before Qin Dynasty. There were lots of research work about these two classics published, and now still lots of work publish, but still never has one came from comparing《SHANGSHU》and《YIZHOUSHU》with each other. So the thesis base on comparing these two books, and focus on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 about their thoughs,and etc.
     The thesis composed of 6 parts: Foreword, 4 chapters and end-conclusion.
     Foreword, mainly describe importance of comparing these two classics in the published research work, comprehensive and analisys all the publised research works.
     Chapter 1 ,backward-tracing of two classics, focus on the edition and reorganization of them, and comparing the key history issues of pre-Qin, comparing the key history issues of pre-Qin, described in these two classics,This paper thinks《SHANGSHU》and《YIZHOUSHU》communicated with each other, also, and《YIZHOUSHU》has no communicate with JIZHONG.
     Chapter 2 is analysis research of early time of Zhou dynasty, include:the time of the war between Zhou and Shang. Zhou's capital select and construction.
     Chapter 3 is the analysis and comparing research of political ,history,military idea in the two classics.
     Chapter 4 is reseach of two classics writing character.
     Endword is a conclusion of all the researches, describe the importance and defficency of work, also the research direction of the future.
引文
[1]《汉书》,《四部备要》,中华书局,1989年版。
    [1]吴通福:《晚出(古文尚书)公案与清代学术》,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
    [1]离扬:《〈尚书〉辑佚辩证》,见于http://bbs.guoxue.com/archiver/?tid-258467.html。
    [1]《礼记注疏》,《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台湾商务印书馆,第116册,第309页。
    [2]《史记》,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1938页。
    [3]《孔子家语》,《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台湾商务印书馆,第659册,第28页。
    [4]《韩诗外传》,《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台湾商务印书馆,第89册,第829页。
    [1]《史记》,中华书局,1959年版。
    [2]《汉书》,《四部备要》,中华书局,1989年版。
    [3]《尚书注疏》,《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台湾商务印书馆。
    [4]《逸周书》,《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台湾商务印书馆。
    [5]《墨子集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
    [1]刘义峰:《孔子与(尚书)的整理》,《中华文化论坛》,2007.1。
    [2]《马王堆汉墓帛书》,国家文物局古文献研究室编,文物出版社,1980年版。
    [1]刘起釪:《尚书学史》,中华书局,1989年版,第49-50页。所进行统计的19种典籍为《诗》、《论语》、《国语》、《左传》、《墨子》、《孟子》、《荀子》、《管子》、《庄子》、《韩非子》、《战国策》、《周礼》、《礼记》、《大戴礼》、《孝经》、《公羊传》、《古梁传》、《尸子》、《吕氏春秋》。
    [2]朱熹:《朱子语类》,中华书局1988年版,第1984页。
    [3]《史记》,中华书局,1959年版。
    [4]《史记》,中华书局,1959年版。
    [5]《汉书》,《四部备要》,中华书局,1989年版。
    [1]《尚书注疏》,《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台湾商务印书馆。
    [2]刘义峰:《孔子与(尚书)的整理》,《中华文化论坛》,2007.1
    [3]《史记》,中华书局,1959年版。
    [4]皮锡瑞:《经学历史》,中华书局,2004年版。
    [1]刘勰:《文心雕龙》,《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台湾商务印书馆,第1478册。
    [2]刘勰:《文心雕龙》,《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台湾商务印书馆。
    [3]皮锡瑞:《经学历史》,中华书局,2004年版。
    [4]《汉书》,《四部备要》,中华书局,1989年版。
    [5]《史记》,中华书局,1959年版。
    [1]《尚书正义》,《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台湾商务印书馆。
    [2]《汉书》,《四部备要》,中华书局,1989年版。
    [1]《汉书》,《四部备要》,中华书局,1989年版。
    [2]《汉书》,《四部备要》,中华书局,1989年版。
    [3]《汉书》,《四部备要》,中华书局,1989年版。
    [4]荀悦:《汉纪》,《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台湾商务印书馆。
    [5]《论衡》,《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台湾商务印书馆。
    [6]许慎:《说文解字》,《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台湾商务印书馆。
    [7]陈梦家:《尚书通论》,中华书局,2005年版,第36页。
    [1]《史记),中华书局,1959年版。
    [2]蒋善国:《尚书综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
    [1]《汉书》,《四部备要》,中华书局,1989年版。
    [2]《汉书》,《四部备要》,中华书局,1989年版。
    [3]《史记》,中华书局,1959年版。
    [4]《汉书》,《四部备要》,中华书局,1989年版。
    [1]《论衡》,《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台湾商务印书馆。
    [2]《后汉书》,《四部备要》,中华书局,1989年版。
    [3]《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华书局,1987年版。
    [4]张岩:《审核古文(尚书)案》,中华书局,2006年版。
    [5]《尚书正义》,《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台湾商务印书馆,第54册。
    [1]朱熹:《朱子语类》,中华书局1988年版,第1979页。
    [2]朱熹:《朱子语类》,中华书局1988年版,第1984页。
    [3]《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台湾商务印书馆。
    [1]杨善群:《辨伪学的歧途--评《尚书古文疏证》》,《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3期。
    [2]杨善群:《论古文尚书的学术价值》,《孔子研究》,2004年5期。
    [3]杨善群:《古文尚书与旧籍引语的比较研究》,《齐鲁学刊》,2003年5期。
    [1]《春秋左传正义》,《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台湾商务印书馆。
    [2]阎若璩:《尚书古文疏证》,《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台湾商务印书馆。
    [3]《春秋左传正义》,《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台湾商务印书馆。
    [4]《国语》,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1]《史记》,中华书局,1959年版。
    [2]《史记》,中华书局,1959年版。
    [3]《汉书》,《四部备要》,中华书局,1989年版。
    [4]《汉书》,《四部备要》,中华书局,1989年版。
    [1]杨善群:《辨伪学的歧途——评《尚书古文疏证》》,《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3期。
    [2]阎若璩:《尚书古文疏证》,《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台湾商务印书馆。
    [3]《荀子集解》,(清)王先谦,中华书局,1988年版。
    [4]《尚书正义》,《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台湾商务印书馆。
    [1]阎若璩:《尚书古文疏证》,《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台湾商务印书馆。
    [1]吕绍刚:《郭店楚墓竹简辨疑两题》,《纪年孔子诞辰255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0年。
    [2]离扬:《(尚书)辑佚辩证》,见于http://bbs.guoxue.com/archiver?tid-258467.html。
    [1]刘起釪:《尚书学史》,中华书局,1989年版,第49-50页。
    [1]《论语注疏》,《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台湾商务印书馆。
    [1]《孟子正义》,焦循撰,中华书局,1987年版。
    [1]《礼记正义》,《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台湾商务印书馆。
    [1]《郭店楚墓竹简》,文物出版社,1998年版。
    [1]《荀子集解》,(清)王先谦,中华书局,1988年版。
    [2]《郭店楚墓竹简》,文物出版社,1998年版。
    [1]《史记》,中华书局,1959年版。
    [2]《隋书》,《四部备要》,中华书局,1989年版,第22册。
    [3]《隋书》,《四部备要》,中华书局,1989年版,第22册。
    [4]蒋伯潜:《诸子通考》,浙江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
    [5]《荀子集解》,王先谦撰,新编诸子集成(第一辑),中华书局,1988年版。
    [6]李学勤:《荆门郭店楚简中的(子思子)》,《中国哲学》第20辑《郭店楚简研究》。
    [1]熊十力:《读经示要》,《熊十力别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礼记正义》,《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台湾商务印书馆。
    [3]朱熹:《四书集注》,《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台湾商务印书馆,第197册。
    [4]陈寿祺辑,《尚书大传》,四部丛刊本。
    [1]《尚书正义》,《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台湾商务印书馆。
    [2]《尚书正义》,《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台湾商务印书馆。
    [3]《论语注疏》,《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台湾商务印书馆。
    [1]《周礼注疏》,《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台湾商务印书馆。
    [2]《孟子注疏》,《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台湾商务印书馆。
    [3]朱熹:《四书集注》,凤凰出版社,2005年版。
    [4]《尚书正义》,《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台湾商务印书馆。
    [1]《论语注疏》,《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台湾商务印书馆。
    [2]《论语注疏》,《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台湾商务印书馆。
    [1]《尚书正义》,《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台湾商务印书馆。
    [2]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郭沫若全集》历史编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90-96页。
    [3]金景芳,吕绍刚:《(尚书新解)序》,见《(尚书·虞夏书)新解》,辽宁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
    [4]王国维:《古史新证》,清华大学出版社1994年影印本。
    [1]李学勤:《走出疑古时代》,辽宁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147页。
    [2]《汉书》,《四部备要》,中华书局,1989年版。
    [3]《汉书》,《四部备要》,中华书局,1989年版。
    [4]《逸周书》,孔晁注,元至正十四年(甲午)嘉兴路学宫刊本。
    [5]《逸周书》,孔晁注,顺德龙氏知服斋本。
    [1]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2]朱右曾:《逸周书集训校释》,《皇清经解续编》本。
    [3]陈梦家:《尚书通论》,中华书局,2005年6月,第291页。
    [4]黄怀信:《(逸周书)时代略考》,《古文献与古史考论》,齐鲁书社2003年版。
    [5]罗家湘:《逸周书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
    [1]罗家湘:《逸周书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
    [2]《春秋左传正义》,《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台湾商务印书馆。
    [3]《韩非子集解》,《诸子集成》,上海书店,1986年影印本。
    [1]罗家湘:《(逸周书)的异名与编辑》,《西北师大学报》,2001.9。
    [1]黄震云,黄伟:《郭店楚简引(书)考》,《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3.2。
    [2]廖名春:《郭店楚简(缁衣)引(书)考》,《西北大学学报》,2000.2。
    [3]刘俊男:《(古文尚书)与(逸周书)源流考》,《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03.2。
    [4]黄怀信:《(逸周书)时代略考》,《古文献与古史考论》,齐鲁书社,2003年版,第75-78页。
    [1]罗家湘:《逸周书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第89页。
    [2]《史记》,中华书局,1959年版。
    [1]王应麟:《困学纪闻》卷二“《周书》七十一篇”条,商务印书馆,1935年版。
    [2]《晋书》,《四部备要》,中华书局,1989年版。
    [3]《晋书》,《四部备要》,中华书局,1989年版。
    [1]罗家湘:《逸周书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
    [2]陈梦家:《汲冢周书考》,《西周年代考·六国纪年》,中华书局,2005年版。
    [3]《颜氏家训》,《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台湾商务印书馆,第848册。
    [4]刘知几:《史通》,《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台湾商务印书馆,。
    [1]《尚书正义》,《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台湾商务印书馆。
    [2]《汉书》,《四部备要》,中华书局,1989年版。
    [3]《逸周书》,孔晁注,《四部丛刊》本。
    [1]《孟子正义》,焦循撰,中华书局,1987年版。
    [2]《尚书正义》,《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台湾商务印书馆。
    [3]《《逸周书》,孔晁注,《四部丛刊》本。
    [4]《汉书》,《四部备要》,中华书局,1989年版。
    [1]李学勤:《尚书与逸周书中的月相》,《中国文化研究》1998年夏之卷。
    [2]黄彰建:《释武成与金文月相--兼论晋侯 编钟及武王伐纣年》,《历史研究》1998年2期。
    [1]彭裕商:《关于西周金文月相的一点意见》,《中国文化研究》1999年夏之卷。
    [2]叶正渤:《(逸周书)与武王克商日程、年代研究》,《南京社会科学》,2001.8。
    [3]叶正渤:《(逸周书)与武王克商日程、年代研究》,《南京社会科学》,2001.8。
    [1]叶正渤:《(逸周书)与武王克商日程、年代研究》,《南京社会科学》,2001.8。
    [2]《汉书》,《四部备要》,中华书局,1989年版。
    [3]《逸周书》,孔晁注,《四部丛刊》本。
    [1]《逸周书》,孔晁注,《四部丛刊》本。
    [1]《逸周书》,孔晁注,《四部丛刊》本。
    [2]《逸周书》,孔晁注,《四部丛刊》本。
    [1]《逸周书》,孔晁注,《四部丛刊》本。
    [2]黄怀信等:《逸周书汇校集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
    [3]《尚书正义》,《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台湾商务印书馆。
    [4]《史记》,中华书局,1959年版。
    [1]陈寿祺辑,《尚书大传》,四部丛刊本。
    [2]《尚书正义》,《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台湾商务印书馆。
    [3]朱凤瀚:《(召诰)、(洛诰)与何尊》,《历史研究》,2006.1。
    [1](宋)金履祥:《尚书表注》,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83年版。
    [1]《逸周书》,孔晁注,《四部丛刊》本。
    [2]黄怀信等;《逸周书汇校集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
    [1]《逸周书》,孔晁注,《四部丛刊》本。
    [2]《史记》,中华书局,1959年版。
    [3]李久昌:《周公“天下之中”建都理论研究》,《史学月刊》2007.9。
    [1]罗家湘:《逸周书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第201-202页。
    [1]黑格尔:《历史哲学》,王造时译,上海书店出版社,1999年版。
    [2]《汉书》,《四部备要》,中华书局,1989年版。
    [3]《尼采注疏集》,刘小枫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4]柯林武德:《历史的观念》,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
    [1]《尚书正义》,《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台湾商务印书馆。
    [2]《尚书正义》,《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台湾商务印书馆。
    [3]《逸周书》,孔晁注,《四部丛刊》本。
    [1]罗家湘:《逸周书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第164-166页。
    [2]《逸周书》,孔晁注,《四部丛刊》本。
    [3]《尚书正义》,《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台湾商务印书馆。
    [1]《尚书正义》,《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台湾商务印书馆。
    [1]《毛诗正义》,中华书局,十三经注疏本。
    [1]《逸周书》,孔晁注,《四部丛刊》本。
    [2]罗家湘:《逸周书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第227页。
    [3]《逸周书》,孔晁注,《四部丛刊》本。
    [1]《逸周书》,孔晁注,《四部丛刊》本。
    [2]《逸周书》,孔晁注,《四部丛刊》本。
    [1]《尚书正义》,《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台湾商务印书馆。
    [2]《逸周书》,孔晁注,《四部丛刊》本。
    [3]《论语注疏》,中华书局,十三经注疏本。
    [1]《逸周书》,孔晁注,《四部丛刊》本。
    [2]《逸周书补注》,陈逢衡,道光五年修梅山馆刻本。
    [3]《逸周书》,孔晁注,《四部丛刊》本。
    [1]黄怀信等:《逸周书汇校集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
    [2]《逸周书》,孔晁注,《四部丛刊》本。
    [3]黄怀信等:《逸周书汇校集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
    [1]《尚书正义》,《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台湾商务印书馆。
    [2]《孟子正义》,中华书局,十三经注疏本。
    [1]葛兆光:《中国思想史》第一册,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6-18页。
    [1]张光直:《殷周关系的再检讨》,《中国青铜时代》,三联书店,1983年版。
    [2]《尚书正义》,《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台湾商务印书馆。
    [1]《尚书正义》,《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台湾商务印书馆。
    [1]《尚书正义》,《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台湾商务印书馆。
    [2]陈梦家:《殷墟卜辞综述》,中华书局,2004年版。
    [1]《逸周书》,孔晁注,《四部丛刊》本。
    [1]《逸周书》,孔晁注,《四部丛刊》本。
    [1]《逸周书》,孔晁注,《四部丛刊》本。
    [2]《礼记·礼运》篇,见《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影印本。
    [3]《尚书正义》,《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台湾商务印书馆。
    [1]《尚书正义》,《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台湾商务印书馆。
    [2]《史记》,中华书局,1959年版。
    [1]《逸周书》,孔晁注,《四部丛刊》本。
    [2]黄怀信等:《逸周书汇校集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第1045页。
    [3]《逸周书》,孔晁注,《四部丛刊》本。
    [1]《孟子正义》,《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影印本,
    [2]《荀子集解》,王先谦撰,中华书局,1988年版,第213页。
    [3]《春秋左传注疏》,《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台湾商务印书馆。
    [4]《毛诗注疏》,《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台湾商务印书馆。
    [1]《毛诗注疏》,《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台湾商务印书馆。
    [2]《毛诗注疏》,《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台湾商务印书馆。
    [3]《魏书》,《四部备要》,中华书局,1989年版。
    [4]《郭店楚墓竹简》,文物出版社,1998年版。
    [5]《国语》,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1]阎步克:《士大夫政治演生史稿》,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134页。
    [2]《尚书正义》,《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台湾商务印书馆。
    [3]《尚书正义》,《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台湾商务印书馆。
    [4]《逸周书》,孔晁注,《四部丛刊》本。
    [1]《逸周书补注》,陈逢衡,道光五年修梅山馆刻本。
    [2]朱右曾:《逸周书集训校释》,《皇清经解续编》本。
    [3]《周书补正》,《刘申叔遗书》,南桂馨校印本。
    [4]朱右曾:《逸周书集训校释》,《皇清经解续编》本。
    [5]《逸周书补注》,陈逢衡,道光五年修梅山馆刻本。
    [6]《尚书正义》,《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台湾商务印书馆。
    [7]黄怀信等:《逸周书汇校集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
    [1]《逸周书》,孔晁注,《四部丛刊》本。
    [2]《尚书正义》,《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台湾商务印书馆。
    [3]《逸周书》,孔晁注,《四部丛刊》本。
    [4]《尚书正义》,《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台湾商务印书馆。
    [1]《逸周书》,孔晁注,《四部丛刊》本。
    [2]《尚书正义》,《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台湾商务印书馆。
    [3]《尚书正义》,《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台湾商务印书馆。
    [4]《汉书》,《四部备要》,中华书局,1989年版。
    [5]《尚书正义》,《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台湾商务印书馆。
    [1]《尚书正义》,《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台湾商务印书馆。
    [1]伏俊连:《人物志研究》,甘肃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40页。
    [2]罗家湘:《逸周书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第228-229页。
    [3]黄怀信等:《逸周书汇校集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
    [1]黄怀信等:《逸周书汇校集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
    [2]《周易正义》,中华书局,《十三经注疏》本。
    [3]黄怀信等:《逸周书汇校集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
    [1]《尚书正义》,《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台湾商务印书馆。
    [2]《春秋左传注疏》,《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台湾商务印书馆。
    [3]《史记》,中华书局,1959年版。
    [4]《孟子正义》,中华书局,《十三经注疏》本。
    [1]《尚书正义》,《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台湾商务印书馆。
    [2]《尚书正义》,《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台湾商务印书馆。
    [1]《尚书正义》,《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台湾商务印书馆。
    [2]刘季高:《斗室文史杂著·谈商代的周邦》,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第16-17页。
    [1]《春秋左传注疏》,《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台湾商务印书馆。
    [2]《春秋左传注疏》,《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台湾商务印书馆。
    [3]《春秋左传注疏》,《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台湾商务印书馆。
    [1]《尚书正义》,《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台湾商务印书馆。
    [1]《逸周书》,孔晁注,《四部丛刊》本。
    [2]《逸周书》,孔晁注,《四部丛刊》本。
    [1]《逸周书》,孔晁注,《四部丛刊》本。
    [2]《逸周书补注》,陈逢衡,道光五年修梅山馆刻本。
    [3]黄怀信等:《逸周书汇校集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
    [4]黄怀信等:《逸周书汇校集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
    [1]《春秋左传注疏》,《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台湾商务印书馆。
    [2]《春秋左传注疏》,《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台湾商务印书馆。
    [3]《春秋左传注疏》,《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台湾商务印书馆。
    [4]《逸周书》,孔晁注,《四部丛刊》本。
    [5]黄怀信等:《逸周书汇校集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
    [6]《春秋左传注疏》,《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台湾商务印书馆。
    [1]《逸周书》,孔晁注,《四部丛刊》本。
    [2]《逸周书》,孔晁注,《四部丛刊》本。
    [3]黄怀信等:《逸周书汇校集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
    [4]黄怀信等:《逸周书汇校集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
    [1]《逸周书》,孔晁注,《四部丛刊》本。
    [2]《逸周书》,孔晁注,《四部丛刊》本。
    [1]黄怀信等:《逸周书汇校集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
    [2]《逸周书》,孔晁注,《四部丛刊》本。
    [1]《文心雕龙》,《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台湾商务印书馆。
    [2]《尚书正义》,《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台湾商务印书馆。
    [3]《尚书正义》,《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台湾商务印书馆。
    [1]郭英德:《中国古代文体学论稿》,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郭英德:《中国古代文体学论稿》,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3]郭英德:《中国古代文体学论稿》,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4]《尚书正义》,《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台湾商务印书馆。
    [1]《尚书正义》,《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台湾商务印书馆。
    [2]《尚书正义》,《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台湾商务印书馆。
    [3]《尚书正义》,《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台湾商务印书馆。
    [1]《尚书正义》,《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台湾商务印书馆。
    [2]《文章辨体序说·文体明辨序说》,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版。
    [1]《尚书正义》,《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台湾商务印书馆。
    [2]《尚书正义》,《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台湾商务印书馆。
    [3]《文章辨体序说·文体明辨序说》,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版。
    [4]《尚书正义》,《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台湾商务印书馆。
    [1]《文章辨体序说·文体明辨序说》,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版。
    [2]《尚书正义》,《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台湾商务印书馆。
    [1]邓联合:《从政治合法性的建构到历史理性的觉醒》,《江淮论坛》,2006.4。
    [2]《逸周书》,孔晁注,《四部丛刊》本。
    [1]《尚书正义》,《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台湾商务印书馆。
    [1]《尚书正义》,《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台湾商务印书馆。
    [2]《逸周书》,孔晁注,《四部丛刊》本。
    [3]《尚书正义》,《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台湾商务印书馆。
    [1]刘勰:《文心雕龙》,《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台湾商务印书馆。
    [2]何凌风:《尚书对偶艺术浅析》,《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2000.4
    [1]《逸周书》,孔晁注,《四部丛刊》本。
    [1]《毛诗正义》,中华书局,十三经注疏本。
    [2]周玉秀:《逸周书的语言特点极其文献学价值》,中华书局,2005年版。
    [1]《尚书正义》,《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台湾商务印书馆。
    [1]周玉秀:《逸周书的语言特点极其文献学价值》,中华书局,2005年版。
    [2]《逸周书》,孔晁注,《四部丛刊》本。
    [3]《逸周书》,孔晁注,《四部丛刊》本。
    [1]周玉秀:《逸周书的语言特点极其文献学价值》,中华书局2005年2月。
    [2]赵伯雄:《先秦文献中的“以数为纪”》,《文献》1999.4。
    [3]《庄子》,《四部备要》,中华书局,1989年版。
    [1]姚鼐:《惜抱轩文集·辨逸周书》,《四部备要》,中华书局,1989年版。
    [2]朱右曾:《逸周书集训校释》,《皇清经解续编》本。
    [3]《逸周书》,孔晁注,《四部丛刊》本。
    [4]庞朴:《蓟门散思·逸周书与数》,上海文艺出版社1996年。
    [1]罗家湘:《逸周书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10月,第14页。
    [2]《管子校正》,戴望,《诸子集成》本,上海书店。
    [1]《逸周书》,孔晁注,《四部丛刊》本。
    [2]《春秋左传正义》,《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影印本。
    《尚书正义》,孔颖达等,中华书局《十三经注疏》本。
    《尚书古文疏证》,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台湾商务印书馆。
    《今文尚书疏证》,皮锡瑞,中华书局1989年。
    《敦煌残卷古文尚书校注》,吴福熙,甘肃人民出版社1992年。
    《尚书通论》,陈梦家,中华书局2005年。
    《尚书综述》,蒋善国,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
    《尚书学史》(订补本),刘起釪,中华书局1996年。
    《逸周书》,孔晁注,《四部丛刊》本。
    《逸周书集训校释》,朱右曾,《皇清经解续编》本。
    《逸周书补注》,陈逢衡,道光五年修梅山馆刻本。
    《周书评议》,俞越,《皇清经解续编》本。
    《周书补正》(见《刘申叔遗书》第二十一至二十三册),刘师培,钱玄同编,南桂馨校印本。
    《逸周书汇校集注》(修订本),黄怀信等撰,李学勤审定,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
    《逸周书校补注译》,黄怀信,西北大学出版社1996年。
    《逸周书的语言特点及其文献学价值》,周玉秀,中华书局2005年。
    《逸周书研究》,罗家湘,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
    《逸周书源流考辩》,黄怀信,西北大学出版社1992年。
    《国语集解》,徐元诰,沈长云、王树民点校,中华书局2002年。
    《春秋左传正义》,孔颖达,中华书局《十三经注疏》本。
    《春秋左传注》,杨伯峻,中华书局1990年。
    《论语正义》,刘宝楠,《诸子集成》本。
    《论语注疏》,中华书局《十三经注疏》本。
    《毛诗正义》,孔颖达等,中华书局《十三经注疏》本。
    《孟子正义》,焦循,《诸子集成》本。
    《孟子注疏》,中华书局《十三经注疏》本。
    《管子校正》,戴望,《诸子集成》本。
    《老子注》,王弼,《诸子集成》本。
    《六韬译注》,娄熙元等,河北人民出版社1995年。
    《墨子集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
    《庄子集释》,郭庆藩,《诸子集成》本。
    《荀子集释》,王先谦,《新编诸子集成》本。
    《穆天子传西征讲疏》,顾实,中国书店1990年重印。
    《周礼注疏》,贾公彦,中华书局《十三经注疏》本。
    《仪礼注疏》,贾公彦,中华书局《十三经注疏》本。
    《礼记正义》,孔颖达,中华书局《十三经注疏》本。
    《吕氏春秋译注》(修订本),张双棣等,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
    《战国策注释》,何建章,中华书局1990年。
    《大戴礼记解诂》,王聘珍,中华书局1983年。
    《淮南子注》,高诱,《诸子集成》本。
    《论衡》,王充,《诸子集成》本。
    《春秋繁露》,董仲舒,《四部丛刊》本。
    《白虎通疏证》,陈立,《新编诸子集成》本。
    《文选》萧统编,李善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
    《文心雕龙》,《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台湾商务印书馆。
    《史记》,司马迁,中华书局1982年。
    《汉书》,班固,中华书局1982年。
    《西周史》,杨宽,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
    《战国史》(增订本),杨宽,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
    《中国思想通史》(第1卷),侯外庐等,人民出版社1957年。
    《两汉思想史》,徐复观,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古史辨》,顾颉刚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影印。
    《文章辨体序说 文体明辨序说》,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
    《卜辞通纂》,郭沫若,1993年金属版印本。
    《双剑誃吉金文选》,于省吾,中华书局1998年。
    《殷墟卜辞综述》,陈梦家,科学出版社1956年。
    《银雀山汉墓竹简》,银雀山汉墓竹简整理小组,文物出版社1975年。
    《郭店楚墓竹简》,文物出版社1998年。
    《帛书老子校注》,高明,中华书局1996年。
    《文史通义校注》,章学诚,叶瑛校注,中华书局1994年。
    《中国现代学术经典·熊十力卷》,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
    《熊十力别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
    《中国古代文体概论》,褚斌杰,北京大学出版社1984年。
    《中国古代文体学论稿》,郭英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
    《审核古文尚书案》张岩,中华书局2006年。
    《晚出古文尚书公案与清代学术》,吴通福,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
    《今文尚书语言研究》,钱宗武,岳麓书社1996年。
    《西周金文语法研究》,管燮初,商务印书馆1981年。
    《尚书语法研究》,张文国,巴蜀书社2000年。
    《中国修辞学通史》(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卷),陈光磊、王俊衡,吉林教育出版社1998年。
    《古文献丛论》,李学勤,上海远东出版社1996年。
    《经典与传统:先秦两汉诗赋考论》,方铭,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
    《中国古代文明研究》,李学勤,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
    《西周年代考·六国纪年》,陈梦家,中华书局2005年。
    《诠释学与先秦儒家之意义生成》,刘耘华,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年。
    《文字·诠释·传统--中国诠释传统的现代转化》,潘德荣,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年。
    《历史哲学》,黑格尔,王造时译,上海书店出版社1999年。
    《历史的观念》,(英)柯林武德,商务印书馆1994年。
    《尼采注疏集》,刘小枫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
    《儒家文献与早期儒学研究》,杨朝明,齐鲁书社2002年。
    《尚书》中所称道的理想君王形象 梁凤荣 《河南社会科学》2006.4
    从《尚书·虞夏书》的“德治”到《论语》的“成于乐”邱渊 陈天亮 《云南社会科学》2006.4
    论《尚书》重言词中的语义关系 钱宗武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006.3
    《尚书》“三危”地望研究述评 陈爱峰 《青海民族研究》2006.3
    从政治合法性的建构到历史理性的觉醒--论《尚书》的历史叙事邓联合 《江淮论坛》2006.4
    陈梦家先生的年代学与《尚书》研究 冯时 《汉字文化》2006.4
    《尚书·周官》与《周礼》关系考论--兼谈西周的公卿关于与孔子儒学翟奎风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06.2
    论焦循的《尚书》学研究 陈居渊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06.3
    论敦煌写本《尚书》的异文类型及其特点 钱宗武 陈楠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6.3
    论《尚书》中的“德政”范式 梁风荣 《辽宁大学学报》2006.2
    孔子与《尚书》的整理 刘义峰 《中华文化论坛》2007.1
    论《尚书》中的早期儒家思想 吕胜男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7.2
    今文《尚书》简单动词谓语句研究 唐智燕 《南华大学学报》2007.1
    帛书《要》与《墨子》称说“尚书”意旨新探--兼与郭沂、廖名春诸学者商议马士远 《学术月刊》2007.1
    今文《尚书》中的修辞手法 卢一飞 《皖西学院学报》2007.1
    《尚书·盘庚》三篇次序考 刘义峰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7.1
    古文《尚书·说命》与傅圣思想研究 杨善群 《晋阳学刊》2007.1
    《尚书·尧典》新议 冯广宏 《文史杂志》2007.1
    《尚书·洪范》尚五商代说 曹松罗 《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06.4
    论《尚书》“德”范畴的形上义蕴--兼论中国哲学认识和把握世界的三个环节孙熙国 《哲学研究》2006.12
    《尚书·无逸》及其所体现的周初政治教育思想 杜建慧 《郑州大学学报》2006.6
    今文《尚书》复音形容词研究 钱海峰 《文教资料》2006.35
    从《尚书》到《文心雕龙》看情志观的演变 张骁飞《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6.6
    《尚书》文体分类及行为与文本的关系 于雪棠 《北方论丛》2006.2
    昭昭如日月之代明 离离若星辰之错行--试论《尚书》的叙事艺术陈良行 《兰州学刊》2006.2
    人文地理学与文明中心观之始原--读《尚书·禹贡》张碧波 《黑龙江社会科学》2006.1
    《墨子》引书与历代《尚书》传本之比较--兼议“伪古文《尚书》”不伪郑杰文 《孔子研究》2006.1
    《尚书》的德治思想及其对建设和谐社会的启示 毕天璋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2006.1
    《尚书》民本思想述论 艾新强 《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5.4
    古文《尚书》特殊字形举例 林志强 《古汉语研究》2005.4
    明其“法”而得其“理”--研究《尚书》的新途径马士远 《唐都学刊》2005.6
    顾颉刚在《尚书》研究领域的成就与贡献略述 王忠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2005.4
    谈偃师焦村魏石经《尚书·无逸》残石 赵振华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5.5
    《尚书·虞书》“克谐”思想摭谈 马士远 《社会科学家》2005.4
    今文《尚书》的否定副词 许敏云 《宜春学院学报》2005.3
    辨伪学的歧途--评《尚书古文疏证》 杨善群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05.3
    《今文尚书》的“而”字 晋丽凡 《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院学报》2005.3
    《尚书·禹贡》“织贝”考 刘兴林 《江海学刊》2005.4
    《尚书·尧典》“陟方乃死”解 刘起釪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5.1
    论《尚书·洪范》与墨家政治思想 薛柏成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05.1
    论今文《尚书》的三价动词 唐智燕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2005.1
    司马迁与《尚书》之关系考论 张强 《中国文化研究》2005.1
    由《尚书》材料看夏商周法制的演变 纪晓建 《伊犁师范学院学报》2005.1
    中华早期文明的文化人类学考察--读《尚书·尧典》 张碧波 《学习与探索》2005.1
    《书》、《诗》中“哲”义小考 张荣明 《管子学刊》2005.1
    今文《尚书》兼语句研究 周正颖 《古汉语研究》2005.1
    “时日曷丧”浅议 刘伟 《晋阳学刊》2005.1
    《尚书》中召工形象探微 赵雅丽 《重庆社会科学》2005.1
    据古本《尚书》论卫包改字 林志强 《福建师范学院学报》2005.1
    《尚书》与中国古代艺术设计思想 郑丽虹 《齐鲁学刊》2004.5
    《尚书·牧誓》与殷周历史 金久红 《邯郸师专学报》2004.4
    论古文《尚书》的学术价值 杨善群 《孔子研究》2004.5
    今文《尚书》中副词“弗”的功能考察 刘光明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2004.4
    今文《尚书》动词同义词聚合 唐智燕 《求索》2004.6
    今文《尚书》指示代词的用法及其特点 钱宗武 《南京邮电学院学报》2004.2
    论《尚书》“作名1/‘之'名2”及先秦“为名1/‘之'名2”结构唐智燕 《湘潭大学学报》2004.3
    新出材料与《尚书》文本的解读 林志强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4.3
    《尚书》敬语论 丁海燕 《济宁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2
    西周金文及《尚书》中之“若曰”考 王颖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04.1
    汉代《书》的传承与《书》学的演化--《两汉全书》编纂杂识之一董治安 《山东大学学报》2004.2
    也论“孔壁古文” 何立民 《山东行政学院 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1
    今文《尚书》语法札记 唐智燕 《广西社会科学》2004.3
    察时鉴史 居安思危--论《尚书·无逸》中周公的忧患意识安正发 《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1
    《西伯戡黎》新解 王保国 《殷都学刊》2003.4
    论《尚书》连词的特点及其词性界定 钱宗武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003.4
    “明德慎罚”--《尚书》的“以德治国”思想探析 王定璋 《中华文化论坛》2003.4
    《尚书》研究的新成果 彭裕商 《中华文化论坛》2003.2
    “诗言志”源流及其美学嬗变--从《尚书·尧典》到《诗大序》王益 《自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1
    《尚书》书名的意义与儒家道统关系新探 王健 《学海》2003.4
    从《尚书》论先秦人的时间意识 尤炜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03.1
    近二十年《尚书》研究综述 王连龙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03.5
    郭店楚简引《书》考 黄震云 黄伟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3.2
    上博简《甘棠》之论与召公爽史事探析--附论《尚书·召诰》的性质 晁福林 《南都学坛》2003.5
    由《尚书》看周代以前德治思想的演变 董国军 《江苏大学学报》2003.2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缁衣》所引《尚书》文字考--兼释《战国楚竹书·缁衣》有关的几个字 臧克和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3.1
    《尚书·酒诰》与《诗经》中的酒德 刘冬颖 《东疆学刊》2003.3
    《尚书·盘庚上》正读 饶尚宽 《语言与翻译》2003.4
    古文《尚书》流传过程探讨 杨善群 《学习与探索》2003.4
    中西思维方式的比较--对《尚书·洪范》和《工具论·范畴篇》的分析黄玉顺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3.5
    《尚书·尧典》“明明扬侧陋”考释 易宁 《史学史研究》2003.4
    读《尚书·立政》 郭旭东 《史学月刊》2003.9
    《古文尚书》与《逸周书》源流考--兼与刘起釪先生商榷刘俊男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03.2
    古文《尚书》与旧籍引语的比较研究 杨善群 《齐鲁学刊》2003.5
    论谣周王朝政治意识中的合法性理念--以今文《尚书》为中心王健 《江海学刊》2003.6
    《尚书·洪范》作于西周初年考 陈蒲清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1
    《尚书·盘庚》“乱越我家”考释 易宁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3.2
    浅析《尚书》中的“德政” 陈雪云 《广州市公安干部管理学院学报》2002.1
    从《盘庚》看商代中期的王权 李玲玲 《殷都学刊》2002.2
    今文《尚书》指示代词研究 张文国 《聊城大学学报》2002.2
    从“庶狱庶慎”到“惟良折狱”--《尚书》刑法观念的形成、发展与特征王定璋 《天府新论》2002.6
    今文《尚书》歧义结构研究 张文国 张文强 《柳州师专学报》2002.1
    周公居东说--兼论《召诰》、《君奭》著作背景和意旨(美)夏含夷 《古史异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
    关于《尚书·周书·梓材》“至于敬寡,至于属妇”的注解邓志瑗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02.2
    《尚书》的历史作用与文献价值 朱德魁 《贵州文史丛刊》2002.3
    《尚书》“德治”探微 姜大仁 《文史天地》2002.5
    对《尚书》内容的分类 朱德魁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2.3
    《尚书》政治思想发展脉络简论 张树旺 《广西大学学报》2002.3
    基于《金文资料库》的《尚书》文献用字研究(二) 臧克和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2.3
    论今文周书所见之周初政治思想 翁贺凯 《东南学术》2002.5
    对《易·大衍筮法》历与《尚书·尧典》历之认识 戴纯平 《安阳大学学报》2002.2
    《尚书·顾命》行礼场所在路寝在宗庙异说考 刘起釪 《中国史研究》2002.1
    《尚书正义》点校札记 喻遂生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2.4
    郭店楚简《缁衣》与《尚书·吕刑》 晁福林 《史学史研究》2002.2
    《山海经·大荒经》与《尚书·尧典》的对比研究 刘宗迪 《民族艺术》2002.3
    《召诰》片断赏析兼论《尚书》在散文史上的地位卢一飞 《淮北技术职业师范学院学报》2007.2
    《尚书》句读一则 笪珪如 《镇江师专学报》2001.3
    《尚书》对历史经验的认知和总结 王定璋 《中和文化论坛》2001.4
    今文《尚书》双宾语句型和双宾语动词的选择 钱宗武 《云梦学刊》2001.6
    上古汉语词义是上古文献写成时代的重要依据--以产生时代分歧最多的《尧典》为例周宝宏 《沈阳师范学院学报》2001.5
    《尚书·盘庚上》“首段”言论新解 梅显懋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01.3
    今文《尚书》的语气研究 沈丹蕾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01.3
    《尚书》札记二则 宋华强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1.5
    《尚书》法先王思想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游唤民 《船山学刊》2001.4
    论《史记》释《尚书·西伯戡黎》 易宁 《史学史研究》2001.2
    《费誓》时地管见 杨朝明 《齐鲁学刊》2001.2
    今文《尚书》语气词的语用范围和语用特征 钱宗武 《古汉语研究》2001.4
    《尚书》“对偶”艺术浅析 何凌风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2000.4
    帝辛小议--从《尚书·牧誓》看殷纣王 杜健 《自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4
    中国历代王朝的行政大法--简析《尚书·洪范》 齐明山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0.4
    《尚书》德治思想原论 张幼良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000.4
    略论《尚书》的整理和研究 王世舜 《聊城师范学院学报》200.1
    《尚书·甘誓》新论 吴薇薇 《天津师大学报》2000.1
    《尚书》中的特权思想--从“沈潜刚克”到“高明柔克”王定璋 《天府新论》2000.5
    古代中国应用文的初始实践--《尚书》的性质及文体类型浅析张兴福 《社科纵横》2000.4
    两“逸”之比--《尚书·无逸》与《国语·论劳逸》对读沈利斌 赵俊芳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0/Z1
    《尚书·说命》及其教育意义 毕天璋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2000.1
    对《尚书·益稷》对所在舜《韶》的质疑 王福银 《管子学刊》2000.3
    《尚书》“治国论”史观刍议 夏祖恩 《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2000.4
    简论伏生与《大传》 黄开国 《成都大学学报》2000.2
    《尚书·召诰》“生子”试释 臧克和 《中国史研究》2000.3
    《尚书》中的裕民思想 王定璋 《社会科学研究》2000.4
    《尚书》与中国小说 王恒展 《山东师大学报》2000.3
    《尚书·尧典》一篇古老的傩戏“剧本” 刘宗迪 《民族艺术》2000.3
    《尚书》句首句中语助词研究的几点认识 钱宗武 《古汉语研究》2000.2
    《尚书》人称代词的系统分析和语用考察 董学军 《台州学院学报》1999.2
    象以典刑--论《尚书》中的刑罚观 王定璋 《中华文化论坛》1999.4
    《尚书》中的天及天人关系问题 潘兴 《烟台师范学院学报》1999.2
    从敬天保民到敬德保民--《尚书》中神权政治的嬗变王定璋 《天府新论》1999.6
    从《尚书》看周人是如何巩固周初政权的 何如月 《唐都学刊》1999.4
    《尚书》“之”字论 张其昀 《南通师范学院学报》1999.3
    《尚书·周书》“道”概念的内涵及特点 王莹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1999.6
    《尚书》的德治思想 张希平 《晋阳学刊》1999.6
    《尚书》注释三题 朱运申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9.4
    郭店楚简《成之闻之》、《唐虞之道》篇与《尚书》廖名春 《中国史研究》1999.3
    从《尚书》有关文献说到中国古代一种乐舞的联系臧克和 《文艺理论研究》1999.4
    谈谈《尚书》--中国散文史札记 石鹏飞 《思想战线》1999.4
    从《尚书·虞夏书》看尧舜禹社会政治组织的性质吕美泉 《社会科学战线》1999.5
    《尚书·无逸》篇新证 黎广基 《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9.6
    今文《尚书》判断句研究 钱宗武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1999.6
    西周初年思想战线上的一场大斗争--《尚书·君奭》新释游唤民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1999.1
    今文《尚书》语气研究的重大创获 余新乐 雷良启 《古汉语研究》1999.1
    《史记·殷本纪》释《尚书·高宗肜日》考论 易宁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9.4
    今文《尚书》被动句研究 钱宗武 《扬州大学学报》1998.4
    《尚书》--我国早期公文写作的总结 周森甲 《湘潭大学学报》1998.4
    《尚书》敬语论 刘超班 《武汉教育学院学报》1998.2
    《尚书》中的周公 郝明朝 《聊城师范学院学报》1998.3
    《尚书》名称及其意义辨析 王健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1998.2
    论《尚书》散文的艺术风格特点 王文清 《山东社会科学》1998.6
    《尚书》“五誓”比较谈 张大烛 《南平师专学报》1998.1
    读《尚书·金滕》浅见 白宏建 《历史教学问题》1998.3
    《尚书》所见之周公思想 郝明朝 《管子学刊》1998.2
    试论今文《尚书》的叹词 沈丹蕾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1998/S2
    《尚书》《论语》札记十则 李运富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8/Z1
    《尚书》训释三题 刘运兴 《重庆师院学报》1998.1
    试论《尚书》的编纂资料来源 葛志毅 《北方论丛》1998.1
    《尚书》与《逸周书》的月相 李学勤 《中国文化研究》1998.2
    《史记·鲁周公世家》引《尚书·金滕》经说考论--兼论司马迁“厥协六经异传,整齐百家杂语” 易宁 《中国史研究》1998.3
    试据《尚书》体例论其编纂成书问题 葛志毅 《学习与探索》1998.2
    政治意识笼罩下的原始五行观--对《洪范》五行概念的性质及其思想史意义的再认识胡新生 《山东大学学报》1998.2
    论《尚书》的文学价值 郝明朝 《齐鲁学刊》1998.4
    释《武成》与金文月相——兼论《晋侯 编钟》及武王伐纣年黄彰健 《历史研究》1998.2
    《周诰》诸篇次序考订 杨朝明 《孔子研究》1998.2
    敦煌残卷《古文尚书校注》字形摹写错误例 徐在国 《敦煌研究》1998.3
    重读《尚书·皋陶谟》——兼论皋陶的历史地位 刘和惠 《安徽史学》1998.2
    《伪古文尚书》与宋明理学 李耀仙 《中华文化论坛》1997.3
    《尚书·立政》“三毫阪尹”解 李民 《殷都学刊》1997.4
    论《盘庚》在中国散文史上的地位 郝明朝 《聊城师范学院学报》1997.2
    从《尚书》看中国的神权政治 吴锐 《管子学刊》1997.3
    “周诰”所见周公之天命观 郝明朝 《东岳论丛》1997.5
    孔壁古文与中秘古文 陈开先 《中山大学学报》1997.5
    论梅本古文《尚书》的渊源 王蒨 《文献》1997.2
    释“尚书”——尚书:尊而重之的天书 吴锐 《齐鲁学刊》1997.5
    朱熹尚书学析论 蔡方鹿 《孔子研究》1997.4
    《尚书》比喻的文化内涵 刘本臣 《修辞学习》1996.4
    上古中国文明与国家产生的时间和地点——以《尚书》为据的考察严斯信 《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6.2
    论《尚书·盘庚》之“生生”——兼论盘庚徙都及其本人的历史地位刘运兴 《殷都学刊》1996.3
    《高宗肜日》篇的陈谏艺术 吴艳丽 《殷都学刊》1996.2
    《尚书》及其神权政治 孙树方 《泰安师专学报》1996.1
    《尚书》中的思维法则观念 张晓芒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1996.3
    《尚书》政治思想政治探微 王蒨《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1996.3
    《说文》引《书》的词义分析 钱宗武 《怀化师专学报》1996.4
    《尚书·牧誓》篇新考 杨华 《贵州社会科学》1996.5
    散文萌发阶段的名篇——《尚书·无逸》简谈 颜建华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 1996.4
    《敦煌残卷古文尚书校注》校记 徐在国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6.6
    《尚书》创建哪些重要史观 夏祖恩 《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1996.3
    先秦引《书》异同例 钱宗武 《长沙电力学院学报》1996.1
    《书》在周代的传播及形态 饶龙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1998.4
    《尚书·吕刑》的“五过”新解 周学军 《现代法学》1996.1
    论《尚书·周书》的“殷鉴”思想 郭旭东 《史学月刊》1996.5
    《尚书·高宗肜日》主旨发覆——兼论商族雉凤图腾崇拜王晖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1996.1
    《尚书·盘庚》新解 金景芳 《社会科学战线》1996.3
    《汤誓》新解 金景芳 《史学集刊》1996.1
    《尚书》,先秦德政通鉴 方兰 《理论导刊》1996.9
    论今文《尚书》复合词的特点和成因 钱宗武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1996.5
    《书》“女(汝)、尔、乃、而”研究 钱宗武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1996.6
    老子与《尚书》 孙以楷 《复旦大学学报》1996.6
    论阎若璩“虞廷十六字”辨伪的客观意义——与余英时先生商榷赵刚 《中国哲学史》1995.6
    《尚书·牧誓》所载卢、彭地望考 曹定云 《中原文物》1995.1
    论《尚书》的修辞学价值 刘本臣 《锦州师范学院学报》1995.4
    《尚书》中近一半篇目怎样被证明是伪造的 陈增杰 《温州师范学院学报》1995.5
    论《尚书》中的“五行”说 王蒨 《聊城师范学院学报》1995.2
    《尚书·金縢》的制作时代及其史料价值 李民 《中国史研究》1995.3
    论《尚书》与孔子的关系 王蒨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1995.5
    《尚书》与《老子》的比较 尹振环 《贵州社会科学》1995.6
    《尚书》“中德”法思想论 陈荣文 《贵州大学学报》1995.4
    《尚书》中的“克”与“能” 刘利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5/Z1
    《尚书》史学价值再认识 王记录 《四川师范学院学报》1995.1
    《尚书》成语简析 钱宗武《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5.4
    论今文《尚书》的语法特点及语料价值 钱宗武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1995.4
    《尚书》“有+S”式专论 钱宗武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1995.3
    《尚书》虚词通假兼论通假成因 钱宗武 《古汉语研究》1995/S1
    《尚书》重言词刍论 周正颖 《古汉语研究》1995.4
    《尚书》通假研究 钱宗武 《古汉语研究》1995.4
    从郭店楚简和马王堆帛书论“晚书”的真伪廖名春 《北方论丛》2001.1
    六朝南学的集体杰构--论东晋晚出尚书古文不可废郭仁成 《求索》1994.1
    《书》“作三事”考辩 常才林 《历史教学问题》1994.2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探源--《周易》“师左次无咎”与《尚书》“六誓”的军事观李际钧 《军事历史研究》1994.1
    从《尚书》、《诗经》的语言现象看古汉语叹词的表意功能万益 《广东教育学院学报》19942
    《尚书》、《左传》、《国语》的心理学思想研究 燕国材 《心理科学》1994.4
    阎若璩《古文尚书疏证》辨伪方法评析 于语和 《南开大学学报》1994.5
    伏胜与《尚书》研究 华友根 《江海学刊》1994.5
    《尚书》自称代词及其特点 钱宗武 《古汉语研究》1994.4
    《诗经》《尚书》中“诞”字的研究 张玉金 《古汉语研究》1994.3
    《尚书》无“也”字说 钱宗武 《古汉语研究》1994.2
    《尚书》中的宾语前置句式 王大年 《古汉语研究》1994.1
    论王国维的《尚书》词汇研究 姚淦铭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1993.2
    《尚书》德治思想探赜 张幼良 《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3.3
    《尚书·顾命》册仪的讨论 关于《曲礼》“六大”和《小盂鼎》“三左三右”的决疑邓国光 《中国文化》1993.1
    顾颉刚先生卓越的《尚书》研究 刘起釪 《文史哲》1993.2
    试论《尚书》中的领导统御思想 李君靖 《郑州大学学报》1993.5
    “我生不有命在天”--兼论《尚书》天命观 勾承益《自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3.3
    从《尚书》到《左传》看上古汉语中“然”字的用法 邵炳军 《社科纵横》1993,1
    《史记》引书异文释例 吴泽顺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3.4
    《尚书释文》残卷和今本的比较 余行达 《古汉语研究》1993.4
    《尚书·顾命》所列兵器名考 沈融 《文博》1992.1
    《尚书》议论技巧略论 傅瑛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1992.1
    《尚书》政治伦理思想及其发展 许健君 《甘肃社会科学》1992.6
    《尚书·禹贡》雍州地理今绎 李文实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2.3
    《尚书》民本思想初探 林炳文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1992.3
    《尚书》“倒语”例析 钱宗武 《古汉语研究》1992.4
    《尚书》“有众率怠弗协”解 殷伟仁 《学术研究》1991.5
    简论《尚书》中的法治思想 宋绍光 《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1991.3
    论《周诰》中周公的政治地位问题 杨向奎 《社会科学缉刊》1991.1
    《尚书》文字歧异成因说 钱宗武 《零陵学院学报》1991.4
    说《尚书·召诰、洛诰》 赵光贤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1.4
    《洪范》“者”字辨--兼谈文言“者”的词性 钱宗武 《古汉语研究》1991.4
    论《吕刑》 杨向奎 《管子学刊》1990.2
    由《尚书》看中国散文始生期的历史状貌 刘振东 《齐鲁学刊》1990.6
    《尚书·文侯之命》述作时代新证 金德建 《史林》1990.1
    释“静言庸违” 贺吉德 《宁夏社会科学》1991.2
    《尚书·尧典》与中国史的文明曙光阶段 严斯《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0.1
    《史记》与《尚书》对译比较 李文 《江苏大学学报》1990.1
    试谈《尚书》五“誓”的宣传鼓动特点 姜树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1990.1
    由《尚书》看周初统治政策和商周关系 潘宏 《东疆学刊》1990.4
    《尚书》和甲骨金文中人称代词的“格”问题 赵世举 《古汉语研究》1990.1
    试论《吕刑》的制定年代 马小红 《晋阳学刊》1989.6
    读《尚书·盘庚篇》札记 李叔华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1989.2
    谈汉代《今文尚书》的篇目 杨天宇 《史学月刊》1989.3
    对蔡枢衡先生“洪范”释义之质疑 臧杰斌 《政法论坛》1989.3
    《尚书》述略 钱宗武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1989.3
    《尚书》书名新释 逯爱英 《南都学坛》1988.2
    关于《尚书·尧典》一段乐论的认识 林方直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1988.2
    《尚书》“朕”字用法研究 黄岳洲 《浙江大学学报》1988.2
    《尚书》“于”字用法分析 朱小建 《语文学刊》1988.2
    《尚书》和《诗经》的史学价值 汪铿 《史学史研究》1988.2
    《世俘》篇研究 李学勤 《史学月刊》1988.2
    《尚书》“时日曷丧,予及汝皆亡”新释 古月 《甘肃社会科学》1988.4
    试论《尚书》中叹词的作用及其影响 廖振佑 《南昌大学学报》1988.3
    《尚书》判断句刍议--兼论上古汉语系词的有无吕永进 《烟台师范学院学报》1988.4
    《尚书》“时日曷丧,予及汝皆亡”新释 殷伟仁 《人文杂志》1988.2
    《吕刑》--我国最古老的一部刑法文献 阎青义 《社会科学战线》1987.3
    《尚书》“越某日”解诂 李中生 《学术研究》1987.5
    据金文解读《尚书》二例 唐钰明 《中山大学学报》1987.1
    梅赜《尚书》古文真伪管见 黄肃 《许昌学院学报》1987.3
    《尧典》三题 单殿元 《扬州大学学报》1987.3
    《尚书·盘庚》翻译 唐祈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1987.3
    《尚书》疑难句试释三则 侯廷章 《南都学刊》1987.4
    《尚书》是我国第一部演说词集 皇甫涛 《北华大学学报》1987.4
    《吕刑》法治思想发微--兼论儒家法治思想渊源游唤民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1987.4
    “壁中书”非出于“武帝末”辨 周文康 《贵州文史丛刊》1987.1
    释《牧誓》之“彭” 王建纬 《西华大学学报》1987.2
    孔子与《尚书》--孔子思想渊源之一 游唤民 《孔子研究》1987.2
    试论《尚书》语言的文学性 尹砥廷 《吉首大学学报》1987.1
    论《洪范》篇是我国古代政治文化纲领 童明伦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1987.4
    《尚书》“弗”字用法研究 黄岳洲 《语文研究》1986.4
    释“肜” 王芸孙 《学术研究》1986.2
    谈谈《尚书》的训诂 丁緜孙 《历史教学》1986.3
    《尧典》归属辩证 李祚唐 《贵州文史丛刊》1986.4
    帛书《五行》与《尚书·洪范》 李学勤 《学术月刊》1986.11
    简论周公“敬德”“保民”“永命”的统治思想体系 梁韦弦 《东北师大学报》1986.3
    《古写古文尚书影照本》读后 刘先枚 《江汉考古》1986.4
    试谈《尚书》的语言艺术 常康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1986.2
    《尚书》的几个语法特点 吴仁甫 《山西师大学报》1986.4
    《多方》《多士》的制作年代及诰令对象 段渝 《四川大学学报》1986.1
    试谈《尚书·盘庚》中的“众” 聂玉海 《殷都学刊》1986.3
    读《尚书·皋陶谟》札记 张兆林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1986.2
    论司马迁所见《尚书》中有《分殷之器物》 金德建 《人文杂志》1986.5
    释《尚书》“王朝步自周”之“步” 欧阳洲 《湖北大学学报》1986.1
    《尚书》宗法思想研究 钱杭 《社会科学战线》1985.4
    《帝告(喾)》佚文在今《皋陶谟》中考 金德建 《社会科学战线》1985.1
    试述《尚书·汤誓》的成文与在先秦时期的流传 殷伟仁 《江苏大学学报》1985.3
    《尚书·牧誓》一字之义辨 漆武义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1985.3
    《商书·高宗肜日》的写成时期 刘起釪 《殷都学刊》1985.3
    关于《洪范》“五行”说 殷绍基 《湘潭大学学报》1985.4
    《金縢》“予仁若考”解 石声淮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1985.2
    读《尚书·尧典》札记 张兆林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1985.2
    顾颉刚先生与《尚书》研究 刘起釪 《社会科学战线》1984.3
    《尚书·尧典》法律思想辨析——试论中国法律的起源薛其晖 《学术月刊》1984.8
    《尚书》中数词的独特用法 张林林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1984.4
    “君子所,其无逸?”——《无逸》首句探析李祚唐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1984.4
    释“寅”质疑——试谈《尚书·无逸》中的有关句读欧阳超 《西北大学学报》1984.1
    《皋陶谟》二论 金德建 《苏州大学学报》1984.3
    《尧典》中的“尚贤”及其他 陈曼平 《山西师大学报》1984.4
    从《尚书·盘庚》三篇看商代政体 杨升南 《郑州大学学报》1984.4
    《尚书》所见殷人入周后之境遇 李民 《人文杂志》1984.5
    《禹贡》、“冀州”与夏文化探索 李民 《社会科学战线》1983.3
    从《尚书》中看我国上古时期的民族关系 侯哲安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1983.1
    《商书·高宗肜日》疏议——兼论商周武丁时期的“殷道复兴”杨文山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1983.4
    屈原的“美政”思想与《尚书》的异同 姚益心 《江汉论坛》1983.12
    《武成》、《世俘》述评 何幼琦 《江汉论坛》1983.2
    《书》传求是札记 王德培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1983.4
    “窜三苗于三危”之“三危”考 安应民 《青海社会科学》1983.6
    谈《尚书·尧典》中的“尧舜传贤” 张克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1983.2
    由周初诸诰的作者论“周公称王”的问题 刘起釪 《人文杂志》1983.3
    《尧典》九族今古文异说的解释 金德建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1982.2
    就《尚书》新解问题与蔡枢衡同志商榷 张紫葛 《学术论坛》1982.3
    《尚书》与群经版本综述 刘起釪 《史学史研究》1982.2
    读《尚书·无逸》 李民 《殷都学刊》1982.4
    《无逸》试析--读《尚书》札记 曹善春 《咸宁学院学报》1982.1
    试论《尚书》中的周公 戴本博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1982.2
    《尚书·微子》校释译论 顾颉刚 《社会科学战线》1981.2
    《尚书》的散文艺术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胡念贻 《社会科学战线》1981.1
    《尚书》中有关西南少数民族的资料 张贻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1981
    “时日曷丧”辨 代夫 《史学月刊》1981.4
    “窜三苗于三危”新释 马少侨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1981.2
    《尚书》的隶古定本、古写本 刘起釪 《史学史研究》1980.3
    《尚书》“惟”字例释 尹砥廷 《吉首大学学报》1980.1
    关于《尚书》部分词语的训释问题 赵航 《扬州大学学报》1980.2
    《尚书》里的“五行”是构成万物的五种基本元素吗?--与金景芳先生商榷詹剑峰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80.1
    《尚书》所见商代之农业 李民 《山西大学学报》1980.4
    《尧典》为秦官本尚书说 陈梦家 《清华大学学报》1947
    《尚书》大义 韩景苏 《船山学刊》1937.2
    《尚书·盘庚》上篇译释--并与张西堂先生商榷金少英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1959.5
    《尚书·盘庚》所反映的商代贵族和平民的阶级斗争李民 《郑州大学学报》1978.2
    《尚书·盘庚》篇的制作时代 李民 《郑州大学学报》1979.1
    《尚书》学源流概要 刘起釪 《辽宁大学学报》1979.6
    西周在哲学上的两大贡献--《周易》阴阳说和《洪范》五行说金景芳 《哲学研究》1979.6
    论《禹贡》的制作年代 史念海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1979.3
    《尚书·甘誓》所反映的夏初社会--从《甘誓》看夏与有扈的关系 李民 《中原文物》1979.4
    《盘庚》后胥慼鲜解 周秉钧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1980.1
    《尚书·汤誓》校释译论 顾颉刚 《郑州大学学报》1980.1
    《尚书·尧典》与氏族社会 李民 《郑州大学学报》1980.2
    《逸周书》成书于战国初期 唐元发 《南昌大学学报》2006.6
    《逸周书·大匡解》所见货币史料及相关问题考述 王连龙 《社会科学辑刊》2006.6
    论教诫言语的形式问题--《逸周书》记言类文章分析 罗家湘《郑州大学学报》2006.5
    《逸周书·大匡解》“闾次均行”考释 王连龙 《聊城大学学报》2006.4
    论《逸周书》的“天财观” 罗家湘 《甘肃社会科学》2006.4
    《逸周书·宝典》篇与儒家思想 杨朝明 《现代哲学》2005.4
    《逸周书》叙事模式分析 罗家湘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05.4
    《逸周书》中的句尾语气词“哉”及相关问题 周玉秀 《西北师大学报》2005.4
    《长短经》所引《逸周书·官人》的校勘价值 周斌、王秋平《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05.2
    汲冢《周书》考 王连龙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5.1
    《山海经》与《逸周书·王会篇》比较研究 安京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4.4
    《时令》、《时训》与《时训解》--《逸周书·时训解》探微周玉秀 《兰州大学学报》2004.4
    从《文传》的集成性质再论《逸周书》的编辑 罗家湘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04.4
    《逸周书·谥法》时代辨析 薛金玲 《西安石油学院学报》2003.3
    《古文尚书》与《逸周书》源流考--兼与刘起釪先生商榷刘俊男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03.2
    论《逸周书》中的政治辩证法思想 吴显庆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02.4
    《逸周书》丛考 李绍平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2.1
    《逸周书》语词研究 叶正渤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2.5
    对《逸周书·皇门解》的再分析 余瑾 《西北师大学报》2002.3
    《逸周书》中有关周公诸篇刍议 杨朝明 《儒家文献与早期儒学研究》2002.3
    《逸周书》格言研究 罗家湘 《殷都学刊》2001.3
    《逸周书》与武王克商日程、年代研究 叶正渤 《南京社会科学》2001.8
    “商馈始于王”的“商”作何解--兼论《逸周书·丰保》的成篇年代蔡升奕 《语文研究》2001.3
    《逸周书》考辩四题 李绍平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2001.5
    读《逸周书》笔记 张闻玉 《贵州大学学报》2000.6
    《逸周书·度邑》“依天室”解 叶正渤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0.4
    《克殷解》“太卒之左”句疑文辨析 阎爱民 《中国史研究》2000.4
    《逸周书》若干校注疏证 蔡升奕 《语文研究》2000.4
    师询簋与《祭公》 李学勤 《古文字研究》第22辑中华书局2000
    《周训:儒家人性学说的重要来源--从《逸周书·度训》等篇到郭店楚简<性自命出>》杨朝明 《关于21史记的儒家文化国际会议报告论文集》2000年6月
    《逸周书》中的周公旦 谷中信一 “周秦汉唐文明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 1999.8
    由《武成》、《世俘》与利簋看武王伐纣之年 黄怀信 《西北大学学报》1999.8
    论《逸周书》 杨宽 《西周史》附录 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谥法探源 彭裕商 《中国史研究》1999.1
    《逸周书·谥法解》旧校旧注札记 蔡升奕 《吉安师专学报》1999.2
    读《逸周书·谥法解》旧校旧注续记 蔡升奕 《古籍研究》1999.1
    读《逸周书》笔记(续二) 张闻玉 《贵州金筑大学学报》1998.4
    《世俘》篇译注 闻章 《贵州金筑大学学报》1996.3
    《商誓》篇研究 李学勤 《古文献论丛》1996
    《尚书·周书》和《逸周书》事实相同体裁相同几篇的比较研究谷霁光 《谷霁光史学文集》第4卷1996
    帛书《周易·泰蓄》与《逸周书·大聚》 连劭名 《周易研究》1996.2
    金文研究与经典训读--以《尚书·君奭》与《逸周书·祭公》篇两则为例蔡哲茂 《第六届中国文字学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1995
    《逸周书》中的一篇战国古赋 刘光民 《文史知识》1995.12
    《商誓》篇研究 李学勤 载《选堂文史论苑》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
    《逸周书·作雒》篇辨伪 赵光贤 《文献》1994.2
    《尝麦》篇研究 李学勤 《西周史论文集》1993
    《逸周书》的文学价值 熊宪光 《辽宁大学学报》1993.1
    《称》篇与《周祝》 李学勤 《道家文化研究》第3辑
    《世俘》、《武成》月相辩正--兼说生霸、死霸及西周月相纪日法黄怀信 《西北大学学报》1992.3
    《逸周书》各家旧校勘误举例 黄怀信 《西北大学学报》1991.3
    《逸周书》与先秦文学 谭家健 《文史哲》1991.3
    《逸周书》时代略考 黄怀信 《西北大学学报》1990.1
    《逸周书》与《管子》的思想比较 谷中信一 《管子学刊》1989.2
    《逸周书》浅探 祝中熹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1989.2
    祭公谋父及其德论 李学勤 《齐鲁学刊》1988.3
    《世俘》篇研究 李学勤 《史学月刊》1988.2
    周初金文与武王定都洛邑--兼论武王伐纣的往返日程问题蔡运章 《中原文物》1987.3
    释“干戈戚扬” 刘运兴 《学术研究》1986.1
    《逸周书》之名始于《说文》 马承玉 《江汉论坛》1985.5
    《逸周书》作者是重视商业的思想家 阎应福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1985.4
    关于《逸周书》的一桩悬案 刘重来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1983.1
    《武成》、《世俘》述评 何幼琦 《江汉论坛》1983.2
    《逸周书》中的三篇小说 胡念贻 《文学遗产》1981.2
    《逸周书》孔晁注刍议 刘重来 《中国历史文献研究》1981.2
    《逸周书》成书考 李周龙 台湾《孔孟月刊》1980.19-9
    论《周书·时训》篇与《礼记·月令》之关系 黄沛荣 台湾《孔孟月刊》1978.17-3
    《逸周书》研究 朱廷献 台湾《学术论文集刊》1976.3
    《周书周月》篇著成的时代及有关三正问题的研究 黄沛荣 《台大文史丛刊》1972.37
    孔孟与《逸周书》 朱廷献 台湾《孔孟月刊》1975.14-4
    《逸周书“冬冻其葆”义》 陈槃 台湾《大陆杂志》1968.37.11-12
    《逸周书·世俘》篇校注 顾颉刚 《文史》1963.2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