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冷战后新加坡对美政策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以2001年新加坡主动让美国海军进驻樟宜海军基地为切入点,本文试图系统探讨新加坡此举的原因和动机。文章分文绪论、正文和结语三个部分。绪论介绍了选题的意义、价值、研究文献以及研究方法等,正文分成三章。第一章从自身条件、地区和国际环境三个层次上分析了新加坡独特的脆弱性,这种脆弱性迫使新加坡认定必须要借助大国的力量才能生存发展。第二章通过对历史、美国霸权特征以及反恐合作等原因的分析,指出了新加坡的美国观:即认为美国是一个良性的超级大国,不具有进攻性,所以新加坡选择了美国这个外部大国并极力“拉住美国”。第三章分析了新加坡“拉住美国”的主要政策。具体体现在:军事上与美国保持军事交流、武器输入、举行联合军事演习、反恐合作、签订《美新防务与安全战略合作伙伴框架协定》;经济上与美国签定了自由贸易协议。在结论部分,文章总结了新加坡之所以能够在冷战后借助美国形成“小国大外交”的局面,主要是因为新加坡符合约翰·W·伯顿所说的两个条件、冷战后宽松的国际环境和新加坡的外交艺术三大原因。
This thesis starts with Singapore's active permission to invite the American Naval Force to be stationed in Changi Naval Base. It consists of three parts. Part One deals with introduction which discusses the significance, literature review and related methodoly in the paper. Part Two includes three chapters. Chapter One deals with Singapore's vulnerability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constrains from itself, Southeast Asia and international system. The perception of vulnerability forces Singapore to find external great power to help. Chpater Two talks about Singapore's perceptions of the U.S. Singapore believes that U.S is a benign superpower for several reasons. This perception make Singapore to choose the US to achieve its policy. Chapter Three analyzes how Singapore pull the US from the persepctive of military and economic strategy. The last part concludes that there are three reasons contributing to Singapore's "small state but big diplomacy", which includes John W. Burton's two circumstances, the favorable international situation and Singapore's diplomatic initiative and starecraft.
引文
1[英]亚历克斯乔西:《李光耀》,上海人民出版社,1976年版,第561页。
    1[英]哈·弗·皮尔逊(H.F.Pearson):《新加坡坡史》(福建师范大学《新加坡史》翻译小组译),福建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2[英]理查德·温斯泰德(Richard Winstedt)著:《马来亚史》(姚辛良译),商务印书馆1974年版。
    3[英]哈·弗·皮尔逊著《新加坡通俗史》,福建:福建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
    4[英]亚历克斯·乔西著,《李光耀》,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6年版。
    5 许心礼主编:《新加坡》,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版。
    6 曾铁忱著:《新加坡史话》,台湾:黎明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75年版。
    7 陈烈甫著:《李光耀治下的新加坡》,台湾: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
    8 鲁虎著:《新加坡》,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
    1 陈岳、陈翠华编著:《李光耀——新加坡的奠基人》,北京:时事出版社,1990年版。
    2[新加坡]新加坡联合早报编,《李光耀40年政论选》,新加坡:新加坡报业控股华文报集团,1993年版。
    3 郑维川著:《新加坡治国之道》,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
    4 曹云华著:《亚洲的瑞士》,北京: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1997年版。
    5 亚克历斯·朱熹著,高登伟译:《新加坡第一》,台湾:台湾金陵图书有限公司,1982年3月。
    6 魏炜《李光耀时代的新加坡外交研究(1965-1990)》,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
    7 李延凌、罗桂友、陈文著:《战后东南亚政治与经济研究》,广西:广西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8 许宁宁著:《来自东南亚的商机报告》,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年版。
    1 刘咸岳、黄铮主编:《2001年—2002年东南亚发展报告》,广西:广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2 王士录主编:《2003—2004东南亚报告》,云南:云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3 古小松主编:《2003—2004年东南亚发展报告》,广西:广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4 陈乔之总主编,潘一宁等著:《国际因素与当代东南亚国家政治发展》,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5 金湘主编:《腾飞的东盟六国》,北京:时事出版社1995版。
    6 杨全喜、钟智翔主编:《东盟国家军事概览》,北京:军事谊文出版社,2003年版。
    7 陈奕平著:《依赖与抗争——冷战后东盟国家对美国战略》,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6年版;
    8[美]扎勒米·哈利勒扎德等著,滕建群、林治远等译《美国与亚洲——美国新战略和兵力态势》,新华出版社,2001年。
    1 郄清良《小国大外交——新加坡大国平衡战略的形成与演变》,《东南亚纵横》,2005年1月。
    2 刘伟、张震《新加坡:美国的东南亚之矛?——美新军事合作关系透视》,《国际展望》,2003年1月。
    3 韩锋《美国使用樟宜海军基地的战略影响》,《当代亚太》,2001年第7期。
    4 周丽萍《马六甲海峡桥头堡:新加坡樟宜海军基地》,《舰载武器》,2004年9月。
    5 张慧研《1965—1969年的新加坡与美国关系探析》,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6 陈奕平的《从军事安全角度看东盟五国的美国观》,《东南亚研究》2006年第二期。
    7 王飞《新加坡与美国的合作关系》,《东南亚研究》2004年第3期。
    8 张振江《美国——新加坡自由贸易协定及其影响》,《东南亚研究》,2004年第5期。
    9 陈弈平《美国与新加坡自由贸易规定的战略意义》,《当代亚太》,2004年第10期。
    10 Michael Leifer,Singapore's Foreign Policy:Coping with Vulnerability,Routledge,2000.
    1 Bilveer Singh,The Vulnerability of Small States Revisited—A Study of Singapore's Post-Cold War Foreig Policy,GAD JAN MADA University Press,1999
    2 Tommy Koh,Chang LI Lin,The United States-Singapore Free Trade Agreement:Highlights and Insights,Singapore:Institute of Policy Studies,2004
    3 N.Ganesan,RealiSm and Interdependence in Singapore's Foreign Policy,Antony Rowe Ltd,Chippenham,Wiltshire,2005
    4[新加坡]许通美著,门洪华等译《探究世界秩序:一位务实的理想主义者的观点》,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年版
    5[新加坡]许通美著,李小刚译:《美国与东亚冲突与合作》,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年6月第1版
    1 李少军主编:《国际战略报告:理论体系、现实挑战与中国的选择》,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第30页。
    2 金正昆著:《外交学》,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105页。
    3 李少军主编:《国际战略报告:理论体系、现实挑战与中国的选择》,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第32—33页。
    4 李少军主编:《国际战略报告:理论体系、现实挑战与中国的选择》,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第32—33页。
    1 樟宜机场在原来的英国空军基地上改建的樟宜国际机场举世闻名,成为新加坡的标志和骄傲。
    2 韩锋《樟宜:新加坡的度假村》,《环球》2006年第二期,http://www.xici.net/b22771/d37342499.html
    韩锋《美国使用樟宜基地的战略影响》,《当代亚太》,2001年第7期
    1 周丽萍《马六甲海峡桥头堡:新加坡樟宜海军基地》,《舰载武器》,2004年9月
    2 陈岳、陈翠华编著《李光耀——新加坡的奠基人》,时事出版社,1990年版,第185页
    3 同上
    4 《李光耀回忆录1965—2000》,http://www.zaobao.com/zaobao/special/smlee/smlee080901.html,《联合早报》网络版
    1 韩锋《美国使用樟宜基地的战略影响》,《当代亚太》,2001年第7期
    2 Shannon Tow,"Southeast Asia in the Sino-U.S.Strategic Balance",Contemporary Southeast Asia 26,No.3(2004),pp.434-59.
    3 转引自飞《新加坡与美国的军事合作关系》,《东南亚研究》2004年第3期
    4 同上
    5 张永兴《探访美军东南亚“桥头堡”》,《环球》2006年第二期
    6 “卡拉特”军演全称为海上合作战备和训练演习(CARAT),第一次新美卡拉特演习是在1995年,此后几乎每年都进行
    1 Speech by Prime Minister Goh Chok Tong at the Opening Ceremony of Changi Naval Base,http://www.mindef.gov.sg/imindef/mindef_websites/atozlistings/navy/assets/bases.html(新加坡国防部网页)。
    2 杨全喜、钟智翔主编《东盟国家军事概概览》,军事谊文出版社,2003年5月,第312-313页
    3 韩锋《美国使用樟宜基地的战略影响》,《当代亚太》,2001年第7期
    4 张永兴《探访美军东南亚“桥头堡”》,《环球》2006年第二期
    1 陈岳、陈翠华编著《李光耀——新加坡的奠基人》,时事出版社,1990年版,第185页。
    2 陈岳、陈翠华编著《李光耀——新加坡的奠基人》,时事出版社,1990年版,第184页。
    3 引自Shannon Tow,"Southeast Asia in the Sino-U.S.Strategic Balance",Contemporary Southeast Asia 26,No.3(2004),pp.434-59
    4 Bilveer Singh:The Vulnerability of Small States Revisited:A Study of Singapore's Post-Cold War Foreign Policy,1999,GAD JAN MADA University Press,Indonesia,p.298.
    5 Bilveer Singh:The Vulnerability of Small States Revisited:A Study of Singapore's Post-Cold War Foreign Policy 1999,GAD JAN MADA University Press,Indonesia,p.299.
    6 杨全喜、钟智翔主编《东盟国家军事概概览》,军事谊文出版社,2003年5月,第312-313页
    1 杨全喜、钟智翔主编《东盟国家军事概概览》,军事谊文出版社,2003年5月,第312-313页
    2 周丽萍《:马六甲海峡桥头堡:新加坡樟宜海军基地》,《舰载武器》,2004年9月
    3 Shannon Tow,"Southeast Asia in the Sino-U.S.Strategic Balance",Contemporary Southeast Asia 26,No.3(2004),pp.434-59.
    1 宋新宁、陈岳著《国际政治学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235页
    1 Statistics Singapore,http://www.singstat.gov.sg/stats/themes/people/hist/popn.html
    2 Bilveer Singh,The Vulnerability of Small States Revisited—A Study of Singapore's Post-Cold War Foreign Policy,GAD JAN MADA University Press,1999,p.11.
    3 数据转引自尚金红、李瑞景《新加坡加强国防安全战略》,《当代世界》2007年第3期。
    4 Bilveer Singh,The Vulnerability of Small States Revisited—A Study of Singapore's Post-Cold War Foreign Policy,GADJAN MADA University Press,1999,p.17.
    1 Bilveer Singh,The Vulnerability of Small States Revisited—A Study of Singapore's Post-Cold War Foreign Policy,GADJAN MADA University Press,1999,p.19.
    2 拉惹勒南是新加坡首个并且是服务最长久的外交部长。现任总理李显龙这样评价拉惹勒南:他是新加坡的建国元勋之一。他协助建设一个现代化的新加坡,为国民的身份下定义以及表明我们所要建立的是怎样的新加坡。从50年代直到80年代引退为止,他在新加坡每个阶段的建设过程中都扮演重要的角色。
    1 Bilveer Singh,The Vulnerability of Small States Revisited—A Study of Singapore's Post-Cold War Foreign Policy,GADJAN MADA University Press,1999,p.19.
    2 Tommy Koh:The Quest for World Order,Singapore,The Institute of Policy Studies,1998,p.221.转引自魏炜著《李光耀时代的新加坡外交研究(1965-1990)》,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28页。
    1 Quoted in Bilveer Singh,The Vulnerability of Small States Revisited—A Study of Singapore's Post-Cold War Foreign Policy,GADJAN MADA University Press,1999,p.21.
    2 Bilveer Singh,The Vulnerability of Small States Revisited—A Study of Singapore's Post-Cold War Foreign Policy,GADJAN MADA University Press,1999,p.17.
    3 曹云华《中新关系—新加坡小国务实外交的一个实例》,《东南亚研究》1991年第2期
    1 Bilveer Singh,The Vulnerability of Small States Revisited—A Study of Singapore's Post-Cold War Foreign Policy,GADJAN MADA University Press,1999,p.21.
    2 1998年5月初,印尼物价飞涨,民不聊生,学生运动风起云涌,矛头直接指向腐败的苏哈托家族。5月12日印尼军警开枪打死了6名示威学生,激起社会各个阶层的强烈抗议。在濒临崩溃的危局面前,为了维护权力和财富,苏哈托把军事管制当作救命稻草,企图制造混乱,转移目标,混水摸鱼。5月13日傍晚开始了大规模反华排华。据不完全统计,在反华暴乱中被烧毁的建筑物5000多,数以百计的妇女惨遭强暴,死亡人数超过1200人。十余万华人仓促外逃。在反华暴乱之后,印度尼西亚局势更加恶化。随着华人出走大量资金外流,使得印度尼西亚经济形势雪上加霜。《印尼金融危机:最糟糕的危机处理》,http://www.jijbk.cn/qyjj/sjjj/gbjj/200108/19654.html(中国经济报刊网)
    3 Lee Kuan Yew,"We Want to be Ourselves",speech delivered at a seminar o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at the University of Singapore,Ministry of Culture,Singapore,9 October 1966.Quoted in Michael Leifer,Singapore's Foreign Policy—Coping with Vulnerabilty,(London) Routledge,2000.
    1 Michael Leifer,Singapore's Foreign Policy—Coping with Vulnerabilty,(London) Routledge,2000.p.9.
    1 Bilveer Singh,The Vulnerability of Small States Revisited—A Study of Singapope's Post-Cold War Foreign Policy,GAD JAN MADA University Press,1999,p.29.
    2 Ibid,p.31.
    1 Bilveer Singh,The Vulnerability of Small States Revisited—A Study of Singapore's Post-Cold War Foreign Policy,GADJAN MADA University Press,1999,p.27.
    2 Bilveer Singh,The Vulnerability of Small States Revisited—A Study of Singapore's Post-Cold War Foreign Policy,GADJAN MADA University Press,1999,p.28
    3 Bilveer Singh,The Vulnerability of Small States Revisited—A Study of Singapore's Post-Cold War Foreign Policy,GADJAN MADA University Press,1999,p.23.
    4 Bilveer Singh,The Vulnerability of Small States Revisited—A Study of Singapore's Post-Cold War Foreign Policy,GADJAN MADA University Press,1999,p.24
    1 刘新华、秦仪《威胁认知:美国对中国发展的错误知觉》,《现代国际关系》2006年第6期
    2 Bilveer Singh,The Vulnerability of Small States Revisited—A Study of Singapore's Post-Cold War Foreign Policy,GADJAN MADA University Press,1999,p.71.
    1 Bilveer Singh,The Vulnerability of Small States Revisited—A Study of Singapore's Post-Cold WarForeign Policy,GADJAN MADA University Press,1999,p.282
    2 Bilveer Singh,The Vulnerability of Small States Revisited—A Study of Singapore's Post-Cold War Foreign Policy,GADJAN MADA University Press,1999,p.283
    1 引自Bilveer Singh,The Vulnerability of Small States Revisited—A Study of Singapore's Post-Cold War Foreign Policy,GADJAN MADA University Press,1999,p.284.
    2 转引自陈奕平著《依赖与抗争——冷战后东盟国家对美国战略》,世界知识出版社,2006年版第340页
    3 新加坡与美国在文化上也存在矛盾的地方,但不在本文“美国观”的探讨之列。
    1 转引自陈奕平著《依赖与抗争——冷战后东盟国家对美国战略》,世界知识出版社,2006年7月第一版,第82页
    2 Michael Leifer,Singapore's Foreign Polic:Coping with Vulnerability,Routledge,2000,p.139.
    3 Shannon Tow,"Southeast Asia in the Sino-U.S.Strategic Balance,Contemporary Southeast Asia 26,No.3,2004,pp.440-441.
    1 Quoted in Bilveer Singh,The Vulnerability of Small States Revisited—A Study of Singapore's Post-Cold War Foreign Policy,GADJAN MADA University Press,1999,p.298.
    2 汪新生、王春强《从结构现实主义的视角看冷战后东亚地区和平》,《东南亚研究》2006年第6期
    3[新加坡]《联合早报》,1991年12月24日,转引自曹云华《东南亚区域合作》,第138页
    4 引自Wayne Bert,The United Sattes,China and Southeast Asian Security:A Changing of Guard? New York:Palgrave Macmillan,2004,p.178.
    1 Goh Chod Tong,"ASEAN-US Relations:Challenges",Keynote Speech at the ASEAN-United States Partenership Conference,New York,7 September 2000,Http://www.aseansec.org/2806.htm"
    2 引自Shannon Tow,"Southeast Asia in the Sino-U.S.Strategic Balance",Contemporary Southeast Asia 26,No.3,2004.
    3 Shannon Tow,"Southeast Asia in the Sino-U.S.Strategic Balance",Contemporary Southeast Asia 26,No.3,2004.
    4 Shannon Tow,"Southeast Asia in the Sino-U.S.Strategic Balance",Contemporary Southeast Asia 26,No.3,2004.
    5 Cherian George,"Singapore's Big Gamble",Foreign Policy,May.2002.,NO.32,http://www.questia.com/reader/
    6 《阮次山评新加坡》,http://211.68.66.247/bbs/TopicOther.asp?t=5&BoardID=29&id=19392。
    7 叶鹏飞:“李总理在中共中央党校以华语演讲:中国落实和平崛起有赖于三大策略“,[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络版),http//www.zaobao.com/sp/sp051026-510.html
    1 陈奕平著《依赖与抗争——冷战后东盟国家对美国战略》,世界知识出版社,2006年版第85页
    2 中国与东盟的“历史包袱”有“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国所推行的极左对外政策,其次是中国军事现代化及维护南中国海主权的举动都让东盟国家联想到古代亚洲朝贡体制下中国的声威及中国教训越南的中越战争。第三,冷战时期东南亚人对所在国的认同危机。日本与东盟之间的“历史包袱”: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对东南亚的入侵略和占领,以及拒绝对侵略战争进行深刻的反省,还积极推进政治军事大国。与印度的“历史包袱”:20世纪念年代,印度与苏联和越南发展较密切的关系,以及苏联和越南分别对阿富汗和越南入侵。
    3 Stephen M.Walt,The Origins of Alliances,Ithaca,N.Y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1987,P.22,转引自陈奕平著《依赖与抗争——冷战后东盟国家对美国战略》,世界知识出版社,2006年版第86页
    4 陈岳、陈翠华编著《李光耀——新加坡的奠基人》,时事出版社,1990年版,第184页
    5 同上
    6 同上
    1(新加坡)许通美著、李小刚译《美国与东亚冲突与合作》,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年版,第140页
    2 Michael Leifer,Singapore's Foreign Policy—Coping with Vulnerabilty,(London) Routledge,2000,p.26.
    3 理查德·哈斯,“范式的缺失”,《外交事务》74卷第1册1995年1/2月号第43页,转引自(新加坡)许通美著、李小刚译《美国与东亚冲突与合作》,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年版,第92页
    4 戴维·希契科克,“东亚新安全日程”,《华盛顿季刊》第17卷第1册,1994年冬季号第93页,转引自(新加坡)许通美著、李小刚译《美国与东亚冲突与合作》,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年版,第92页
    1 王逸舟:《西方国际政治学:历史与理论》,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309-310页。
    2 参见[美]罗伯特.吉尔平著,杨宇光等译:《国际关系政治经济学》,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87—90页;[美]罗伯特.基欧汉著,苏长和等译:《霸权之后:世界政治经济中的合作与纷争》,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166-171页
    3(新加坡)许通美著、李小刚译《美国与东亚冲突与合作》,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年版,第18页
    4 许通美《探究世界秩序》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年版,第.349-350页,转引自曹云华《在大国间周旋—评东盟的大国平衡战略》,《暨南学报(哲社版)》2003年第3期
    1 Shannon Tow,"Southeast Asia in the Sino-U.S.Strategic Balance",Contemporary Southeast Asia 26,No.3(2004):434-59
    2 Cherian George "Singapore's Big Gamble",Foreign Policy,May.2002.,NO.32,http://www.questia.com/reader/
    1 Michael Leifer,Singapore's Foreign Policy—Coping with Vulnerabilty,(London) Routledge,2000,p5-6
    2 陈琪《经济相互依存与制衡》,《世界经济与政治》,2002年第9期
    1 曹云华:《东南亚区域合作》,第137-138页
    2 同上,第138-139页
    3 同上,第139-140页
    4 杨全喜、钟智翔主编《东盟国家军事概概览》,军事谊文出版社,2003年5月,第209-210页。
    1 同上
    2 《南洋资料译丛》1993年第3期,陈宁《东盟国家的扩军与军事合作》,《东南亚纵横》,1995年第3期
    3 杨全喜、钟智翔主编《东盟国家军事概概览》,军事谊文出版社,2003年5月,第210页
    4 同上,第292页
    1 陈岳、陈翠华编著《李光耀——新加坡的奠基人》,时事出版社,1990年版,第183页
    2 杨全喜、钟智翔主编《东盟国家军事概概览》,军事谊文出版社,2003年5月,第312页
    3 Bilveer Singh:The Vulnerability of Small States Revisited:A Study of Singapore's Post-Cold War Foreign Policy,1999,GAD JAN MADA University Press,Indonesia,p.286.
    4 杨全喜、钟智翔主编《东盟国家军事概概览》,军事谊文出版社,2003年5月,第298页
    1 Bilveer Singh:The Vulnerability of Small States Revisited:A Study of Singapore's Post-Cold War Foreign Policy,1999,GADJAN MADA University Press,Indonesia,p.286.
    2 王飞《新加坡与美国的军事合作关系》,《东南亚研究》2004年第3期
    1 转引自王飞《新加坡与美国的军事合作关系》,《东南亚研究》2004年第3期
    2 陈奕平著《依赖与抗争——冷战后东盟国家对美国战略》,世界知识出版社,2006年版第340页
    1 该演习始于1995年,演习的初期侧重于理论教学、技术战术讲解等,后来逐渐增加有关作战方面的演习科目,主要演习科目有预警、扫雷、海上侦察与反侦察、反潜作战、水面作战、海上搜救与救援、海上巡逻、舰队防空、舰队编队航行、实弹射击、两栖登陆与抗登陆、实弹射击、特种作战、城市作战、反海盗、反空袭、后勤支援、通信管制、电子战、战场救护以及人道主义救援等。
    2 http://mil.eastday.com/epublish/gb/paper2/20000907/class000200011/hwz95514.htm(东方军事网)
    3 陈奕平著《依赖与抗争——冷战后东盟国家对美国战略》,世界知识出版社,2006年版第312页
    4 资料转引自杨全喜、钟智翔主编《东盟国家军事概概览》,军事谊文出版社,2003年5月,第310-312页
    1 转引自王飞《新加坡与美国的军事合作关系》,《东南亚研究》2004年第3期
    2 以上资粒转引自王飞《新加坡与美国的军事合作关系》,《东南亚研究》2004年第3期
    1 转引自王飞《新加坡与美国的军事合作关系》,《东南亚研究》2004年第3期
    2 巴耶利峇空军基地(Paya Lebar Air Base),拥有一条长达3,760米的跑道,是民防系统特殊准备控制中心,允许外国空军到访时使用。据了解,美国空军经常在此空军基地停留。
    3 http://www.neat.org.cn/neat2006/admin/edit/ewbeditor.htm?id=content_info&style=s_mini,,转引自张锡镇《9.11后美国加紧推进同东盟国家关系及我国的应对之策》,http://www.neat.org.cn/chinese/xsdt/contentshow.php?content_id=177
    1 李晨阳《论“9·11”之后美国与东南亚国家关系的变化》,《当代亚太》2004年第8期
    2 转引自王飞《新加坡与美国的军事合作关系》,《东南亚研究》2004年第3期
    3 《分析:反恐使美国新加坡走到一起结成伙伴关系》,http://news.163.com/2004w02/12470/2004w02_1077468053083.html (网易新闻中心)
    1 《美国与新加坡在白宫签订安全合作战略框架协议》,http://gb.cri.cn/3821/2005/07/14/1405@622151.htm(国际在线)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05-07/13/content_3211862.htm(新华网)
    2 《美国与新加坡在白宫签订安全合作战略框架协议》,http://gb.cri.cn/3821/2005/07/14/1405@622151.htm(国际在线)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05-07/13/content_3211862.htm(新华网)
    3 《美国与新加坡在白宫签订安全合作战略框架协议》,http://gb.cri.cn/3821/2005/07/14/1405@622151.htm(国际在线)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05-07/13/contenc_3211862.htm(新华网)
    4 同上
    1 《世界安全特稿:美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军事合作》,http://mil.news.sina.com.cn/2004-10-06/1146233069.html
    2 新美联台声明,新加坡外交部网 http://www.mfa.gov.sg,Dec/2003
    3 宋新宁、陈岳著《国际政治学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245页
    4 金熙德著:《日美基轴与经济外交》,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30页
    5[日]员富山泰:“美国重新构筑亚洲外交”,日本《世界周报》,2005年12月13日,转引自陈奕平著《依赖与抗争——冷战后东盟国家对美国战略》,世界知识出版社,2006年版第245页
    1 Las Vegas Business Press,May 19,2003,from EIU Country Report,转引自张振江《<美国·新加坡自由贸易协定>及其影响》,《东南亚研究》2004年第5期
    2 http://news.tom.com/Archive/1003/2003/8/1-40333.html及 http://www.jadpc.gov.cn/asp/viewinfo/asp?hj_ID=2772&hj_Class=5,(吉安市改革和发展委员会)
    1 N.Ganesan,Realiam and Interdependence in Singapore's Foreign Policy,Antony Rowe Ltd,Chippenham,Wiltshire,2005,p.52
    2 IMF World Economic Outlook Database,CIA World Factbook,and U.S.Department of Commerce.2005 statistics,avilable at http://www.uschamber.com/international/asia/southeastasia/singapore(U.S Chamber of Commerce美国商会)
    1 经过8年的搁置,美国国会终于在2002年8月7日正式通过“贸易促进授权法案”(Trade Promotion Authority,TPA),恢复政府对外谈判贸易自由协定的“快车道”。此项授权为期三年,经国会同意,可延期二年。此项法案为美国政府参加新一轮WTO多边谈判和对外谈判自由贸易协定铺平了道路。此项授权虽然不仅仅是针对FTAA的,但对FTAA实质性谈判和取得最后成功开了绿灯。
    1 http://houston.mofcom.gov.cn/article/200305/20030500088465-1.xml,转引自陈奕平《美国与新加坡自由贸易协定的战略意义》,《当代亚太》2004年第10期
    2 新加坡贸易发展局www.tdb.gov.sg.
    1 翁东辉《新美自由贸易协定让谁受益,区域合作如何开展》,《经济日报》2003年05月13日,http://finance.sina.com.cn
    2 《联合早报》5月12日,转引自http://dny.jinu.edu.cn/old/ReadNews.asp?NewsID=2298,(暨南大学东南亚研究所:中国-东南亚研究网)
    3 数据转引自杨玉花《东盟国家的双边自由贸易协定极其效应》,《东南亚纵横》2005年10月
    4 中华人民共和国驻胡志明市总领事经济商务室:《新加坡与美国签订自山贸易协定对其他东盟国家的影响》,http://hochiminh.mofcom.gov.cn/index.shtml.,2003年5月16日:《美国同新加坡的自由贸易协议究竟让谁受益?》,云南省外事办网站,http://www.e-unnancom.cn/zgcdm/hom einfo asP?id=1556
    5 Trish,Saywell & Murrag,Hiebert,Engaging the U.S.With Trade,FarEasternn Economic Renew,May 22,2003,pp.18-19
    6 《日本经济新闻》,2003年5月7日,转引自王士录主编《2003-2004东南亚报告》,云南大学出版社2004版第218页
    7 “Closer Than Ever to the U.S.”,Asia Monitor:Southeast Asia Monitor,Volume 2,August,2003,Vol 14,Issue 8,Database:Business Source Premier,http://web13.epnet.com,转引自陈奕平《美国与新加坡自由贸易协定的战略意义》,《当代亚太》2004年第10期
    8 同上
    1 中华人民共和国驻胡志明市总领事经济商务室:《新加坡与美国签订自山贸易协定对其他东盟国家的影响》,http://hochiminh.mofcom.gov.cn/index.shtml.,2003年5月16日:《美国同新加坡的自由贸易协议究竟让谁受益?》,云南省外事办网站,httP://www.e-unnan com.cn/zgcdm/hom einfo asP?id=1556
    2 Trish,Savwell & Murray,Hiebert,Enzazinz the U.S.With Trade,Far Easternn Economic Review,May 22,2003,pp.18-19
    3 翁东辉《新美自由贸易协定让谁受益,区域合作如何开展》,《经济日报》2003年05月13日,http://finance.sina.com.cn
    4 《美国新加坡签署贸易协定》,全球华人专业人士网络,2003年5月,http://ww.network chinese.com/region/spore/meyi.html.
    1 王飞《新加坡与美国的军事合作关系》,《东南亚研究》2004年第3期
    1[澳]约翰·W·伯顿著、马学印、谭朝洁译《全球冲突——国际危机的国内根源》,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82页
    2[澳]约翰·W·伯顿著、马学印、谭朝洁译《全球冲突——国际危机的国内根源》,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86页
    3 汪新生、王春强《从结构主义的视角看冷战后东亚地区和平》,《东南亚研究》2006年第6期
    1(美)扎勒米·哈利勒扎德等著,滕建群、林治远等译《美国与亚洲—美国新战略和兵务态势》,新华出版社,2001年版第165页
    1[法]让-路易·马戈兰《新加坡:新的地区影响,新的世界观?》,《南洋资料译丛》,1999年第4期
    2[法]让-路易·马戈兰《新加坡:新的地区影响,新的世界观?》,《南洋资料译丛》,1999年第4期
    1 郑英豪、陈怀亮、罗文燕:《李资政:中国经济腾飞,新加坡优势可能只维持数年》,《联合早报》2003年10月14日,http://www.zaobao.com/sp026_141003.html,
    1.[美]扎勒米·哈利勒扎德等著,滕建群、林治远等译《美国与亚洲——美国新战略和兵力态势》,新华出版社,2001年;
    2.[美]兹比格纽·布热津斯基著,中国国际问题研所译:《大棋局——美国的首要地位及其地缘战略》,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3.[新加坡]新加坡联合早报编,《李光耀40年政论选》,新加坡:新加坡报业控股华文报集团,1993年版;[英]R.P.巴斯顿著,《现代外交》,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2年版;
    4.[英]亚历克斯·乔西著,《李光耀》,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6年版;
    5.曹云华著:《亚洲的瑞士》,北京: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1997年版;
    6.陈乔之总主编,潘一宁等著:《国际因素与当代东南亚国家政治发展》,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7.陈奕平著:《依赖与抗争——冷战后东盟国家对美国战略》,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6年版;
    8.陈岳、陈翠华编著:《李光耀——新加坡的奠基人》,北京:时事出版社,1990年版;
    9.古小松主编:《2003—2004年东南亚发展报告》,广西:广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10.郭梁主编:《21世纪的东南亚社会与经济》,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11.郭正林、肖滨主编:《规范与实证的政治学方法》,广东:广东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12.金正昆著:《外交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
    13.李延凌、罗桂友、陈文著:《战后东南亚政治与经济研究》,广西:广西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14.凌翔、陈轩著:《李光耀》,北京:东方出版社,1998年版;
    15.刘成岳、黄铮主编:《2001年—2002年东南亚发展报告》,广西:广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16.吕元礼著:《亚洲价值观:新加坡政治的诠释》,江西:江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17.孙景峰著:《新加坡人民行动党执政形态研》,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18.王瑞贺编著:《新加坡国会》,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年版;
    19.王士录主编:《2003—2004东南亚报告》,云南:云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0.魏炜著:《李光耀时代的新加坡外交研究(1965-1990)》,北京:中国社会
    21.许宁宁著:《来自东南亚的商机报告》,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年版;
    22.许心礼主编:《新加坡》,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版;
    23.亚克历斯·朱熹著,高登伟译:《新加坡第一》,台湾:台湾金陵图书有限公司,1982年3月;
    24.杨全喜、钟智翔主编:《东盟国家军事概览》,北京:军事谊文出版社,2003年版;
    25.张青著:《出使新加坡——情系东南亚之一》,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
    26.张蕴岭、孙士海主编:《亚太地区发展报告NO.5(2004)》,北京: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27.赵学功著:《当代美国外交》,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
    28.郑维川著:《新加坡治国之道》,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
    1.Leifer,Michael,Singapore's Foreign Policy:Coping with Vulnerability,Routledge,2000;
    2.Ganesan,N.,Realiam and Interdependence in Singapore's Foreign Policy,Antony Rowe Ltd,Chippenham,Wiltshire,2005;
    3.Bert,Wayne,The United States,China and Southeast Asian Security:A Changing of the Guard?,Palgrave Macmillan,2003;
    4.Koh Tommy,Chang Li Lin,The United States-Singapore Free Trade Agreement:Highlights and Insights,Singapore:Institute of Policy Studies,2004;
    5.Edited by Gillian Koh,Singapore Perspectives 2005/2006,Singapore:Marshall Cavendish Academic,2005;
    6.Koh Tommy & Chang Li Lin,The Little Red D.T:Reflections by Singapore's Diplomats,Singapore:World Scientific Publishing Co.Pte.Ltd,2005;
    7.Singh Bilveer,The Vulnerability of Small States Revisited:A Study of Singapore's Post-Cold War Foreign Policy,Indonesia:Gadjan Maria University Press,1999.
    1.陈安刚、武明《马六甲海峡:美国觊觎的战略前哨》,《现代舰船》,20004年12月;
    2.陈安刚、武明《美欲在马六甲海峡布署军队》,《当代海军》2004年第7期;
    3.陈建荣《东盟在美国亚太战略中的地位及布什政府的东盟政策》,《东南亚研究》,2003年第5期;
    4.陈琪《经济相互依赖与制衡》,《世界经济与政治》,2002年第9期;
    5.陈弈平《美国与新加坡自由贸易规定的战略意义》,《当代亚太》,2004年第10期;
    6.冯梁《关于应对美军进驻马六甲海峡的战略思考》,《东南亚之窗》2006年第1期;
    7.耿建忠、蔡杰《“弹丸小国”的大国防——新加坡国防建设透视》,《现代军事》,2002年11月;
    8.韩锋、张洁《美国与东南亚反恐合作的影响》,《当代亚太》2003年第3期;
    9.韩锋《美国使用樟宜海军基地的战略影响》,《当代亚太》,2001年第7期;
    10.韩锋《樟宜:新加坡的度假村》,张永兴《探访美军东南亚“桥头堡”》,《环球》2006年第6期;
    11.辉明《简析东盟的大国平衡战略—以东盟和中、美、日三国关系为视角》,《社会主义研》,2004年第6期;
    12.赖向阳、潘启亮《近期美国的东南亚战略及对中国的影响刍议》,《东南亚研究》2002年第2期;
    13.梁桂华、杜朝平《新加坡国防实力透视》,《国防科技》2002年2月;
    14.刘琳《新加坡:不可小觑的东南亚“毒虾”》,《环球军事》,2003年10月;
    15.刘伟、张震《新加坡:美国的东南亚之矛?——美新军事合作关系透视》,《国际展望》,2003年1月;
    16.罗梅《新加坡:2006—2007年回顾与展望》,《东南亚纵横》,2007年3月;
    17.马勇《论李光耀的美国观》,《东南亚》,19996年第4期;
    18.潘一宁、罗雪雁《新政府.新经济.“新新加坡”》,《东南亚研究》,2002年第1期;
    19.魏炜《论新加坡现实主义外交的特点》,《历史教学问题》,2000年第5期;
    20.魏炜《透视新加坡对美国外交》,《历史教学问题》,2004年第5期;
    21.郄清良《小国大外交——新加坡大国平衡战略的形成与演变》,《东南亚纵横》,2005年1月;
    22.肖立国《略论李光耀的外交战略》,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00年第1期;
    23.张慧研《1965—1969年的新加坡与美国关系探析》,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4.张振江《美国——新加坡自由贸易协定及其影响》,《东南亚研究》,2004年第5期;
    25.钟奇峰《新加坡的国际生存之道》,《国际资料信息》,2006年第8期;
    26.周丽萍《马六甲海峡桥头堡:新加坡樟宜海军基地》,《舰载武器》,2004年9月;
    1.Bob Catley,"The Bush Administration and Changing Geopolitics in the Asia-Pacific Region",Contemporary Southeast Asia,VOL.23,NO.1,April/2001;
    2.Garry Rodan,"Singapore in 2004",Asian Survey VOL.XLV,NO.1,January/
    3.Jean-Louis Margolin,"Singapore:New Regional Influence,New World Outlood?",Contemporary Southeast Asia,VOL.20,NO.3,December/1998;
    4.Jonathan T.Chow,"ASEAN Counterterrorism Cooretation since 9/11",Asian Survey,VOL.XLV,NO.1,March/April/2005;
    5.William Case,"Singapore in 2003",Asian Survey,VOL.XL,NO.1,January/February/2004;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