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影响CBA运动员运动寿命因素的分析与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运动寿命是一个系统的、复杂的、动态的过程,CBA运动员运动寿命的长短反映了我国篮球运动水平的高低。而在我国篮球后备力量紧缺的时期,尽可能的延长运动员的运动寿命已成为提高我国篮球运动水平最有效的手段。本文从理论上探讨分析了CBA运动员运动寿命的概念并对CBA与NBA运动员的年龄做了比较研究,分析结果表明:运动寿命特指运动员竞技能力达到高水平以后,正常情况下持续到不能再适应其原来参加的高水平重大比赛而退役的一段时间。在与NBA运动员运动寿命的对比研究中得出:CBA球员平均年龄为25.00±3.79岁,而NBA球员平均年龄为29.16±4.01岁,两者之间差值为4.16岁,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
     本研究在借鉴前人关于对运动寿命理论的基础上,参阅大量运动训练学、运动心理学、运动生理学、运动营养学、运动遗传学、运动医学等中外专家的研究成果,初选了训练学因素、遗传学因素、心理学因素、社会学因素、医学因素、营养学因素、意外事件因素7项指标作为影响CBA运动员运动寿命的主因素,在此结构下设的二级指标内容,均得到了专家的认定,具有可行性。本文研究的目的旨在得出影响CBA运动员运动寿命的主要因素,为延长我国篮球运动员的运动寿命提供理论依据。
The span of sport life is a complicate, developing and systematic process, and the length of CBA athlete's sport span reflects our country's basketball level. It is the most valid means of promoting our basketball level to prolong current players' sport span because the lack of reserve. This thesis theoretically analyzed the concept of sport span and did a comparison research on the age of both CBA and NBA athletes. The result shows: sport span means the period from accepting the professional sport training to terminating the career, the result of this research points out: the average age of CBA player is 25.0±3.79 years old, but average age of NBA player is 29.16 ± 4.01 years old, and there is a 4.16 years difference.( P<0.01)
    This research, based on previous theories of sport-life span, sport training, sport psychology, sport physiology, sport dietetics, sport genetics, sport medicine etc., selects 7 primary indexes, which include training factor, accident factor, dietetic factor, medical factor, social factor, psychological factor and genetic factor to be the main causes affecting CBA players' sport span. Experts confirm all the second indexes which are based on primary. The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is to find the main factors affecting CBA players sport span, and to provide basic theories on prolonging their sport span.
引文
[1] 《辞海》编辑委员会 辞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99.8
    [2] 田麦久 武福全主编 运动训练科学化探索 人民体育出版社 1988.1
    [3] 田麦久 论运动训练计划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1999.15 23-33
    [4] 谭长青 彭杰 运动员运动寿命的人文社会学因素 湖北体育科技 2002.3
    [5] 秋水 第27届奥运会带给我们的启示与思考 体育工作情况 2001.2
    [6] 刘吉 谈体育理论研究 体育科学 1997.17
    [7] 杨国庆 优秀运动员“运动寿命”影响因素的系统分析 运动训练 1994
    [8]刘建和 关于运动寿命的理论概述与主因透析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19953
    [9] 彭杰 优秀运动员运动寿命研究导论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2001.12
    [10] 褚翔 关于美国职业篮球队员的年龄问题研究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1990.2
    [11] 高明发 对优秀男子篮球运动员运动寿命的研究 中国体育科技 2000.5
    [12] 黄建文 徐光飞 优秀男篮运动员年龄问题的探讨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1998.3
    [13] 肖焕禹 孙庆杰 我国与世界各国优秀田径运动员运动寿命的比较研究
    [14] 蒋惠珍 影响我国田径运动员运动寿命的因素分析 浙江体育科学
    
    2000.12
    [15] 张庆宝 足球运动员运动寿命初探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1995.4
    [16] 韩慧 赵连甲 对我国优秀女子跳高运动员“运动寿命”的研究 浙江体育科学 1998.5
    [17] 竭晓安、姚侠文 对影响我国女子体操运动员运动寿命原因的探讨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0.9
    [18] 王立民 论我国男子篮球的战略目标及技术对抗性训练原则 中国体育科技 2003.3
    [19] 李可可 欧英书 我国篮球运动心理研究的现状与建议 湖北体育科技 1995.4
    [20] 姚鸿恩、荣湘江 我国篮球运动员运动损伤患病率调查安徽 体育科技 2002.6
    [21] 王永盛 现代运动训练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1994
    [22] 黄希庭 心理学导论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5
    [23] 杨锡让主编 实用生理学 北京体育出版社 1998.5
    [24] 彭杰 运动寿命研究的人文社会学视角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2.3
    [25] 邓飞 中、外优秀男子篮球运动员的身高、体重、年龄特征比较研究 中国体育科技 2002.2
    [26] 张传义 李卫平 对CBA与NBA篮球队员身高、体重、年龄问题的比较研究 体育与科学 2002.4
    [27] 王玉珠 从个性的角度看中西方女运动员的运动寿命 浙江体育科学 1997.1
    [28] 杨萍 我国与世界女子优秀游泳选手运动寿命的比较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1996.6
    [29] 刘超 马勇 杨文珍 延长山东省田径运动员寿命的对策比较 中国体育教练员 2001.1
    [30] 丛玉珍 以切身体会谈女子铅球运动员的运动寿命 2002.6
    [31] 郑旗 李吉慧编著 现代体育科学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1
    [32] 楼益昊 张杰 CBA甲A队员的年龄特征研究 湖北体育科技 1999.2
    [33]王正询 林兆平 简明人类遗传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12 77-85
    [34] 李一雪 高学珊主编 运动遗传学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2 224
    [35] 张保华 我国可测量项目优秀运动员退役的年龄特征及退役致因的研究 体育管理学 1996
    [36] 邓树勋 洪泰田主编 运动生理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
    [37] 傅桂红 陈树华 社会转型期我国高水平男子篮球运动员 运动年限问题研究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02-3
    [38] 孙明治 刘玉林主编 篮球运动高级教程 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0.10
    [39] 叶国雄 陈树华主编 篮球运动研究必读 人民体育出版社 1998.6
    [40] 孙明治 篮球纵横 人民体育出版社 1996.10
    [41] 田麦久主编 运动训练学 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0.8
    [42] 茅鹏 运动训练新思路 人民体育出版社 1999.
    [43] 全美篮球体能教练员协会 孙欢译 NBA体能训练
    
    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4.1
    [44]马淑泰 浅谈延长运动寿命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 2002.3
    [45]卢亮球 黄春萍 现代篮球运动攻防技战术及训练发展新特点的研究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00.3
    [46]王保成 匡鲁彬 篮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的基本理论与内容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1.9
    [47]王结春 篮球运动员的比赛心理分析及训练 安庆师范学院 学报 2001.2
    [48]郭升平 中外优秀男子篮球运动员身高、体重、年龄的比较研究 2002.7
    [49]左琼 培养高素质教练员人才的改革与实践 北京体育大学 1998.6
    [50]赵映辉 试论篮球教练员的心理素质与临场指挥能力 中国体育科技 1998.1
    [51]吴燕 竞技体育对教练员素质和能力的新挑战 安徽体育科技2002.6
    [52]黄莉 教练员科学文化素质的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03.8
    [53]丛明滋 篮球运动员心理压力的成因与对策 辽宁体育科技 2003.8
    [54]任重 接云峰 篮球运动员心理训练探讨 山东体育科技 2002.3
    [55]张廷印 论篮球运动员的心理训练 山西师大学报 1995.12
    [56]曹卫星 篮球运动员临场心理状态剖析 湖北体育科技
    
    1997.3
    [57]张红兵 浅淡篮球运动员心理素质的培养 安徽体育科技 1997.2
    [58]刘小莲 赵世飞 影响篮球运动员比赛心理的因素及篮球运动员的心理训练方法 2001.9
    [59]孙宝聪 篮球运动员良好心理素质的作用极其培养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03.1
    [60]李敏杰 少年篮球运动员生长发育特点及其力量训练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1998.4
    [61]王桂香 史视梅 体型的遗传与运动选材 山东体育科技 1994.4
    [62]赖荣兴 试论人体运动能力的遗传特征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1998.9
    [63]景涛 运动能力的遗传研究方法 云南大学学报 2000.12
    [64]刘建国 孙继新 篮球运动员合理的营养补充与建议 延边大学学报 2003.6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