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南京国民政府的边政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边疆史地是历史地理学研究的重要对象。南京国民政府执政时期,是近代中国边疆观和历史疆域发展演变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阶段,南京国民政府的边政,属于中国边疆史地研究领域的重要内容。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系统疏理、挖掘史料及探索新的视角,对南京国民政府的边疆观、民族观、治边理念、边政机构设置、边政实践、边政得失及其特点等诸多方面,进行了较为系统、深入而全面的探讨。
     笔者以实证的方式并运用历史比较研究方法,考察了南京国民政府的国家主权观、边疆观及民族观等问题。认为新航路开辟后,西方国家近代意义的边疆理论逐步形成,伴随着西方势力的逐步东渐,中国开始产生近代意义的国家主权观、边疆与民族认识等新观念。随着近代民族国家形态下国家主权观、边疆观、民族观的产生,中国传统的治边思想和治边方略,逐步被新的更合理的认识和相应的施政所取代。
     通过查阅大量原始资料及民国学者关于南京国民政府边政的论述,笔者对南京国民政府的治边理念进行考察,认为其治边理念主要包括三民主义的治边原则、宣示中国对边疆的主权、促进边疆地区的整体发展等方面的内容。这既是南京国民政府治边观念的体现,也是基于其边疆观与民族观及其相关的社会现实与政治形态而产生的。
     在中央及边疆地区,南京国民政府设置较系统的边政管理机构,这些机构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具有近代西方政治机构的性质;中央层面的管理机构设置较多且相对完整;边疆各省边政机构的隶属体系不相一致,虽按近代的理念设置,但缺乏统一的规划与管理,并非是决策或者实施的机构,而多具有研究的性质;表现出中国的治边政治传统与近代西方政治理念共同作用于边疆治理理论及其实践的二元性特色;中央边政管理机构与地方边政管理机构的纵向联系较为薄弱,治边管理机构的权威性及功效也不甚明显等。
     在南京国民政府时期,边疆地区既有帝国主义“次级势力”的存在,也有近代地方政治意识影响下兴起的具有较大自主性的边疆地方政治势力或地方军事实力派,导致边疆地区与南京国民政府中央的关系错综复杂,直接影响了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边政。
     论文从政治、经济、教育文化等三个方面,详细讨论了南京国民政府的边政实践以及相关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对南京国民政府边政的得失进行了分析,认为南京国民政府的边政受到中央政治权威、传统政治思想、国际政治形势、地缘政治关系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其边政的理念及其实践虽较前代有明显的进步,但也存在诸多的不足与局限,并表现出过渡形态、边缘性、实用倾向突出等重要的特征。
Borderland history and geography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research objects of the historical geography. The period when the Nanjing National Government(NNG) was in power is an indispensable stage in the course of history in which modern China’s border philosophy and the historical territory underwent a great change. The NNG’s border governing belongs to the study of China's borderland history and geography. This dissertation, based on previous studies and by dredging and mining historical data, intends to have a systematic and thorough study on the NNG’s frontier concepts, ethnicity views, governing ideas, institutional setup, governing practice and gains and losses etc.
     By using the empirical and comparative approaches, the author examines the NNG’s views of national sovereignty, border issues and ethnicity. The author believes that after the new sea routes opened, the modern sense of the frontier theory in the western countries came into being and that with the eastward western forces, China began to have the modern concepts such as national sovereignty, border and ethnicity views. With the forming of modern national sovereignty, border philosophy and ethnicity views,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borderland ideas and strategy were gradually replaced by new and more rational policies.
     While reading a great deal of original data and books and theses on the concerned subject, the author studies the NNG’s frontier governing ideas and concludes that the NNG’s frontier philosophy was mainly composed of the followings, i.e., the governing rules of Three Peopls’s Priciples, declaring China’s sovereignty over the border, promoting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in the border areas and so on. These ideas not only embodied the NNG’s frontier philosophy but also generated from its border and ethnicity views as well as the related social reality and political patterns.
     Both in the central and border areas, the Nanjing government set up more systematic political institutions that bore the following features. First, all these institutions had the same characteristics as that of modern Western political organizations. Second, the institutions in the central level were more and relatively perfect. Third, the institutions in different frontier provinces had different subordinacies. Forth, these border institutions were set up on the basis of the modern concept, but they lacked consistent planning and managing, and what’s more, they were of academy but not of policy-making and execution. Fifth, these institutions had a duality characteristic which traditional Chinese political philosophy and modern western political ideas both affected the border governing theory as well as its practices. Sixth, the vertical linkages were rather weak between the central and local border management agencies. Seventh, the authority and the effects of the management agencies were less obvious.
     During the NNG’s rein, there co-existed the imperialism "sub force" and the local political forces or military strengths in the border areas. The local forces appeared under the influence of modern political awareness and had greater autonomy. Consequently, this led to the complicated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border areas and the Nanjing government, which had a direct influence on the NNG’s border rul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olitics, economy, education and culture, the author has a detailed study on the NNG’s border practices and the related issues. Based on this, he analyzes its gains and losses. The author holds the view that the NNG’s border governing was influenced by multiple important factors, such as the central political authority, the traditional political ideology, international situations, geopolitical relations and so on. Although the NNG had made much more progress than their antecessors in border governing concepts and practices, they still had many deficiencies and limitations. And such features as transition, marginality and practice were indicated in their governing.
引文
中央组织部边疆语言编译委员会编印:《朱部长讲边疆问题与边疆工作》,1942年。
    中国西北文献丛书编辑委员会编:《中国西北文献丛书》,兰州古籍书店1990年影印版。
    中国文献丛书工作指导委员会等主编:《中国西南文献丛书》,兰州大学出版社,2004年。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等:《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5辑第1编政治(一),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年。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等:《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5辑第2编教育(一)、(二),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年。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等:《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5辑第3编教育(一),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年。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民国治藏行政法规》,五洲传播出版社,1999年。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冯玉祥日记》,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年。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合编:《奉使办理藏事报告书》,中国藏学出版社,1993年。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编:《九世班禅内地活动及返藏受阻档案汇编(选编)》,中国藏学出版社,1992年。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编:《康藏纠纷档案选编》,中国藏学出版社,2000年。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孙殿英部青海屯垦档案史料选》,《民国档案》,1994年第4期。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孙殿英部青海屯垦档案史料选(续)》,《民国档案》,1995年第1期。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水利委员会拟送“西北水利十年建设计划初稿”》,《民国档案》2000年第4期。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酝酿制定“西南、西北及江南三区轻工业开发计划”史料三件》,《民国档案》,2002年第3期。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等编:《元以来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关系档案史料汇编》,第6、7册,1994年。
    云南省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续云南通志长编》上、中、下,云南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印刷厂1985年。
    西藏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西藏地方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西藏人民出版社,1986年。
    四川省档案馆、四川民族研究所编:《近代康区档案资料选编》,四川大学出版社,1990年。
    四川省建设厅编:《四川西北边区垦牧调查报告》,四川省政府建设厅印,1938年。
    全国经济委员会:《西北建设实施计划及进行程序》,《中央周报》第316期,1934年。
    蒙藏委员会编:《总理对蒙藏之遗训及中央对于蒙藏之法令》,1934年印。
    甘肃省图书馆书目参考部编:《西北民族宗教史料文摘(新疆分册)》(上、下),甘肃省图书馆出版,1985年。
    (民国)赵尔巽等撰:《清史稿》,中华书局,1976年标点本。
    陈秉渊:《蒋系马步芳集团争取青海省党务的内幕》,《青海文史资料选辑》,第4辑,青海人民出版社,1965年。
    杜聿明:《蒋介石解决龙云的经过》,云南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云南文史集粹》第三卷,云南人民出版社2004年。
    范承枢:《卢汉任云南省主席经过》,《云南文史资料选辑》第8辑,云南人民出版社,1965年。
    韩振华主编:《我国南海诸岛史料汇编》,东方出版社,1988年。
    金绍先:《国民党反动势力进入和统治新疆》,《新疆文史资料选辑》第二辑,新疆人民出版社,1979年。
    李根源辑,杨文虎,陆卫先主编:《永昌府文征》,云南美术出版社,2001年。
    廖石诚:《中国西南实业协会及其在抗战期间的活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西南地区文史资料协作会议编《抗战时期内迁西南的工商企业》,云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
    龙云等:《云南行政纪实》,云南财政厅印刷局,1943年。
    卢秀璋主编:《清末民初藏事资料选编(1877—1919)》,中国藏学出版社,2005年。
    吕一燃编:《北洋政府时期的蒙古地区历史资料》,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9年。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西南地区文史资料协作会议编:《抗战时期内迁西南的工商企业》,云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
    秦孝仪主编:《革命文献》第88辑,(台湾)中央文物供应社,1981年。
    秦孝仪主编:《革命文献》第89辑,(台湾)中央文物供应社,1981年。
    秦孝仪主编:《革命文献》第90辑,(台湾)中央文物供应社,1981年。
    秦孝仪主编:《先总统蒋公思想言论总集》,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党史委员会印,1984年。
    荣孟源主编:《中国国民党历次代表大会上及中央全会资料》(上、下),光明日报出版社,1984年。
    孙季康:《蒋介石解决龙云的经过》,政协云南省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编:《云南文史资料选辑》第1辑,云南人民出版社,1962年。
    孙中山:《建国方略》,广东人民出版社,2007年。
    万仁元、方庆秋主编:《中华民国史史料长编》,第61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
    王剑萍:《西北四马在宁夏合击孙殿英的回忆》,《青海文史资料选辑》,第3辑,青海人民出版社,1964年。
    王铁崖主编:《中外旧约章汇编》,三联书店,1962年。
    徐百约编:《中华民国法规大全》第1册,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
    姚钧:《马鸿逵、马步芳宁夏拒击孙殿英纪略》,《青海文史资料选辑》,第1—5辑合订本,青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
    张大军:《新疆风暴七十年》,第1至9册,(台北)兰溪出版有限公司,1981年。
    张玬、王忍之编:《辛亥革命前十年时论选集》,三联书店,1977年。
    张绍庭:《吴鹤龄和“蒙古各盟旗代表联合驻京办事处”的活动》,《内蒙古文史资料》,第6辑,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79年。
    张为炯:《西康建省及刘文辉的统治》,政协四川省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编:《四川文
    史资料选辑》,第16辑,四川人民出版社,1983年。
    张羽新、张双志编纂:《民国藏事史料汇编》,学苑出版社,2005年。
    赵心愚等编:《康区藏族社会珍稀资料辑要》上、下,巴蜀书社2006年。
    赵心愚等编:《康区藏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辑要》,四川民族出版社2004年。
    赵心愚等编:《清季民国康区藏族文献辑要》上、下,四川民族出版社2004年。
    骋陆:《西南公路歌》,《西南公路》第243、244合期,1943年。
    段钟榕:《西南经济概况与经济建设》,《西南建设》,第1卷第1期,1937年。
    方保汉:《近代边疆政制述略》,《新亚细亚》第8卷第3期,1934年。
    格桑泽仁:《西康改省之计划》,《新亚细亚》,第2卷第5期,1931年。
    黄天硕:《西康建省问题》,《新亚细亚》第2卷第5期,1931年。
    季树人:《滇边车里移垦计划》,《西南导报》第1卷第2期,1938年。
    贾士毅:《从战时经济说到西南经济建设》,《西南导报》第1卷第2期,1938年。
    开发西北协会:《西北农业计划》,《开发西北》第2卷第3期,1934年。
    康时振:《我国公路建设之检讨》,《西南公路》第238、239合期,1943年。
    黎小苏:《青海建省之经过》,《新亚细亚》第8卷第3期,1934年。
    梁瓯第:《论边政制度的革新》,《边政研究》第6卷第1期,1947年。
    凌纯声:《中国边政改革刍议》,《边政公论》第6卷第1期,1947年。
    陆为震:《近年来蒙藏改革之设施与计划》,《新亚细亚》第2卷第3期,1931年。
    孟宪麟:《西北水利建设之回顾与前瞻》,《现代西北》第7卷第3期,1944年。
    孟宪麟:《西北水利建设之回顾与前瞻(续)》,《现代西北》第7卷第4期,1944。
    宋希尚:《西北公路建设之回顾与前瞻》,《西北经济通讯》,第1卷第4、5、6合期,1941年。
    孙亚夫:《实施战时移垦刍议》,《西南导报》第1卷第1期,1938年。
    王正董:《国民党应该重整》,《陇铎》第2卷第5期,1948年。
    韦以敝:《西南交通建设与长期抗战》,《西南导报》第1卷第1期,1938年。
    魏崇阳:《西北巡礼(续)》,《新亚细亚》第8卷第6期,1934年。
    吴志忠:《建设国民经济与推进西北合作社》,《西北向导》第4期,1936年。
    西南导报社:《黔拟设农业推广实验区》,《西南导报》第2卷第1期,1938年。
    西南导报社:《西南公路之联运路线》,《西南导报》第1卷第1期,1938年。
    西南导报社:《西南移垦团出发云南》,《西南导报》第1卷第1期,1938年。
    西南导报社:《西南各省耕地及荒地之统计》,《西南导报》第1卷第2期,1938年。
    西南导报社:《中央积极整顿西南水利》,《西南导报》第1卷第1期,1938年。
    西南导报社:《农本局发展西南业务》,《西南导报》第1卷第1期,1938年。
    西南导报社:《农本局办理康农业贷款》,《西南导报》第2卷第2、3合期,1939年。
    新亚细亚学会:《敬送黄专使赴新宣慰》,《新亚细亚》第5卷第6期,1933年。
    许公武:《调整边政机构之拟议》,《边政公论》第6卷第1期,1947年。
    俞仁:《有线无路之铁道网》,《西南导报》第1卷第3期,1938年。
    张国瑞:《如何建设西南》,《西南导报》第1卷第1期,1938年。
    张汉光:《边政往何处去》,《边政公论》第6卷第3期,1947年。
    张嘉璈:《抗战以来之交通设施》,《西南导报》第2卷第2、3合期,1939年。
    边事研究会:《发刊词》,《边事研究》创刊号,1934年。
    [日]日本朝日新闻社编,黄伦芳译:《满蒙问题》,大北印书局,1932年。
    曹树勋:《边疆教育新论》,正中书局,1945年。
    长江等:《西北战云》,大众出版社,1938年。
    陈碧笙:《边政论丛》,战国丛书社,1930年。
    陈健夫:《西藏问题》,上海商务印书馆,1935年。
    陈正祥编著:《广西地理志》,正中书局,1946年。
    陈重为:《西康问题》,上海中华书局,1930年。
    戴季陶等:《西北》,新亚细亚学会,1933年。
    邓珠娜姆:《中国边疆之路》,出版社、出版年月不详。
    方秋苇:《中国边疆问题十讲》,引擎出版社,1937年。
    方秋苇:《非常时期之边务》,中华书局,1937年。
    方显廷等:《西南经济建设论》,独立出版社,1942年。
    高长柱:《边疆问题论文集》,正中书局,1941年。
    格桑泽仁:《边人刍言》,西藏文化促进会,1946年。
    郭道甫:《呼伦贝尔问题》,大东书局,1930年。
    洪涤尘:《新疆史地大纲》,南京正中书局,1935年。
    华企云:《满洲与蒙古》,黎明书局,1932年。
    华企云《蒙古问题》,上海黎明书局,1930年。:
    华企云编:《云南问题》,上海大东书店,1933年。
    黄奋生:《边疆屯垦人员手册》,青年出版社,1946年。
    黄慕松:《我国边政问题》,西北导报社印,1936年。
    纪霭士:《察哈尔与绥远》,上海文化建设月刊社,1937年。
    江应梁:《边疆行政人员手册》,云南省民政厅边疆行政设计委员会编印,1944年。
    蒋介石:《中国之命运》,中央训练团印,1943年。
    蒋君章:《西南经济地理》,商务印书馆,1943年。
    蒋君章:《新疆经营论》,正中书局,1937年。
    蒋君章等:《中国边疆地理》,文信书局,1944年。
    柯象峰:《西康社会之鸟瞰》,重庆正中书局,1940年。
    李寰:《新疆研究》,中国边政学会发行,1944年。
    凌纯声等:《中国今日之边疆问题》,南京正中书局,1934年。
    马鸿亮:《西北国防问题》,上海经纬书局,1936年。
    梅心如:《西康》,南京正中书局,1934年。
    秦墨哂:《西藏问题》,南京印刷公司印行,1931年。
    任乃强:《康藏史地大纲》,雅安建康日报社,1942年。
    施建生:《西南工业建设方案》,中山文化教育馆,1939年。
    思慕:《中国边疆问题讲话》,上海生活书店,1937年。
    谭惕吾:《内蒙之今昔》,内政研究会边政丛书,1934年。
    汪昭声:《西北建设论》,青年出版社,1943年。
    王金绂:《西北之地文与人文》,商务印书馆,1935年。
    王燕浪:《西南与西北》,国民出版社,1943年。
    卫惠林:《边疆民族问题与战时民族教育》,南京中山文化教育馆编印,1937年。
    西尊:《边疆与国防》,广东省地方行政干部委员会编印,1942年。
    行政院农村复兴委员会编:《广西省农村调查》,上海商务印书馆,1935年。
    杨履中:《云南全省边民分布册》,云南省民政厅边疆行政设计委员会编印,1946年。
    杨森编著:《贵州边胞风习写真》,贵州省政府边胞文化研究会骗印,1947年。
    尹扶一等:《西藏纪要》,蒙藏委员会编印室,1930年。
    曾问吾:《中国经营西域史》上海书店,1989年。
    张凤岐编:《云南外交问题》,上海商务,1937年。
    张人鉴:《开发西北实业计划》,北平著者书店,1934年。
    中央训练委员会西北干部训练团西北问题研究室印:《西北问题论丛》第三辑,1943年。
    中央政治学校政治部:《战时移垦边疆问题》,正中书局,1939年。
    朱子爽:《中国国民党的边疆政策》,国民图书出版社,1944年。
    [美]易劳逸:《1927—1937年国民党统治下的中国流产的革命》(中译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2年。
    陈崇凯:《民国时期西藏地方代表参政议政活动述略—再驳“民国西藏独立论”》,《青海民族学院学报》,2004年第2期。
    陈国宝:《试论民国时期云南边疆的殖边督办》,《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6年第2辑。
    陈立华:《浅析1943年喜饶嘉措进藏受阻事件》,《西藏大学学报》,2006年4期。
    陈谦平:《“热振事件”与战后国民政府的西藏政策》,《民国档案》,2006年第1期。
    陈谦平:《西藏革命党与中国国民党关系考》,《历史研究》,2002年第3期。
    陈谦平:《战后国民政府的西藏政策》,《南京大学学报》,2002年第3期。
    褚静涛:《国民政府收复台湾考论》,《南京大学学报》,2000年第6期。
    褚静涛:《论国民政府收复台湾的策略》,《江海学刊》,2005年第2期。
    崔巍:《国民政府对九世班禅的后事处理》,《民国档案》,2001年第2期。
    丁玲辉:《清末民国时期中央政府在西藏办学始末》,《西藏民族学院学报》,2006年第5期。
    段金生:《近代国人关于新疆的认识》,《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9年第2期。
    冯海燕:《张治中在40年代对新疆国际环境的认识及其亲苏政策》,《武汉大学学报》,1998年第3期。
    符雪红:《20世纪中国边政研究与边区开发理论述评》,《学术探索》,2004年第9期。
    付晓丽:《国民政府与1947年西藏“商务代表团”的出访》,《历史教学》,2007年第10期。
    格桑达吉、喜饶尼玛:《抗战前夕九世班禅额尔德尼在内蒙古的活动》,《内蒙古社会科学》,1991年第6期。
    郭弘:《民国时期甘肃藏区新式学校教育述评》,《社科纵横》,2004年第5期。
    郭学旺:《开罗会议后中国政府收复台湾的准备》,《台湾研究》,1997年第2期。
    洪崇文:《云南殖边督办公署治边能力剖析》,《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2年第3期。
    洪崇文:《民国时期云南边疆管理机构的重组》,《云南民族学院学报》,1999年第2期;
    《民国时期云南殖边督办公署与道的承袭问题》,《云南社会科学》,2000年增刊。
    侯风云:《试论南京国民政府统一新疆的斗争》,《安徽史学》,2004年第6期。
    侯强:《民国政府对西沙群岛的鸟粪开发》,《文史杂志》,2001年第5期。
    胡平生:《政治权谋与战争创伤—一九三四年“拒孙之役”始末》,《台大历史学报》,2005年第36期。
    胡岩:《南京国民政府反对帝国主义分裂西藏的历史考察》,《民国档案》,2003年第2期。
    黄建华:《国民政府从盛世才手中谋取新疆的两次策划及失败的原因探析》,《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第1期。
    黄建华:《国民政府从金树仁手中谋取新疆的设想与失败》,《乌鲁木齐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第3期。
    黄天华:《论民国时期西康建省》,《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第4期。
    黄天华:《国民参政会川康建设期成会述论》,《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第2期。
    郎维伟:《国民政府在第三次康藏纠纷中的治藏之策》,《民族研究》,2005年第4期。
    李国强:《民国政府与南海群岛》,吕一燃主编《中国海疆历史与现状研究》,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5年。
    李嘉谷:《盛世才与新疆》,《近代史研究》,1996年第6期。
    李金明:《抗战胜利后中国政府维护西沙、南沙群岛主权的斗争》,《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8年第3期。
    李良品:《论国民政府时期贵州的民众教育》,《贵州文史丛刊》,2004年第4期。
    李鸣:《中国近代民族自治的历史演进》,《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07年第5期。
    李鹏年:《浅析九世班禅返藏受阻及其原因》,《中国藏学》,1992年第1期。
    李鹏年:《略述九世班禅圆寂致祭和十世班禅转世坐床》,《中国藏学》,1989年第2期。
    李鹏年:《试述国民党政府主持十四世达赖喇嘛转世坐床》,《社会科学战线》,1991年第4期。
    李玉伟:《民国时期国民党的民族政策及内蒙古的民族问题》,《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4年第1期。
    林金枝:《1912—1949年中国政府行使和维护南海诸岛主权的斗争》,《南洋问题研究》,1991年第4期。
    刘国武:《南京政府对康藏纠纷的定性及解决措施》,《史学集刊》,2004年第2期。
    刘国武:《三十年代初的川藏战争》,《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第1期。
    刘国武:《1927—1937年国民政府的对藏政策及接管措施》,《史学月刊》,2004年第3期。
    刘国武:《论吴忠信使藏》,《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第4期。
    刘国武:《论黄慕松使藏》,《云南民族学院学报》,2003年第1期。
    刘琳琳、王立艳:《民国治藏法律研究简述》,《中央政治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第5期。
    刘慕燕:《寻访九世班禅转世灵童及认定十世班禅正身概述》,《中国档案》,1989年第6期。
    刘文远:《从〈施政纲领〉看张治中治理新疆的方针》,《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0年第6期。
    吕一燃:《近代中国政府和人民维护南海诸岛主权概论》,《近代史研究》,1997年第3期。
    马守平、喜饶尼玛:《试析国民政府支持九世班禅在内地活动的历史内涵》,《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07年第2期。
    马守平、喜饶尼玛:《国民政府“班禅问题”得失谈》,《西藏民族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
    马玉华:《国民政府的边疆民族政策初探》,《贵州民族研究》,2007年第5期。
    马玉华:《20世纪上半叶民国政府对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的调查》,《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5年第1期。
    马玉华:《云南省边疆行政设计委员会述论》,《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6期。
    马玉华、庄成余:《贵州省边胞文化研究会述论》,《贵州民族研究》,2006年第3期。
    马宗英:《庚子赔款与西北教育——英国庚子赔款与国民党西北政策的调整》,《宁夏社会科学》2004年第6期。
    莫子刚:《吴鼎昌与抗战时期的贵州禁政(1938-1949)》,《抗日战争研究》,2006年第4期。
    潘先林:《龙云的民族思想及其统治时期的云南边政建设》,李国强等主编:《中国边疆研究能报·云南专号》,新疆人民出版社,1998年。
    皮明勇:《九世班禅返藏受阻与国民政府的治藏策略》,《近代史研究》,2000年第4期。
    饶品良:《战后中苏东北问题交涉与国统区的民众反苏运动》,《俄罗斯研究》,2006年第1期。
    石硕:《民国时期西藏独立质疑》,《中国藏学》,1995年第1期。
    孙宏年:《国民参政会与国民政府的治藏政策—以治藏议案为中心》,《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2年第3期。
    孙宏年:《国民参政会中的藏族参议员与国民政府治藏政策》,《西藏研究》,2001年第4期。
    孙懿:《抗战时期民国政府的边疆教育政策》,《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5年第4期。
    唐景福:《民国时期历届中央政府维护西藏主权的措施》,《中国藏学》,1997年第1期。
    童恩强:《西康建省始末记》,《民国春秋》,1996年第2期。
    汪振友:《战后中共关系中的东北问题》,《西伯利亚研究》,2007年第4期。
    王海滨:《中国国民党与琉球问题》,《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7年第3期。
    王柯:《国民国家与民族问题——关于中国近代以来民族问题的历史思考》,载《周口新
    闻网周》(http://www.zkxww.com/PAPERS/lunwen/zhengzhi/mzzy/200810/5584_2.html)。
    王文成:《滇西抗战与云南龙潞边区土司制度的延续》,《抗日战争研究》,1994年第2期。
    王燕:《浅析第三次康藏纠纷》,《民国档案》,2003年第2期。
    吴楚克:《台湾〈中国边政〉述评》,《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4年第2期。
    吴士存:《民国时期的南海诸岛问题》,《民国档案》,1996年第3期。
    喜饶尼玛:《民国时期的西藏地位刍议》,《青海民族学院学报》,1995年第2期。
    喜饶尼玛:《民国时期出席全国性政治会议的西藏地方代表》,《中国藏学》,1989年第2期。
    喜饶尼玛:《论民国时期十三世达赖喇嘛的心理嬗变》,《中国藏学》,1998年第3期。
    喜饶尼玛:《民国时期西藏驻京总代表贡觉仲尼评述》,《中国藏学》,2000年第1期。
    徐中林、王希隆:《试论民国时期中央政府对西藏的文化教育政策》,《中国藏学》2004年第2期。
    徐中林、王希隆:《吴忠信与西藏》,《兰州大学学报》,2005年第3期。
    闫天灵:《试论抗战前十年国民政府对内蒙古的政策定位》,《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1年第1期。
    杨树标、王侃:《论南京国民政府的对台政策》,《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第5期。
    杨作山:《民国时期中央对藏政策述论》,《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1993年第4期。
    杨作山:《民国时期边疆民族政策刍议》,《固原师专学报》,2000年第5期。
    姚兆麟:《班禅大师返藏与〈十七条协议〉》,《中国藏学》,1991年第3期。
    扎洛:《第十三世达赖喇嘛转世灵童候选拉木登珠1938—1939年间滞留西宁问题探析》,《西藏民族学院学报》,2004年第2期。
    张践:《班辕返藏与“甘孜事迹”》,《青海民族研究》,2007年第5期。
    张双志:《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民族思想和民族政策——以蒙藏问题为中心》,《中国藏学》,2003年第4期。
    张文芝:《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对云南边疆民族地区的治理》,《云南档案》,2005年第3期。
    张用建:《抗战前十年国民政府开发西北的政策取向》,《四川大学学报》,2002年第5期。
    张羽新:《民国治藏要略》,《中国藏学》,2000年第4期。
    张振东:《试论张治中对新疆的贡献》,《新疆地方志》,2004年第1期。
    张子新、喜饶尼玛:《略论达扎摄政时期西藏的政局》,《青海民族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
    赵云田:《近代我国边疆民族中央管理机制演变》,《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1年第1期。
    周传斌:《刘曼卿—民国时期的西藏回族女杰》,《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2000年第3期。
    周竞红:《南京国民政府初期十年边疆民族事务管理机制与政策》,《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5年第3期。
    周伟洲:《1932—1933年西藏的政局》,《思想战线》,2007年第3期。
    周伟洲:《1930—1933年西藏与康、青战争之研究》,《西藏民族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
    周伟洲:《关于十四世达赖喇嘛坐床典礼的若干问题》,《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7年第2期。
    周锡银:《从民国时期达赖班禅的转世谈中央主权的行使》,《西藏研究》,1995年第2期。
    朱昭华:《从班洪事件到中缅“1941年线”的划定》,《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6年第3期。
    左双文:《国民政府与台湾光复》,《历史研究》,1996年第5期。
    左双文:《40年代中国收回澳门的策划及其受挫》,《近代史研究》,1999年第6期。
    (台湾)李信成:《杨增新在新疆(1912—1228)》,(台湾)国立政治大学民族研究所硕士论文,1992年。
    [美]吉尔伯特?罗曼兹主编:《中国的现代化》(中译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年。
    [美]拉铁摩尔著,唐晓峰译:《中国的亚洲内陆边疆》,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99-100页。
    《贵州通史》编委会:《贵州通史》1—3卷,当代中国出版社,2002年版。
    S.N.艾森斯塔得著,阎步克译:《帝国的政治体系》,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年。
    白振声、(日)鲤渊信一:《新疆现代政治社会史略(1912—1949)》,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
    蔡锦松:《盛世才在新疆》,河南人民出版社,1998年。
    陈慧生、陈超:《民国新疆史》,新疆人民出版社,1999年。邓锐龄等著:《元以来西藏与中央政府关系研究》,中国藏学出版社,2005年。
    方铁:《边疆民族史探究》,中国文史出版社,2005年。
    方铁主编:《西南通史》,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
    费正清等编:《剑桥中华民国史》,上下,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3。
    费正清等编:《中国:传统与变迁》,世界知识出版,2002年。
    冯建勇:《辛亥革命与近代中国边疆政治变迁研究——民族国家构筑视野下的蒙藏新边
    疆地区》,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论文,2008年。
    复旦大学历史系、复旦大学中外现代化进程研究中心编:《近代中国的国家形象与国家认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
    复旦大学历史系等主编:《近代中国的国家形象与国家认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
    广东省社科院历史研究室等编:《孙中山全集》,中华书局,1981年。
    胡涤非:《民族主义与近代中国政治变迁》,知识产权出版社,2009年。
    黄建华:《国民党政府的新疆政策研究》,民族出版社,2003年。
    黄建华著:《国民党政府的新疆政策研究》,民族出版社,2003年。
    黎小龙:《西南区域开发与社会史研究》,重庆出版社,2002年。
    李国栋:《民国时期的民族问题与民国政府的民族政策研究》,民族出版社,2007年。
    李义虎:《地缘政治学:二分论及其超越》,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
    厉声:《中国新疆历史与现状》,新疆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厉声、李国强主编:《中国边疆史地研究综述(1989—1998)》,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2年。
    梁公卿主编:《中国西南文献丛书》,兰州大学出版社,2004年。
    林恩显:《国父民族主义与民国以来的民族政策》,(台北)国立编译馆印行,1994年。
    刘继华:《民国时期的地方主义与民族主义—以宁夏、青海模式为中心》,兰州大学硕士论文,2005年。
    刘进:《中心与边缘——国民党政权与甘宁青社会》,天津古籍出版社,2004年。
    罗崇敏:《中国边政学新论》,人民出版社,2006年。
    马大正、刘逖所:《二十世纪的中国边疆研究——一门发展中的边缘学科的演进历程》,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7年。
    马大正主编:《中国古代边疆政策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
    马大正主编:《中国边疆经略史》,中州古籍出版社,2000年。
    马汝珩、马大正主编:《清代边疆开发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
    马汝珩、马大正主编:《清代的边疆政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
    马玉华:《国民政府对西南少数民族调查之研究(1929-1948)》,云南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买玉华:《金树仁统治时期的新疆政治与社会》,兰州大学硕士论文,2005年。
    阮炜:《地缘文明》,上海三联书店,2006年。
    王建民等著:《中国民族学史》,上下卷,云南教育出版社,1998年。
    王劲:《甘宁青民国人物》,兰州大学出版社,1995年。
    王兆刚:《国民党训政体制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
    乌兰少布:《中国国民党的对蒙政策(1928—2949)》,《内蒙古近代史论丛》第三辑,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7年。
    吴楚克:《中国边疆政治学》,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5年。
    谢本书等:《云南民族政治制度史》,云南人民出版社,1996年。
    谢铁群编著:《历代中央政府的治藏方略》,中国藏学出版社,2005年。
    新疆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著:《新疆简史》,第1—3册,新疆人民出版社,1980年。
    许宪隆:《诸马军阀集团与西北穆斯林社会》,宁夏人民出版社,2001年。
    杨策、彭武麟:《中国近代民族关系史》,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9年。
    杨建新主编:《中国西北文献丛书续编》,甘肃文化出版社,1999年。
    杨天石:《蒋氏秘档与蒋介石真相》,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
    于沛等著:《全球化境遇中的西方边疆理论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
    余英时:《中国近代思想史中的激进与保守》,上海远东出版社,1994年。
    曾问吾:《中国经营西域史》,上海书店,1989年。
    张海鹏等主编:《中国历史上的西部开发》,商务印书馆,2007年。
    张宪文主编:《中华民国史》1—4卷,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张宪文主编:《中华民国史纲》,河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
    张玉法著:《中华民国史稿》(修订版),(台湾)联经出版事业公司,2001年。
    赵云田:《中国治边机构史》,中国藏学出版社,2002年。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编:《中华民国史研究三十年(1971~2002)》上中下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
    郑大华、邹小站主编:《中国近代史上的民族主义》,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
    郑汕主编:《中国边防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5年。
    钟文典主编:《广西通史》(全三卷),广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
    邹逸麟主编:《中国历史地理概述》,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邹逸麟主编:《中国历史人文地理》,科学出版社,2001年。
    王恩涌:《中国政治地理》,科学出版社,2004年,
    
    ①边政公论社:《发刊词》,《边政公论》创刊号,1941年,第1页。
    ②西尊:《边疆与国防》,广东省地方行政干部委员会编印,1942年,第1页。
    
    ①黄慕松:《我国边政问题》,西北导报社印,1936年,第40-43页。
    ②王铭铭:《东南与西南—寻找“学术区”之间的纽带》,《社会学研究》,2008年第4期。
    
    ①吴文藻:《边政学发凡》,《边政公论》第1卷第5、6合期,第1页。
    ②吴文藻:《边政学发凡》,《边政公论》第1卷第5、6合期,第2、3页。
    ③楚明善:《边政回忆与展望》,《边政公论》第4卷第1期,第1—2页。
    ①凌纯声:《中国边政改革刍议》,《边政公论》第6卷第1期,第1—12页。
    ②黄慕松:《我国边政问题》,第4页。
    ③吴楚克:《中国边疆政治学》,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137—138页。
    ①边政公论社:《发刊词》,《边政公论》创刊号,1941年,第1—4页。
    ①吴楚克:《中国边疆政治学》,第35—36、133页。
    ②许公武:《调整边政机构之拟议》,《边政公论》第6卷第1期,第18页。
    ③相关研究评述,参见本部分的“研究现状”。
    ①高长柱:《边疆问题论文集》,正中书局,1941年,第1页。
    ①[美]别生:《近代中国边疆宰割史》,国际问题研究会译印,1934年,第3页。
    ②柯象峰:《中国边疆研究计划与方法之商榷》,《边政公认》,创刊号,1941年,第47页。
    ③方铁:《论封建王朝治边的历史经验》,《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9年第2期。
    ④周平:《论我国边疆治理的转型与重构》,《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9年第2期。
    
    ①骆仲英:《我国边疆问题及其解决途径》,《边声月刊》第1卷第2期,1938年,第1页。
    ②方铁:《论封建王朝治边的历史经验》,《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9年第2期。
    ①周平:《论我国边疆治理的转型与重构》,《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9年第2期。
    ②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中国的边疆区域之范围,当时的学者认为“中国之边疆可分为东北、西北、西南、东南四部分,辽吉黑三省与蒙古东部,属于东北部,蒙古西部和新疆帕米尔以北的部分属于西北部,新疆帕米尔以南的部分西藏、西康和云南金河以西的部分是属于西南区,云南金河以东的部分和广西省则属于东南区。惟我们一般人的西南边疆,往往把广西包括在内,西北边疆,则包括新疆和蒙古的全部,而东北边疆则包括辽吉黑三省。此种方法,揆诸方位,固不免有歧误之处,但实际上反可简明”。(蒋君章、张国钧等:《中国边疆地理》,(重庆)文信书局,1944年,第2页。)民国时期关于边疆区域如何划分的说法,不下数十种,未形成统一之认识。
    ①王续添:《论民国时期的地方政治意识》,载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编:《中华民国史研究三十年(1971~2002)》上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
    ①马大正、刘逖:《二十世纪的中国边疆研究——一门发展中的边缘学科的演进历程》,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7年。
    ②吴楚克:《中国边疆政治学》,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5年。
    ③吴楚克:《台湾〈中国边政〉述评》,《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4年第2期。
    ④罗崇敏:《中国边政学新论》,人民出版社,2006年。
    ⑤符雪红:《20世纪中国边政研究与边区开发理论述评》,《学术探索》,2004年第9期。
    ⑥杨作山:《民国时期边疆民族政策刍议》,《固原师专学报》,2000年第5期。
    ①周竞红:《南京国民政府初期十年边疆民族事务管理机制与政策》,《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5年第3期。
    ②马玉华:《国民政府的边疆民族政策初探》,《贵州民族研究》,2007年第5期。
    ③张双志:《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民族思想和民族政策——以蒙藏问题为中心》,《中国藏学》,2003年第4期。
    ④孙懿:《抗战时期民国政府的边疆教育政策》,《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5年第4期。
    ⑤李国栋:《民国时期的民族问题与民国政府的民族政策研究》,民族出版社,2007年。
    ⑥郑汕主编:《中国边防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5年。
    ⑦李鸣:《中国近代民族自治的历史演进》,《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07年第5期。
    ⑧赵云田《近代我国边疆民族中央管理机制演变》,《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1年第1期。
    ①赵云田:《中国治边机构史》,中国藏学出版社,2002年。
    ②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等编:《元以来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关系档案史料汇编》,中国藏学出版社,1994年;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等编:《九世班禅内地活动及返藏受阻档案选编》,中国藏学出版,社1992年;中国藏学中心等编:《九世班禅圆寂致祭和十世班禅转世坐床档案选编》,中国藏学出版社,1991年;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等编:《十三世达赖圆寂致祭和十四世达赖转世坐床档案选编》,中国藏学出版社,1991年;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等编:《黄慕松吴忠信赵守钰戴传贤奉使办理藏事报告书》,中国藏学出版社,1993年。
    ③刘国武:《1927—1937年国民政府的对藏政策及接管措施》,《史学月刊》,2004年第3期。
    ④张羽新:《民国治藏要略》,《中国藏学》,2000年第4期。
    ⑤陈谦平:《战后国民政府的西藏政策》,《南京大学学报》,2002年第3期。
    ⑥陈谦平:《“热振事件”与战后国民政府的西藏政策》,《民国档案》,2006年第1期。
    ⑦杨作山:《民国时期中央对藏政策述论》,《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1993年第4期。
    ⑧谢铁群编著:《历代中央政府的治藏方略》,中国藏学出版社,2005年。
    ⑨徐中林、王希隆:《试论民国时期中央政府对西藏的文化教育政策》,《中国藏学》,2004年第2期。
    ①刘琳琳、王立艳:《民国治藏法律研究简述》,《中央政治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第5期。
    ②唐景福:《民国时期历届中央政府维护西藏主权的措施》,《中国藏学》,1997年第1期;喜饶尼玛:《民国时期的西藏地位刍议》,《青海民族学院学报》,1995年第2期。
    ③丁玲辉:《清末民国时期中央政府在西藏办学始末》,《西藏民族学院学报》,2006年第5期。
    ④皮明勇:《九世班禅返藏受阻与国民政府的治藏策略》,《近代史研究》,2000年第4期。
    ⑤郎维伟:《国民政府在第三次康藏纠纷中的治藏之策》,《民族研究》,2005年第4期。
    ⑥邓锐龄等著:《元以来西藏与中央政府关系研究》,中国藏学出版社,2005年。
    ⑦陈谦平:《西藏革命党与中国国民党关系考》,《历史研究》,2002年第3期。
    ⑧胡岩:《南京国民政府反对帝国主义分裂西藏的历史考察》,《民国档案》,2003年第2期;《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对英国分裂西藏的一场斗争》,《西藏研究》,1999年第1期。
    ①孙宏年:《国民参政会与国民政府的治藏政策—以治藏议案为中心》,《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2年第3期。
    ②孙宏年:《国民参政会中的藏族参议员与国民政府治藏政策》,《西藏研究》,2001年第4期。
    ③陈崇凯、刘淼:《从国家预算看民国政府对西藏的财政收入与管理——兼驳“民国西藏独立论”》,《西藏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
    ④刘国武:《南京政府对康藏纠纷的定性及解决措施》,《史学集刊》,2004年第2期;刘国武:《三十年代初的川藏战争》,《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第1期;王燕:《浅析第三次康藏纠纷》,《民国档案》,2003年第2期;周伟洲:《1930—1933年西藏与康、青战争之研究》,《西藏民族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
    ⑤马守平、喜饶尼玛:《国民政府“班禅问题”得失谈》,《西藏民族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周锡银:《从民国时期达赖班禅的转世谈中央主权的行使》,《西藏研究》,1995年第2期;李鹏年:《浅析九世班禅返藏受阻及其原因》,《中国藏学》,1992年第1期;马守平、喜饶尼玛:《试析国民政府支持九世班禅在内地活动的历史内涵》,《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07年第2期;刘慕燕:《寻访九世班禅转世灵童及认定十世班禅正身概述》,《中国档案》,1989年第6期;李鹏年:《略述九世班禅圆寂致祭和十世班禅转世坐床》,《中国藏学》,1989年第2期;崔巍:《国民政府对九世班禅的后事处理》,《民国档案》,2001年第2期;格桑达吉、喜饶尼玛:《抗战前夕九世班禅额尔德尼在内蒙古的活动》,《内蒙古社会科学》,1991年第6期;姚兆麟:《班禅大师返藏与〈十七条协议〉》,《中国藏学》,1991年第3期;张践:《班辕返藏与“甘孜事迹”》,《青海民族研究》,2007年第5期。
    ①刘国武:《论吴忠信使藏》,《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第4期;徐中林、王希隆:《吴忠信与西藏》,《兰州大学学报》,2005年第3期;刘国武:《论黄慕松使藏》,《云南民族学院学报》,2003年第1期;周传斌:《刘曼卿—民国时期的西藏回族女杰》,《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2000年第3期;喜饶尼玛:《民国时期西藏驻京总代表贡觉仲尼评述》,《中国藏学》,2000年第1期。
    ②马玉华:《20世纪上半叶民国政府对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的调查》,《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5年第1期。
    ③马玉华:《国民政府对西南少数民族调查之研究(1929-1948)》,云南人民出版社,2006年。
    ④谢本书等著:《云南民族政治制度史》,云南人民出版社,1996年。
    ①张文芝:《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对云南边疆民族地区的治理》,《云南档案》,2005年第3期。
    ②马玉华:《云南省边疆行政设计委员会述论》,《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6期。
    ③洪崇文:《云南殖边督办公署治边能力剖析》,《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2年第3期;洪崇文:《民国时期云南边疆管理机构的重组》,《云南民族学院学报》,1999年第2期;《民国时期云南殖边督办公署与道的承袭问题》,《云南社会科学》,2000年增刊。
    ④陈国保:《试论民国时期云南边疆的殖边督办》,《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6年第2辑。
    ⑤王文成:《滇西抗战与云南龙潞边区土司制度的延续》,《抗日战争研究》,1994年第2期。
    ⑥朱昭华:《从班洪事件到中缅“1941年线”的划定》,《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6年第3期。
    ⑦潘先林:《龙云的民族思想及其统治时期的云南边政建设》,李国强等主编:《中国边疆研究能报·云南专号》,新疆人民出版社,1998年。
    ⑧童恩强:《西康建省始末记》,《民国春秋》,1996年第2期。
    ⑨黄天华:《论民国时期西康建省》,《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第4期。
    ①黄天华:《国民参政会川康建设期成会述论》,《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第2期。
    ②马玉华、庄成余:《贵州省边胞文化研究会述论》,《贵州民族研究》,2006年第3期。
    ③莫子刚:《吴鼎昌与抗战时期的贵州禁政(1938-1949)》,《抗日战争研究》,2006年第4期。
    ④李良品:《论国民政府时期贵州的民众教育》,《贵州文史丛刊》,2004年第4期。
    ⑤赵心愚等编:《康区藏族社会珍稀资料辑要》,巴蜀书社,2006年;赵心愚等编:《康区藏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辑要》,四川民族出版社,2004年;四川省档案馆、四川民族研究所编:《近代康区档案资料选编》,四川大学出版社,1990年。
    ⑥刘进著:《中心与边缘——国民党政权与甘宁青社会》,天津古籍出版社,2004年。
    ⑦马宗英:《庚子赔款与西北教育——英国庚子赔款与国民党西北政策的调整》,《宁夏社会科学》,2004年第6期。
    ①郭弘:《民国时期甘肃藏区新式学校教育述评》,《社科纵横》,2004年第5期。
    ②黄建华著:《国民党政府的新疆政策研究》,民族出版社,2003年。
    ③黄建华:《国民政府从金树仁手中谋取新疆的设想与失败》,《乌鲁木齐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第3期。
    ④黄建华:《国民政府从盛世才手中谋取新疆的两次策划及失败的原因探析》,《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第1期。
    ⑤侯风云:《试论南京国民政府统一新疆的斗争》,《安徽史学》,2004年第6期。
    ⑥李嘉谷:《盛世才与新疆》,《近代史研究》,1996年第6期。
    ⑦张振东:《试论张治中对新疆的贡献》,《新疆地方志》,2004年第1期。
    ⑧刘文远:《从〈施政纲领〉看张治中治理新疆的方针》,《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0年第6期。
    ⑨冯海燕:《张治中在40年代对新疆国际环境的认识及其亲苏政策》,《武汉大学学报》,1998年第3期。
    ⑩李玉伟:《民国时期国民党的民族政策及内蒙古的民族问题》,《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4年第1期。
    ①乌兰少布:《中国国民党对蒙政策——1928—1949年》,《内蒙古近代史论丛》第三辑,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7年。
    ②闫天灵:《试论抗战前十年国民政府对内蒙古的政策定位》,《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1年第1期。
    ③褚静涛:《国民政府收复台湾考论》,《南京大学学报》,2000年第6期。
    ④褚静涛:《论国民政府收复台湾的策略》,《江海学刊》,2005年第2期。
    ⑤左双文:《国民政府与台湾光复》,《历史研究》,1996年第5期。
    ⑥郭学旺:《开罗会议后中国政府收复台湾的准备》,《台湾研究》,1997年第2期。
    ⑦杨树标、王侃:《论南京国民政府的对台政策》,《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第5期。
    ⑧林金枝:《1912—1949年中国政府行使和维护南海诸岛主权的斗争》,《南洋问题研究》,1991年第4期。
    ⑨吕一燃:《近代中国政府和人民维护南海诸岛主权概论》,《近代史研究》,1997年第3期。
    ①李金明:《抗战胜利后中国政府维护西沙、南沙群岛主权的斗争》,《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8年第3期。
    ②吴士存:《民国时期的南海诸岛问题》,《民国档案》,1996年第3期。
    ③李国强:《民国政府与南海群岛》,吕一燃主编《中国海疆历史与现状研究》,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5年。
    ④本部分参考了厉声、李国强主编:《中国边疆史地研究综述(1989—1998)》,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2年。
    ⑤王海滨:《中国国民党与琉球问题》,《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7年第3期。
    ⑥左双文:《40年代中国收回澳门的策划及其受挫》,《近代史研究》,1999年第6期。
    ⑦侯强:《民国政府对西沙群岛的鸟粪开发》,《文史杂志》,2001年第5期。
    ⑧饶品良:《战后中苏东北问题交涉与国统区的民众反苏运动》,《俄罗斯研究》,2006年第1期;汪振友:《战后中共关系中的东北问题》,《西伯利亚研究》,2007年第4期。
    ①(民国)赵尔巽:《清史稿》卷51《地理志一》。
    ②(民国)赵尔巽:《清史稿》卷526《属国一》。
    ①【日】茂木敏夫,孙江译:《清末近代中国的形成与日本》,复旦大学历史系等主编:《近代中国的国家形象与国家认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第250页。
    ②【日】茂木敏夫,孙江译:《清末近代中国的形成与日本》,复旦大学历史系等主编:《近代中国的国家形象与国家认同》,第257页。
    ③费正清著,张沛译:《中国:传统与变迁》,世界知识出版社,2002年,第394页。
    ④思慕著:《中国边疆问题讲话》,上海生活书店,1937年,第2页。
    ⑤凌纯声等著:《中国今日之边疆问题·编者序言》,南京正中书局,1934年,第1页。
    ①蒋君章等:《中国边疆地理》,重庆文信书局,1944年,第3页。
    ②邓珠娜姆:《中国边疆之路》,第4页。此书据其内容判断,为民国时期出版,但出版社、出版年月不详。
    ③广东省社科院历史研究室等合编:《孙中山全集》第一卷,中华书局,1981年,第19页。
    ④[美]拉铁摩尔著,唐晓峰译:《中国的亚洲内陆边疆》,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12页。
    ①西尊:《边疆与国防》,广东省地方行政干部委员会编印,1942年,第1页。
    ②西尊:《边疆与国防》,第2页。
    ③卫惠林:《论现阶段的边疆问题》,《边政公论》第6卷第3期,1947年,第9页。
    ④王沿津:《泛论边疆交通》,《边政公论》第1卷第2期,1941年,第41页。
    
    ①王沿津:《泛论边疆交通》,《边政公论》第1卷第2期,1941年,第43页。
    ②[美]拉铁摩尔著,唐晓峰译:《中国的亚洲内陆边疆》,第99-100页。
    ①卫惠林:《边疆民族问题与战时民族教育》,中山文化教育馆编印,1938年,第1页。
    ②西尊:《边疆与国防》,第2页。
    ③卫惠林:《论现阶段的边疆问题》,《边政公论》第6卷第3期,1947年,第9页。
    ④于沛等著:《全球化境遇中的西方边疆理论研究·前言》,第4页。
    ⑤【日】茂木敏夫,孙江译:《清末近代中国的形成与日本》,复旦大学历史系等主编:《近代中国的国家形象与国家认同》,第247页。
    ①徐迅:《民族、民族国家和民族主义》,李世涛主编:《知识分子立场——民族主义与转型期中国的命运》,时代文艺出版社,2000年,第22、24页。
    ②徐迅:《民族、民族国家和民族主义》,李世涛主编:《知识分子立场——民族主义与转型期中国的命运》,第25页。
    ③【日】川岛真著,沈中琦译:《从天朝到中国——清末外交文书中“天朝”和“中国”的使用》,复旦大学历史系等主编:《近代中国的国家形象与国家认同》,第266-281页。
    ④荣孟源主编:《中国国民党历次代表大会上及中央全会资料》(上),光明日报出版社,1984年,第11页。
    ⑤荣孟源主编:《中国国民党历次代表大会上及中央全会资料》(上),第106页。
    ⑥荣孟源主编:《中国国民党历次代表大会上及中央全会资料》(上),第637、638页。
    ⑦荣孟源主编:《中国国民党历次代表大会上及中央全会资料》(上),第651、652页。
    ①荣孟源主编:《中国国民党历次代表大会上及中央全会资料》(上),第945页。
    ②荣孟源主编:《中国国民党历次代表大会上及中央全会资料》(下),第412页。
    ③荣孟源主编:《中国国民党历次代表大会上及中央全会资料》(下),第462页。
    ④荣孟源主编:《中国国民党历次代表大会上及中央全会资料》(下),第544页。
    ⑤荣孟源主编:《中国国民党历次代表大会上及中央全会资料》(下),第923页。
    ⑥黄仁伟、刘杰:《国家主权新论》,时事出版社,2004年,第265、266页。
    ①姜义华:《论近代国家与社会非同步发展的政治整合》,复旦大学历史系等主编:《近代中国的国家形象与国家认同》,第6、8页。
    ①《国民政府建都南京以来关于蒙藏行政之设施》,张羽新、张双志编纂:《民国藏事史料汇编》,学苑出版社,2005年,第一册,第203页。
    ②《国民党中央组织部提议并经五届八中全会通过的设置边疆语文系与文化研究所以利边政施行案》,张羽新、张双志编纂:《民国藏事史料汇编》,第二册,第97页。
    ③朱家骅:《边疆问题与边疆工作》,中央组织部边疆语文编译委员会译印,1942年,第2页。
    ④段金生:《边疆与边政——以〈边政公论〉为中心》,李骞主编:《南菁学人论坛(五)》,云南人民出版社,2009年。
    ①黄慕松:《我国边政问题》,第2-3页。
    ②荣孟源主编:《中国国民党历次代表大会上及中央全会资料》(上),第646页。
    ③朱子爽:《中国国民党的边疆政策》,国民图书出版社,1944年,第45页。
    ④荣孟源主编:《中国国民党历次代表大会上及中央全会资料》(下),第298页。
    ⑤引自马玉华:《国民政府对西南少数民族调查之研究(1929—1948)》,云南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28页。
    ⑥戴季陶:《开发西北工作之起点》,戴季陶等:《西北》,新亚细亚学会,1933年,第35—37页。
    ①引自杨天石:《蒋氏秘档与蒋介石真相》,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401页。
    ②王劲、段金生:《20世纪中国西部开发观的演进及操作实践》,《重庆社会科学》,2008年第7期。
    ③荣孟源主编:《中国国民党历次代表大会上及中央全会资料》(下),第556页。
    ④《蒙藏委员会委员会长石青阳在中央纪念周报告词》,张羽新、张双志编纂:《民国藏事史料汇编》,第一册,第196页。
    ⑤《教育部廿六年度推行边疆教育计划大纲》,张羽新、张双志编纂:《民国藏事史料汇编》,第二册,第75-82页。
    ①中央研究院档案:《国民党中央组织部提议并经五届八中全会通过的设置边疆语文系与文化研究所以利边政施行案》,张羽新、张双志编纂:《民国藏事史料汇编》,第二册,第97页。
    ②《边疆学生待遇办法》,张羽新、张双志编纂:《民国藏事史料汇编》,第二册,第119页。
    ①荣孟源主编:《中国国民党历次代表大会上及中央全会资料》(上),第15-17页。
    ②荣孟源主编:《中国国民党历次代表大会上及中央全会资料》(上),第35页。
    ③余英时:《中国近代思想史中的激进与保守》,上海远东出版社,1994年,第203页。
    ④广东省社科院历史研究室等编:《孙中山全集》,第2卷,第2页。
    ⑤广东省社科院历史研究室等编:《孙中山全集》,第5卷,第473-474页。
    ⑥荣孟源主编:《中国国民党历次代表大会上及中央全会资料》(上),第646页。
    ⑦荣孟源主编:《中国国民党历次代表大会上及中央全会资料》(下),第291页。
    ⑧引自贾湖亭:《论我国半世纪以来之边疆政策》,《边疆论文集》第一册,(台湾)国防研究院印行,1964年,第675页。
    ①秦孝仪:《先总统蒋公思想言论总集》,卷19“演讲”,(台北)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党史委员会印,1984年,第216页。
    ②秦孝仪:《先总统蒋公思想言论总集》,卷4“专著”,第2页。
    ③贵州省档案馆藏:M8全宗6020卷。转引自马玉华:《国民政府对西南少数民族调查之研究(1929—1948)》,第114页。
    ④南京国民政府内政部:《民族政策初稿》,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12全宗(2)1431卷。转引自马玉华:《国民政府对西南少数民族调查之研究(1929—1948)》,第114页。
    ①林恩显:《国父民族主义与民国以来的民族政策》,(台北)国立编译馆印行,1994年,第193—195页。
    ②格桑泽仁:《边人刍言·自我介绍》,西藏文化促进会印,1946年,第1页。
    ③卫惠林:《如何确立三民主义的边疆民族政策》,《边政公论》第4卷第1期,1945年,第2页。
    ④周昆田:《三民主义之边政建设》,《边政公论》创刊号,1941年,第6页。
    ①于沛等著:《全球化境遇中的西方边疆理论研究·前言》,第9页。
    ②马大正、刘逖:《二十世纪的中国边疆研究》,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7年,第57—58页。
    ③《矫正国人认识边疆之错误》,《大公报》1943年3月28日。见万仁元、方庆秋主编:《中华民国史史料长编》,第61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第241页。
    ④高长柱:《边疆问题论文集》,正中书局,1941年,第1页。
    ①于沛等:《全球化境遇中的西方边疆理论研究·前言》,第3—4页。
    ②《水陆地图审查委员会成立之经过》,韩振华主编:《我国南海诸岛史料汇编》,东方出版社,1988年,第172页。
    ③《水陆地图审查委员会公布关于我国南海诸岛各岛屿中英地名对照表》,韩振华主编:《我国南海诸岛史料汇编》,第174页。
    ④《广东省政府发函关于东西沙群岛等岛屿的调查》,韩振华主编:《我国南海诸岛史料汇编》,第181页。
    ①胡涤非:《民族主义与近代中国政治变迁》,知识产权出版社,2009年,第26页。
    ②秦孝仪:《先总统蒋公思想言论总集》,卷10“演讲”,第251页。
    ③耿云志:《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的历史演变》,郑大华、邹小站主编:《中国近代史上的民族主义》,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第100—112页。
    ①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行政院档案:《黄慕松为行前向噶伦重申西藏为中国一部分必须服从中央政府等原则事致行政院电》,张羽新、张双志编纂:《民国藏事史料汇编》,第一册,第198页。
    ②[英]埃里克·霍布斯鲍姆:《民族与民族主义·导论》(中译本),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10页。
    ③耿云志:《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的历史演变》,郑大华、邹小站主编:《中国近代史上的民族主义》,第109页。
    ④王柯:《国民国家与民族问题——关于中国近代以来民族问题的历史思考》,载《周口新闻网》(http://www.zkxww.com/PAPERS/lunwen/zhengzhi/mzzy/200810/5584_2.html)。
    ①[美]易劳逸:《1927—1937年国民党统治下的中国流产的革命》(中译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2年,第301页。
    ②王柯:《国民国家与民族问题——关于中国近代以来民族问题的历史思考》,载:《周口新闻网》(http://www.zkxww.com/PAPERS/lunwen/zhengzhi/mzzy/200810/5584_2.html)。
    
    ①荣孟源主编:《中国国民党历次代表大会上及中央全会资料》(上),第10、11页。
    ②荣孟源主编:《中国国民党历次代表大会上及中央全会资料》(上),第617页。
    ③荣孟源主编:《中国国民党历次代表大会上及中央全会资料》(上),第646页。
    ①黄慕松:《我国边政问题》,第31页。
    ②周昆田:《三民主义之边政建设》,《边政公论》创刊号,1941年,第6页。
    ③《国民党五届八次会议主席团关于加强国内各民族及宗教间之融洽团结以达成抗战胜利建国成功目的之施政纲领案》,张羽新、张双志编纂:《民国藏事史料汇编》,第一册,第207-208页。
    
    ①蒙藏委员会档案,代号:一四一,档号:112。转引自乌兰少布:《中国国民党的对蒙政策(1928—1949)》,《内蒙古近代史论丛》第三辑,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280、282页。
    ②周昆田:《三民主义之边政建设》,《边政公论》创刊号,1941年,第6—9页。
    ③周昆田:《三民主义之边政建设》,《边政公论》创刊号,1941年,第11—14页。
    ①周昆田:《三民主义之边政建设》,《边政公论》创刊号,1941年,第15—18页。
    ②周昆田:《三民主义之边政建设》,《边政公论》创刊号,1941年,第20页。
    ③黄慕松:《我国边政问题》,第32—33页。
    ④蒙藏委员会:《总理对于蒙藏之遗训及中央对于蒙藏之法令》,蒙藏委员会编印,1934年,第91页。
    ①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等:《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5辑第1编《政治》(一),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年,第275—288页。
    ②西藏社科院、中国社科院民族研究所:《西藏地方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西藏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485—486页。
    ③《蒙藏委员会委员刘朴忱先生在中央广播电台报告词》,张羽新、张双志编纂:《民国藏事史料汇编》,第一册,第171页。
    ④《行政院嘱临行前送噶厦说帖申明西藏为中国之一部分事致黄慕松电》,张羽新、张双志编纂:《民国藏事史料汇编》,第一册,第198页。
    ⑤《黄慕松为重申西藏当然为中国领土之一部分及西藏服从中央事致四噶伦说贴》,张羽新、张双志编纂:《民国藏事史料汇编》,第一册,第198页。
    ①《特派护送班禅大师回藏专使诚允入藏训条》,张羽新、张双志编纂:《民国藏事史料汇编》,第一册,第200页。
    ②《特派护送班禅回藏专使赵守钰入藏训条案审查会审查意见》,张羽新、张双志编纂:《民国藏事史料汇编》,第一册,第201页。
    ③《特派护送班禅大师回藏专使入藏训条》,张羽新、张双志编纂:《民国藏事史料汇编》,第一册,第202页。
    ①方秋苇:《非常时期之边务》,中华书局,1937年,第7页。
    ②何璟:《开发边疆是中华民族光明的出路》,《新亚细亚》第2卷第4期,第151页。
    ③高长柱:《边疆问题论文集》,第6页。
    ④荣孟源主编:《中国国民党历次代表大会上及中央全会资料》(下),第48页。
    ⑤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5辑第1编《政治》(二),江苏古籍出版社,1994年,第336—337页。
    
    ①以上法案均载于蒙藏委员会:《总理对于蒙藏之遗训及中央对于蒙藏之法令》,1934年印。
    ②荣孟源:《中国国民党历次代表大会及中央全会资料》(下),第298页。
    ③参见段金生:《试论历代封建王朝的治边方略》,云南民族大学编:《民族学报》2010年,待刊。
    ①胡涤非:《民族主义与近代中国政治变迁》,第183—185页;许纪霖:《中国现化化史》,上海三联书店,1995年,第416页。
    ②荣孟源主编:《中国国民党历次代表大会上及中央全会资料》(上),第520页。
    ③荣孟源主编:《中国国民党历次代表大会上及中央全会资料》(上),第536页。
    ①许公武:《调整边政机构之拟议》,《边政公论》第6卷第1期,1947年,第13、14页。
    ②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蒙藏委员会档案:《蒙藏委员会为本会成立事给蒙藏及各台站训令》、《国民政府准蒙藏委员会成立启用印信开始办公备案指示》,张羽新、张双志编纂:《民国藏事史料汇编》,第一册,第244页。
    ①国民政府档案:《国民政府蒙藏委员会组织法》,张羽新、张双志编纂:《民国藏事史料汇编》,第一册,第244-245页。
    ②蒙藏委员会编:《总理对蒙藏之遗训及中央对于蒙藏之法令》,第212-214页。
    ③邹鲁:《中国国民党史略》,商务印书馆,1947年,第70页。转引自乌兰少布:《中国国民党的对蒙政策(1928-1949)》,《内蒙古近代史论丛》,第三辑,第205页。
    ①徐百约:《中华民国法规大全》第1册,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第674-678页。
    
    ①徐百约:《中华民国法规大全》第1册,第687页。
    ②蒙藏委员会编:《总理对蒙藏之遗训及中央对于蒙藏之法令》,第223-226页。
    ①蒙藏委员会编:《总理对蒙藏之遗训及中央对于蒙藏之法令》,第215-216页。
    ②国民政府档案:《国民政府批准设立蒙藏委员会驻藏办事处令》,张羽新、张双志编纂:《民国藏事史料汇编》,第一册,第257页。
    ③《国民政府蒙藏委员会驻藏办事处组织规则》,张羽新、张双志编纂:《民国藏事史料汇编》,第一册,第257页。
    ④蒙藏委员会档案:《西陲宣化公使办事细则》,张羽新、张双志编纂:《民国藏事史料汇编》,第一册,第277-279页。
    
    ①乌兰少布:《中国国民党的对蒙政策(1928—1949)》,《内蒙古近代史论丛》第三辑,第212—213页。
    ②中央组织部边疆语言编译委员会编印:《朱部长讲边疆问题与边疆工作》,1942年,第2页。
    
    ①徐百约:《中华民国法规大全》第2册,第1344页。
    ②徐百约:《中华民国法规大全》第2册,第1344—1345页。
    ③徐百约:《中华民国法规大全》第2册,第1346页。
    ④徐百约:《中华民国法规大全》第2册,第1346—1347页。
    
    ①乌兰少布:《中国国民党的对蒙政策(1928—1949)》,《内蒙古近代史论丛》第三辑,第209页。
    ①教育部边疆教育司编:《边疆教育概况》(续编),教育部边疆教育司印,1947年,第2—3页。
    ②教育部蒙藏教育司编:《边疆教育法令汇编》(第一辑),1944年印,第8页。
    ③教育部蒙藏教育司编:《边疆教育法令汇编》(第一辑),第9—10页。
    ④《八中全会通过之边疆施政纲领》,《边政公论》创刊号,1941年,第137页。
    ⑤云南省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续云南通志长编》(上),云南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印刷厂,1985年,第1113—1115页。
    ⑥甘孜州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西康史拾遗》,甘孜州文史资料委员会,1993年,第90页。
    ①赵心愚、秦和平等编:《康区藏族社会珍稀资料辑要》(上),巴蜀书社,2006年,第288-289、302-304页。
    ②参见马玉华:《国民政府对西南少数民族调查之研究》,第98页。
    ③贵州省档案馆:《贵州社会组织概览(1911—1949)》,贵州人民出版社,1996年,第245页;《贵州省民俗研究会简章》,贵州省档案馆藏:M1全宗290卷,第48页。转引自马玉华:《国民政府对西南少数民族调查之研究(1929-1948)》,第69页。
    ④参见马玉华:《国民政府对西南少数民族调查之研究(1929-1948)》,第39—40页。
    ⑤周竞红:《南京国民政府初期十年边疆民族事务管理机制与政策》,《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5年第3期。
    ⑥梁瓯第:《论边政制度的革新》,《边政研究》第6卷第1期,1947年,第19页。
    ⑦《云南省民政厅边疆行政设计委员会组织规程》,云南省档案馆藏:1106全宗646卷,第83—84页。转引自马玉华:《国民政府对西南少数民族调查之研究(1929-1948)》,第40页。
    ⑧马玉华:《论国民政府对西南边疆及边疆民族的治理》,《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8年第3期。
    ①《贵州边胞文化研究会述要》,《边铎月刊》第2卷第1期。转引自马玉华:《国民政府对西南少数民族调查之研究(1929-1948)》,第70页。
    ②《川滇康三省边区边务设计委员会组织规程》,四川省档案藏:民54全宗7573卷,第106—107页。转引自马玉华:《国民政府对西南少数民族调查之研究(1929-1948)》,第96页。
    ③许公武:《调整边政机构之拟议》,《边政公论》第6卷第1期,1947年,第13页。
    ④黄慕松:《我国边政问题》,第23—24页。
    ①S.N.艾森斯塔得著,阎步克译:《帝国的政治体系》,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6—7页。
    
    ①张宪文等:《中华民国史》,第二册,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87、88页。
    ②S.N.艾森斯塔得著,阎步克译:《帝国的政治体系》,第7页。
    
    ①梁瓯第:《论边政制度的革新》,《边政公论》第6卷第1期,1947年,第17页。
    ②张汉光:《边政往何处去》,《边政公论》第6卷第3期,1947年,第21页。
    
    ①凌纯声:《中国边政改革刍议》,《边政公论》第6卷第1期,1947年,第11页。
    ②凌纯声:《中国边政改革刍议》,《边政公论》第6卷第1期,1947年,第11页。
    
    ①张汉光:《边政往何处去》,《边政公论》第6卷第3期,1947年,第21页。
    ②梁瓯第:《论边政制度的革新》,《边政公论》第6卷第1期,1947年,第17页。
    ③许公武:《调整边政机构之拟议》,《边政公论》第6卷第1期,1947年,第13—15页。
    ④许公武:《调整边政机构之拟议》,《边政公论》第6卷第1期,1947年,第16页。
    ⑤凌纯声:《中国边政改革刍议》,《边政公论》第6卷第1期,1947年,第11、12页。
    
    ①凌纯声:《中国边政改革刍议》、许公武:《调整边政机构之拟议》,《边政公论》第6卷第1期,1947年。
    ②谭惕吾:《内蒙之今昔》,内政研究会边政丛书,1934年,第143—145页。
    ③罗良鉴为改部一事给行政院的呈文,二档案馆藏,代号:一四一,档号:1082。引自乌兰少布:《中国国民党的对蒙政策(1928—1949)》,《内蒙古近代史论丛》第三辑,第210页。
    ④乌兰少布:《中国国民党的对蒙政策(1928—1949)》,《内蒙古近代史论丛》第三辑,第210页。
    ⑤许公武:《调整边政机构之拟议》,《边政公论》第6卷第1期,第16页。
    
    ①胡涤非:《民族主义与近代中国政治变迁》,第25页。
    ②荣孟源主编:《中国国民党历次代表大会上及中央全会资料》(上),第646页。
    ①蒙藏委员会:《总理对于蒙藏之遗训及中央对于蒙藏之法令》,第91页。
    ②荣孟源主编:《中国国民党历次代表大会上及中央全会资料》(上),第766—766页。
    ③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国民党政府政治制度档案史料选编》(上),安徽教育出版社,1994年,第618页。
    ①魏崇阳:《西北巡礼(续)》,《新亚细亚》第8卷第6期,1934年,第104页。
    ②李寰:《新疆研究》,中国边政学会发行,1944年,第38页。
    ③《关于整理西北党务问题及回教军队政治训练特派员暂行条例》,二档:全宗号,1;卷号,1279。转引自刘进:《中心与边缘—国民党政权与甘宁青社会》,天津古籍出版社,2004年,第64页。
    ④引自杨天石:《蒋氏秘档与蒋介石真相》,第331页。
    ①王剑萍:《西北四马在宁夏合击孙殿英的回忆》,《青海文史资料选辑》,第3辑,青海人民出版社,1964年,第70页。
    ②王剑萍:《西北四马在宁夏合击孙殿英的回忆》,《青海文史资料选辑》,第3辑,第71页。
    ③胡平生:《政治权谋与战争创伤—一九三四年“拒孙之役”始末》,《台大历史学报》,2005年第36期。
    ④姚钧:《马鸿逵、马步芳宁夏拒击孙殿英纪略》,《青海文史资料选辑》,第1-5辑合订本,青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51页。
    ⑤更确切地说,宁夏、青海的回民主要聚居在农业区,也即清朝时期甘肃省宁夏道和西宁道的管辖范围。
    ⑥刘继华:《民国时期的地方主义与民族主义—以宁夏、青海模式为中心》,兰州大学2005年未刊硕士论文,第3页。
    ①《马麟致林森等密电》(1933年6月25日),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孙殿英部屯垦青海史料选》,《民国档案》,1994年第4期,第28页。
    ②《马麟致林森等密电》(1933年6月30日),《孙殿英部屯垦青海史料选》,《民国档案》,1994年第4期,第28页。
    ③《马鸿逵致行政院电》(1933年10月10日),《孙殿英部屯垦青海史料选》,《民国档案》,1994年第4期,第35页。
    ④刘进:《中心与边缘—国民党政权与甘宁青社会》,第126页。
    ⑤《朱绍良致汪精卫电》(1933年10月14日),《孙殿英部屯垦青海史料选》,《民国档案》,1994年第4期,第37页。
    ⑥《汪精卫致朱绍良等电》(1933年7月13日),《孙殿英部屯垦青海史料选》,《民国档案》,1994年第4期,第31页
    ①王剑萍:《西北四马在宁夏合击孙殿英的回忆》,《青海文史资料选辑》,第3辑,第74页
    ②王剑萍:《西北四马在宁夏合击孙殿英的回忆》,《青海文史资料选辑》,第3辑,第71页。
    ③《行政院撤销西垦督办公署免孙督办兼职电稿》(1934年1月31日),《孙殿英部屯垦青海史料选(续)》,《民国档案》,1995年第1期,第13页。
    ④陈育宁:《宁夏通史(近现代卷)》,宁夏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123页。
    ①陈育宁:《宁夏通史(近现代卷)》,第123页。
    ②陈秉渊:《蒋系马步芳集团争取青海省党务的内幕》,《青海文史资料选辑》,第4辑,青海人民出版社,1965年,第89页。
    ③《周钟岳报告晋见蒋介石情形致龙云函》(1928年9月28日),云南省档案。转引自谢本书、冯祖贻编:《西南军阀史》,第三卷,贵州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137页。
    ④谢本书、冯祖贻编:《西南军阀史》,第三卷,第138—139页。
    ①孙季康:《蒋介石解决龙云的经过》,政协云南省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编:《云南文史资料选辑》第1辑,云南人民出版社,1962年,第22页。
    ②孙季康:《蒋介石解决龙云的经过》,《云南文史资料选辑》第1辑,第22—23页。
    ③杜聿明:《蒋介石解决龙云的经过》,《云南文史集粹》第三卷,云南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204页。
    ①范承枢:《卢汉任云南省主席经过》,《云南文史资料选辑》第8辑,云南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26—27页。
    ②蒙藏委员会编:《总理对蒙藏之遗训及中央对于蒙藏之法令》,第63-66页。
    ③蒙藏委员会编:《总理对蒙藏之遗训及中央对于蒙藏之法令》,第66-67页。
    ④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蒙藏委员会档案:《国民政府建都南京以来关于蒙藏行政设计》,张羽新、张双志编纂:《民国藏事史料汇编》,第一册,第204页。
    ①国民政府行政院档案:《国民政府文官处为酌办白云梯关于蒙藏问题之提案致行政院公函》,张羽新、张双志编纂:《民国藏事史料汇编》,第一册,第185页。
    ②蒙藏委员会编:《总理对蒙藏之遗训及中央对于蒙藏之法令》,第119-120页。
    ③乌兰少布:《中国国民党的对蒙政策(1928—1949)》,《内蒙古近代史论丛》第三辑,第236页。
    ①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档,代号:一四一,档号:845。转引自乌兰少布:《中国国民党的对蒙政策(1928—1949)》,《内蒙古近代史论丛》第三辑,第236页。
    ②国民政府行政院档案:《蒙古宗教情况及应对方针》,张羽新、张双志编纂:《民国藏事史料汇编》,第一册,第384—386页。
    ③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等编:《元以来西藏与中央政府关系档案史料汇编》,第6册,第2651页。
    ④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等编:《元以来西藏与中央政府关系档案史料汇编》,第6册,第2652页。
    ⑤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等编:《元以来西藏与中央政府关系档案史料汇编》,第6册,第2653页。
    ⑥国民政府行政院档案:《蒙古宗教情况及应采取方针》,张羽新、张双志编纂:《民国藏事史料汇编》,第一册,第384页。
    ①张大军:《新疆风暴七十年》,第5册,(台北)兰溪出版有限公司,1981年,第3232页。
    ②张大军:《新疆风暴七十年》,第5册,第3233页。
    ③张大军:《新疆风暴七十年》,第5册,第3234页。
    ④张大军:《新疆风暴七十年》,第5册,第3248页。
    ⑤张大军:《新疆风暴七十年》,第5册,第3253页。
    ⑥张大军:《新疆风暴七十年》,第5册,第3271页。
    ⑦张大军:《新疆风暴七十年》,第5册,第3273页。
    
    ①新亚细亚学会:《敬送黄专使赴新宣慰》,《新亚细亚》第5卷第6期,1933年,第11、12页
    ②新疆社科院历史研究所编:《新疆简史》,第三册,新疆人民出版社,1980年,第185—195页;黄建华:《国民党政府的新疆政策研究》,民族出版社,2003年,第48—54页。
    ①陈育宁主编:《宁夏通史(近现代卷)》,第101—104页。
    ②黎小苏:《青海建省之经过》,《新亚细亚》第8卷第3期,1934年,第31页。
    ③黎小苏:《青海建省之经过》,《新亚细亚》第8卷第3期,1934年,第33页。
    ④黎小苏:《青海建省之经过》,《新亚细亚》第8卷第3期,1934年,第34页。
    ⑤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冯玉祥日记》,第2册,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年,第12页。
    ①黎小苏:《青海建省之经过》,《新亚细亚》第8卷第3期,1934年,第34页。
    ②叶祖额:《宁夏纪要》,南京正论出版社1947年。转引自陈育宁主编:《宁夏通史(近现代卷)》,第102页。
    ③王劲:《甘宁青民国人物》,兰州大学出版社,1996年,第173页。
    ④王劲:《甘宁青民国人物》,第223页。
    ⑤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冯玉祥日记》,第3册,第72页。
    ①方保汉:《近代边疆政制述略》,《新亚细亚》第8卷第3期,1934年,第22—23页。
    ②周清澍主编:《内蒙古历史地理》,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4年,第200页。
    ③纪霭士:《察哈尔与绥远》,上海文化建设月刊社,1937年,第15页。
    ④[美]拉铁摩尔著,唐晓峰译:《中国的亚洲内陆边疆》,第69页。
    ⑤纪霭士:《察哈尔与绥远》,第15、16页。
    ⑥纪霭士:《察哈尔与绥远》,第17—19页。
    ⑦乌兰少布:《中国国民党的对蒙政策(1928—2949)》,《内蒙古近代史论丛》第三辑,第220页。
    ①乌兰少布:《中国国民党的对蒙政策(1928—2949)》,《内蒙古近代史论丛》第三辑,第220—221页。
    ②谭惕吾:《内蒙古之今昔》,第125页。
    ③谭惕吾:《内蒙古之今昔》,第123页。
    ④谭惕吾:《内蒙古之今昔》,第350页。
    ⑤谭惕吾:《内蒙古之今昔》,第57页。
    ⑥谭惕吾:《内蒙古之今昔》,第57页。
    ①谭惕吾:《内蒙古之今昔》,第57页。
    ②张绍庭:《吴鹤龄和“蒙古各盟旗代表联合驻京办事处”的活动》,《内蒙古文史资料》,第6辑,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79年,第23页。
    ③张绍庭:《吴鹤龄和“蒙古各盟旗代表联合驻京办事处”的活动》,《内蒙古文史资料》,第6辑,第28页。
    ④谭惕吾:《内蒙古之今昔》,第57页。
    ⑤蒙藏委员会编:《总理对蒙藏之遗训及中央对于蒙藏之法令》,第63-66页。
    ⑥陆为震:《近年来蒙藏改革之设施与计划》,《新亚细亚》第2卷第3期,1931年,第15页;赛航等:《民国内蒙古史》,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85页。
    ⑦蒙藏委员会编:《总理对蒙藏之遗训及中央对于蒙藏之法令》,第258-265页。
    ①谭惕吾:《内蒙古之今昔》,第57页。
    ②陈重为:《西康问题》,上海中华书局,1930年,第1页。
    ③格桑泽仁:《西康改省之计划》,《新亚细亚》,第2卷第5期,1931年,第53页。
    ④陈重为:《西康问题》,第3页。
    ⑤四川省档案馆、四川民族研究所:《近代康区档案资料选编》,四川大学出版社,1990年,第37页。
    ⑥四川省档案馆、四川民族研究所:《近代康区档案资料选编》,第50页。
    ⑦四川省档案馆、四川民族研究所:《近代康区档案资料选编》,第50页。
    ①四川省档案馆、四川民族研究所:《近代康区档案资料选编》,第29页。
    ②四川省档案馆、四川民族研究所:《近代康区档案资料选编》,第36页。
    ③四川省档案馆、四川民族研究所:《近代康区档案资料选编》,第50页。
    ④四川省档案馆、四川民族研究所:《近代康区档案资料选编》,第36—37页。
    ⑤黄天硕:《西康建省问题》,《新亚细亚》第2卷第5期,1931年,第101页。
    ⑥张为炯:《西康建省及刘文辉的统治》,政协四川省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编:《四川文史资料选辑》,第16辑,四川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28—29页。
    ⑦张为炯:《西康建省及刘文辉的统治》,《四川文史资料选辑》,第16辑,第30页。
    ①辛宇玲:《西康建省与康人‘省籍意识’的出现》,陈理等:《中国近代边疆民族问题研究》,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355页。
    ②张为炯:《西康建省及刘文辉的统治》,《四川文史资料选辑》,第16辑,第30页。
    ③张为炯:《西康建省及刘文辉的统治》,《四川文史资料选辑》,第16辑,第30—31页。
    ④四川省档案馆、四川民族研究所:《近代康区档案资料选编》,第51页。
    ⑤张为炯:《西康建省及刘文辉的统治》,《四川文史资料选辑》,第16辑,第31页。
    ①四川省档案馆、四川民族研究所:《近代康区档案资料选编》,第71页。
    ①《内政部民字第1448号咨文》,1929年12月14日,云南省档案馆藏:1011全宗42卷,第199页。转引自马玉华:《国民政府对西南少数民族调查之研究(1929-1948)》,第31页。
    ②马玉华:《国民政府对西南少数民族调查之研究(1929-1948)》,第31—34页。
    ③蒙藏委员会:《总理对于蒙藏之遗训及中央对于蒙藏之法令》,第258页。
    ①凌纯声:《新疆之民族问题及国际关系》,凌纯声著:《中国边疆民族与环太平洋文化》(上),(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79年,第181页。
    ②蒙藏委员会:《总理对于蒙藏之遗训及中央对于蒙藏之法令》,第143—149页。
    ③蒙藏委员会:《总理对于蒙藏之遗训及中央对于蒙藏之法令》,第149页。
    ④蒙藏委员会:《总理对于蒙藏之遗训及中央对于蒙藏之法令》,第66页。
    ①荣孟源主编:《中国国民党历次代表大会上及中央全会资料》(下),第299页。
    ②蒙藏委员会:《总理对于蒙藏之遗训及中央对于蒙藏之法令》,第146—147页。
    ①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蒙藏委员会档案:《军政部为西藏会议拟具军事提案致蒙藏委员会函》,张羽新、张双志编纂:《民国藏事史料汇编》,第一册,第180—181页。
    ②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蒙藏委员会档案:《军政部为西藏会议拟具军事提案致蒙藏委员会函》,张羽新、张双志编纂:《民国藏事史料汇编》,第一册,第180—181页。
    ③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合编:《奉使办理藏事报告书》,中国藏学出版社,1993年,第360页。
    ④《军委会办公厅为转送重庆行营对解决班禅回藏问题及今后处理藏事的意见致蒙藏委员会公函》,张羽新、张双志编纂:《民国藏事史料汇编》,第一册,第205页。
    ⑤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合编:《奉使办理藏事报告书》,第360页。
    ①《蒙藏委员会向第一届国民参政会第三次大会所作报告》,张羽新、张双志编纂:《民国藏事史料汇编》,第一册,第208页。
    ②《军委会办公厅为转送重庆行营对解决班禅回藏问题及今后处理藏事的意见致蒙藏委员会公函》,张羽新、张双志编纂:《民国藏事史料汇编》,第一册,第205—206页。
    ③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等编:《元以来西藏与中央政府关系档案史料汇编》,第7册,第2850页。
    ④《蒙藏委员会卸任驻藏办事处处长孔庆宗述职报告》,张羽新、张双志编纂:《民国藏事史料汇编》,第一册,第215页。
    ①金绍先:《国民党反动势力进入和统治新疆》,《新疆文史资料选辑》,第2辑,第22—23页。
    ①王兆刚:《国民党训政体制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第182页。
    ①荣孟源主编:《中国国民党历次代表大会上及中央全会资料》(上),第646页。
    ②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5辑第1编《政治》(二),第293页。
    ③[美]拉铁摩尔著,唐晓峰译:《中国的亚洲内陆边疆》,第132页。
    ④马鹤天《开发西北的步骤与方法》,戴季陶等:《西北》,第43页。
    ⑤汪昭声著:《西北建设论》,青年出版社,1943年,第17页。
    ⑥张国瑞:《如何建设西南》,《西南导报》第1卷第1期,1938年,第9页。
    ⑦褚民宜等:《开发西北案》,秦孝仪:《革命文献》,第89辑,第8页。
    ①建设委员会:《开发西北计划》,秦孝仪:《革命文献》,第89辑,第93页。
    ②建设委员会:《开发西北计划》,秦孝仪:《革命文献》,第89辑,第96—97页。
    ③中央党部国民经济计划委员会:《十年来之中国经济建设》,秦孝仪:《革命文献》,第90辑,(台北)中央文物供应社,1981年,第175页。
    ④中央党部国民经济计划委员会:《十年来之中国经济建设》,秦孝仪:《革命文献》,第90辑,第174页。
    ⑤中央党部国民经济计划委员会:《十年来之中国经济建设》,秦孝仪:《革命文献》,第90辑,第175页。
    ⑥中央党部国民经济计划委员会:《十年来之中国经济建设》,秦孝仪:《革命文献》,第90辑,第179页。
    ⑦中央周报:《青海之现状》,《中央周报》第331期,1934年10月15日,秦孝仪:《革命文献》,第90辑,第144页。
    ①汪受宽:《西部大开发的历史反思》,兰州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249—250页。
    ②蒙藏委员会编:《西南初步计划》,张羽新、张双志编纂:《民国藏事史料汇编》,第十五册,第5页。
    ③蒙藏委员会编:《西南初步计划》,张羽新、张双志编纂:《民国藏事史料汇编》,第十五册,第11—12页。
    ④蒙藏委员会编:《西南初步计划》,张羽新、张双志编纂:《民国藏事史料汇编》,第十五册,第9—16页。
    ⑤俞仁:《有线无路之铁道网》,《西南导报》第1卷第3期,1938年,第27页。
    ⑥韦以敝:《西南交通建设与长期抗战》,《西南导报》第1卷第1期,1938年,第19页。
    
    ①俞仁:《有线无路之铁道网》,《西南导报》第1卷第3期,1938年,第27页。
    ②张嘉璈:《抗战以来之交通设施》,《西南导报》第2卷第2、3合期,1939年,第44—45页。
    ③建设委员会:《开发西北计划》,秦孝仪:《革命文献》,第89辑,第93—95页。
    ①中央党部国民经济计划委员会:《十年来之中国经济建设》,秦孝仪:《革命文献》,第90辑,第163—164页。
    ②中央党部国民经济计划委员会:《十年来之中国经济建设》,秦孝仪:《革命文献》,第90辑,第169—170页。
    ③中央党部国民经济计划委员会:《十年来之中国经济建设》,秦孝仪:《革命文献》,第90辑,第171—172页。
    ④国民经济建设委员会:《民国二十一年以后之中央公路建设》,《中央周报》第394、395、396合期,1936年1月6日。秦孝仪:《革命文献》,第90辑,第199—200页。
    ⑤国民经济建设委员会:《民国二十一年以后之中央公路建设》,秦孝仪:《革命文献》,第90辑,第203页。
    ⑥宋希尚:《西北公路建设之回顾与前瞻》,《西北经济通讯》,第1卷第4、5、6合期,1941年,第2页。
    ①康时振:《我国公路建设之检讨》,《西南公路》第238、239合期,1943年,第1154页。
    ②康时振:《我国公路建设之检讨》,《西南公路》第238、239合期,1943年,第1155页。
    ③蒙藏委员会编:《西南初步计划》,张羽新、张双志编纂:《民国藏事史料汇编》,第十五册,第5—9页。
    ①西南公路局编印:《西南公路史料》,1944年,第2—5页。转引自汪受宽:《西部大开发的历史反思》,第249页。
    ②汪受宽:《西部大开发的历史反思》(上),第249页。
    ③张嘉璈:《抗战以来之交通设施》,《西南导报》第2卷第2、3合期,1939年,第47页。
    ④西南导报社:《西南公路之联运路线》,《西南导报》第1卷第1期,1938年,第55页。
    ⑤康时振:《我国公路建设之检讨》,《西南公路》第238、239合期,1943年,第1155页。
    ⑥西南导报社:《西南公路之联运路线》,《西南导报》第1卷第1期,1938年,第55页。
    
    ①康时振:《我国公路建设之检讨(续一)》,《西南公路》第240合期,1943年,第1162—1163页。
    ②康时振:《我国公路建设之检讨(续二)》,《西南公路》第241、242合期,1943年,第1170页。
    ①骋陆填词:《西南公路歌》,《西南公路》第243、244合期,1943年,第1183页。
    ②建设委员会:《开发西北计划》,秦孝仪:《革命文献》,第89辑,第98—98页。
    ③荣孟源主编:《中国国民党历次代表大会上及中央全会资料》(上),第681页。
    ④转引自徐建生:《民国时期经济政策的沿袭与变异(1912—1937)》,第117—118页。
    
    ①建设委员会:《开发西北计划》,秦孝仪:《革命文献》,第89辑,第90页。
    ②褚民宜等:《开发西北计划大纲》,秦孝仪:《革命文献》,第89辑,第23页。
    ③虞振镛:《开发西北之我见》,《开发西北》第2卷第4期,1934年10月15日。
    ④建设委员会:《开发西北计划》,秦孝仪:《革命文献》,第89辑,第120页。
    ⑤《国难会议关于移民垦殖决议案》,张羽新、张双志编纂:《民国藏事史料汇编》,第二册,第137页。
    ⑥建设委员会:《开发西北计划》,秦孝仪:《革命文献》,第89辑,第91页。
    
    ①建设委员会:《开发西北计划》,秦孝仪:《革命文献》,第89辑,第91页。
    ②建设委员会:《开发西北计划》,秦孝仪:《革命文献》,第89辑,第119页。
    ③建设委员会:《开发西北计划》,秦孝仪:《革命文献》,第89辑,第122页。
    ④孟宪麟:《西北水利建设之回顾与前瞻》,《现代西北》第7卷第3期,1944年,第31—32页。
    ①开发西北协会:《西北农业计划》,《开发西北》第2卷第3期,1934年。
    ②开发西北协会:《拟在宁夏省河中堡设垦殖实验区计划概要》,《开发西北》第2卷第3期,1934年。
    ③蒙藏委员会编:《西南初步计划》,张羽新、张双志编纂:《民国藏事史料汇编》,第十五册,第59页。
    ④季树人:《滇边车里移垦计划》,《西南导报》第1卷第2期,1938年,第27页。
    ⑤蒋君章:《西南经济地理》,商务印书馆,1943年,第382页。
    ⑥张国瑞:《如何建设西南》,《西南导报》第1卷第1期,1938年,第8页。
    ①周开庆:《近代中国经济丛编》,《经济问题资料汇编》,经济部编印,1952年,第335页。转引自汪宽:《西部大开发的历史反思》(上),第263页。
    ②汪受宽:《西部大开发的历史反思》(上),第263页。
    ③孙亚夫:《实施战时移垦刍议》,《西南导报》第1卷第1期,1938年,第33、34页。
    ④赵心愚、秦和平编:《清季民国康区藏族文献辑要(上)》,四川民族出版社,2003年,第255—257页。
    ⑤方显廷等:《西南经济建设论》,独立出版社,1942年,第22页。
    ①西南导报社:《西南移垦团出发云南》,《西南导报》第1卷第1期,1938年,第59页。
    ②西南导报社:《西南各省耕地及荒地之统计》,《西南导报》第1卷第2期,1938年,第49—50页。
    ③黄奋生:《边疆屯垦人员手册》,青年出版社,1946年,第185—192页。
    ④黄奋生:《边疆屯垦人员手册》,第223—224页。
    ⑤中央政治学校政治部:《战时移垦边疆问题》,正中书局,1939年,第37页。
    ⑥四川省建设厅:《四川西北边区垦牧调查报告》,四川省政府建设厅印,1938年。
    ①汪受宽:《西部大开发的历史反思》(上),第263—264页。
    ②全国经济委员会:《西北建设实施计划及进行程序》,《中央周报》第316期,1934年6月25日。
    ③蒋君章:《西南经济地理》,第385页。
    ④张人杰等:《由中央与地方建设机关合资开发黄洮泾渭汾洛颍等河水利以救济西北民食案》,秦孝仪:《革命文献》,第89辑,第1—2页。
    ⑤建设委员会:《开发西北计划》,秦孝仪:《革命文献》,第89辑,第99页。
    ①建设委员会:《开发西北计划》,秦孝仪:《革命文献》,第89辑,第101页。
    
    ①建设委员会:《开发西北计划》,秦孝仪:《革命文献》,第89辑,第108—110页。
    ②建设委员会:《开发西北计划》,秦孝仪:《革命文献》,第89辑,第112—113页。
    ③建设委员会:《开发西北计划》,秦孝仪:《革命文献》,第89辑,第114页。
    ①李仪祉:《十年来的中国水利建设》,中国文化建设协会,1937年。秦孝仪:《革命文献》,第90辑,第229—233页。
    ②孟宪麟:《西北水利建设之回顾与前瞻》,《现代西北》第7卷第3期,1944年,第35—48页。
    ③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水利委员会拟送“西北水利十年建设计划初稿”》,《民国档案》,2000年第4期。
    ①蒙藏委员会编:《西南初步计划》,张羽新、张双志编纂:《民国藏事史料汇编》,第十五册,第83页。
    ②西南导报社:《中央积极整顿西南水利》,《西南导报》第1卷第1期,1938年,第58页。
    ③周开庆:《近代中国经济丛编》,《经济问题资料汇编》,经济部编印,1952年,第330页。转引自汪受宽:《西部大开发的历史反思》(上),第261页。
    ④汪受宽:《西部大开发的历史反思》(上),第262页。
    ①蒋君章:《西南经济地理》,第25—28页。
    ②吴志忠:《建设国民经济与推进西北合作社》,《西北向导》第4期,1936年,第15、16页。
    ①转引自徐建生:《民国时期经济政策的沿袭与变异(1912—1937)》,第118页。
    ②王超凡等:《拟请组织健全机关集中人力财力积极开发西北以裕民生而固国本案》,秦孝仪:《革命文献》,第89辑,第69、72页。
    ③建设委员会:《开发西北计划》,秦孝仪:《革命文献》,第89辑,第120页。
    ④汪受宽:《西部大开发的历史反思》(上),第264—265页。
    
    ①蒙藏委员会编:《西南初步计划》,张羽新、张双志编纂:《民国藏事史料汇编》,第十五册,第64—66页。
    ②贾士毅:《从战时经济说到西南经济建设》,《西南导报》第1卷第2期,1938年,第9页。
    ③蒋君章:《西南经济地理》,第382—387页。
    
    ①西南导报社:《农本局发展西南业务》,《西南导报》第1卷第1期,1938年,第59页。
    ②秦孝仪:《抗战前国家建设史料—农林建设》,《革命文献》第104辑,第87、116页。转引自汪受宽:《西部大开发的历史反思》(上),第264页。
    ③汪受宽:《西部大开发的历史反思》(上),第264页。
    
    ①云南省地编纂委员会办公室:《续云南通鉴长编》(下),第263—266、295—296页。
    ②西南导报社:《黔拟设农业推广实验区》,《西南导报》第2卷第1期,1938年,第47页。
    ③汪受宽:《西部大开发的历史反思》(上),第265页。
    ①段钟榕:《西南经济概况与经济建设》,《西南建设》第1卷第1期,1937年,第22页。
    ②云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续云南通鉴长编》(中),第703页。
    ③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等:《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5辑第2编《财政经济》(四),第149页。
    ④汪受宽:《西部大开发的历史反思》(上),第265页。
    ①西南导报社:《农本局办理康农业贷款》,《西南导报》第2卷第2、3合期,1939年,第67页。
    ②戴季陶:《开发西北工作之起点》,秦孝仪:《革命文献》第88辑,(台湾)中央文物供应社,1981年,第22页。
    ③刘守中:《西北实业调查报告》,秦孝仪:《革命文献》第88辑,第396页。
    ④褚民宜等:《开发西北计划大纲》,秦孝仪:《革命文献》,第89辑,第9页。
    ①褚民宜等:《开发西北计划大纲》,秦孝仪:《革命文献》,第89辑,第19—22页。
    ②褚民宜等:《开发西北计划大纲》,秦孝仪:《革命文献》,第89辑,第22页。
    ①审查委员会经济组:《西北国防经济之建设案》,秦孝仪:《革命文献》,第89辑,第40—60页。
    
    ①建设委员会:《开发西北计划》,秦孝仪:《革命文献》,第89辑,第127—140页。
    ②方显廷等:《西南经济建设论》,第10、11页。
    ③孙中山:《建国方略》,广东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291、293、294页。
    ④徐建生:《民国时期经济政策的沿袭与变异(1912—1937)》,第109—115页。
    ①广西省政府教育厅:《经济建设概论》。转引自谭肇毅:《论三十年代的广西经济建设》,载《广西社会科学》,1997年第1期。
    ②汪受宽:《西部大开发的历史反思》(上),第253页。
    ③蒙藏委员会编:《西南初步计划·序二》,张羽新、张双志编纂:《民国藏事史料汇编》,第十五册,第2页。
    ④蒙藏委员会编:《西南初步计划》,张羽新、张双志编纂:《民国藏事史料汇编》,第十五册,第147—162页。
    ⑤蒙藏委员会编:《西南初步计划》,张羽新、张双志编纂:《民国藏事史料汇编》,第十五册,第163—167页。
    ⑥蒙藏委员会编:《西南初步计划》,张羽新、张双志编纂:《民国藏事史料汇编》,第十五册,第180—187页。
    ⑦蒙藏委员会编:《西南初步计划》,张羽新、张双志编纂:《民国藏事史料汇编》,第十五册,第188—207页。
    ①蒙藏委员会编:《西南初步计划》,张羽新、张双志编纂:《民国藏事史料汇编》,第十五册,第220—223页。
    ②蒙藏委员会编:《西南初步计划》,张羽新、张双志编纂:《民国藏事史料汇编》,第十五册,第224—226页。
    ③施建生:《西南工业建设方案》,中山文化教育馆,1939年,第13—14页。
    ④蒋君章:《西南经济地理》,第389页。
    ⑤蒋君章:《西南经济地理》,第261页。
    ⑥孙果达:《抗战初期上海民营工厂内迁经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西南地区文史资料协作会议编:《抗战时期内迁西南的工商企业》,云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第4—30页。
    ①汪受宽:《西部大开发的历史反思》(上),第267页。
    ②钱昌照:《资源委员会及其在云南的活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西南地区文史资料协作会议编:《抗战时期内迁西南的工商企业》,第1—3页。
    ③廖石诚:《中国西南实业协会及其在抗战期间的活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西南地区文史资料协作会议编:《抗战时期内迁西南的工商企业》,第60、65—66页。
    ④许涤新:《日在发展中的大后方经济》,《群众》四卷十期。转引自王致中、魏丽英:《中国西北社会经济史研究》(下),第120页。
    ①王致中、魏丽英:《中国西北社会经济史研究》(下),第53、72页。
    ②天津《大公报》社评:《论西北建设》,秦孝仪:《革命文献》第88辑,第41页。
    ③王致中、魏丽英:《中国西北社会经济史研究》(下),第73—86页。
    ④王致中、魏丽英:《中国西北社会经济史研究》(下),第87、93、100页。
    ①孟宪麟:《西北水利建设之回顾与前瞻(续)》,《现代西北》第7卷第4期,1944年,第41页。
    
    ①王致中、魏丽英:《中国西北社会经济史研究》(下),第120—121页。
    ②徐建生:《民国时期经济政策的沿袭与变异(1912—1937)》,第118—119页。
    ①王致中、魏丽英:《中国西北社会经济史研究》(下),第119—127页。
    ①《国民党五届八次会议主席团关于加强国内各民族及宗教间之融洽团结以达成抗战胜利建国成功目的之施政纲领案》,张羽新、张双志编纂:《民国藏事史料汇编》,第一册,第207-208页。
    ②教育部边疆教育司:《边疆教育概况·代序》(续编),1947年,第1—2页。
    ③教育部蒙藏教育司编印:《边疆教育法令汇编》第一辑,1944年,第1页。
    ④荣孟源:《中国国民党历次代表大会上及中央全会资料》(上),第647页。
    ⑤荣孟源:《中国国民党历次代表大会上及中央全会资料》(上),第766页。
    
    ①《实施蒙藏教育计划》,张羽新、张双志编纂:《民国藏事史料汇编》,第二册,第5—13页。
    ②《教育部蒙藏教育实施纲目》,张羽新、张双志编纂:《民国藏事史料汇编》,第二册,第14页。
    ③教育部边疆教育司:《边疆教育概况》(续编),第1页。
    ④教育部边疆教育司:《边疆教育概况》(续编),第1页。
    ①《教育部订定边疆教育实施原则》,张羽新、张双志编纂:《民国藏事史料汇编》,第二册,第26页。笔者注:教育部此原则的制订在档案材料中并未注明时间,但根据南京国民政府“以党治国”的政治模式,应在国民党中常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的边疆教育原则后。
    ②《中央政治学校设置边疆分校初步计划纲要》,张羽新、张双志编纂:《民国藏事史料汇编》,第二册,第46页。
    ③《民国二十四年度推广边疆教育实施法案》,张羽新、张双志编纂:《民国藏事史料汇编》,第二册,第47—48页。
    ④《中央大学关于蒙藏及边远省份学生入学办法决议案》,张羽新、张双志编纂:《民国藏事史料汇编》,第二册,第56页。
    ①《教育部二十五年度推行蒙藏回苗教育计划》、《教育部廿六年度推行边疆教育计划大纲》,张羽新、张双志编纂:《民国藏事史料汇编》,第二册,第70、75页。
    ②教育部边疆教育司:《边疆教育概况》(续编),第1页。
    ③《第三次全国教育会议关于推进边疆教育方案的决议案》,张羽新、张双志编纂:《民国藏事史料汇编》,第二册,第84页。
    ④教育部边疆教育司:《边疆教育概况》,1943年,第11页。
    ①《教育部公布边疆区域劝学暂行办法》,张羽新、张双志编纂:《民国藏事史料汇编》,第二册,第92页。
    ②《教育部订定的边远区域衽教育实施纲要》,张羽新、张双志编纂:《民国藏事史料汇编》,第二册,第94—96页。
    ③《中央政治学校设置边疆分校初步计划纲要》,张羽新、张双志编纂:《民国藏事史料汇编》,第二册,第46页。
    ④《第三次全国教育会议关于推进边疆教育方案的决议案》,张羽新、张双志编纂:《民国藏事史料汇编》,第二册,第85页。
    ①曹树勋:《边疆教育新论》,正中书局,1945年,第16页。
    ②教育部边疆教育司:《边疆教育概况》,第12页;《边疆教育概况》(续编),第1页.
    ③曹树勋:《边疆教育新论》,第17页。
    ①《教育部关于一九四三年度边疆教育工作报告》,张羽新、张双志编纂:《民国藏事史料汇编》,第二册,第85页。
    ②教育部边疆教育司:《边疆教育概况》,第12页。
    ③教育部边疆教育司:《边疆教育概况》,第117页。
    ④荣孟源:《中国国民党历次代表大会上及中央全会资料》(上),第766页。
    ⑤曹树勋:《边疆教育新论》,第19页。
    ①曹树勋:《边疆教育新论》,第21页。
    ②曹树勋:《边疆教育新论》,第22页。
    ①《实施蒙藏教育计划》,张羽新、张双志编纂:《民国藏事史料汇编》,第二册,第5—13页。
    ①《教育部蒙藏教育实施要目》,张羽新、张双志编纂:《民国藏事史料汇编》,第二册,第14页。
    ②《教育部蒙藏教育实施要目》,张羽新、张双志编纂:《民国藏事史料汇编》,第二册,第14—15页。
    ③《教育部民国二十年度蒙藏教育经费分配办法》,张羽新、张双志编纂:《民国藏事史料汇编》,第二册,第33页。
    ①《教育部关于一九四三年度边疆教育工作报告》,张羽新、张双志编纂:《民国藏事史料汇编》,第二册,第111—112页。
    ①《教育部关于一九四三年度边疆教育工作报告》,张羽新、张双志编纂:《民国藏事史料汇编》,第二册,第112—113页。
    ②曹树勋:《边疆教育新论》,第43页。
    ①《民国二十四年度推广边疆教育实施法案》,张羽新、张双志编纂:《民国藏事史料汇编》,第二册,第47—48页。
    ②《教育部核发二十五年度蒙藏回苗教育计划指令》,张羽新、张双志编纂:《民国藏事史料汇编》,第二册,第68—70页。
    ①《教育部订定的边远区域初等教育实施纲要》,张羽新、张双志编纂:《民国藏事史料汇编》,第二册,第94页。
    ②曹树勋:《边疆教育新论》,第43—44页。
    
    ①曹树勋:《边疆教育新论》,第44—45页。
    ②曹树勋:《边疆教育新论》,第45页。
    ③曹树勋:《边疆教育新论》,第46页。
    ④曹树勋:《边疆教育新论》,第46页。
    ⑤曹树勋:《边疆教育新论》,第46—48页。
    ①教育部边疆教育司:《边疆教育概况》(续编),第61页。
    ②曹树勋:《边疆教育新论》,第46—48页。
    ③教育部边疆教育司:《边疆教育概况》,第192—198页。
    ④教育部边疆教育司:《边疆教育概况》(续编),第1页;《边疆教育概况》,第12页。
    ①《教育部公布边远区域师范学校暂行办法》,张羽新、张双志编纂:《民国藏事史料汇编》,第二册,第100—103页。
    ②曹树勋:《边疆教育新论》,第50页;教育部边疆教育司:《边疆教育概况》(续编),第23页。
    
    ①教育部边疆教育司:《边疆教育概况》(续编),第23页。
    ②曹树勋:《边疆教育新论》,第51页。
    
    ①教育部边疆教育司:《边疆教育概况》(续编),第48页。
    ②曹树勋:《边疆教育新论》,第51—52页。
    ③教育部边疆教育司:《边疆教育概况》(续编),第60页。
    
    ①教育部边疆教育司:《边疆教育概况》(续编),第48页。
    ②教育部边疆教育司:《边疆教育概况》(续编),第20页。
    ①教育部边疆教育司:《边疆教育概况·代序》(续编),第1—2页。
    ①此处“一体化”政策主要指在新疆、东三省等设省施政,并开始直接介入蒙古地区的政治、经济、教育文化事业,在内蒙古逐步设立了州、府、县。参见冯建勇:《辛亥革命与近代中国边疆政治变迁研究——民族国家构筑视野下的蒙藏新边疆地区》,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论文2008年,第193、195页。
    ②蒋君章等:《中国的边疆地理》,第3页。
    ③任美锷等:《西北问题》,科学书店,1943年,第14页。
    ④蒋君章等:《中国边疆地理》,第148页。
    ⑤张大军:《新疆风暴七十年·自序》,第1页。
    ⑥关凯:《中国近代国家转型中的民族政治》,陈理等主编:《中国近代边疆民族问题研究》,第14页。
    ⑦[美]吉尔伯特·罗曼兹主编:《中国的现代化》(中译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232页。
    ①[日]日本朝日新闻社编,黄伦芳译:《满蒙问题》,大北印书局,1932年,第2、13页。
    ②允恭:《西藏问题》,张羽新、张双志编纂:《民国藏事史料汇编》,第十四册,第217页。
    ③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等编:《元以来西藏与中央政府关系档案史料汇编》,第7册,第2857页。
    ①黄定初:《帝国主义侵略下我国边疆之危机》,《边事研究》第2卷第5期,1935年,第10页。
    
    ①徐旭:《西北建设论》,中华书局,1944年,第2页。
    ②蒋君章等:《中国边疆地理》,第211页。
    ③千家驹等:《广西省经济概况》,商务印书馆,1936年,第10、15页。
    ④陈正祥编著:《广西地理志》,正中书局,1946年,第89、94、96页。
    ⑤殷祖英:《西北资源的基本认识》,《西北资源》第1卷第4期,1941年,第282页。
    ⑥高长柱:《边疆问题论文集·张群序》,第1页。
    ①邹逸麟主编:《中国历史人文地理》,科学出版社,2001年,第287—290页。
    
    ①札奇斯钦编著:《边疆教育》,(台湾)蒙藏委员会编印,1961年,第11—14页。
    ②札奇斯钦编著:《边疆教育》,第15页。
    ③黄慕松:《我国边政问题》,第33、34页。
    ④雷震:《边疆教育之展望》,《边事研究》第4卷第3期,1936年,第3页。
    ⑤刘曼卿:《边疆教育·自序》,商务印书馆,1937年,第1页。
    
    ①教育部边疆教育司编:《边疆教育概况·代序》(续编),第4页。
    ②一凡:《积极实施中之绥蒙教育》,《边事研究》第4卷第3期,1936年,第11页。
    ③霍策时:《边疆危机与复兴中华民族的前途》,《边事研究》创刊号,1934年,第68页。
    ①王兆刚:《国民党训政体制研究》,第67、70、81、82页。
    
    ①黄奋生:《边疆政教之研究》,商务印书馆,1947年,第32—33页。
    ②王恩涌:《中国政治地理》,科学出版社,2004年,第56页。
    
    ①邹逸麟主编:《中国历史人文地理》,第54页。
    ②黄定初:《帝国主义侵略下我国边疆之危机》,《边事研究》第2卷第5期,1935年,第10页。
    ③于沛等:《全球化境遇中的西方边疆理论研究》,第12—13页。
    
    ①(民国)杨增新:《补过斋日记》卷26,第24页。
    ②(民国)杨增新:《补过斋文牍续编》卷1,第2页。
    
    ①(民国)杨增新:《补过斋日记》卷14,第3页。
    ②(民国)杨增新:《补过斋日记》卷13,第50页。
    ③王兆刚:《国民党训政体制研究》,第189页。
    ④王正董:《国民党应该重整》,《陇铎》第2卷第5期,1948年,第4页。
    
    ①刘进:《中心与边缘—国民党政权与甘宁青社会》,第364页。
    ②黄奋生:《泛论边疆教育》,《西北通讯》第1卷第3期,1947年,第4页。
    ③朱允让:《甘肃边教之概况及其改进刍议》,《现代西北》第4卷第1期,1943年,第75页。
    ①方铁、邹建达:《论中国古代治边之重北轻南倾向及其形成原因》,《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第3期。
    ②黄定初:《帝国主义侵略下我国边疆之危机》,《边事研究》第2卷第5期,1935年,第10、12页。
    ③陈祥麟:《研究边事的基本问题》,《边事研究》创刊号,1934年,第20页。
    
    ①边事研究会:《发刊词》,《边事研究》创刊号,1934年,第3页。
    ②李义虎:《地缘政治学:二分论及其超越》,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2页。
    ③戴季陶:《开发西北工作之起点》,戴季陶等:《西北》,第35—37页。
    
    ①郭曙南:《从开发西北说到西南国防》,《边事研究》创刊号,1934年,第37页。
    ②江安西:《建设西康计划》,《蒙藏周报》,第48、51期,1930年10月18日。赵心愚、秦和平编:《清季民国康区藏族文献辑要》(上),巴蜀书社,2006年,第175—179页。
    ③方秋苇:《中国边疆问题十讲》,引擎出版社,1937年,第25页。
    ④谭惕吾:《内蒙古之今昔·黄序》,第1页。
    ⑤谭惕吾:《内蒙古之今昔》,第189页。
    
    ①(民国)杨增新:《补过斋日记》卷8,第6页。
    ②葛绥成:《中国近代边疆沿革考》,中华书局,1934年,第1页。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