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消费文化视野中的设计与社会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当一个社会从传统的以“生产”(制造)为中心向以“消费”(以及消费服务)为中心转变后,消费就成为一项主要的社会活动,消费的符号性特征使它本质上成为一种文化。消费文化是伴随消费活动而来,表达某种意义或传承某种价值系统的符号系统。在消费文化中,交换价值的作用不断增长,符号商品充斥于日常生活,商品形象的观赏效果得到强调,同时社会不断创造着人们的消费需要,消费者不断被社会培育。设计作为消费文化中审美形式的主要体现者,是一种商品符号化的手段,为商品形象服务,具有满足大众文化审美需求、影响人类生活方式、促进社会沟通、推进社会民主化的社会功能,在培养大众成为消费者、刺激消费的过程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受到消费文化中商业主义的驱动,设计也有沦为商业促销手段的一面,需要探索新的设计理念,在时代精神、可持续发展、人性化等内容中寻求设计的真正目标。
When a society transforms from a traditional ''producing'' focused one to a "consuming" (and consumer services) focused one, consume becomes an important social activity, and its sign feature makes consume become a kind of culture. Consume culture, following consume activities, is a sign system which shows some meaning or some value system. In consume culture, the exchange value becomes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the sign goods overflow in people's daily life, and people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enjoying sight of the image of goods. Meantime, people's consume demands are unceasingly produced and consumers are continuously cultivated by society. Design, as the main embodiment of aesthetics in consume culture, is a method of symbolizing goods and works for goods image. It can meet people's aesthetic demands, affect people's life style, promote people's social communication and speed social democratization. Desig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cultivating people to be consumers and stimulating consuming. Driven by commercialism in consume culture, however, design also has its weak point as the means of commercial market promotion. So it's necessary for us to probe new design ideas, and we need to pursue the real goals of design with such factors involved in as times, continuous development and humanization.
引文
1.(1)(3)(5)(9)(14)(17)(18)(21):[法]让·波德里亚《消费社会》,刘成富、全志钢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页、第69页、前言、第69页、第228页、第29页、第67页、第112页。
    2.(2)(8)(10)(11)(12):王宁《消费社会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第6页、第147页、第193页、第205页、第144页。
    3.(4)(13):[英]迈克·费瑟斯通《消费文化与后现代主义》,刘精明译,译林出版社,2000年版,第25页、第18页。
    4.(6):[法]罗兰·巴特《符号学美学》,董学文、王葵译,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35页。
    5.(7):卡西尔:《人论》,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年版,第35页。
    6.(15)(29):转引自周小仪《唯美主义与消费文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97页、第250页。
    7.(16):转引自周宪《视觉文化与消费社会》,《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2期,第31页。
    8.(19):刘小枫《现代性社会理论绪论》,上海三联书店,98年1月版、第302页。
    9.(20)(26)(27)(39):尹定邦《设计学概论》,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年版,第1页、第230页、第236页、第213页。
    10.(22):转引自成伯清《现代西方社会学有关大众消费的理论》,《国外社会科学》,1998年第3期,第10页。
    11.(30)(32)(35):[德]Berhhard E.Bürdek《工业设计——产品造型的历史、理论及实务》,胡佑宗译,亚太图书出版社,2001年版,第58页、第204页、第143页、第173页。
    12.(23):[芬]尤卡·格罗瑙《趣味社会学》,向建华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54页。
    13.(24):翁注重《久被遗忘的诱骗原型——<商品美学批判:资本主义社会中的表象、欲望及广告>述评》,http://home.kimo.com.tw/geoffreyfang/
    
    birdy/pa.htm。
    14.(25):[澳]马尔科姆·沃特斯《现代社会学理论》,杨善华等译,华夏出版社,2000年版,第200页。
    15.(28):扈海鹂《解读大众文化——在社会学的视野中》,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44页。
    16.(31):转引自卫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1864-1996》,新世纪出版社,1995年版,第40页。
    17.(33):本刊编辑部《2000年社会学在中国》,《社会学研究》,2001年第2期,第114页。
    18.(34):杨裕富《设计的文化基础:设计、符号、沟通》,亚太图书出版社,1998年版,第26页。
    19.(36):吉尔伯特·罗兹曼《中国的现代化》,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比较现代化”课题组译,江苏人民出版,1988年版,第17页。
    20.(37):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内源发展战略》,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88年版,第1页。
    21.(38):转引自刘观庆《从关怀设计到通用设计》,《无锡轻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1期,第82页。
    
    
    1.[法]让·波德里亚《消费社会》,刘成富、全志钢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2.王宁《消费社会学》,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
    3.[英]迈克·费瑟斯通《消费文化与后现代主义》,刘精明译,译林出版社,2000年版。
    4.[法]罗兰·巴特《符号学美学》,董学文、王葵译,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5.周小仪《唯美主义与消费文化》,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6.尹定邦《设计学概论》,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年版。
    7.[德]Berhhard E.Bürdek《工业设计——产品造型的历史、理论及实务》,胡佑宗译,台北:亚太图书出版社,2001年版。
    8. [芬]尤卡·格罗瑙《趣味社会学》,向建华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9.[澳]马尔科姆·沃特斯《现代社会学理论》,扬善华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年版。
    10.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1864-1996》,深圳:新世纪出版社,1995年版。
    11.杨裕富《设计的文化基础:设计、符号、沟通》, 台北:亚太图书出版社,1998年版。
    12.[英]弗兰克·莫特《消费文化——20世纪后期英国男性气质和社会空间》,余宁平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3.[德]沃尔夫冈·韦尔施《重构美学》,陆扬、张岩冰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年版。
    14.[法]艾德加·莫兰《社会学思考》,阎素伟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15.[德]齐奥尔特·齐美尔《时尚的哲学》,费勇、吴译,北京:文化艺术出版
    
    社,2001年版。
    16.刘小枫《现代性社会理论绪论》,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8年版。
    17.扈海鹂《解读大众文化——在社会学的视野中》,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18.吉尔伯特·罗兹曼《中国的现代化》,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比较现代化”课题组译,江苏人民出版,1988年版。
    19.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内源发展战略》,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88年版。
    1.本刊编辑部《2000年社会学在中国》,《社会学研究》,2001年第2期。
    2.陈刚《阿多诺论文化工业与现代艺术》,《国外社会科学》,2001年第2期。
    3.本刊编辑部《2001:中国社会学前沿报告》,《社会学研究》,2002年第2期。
    4.季桂保《博德里拉的“消费社会”批判理论述评》,《国外社会科学》,1999年第2期。
    5.王宁《关于消费社会学研究对象的几点思考》,《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5期。
    6.杨伯溆、李凌凌《资本主义消费文化的演变、媒体的作用和全球化》,《新闻与传播研究》
    7.成伯清《现代西方社会学有关大众消费的理论》,《国外社会科学》,1998年第3期。
    8.周馨《表现与象征:消费的文化意义》,《社会》,2002年第10期。P4-7。
    9.周宪《视觉文化与消费社会》,《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2期。
    10.《2002年中国设计教育改革论坛暨江南大学设计学科发展研讨会纪要》,《装饰》,2003年第3期。
    11.孔明安《从物的消费到符号消费——鲍德里亚的消费文化理论研究》,《哲学研究》,2002年11期。
    12.王忠武《论21世纪中国消费文化建设的方法论原则》,《淄博学院学报:社科版》,2000年第4期。
    
    
    13.郭景萍《现代消费文化对我国生活方式的影响及其调适》,《湖南商学院学报》,2001年第5期。
    14.王宁《消费与认同——对消费社会学的一个分析框架的探索》,《社会学研究》2001年第1期。
    15.金元浦、章建刚、殷双喜、张晓明、王昱东、杨斌《艺术创新与消费文化(座谈)》,《美术观察》2002年第9期。
    16.周显志《消费社会学初论》,《消费经济》,1995年第4期。
    17.桂勇《论当代文化的消费主义化》,《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第5期。P43-47。
    18.罗钢《西方消费文化理论述评》,《国外理论动态》,2003年第5、6期。
    19.斯人《1985—2001年中国消费文化讨论综述》,《学术研究》2002年第8期。
    20.贾荣建、郑怀东《非物质社会与艺术化生存》,《河北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4期。P104-107。
    21.郑红娥《幻象?贫困?颠覆——读波德里亚的(消费社会)》,《理论月刊》,2002年第7期。P81-82。
    22.陈定家《市场语境下工具理性的审美意义》,《文史哲》,2002年第1期。
    23.陶伟军《消费知识化与消费文化的发展》,《宁夏党校学报》,2001年第5期。
    24.杨魁《消费主义文化的符号化特征与大众传播》,《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1期。P63-67.
    25.成伯清《消费主义离我们有多远》,《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1年第2期
    26.张轶《设计中的第四维——人性——新世纪关于设计人性化的思考》,《艺术百家》,2002年第四期。
    27.李向伟《艺术设计教育与人文精神》,《装饰》,2003年第1期。
    28.刘观庆《从关怀设计到通用设计》,《无锡轻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1期。
    29.傅京燕《加强环境保护打破绿色贸易壁垒》,《中国环保产业》,2002年第10期。
    30.息文《绿色文明的12种趋势》,《世界知识》,2002年第3期。
    31.林朝平《绿色制造技术的进展》,《常熟高专学报》,2002年第2期。
    32.陈德照《经济全球化的若干发展趋势》,《对外宣传参考》,2001年第3期。
    
    
    33.万俊人《经济全球化与文化多元化》,《中国社会科学》,2001年第2期。
    34.杨先艺《论设计文化》,《装饰》,2003年第1期。
    35.邹广文、常晋芳《当代大众文化的本质特征》,《学海》,2001年第5期。
    36.何兰萍《我国大众文化研究最新动态述评》,《学术论坛》,2002年第3期。
    37.陈翔《消费背景下的广告文化批判》,《新闻与传播研究》,2002年第2期。
    38.杨伯溆、李凌凌《资本主义消费文化的演变、媒体的作用和全球化》,《新闻与传播研究》,2001年第1期。
    39.李朝成《设计艺术与设计伦理》,《美术之友》,2000年第3期。
    40.芦影《形式反叛与人文关怀——后现代时期的设计发展趋向》,《设计新潮》,1998年第3期。
    41.柯志明《消费文化:一种致命的迷惑与宰制》,http://gadflyl974.nease.net/articles/local33.htm,2001年6月。
    42.张涛《可持续发展设计及其在上业领域中的应用》,http://www.dolcn.com,2003年1月。
    43.《2000年十大最佳设计》,世纪在线中国艺术网http://cn.cl2000.com/design/Zhuanti/wen_030.shtml
    44.梁梅《后现代设计》,http://cn.cl2000.com/design/hot/wen 016.shtml(世纪在线中国艺术网)
    45.祝文宾《设计本土化之文化思考》,http://www.DOLCN.com,2003年2月。
    46.翁注重《久被遗忘的诱骗原型——<商品美学批判:资本主义社会中的表象、欲望及广告>述评》,http://home.kimo.com.tw/geoffreyfang/birdy/pa.htm。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