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GIS辅助城乡基准地价体系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球表层自然要素与人文要素相互作用与关系及其时空规律的科学。可持续发展和全球变化是当今地理学的两大主题。在这一大的背景下,对土地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用GIS来研究LUCC的发展和变化成为地理学研究的主要趋势之一。土地价格的研究,是LUCC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GIS为手段,地理学和土地学有关理论为指导,结合国内外的土地估价的经验,分析影响土地价格的主要因素,形成我国城乡统一的基准地价体系。以辽中县为例,MapInfo为技术平台,选择特尔菲法作为确定权重的方法。建立辽中县城乡统一的基准地价体系模型。从数据的采集、编辑、存储、管理、处理和变换、空间统计和分析以及产品制作与显示等环节,对辽中县基准地价评估进行初步的探讨。最后,完成相关系数运算、回归分析、假设检验等基本数据处理过程。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客观、适用,现已经应用到辽中县基准地价的评估和动态管理中,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Geography is the science that studies the interaction, relation and the law in space-time of the top layer natural elements and humane elements of the earth. Modern geography has expanded and deepened its research field constantly, made unprecedented progress on theory method and technology and formed a large of science systems, including physical geography, humane geography and GIS. Nowaday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global change are two principal themes of geography. Studying the development and change of LUCC by means of GIS has become one of the main trends of geography under this background. The research of the price of land, especially that of datum price is the important part of LUCC. This paper sets up the unified datum price of land in urban and rural areas in our country combining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experiences by using GIS with the guide of relevant theories in geography and land study. Taking Liaozhong county as an example , we choose Delphi as weighing and set up the unified model of datum price of land in urban and rural areas of Liaozhong county based on the technology of MapInfo .We probe the evaluation on the datum price of land of Liaozhong county ,through collecting ,editing , storing, managing, dealing with ,transforming , spacial analyzing and showing of data.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is model is objective, suitable, which has already been used to evaluation and dynamic management of the datum price of land in Liaozhong county well.
引文
[1] 郑度 地理学研究进展与前瞻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01(1)10—14
    [2] Slaymaker, O.and Spencer,T., physical Geography and Global Environmental Change, York: Longman. 1998.
    [2] Rediscovering Geography Committee, Rediscovering Geography: New Relevance for Science and Society, National Academy Press, Washington,D.C. 1997.
    [4] 王凤慧 国外现代景观地理研究的主要发展趋势 地理研究 1987.6(3)
    [5] 郑度 地理科学研究的主要进展和趋势 地理新论 1991.6(1)
    [6] White R, Engelen G. Cellular automata and fractal urban form: a cellular modelling approach to the evolution of urban land-use patterns. Environment and Planning A,1993,25: l175-1199
    [7] Batty M,Xie Y.From cells to cities.Environmcnt and Planning B: Planning and Design,1994,21∶531-548
    [8] White R,Engelen G,Uijee I,The use of constrained cellular automata for high-resolution modelling of urbm land-use dynamics.Environment and Planning B, 1997,24. 323-343
    [9] Clarke K C,Hoppen S,Gaydos L. A self-modifying cellular automaton model of historical urbanization in the san Francisco Bay area.Environment and Planning B: Planning and Design, 1997,24:247-261.
    [10] Wu F,Webster C J. simulation of land development through the integration of cellular automata and multicriteria evaluation.Environment and Planning B,1998,25:103-126
    [11] Li xia,Yeh A G O. Constrained cellular automata for modelling sustainable urban forms Acta Geographica sinica 1999,54(4): 289-298[黎夏,叶嘉安. 约束性单元自动演化CA模型及可持续城市发展形态的模拟.地理学报,1999,54(40: 289-298)]
    [12] Zhou chenghu,Sun Zhanli,Xie Yichun Geo-cellular automata, Beijing: Science Press, 1999.1-163.[周成虎,孙战利,谢一春 地理元胞自动机研究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13] 陈国阶 论地理学的现代化问题 地理学报 1985.40(3)
    [14] 黄秉维 国际地理学研究动向 地理科学 1981.1(1)
    [15] 黄秉维等 现代自然地理 科学出版社 1999.2
    [16] 任美锷 最近十年来地理科学的进展 地理学报 1990.45(2)
    [17] 陈述彭 地理系统与地理信息系统 地理学报 1991.46(1)
    [18] 李秀彬 全球变化的核心领域——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国际研究动向 地理学报1996,51(6):
    [19] 李秀彬 土地利用变化的解释 地理科学进展 2002, 21(3) 195-203
    [20] 李铃 中国地产价格与评估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9-17
    [21] Paul F. wendt. Real Estate Appraisal : Review and Outlook. Athens: University of Georgia Press, 1974. p.17
    
    
    [22] 美国估价学会 不动产估价翻译委员会译 地质出版社 2001.11 32-49
    [23]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2版 第2卷2 82 109 118.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5
    [24] 全石琳 高建华 刘玉振 土地资源学 河南大学出版社 1996 1-2
    [25] 赵松乔 中国土地类型研究 科学出版社 1986
    [26] 中国1:100万土地资源图编委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资源图 西安地图出版社 1987
    [27] 中国1:100万土地资源图编委会 中国科学院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 《中国1:100万土地资源图》土地资源数据集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1
    [28] 吴传钧 1:1000000中国土地利用图 科学出版社 1990
    [29] 吴传钧 郭焕成 中国土地利用 科学出版社 1994
    [30] 吴传钧 刘昌明 吴履平 世纪之交的中国地理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9.11
    [31] 刘纪远 庄大方 张增祥等 中国土地利用时空数据平台建设及其支持下的相关研究 地球信息科学 2002.4(3)3-7
    [32] 石玉林 中国土地资源的人口承载力研究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
    [33] 陈百明“中国土地资源生产能力及人口承载量”项目研究方法概论 自然资源学报 1991.6(3)197—205
    [34] 申元村 关于土地人口承载力研究的理论与方法探讨 自然资源 1990(1)
    [35] 杨晓鹏 张志良 青海省土地资源人口承载量系统动力学研究 地理科学 1993.13(1)69—77
    [36] 陈传康 高豫功 俞孔坚等 丹霞风景名胜区旅游资源研究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1990
    [37] 董黎明 李向明 冯长春等 中国城市土地有偿使用的地域差异及分等研究 地理学报1993.48(1)1—10
    [38] 董黎明 冯长春 城市土地综合经济评价的理论方法初探 地理学报 1989.44 (3)323—333
    [39] 欧阳安蛟 山地城市土地评价的若干问题——以重庆市沙坪坝区为例 地理科学 1993.13(3)288—294
    [40] 梁留科 城区土地定级实践研究——以唐河县为例 地理研究 1998.17 (1)90—98
    [41] 陈百明 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指标体系框架的构建与评价 地理科学进展 2002 21(3) 204-215
    [42] 黄杏元 倪绍祥 徐寿成等 地理信息系统支持区域土地利用决策的研究 地理学报1993.48(2)114—121
    [43] 郑兴年 土地资源评价专家系统试验研究与前景探讨 地理科学 1991.11 (1)10—18
    [44] 傅伯杰 土地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1
    [45] 倪绍祥 土地类型与土地评价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2
    [46] 戴旭 农业土地评价的理论与方法 科学出版社 1995
    [47] 蔡运龙 土地结构分析的方法及应用 地理学报 1992.47(2)146—156
    [48] 王凤慧 采用土地类型结构指标进行低层次综合自然区划的初步探讨了一以陕西榆林县为例 地理集刊 21号 科学出版社 1989
    [49] 刘燕华 西藏雅鲁藏布江中游地区土地系统 科学出版社,1992
    
    
    [50] 毛汉英 我国新一累国土地规划编制的基本构想 地理研究 2002.21(3)267-275
    [51] 蔡运龙 贵州省地域结构与资源开发 海洋出版社 1990。
    [52] 蔡运龙 土地类型系列制图的几个理论问题 地理研究 1994.13(1)76—78
    [53] 肖笃宁 景观空间结构的指标体系和研究方法 肖笃宁编 景观生态学:理论、方法及应用中国林业出版社 1991
    [54] 傅伯杰 陈利顶 景观多样性的类型及其生态意义 地理学报 1996 .51 (5)454—462
    [55] 赵小鲁 孙帆 都陵河流域景观类型分化与笨殖鸟类群结构的研究 地理科学1991(11)173—181
    [56] 肖笃宁 李秀珍 当代景观生态学的进展和展望 地理科学 1997.17(4)356—363
    [57] 王祁春 张柏 松嫩平原中部农业区域土地景观动态研究 地理科学 1995.15 (2)176—181
    [58] 张惠远 中国西南喀斯特山地环境退化与生态重建研究 北京大学博士论文 1999
    [59] Li Xiubin,Laixang Sun. Driving Forces of Arable Land Conversion in China, IIASA IR-97-076/Sept,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Applied Systems Analysis, 1997,
    [60] 郑兴年 胡宝新 崔伟宏 大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动态遥感试验研究——以北京市朝阳区为例 地理科学 1995.15(1)47—54
    [61] 张明 土地利用结构及其驱动因子的统计分析——以榆林地区为例 地理科学进展1997.16(4)19—26
    [62] 张洪业 鲁西北地区土地资源条件与土地利用变化趋势的士研究 地理科学进展 1998.17(1)19—28
    [63] 景贵和 我国东北地区某些荒芜土地的景观生态建设 地理学报 1991.46 (1)8—15
    [64] 刘惠清 龙花楼 为生态建设服务的吉林省西部景观类型研究 地理研究 1998.17(4)389—397
    [65] 王仰麟 土地系统生态设计初探 自然资源 1990(6)48—51
    [66] 沙润 城乡交错带旅游景观生态设计初步研究 地理学与国土研究 1997. 3 (3)53—56
    [67] 王仰麟 矿区废弃地复垦的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 生态学报 1998.18(5)455—462
    [68] 傅伯杰 邱扬 王军 陈利顶 黄土丘陵小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对水土流失的影响 地理学报2002.57(6) 717-72
    [69] 黄秉维 华南坡地利用与改良重要性与可行性 地理研究 1987 6(4)1—9
    [70] 黄秉维 再论华南坡地利用与改良 地理研究 1989.8(4)1—8
    [71] 郑度 申元村 坡地过程及退化坡地恢复整治研究:以三峡库区紫色土坡地为例 地理学报1998.53(2)116—122
    [72] 李秀彬 彭业轩 姜臣等等 高活篱笆技术提高坡地持续生产力探讨——以三峡库区为例 地理研究 1998.17(3)309—315
    [73] 寿嘉华 国土资源知识800问 地质出版社 1999 42—54
    [74] 城镇土地估价规程 2001-11-12发布 2002-07-01实施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2.4
    [75] 城镇土地分等规程 2001-11-12发布 2002-07-01实施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2.4
    [76] 黄贤金 农地价格论 北京农业出版社 1997 47-51 131-144
    
    
    [77] 孙颖州 许月明 梁山 姚金安 农用地定等方法介绍--参评因素、权重确定、多值计算 中国土地 1994 8 31-32
    [78] 单胜道 俞劲炎 叶晓朋 单时义 邹宗国 农业用地评估方法研究 资源科学22卷第 1期 2 0 0 0 .1 45-49
    [79] 张瑜 土地估价理论与实务——我国城市土地估价实践探讨 企业管理出版1992 5-39
    [80] 谷树忠 对耕地资源估价方法的探讨 自然资源 1997.4 9-14
    [81] 孙怀彦 浅谈地价及其影响因素 重庆工业管理学院学报 1995.6 20—22
    [82] 边馥苓 地理信息系统工程 北京 测绘出版社 1996
    [83] 陆守一等 地理信息系统实用教程 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0.1
    [84] 黄杏元等 地理信息系统概论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8
    [85] 张超等 地理信息系统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4
    [86] ESER. 1995. Understanding GIS, GIS by ESRITM
    [87] 吴信才等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与方法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2.3
    [88] 陈述彭等 地理信息系统导论 科学出版社 2002.6
    [89] 邬伦 刘瑜等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方法和应用 科学出版社 2002.3
    [90] 辽中县土地志 辽中县规划土地管理局 1999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