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高科技企业中科技人员持股的经济学分析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90年代以来,美国社会经济一直处于高增长状态,并且出现了以往少有的“三高”、“三低”特点,经济界把这种现象称为“新经济现象”,并且在考察新经济现象后,几乎一致认为,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科技及其产业是支撑美国经济持续走强的主要因素。科学技术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理论综述,说明了知识积累和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政府应该鼓励高科技企业的发展,以及采取有效的鼓励创新和人力资本积累的政策。
     高科技企业作为科学技术的载体,通过在市场中的竞争,大大推动了技术的进步,在经济发展中起着重大的作用。但是,高科技企业具有高风险、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高速度等特征,尤其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高科技企业中科技含量的增加,知识产权在企业总资产中所占的比例也越来越大。企业对科技人员人力资本的依赖性也越来越大。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就成为了发展高科技企业的一个关键性问题。
     本文在分析高科技企业人力资本的特性之后,认为:当科技人员与雇主签订合约后,企业雇主拥有人力资本的大部分产权,科技人员也拥有部分产权,还有一部分产权进入公共领域。要对科技人员进行强激励,必须对公共领域里的产权进行分成,即让科技人员持有企业股票。
     科技人员持有企业股票后,成为了企业的股东,不仅仅凭其拥有的股票拥有企业的剩余索取权,而且通过“一股一票”的原则拥有企业的剩余控制权。科技人员在参与企业治理时,可以通过董事会“用手投票”,在管理层行为得不到有效的约束后,科技人员还可以“用脚投票”——转让持有的股票,甚至“用脑投票”——关闭其人力资本,不行使人力资本的增殖性。
     但是我们要看到,高科技企业要发展,科技人员持股要真正发挥作用,离不开外部制度环境的改善。在我国,目前制度环境还比较落后,比如说资本市场不完善、观念落后等。因此,就制度环境方面的改进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The miracles of New Economy in America show that hi-technology plays a important role in the economic growth; In other aspect, the summary of ties between technology and growth prove that knowledge accumulation and technology determine the economic growth. Based on the hi-technology, the hi-tech enterprises depend more on the human capital of Technician as the hi-tech enterprises have characters of high risks and returns. So how to spirit up the technician is the key problem to develop hi-tech enterprises. After analyzing the characters of technician' s human capital in hi-tech enterprises, we can draw a conclusion: most of the property of human capital belongs to the employer, parts belong to employees, and the residuals get into public place. To share the property of human capital in the public place and motivate the technician, the employer ought to let the employees hold some stocks. Once holding stocks of the enterprise, the technicians become the shareholders and can restrict the behavior of managers b
    y ways of voting in hand, foot and mind. Last, this article ends with some advice to improve the external system environment.
引文
1.[美]奥利弗·E·威廉姆森.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论企业签约与市场签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2.陈郁.所有权、控制权与激励——代理经济学文选[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8。
    3.费方域.企业的产权分析[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8。
    4.方竹兰.人力资本所有者拥有企业所有权是一个趋势[J].经济研究,1997(6)。
    5.[美]盖瑞·J·米勒.管理困境——科层的政治经济学[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2。
    6.高梨花.我国高科技企业中的知识产权[N].新浪科技.2004.4.10。
    7.经济学阶梯教室网.新经济发展规律[N].国际商报.载:http://www.gjmy.com/list.asp?articleid=505.
    8.胡锋.国内人力资本理论研究综述[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2(2)。
    9.金黔在线网.我国高技术产业收益率偏低[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3.6.17。
    10.刘群.改革与完善高新技术产业税制的理性思考[J].涉外税务,2002(7)。
    11.刘树成、李实.对美国“新经济”的考察与研究[J].经济研究,2000(8)。
    12.刘胜强、刘新梅.企业职工持股计划有效性的经济分析[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4)。
    13.刘琦岩、李兆熙.中国企业经营者激励与约束机制及有关政策的研究[J].全球经济瞭望,2002(6)。
    14.路易斯·普特曼、兰德尔·克罗茨纳.企业的经济性质[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
    15.李文彬、赵大立.新经济增长理论的实证分析[J].理论经济学,2001(9)。
    16.李永宁.政府在风险投资中的地位和作用[J].经济体制改革,2004(1)。
    17.李新春.高科技企业的合约特征与企业家性质[J].高新技术产业化,2004(1)。
    18.曼瑟尔·奥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5。
    19.宁向东.国内外公司治理分析[N].中华财会网,2001.12.30。
    
    
    20.O·哈特.企业、合同与财务结构[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8。
    21.青木昌彦、钱颖一.转轨经济中的公司治理结构[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5。
    22.史维峰.高科技企业人力资本激励与约束问题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03(10)。
    23.孙永祥.公司治理结构:理论与实证研究[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2。
    24.齐勇、李卫民.高新技术企业科技人员持股问题研究[J].企业改革之声,2001(6)。
    25.王红霞、刘建刚.试论现代企业中人力资本所有权问题——兼与周其仁、张维迎商榷[J].经济科学,1998(6)。
    26.王晋斌.解析内部员工持股计划制度设计[J].经济研究,2001(7)。
    27.王晋斌、李振仲.内部员工持股计划与企业绩效——对西方和我国企业案例的考察[J].经济研究,1998(5)。
    28.吴冬华、程德俊.员工持股计划的本质及其在实践中的错位[J].现代管理科学,2002(3)。
    29.吴敬琏.发展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制度重于技术[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2。
    30.吴敬琏:《现代公司与企业改革》,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4。
    31.[美]西奥多·W·舒尔茨.报酬递增的源泉[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32.新华网.高科技在美国新经济中的作用与启示[N].载:http://www.ctiin.com.cn/forum/zsc-151.htm.
    33.Y·巴泽尔.产权的经济分析[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7。
    34.亚当·斯密(1776).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2。
    35.杨长友.现代经济增长理论发展进程及其启示[J].中国农业银行武汉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2)。
    36.杨瑞龙、周业安.一个关于企业所有权安排的规范性分析框架及其理论含义——兼评张维迎、周其仁及崔之元的一些观点[J].经济研究,1997(1)。
    
    
    37.杨维汉、田雨.我国自有知识产权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势头旺[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3.9.17。
    38.姚杭烨.国企改革的有效途径——职工持股制[J].经济师,2002(5)。
    39.姚先国、盛乐.关于社会资本与人力资本的理论思考[J].经济学动念,2003(2)。
    40.周春生、王汀汀.员工持股与股票期权激励制度研究[N].上证联合研究计划第三期课题报告。
    41.周其仁.市场里的企业:一个人力资本与非人力资本的特别合约[J]。经济研究,1996(6)。
    42.周业安.人力资本、不确定性与高新技术企业的治理[J].中国工业经济,2002(10)。
    43.张维迎.企业的企业家一契约理论[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9。
    44.张维迎.所有制、治理结构及委托一代理关系——兼评崔之元和周其仁的一些观点[J].经济研究,1996(9)。
    45.邹小荣.高科技企业人才激励机制的研究[D].中国博硕论文数据库,2002(3)。
    46.朱勇.新增长理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47.朱勇、徐广军.现代增长理论与政策选择[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
    48.张玉明.资本结构优化与高新技术企业融资策略[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3。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