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哈斯宝《新译<红楼梦>》的翻译技巧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以往的翻译技巧研究只局限在全译范围内语法、逻辑、修辞方面的增、减、拆等微观的翻译技巧研究上。近几年翻译技巧研究突破了以往的研究模式,走上了新的台阶。黄忠康教授所著的《翻译本质论》、《翻译变体研究》、《变译理论》等书的陆续出版,“变译”(或翻译变体)这个词语渐渐被翻译界所熟悉和认可。而本文运用变译理论探讨哈斯宝《新译<红楼梦>》的翻译技巧。
     论文结构由三个部分组成:
     一前言:这里主要交代了研究意义及选题目的、研究状况及研究方法、选用的原材料、论文新处等。
     二正文:正文由三个部分组成,即译文与原文的对照:《新译<红楼梦>》的翻译技巧;哈斯宝的红学观与翻译观等。
     (一)译文和原文的对照。
     从全译、变译、不译等三个方面对译文和原文进行了详细对照。
     (二)《新译<红楼梦>》的翻译技巧
     1变译
     2《新译<红楼梦>》的变译技巧
     这里总结出了《新译<红楼梦>》中的八种技巧。
     (三)哈斯宝的红学观与翻译观。
     主要交代了哈斯宝的红学观与翻译观对《新译<红楼梦>》中的作用及体现,并简要交代了这部译作在蒙古族翻译史上的地位。
     三结语
引文
[1]黄忠廉、李亚舒:《科学翻译学》,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4年6月,20页。
    [1]黄忠廉、李亚舒:《科学翻译学》,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4年6月,56页。
    [1]黄忠廉:《变译理论》,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2年1月,108页。
    [2]曹雪芹、高鄂:《红楼梦》(下),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年8月,1384页。
    [1]哈斯宝译:《新译<红楼梦>》(四),内蒙古大学蒙古语言文学系,1978年8月,1507页。
    [2]曹雪芹,高鄂:《红楼梦》(下),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年8月,1384页。
    [1]哈斯宝译:《新译<红楼梦>》(四),内蒙古大学蒙古语言文学系,1978年8月,1523-1524页。
    [2]亦邻真:《亦邻真蒙古学文集》,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1年7月,855页。
    [3]曹雪芹、高鄂:《红楼梦》(下),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年8月,1384页。
    [4]哈斯宝译:《新译<红楼梦>》(四),内蒙古大学蒙古语言文学系,1978年8月,1509-1510页。
    [5]亦邻真:《亦邻真蒙古学文集》,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1年7月,766页。
    [1]哈斯宝译:《新译<红楼梦>》(四),内蒙古大学蒙古语言文学系,1978年8月,1507-1509。
    [2]亦邻真:《亦邻真蒙古学文集》,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1年7月,854页。
    [1]曹雪芹、高鄂:《红楼梦》(下),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年8月,1386页。
    [2]哈斯宝译:《新译<红楼梦>》(四),内蒙古大学蒙古语言文学系,1978年8月,1533-1534页。
    [1]哈斯宝译:《新译<红楼梦>》(四),内蒙古大学蒙古语言文学系,1978年8月,1535-1536页。
    [1]曹雪芹、高鄂:《红棱梦》(下),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年8月,1552页
    [2]哈斯宝译:《新译<红棱梦》(四),内蒙古大学蒙古语言文学系,1978年8月,1740页。
    [3]曹雪芹、高鄂:《红棱梦》(下),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年8月,1388页。
    [1]哈斯宝译:《新译《红楼梦》(四),内蒙古大学蒙古语言文学系,1978年8月,1543页。
    [2]黄忠廉、李亚舒:《科学翻译学》,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4年6月,73页。
    [1]黄忠廉、李亚舒:《科学翻译学》,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4年6月,87页。
    [2]哈斯宝译:《新译<红楼梦>》(二),内蒙古大学蒙古语言文学系,1978年8月,490-491页。
    [1]哈斯宝译:《新译<红楼梦>》(三),内蒙古大学蒙古语言文学系,1978年8月,1242页
    [2]哈斯宝译:《新译《红棱梦>》(二),内蒙古大学蒙古语言文学系,1978年8月,762页。
    [1]哈斯宝译:《新译(红楼梦>》(一),内蒙古大学蒙古语言文学系,1978年8月,216-217页。
    [2]哈斯宝译:《新译<红楼梦>》(二),内蒙古大学蒙古语言文学系,1978年8月,863页。
    [1]哈斯宝译:《新译<红棱梦>》(二),内蒙古大学蒙古语言文学系,1978年8月,603页。
    [1]亦邻真著:《亦邻真蒙古学文集》,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1年7月,874页。
    1、曹雪芹、高鄂:《红楼梦》(一至三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年8月1版。
    2、哈斯宝译:《新译<红楼梦>》(一至四卷),内蒙古大学蒙古语言文学系,1978年。
    3、黄忠廉:《变译理论》,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2年1月1版。
    4、黄忠廉:《翻译变体研究》,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0年1月1版。
    5、黄忠康、李亚舒:《科学翻译学》,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4年1月1版。
    6、亦邻真:《亦邻真蒙古学文集》,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1年7月。
    7、荣苏赫、赵永铣:《蒙古族文学史》(三卷),辽宁民族出版社,1994年4月1版。
    8、[蒙古]策·达木丁苏荣:《蒙古文学概要》(上、下)(蒙),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88年11月。
    9、许渊冲:《文学与翻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12月1版。
    10、周方珠:《翻译多元论》,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4年5月1版。
    11、杨才铭、文英:《蒙汉比较与翻译》,民族出版社,2003年9月1版。
    12、孙艺风:《视角 阐释 文化 文学翻译与翻译理论》,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8月1版。
    13、张南峰:《中西译学批评》,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10月1版。
    14、王昆仑:《红楼梦人物论》,北京:三联书店,1983年8月。
    15、胡银仿编选:《中国民间爱情故事》,长江文艺出版社,1980年5月1版。
    16、尤铭编:《神话》,上海文艺出版社,2000年8月1版。
    17、周汝昌:《红楼夺目红》,作家出版社,2003年10月1版。
    18、格日勒图:《论哈斯宝在蒙古文学中的历史地位》,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年第2期。
    19、蒋骁华:《意识形态对翻译的影响:阐发与新思考》,中国翻译,2003年9月,第5期。
    20、黄汉平:《文学翻译“删节”和“增补”原作现象的文化透视——兼论钱钟书<林舒的翻译>》,中国翻译,2003年7月,第4期。
    21、孙艺风:《翻译研究与意识形态:拓展跨文化对话的空间》,中国翻译,2003年9月,第5期。
    22、王东风:《一只看不见的手——论意识形态对翻译实践的操纵》,中国翻译,2003年9月,第5期。
    23、司显柱:《对我国传统译论的反思——关于翻译技巧研究的思考》,中国翻译,2002年5月,第3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