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塔里木盆地英吉苏—罗布泊地区中生界石油地质综合评价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英吉苏—罗布泊地区位于塔里木盆地东部,是在古生界剥蚀地貌背景上发育起来的一个中生界凹陷。目前该区勘探程度较低,2001年以前共钻6口井,均未获得突破。2001年英南2井在设计目的层侏罗系中途测试,喜获高产油气流,2002年钻探龙口1井,在侏罗系和志留系也见到良好的油气显示。英南2井的突破展示了包括英吉苏—罗布泊在内的整个塔尔地区油气勘探潜力。
     本论文运用当代先进的石油地质学、油气成藏理论和综合评价方法,开展了对区内中生界储盖组合特征、生油岩分布、构造特征、油气聚集成藏关键因素等方面的研究,判识了英南2井的油气来源,首次建立了英南2井的成藏模式,指出了英南、英东、维马克、罗南构造带是有利的勘探区带,英东1号、维马2构造是下步勘探首选。
The Yingjishu - Luobupo area which is a Mesozoic sag developing on a Paleozoic structural base lies in the eastern part of Tarim Basin. This area is still in a developing stage. There were 6 exploratory wells before 2001, but no breakthrough. However, Ying Nan-2 well got the industrial oil and gas flow in Jurassic in 2001 saw a good sign of petroleum in Jurassic and Silurian. These wells show an excellent exploration prospect of the Yingjishu - Luobupo area, even the whole eastern part of Tarim Basin.Through the combination of Geology, Reserve and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Mesozoic reservoir-sealing assembly, the source rocks, the structural character and the key factors of the trap formation in this area. It first explains the formation of Yingnan - 2 reservoir. It further points out some bright exploration projects, such as Yingnan, Yingdong, Weimake and Luonan, and next available targets -Yingdong 1 structure and Weima - 2 structure.
引文
1.贾承造等,1995年,塔里木盆地构造特征,“八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成果报告
    2.马郡等,2000.5 塔东北地区石油地质综合评价研究,华北石油分公司内部报告。
    3.胡云扬等,1998.9 塔里木盆地中央隆起及相邻地区勘探目标选择与评价。
    4.曾强等,2000.12 塔东地区勘探目标选择与评价,塔里木石油分公司内部报告。
    5.王招明等,2000.12 塔里木盆地油气系统、区带评价及勘探方向优选。塔里木石油分公司内部报告。
    6.Magoon等著,1996,张刚等译,1998,含油气系统—从烃源岩到圈闭。石油工业出版社。
    7.胡见义等主编,1997.10 中国含油气系统应用与进展,石油工业出版社。
    8.赵文智等,1999石油地质综合研究导论,石油工业出版社。童晓光,2000.1油气勘探评价系统,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对外合作勘探技术论文集,中国石化出版社。
    9.梁生正等,1999塔东英吉苏坳陷中生界油气勘探前景,勘探家,4(3):31~35。
    10.梁生正,2001,塔东英吉苏坳陷龙2号构造三叠系凝析气藏预测,天然气工业,21(1):23~30。
    11.秦胜飞等,2000.3华英参1井中生界烃源岩生烃演化特征及油气源对比,塔里木石油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内部报告。
    12.王招明等,1999.12塔里木盆地第十三区块圈闭评价与目标选择研究报告,塔里木石油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内部报告。
    13.盘补等,2001.9英吉苏凹陷勘探目标选择与评价,物探局开封分院,内部报告。
    14.张水昌等,2000年,塔里木盆地油源对比、源岩生烃史及油气藏形成史
    15.张水昌等,2000年,塔里木盆地油气源及成藏研究
    16..王振宇等,2000年,塔里木盆地北部前陆区石油地质综合研究
    
    17.胡剑风等,2001年,英吉苏凹陷2002年勘探目标选择与评价
    18.王招明等,2002年,英吉苏凹陷石油地质特征及勘探前景
    19.胡剑风等,2002年,英吉苏凹陷2002年勘探目标选择与评价
    20.张丽娟等,2002年,塔里木盆地英吉苏地区中生界沉积储层研究
    21.王国林等,2002年,塔里木盆地石油预探区带与目标评价
    22.张金泉,1990,盆地东部油气分布与勘探方向。
    23.侯承信,1990,孔雀河斜坡构造演化与油气生成关系。
    24.胡晓勇,1995,塔东南地区石油地质特征及综合评价。
    25.张德山,1998,塔东南地区区带评价与目标选择。
    26.马郡,2000,塔东北地区石油地质综合评价研究(及附图册)。
    27.姜常义,吴文奎,李良辰,2001,南天山东段显生宙构造演化。北京:地质出版社。1-160。
    28.高振家,1990,再论天山地区的前寒武纪地层。新疆地质,8(1)
    29.刘新月,李永林,何明喜,田纳新,南红丽,陈刚,2002,焉耆中生代原型盆地沉积演化特征.新疆石油地质,23(2):130-133。
    30.刘新月,林社卿,何明喜,和玉彬,闫有平,2002,焉耆中生代原型盆地性质判定。新疆地质,23(5):392-393。
    31.吴富强,1999,焉耆中生代原型盆地的性质及形成机制。新疆地质,20(4):298-300。
    32.吴富强,陈文礼,曹建康,1998,对焉耆盆地基底的认识。新疆地质,19(6):453-457。
    33.朱星南,陈庆武,1985,他什店煤田地质构造特征。新疆地质,3(1):22-32。
    34.郭召杰,张志城,1995,罗布泊形成及演化的地质新说。高校地质学报,1(2):82-87。
    35.张志城,郭召杰,韩作振,1998,敦煌盆地中侏罗世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34(1):72-79。
    36.郭召杰,张志城,1998a,阿尔金盆地群构造类型与演化。地质论评,44(4):357-364。
    
    37.郭召杰,张志城,王建军,1998b,索尔库里盆地的形成、演化及其与阿尔金断裂带的关系研究。高校地质学报,4(1):59-63。
    38.姜枚,薛光琦等,1999,青海茫崖—新疆若羌地震探测剖面及其深部构造研究。地质学报,73(2):153-161。
    39.薛光琦,姜枚,史大年,宿和平,1999,利用天然地震震相探讨阿尔金地区地壳结构。地质论评,45(2):120-124。
    40.钱辉,薛光琦,G.Wittling,姜枚,2001,新疆天山地区天然地震探测接受函数处理结果与解释。新疆地质,
    41.钱辉,姜枚,薛光琦,2001,新疆克拉玛依——库车一带接收函数处理结果与解释。新疆地质
    42.董英君等,1999,阿尔金断裂带各向异性研究。地球物理学进展,(3)
    43.史大年,姜枚等,阿尔金断裂带地壳和上地幔结构的P波层析成像。地球物理学报,42(3)。
    44.李强等,1994,新疆及毗邻地区地震层析成像。地球物理学报,37(3):311-319。
    45.张治洮,1985,阿尔金断裂的地质特征。中国地质科学院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所刊,(9):20-32。
    46.郑剑东,1991a,阿尔金断裂带的几何学研究。中国区域地质,(1):54-59。
    47.胡剑风等,2002年,英吉苏凹陷英南2井单井地质综合评价
    48.李曰俊等,2003年,塔里木盆地东部地质构造研究
    49.杨晓宁等,2003年,塔里木盆地英南2井侏罗系气藏性质,新疆石油地质102期
    50.李洪辉等,2003年,塔里木盆地塔东地区成藏条件分析与区带评价
    51.郭召杰,张志城等,1998,塔里木盆地东北边缘构造演化及其与盆地关系。国家重点科技攻关96—111项目子专题研究报告。
    52.胡云杨等,1999,塔里木盆地中央隆起及相邻地区勘探目标选择与评价。“九五”攻关项目研究报告。
    53.蒋龙林,1991,塔东北地区油气聚集规律和发展更大场面的方向。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