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北宋前中期诗词风貌与文化生态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本课题以北宋前中期诗词为研究对象,对此期诗词艺术风貌进行了新的归纳;引入了文化生态、艺术生产、风貌等概念,试图考察文化生态背景下的诗词风貌形成机制、产生条件,以及政治经济、社会心理、宗教因素、习俗风尚、官制制度等文化生态种类对北宋前中期诗词风貌的影响。通过较为细致的考察,总结出北宋前中期诗词的主要风貌有:
     从审美类型上看,北宋前中期诗词在继承前人已有审美风格的基础上,有了新的开拓。“富贵气”、“世俗化”、哲理化这三种审美类型,是北宋前中期诗词有别于前代而成为宋型文化重要特征的代表性审美类型。从中外美学的风格类型来看,“富贵气”是独立于“崇高”、“悲壮”、“秀丽”、“平淡”等传统美学风格之外的新的审美范型。这一时期,诗词借鉴和吸收了了中唐以后的诗词成就,在内容、题材、主题、表现形式等方面,向着“世俗化”迈进。研究还表明,在北宋前中期,且不说理学诗词、道佛题材诗词等特殊类型诗词具有哲理化的审美取向,就是那些创作主体为士大夫的诗词,往往也具有比较明显的哲理化审美取向。
     此期诗词适应着其功能拓展的需要,完善和创造了新的诗词艺术形式。诗体突破了五代短小的体式,长篇诗作形式得到重视。以偈语诗为代表,杂言诗也开始占据了诗坛的重要位置。此外,理学诗、步虚词、礼仪诗等,都在诗歌形式方面展开了一些探索。词体在此期的重要突破,是长调、中调和上下片词作都得到了长足发展,词调创新得到了词人的高度重视,词体的表现力得到加强。
     较之前代,北宋前中期诗词在表现手法和表现形式上有所突破。北宋前中期,诗词在用典、议论、铺陈、用虚字等表现手法上,以及诗词结构、文体交叉使用、词体与音乐的结合等表现形式等方面,都表现出与前代不同的艺术风貌。
     除了仍然具有艺术地把握世界和直面人生,具有表情达意、反映现实等传统功能之外,北宋前中期诗词更成为了人们娱乐交际、搬演秩序、戏谑游戏、参悟哲理、炫耀才华、承载知识等的工具,可以说,诗词在历史上从来没有担当过如此重要的功能。研究表明,此期诗词题材、内容等得到多方面的拓展,都与其功能的扩大有关。
     可见,北宋前中期诗词的艺术风貌是复杂多样和丰富多彩的。研究表明,诗词形成了如此复杂而多彩的诗词艺术风貌,是与当时的文化生态密切相关的。研究得出的主要结论有:
     北宋前中期文化生态,是决定此期诗词艺术风貌的重要因素,文化生态要素要求在得到实现的同时,客观上也就内在地规定了此期诗词的风貌;社会文化环境诸要素的规定性要求对诗词风貌的作用,同时就是诗词诸多功能的实现过程,北宋前中期诗词风貌的基本要素,都以其功能的实现为前提和路径;北宋前中期诗词在内容、表现方式、风格、审美取向等方面体现出来的程式化特征,反映了文化生态要素对诗词的制约和影响;文化生态对诗词风貌的作用,是依赖于艺术生产与消费等机制来实现的。这种需求与生产机制,是决定诗词生存和发展的首要前提之一,甚至于作家的那些满足自我需要而写作的诗词,往往也是因为不同程度上满足这种需要而得到广泛传播,形成了风气,从而导引了此期诗词风貌的变迁。
The object of article is the North Song Dynasty Front and Medium term poems. Basing on cultural organism which has close relation with literature limits and poem development, the article tries to discuss main characteristic of various essential factors of these cultural organism, to inspect the political economic basis, the social psychology, the philosophy foundation, the custom prevailing custom, the government system, to maximum limit return to original state in which the literature survival and the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The article will inspect the way and the rule in which the culture ecology essential factors change to the literature itself essential factor, explain the poem style formation reason, development process from the A.D960 years to 1072.After this study, we can conclude.
     North Song Dynasty front medium term culture organism is the key factor to decide the art style and features of the poem here. As soon as the culture organism demands were realized, it also inherently stipulated the art style and features of the poem.
     The speculation of the key factors of social cultural environment request the process of moving to the style and features of poems. It is also the realization of many functions of poems. The realization .of the poem’s function is the premise and way of the basic factors of the art style and features of poem in the front medium term of the North Song Dynasty.
     The stylization characteristic of the medium term poem showing way in content, style, appreciation of the beauty fetch is the inevitable result of the process of the moving from the culture organism factor to literature factor. It reflected the culture organism restrict and influence on poems.
     The moving process from culture organism to style and features of poem relies on art production and consuming mechanism. This demand and production mechanism is the most important premise to decide the poems subsist and development. Even the poem written to satisfy the writer’s own demand, it was also widely spread and formed general mood, which guided the changes of the art style and features of the poems in this period.
     To sum up, the deep reason for the diversity of art style and features of poems in Tang Song Dynasty is the difference of culture organism. Because of different Tang Song culture organism, the changes effect is totally different from the request for culture organism to request for poem factor. It can be perceived, without deeply understanding of Tang Song culture organism, it is meaningless to simply say: which is better, culture of Tang, or culture of Song.
引文
①严复:《书信集》。转引自邓小南《宋代历史再认识》,《河北学刊》,2006年第5期。
    ②陈寅恪:《陈寅恪先生文集》(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第245页。
    ③刘海峰:《科举制度对西方考试制度影响新探》,《中国社会科学》2001年第5期。
    ④冯天瑜等:《中华文化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第634页。
    ①今人对历代北宋前中期诗歌研究成果有所整理。就目力所及,诗学方面有张燕瑾、吕薇芬主编:《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研究》(北京出版社,2001年)等;词学方面代表作有崔海正、刘靖渊著:《北宋词研究史稿》(齐鲁书社,2006年)等。
    ②本书“附录二”统计了自清末至今与课题相关的研究成果,可参看。
    ③陈寅恪:《陈寅恪先生文集》(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第245页。
    ④钱穆:《中国文化史导论》,正中书局,1947。
    ⑤日本人主要研究著作有《支那文明史论》;(日)中西牛郎著,普通学书室编,1902;《支那文明史》,[日]白河次郎、国府种德著,上海竞化书局,1903;《中国文化史》,(日)高桑驹吉著,商务印书馆,1928;李继煌译,1932,等。
    ⑥陈植锷:《北宋文化史述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
    ⑦冯天瑜等:《中华文化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第634页。
    ①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第三卷),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第13页。
    ②刘扬忠主编:《中国古代文学通论》(宋代卷),辽宁人民出版社,2005,第73-74页。
    ③郭英德:《光风霁月:宋型文学的审美风貌》,《求是》,2003年第3期。
    ④杨万里:《宋词与宋代的城市生活》,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⑤张金花:《宋诗与宋代商业》,河北教育出版社,2006。
    ⑥孔令宏:《宋代理学与道家、道教》,中华书局,2006。
    ⑦祝尚书:《宋代科举与文学考论》,大象出版社,2006。
    ⑧郭学信:《宋代士大夫文化品格与心态》,天津人民出版社,1997。
    ⑨参见本书“附录二”。
    ①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第三卷),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第28-30页。
    
    ①参见韩经太:《理学文化与文学思潮》,中华书局,1997。
    ②徐总:《论理学文化观念与宋代诗学》,《学术月刊》2000年第6期,第8-14页。
    ③参见本课题附录二。
    ①参见本课题附录二相关内容。
    ②孙克强:《唐宋人的诗词之辨》,《中州学刊》,2005年9月,第208页。
    
    ①裴松之注:《三国志》。
    ②[东汉]王逸:《楚辞章句·卷二》。
    ③[唐]皎然:《诗式》。
    
    ①刘勰:《文心雕龙·序志第五十》。
    ②[古希腊]柏拉图:《理想国》。
    ③[德]谢林:《艺术哲学》。
    ④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第202页。
    
    ①赵敏俐、吴相洲等:《中国古代歌诗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4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第29页。
    ③杨树增:《试论精神生产》,《经济·改革·信息》,1986年第1期。
    ④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十二卷《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1979年,第121页。
    ⑤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72页。
    ⑥赵敏俐、吴相洲等:《中国古代歌诗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8页。
    ⑦马克思:《直接生产过程的结果》,人民出版社,1964年,第105页。
    
    ①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人民出版社,1975年,第l册,第432页。
    ②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人民出版社,1975年,第l册,第145页。
    ③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人民出版社,1975年,第l册,第415页。
    ④罗宏:《马克思究竟是怎样看待艺术生产的》,《文艺理论与批评》2005年第4期。上文多有引用。
    ①赵敏俐、吴相洲等:《中国古代歌诗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25页。
    ②赵敏俐、吴相洲等:《中国古代歌诗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41页。
    ③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95页。
    
    ①李翔海:《中国哲学“文化生态模式”的特质与意义》,《光明日报》,2005年8月9日。
    ②张燕清:《福建文化生态与历史文化继承》,《东南学术》2003年第5期。
    ③丁武军,付美蓉:《古民居生态旅游资源的保护》,《江西社会科学》,2004年第2期。
    ④孙卫卫:《文化生态与先进文化的发展》,《理论探索》2004年第3期。
    ⑤陈定秀:《本土民族文化的价值与保存》,《黔西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第3期。
    
    ①泰勒著、蔡江浓译:《原始文化》,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年,第1页。
    ②胡世庆、张品兴:《中国文化史》“导言”部分,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1,第2页。
    ①转引自冯天瑜等人主编:《中华文化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第9页。
    ②李春青:《诗与意识形态》,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6页。
    ③参见李春青:《诗与意识形态》,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6-29页。
    ①方回:《桐江续集》卷三二《送罗寿可诗序》,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662页。
    ①参见高峰著:《唐五代词研究史稿》,齐鲁书社,2006。
    ②据首都师范大学电子文献研究所尹小林开发《国学宝典》检索。
    ③程杰:《诗可以“乐”》,《中国社会科学》,1995年第4期。
    ④参见程杰:《诗可以“乐”》,《中国社会科学》,1995年第4期。
    ①于平主编:《道家十三经》,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3年,第697页。
    ①钱钟书:《谈艺录》。
    ②严羽:《沧浪诗话》。
    ③参见刘扬忠:《中国古代文学通论》(宋代卷),2005,第26页。
    ④参见刘扬忠:《中国古代文学通论》(宋代卷),2005,第16—17页。
    ①[元]龚啸:《跋前二诗》,《四部丛刊》本《宛陵先生集》附录。
    ②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第三卷),1999,高等教育出版社,第17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72,第10页。
    ④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第68页。
    ⑤维戈茨基:《艺术心理学》,上海文艺出版社,1985,第10页。
    ①陈舜俞:《都官集》卷二,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416页。
    ②按照《通考·户口考·历代户口丁中赋役》记载,宋仁宗嘉祐八年有户口12462317户,依据漆侠《两宋政治经济问题》所载推算数字计算得来。
    ①[元]马端临:《文献通考》卷十八,中华书局,1986,第179页。
    ②邓广铭、漆侠:《两宋政治经济问题》,知识出版社,1988,第159页。
    ③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二,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134页。
    ④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八八,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第3656页。
    ⑤刘攽:《彭城集》,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856页。
    ⑥欧阳修:《欧阳文忠集》卷一百一五,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176页。
    ⑦朱彧:《萍州可谈》卷一,上?偶霭嫔纾坝∥脑ǜ笏目馊楸荆?276页。
    ⑧司马光:《涑水记闻》卷九,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276页。
    ⑨王鞏:《闻见近录》,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196页。
    ①文莹:《湘山野录》卷下,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254页。
    ②《宋史》卷二百七十八记许骧之父为了“教子议兴宗绪”,不复行贾,“罄家产为许骧结交当时俊彦”。说明北宋时允许商人子弟参入科举考试。
    ③见姚瀛艇主编:《宋代文化史》,河南大学出版社,1992,第61-75页。
    ④吴可:《藏海诗话》,丛书集成初编本,中华书局,1991,第12页。
    ⑤关于商人在北宋前中期诗词艺术风貌形成中的作用,可参见拙作《北宋前中期富民阶层与诗词关系考论》,《东方论坛》,2007年第5期。
    ⑥赵抃:《清献集》,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856页。
    ⑦吴自牧:《梦梁录》,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158页。
    ①徐松:《宋会要辑稿·食货》一九之一九,中华书局,1957,第5132页。
    ②邓广铭、漆侠:《两宋政治经济问题》,知识出版社,1988,第188页。
    ③王栐:《燕翼诒谋录》卷三,上?偶霭嫔缬坝∷目馊楸荆?731页。
    ④[唐]孙棨:《北里志》相关记载,见《说郛》本卷七十八,上?偶霭嫔缬坝∥脑ǜ笏目馊楸荆?348页。
    ⑤邓之诚:《古董琐记》,转引自王书奴《中国娼妓史》,民国丛书影印1934年生活书店本,第107页。
    ⑥参见王书奴:《中国娼妓史》,民国丛书影印生活书店1934年版,第109-111页。
    ⑦孙棨:《北里志》卷七,见《说郛》卷七十八上,上?偶霭嫔缬坝∷目馊楸荆?348页。
    ①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四,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四库全书本,第134页。
    ②见王书奴:《中国娼妓史》,民国丛书影印生活书店1934年版,第85-100页。
    ③见《宋词纪事》、《宋词纪事续补》、《宋诗纪事》等,欧阳修、秦观、周邦彦等皆有宿妓记载。
    ④如写作于仁宗时期的《青琐高议》等书,有不少故事记载有妓女与士人及官宦的诗作往来,但是其诗作色情色彩较少。
    ⑤参见王书奴:《中国娼妓史》第五章,民国丛书影印生活书店1934年版,第100-106页。
    ①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序》,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四库全书本,第126页。
    ②参见王书奴:《中国娼妓史》第五章,民国丛书影印生活书店1934年版,第100-106页。
    ③赵翼:《廿二史札记》卷二五《宋制禄之厚》,丛书集成初编本,中华书局,1983,第488页。
    ④《廿二史札记》卷二五《宋制禄之厚》,丛书集成初编本,中华书局,1983,第483页。
    ⑤见《墨客挥犀·卷一》及江少虞《宋朝事实类苑》记载。可参看本论文第二章第三节相关内容。又见真宗《定百官俸诏》,见《宋大诏令集》,中华书局,1962,第641页。
    ⑥马永卿:《嬾真子》,丛书集成初编本,1985,第33-34页。
    ⑦文莹:《湘山野录·卷下》,上海国家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256页。
    ①参见何忠礼:《科举制度与宋代文化》,《历史研究》,1990年第5期。
    ②[明]梅一科辑:《二梅公年谱六卷》,上海图书馆藏清初钞本,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齐鲁书社,1996年8月,第79页。
    ③参见何忠礼:《科举制度与宋代文化》,《历史研究》,1990年第5期。
    ④吴处厚:《青箱杂记》,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四库全书本,第628-629页。
    ⑤朱自清:《论雅俗共赏》,民国丛书影印观察社1949年版,上海书店,第58册,第1-2页。
    ①据首都师范大学电子文献研究所尹小林开发《国学宝典》检索。
    ②吴处厚:《青箱杂记》卷五,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四库全书本,第629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著:《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人民出版社,1972,第99页。
    ④周煇:《清波杂志》卷三,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18页。
    ⑤石介:《徂徕集》,《燕支板浣花笺寄合州徐文职方》,影印四库全书文渊阁本,第212页。
    ①见王筱云等主编:《中国古典文学名著分类集成(小说卷)》三(),百花文艺出版社,1998,第63-64页。
    ②吴自牧:《梦梁录》,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158页。
    ③参见刘世德主编:《中国古代小说百科全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第311页。
    ④强至:《祠部集》之《提要》,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2页。
    ⑤沈括:《梦溪笔谈》卷五,丛书集成初编本,中华书局,1985,第29页。
    ⑥邓广铭、漆侠:《两宋政治经济问题》,知识出版社,1988,59-60页。
    ⑦邓广铭、漆侠:《两宋政治经济问题》,知识出版社,1988, 129-130页。
    ①《宋史·卷一百五十七·志第一百十》。又见陈青之著:《中国教育史》,民国丛书影印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第218页。
    ②《宋史·卷一百五十七·志第一百十》。又见陈青之著:《中国教育史》,民国丛书影印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第223页。
    ③刘斧:《青琐高议》之《西池春游》。见王筱云等主编:《中国古典文学名著分类集成(小说卷)》三(),百花文艺出版社,1998,第76页。
    ④吕祖谦:《诗律武库》,丛书集成初编本,中华书局,1985,第25页。
    ⑤王栐:《燕翼诒谋录》卷五,上?偶霭嫔缬坝∷目馊楸荆?752页。
    ⑥脱脱等:《宋史》卷一百五十五,中华书局,1977,第3605页。
    ⑦江少虞:《事实类苑》卷三十,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260-261页。
    ⑧洪迈:《容斋随笔》卷九,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342页。
    
    ①参见姚瀛艇主编:《宋代文化史》,河南大学出版社,1992,第101页。
    ②司马光:《涑水记闻》卷三,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338页。
    ①刘扬忠主编:《中国文学通论》(宋代卷),2005,辽宁人民出版社,第367页。
    ②欧阳修:《六一诗话》。
    ③欧阳修:《文忠集》。
    ④刘扬忠主编:《中国文学通论》(宋代卷),2005,辽宁人民出版社,第369页。
    ⑤傅璇琮等主编:《全宋诗》(一),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第11页。
    ⑥刘扬忠主编:《中国文学通论》(宋代卷),2005,辽宁人民出版社,第386页。
    
    ①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三),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第10页。
    ②刘扬忠主编:《中国古代文学通论》(宋代卷),辽宁人民出版社,2005,第376-378页。
    ③李炳海:《道家与道家文学》“前言”,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第6页。
    ①纪昀等:《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一百四十六,“道藏目录详注”条下。
    ②《道藏》,北京:文物出版社等,1988,第9册,第824页。
    ③《道藏》,北京:文物出版社等,1988,第6册,第55页。
    ①郭茂倩:《乐府诗集》卷七十八,中华书局,1979,第1099页。
    ②孙昌武:《诗苑仙踪——诗词与神仙信仰》,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第140-141页。
    ③傅璇琮等:《全宋诗》第三册,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第1343页。
    ④傅璇琮等:《全宋诗》第十一册,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第7511页。
    ⑤《道藏》,文物出版社等,1988,第27册,第49页。
    ⑥文莹:《玉壶野史》卷八,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335页。
    ⑦刘昌诗:《芦浦笔记》卷九,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四库全书本,第540页。
    ⑧[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二十七,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712页。
    ⑨[清]沈雄:《古今词话》,唐圭璋《词话丛编》本,中华书局,1986,第890页。
    ⑩[清]江顺诒辑:《词学集成》,唐圭璋《词话丛编》本,中华书局,1986,第3235页。
    ①[明]陈耀文编:《花草萃编》卷二,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145页。
    ②[明]陈耀文编:《花草萃编》卷二,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333页。
    ③汪泛舟:《敦煌道教诗词补论》,《敦煌研究》,1998年第6期。
    ④[元]脱脱等:《宋史》卷一百四十,中华书局,1977,第3302-3303页。
    ①参见本书第一章第一节内容。
    ①杨亿:《西昆酬唱集》卷上,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499-500页。
    ②傅璇琮等:《全宋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第558-559页。
    ③傅璇琮等:《全宋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第190页。
    ④朱东润:《梅尧臣集编年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第22页。
    ⑤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上,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635页。
    ⑥阮阅:《诗话总龟前集》卷四十六,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第449页。
    ①傅璇琮等:《全宋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第310-312页。
    ②于平主编:《道家十三经》,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3年,第697页。
    ③于平主编:《道家十三经》,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3年,第722页。
    ④[清]姚莹《论诗绝句六十首》,《后湘诗集》卷九,同治六年刻《中复堂全集》本,转引自贾文昭编:《中国近代文论类编》,黄山书社,1991年,第320页。
    ①[清]朱庭珍《筱园诗话》,《清诗话续编》四,上海古籍出版社。转引自贾文昭编:《中国近代文论类编》,黄山书社,1991年,第321页。
    ②蔡絛:《铁围山丛谈》卷三,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582页。
    ③于平:《道家十三经》,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3,第424页。
    ④柳开:《河东集》卷一,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244页。
    ⑤田锡:《咸平集》卷二,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382页。
    ⑥范仲淹:《田司徒墓志铭》,见田锡:《咸平集》,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355页。
    ⑦田锡:《咸平集》卷十五,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447页。
    ⑧王禹偁:《小畜集》,上?偶霭嫔缬坝∥脑ǜ笏目馊楸荆?58页。
    ①王禹偁:《小畜集》,上?偶霭嫔缬坝∥脑ǜ笏目馊楸荆?59页。
    ②王禹偁:《小畜集》,上?偶霭嫔缬坝∥脑ǜ笏目馊楸荆?70页。
    ③欧阳修:《居士集》第四十七,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554页。
    ④蒋锡昌:《老子校诂》第二十五章,成都古籍书店据商务印书馆1937版复印,第173页。
    ⑤蒋锡昌:《老子校诂》第五十一章,成都古籍书店据商务印书馆1937版复印,第317页。
    ⑥参见常振国、降云编:《历代文论论作家》,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第584页。
    ⑦[清]薛雪《一瓢诗话》,见王夫之等编:《清诗话》,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第700页。
    ⑧[清]沈雄:《古今词话》,唐圭璋《词话丛编》第一册,中华书局,1965,第915页。
    ⑨袁宏道:《雪涛阁集序》,转引自郭预衡主编:《中国古代文学史长编》,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1993年,第51页。
    ①于平编:《道教十三经》,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3,第698页。
    ②张伯端撰、[元]戴起宗疏:《悟真篇注疏》,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四库全书本,第447页。
    ③[明]梅鼎祚编:《《释文纪》,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565页。
    ④《大智度论》卷十三,《中华大藏经》本,第25册,中华书局,1987,第328页。
    ①孙昌武:《佛教与中国文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第247页。
    ②[清]费锡璜:《汉诗总说》,王夫之等编:《清诗话》,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第946页。
    ③范晞文:《对床夜语》,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861页。
    ④[明]都穆:《南濠诗话》,丛书集成初编本,中华书局,1991,第10页。
    ⑤释保暹:《处囊诀》,见张伯伟《全唐五代诗格汇考》,南京:凤凰出版社,2002,第497页。
    ⑥[五代]释神彧:《诗格》,见张伯伟《全唐五代诗格汇考》,南京:凤凰出版社,2002,第491页。
    ⑦[五代]徐夤:《雅道机要》,见张伯伟《全唐五代诗格汇考》,南京:凤凰出版社,2002,第440页。
    ⑧[五代]徐夤:《雅道机要》,见张伯伟《全唐五代诗格汇考》,南京:凤凰出版社,2002,第446页。
    ①释保暹:《处囊诀》见张伯伟《全唐五代诗格汇考》,南京:凤凰出版社,2002,第497页。
    ②叶梦得:《石林燕语》卷八,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605页。
    ③[清]贺裳:《载酒园诗话》卷一,见郭绍虞编《清诗话续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第418页。
    ④文莹:《湘山野录》卷中,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605页。第249页。
    ⑤孙昌武:《佛教与中国文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第249页。
    ⑥惠能:《六祖坛经·般若品第二》。
    ⑦慧洪《禅林僧宝传》,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736页。
    ①普济:《五灯会元》卷十六,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688页。
    ②《阿毗昙心序》,《出三藏记集》卷十,转引自孙昌武:《佛教与中国文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第247页。
    ③孙昌武:《佛教与中国文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第247页。
    ④傅璇琮等主编:《全宋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第297页。
    ⑤傅璇琮等主编:《全宋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第1496页。
    ①参见[日]加地哲定著,刘卫星译、秦惠彬校《中国佛教文学》,今日中国出版社1990年版,第158-192页。
    ②释警玄《寄侍郎王曙偈》,见傅璇琮等:《全宋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第505页。
    ③广源《答僧问佛法大意作偈》,见傅璇琮等:《全宋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第13页。
    ④延寿《白马峰》,见傅璇琮等:《全宋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第28页。
    ⑤延寿《偈一首》,见傅璇琮等:《全宋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第28页。
    ⑥释洪英《偈二首》,见傅璇琮等:《全宋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第4836页。
    ⑦释洪英《偈二首》,见傅璇琮等:《全宋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第4836页。
    ⑧释义怀《偈》,见傅璇琮等:《全宋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第1993页。
    ⑨释守芝《偈》,见傅璇琮等:《全宋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第1734页。
    ⑩觉范:《石门文字禅》,转引自[日]加地哲定著,刘卫星译、秦惠彬校《中国佛教文学》,今日中国出版社1990年版,第192页。11 [日]加地哲定著,刘卫星译、秦惠彬校《中国佛教文学》,今日中国出版社1990年版,第192页。
    
    ①傅璇琮等主编:《全宋诗》第二册,第1102-1103页。
    ②释慧洪:《禅林僧宝传》卷二十一,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688页。
    ③严羽:《沧浪诗话》,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811页。
    ④王士禛:《带经堂诗话》卷三,郭绍虞主编《中国古典文学理论批评专著选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第83页。
    ①欧阳修:《文忠集》卷一,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26页。
    ②欧阳修:《文忠集》卷一,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26页。
    ③欧阳修:《文忠集》卷一,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28页。
    ④赵敏俐、佐藤利行主编:《中国中古文学研究》,学苑出版社,2005年,第762页。
    ⑤如西蜀、南唐、吴等归顺的国主,均极有可能被太宗毒死。
    ⑥参见徐铉:《骑省集》之《提要》,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2页。
    ⑦魏泰:《东轩笔录》卷一,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419页。
    
    ①文莹:《玉壶野史》卷七,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330页。
    ②王禹偁:《小畜集》卷二十,上?偶霭嫔缬坝∥脑ǜ笏目馊楸荆?192页。
    ③欧阳修:《文忠集》,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110-111页。
    ④欧阳修:《文忠集》,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111页。
    ⑤王应麟《小学绀珠》卷三,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100页。
    ⑥王应麟《小学绀珠》卷三,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100页。
    ①田锡:《咸平集》提要,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353页。
    ②蔡襄:《端明集》卷一,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343页。
    ③范仲淹:《范文正集》卷四,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556-557页。
    ④司马光:《涑水记闻·辑佚》。
    ①[元]张光祖:《言行龟鉴》卷一,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472页。
    ②谢采伯:《密斋笔记》卷一,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651页。
    ③此表包括苏轼、司马光、王安石及其子传经著作。因为这些著作有些虽然成书较晚,但是其传习则较早,如苏轼、司马光等人著作,安石著作虽然多是神宗元丰中成书,但是其传经亦较早,故一并列入。
    ①胡瑗:《周易口义》发题,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171页。
    ②司马光:《温公易说》总论,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567页。
    ①孙复:《春秋尊王发微》卷一,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3页。
    ②蔡襄:《端明集》卷三十七《太常博士致仕胡君之志》,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653页。
    ③周惇颐撰:[清]周沈珂编:《周元公集》卷五,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462页。
    ④魏了翁:《鹤山集》卷三十八,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437页。
    ⑤司马光:《进资治通鉴表》,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5页。
    ⑥范祖禹:《帝学》,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725页。
    ⑦司马光:《家范》之“提要”,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657页。
    ⑧朱熹:《四书集注》之《大学章句》,岳麓书社,1987,第6页。
    ①王应麟:《玉海》卷二十八,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672页。
    
    ①魏泰:《东轩笔录》卷三,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429页。
    ②欧阳修:《文忠集》卷一,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42页。
    ③杨伯峻编注:《春秋左传注》,中华书局,1990,第1088页。
    ①王禹偁:《小畜集》卷一,上?偶霭嫔缬坝∥脑ǜ笏目馊楸荆?22页。
    ②朱东润:《梅尧臣集编年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第8页。
    ③王禹偁:《小畜集》卷四,上?偶霭嫔缬坝∥脑ǜ笏目馊楸荆?29页。
    ①王巩:《闻见近录》,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204页。
    ②王闢之:《渑水燕谈录·卷四》,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490页。
    ③欧阳修:《文忠集》,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115页。
    ④欧阳修:《文忠集》,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27页。
    ⑤杨亿:《西昆酬唱集原序》,《西昆酬唱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489页。
    ⑥刘扬忠主编:《中国古代文学通论》(宋代卷),辽宁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32页。
    ①参见慈波:《宋诗与类书之关系》,《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6期。
    ②范晞文:《对床夜语》卷二,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115页。
    ③方回:《桐江续集》卷三二《送罗寿可诗序》,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662页。
    ④清鲍廷博辑《知不足斋丛书》卷十三集下,《宋学士年表》,第86-93页。
    ⑤[元]脱脱等:《宋史》卷二百八十一,中华书局,1977,第9527页。
    ①欧阳修:《六一诗话》,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252页。
    ②曾季貍:《艇斋诗话》,中华书局,丛书集成初编本,1985,第28页。
    ③曾季貍:《艇斋诗话》,中华书局,丛书集成初编本,1985,第29页。
    ④吴圱:《优古堂诗话》,中华书局,丛书集成初编本,1985,第9页。
    ⑤魏庆之:《魏庆之词话》,见唐圭璋编:《词话丛编》本,第204页。
    ⑥陈岩肖:《庚溪诗话》卷上,中华书局,丛书集成初编本,1985,第1页。
    ⑦陈岩肖:《庚溪诗话·卷上》,中华书局,丛书集成初编本,1985,第2页。
    ⑧陈岩肖:《庚溪诗话·卷上》,中华书局,丛书集成初编本,1985,第2页。
    ⑨阮阅:《诗话总龟前集·卷四·诗进门》,中华书局,1987,第35页。
    ⑩《诗话总龟前集·卷五·自荐门》,中华书局,1987,第45页。
    11陈鹄:《耆旧续闻·卷九》,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630页。
    
    ①陈岩肖:《庚溪诗话·卷上》,中华书局,丛书集成初编本,1985,第1页。
    ②陈岩肖:《庚溪诗话·卷上》,中华书局,丛书集成初编本,1985,第1-2页。
    ③胡仔:《渔隐丛话》卷三十三,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227页。
    
    ①陈元靓:《岁时广记》卷十一,中华书局,1985,第112页。
    ②[清]吴乔:《答万季埜诗问》,郭绍虞《清诗话续编》,第25页。
    
    ①欧阳修等:《新唐书》卷十一,中华书局,1975,第308页。
    ②[元]马端临:《文献通考·卷三十·选举考三》,中华书局,1986,第283页。
    ③[清]陈元龙:《御定历代赋汇》卷四十四,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四库全书本,第78页。
    ④《宋史·礼志》,又见《古今图书集成·经济汇编·礼仪典》,第85863页。
    
    ①[元]脱脱等:《宋史》卷一百三十二,中华书局,1977,第3067-3068页。
    ②本论文第三章第一节“儒学与诗词风貌”有相关说明,可参看。
    
    ①[元]脱脱等:《宋史》卷一百二十五,中华书局,1977,第2918页。
    ②[元]脱脱等:《宋史》卷一百二十五,中华书局,1977,第2910页。
    ③本论文第三章第一节“儒学与诗词风貌”有相关说明,可参看。
    ①[元]脱脱等:《宋史》卷三百四,中华书局,1977,第10064页
    ②[元]脱脱等:《宋史》卷四百四十二,中华书局,1977,第13087页。
    ③傅璇琮等主编:《全宋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第2648-2648页。
    
    ①张方平:《乐全集》卷三十四《谢苏子瞻寄<乐全集序>》,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四库全书本,第381页。
    ②张方平:《乐全集》卷三十三《素书明录序》,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四库全书本,第366页。
    ③程杰:《北宋京东文人群体及其诗文革新实践》,《文学遗产》1996年第3期。
    ④李学勤主编:《礼记正义》,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13页。
    
    ①欧阳修:《宋宣献公挽词三首》,《全宋诗》,第3668页。
    ②杨知勇:《中国传统丧葬祭仪功能剖析》,《中国民间文化》(第七集),学林出版社,1992年,第114页。
    ③《古今图书集成·经济汇报·礼仪典》第一百四十六卷,第87111页。
    ①列维·斯持劳斯:《野性的思维》,商务印书馆1987年版,第270页。
    ②李学勤主编:《周礼正义》整理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第450页。
    ③李学勤主编:《礼记正义》整理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第1529页。
    ④朱熹:《论语集注》,岳麓书社,1987,第90页。
    ①阮阅:《诗话总龟》卷四十一,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四库全书本,第609-610页。
    ②[元]脱脱等:《宋史》卷一百二十六,中华书局,1977,第2937页。
    
    ①李春青:《乌托邦与诗:中国古代士人文化与文学价值观》,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第73页。
    ②成复旺:《艺文理论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第304页。
    ③参见本书第三章第一节《儒学与诗词风貌》。
    ④参见本书第一章第一节统计表内容。
    ①王国维:《人间词话·人间词话删稿》,唐圭璋《词话丛编》本,中华书局,1986,第4256页。
    ①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十五,中华书局,1985,第219页。
    ②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十五,中华书局,1985,第227页。
    ③程俱:《麟台故事》卷五,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四库全书本,第332页。
    ④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十六,中华书局,1985,第227页。
    ⑤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六十五,中华书局,1985,第562页。
    ⑥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百三,中华书局,1985,第912页。
    ⑦宋祁:《景文集》卷十九《奉和御制后苑赏花诗》,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四库全书本,第160页。
    ⑧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三十三,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四库全书本,第227页。
    ⑨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百九,中华书局,1985,第973页。
    ⑩文莹:《续湘山野录》,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四库全书本,第227页。
    ①陈岩肖:《庚溪诗话》卷上,中华书局,丛书集成初编本,1985,第1-2页。
    ②范镇:《东斋记事》卷一,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四库全书本,第585页。
    ③傅璇琮等:《全宋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第1589页。
    ④傅璇琮等:《全宋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第1811页。
    ⑤王栐:《燕翼诒谋录》卷一,上?偶霭嫔缬坝∷目馊楸荆?717页。
    ⑥[明]董其昌编:《学科考略》,丛书集成初编本,第7页。
    ⑦洪迈:《容斋随笔》卷九,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四库全书本,第342页。
    ①孔平仲:《谈苑》卷四,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四库全书本,第154页。
    ②阮阅:《诗话总龟后集》卷一,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四库全书本,第667页。
    ③王君玉:《国老谈苑》卷二,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四库全书本,第643页。
    ④文莹:《玉壶野史》卷五,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四库全书本,第315页。
    ⑤范镇:《东斋记事》卷二,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四库全书本,第586页。
    ⑥周密:《齐东野语》,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四库全书本,第842-843页。
    ⑦彭乘:《墨客挥犀》卷二,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四库全书本,第682页。
    ⑧王闢之:《渑水燕谈录》卷四,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四库全书本,第496页。
    ⑨龚明之:《中吴纪闻》卷三,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四库全书本,第586页。
    ⑩王闢之:《渑水燕谈录》卷四,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四库全书本,第313页。
    ①徐度:《却扫编·卷中》,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四库全书本,第773页。
    ①傅璇琮等:《全宋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第4026页。
    ②王国维:《人间词话》,唐圭璋《词话丛编》本,中华书局,1986,第4252页。
    ③程杰:《诗可以“乐”》,《中国社会科学》,1995年第4期。
    ④[清]吴乔:《答万季埜诗问》,郭绍虞《清诗话续编》,上?偶霭嫔纾?983,第34页。
    ⑤阮阅:《诗话总龟前集》卷四,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第37页。
    ①阮阅:《诗话总龟前集》卷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第30页。
    ②葛立方:《韵语阳秋》卷一,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86页。
    ③吴渭编:《月泉吟社诗》,丛书集成初编本,《月泉吟社诗·序》,第1页。
    ④吴渭编:《月泉吟社诗》,丛书集成初编本,第1-2页。
    
    ①傅璇琮等:《全宋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第4401页。
    ②傅璇琮等:《全宋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第6864页。
    ③皎然:《诗式》,见张伯伟《全唐五代诗格汇考》,南京:凤凰出版社,2002,第238页。
    
    ①李学勤主编:《毛诗正义》,北大出版社,1999,第10页。
    ②李学勤主编:《孝经注疏》,北大出版社,1999,第42页。
    ③张亮采:《中国风俗史》“序例”,三联书店上海分店,1988,第3页。
    ①徐铉:《骑省集》卷十八《御制春雪诗序》,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140页。
    ②徐铉:《骑省集》卷十八《北苑侍宴诗序》,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143页。
    ③张咏:《乖崖集》卷八《许昌诗集序》,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623页。
    ④赵湘:《南阳集》卷四《王彖支使甬上诗集序》,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331页。
    ⑤赵湘:《南阳集》卷四《本文》,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335页。
    ⑥夏竦:《文庄集》卷二十四《景德五颂序》,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247页。
    ⑦余靖:《武溪集》卷三《宋职方忧余集序》,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28页。
    ⑧欧阳修撰:《文忠集》卷一《圣俞会饮》,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26页。
    ⑨欧阳修:《文忠集》卷八十二,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651页。
    ⑩作者选取了北宋前中期近40位代表性作家全部作品共4259首诗,以及代表性词人1289首词进行了统计分析,得出了这一结论。11文莹:《湘山野录》,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250页。
    ①欧阳修:《文忠集》卷八十七,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688页。
    ②欧阳修:《文忠集》卷八十七,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689页。
    ③王禹偁:《小畜集》卷十一,上?偶霭嫔缬坝∥脑ǜ笏目馊楸荆?110页。
    ④魏泰:《临汉隐居诗话》,丛书集成初编本,1985,第10页。
    ①[元]脱脱等:《宋史·乐志》,第3348-3349页。
    ②史浩:《鄮峰真隐漫录》,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870-874页。
    ①杨湜:《古今词话》,见唐圭璋编:《词话丛编》本,中华书局,1986,第21页。
    
    ①吴沆:《環溪诗话》,丛书集成初编本,中华书局,1985,第10页。
    ②强至:《祠部集》卷十一,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117页。
    ③参见刘宁:《欧阳修提倡“平易”文风的思想渊源和时代意义》。
    ④参见程杰:《诗可以“乐”》,《中国社会科学》,1995年第4期。
    ①参见陈元靓:《岁时广记》,丛书集成初编本,中华书局1983年,第115页。
    ②参见拙作《欧阳修诗词题材的差异性及其成因》,《学术论坛》2007年第8期。
    ③参见高丙中撰:《民间风俗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10月版,第248页。
    ④晚唐五代经历了三次大的士人流迁,南北游乐风俗受到剧烈冲击而逐渐混而为一。五代后,各地娱乐游玩风气并没有多大差别。北宋各地娱乐游玩风气亦很相近。
    ①陈元靓:《岁时广记》,丛书集成初编本,中华书局,1983,第109页。
    ②[元]费著:《岁华纪丽谱》,丛书集成初编本,中华书局,1983,第4页。
    
    ①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本,第7页。
    ②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本,第389页。
    ③参见本书第二章第一节。
    ④陈元靓:《岁时广记》,丛书集成初编本,中华书局,1983,第21页。
    ⑤陈元靓:《岁时广记》,丛书集成初编本,中华书局,1983,第22页。
    ⑥陈元靓:《岁时广记》,丛书集成初编本,中华书局,1983,第351页。
    ⑦陈元靓:《岁时广记》,丛书集成初编本,中华书局,1983,第82页。
    ⑧陈元靓:《岁时广记》,丛书集成初编本,中华书局,1983,第11页。
    ⑨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本,第185页。
    ⑩[元]费著:《岁华纪丽谱》,丛书集成初编本,中华书局,1983,第415页。
    ①[元]脱脱等:《宋史》,中华书局,1977,第2683页。
    ②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本,第158页。
    ③[元]脱脱等:《宋史》,中华书局,1977,第3348页。
    ④《宋会要辑稿·宴》载咸平三年钱惟演上言请令舍人院撰乐语,后晏殊等上章求免,遂仍旧令教坊撰讫,诣舍人院呈本。从北宋乐语撰写的实际来看,可分为乐工撰辞和代乐工撰辞两种情况。
    ①王禹偁:《小畜集》卷五,上?偶霭嫔缬坝∥脑ǜ蟊荆?39页。
    ②见清王文诰等辑注《苏轼诗集》卷十,孔凡礼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493页。
    ③见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四,李剑雄、刘德权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44页。
    ④葛立方:《韵语阳秋》,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本,第92页。
    ⑤王筱云等:《中国古典文学名著分类集成》(三),百花文艺出版社,1998,第18页。
    ⑥王筱云等:《中国古典文学名著分类集成》(三),百花文艺出版社,1998,第237页。
    ②[汉]郑玄注、[唐]孔颖达疏:《礼记正义》,北大出版社,1999,第1139页。
    ③钱世昭:《钱氏私志》,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本,第665页。
    ①魏泰:《东轩笔录》,中华书局,1983,第128页。
    ②参见本课题第四章第三节内容。
    ①厉鹗:《宋诗纪事》,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64页。
    ②阮阅:《诗话总龟》,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第147页。
    ①方回《瀛奎律髓》卷三,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39页。
    ②田况:《儒林公议》,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277页。
    ③姚铉纂:《唐文粹》提要,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8页。
    ④参见史创新:《略论北宋仁宗朝的豪纵狂怪诗风》,《吴中学刊》,1997年第3期。
    ⑤[元]脱脱等:《宋史》,中华书局,1977,第13087页。
    ⑥叶梦得:《石林诗话》卷上,见常振国、降云主编《历代诗话论作家》,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第608页。
    ①[元]王构撰:《修辞鑑衡》卷一,丛书集成初编本,中华书局,1985,第22页。
    ②吴曾:《辨误录》卷上,丛书集成初编本,中华书局,1985,第20-21页。
    ③赵翼:《廿二史札记》卷二十四,丛书集成初编本,1985,第475页。
    ④[明]黄省曾:《吴风录》卷一,丛书集成本,中华书局,1985年,第2页。
    ⑤朱翌《猗觉寮杂记·卷上》,丛书集成初编本,中华书局,1985年,第9页。
    ①参见蒙培元:《中国哲学主体思想》,东方出版社,1993,第28-30页。
    ②沈括:《梦溪笔谈》卷二十,丛书集成初编本,中华书局,1985,第130-131页。
    ①张戒:《岁寒堂诗话》卷下,丛书集成初编本,中华书局,1985,第19页。
    ②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四十七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311页。
    ③[清]叶燮:《原诗·外篇》,王夫之等编:《清诗话》,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第601页。
    ④[民国]陈衍:《石遗室诗话》卷十六,见张寅彭主编:《民国诗话丛编》第一册,第230页。
    ①阮阅:《诗话总龟》卷四十,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第383-384页。
    ②晏殊:《古瓦砚诗》,见傅璇琮等:《全宋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第1944页。
    ③厉鹗:《宋诗纪事》,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93页。
    ④邵博:《闻见后录》,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306页。
    ⑤[元]脱脱等:《宋史》,中华书局,1977,第10381页。
    ⑥袁桷:《清容居士集》卷四十九《书鲍仲华诗后》,上海古籍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653页。
    ①叶梦得:《石林诗话》卷上,丛书集成初编本,中华书局,1985,第3页。
    ②张戒:《岁寒堂诗话》卷上,丛书集成初编本,中华书局,1985,第2页。
    ③[清]汪师韩:《诗学纂闻》,王夫之等编:《清诗话》,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第467页。
    ④[明]杨慎:《升庵集》卷六十,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578页。
    ⑤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二十六,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193页。
    ⑥宋祁:《宋景文公笔记》卷上,丛书集成初编本,中华书局,1985,第3页。
    ⑦[清]赵翼:《瓯北诗话》卷六,郭绍虞:《清诗话续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第1235页。
    ⑧方回:《瀛奎律髓》卷十七,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208页。
    ⑨荀子:《荀子·儒效》。
    ⑩[清]黄宗羲:《宋元学案》卷一二,中华书局,1986,第523页。
    ①[清]黄宗羲:《宋元学案》卷一六,中华书局,1986,第652页。
    ②张载:《张子全书》卷二,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114页。
    ③[唐]李翱:《答朱载言书》,《李文公集》卷六,四部丛刊本。
    ④黄庭坚:《与王观复书》三首之一,《豫章黄先生文集》卷十九,四部丛刊本。
    ⑤张耒:《答李推官书》、《张右史文集》卷五十八,四部丛刊本。
    ⑥王嗣宗:《题关右寺壁》,见傅璇琮等:《全宋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第508页。
    
    ①朱熹《资治通鉴纲目》“凡例”:“凡天下混一为正统。正统者,大书纪年继世,虽土地分裂,犹大书之。”
    ②王栐:《燕翼诒谋录》卷二,上?偶霭嫔缬坝∥脑ǜ笏目馊椴槐荆?727页。
    ③马克思曾经精辟地指出,占有经济地位的阶级,一般地说也占有文化的统治地位。
    
    ①李冶:《敬斋古今黈》卷八,丛书集成初编本,中华书局1985年新一版,第101页。
    ②欧阳修:《戏石唐山隐者》,傅璇琮等主编:《全宋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第3666页。
    ③葛立方:《韵语阳秋》卷十二,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154页。
    
    ①[元]脱脱等:《宋史》卷四百三十九,中华书局,1998,第12997页。
    ②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中华书局,1985,第5页。
    ③[元]脱脱等:《宋史》卷二百六十九,中华书局,1998,第9241页。
    
    ①蒋廷锡等奉敕纂:《古今图书集成·理学编·文学典》卷六十三,第76474页。
    ②蒋廷锡等奉敕纂:《古今图书集成·理学编·文学典》卷六十三,第76475页。
    ③蒋廷锡等奉敕纂:《古今图书集成·理学编·文学典》卷六十三,第76475页。
    ④蒋廷锡等奉敕纂:《古今图书集成·理学编·文学典》卷六十四,第76482页。
    ⑤蒋廷锡等奉敕纂:《古今图书集成·理学编·文学典》卷六十四,第76482页。
    ⑥蒋廷锡等奉敕纂:《古今图书集成·理学编·文学典》卷六十四,第76487页。
    ⑦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中华书局,1985,第17页。
    ⑧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中华书局,1985,第30页。
    ①柳开:《河东集》,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244页。
    ②柳开:《河东集》,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244页。
    ③王禹偁:《小畜集》卷八《谪居感事》,上?偶霭嫔缬坝∥脑ǜ笏目馊楸荆?67页。
    ④王禹偁:《小畜集》卷五《北楼感事》诗,上?偶霭嫔缬坝∥脑ǜ笏目馊楸荆?36页。
    ⑤王禹偁:《小畜集》卷八,上?偶霭嫔缬坝∥脑ǜ笏目馊楸荆?71页。
    ⑥文莹:《湘山野录》卷上,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228页。
    ⑦王闢之:《渑水燕谈录》卷四,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490页。
    ⑧沈作喆:《寓简》卷第五,丛书集成初编本,中华书局,1985,第36页。
    ⑨吴处厚:《青箱杂记》卷七,丛书集成初编本,中华书局,1985,第38页。
    ⑩欧阳修:《文忠集》卷三十四《徂徕石先生墓志铭并序》,影印四库全书本,第270页。11欧阳修:《文忠集》卷二《镇阳读书》,影印四库全书本,第270页。12欧阳修:《文忠集》卷七十三《读李翱文》,影印四库全书本,第573页。13欧阳修等:《宋史》卷三一九,中华书局,1998,第10381页。14王巩:《闻见近录》,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204页。
    ①田况:《儒林公议》卷上,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277、291页。
    ②[元]脱脱等:《宋史》卷二百二十七,中华书局,1998,第10541页。
    ③[元]脱脱等:《宋史》卷二百二十七,中华书局,1998,第10550页。
    ④文莹:《湘山野录》卷上,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228页。
    ⑤梅尧臣:《宛陵集》卷六十《林和靖先生诗集序》,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421页。
    ⑥[元]脱脱等:《宋史》卷四百五十七,中华书局,1998,第13421页。
    ⑦[元]张光祖:《言行龟鉴》卷一,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470页。
    ⑧高似孙:《纬略》卷十一,丛书集成初编本,第179页。
    ⑨孙复:《春秋尊王发微》,《四库全书提要》,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2页。
    ①参见拙作《<韩诗外传>的文本特征及其认识价值》,《孔子研究》2008年第5期。
    ②薛居正:《旧五代史》卷一百二十六,中华书局,1976,第1666页。
    ③欧阳修等:《新五代史》卷四十二,中华书局,1974,第611页。
    ④文莹:《湘山野录》卷上,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237页。
    ⑤王禹偁:《小畜集》卷一《三黜赋》,上?偶霭嫔缬坝∥脑ǜ笏目馊楸荆?9页。
    ⑥脱脱等:《宋史》卷三一四,中华书局,1998,第10268页。
    ⑦董棻编:《严陵集》卷三,丛书集成初编本,中华书局,1985,第33页。
    ⑧孙复:《孙明复小集·寄范天章书一》,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169页。
    ⑨王安石:《临川文集》卷七十五《答黎检正书》,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625页。
    ①参见黄现璠:《宋代太学生救国运动》,民国丛书影印商务印书馆版,第21、29页。
    ②转引自张亮采:《中国风俗史》,民国丛书本,影印商务印书馆1926年版,第156页。
    ③参见胡太初:《昼簾绪论》,丛书集成初编本,中华书局,1985,第0932册。
    ④参见赵鼎:《家训笔录》,丛书集成初编本,中华书局,1985,第0974册。
    ⑤参见陈襄:《州县提纲》,丛书集成初编本,中华书局,1985,第0932册。
    ⑥[明]杨慎纂:《古今风谣》,丛书集成本,中华书局,1985,第55页。
    ⑦王禹偁:《小畜集》卷六,上?偶霭嫔缬坝∥脑ǜ笏目馊楸荆?42、45页。
    ⑧王禹偁:《小畜集》卷十八,《答张扶书》,上?偶霭嫔缬坝∥脑ǜ笏目馊楸荆?175页。
    ⑨赵抃:《寄永州通判周茂叔虞部》,见《周濂溪集》卷九,丛书集成初编本,第165页。
    
    ①沈作喆:《寓简》卷第六,丛书集成初编本,中华书局,1985,第42页。
    ②钱世昭撰:《钱氏私志》,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665页。
    ③蒋廷锡等奉敕纂:《古今图书集成·理学汇编·文学典》卷六十八引,第76529页。
    ④彭乘:《墨客挥犀》卷三,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685页。
    ⑤[元]脱脱等:《宋史》卷二百九十九,中华书局,1977,第9926页。
    ⑥王闢之:《渑水燕谈录》卷五,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496页。
    ⑦欧阳修:《文忠集》卷四十一《释秘演诗集序》,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320页。
    ①范仲淹:《范文正集》卷一,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557-558页。
    ②范仲淹:《范文正集》卷二,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565-566页。
    ③李逸安点校:《欧阳修全集》,中华书局,2001,第10页。
    ④唐圭璋:《全宋词》,中华书局,1965,第154页。
    ①[汉]郑玄注,[唐]孔颖达疏:《礼记正义》卷第三十七,北京,北大出版社,1999,第1077页。
    ②[清]王先谦:《荀子集解》,中华书局,1988,第385页。
    ③[梁]刘勰:《文心雕龙·时序》,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第671页。
    ④[清]陈仅《竹林答问》,见郭绍虞编《清诗话续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第2222页。
    ⑤[德]格罗塞著、蔡慕晖译:《艺术起源》,商务印书馆,1998年,第175页。
    ⑥祝穆:《方舆胜览》卷一一引,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660页。
    ①黄裳:《演山集》之卷三十五《书乐章集后》,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239页。
    ②参见《鹤林玉露》卷一,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239页。
    ③[元]刘壎:《隐居通议》卷七,丛书集成初编本,中华书局1985年新一版,第72页。
    ④[元]刘壎:《隐居通议》卷七,丛书集成初编本,中华书局,1985,第74页。
    ⑤杨湜:《古今词话》,见唐圭璋编:《词话丛编》本,中华书局,1986,第21页。
    ⑥《湘山野录》卷下载寇准因早春宴客作《甘草子》。
    ⑦《湘山野录》卷中载陈尧佐撰此词,以备宴欢。
    ⑧《能改斋漫录》卷十六记张才翁为得到张痒赏识而以张诗作改而为词。
    ①晏殊:《元献遗文》,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33页。
    ②刘壎:《隐居通议》卷七,丛书集成初编本,中华书局,1985,第76-77页。
    ③[元]脱脱等:《宋史》卷三,中华书局,1977,第39页。
    ④邵博:《闻见后录》卷十七,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295页。
    ⑤田锡:《咸平集》卷二七《进应制诗》,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528页。
    ⑥吕祖谦:《诗律武库》卷十二,丛书集成初编本,中华书局,1985,第90页。
    ⑦陈元靓:《岁时广记》卷十一,丛书集成初编本,中华书局,1985,第111页。
    ⑧见文莹:《湘山野录》卷上,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231页。
    ①赵令畴:《侯鲭录》卷二,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16-17页。
    ②赵敏俐、吴相洲等:《中国古代歌诗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第25页。
    ③范镇:《东斋记事》卷一,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582页。
    ④陈元靓:《岁时广记》卷十一,丛书集成初编本,中华书局,1985,第112页。
    ⑤葛立方:《韵语阳秋》,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92页。
    
    ①参见明杨慎《词品》“寇准”条;清王奕清《历代词话·卷四》“寇准诗词”条。
    ②参见张宗橚编:《词林纪事、词林纪事补正合编》,上?偶霭嫔纾?998,第179页。
    ③姚宽辑:《西溪丛语》,丛书集成初编本,中华书局,1985,第44页。
    ①田锡:《咸平集》卷二十七《进应制诗》,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528页。
    ①陆侃如、牟世金译注:《文心雕龙译注》,齐鲁书社,1995,第527页。
    
    ①王闢之:《渑水燕谈录》卷七,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512-513页。
    ②参见刘扬忠主编:《中国古代文学通论》(宋代卷),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38、56、89页。
    ③许顗:《彦周诗话》,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四库全书本,第925页。
    ①宋王铚《四六话·序》,丛书集成初编本,中华书局,1985,第1页。
    ②范仲淹:《奏上时务书》,卷二,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625页。
    ③欧阳修:《答吴充秀才书》卷四十七,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361页。
    ④吕祖谦撰:《古文关键》卷一,丛书集成初编本,中华书局,1985,第84页。
    ①鲁迅:《中国小说的历史变迁》,《鲁迅全集》第九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第319页。
    ②刘攽:《中山诗话》,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269页。
    ③参见周贻白:《中国戏曲发展史纲要》,第26-53页。
    ④王禹偁撰:《小畜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上?偶霭嫔纾?85页。
    ⑤参见石介撰:《徂徕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上海古籍出版社版,第216页。
    ⑥欧阳修撰:《六一居士诗话》,丛书集成初编本,中华书局1985年新1版,第4页。
    ⑦梅尧臣撰:《宛陵集》,《答韩三子华韩五持国韩六玉汝见赠述诗》,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199页。
    ⑧参见王禹偁词《点绛唇》,唐圭璋编《全宋词》,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2页。
    ⑨转引自胡仔撰:《苕溪渔隐词话》,《词话丛编》本,唐圭璋编,中华书局1986年11月版,第161页。
    ①对词体题材取向在北宋前中期的变化,作者有另文阐述。部分内容参见拙文《北宋前中期诗词题材的分途及其文学史意义》,《学术论坛》2007年第8期。
    ②魏泰撰:《东轩笔录》,商务印书馆影印文津阁四库全书本,第242页。
    ③陈师道撰:《后山诗话》,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281页。
    ④转引自魏泰撰:《魏庆之词话》,《词话丛编》本,唐圭璋编,中华书局1986年11月版,第202页。
    ⑤释文莹:《玉壶清话》,丛书集成初编本,中华书局1985年新1版,第30页。
    ⑥朱弁:《曲洧旧闻》,丛书集成初编本,中华书局1985年新1版,第22页。
    ⑦陈师道:《后山诗话》,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286页。
    ①陈善著:《扪虱新话》,丛书集成初编本[Z],中华书局1985年新1版,第3页。
    ②参见《载酒园诗话》等书记载。
    ①纪昀等:《四库全书总目》。
    ②刘麟生著:《中国诗词概论》,民国丛书影印本,第43页。
    ③谢伋:《四六谈麈》,上?偶霭嫔缬坝∥脑ǜ笏目馊楸荆?21页。
    ④王应麟:《小学绀珠》,丛书集成初编本,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0177册,第160页。
    ⑤王铚《四六话》卷上,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945页。
    ⑥王志坚:《四六法海自序》,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297页。
    ⑦陈师道《后山诗话》,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281页。
    ⑧范晞文:《:对床夜语》卷二,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861页。
    
    ①陈善:《扪虱诗话》,丛书集成初编本,中华书局,1985,第3页。
    ②李冶:《敬斋古今黈》卷八,丛书集成初编本,中华书局1985年新一版,第101页。
    ③刘麟生著:《中国诗词概论》,民国丛书影印本,第42、43页。
    ④严羽:《沧浪诗话》,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811页。
    ⑤欧阳修《文忠集》卷五,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52页。
    ⑥欧阳修《文忠集》卷五,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49页。
    
    ①文莹:《玉壶野史》卷四,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307页。
    ②范晞文:《对床夜语》卷二,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863页。
    ③欧阳修《文忠集》卷十二,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102页。
    ①张耒:《明道杂志》,见《说郛》卷四十三下,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361页。
    ②[明]陈骙《文则》,丛书集成本,中华书局,1985,第4页。
    ③[清]况周颐:《惠风词话·附录》,见唐圭璋《词话丛编》本,中华书局,1986,第4592页。
    ④[清]王又华《古今词论》,见唐圭璋《词话丛编》本,中华书局,1986,第609页。
    ⑤北宋中期后,诗作的演唱,虽然只有《阳关曲》、《瑞鹧鸪》等几个曲调,但是道教、佛教音乐仍有诗词在演唱,宋歌诗较之唐代,演唱方法趋向比较简单。
    ⑥[元]陶宗仪:《辍耕录》卷第九,丛书集成初编本,中华书局1985年新一版,第147页。
    ⑦[元]刘壎:《隐居通议》,丛书集成初编本,中华书局1985年新一版,卷十,第124页。
    ①参考柯敦伯:《宋文学史》,民国丛书据商务印书馆1934年版影印,第192页。
    ①山西师范大学戏曲文物研究所编:《宋金元戏曲文物图论》,1987年11月第1版,第58页。
    ①郭熙:《林泉高致集》,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579页。
    ②欧阳修撰:《文忠集》卷六《盘车图》,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四库全书本,第62页。
    ③欧阳修:《欧阳文忠公集》卷一百三十《鉴画》,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313页。
    ④郭熙:《林泉高致集》,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575页。
    ⑤胡仔:《渔隐丛话》前集卷三十,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215页。
    ⑥陈善著:《扪虱新话》上集,卷一,丛书集成初编本,中华书局,1985,第3页。
    ⑦陈善著:《扪虱新话》上集,卷一,丛书集成初编本,中华书局,1985,第7页。
    
    ①[元]刘壎:《隐居通议》,丛书集成初编本,中华书局,1985,第74页。
    ②陈善著:《扪虱新话》上集,卷一,丛书集成初编本,中华书局,1985,第6页。
    ③王应麟:《玉海》卷二百一《词学指南序》,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268页。
    ④吕祖谦:《诗律武库·余起霞序》,丛书集成初编本,第0174册,第1页。
    ⑤倪灿撰、卢文弨订正《宋史艺文志补》,丛书集成初编本,第0011册,第28页。
    ⑥参见慈波:《宋诗与类书之关系》,《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6期。
    ①蒋寅主编:《中国古代文学通论》(唐代卷),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26页。
    ②同上,第43页。
    
    诗经浙江古籍出版社1998年影印世界书局十三经注疏本
    礼记浙江古籍出版社1998年影印世界书局十三经注疏本
    吕氏春秋(秦)吕不韦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陈奇猷新校释本
    皇祐新乐图记(宋)阮逸撰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宋史》(元)脱脱等撰中华书局1998年1月版
    《宋大诏令集》(宋)赵汝愚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13月版
    文献通考(元)马端临中华书局1986年8月版
    宋朝诸臣奏议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12月
    续资治通鉴长编(宋)李焘中华书局1995年标点本
    续资治通鉴(清)毕沅撰中华书局1957年点校本
    宋会要辑稿(清)徐松辑中华书局1957年影印本
    宋元学案(清)黄宗羲著全祖望编修中华书局1986年陈金生梁运华点校本
    北宋经抚年表吴廷燮著中华书局1984年张忱石点校本
    南宋经抚年表吴廷燮著中华书局1984年张忱石点校本
    隆平集(宋)曾巩撰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通志(宋)郑樵撰中华书局1995年王树民二十略点校本
    东都事略(宋)彭百川撰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影印民国间刊本
    
    目录学发微俞嘉锡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9月
    金石录校证(宋)赵明诚撰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10月金文明校证本
    校雠广义程千帆徐有富著齐鲁书社1988年8月版
    直斋书录解题(宋)陈振孙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11月版
    郡斋读书志校证(宋)晁公武撰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10月版
    虞山钱遵王藏书目录汇编(清)钱曾撰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11月版
    百川书志(明)高儒撰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11月版
    古今书刻(明)周弘祖撰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11月版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清)永瑢等撰中华书局1965年6月版
    四库提要辨正余嘉锡著云南人民出版社2004年11月版
    五代艺文考张兴武著巴蜀书社2003年9月版
    
    吴船录(宋)范成大撰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钓矶立谈(宋)确耐庵撰中华书局1988年崔文印笺证本
    江南野史(宋)龙衮撰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江南别录(宋)陈彭年撰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三楚别录(宋)周羽翀撰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锦里耆旧传(宋)句延庆撰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五国故事(宋)不著撰人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蜀梼杌(宋)张唐英撰巴蜀书社1999年排印王文才王炎校本
    南唐书(宋)马令撰丛书集成初编本
    南唐书(宋)陆游撰丛书集成初编本
    十国春秋(清)吴任臣撰中华书局1983年徐敏霞等点校本
    
    东京梦华录(宋)孟元老撰学津讨源本
    中吴纪闻(宋)龚明之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孙菊园点校本
    都城纪胜(宋)耐得翁撰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梦梁录(宋)吴自牧撰(清)张海鹏辑学津讨源本
    武林旧事(宋)周密撰浙江人民出版社1984年校点排印本
    吴中旧事(元)陆友仁撰从书集成初编本
    麟台故事(宋)程俱撰中华书局2000年张高祥校证本
    翰苑群书(宋)洪遵撰丛书集成初编本
    玉堂杂记(宋)周必大撰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宋宰辅编年校录(宋)徐自明撰中华书局1986年王瑞来校补本
    宋朝事实(宋)李攸撰中华书局1955年点校本
    宋史翼(清)陆心源撰岳麓书社1994年张舜徽主编二十五史三编本
    集古录(宋)欧阳修撰四部丛刊初编本
    宋人别集叙录祝尚书著中华书局1999年
    中国历代书目丛刊许逸民常振国编现代出版社1987年
    明代书目题跋丛刊冯惠民李万健等选编书目文献出版社1994年
    
    通书(宋)周敦颐撰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朱子语类(宋)黎靖德撰中华书局1994年王星贤点校本
    教坊记(唐)崔令钦撰中华书局1962年任半塘笺订本
    羯鼓录(唐)南卓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校点排印本
    乐府杂录(唐)段安节撰上海古籍出版社1957年校点排印本
    秦史(宋)朱长文撰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东观余论(宋)黄伯思撰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猗觉寮杂记(宋)朱翌撰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能改斋漫录(宋)吴曾撰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校点本
    西溪丛语(宋)夭宽撰中华书局1993年孔凡礼点校本
    学林(宋)王观国撰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点校本
    容斋随笔(宋)洪迈撰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点校本
    考古编(宋)程大昌撰学津讨源本
    演繁露(宋)程大昌撰学津讨源本
    甕牖闲评(宋)袁文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李伟国校点本
    芥隐笔记(宋)龚颐正撰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芦浦笔记(宋)刘昌持撰中华书局1986年秦呈瑞点校本
    野客丛书(宋)王楙撰中华书局1987年点校本
    扪虱新话(宋)陈善撰丛书集成初编本
    坦斋通编(宋)邢凯撰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宾退录(宋)赵與时撰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朝野类要(宋)赵升撰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困学记闻(宋)王应麟撰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爱日斋丛钞(宋)叶*撰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丹铅总录(明)顾炎武撰岳麓山社1994年清黄汝成集释本
    春明退朝录(宋)宋敏求撰诚刚点校中华书局1980年校点排印本
    宋景文笔记(宋)宋祁撰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东原录(宋)龚鼎臣撰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王氏谈录(宋)王钦臣撰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麈史(宋)王得臣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俞宗宪点校本
    文昌杂录(宋)庞元英撰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梦溪笔谈(宋)沈括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重印胡道静校注本
    仇池笔记(宋)苏轼撰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3年华东师大古籍所点校本
    东坡志林(宋)苏轼撰中华书局1981年王松龄点校本
    珩璜新论(宋)孔平仲撰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晁氏客语(宋)晁说之撰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师友谈记(宋)李廌撰中华书局2002年孔凡礼点校本
    杨公笔录(宋)杨彦龄撰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吕氏杂记(宋)吕希哲撰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冷斋夜话(宋)释惠洪撰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年张伯伟编校《稀见本宋人诗话四种》本
    曲洧旧闻(宋)朱弁撰清张海鹏辑学津讨源本
    春渚纪闻(宋)何#撰中华书局1983年张明华点校本
    石林燕语(宋)叶梦得撰中华书局1984年侯忠义点校本
    避暑录话(宋)叶梦得撰清张海鹏学津讨源本
    却扫编(宋)徐度撰清张海鹏学津讨源本
    墨庄漫录(宋)张邦基撰中华书局2002年孔凡礼点校本
    过庭录(宋)范公偁撰中华书局2002年孔凡礼点校本
    可书(宋)张知甫撰中华书局2002年孔凡礼点校本
    云麓漫钞(宋)赵彦卫撰中华书局1996年点校本
    密斋笔记(宋)谢采伯撰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梁溪漫志(宋)费衮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金圆校点本
    涧泉日记(宋)韩淲撰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老学庵笔记(宋)陆游撰中华书局1979年李剑雄刘德华点校本
    鹤林玉露(宋)罗大经撰中华书局1983年王瑞来点校本
    贵耳集(宋)张端义撰清张海鹏撰辑学津讨源本
    吹剑录全编(宋)俞文豹撰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8年张宗祥校订本
    藏一话腴(宋)陈腴撰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佩韦斋辑闻(宋)俞德邻撰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书斋夜话(宋)俞琰撰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齐东野语(宋)周密撰中华书局1983年张茂鹏点校本
    敬斋古今黈 (元)李治撰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庶斋老学从谈(元)盛如梓撰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研北杂志(元)陆友撰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四友斋丛说(明)何良俊撰中华书局1959年
    客座赘语(明)顾起元撰中华书局1987年谭棣华陈稼禾点校本
    玉堂丛语(明)焦竑撰中华书局1981年点校本
    菊坡丛语(明)单宇撰说郛苑委山堂刊本
    池北偶谈(清)王士祯撰中华书局1982年靳斯仁点校本
    
    类说(宋)曾慥辑文学古籍刊行社1955年重印明天启刊本
    事实类苑(宋)江少虞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校点本
    事类赋注(宋)吴淑著中华书局1989年校点本
    事物纪原(宋)高承撰中华书局1989年校点本
    海录碎事(宋)叶庭珪著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锦绣万花谷(宋)不著撰人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古今事文类聚(宋)穆修撰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古今合壁事类备要(宋)谢维新撰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玉海(宋)王应麟撰江苏古籍出版社上海书店影印清光绪浙江书局刊本
    事林广记(宋)陈元靓撰中华书局1999年影印清光绪浙江书局刊本
    说郛(元)陶宗仪编宛委山堂本
    说郛三种(元)陶宗仪辑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影印本
    永乐大典(明)解缙等奉敕编纂中华书局1959年影印明嘉靖本
    渊鉴类函(清)张英王士慎等纂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宋稗类钞(清)潘永因编书目文献出版社1985年刘卓英点校本
    
    北梦琐言(宋)孙光宪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孙林艾园点校本
    贾氏谭录(宋)张洎撰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南部新书(宋)钱易撰学津讨源本
    王文正笔录(宋)王曾撰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儒林公议(宋)田况撰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涑水纪闻(宋)司马光撰中华书局1989年邓光铭张希清点校本
    渑水燕谈录(宋)王闢之撰中华书局1981年吕友仁点校本
    归田录(宋)欧阳修撰中华书局1981年李伟国点校本
    嘉祐杂志(宋)江休复撰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东斋记事(宋)范镇撰中华书局1980年汝沛点校本
    青箱杂记(宋)吴处厚撰中华书局1985年李裕民点校本
    钱氏私志(宋)钱世昭撰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龙川略志(宋)苏辙撰中华书局1982年俞宗宪点校本
    龙川别志(宋)苏辙撰中华书局1982年俞宗宪点校本
    后山谈丛(宋)陈师道撰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画墁录(宋)张舜民撰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闻见近录(宋)王巩撰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随手杂录(宋)王巩撰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湘山野录续录(宋)文莹撰中华书局1984年郑世刚点校本
    玉壶清话(宋)文莹撰中华书局1984年杨立扬点校本
    侯鲭录(宋)赵令畴撰中华书局2002年孔凡礼点校本
    东轩笔录(宋)魏泰撰中华书局1983年李裕民点校本
    泊斋编(宋)方勺撰中华书局1983年许霈藻点校本
    珍席放谈(宋)高晦叟撰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游宦纪闻(宋)张世南撰中华书局1981年张茂鹏点校本
    旧闻证误(宋)李心传撰中华书局1981年崔文印撰
    铁围山丛谈(宋)蔡絛撰中华书局1983年冯惠民沈锡麟点校本
    国老谈苑(宋)王君玉撰(清)张海鹏辑学津讨源本
    孙公谈圃(宋)刘延世(清)张海鹏辑学津讨源本
    墨客挥犀(宋)彭口撰中华书局2002年孔凡礼点校本
    续墨客挥犀(宋)彭口撰中华书局2002年孔凡礼点校本
    萍洲可谈(宋)朱彧撰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高斋漫录(宋曾慥撰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默记(宋)王铚撰中华书局1981年朱杰人点校本
    燕翼诒谋录(宋)王栐撰中华书局1981年诚刚点校本
    挥麈录(宋)王明清撰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61年点校本
    玉照新志(宋)王明清撰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投辖录(宋)王明清撰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邵氏闻见录(宋)邵伯温撰中华书局1983年李健雄刘德权点校本
    清波杂志(宋)周煇撰中华书局1984年刘永翔点校本
    鸡肋编(宋)庄绰撰中华书局1983年萧鲁阳撰
    邵氏闻见后录(宋)邵博撰中华书局1983年刘德权李剑雄点校本
    北窗炙輠录(宋)施德操撰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桯史(宋)岳珂撰中华书局1981年吴企明点校本
    独醒杂志(宋)曾敏行撰丛书集成初编本
    西塘集耆旧续闻(宋)陈鹄撰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郑世刚点校本
    枫窗小牍(宋)袁褧撰丛书集成初编本
    四朝闻见录(宋)叶绍翁撰中华书局1989年沈锡麟冯惠民点校本
    癸辛杂识(宋)周密撰中华书局1988年吴企明点校本
    随隐漫录(宋)陈世崇撰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醉翁谈录(宋)金盈之撰江苏古籍出版社宛委别藏本
    怀古录(宋)陈模撰郑必俊校注中华书局1993年
    青琐高议(宋)刘斧撰上海古籍出版社点校1983年
    归潜志(金)刘祁撰中华书局1983年崔文印等点校本
    乐郊私语(元)姚桐寿撰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辍耕录(元)陶宗仪撰丛书集成初编本
    水东日记(明)叶盛撰中华书局1980年魏平之点校本
    菽园杂记(明)陆容撰中华书局1985年点校本
    寓圃杂记(明)王錡撰中华书局1984年张德信点校本
    
    稽神录(宋)徐铉撰白化文点校中华书局1996年校点本
    括异志(宋)张师正撰白化文许得楠点校中华书局1996年校点本
    云斋广录(宋)李献民撰程毅中程有庆点校中华书局1997年
    江淮异人录(宋)吴淑撰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茅亭客话(宋)黄休复撰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分门古今类事(宋)不著撰人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陶朱新录(宋)马纯撰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睽车志(宋)郭彖撰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夷坚志(宋)洪迈撰中华书局1981年何卓校点本
    七修类稿(明)郎瑛撰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书店出版社2001年点校本
    
    骑省集(宋)徐铉撰影印四库全书本
    河东集(宋)柳开撰影印四库全书本
    咸平集(宋)田锡撰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乖崖集(宋)张咏撰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忠愍集(宋)寇准撰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小畜集(宋)王禹偁撰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南阳集(宋)赵湘撰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武夷新集(宋)杨亿撰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林和靖集(宋)林逋撰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穆参军集(宋)穆修撰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元献遗文(宋)晏殊撰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文庄集(宋)夏竦撰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春卿遗稿(宋)蒋堂撰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东观集(宋)魏野撰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元宪集(宋)宋痒撰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景文集(宋)宋祁撰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文恭集(宋)胡宿撰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武溪集(宋)余靖撰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安阳集(宋)韩琦撰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范文正集(宋)范仲淹撰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河南集(宋)尹洙撰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徂徕集(宋)石介撰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端明集(宋)蔡襄撰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祠部集(宋)强至撰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镡津集(宋)释契嵩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祖英集(宋)释重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苏学士集(宋)苏舜钦撰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苏魏公文集(宋)中华书局1988年王同策颜中其点校本
    伐檀集(宋)黄庶撰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华阳集(宋)王珪撰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古灵集(宋)陈襄撰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传家集(宋)司马光撰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清献集(宋)赵抃撰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金氏文集(宋)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公是集(宋)刘敞撰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彭城集(宋)刘攽撰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东塘集(宋)袁说友影印四库全书本
    涉斋集(宋)四库考为许及之撰影印四库全书本
    义丰集(宋)王阮撰影印四库全书本
    蠹斋铅刀编(宋)周孚撰影印四库全书本
    尊白堂集(宋)虞儔撰影印四库全书本
    元丰类稿(宋)曾巩撰四部丛刊初编本
    宛陵先生集(宋)梅尧臣撰四部丛刊初编本
    梅尧臣集编年校注朱东润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
    周元公集(宋)周敦颐撰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欧阳文忠公文集(居士集) (宋)欧阳修撰四部丛刊初编本
    欧阳修全集(宋)欧阳修撰中华书局2001年李逸安点校本
    乐全集(宋)张方平撰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范忠宣集(宋)范纯仁撰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嘉祐集(宋)苏洵撰四部丛刊初编本
    临川先生文集(宋)王安石撰四部丛刊初编本
    王令集(宋)王令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沈文倬点校本
    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宋)苏轼撰四部丛刊初编本
    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清)王文诰编注光绪十四年江苏书局刻本
    东坡全集(宋)苏轼撰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东坡乐府(宋)苏轼撰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陈允吉校点本
    东坡诗集(清)王文诰辑注中华书局1982年孔凡礼点校本
    山谷内集诗注(宋)黄庭坚撰(宋)任渊注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山谷外集诗注(宋)黄庭坚撰(宋)史容注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山谷别集诗注(宋)黄庭坚撰(宋)史季温注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张耒集(宋)张耒撰中华书局1990年李逸安等点校本
    淮海集(宋)秦观撰四部丛刊初编本
    
    乐府诗集(宋)郭茂倩辑中华书局1979年校点排印本
    乐府雅词(宋)曾慥撰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宋文鑑 (宋)吕祖谦撰中华书局1992年齐治平点校本
    五百家播芳大全文粹(宋)魏齐贤叶棻编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两宋名贤小集(宋)陈思编元陈世隆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风雅翼(元)刘履编影印四库全书本
    宋六十家词(明)毛晋辑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影明本
    花草粹编(明)陈耀文编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山歌(明)冯梦龙辑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版
    词律(清)万树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影清光绪二年刊本
    词综(清)朱彝尊汪森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李庆甲校点本
    花草蒙拾(清)王士祯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影印昭代丛书本
    历代诗余(清)沈辰垣编上海书店1985年影印本
    古谣言谚(清)杜文澜编中华书局1958年
    全宋词唐圭璋编中华书局1965年
    全宋词补辑孔凡礼补辑中华书局1981年
    全宋诗(1-11册)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全宋文(1——50册)曾枣庄主编巴蜀书社1991年
    全唐五代词张璋黄畭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
    全五代诗(清)李调元编巴蜀书社1992年何光清点校本
    诗话总龟(宋)阮阅撰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年周本淳点校本
    碧鸡漫志(宋)王灼撰巴蜀书社2001年岳珍校正本
    苕溪渔隐丛话(宋)胡仔撰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廖德明校点本
    沧浪诗话(宋)严羽撰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郭绍虞校释本
    诗人玉屑(宋)魏庆之撰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校点本
    后村诗话(宋)刘克庄撰中华书局1983年王秀梅点校本
    浩然斋雅谈(宋)周密撰影印四库全书本
    诗林广记(宋)蔡正孙撰中华书局1982年校点本
    词源(宋)张炎撰唐圭璋《词话丛编》本中华书局1986年
    文章辨体序说(明)吴讷撰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校点本
    升庵诗话(明)杨慎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王仲镛笺证本
    文体明辨序说(明)徐师曾撰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校点本
    诗薮(明)胡应麟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校点本
    诗源辨体(明)许学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年杜维沫校点本
    词苑丛谈(明)徐釚人民文学出版社1988年王百里校笺本
    皱水轩词筌(清)贺裳撰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影印昭代丛书本
    宋诗记事(清)厉鹗辑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点校本
    词林纪事词林纪事补正合编(清)张宗橚编杨宝霖补正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
    历代诗话(清)何文焕辑中华书局1981年
    历代诗话续编丁福保辑中华书局1983版
    清诗话(清)王夫之等撰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
    清诗话续编郭绍虞编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富寿荪校点本
    宋词记事唐圭璋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
    宋诗话考郭绍虞编中华书局1979年
    宋诗话辑佚郭绍虞编中华书局1980年
    词话丛编唐圭璋编中华书局1986年
    词集序跋萃编施蛰存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
    宋人诗话外编程毅中主编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6年
    宋文记事曾枣庄李凯彭君华编四川大学出版社1995年
    明诗话全编(全十册)吴文治主编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年
    宋诗话全编(全十册)吴文治主编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
    宋元诗话施蛰存陈如江辑录上海书店出版社1999年
    
    古体小说钞(宋元卷)程毅中编中华书局1995年
    宋人传奇集李剑国辑校中华书局2001年
    隋唐燕乐调研究日林谦三商务印书馆1936年
    唐代音乐史研究岸边成雄台湾1973年
    外族音乐流传中国史中华书局1962年
    宋元伎乐杂考李啸仓撰上海上杂出版社1953年
    中国音乐文学史朱谦之商务印书馆1934年
    中国俗文学史郑振铎1954年
    唐宋诗学论集商务印书馆谢思炜2003年
    中国古代诗词接受史研究陈文忠安徽大学出版社1998年
    词史,刘毓盘著1987年11月版上海书店影印上海群众图书公司1931年
    唐宋词社会文化学研究沈松勤浙江大学出版社2001年
    中国音乐文学史朱谦之著上海书店民国丛书据商务印书馆1935年影印本
    宋诗选注钱钟书著上海文艺联合出版社1954版
    论文杂记刘师培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版
    中国古代音乐史稿杨荫浏著人民音乐出版社1964版
    唐声诗任半塘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版
    唐戏弄任半塘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版
    词与音乐关系研究施以对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版
    唐宋词通论吴熊和著浙江古籍出版社1985版
    杨荫浏音乐论文选集上海文艺出版社1986版
    中国古代音乐史简编夏野著上海音乐出版社19889版
    中国传统音乐概论王耀华主编福建教育出版社1999版
    汉唐音乐文化论集王昆吾著台湾学艺出版社1991版
    两宋文学史程千帆乌心雷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版
    中国古代乐教思想论集张蕙慧著台北文津出版社1991版
    冒鹤亭词曲论文集冒广生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版
    北宋文化史述论陈植锷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版
    溯流探源(中国传统音乐研究)黄翔鹏著人民音乐出版社1993版
    中国各少数民族民间音乐楯?杜亚雄著人民音乐出版社1993版
    中国声学史戴念祖著河北教育出版社1994版
    沈知白音乐论文集沈知白著上海音乐出版社1994版
    音乐学论文集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编山东友谊出版社1994版
    词乐曲唱洛地著人民音乐出版社1995版
    唐代酒令艺术王昆吾著东方出版中心1995版
    宋代文学思想史张毅著中华书局1995版
    词学通论吴梅著华东师大出版社1996版
    宋元戏曲史王国维著东方出版社1996版
    词曲史王易著东方出版社1996版
    隋唐五代燕乐杂言歌辞研究王昆吾著中华书局1996版
    宋金元文学批评史顾易生蒋凡刘明今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版
    龙榆生词学论文集龙榆生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版
    唐宋词论丛夏承焘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版
    唐宋词论丛夏承焘著浙江古籍出版社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版《夏承焘集》第二册
    宋代诗学通论周裕锴著巴蜀书社1997版
    中国早期艺术与宗教王昆吾著东方出版中心1998版
    吴熊和词学论文集吴熊和著杭州大学出版社1999版
    吴歌吴歌小史顾颉刚等辑王煦华整理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版
    宋词辨谢桃枋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版
    唐宋词史论王兆鹏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版
    宋代文学研究张毅主编北京出版社2001年
    新宋学第一辑王水照主编上海辞书出版社2001年
    中国传统文人审美生活方式之研究罗中峰著台湾洪叶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01版
    中国韵文史龙榆生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版
    唐五代北宋词研究(日本)村上哲见著杨铁婴译陕西人民出版社1987版
    唐宋词研究(日本)青山宏著程玉缀译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版
    中国古代文学史资料长编,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中国古代歌诗研究赵敏俐等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
    理学文化与文学思潮韩经太著中华书局1997年
    中国古代文学通论(宋代卷)刘扬忠著2005版
    中唐诗词开拓与新变孟二冬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2月第2版
    宋代文学思想史张毅著中华书局1995年4月版
    宋代的经济问题邓广铭、漆侠著知识出版社1988年11月版
    隋唐五代燕乐杂言歌辞研究王昆吾著中华书局1996年11月版
    酒令艺术王昆吾著东方出版中心1995年1月版
    
    欧阳修文献学研究余敏辉2005博士论文
    欧苏梅诗历时性研究王秀春2003博士论文
    欧阳修学术研究顾永新2004博士论文
    斯文有传学者有师欧阳修的文学与学术成就顾永新2000年
    欧阳修论稿刘德清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1991年
    欧阳修研究刘若愚台湾商务印书馆股份有限公司1999年出版
    欧阳修编年录刘德清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2006年
    唐代乐府诗研究王立增博士论文扬州大学2004年
    宋代声诗研究杨晓霭博士论文扬州大学2003年
    汉魏六朝乐府辞乐关系研究崔炼农博士论文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欧阳修著述考陈尚君复旦大学学报1985年第3期
    唐宋词的自觉与乐府传统的新变韩经太文学遗产2001年第6期
    关于诗型与节奏的研究文学遗产2002年第4期
    宋代歌妓的演唱与词乐的发展刘明澜中国音乐学(季刊)1996年第2期
    词的起源及其它王昆吾中国韵文学刊总第一期
    简论北宋前期诗词对词的影响廖泓泉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03年第9期
    诗词关系探微姚良柱新疆社科论坛1994年第2-3期
    唐宋诗词与乐伎赵晓岚中国文学研究1997年第4期
    论词中用典与唐宋词的发展陈福升内蒙古社会科学2003年第3期
    从《高丽史·乐志》“唐乐”看宋代音乐王小盾、刘玉珺中国音乐学2005年第1期
    宋词的助力与词作的广泛传播董希平南都学坛2004年第5期
    试论晚唐诗风对宋诗的影响黎孟德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6期
    宋诗与类书的关系慈波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6期
    儒家传统和宋诗情怀张思齐齐鲁学刊2005年第1期
    论唐宋科举士风之三变及其对诗风的影响李定广学术论坛2006第2期
    宋代郊庙仪式声诗的舒迟和雅风格及其形成杨晓霭西北师大学报2004年第4期
    论宋初诗坛的文学观念与审美趣向赫广霖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
    宋词的口头传播方式初探王兆鹏文学遗产2004年第6期
    试析宋诗的书卷气龙珍华武汉大学学报2005年第6期
    宋诗三论莫砺峰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2期
    宋诗的复雅崇格倾向秦寰明中国社会科学1993年第4期
    从类编诗集看宋诗题材朱刚文学遗产1995年第5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