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论雇主责任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 英文题名:Research on Employer Liability
  • 作者:牛锋
  • 论文级别:硕士
  • 学科专业名称:民商法学
  • 学位年度:2004
  • 导师:马新彦
  • 学科代码:030105
  •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 论文提交日期:2004-04-01
摘要
本文试图对理论界正在激烈讨论的雇主责任问题进行一番更为深入的、全面的讨论。在理论层面,集中解决雇主责任的理论基础、归责原则、以及构成要件问题;在立法层面,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探讨了在未来的民法典中应如何对雇主责任加以规制的问题。全文共分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探讨了对雇主责任的概念界定问题。在此,作者将雇主责任的内涵界定为:雇员就执行雇主交付的工作,违法地给他人造成损害时,应由雇主负担的赔偿责任。雇主责任的法律特征是:人身关系的从属性;义务主体的分离性;经济利益的关联性;雇主与雇员所致损害之间具有特定的因果关系。在雇主责任问题上,应该区分两种不同的请求权依据:即雇主承担的是一种特殊侵权责任,而雇员承担的是一种一般的侵权责任。虽然雇主责任的主体是当然应该是雇主,但是当权利主体没有明确主张由谁来承担赔偿义务时,在程序法上可将雇主和雇员列为共同被告。当然,一旦一项请求权下的要求得到了满足,另一项请求权即告消失。这样做可以很好地维护受害人的合法权益。
    第二部分探讨了雇主责任的理论基础问题。关于雇主责任的理论基础主要有三种理论:即控制和监督理论;公共政策理论;注意义务理论。笔者认为,三种理论从不同的角度所提出
    
    
    的各种主张都有其合理性的一面,但也都在不同程度上存在不足,单一的一种理论很难将雇主责任问题解释清楚。在这里,作者提出了利益平衡理论。根据这种理论,雇主承担侵权责任是基于一种利益上的平衡。对于第三人所造成的侵害如果完全由雇员承担责任,对于雇员来讲,是不公平的,因为他是在为雇主谋取利益的过程中才造成了这种侵害。同样也不能由受害人自己来承担损害的后果。为了在雇主、雇员、受害人之间寻求一种利益上的平衡,自然将雇主推到责任主体的地位是较为合理的。当然,如前所述,单纯的某一个理论都很难将这个问题说清,利益平衡理论的背后也还需要其他理论的支撑和解说。总之,在雇主责任的理论基础这个问题上,考虑立法取向时,我们不妨以利益平衡理论为中心,综合考虑控制监督理论、公共政策理论、注意义务理论的相关内容,并综合权衡上述各种理论的利弊,以此作为论证雇主责任合理性的一个理论依据。
    第三部分探讨了雇主责任的归责原则问题。关于雇主责任的归责原则主要有两种观点:即过错责任原则和无过错责任原则。笔者认为,过错责任原则不适用于雇主责任,从而主张,在雇主责任问题上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其理由有五点:即雇主责任以无过错责任作为归责原则有其充分的理论依据;否认雇主责任为无过错责任的理由不能成立;从我国现行民事立法看,雇主责任采取无过错责任制与现行法的有关规定相符;在雇主责任的归责原则问题上,虽然目前有过错责任制和无过错
    
    
    责任制两种立法模式,但是采取无过错责任制已成为一种世界性的发展趋势;在雇主责任问题上采取过错责任制,有许多弊端。
    第四部分探讨了雇主责任的构成要件。首先就是雇主与其雇员之间存在雇佣关系。在这个问题上,有两种理论:控制理论和雇佣契约理论。在此,作者指出,雇主与雇员之间雇佣关系的存在是确定雇主责任存在的基本前提,上面提到的两种判断雇佣关系是否存在的标准在一定意义上都是有效的。尤其是控制理论对于判断雇佣关系的存在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最为有效的理论。但是,在运用这一标准时还应结合其他各种具体因素,尤其是雇佣契约这一因素,以最终决定雇佣关系是否存在。雇主责任的第二个构成要件是雇员的行为属于执行职务的范围。在这里,作者提出了雇员职务范围的一般判断标准和具体判断标准。雇主责任的第三个构成要件是雇员的行为需为侵权行为。这就要根据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来确定:即侵害行为、损害事实、侵害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以及行为人的过错。
    第五部分探讨了雇主责任的立法现状和立法完善问题。关于雇主责任的立法现状,一个是《民法通则》中的规定,一个是2002年12月份开始审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草案》。作者认为,《民法通则》中对于雇主责任并未作任何规定。而2002年的《民法草案》对于雇主责任问题也是语焉不详。在此,作
    
    
    者提出,两个立法思路:第一,将雇主责任作为一种特殊侵权行为责任规定在第二部分中。因为,在草案中第二部分的规定多为无过错责任,这恰好符合雇主责任的归责原则。第二,将雇主责任规定在第三部分替代责任中,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似乎更符合雇主责任的本质。同时,作者指出,《民法草案》在相关反面的规定还需作出较大的调整。即首先规定过错责任的侵权行为类型,规定所有的过错责任的侵权行为;然后规定推定过错的侵权行为,规定适用过错推定责任的侵权行为类型;最后规定无过错责任的侵权行为。从而将雇主责任规定在无过错侵权责任中,这不但符合雇主责任作为无过错责任的特点,而且,作为一种特殊的侵权行为责任,在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对雇主责任也有必要通过单独规定加以强调。
This article tries to discuss the problem of employer liability comprehensively and thoroughly which is discussed by academic circles. As far as the theoretical aspect, this article tries to solve the theoretical basis, principle of respondent and composite conditions of employer liability. As far as legislative aspect, considering the practical conditions of our country, the author discusses how to rule the employer liability in the future civil law. This article includes five parts:
    Part one is about the concept of employer liability. Here, the author thinks that employer liability is that employers should take on compensation liability when employees tort others and result in some damages in the course of performing their office. Legal characteristics of Employer liability is: subordination of clay relation, separation of liability subjects, linkage of economic good, particular result relation between employer and their employee's damages. Considering employer liability, we should distinct two kinds of different grounds of claim rights: that is what employer takes on is a kind of particular tort liability, but what employee takes on is general tort liability. Though the subject of employer liability should be employer, both employer and employee can be defendant when the subject of right does not claim who should compensate definitely. Of course, once one kind of claim right has already been satisfied, the other should disappear. All that can stand
    
    
    up for legal rights of victims.
    Part two discusses the problem of theoretical basis of employer liability. There are three kinds of theories: theory of control and supervision; theory of public policy; theory of notation liability. The author argues that this three kinds of theories are reasonable, but there are some shortcomings in some degree, some theory can hardly explain employer liability clearly. Here, the author point out the balance theory of good. As far as the theory, employer take on the tort liability for a kind of good balance. The employee should not take on all the victims' damage, and it is unfair, because his tort happens when he is performing his office. The victims should not take on the damage, too. In order to find out a kind of good balance between employer, employee, victim, it is reasonable that it is employer but not others to take on the liability. Of course, as already noted, only one theory can not explain the problem, the theory of good balance need also other theories' support. In a word, about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employer liability, when considering legislative direction, we should regard the theory of good balance as the center, consider the contents of theory of control and supervision, public policy, notation liability at the same time. And compare the advantage and shortcoming of the theories, find out a reasonable ground for employer liability.
    Part three discusses the problem of principle of respondent of employer liability. Here, there are two kind of opinions: the principle of fault respondent and the principle of strict respondent.
    
    
    The author thinks the principle of fault respondent is not fit for employer liability. We should hold the principle of strict respondent, here. There are five reasons: first, there are full theoretical grounds; second, the reasons of denying strict respondent is wrong; third, from the legislation of our country now, prescribing strict respondent is accord with other rules; four, about this problem, though there are fault respondent and strict respondent, strict respondent is the current in the word; finally, there are many shortcomings if we adopt fault respondent.
    Part four discusses the problem of composite conditions of the employer liability. First ,there are hire relation between employer and employee. Here, there are two theories: theory of control and theory of hire contract. The author thinks that the existence of hire relation is a basic condition of settling employer liability, theory of control and theory of hire contract is valid. What most important is theory
引文
(1)张新宝:《中国侵权行为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81页。
    (2)杨立新 韩海东:《侵权损害赔偿》,吉林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302页以下;杨立新:《试论雇用人的转承赔偿责任》,《当代法学》1987年第3期,第13页。
    (3)邵建东:《论雇主责任》,《民商法学》1996年第4期,第25页。
    (4)胡敦麟:《雇主赔偿责任探析》,《律师世界》2002年第3期,第29页。
    (5)张新宝:《中国侵权行为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83页。
    (6)杨立新 韩海东:《侵权损害赔偿》,吉林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309页。
    (7)邵建东:《论雇主责任》,《民商法学》1996年第4期,第23页。
    (8)张发展:《雇主对雇员的责任》,《法学》2001年第6期,第32页。
    (9)梁慧星主编:《民商法论丛》(第22卷),金桥文化出版社(香港)有限公司2002年版,第74页。
    (10)梁慧星主编:《民商法论丛》(第22卷),金桥文化出版社(香港)有限公司2002年版,第75页。
    (11)梁慧星主编:《民商法论丛》(第22卷),金桥文化出版社(香港)有限公司2002年版,第78页。
    (12)袁满君 陈林林:《超越事实与规范的学理——雇佣合同
    
    
    工赔偿的归责原则与过错概念评析》,《浙江省政法干部管理学院学报》2000年第3期,第43页。
    (13)王立明:《侵权行为法归责原则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152页。
    (14)周安平 陈婴虹《论雇主代偿责任的归责原则》,《湖南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第2期,第27页。
    (15)佟柔:《中国民法》,《法律出版社》1990年版,第571页。
    (16)王泽鉴:《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第一册),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25页。
    (17)王立明主编:《民法·侵权行为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121页。
    (18)房绍坤:《论雇佣人的民事责任》,《法学研究》1992年第4期,第34页。
    (19)王泽鉴:《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第一册),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3页。
    (20)房绍坤:《论雇佣人的民事责任》,《法学研究》1992年第4期,第36页。
    (21)周利民:《论雇佣人的转承民事责任》,《中央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第1期,第10页。
    (22)郭明瑞 房绍坤等:《民事责任论》,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1年版,第267页。
    (23)王泽鉴:《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第一册),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26页。
    (24)王泽鉴:《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第一册),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29页。
    
    (25)王泽鉴:《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第一册),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28~29页。
    (26)杨仁君:《关于法律上确认雇佣合同的几点思考》,《河北法学》1999年第4期,第38页。
    (27)邵建东:《论雇主责任》,《民商法学》1996年第4期,第24页。
    (28)喻文莉:《雇佣人转承责任论析》,《山东法学》1996年,第4期,第19页。
    (29)王泽鉴:《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第一册),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25页。
    (30)梁慧星主编:《民商法论丛》(第22卷),金桥文化出版社(香港)有限公司2002年版,第105页。
    (31)房绍坤:《论雇佣人的民事责任》,《法学研究》1992年第4期,第35页。
    (32)张新宝:《中国侵权行为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160页。
    (33)杨立新:《进展与问题——评人大常委会第一次审议的<民法典草案>扒秩ㄔ鹑畏ā薄罚赜贖ttp://www. civillaw.com.cn
    
    
    
    参 考 文 献
    
    图书文献
    1、张新宝:《中国侵权行为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版。
    2、杨立新 韩海东:《侵权损害赔偿》,吉林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3、梁慧星主编:《民商法论丛》(第22卷),金桥文化出版社(香港)有限公司,2002年版。
    4、王立明:《侵权行为法归责原则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5、佟柔:《中国民法》,法律出版社,1990年版。
    6、王泽鉴:《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第一册),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7、王立明主编:《民法·侵权行为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8、郭明瑞 房绍坤等:《民事责任论》,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1年版。
    9、史尚宽:《债法各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0、李锡鹤:《民法哲学论稿》,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1、张文显:《法哲学范畴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2、徐爱国:《英美侵权行为法》,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13、梅仲协:《民法要义》,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期刊文献
    1、胡敦麟:《雇主赔偿责任探析》,《律师世界》2002年第3期。
    
    2、杨立新:《试论雇用人的转承赔偿责任》,《当代法学》1987年第3期。
    3、邵建东:《论雇主责任》,《民商法学》1996年第4期。
    4、袁满君 陈林林:《超越事实与规范的学理——雇佣合同工赔偿的归责原则与过错概念评析》,《浙江省政法干部管理学院学报》2000年第3期。
    5、周安平 陈婴虹《论雇主代偿责任的归责原则》,《湖南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第2期。
    6、房绍坤:《论雇佣人的民事责任》,《法学研究》1992年第4期。
    7、周利民:《论雇佣人的转承民事责任》,《中央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第1期。
    8、杨仁君:《关于法律上确认雇佣合同的几点思考》,《河北法学》1999年第4期。
    9、喻文莉:《雇佣人转承责任论析》,《山东法学》1996年第4期。
    10、张发展:《雇主对雇员的责任》,《法学》2001年第6期。
    11、梁慧星:《雇主承包厂房拆除工程违章施工致雇工受伤感染死亡案评释》,《法学研究》1989年第4期。
    12、文国学:《论雇佣合同》,《法律科学》1997年第1期。
    13、王克先:《如何认定雇佣关系》,《律师世界》1998年第10期。
    14、许建宇:《雇佣关系的定位及其法律调整模式》,《浙江大学学报》2002年第2期。
    15、陈曦:《简析雇佣人的转承责任》,《前沿》2003年第2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