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中国房地产开发用地政府管制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摘要:房地产开发用地从其所有者——国家流转到使用者——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过程,既是土地产权发生重大变化的过程,也是国家土地政策得以实现的过程。政府作为土地所有者,在产权流转过程中获得产权收益促进土地资源合理配置,同时作为公共管理者,通过房地产开发用地的管制实现土地社会需求及社会目标、维护正常有序的土地秩序。我国房地产开发用地市场在实践中处于城乡分割状态,政府管制行为失范,面对利益多元化的房地产开发用地市场主体,政府作为管制者应适应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完善管制措施,采取有效手段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本文将研究重点放在房地产开发用地的一级市场,从政府管制房地产开发用地的理论基础、政府管制机构、房地产开发企业市场准入和退出、房地产开发用地的取得和使用等方面对现行管制制度进行分析评价,针对实践中的问题提出完善政府管制的政策建议。此外,尽管政府对土地上下空间的管制还处于起步阶段,考虑到土地上下空间的资源价值和管制的前瞻性,因此本文将房地产开发用地上下空间政府管制作为特殊问题加以研究。
     论文首先从理论上分析政府对房地产开发用地进行管制的必要性和可能存在的弊端,提出管制目标应该是实质公平、社会效益和经济自由与经济秩序的协调。为了更好的进行制度分析,对我国房地产开发用地政府管制制度变迁作了必要的回顾和梳理。
     其次,论文对政府管制机构进行研究,由于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管制利益存在冲突,地方政府有偏离中央政府管制目标的利益激励,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存在着管制策略差异。对政府管制的成本与效益进行比较分析有利于设计促进房地产开发用地配置效率的管制规则。为提高房地产开发用地政府管制效果,应削弱管制机构之间的博弈动机,建立土地资产经营公司分隔管制机构职能,形成规范化的管制效果评价体系。
     在此基础上,论文分析了房地产开发用地政府管制具体制度。为促进形成合格的房地产开发市场主体,避免土地资产流失实现公益目标,政府不仅形成一般性的市场准入管制和市场退出制度,而且通过对特殊主体的市场准入限制和土地收回的强制退市管制来对市场主体的特殊问题进行管制。但是对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具体事务的事事审批并不能保证房地产开发用地能够得到实际合理的运用,反而会助长政府管制过程的寻租行为。因此,应该提高房地产开发主体入市“门槛”,在房地产项目开发过程中对房地产开发主体实施动态资质管理,建立具体化的房地产开发主体管制规则并且发挥房地产协会等自律组织在管制中的作用。
     通过调整经营性土地供应量和供应结构来控制土地使用是政府管制房地产开发用地市场的主要措施。房地产开发用地取得要符合土地规划和土地用途管制措施的相关规定,具体程序上则是通过出让和划拨的形式,其中在出让制度中又包括协议、招标、拍卖和挂牌等几种方式。政府通过对房地产开发用地取得过程的控制,发挥土地调控作用实现政府土地政策目标。因此应制定城乡一体化的土地规划,采用多样化的房地产开发用地供应量控制手段,完善管制的法律规则。同时完善房地产开发用地取得方式,引入竞争机制,将土地出让制度改为房地产开发项目出让,严格划拨土地和出让的界限,规范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流转秩序。
     房地产开发企业在取得房地产开发用地进行实际使用之前,作为土地新的土地使用权人和土地原有土地使用权人出现的产权冲突,应通过城市房屋拆迁制度和农村土地征收制度来进行协调。针对土地拆迁制度中存在的问题,要明确政府角色定位,一方面要改革现有土地使用制度,让被拆迁人分享房地产开发带来的土地增益;另一方面要强化土地政府管制,以行政权力保护拆迁关系当事人的合法利益。同时为了避免政府“管制失灵”,要对政府管制行为形成制度约束。
     土地上下空间立体开发的现实需要促使房地产开发用地的政府管制突破了平面管理的传统,形成土地多层次的立体管理。土地上下空间的使用使得土地权属关系更为复杂,土地空间权利的行使可能引发与土地使用权的冲突。政府可以设立专门土地空间管制机构,明确立体开发管制目标和经营理念,形成鼓励土地上下空间开发的机制,明确土地上下空间权利客体范围,实行土地上下空间整合开发建设,建立空间权利冲突解决机制。
     最后,论文以北京市房地产开发用地的实例来分析政府管制具体内容,对管制措施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分析其中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依照论文前面分析所建立理论逻辑,提出完善北京市房地产开发用地政府管制的设想。认为北京市房地产开发用地一级市场中存在的种种问题,要求政府管制职能应与市场机制形成相互协调的交互式与立体式的调节机制。政府管制应促进形成房地产开发用地市场利益平衡机制,应从政府管制机构、房地产开发主体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房地产开发用地取得和使用、房地产开发用地上下空间的使用等方面对管制措施和管制程序进行完善,为规范房地产开发用地市场的提供制度保障。
The process of real estate development land transfer from its owner to user, i.e. from the state to real estate development enterprise, is a process in which land ownership changes significantly and state land policy is achieved. The one hand, as the owner of land, the government obtains equity income in the process of ownership transfer and promotes rational allocation of land resources. On the other hand, as the public manager, the government achieves the social demand and social objective for land and maintains normal land order via regulation of real estate development land. In the practice of China's real estate development land market, urban and rural markets are in a divided state, and government behavior losed. Facing subjects of real estate development land market of diversified interests, government, as the regulator, should observe the basic rule of the market economy, perfect regulation measures and take effective measures to promote sound development of the real estate market. This article focuses the research on the primary market of real estate development land, analyzes and evaluates current regulation system from such aspects as theory basis for government regulation of real estate development land, government regulation institution, market entry and exit for real estate development enterprises, and acquisition and use of real estate development land, and gives advices for improvement of government regulation based on current issues. Besides, though the government regulation on space above and under the earth is still in the budding stage, considering the resources value of such space and foresight of the regulation, this article studies the government regulation on space above and under the earth for real estate development land as a specific issue.
     Firstly, this paper theoretically analyzes the need of the government regulation on to real estate development land and possible drawbacks. The value goal for government regulation of real estate development land is to achieve essential fairness, social benefit and coordination of economic freedom and economic order. In order to better carry out institutional analysis, the paper has made the necessary review and sort out.the Institutional Change of government regulation on real estate development land.
     Secondly, since the regulation of central and local government conflict of interest, local government has motivation to deviate from the central government regulation targets.In practice, the central government and local regulation strategies exist differences Government regulation has costs, thus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cost and efficiency helps design and offer regulation rules that could promote efficiency of allocation of real estate development land. In order to enhance the effect of government regulation of real estate development land market, it is suggested to weaken the motivation of the game between the regulatory bodies, separate the land administration function and land operation function of the government by establishing land asset management companies, form a standardized Evaluationsystem of regulation.
     To promote the formation of qualified real estate development market players, avoid the loss of land assets and achieve public goals, government not only the general form of market access and market exit regulation system, but also eatalish the special market access restrictions and compulsory delisting of land. The approval system for specific affairs of such enterprises can not guarantee actual rational use of real estate development land, and foster rent-seeking activities of the government regulation process. Therefore, it is imperative to raise the market threshold for subjects of the real estate development market, carry out dynamic qualification management on such subjects, and establish standardized regulation rules for such subject and.bring the role of self-regulatory organizations such as real estate associations into full play.
     To control land use by controlling the supply and supply structure of operating land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measures adopted by the government. Regulations relating to land planning and land use regulation measures must be observed for acquisition of real estate development land. The acquisition of real estate development land is through sales and transfer. methods for sales include agreement, invitation for bid, auction and nominal quotation. The government should bring the land control measures into full play and achieve the goal of land policies of the government via control of the acquisition process, work out integrated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use a variety of real estate development land supply controls, perfect laws of land regulation, improve procedures for acquisition of real estate development land, introduce competitive mechanism, change the land transfer system to real estate development project transfer, strictly define the boundary of land allocation and sale, and regulate the flow of rural collective construction land order.
     Before actual use of the real estate development land acquired by a real estate development enterprise, new owner of land use right and original owner may have conflicts, which must be coordinated via urban house removal system and rural land expropriation system. For issues existing in the house removal system, the government should define its role clearly. On the one hand, existing land use system should be reformed to enable the relocated personnel to share the gain brought by real estate development; on the other hand, government regulation should be strengthened to safeguard legitimate interests of relevant personnel of relocation with administrative power. In order to avoid malfunction of government regulation, system restriction should be formed for government regulation activities.
     The actual demand for three-dimensional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land pushes the government regulation to break through the tradition of two-dimensional management and form a three-dimensional management of land of various levels.The use of space above and under the earth further complicates the land ownership relations, thus exercise of land space right may lead to collision of land use right. The government can setup specific land space regulation institution, clear three-dimensional development of the control objectives and business philosophy, form the Encourage land use system of three-dimensional development, clear object scope of the right of space above and under the earth, implement integrated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and.establish the mechanism to solve space right disputes
     In final paragraphs, the article empirical analyzes the detailed contents of government regulation system with real estate development land in Beijing, evaluates the effect of regulation measures, analyzes problems in such measures and proposes based on basic theories established according to previous analysis.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primary market of real estate development indicate an interactive and three-dimensional regulation mechanism of mutual coordination between the government regulation function and the market mechanism should be formed. The government regulation should facilitate the formation of a interest balance mechanism for the real estate development market, improve the regulation measures and procedures in such aspects as government regulation institution, market entry and exit mechanism for subjects of real estate development, acquisition and use of real estate development land and use of space above and under the earth for real estate development land, and provide system guarantee for regulation of the real estate development land market.
引文
①汪光焘:《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几个问题》[N],《人民日报》,2003-09-05(6)。
    ②李龙浩:《土地问题的制度分析——以政府行为为研究视角》[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7年版,第17页。
    ①白聚波杨清莲张国军:《区域经济发展与城市地下空间开发》[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第30卷,第3期,2007年6月,第60页。
    ①George J. Stigler, The Theory of Economic Regulation, Journal of Economics,1971 (2), p3-21.
    ②Peltzman,S, Toward a More General Theory of Regulation, 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 Vol.19, no.2 1976, p 211-240.
    ①Beeker S, A Theory of Competition among Pressure Group for Political Influenc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No.8,1983. p371-400
    ②王俊豪:《政府管制经济学导论》[M],上海,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第16页。
    ③席涛:《美国管制——从命令控制到成本收益分析》[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45页。
    ④参见陈富良:《放松规制与强化规制》[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1年版,第58-109页。
    ①[美]史蒂芬·布雷耶,李红雷宋华琳苏苗罕钟瑞华译:《规制及其改革》[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93-449页。
    ②参见[美]丹尼尔·史普博:《管制与市场》[M],中文版,上海,上海三联书店和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258页。
    ③参见施蒂格勒:《管制者能管制什么》[A],《产业组织和政府管制》[C],中文版,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6年版,第.157-178页。
    ①Roger·Bernhardt:Real Property (In a Nutshell,3rd ed),West Publishing Co,1993, p3。
    ②[美]罗伯特·C·埃利克森Robert C.Ellickson,维基·L·本vicki L.Been:Land Use Controls:Cases and Materials,《土地使用法:案例与资料(第2版)(案例教程影印系列)》[M],中信出版社,2003年,第85页。
    ③Gavin Adlington;BRichard Grover; Mark Heywood; Simon Keith; Paul Munro-Faure; Louise Perrotta:Developing Real Estate Markets in Transition Economies, the UN Intergovernmental Conference,6-8 December 2000, Geneva, p8-43.
    ① Douglas C. Macmillan, An economic case for land reform, Land Use Policy,2000(17), p49-57。
    ②John R. Nolon:Introduction:Dedication to James A.Coon, This paper is posted at Digital Commons@Pace, http://digitalcommons.pace.edu/lawfaculty/188,2008-09-12.
    ③ Larry D.Butler, Dennis Thompson:Rangeland Professionals and Policy Development in the United States, Rangelands,2002, p33-35.
    ④ John R. Nolon:Introduction:Dedication to James A.Coon, This paper is posted at Digital Commons @Pace, http://digitalcommons.pace.edu/lawfaculty/188,2008-09-12.
    ⑤ Robert C. Ellickson, Alternatives to Zoning:Covenants, Nuisance Rules, and Fines as Land Use Controls, University of Chicago Law Review,1973 (4), p681-781.
    ⑥孟星:《城市土地政府管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博士学位论文。
    ①郜永昌:《中国土地使用管制法律制度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博士学位论文。
    ②汪丽娜:《中国城市土地产权制度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第6-9页。
    ③李名扬、孙翔:《城市土地利用控制开发许可制度比较研究—以英国、日本、中国为例》[J],《中国建设信息》,2005年第9期,第26-28页
    ④田传浩、贾生华、任恩伟:《监督制度、市场信息与协议地价一基于杭州市土地储备制度改革的经验》[J],《经济学季刊》,2004年第3卷第2期,第373-386页。
    ⑤陈利根:《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博士论文,2000年。
    ①王引子、宋均梅:《土地用途分区管制成效及问题》[J],《宏观经济》,2006年第1期,第25-28页。
    ②张季:《论我国城市用地中的政府主导与市场调节》[J],《改革》,2004年第1期,第14-53页。
    ③ Gavin Adlington;BRichard Grover; Mark Heywood; Simon Keith; Paul Munro-Faure; Louise Perrotta:Developing Real Estate Markets in Transition Economies, the UN Intergovernmental Conference,6-8 December 2000, Geneva, p3-29
    ①Richard K.Green: Land Use Regulation and the Price of Housing in a Suburban Wisconsin County, Journal of Housing Economics, Elsevier, vol.8(2), June.1997.p114-159.
    ②De Soto, Hernando, The Mystery of Capital:Why Capitalism Triumphs in the West and Fails Everywhere Else, New York:Basic Books,2000, p3-105.
    ③Edward L. Glaeser; Joseph Gyourko; Why is Manhattan So Expensive? Regulation and the Rise in House Prices, Working Paper 10124, http://www.nber.org/papers/w10124,2003-11-28.
    ④张萍:《城市规划法的价值取向》[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年版,第169-170页。
    ⑤王晓川:《城市规划对房地产开发的调控》,[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6年版,第147-166页。
    ⑥濮励杰黄贤金周寅康:《城市土地供应与房地产市场运行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247页。
    ①王望珍:《中国住房市场的博弈分析与管理研究》[D],武汉大学博士论文,2004年,第10-150页。
    ②罗世荣黄璐张晓华:《城市房屋拆迁中政府角色的法律分析》[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5年第27卷第2期,第105-109页。
    ③沈飞,朱道林,毕继业:《政府制度性寻租实证研究——以中国土地征用制度为例》[J],《中国土地科学》,2004年第4期,第3-8页
    ④王文革:《城市土地配置利益博弈及其法律调整》[M],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第112-359页。
    ① Parriaux A, Blunier P, Maire P, TacherL.:The Deep City Project:A Global Concept for a Sustainable Urban Underground Management,11th ACUUS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2007, p255-260
    ② Pasqual Joan, Riera Pere:Underground Land Values, Land Use Policy. Vol.22 (4), Oct 2005, p322-330.
    ③[美]吉迪恩·S·格兰尼[日]尾岛俊雄:《城市地下空间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年版,第145-146页。
    ④陈志龙,姜毅:《城市中心区地下停车系统规划探讨》[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5年第3期,第343-346页;童林旭:《论城市地下空间规划指标体系》[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06年第1期,第1111-1115页;束昱,彭芳乐:《中国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的研究与实践》[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6年第1期,第1125-1129页。
    ⑤陈强关贤军:《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的投融资模式探讨》[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5年第3期,第338-342页;邵颖红周增华:《基于PPP融资模式的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6年第2期,第182-185页。
    ⑥梁慧星:《中国物权法研究(上)》[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第386页;崔建远:《土地上的权利群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第237页;钱明星:《我国用益物权体系的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1期,第117页;王利明:《空间利用权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第393页。
    ⑦刘巍叶少帅:《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管理法规体系框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4年第2期,第167-170页;倪彬,刘新荣:《我国城市地下空间立法体系构想》[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5年第1期,第19-24页;赵俊玉,陈志龙:《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立法和管理体制探讨》[J],《地下空间》,2000年第2期,第141-145页。
    ①陈华彬:《土地所有权理论发展之动向——以空间权法理之生成及运用为中心》[A],粱慧星:《民商法论丛》第3卷[C],法律出版社1995年出版,第84页。薄燕娜:《空间使用权若干问题探讨》[A],王利明:《物权法专题研究(上)》[C],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829页。
    ②肖军:《城市地下空间利用法律制度研究》[M],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年版,第1-121页。
    ③倪彬、刘新荣:《关于构建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与利用的立法体系初探》[J],《市政技术》,2004.6第47页。
    ① Dipasquale, D, and W. C. Wheaton:The Markets for Real Estate Assets and Space:A Conceptual Framework. Real Estate Economics 1992(2), p181-198.
    ①参见毕宝德主编:《土地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年第5版,第2页。
    ②蒋黎晅:《房地产经济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教材出版中心,2006年版,第42页。
    ①符启林:《房地产开发用地法律制度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11页。
    ②国家统计局城市社会经济调查总队编:中国城市统计年鉴(1985-1999)[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③陈华彬著:《物权法原理》[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1998年版,第54页。
    ①李龙浩:《土地问题的制度分析——以政府行为为研究视角》,北京,地质出版社,2007年版,第183页。
    ①刘燕 刘安然 梁亚荣:《城市地下空间物品属性及权利结构》[J],《中国土地科学》,第21卷第5期,2007(7),第13页。
    ①金哲良雄(1980)转引自夏大慰、史东辉等:《政府管制:理论、经验与中国的改革》[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3页。
    ②胡建淼:《比较行政法-20国行政法述评》[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第116-117页。
    ③茅铭晨:《传统行政法与政府管制法的关系》[J],载《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5年第8期,第10-18页。
    ①刘小兵:《政府管制的经济分析》[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0页。
    ②Irving Fisher:Elementary Principles of Economics [M], The MacMillan Company,1923,P27.
    ③转引自刘志国:《政府权力与产权制度变迁-公有产权及其转型的政治经济学分析》[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年版,第7页。
    ①[德]柯武刚史漫飞:《制度经济学-社会秩序与公共政策》[M],上海,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第246-247页。
    ②刘志国:《政府权力与产权制度变迁-公有产权及其转型的政治经济学分析》[M],北京,中 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年版,第40页。
    ①汪利娜:《中国城市土地产权制度研究》[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第310页。
    ①鲍勃·杰索普:《治理的兴起及其失败的风险:以经济发展为例的论述》[J],《国际社会科学(中文版)》,1999年第2期,第31页。
    ②顾朝林:《论城市管制研究》[J],《城市规划》,2000年第9期,第7-10页。
    ③ Le Gales:Regulations and Governance in European Citie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Urban and Regional Research,1998,(3), P482.
    ④N.Brenner:Globalisation as Reterritor Ialisation, the Rescaling of Urban Governance in the European Union [J]. Urban Studies,1999,(3), P431.
    ⑤ J.Pierre:Models of Urban Governance [J].Urban Affairs Review,1999(3), P503.
    ①王晓川:《城市规划对房地产开发的调控》[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6年版,第22页。
    ②黄光宇 张继刚:《我国城市管治研究与思考》[J],《城市规划》,2000年第24卷第9期,第14页。
    ①[美]罗伯特·考特,托马斯·尤伦著,张军等译:《法和经济学》[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79页。
    ①参见孟星:《城市土地的政府管制研究》[D],博士论文,2005,第52页。
    ②[美]爱德华·张伯伦著,周文译:《垄断竞争理论》[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9年版,第4-8页。
    ①蒋黎晅:《房地产经济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教材出版中心,2006年版,第18页。
    ①史晋川主编:《法经济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316-317页
    ①转引自王文革:《城市土地市场供应法律问题》[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第264页。
    ①张会恒:《政府规制的供求均衡及其有效性》[A],王俊豪主编:《反垄断与政府管制:理论与政策》[C],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9年版,第92页。
    ①史际春邓峰:《经济法总论》[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第157页。
    ②陈利根:《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0年博士学位论文,第157页
    ③简资修:《经济推理与法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5页。
    ④[美]乌戈·马太(Ugo Mattei):《比较法律经济学》[M],沈宗灵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页。
    ①杨遴杰 陈祁晖 李刚 高永 陶晓龙:《我国土地储备机构发展状况分析》(J),《经济地理》2005年第4期,第557页。
    ①转引自洪江:《试析中央与地方在分税制问题上的博弈与改善》[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10月第20卷第5期,第66页。
    ①吴灿燕,陈多长:《浙江省土地财政问题实证研究》[J],《财经论丛》,第3期(总第144期),2009年5月,第35-36页。
    ①引自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全国城市地价监测组:《2009年全国主要城市地价状况分析报告》,2010-03-31.
    ①世界银行:《1997年世界发展报告:变革世界中的政府》[R],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7年版。
    ①党国印:《向农民伸出援助之手》[N],《南方周末》,1998-10-23(1)。
    ②[美]丹尼斯C·缪勒著,杨春学等译:《公共选择理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81页。
    ③居新华:《房地产开发企业囤积土地滋生四大积弊)[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4-08-17(5)。
    ①孟晓晨,赵星烁:《中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中主要问题及成因分析》[J],《中国土地科学》,2007年第21卷第3期,第23页。
    ①乔治·J·施蒂格勒:《产业组织和政府管制》[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89年版,第245页。
    ②彭方平 方齐云:《房地产开发企业与地方政府的博弈分析》[J],《价值工程》,2003第5期,第11页。
    ①北京京投土地项目管理咨询股份有限公司:《城市土地开发与管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年版,第62页。
    ①周朝阳:《完善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制度的法律思考》[D],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第22页。
    ①李佳鹏 王涛:《业界不看好“央企退出房地产”》[N],《经济参考报》,2010-03-19。
    ①何红锋马俊达张璐:《房地产开发企业资质管理现状、问题及对策》[J],《市场经纬》,2005年第18期,第50页。
    ②王林昌、宣海林 郑鸣:《我国市场准入秩序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J],《经济参考研究》,2002年第53期,第35-39页。
    ①何红锋 马俊达:《房地产开发企业退市机制初探》[J],《开发与建设》,2005年第8期,第60-63页。
    ①沈守愚:《浅议土地用途管制的有关法律问题》[J],《中国土地科学》,1999年第2期,第27页。
    ①蔡玉梅、张明:《新一轮土地利用规划修编的特点和建议》[A],2009年海峡两岸土地学会学术研讨会议论文集[C],第120页。
    ②郑伟元刘康陈莹蔡玉梅:《土地利用规划趋势》[J],《河南国土资源》,2004年第12期,第40页。
    ①顾万禄:《实施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的探讨》[J],《国土经济》,2002年第4期,第43页。
    ②魏莉华:《美国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及其借鉴》[J],《中国土地科学》,1998年第3期,第43页。
    ③陈玮:《不动产开发的政府管理方法改革探讨》[A],《不动产开发与投资和不动产金融一2005年海峡两岸土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第41页。
    ①汪利娜:《土地招拍挂机制弊端及化解》[N],《经济观察报》,2009-10-16。
    ①郑伟元 刘康 陈莹 蔡玉梅:《土地利用规划趋势》[J],《河南国土资源》,2004年第12期,第40页。
    ①陈玮:《不动产开发的政府管理方法改革探讨》[A],《不动产开发与投资和不动产金融——2005年海峡两岸土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版,第40页。
    ①参见李名扬、孙翔:《城市土地利用控制开发许可制度比较研究——以英国、日本、中国为例》[J],《中国建设信息》,2005年第9期,第26-28页。
    ②孟星:《城市土地的政府管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05年,第144页。
    ①周诚:《土地经济学原理》[M],上海,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第345—347页。
    ①赵红梅:《论完善我国城市房屋拆迁制度的若干问题》[J],《经济改革》,1995年第5期,第21-24页。
    ①石群:《城市房屋拆迁受阻解析》[J],《中国房地产》,2005年第5期,第40-43页。
    ②朱东恺,施国庆:《城市建设征地和拆迁中的利益关系分析》[J),《城市问题》,2004年第4期,第50-53页。
    ①谭玲:《市场监管法律问题研究》[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37页。
    ②郜永昌:《农地收益分配体制变革的法学分析》[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1期,第42—47页。
    ①王文革:《城市土地市场供应法律问题》,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第279页。
    ①李尧:《土地土地开发利用与城乡一体化发展中如何应对集体经济组织主动城市化所面临的土地利益问题——以北京市大兴区黄村镇狼垡二村为例》[A],《2009年海峡两岸土地学会学术研讨会论文》[C]。
    ②罗世荣黄璐张晓华:《城市房屋拆迁中政府角色的法律分析》,《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5年第27卷第2期,第109页。
    ①宋福春王冬艳范雪峰:《对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思考》[J],《现代城市研究》,2005(2-3合刊),第116页。
    ②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北京市人民防空办公室,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地下空间规划》[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73页。
    ①陈华彬:《物权法原理》[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1998年版,第293页。
    ②王利明:《空间权:一种新型的财产权利》[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07年第2期,第118页。
    ①王利明:《空间权:一种新型的财产权利》[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07年第2期,第120页。
    ②参见石少侠 王宪森:《土地空间权若干问题探析》[J],《政治与法律》,1994年第1期,第13页。
    ①肖军:《城市地下空间利用法律制度研究》[M],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年版,第121页。
    ②陈志龙:《充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城市》[J],《江苏城市规划》,2007年第7期,第6页。
    ①张蔚文徐建春:《对国外城市经营理念的考察与借鉴》[J],《城市规划》,2002年第11期,第33-36页。
    ①李峰佘廉:《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基金运作模式探讨》[J],《中华建设》,2007年第3期,第46-47页。
    ①参见蔡兵备:《城市地下空间权问题研究》[J],《中国土地》2003年第5期,第15页。
    ②倪彬、刘新荣:关于构建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与利用的立法体系初探,《市政技术》,2004.6第45页。
    ③朱立峰:《城市地下空间利用规划管理研究》[D],硕士论文,2002年,第32页。
    ①温丰文:《现代社会于土地所有权理论之发展》[M],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84年版,第73页。
    ①赵鹏林:《关于日本东京地下空间利用的报告书》[A],深圳市涉外培训领导小组编:《国际性城市成功管理经验研究》[C],2000年,第35页。
    ②[加]杰克·贝斯纳:《加拿大地下空间的规划、开发和管理》,《2005年上海城市地下空间国际研讨会资料汇编》,第14页。转引自肖军:《城市地下空间利用法律制度研究》,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年版,第103页。
    ①《2005北京市房地产年鉴》[Z],中国计量出版社,2006年版,第35页。
    ①陈志龙:《充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城市》[J],《江苏城市规划》,2007年第7期,第7页。
    ①陈珺、石晓冬:《北京新城中心地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探讨——以亦庄新城站前综合区地下空间规划研究为例》[Z],《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6年第S1期,ppt第1-17页。
    [1]汪光焘:《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几个问题》[N],《人民日报》,2003-09-05(6)。
    [2]李龙浩:《土地问题的制度分析——以政府行为为研究视角》[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7年版,第17页。
    [3]《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就开发区清理整顿工作答记者问》[N],http://www.ndrc.gov.cn/zcfb/jd/2007/t20070429_133210.htm,2007-07-31.
    [4]《健全严格规范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N],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 politics/2008-11/10/content_10332742.htm,2008-11-10.
    [5]白聚波杨清莲张国军:《区域经济发展与城市地下空间开发》[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第30卷,第3期,2007年6月,第60页。
    [6]王晓川:《城市规划对房地产开发的调控》[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6年版,第22页。
    [7]黄光宇张继刚:《我国城市管治研究与思考》[J],《城市规划》,2000年第24卷第9期,第14页。
    [8]George J. Stigler, The Theory of Economic Regulation, Journal of Economics,1971(2), p3-21.
    [9]Peltzman,S, Toward a More General Theory of Regulation, 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 Vol.19, No.2 1976, p 211-240.
    [10]Beeker S, A Theory of Competition among Pressure Group for Political Influenc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No.8,1983. p371-400
    [11]席涛:《美国管制——从命令控制到成本收益分析》[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45页。
    [12]陈富良:《放松规制与强化规制》[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1年版,第58-109页。
    [13][美]史蒂芬·布雷耶,李红雷宋华琳苏苗罕钟瑞华译:《规制及其改革》[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93-449页。
    [14]施蒂格勒:《管制者能管制什么》[A],《产业组织和政府管制》[C],中文版,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6年版,第157-178页。
    [15]Roger·Bernhardt:Real Property (In a Nutshell,3rd ed),West Publishing Co,1993, p3。
    [16][美]罗伯特·C·埃利克森Robert C.Ellickson,维基·L·本vicki L.Been:Land Use Controls:Cases and Materials,《土地使用管理法:案例与资料(第2版)(案例教程影印系列)》 [M],中信出版社,2003年,第85页。
    [17]Gavin Adlington;BRichard Grover; Mark Heywood; Simon Keith; Paul Munro-Faure; Louise Perrotta:Developing Real Estate Markets in Transition Economies, the UN Intergovernmental Conference,6-8 December 2000, Geneva, p8-43.
    [18]Douglas C. Macmillan, An economic case for land reform, Land Use Policy,2000(17), p49-57。
    [19]John R. Nolon:Introduction:Dedication to James A.Coon, This paper is posted at Digital Commons @Pace, http://digitalcommons.pace.edu/lawfaculty/188,2008-09-12.
    [20]Larry D.Butler, Dennis Thompson:Rangeland Professionals and Policy Development in the United States, Rangelands,2002, p33-35.
    [21]Robert C. Ellickson, Alternatives to Zoning:Covenants, Nuisance Rules, and Fines as Land Use Controls, University of Chicago Law Review,1973 (4), p681-781.
    [22]孟星:《城市土地政府管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年。
    [23]郜永昌:《中国土地使用管制法律制度研究》[D],重庆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年。
    [24]汪丽娜:《中国城市土地产权制度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第6-9页。
    [25]李名扬、孙翔:《城市土地利用控制开发许可制度比较研究—以英国、日本、中国为例》[J],《中国建设信息》,2005年第9期,第26-28页
    [26]田传浩、贾生华、任恩伟:《监督制度、市场信息与协议地价—基于杭州市土地储备制度改革的经验》[J],《经济学季刊》,2004年第3卷第2期,第373-386页。
    [27]陈利根:《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博士论文,2000年。
    [28]王引子、宋均梅:《土地用途分区管制成效及问题》[J],《宏观经济》,2006年第1期,第25-28页。
    [29]张季:《论我国城市用地中的政府主导与市场调节》[J],《改革》,2004年第1期,第14-53页。
    [30]Richard K.Green:Land Use Regulation and the Price of Housing in a Suburban Wisconsin County, Journal of Housing Economics, Elsevier, vol.8(2), June.1997.p114-159.
    [31]De Soto, Hernando, The Mystery of Capital:Why Capitalism Triumphs in the West and Fails Everywhere Else, New York:Basic Books,2000, p3-105.
    [32]Edward L. Glaeser; Joseph Gyourko; Why is Manhattan So Expensive? Regulation and the Rise in House Prices, Working Paper 10124, http://www.nber.org/papers/w10124,2003-11-28.
    [33]张萍:《城市规划法的价值取向》[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年版,第169-170页。
    [34]濮励杰 黄贤金 周寅康:《城市土地供应与房地产市场运行研究》[M],北京,科学 出版社,2008年版,第1-247页。
    [35]王望珍:《中国住房市场的博弈分析与管理研究》[D],武汉大学博士论文,2004年,第10-150页。
    [36]罗世荣黄璐张晓华:《城市房屋拆迁中政府角色的法律分析》[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5年第27卷第2期,第105-109页。
    [37]沈飞,朱道林,毕继业:《政府制度性寻租实证研究——以中国土地征用制度为例》[J],《中国土地科学》,2004年第4期,第3-8页
    [38]王文革:《城市土地配置利益博弈及其法律调整》[M],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第112-359页。
    [39]Parriaux A, Blunier P, Maire P, TacherL.:The Deep City Project:A Global Concept for a Sustainable Urban Underground Management,11th ACUUS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2007, p255-260
    [40]Pasqual Joan, Riera Pere:Underground Land Values, Land Use Policy. Vol.22 (4), Oct 2005.p322-330.
    [41][美]吉迪恩·S·格兰尼[日]尾岛俊雄:《城市地下空间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年版,第145-146页。
    [42]陈志龙,姜毅:《城市中心区地下停车系统规划探讨》[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5年第3期,第343-346页。
    [43]童林旭:《论城市地下空间规划指标体系》[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6年第1期,第1111-1115页;
    [44]束昱,彭芳乐:《中国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的研究与实践》[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6年第1期,第1125-1129页。
    [45]陈强关贤军:《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的投融资模式探讨》[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5年第3期,第338-342页。
    [46]邵颖红周增华:《基于PPP融资模式的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6年第2期,第182-185页。
    [47]梁慧星:《中国物权法研究(上)》[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第386页。
    [48]崔建远:《土地上的权利群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第237页.
    [49]钱明星:《我国用益物权体系的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1期,第117页.
    [50]王利明:《空间利用权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第393页。
    [51]刘巍叶少帅:《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管理法规体系框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4年第2期,第167-170页。
    [52]倪彬,刘新荣:《我国城市地下空间立法体系构想》[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05年第1期,第19-24页。
    [53]赵俊玉,陈志龙:《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立法和管理体制探讨》[J],《地下空间》,2000年第2期,第141-145页。
    [54]陈华彬:《士地所有权理论发展之动向——以空间权法理之生成及运用为中心》[A],粱慧星:《民商法论丛》第3卷[C],法律出版社1995年出版,第84页。
    [55]薄燕娜:《空间使用权若干问题探讨》[A],王利明:《物权法专题研究(上)》[C],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829页。
    [56]肖军:《城市地下空间利用法律制度研究》[M],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年版,第1-121页。
    [57]倪彬、刘新荣:《关于构建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与利用的立法体系初探》[J],《市政技术》,2004.6第47页。
    [58]Dipasquale, D, and W. C. Wheaton:The Markets for Real Estate Assets and Space:A Conceptual Framework. Real Estate Economics 1992 (2), p181-198.
    [59]毕宝德:《土地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年第5版,第2页。
    [60]蒋黎晅:《房地产经济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教材出版中心,2006年版,第42页。
    [61]符启林:《房地产开发用地法律制度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11页。
    [62]国家统计局城市社会经济调查总队编:中国城市统计年鉴(1985-1999)[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63]陈华彬著:《物权法原理》[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1998年版,第54页。
    [64]崔建远:《土地上的权利群论纲—我国物权立法应重视土地上权利群的配置与协调》[J],《中国法学》,1998年第2期,第14-15页。
    [65]梁慧星,陈华彬著:《物权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第114页。
    [66]王卫国:《中国土地权利研究》[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139页。
    [67]刘燕刘安然梁亚荣:《城市地下空间物品属性及权利结构》[J],《中国土地科学》,第21卷第5期,2007(7),第13页。
    [68]李延荣:《关于空间利用权的思考》[J],《法学家》,2006年第3期,第104页。
    [69]丹尼尔·F·史普博著,金峰等译:《管制与市场》[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28页。
    [70]梁小民:《微观经济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541页。
    [71]王俊豪:《政府管制经济学导论-基本理论及其在政府管制实践中的应用》[M],上海,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第3页。
    [72]余晖:《中国的政府管制制度》[J],《改革》,1998年第3期,第93页。
    [73]夏大慰、史东辉等:《政府管制:理论、经验与中国的改革》[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3页。
    [74]胡建淼:《比较行政法-20国行政法述评》[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第116-117页。
    [75]茅铭晨:《传统行政法与政府管制法的关系》[J],载《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5年第8期,第10-18页。
    [76]刘小兵:《政府管制的经济分析》[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0页
    [77]Irving Fisher:Elementary Principles of Economics [M],The MacMillan Company,1923, P27.
    [78]刘志国:《政府权力与产权制度变迁-公有产权及其转型的政治经济学分析》[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年版,第7页。
    [79][德]柯武刚史漫飞:《制度经济学-社会秩序与公共政策》[M],上海,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第246-247页。
    [80]汪利娜:《中国城市土地产权制度研究》[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第310页。
    [81][英]鲍勃·杰索普:《治理的兴起及其失败的风险:以经济发展为例的论述》[J],《国际社会科学(中文版)》,1999年第2期,第31页。
    [82]顾朝林:《论城市管制研究》[J],《城市规划》,2000年第9期,第7-10页。
    [83]Le Gales:Regulations and Governance in European Citie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Urban and Regional Research,1998,(3), P482.
    [84]N.Brenner:Globalisation as Reterritor Ialisation, the Rescaling of Urban Governance in the European Union [J]. Urban Studies,1999,(3), P431.
    [85]J.Pierre:Models of Urban Governance [J].Urban Affairs Review,1999(3),P503.
    [86][美]罗伯特·考特,托马斯·尤伦著,张军等译:《法和经济学》[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79页。
    [87][美]爱德华·张伯伦著,周文译:《垄断竞争理论》[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9年版,第4-8页。
    [88]蒋黎晅:《房地产经济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教材出版中心,2006年版,第18页。
    [89]史晋川主编:《法经济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316-317页。
    [90]王文革:《城市土地市场供应法律问题》[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第264页。
    [91]张会恒:《政府规制的供求均衡及其有效性》[A],王俊豪主编:《反垄断与政府管制:理论与政策》[C],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9年版,第92页。
    [92]《山西吕梁开发商违规骗地规划经适房变身商品房》,中国网新闻,http://www.china. com.cn/economic/txt/2009-08/15/content_18339971.htm,2009-08-15.
    [93]史际春邓峰:《经济法总论》[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第157页。
    [94]简资修:《经济推理与法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5页。
    [95][美]乌戈·马太(Ugo Mattei):《比较法律经济学》[M],沈宗灵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页。
    [96]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全国城市地价监测组:《2009年全国主要城市地价状况分析报告》,2010-03-31.
    [97]黄豁:《重庆地产“窝案”:他们如此“讲制度”》, 《瞭望新闻周刊》,人民网,http://unn.people.com.cn/GB/14748/8209480.html,2008-10-22。
    [98]阮煜琳:《去年中国立案查处土地违法案件四点二万件》,中新社电,http://www.chinanews.com.cn/gn/news/2010/01-28/2098028.shtml,2010-01-28。
    [99]世界银行:《1997年世界发展报告:变革世界中的政府》[R],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7年版。
    [100]黄桐成、黄碧云:《城市土地经济学》[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60-164页。
    [101]郑璐何丰伦戴劲松:《房地产市场观察:调不完的政策涨不停的房价》,《经济参考报》,2010-03-19。
    [102]党国印:《向农民伸出援助之手》[N],《南方周末》,1998-10-23(1)。
    [103][美]丹尼斯C·缪勒著,杨春学等译:《公共选择理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81页。
    [104]居新华:《房地产开发企业囤积土地滋生四大积弊)[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4-08-17(5)。
    [105]孟晓晨,赵星烁:《中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中主要问题及成因分析》[J],《中国土地科学》,2007年第21卷第3期,第23页。
    [106][美]乔治·J·施蒂格勒:《产业组织和政府管制》[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89年版,第245页。
    [107]彭方平方齐云:《房地产开发企业与地方政府的博弈分析》[J],《价值工程》,2003第5期,第11页。
    [108]孙利:《从美国的土地利用和管制分析中国土地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国土资源》,2008年第4期,第44页。
    [109]北京京投土地项目管理咨询股份有限公司:《城市土地开发与管理》[M],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年版,第62页。
    [110]周朝阳:《完善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制度的法律思考》[D],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第22页。
    [111]黄瑜:《2008年中国房地产企业发展状况研究报告》[R],http://finance.sina.com.cn/ roll/20080705/03195058622.shtml,2008-07-05.
    [112]李艳芳:《经济法案例分析》[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9-20页。
    [113]曲振涛 杨恺钧著:《规制经济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17页。
    [114]盛世毫:《试论我国市场准入制度的现状与改革取向》[J],《中共浙江省党委党校学报》,2001年第3期,第35-39页。
    [115]高富平:《略论房地产立法的重整》[J],http://www.civillaw.com.cn/article/ default.asp?id=17623,2004-08-21。
    [116]曹振良:《房地产经济学通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49页。
    [117]梁绍连 张仁:《房地产业利用外资的现状及对策》[J],《上海房地》,2006年第8期,第43页。
    [118]邢少文:《央企“地王”,故意放纵?》[N],南方网,http://news.qq.com/a/20091102/ 000605.htm,2009-11-02。
    [119]李佳鹏 王涛:《业界不看好“央企退出房地产”》[N],《经济参考报》,2010-03-19。
    [120]张洪河 陈芳:《探查土地大量流失的“病灶”》[J],《中国国土资源报》,2004-08-04(8)。
    [121]何红锋马俊达张璐:《房地产开发企业资质管理现状、问题及对策》[J],《市场经纬》,2005年第18期,第50页。
    [122]王林昌、宣海林 郑鸣:《我国市场准入秩序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J],《经济参考研究》,2002年第53期,第35-39页。
    [123]骆汉宾:《房地产开发中的若干问题和对策》[J],《城市开发》,1998年05期,第16-18页。
    [124]应飞虎:《制度如何引导人——对不年检公司执照被吊销问题的法经济学分析》[J],中国民商法律网,http://www.civillaw.com.cn/Article/default.asp?id=34856,2007-09-12。
    [125]何红锋马俊达:《房地产开发企业退市机制初探》[J],《开发与建设》,2005年第8期,第60-63页。
    [126]段金平:《北京增加政策房用地供应》[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0-03-30.
    [127]沈守愚:《浅议土地用途管制的有关法律问题》[J],《中国土地科学》,1999年第2期,第27页。
    [128]魏莉华:《美国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及其借鉴》[J],《中国土地科学》,1998年第5期,第42页
    [129]熊晓娥罗文:城市房地产开发经营中的外部性及其对策[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1期,第79页。
    [130]毕宝德:《土地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年第5版,第211页。
    [131]蔡玉梅:《土地利用规划应与社会经济发展同步——我国两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评价》[A],中国土地学会论坛,http://www.mlr.gov.cn/zt/2004tudiyantao/caiyumei.Htm, 2004-06-29.
    [132]顾万禄:《实施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的探讨》[J],《国土经济》,2002年第4期,第43页。
    [133]陈玮:《不动产开发的政府管理方法改革探讨》[A],《不动产开发与投资和不动产金融—2005年海峡两岸土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第41页。
    [134]杜宇:《热衷建大马路大广场,全国城乡规划中存五大问题》[N],新华社,http://news. inhuanet. com/house/2006-05/04/content_4508655.htm,2006-05-04。
    [135]汪利娜:《土地招拍挂机制弊端及化解》[N],《经济观察报》,2009-10-16。
    [136]王权典:《我国农地所有权的法律剖析》[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年第2期,第60-64页。
    [137]张素琴严政:《浙江省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现状与对策》[J],http://www.lrn.cn/ economic/landeco/200603/t20060322_85315.htm,2006-03-22。
    [138]李凤章:《从事实到规范:物权法民意基础的实证研究——以土地问题为中心》[J],中国民商法律网,http://www.civillaw.com.cn/Article/default.asp?id=35446,2007-10-10。
    [139]郑伟元刘康陈莹蔡玉梅:《土地利用规划趋势》[J],《河南国土资源》,2004年第12期,第40页。
    [140]李名扬、孙翔:《城市土地利用控制开发许可制度比较研究——以英国、日本、中国为例》[J],《中国建设信息》,2005年第9期,第26-28页。
    [141]周诚:《土地经济学原理》[M],上海,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第345—347页。
    [142]赵红梅:《论完善我国城市房屋拆迁制度的若干问题》[J],《经济改革》,1995年第5期,第21-24页。
    [143]张鹏:《财产权合理限制的界限与我国公用征收制度的完善》[J],《法商研究》,2003年第4期,第81页。
    [144][德]哈特穆特·毛雷尔:《行政法学总论》[M],高家伟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667页。
    [145]王卫国、张广华:《中国土地权利指南》[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 版,第53页。
    [146]施小兰:《建立拆迁补偿资金监管机制是拆迁管理的关键》[J],《中国房地产》,2005年第6期,第16-17页。[147]石群:《城市房屋拆迁受阻解析》[J],《中国房地产》,2005年第5期,第40-43页。
    [148]朱东恺,施国庆:《城市建设征地和拆迁中的利益关系分析》[J],《城市问题》,2004年第4期,第50-53页。
    [149]贵州纳雍县规定干部职员拒不拆迁将被停职停薪案,http://news.xinhuanet.com/ politics/2009-07/30/content_11795239.htm,2009-07-30.
    [150]张洪河陈芳《探查土地大量流失的“病灶”》[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4-08-04(8)。
    [151]王涌:《遏制地方政府“拆迁上瘾症”》[N],http://business.sohu.com/20100406/ n271324427.shtml,2010-04-06.
    [152]叶兴庆:《关于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几点思考》[J],《农业经济问题》,2004年第1期,第14—18页。
    [153]高涤陈,申恩威:《制度性变革—中国土地的根本出路》[J],《中国统计》,2004年第2期,第16页。
    [154]郭少峰:《未来五年失地农民每年将新增300万》[N],《新京报》,2006-07-24。
    [155]汪苏:《“一次到位”缓行征地补偿标准首提20%》[N],财经网,http://www.caij ing. com.cn/2008-11-21/110030931.html,2008-11-21.
    [156][美]R·科斯,A·阿尔钦,D·诺斯等:《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一产权学派与新制度学派译文集》[C],上海三联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12—72页。
    [157][美]Y·巴泽尔:《产权的经济分析》[M],上海三联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56—78页。
    [158]五学者关于对《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进行审查的建议书,http://www.iolaw.org.cn/showNews.asp?id=20209,2009-12-7。
    [159]谭玲:《市场监管法律问题研究》[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37页。
    [160]郜永昌:《农地收益分配体制变革的法学分析》[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1期,第42—47页。
    [161]李尧:《土地土地开发利用与城乡一体化发展中如何应对集体经济组织主动城市化所面临的土地利益问题——以北京市大兴区黄村镇狼垡二村为例》[A],《2009年海峡两岸土地学会学术研讨会论文》[C],2009年,光盘版。
    [162]罗世荣黄璐张晓华:《城市房屋拆迁中政府角色的法律分析》,《重庆建筑大学学 报》,2005年第27卷第2期,第109页。
    [163]彭小兵张保帅:《城市拆迁中的维权博弈》,《城市问题》,2009年第1期,第66页。
    [164]上海社科院信息研究所:《国外地下空间利用的现状》[N],http://www.mfb.sh. cn/mfbinfoplat/platformData/infoplat/pub/shmf_104/docs/200703/d_46239.html,2007-12-23。
    [165]宋福春王冬艳范雪峰:《对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思考》[J],《现代城市研究》,2005(2-3合刊),第116页。
    [166]孙卫无:《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综述》[J],《建材与装饰》,2007年9月下旬刊,第30页。
    [167]李志勇:《专家:北京进入地下空间大规模开发和利用阶段》[N],http://gb.cri.cn/3821/ 2004/06/26/301@210423.htm,2004-06-26.
    [168]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北京市人民防空办公室,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地下空间规划》[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73页。
    [169]王利明:《空间权:一种新型的财产权利》[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07年第2期,第118页。
    [170]石少侠 王宪森:《土地空间权若干问题探析》[J],《政治与法律》,1994年第1期,第13页。
    [171]陈志龙:《充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城市》[J],《江苏城市规划》,2007年第7期,第6页。
    [172]张蔚文徐建春:《对国外城市经营理念的考察与借鉴》[J],《城市规划》,2002年第11期,第33-36页。
    [173]李峰佘廉:《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基金运作模式探讨》[J],《中华建设》,2007年第3期,第46-47页。
    [174]蔡兵备:《城市地下空间权问题研究》[J],《中国土地》2003年第5期,第15页。
    [175]朱立峰:《城市地下空间利用规划管理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硕士论文,2002年,第32页。
    [176]温丰文:《现代社会于土地所有权理论之发展》[M],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84年版,第73页。
    [177]赵鹏林:《关于日本东京地下空间利用的报告书》[A],深圳市涉外培训领导小组编:《国际性城市成功管理经验研究》[C],2000年,第35页。
    [178][加]杰克·贝斯纳:《加拿大地下空间的规划、开发和管理》,《2005年上海城市地下空间国际研讨会资料汇编》,第14页。
    [179]北京市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北京市国土资源局、北京方圆大地规划设计咨询有限公司:《落实北京市主体功能区土地政策研究》[Z],2009年3月
    [180]张远索:《以保障性住房用地为先——高房价下北京市土地供应与储备的战略选择》[J],《中国土地》,2009年第7期,第39页。
    [181]刘月月:《打造立体首都——记北京市规划利用地下空间》[N],《中国建设报》,2008-10-14。
    [182]《2005北京市房地产年鉴》[Z],中国计量出版社,2006年版,第20页。
    [183]陈志龙:《充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城市》[J],《江苏城市规划》,2007年第7期,第7页。
    [184]陈珺、石晓冬:《北京新城中心地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探讨——以亦庄新城站前综合区地下空间规划研究为例》[Z],《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6年第S1期,ppt第1-17页。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