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晏阳初“平民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本文试图从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期的视角,就晏阳初“平民教育”理论与实践进行历史的梳理和研究,细致探讨晏阳初“平民教育”理论与实践对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期的教育、社会以及新农村建设的价值和现实意义,以期在宏观与微观方面促进学术界对于晏阳初“平民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全新审视与深入研究,并且希望引起政府对它的关注。
     本研究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阐述本文的研究对象、研究的主要内容或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研究目的、研究意义、研究的思路和方法及创新之处。
     第二部分主要探讨晏阳初“平民教育”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与缘起。从国际背景来看,第一次世界大战、欧洲新教育运动和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运动对中国爱国知识分子选择救国道路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国内背景来看,新学教育使乡村精英向城市迁移,造成了乡村人才“真空”,造成乡村管理和资金的空心化,特别是新教育思想的传播,国内开始新村实验,乡村教育思想开始在国内形成一股潮流,晏阳初“平民教育”思想在这种国际国内背景下逐渐形成。而促使晏阳初从事“平民教育”的直接动力来自于“三C”的影响:孔子(Confucius)的民本思想,基督(Christ)的博爱、进取、奉献精神和对苦力(Coolers)疾苦的关心。
     第三部分主要是阐释晏阳初“平民教育”实践的历史过程。包括五个阶段:第一阶段(1920-1926):以扫盲为中心的识字教育;第二阶段(1926-1937):以乡村教育为经,建设为纬的河北定县实验;第三阶段(1937-1940):以抗战教育为核心的县政、省政改革:第四阶段(1940-1949):以创办中国乡村建设学院,培养乡村建设人才为中心的大学教育改造;第五阶段(1950-1990):以创建国际乡村改造学院,培养国际乡村改造人才为中心的国际乡村改造。随后对晏阳初“平民教育”在国内国外的影响做了比较深入细致的研究。
     第四部分主要是论述晏阳初“平民教育”的理论。对于晏阳初“平民教育”的理论,直到现在学术界还没有从哲学、教育学、伦理学的理论高度进行系统的研究,本文从教育主体论、教育价值论、教育目的论、教育公平论、教师道德论、课程教学论六个方面对晏阳初“平民教育”理论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理论探讨。在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期,本文就晏阳初“平民教育”理论对中国教育、社会和新农村建设的现实意义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论述。
     第五部分主要是继续深入考察晏阳初“平民教育”的当代价值。在全球金融危机,世界格局转变,中国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选取了和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期密切相关的四个问题:信仰、知识分子、公民社会、“三农”问题,以晏阳初“平民教育”理论和实践为依据,进行深入地分析与论述。具体有以下四个方面:晏阳初信仰的当代价值、晏阳初做为一个纯粹知识分子的当代价值、晏阳初通过公民教育建立公民社会的当代价值、晏阳初大教育观对解决“三农”问题的当代价值。
     晏阳初矢志于平民教育70年,深入乡村,调查研究,扎根乡土开展长期而又扎实的实验,力图解决农村教育发展等问题;以学术的立场,以全人类的眼光,不抱任何成见,认识到贫困才是全人类真正共同的敌人,只有解决贫困,世界才有真正的和谐与和平。其“平民教育”理论不法古、不崇洋,是中国人自己独创的教育理论,是东西方文化融合的结果,在中国教育史上和世界教育史上的突出地位及其杰出贡献,使其以一种特有的文化传播方式和实践方式,遍及世界42个国家和地区,在世界上掀起国际乡村改造运动的潮流,直到今天还深深地影响着许多发展中国家和地区。
     在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期,既要放眼世界,又要立足本土,解决中国的教育问题、社会问题应从本土寻找智慧。晏阳初“平民教育”是一种真正生成于本土的理论,又是一种真正能走向世界的理论,今天仍然是世界学术界解决农村教育与社会问题第一流的理论,对解决当代中国教育问题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This dissertation tries to study the history of theory and practice of Yan Yangchu' Mass Education from the viewpoint of society-transforming period in contemporary China, its value and practical meaning to education, society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countryside in contemporary China are also discussed in great detail, hoping to facilitate the brand-new investigation and deeper research on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Yan Yangchu' Mass Education in the relevant field at both micro and macro levels, and thus drawing the government's attention.
     The dissertation consists of five parts:
     Part One is the introduction, mainly deals with the objectives, main contents and problems to be solved, and the purpose, significance, methods, breakthroughs of the study and so on as well.
     Part Two discusses the historical backgrounds and origins of the present study. Internationally speaking, The World War 1, the New Education Movement in Europe and Progressivism Education Movement in America influenced the patriotic intellectuals greatly and led them to the roads of saving country; At home, new education made village elites move from villages to cities, resulting in the phenomenon of "talents vacuum" in villages, which inevitably led to the scarcity of village management and capitals; What's more, with the spreading of the new thoughts of education, new village experiment started in China, thoughts of village education began to spread and prosper. So to speak, all these contributed to the formation of Yan' Mass Education doctrine. However, Yan's mass education doctrine was directly influenced by the "three Cs", namely, Confucius, Christ and Coolers.
     Part Three probes the historical course of Yan's Mass Education in practice. It is divided into five stages: The first stage, from 1920 to 1926, is mainly based on illiteracy-elimination. The second stage, from 1926 to 1937, is a stage of experiments in Ding County, the main task is to lead economic construction through education. The third stage is called a reform phase at the governmental levels of county and province lasting from 1937 to 1940, with a major task being arousing the citizens to participate in the War of Resistance. The fourth stage, from 1940 to 1949, is the reform phase of college education; college of village construction is set up, the main task is to train village construction talents. The last stage is called international village reform phase lasting form 1950 to 1990, through the reconstruction of international village college, the main task is to train international village construction talents. In the later part, the influences of Yan' Mass Education both internationally and domestically are discussed in great details.
     Part Four discusses the theory of Yan' Mass Education. It is not until now that a systematic study on the theory of Yan' Mass Education is mad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hilosophy, education, and ethics. The dissertation makes a systematic theoretical discussion on Yan's theory from the viewpoint of educational ontology, educational axiology, educational teleology, educational fair logy, teachers' morality, curriculum and pedagogy. In this transferring period in contemporary China, the realistic significance of the theory of Yan' Mass Education on education, society and new village construction is probed as well.
     Part Five summarizes the realistic value of Yan' Mass Education. With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world political structure is reshuffling; Meantime, China's society is undergoing a transform after 30 years' reform and opening-up. Under this circumstances, the author of this dissertation chooses four problems that are closely related with the situation of contemporary China: faith, intellectual, citizen society, "three agricultural problems", and analyzes deeply in accordance with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Yan' Mass Education. They are the following four aspects: the contemporary value of Yan yangchu' faith, the contemporary value of Yan as a pure intellectual, the contemporary value that Yan tried to construct citizen society through the citizen education, and Yan' view of big education on how to solve "three agricultural problems".
     Yan is fully committed to the study of mass education for 70 years. He went into villages, lived in the village, investigated and solved the problems. Yan realized that poverty was the real enemy of the mankind from the viewpoint of academy and without any prejudice. It is his belief that only by eliminating poverty can there be peace and harmony in the world. Yan' Mass Education theory originated from China locally and belongs to Chinese as he neither worship the west nor did he follow the ancestors; his theory was a combination of the Eastern culture and the Western culture, and therefore enjoys a prominent place and an outstanding contribution in the educational history both home and abroad. Yan' theory has spread to forty-two countries and areas through a special way of culture transmission and helps to launch a movement of international village reform, until today it still influences many developing countries and areas deeply.
     In this society-transforming period of contemporary China, to solve the educational problems and social problems, we should not only have a world vision but also be locally based. Yan' Mass Education theory is a theory grown up locally, and meanwhile a theory really made for the world. Even today it is still the first-rate theory to solve the village problems academically. Moreover, Yan' theory has great realistic significance in solving educational problems and it is sure to contribute a lot both theoretically and practically.
引文
[1]熊吕茂:《梁漱溟的文化思想与中国现代化》,湖南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215-219页。
    [2]鄢烈山:《超越怜悯:平民教育家晏阳初的实践及其精义》,载《南方周末》2003年7月24日。
    [3]张卫军:《评晏阳初平教会乡村建设的实践和理论》,载《济宁师专学报》2002年第2期。
    [4]张国强、钟飞辰:《试论二三十年代的平民教育运动》,载《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第2期。
    [5]温铁军、于建嵘等:《中国大陆乡村建设运动》,载《开放时代》2003年第2期。
    [1]Buck,Pearl S.:Tell the People.IIRR.New York,1959.P.30-31,
    [2]Garrett,Shirley:Social Reforms in Urban China P.159,
    [3]Garrett,Shirley:Social Reforms in Urban China P.163,
    [4]Brockman,F:I Discover the Orient.New York,1935 P.155-158.
    [1]Yen,Y.C.James:The Mass Education Movement in China.Peking,1924.P.17-18.
    [2]Yen,James:The Ting Hsien Experiment in 1934.P.7-12.
    [3]Yen,James:China's New Scholar-Farmer.P.23.
    [1]Thomson Jr.,James C:While China Faced West---American Reformers in Nationalist China:1928-1937.Harvard University Press,Cambridge,Mass.1969.P.125-128.
    [1]晏阳初:《九十自述》,宋恩荣主编:《晏阳初全集》(一),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第495页。
    [2]赛珍珠:《告与人民》,参见宋恩荣:《晏阳初全集》(二),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第638页。
    [3]宋恩荣:《晏阳初全集》(二),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第410页。
    [1]赛珍珠:《告与人民》,参见宋恩荣:《晏阳初全集》(二),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第638页。
    [1]廖其发:《论21世纪我国教育史学科发展的方向与任务》,载《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5月第27卷,第3期。
    [2]章启群著:《伽达默尔传》,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107页。
    [1][德]黑格尔著,贺麟、王太庆译:《哲学史讲演录》(第1辑),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第109页。
    [2]刘昶著:《人心中的历史·前言》,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1页。
    [1]彭明:《五四运动与20世纪的中国》,载《中共党史研究》,1999年第3期。
    [1]罗志田:《西方的分裂:国际风云与五四前后中国思想的演变》,载《中国社会科学》,1999年第3期。
    [2]罗志田:《西方的分裂:国际风云与五四前后中国思想的演变》.载《中国社会科学》,1999年第3期。
    [3]赴法勤工俭学运动史料(第3册),北京出版社,1979年版,第3页。
    [4]罗志田:《西方的分裂:国际风云与五四前后中国思想的演变》,载《中国社会科学》,1999年第3期。
    [5]毛泽东著:《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70-1471页。
    [1]毛泽东著:《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360页。
    [1]王颖慧:《进步主义”教育思潮及其现实意义》,载《铜陵学院学报》,2006年第5期。
    [2]S·鲍尔斯、H·金蒂斯,王佩雄等译:《美国:经济生活与教育改革》,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第280页。
    [1]张燕:《现代美国三次教育改革运动浅析》,载《安徽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2期。
    [1]石峻主编:《中国近代思想史参考资料简编》,三联书店,1957年版,第418页。
    [2]石峻主编:《中国近代思想史参考资料简编》,三联书店,1957年版,第391页。
    [3]罗炳之:《中国近代教育家》,湖北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第92页。
    [4]陈独秀:《敬告青年》,载于《青年》创刊号,1915年9月。
    [5]胡适著:《胡适留学日记》(三),商务印书馆,1947年11月版,第832页。
    [6]常导直:《平民主义与教育》,商务印书馆,1992年版,第344-345页。
    [7]吴式颖主编:《外国教育史教程》,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454-455页。
    [8]罗素:《在1920年新学会欢迎会上的答词》,《罗素月刊》第一期附录。
    [1]黄升任:《对“教育救国”的再认识》,载《探索与争鸣》,1999年第7期。
    [2]罗荣渠:《从“西化”到现代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1页。
    [1]王先民著:《中国近代文化史续论》,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470页。
    [2]王先民:《“经世学”于近代“新学”的发端》,载《社会科学战线》,2000年第4期。
    [3][日]多贺秋五郎:《近代中国教育史料·民国编(中)》,(台湾)文海出版社,1976年版,第874-875页。
    [4]《第三次教育统计图表》(民国四年),参见沈云龙:《近代中国史料丛刊三编》,第98册,第335-339页。
    [1][美]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国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33页。
    [2]费孝通:《损蚀冲洗下的乡土》,参见费孝通:《乡村重建》,民国丛书第三编,14册,上海书店据观察社1948年版影印。
    [3]孔力飞:《中华帝国晚期的叛乱及其敌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238页。
    [4]潘光旦:《说乡土教育》:潘乃谷、潘乃和主编:《潘光旦文集》,光时日报出版社,1990年版,第371页。
    [5]毛泽东:《寻乌调查》(1930年5月),参见《毛泽东调查文集》,人民出版社,第159-161页。
    [6]王先民著:《中国近代文化史续论》,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478页。
    [1]梁漱溟:《我心中的苦闷》鲍霁主编:《梁漱溟学术精华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年,第450-453页。
    [2]杨开道:《我国农村生活衰落的原因和解救的方法》,载《东方杂志》第24卷16号,第5页。
    [3]梁漱溟著:《梁漱溟全集》(第二卷),山东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151页。
    [4]王先民著:《中国近代文化史续论》,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474页。
    [1]杨开道:《我国农村生活衰落的原因和解救的方法》,载《东方杂志》,第24卷第16号,第5页。
    [2]王先明:《中国近代绅士阶层的社会流动》,载《历史研究》1993年第2期。
    [3]简·杜威著,单中惠编译:《杜威传》,安徽教育出版社,1987版,第52页。
    [4]陈端志:《五四运动之史的评价》,生活书店,1936年版第328-330页。
    [1]胡适著:《杜威先生与中国》,《胡适文存》卷二,亚东图书馆1921年版,第199页。
    [2]罗志田:《走向“政治解决”的“中国文艺复兴”》,载《近代史研究》,1996年第4期。
    [3]陈竞蓉:《孟禄与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教育》,载《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年第1期。
    [4]孟禄:《共和与教育》,载《新教育》第4卷,1922年第4期。
    [5]孟禄演讲:教育与实业之关系,载《新教育》第4卷,1992年第4期。
    [1]第七届全国教育会联合会纪略,《教育杂志》第14卷,1922年第1期。
    [2]《孟禄与中国教育界同人在中央公园饯别会之言论》,新教育第4卷,1992年第4期
    [3]周晔:《<新教育>与中国教育近代化》,载《高等教育研究》,2005年第1期。
    [1]舒新城:《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三)人民教育出版社,1961年版,第234页。
    [2]胡适:《今日教会教育的难关》,参见《胡适文存》(3集卷9),黄山书社,1996年版,第579页。
    [3]沙东迅:《陈独秀在广东的教育思想与实践》,载《华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年第3期。
    [4]彭明:《五四运动史》,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510页。
    [5]彭明:《五四运动史》,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510页。
    [1]宋恩荣:《晏阳初文集》,教育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23-24页。
    [2]田正平、李笑贤:《黄炎培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第21页。
    [3]马秋帆:《梁漱溟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79页。
    [4]华中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研究所:《陶行知全集》(第一卷),湖南教育出版社,1984年,第568页。
    [5]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陶行知教育文选》,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166页。
    [1]韦善美、马清和:《雷沛鸿文集》(下册),广西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第4页。
    [2]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陶行知教育文选》,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18页。
    [3]马秋帆:《梁漱溟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78页。
    [4]马秋帆、熊明安:《晏阳初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第160-161页。
    [1]马秋帆、熊明安:《晏阳初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161页。
    [2]苗春德、张光辉:《论中国“乡村教育”运动先驱者的现代教育观》,载《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5期。
    [3]晏阳初:《十年来的中国乡村建设运动》,宋恩荣:《晏阳初文集》(二),教育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562-563页。
    [4]靳玉乐、王牧华:《亘古永存的火种 通往新世纪的桥梁——论晏阳初的人文精神》,载《重庆工学院学报》,2001年第6期。
    [1]晏阳初:《九十自述》,宋恩荣主编:《晏阳初全集》(二)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第508页。
    [2]宋恩荣主编:《晏阳初全集》(二),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第557页。
    [1]左丘明著:《国语·楚语上》,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
    [2]《论语·为政》.山西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10页。
    [3]《论语·尧曰》,山西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217页。
    [4]孟子著:《孟子·尽心上》,远方出版社,2004年版,第174页。
    [5]孟子著:《孟子·离娄上》,远方出版社,2004年版,第103页。
    [6]荀子著:《荀子·王政》,远方出版社,2004年版,第61页。
    [7]晏阳初:《九十自述》,宋恩荣主编:《晏阳初全集》(一),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第495页。
    [1]《关于忠恕忍恒精神的修养》.宋恩荣编:《晏阳初全集》(二)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第161-162页。
    [2]《论语·卫灵公》,山西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167页。
    [3]马秋帆、熊明安编:《晏阳初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第301页。
    [4]宋恩荣主编:《晏阳初全集》(二)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第162页。
    [5]孟子著:《孟子·公孙丑上》,远方出版社,2004年版,第46页。
    [6]孟子著:《孟子·公孙丑上》,远方出版社,2004年版,第46页。
    [1]孙培青主编:《中国教育史》,华东师大出版社,2005年版,第71页。
    [2]宋恩荣主编:《九十自述》,《晏阳初全集》(二)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第513页。
    [3]宋恩荣主编:《九十自述》,《晏阳初全集》(二)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第517页。
    [1]《平民教育运动的回顾与前瞻》,宋恩荣主编:《晏阳初全集》(二)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第76页。
    [2]冯友兰著:《中国哲学史新编》(第二册),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94页。
    [3]孙培青主编:《中国教育史》,华东师大出版社,2005年版,第32页。
    [4]《论语·雍也》,山西三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53页。
    [5]晏阳初:《九十自述》,宋恩荣主编:《晏阳初全集》(二)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第533页。
    [1]晏阳初:《九十自述》,宋恩荣主编:《晏阳初全集》(二)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第533页。
    [2]晏阳初:《九十自述》,宋恩荣主编:《晏阳初全集》(二)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第535页。
    [3]晏阳初:《九十自述》,宋恩荣主编:《晏阳初全集》(二)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第542页。
    [4]晏阳初:《九十自述》,宋恩荣主编:《晏阳初全集》(二)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第543页。
    [5]晏阳初:《九十自述》,宋恩荣主编:《晏阳初全集》(二)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第542页。
    [1]孙培青主编:《中国教育史》,华东师大出版社,2005年版,第69页。
    [2]晏阳初:《农村建设育才院的宗旨与今后的使命》,宋恩荣主编:《晏阳初全集》(二)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第168页。
    [3]晏阳初:《九十自述》,宋恩荣主编:《晏阳初全集》(二)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第530页。
    [4]晏阳初:《九十自述》,宋恩荣主编:《晏阳初全集》(二)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第537页。
    [5]宋恩荣、熊贤君著:《晏阳初教育思想研究》,辽宁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238页。
    [6]吴相湘著:《晏阳初传——为全球乡村改造奋斗六十年》,湖南岳麓书社,2001年版,第8页。
    [1]吴相湘著:《晏阳初传——为全球乡村改造奋斗六十年》,湖南岳麓书社,2001年版,第6-7页。
    [2]吴相湘著:《晏阳初传——为全球乡村改造奋斗六十年》,湖南岳麓书社,2001年版,第7页。
    [3]吴相湘著:《晏阳初传——为全球乡村改造奋斗六十年》,湖南岳麓书社,2001年版,第7页。
    [4]吴相湘著:《晏阳初传——为全球乡村改造奋斗六十年》,湖南岳麓书社,2001年版,第9页。
    [5]吴相湘著:《晏阳初传——为全球乡村改造奋斗六十年》,湖南岳麓书社,2001年版,第10页(关于晏阳初出生的时间,吴相湘先生认为是1893年生。宋恩荣认为是1890年生,本论文采用宋恩荣先生的研究结果,故在论文中把吴相湘《晏阳初传》中有关晏的年龄都加上3岁。)
    [6]晏阳初:《九十自述》,宋恩荣主编:《晏阳初全集》(二)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第507页。
    [1]宋恩荣、熊贤君:《晏阳初教育思想研究》,辽宁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284页。
    [2]宋恩荣主编:《晏阳初全集》(二)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第517页。
    [3]顾长声著:《从马礼逊到司徒雷登:来华新教传教士评传》,上海书店出版社,2005年版,第434页。
    [4]宋恩荣、熊贤君:《晏阳初教育思想研究》,辽宁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286页。
    [5]宋恩荣主编:《晏阳初全集》(二)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第517页。
    [6]晏阳初:《九十自述》宋恩荣主编:《晏阳初全集》(二)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第527页。
    [1]晏阳初:《九十自述》宋恩荣主编:《晏阳初全集》(二)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第527-529页。
    [2]晏阳初;《九十自述》宋恩荣主编:《晏阳初全集》(二)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第503页。
    [3]晏阳初:《九十自述》宋恩荣主编:《晏阳初全集》(二)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第527页。
    [1]晏阳初:《九十自述》宋恩荣主编:《晏阳初全集》(二)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第516页。
    [2]晏阳初:《九十自述》宋恩荣主编:《晏阳初全集》(二)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第517页。
    [3]晏阳初:《九十自述》宋恩荣主编:《晏阳初全集》(二)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第524页。
    [4]宋恩荣、熊贤君:《晏阳初教育思想研究》,辽宁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319页。
    [1]晏阳初:《九十自述》宋恩荣主编:《晏阳初全集》(二)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第524页。
    [2]晏阳初:《在农民抗战教育团讲习会第三次讲演》。宋恩荣主编:《晏阳初全集》(一)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第543页。
    [3]吴相湘著:《晏阳初传——为全球乡村改造奋斗六十年》,湖南岳麓书社,2001年版,第24页。
    [1]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下册),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146页。
    [2]宋恩荣主编:《晏阳初全集》(二)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第384页。
    [3]晏阳初:《九十自述》宋恩荣主编:《晏阳初全集》(二)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第504页。
    [4]晏阳初:《九十自述》宋恩荣主编:《晏阳初全集》(二)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第505页。
    [5]宋恩荣、熊贤君:《晏阳初教育思想研究》,辽宁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297页。
    [1]晏阳初:《九十自述》宋恩荣主编:《晏阳初全集》(二)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第517页。
    [2]晏阳初:《在危地马拉训练班结业典礼上的讲话》,宋恩荣主编:《晏阳初全集》(二)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411页。
    [3]晏阳初:《在危地马拉训练班结业典礼上的讲话》,宋恩荣主编:《晏阳初全集》(二)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第410页。
    [4]晏阳初:《在危地马拉训练班结业典礼上的讲话》,宋恩荣主编:《晏阳初全集》(二)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第411页。
    [1]晏阳初:《在第十届国际乡村改造培训班上的报告》,宋恩荣主编:《晏阳初全集》(二)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第434-435页。
    [2]晏阳初:《在第十届国际乡村改造培训班上的报告》,宋恩荣主编:《晏阳初全集》(二)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第435页。
    [3]吴相湘著:《晏阳初传——为全球乡村改造奋斗六十年》,湖南岳麓书社,2001年版,第32页。
    [4]吴相湘著:《晏阳初传——为全球乡村改造奋斗六十年》,湖南岳麓书社,2001年版,第127页。
    [1]吴相湘著:《晏阳初传——为全球乡村改造奋斗六十年》,湖南岳麓书社,2001年版,第33页。
    [2]吴相湘著:《晏阳初传——为全球乡村改造奋斗六十年》,湖南岳麓书社,2001年版,第25页。
    [3]吴相湘著:《晏阳初传——为全球乡村改造奋斗六十年》,湖南岳麓书社,2001年版,第26页。
    [1]晏阳初:《九十自述》,宋恩荣主编:《晏阳初全集》(二)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第500页。
    [2]陈里特:《参战华工》(《海外》月刊第21期。中华民国二十三年六月南京刊行),第40页。
    [3]吴相湘著:《晏阳初传——为全球乡村改造奋斗六十年》,湖南岳麓书社,2001年版,第20-21页。
    [4]宋恩荣、熊贤君:《晏阳初教育思想研究》,辽宁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251页。
    [1]宋恩荣主编:《晏阳初全集》(一)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第556页。
    [2]马秋帆、熊明安编:《晏阳初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32页。
    [3]晏阳初:《九十自述》宋恩荣主编:《晏阳初全集》(二)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第530页。
    [4]晏阳初:《九十自述》宋恩荣主编:《晏阳初全集》(二)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第532页。
    [1]晏阳初:《农民抗战与平教运动之溯源》,宋恩荣主编:《晏阳初全集》(一)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第526页。
    [2]晏阳初:《农民抗战与平教运动之溯源》,宋恩荣主编:《晏阳初全集》(一)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第526页。
    [3]吴相湘著:《晏阳初传——为全球乡村改造奋斗六十年》,湖南岳麓书社,2001年版,第22页。
    [4]宋恩荣主编:《晏阳初全集》(一)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序言第4页。
    [1]宋恩荣:《晏阳初全集》(一),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
    [2]梁启超:《新民》张品兴:《梁启超全集》(第2卷),北京出版社,1999年版,第131-133页。
    [3]吴相湘著:《晏阳初传——为全球乡村改造奋斗六十年》,湖南岳麓书社,2001年版,前言第3页。
    [4]史振厚:《晏阳初乡村改造思想形成的理论背景》,载《河南社会科学》,2004年,第4期。
    [1]宋恩荣主编:《九十自述》,《晏阳初全集》(二)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第529页。
    [2]宋恩荣主编:《九十自述》,《晏阳初全集》(二)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第530页。
    [1]Y.C.James Yen:Letter to Mr.F.Brockman(August 13,1920,Step.9,1920).
    [2]吴相湘著:《晏阳初传——为全球乡村改造奋斗六十年》,湖南岳麓书社,2001年版,第29-30页。
    [3]晏阳初:《平民教育》(《新教育》第7卷第2-3期,1923年10月,上海刊)第384页。
    [4]汤茂如:《平民教育运动的经过》(《教育》杂志第19期第9号。1927年9月,上海刊)第3页。
    [1]陈鹤琴:《语文体应用字汇》(《新教育》第5卷第5期,1922年12月刊)
    [2]吴相湘著:《晏阳初传——为全球乡村改造奋斗六十年》,湖南岳麓书社,2001年版,第42页。
    [3]吴相湘著:《晏阳初传——为全球乡村改造奋斗六十年》,湖南岳麓书社,2001年版,第54页。
    [4]晏阳初、傅若愚编:《平民千字课》(1922年2月,上海“中华基督教青年会全国协会”刊)《弁言》《编辑大意》。
    [5]吴相湘著:《晏阳初传——为全球乡村改造奋斗六十年》,湖南岳麓书社,2001年版,第42-43页。
    [6]宋恩荣、熊贤君著:《晏阳初教育思想研究》,辽宁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49页。
    [1]晏阳初:《九十自述》,宋恩荣主编:《晏阳初全集》(一)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第319页。
    [2]吴相湘著:《晏阳初传——为全球乡村改造奋斗六十年》,湖南岳麓书社,2001年版,第43页。
    [3]宋恩荣主编:《晏阳初全集》(一)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第71页。
    [4]宋恩荣、熊贤君著:《晏阳初教育思想研究》,辽宁出版社,1994年版,第52页。
    [1]宋恩荣主编:《晏阳初全集》(一)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第165页。
    [2]晏阳初:《平民教育》(《新教育》第7卷第2、3期)第385页。
    [3]吴相湘著:《晏阳初传——为全球乡村改造奋斗六十年》,湖南岳麓书社,2001年版,第44页。
    [1]吴相湘著:《晏阳初传——为全球乡村改造奋斗六十年》。湖南岳麓书社,2001年版.第45页。
    [2]吴相湘著:《晏阳初传——为全球乡村改造奋斗六十年》,湖南岳麓书社,2001年版,第46页。
    [3]宋恩荣主编:《晏阳初文集》(二)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第480页。
    [4]汤茂加:《平民教育运动的经过》(《教育》杂志第19卷第9号)第3-4页。
    [5]《新教育评论》第3卷第22期(1927年4月29日,上海刊行)第3页。
    [1]吴相湘著:《晏阳初传——为全球乡村改造奋斗六十年》,湖南岳麓书社,2001年版,第48页。
    [2]宋恩荣、熊贤君:《晏阳初教育思想研究》,辽宁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70页。
    [1]晏阳初:《平民教育运动的回顾与前瞻》,宋恩荣主编:《晏阳初全集》(二)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第264页。
    [2]吴相湘著:《晏阳初传——为全球乡村改造奋斗六十年》,湖南岳麓书社,2001年版,第50页。
    [3]吴相湘著:《晏阳初传——为全球乡村改造奋斗六十年》,湖南岳麓书社,2001年版,第50页。
    [4]吴相湘著:《晏阳初传——为全球乡村改造奋斗六十年》,湖南岳麓书社,2001年版,第47页。
    [5]《申报》1923年11月29日第三版。转自宋恩荣、熊贤君:《晏阳初教育思想研究》,辽宁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42页。
    [1]宋恩荣、熊贤君:《晏阳初教育思想研究》,辽宁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42页。
    [2]吴相湘著:《晏阳初传——为全球乡村改造奋斗六十年》,湖南岳麓书社,2001年版,第51页。
    [1]吴相湘著:《晏阳初传——为全球乡村改造奋斗六十年》,湖南岳麓书社,2001年版,笫51页。
    [2]吴相湘著:《晏阳初传——为全球乡村改造奋斗六十年》,湖南岳麓书社,2001年版,第73页。
    [1]吴相湘著:《晏阳初传——为全球乡村改造奋斗六十年》,湖南岳麓书社,2001年版,第53页。
    [2]晏阳初讲述:《平民教育》(《新教育》第7卷第2、3期)第388页。
    [3]吴相湘著:《晏阳初传——为全球乡村改造奋斗六十年》,湖南岳麓书社,2001年版,第55页。
    [4]陶行知:《行知书信》(1929年,上海刊)第18-19页。
    [5]吴相湘著:《晏阳初传——为全球乡村改造奋斗六十年》,湖南岳麓书社,2001年版,第56页。
    [6]吴相湘著:《晏阳初传——为全球乡村改造奋斗六十年》,湖南岳麓书社,2001年版,第55页。
    [7]吴相湘著:《晏阳初传——为全球乡村改造奋斗六十年》,湖南岳麓书社,2001年版,第132页。
    [1]Garrett,Shirley:Social Reforms in Urban China P.163.
    [2]宋恩荣、熊贤君:《晏阳初教育思想研究》,辽宁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22页。
    [3]吴相湘著:《晏阳初传——为全球乡村改造奋斗六十年》,湖南岳麓书社,2001年版,第133-134页。
    [4]吴相湘著:《晏阳初传——为全球乡村改造奋斗六十年》,湖南岳麓书社,2001年版,第134-135页。
    [1]冯锐:《平民总会兴办乡村平民生计教育之理由方法及现状》(《教育》第19卷第9号,1927年9月,上海刊)
    [2]宋恩荣主编:《晏阳初全集》(一)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第146页。
    [1]吴相湘著:《晏阳初传——为全球乡村改造奋斗六十年》,湖南岳麓书社,2001年版,第160页。
    [2]宋恩荣主编:《晏阳初全集》(三),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第58页。
    [3]宋恩荣主编:《晏阳初全集》(一)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第246页。
    [1]宋恩荣《晏阳初全集》(一),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第310页。
    [2]李景汉:《定县社会概况调查》,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6年重印本,第819页。
    [3]鲍玉仓:《定县模式论述》(硕士论文),河北大学,2004年6月(本文对部分地方有修改)。
    [1]《民间》(第2卷),第4期。
    [2]张朋园:《知识分子与近代中国的现代化》,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第242页。
    [3]陈志潜:《乡村建设的先驱-缅怀我的良师益友晏阳初》,宋恩荣、陈菊元主编《晏阳初纪念文集》,重庆出版社,1996年版,第7-8页。
    [4]《民间》(第3卷),第12期。
    [5]詹一之、李国英著:《一项为和平与发展奠基工程——平民教育之父晏阳初评介》,四川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119页。
    [6]宋恩荣主编:《晏阳初全集》(三),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第179页。
    [1]宋恩荣主编:《晏阳初全集》(一),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第196页。
    [1]宋恩荣主编:《晏阳初全集》(一),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第310页。
    [2]《河北文史资料选辑》(第11辑),河北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69页。
    [3]《河北文史资料选辑》(第11辑),河北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73页。
    [4]宋恩荣主编:《晏阳初全集》(一),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第197页。
    [5]李景汉:《定县社会概况调查·序言》,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6年重印本,第5-6页。
    [1]郑大华:《民国乡村建设运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第204-207页。
    [1]宋恩荣:《晏阳初全集》(一),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第196页。
    [2]宋恩荣:《晏阳初全集》(一),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第21页。
    [3]鲍玉仓:《定县模式论述》(硕士论文),河北大学,2004年6月,第11-13页。
    [4]梁启超:《中国积弱溯源论》《饮冰室合集》第一卷文集五,第12页。
    [1]胡适:《我们走哪条路》,《中国问题》,新月书店,1930年。
    [2]宋恩荣:《晏阳初全集》(一),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第175页。
    [3]宋恩荣:《晏阳初全集》(一),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第247页。
    [4]宋恩荣:《晏阳初全集》(一),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第433页。
    [1]吴相湘著:《晏阳初传——为全球乡村改造奋斗六十年》,湖南岳麓书社,2001年版,第164页。
    [1]吴相湘著:《晏阳初传——为全球乡村改造奋斗六十年》.湖南岳麓书社,2001年版,第165页。
    [2]吴相湘著:《晏阳初传——为全球乡村改造奋斗六十年》,湖南岳麓书社,2001年版,第164页。
    [3]吴相湘著:《晏阳初传——为全球乡村改造奋斗六十年》,湖南岳麓书社,2001年版,第154页。
    [4]Yen,James:Lecture(IIRR,January 23,1965)PP.10-12.转自《晏阳初传》第152页。
    [5]吴相湘著:《晏阳初传——为全球乡村改造奋斗六十年》,湖南岳麓书社,2001年版,第164页。
    [1]吴相湘著:《晏阳初传——为全球乡村改造奋斗六十年》,湖南岳麓书社,2001年版,第161页。
    [2]吴相湘著:《晏阳初传——为全球乡村改造奋斗六十年》,湖南岳麓书社,2001年版,第163页。
    [1]宋恩荣:《晏阳初全集》(一),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第175页。
    [2]李济东、李志惠:《晏阳初与定县平民教育》,河北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第186页。
    [3]马秋帆、熊明安:《晏阳初教育论选著》,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第100页。
    [4]宋恩荣:《晏阳初全集》(一),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第122页。
    [1]宋恩荣:《晏阳初全集》(一),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第319页。
    [2]宋恩荣:《教育与社会发展——晏阳初思想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湖南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第243页。
    [3]宋恩荣:《晏阳初全集》(一),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第319-320页。
    [1]宋恩荣:《晏阳初全集》(一),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第321-322页。
    [2]宋恩荣:《晏阳初全集》(一),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第322页。
    [3]宋恩荣:《晏阳初全集》(一),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第264页。
    [4]宋恩荣:《晏阳初全集》(二),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第42页。
    [5]吴相湘:《晏阳初传——为全球乡村改造奋斗六十年》,岳麓出版社2001年版,第258-259页。
    [6]熊西佛:《定县农村戏剧的现在与将来》,《民间》半月刊第三卷,第12期。
    [7]宋恩荣:《晏阳初全集》(一),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第323页。
    [1]宋恩荣:《晏阳初全集》(二),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第183页.
    [2]吴湘湘:《晏阳初传——为全球乡村改造奋斗六十年》,岳麓出版社,2001年版,第108页。
    [3]宋恩荣:《晏阳初全集》(一),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第323页。
    [4]李景汉:《农地高利贷的调查》,《民间》半月刊第一卷,第14期。
    [5]宋恩荣:《晏阳初全集》(一),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第323页。
    [1]宋恩荣:《晏阳初全集》(一),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第325页。
    [2]宋恩荣、熊贤君著:《晏阳初教育思想研究》,辽宁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136页。
    [3]韦政通著:《儒家与现代中国》,东大图书公司,1984年版,第265页。
    [1]宋恩荣:《晏阳初全集》(一),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第30页。
    [1]宋恩荣:《晏阳初全集》(一),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第248页。
    [1]宋恩荣主编:《晏阳初全集》(二)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第290-291页。
    [2]宋恩荣主编:《晏阳初全集》(一),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第329页。
    [3]马秋帆、熊明安:《晏阳初教育论选著》,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第52页。
    [4]宋恩荣:《晏阳初全集》(一),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第124页。
    [5]堵述初:《平民教育运动在定县》,载《河北文史资料》,1983年第11期。
    [6]宋恩荣:《晏阳初全集》(一),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第329页。
    [1]吴相湘:《晏阳初传——为全球乡村改造奋斗六十年》,岳麓出版社,2001年版,第290页。
    [2]宋恩荣:《晏阳初全集》(一),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第329页。
    [3]宋恩荣:《晏阳初全集》(一),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第329页。
    [4]李济东、李志惠:《晏阳初与定县平民教育》,河北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第433页。
    [5]李济东、李志惠:《晏阳初与定县平民教育》,河北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第195-196页。
    [1]《定县农民教育》第12期,中华平教会学校式教育部1932年1月刊印。
    [2]宋恩荣:《晏阳初全集》(一),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第308页。
    [3]宋恩荣:《晏阳初全集》(一),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第175页。
    [1]《俞庆棠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第230页。
    [2]宋恩荣:《晏阳初全集》(一),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第260页。
    [3]宋恩荣、熊贤君著:《晏阳初教育思想研究》,辽宁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149页。
    [4]宋恩荣、熊贤君著:《晏阳初教育思想研究》,辽宁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150页。
    [1]鲍玉仓:《定县模式述论》(硕士论文),河北大学,2004年6月。
    [2]宋恩荣:《晏阳初全集》(一),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第339页。
    [1]宋恩荣:《晏阳初全集》(一),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第330页。
    [2]宋恩荣、熊贤君著:《晏阳初教育思想研究》,辽宁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154页。
    [3]宋恩荣:《晏阳初全集》(一),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第330页。
    [4]宋恩荣:《晏阳初全集》(一),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第262页。
    [5]宋恩荣:《晏阳初全集》(一),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第305页。
    [1]宋恩荣:《晏阳初全集》(一),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第299-300页。
    [1]宋恩荣:《晏阳初全集》(一),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第301页。
    [2]宋恩荣:《晏阳初全集》(一),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第306页。
    [3]马秋帆、熊明安:《晏阳初教育论选著》,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第65-69页。
    [1]吴相湘著:《晏阳初传——为全球乡村改造奋斗六十年》,湖南岳麓书社,2001年版。第194页。
    [2]宋恩荣:晏阳初全集》(一),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第247页。
    [3]宋恩荣:《晏阳初全集》(一),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第385页。
    [4]宋恩荣:《晏阳初全集》(一),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第303页。
    [1]吴相湘著:《晏阳初传——为全球乡村改造奋斗六十年》,湖南岳麓书社,2001年版,第194-195页。
    [2]吴相湘著:《晏阳初传——为全球乡村改造奋斗六十年》。湖南岳麓书社,2001年版,第195页。
    [3]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思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3页。
    [4]北京大学世界现代化进程研究中心编:《罗荣渠与现代化研究-罗荣渠教授纪念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30-31页。
    [1]田成刚:《晏阳初:农民问题的理论与实践》(硕士论文),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美)吉尔伯特·罗兹曼主编:《中国的现代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246页。
    [3]宋恩荣:《晏阳初全集》(一),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年,第416页。
    [4]宋恩荣:《晏阳初全集》(三),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年,第57页。
    [5]宋恩荣:《晏阳初全集》(三),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年,第329页。
    [6]堵述初:《1938年晏阳初先生为什么要派我访问延安》,宋恩荣、陈菊元主编《晏阳初纪念文集》,重庆出版社,1996年版,第13页。
    [7]宋恩荣:《晏阳初全集》(三),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年,第152页。
    [1]宋恩荣:《晏阳初全集》(三),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年,第640-641页。
    [2]宋恩荣:《晏阳初全集》(一),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年,第143页。
    [3]吴相湘著:《晏阳初传——为全球乡村改造奋斗六十年》,湖南岳麓书社,2001年版,第216页。
    [1]贾恩绂:《定县志》(第2卷),1934年。
    [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河北省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河北文史资料选辑》(第11辑).1981年,第103页。
    [3]宋恩荣:《晏阳初全集》(一),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第157页。
    [1]贾恩绂:《定县志》(第2卷),1934年。
    [2]鲍玉仓:《定县模式述论》,河北大学(硕士论文),2004年6月。
    [3]晏阳初:《定县的乡村建设实验》,《晏阳初全集》(一),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第272页。
    [4]陈志潜:《保健制度》,《乡村建设实验》第二卷,第47页。
    [1]四川省政协:《平民教育家晏阳初》,第291页。
    [2]李济东、李志惠:《晏阳初与定县平民教育》。河北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第311页。
    [1]乡村工作讨论会编:《乡村建设实验》第三集,中华书局,1938年版,第259页。
    [2]史振厚:《晏阳初乡村改造思想初探》,湖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2年4月。
    [3]刘学斤:《77年前的“定县实验”》,载《燕赵都市报》,2003年8月24日,第4版。
    [4]宋恩荣:《晏阳初全集》(一),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第168页。
    [5]宋恩荣:《晏阳初全集》(一),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第391页。
    [6]晏阳初:《定县农民教育》,平教会1932年出版,第208-209页。
    [1]晏阳初:《农民抗战与平教运动之溯源》,《晏阳初全集》(一),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第537页。
    [1]宋恩荣、熊贤君:《晏阳初教育思想研究》,辽宁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154-155页。
    [2]宋恩荣:《晏阳初全集》(三),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第101页。
    [3]詹一之:《晏阳初文集》,四川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第38页。
    [4][美】吉尔伯特·罗兹曼:《中国的现代化》,江苏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27页。
    [1]Auchincloss,Ellened:The Mass Education Movement in China;1929-1939.A Constructive Decade(July,1939.Manuscript)P.74.
    [1]吴相湘著:《晏阳初传——为全球乡村改造奋斗六十年》,湖南岳麓书社,2001年版,第283页。
    [2]吴相湘著:《晏阳初传——为全球乡村改造奋斗六十年》,湖南岳麓书社,2001年版,第285-286页。
    [1]吴相湘著:《晏阳初传——为全球乡村改造奋斗六十年》,湖南岳麓书社,2001年版,第288页。
    [1]吴相湘著:《晏阳初传——为全球乡村改造奋斗六十年》,湖南岳麓书社,2001年版,第294页。
    [2]李在全:《抗战时期湖南的乡村建设运动——以平教会为中心》,载《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6年第2期。
    [1]吴相湘著:《晏阳初传——为全球乡村改造奋斗六十年》,湖南岳麓书社,2001年版,第301-306页。
    [1]新都实验县县政府秘书处编:《新都实验县县政月报》第1期,(1938年1月),第130页。
    [2]新都实脸县县政府秘书处编:《新都实验县县政月报》1938年第1期,(1938年1月),第134页。
    [3]新新都实验县县政府秘书处编:《新都实验县县政月报》第一期,成都书院南街协美印刷局印,1938年1月31日出版,第39页。
    [4]黄孝昌:《八年抗战,新都人民的苦难与贡献片断》,《新都文史》第8期,第56页。
    [5]黄孝昌:《八年抗战,新都人民的苦难与贡献片断》,《新都文史》第8期,第55页。
    [1]吴相湘著:《晏阳初传——为全球乡村改造奋斗六十年》,湖南岳麓书社,2001年版。第308页。
    [2]熊明安:《中华民国教育史》,重庆出版社,1990年版,第224页。
    [1]蒋伟国:《抗战时期平教会的农民抗战教育》,《民国档案》,1996年第1期。
    [2]吴相湘著:《晏阳初传——为全球乡村改造奋斗六十年》,湖南岳麓书社,2001年版,第310-311页。
    [1]宋思荣主编:《晏阳初全集》(二),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第194页。
    [1]宋思荣主编:《晏阳初全集》(二),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第26页。
    [1]宋思荣主编:《晏阳初全集》(二),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第64页。
    [2]宋思荣主编:《晏阳初全集》(二),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第194页。
    [3]吴相湘著:《晏阳初传——为全球乡村改造奋斗六十年》,湖南岳麓书社,2001年版。第313页。
    [4]晏阳初:《中国平民教育运动的总结》,宋思荣主编:《晏阳初文集》(二),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224页。
    [1]吴相湘著:《晏阳初传——为全球乡村改造奋斗六十年》,湖南岳麓书社,2001年版,第284页。
    [2]吴相湘著:《晏阳初传——为全球乡村改造奋斗六十年》,湖南岳麓书社,2001年版,第299页。
    [3]晏阳初:《如何建设新四川》,《民间》半月刊第3卷第12期,1936年10月25日。
    [4]傅保琛:《到四川后的回顾与前瞻》,《民间》半月刊第4卷第1期。1937年5月10日刊。
    [1]傅保琛:《到四川后的回顾与前瞻》,《民间》半月刊第4卷第1期,1937年5月10日刊。
    [2]吴相湘著:《晏阳初传——为全球乡村改造奋斗六十年》,湖南岳麓书社,2001年版,第301页。
    [3]吴相湘著:《晏阳初传——为全球乡村改造奋斗六十年》,湖南岳麓书社,2001年版,第317页。
    [4]雷文:《70年前,全世界瞩目的成都人》,《成都日报》,2002年7月22日。
    [1]宋恩荣:《晏阳初全集》(二),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第115页。
    [2]杜俊华:《抗日战争时期的大后方平民教育运动——以新都实验县为中心》,四川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3年。
    [3]四川省档案馆档案,档案名称:新都实验县半年来之工作,档案类别:民国时期的四川政治,民国二十六年(公元1937年)十一月十一日的《四川省政府公报》第98期。
    [4]新都实验县政府秘书处编印:《新都实验县县政建设现况》,民国二十七年(公元1938年)九月;成都市新都区档案局,历史档案,全宗号:10案卷号:197。
    [1]宋恩荣、熊贤君编:《晏阳初教育思想研究》,辽宁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184页。
    [2]杜俊华:《抗日战争时期的大后方平民教育运动——以新都实验县为中心》,四川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3年6月。
    [3]熊明安等编:《四川教育史稿》,四川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第322页。
    [1]晏阳初:《抗日战争以来的平民教育》,宋恩荣主编:《晏阳初文集》(二),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第323-324页。
    [2]宋恩荣主编:《晏阳初文集》(二),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第225页。
    [1]吴相湘著:《晏阳初传——为全球乡村改造奋斗六十年》,湖南岳麓书社,2001年版,第322-324页。
    [1]吴相湘著:《晏阳初传——为全球乡村改造奋斗六十年》,湖南岳麓书社,2001年版,第325。
    [2]宋恩荣、熊贤君:《晏阳初教育思想研究》,辽宁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29页。
    [1]吴相湘著:《晏阳初传——为全球乡村改造奋斗六十年》,湖南岳麓书社,2001年版,第375页。
    [2]詹一之、李国英著:《一项为和平与民展奠基工程——平民教育之父晏阳初评介》,四川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262页。
    [1]晏东升:《华西实验区总报告(1947年8月-1948年3月)》,第1-2页。
    [2]吴相湘著:《晏阳初传——为全球乡村改造奋斗六十年》,湖南岳麓书社,2001年版,第378页。
    [3]晏阳初:《抗日战争以来的平民教育》,宋恩荣主编:《晏阳初全集》(二),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第333页。
    [1]宋恩荣主编:《晏阳初全集》(一)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第538页.
    [2]晏阳初:《农民抗战与平教运动之溯源》,宋恩荣主编:《晏阳初全集》(一)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第538页。
    [3]晏阳初:《办好乡建学院的意义与要求》,宋恩荣主编:《晏阳初全集》(二),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第138页。
    [4]詹一之、李国英著:《一项为和平与民展奠基工程——平民教育之父晏阳初评介》,四川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257页。
    [1]宋恩荣、熊贤君著:《晏阳初教育思想研究》,辽宁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190页。
    [2]晏阳初:《农民抗战与平运动之溯源》,宋恩荣主编:《晏阳初文集》(一),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第540页。
    [1]宋恩荣主编:《晏阳初全集》(二),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第135、166-169页。
    [1]宋恩荣主编:《晏阳初全集》(一),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第537页。
    [2]宋恩荣主编:《晏阳初全集》(二),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第326-327页。
    [3]詹一之、李国英著:《一项为和平与民展奠基工程——平民教育之父晏阳初评介》,四川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256页。
    [4]吴相湘著:《晏阳初传——为全球乡村改造奋斗六十年》,湖南岳麓书社,2001年版。第376页。
    [1]宋恩荣主编:《晏阳初全集》(二),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第327页。
    [2]晏阳初:《抗日战争以来的平民教育》,宋恩荣主编:《晏阳初全集》(二),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第328页。
    [3]詹一之、李国英著:《一项为和平与民展奠基工程——平民教育之父晏阳初评介》。四川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259页。
    [1]晏阳初:《抗日战争以来的平民教育》,宋恩荣主编:《晏阳初全集》(二),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第325页。
    [1]晏阳初:《抗日战争以来的平民教育》,宋恩荣主编:《晏阳初全集》(二),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第331页。
    [2]詹一之、李国英著:《一项为和平与民展奠基工程——平民教育之父晏阳初评介》,四川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284页。
    [3]晏阳初:《抗日战争以来的平民教育》,宋恩荣主编:《晏阳初全集》(二),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第332页。
    [4]詹一之、李国英著:《一项为和平与民展奠基工程——平民教育之父晏阳初评介》,四川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256页。
    [1]晏阳初:《抗日战争以来的平民教育》,宋恩荣主编:《晏阳初全集》(二),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第325页。
    [2]詹一之、李国英著:《一项为和平与发展奠基工程——平民教育之父晏阳初评介》,四川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254页。
    [3]《邓颖超会见晏阳初博士》,载《人民日报》1985年9月21日,第1版。
    [1]吴相湘著:《晏阳初传——为全球乡村改造奋斗六十年》,湖南岳麓书社,2001年版,第94-95页。
    [1]吴相湘著:《晏阳初传——为全球乡村改造奋斗六十年》,湖南岳麓书社,2001年版,第485页。
    [1]詹一之、李国英著:《一项为和平与发展奠基工程——平民教育之父晏阳初评介》,四川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305-307页。
    [2]吴相湘著:《晏阳初传——为全球乡村改造奋斗六十年》,湖南岳麓书社,2001年版,第491页。
    [1]詹一之、李国英著:《一项为和平与发展奠基工程——平民教育之父晏阳初评介》,四川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313页。
    [2]吴相湘著:《晏阳初传——为全球乡村改造奋斗六十年》,湖南岳麓书社,2001年版,第498页。
    [1]詹一之、李国英著:《一项为和平与发展奠基工程——平民教育之父晏阳初评介》,四川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316-319页。
    [1]詹一之、李国英著:《一项为和平与发展奠基工程——平民教育之父晏阳初评介》,四川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8页。
    [2]吴相湘著:《晏阳初传——为全球乡村改造奋斗六十年》,湖南岳麓书社,2001年版,第11页。
    [1]詹一之、李国英著:《一项为和平与发展奠基工程——平民教育之父晏阳初评介》,四川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331-332页。
    [1]宋恩荣、熊贤君著:《晏阳初教育思想研究》,辽宁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222页。
    [2]宋恩荣主编:《晏阳初全集》(二),湖南教育出版,1992年版,第384页。
    [1]宋恩荣主编:《晏阳初全集》(二),湖南教育出版,1992年版,第468-469页。
    [2]宋恩荣主编:《晏阳初全集》(二),湖南教育出版,1992年版,第471页。
    [3]赛珍珠著:《告与人民》,参见宋恩荣:《晏阳初全集》(二)湖南教育出版,1992年版,第638页
    [4]宋恩荣主编:《晏阳初全集》(二),湖南教育出版,1992年版,第201页。
    [5]宋恩荣、熊贤君著:《晏阳初教育思想研究》,辽宁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225-226页。
    [1]吴相湘著:《晏阳初传——为全球乡村改造奋斗六十年》,湖南岳麓书社,2001年版,第563-564页。
    [1]詹一之、李国英著:《一项为和平与民展奠基工程——平民教育之父晏阳初评介》,四川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346页。
    [1]宋恩荣主编:《晏阳初全集》(二),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第556-568页。
    [1]孟雷:《从晏阳初到温铁军》,华夏出版社,2005年版,第132页。
    [2]吴相湘著:《晏阳初传——为全球乡村改造奋斗六十年》,湖南岳麓书社,2001年版,前言第15页。
    [1]晏阳初:《定县的乡村建设实验》,宋恩荣:《晏阳初全集》(一),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第283页。
    [2]陶行知:《长江流域平民教育运动之性质组织及方法》,载《平民教育》。1923年12月,第71期。
    [1]宋恩荣主编:《晏阳初全集》(一)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第63页.
    [2]晏阳初:《平民教育概论》,宋恩荣主编:《晏阳初全集》(一),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第131页。
    [3]晏阳初:《中国平民教育运动的总结》,宋恩荣主编:《晏阳初全集》(二),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第228页。
    [1]傅保琛:《平民教育之魔力》,载《民间》,第1卷第12期,1935年1月,北平刊。
    [2]晏阳初:《中国平民教育运动的总结》,宋恩荣主编:《晏阳初全集》(二),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第232-238页。
    [3]舒新城编:《中国新教育概况》,1928年4月,上海刊,第170页。
    [4]中华民国大学院:《全国教育会议报告》,1928年南京刊,第393-394页。
    [5]宋恩荣、熊贤君著:《晏阳初教育思想研究》,辽宁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25页。
    [1]毛应章:《定县平民教育考察记》,南京,1932年10月刊,自序。
    [2]吴相湘著:《晏阳初传——为全球乡村改造奋斗六十年》,湖南岳麓书社,2001年版.第161-162页。
    [3]黄绍(?):《五十回忆》,杭州,1945年刊,第236-237页。
    [1]章元善、许仕廉编:《乡村建设实验》第一集,上海,1934年刊,第1-29页。
    [2]《华北农村建设协进会工作大纲》,载《民间》半月刊第3卷第23期,1937.4.10.北平刊,第15-18页。
    [1]吴相湘著:《晏阳初传——为全球乡村改造奋斗六十年》,湖南岳麓书社,2001年版,第159-160页。
    [1]宋恩荣、熊贤君著:《晏阳初教育思想研究》,辽宁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序言第2页。
    [1]詹一之、李国英著:《一项为和平与发展奠基工程——平民教育之父晏阳初评介》,四川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266页。
    [2]晏阳初:《平民教育概论》,宋恩荣主编:《晏阳初全集》,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第131-132页.
    [3]晏阳初:《定县的乡村建设实验》,宋恩荣主编:《晏阳初全集》,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第256页.
    [4]陈立廷:《太平洋国交讨论会第一次会议》载《东方》杂志第22卷第19号,1925年10月,上海刊,第38、39页。
    [5]吴相湘著:《晏阳初传——为全球乡村改造奋斗六十年》,湖南岳麓书社,2001年版,第95页。
    [1]吴相湘著:《晏阳初传——为全球乡村改造奋斗六十年》,湖南岳麓书社,2001年版,第101-102页。
    [2]吴相湘著:《晏阳初传——为全球乡村改造奋斗六十年》,湖南岳麓书社,2001年版,第339-341页。
    [1]吴相湘著:《晏阳初传——为全球乡村改造奋斗六十年》,湖南岳麓书社,2001年版,第357页。
    [1]吴相湘著:《晏阳初传——为全球乡村改造奋斗六十年》,湖南岳麓书社,2001年版,第363-364页。
    [2]吴相湘著:《晏阳初传——为全球乡村改造奋斗六十年》,湖南岳麓书社,2001年版,第398页。
    [1]吴相湘著:《晏阳初传——为全球乡村改造奋斗六十年》,湖南岳麓书社,2001年版,第413-414页。
    [2]孟雷编著:《从晏阳初到温铁军》,华夏出版社,2005年版,第53页。
    [3]吴相湘著:《晏阳初传——为全球乡村改造奋斗六十年》,湖南岳麓书社,2001年版,第416页。
    [1]吴相湘著:《晏阳初传——为全球乡村改造奋斗六十年》,湖南岳麓书社,2001年版,第97-100页。
    [2]吴相湘著:《晏阳初传——为全球乡村改造奋斗六十年》,湖南岳麓书社,2001年版,第106-107页。
    [1]吴相湘著:《晏阳初传——为全球乡村改造奋斗六十年》,湖南岳麓书社,2001年版,第110-111页。
    [1]宋恩荣主编:《晏阳初文集》(二)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第264页。
    [2]吴相湘著:《晏阳初传——为全球乡村改造奋斗六十年》,湖南岳麓书社,2001年版,第358页。
    [3]詹一之、李国英著:《一项为和平与民展奠基工程——平民教育之父晏阳初评介》,四川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10页。
    [4]孟雷编著:《从晏阳初到温铁军》,华夏出版社,2005年版,书底面。
    [5]宋恩荣主编:《晏阳初全集》(二),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第337页。
    [1]吴相湘著:《晏阳初传——为全球乡村改造奋斗六十年》,湖南岳麓书社,2001年版,第386页。
    [1]吴相湘著:《晏阳初传——为全球乡村改造奋斗六十年》,湖南岳麓书社,2001年版,第387页。
    [2]吴相湘著:《晏阳初传——为全球乡村改造奋斗六十年》,湖南岳麓书社,2001年版。第349-352页。
    [1]郝文武著:《教育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99页。
    [1]孙培青主编:《中国教育史》(修订版),华东师大出版社2000年版,第63页。
    [2]郝文武著:《教育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116-117页。
    [3]约翰·洛克著,傅敢任译:《教育漫话》,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页。
    [4]郝文武著:《教育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117页。
    [5]赵祥麟、王承绪编译:《杜威教育论著选》,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54页。
    [1]赵祥麟、王承绪编译:《杜威教育论著选》,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405-406页。
    [2]郝文武著:《教育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117页。
    [3]郝文武著:《教育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118页。
    [1]宋恩荣主编:《晏阳初全集》(一),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序言第10页。
    [2]宋恩荣主编:《晏阳初全集》(二),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第441页。
    [3]宋恩荣主编:《晏阳初全集》(二),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第441页。
    [4]宋恩荣主编:《晏阳初全集》(一),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序言第24页。
    [1]宋恩荣主编:《晏阳初全集》(一),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第128页。
    [2]宋恩荣主编:《晏阳初全集》(一),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第113页。
    [3]宋恩荣主编:《晏阳初全集》(二),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第38页。
    [4]宋恩荣主编:《晏阳初全集》(一),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第116页。
    [1]宋恩荣主编:《晏阳初全集》(一),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第146页。
    [2]宋恩荣主编:《晏阳初全集》(一),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第222页。
    [1]宋恩荣主编:《晏阳初全集》(二),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第43-44页。
    [2]姜伏莲:《论教育研究主体与实践主体的合一性》,载《集美大学学报》,2008年,第1期。
    [3]宋恩荣主编:《晏阳初全集》(一),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第122-123页。
    [1]宋恩荣主编:《晏阳初全集》(一),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第241页。
    [2]宋恩荣主编:《晏阳初全集》(一),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第209页。
    [3]宋恩荣主编:《晏阳初全集》(一),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第123-124页。
    [4]宋恩荣主编:《晏阳初全集》(一),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第238页。
    [5]宋恩荣主编:《晏阳初全集》(一),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第505页。
    [1]宋恩荣主编:《晏阳初全集》(一),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第532页。
    [2]宋恩荣、熊贤君著:《晏阳初教育思想研究》,辽宁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196页。
    [3]宋恩荣主编:《晏阳初全集》(二),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第402页。
    [1]宋恩荣主编:《晏阳初全集》(一),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第221-222页。
    [2]宋恩荣主编:《晏阳初全集》(一),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第221页。
    [1]宋恩荣主编:《晏阳初全集》(二),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第331页。
    [2]宋恩荣主编:《晏阳初全集》(二),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第278页。
    [3]宋恩荣主编:《晏阳初全集》(一),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第298页。
    [4]宋恩荣主编:《晏阳初全集》(二),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第332页。
    [1]曹海东:《新农村建设:农民集体失语?》南方周未,2007-7-5,C18、19。
    [1]邱建生:《平民教育与新农村建设》,三农中国:http://www.snzg.cn/article/show.php?itemid-7801/page-1.html
    [2]刘老石:《农村的精神文化重建与新乡村建设的开始》,晏阳初乡村建设学院http://www.yirr.ngo.cn/indexH10.htm
    [1]潘家恩:《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历史乡建?》,晏阳初乡村建设学院:http://www.yirr.ngo.cn/indexH26B.htm
    [1]潘家恩:《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历史乡建?》,晏阳初乡村建设学院:http.//www.yirr.ngo.cn/indexH26B.htm。
    [2]陈桂生:《到中小学去研究教育-“教育行动研究”的尝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297-298页。
    [1]宋恩荣主编:《晏阳初全集》(一),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序言第24页。
    [1]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思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274页。
    [2]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编辑部:《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卷一》,中国大百科出版社,1987年版,第345页。
    [3]韩震:《略论人的价值的含义和特点》,载《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8年,第4期。
    [1]郝文武著:《教育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126页。
    [2]成有信主编:《教育学原理》,大象出版社,2005年版,第286页。
    [1]中共中央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73页。
    [2][捷]夸美纽斯著,傅任敢译:《大教学论》,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4页。
    [1]筑波大学教育学研究会编:《现代教育学基础》,上海教育出版社,1986年版,第71-72页。
    [1]宋恩荣主编:《晏阳初全集》(一),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第176页。
    [2]宋恩荣主编:《晏阳初全集》(一),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第433页。
    [3]宋恩荣主编:《晏阳初全集》(一),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序言第11页。
    [4]宋恩荣主编:《晏阳初全集》(二),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第46页。
    [1]宋恩荣主编:《晏阳初全集》(一),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第124页。
    [2]宋恩荣主编:《晏阳初全集》(一),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序言第4页。
    [3]宋恩荣主编:《晏阳初全集》(一),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第113页。
    [4]晏阳初主编:《晏阳初全集》(一),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第115页。
    [5]晏阳初主编:《晏阳初全集》(一),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第115页。
    [6]宋恩荣主编:《晏阳初全集》(一),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序言第10页。
    [1]晏阳初:《十年来的中国乡村建设》,载《十年来的中国》,商务印书馆,1937年版。
    [2]宋恩荣主编:《晏阳初文集》(一)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第297页。
    [1]余永德著:《农村教育论》,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版,第397页。
    [2]温铁军:《中国的问题根本上是农民问题》,载《学习月刊》,2007年第1期。
    [1]宋恩荣主编:《晏阳初文集》(一)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第295页。
    [2]朱启臻:《农民教育问题要有战略思考》,载《农民日报》,2008-11-25。
    [1]何建斌、高荣耀、张会敏著:《农民教育理论与实践探讨》,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版第21页。
    [2]陈建翔:《试论“新平民教育”的价值取向》载《理论经纬》,2007年第7期。
    [1]宋恩荣主编:《晏阳初文集》(一)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序言第19页。
    [2]温铁军:《中国的问题根本上是农民问题》,载《学习月刊》,2007年,第1期。
    [1][英]博伊德、金合著,任宝祥译:《西方教育史》,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第37页。
    [2][捷]夸美纽斯著,傅任敢译:《大教学论》,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39、44、52页。
    [3]吴式颖主编:《外国教育史教程》。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335-348页。
    [4][英]欧文(R.Owen)著:《欧文选集》(第2卷)商务印书馆1981版,第35页。
    [5]《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5年版,第412页。
    [1]孙培青主编:《中国教育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366-368页。
    [2]郝文武著:《教育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312页。
    [3]陈小鸿著:《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人民出版式社,2004年版,第355页。
    [4]中央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29页.
    [5]中央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199页。
    [6]郝文武著:《教育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313页。
    [1]《奥巴马政府的教育发展战略》http://blog.sina.com.cn/s/blog_59d698c90100bsmb.html
    [2]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发达国家教育改革的动向和趋势》,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年版,第42、232页。
    [3]单中惠、朱镜人主编:《外国教育经典解读》,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530页。
    [1]宋恩荣主编:《晏阳初全集》(一)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第352页。
    [2]宋恩荣主编:《晏阳初全集》(一)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第432页。
    [3]宋恩荣主编:《晏阳初全集》(一)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第434页。
    [1]宋恩荣主编:《晏阳初全集》(一)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第64页。
    [2]宋恩荣主编:《晏阳初全集》(一)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第118页。
    [3]宋恩荣主编:《晏阳初全集》(一)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第171页。
    [4]宋恩荣主编:《晏阳初全集》(一)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第294页。
    [5]宋恩荣主编:《晏阳初全集》(一)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第305页。
    [6]宋恩荣主编:《晏阳初全集》(一)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第228页。
    [1]宋恩荣主编:《晏阳初全集》(一)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第228页。
    [2]宋恩荣主编:《晏阳初全集》(一)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第122页。
    [3]宋恩荣主编:《晏阳初全集》(一)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第294页。
    [4]宋恩荣主编:《晏阳初全集》(一)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第297页。
    [1]宋恩荣主编:《晏阳初全集》(一)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第297-298页。
    [2]宋恩荣主编:《晏阳初全集》(一)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第298-302页。
    [3]宋恩荣主编:《晏阳初全集》(一)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第118页。
    [1]郝文武著:《教育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313页。
    [1]霍玉敏:《论陶行知乡村教育思想》,载《理论导刊》,2005年,第10期。
    [1]宋恩荣主编:《晏阳初全集》(一),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第329页。
    [1]杨林:《关于成人教育的目的和功能的思考》,载《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3期。
    [2]刘尧:《代高等教育的十大特点》,载《江苏高教》,1997年,第4期。
    [3]吴相湘著:《晏阳初传——为全球乡村改造奋斗六十年》,湖南岳麓书社,2001年版,第166页。
    [1]韩飞舟:高等教育学费与教育公平》,载《江苏高教》,2006年,第1期。
    [1]吴式颖:《外国教育史教程》,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170-173页。
    [2][捷]夸美纽斯著,傅任敢译:《大教育论》,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页。
    [3][美]科尔曼著:《教育机会均等的观念》,张人杰主编:《国外教育社会学基本文选》,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191页。
    [4][瑞典]胡森著:《平等学校和社会改革的目标》,张人杰主编:《国外教育社会学基本文选》,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195-197页。
    [1]石中英:《教育公平的主要内涵与社会意义》,载《中国教育学刊》,2008年,第3期。
    [2]石中英:《教育公平的主要内涵与社会意义》,载《中国教育学刊》,2008年,第3期。
    [3]Sun Qilin,Kong Kai.The balanced development of basic education in the context of globalization.Higher Education Press,co-published with Springer-Verlag GmbH.Nov.10,2006
    [1]吴相湘著:《晏阳初传——为全球乡村改造奋斗六十年》,湖南岳麓书社,2001年版,第79页。
    [2]吴相湘著:《晏阳初传——为全球乡村改造奋斗六十年》,湖南岳麓书社,2001年版,第79页。
    [3]晏阳初:《平民教育真义》,宋恩荣主编:《晏阳初全集》(一)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第112页.
    [4]晏阳初:《在定县全城识字运动会上的讲话》,载《农民》旬刊1931年第6卷第21期。
    [5]晏阳初:《平民教育新运动》,载《新教育》第5卷第5期,1922年12月。
    [6]晏阳初:《平民教育概论》,宋恩荣主编:《晏阳初全集》(一)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第122页。
    [7]晏阳初:《平民教育概论》,宋恩荣主编:《晏阳初全集》(一)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第129页。
    [1]晏阳初:《平民教育概论》,宋恩荣主编:《晏阳初全集》(一)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第127-128页。
    [2]晏阳初:《平民教育概论》,载《教育》杂志第19卷第6号,1927年6月,上海刊,第1页。
    [3]宋恩荣主编:《晏阳初全集》(一)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第176页。
    [1]晏阳初:《平民教育概论》,宋恩荣主编:《晏阳初全集》(一)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第129页。
    [2]晏阳初:《为和平而教育世界》,宋恩荣主编:《晏阳初全集》(二)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第311页。
    [3]晏阳初:《为和平而教育世界》,宋恩荣主编:《晏阳初全集》(二)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第311页。
    [1]吴相湘著:《晏阳初传——为全球乡村改造奋斗六十年》,湖南岳麓书社,2001年版,第79页。
    [2]宋恩荣主编:《晏阳初全集》(一)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第63页。
    [3]宋恩荣主编:《晏阳初全集》(一)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第49页。
    [1]杨天宇:《礼记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第26页。
    [2]罗尔斯:《正义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96页。
    [3][美]约翰·S.布鲁贝克著,王承绪译:《高等教育哲学》,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71页。
    [4]孔国庆:《和谐社会视域中的教育公平》,载《理论学刊》,2008年第2期。
    [1]杨东平:《“公平的发展”:一种新的教育发展观》,载《江苏高教》,2007年,第1期。
    [1]周济:《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载《中国教育报》,2007年10月1日第1版。
    [1]杨东平:《重提“穷人教育学”》,载《中国新闻周刊》,2007年,第10期。
    [2]杨东平:《重温“平民教育”的精神》,载《中国农村教育》,2007年,第7期。
    [1]石中英:《教育公平的主要内涵与社会意义》,载《中国教育学刊》,2008年,第3期。
    [2]宋恩荣主编:《晏阳初全集》(二),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第392页。
    [3]成有信主编:《教育学原理》,大象出版社,2005年版,第307页。
    [4]罗国杰:《伦理学》,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53-54页。
    [1]叶蓬:《人的全面发展与伦理教育》,载《广东社会科学》,1998年,第1期。
    [1]宋恩荣主编:《晏阳初全集》(二)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第392页。
    [2]宋恩荣主编:《晏阳初全集》(二)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第394页。
    [1]宋恩荣主编:《晏阳初全集》(二)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第395页。
    [2]宋恩荣主编:《晏阳初全集》(二)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第405页。
    [3]荣主编主编:《晏阳初全集》(二)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第141页。
    [4]宋恩荣主编:《晏阳初全集》(二)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第392页。
    [1]宋恩荣主编:《晏阳初全集》(二)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第392页。
    [2]宋恩荣主编:《晏阳初全集》(二)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第398页。
    [1]宋恩荣主编:《晏阳初全集》(二)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第408-411页。
    [2]宋恩荣主编:《晏阳初全集》(二)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第391页。
    [1]宋恩荣、熊贤君著:《晏阳初教育思想研究》,辽宁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204-205页。
    [2]宋恩荣主编:《晏阳初全集》(二)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第392页。
    [3]吴相湘著:《晏阳初传——为全球乡村改造奋斗六十年》,湖南岳麓书社,2001年版,第66页。
    [1]韩增新、白玉冬:《主体性德育与主体性道德人格》,载《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
    [2]戚万学、唐汉卫:《教师专业化时代的教师人格》,载《教育研究》,2008年,第5期。
    [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中文科:《教育——财富蕴藏其中》,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137页。
    [4][苏]苏霍姆林斯基著,杜殿坤译:《给教师的建议》,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年版,第158-159页。
    [1]高德胜:《道德教育回归生活的基本问题辨析》,载《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5期。
    [2]克里夫·贝克:《学会过美好生活——人的价值世界》,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第3页。
    [3]彭建华:《德育回归生活:德育困境的突破》,载《内蒙古电大学刊》,2008年,第4期。
    [1]刘铁芳:《走向交往对话的道德教育》,载《高等教育研究》,2003年,第6期。
    [2]彭建华:《德育回归生活:德育困境的突破》,载《内蒙古电大学刊》,2008年,第4期。
    [1]吴式颖主编:《外国教育史教程》,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685页。
    [1]吴式颖主编:《外国教育史教程》,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531页。
    [2]金一鸣著:《教育原理》,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241-242页。
    [1]金一鸣著:《教育原理》,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331-333页。
    [1]金一鸣著:《教育原理》,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242-244页。
    [1]宋恩荣主编:《晏阳初全集》(二)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299页。
    [2]傅葆琛:《乡村平民教育大意》,载《教育》杂志第19卷第9号,1927年9月。
    [3]傅葆琛:《乡村平民教育大意》,载《教育》杂志第19卷第9号,1927年9月。
    [1]宋恩荣主编:《晏阳初全集》(二)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第465页。
    [2]傅葆琛:《乡村平民教育大意》,载《教育》杂志第19卷第9号,1927年9月。
    [3]宋恩荣主编:《晏阳初全集》(二)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299页。
    [4]宋恩荣主编:《晏阳初全集》(二)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第280页。
    [1]宋恩荣主编:《晏阳初全集》(二)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第465页。
    [2]宋恩荣主编:《晏阳初全集》(二)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第466页。
    [3]晏阳初演讲:《“误教”与“无教”》,载《民间》第3卷第14期,1936年11月25日刊。
    [4]宋恩荣主编:《晏阳初全集》(一)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序言第7页。
    [1]晏阳初:《平民教育概论》,宋恩荣主编:《晏阳初全集》(一)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第129页。
    [2]吴相湘著:《晏阳初传——为全球乡村改造奋斗六十年》,湖南岳麓书社,2001年版,第66页。
    [3]吴相湘著:《晏阳初传——为全球乡村改造奋斗六十年》,湖南岳麓书社,2001年版,第41页。
    [4]吴相湘著:《晏阳初传——为全球乡村改造奋斗六十年》,湖南岳麓书社,2001年版,第67页。
    [1]吴相湘著:《晏阳初传——为全球乡村改造奋斗六十年》,湖南岳麓书社,2001年版,188页。
    [2]晏阳初:《平民教育运动的回顾与前瞻》,宋恩荣主编:《晏阳初全集》(二)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第281页。
    [1]晏阳初:《抗日战争以来的平民教育》,宋恩荣主编:《晏阳初全集》(二)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第326-327页。
    [2]吴相湘著:《晏阳初传——为全球乡村改造奋斗六十年》,湖南岳麓书社,2001年版,第293页。
    [3]宋恩荣主编:《晏阳初全集》(二),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43-44页。
    [4]吴相湘著:《晏阳初传——为全球乡村改造奋斗六十年》,湖南岳麓书社,2001年版,22页。
    [1]宋恩荣主编:《晏阳初全集》(一)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第422页。
    [2]吴相湘著:《晏阳初传——为全球乡村改造奋斗六十年》,湖南岳麓书社,2001年版,179页。
    [1]晏阳初:《办好乡建学院的意义与要求》,宋恩荣主编:《晏阳初全集》(二)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第137-138页。
    [2]吴相湘著:《晏阳初传——为全球乡村改造奋斗六十年》,湖南岳麓书社,2001年版,第177页。
    [3]吴相湘著:《晏阳初传——为全球乡村改造奋斗六十年》,湖南岳麓书社,2001年版,177页。
    [1]吴相湘著:《晏阳初传——为全球乡村改造奋斗六十年》,湖南岳麓书社,2001年版,第164页。
    [1]宋恩荣主编:《晏阳初全集》(一)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第552-533页。
    [2]余秀兰著:《中国教育的城乡差异——一种文化再生产现象的分析》,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版,第131页。
    [1]洪俊:《农村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价值取向——兼论农村教育必须坚持为“三农”服务》,载《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4期。
    [2]杨东平:《农村教育:“离农”和“为农”的教育》载《中国教育报》,2005年1月14日,第6版。
    [1]姜新生:《论农村成人教育可持续发展的策略》,载《成人教育》,2008年,第2期。
    [1]宋恩荣主编:《晏阳初全集》(二),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第411页。
    [2]田童心:《论“儒家的基督徒”》,原道网:http://www.yuandao.com/dispbbs.asp?boardID=2&ID=30795&page=1
    [3]《十三经注疏》,浙江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126页。
    [4]郭沫若:《郭沫若全集·历史编》(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321页。
    [1]陈梦家著:《殷墟卜辞综述》,中华书局,1992版,第562页。
    [2]老子著:《老子》(第25章),山西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44页。
    [3]老子著:《老子》(第42章),山西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77页。
    [4][唐]房玄龄注:《管子·形势解》,北京图书出版社,2004年版。
    [5]老子著:《老子》(第51章),山西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92页。
    [1]《论语·阳货》,山西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187页。
    [2]荀子著:《荀子·哀公》,远方出版社,2004年版。
    [3]《论语·泰伯》,山西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78页。
    [4]《论语·宪问》,山西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149页。
    [5]《论语·子罕》,山西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87页。
    [6]《论语·为政》,山西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10页。
    [7]《论语·为政》,山西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10页。
    [8]《论语·为政》,山西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10页。
    [1]《圣经》(约翰福音1:1),中国基督教协会,2000年版,第161页。
    [2]《圣经》(创世纪1:1),中国基督教协会,2000年版,第1页。
    [3]《圣经》(启示录1:8),中国基督教协会,2000年版,第432页。
    [4]《圣经》(约翰福音1:1),中国基督教协会,2000年版,第161页。
    [5][后汉]许慎著:《说文·示部》(现代版),中国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6]《圣经》(诗篇22:28),中国基督教协会,2000年版,第856页。
    [7]《圣经》(士师记8:23),中国基督教协会,2000年版,第387页。
    [8]《圣经》(罗马书2:15),中国基督教协会,2000年版,第266页。
    [1]《圣经》(哥林多后5:10),中国基督教协会,2000年版,第316页。
    [2][美]比尔·布莱森著,严维明 陈邕译,《万物简史》,南宁,接力出版社,2005年版,第3页。
    [3][美]比尔·布莱森著,严维明 陈邕译,《万物简史》,南宁,接力出版社,2005年版,第119-120页。
    [4][美]比尔·布莱森著,严维明 陈邕译,《万物简史》,南宁,接力出版社,2005年版,第336页。
    [1]老子著:《老子》(第51章),山西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92页。
    [2]老子著:《老子》(第38章),山西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69页。
    [3]老子著:《老子》(第51章),山西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92页。
    [1]老子著:《道德经》(第21章),山西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37页。
    [2]《论语·述而》,山西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65页。
    [3]《论语·八佾》,山西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20页。
    [4]《论语·子罕》,山西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87页。
    [5]《论语·里仁》,山西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32页。
    [6]《论语·述而》,山西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65页。
    [7]孟子著:《孟子·尽心上》,远方出版社,2004年版,第174页。
    [8]《论语·里仁》,山西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32页。
    [9]《论语·阳货》,山西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32页。
    [10]《圣经》(约翰壹书4:7-8),中国基督教协会,2000年版,第423页。
    [1]马克思·韦伯著.丁晓、陈维刚等译:《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7版,第93页。
    [2]马克思·韦伯著.丁晓、陈维刚等译:《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7版,第38页。
    [3]董小川:《儒家文化与美国基督教新教文化》,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版,第190页。
    [4][苏]阿尔森·古留加著,贾泽林等译:《康德传》,商务印书馆,1981版,第169页。
    [1]吴相湘著:《晏阳初传——为全球乡村改造奋斗六十年》,湖南岳麓书社,2001年版,第32页。
    [2]吴相湘著:《晏阳初传——为全球乡村改造奋斗六十年》,湖南岳麓书社,2001年版,第33页。
    [3]吴相湘著:《晏阳初传——为全球乡村改造奋斗六十年》,湖南岳麓书社,2001年版,第25页
    [1]吴相湘著:《晏阳初传——为全球乡村改造奋斗六十年》,湖南岳麓书社,2001年版,第25页。
    [2]晏阳初:《九十自述》宋恩荣主编:《晏阳初文集》(二)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第517页
    [3]晏阳初:《九十自述》宋恩荣主编:《晏阳初文集》(二)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第527页
    [4]吴相湘著:《晏阳初传——为全球乡村改造奋斗六十年》,湖南岳麓书社,2001年版,第26页
    [5]《圣经》(马太福音7:29),中国基督教协会,2000年版,第13页。
    [6]《圣经》(路加福音9:58),中国基督教协会,2000年版,第124页。
    [7]《圣经》(约翰福音10:10),中国基督教协会,2000年版,第183页。
    [1]《圣经》(使徒行传17:6).中国基督教协会,2000年版,第240页。
    [2]George Sarton,Introduction to the History of Science(Baltimore:Will Wilkins,1927),236.
    [3]Christopher Dawes,Religion and Rise of Western Culture(London:Sheed and Ward,1950),25
    [4][美]阿尔法·施密特著,汪晓丹,赵巍译:《基督教对世界文明的影响》,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9页
    [5][瑞士]汉斯·昆著,杨德友译:《论基督徒》(上),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社,1998年第2版,第232页。
    [1][瑞士]汉斯·昆著,杨德友译:《论基督徒》(上),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社,1998年第2版,第261页。
    [2]Femand Braudel,A History of Civilization,trans.Richard Mayne New York:Penguin Books,1994,p333.
    [3]《圣经》(约翰福音14:6),中国基督教协会,2000年版,第192页。
    [4]于歌著:《美国的本质》,当代中国出版社,2006年版,第181-182页。
    [1]李景汉:《定县社会概况调查》,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6年重印本,第379-446页。
    [2]Kenneth Dean:Taoism and Popular Cults in Southeast China,Princeton,1993.
    [3]李天纲:《从“文化多样性”看民间信仰的合法性》,载《上海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
    [4]李向平:《中国信仰与当代中国人的信仰重建》,儒家基督徒论坛(学术版)http://rjjdt.bokee.com/6834383.html。
    [1]李向平:《中国信仰与当代中国人的信仰重建》,儒家基督徒论坛(学术版)http://rjjdt.bokee.com/6834383.html。
    [2]李向平:《中国信仰与当代中国人的信仰重建》,儒家基督徒论坛(学术版)http://rjjdt.bokee.com/6834383.html。
    [3][美]罗德尼·斯达克等著,高师宁等译:《宗教的未来》,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2页。
    [1][美]保罗·蒂利希著,陈新权、王平译:《文化神学》,北京:工人出版社1988年版,第170页。
    [2]田童心:《论“儒家的基督徒”》,原道网:http://www.yuandao.com/dispbbs.asp?boardID=2&ID=30795&page=1.
    [3]于歌著:《美国的本质》,当代中国出版社,2006年版,第16页。
    [4]于歌著:《美国的本质》,当代中国出版社,2006年版,第193、201页。
    [1]裴孝贤:《宗教在美国社会中的地位》,载《交流》,2000年,第1期。
    [2]Robert Wuthnow:The Encycolopediao of Politics and Religion(London:Rout-edge,1998),P482.
    [3]David Aikman:《布什总统的信仰历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第244页。
    [4][美]斯蒂芬·曼斯菲尔德著,林淑贞译:《活出使命:布什总统的信仰》,中国档案出版社,2006年版,第159-162页。
    [1][瑞士]汉斯·昆著,杨德友译:《论基督徒》(上),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社,1998年第2版,第318-329页。
    [2]辜鸿铭:《中国人的精神》,天津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第66页。
    [1][英]汤因比著:《历史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311页。
    [2]田童心:《论“儒家的基督徒”》,儒家基督徒论坛(学术版)。http://www.yuandao.com/dispbbs.asp?boardID=2&ID=30795&page=1
    [1]田童心:《什么是“儒家的基督徒”》,儒家基督徒论坛(学术版),http://www.frchina.net/data/personArticle.php?id=6089
    [2]冯友兰著:《中国哲学史》,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第24页。
    [3]《十三经注疏》,浙江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134页。
    [4]《十三经注疏》,浙江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139页。
    [1]《十三经注疏》,浙江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156页。
    [2]《十三经注疏》,浙江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180页。
    [3]《十三经注疏》,浙江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181页。
    [4]《十三经注疏》,浙江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180-181页。
    [5]晏阳初:《九十自述》,宋恩荣主编:《晏阳初全集》(一),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第495页。
    [6]《圣经》(约翰福音3:16),中国基督教协会,2000年版,第165页。
    [7]《圣经》(诗篇145:9),中国基督教协会,2000年版。第993页。
    [8]《十三经注疏》,浙江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227页。
    [9]《十三经注疏》,浙江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165页。
    [10]《十三经注疏》,浙江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163页。
    [1]《十三经注疏》,浙江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1881页.
    [2]《圣经》(以西结书18章),中国基督教协会,2000年版,
    [3]《十三经注疏》,浙江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219页。
    [4]《十三经注疏》,浙江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14页。
    [5]《论语》,山西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173页。
    [6]刘利等译注:《春秋左传·襄公二十四年》,中华书局,2007年版。
    [7]《诗经·大雅·文王之什·文王》,中华书局,1980年版。
    [1]《十三经注疏》,浙江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1453页.
    [2]殷(?)主编:《尚书·多士》,当代世界出版社,2007年版。
    [3]《国语·鲁语上》,上海书店影印,1986年版。
    [4]田童心:《论“儒家的基督徒”》,儒家基督徒论坛(学术版),http://www.yuandao.com/dispbbs.asp?boardID=2&ID=30795&page=1
    [5]Admin:《儒教须知》,http://www.karlben.cn/article/04-12.htm
    [1]宋恩荣主编:《晏阳初全集》(一),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第117页。
    [1]《东方杂志》:第18-25卷.上海:东方杂志社,1920-1927.第19卷4号,第127页。
    [2]宋恩荣:《晏阳初全集》(一),湖南教育出版社,第122页。
    [3][台湾]吴相湘著:《晏阳初传》,台北:时报文化出版事业有限公司,1981年版,第36页。
    [1]朱泽甫著:《陶行知年谱》,安徽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第60页。
    [2]李渊庭、阎秉华著:《梁漱溟先生年谱》,南宁:广西师范大出版社,1991版,第78页。
    [3]詹一之主编:《晏阳初文集》,四川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第198页。
    [4]宋恩荣:《晏阳初全集》(一),湖南教育出版社,第116页。
    [5]董宝良编:《陶行知教育论著选》,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第9页。
    [6][美]杰罗姆B.格里德尔著,单正平译:《知识分子与现代中国》,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版,第323页。
    [7]陈宪光:《梁漱溟的乡村建设运动与中国现代化之路的探索》,载《华侨大学学报》,1999年,第2期。
    [1][美]杰罗姆B.格里德尔著,单正平译:《知识分子与现代中国》,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版,第323页。
    [2]林语堂著:《中国人》,上海:学林出版社,2000版,序言。
    [3]宋恩荣、熊贤君著:《晏阳初教育思想研究》,辽宁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372页。
    [4]宋恩荣:《晏阳初全集序言》,《晏阳初全集》(一),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第23页
    [1]宋恩荣主编:《晏阳初全集》(二),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第625页。
    [2]宋恩荣主编:《晏阳初全集》(二),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第304页。
    [1]吴相湘著:《晏阳初传——为全球乡村改造奋斗六十年》,湖南岳麓书社,2001年版,第76页。
    [2]晏阳初:宋恩荣主编:《晏阳初全集》(一)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第117-118页。
    [3]晏阳初:《九十自述》,宋恩荣主编:《晏阳初全集》(二)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第530页。
    [4]宋恩荣主编:《晏阳初全集》(二)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第367页。
    [1]宋恩荣主编:《晏阳初全集》(二)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第106页。
    [2]宋恩荣主编:《晏阳初全集》(二)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第36页。
    [3]宋恩荣主编:《晏阳初全集》(二)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第305页。
    [1]宋恩荣主编:《晏阳初全集》(二)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第210页。
    [2]宋恩荣主编:《晏阳初全集》(二)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第278-279页。
    [3]宋恩荣主编:《晏阳初全集》(一)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第175页。
    [4]宋恩荣主编:《晏阳初全集》(一)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第129页。
    [5]宋恩荣主编:《晏阳初全集》(一)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第121页。
    [1]宋恩荣主编:《晏阳初全集》(一)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第194页。
    [2]宋恩荣主编:《晏阳初全集》(一)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第198页。
    [3]宋恩荣主编:《晏阳初全集》(一)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第119页。
    [4]宋恩荣主编:《晏阳初全集》(二)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第405页。
    [5]宋恩荣主编:《晏阳初全集》(二)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第337页。
    [1]宋恩荣主编:《晏阳初全集》(二)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第542页。
    [2]宋恩荣主编:《晏阳初全集》(二)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第526-527页。
    [3]宋恩荣主编:《晏阳初全集》(一)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第116页。
    [4]宋恩荣、熊贤君著:《晏阳初教育思想研究》,辽宁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365页。
    [1]贾植芳,《狱里狱外》,上海远东出版社,1995年版,第69页。
    [2]胡平著:《国家的事》,人民日报出版社,2004年版,第415页。
    [3]宋恩荣主编:《晏阳初全集》(二)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第625页。
    [1]《改革开放的大功臣万里》,新浪网:http://vip.book.sina.com.cn/book/chapter_82991_55368.html
    [1]鲁迅:《且介亭杂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鲁迅全集》(六),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118页。
    [2]王琼:《论五四时期中国社会的公民观念启蒙》,载《北方论丛》,2008年第5期。
    [1]严复著:《原强》,璩鑫圭,童富勇:《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版,第278页。
    [2]严复:《原强》,璩鑫圭,童富勇编:《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版。第285页。
    [3]三联书店编辑:《陈独秀文章选编》(上),北京:三联书店,1984年版,第103页。
    [4]胡适:《易卜生主义》,载《新青年》第4卷6号,1918年6月。
    [5]陈独秀:《独秀文存》,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28页。
    [1]胡适:《胡适文集》(12),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806页。
    [2]李大钊:《李大钊全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28页。
    [3]王琼:《论五四时期中国社会的公民观念启蒙》,载《北方论丛》,2008年第5期。
    [4]宋恩荣:《晏阳初全集》(一),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第65页。
    [5]宋恩荣:《晏阳初全集》(一),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第65页。
    [1]滕大春著:《美国教育史》,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135页。
    [2]宋恩荣主编:《晏阳初全集》(一),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版,第247页。
    [3]宋恩荣主编:《晏阳初全集》(二),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版,第294页。
    [4]宋恩荣主编:《晏阳初全集》(一),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版,第386页。
    [5]宋恩荣主编:《晏阳初全集》(一),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版,第385页。
    [6]宋恩荣主编:《晏阳初全集》(一),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版,第269页。
    [7]宋恩荣主编:《晏阳初全集》(一),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版,第325页。
    [1]宋恩荣主编:《晏阳初全集》(一),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版,第325页。
    [2]宋恩荣主编:《晏阳初全集》(二),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版,第188页。
    [3]宋恩荣主编:《晏阳初全集》(一),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第117页。
    [4]吴相湘著:《晏阳初传——为全球乡村改造奋斗六十年》,岳麓书社,2001版,第221页。
    [5]宋恩荣主编:《晏阳初全集》(一),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第392页。
    [1]宋恩荣主编:《晏阳初全集》(二),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第296页。
    [2]宋恩荣主编:《晏阳初全集》(一),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第115页。
    [1]宋恩荣主编:《晏阳初全集》(一),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第124页。
    [2]宋恩荣主编:《晏阳初全集》(一),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第248-249页。
    [1]易希平:《臣民·新民·公民——浅论现代公民教育》,载《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5年第2期。
    [2]宋恩荣主编:《晏阳初全集》(一),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第168页。
    [3]宋恩荣、熊贤君著:《晏阳初教育思想研究》,辽宁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372页。
    [1]朱恩荣主编:《晏阳初全集》(一)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第168页。
    [1]宋恩荣主编:《晏阳初全集》(一),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第423页。
    [1]宋恩荣主编:《晏阳初全集》(二),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第136页。
    [2]何光沪:《公民社会与超越精神》,http://www.blogchina.com/20051231111122.html
    [1]赵晓:《有教堂的市场经济与无教堂的市场经济》,《新财经》http://hi.baidu.com/junzion/blog/item/8f2fd2c428dfb0af8226acbc.html
    [2]何光沪:《公民社会与超越精神》,http://www.blogchina.com/20051231111122.html
    [1]赵晓:《有教堂的市场经济与无教堂的市场经济》,《新财经》http://hi.baidu.com/junzion/blog/item/8f2fd2c428dfb0af8226acbc.html
    [2]赵晓:《有教堂的市场经济与无教堂的市场经济》,《新财经》http://hi.baidu.com/junzion/blog/item/8f2fd2c428dfb0af8226acbc.html
    [3]星岛环球网:http://www.stnn.cc/society_focus/200704/t20070402_505553.html
    [1]龙昊:《目前中国贫困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约3.7%》载《中国经济时报》,2006年10月27日头版。
    [2]宋恩荣主编:《晏阳初全集》(二),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第410页。
    [3]宋恩荣主编:《晏阳初全集》(一),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第19页。
    [4]宋恩荣主编:《晏阳初全集》(一),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第428-429页。
    [5]宋恩荣主编:《晏阳初全集》(一),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第354页。
    [1]宋恩荣主编:《晏阳初全集》(一),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第246页。
    [2]陶行知:《中国教育改造》,载《陶行知文集》,江苏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156页
    [3]宋恩荣主编:《晏阳初全集》(二),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第280-281页
    [1]宋恩荣主编:《晏阳初全集》(二),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第282页
    [2]宋恩荣主编:《晏阳初全集》(二),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第32页
    [3]宋恩荣主编:《晏阳初全集》(二),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第32-33页。
    [1]宋恩荣主编:《晏阳初全集》(二),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第33页
    [2]宋恩荣主编:《晏阳初全集》(二),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第34-35页
    [1]宋恩荣主编:《晏阳初全集》(一),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第258页
    [2]宋恩荣主编:《晏阳初全集》(一),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第142页
    [3]晏阳初:《定县实验》,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印行,1935年10月。
    [1]宋恩荣主编:《晏阳初全集》(一),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序言第19页
    [2]宋恩荣、熊贤君著:《晏阳初教育思想研究》,辽宁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369-370页。
    [3]宋恩荣主编:《晏阳初全集》(二),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第278页。
    [1]王芳芳:《对我国农业人力资本的思考》,载《技术与市场》,2005年,第4期。
    [2]杨东平:《对我国教育公平问题的认识和思考》,载《教育发展研究》,2000年,第8期。
    [3]李书磊著:《村落中的“国家”——文化变迁中的乡村学校》,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06页。
    [1]陈建华:《农村成人教育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载《成人教育》,2006年,第10期。
    [2]赵光辉、徐春利:《吉林省农民科技素质的调查与思考》,载《边疆经济与文化》,2006年,第7期。
    [3]高伟:《把培养新农民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红线”》,载《北方经济》,2008年,第2期。
    [1]高伟:《把培养新农民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红线”》,载《北方经济》,2008年,第2期。
    [1]宋恩荣:《晏阳初全集》(一),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第114-115页。
    [2]《中国公安加强培训促和谐》,载《参考消息》,2009年2月25日第8版。
    [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邓小平同志论教育》,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版,第174页。
    [1]侍建旻:《论欠发达国家农村成人教育及其对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启示》,载《农村教育》,2007年11月下,第33期。
    [1]温铁军:《“三农问题重中之重”与我国教育体制的适应性调整》,载《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第2期。
    [2]《中国公安加强培训促和谐》,载《参考消息》,2009年2月25日第8版。
    [3]http://iask.sina.com.cn/b/12725209.html?from=zzsy02
    [1]姜彦秋:《对农民实施教育是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之本》,载《理论建设》,2007年,第5期。
    [2]温铁军:《“三农问题重中之重”与我国教育体制的适应性调整》,载《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第2期。
    [3]《中国文盲呈上升趋势,总人数己超1.16亿》,载《星岛环球网》,http://www.stnn.cc/society focus/200704/t20070402 505553.html
    [1]温铁军:《“三农问题重中之重”与我国教育体制的适应性调整》,载《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第2期。
    [2]傅强:《高校参与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与思考》,载《新农村建设》,2008年,第1期。
    [1]宋恩荣、熊贤君著:《晏阳初教育思想研究》,辽宁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150页。
    [2]晏东升:《华西实验区总报告(1947年8月-1948年3月)》,第1-2页。
    1.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编辑部:《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5年版。
    2.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编辑部:《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卷一》,北京:中国大百科出版社,1987年版。
    3.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编:《中国现代教育大事记》(1919-1949),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
    4.尚海等主编:《民国史大辞典》,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1年版。
    5.王炳照、阎国华主编:《中国教育思想通史》(第6卷),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6.孙培青、李国钧主编:《中国教育思想史》(第3卷),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1.[美]赛珍珠著,宋恩荣编:《告语人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2.李济东、李志惠著:《晏阳初与定县平民教育》,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
    3.李景汉著:《定县社会概况调查》,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6年重印本。
    4.马秋帆、熊明安编:《晏阳初教育论著选》,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5.孟雷编著:《从晏阳初到温铁军》,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年版。
    6.宋恩荣、熊贤君著:《晏阳初教育思想研究》,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7.宋恩荣主编:《教育与社会发展——晏阳初思想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8.宋恩荣主编:《晏阳初全集》(一),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
    9.宋恩荣主编:《晏阳初全集》(二),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
    10.宋恩荣主编:《晏阳初全集》(三),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
    11.宋恩荣主编:《晏阳初文集》,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
    12.吴相湘著:《晏阳初传——为全球乡村改造奋斗六十年》,长沙:湖南岳麓书社,2001年版。
    13.晏阳初纪念文集编辑委员会编:《晏阳初纪念文集》,重庆:重庆出版社,1996年版。
    14.晏阳初著:《定县农民教育》,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印行。1932年版。
    15.晏阳初著:《定县实验》,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印行,1935年版。
    16.詹一之、李国英著:《一项为和平与发展奠基工程——平民教育之父晏阳初评介》,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4版。
    17.詹一之主编:《晏阳初文集》,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
    18.中共中央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19.中共中央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20.毛泽东著:《毛泽东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2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邓小平同志论教育》,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版。
    22.[捷]夸美纽斯著,傅任敢译:《大教学论》,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
    23.[美]阿尔法·施密特著,汪晓丹,赵巍译:《基督教对世界文明的影响》,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4.[美]保罗·蒂利希著,陈新权、王平译:《文化神学》,北京:北京工人出版社,1988年版,
    25.[美]比尔·布莱森著,严维明 陈邕译,《万物简史》,南宁:南宁接力出版社,2005年版,
    26.[美]费正清著:《剑桥中华民国史》,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
    27.[美]吉尔伯特·罗兹曼主编,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比较现代化课题组)译:《中国的现代化》,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28.[美]罗德尼·斯达克等著,高师宁等译:《宗教的未来》,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9.[美]斯蒂芬·曼斯菲尔德著,林淑贞译:《活出使命:布什总统的信仰》,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2006年版。
    30.[美]约翰·S.布鲁贝克著,王承绪译:《高等教育哲学》,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31.[美]David Aikman著,姚敏、王青山译:《布什总统的信仰历程》,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
    32.[美]阿尔文·施密特著,汪晓丹、赵巍译:《基督教对文明的影响》,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33.[美]约翰·罗尔斯著,何怀宏等译:《正义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
    34.[美]休斯顿·史密斯著,刘安云译:《人的宗教》,海南出版社,2006年版。
    35.[美]马克思·韦伯著.丁晓、陈维刚等译:《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7版。
    36.[美]简·杜威著,单中惠编译:《杜威传》,安徽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
    37.[美]克里夫·贝克著,詹万生等译:《学会过美好生活——人的价值世界》,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7年版。
    38.[英]博伊德、金合著,任宝祥译:《西方教育史》,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
    39.[英]弗兰西斯·培根著,龙婧译:《善待人生》,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40.[英]欧文(R.Owen)著:《欧文选集》(第2卷),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版。
    41.[英]阿诺德·汤因比著:《历史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42.[英]伯兰特·罗素著:《西方哲学史》,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
    43.[英]约翰·洛克著,傅敢任译:《教育漫话》,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44.[德]黑格尔著,贺麟、王太庆译:《哲学史讲演录》(第1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
    45.[日]多贺秋五郎著:《近代中国教育史料·民国编(中)》,台湾:文海出版社,1976年版。
    46.[瑞典]胡森著:《平等学校和社会改革的目标》,张人杰主编:《国外教育社会学基本文选》,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47.[瑞士]汉斯·昆著,杨德友译:《论基督徒》(上),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社,1998年第2版。
    48.[苏]阿尔森·古留加著,贾泽林等译:《康德传》,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
    49.[苏]苏霍姆林斯基著,杜殿坤译:《给教师的建议》,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年版。
    50.[后汉]许慎著:《说文》(现代版),北京:中国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51.[唐]房玄龄注:《管子》,北京图书出版社,2004年版。
    52.《论语》,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
    53.《圣经》,南京:中国基督教协会,2000年版。
    54.《诗经》,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版。
    55.《十三经注疏》,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56.陈梦家著:《殷墟卜辞综述》,北京:中华书局,1992版。
    57.老子著:《老子》,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
    58.刘利等译注:《春秋左传》,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版。
    59.孟子著:《孟子》,呼和浩特:远方出版社,2004年版。
    60.荀子著:《荀子》,呼和浩特:远方出版社,2004年版。
    61.杨天宇著:《礼记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
    62.殷(?)主编:《尚书》,北京:当代世界出版社,2007年版。
    63.左丘明著:《国语》,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
    64.《河北文史资料选辑》(第11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65.鲍霁主编:《梁漱溟学术精华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年。
    66.北京大学世界现代化进程研究中心编:《罗荣渠与现代化研究-罗荣渠教授纪念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67.曹兴、刘海涛著:《基督教在西方哲学中的浮沉》,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年版。
    68.常导直著:《平民主义与教育》,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年版。
    69.陈端志著:《五四运动之史的评价》,生活书店,1936年版。
    70.陈桂生著:《到中小学去研究教育——“教育行动研究”的尝试》,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 社,2000年版。
    71.陈小鸿著:《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北京:人民出版式社,2004年版。
    72.成有信主编:《教育学原理》,合肥:大象出版社,2005年版。
    73.单中惠、朱镜人主编:《外国教育经典解读》,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74.董小川著:《儒家文化与美国基督教新教文化》,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版。
    75.董保良、周洪宇主编:《中国近现代教育思潮与流派》,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76.费孝通著:《乡村重建》,民国丛书第三编,14册,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48年版影印。
    77.冯友兰著:《中国哲学史》,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
    78.赴法勤工俭学运动史料(第3册),北京出版社,1979年版。
    79.辜鸿铭著:《中国人的精神》,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80.顾长声著:《从马礼逊到司徒雷登:来华新教传教士评传》。上海书店出版社,2005年版。
    81.顾明远著:《中国教育的文化基础》,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82.郭沫若著:《郭沫若全集·历史编》(第1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83.郭蒸晨著:《梁漱溟在山东》,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02年版。
    84.郝文武著:《教育哲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85.何建斌、高荣耀、张会敏著:《农民教育理论与实践探讨》,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年版。
    86.胡适著:《胡适文存》(第3集卷9),合肥:黄山书社,1996年版。
    87.胡适著:《杜威先生与中国》,载《胡适文存》卷二,北京:亚东图书馆,1921年版。
    88.胡适著:《胡适留学日记》(三),北京:商务印书馆,1947年版。
    89.胡适著:《胡适文集》(12),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90.胡适著:《我们走哪条路》,载《中国问题》,西安:新月书店。1930年版。
    91.胡平著:《国家的事》,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04年版。
    92.华中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研究所:《陶行知全集》(第一卷),北京:湖南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
    93.黄绍(?)著:《五十回忆》,杭州,1945年刊。
    94.贾恩绂编:《定县志》(第2卷),1934年版。
    95.贾植芳著:《狱里狱外》,上海远东出版社,1995年版。
    96.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发达国家教育改革的动向和趋势》,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年版。
    97.金一鸣著:《教育原理》,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98.孔力飞著:《中华帝国晚期的叛乱及其敌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
    99.黎明著:《中国人性分析报告》,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3年版。
    100.李大钊著:《李大钊全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101.栗洪武著:《西学东渐与中国近代教育思潮》,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10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中文科:《教育——财富蕴藏其中》,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
    103.梁启超著:《新民》张品兴编:《梁启超全集》(第2卷),北京出版社,1999年版。
    104.梁启超著:《饮冰室合集》第一卷文集五,北京:中华书局,1936年版。
    105.梁漱溟著:《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106.梁漱溟著:《梁漱溟全集》(第二卷),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107.梁漱溟著:《乡村建设理论》,重庆:乡村书店,1939年版。
    108.刘昶著:《人心中的历史·前言》,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109.刘永谋、王兴彬著:《走近陈独秀:警醒中国人》,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5年版。
    110.鲁迅著:《且介亭杂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鲁迅全集》(六),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
    111.罗炳之著:《中国近代教育家》,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
    112.罗国杰著:《伦理学》,北京: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113.罗明嘉、黄保罗主编:《基督宗教与中国文化》,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114.罗荣渠著:《从“西化”到现代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115.马秋帆编:《梁漱溟教育论著选》,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116.茅于轼著:《中国人的道德前景》,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117.孟德斯鸠著:《论法的精神》(下册),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
    118.讴歌著:《协和医事》,北京:三联书店,2007年版,
    119.彭明著:《五四运动史》,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120.区应毓、张士充、施淑如、邹永恒、区方悦著:《教育理念与基督教教育观》,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121.三联书店编辑:《陈独秀文章选编》(上),北京:三联书店,1984年版。
    122.沈云龙编:《第三次教育统计图表》(民国四年),《近代中国史料丛刊三编》,第98册。
    123.石峻主编:《中国近代思想史参考资料简编》,北京:三联书店,1957年版。
    124.石中英著:《教育哲学导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25.舒新城编:《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三),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61年版。
    126.舒新城编:《中国新教育概况》,1928年4月,上海刊。
    127.宋志明、刘成有著:《批孔与释孔》,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28.孙培青主编:《中国教育史》,北京: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129.陶行知著,华中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研究主编:《陶行知全集(第二卷)》(1927-1935),武汉: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
    130.陶行知著,华中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研究主编:《陶行知全集(第三卷)》,(1936-1946),武 汉: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
    131.滕大春著:《美国教育史》,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132.田正平、李笑贤编:《黄炎培教育论著选》,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133.王先民著:《中国近代文化史续论》,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134.韦善美、马清和编:《雷沛鸿文集》(下册),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
    135.韦政通著:《儒家与现代中国》,台湾东大图书公司,1984年版。
    136.吴式颖主编:《外国教育史教程》,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137.熊明安主编:《中国当代教育实验史》,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138.熊明安主编:《中国近现代教育实验史》,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139.熊明安著:《中华民国教育史》,重庆:重庆出版社,1990年版。
    140.熊月之主编:《多元文化视野下的和谐社会》,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6年版。
    141.徐庆文著:《批判与传承——20世纪后半期的中国孔子研究》,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142.严复著:《原强》,璩鑫圭,童富勇编:《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版。
    143.杨东平著:《艰难的日出:中国现代教育的20世纪》,上海:文汇出版社,2003年版。
    144.于歌著:《美国的本质》,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06年版。
    145.余秀兰著:中《国教育的城乡差异——一种文化再生产现象的分析》,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146.余永德著:《农村教育论》,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147.袁振国著:《教育原理》,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48.张朋园著:《知识分子与近代中国的现代化》,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
    149.张人杰主编:《国外教育社会学基本文选》,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150.章启群著:《伽达默尔传》,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151.赵祥麟、王承绪编译:《杜威教育论著选》,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年版。
    152.郑大华著:《梁漱溟学术思想评传》,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
    153.郑大华著:《民国乡村建设运动》,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
    154.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陶行知教育文选》,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
    155.朱永新著:《沟通与融合——中国近代教育思想史》,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156.筑波大学教育学研究会编:《现代教育学基础》,上海教育出版社,1986年版。
    1.鲍玉仓:《定县模式述论》,河北大学(硕士论文),2004年6月。
    2.编辑部:《陶行知研究应在方法论上有所创新》(笔谈),载《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5 年第1期。
    3.曹天忠:《1930年代乡村建设派别之间的自发互动》,载《学术研究》,2006年第3期。
    4.陈敬:《从<告语人民>看晏阳初与赛珍珠的文化共识》,载《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5期。
    5.陈独秀:《敬告青年》,载于《青年》创刊号,1915年9月。
    6.陈鹤琴:《语文体应用字汇》(《新教育》第5卷第5期,1922年12月刊)
    7.陈建翔:《试论“新平民教育”的价值取向》载《理论经纬》,2007年第7期。
    8.陈竞芬:《略论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及其启示》,载《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第2期。
    9.陈竞蓉:《孟禄与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教育》,载《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年第1期。
    10.陈竞蓉:《民国时期教育救国思潮新探》,载《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第5期。
    11.陈开先:《梁漱溟乡村建设实践及其现代意义》,载《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6期。
    12.陈里特:《参战华工》(《海外》月刊第21期。中华民国二十三年六月南京刊行)
    13.陈立廷:《太平洋国交讨论会第一次会议》载《东方》杂志第22卷第19号,1925年10月,上海刊。
    14.陈敏:《晏阳初的平民教育思想及其实践的当代启示》硕士论文,广西师范大学2003年12月。
    15.陈庆璠:《近代新学体制与城乡分离的加剧——世纪前期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的乡村问题》,载《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8期。
    16.陈双华:《试论农村职业教育与农村扶贫——黄炎培“先富后教”、“富—教—治”农村教育思想的启示》,载《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年第4期。
    17.陈拥贤:《农村职业教育为“三农”服务的探讨》,载《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4年第22期。
    18.陈遇春、朱宏斌等:《民国初年农民教育观探析》,载《中国农业教育》,2002年第4期。
    19.池家西:《晏阳初与陶行知平民教育实践和思想比较》,载《黔西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第3期。
    20.储朝晖:《全球化视野中的中国乡村教育边缘化问题研究》,载《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2年第5期。
    21.崔大华:《梁漱溟:一种文化自觉》,载《孔子研究》,2004年第5期。
    22.崔玉婷:《异源同流 和而不同——梁漱溟、陶行知乡村教育思想比较研究》,载《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年第1期。
    23.邓世勇 朱启臻:《民国乡村建设派思想及其实践对现代农技推广工作的启示》,载《中 国农有技术推广》,2004年第1期。
    24.第七届全国教育会联合会纪略,《教育》杂志第14卷,1922年第1期。
    25.堵述初:《平民教育运动在定县》,《河北文史资料》,1983年第11期。
    26.杜俊华:《抗日战争时期的大后方平民教育运动——以新都实验县为中心》,四川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3年。
    27.冯锐:《平民总会兴办乡村平民生计教育之理由方法及现状》(《教育》第19卷第9号,1927年9月,上海刊)
    28.傅强:《高校参与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与思考》,载《新农村建设》,2008年第1期。
    29.傅保琛:《到四川后的回顾与前瞻》,《民间》半月刊第4卷第1期。1937年5月10日刊。
    30.傅保琛:《平民教育之魔力》,载《民间》,第1卷第12期,1935年1月,北平刊。
    31.傅葆琛:《乡村平民教育大意》(《教育》杂志第19卷第9号,1927年9月。
    32.高伟:《把培养新农民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红线”》,载《北方经济》,2008年第2期。
    33.高德胜:《道德教育回归生活的基本问题辨析》,载《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5期。
    34.高耀明:《从高等教育通向农村角度论乡村教育运动》,载《江苏高教》,1999年第1期。
    35.苟翠屏:《卢作孚、晏阳初乡村建设思想之比较》,载《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5期。
    36.苟欢迎:《民主参与和地方自治制度建设研究》硕士论文,西北大学,2006年8月。
    37.谷斯涌:《晏阳初与张学良的一段交情》,载《炎黄春秋》,2004年第12期。
    38.关威:《近代教育救国思想述论》,载《晋阳学刊》,1999年第4期。
    39.郭耿玉:《略论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载《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3期。
    40.韩震:《略论人的价值的含义和特点》,载《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8年第4期。
    41.韩飞舟:高等教育学费与教育公平》,载《江苏高教》,2006年第1期。
    42.韩文昆,王元琪:《二三十年代中国农民田赋负担及农家生活贫困化分析》,载《陕西经贸学院学报》,2000年第4期。
    43.韩增新、白玉冬:《主体性德育与主体性道德人格》,载《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
    44.郝锦花、王先明:《清末民初乡村精英离乡的“新学”教育原因》,载《文史哲》,2002年,第5期。
    45.何建华、于建嵘:《近二十年来民国乡村建设运动研究综述》,载《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05年第3期。
    46.洪俊:《农村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价值取向——兼论农村教育必须坚持为“三农”服务》,载《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4期。
    47.候建新:《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农村经济调查与研究评述》,载《史学月刊》,2000年第4期。
    48.胡适:《易卜生主义》,载《新青年》第4卷6号,1918年6月。
    49.黄仁贤:《论黄炎培大职业教育思想对我国当今职业教育改革的启示》,载《教育科学》,1997年第1期。
    50.黄升任:《对“教育救国论”的再认识》,载《探索与争鸣》,1999年第7期。
    51.黄孝昌:《八年抗战,新都人民的苦难与贡献片断》,《新都文史》第8期。
    52.霍玉敏:《论陶行知乡村教育思想》,载《理论导刊》,2005年第10期。
    53.季芳桐:《农村革命与乡村建设之比较》,载《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第3期。
    54.贾可卿:《梁漱溟乡村建设实践的文化分析》,载《北京大学学报》,2003年第1期。
    55.姜伏莲:《论教育研究主体与实践主体的合一性》,载《集美大学学报》,2008年第1期。
    56.姜新生:《论农村成人教育可持续发展的策略》,载《成人教育》,2008年第2期。
    57.姜彦秋:《对农民实施教育是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之本》,载《理论建设》,2007年第5期。
    58.蒋纯焦:《密切农村教育与农村社会的关系——试析陶行知乡村教育思想的现代价值》,载《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年第4期。
    59.蒋纯焦:《试析陶行知乡村教育思想对新农村建设的启示》,载《教育发展研究》,2006年第5B期。
    60.蒋伟国:《抗战时期平教会的农民抗战教育》,《民国档案》,1996年第1期。
    61.靳玉乐、王牧华:《亘古永存的火种 通往新世纪的桥梁——论晏阳初的人文精神》,载《重庆工学院学报》,2001年第6期。
    62.孔国庆:《和谐社会视域中的教育公平》,载《理论学刊》,2008年第2期。
    63.孔祥成:《试析农民离村与乡村观念变革——以20世纪20)30年代的江苏为例》,载《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5期。
    64.劳凯声:《平民教育:从弱者出发的意识与行动》,载《中国教师》,2007年第2期。
    65.雷文:《70年前,全世界瞩目的成都人》,《成都日报》2002年7月22日。
    66.黎光寿:《翟城试验:寻梦中的诺亚方舟》,载《中国改革·农村版》,2004年第2期
    67.李涛:《控知识分子的文化转型——以晚清民国教育家群体为例》,载《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4期。
    68.李凤琴:(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北方十省农民离村问题研究——以华北地区山东、山西、河南、河北为重点》,载《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4年6月,第19卷第2辑。
    69.李庚靖:《试述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载《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6期。
    70.李庚靖:《中国陶行知研究80年概述》,载《广西师院学报》(哲学版)2002年第1期。
    71.李国忠:《苏维埃运动、乡村建设运动与中国农村的社会变迁比较》,载《赣南师范学院 学报》2002年第5期。
    72.李景汉:《农地高利贷的调查》,《民间》半月刊第一卷,第14期。
    73.李善峰:《传统儒学现代化的一次努力——以梁漱溟的理论和实践为个案的研究》,载《孔子研究》,2004年第5期。
    74.李书磊著:《村落中的“国家”——文化变迁中的乡村学校》,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75.李天纲:《从“文化多样性”看民间信仰的合法性》,载《上海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
    76.李文珊:《晏阳初梁漱溟乡村建设思想比较研究》,载《学术论坛》,2004年第3期。
    77.李先伦:《韩复榘支持梁漱溟乡村建设原因探析》,载《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3期。
    78.李在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福建乡村建设运动的社会背景探析》,载《党史研究与教学》2002年第3期。
    79.李在全:《国难中的乡村事业:抗战时期四川的乡村建设运动——以平教会为中心的考察》,载《天府新论》,2006年第2期。
    80.李在全:《抗战时期湖南的乡村建设运动——以平教会为中心》,载《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6年第2期。
    81.廖其发:《论21世纪我国教育史学科发展的方向与任务》,载《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5月第27卷,第3期。
    82.林良夫:《民国时期教育家群体特征论析》,载《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9年第4期。
    83.刘斌:《梁漱溟投身山东乡村建设原因考析》,载《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第3期。
    84.刘芳:《20世纪20-30年代江苏农民离村原因探析》,载《史林》,2004年第3期。
    85.刘强:《中国当代乡村教育的文化困境》,载《广东教育》,2006年第九期。
    86.刘影:《从新农村建设政策看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现代性》,载《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5期。
    87.刘铁芳:《走向交往对话的道德教育》,载《高等教育研究》,2003年第6期。
    88.刘旺华:《民国时期乡村建设的现代化意义》硕士论文,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9月。
    89.刘晓敏:《晏阳初“定县实验”中的参与式发展理念与方法研究》(硕士论文),河北林业大学,2004年8月。
    90.刘秀江:《梁漱溟的生命哲学观与乡村教育理论述评》,载《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8年,第3期。
    91.刘尧:《当代高等教育的十大特点》,载《江苏高教》,1997年第4期。
    92.刘重来:《民国时期乡村建设运动述略》,载《重庆社会科学》,2006年第5期。
    93.龙昊:《目前中国贫困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约3.7%》载《中国经济时报》,2006年10月27日头版。
    94.陆学艺:《中国“三农”问题的由来与发展》,载《当代中国史研究》,2004年第3期。
    95.罗素:《在1920年新学会欢迎会上的答词》,《罗素月刊》第一期附录。
    96.罗志田:《西方的分裂:国际风云与五四前后中国思想的演变》,载《中国社会科学》,1999年第3期。
    97.罗志田:《走向“政治解决”的“中国文艺复兴”》,载《近代史研究》,1996年第4期。
    98.毛应章:《定县平民教育考察记》,南京,1932年10月刊,自序。
    99.孟禄:《共和与教育》,载《新教育》第4卷,1922年第4期。
    100.孟禄演讲:教育与实业之关系,《新教育》第4卷,1992年第4期。
    101.苗春德、张光辉:《论中国“乡村教育”运动先驱者的现代教育观》,载《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5期。
    102.苗春德:《论20世纪上半叶“乡村教育”运动的基本特点》,载《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1期。
    103.牛淑萍:《略论乡村教育运动及其现实启迪》,载《高等农业教育》,1999年第7期。
    104.潘光旦:《说乡土教育》:潘乃谷、潘乃和主编:《潘光旦文集》,光时日报出版社,1990年版。
    105.裴孝贤:《宗教在美国社会中的地位》,载《交流》,2000年第1期。
    106.彭明:《五四运动与20世纪的中国》,《中共党史研究》,1999年第3期。
    107.彭建华:《德育回归生活:德育困境的突破》,载《内蒙古电大学刊》,2008年第4期。
    108.戚万学、唐汉卫:《教师专业化时代的教师人格》,载《教育研究》,2008年第5期。
    109.桑东华:《五四时期知识分子对教育发展的贡献》,载《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3期。
    110.沙东迅:《陈独秀在广东的教育思想与实践》,载《华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年第3期。
    111.石中英:《教育公平的主要内涵与社会意义》,载《中国教育学刊》,2008年第3期。
    112.时广东:《梁漱溟、毛泽东关于中国社会改造思想的趋同和差异》,载《社会科学研究》,1996年第6期。
    113.史万兵、邓永刚:《论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农村职业教育发展对策》,载《辽宁农业科学》,2003年6期。
    114.史振厚:《晏阳初乡村改造思想初探》(硕士论文),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9月。
    115.史振厚:《晏阳初乡村改造思想形成的理论背景》,载《河南社会科学》,2004年第4期。
    116.侍建旻:《论欠发达国家农村成人教育及其对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启示》,载《农村教育》, 2007年11月下,第33期。
    117.四川省档案馆档案,档案名称:新都实验县半年来之工作,档案类别:民国时期的四川政治,民国二十六年(公元1937年)十一月十一日的《四川省政府公报》第98期。
    118.宋恩荣:《“世界公民”——晏阳初与赛珍珠》,载《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年第4期。
    119.宋恩荣:《梁漱溟在中国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的思考》,《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8年第4期。
    120.宋恩荣:《晏阳初对中国现代化与本土化的思考》,载《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8年第2期。
    121.孙诗锦、龙秀清:《晏阳初研究的回顾与展望》,载《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2期。
    122.汤茂如:《平民教育运动的经过》(《教育》杂志第19期第9号。1927年9月,上海刊)第3页。
    123.唐献玲:《晏阳初平民教育思想研究》(硕士论文),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10月。
    124.陶行知:《长江流域平民教育运动之性质组织及方法》,载《平民教育》,1923年12月,第71期。
    125.陶行知:《行知书信》(1929年,上海刊)。
    126.田成刚:《晏阳初:农民问题的理论与实践》硕士论文,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7月。
    127.田正平:《论民国时期的中外人士教育考察——以1912年至1937年为中心》,载《社会科学战线》2004年,第3期。
    128.童富勇:《论乡村教育运动的发轫兴盛及其意义》,载《浙江学刊》,1998年第2期。
    129.王琦:《晏阳初乡村教育实践的现代价值》硕士论文,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7月。
    130.王琼:《论五四时期中国社会的公民观念启蒙》,载《北方论丛》,2008年第5期。
    131.王芳芳:《对我国农业人力资本的思考》,载《技术与市场》,2005年第4期。
    132.王国宁:《论晏阳初乡建思想的科学性与民主性特征》,载《河南社会科学》,2004年第4期。
    133.王巨光:《试论梁漱溟的新教育探索》,载《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1期。
    134.王先民:《“经世学”于近代“新学”的发端》,载《社会科学战线》,2000年第4期。
    135.王先明、李伟中:《20世纪30年代的县政建设与乡村社会变迁——以五个县政建设实验县为基本分析样本》,载《史学月刊》,2003年第4期。
    136.王先明:《中国近代绅士阶层的社会流动》,《历史研究》1993年第2期。
    137.王宪政:《晏阳初与定县平民教育实验区》,载《光明日报》,2002年3月23日。
    138.王秀霞:《民国时期的女子职业教育思想》,载《理论学刊》,2005年第9期。
    139.王颖慧:《进步主义”教育思潮及其现实意义》,载《铜陵学院学报》,2006年第5期。
    140.卫春梅:《农村三人行——毛泽东、梁漱溟、费孝通思想对于当前农村问题的借鉴意义》,载《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2期。
    141.温铁军、于建嵘等:《中国大陆乡村建设运动》,载《开放时代》2003年第2期。
    142.温铁军:《“三农问题重中之重”与我国教育体制的适应性调整》,载《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第2期。
    143.温铁军:《中国大陆的乡村建设》,载《开放时代》,2003年2月。
    144.温铁军:《中国的问题根本上是农民问题》,载《学习月刊》,2007年第1期。
    145.吴洪成:{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的乡村教育实验》,载《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5期。
    146.吴健敏:《杜威的教育思想对20世纪中国教育改革的影响》,载《教育评论》,2001年第6期。
    147.吴星云:《民国乡村建设与中国农村现代化路径》,载《广东社会科学》,2006年第6期。
    148.新都实验县县政府秘书处编:《新都实验县县政月报》第1期,(1938年1月)。
    149.新都实验县政府秘书处编印:《新都实验县县政建设现况》,民国二十七年(公元1938年)九月;成都市新 都区档案局,历史档案,全宗号:10案卷号:197。
    150.新都实验县县政府秘书处编:《新都实验县县政月报》第一期,成都书院南街协美印刷局印,1938年1月31日出版。
    151.熊吕茂:《近十年来梁漱溟研究综述》,载《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7年第7期。
    152.熊西佛:《定县农村戏剧的现在与将来》,《民间》半月刊第三卷,第12期。
    153.熊贤君:《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探微》,载《教育研究》,1999年第11期。
    154.胥仕元:《教育:梁漱溟乡村建设之途径》,载《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05年第3期
    155.徐小洲、张敏:《杜威对赫尔巴特思想的批判与继承》,载《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7年第1期。
    156.徐秀丽:《民国时期的乡村建设运动》,载《安徽史学》,2006年第4期。
    157.徐秀丽:《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扫盲运动的历史考察》,载《近代史研究》2002年第6期。
    158.许瑞泉:《黄炎培的农村改进理论与晏阳初乡村建设思想比较》,载《科技信息》,2006年,第7期。
    159.薛伟强:《晏阳初研究80年》,载《河北学刊》,2006年第2期。
    160.鄢烈山:《超越怜悯:平民教育家晏阳初的实践及其精义》载《南方周末》,2003年7月24日。
    161.颜俊儒、罗林:《中国乡村建设运动启示录——以民国乡建两大模式为例》,载《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第6期。
    162.晏东升:《华西实验区总报告(1947年8月-1948年3月)》。
    163.晏阳初、傅若愚编:《平民千字课》(1922年2月,上海“中华基督教青年会全国协会”刊) 《弁言》《编辑大意》。
    164.晏阳初:《平民教育新运动》,载《新教育》第5卷第5期,1922年12月。
    165.晏阳初:《如何建设新四川》,《民间》半月刊第3卷第12期,1936年10月25日。
    166.晏阳初:《十年来的中国乡村建设》,载《十年来的中国》,商务印书馆,1937年版。
    167.晏阳初:《在定县全城识字运动会上的讲话》,载《农民》旬刊1931年第6卷第21期。
    168.晏阳初讲述:《平民教育》(《新教育》第7卷第2-3期,1923年10月,上海刊)。
    169.晏阳初演讲:《“误教”与“无教”》(《民间》第3卷第14期,1936年11月25日刊)。
    170.杨林:《关于成人教育的目的和功能的思考》,载《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3期。
    171.杨东平:《“公平的发展”:一种新的教育发展观》,载《江苏高教》,2007年第1期。
    172.杨东平:《对我国教育公平问题的认识和思考》,载《教育发展研究》,2000年第8期。
    173.杨东平:《重提“穷人教育学”》,载《中国新闻周刊》2007年第10期。
    174.杨东平:《重温“平民教育”的精神》,载《中国农村教育》2007年第7期。
    175.杨金土:《职业教育兴衰与新旧教育思想更替——百年职业教育回顾》,载《教育发展研究》,2002年第2期。
    176.杨开道:《我国农村生活衰落的原因和解救的方法》,载《东方杂志》第24卷16号。
    177.杨孝容:《“创造新文化,救活旧农村”——略论梁漱溟乡村民众教育思想》,载《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年第4期。
    178.叶蓬:《人的全面发展与伦理教育》,载《广东社会科学》,1998年第1期。
    179.易希平:《臣民·新民·公民——浅论现代公民教育》,载《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5年第2期。
    180.尹倩:《试析20世纪30年代的“以农立国”论》,载《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第3期。
    181.于建嵘:《乡村建设运动对农村政治结构的影响——对湖南省衡山县的实证研究》,载《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第2期。
    182.于书娟:《欧洲“新教育运动”与中国“乡村教育运动”之异同》,载《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3年第2期。
    183.曾昭伟:《论晏阳初教育思想的时代意义》,载《湖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0年第3期。
    184.张宛:《晏阳初教育思想及对当今成人教育的启示》,载《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
    185.张彬、李(更生):《中国农村教育改革的先声——对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乡村教育运动的再认识》载《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5期。
    186.张鸣:《20世纪开初30年的中国农村社会结构与意识变迁——兼论近代激进主义发生发展的社会基础》,载《浙江社会科学》,1999年第4期。
    187.张燕:《雷沛鸿与晏阳初乡村教育实验比较》,载《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2期。
    188.张保臣:《论农村教育与农业发展的关系》,载《教育探索》,2002年第4期。
    189.张秉福:《旧中国乡村建设的三位探索者》,载《炎黄春秋》,2006年第4期。
    190.张秉福:《民国时期三大乡村建设模式:比较与借鉴》,载《新疆社会科学》2006年第2期。
    191.张国强、钟飞辰:《试论二三十年代的平民教育运动》,载《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年第6期。
    192.张海英:《“县政改革”与乡村建设运动的演进》,载《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3期。
    193.张惠娟:《评晏阳初的乡村教育思想》,载《教育探索》,2005年第8期。
    194.张荣禄:《试评五四时期“教育救国”思潮》,载《唐都学刊》,1996年第3期。
    195.张泰山:《20世纪30年代前后的中国农村经济调查与成果回顾》,载《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1期。
    196.张天宝、姚辉:《我国近现代“教育救国思想”述评》,载《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年第3期。
    197.张卫军:《评晏阳初平教会乡村建设的实践和理论》载《济宁师专学报》2002年第2期。
    198.张珍珍,王开琳:《晏阳初女子教育思想述评》,载《邢台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
    199.章元善、许仕廉编:《乡村建设实验》第一集,上海,1934年刊。
    200.赵光辉、徐春利:《吉林省农民科技素质的调查与思考》,载《边疆经济与文化》,2006年第7期。
    201.赵建平:《晏阳初乡村改造思想对新农村建设教育问题的启示》,载《农村经济》,2006年,第12期。
    202.赵晓林:《20世纪二三十年代“乡村教育运动”的特点及其现实启迪》,载《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2期。
    203.赵雪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解决的几个问题—访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院长温铁军》,载《中国金融》,2005(22)。
    204.赵英兰:《农民离村与近代中国社会》,载《史学集刊》,2001年第3期。
    205.赵玉霞:《论二三十年代中国的平民教育运动》,载《山东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第2期。
    206.郑大华:《关于民国乡村建设运动的几个问题》,载《史学月刊》,2006年第2期。
    207.郑杭生 张春:《晏阳初:平民教育从中国到世界的历程》,载《江苏社会科学》,2004年第2期。
    208.郑杭生、李迎生:《中国早期社会学中的乡村建设学派》,载《社会科学战线》,2000年第3期。
    209.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河北省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河北文史资料选辑》(第11辑),1981年。
    210.中华民国大学院:《全国教育会议报告》,1928年南京刊。
    211.周晔:《<新教育>与中国教育近代化》,载《高等教育研究》,2005年第1期。
    212.周贝隆:《百年回首 试论“教育救国”》,载《理论探讨》,1999年第4期。
    213.周春燕:《民国时期平民教育派对中国出路的探索》,载《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第4期。
    214.周谷平、陶炳增:《20世纪初乡村教育思想形成的历史回顾与思考》,载《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年第5期。
    215.周逸先、宋恩荣:《中国乡村建设运动及其历史启示》,载《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年第2期。
    216.周逸先:《晏阳初平民教育与乡村改造方法论初探》,载《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2年第3期。
    217.周志毅:《传统、理想与现实的变奏——20世纪20、30年代中国农村教育的变迁》,载《杭州师范学院学报》,1999年第2期。
    218.朱冬梅:《乡村建设运动与女子和风俗改良》,载《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2002年第3期
    219.朱汉国:《一份可资借鉴的遗产——论梁漱溟乡村建设的现实意义》,载《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第6期。
    220.朱启臻:《晏阳初平民教育实践对现代农民教育的启示》,载《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总44期,2001年第3期。
    1.《中国文盲呈上升趋势 总人数已超1.16亿》,载《星岛环球网》,http://www.stnn.cc/society_focus/200704/t20070402_505553.html
    2.何光沪:《公民社会与超越精神》,http://www.blogchina.com/20051231111122.html
    3.李向平:《中国信仰与当代中国人的信仰重建》,儒家基督徒论坛(学术版),http://rjjdt.bokee.com/6834383.html
    4.刘老石:《农村的精神文化重建与新乡村建设的开始》,晏阳初乡村建设学院http://www.yirr.ngo.cn/indexH10.htm
    5.潘家恩:《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历史乡建?》,晏阳初乡村建设学院:http://www.yirr.ngo.cn/indexH26B.htm。
    6.田童心:《论“儒家的基督徒”》,儒家基督徒论坛(学术版),http://www.yuandao.com/dispbbs.asp?boardID=2&ID=30795&page=1
    7.赵晓:《有教堂的市场经济与无教堂的市场经济》,载《新财经》,http://hi.baidu.com/junzion/blog/item/8f2fd2c428dfb0af8226acbc.html
    8.《奥巴马政府教育发展战略—为每一个美国人提供世界一流教育》,http://blog.sina.com.cn/s/blog_59d698c90100bsmb.html
    9.新浪网:《改革开放大功臣万里》,http://vip.book.sina.com.cn/book/chapter_82991_55368.html
    10.讴歌:《1930年代的“赤脚医生”》,载《光明网》,ttp://www.gmw.cn/content/2008-06/12/content_788705.htm
    11.邱建生:《平民教育与新农村建设》载《三农中国》,http://www.snzg.cn/article/show.php?itemid-7801/page-1.html
    1.《邓颖超会见晏阳初博士》,载《人民日报》,1985年9月21日,第1版。
    2.曹勇、刘向晖:《被“鸡头”改变的村庄》,载《南方周末》,2002年12月19日。
    3.刘学斤:《77年前的“定县实验”》,载《燕赵都市报》,2003年8月24日,第4版。
    4.杨东平:《农村教育:“离农”和“为农”的教育》,载《中国教育报》,2005年1月14日,第6版。
    5.周济.《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载《中国教育报》,2007年10月1日,第1版。
    6.曹海东:《新农村建设:农民集体失语?》,载《南方周未》,2007-7-5,C18、19。
    7.朱启臻:《农民教育问题要有战略思考》,载《农民日报》,2008年11月25日。
    8.《中国公安加强培训促和谐》,载《参考消息》,2009年2月25日,第8版。
    1.George Sarton:Introduction to the History of Science(Baltimore:WillWilkins,1927).
    2.Auchincloss,Ellened:The Mass Education Movement in China;1929-1939.A Constructive Decade(July,1939.Manuscript).
    3.Christopher Dawes,Religion and Rise of Western Culture(London:Sheed and Ward,1950).
    4.Thomson Jr.,James C:While China Faced West---American Reformers in Nationalist China:1928-1937.Harvard University Press,Cambridge,Mass,1969.
    5.Kenneth Dean:Taoism and Popular Cults in Southeast China,Princeton,1993.
    6.Fernand Braudel,A History of Civilization,trans.Richard Mayne New York:Penguin Books,1994.
    7.Robert Wuthnow:The Encycolopediao of Politics and Religion(London:Rout-edge,1998).
    8.Sun Qilin,Kong Kai.The balanced development of basic education in the context of globalization.Higher Education Press,co-published with Springer-Verlag GmbH.Nov.10,2006.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