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新时期大学生雷锋精神教育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在21世纪新的历史时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如何在国际国内形势深刻变化的情况下,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是时代的重大课题。雷锋精神是一面永不褪色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思想政治教育珍贵资源。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展大学生雷锋精神教育研究对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进一步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从而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充分的智力和人才支持,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论文研究的主题是雷锋精神教育,教育对象是大学生,历史阶段是21世纪的新时期。论文详细回答了对新时期大学生开展雷锋精神教育“是什么(基本概念、基础理论)、为什么教育(价值、意义)、教育什么(目标、内容)和怎么教育(方法、路径)”等基本问题。论文遵循归纳问题-分析原因-提出对策的研究思路,采用文献研究、比较分析和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对雷锋精神教育的基础理论、基本历程和现实意义、新时期大学生雷锋精神教育的现状与影响因素、新时期大学生雷锋精神教育的理论基础以及新时期大学生雷锋精神教育的目标和内容、方法和路径等进行了全面、深入、系统的研究。论文共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第一章绪论。论述了论文的选题原因、研究意义,综述了国内外相关研究状况、研究趋势和研究存在的不足,随后说明并介绍了论文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研究创新。本文认为,新时期大学生雷锋精神教育研究有两个方面的意义:一是论文对雷锋精神、大学生雷锋精神教育概念的界定,雷锋精神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思想渊源、基本特征的归纳,大学生雷锋精神教育基本历程与现实意义的探讨,新时期大学生雷锋精神教育现状与影响因素的分析以及新时期大学生雷锋精神教育目标与内容体系、方法与路径体系的构建等可以丰富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内容;二是,论文提出的新时期大学生雷锋精神教育内容、教育目标、教育方法和教育路径,可以丰富和创新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经验。论文归纳了国内关于雷锋精神教育的研究特点,考察了关于本选题的研究现状,包括雷锋精神概念、内涵、本质(实质)和核心、特征、思想渊源、时代价值、弘扬路径以及大学生雷锋精神教育,还检索了国外关于志愿精神培育的研究现状。作者认为,学术界对新时期大学生雷锋精神教育还缺乏全面、系统和深入研究。迄今为止,还没有一部关于新时期大学生雷锋精神教育方面的专著。本文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遵循归纳问题-分析原因-提出对策的研究思路,综合运用哲学、教育学、伦理学和社会学等学科的相关知识,采用文献研究、比较研究和问卷调查等方法研究新时期大学生雷锋精神教育问题,其研究成果是对雷锋精神教育研究的补充和深化。
     第二部分是论文的基础理论和逻辑前提部分。主要包括第二章和第三章。
     第二章概述了雷锋精神教育基础理论。主要包括:界定了雷锋和雷锋精神等关键概念;讨论了雷锋精神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思想渊源以及基本特征并确定了雷锋精神内涵、辨析了雷锋精神与思想政治教育、雷锋精神与志愿精神等几对概念。本文认为,雷锋精神就是以共产主义战士雷锋的名字命名的、以雷锋的言行实质为基本内容并在社会主义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概括化和系统化的雷锋式先进群体言行的理论总结。它具有实践性、先进性、群众性、时代性和人本性五个特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中国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是雷锋精神的三大思想渊源。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良好的党风、民风、社风是雷锋精神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最后对大学生雷锋精神教育概念进行了界定并辨析了雷锋精神与志愿精神、雷锋精神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等几对概念。
     第三章主要论述了雷锋精神教育的基本历程和现实意义。雷锋精神教育的基本历程可以提供历史的借鉴,雷锋精神教育的现实意义是本论文的逻辑前提。第三章遵循从历史到现实、从宏观到微观的思路,总结了雷锋精神教育基本历程的三个阶段: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时期以及新世纪,归纳了雷锋精神教育历程中表现的三个主要特点:教育理念上由单向利他的“以他为本”转向互利共赢的“以人为本”、教育内容上由单一层次纯粹的“学雷锋做好事”到多层次生活化的学雷锋以及实践方式上由简单模仿雷锋的外在行为转为努力学习其内在的精神实质。在此基础上,归纳了准确把握雷锋精神的内涵和实质、与时代特点和时代精神紧密结合、不断创新内容和形式以及加强领导、创新体制机制等四个历史启示。最后还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论述了新时期大学生雷锋精神教育对于社会发展和大学生个体发展的现实意义。论文认为,新时期大学生雷锋精神教育具有对社会发展四个方面的现实意义: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可靠接班人、培育国家创新型人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及实现中国社会可持续发展等。在微观角度,论文认为新时期大学生雷锋精神教育具有培养个体政治素质、构建个体精神家园、养成个体德性和实现个体可持续发展等大学生个体发展的四方面现实意义。
     第三部分是论文的主体部分,遵循归纳问题-分析原因-提出对策的逻辑思路,全面考察了新时期大学生雷锋精神教育现状与影响因素、理论基础、目标与内容以及方法与路径。主要包括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和第七章。
     第四章是现状调查和分析部分。在这一部分,论文从历史角度和实证调研的角度全面考察了新时期大学生雷锋精神教育的现状与影响因素。从历史上看,大学生是历次学雷锋活动的主体,充当着急先锋的角色,同时,学雷锋活动也促进了大学生的成长,造就了数以百万计的新中国的建设人才。从实证调研的角度,分析得出如下结论:新时期大学生对雷锋精神的认同心态复杂;存在对雷锋精神价值、雷锋精神内涵和作用认知模糊和消极状况;在突发事件中表现慎重和犹豫。论文也总结了新时期大学生雷锋精神教育中途径多样、课堂讲授途径发挥重要作用以及公益活动的载体创新等三条成功经验并归纳了教育资源整合乏力、方法途径单一和长效机制缺失等三个主要问题。论文分析新时期大学生雷锋精神教育的客观和主观影响因素认为,客观方面的影响因素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弱化性、道德环境的制约性、网络的冲击性和传统学雷锋活动的局限性等;主观方面的影响因素有大学生心理的未成熟性、趋功利的价值观和随波逐流的认知倾向等。
     第五章,阐述了新时期大学生雷锋精神教育的理论基础。包括马克思主义的有关理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青年教育思想和当代中国思想政治教育理论。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观点有: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生价值是人的本质的外化;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每个人”、人的社会关系、人的活动和能力以及人的个性的自由全面发展等。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认为:“工人本来也不可能有社会民主主义意识。这种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输进去。”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还系统阐述了灌输的理论指导、灌输的主客体、灌输的主要内容以及灌输的手段方法等。马克思主义榜样教育理论则认为,榜样教育要从“现实的人”出发,遵循对立统一规律、发挥榜样的引领和激励作用等。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建设中,在继承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有关理论的基础上,探索、归纳、形成了包含青年教育目的、青年教育原则、青年教育内容和青年教育方法等的中国化青年教育思想。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际和当代中国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发展,论文分析了主体与客体范畴并提出了实现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交往实践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其要点主要有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民主平等的对话关系、回归生活的教育内容以及对话沟通、情理交融的教育方式等;分析了思想与行为范畴并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思想政治教育设计和教育对象自身三个角度讨论了思想与行为这对范畴对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要求;分析了个人与社会范畴并阐述了其对思想政治教育阶级性、功能和教育目标的规定。这些理论、观点和思想为新时期大学生雷锋精神教育提供了理论指导,共同构成了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
     第六章构建了新时期大学生雷锋精神教育的目标与内容体系。根据新时期社会发展需要和大学生个体发展需要,论文首先讨论确定了新时期大学生雷锋精神教育意识形态性和非意识形态性相统一、整体性与层次性相兼顾、传承性和创新性相结合等三条原则,这是选择和确定新时期大学生雷锋精神教育目标和内容的基本法则。在充分考虑时代特征、社会需求和新时期大学生身心特点等确定新时期大学生雷锋精神教育目标的现实根据的基础上,论文构建了包含总体目标-具体目标-个体目标三个层次的新时期大学生雷锋精神教育的目标体系,并论述了三层目标的具体含义。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以大学生优良品质生成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论文从思想观念与思想认同、政治观点与政治情感、道德品质与道德践行以及敬业奉献与创新创业教育四个维度把新时期大学生雷锋精神教育内容归纳为雷锋精神内涵和生成过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集体主义价值观、政治立场、政治情感、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参与、职业素养和创新创业教育等十项。从内容性质看,雷锋精神内涵和生成过程教育是总纲,是对雷锋精神的全面认知和个体品德形成过程的方法借鉴;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集体主义价值观、政治立场、政治情感、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参与、职业素养和创新创业教育等则分别从政治素质、职业素质等侧面进行了详细论述。这十项具体内容相互支撑、相互渗透,共同构成了新时期大学生雷锋精神教育的内容体系。
     第七章构建了新时期大学生雷锋精神教育的方法与路径体系。根据社会发展变化,论文首先确定了新时期大学生雷锋精神教育方法和路径构建的新观念:教育思维观念方面主要包括关系思维、系统思维和开放思维;教育对象观念方面主要有实践观念、情感观念和过程观念;教育价值观念方面主要有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的统一观念。这些创新的观念是构建适切的新时期大学生雷锋精神教育方法和路径的基础。在内容上,雷锋精神教育属于思想政治教育范畴,能够适用思想政治教育的所有方法,但新时期大学生雷锋精神教育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大不同在于时代的不同和大学生这一教育对象的不同,要取得好的效果,方法和路径的适切性是非常重要的。为此,论文提出了直接教育与间接教育相结合、教育和自我教育相结合、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以及共性教育和个性教育相结合等四种教育方法,在坚持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直接教育、教育、显性教育和共性教育的基础上重点强调了四对教育的相对平衡,这是在对新时期大学生身心特点和雷锋精神本身特点深入分析的基础上精心选择和构建的:论文还根据雷锋精神本身的实践性、新时期大学生生活的社会空间特点以及时代对创新人才的呼唤等设计了实践-认识-实践、现实-虚拟-现实、课堂-课外-课堂以及问题-解答-问题-解答等四条具体路径。
     第四部分是论文的结尾部分。包括结语、致谢、参考文献等内容。
In the new historical period of the21th century,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facing a severe challenge. With the profound changes of the international and domestic situation, it'11be a major task in this era to further strengthen and improv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train qualified builders and reliable successors for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Lei Feng Spirit is our valuable spiritual wealth as well as precious resources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is new time, conducting moral education on Lei Feng Spirit for modern college student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which can continue to strengthen and improv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ereby enabling college students to make an all-around development of moral, intellectual, physical, aesthetics and labor education. In addition, education on Lei Feng Spirit will guarantee intelligence and talents both for our modernization of socialism and for our nation's great "Chinese Dream". Therefore, this dissertation is of great theoretical and realistic importance.
     The paper centers around the moral education of Lei Feng Spirit, mainly targeting on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new historical period of the21st century. It elaborates on three fundamental questions concern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oral education on Lei Feng Spirit for modern college students, involving What (basic concept and theory), Why (value and significance), Which (goal and contents) and How (ways and means). The research involves three phases:problem-identification, reason-analyzation and suggestion-proposition. The methods adopted in this paper include literature review, comparative study and questionnaires. So the author firstly locates problems, and then analyzes causes before finally raising countermeasures. With the above research methods and approaches, the paper has carried out a comprehensive, in-depth and systematic research, involving basic theories, main course and realistic significance of the moral education on Lei Feng Spirit, current situation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moral education on Lei Feng Spirit for modern college students, and its theoretical bases, goal and contents, ways and means in this new times. The paper is divided into four parts:
     Chapter One, the first part, is a preface. It introduces reasons for the topic selection and research value, and then reviews related research findings at home and abroad as well a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research. Afterwards it explains the research plan, methods and innovations of this paper.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concludes that there are two significant meaning in the study of Lei Feng spirit in this new era:1)this paper defines the meaning of education on Lei Feng spirit, summarizes the social and historical condition and caus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Lei Feng spirit, and also discusses the historical and practical meaning. What's more, the author confirms that the analysis on present situation and factors affecting college education on Lei Feng spirit and construction of the objectives, educational system, approaches and methods can enrich the contents of our presen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2)in this paper, the authors provides contents, objectives and possible approaches on Lei Feng spirit which can provide new perspectives for ou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the author tries to analyze the characteristics about education on Lei Feng spirit. Literature review studies the concept, connotation, core, causes, time value, approach of spreading, education of Lei Feng spirit for college students and education on volunteers in the west. And the author concludes that studies on Lei Feng spirit in China is far from enough, and those studies are not comprehensive or systematic either. There's not even one book on education of Lei Feng spirit for college students in21st century. So, based on dialectical and historical materialism, follow problem-identification, reason-analyzation and suggestion-proposition sequence, the author, with the help of philosophy, education, ethnics and sociology, studies college education on Lei Feng spirit and this research would complete and deepen the present study at home.
     The second part, Chapter Two and Chapter Three, contains basic theories and its logical premise. Chapter Two summarizes the basic theories of moral education on Lei Feng Spirit, in which it mainly defines three key concepts of Lei Feng, Spirit and Lei Feng Spirit, discusses the social and historical conditions as well as the ideological origins that contribute to the forming of Lei Feng Spirit, fixes the principle contents, basic characteristics and connotation of Lei Feng Spirit, and also distinguishes several pairs of concepts, such as Lei Feng Spirit and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Lei Feng Spirit and Volunteer Spirit. This paper holds that Lei Feng Spirit is named after Lei feng, a communist solider, and is constantly enriched and developed in the practice of socialism based on the essence in Lei feng's words and deeds, which is the theoretical summary through generalizing and systematizing the words and deeds of the advanced groups of Lei feng type. It has five features:practical, advanced, public, epochal and humanistic. It originates from three ideological ideas, namely, Marxism Leninism and Mao Tsetung Thought, the traditional virtues of Chinese nation and the fine traditions of Chinese Communists. Basic social system and communist party conduct, ethical and social conduct are necessary social conditions for the form of Lei Feng spirit. The final section of Chapter Two defines the concept of the moral education on Lei Feng Spirit for college students and also distinguishes several pairs of concepts, such as Lei Feng Spirit and voluntary spirit, Lei Feng Spirit and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hapter Three chiefly expounds the main course and realistic significance of the moral education on Lei Feng Spirit. The main course of the moral education on Lei Feng Spirit can offer historic references. Meanwhile, the realistic significance of moral education on Lei Feng Spirit acts as the logical premise of this paper. Chapter Three follows the thought that is from the past to the present and from macrocosm to microcosm, and thus summarizes three phases of the main course:Socialist Construction Period, Reform and Opening-up Period and the New Century. Furthermore, Chapter Three generalizes three major features reflected in the course of moral education on Lei Feng Spirit:the change in education connotation from the others-based at one's own expense to the people-based win-win situation, the change in the education content from a single-level of " learning from Lei Feng by doing good" to a multi-level of " learning from Lei Feng by relating to life," and the change in the practical method from easily imitating Lei Feng' s external behavior to diligently learning its internal spiritual essence. Based on the above, this paper generalizes four historical implications:accurately grasping the connotation and essence of Lei Feng Spirit, closely bond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imes with the spirit of the times, constantly bringing forth new forms and contents, intensively strengthen the leadership and creative system and mechanism. At the end of this chapter, the paper also, from both micro and macro point of view, discusses the realistic significance of the moral education of Lei Feng Spirit for modern college student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nd every college student.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concludes that there are four great meanings that college moral education on Lei Feng spirit can have on the development of our society:cultivation of successors of Chinese socialism, of innovative talents for our country, of harmonious societ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our nation. And in a micro-prospect, it can nurture college students'quality on politics, personal spirit, ethnics and person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 third part is the main body of this paper, which follows the logical thought of firstly locating problems and then analyzing causes before finally raising countermeasures. It makes an all-around study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he moral education on Lei Feng Spirit for modern college students, and its theoretical basis, goal and contents, ways and means in the new times. The third part mainly includes Chapter Four, Chapter Five, Chapter Six and Chapter Seven. Chapter Four focuses on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This chapter comprehensively investigat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he moral education on Lei Feng Spirit for modern college students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history and positive research. Viewing from the history, college students act as the main body in all previous learn-from-Lei Feng activities. Meanwhile, all these activities have promoted the growth of college students. Viewing from the practical research, this paper draws some conclusions through analysis. Modern college students have complicated attitudes towards Lei Feng Spirit, performing vague perception and negative state upon the value, connotation and effect of Lei Feng Spirit. Afterwards, they show caution and hesitation when emergencies happen. The paper also summarizes three effective methods of the moral education on Lei Feng Spirit for modern college students, involving various educational ways, teaching in class and carrier innovation of public service activities. Moreover, it generalizes three serious issues, which are weak integration of educational resources, single method and the lack of long-term effective mechanism. Through analyzing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he moral education on Lei Feng Spirit for modern college students, the above results are due to objective and subjective causes. On the one hand, the objective factors refer to the weakening of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the conditionality of the ethical environments, the impact of the internet and the limitation of the traditional learn-from-Lei Feng activities. On the other hand, the subjective factors include college students' immature mentality, utilitarian values and cognitive disposition without their own opinions.
     Chapter Five elaborates on the theoretical bases of the moral education on Lei Feng Spirit for modern college students, which involves the related theories of Marxism, the educational thoughts of Marxism in China to young people and the theories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modern society. There are some theories about the humane studies of Marxism. For example, human essence is "the sum of all the social relations." The value of life is an externalization of human essence. Human is the main body of social history. The people are the makers of history. People's free and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is that of "everyone," people's social relations, people's activity and ability, and people's individual personality. The inculcating theory of Marxism holds that it's not possible for workers to have social democratic consciousness at first and such consciousness can only be inculcated from the outside. The inculcating theory of Marxism also systematically demonstrates the theoretical direction, subject and object, main content and methods of inculcation. While the model education theory of Marxism believes that model education should start from the "actual people," follow the law of unity of opposites and then fulfill models'roles as leaders and motivators. During the long-term revolution and construction,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based on the related theories of Marxism, has explored, summarized and finally formed the unique educational thoughts for Chinese young people which include educational purpose, principle, contents and methods. With the combination of Chinese unique socialism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ontemporary moral educational theory, the author analyzes subjects and objects and constructs a moral education model for inter-subjectivity communication. This model mainly contains such ideas like the person-centered educational idea, equal relationship, close to daily life, dialogue for disputes and mingling of emotion and reason.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also analyzes idea and behaviour and discusses the efficiency of moral education influenced by idea and behaviour for the process, design and subjects of moral education. Besides, the author also analyzes person and society which regulates the hierarchy, function and objectives of moral education. The above ideas and thoughts, the intercourse-practice theory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ntemporary China and the combin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 all of these provide theoretical guidance for the moral education on Lei Feng Spirit for modern college students, which collectively compose the theoretical bases for the research of this paper.
     Chapter Six establishes the system of objective and content for the moral education on Lei Feng Spirit for modern college student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developmental needs of modern society and individual college students, the author confirms the unity of ideology and non-ideology, the balance between the whole and different levels, the combination of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 which are the major principles to choose moral educational objectives and contents for college Lei Feng spirit. On this basis, this chapter dissertates and constructs the objective system of overall objective-specific objective-individual objective in three levels. Based on forming the excellent qualities possessed by college students, ten specific contents are summarized from four dimensions including college students'cognition, emotion, will and behavior, which are the educations of connotation on Lei Feng Spirit, generation process on Lei Feng Spirit, Marxism values, outlook of serving the people, political emotion, political identity, political position, occupation accomplishment, social participation and creational concept. According to contents, the connotation and process of its coming-into-being of Lei Feng spirit is the general outline. And this is both an overall view of the spirit and good way for personal morality. Marxism world values, outlook of serving the people, collectism value, political identity, political emotion, socialism pride and insult, social participation, occupational accomplishment, creational quality and innovative education explains political quality and occupational quality of moral education. All of these contents support and permeate with each other, which collectively compose the content system of the moral education on Lei Feng Spirit for modern college students.
     Chapter Seven builds up the system of ways and methods for the moral education on Lei Feng Spirit for modern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light of social change and development, the new concepts are determined. The concept of educational thinking mainly includes relative thinking, systematic thinking and open-minded thinking. As for the concept of the educational object, there are practical concept, emotional concept and process concept. The unity of social value and individual value is called the concept of educational value. These innovative concepts act as the bases of constructing appropriate educational ways and methods. When it comes to the content, the education of Lei Feng Spirit belongs to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hich shall apply to all the means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However, the bigges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moral education on Lei Feng Spirit for modern college students and the traditiona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that of era and educational objective-college students.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find the accurate ways and methods of achieving good results. Therefore, the paper puts forwards four educational methods involving the combination of direct and indirect education, that of education and self-education, explicit and implicit education and that of common and specific education. Based on traditional moral education which emphasizes on education itself and also on direct, explicit and common education, the author puts weight on comparative balance among those four pairs of education, which is constructed by concise analysis of characters both of modern college students and of Lei Feng spirit. Meanwhile, with specific analysis of social community of modern college students and need for innovative talents of our era, the author also designs four specific ways:1) practice-cognation-practice,2) reality-virtual world-reality,3) curricular-extracurricular-curricular and4) question-solution-question.
     The fourth part includes conclusion, acknowledgments and bibliography.
引文
1 周英峰:《纪念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五十周年座谈会在京召开——刘云山出席并讲话》,《光明日报》2013年3月2日。
    2 石军玲:《雷锋精神学习读本(修订版)》,新华出版社2012年版,引言第2页。
    3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日报》2011年10月26日。
    4 廖言:《为梦想铸魂》,《人民日报》2013年3月8日。
    5 项国兰:《时代特点:近年来俄罗斯学者的研究》[DB/OL]. http://ww.china.com/cn/xxsb/txt/2007-01/08/content_7623057.htm.
    6 黄寰:《网络伦理危机及对策》,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304页。
    7 李志伟、王斯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点睛之笔——中宣部副部长申维辰代表谈“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光明日报》2012年11月12日。
    8 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人民日报》2012年11月18日。
    9 陈用毅:《雷锋精神的强大生命力探源——试论雷锋精神的人民性》,《道德与文明》1992年第2期,第9页。
    《江泽民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第208页。
    43 北京地区军队院校协作中心、大连地区军队院校政治理论教育协作区编:《弘扬雷锋精神的理性思考第5集》,解放军出版社1990年版,第67页。
    44 徐海茳:《论雷锋精神与其载体形式》,《南京政治学院学报》1996年第4期,第45页。
    45 邵燕:《论雷锋精神与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人民论坛》2012年第5期(中),第120页。
    46 康凤云:《论雷锋精神的本质内涵与时代价值》,《武汉纺织大学学报》2012年第2期,第35页。
    47 郑小九:《雷锋精神:制造的,还是生成的?》,《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年第12期(中),第7页。
    48 何朝海:《和谐社会建设离不开雷锋精神》,《天津日报》2007年3月5日。
    49 http://cpc.people.com.cn/GB/64093/64094/17282040.html.
    58 David Korten.Getting to the 21st Century.Voluntary Action and Global Agenda.West Hartford:Kumarian Press,1990.
    59 李长春:《在全国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2年3月3日。
    60 《习近平:雷锋、郭明义、罗阳是“民族的脊梁”》 中华文明网2013年3月11日。http://www.wenming.cn/specials/zyfw/2013xueleifeng/yw/201303/t20130311_1108743.shtml.
    61 参见中央团校共青团工作理论研究所、中国人才研究会青年人才专业委员会编写:光明日报出版社2012年版,第5-6页。
    62 总政治部编:《雷锋日记》,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12年版,第78页。
    63 《最新高级英汉词典》,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1994年版,第1048页。
    64 《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第721页。
    65 云飞编:《雷锋现象》,解放军出版社1998年版,第210页。
    66 军玲编著:《雷锋精神学习读本(修订版)》,新华出版社2012年版,第102页;红旗出版社编辑部编:《雷锋精神》,红旗出版社2012年版,第8页。
    67 刘忠和、杨丽坤主编:《新形势下雷锋精神学习读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2年版,第7页。
    68 胡乔木:《做80年代的新雷锋-在首都各界纪念向雷锋同志学习2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1983年3月5日。
    69 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编:《江泽民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第201页。
    70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5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477页。
    71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中国共产党历史》第2卷,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年版,第255页。
    72 总政治部编:《雷锋日记》,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12年版,第69页。
    73 总政治部编:《雷锋日记》,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12年版,第53页。
    74 总政治部编:《雷锋日记》,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12年版,第21页。
    75 总政治部编:《雷锋日记》,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12年版,第78页。
    76 “五爱”具体指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物。
    77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03-704页。
    78 李瑞环:《在全国学雷锋先进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1990年3月6日。
    79 李瑞环:《在全国学雷锋先进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1990年3月6日。
    80 总政治部编:《雷锋日记》,解放军文艺出j版社2012年版,第59页。
    81 总政治部编:《雷锋日记》,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12年版,第47-48页。
    82 总政治部编:《雷锋日记》,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12年版,第46页。
    83 《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3页。
    84 总政治部编:《雷锋日记》,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12年版,第59页。
    85 总政治部编:《雷锋日记》,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12年版,第60页。
    86 总政治部编:《雷锋日记》,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12年版,第65-66页。
    87 《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94-1095页。
    88 总政治部编:《雷锋日记》,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12年版,第42页。
    89 总政治部编:《雷锋日记》,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12年版,第42页。
    90 总政治部编:《雷锋日记》,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12年版,第42页。
    引总政治部编:《雷锋日记》,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12年版,第8页。
    92 总政治部编:《雷锋口记》,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12年版,第7页。
    93 总政治部编:《雷锋日记》,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12年版,第29页。
    94 总政治部编:《雷锋日记》,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12年版,第75页。
    95 总政治部编:《雷锋日记》,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12年版,第93页。
    96 总政治部编:《雷锋日记》,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12年版,第84页。
    97 总政治部编:《雷锋日记》,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12年版,第80页。
    98 总政治部编:《雷锋日记》,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12年版,第103页。
    99 总政治部编:《雷锋日记》,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12年版,第87页。
    100 总政治部编:《雷锋日记》,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12年版,第84页。
    101 总政治部编:《雷锋日记》,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12年版,第92页。
    102 总政治部编:《雷锋日记》,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12年版,第93页。
    103 总政治部编:《雷锋日记》,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12年版,第95页。
    104 总政治部编:《雷锋日记》,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12年版,第68页。
    105 总政治部编:《雷锋日记》,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12年版,第84页。
    106 总政治部编:《雷锋日记》,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12年版,第68页。
    107 石军玲编著:《雷锋精神学习读本》,新华出版社2012年版,第99页。
    108 石军玲编著:《雷锋精神学习读本》,新华出版社2012年版,第59页。
    109 石军玲编著:《雷锋精神学习读本》,新华出版社2012年版,第54页。
    110 总政治部编:《雷锋日记》,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12年版,第80页。
    111 参见总政治部编:《雷锋日记》,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12年版,第56页。
    112 参见总政治部编:《雷锋日记》,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12年版,第105页。
    113 总政治部编:《雷锋日记》,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12年版,第105页。
    114 总政治部编:《雷锋日记》,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12年版,第105页。
    115 总政治部编:《雷锋日记》,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12年版,第103页。
    116 总政治部编:《雷锋日记》,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12年版,第78页。
    117 总政治部编:《雷锋日记》,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12年版,第44页。
    118 总政治部编:《雷锋日记》,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12年版,第18页。
    119 总政治部编:《雷锋日记》,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12年版,第57页。
    120 总政治部编:《雷锋日记》,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12年版,第57-58页。
    121 总政治部编:《雷锋日记》,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12年版,第52-53页。
    122 总政治部编:《雷锋日记》,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12年版,第46页。
    123 总政治部编:《雷锋日记》,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12年版,第18-19页。
    124 总政治部编:《雷锋日记》,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12年版,第16页。
    125 《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的人——吴玉章》http://news.163.com/05/0615/14/1MA02R4900011246.html.
    126 总政治部编:《雷锋日记》,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12年版,第25页。
    127 总政治部编:《雷锋日记》,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12年版,第159页。
    128 总政治部编:《雷锋日记》,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12年版,第84页。
    129 总政治部编:《雷锋日记》,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12年版,第78页。
    130 红旗出版社编辑部编:《雷锋精神》,红旗出版社2012年版,第16页。
    131 《在纪念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三十周年大会上胡锦涛同志的讲话》,《人民日报》1993年3月5日。
    132 刘忠和、杨丽坤主编:《新形势下雷锋精神学习读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2年版,第76页。
    133 陶东风、吕鹤颖:《雷锋:社会主义伦理符号的塑造及其变迁》,《学术月刊》2010年第12期,第103页。文中的“革命时期”是指1963年至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
    134 李长春:《在全国学雷锋活动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2年3月3日。
    135 总政治部编:《雷锋日记》,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12年版,第41页。
    136 总政治部编:《雷锋日记》,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12年版,第37页。
    137 http://baike.baidu.com/link?url=_XKHKtVzZwY2YqWevbDdBw3Ob5K8NOsCutZLQZwRkPNemoiZs91Q4j WLYsemOu7L.
    138 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编:《江泽民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第201页。
    139 总政治部编:《雷锋日记》,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12年版,第21页。
    李长春:《在全国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2年3月3日。
    141 李长春:《在全国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2年3月3日。
    142 习近平:《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新华网2013年5月4日。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3-05/04/c_115639203.htm.
    143 “五讲”是指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和讲道德;“四美”是指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和环境美;“三热爱”是指热爱党、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
    144 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为响应中央关于精神文明建设号召提出的适应部队特点的口号。“四有”是指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三讲”是指讲军容、讲礼貌、讲卫生;“两不怕”是指不怕艰难困苦、不怕流血牺牲。
    145 胡锦涛:《在纪念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1993年3月5日。
    146 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编:《江泽民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第201页。
    147 胡锦涛:《在纪念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1993年3月5日。
    148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日报》2011年10月26日。
    149 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人民日报》2011年11月18日。
    150 李长春:《在全国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2年3月3日。
    151 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3年3月17日。
    152 周英峰:《纪念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五十周年座谈会在京召开—刘云山出席并讲话》,《光明日报》2013年3月2日。
    153 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编:《江泽民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第201页。
    154 周英峰:《纪念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五十周年座谈会在京召开—刘云山出席并讲话》,《光明日报》2013年3月2日。
    155 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人民日报》2011年11月18日。
    156 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人民日报》2011年11月18日。
    157 周英峰:《纪念毛洋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五十周年座谈会在京召开—刘云山出席并讲话》,《光明日报》2013年3月2日。
    158 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人民日报》2011年11月18日。
    159 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人民日报》2011年11月18日。
    160 陶东风、吕鹤颖:《雷锋:社会主义伦理符号的塑造及其变迁》,《学术月刊》2010年第12期,第105页。
    161 总政治部编:《雷锋日记》,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12年版,第78页。
    162 总政治部编:《雷锋日记》,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12年版,第66页。
    163 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人民日报》2011年11月18日。
    164 中央团校共青团工作理论研究所、中国人才研究会青年人才专业委员会编写:《学习雷锋好榜样》,光明日报出版社2012年版,第94-95页。
    165 红旗出版社编辑部编:《雷锋精神》,红旗出版社2012年版,第113页。
    166 红旗出版社编辑部编:《雷锋精神》,红旗出版社2012年版,第113-114页。
    167 总政治部编:《雷锋日记》,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12年版,第46页。
    168 红旗出版社编辑部编:《雷锋精神》,红旗出版社2012年版,第101页。
    169 红旗出版社编辑部编:《雷锋精神》,红旗出版社2012年版,第109页。
    170 习近平:《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新华网2013年5月4日。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3-05/04/c_115639203.htm.
    171 总政治部编:《雷锋日记》,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12年版,第56页。
    172 总政治部编:《雷锋日记》,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12年版,第42页。
    173 总政治部编:《雷锋日记》,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12年版,第99页。
    174 总政治部编:《雷锋日记》,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12年版,第52-53页。
    175 红旗出版社编辑部编:《雷锋精神》红旗出版社2012年版,第97页。
    176 红旗出版社编辑部编:《雷锋精神》红旗出版社2012年版,第74页。
    177 红旗出版社编辑部编:《雷锋精神》红旗出版社2012年版,第74页。
    178 五步学习法的具体内容是:一是分析每篇文章对当时革命运动起了什么作用:二是主席为什么分析这个问题;三是主席在文章中提出几个什么观点:四是主席的方法论是什么;五是联系个人写心得体会。总政治部编:《雷锋日记》,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12年版,第43页。
    179 总政治部编:《雷锋日记》,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12年版,第48页。
    180 总政治部编:《雷锋日记》,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12年版,第88页。
    181 总政治部编:《雷锋日记》,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12年版,第91页。
    182 总政治部编:《雷锋日记》,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12年版,第92页。
    183 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人民日报》2011年11月18日。
    184 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人民日报》2011年11月18日。
    185 总政治部编:《雷锋日记》,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12年版,第65页。
    186 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人民日报》2011年11月18日。
    187 总政治部编:《雷锋日记》,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12年版,第75页。
    188 《胡锦涛同志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http://www.people.com.cn/GB/jiaoyu/1053/3129328.html,2005-1-19.
    189 石军玲编著:《雷锋精神学习读本》,新华出版社2012年版,第72页。
    190 总政治部编:《雷锋日记》,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12年版,第42页。
    191 总政治部编:《雷锋日记》,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12年版,第43页。
    192 总政治部编:《雷锋日记》,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12年版,第47-48页。
    193 总政治部编:《雷锋日记》,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12年版,第10页。
    194 总政治部编:《雷锋日记》,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12年版,第29页。
    195 总政治部编:《雷锋日记》,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12年版,第29页。
    196 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人民日报》2011年11月18日。
    197 总政治部编:《雷锋日记》,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12年版,第11页。
    198 总政治部编:《雷锋日记》,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12年版,第11-12页。
    199 总政治部编:《雷锋日记》,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12年版,第12页。
    200 陈志尚主编:《人学理论与历史人学》原理卷,北京出版社2004年版,第467页。
    201 红旗出版社编辑部编:《雷锋精神》,红旗出版社2012年版,第58页。
    202 红旗出版社编辑部编:《雷锋精神》,红旗出版社2012年版,第127页。
    203 红旗出版社编辑部编:《雷锋精神》,红旗出版社2012年版,第91-92页。
    204 红旗出版社编辑部编:《雷锋精神》,红旗出版社2012年版,第95页。
    205 红旗出版社编辑部编:《雷锋精神》,红旗出版社2012年版,第50-51页。
    206 红旗出版社编辑部编:《雷锋精神》,红旗出版社2012年版,第92页。
    207 红旗出版社编辑部编:《雷锋精神》,红旗出版社2012年版,第101页。
    208 红旗出版社编辑部编:《雷锋精神》,红旗出版社2012年版,第90页。
    209 红旗出版社编辑部编:《雷锋精神》,红旗出版社2012年版,第104页。
    210 习近平:《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新华网2013年5月4日。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3-05/04/c-115639203.htm.
    211 [美]弗兰克纳:《善的求索》,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126页。
    212 鲁洁、王逢贤主编:《德育新论》,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282页。
    213 鲁洁、王逢贤主编:《德育新论》,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280页。
    214 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人民日报》2011年11月18日。
    215 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人民日报》2011年11月18日。
    216 红旗出版社编辑部编:《雷锋精神》,红旗出版社2012年版,第7页。
    217 红旗出版社编辑部编:《雷锋精神》,红旗出版社2012年版,第8页。
    218 红旗出版社编辑部编:《雷锋精神》,红旗出版社2012年版,第104页。
    219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第1150页。
    220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2-03/01/c_111590680.htm.
    221 必修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本2006年版、2007年版、2008年版、2010年版均来收录雷锋精神内容。
    222 罗国杰主编:《中国伦理学百科全书.伦理学原理卷》,吉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31页。
    223 罗国杰主编:《中国伦理学百科全书.伦理学原理卷》,吉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31页。
    224 张云志:《网络的负面影响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与发展》,《中国青年研究》2005年第7期,第17-18页。
    225 黄力:《雷锋精神对当代大学生的德育价值研究》,湖南农业大学2010年硕士学位论文,第28页。
    226 黄力:《雷锋精神对当代大学生的德育价值研究》,湖南农业大学2010年硕士学位论文,第31页。
    227 张闯:《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功利主义倾向探析》,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硕士学位论文,第9-12页。
    228 黄力:《雷锋精神对当代大学生的德育价值研究》,湖南农业大学2010年硕士学位论文,第28页。
    229 张勇、李恒芬、张亚林、邹韶红:《认知倾向问卷在儿童和少年情绪障碍患者中的信效度检验》,《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6年第14期,第446-447页。
    230 《马克思思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270页。
    23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6页。
    23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103页。
    233 金鑫、张耀灿:《对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的再认识》,《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8年第6期,第12页。
    234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60页。
    235 《列宁全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37页。
    236 《列宁全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29页。
    237 《列宁全集》第31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104页。
    238 《列宁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26页。
    239 《列宁全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79页。
    240 《列宁全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59年版,第423页。
    241 《列宁全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59年版,第423页。
    24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8卷,人民出版社1964年版,第61页。
    243 《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358页。
    244 《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92页。
    245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著作大辞典》,长春出版社1991年版,第2788页。
    246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34页。
    247 《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京隆重召开》[EB/OL].《人民日报》2000年4月30日。http://www.people.com.cn/GB/paper464/509/54013.html,2000-4-30.
    248 胡锦涛:《在全国劳模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0年4月27日。
    249 廖言:《为梦想铸魂》,《人民日报》2013年3月8日。
    250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6页。
    25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6卷,人民出版社1964年版,第217页。
    252 《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11页。
    253 《毛泽东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77页。
    254 《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5页。
    255 《江泽民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1998年5月5日。
    256 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人民日报》2011年11月18日。
    257 习近平:《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新华网2013年5月4日。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3-05/04/c_115639203.htm.
    258 习近平:《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新华网2013年5月4日。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3-05/04/c_115639203.htm.
    259 《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26面。
    260 《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51页。
    261 《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04页。
    262 《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91页。
    263 《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63页。
    264 江泽民:《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人民日报》2000年3月1日。
    265 《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迎百年华诞 习近平回信祝贺》,http://news.sina.com.cn/o/2013-10-07/070028368770.shtml.
    266 习近平:《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新华网2013年5月4日。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3-05/04/c_115639203.htm.
    267 《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06页。
    268 习近平:《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新华网2013年5月4日。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3-05/04/c_115639203.htm.
    269 习近平:《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新华网2013年5月4日。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3-05/04/c_115639203.htm.
    270 张耀灿等:《思想政治教育学前言》,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365-367页。
    271 张耀灿等:《思想政治教育学前言》,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353页。
    272 任平:《马克思主义交往实践观与主体性问题——兼评“主体—客体”两极哲学模式的缺陷》,《哲学研究》1991年第10期,第17页。
    273 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人民日报》2011年11月18日。
    274 《关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文),http://baike.baidu.com/view/4587127.htm?fromld=2931759.
    275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第1676页。
    276 李长春:《在全国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2年3月3日。
    277 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3年3月17日。
    278 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 大会上的报告》,《人民日报》2002年11月9日。
    279 扈中平:《“人的全面发展”内涵探析》,《教育研究》2005年第5期,第7页。
    280 钟超主编:《向雷锋学什么》,红旗出版社2012年版,第11页。
    281 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编:《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72页。
    282 红旗出版社总编辑部编:《雷锋精神》,红旗出版社2012年版,第69页。
    283 总政治部编:《雷锋日记》,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12年版,第88页。
    284 总政治部编:《雷锋日记》,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12年版,第87页。
    285 总政治部编:《雷锋日记》,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12年版,第92页。
    286 总政治部编:《雷锋日记》,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12年版,第46页。
    287 总政治部编:《雷锋日记》,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12年版,第17-18页。
    288 《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3页。
    289 总政治部编:《雷锋日记》,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12年版,第59页。
    290 总政治部编:《雷锋日记》,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12年版,第60页。
    291 《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94-1095页。
    292 总政治部编:《雷锋日记》,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12年版,第42页。
    293 总政治部编:《雷锋日记》,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12年版,第42页。
    294 总政治部编:《雷锋日记》,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12年版,第93页。
    295 总政治部编:《雷锋日记》,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12年版,第44页。
    296 总政治部编:《雷锋日记》,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12年版,第99页。
    297 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人民日报》2011年11月18日。
    298 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3年3月17日。
    299 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3年3月17日。
    300 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3年3月17日。
    301 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3年3月17日。
    302 总政治部编:《雷锋日记》,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12年版,第87页。
    303 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3年3月17日。
    304 总政治部编:《雷锋日记》,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12年版,第103页。
    305 总政治部编:《雷锋日记》,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12年版,第87页。
    306 总政治部编:《雷锋日记》,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12年版,第75页。
    307 总政治部编:《雷锋日记》,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12年版,第88页。
    308 总政治部编:《雷锋日记》,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12年版,第92页。
    309 总政治部编:《雷锋日记》,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12年版,第92页。
    310 总政治部编:《雷锋日记》,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12年版,第93页。
    311 总政治部编:《雷锋日记》,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12年版,第95页。
    312 《人学理论与历史》编委会:《人学理论与历史(人学原理卷)》北京出版社2004年版,第426页。
    313 总政治部编:《雷锋日记》,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12年版,第84页。
    314 总政治部编:《雷锋日记》,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12年版,第68页。
    315 石军玲编著:《雷锋精神学习读本(修订版)》,新华出版社2012年版,第59页。
    316 石军玲编著:《雷锋精神学习读本(修订版)》,新华出版社2012年版,第54页。
    317 石军玲编著:《雷锋精神学习读本(修订版)》,新华出版社2012年版,第99页。
    318 总政治部编:《雷锋日记》,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12年版,第29页。
    319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文),http://baike.baidu.com/view/4587127.htm?fromld=2931759.
    320 总政治部编:《雷锋日记》,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12年版,第78页。
    321 总政治部编:《雷锋日记》,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12年版,第80页。
    322 《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印发通知-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第一批总结暨第二批部署会议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4年1月25日。
    323 习近平:《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中央政府门户网站2013年5月5日。http://www.gov.cn.
    324 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人民日报》2012年11月18日。
    325 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3年3月17日。
    326 总政治部编:《雷锋日记》,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12年版,第29页。
    327 总政治部编:《雷锋日记》,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12年版,第24-25页。
    328 檀传宝:《学校道德教育原理》,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07页。
    329 高力娟:《论思想政治教育的情感教育》,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硕士学位论文,第25-47页。
    330 《列宁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08页。
    331 邱伟光:《理性审视大学生集体主义教育》,《思想理论教育》2006年Z2期,第48页。
    332 宋晓维、田润澜、梁永胜:《大学生集体主义价值观念的状态和理想模式》,《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第9期,第56页。
    333 宋晓维、田润澜、梁永胜:《大学生集体主义价值观念的状态和理想模式》,《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第9期,第56页。
    334 习近平:《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中央政府门户网站2013年5月5日。http://www.gov.cn.
    335 总政治部编:《雷锋日记》,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12年版,第92页。
    336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731页。
    337 《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0年修订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第108页。
    338 。温家宝:《讲真话察实情—同国务院参事和中央文史馆馆员座谈时的讲话》,《人民日报》2011年4月18日。
    339 温家宝:《讲真话 察实情—同国务院参事和中央文史馆馆员座谈时的讲话》,《人民日报》2011年4月18日。
    340 《管子·牧民》
    341 《孟了集注》卷十三。
    342 胡锦涛:《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新华网2006年4月27日。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6-04/27/content_4482066.htm.
    343 黄寰:《网络伦理危机及对策》,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304页。
    344 温家宝:《仰望星空》,《人民日报》2007年9月4日。
    345 习近平:《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新华网2013年5月4日。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3-05/04/c_115639203.htm.
    346 新华社:《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人民日报》2012年3月3日。
    347 石军玲编著:《雷锋精神学习读本(修订版)》,新华出版社2012年版,第83页。
    348 总政治部编:《雷锋日记》,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12年版,第52页。
    349 新华社:《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在全党大兴学习之风依靠学习和实践走向未来》,《中国青年报》2013年3月2日。
    350 总政治部编:《雷锋日记》,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12年版,第57-58页。
    351 总政治部编:《雷锋日记》,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12年版,第52-53页。
    352 胡锦涛:《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求是》,2006年第9期,
    353 新华社:《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在全党大兴学习之风依靠学习和实践走向未来》,《中国青年报》2013年3月2日。
    354 红旗出版社编辑部编:《雷锋精神》,红旗出版社2012年版,第46页。
    355 总政治部编:《雷锋日记》,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12年版,第42页。
    356 总政治部编:《雷锋日记》,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12年版,第42页。
    357 总政治部编:《雷锋日记》,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12年版,第42页。
    358 习近平:《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中国党政十部论坛》,2010年第9期,第6页。
    359 总政治部编:《雷锋日记》,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12年版,第88页。
    360 总政治部编:《雷锋日记》,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12年版,第57-58页
    361 总政治部编:《雷锋日记》,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12年版,第87页。
    362 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3年3月17日。
    363 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3年3月17日。
    364 《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教办[2010]3号文),2010年5月4日。http://www.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info_list/201105/xxgk_120174.html.
    365 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3年3月17日。
    366 李长春:《在全国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2年3月2日。
    367 李长春:《在全国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2年3月2日。
    368 江泽民:《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振兴全民有责(1999年6月在全国教育工作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人民日报》1999年6月16日。
    369 红旗出版社编辑部编:《雷锋精神》,红旗出版社2012年版,第51页。
    370 胡锦涛:《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新华网2006年4月27日。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6-04/27/content 4482066.htm.
    371 红旗出版社编辑部编:《雷锋精神》,红旗出版社2012年版,第101页。
    372 总政治部编:《雷锋日记》,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12年版,第92页。
    373 总政治部编:《雷锋日记》,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12年版,第105页。
    374 总政治部编:《雷锋日记》,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12年版,第43页。
    375 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人民日报》2012年11月18日。
    376 周英峰:《纪念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五十周年座谈会在京召开——刘云山出席并讲话》,《光明日报》2013年3月2日。
    377 瞿葆奎主编、施良方等选编:《教育学文集——国际教育展望》,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第330页。 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学习辅导百问》,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89页。
    379 中共中央宣传部宣传教育局、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共青团中央学校部组编:《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学习辅导百问》,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40页。
    380 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人民日报》2012年11月18日。
    38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5年版,第78页。
    382 朱小蔓:《情感德育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自序第4页。
    383 项久雨:《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46页。
    384 鲁洁:《德育新论》,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441页。
    385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编写组:《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第1页。
    386 鲁洁:《德育新论》,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409页。
    387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16号文),http://baike.baidu.com/view/4587127.htm?fromld=2931759.
    388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92页。
    389 黄寰:《网络伦理危机及对策》,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304页。
    390 王瑞荪:《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287页。
    391 瑞荪:《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288页。
    392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十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中发(95)8号文),1995年5月6日。
    393 胡锦涛:《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胡锦涛的讲话》,《中国青年报》2011年4月25日。
    394 江泽民:《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振兴全民有责(1999年6月在全国教育工作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人民日报》1999年6月16日。
    395 徐春玉、李绍敏:《以创造应对复杂多变的世界》,中国建材出版社2003年版,第252-258页。
    396 胡锦涛:《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胡锦涛的讲话》,《中国青年报》2011年4月25日。
    397 《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839页。
    398 《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840页。
    399 黄寰:《网络伦理危机及对策》,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304页。
    400 江泽民:《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努力奋斗》2006年1月9日。http://politics.people.com.cn/GB/1024/4011536.html.
    401 习近平:《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新华网2013年5月4日。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3-05/04/c_115639203.htm.
    402 王真东:《关于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思考》,《中国教育学刊》2001年第6期,第29页。
    403 [美]约翰·S·布鲁贝克著、王承绪等译:《高等教育哲学》,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2页。
    404 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人民日报》2011年11月18日。
    405 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人民日报》2011年11月18日。
    406 胡锦涛:《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胡锦涛的讲话》,《中国青年报》2011年4月25日。
    407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81页。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1-10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8卷,人民出版社1964年版。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6卷,人民出版社1964年版。
    [5]《列宁全集》第6、31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6]《列宁全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59年版。
    [7]《列宁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8]《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9]《列宁专题文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10]《列宁专题文集》(论马克思主义),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11]《毛泽东选集》(1-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12]《毛泽东文集》(1-7卷),人民出版社]993-1999年版。
    [13]《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
    [14]《周恩来选集》(上、下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15]《刘少奇选集》(上、下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16]《邓小平文选》(1-3卷),人民出版社1993-1994年版。
    [17]《江泽民文选》(1-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18]《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著作大辞典》,长春出版社1991年版。
    [1]陈云:《论党的建设》,中共中央文献出版社1995年版。
    [2]江泽民:《论党的建设》,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
    [3]江泽民:《论“三个代表”》,中共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
    [4]《江泽民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
    [5]胡锦涛:《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6]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人民日报》2012年11月18日。
    [7]《李长春在全国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2年3月3日。
    [8]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的意见》,http://www.gov.cn/ jrzg/2012-03/02/content_2081558.htm.
    [9]《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日报》2011年10月26日。
    [10]《习近平:雷锋、郭明义、罗阳是“民族的脊梁”》,中华文明网2013年3月11日。 http://www.wenming.cn/specials/zyfw/2013xueleifeng/y w/201303/t20130311_1108743.sht ml.
    [11]胡乔木:《做80年代的新雷锋-在首都各界纪念向雷锋同志学习2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1983年3月5日。
    [1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5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
    [13]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第2卷,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年版。
    [14]李瑞环:《在全国学雷锋先进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1990年3月6日。
    [15]《在纪念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三十周年大会上胡锦涛同志的讲话》,《人民日报》1993年3月5日。
    [16]《胡锦涛同志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http://www.people.com.cn/GB/jiaoyu/1053/3129328.html,2005-1-19.
    [17]《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文),http://baike.baidu.com/view/4587127.htm?fromld=2931759.
    [18]胡锦涛:《在全国劳模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0年4月27日。
    [19]习近平:《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中央政府门户网站2013年5月5日。http://www.gov.cn.
    [20]《江泽民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1998年5月5日。
    [21]江泽民:《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人民日报》2000年3月1日。
    [22]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23]江泽民:《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振兴全民有责(1999年6月在全国教育工作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人民日报》1999年6月16日。
    [24]江泽民:《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努力奋斗》2006年1月9日。http://politics.people.com.cn/GB/1024/4011536.html.
    [25]江泽民:《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振兴全民有责(1999年6月在全国教育工作会上发表重要讲话)》。
    [26]《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迎百年华诞习近平回信祝贺》,http://news.sina.com.cn/o/2013-10-07/070028368770.shtml.
    [27]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人民日报》2011年11月18日。
    [28]胡锦涛:《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胡锦涛的讲话》,《中国青年报》2011年4月25日。
    [29]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3年3月17日。
    [30]《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印发通知-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第一批总结暨第二批部署会议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4年1月25日。
    [3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32]《温家宝同国务院参事和中央文史馆馆员座谈时的讲话》,2011年4月14日。
    [33]温家宝:《仰望星空》,《人民日报》2007年9月4日。
    [34]新华社:《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人民日报》2012年3月3日。
    [35]新华社:《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在全党大兴学习之风依靠学习和 实践走向未来》,《中国青年报》2013年3月2日。
    [36]习近平:《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0年第9期。
    [37]《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教办[2010]3号文),2012年5月5日。
    [38]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中发(95)8号文),1995年5月6日。
    [1]北京地区军队院校协作中心、大连地区军队院校政治理论教育协作区编:《弘扬雷锋精神的理性思考第5集》,解放军出版社1990年版。
    [2]刘忠和、杨丽坤:《新形势下雷锋精神学习读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2年版。
    [3]石军玲:《雷锋精神学习读本(修订版)》,新华出版社2012年版。
    [4]红旗出版社编辑部:《雷锋精神》,红旗出版社2012年版。
    [5]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地区军队院校协作中心解放军报编辑部编:《雷锋精神与当代大学生》,长征出版社1990年版。
    [6]中央团校共青团工作理论研究所、中国人才研究会青年人才专业委员会编写:《学习雷锋好榜样》,光明日报出版社2012年版。
    [7]陈百君:《思想政治教育学》,大连工学院出版社1988年版。
    [8]张耀灿等:《思想政治教育学前沿》,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9]张耀灿、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10]邱伟光主审、成媛主编:《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11]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组编:《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12]陈秉公:《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辽宁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13]石云霞:《当代中国价值观论纲》,武汉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14]邹学荣:《思想政治教育学》,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15]陆庆壬:《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学基础理论研究》,同济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16]张耀灿、郑永廷、刘书林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17]陈秉公:《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吉林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18]仓道来主编:《思想政治教育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9]陈志尚主编:《人学理论与历史人学》原理卷,北京出版社2004年版。
    [20]鲁洁、王逢贤主编:《德育新论》,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21]王瑞荪:《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22]《最新高级英汉词典》,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1994年版。
    [23]《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
    [24]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
    [25]黄寰:《网络伦理危机及对策》,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26]罗国杰主编:《中国伦理学百科全书.伦理学原理卷》,吉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27]廖言:《为梦想铸魂》,《人民日报》2013年3月8日。
    [28]钟超主编:《向雷锋学什么》,红旗出版社2012年版。
    [29]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编:《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30]高瑞泉,颜海平等:《全球化与人文学术的发展》,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
    [31]《人学理论与历史》编委会:《人学理论与历史(人学原理卷)》,北京出版社2004年版。
    [32]檀传宝:《学校道德教育原理》,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33]瞿葆奎主编、施良方等选编:《教育学文集——国际教育展望》,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34]中共中央宣传部宣传教育局、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共青团中央学校部组编:《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学习辅导百问》,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35]朱小蔓:《情感德育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36]项久雨:《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37]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编写组:《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
    [38]徐春玉、李绍敏:《以创造应对复杂多变的世界》,中国建材出版社2003年版。
    [39]周英峰:《纪念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五十周年座谈会在京召开——刘云山出席并讲话》,《光明日报》2013年3月2日。
    [40]李志伟、王斯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点睛之笔——中宣部副部长申维辰代表谈“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光明日报》2012年11月12日。
    [41][美]约翰·S·布鲁贝克著,王承绪等译:《高等教育哲学》,浙江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
    [42]由雅克·德洛尔任主席的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育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中文科译:《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科学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43][加]迈克尔·富兰著,《变革的力量续集》,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44][美]伯顿·克拉克·著、王承绪译:《探究的场所——现代大学的科研和研究生教育》,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45][美]德里克·博克著,徐小洲、陈军译:《走出象牙塔——现代大学的社会责任》,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46][美]科尔伯格著,魏贤超、柯森译:《道德教育的哲学》,浙江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47][西班牙]奥尔特加·加塞特著,徐小洲、陈军译:《大学的使命》,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48]弗兰克纳:《善的求索》,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1]陈冬:《雷锋精神的时代意义和践行路径》,《道德与文明》2012年第2期。
    [2]陈莉、王甫明:《诠释和谐社会视角下的雷锋精神》,《中国青年研究》2008年第8期。
    [3]陈文江:《雷锋精神与当代中国伦理文化的新构建》,《社科纵横》1995年第2期。
    [4]陈瑛:《雷锋精神万古长青》,《高校理论战线》2003年第3期。
    [5]陈瑛:《同心同德共建中华——学习雷锋精神》,《伦理学研究》2012年第2期。
    [6]陈勇:《学习雷锋精神来稿综述》,《道德与文明》1990年第6期。
    [7]陈用毅:《雷锋精神的强火生命力探源——试论雷锋精神的人民性》,《道德与文明》1992年第4期。
    [8]陈振隆:《略论市场经济更应弘扬雷锋精神》,《疏导》1995年第10期。
    [9]程燕屏:《对雷锋精神实质定位的理论探讨》,《边疆经济与文化》2006年第6期。
    [10]《大力弘扬雷锋精神》,《甘肃日报》2003年3月5日。
    [11]戴焰军:《雷锋精神的时代价值》,《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2年第3期。
    [12]戴焰军:《论市场经济环境中的雷锋精神》,《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2年第3期。
    [13]杜玉波:《大力弘扬雷锋精神深入推进教育系统公民道德建设》,《前线》2012年第4期。
    [14]杜重年:《发展商品经济与提倡雷锋精神》,《党校科研信息》1989年第7期。
    [15]范英:《简论雷锋精神的三个质层》,《广东社会科学》1998年第4期。
    [16]高新:《从理性的高度把握雷锋精神——关于雷锋精神的探讨综述》,《理论探索》1990年第2期。
    [17]公方彬:《雷锋精神的时代价值》,《理论导报》2012年第4期。
    [18]公方彬:《论雷锋精神的现实意义》,《党建》2012年第6期。
    [19]韩梅:《浅析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和特征》,《理论界》2007年第4期。
    [20]韩秋风:《弘扬雷锋精神的辩证思考》,《大连干部学刊》2003年第2期。
    [21]刘孜勤:《中国青年志愿者精神与雷锋精神对比研究》,《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第3期。
    [22]何朝海、芦素敏、张国霞:《弘扬雷锋精神建设三个文明》,《中国公务员》2003年第3期。
    [23]何朝海:《和谐社会建设离不开雷锋精神》,《天津日报》2007年3月5日。
    [24]何建华:《论市场经济与雷锋精神》,《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12年第2期。
    [25]何玉泉:《浅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弘扬雷锋精神》,《广东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第2期。
    [26]湖南省公民道德研究基地课题组:《论雷锋精神的本质特征、时代意义和实践路径》,《伦理学》2012年第3期。
    [27]黄宏:《关于雷锋精神本质的断想》,《前线》2012年第3期。
    [28]黄力、谭焱良:《雷锋精神的德育价值实现的路径探讨》,《当代教育论坛》2010年第11期。
    [29]黄力:《雷锋精神对当代大学生的德育价值》,湖南农业大学2010年硕士论文。
    [30]黄蓉生:《论雷锋精神的社会价值和教育意义》,《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第2期。
    [31]黄蓉生:《用雷锋精神激励大学生》,《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3年第7期。
    [32]黄中平:《雷锋精神时代化与学雷锋活动常态化——2012年“雷锋精神论坛”综述》,《求是》2012年第11期。
    [33]姜思毅:《谈雷锋精神的实质》,《党建》1990年第2期。
    [34]蒋颖:《以“雷锋精神”引领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科教导刊》2012年6月(上)。
    [35]金友:《新时代仍然需要“雷锋精神”》,《宁波日报》2009年3月4日。
    [36]康凤云、张麟:《论雷锋精神的本质内涵与时代价值》,《武汉纺织大学学报》2012年第 2期。
    [37]《雷锋精神永放光芒——纪念毛主席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发表40周年》,《新长征》2003年第3期。
    [38]雷锋生前所在团:《弘扬雷锋精神忠诚履行使命》,《求是》2007年第13期。
    [39]李桂艳:《90年代雷锋精神遇到的挑战及分析》,《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
    [40]李合亮:《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判定》,《求实》2010年第7期。
    [41]李佳先:《如何建大学生培育成雷锋精神的传承者》,《现代阅读》2012年第6期。
    [42]李文辉:《略论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理论观察》2002年第5期。
    [43]李翔、朱丽霞:《雷锋精神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武汉纺织大学学报》2012年第2期。
    [44]李智栽:《论雷锋精神与公民道德建设》,《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6期。
    [45]林福益:《新形势、新价值、新思路——“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发扬雷锋精神”理论座谈会综述》,《现代哲学》1993年第2期。
    [46]林少红:《雷锋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生动展现》,《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2年第3期。
    [47]刘畅:《雷锋精神与新世纪同行》,《党史纵横》2003年第3期。
    [48]刘晨晔:《人文雷锋精神是助推和谐社会建设的宝贵思想财富》,《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11年第4期。
    [49]卢亚飞:《浅谈中国共产党党员干部为人民服务的意识——以雷锋精神为视角》,《传承》2010年第11期。
    [50]栾艾华、王玉莉:《浅议雷锋精神内化在公民道德建设中的作用》,《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第4期。
    [51]罗国栋:《论雷锋精神的结构、特点和意义》,《广西教育学院学报》1999年第3期。
    [52]罗文章:《雷锋精神的时代意义和永恒价值》,《马克思主义研究》2012年第3期。
    [53]罗文章:《让雷锋精神焕发出时代风采-雷锋精神时代化问题研究》,《红旗文稿》2012年第4期。
    [54]罗文章:《谈雷锋精神的时代价值》,《冶金企业文化》2012年第6期。
    [55]骆郁廷:《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客体及其相互关系》,《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2年第4期。
    [56]马驰:《“雷锋精神”理论探源》,《沈阳日报》2010年3月3日。
    [57]梅克保:《弘扬雷锋精神建设精神文明》,《求是》2003年第6期。
    [58]欧阳康、钟林:《雷锋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生动展现》,《学习月刊》2012年第4期。
    [59]庞红宇、陈道明、平文艺:《弘扬雷锋精神是时代的要求》,《四川社联通讯》1990年第6期。
    [60]彭庆红:《论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特征》,《探索》2000年第1期。
    [61]邱伟光:《雷锋精神的当代价值和育人效应》,《思想理论教育》2012年第3期(下)。
    [62]商卫星、孙春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大力弘扬雷锋精神》,《武汉纺织大学学报》2012年第2期。
    [63]邵燕:《论雷锋精神与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人民论坛》2012年第5期(中)。
    [64]《实践“三个代表”弘扬雷锋精神——纪念学雷锋活动开展四十周年》,《解放军报》2003年3月5日。
    [65]宋萌荣:《论雷锋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2年第3期。
    [66]宋瑞:《论雷锋精神:宣传有效性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传播的借鉴意义》,《学理论》2010年第11期。
    [67]粟栗:《雷锋精神与当代中国》,《学习与研究》1990年第2期。
    [68]孙旭武、陈颖:《关于雷锋精神当代性的几点思考》,《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2年第4期。
    [69]唐柏荣:《雷锋精神的当代价值》,《新湘评论》2010年第3期。
    [70]万晖、徐耀耀:《浅谈新时期雷锋精神》,《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6期。
    [71]王驰:《雷锋精神与改革开放时代》,《求索》1990年第4期。
    [72]王国忠:《本质是奉献过程是快乐》,《抚顺日报》2008年2月28日。
    [73]王立仁、吴林龙:《从雷锋的精神世界看雷锋精神生成》,《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2期。
    [74]王丽荣:《从雷锋精神的宣传看榜样教育的重要性》,《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3年第6期。
    [75]王联斌:《大力弘扬雷锋精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解放军报》2003年2月27日。
    [76]王伟:《弘扬雷锋精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道德与文明》2012年第2期。
    [77]王文承:《评对雷锋精神的异议和误解》,《湖北社会科学》1990年第8期。
    [78]王颖:《试析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三重形态及特征》,《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2年第19期。
    [79]吴倬、李英:《论雷锋精神的现实基础》,《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3年第9期。
    [80]夏伟东:《正确理解雷锋精神的实质和内涵——“雷锋精神的时代价值”理论研讨会发言摘要》,《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3年第4期。
    [81]夏湘远:《人性·德性·党性的完美结合——雷锋精神的时代解读》,《长沙大学学报》2012年第4期。
    [82]肖平:《为雷锋精神寻找新的时代定位》,《道德与文明》1996年第2期。
    [83]小竹:《<重读雷锋>深刻解读雷锋精神》,《中国出版》2012年3月(上)。
    [84]徐海茳:《论雷锋精神与其载体形式》,《南京政治学院学报》1996年第4期。
    [85]徐茂华、韩君:《论弘扬雷锋精神》,《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2年第7期。
    [86]徐茂华、卢鹏:《论雷锋精神的三个向度及其当代价值》,《学术论坛》2012年第5期。
    [87]薛其林:《化良知良能为公益善举——谈雷锋精神的践行之道》,《长沙大学学报》2012年第4期。
    [88]杨束芳、侯凤石:《论雷锋精神的实质和时代价值》,《理论研究》2012年第2期。
    [89]杨业华:《思想政治工作环境的层次性探析》,《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第3期。
    [90]叶林生:《传承和弘扬雷锋的时代价值》,《台州日报》2006年3月7日。
    [91]叶枝:《人民性:雷锋精神的核心——纪念学雷锋30周年》,《党政论坛》1993年第4期。
    [92]宇文利:《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分类与特点新探》,《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3年第8期。
    [93]岳金霞:《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分类研究》,《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2期。
    [94]岳金霞:《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时空维度》,《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4期。
    [95]张博颖:《九十年代“雷锋精神”研究一瞥——本刊发表“雷锋精神”研究文章的情况回顾》,《道德与文明》2003年第3期。
    [96]张赓:《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的现代价值与弘扬创新》,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博士论文。
    [97]张红:《雷锋精神与新时期道德教育》,《沈阳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第3期。
    [98]张晓萍、张晓峰:《论雷锋精神的实质和特点》,《学术交流》1991年第6期。
    [99]张振平:《对高校弘扬雷锋精神的几点思考》,《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3期。
    [100]张珠珍:《雷锋精神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福建党史》1990年第6期。
    [101]郑小九:《雷锋精神:制造的,还是生成的?》,《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年第12期(中)。
    [102]中宣部:《雷锋精神永远是激励人们奋力前行的强大力量——学习践行雷锋精神新闻发布会纪实》,《光明日报》2012年2月28日。
    [103]钟超、杨永加、张东成:《时代伦理格局中的雷锋精神》,《传承》2012年第3期。
    [104]钟惠英:《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研究》,《长沙大学学报》2012年第4期。
    [105]周杨:《雷锋精神永不过时——关于雷锋精神的三点思考》,《兰州学刊》2012第3期。
    [106]周杨:《新时期正确认识和弘扬雷锋精神》,《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2年第2期。
    [107]周志平、王蔚:《雷锋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重庆社会科学》2012年第3期。
    [108]朱合理、徐明蓉:《关于雷锋精神的系统思考》,《道德与文明》1993年第5期。
    [109]扈中平:《“人的全面发展”内涵探析》,《教育研究》2005年第5期。
    [110]张云志:《网络的负面影响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与发展》,《中国青年研究》2005年第7期。
    [111]张勇、李恒芬、张亚林、邹韶红:《认知倾向问卷在儿童和少年情绪障碍患者中的信效度检验》,《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6年第14期。
    [112]张闯:《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功利主义倾向探析》,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硕士学位论文。
    [113]高力娟:《论思想政治教育的情感教育》,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硕士学位论文。
    [114]王真东:《关于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思考》,《中国教育学刊》2001年第6期。
    [115]陶东风、吕鹤颖:《雷锋:社会主义伦理符号的塑造及其变迁》,《学术月刊》2010年第12期。
    [116]金鑫、张耀灿:《对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的再认识》,《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8年第6期。
    [1]Azza Karam. Transnational Political Islam:globalization, ideology and power. London, sterling, Va. Pluto Press,2004.
    [2]Hoover, Kenneth R., Economics as ideology:Keynes, Laski, Hayek, and the creation of contemporary politics, Rowman & Littlefield,2003.
    [3]Fred C. Lunenburg, Allan C. Ornstein,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Concepts and Practices, 2003.
    [4]John Storey, Cultural Studies and the Study of Popular Culture:Theories and Methods. University of Georgia Press,2000.
    [5]Stephen P. Robbins,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Concepts, Controversies, Applications). Prentice Hall,1996.
    [6)]G. Albo:The World Economy, Market Imperatives and Alternatives, Monthly Review,1996 (12).
    [7]Peter Waterman:Globalization, Social Movements & the New Internationalisms. Mansell Publishing Limited,1998.
    [8]Misra, Kalpama, From post-Maoism to post-Marxism:the erosion of official ideology in Deng's China. New York:Routledge,1998.
    [9]Globalization and Third World Socialism:Cuba and Vietnam/Claes Brundenius and John Weeks. London:Macmillan Press Ltd.,2001.
    [10]Tsutsui, William M. Manufacturing Ideality:Scientific Management in Twentieth Century Japa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98.
    [11]Hong, Junhao.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Television in China:the Evolution of Ideology, Society, and Media since the form. Praeger,1998.
    [12]Beng-Huatchua, Communication ideology and democracy in Singapore. London; New York: Routledge,1997.
    [13]Iddens:The Consequence of Modernity. Cambrudge Press,1996.
    [14]Encyclopedia of Value and Moral Education [M]. Published by Mrs. Rani Kapoor,1998, (195).
    [15]Beck, C. A Model of Dialogue for Democratic Moral Education:Theory and Practice [M]. Presented at Annual of the A. M. E, Athens, Georgia, November 8,1991, p.6.
    [16]John. I. Elis. Moral Education:Secular and Religious [M]. Florida:Robert E. Krieger Publishing Company,1989(8).
    [17]Rosenau. James:The Complexities and Contradictions of Globalization Current History, 1997, November.
    [18]Sklair. Sociology of the Global System. 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1991.
    [19]Anthony McGrem:Conceptualizing global politics. Global Politics:Globalization and the Nation-state, Cambridge Press,1992.
    [20]Hunt, James G. Leadership:A New Synthesis. Newbury Park, Galif.:Sage Publications, 1991.
    [1]http://cpc.people.com.cn/GB/64093/64094/17282040.html.
    [2]http://news.163.com/05/0615/14/1MA02R4900011246.html.
    [3]http://baike.baidu.com/link?url=_XKHKtVzZwY2YqWevbDdBw3Ob5K8NOsCutZLQZwRk PNemoiZs91 Q4j WLYsem0u7L.
    [4]http://wenku.baidu.com/view/444187176edb6fl aff001f7d.html.
    [5]http://www.peop]e.com.cn/GB/jiaoyu/1053/3129328.html,2005-1-19.
    [6]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2-03/01/c_111590680.htm.
    [7]http://www.people.com.cn/GB/paper464/509/54013.html,2000.4.30.
    [8]http://baike.baidu.com/view/4587127.htm?fromld=2931759.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