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新疆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在可持续发展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主题与前进方向、中国着力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可持续发展理论也成为了指导新疆开发自然资源的重大理论基础。矿产资源做为对社会经济系统具有重要支撑作用的基础资源,其可持续发展利用问题也成为了整个新疆社会经济纳入可持续发展轨道的关键所在。
     本文的内容及研究框架如下:
     一、新疆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在社会经济发展中重要的战略地位
     这一部分系统分析新疆矿产资源禀赋特征,并从内部、外部环境、资源与经济发展、发展战略整合的角度诠释了新疆矿产资源开发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又从产业定位、资源承载力与资源安全分析了新疆矿业经济在中国21世纪经济发展系中的坐标,得出结论:新疆成为了中国21世纪矿产资源接替区。
     二、新疆矿产资源的资源耗竭和综合承载力研究
     首先解释了矿产资源的稀缺性与耗竭性的概念,分析了新疆矿产资源的稀缺与耗竭问题,并围绕着新疆矿产资源综合承载力区域评价,针对矿产资源承载经济发展的能力、矿产资源的人口承载力,以及生态环境、土地资源水资源支撑新疆矿业发展的能力加以研究。
     三、新疆矿产资源的配置
     对矿产资源在社会生产和经济系统中的作用和地位加以分析,以资源资产化为切入点,针对制约新疆矿产资源配置的因素,提出了资源化与资产化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并将产权管理体系、价值核算体系引入矿产资源配置中,以规范市场促成资产化管理体系的建立。
     四、新疆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建设的协调发展
     在新疆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建设的协调发展问题上,就矿产开发诱发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与地质灾害,分析了矿业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提出了新疆矿产资源与生态环境的同步开发措施。
At present, when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row into the chief subject and advance direction of human society, and China even strive to found the harmonious society, the theory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become the foundation which guide the exploitation of the natural resource in Xinjiang. Being the basic resource which sustain the system of the economic and society,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mineral resource even become the key which fit the society and economics of Xinjiang into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road.
     The study frame and prime content are as follows:
     I. The important strategy situation of the exploitation of Xinjiang’s mineral resources in the society and economics development
     This part analyzed the characteristic of Xinjiang’s mineral resources, and even demonstrated the promotion of the Xinjiang’s society and economics by the exploitation of mineral resources from these views: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environment; resource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the readjust of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Then the paper analyzed the orientation of Xinjiang’s mineral economics in the Chinese economical system, and in the views of the industrial orientation; carrying capacity; the resources security, it made this conclusion: Xinjiang becomes the replay region of the Chinese mineral economics in the 21st century.
     II. Study on the depletion and carrying capacity of Xinjiang’s mineral resources.
     At first, it analyses the conceptions of the depletion and carrying capacity, then study the economics carrying capacity; population carrying capacity; land carrying
引文
[1]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方志编篡委员会. 2004 年新疆年鉴. 新疆年鉴社, 2005 年版。
    [2] 中国自然资源丛书编篡委员会. 中国自然资源丛书?新疆卷.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1995 年版。
    [3] 新疆通志? 地质矿产志(1986 —2000 年). 新疆人民出版社, 2000 年版;
    [4]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统计局. 2004 年新疆统计年鉴. 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5 年版;
    [5] 汤一溉 等. 新疆经济增长点研究. 新疆人民出版社, 2001 年版。
    [6] 秦放鸣 等. 新疆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 新疆大学出版社, 2001 年版。
    [7] 陈志恺 等. 西北地区工矿资源开发的用水对策研究·水资源卷. 科学出版社, 2004 年版。
    [8] 李东英 等. 西北地区工矿资源开发的用水对策研究·工矿卷. 科学出版社, 2004 年版。
    [9] 高志刚 等. 新疆区域经济差异与预警系统研究. 新疆人民出版社, 2003 年版。
    [10] 高吉喜. 可持续发展理论探讨——生态承载力理论、方法与应用.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1 年版。
    [11] 陈东琪. 新政府干预论.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00 年版。
    [12] 鲁传一 .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 年版。
    [13] 寿嘉华 等. 国土资源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地质出版社, 2001 年版。
    [14] 魏杰. 现代产权制度辨析.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00 年版。
    [15] 宋泓明. 中国产业结构高级化分析.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4 年版。
    [16] 杨公朴 等. 产业经济学.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5 版。
    [17] 单锦元 等. 新疆地区资源综合开发问题研究. 新疆人民出版社, 2000 年版。
    [18] 伍海华 等. 产业发展论. 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4 年 5 月版。
    [19] 郑羽,庞昌伟. 俄罗斯能源外交与中俄油气合作. 世界知识出版社, 2003 年版。
    [20] 经济兰皮书·2005 年—2006 年新疆社会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 新疆人民出版社, 2005 年版。
    [21] 钱颖一. 现代经济学与中国经济改革.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 年版。
    [22] 陈志恺 等. 西北地区水资源及其工业发展趋势分析. .科学出版社, 2004 年版。
    [23]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科技标准司. 循环经济和生态工业规划汇编.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4 年版。
    [24] 倪国良.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西部对外开发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4 年版。
    [25] 金涌 等. 生态工业:原理与应用,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26] 吴季松. 循环经济. 北京出版社,2003 年版。
    [27] 方如康 .我国的自然资源及其合理利用. 科学出版社, 1985 年版。
    [28] 秦德先、刘春学. 矿产资源经济学. 科学出版社, 2002 年版。
    [29] 马中. 环境和资源经济学概论.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 年版。
    [30] 张坤民. 可持续发展论.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1997 年版。
    [31] Theodore D. Goldfarb . Taking sides__ Clashing Views on Controversial Environmental Issues. The Dushkin Publishing Group. Inc, (sixth edition).
    [32] Water A. Rosenbaum. Environmental Politics and Policy. A Division of Congressional Quarterly Inc , (second edition).
    [33] Alain c. Enthoven and A.Myrick Freeman III: Pollution, Resources, and the Environment . Published by W.W. Norton &company .INC.new york, N.Y
    [34] Miguel Urrutia and Saetsuko Yukawa: Economic Development Policies in Resource_Rich countries . Published by the untied nations university,1988.
    [35] Oduom E P: Fundmental of Ecology , Philadelphia. W B Saunders. 1972. 二、期刊类文献:
    [1] 陈哲夫. 新疆矿产开发与矿业发展构想. 新疆地质, 2001 年第 1 期。
    [2] 宋岭. 新疆资源利用中的行为倾向及市场化途径的分析. 新疆大学学报·社科版, 2001 年第 1 期。
    [3] 傅群. 试论西部大开发战略中的矿产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地质技术经济管理, 2001年第 3 期。
    [4] 孟梅,金晶. 浅议新疆矿产资源开发与利用. 资源? 产业, 2005 年第 2 期。
    [5] 陈淮. 我国西部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再认识. 经济参考研究, 2003 年第 31 期。
    [6] 程叶青. 矿业区域矿产资源开发与经济持续发展研究. 资源科学, 2004 年第 6 期。
    [7] 胡小平. 21 世纪中国矿产资源产业的定位和政策目标. 中国地质矿产经济, 2002 年第 11 期。
    [8] 卜善祥 等. 我国矿产资源形势研究与分析. 中国矿业, 1999 年第 1 期。
    [9] 张吉军. 论我国矿产资源经济安全.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5 年第 3 期。
    [10] 谷树忠 等. 国家能源、矿产资源安全的功能区划与西部地区的定位. 地球科学进展, 2002 年第 9 期。
    [11] 胡小平. 经济全球化中的国家资源安全与对策. 中国矿业, 2003 年第 6 期。
    [12] 樊相如 等. 战略矿产资源保障方式研究. 中国矿业, 2005 年第 6 期。
    [13] 刘晏良. 对新疆“十一五”规划的思考. 宏观经济研究, 2005 年第 4 期。
    [14] 王常文. 资源稀缺理论与可持续发展. 当代经济, 2005 年第 4 期。
    [15] 魏晓平 等. 矿产资源最适耗竭经济分析. 中国管理科学,2002 年第 10 期.
    [16] 王玉平 等. 中国矿产资源承载力研究. 煤炭经济研究, 1998 年第 12 期。
    [17] 郭在兰,王谟. 实现新疆矿产资源优势转换战略对策探讨. 资源·产业, 2005 年第 5 期。
    [18] 宋建军. 关于新疆有色金属工业发展的战略思考. 中国矿业, 2003 年第 11 期。
    [19] 任元成 等. 新疆非金属矿开发利用现状及发展方向. 非金属矿, 2000 年第 4 期。
    [20] 杨志峰 等. 基于生态系统健康的生态承载力评价. 环境科学学报, 2005 年第 5 期。
    [21] 梁巧转. 高科技发展与环境承载力关系研究.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1996 年第 3 期。
    [22] 徐长春、熊黑钢 等. 新疆近十年生态足迹及其分析. 新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 年第 2 期。
    [23] 李月明 等. 生态足迹分析模型的假设条件缺陷及应用偏差. 现代农业研究, 2005年第1期。
    [24] 李新琪 等. 新疆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研究. 干旱环境监测, 2003 年第 2 期。
    [25] 王玉平. 矿产资源人口承载力研究.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1998 年第 3 期。
    [26] 李文. 资源承载力与可持续发展. 财经论丛, 2003 年第 4 期。
    [27] 沈君,高志刚. 新疆资源相对承载力与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 现代农业研究, 2005年第2期。
    [28] 杨政,原新,童玉芬. 新疆省际人口迁移研究. 新疆大学学报, 1995 年第 2 期。
    [29] 林积泉 等. 煤炭工业企业循环经济产业链设计与环境效益研究. 环境保护, 2005年第4期。
    [30] 王丽萍 等. 生态工业工程在发展矿区循环经济中的应用.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05 年第 1期。
    [31] 宋岭,李金叶. 新疆自然资源开发的几个误区及其对策研究. 中国软科学, 1998 年第 6 期。
    [32] 马国霞 等. 我国西北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风险规避研究. 矿业研究与开发, 2004年第6期。
    [33] 杨雪峰 等. 从新疆资源环境数据库看新疆土地资源.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 年第 2 期。
    [34] 张文驹 等. 新疆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和区域经济发展问题思考. 中国地质矿产经济, 1997 年第 4 期。
    [35] 黄英娜. 循环经济产生和发展的经济学基础. 环境保护, 2004 年第 8 期。
    [36] 李小龙. 稀缺资源转换和经济学边界的拓展.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5 年第 3 期。
    [37] 朱学义 等. 论矿产资源整体价值资本化. 中南工业大学学报? 社科版, 2000 年第 12 期。
    [38] 徐兰军 等. 耗竭性资源资产评估研究. 矿业研究与开发, 2003 年第 3 期。
    [39] 耿建新. 递耗资产的确认和计量研究. 财会通讯, 2005 年第 7 期。
    [40] 魏永春. 浅论矿产资源价值的理论内涵. 中国地质矿产经济, 2002 年第 6 期。
    [41] 韩伟 等. 非法采矿破坏的矿产资源评估. 国土资源导刊, 2004 年第 2 期
    [42] 王世军. 我国矿业问题的制度及其分析. 中国矿业, 2005 年第 4 期。
    [43] 梁勇 等. 中国资源管理模式的发展历程和改革思路,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03 年第 6 期。
    [44] 沈振宇. 矿产资源可持续发展量化体系初探. 金属矿山, 2000 年第 1 期。
    [45] 杨璐. 建立和培育矿权市场 深化矿产资源管理制度改革. 中国改革, 2003 年第 12 期。
    [46] 朱学义. 论矿产资源权益价值理论. 中国地质矿产经济, 1998 年第 12 期。
    [47] 如何构建健康完善的矿权市场——探矿权采矿权市场建设讨论会权威专家新论摘要. 南方国土资源, 2003 年第 2 期。
    [48] 王世军 等. 矿产资源资产的价值管理. 中国矿业, 2004 年第 11 期。
    [49] 夏佐铎 等. 矿产资源资产经济价值的研究. 中国矿业, 2002 年第 4 期。
    [50] 汪应红 等. 我国推行矿产资源资产化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有色金属, 2001 年第 5 期。
    [51] 王广成. 矿产资源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定价方法研究. 软科学, 2001 年第 3 期。
    [52] 王广成 等. 矿产资源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理论与方法研究. 管理世界, 2002年第2期。
    [53] 罗掌华 等. 矿产资源开采权拍卖研究. 煤炭经济研究, 2004 年第 12 期。
    [54] 张茂贤. 信息化在矿山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中国矿业,2003 年第 7 期。
    [55] 徐辉煌 等. 信息化建设是加快实现新疆地质找矿突破的必然选择. 新疆有色金属, 2005 年第 1 期。
    [56] 王冰 等. 政府介入在自然资源有效配置中的地位与作用. 荆州师范学院学报? 社科版, 2002 年第 6 期。
    [57] 邹英. 论新疆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地质环境保护. 新疆地质, 2003 年第 3 期。
    [58] 赵杰. 新疆矿山地区环境地质问题探讨. 地质找矿论丛, 2002 年第 4 期。
    [59] 周金龙、杨志勋. 新疆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建设协调发展.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04 年第 18 卷、第 4 期。
    [60] 程国栋. 承载力概念的演变及西北水资源的应用框架. 冰川冻土, 2002 年第 4 期。
    [61] 张锦瑞. 矿产资源开发的生态学思考. 黄金科学技术, 1999 年第 7 期。
    [62] 郑云. 矿产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社会可持续发展. 新疆有色金属, 2005 年第 1 期。
    [63] 徐立铨. 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 中国建材, 2001 年第 9 期。
    [64] 尚时路. 资源开发的生态补偿. 中国发展观察, 2005 年第 6 期。
    [65] 白中科 等. 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效益演变与配置研究. 自然资源学报, 2001年第6期。
    [66] 彭建 等. 我国矿山开采的生态环境效应及土地复垦典型技术. 地理科学进展, 2005 年第 3期。
    [67] 高壮 等. 新疆矿产资源勘查的回顾与展望. 中国地质, 1996 年第 4 期。
    [68] 邹永生. 矿业资本市场与矿业融资. 中国地质矿产经济, 2003 年第 5 期。
    [69] 陈家洪. 风险投资、二板市场与高科技企业的良性互动. 高科技与产业化, 2005 年第 2 期。
    [70] 高东清 等. 加快发展西部矿业资本市场的探讨.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2004 年第 11 期。
    [71] 李金叶. 新疆资源特征的动态比较优势及其对新疆经济的影响.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 2001 年第 7 期。
    [72] 罗建华. 我国矿业产业组织合理化标准的研究. 中国矿业, 2000 年第 2 期。
    [73] 罗建华. 组建我国矿业企业集团模式及其组织结构再研究. 中国矿业, 2000 年第 5 期。
    [74] 王忠山 等. 新疆构建低价能源区因素分析及政策研究. 新疆社科论坛, 2005 年第 1 期。
    [75] 周英 等. 塔里木石油勘探开发是带动南疆地区经济发展的最佳途径. 新疆有色金属, 2005 年第 2 期。
    [76] 张平 等. 南疆铁路沿线金属矿产的勘探开发利用前景. 新疆有色金属, 2003 年第 3 期。
    [77] 张雷. 21 世纪中国西部矿产资源开发的战略思考. 国土资源通讯, 2001 年第 8 期。
    [78] 胡序勇. 试析新疆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的转化. 俄罗斯东欧中亚市场, 2005 年第 2 期。
    [79] 高志刚. 中国新疆与中亚区域经济合作的经济技术对接. 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 2005 年第 3 期。
    [80] 宋国明. 中亚地区矿产资源合作的前景分析. 国土资源情报, 2004 年第 8 期。
    [81] 刘甲金、蒲开夫. 运用“两头在外”战略发展沿边地区经济. 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 2003年第 10 期。
    [82] 王礼茂. 世界资源贸易格局与中国利用国外资源的环境分析. 世界地理研究, 2003 年第 3 期。
    [83] 吴荣庆 等. 国外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基本框架及其对策思考. 中国矿业, 2001 年第 6 期。
    [84] 桑进荣. 对建设新疆与中亚区域加工制造业的战略思考. 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 2005 年第 3 期。
    [85] 傅吉江 等. 哈萨克斯坦石化工业现状及需求分析. 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 2005 年第 4期。
    [86] 车卉淳. 科技进步与可持续发展. 中国流通经济, 2002 年第 1 期 。
    [87] 胡振琪 等. 论矿区生态环境修复. 科技导报, 2005 年第 1 期。
    [88] 马立新. 试论循环经济中的矿业开发.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2004 年第 4 期。
    [89] 潘长良 等. 关于生态矿业的思索. 湘潭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04 年第 1 期。
    [90] 林积泉 等. 煤炭工业企业循环经济产业链设计与环境效益研究. 环境保护, 2005年第4期。
    [91] 姚敬劬. 矿业纳入循环经济的几种模式. 中国矿业, 2004 年第 6 期。
    [92] 沈镭. 资源循环特征与循环经济政策. 资源科学, 2005 年第 1 期。
    [93] 潘长良 等. 关于生态矿业的思索. 湘潭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04 年第 1 期。
    [94] 沈振宇. 矿产资源可持续发展量化体系初探. 金属矿山, 2000 年第 1 期。
    [95] 解振华.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求是 ,2003 年第 13 期
    [96] Hotelling. The economics of exhaustible resources , The Journal Political economy . 1931.39 (April).
    [97] Assessing the Threat of Mineral Depletion, Minerals & Energy 2003 . 兰月译. 国土资源情报. 2004 年第 10 期。
    [98] Tisdell C A . Carrying capacity reconsidered : From Malthus' population theory to cultural carrying capacity. Ecological Economics, 1999、8.
    [99] ZhangJian.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blems Caused by the Exploitation of Mineral Resources in Xinjiang, China. Journal of Xinjinag University ( Natural Science Edition), Nov,2004.
    [100] Armen Alchian. Some Economics of Property Rights, Poliitical Economy,30 (1965) :816_829
    [1] 龚勤林. 区域产业链研究. 四川大学经济学院, 2004 年博士学位论文。
    [2] 胡燕京 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财政政策研究. 中国海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04 年博士学位论文。
    [3] 曹月娥. 基于 GIS的新疆土地综合承载力研究. 新疆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1] 矿产开发成为新疆支柱产业. 新疆新闻网, 2002 年 11 月 17 日。
    [2] 资源使新疆成为中国新世纪经济发展的重要替代区. http://www.tianshannet.com.cn 新疆天山网, 2005 年 1 月 4 日。
    [3] 新疆变矿产资源优势为区域经济优势. 天山网, 2004 年 6 月 8 日。
    [4] 新疆自治区信息中心. 巨资淘金新疆煤炭遭遇瓶颈. 中经网。
    [5] 新疆矿产两权出让创历史新高. 中经网. 新疆中心讯。
    [6] 新疆矿产资源开发浪费严重. 中经网, 2005 年 7 月 29 日。
    [7] 新疆强化矿山环境治理首批两个治理项目通过验收. 中经网, 2004 年 11 月 29 日。
    [8] 新疆开展大规模矿产勘察. http://www.pequip.com。
    [9] 分析:我国西部矿产资源的喜与忧. 中经网, 2005 年 3 月 14 日。
    [10] 新疆矿产资源重点开发区域. 新华网, 2000 年 8 月 23 日。
    [11] 新疆出台矿产勘探开发优惠政策. 中经网. 新华社讯, 2003 年 8 月 15 日。
    [12] 新疆将建设成为我国天然气产业大区. http://www,chinainfo.gov.cn, 2005 年 3 月 10 日。
    [13] 新疆有望成为国际投资热土. 中经网. 新疆中心讯。
    [14] 能源需求将迅速提升新疆在中国经济版图中的地位. 中经网, 2003 年 11 月 18 日.
    [15] “绿色矿山”活动见效新疆矿山环境大变. www.chinamining.com.cn.
    [16] 段宁. 清洁生产、生态工业和循环经济, http://www.gzii.gov.cn/middle2/gdhc/2002/04/40801h.htm。
    [17] R.W.Beck .US. Cuciral Economic Information Study, http://www.epa .gov/jtr/econ/rei_rw/ pdf/n_report.pdf, U.S.Env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july 2005.
    [18] ERNEST A L .Regional resources recovery and Eco Industry parks: An Integtated Strategey .http:// www.inidigodew.com./2004.01.01.
    [1] 周立新. 截止 2002 年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矿产资源储量简表. 新疆地质资料馆内部资料。
    [2] 艾力更·依明巴海. 在自治区重点工业园区现场会上的讲话提纲, 2005 年 8 月 12 日。
    [3] “关于印发. 国家产业技术政策. 的通知”. 国经贸技术〔2002〕444 号。
    [4] 李东英. 关于“建设节约型社会”之我见. 中国工程院召开的“建设节约型社会”座谈会上的讲话, 2005 年 3 月 23 日。
    [5] 吴甲春. 关于新疆煤炭资源开发利用与煤炭工业发展战略的报告. 中国科协 2005 年学术年会·新疆能源开发利用与煤电一体化发展”论坛. 新疆天山网, 2005 年 8 月 24 日。
    [6] 中国矿产资源白皮书. 中国新闻网, 2003 年 12 月 23 日。
    [7] 王俊民. 新疆煤炭资源勘查开发利用及前景分析. “中国科协 2005 年学术年会·新疆能源开发利用与煤电一体化发展”论坛. 新疆天山网, 2005 年 8 月 24 日。
    [8] 2001-2010年阿勒泰地区矿产资源总体规划. 阿勒泰地区经济信息中心网络室, 2004年12月。
    [9] 马凯. 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在全国循环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04 年 9 月 28 日。
    [10] 新疆发展改革委. 新疆加快推进循环经济发展情况汇报, 新发改地区 2005 [809]号。
    [11] 冯之俊. 关于循环经济. 在循环经济论坛的讲话,2004 年 11 月 6 日。
    [12] 国家循环经济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 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战略总报告
    [1] 2005 年新疆矿产资源综合评价位居全国第四. 中国国土资源报, 2005 年 9 月 7 日。
    [2] 高德步. 我国资源安全战略的重点措施. 中国经济时报, 2001 年 2 月 14 日。
    [3] 辛未. 新疆专项资金补偿地质勘查项目. 中国经济导报, 2005 年 6 月 2 日。
    [4] 新疆地矿局成立首家中外合资企业. 地质勘查导报, 2005 年 2 月 17 日。
    [5] 英国和加拿大资本搅活新疆煤炭勘查开发. 中国国土资源报, 2005 年 6 月 15 日。
    [6] 李忱. 新疆矿产资源勘查取得重大进展. 矿藏潜在总价值超过 2000 亿元.人民日报, 2000年 12 月 25 日。
    [7] 李萍. 新疆勘查紧缺资源获丰收. 中国矿业报, 2005 年 1 月 13 日。
    [8] 肖华堂. 新疆全面放开矿业开发领域. 中国冶金报, 2004 年 12 月 23 日。
    [9] 李萍. 新疆矿产开发关系全国. 中国矿业报, 2004 年 9 月 25 日。
    [10] 巨额资金将投入新疆地矿勘查. 中国有色金属报, 2006 年 1 月 12 日。
    [11] 金小平. 中国西部地区域性矿业投资机会多. 中国国土资源报, 2005 年 1 月 12 日。
    [12] 叶维延. 新疆加快矿产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步伐. 中国国土资源报, 2005 年 3 月 1 日。
    [13] 叶维延. 新疆地矿局获国家开发银行4000万元贷款. 中国国土资源报, 2005年4月5日。
    [14] 刘伟勋、曲秋艳. 中国神华控股新矿行业整合新疆起步. 经济观察报, 2005 年 4 月 11 日。
    [15] 刘冰、李润. 阜康市欲打造新疆重化工基地. 中国青年报, 2005 年 7 月 15 日。
    [16]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打造大型聚氯乙烯生产基地.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2005年5月10日。
    [17] 赵红梅. 新疆起建"西电东送"通道. 中国经济时报, 2005 年 7 月 11 日。
    [18] 成立新. 新疆有色新型材料工业园开工. 新疆日报, 2005 年 8 月 7 日。
    [19] 中国最大聚甲醛项目在新疆阿克苏库车化工园区开工. 中国包装报, 2005 年 8 月 31 日。
    [20] 曹运动. 新疆 420 万元支持"走出去"找矿. 中国国土资源报, 2005 年 4 月 1 日。
    [21] 新疆石油城发展循环生态工业. 兵团日报, 2005 年 5 月 10 日。
    [22] 马传栋.论生态产业化与产业生态化. 大众网—大众日报, 2003 年 4 月 6 日。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