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我国基层人民政府的责任伦理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中国的政府行政改革一直稳步进行,并取得了明显成效。其中最明显一点是,在行政改革过程中,已从单一的管理型行政迈向服务型行政,这与国际公共行政发展的方向也十分契合。改革的目的,为了满足民众及社会的需要,更好地履行政府的职能。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服务型政府的建设,一方面,需要责任伦理界定管理的理念与行为的正当性,另一方面,又需要在正当性的指导下,实施自己的管理措施,赢得民众的拥护。可见,服务型政府对责任伦理存在理论与现实的诉求。服务型政府,必然要求政府在为人民服务这一宗旨下,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负起责任,进行科学的管理。基层政府作为与人民群众接触最多,服务最多的一层机构,它的责任伦理理念及实践,不仅影响民众对政府的整体评价,还关系能否真正履行职责,造福一方。
     在实践中,随着改革与发展,基层政府也面临各种挑战。一些基层政府追求短期的政绩,以牺牲生态的发展、民众的健康为代价创造政绩,可能取定特定的效果,却违背公共管理的基本伦理准则,不能可持续发展,甚至造成负责面影响。这样的做法与实践,明显异于服务型政府最终目标。而如果不明晰基层政府的责任,我们的建设实践可能走入歧途。因此,构建基层政府的责任伦理,为各种管理与服务活动,寻求基本的制度伦理支撑,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在分析责任伦理的概念与理论基础,并借鉴了中国传统政治责任伦理思想,分析了基层人民政府责任伦理的依据,现实状况,并试图为基层人民政府的责任伦理建设提供适合国情、有较强针对性和操作性的路径选择。
     本论文有六大部分:
     首先是导论,介绍了选题背景,分析了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以及主要创新点。
     第一章主要是责任伦理概述,分析了责任与责任伦理以及两者关系,阐述了责任伦理的理论基础,指出责任伦理的特点及价值。
     第二章为中国传统政治责任伦理思想及其现代价值,梳理了中国传统政治责任伦理思想发展历程,并归纳出中国传统政治责任伦理主要内容,分析其现代价值
     第三章分析了加强我国基层人民政府责任伦理的依据,分别从理论、现实两大方面进行阐述与分析。
     第四章论述基层人民政府责任伦理的体系内容包括基层人民政府的责任伦理基本原则,以及基层人民政府公共政策、行政制度、行政人员责任伦理。
     第五章分析当前我国基层人民政府责任伦理现状及其原因,指出当前我国基层人民政府责任伦理取得成就以及缺失,并进一步分析缺失影响因素,指出基层人民政府责任伦理建设的长期性和艰巨性。
     第六章论述我国基层人民政府责任伦理实现的基本路径,首先阐明了我国基层人民政府责任伦理建设的指导思想,接着分别从制度支持、监督机制、道德教育、道德修养等方面分析了我国基层人民政府责任伦理实现的基本路径,并提出强化基层人民政府责任伦理的保障机制。
Government administrative reform in China has been steadily and achieved remarkable results. One of the most obvious point is that, from single administrative management towards service-oriented administrative in the process of administrative reform, which is a great fit with the direc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ational public administration.
     The aim of the reform is to meet the needs of people and society, and better fulfill the functions of government. The report to the18th National Congress of CPC noted:"building functions Sciences, structure optimization, clean, efficient, 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 which the people are satisfied."
     The construction of a 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 on the one hand, the need for responsibility ethics defines the legitimacy of the management philosophy and behavior. On the other hand, they need legitimacy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management measures to win the support of the people.
     It visible exists that the demands of the 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 responsibility ethical theory and reality. 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 will inevitably require the government to the aim of serving the people, conscientiously perform their duties, to take responsibility in terms of economic, political, cultural, social, ecological, and scientific management.
     Grassroots government more contact with the masses of the people, and more service agencies. Its responsibility of ethical philosophy and practice, not only affects the public's overall evaluation and also relations to truly fulfill its responsibilities, making the benefit for the party.
     In practice, with the reform and development, Grass-roots government is also facing challenges. In order to pursuit short-term achievements, some grassroots governments at the expense of the ecological development, the health of the people for creating achievements, which may take given the specific effect, but contrary to the basic ethical norms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and can not b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even cause responsible for surface impact.
     This practice clearly departure from the ultimate goal of the 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 If we do not clear the grassroots government's responsibility, our construction practice may go astray. Therefore, building the grassroots government's responsibility ethics, seeking basic system of ethics support for a variety of management and service activities, has a very important significanc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oncept and theoretical basis of the ethics of responsibility, and learns the thinking of Chinese traditional political responsibility ethical. This paper analysis basis and reality of the grassroots People's Government responsibility ethics, and tries to provide choose path for construction of the grassroots People's Government responsibility ethics, which is suitable conditions and in a highly-targeted and operability.
     This thesis has six major parts:
     The first is the introduction, which introduced the background, analyzed the research status at home and abroad, as well as the main innovations.
     The first chapter is an overview of the responsibility ethic, which analyzed ethical responsibility and responsibility, as well as the relationship, elaborated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the responsibility ethics, pointed out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value of the responsibility ethical.
     The second chapter is the thinking of Chinese traditional political responsibility ethical and it's modern value, combing the course of development of China's traditional political responsibility ethical thinking, and summarize the main content of China's traditional political responsibility ethics, analyze it's modern value.
     The third chapter analyze basis of strengthen our grassroots People's Government responsibility ethical, respectively elaborated and analyzed from the theory and reality two key aspects.
     The fourth chapter discusses the system of grassroots people's government responsibility ethical, which includes the basic ethical of our grassroots People's Government responsibility ethical, as well as public policy, the administrative system, executives of responsibility ethics.
     The fifth chapter analyzes the status and the reasons of our grassroots People's Government responsibility ethical, pointed out the missing and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the long-term and arduous nature.
     The sixth chapter discusses the achieve path of our grassroots People's Government responsibility ethical. First, the paper expounded the guiding ideology of our grassroots People's Government responsibility ethical. Second, the paper analyzed the achieve path of our grassroots People's Government responsibility ethical from institutional support, oversight mechanisms, and moral education, moral training, proposed to strengthen safeguard mechanism of our grassroots People's Government responsibility ethical.
引文
① 温家宝:《政府工作报告——二○一○年三月五日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人民网:http://politics.people.com.en/GB/1024/11146914.html
    ② 新华社: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09-07/12/content_11696805.htm
    ① [德]马克斯·韦伯著,冯克利译:《学术与政治》,外文出版社1998年版,第99-111页。
    ① 李应建:《服务型政府的责任伦理探析》,《南方论刊》,2009年第11期。
    ① 新华社,《十八大报告》,http://www.xj.xinhuanet.eom/2012-11/19/c 113722546_13.htm
    ② 李朝峰,贾华格,《行政责任伦理建设:一条圈氏行政成本的有效途径》,《世纪桥》,2007年第1期
    ①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01页。
    ② [美]特里库珀:《行政伦理学:实现行政责任的途径》,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34-35页。
    ① 梁桂兰,《行政伦理责任——制约行政腐败的有效途径》,《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第5期
    ② 赵敦华,西方哲学简史,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144页。
    ③ 赵敦华,西方哲学简史,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144页。
    ① [德]康德著:《道德形而上学原理》,苗力田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43页。
    ② 同上书,第19页。
    ③ [美]A.麦金太尔,德性之后,龚群、裁杨毅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第65页
    ④ [美]A麦金太尔,《谁之正义?何种合理性?》万俊人等译,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1996年,第78页
    ① [美]罗尔斯:《正义论》,谢延光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1年,第81-123页。
    ② [美]罗伯特.诺齐克:《无政府、国家与乌托邦》,何怀宏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第1页
    ① [德]马克斯·韦伯:《学术与政治》冯克利译,外文出版社1998年版,第94-135页。
    ② Hart,D,K, The Virtuous Citizen,The Honorable Bureaucrat, and Public Administration.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Vol.44. Special Issue,1984
    ③ Grover Statling.Managing the Public Sector.The Dorsey Press,1986, p115-p125
    ① [美]特里库伯:《行政伦理学:实现行政责任的途径》,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62-112页。
    ② 王伟,鄯爱红,《行政伦理学》,,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1-5页。
    ① 张康之,《寻找公共行政的伦理视角》,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1-10页。
    ② 李世英,《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官员道德建设》,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2.前言
    ③ 王成栋,《政府责任论》,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2-6页。
    ④ 谭培文,《行政伦理是一种责任伦理》,《成都行政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3年01期
    ⑤ 于东山,刘继峰:《转型时期的行政责任研究》,《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09期
    ① 刘雪丰,《行政责任的三重伦理考量》,《伦理学研究》,2009年06期
    ② 徐邦友,《从意图伦理到责任伦理:中国政治伦理精神的嬗变》,《浙江学刊》,2009年04期
    ③ 何花,《责任伦理和信念伦理——马基雅维里政治思想研究的一种视角》,《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3期
    ④ 陆自荣,《关系和谐伦理:信念伦理和责任伦理之外》,《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⑤ 卢智增,《试析公务员的行政责任伦理》,《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⑥ 陈振川,《论行政人责任伦理的构建》,《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⑦ 李靖,文宏,《转型期我国行政官员责任伦理的强化》,《学术交流》,2005年09期
    ① 田秀云,白臣著:《当代社会责任伦理》,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1-4页。
    ② 卡尔·米切姆,殷登祥等译:《技术哲学概论》,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年版,第93页。
    ③ Hans Jonas,The Imperative of Responsibility,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4,P.90,转引自曹南燕:《科学家和工程师的伦理责任》,《哲学研究》2000年第1期
    ① 李志平著:《地方政府责任伦理研究》,湖南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13-14页。
    ② 余灵灵等译:《苏格拉底的最后日护——柏拉图对话集》,上海三联书店1988年版,第106页
    ① 柏拉图:《理想国》,郭斌和等译,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第58页。
    ② 柏拉图:《理想国》,郭斌和等译,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第59页。
    ③ 萨特:《存在与虚无》,陈宣良等译,安徽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第793页。
    ④ 田秀云,白臣著:《当代社会责任伦理》,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15页。
    ① 马克斯·韦伯:《学术与政治:韦伯的两篇演说》,冯克利译,三联书店1998年版,第107页
    ② 苏国勋:《理性化及其限制——韦伯思想引论》,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75页。
    ① 马克斯·韦伯:《学术与政治:韦伯的两篇演说》,冯克利译,三联书店1998年版,第116页
    ② 甘绍平著,《应用伦理学前沿问题研究》,江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112页。
    ③ 张旭;《后现代的伦理学:论汉斯·约纳斯》,《山东大学学报》(哲社)2003年第6期。
    ① 田秀云,白臣著:《当代社会责任伦理》,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4页。
    ② [德]马克斯·韦伯:《学术与政治》冯克利译,外文出版社1998年版,第116页。
    ③ 贺来,《现代人的价值处境与“责任伦理”的自觉》,《江海学刊》,2004年,第43期。
    ④ [德]马克斯·韦伯:《学术与政治》冯克利译,外文出版社1998年版,第45页。
    ① 罗孝贵,《从责任伦理看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硕上毕业论文,2008年。
    ①③ “夏——忠,殷——敬”即夏代重视忠,商代重视敬。
    ② 《尚书·仲虺之诰》
    ③ 《尚书·无逸》
    ④ 《尚书·吕刑》
    ① 《尚书·皋陶谟》
    ② 《尚书·盘庚》
    ③ 王伟著:《行政伦理概述》,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279页。
    ④ 《左传·襄公二十四年》
    ⑤ 《论语·公冶长》
    ⑥ 《左传·桓公二年》
    ⑦ 《孟子·告子下》
    ⑧ 《论语·尧曰》
    ⑨ 《论语·学而》
    ① 《论语·颜渊》
    ② 《论语·尧曰》
    ③ 《孟子·离娄下》
    ④ 《孟子·公孙丑上》
    ⑤ 《孟子·梁惠王上》
    ⑥ 《孟子·滕文公下》
    ⑦ 《王制》
    ⑧ 王伟著:《行政伦理概述》,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284页。
    ① 《贞观政要》卷——《论政体》
    ① 《贞观政要》卷一《论君道》
    ② 《贞观政要·君德》
    ③ 王伟著:《行政伦理概述》,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293页。
    ④ 《洪范传》
    ⑤ 《为政忠告》
    ⑥ 王伟著:《行政伦理概述》,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296页。
    ① 《革命之道德》
    ② 《演说集》
    ③ 以上内容见《孙中山选集》,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① 《论语·颜渊》
    ② 《论语·子路》
    ③ 郭济,高小平,何颖主编:《行政伦理导论》,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99页。
    ④ 《吕氏春秋·贵公》
    ① 同上。
    ② 陈宏谋:《从政遗规·薛文清公要语》
    ③ 《忠经·天地神明章》
    ④ 郭济,高小平,何颖主编:《行政伦理导论》,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98页。
    ⑤ 《尚书·夏书·五子之歌》
    ⑥ 《论语·尧日》
    ⑦ 《苟子·王霸》
    ① 《管子·霸形》
    ② 《贞观政要·论务农》
    ③ 《历代名臣奏议·仁民》
    ④ 《潜书·明鉴》
    ⑤ 《资治通鉴·汉纪十八》。
    ⑥ 徐元瑞:《史学指南·吏员三尚》
    ① 《贞观政要·公平》
    ② 郭济,高小平,何颖主编:《行政伦理导论》,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04页。
    ① 郭济,高小平,何颖主编:《行政伦理导论》,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05页。
    ① 《马克思思格斯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70页。
    ② 《马克思思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19页。
    ③ 《马克思思格斯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71页。
    ④ 姚尚建,《马克思恩格斯论责任政府》,《石家庄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
    ① 《马克思思格斯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2-13页。
    ② [美]艾伦·格沃斯:《伦理学要义》,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90页。(
    ③ [法]卢梭著:《社会契约论——政治权利的原理》,何兆武译,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第23页。
    ④ 夏书章主编:《行政管理学》,中山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362-363页。
    ① 毛昭晖主编:《监督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54-55页。
    ② 袁达毅、郭志平著:《行政监督的理论与实践》,警官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第60-61页。
    ① 贾玮,《公务员责任伦理研究》,硕士毕业论文,2009年。
    ① 万俊人:《从政治正义到社会和谐—以罗尔期为中心的当代政治哲学反思》,《哲学动态》2005年第6期,第10页。
    ② [美]约翰·罗尔斯:《正义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3页。
    ③ 王晓玲,《执政之善——执政能力的伦理维度》,博士毕业论文,2000年。
    ① 施能杰,《公共服务伦理的理论架构与规范作法》,《政治学论丛》,2004年第20期。
    ② [美]罗伯特·B·登哈特,扶松茂,丁力译,《公共组织理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06页。
    ① 《马克思思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76页。
    ① 郭济,高小平,何颖主编:《行政伦理导论》,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54页。
    ① 约翰·罗尔斯:《正义论》,何怀宏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295页。
    ② 苗力田:《亚里士多德全集》(第八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96页
    ③ 肖金明:《公共行政、平衡行政、法治行政》,《中国行政管理》,2000年第12期。
    ④ H·George Frederickson. New Public Administration.the University of Alabama Press,1980.
    ① 田秀云,白臣著:《当代社会责任伦理》,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88-89页。
    ② [美]科恩,《论民主》,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第10页。
    ③ [美]罗伯特·达尔,《现代政治分析》,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版,第21页。
    ④ 熊彼特,《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第395-396页。
    邹育根著:《社会快速转型期政府领导方法创新》,暨南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261-262页。
    ① 张康之主编,《行政伦理学(第2版)》,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247页。
    ① 陈振明:《政策科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539页
    ② 《列宁全集》第27卷,人民出版社,第127页
    ① 罗德刚等著,《行政伦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2年版,第79-80页。
    ① 罗德刚等著,《行政伦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2年版,第81-82页。
    ② 康芒斯:《制度经济学》,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第87页
    ③ 罗尔斯:《正义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50-51页
    ④ 诺斯:《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上海三联书店1994年版,第3-4页。
    ① 何颖著,《公共行政学探究》,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6-27页。
    ① 罗杰斯,《正义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105页。
    ②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333页。
    ① 李志平著,《地方政府责任伦理研究》,湖南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106-107页。
    ② [美]尼古拉斯·亨利著,项龙译,《公共行政与公共事务》,华夏出版社2002年版,第23页。
    ① 郭小聪、聂勇浩,《行政伦理:降低行政官员道德风险的有效途径》,《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1期。
    ② 柯尔伯格,《道德教育的哲学》,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97页
    ③ 罗尔斯,《正义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449页。
    ① 罗尔斯,《正义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454页。
    ① 韩志明,当前行政问责制研究述评,《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
    ① 蔡爱平,公务员依法行政能力建设初探,《学术探索》,2004年第11期。
    ① 柏拉图,郭斌和等译:《理想国》,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第56页。
    ② 丁成际:《行政伦理失范的表现、原因及其规避》,《江汉论坛》,2011年第3期。
    ③ 新华社:http.//news.xinhuanet.com/local/2007-03/14/content_5843086.htm
    ④ 人民网:http://lianghui.people.com.cn/2012npc/GB/239293/17350990.html
    ① 中新社:http://www.chinanews.com/gn/2010/11-17/2662962.shtml
    ② 吴彩虹,宋锋:《当前我国基层行政伦理失范的表现、原因及治理对策》,《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第3期。
    ③ 人民网:http://www.people.com.cn/24hour/n/2013/0110/c25408-20151245.html
    ④ 人民网:http://www.people.com.cn/24hour/n/2013/0110/c25408-20151245.html
    ⑤ 谢宜家,《我国公务员行政伦理失范与对策探析》,《法制与社会》,2011年第3期。
    ① 凯尔布尔:《政治学和社会学中的“新制度学派”》,《现代外国哲学社会学文摘》,1996年第3期。
    ① 吴玉宗,《服务型政府建设研究》,经济日报出版社2007年版,第112-113页。
    ① 吴祖明,王凤鹤,《中国行政道德论纲》,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279页。
    ② 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32页。
    ① 陈庆之,《转型期我国行政道德失范的原因及治理对策》,2004年,硕士论文。
    ① 郑永年:《中国的GDP主义及其道德体系的解体》,《联合早报》,2009年12月29日。
    ② 高晓飞:《行政问责中媒体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科技信息》,2012年第30期
    ① 刘学伟:《社会转型期我国的行政伦理建设》,《学习月刊》,2011年第2期。
    ① 新华社,《十八大报告》,http://www.xj.xinhuanet.com/2012-11/19/c_113722546_13.htm
    ① 罗德刚等著,《行政伦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2年版,第288-289页。
    ② 新华社,《十八大报告》,http://www.xj.xinhuanet.com/2012-11/19/c_113722546_13.htm
    ① 新华社,《十八大报告》,http://www.xj.xinhuanet.com/2012-1/19/c 113722546_13.htm
    ②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f出版社1960年版,第274页。
    ① 《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293页。
    ① 田秀云,白臣著,《当代社会责任伦理》,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97页。
    ① 陈广益:《官员隐私权与公众知情权博弈视角下的官员财产公示制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5期。
    ② 谢家宜,《我国公务员行政伦理失范与对策探析》,《法制与社会》,2011年第3期。
    ① 张松业等:《国家公务员道德概论》,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1998年版,第86页。
    ① 王伟,《中国韩国行政伦理与廉政建设研究》,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1998年版,第45页。
    ② 王伟,《行政伦理概述》,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154-155页。
    ① 彭发祥,《公务员行为规范读本》,中国人事出版社1996年版,第49页。
    ② 李志平,《地方政府责任伦理研究》,湖南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90页。
    ① [英]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蒋自强等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140页。
    ① 黑格尔:《法哲学原理》范扬,张企泰译,商务印书馆2009年版,第333页。
    ② 荻马克:《公共行政》,台湾黎明文化事业公司1974年版,第600页。
    ① 瑟琳·但哈特:《通向更有道德的公共管理之路》,转引至王沪宁:《腐败与反腐败》,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467页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3]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4]江泽民,《论加强和改进执政党建设》,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研究出版社,2004年。
    [5]罗国杰、宋希仁.《西方伦理思想史(上、下)》,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年。
    [6]罗国杰,《道德建设论》,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97年。
    [7]罗国杰,《伦理学》,北京:人民出版社,1989年。
    [8]周辅成,《西方伦理学名著选辑(上、下)》,北京:商务印书馆,1964年。
    [9]唐凯麟,《伦理大思路——当代中国道德和伦理学发展的理论审视》,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0年。
    [10]唐凯麟,《西方伦理学名著提要》,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
    [11]唐凯麟,龙兴海.《个体道德论》,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3年。
    [12]章海山,《当代道德的转型和建构》,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9年。
    [13]焦国成,《中国伦理学通论(上)》,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7年.
    [14]朱贻庭,《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史》,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
    [15]夏伟东,《道德的历史与现实》,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
    [16]宋希仁,《当代外国伦理思想》,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
    [17]何怀宏,《契约伦理与社会正义—罗尔斯正义论中的历史与理性》,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年。
    [28]何怀宏,《底线伦理》,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8年。
    [29]卢风、肖魏,《应用伦理学导论》,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02年。
    [30]宋惠昌,《应用伦理学》,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1年。
    [31]樊浩,《中国伦理精神的现代构建》,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7年。
    [32]茅于轼,《中国人的道德前景》,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1997年。
    [33]甘绍平,《伦理智慧》,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0年。
    [34]龙静云,《治化之本——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中国道德建设》,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98年.
    [35施锡铃,《博弈论》,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年。
    [36]顾肃,《罗尔斯—正义与自由的追求》,沈阳:辽海出版社,1999年。
    [37]苏勇,《管理伦理学》,上海:东方出版社,1998年。
    [38]吴祖明、王凤鹤,《中国行政道德论纲》,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年。
    [39]施雪华,《政府权能论》,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年。
    [40]戴木才,《管理的伦理法则》,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
    [41]姚新中,《道德活动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年。
    [42]齐振海,《.管理哲学》,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
    [43]严缘华,《管理伦理学》,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0年。
    [44]周祖城,《管理伦理学》,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年.
    [45]王海明,《公正·平等·人道》,.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
    [46]杨杜,《现代管理理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
    [47]骆承烈、张林,《儒家思想与社会管理》,郑州:黄河出版社,1996年。
    [48]杨春学,《经济人与社会秩序分析》,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
    [49]虞崇胜,《中国行政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
    [50]甘华鸣,《公共政策(上、下)》,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2年。
    [51][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北京:商务印书馆,1965年。
    [52][美]罗伯特·达尔,《论民主》,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年。
    [53][法]卢梭,《社会契约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年。
    [54][英]洛克,《政府论(下)》,北京:商务印书馆,1964年。
    [55][英]边沁,《政府片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年。
    [56][英]休谟,《人性论(上、下)》,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年。
    [57][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上册),张雁深译,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
    [58][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下册),张雁深译,商务印书馆1963年版。[59]A·麦
    金太尔,《德性之后》龚群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版。
    [60][英]罗素,《权力论》,上海:东方出版,1988年.
    [61][美]丹尼斯·朗,《权力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
    [62][德]尼采,《权力意志》,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0年。
    [63]英]迈克尔·曼,《社会权力的来源(第一卷)》,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
    [64][英]斯宾塞,《国家权力与个人自由》,谭小勤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年版.
    [65][德]伊曼努尔·康德,《道德形而上学基础》,孙少伟译,北京:九州出版社,2007 年版.
    [66][美]阿兰·斯密德,《制度与行为经济学》刘集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
    [67]高兆明,《存在与自由:伦理学导论》,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
    [68]王伟、都爱红,《行政伦理学》,人民出版社,2005年
    [69]王伟,《行政伦理概述》,人民出版社,2001年
    [70]周奋进,《转型期的行政伦理学》,中国审计出版社,2000年
    [71][美]特里.L.库珀.行政伦理学,《实现行政伦理责任的途径》,张秀琴译,中国人民出版社2001年
    [72][德]马克斯.韦伯,《官僚制国外公共行政理论精粹》,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7年
    [73]李春成,《行政人的德性与实践》,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
    [74]李军鹏,《公共管理学》,首都经贸大学出版社,2005年
    [75]姜如海,《中外公务员制度比较》,商务印书馆,2003年
    [76]张康之、李传军,《行政伦理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
    [77]郭夏娟,《公共行政伦理学》,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年
    [78][美]珍妮特.V登哈特,罗伯特.B.登哈特,《新公共服务:服务,而不是掌舵》,丁煌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
    [79]]李建华,《中国官德》,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2002年
    [80]赵敦华,《西方哲学简史》,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
    [81[德]马克斯·韦伯,《学术与政治》冯克利译.北京:外文出版社,1998年
    [82]蒋庆,《政治儒学:当代儒学的转向、特质与发展》,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年
    [83]高兆明,《制度公正论》,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年
    [84]孙学敏,《党的执政能力读本》,北京:红旗出版社,2004年
    [85]欧阳康,《当代英美哲学地图》,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年
    [86]王海明,《新伦理学》,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年
    [87]赵汀阳,《论可能生活》,中国人民出版社2004年
    [88]孙哲,《权威政治》,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89]杨冠琼,《当代中国行政管理模式沿革研究》,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
    [90]应松年,《依法行政知识读本》,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3年。
    [91]张康之,《公共行政中的哲学与伦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
    [92]张康之,《公共管理伦理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
    [93]张康之,《寻找公共行政的伦理视角》,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
    [1]Huge Hello. Modern Social Politic in Britain and Sweden:From Relief to Income Maintenance.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1974:3
    [2]Dunsire, A, Control in a bureaucracy, Oxford:Martin Robertson,1982:42
    [3]Held Virginia Group Responsibility for Ethnic Conflict The Journal of Ethics,2002,(2):56
    [4]Stewart, J The role of information in public accountability in A.Hopwood Oxford, Philip Allen,1997:102
    [5]Storm Ka are Democracy accountability for Ethnic Conflict The Journal of Ethnics, 2002,(20):32
    [6]Harold Wolman and page Policy Transfer among local government An information-Theory Approach. Governance: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olicy andAdministration,2002,(4):15
    [7]John W. Chapman, Compensatory Justice, New York and London:New York University Press,1999:78
    [8]Henry Cam bell Black, Black's Law Dictionary, St Min, West publishing Co,1990:88
    [9]Becker Freedom and Responsibility in the Americanof Life New York 1944:25-26
    [10]Liver Wendell Holmes, The Common Law, edited by Mark Dewolfe Howe Boston:Little,Brown,1963:54
    [1]龙静云:《互利主义与社会主义道德的内在一致性》,《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6期。
    [2]龙静云:《仁政:先秦儒家政治伦理的核心及其借鉴价值》,《道德与文明》2000年第3期。
    [3]龙静云:《以德治国的历史与现实的思考》,《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2期。
    [4]龙静云:《诚信: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道德灵魂》,《哲学研究》2002年第8期。
    [5]龙静云:《防止信用缺失的治本之策》,《道德与文明》2004年第1期。
    [6]龙静云,经济自由:市场经济内生的伦理品质,《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5)
    [7]林剑:《论人的荣辱感的道德价值》,《江汉论坛》2005年第12期。
    [8]林剑:《论道德律令的相对性与绝对性的统一》,《学术界》2002年第5期。
    [9]秦在东、李凯:《思想政治教育在预防职务犯罪中的价值功能》,《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第3期。
    [10]郑振宇.《行政道德责任建立责任政府的关键》,《理论与改革》,2002年第6期
    [11]李应建:《服务型政府的责任伦理探析》,《南方论刊》,2009年第11期。
    [12]李朝峰,贾华格,《行政责任伦理建设:一条圈氏行政成本的有效途径》,《世纪桥》,2007年第1期
    [13]孙彩红.《政府责任缺失的理论阐释》,《学术论坛》,2005年第1期
    [14]周宇.《责任政府建设的路径选择》,《行政与法》,2007年第7期
    [15]梁桂兰,《行政伦理责任——制约行政腐败的有效途径》,《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第5期
    [16]刘光磊,马健.《论和谐社会构建中的政府职责》,《法治与社会》,2007年第3期
    [17]何士青.《宪政视野中的责任政府建设》,《河北法学》,2007,第12期
    [18]谭培文,《行政伦理是一种责任伦理》,《成都行政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3年01期
    [19]李景鹏.《政府的责任和责任政府》,《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3年第5期
    [20]于东山,刘继峰:《转型时期的行政责任研究》,《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09期
    [21]刘雪丰,《行政责任的三重伦理考量》,《伦理学研究》,2009年06期
    [22]徐邦友,《从意图伦理到责任伦理:中国政治伦理精神的嬗变》,《浙江学刊》,2009年04期
    [23]周志忍.《新时期深化政府职能转变的儿点思考》,《中国行政管理》,2006,第10期
    [24]刘祖云.《论会共行政责任的实现》,《理论月刊》,2003年第4期
    [25]何花,《责任伦理和信念伦理——马基雅维里政治思想研究的一种视角》,《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3期
    [26]杨雪冬.《责任政府:一个分析框架》,《公共管理学报》,2005年第1期
    [27]陆自荣,《关系和谐伦理:信念伦理和责任伦理之外》,《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28]卢智增,《试析公务员的行政责任伦理》,《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29]陈振川,《论行政人责任伦理的构建》,《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30]李靖,文宏,《转型期我国行政官员责任伦理的强化》,《学术交流》,2005年09期
    [31]刘祖云.《论公共行政责任的实现》,《理论月刊》,2003年第6期
    [32]李汪洋,顾爱华.《论中国行政责任制度体系》,《中国行政管理》,2000年第9期。
    [33]孙彩红.《责任行政意识:建构责任政府的主观条件》,《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第2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