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中国保险监管适度性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在古典经济学和新古典经济学的世界里,市场在大多数时期内都接近或处于稳定状态,政府的职能就是制定法律规范、保障自由竞争,充当“守夜人”的角色。但是,市场经济远不完美,它存在着种种缺陷,需要政府用“看得见的手”来弥补市场“看不见的手”的缺陷,对经济活动进行干预。保险业同样存在着垄断、外部性等原因引致的市场失灵,而且保险体系中的信息不对称现象更为突出,因此监管的必要性不容置疑。但是在强调监管必要性的同时,更需要强调监管度的把握。我国自1980年恢复国内保险业务以来,保险业改革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在发展过程中不时出现一些不好的苗头和现象,舆论的焦点往往瞄准保险监管部门,人们有时指责监管力度不足,有时又指责监管者过多地干涉了市场的运行,保险监管的限度究竟何在?本文试图对我国保险监管的适度性作出有益的理论探索,找到一条与我国保险市场规律相符合、与保险市场发育程度相适应、不明显扭曲保险市场的资源配置机制的监管道路,实现监管取向上的安全与效率的平衡,最终有利于保险职能的更大发挥和保单持有人利益的更好保护。
     本文的研究思路是围绕中国保险市场适度监管的体系构建这一根本目标,以监管和相关理论为分析依据与工具,参考与借鉴既有研究的主要成果,然后提出衡量保险监管适度性的分析标准,再结合国际国内的保险市场监管发展与现状,提出中国保险适度监管的基本思路、制度框架和具体对策。就研究方法而言,本文采用了定性与定量研究相结合、实证与规范分析相结合、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论文分为七个部分:第一章,绪论。这一部分阐述选题背景和意义,对重要概念进行界定,提出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等。第二章,监管的理论与依据。经济自由主义与国家干预主义这两大经济学说的争论,在很大程度上主导了经济学学派的兴衰更替,监管理论的演变就是在这一争论的背景下发生的。本章梳理了主要的监管理论流派,对它们的主要观点进行了归纳,对其理论缺陷进行了简要评价,在回顾总结的基础上,为保险监管适度性研究做理论上的准备。第三章,保险监管及其适度性。本章分析了保险制度的特殊性,阐述了保险监管产生的根源。与第二章监管理论流派的述评相呼应,结合保险业自身独特性,探讨了保险监管的产生与如何维持其生命力等问题,并就过度监管的危害性展开讨论。第四章,保险监管适度性的度量和指标体系。本章首先界定了保险监管适度性的内涵,对保险监管的强度边界和结构边界分别予以阐释。然后,通过建立保险监管模型,论证了保险监管中存在过度监管的倾向。保险监管适度性量的规定不能用单一指标来衡量,本文选择从政府对保险监管投入的资源、保险市场的安全性、保险市场的效率、保险市场与金融市场的关联度等四个方面来综合衡量。第五章,保险监管适度性及其变迁的国际比较。监管的历史是不断变换政府行为的重点和焦点的过程。本章比较考察了世界主要发达保险市场保险监管适度性的历史变迁,分析了变迁的缘由和机制。比较中发现,监管的度的把握是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由对保险市场的效率和体系安全的追求决定的。在不同的历史和经济条件下,追求的侧重会有所区别,因而保险监管的适度性并无一成不变的确定解,其变迁将是长期渐进的制度演进过程,适度性变迁也将更加因时制宜、因地制宜。第六章,对中国保险监管适度性的分析。本章将中国保险业复业以来的保险监管分为三个阶段,并对各个阶段保险监管走过的历程进行了梳理。在第四章保险监管适度性的度量指标的基础上,对我国保险监管的适度性进行了实证分析。针对我国保险监管适度性的欠缺,从监管历史、监管理念、监管制度建设、监管机构自身建设、外部因素等方面进行了原因分析。第七章,中国保险监管适度性体系的构建。本章在前述几章的基础上,对我国保险适度监管体系进行了建构,目的是对中国保险适度监管提出富有建设性和可操作性的线路图,其主要内容包括:第一,廓清思路,指明提升保险监管适度性的方向。第二,搭建制度框架,为各项监管规则的详细制定提供基础平台。第三,在市场退出机制、保险保障基金制度建设、优化金融市场环境、研究借鉴国际金融监管改革新动向等方面制定对策,为适度的保险监管提供环境保障。
     本文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第一,不囿于一般保险监管的创新性选题,本文展开的系统阐释和论点,是对保险监管及其有效性理论的扩展与丰富。目前,我国对保险监管及其相关分析研究,主要集中在监管模式、体制构建和监管效率改善等问题上,对保险监管适度性的讨论极为少见。在国内保险市场现实存在的诸多问题中,监管的适度与否不仅是当下保险市场主体关注与关心的热点话题,更是一个长期影响市场绩效的重要因素。本文以国内相对被忽略的研究领域,即保险业适度性监管为题,借助监管及有关理论为工具,运用理论与实证、比较研究等方法,既反思我国保险监管的历史与现状,又着力开展适度性问题的研究与探索,其价值在于丰富我国保险监管的理论,同时又为指导我国保险监管实践提供理论和思想基础。第二,本文构建的保险监管适度性及分析框架和指标体系等内容,为我国保险适度监管提供了新颖且具有一定指导价值的分析尺度与工具。在结合已有的保险监管以及相关成果的基础上,本文以创新的视角界定了保险监管适度性的内涵,提出了保险监管的强度边界、结构边界等概念以及保险监管适度性的分析框架,进而提出并建立了衡量保险监管适度性的指标体系等内容,并借此框架、思路和工具,从整体的角度,重点分析、判断和评估了中国保险监管的适度性水平。这些有关保险监管适度性的分析思想、方法、尺度和工具等,既是一定创新研究和思考的结果,又对推进保险适度监管有指导作用。第三,本文基于一定理论和新的维度,提出的有关保险适度监管的不少观点与政策建议,对现实具有积极的参考与指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对发达保险市场保险监管适度性变迁的比较深入的剖析,揭示了适度性变迁的机理,对适度性变迁的发展趋势的展望,无疑值得我国在吸取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加以借鉴:对国内保险监管适度性进行的基本判断,指出目前我国保险监管的适度性存在欠缺,尚有诸多地方亟待改进的论点,为我国推进与改善监管适度问题奠定了思想基础;涉及对中国保险适度监管的体系构建方面,提出以放松监管为主流、以服务市场为宗旨、以统一监管为趋势的保险适度监管的制度框架,具有指导监管发展的积极意义。
     本文的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第一,由于历史数据匮乏,导致实证分析力度不足。如果有充分的数据支持,可以更有说服力地回答怎样的保险监管才是兼顾效率与安全的适当尺度的监管。第二,提出的衡量保险适度监管的指标体系尚显粗糙,同时对国内外相关指标体系的口径统一问题欠缺详尽分析,导致对中外之间保险监管是否适度的比较分析不足。不过,随着保险监管实践的发展、相关数据的积累以及理论研究的逐渐深入,这方面的实证分析将会得到进一步加强,保险监管适度性的衡量指标将会不断完善,这也是作者今后需要跟踪研究的重要课题。
In a world of classical economics and neoclassical economics, market, in most of the period, is in or close to a stable state. The function of the government is to enact laws and regulations, as well as protection of free competition and act as a "night watchman" role. However, the market economy is far from perfect. The existence of various defects needs the government to use the "visible hand" to intervene in economic activities so that it can make up for the defects of the market's "invisible hand". Within the insurance industry, there also exists market failure caused by monopoly, externalities, etc. As the asymmetry information problem is more serious in the insurance system, there is no doubt of the necessity of regulation. While focusing on the need for regulation, the degree of regulation needs to be emphasized even more. Since China resumed the insurance business in1980, the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the insurance industry has made remarkable achievements. But from time to time, some bad signs of the phenomenon came out in the developing process. Public opinion often aims at the insurance regulatory authorities. Sometimes it accused of regulation inadequacy, or accused the regulators of too much interference in the operation of the market, what are the limits of insurance regulation? This paper attempts to make a useful theoretical exploration on the moderation of insurance regulation. And to find a path which is consistent with the laws of insurance market and adapt to the degree of development in insurance market, without obvious distortion of resource allocating mechanism in the market. We try to balance safety and efficiency in the perspective of regulation, and ultimately achieve the greater realization of insurance functions and better protection of the interests of policyholders.
     The research idea of this study is built around fundamental goal of constructing China's insurance market regulatory system. We propose a standard of analysis on the moderation of insurance regulatory by drawing the main research results. Combined with the international and domestic development and status of the insurance market regulation, we try to give the basic idea of China's moderate insurance regulation, as well as its institutional framework and specific countermeasures. On research methods, this article uses a combination of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research, also a combination of empirical and normative analysis and the unity of historical and logic approach. It is divided into seven parts. First chapter is introduction. This section describes the background and significance of topics. It also defines some important concepts and proposes research ideas and research methods. Chapter Ⅱ is about regulatory theory and its basis. The arguments of economic liberalism and state interventionism largely dominated the rise and fall of different schools of economics. The evolution of regulation theory is carried out in this context. This chapter sorts out the major schools of regulation theory, summarizes their main points and briefly evaluates their theoretical defects, which makes theoretical preparation for the research on the basis of the review and summary. Chapter Ⅲ, the insurance regulation and its moderation. This chapter examines the particularity of the insurance system and explains the source of insurance regulation. Working in concert with chapter II and combining with the uniqueness of insurance industry, we discuss the generation of the insurance regulation and problems about how to maintain its vitality, as well as the dangers of over-regulation. Chapter IV, indicators of measurement on moderation of insurance regulation. This chapter first defines the meaning of moderation of insurance regulation, and explains the boundary of strength and structure of the insurance regulation. Then, we establish the insurance regulatory model and demonstrate the existence of the tendency to over-regulation in insurance regulation. Since a single indicator cannot measure the moderation of insurance regulation, this article tries to measure from four aspects, which are the resources invested in insurance regulation by government, insurance market security, the efficiency of insurance markets and the correlation of insurance and financial markets. Chapter Ⅴ, the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 of changes in moderation of the insurance regulation. This chapter examines the history of changes of insurance regulation moderation in the world's major well-developed insurance market and analyzes the reason and the change mechanism. In the comparison, we find that the degree of regulation is determined by the pursuit of efficiency and system security in different historical contexts. In different historical and economic conditions, the emphasis will be different, thus the solution for the moderation of insurance regulation is not static, it will be a long, gradual process of evolution, also becomes more appropriate according to changing circumstances and local conditions. Chapter VI, the analysis of moderation of China's insurance regulation. This chapter divides China's insurance regulation after resumption into three stages, and sorts the history of each stage. Based on the measurement indicator in chapter Ⅳ, we conduct an empirical analysis on the moderation of insurance regulation. In view of the lack of moderation of insurance regulation, we make analysis from the aspects of regulatory history, regulatory philosophy, regulatory system construction, self-building of regulatory agencies, and other external factors. Chapter VII, the construction of China's moderate insurance regulation system. The purpose of this chapter is to make constructive and feasible route map of China's moderate insurance regulation. First, make the clearance of ideas, to indicate the direction of improving moderate insurance regulation. Second, set up the institutional framework to provide the basic platform for the elaboration of the regulatory rules. Third, to provide environment protection for the moderate insurance regulation based on the countermeasure on market exit mechanism, insurance protection fund system, optimization of the financial market environment, new trends in the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regulatory reform and other aspects.
     Innovation of this paper is mainly reflected in:First, the innovative topic which is not confined to general insurance regulation, the paper launches a systematic explanation and argument that extend and enrich the theory of insurance regulation and its effectiveness. At present, China's insurance regulation and related analysis mainly focus on the regulatory approach, institutional building and efficiency improvements of regulation. The discussion of insurance regulation moderation is extremely rare. In reality,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exist in the domestic insurance market. The moderation of regulation, as a hot topic, is not only concerned with the current insurance market, but also an important factor that influences the performance of the market in the long-run. This paper chooses the topic of moderation of insurance regulation, which is a relatively neglected domestic research area. With the theory of regulation as a tool and the use of 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and comparative research methods, it reflects China's insurance regulatory history and current status, and carries out the research and exploration of the moderation problem. It has the value of enriching the theory of China's insurance regulation, while providing a theoretical and ideological basis to guide China's insurance regulation. Second, this paper builds an analysis framework of insurance regulation moderation and its indicators, which provide novelty and valuable analysis tool for China's moderate insurance regulation. Combined with the existing research results of insurance regulation, this paper defines the meaning of moderation of insurance regulation in an innovative perspective. It also brings out the concepts of the boundary of strength and structure of the insurance regulation, as well as the analytical framework. Then it proposes and establishes the indicators to measure the moderation of insurance regulation. By using the framework, approaches and tools, we analyze, determine and assess the China's moderation level of insurance regulation from a holistic perspective. These ideas, methods, criteria and tools are not only the result of innovative research, but also guides on the moderate insurance regulation. Third, based on certain theories and new dimensions, this paper proposes many ideas and policy recommendations, which has a positive reference and guidance on reality. These mainly reflected in:in-depth analysis on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ate insurance regulation in developed insurance market reveals the mechanism of changes in moderation. The outlook of changes in moderation is undoubtedly worthy of our drawing. It forms a basic judgment on moderation of domestic insurance regulation, points out the existence of deficiency of China's moderate insurance regulation, and lays the ideological foundation to improve it. The paper also proposes to build the mainstream of deregulation, set up the purpose to serve the market and make the trend of unity of the regulation, which guide regulatory developments with positive significance.
     The inadequacy of this paper is mainly reflected in:First, due to lack of historical data, empirical analysis is insufficient. If there is sufficient data to support, we believe a more convincing answer to what scale of insurance regulation to promote both efficiency and safety is appropriate can be reached. Second, the proposed indicators system to measure the moderation of insurance regulation is still relatively rough. The lacking of detailed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indicators leads to insufficient comparison of moderation in insurance regulation.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regulatory practices, data accumulation and the deepening of theoretical research, empirical research will be further strengthened, the measure indicator of moderation of Insurance regulatory will continue to be improved, which is also the important issues that the author will keep track of in the future.
引文
① Kahn A.E. The Economics of Regulation:Principles and Institutions. New York:Wiley,1970. p20.
    ② Stigler, George J. The Theory of Economic Regulation. Bell Journa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Science 2(1),1971,pp.3-4.
    ③ Gellhom, E.& R.J. Pierce, Jr. Regulated Industries. St.Paul:West Publishing Co.1982, pp.7-8.
    ④丹尼尔·F·史普博:《管制与市场》,余晖、何帆等译,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1页。
    5 Mitnick B.M.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Regulation.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1980, p7.
    ①拉古拉迈·拉詹、路易吉·津加莱斯:《从资本家手中拯救资本主义——捍卫金融市场自由,创造财富和机会》.余江译,中信出版社2004年版,第259页。
    ②关于商业保险资源及其配置,孙蓉教授作了比较系统的研究和论述。孙蓉:《中国商业保险资源配置论——机制设计与政策分析》.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45--52页。
    ①市场约束(Market Discipline)概念由巴塞尔委员会在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中引入,并将其称为第三支柱,作为第一支柱(最低资本要求)和第二支柱(监督检查)的潜在强化措施,目的在于促进银行及其财务系统的安全与稳健。狭义的市场约束是指企业主体的信息拔露.提高经营的透明度:广义的市场约束是指市场通过所有能够反映企业主体经营活动的信息,影响或约束企业主体行为的过程。
    ②巴曙松、刑毓静等:《金融危机中的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挑战与改进》,中国金融出版社2010年版,第193页。
    ①丹尼尔·F·史普博:《管制与市场》,余晖、何帆等译,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8页。
    ①巴里·克拉克:《政治经济学——比较的观点》.王询译,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53页。
    ②这些必要的义务包括:保护国家安全,免受其他独立社会的侵犯:颁布实施法律、维护社会秩序:建设公共工程,为社会提供公益服务。
    ③西斯蒙第:《政治经济学新原理》,何钦译,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第61页和第85页。
    ①白钦先:《20世纪金融监管理论与实践的回顾和展望》,《城市金融论坛》2000年5月,第9页。
    ②约翰·肯尼斯·加尔布雷斯:《1929年大崩盘》,沈国华译,上海财经大学出版2006年版,第120贝。
    ③艾伦·加特:《管制、放松与重新管制》,陈雨露等译,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20页。
    ①丹尼尔·F·史普博:《管制与市场》,余晖、何帆等译,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14—115页。
    ②该理论由皮斯托和许成钢(Katharina Pistor & Chenggang Xu)于2002年提出。Katharina Pistor & Chenggang Xu, Incomplete Law —— A Conceptual and Analytical Framework and its Application to the Evolution of Financial Market Regulation, http://ssrn.com/abstract id=310588.
    ③皮斯托和许成钢认为,人类远见的局限、语言的模棱两可以及立法研究的高成本相结合,使得法律以一种极不完备的形式加以颁布,并因此将许多不确定领域留给了法庭及监管组织等其他机构。
    ④剩余立法权是指解释既有法律,并扩大适用于新案例的权力。最普遍的立法机构是立法者,还包括法庭。在普通法体系中,法官不仅享用剩余立法权,还有原始立法权,即发展新法律原则的权力。在 民法国家中,尽管法律信条不同、法官面临的制度约束不同.法官仍然行使一定的剩余立法权。与立法机关不同,监管者一般仅在特定领域享有有限的立法权,但在其立法权限内,能灵活地修改法律,以回应社会经济生活的变化。同时监管者还能主动执法,以禁止损害行为或强制罚款。
    ①标准化是指用合理成本对损害行为及结果进行描述,以便监管者能有效行使主动执法的一种能力。
    ②张锐:《国外监管理论的演变及其对我国保险监管的启示》,《保险研究》2006年第9期,第50页。
    ③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国家的监管政策——从干预主义到监管治理》,陈伟译,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第4页。
    ④标准的公共利益理论认为监管解决了市场失灵问题,但却不能解释为什么合同和侵权法不能成功地解决这些问题。当监管的压力主要来自于公众和平民主义政治家而不是利益集团时,施蒂格勒、佩尔兹曼等人的利益集团理论也难以解释监管产生的原因。
    ⑤ Edward L. Glaeser and Andrei Shleifer, The Rise of the Regulatory State. Journal of Economics Literature. 2003. vol.41, No.2, pp.401-425.
    ①在该模型中,监管和诉讼的最大差别在于它们在面对潜在违法者的破坏时所表现出的易受影响性。破坏的方法包括威胁、贿赂法官和监管者,以及采用拖延策略推迟审判或诉讼。通过消耗大量资源来破坏司法,潜在的违法者既可以规避监管又可以逃避诉讼惩罚。
    ②张锐:《国外监管理论的演变及其对我国保险监管的启示》,《保险研究》2006年第9期,第50页。
    ③范式危机,是指特定学科领域的一般研究人员在日益增多的“反常”现象面前不再接受原来共同掌握的信念、价值标准、假设和定理的现象。
    ④ William A. Jordan.1972. Protection. Prior Market Structure and the Effects of Government Regulation. 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 15(1), pp.151-176.
    ① Laffort & Martimort, Transaction Costs, Institutional Design and the Separation of Power., European Economics Review 42(3),1998, pp.673-684.
    ②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经济学、动态博弈论、机制设计理论等前沿理论被引入监管经济学研究,激励性监管理论应运而生.它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最优激励问题。目前该理论集中于产业经济学的研究领域,国内外对金融市场监管的激励理论研究文献还不多见。
    ③张锐:《国外监管理论的演变及其对我国保险监管的启示》.《保险研究》2006年第9期,第50页。
    ①丹尼尔·F·史普博:《管制与市场》,余晖、何帆等译,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4页。
    ②不正当价格行为主要指占有市场支配地位的企业凭借其支配地位确定、维持和变更商品的价格,以高于或者低于在正常的竞争状态下可能实行的价格来销售其产品,损害消费者和其他经营者的权益。
    ③歧视待遇行为,即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企业没有正当理由而对条件相当的交易者提供不同的价格或者其他交易条件,致使有些交易者处于不利地位,甚至被迫退出市场。
    ①“外部性”既包含“外部经济性”,也包含“外部不经济性”。研究市场失灵时,主要指“外部不经济性”。
    ②林建智:《保险监理基础理论之探讨》,台湾《保险专刊》1997年第49辑,第173页。
    ③罗纳德·哈里·科斯:《社会成本问题》,《企业、市场与法律》,盛洪等译,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91页。
    ① Arrow. K J., Insurance, risk and allocation. Essays in the Theory of Risk Bearing, North Holland (1970), pp.134-143.
    ① George Akerlof. the Market for Lemons:Quality Uncertainty and Market Mechanism.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84(1970), pp.488-500.
    ②信息经济学中,将拥有私人信息(交易对手难以观测或验证的信息)的一方称为代理人,另一方称为委托人。
    ① M. Rothchild and J.E. Stiglitz.1976. Equilibrium in Competitive Insurance Markets:The Economics of Markets With Imperfect Information.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90, pp.629-650.
    ①实务中,最大诚信原则、保险利益原则、代位求偿原则、共同保险条款等原则或保险条款的规定,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信息不对称带来的不利影响。
    ②丹尼尔·F·史普博:《管制与市场》,余晖、何帆等译,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539页。
    ③丹尼尔·F·史普博:《管制与市场》,余晖、何帆等译,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549页。
    ①约瑟夫·E·斯蒂格利茨:《政府为什么干预经济: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角色》,郑秉文译,中国物资出版社1998年版,第69页。
    ②丹尼尔·F·史普博:《管制与市场》,余晖、何帆等译,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1页。
    ③ Katharina Pistor and Chenggang Xu:Incomplete Law — A Conceptual and Analytical Framework And its Application to the Evolution of Financial Market Regulation, http://ssrn.com/abstract_id=310588。
    ④ Edward L. Glaeser and Andrei Shleifer, The Rise of the Regulatory State. Journal of Economics Literature, 2003. vol.41, No.2, pp401-425.
    ①植草益:《微观规制经济学》,朱绍文等译,中国发展出版社1992年版,第146一149页。
    ②有学者将监管失灵的原因归纳为:政府行为目标与公共利益目标之间存在差异,政府监管的公正性并非必然:不完全信息的影响;政府的目由裁量权和寻租活动:对监管者的监督缺位:政府监管具有目我膨胀的内在特性。(胡税根、黄天柱:《转型时期政府规制失灵与对策研究》,《政治学研究》2004年第2期。)
    ①数据来源于时任中国保监会主席吴定富在2011年7月召开的保险业“十二五”规划会议上的讲话。
    ①潘伟杰:《制度、制度变迁与政府规制研究》,上海三联书店2005年版,第165页。
    ①经济学中的租金是指某种要素所得到的高于该要素用于其他用途所获得的收益。“寻租理论”所讨论的租金是指由于政府对市场进行干预.抑制了市场公平竞争造成资源的稀缺性,从而形成的额外利润。寻租是指为了追逐因政府监管产生的租金而进行的竞争活动。寻租使本可以用于价值生产的资源被用于为了决定分配结果的竞争.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
    ②约翰·密尔:《论自由》,程崇华译,商务印书馆1959年版,第125页。
    ①周延礼:《上海保险监管体系发展规划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年版.第171页。
    ②转引自潘伟杰:《制度、制度变迁与政府规制研究》,上海三联书店2005年版,第175页。
    ①2007年,中国保监会曾组织专门力量对主要发达保险市场的市场行为监管进行了深入研究,可以参考陈文辉主编的《人身保险市场行为监管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年3月第1版.
    ①瑞士再保险公司:《保险业监管问题》.sigma 2010年第3期,第10页。②第一阶段(1964--1988年)是萌芽时期,始于1964年的再保险指令、1973年的第1号非寿险指令和1979年的第1号寿险指令,其间提出的监管基本内容和体系一直沿用至今。第二阶段(1988—2002年)是发展时期,其间欧盟逐步放松保险市场准入和条款费率审批等管制,取而代之的是偿付能力监管制度。第三阶段(2002年至今)主要是指2002年的第四代保险指令阶段。
    ① Klein, R.,1995. "Solvency Monitoring of Insurance Companies:Regulators' Role and Future Direction", in the book: E. Altman and I. Vanderhoof, eds., "The Financial Dynamics of the Insurance Industry'" (New York, New York University Salomon Center).
    ①胡庆康、叶明华:《保险监管模式比较》,《商业时代》2006年第8期。
    ①本模型主要借鉴了William P. Albrecht等人的研究成果。William P. Albrecht, Corinne Bronfman. Harold C. Messenheimer. Regulatory Regimes: The Interdependence of Rules and Regulatory Structure. http://papers.nber.org/chapters/c8100.pdf?new_window=1.
    ①根据美国保险监督官协会(NAIC)编制的2002Insurance Department Resources Report和2008Insurance Department Resources Report中的数据整理和计算。需要说明的是,对于保险从业人员数,这两份报告中均只有当年的数据(2002年美国保险从业人员382.88万人,2008年为584.15万人)。
    ②数据来源于时任中国保监会主席吴定富在2011年半年保险监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①数据来源于瑞士再保险公司:《衡量非寿险保险业的承保获利能力》sigma2006年第3期,第8页。
    ②转引自中国大地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课题组:《市场转型格局下的财产保险公司可持续盈利能力探究》,《保险研究》2010年第3期,第19页。
    ③参见Cummins. J.D.和Outreville, J.F.1987年所著《财产险/责任险承保周期的国际分析》,载于《风险与保险期刊》第54期(6月),第245页至262页。Harrington, S.E和Niehaus, G2000年所著《波动性和承保周期》,编入Dionne, Ged主编的《保险手册》,波士顿/多德勒克/伦敦出版,第657页至686页。
    ④熊海帆、卓志、王威明:《保险周期存在性的协整模型检验:基于中国市场的分析》,《保险研究》2011年第6期,第36—42页。
    ⑤瑞士再保险公司:《非寿险业的盈利性:是该回到根本上的时候了》,sigma2001年第5期,第23—25页。
    ①保险价格滞后调整,可以解释欧洲国家的保险周期现象。比如1990年到1993年,德国车险损失剧增,但由于保险费率调整缓慢,在此期间保险公司承受了巨额的承保损失。1998年德国放松车险费率管制后,激烈的价格竞争又一次导致了承保亏损。
    ②对资本金的冲击可能来自负债方面(损失冲击),也可能来自资产方面。对于前者,比如80年代后期以及90年代初,全球自然灾害风险的责任累积使得再保险市场价格坚挺。对于后者而言,保险公司资产价值的变化会引起保险价格的变动。比如1995年到1999年,美国资本市场处于上升周期,强劲的投资收益支持了保险公司的承保业务,在一定程度上延长并加剧了承保亏损局面。
    ③Emst & Young:《保险行业年度经营风险报告》2009年第2期。
    ③保险资金运用是指保险公司对自有资金和外来资金(主要为责任准备金)的闲置部分,进行认许资产的重组以谋取盈利或从事某项事业的一种融资行为。(卓志:《保险经营风险防范机制研究》.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年2月版,第180页。
    ①截至2009年底,全球保险业资产总额达到22.6万亿美元,约占全球金融资产的12%,规模与养老金和共同基金相当,是主权财富基金的6倍以上。保险资产的增长也快于整体经济。1995年至2009年,美、日、英、法、德等五大保险市场的保险资产名义价值由6.6万亿美元增至15.6万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6.3%。而在此期间,这五大经济体按美元计算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幅只有3.6%。(数据来源于瑞士再保险公司:《极具挑战全球环境下的保险投资》,sigma2010年第5期,第3—5页。)
    ②在欧洲、美国和日本地区,2008年底寿险公司(含独立账户资产)持有股票占各自市场所有股票的比例为10%—14%,持有债券份额在8%—16%之间。非寿险公司则持有1%--4%的国内股票,以及1%--4%的债券。保险公司对于债券市场的某些特定领域尤其重要。比如,美国的寿险公司持有约17%的已发行企业债券,美国的财产及意外险公司持有13%的已发行市政债券。(数据来源于瑞士再保险公司:《保险业监管问题》,sigma 2010年第3期,第20—21页。
    ③独立账户是在寿险公司开立的、与变额年金或寿险合约相关的账户。独立账户的资产配置由保单持有人决定,并不受制于适用于普通账户资产的监管要求。据统计,2009年底,全球寿险公司持有的18.7万亿美元的投资资产中,约1/3位于独立账户中。(数据来源于瑞士再保险公司:《极具挑战全球环境下的保险投资》,sigma2010年第5期,第4页。
    ①数据来源于瑞士再保险公司:《极具挑战全球环境下的保险投资》sigma 2010年第5期.第14页。
    ②数据来源于瑞士再保险公司:《2008年度世界保险业:工业化国家寿险保费收入下降新兴经济体增长强劲》sigma 2009年第3期.第11—14页。
    ①丹尼尔·F·史普博:《管制与币场》,余晖、何帆等译,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5页。
    ① Franks, Stephen M. Schaefer, Michael D. Staunton, The Direct and Compliance Cost of Financial Regulation, Journal of Banking & Finance 21,1998, pp.1547-1572.
    ①根据美国保险监督官协会(NAIC)编制的2002Insurance Department Resources Report第42页和2008 Insurance Department Resources Report第49页中的数据整理、计算。
    ①根据美国保险监督官协会NAIC)编制的2002Insurance Department Resources Report第6页和2008 Insurance Department Resources Report第4页中的数据整理、计算。
    ①陈雨露、马勇:《金融业组织形式变迁与金融监管体系选择:全球视角与比较分析》,《货币金融评论》2008年第6期。
    ②当“实际偿付能力额度≤法定偿付能力额度”时,保险公司必须向监管当局提交改善财务状况计划书,在特别情况下,监管机构可以限制或取消保险公司对投资的自由处置权利:当“实际偿付能力额度≤最低保证基金”时,保险公司要向监管部门提交短期的迅速改进计划。另外,监管机关会采取措施限制保险公司的投资活动。
    ③孙祁祥、郑伟:《欧盟保险偿付能力监管标准Ⅱ及对中国的启示》,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54页。
    ④公平人寿是-家历史悠久的相互人寿公司。1960年至1988年,该公司销售了大量含有保证年金转
    ②孙晓静、陈辉:《国际偿付能力评估模型比较研究》,《精算研究》2008年10月第6卷第4期,第56页。
    ①馆龙一朗:《明治维新以来的日本金融制度改革》,《国际经济评论》1996年第11、12期。
    ②秦池江等著:《金融制度变迁与松紧转换》,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3年版,第25页。
    ①改革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加速金融机构业务的自由化进程。通过建立金融控股公司的模式实现金融机构由分业向混业的转变:(2)实现资产交易的自由化。对经纪人佣金实行自由化,取消证券交易税,解除对上市和非上市股票投资的限制,解除或放松对金融衍生工具创新的限制等:(3)强化维护金融安全的监督体系。强化金融机构业务的公开性和透明性。要求金融机构公开不良债权数额和详细的资产负债表,使金融机构的会计实践和标准合乎国际惯例。建立直属于内阁的金融监督厅,把金融监督职能从大藏省分离出来;(4)加强日本银行的独立性。参考:王洛林等著:《90年代的日本宏观经济和结构改革》,《日本金融考察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第332页。
    ②金融监督厅在日本总理府直接管辖下,负责对大多数金融机构的监管。大藏省负责金融制度方面的宏观决策、检查金融企业财务制度、监管存款保险机构等。
    ③从1998年12月日本金融再生委员会的成立,到2001年形成以金融厅为核心、独立的中央银行和存款保险机构共同参与的新的金融监管体制基本框架,其间日本经历了较为复杂的金融监管行政体制改革,具体细节可以参考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课题组所著的研究报告——《两大因素导致日本免受金融危机重创》,载于《中国证券报》2009年10月13日第A08版。
    ① Hideyuki Aizawa, Statement on Financial Policy for the Finance Committee, House of Representatives, http://www.fsa.go.jp/frc/infoe/ie004.html
    ②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课题组:《两大因素导致日本免受金融危机重创》,《中国证券报》2009年10月13日第A08版。
    ③ Goldin, Claudia and Gary D. Libecap (1994) The regulated economy:a historical approach to political economy, 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P1.
    ①林毅夫:《关于制度变迁的经济学理论:诱致性变迁与强制性变迁》,载于科斯、诺斯等著:《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产权学派与新制度学派译文集》,刘守英等译,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74页。
    ②需要明确的是,任何制度变迁都是动态的,以孤立、静止、停留在某一时点的视野来区分诱致性和强制性制度变迁,就难以反映出制度变迁内在的演进性。保险监管制度具有混合变迁性,常常是基于诱致性经营制度变迁引致的强制性监管制度变迁。
    ③尹振涛:《经济史学研究范式探索——兼评杜恂诚《金融制度变迁史的中外比较>》,《中国经济史研究》2008年第4期
    ①道格拉斯·C·诺思:《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陈郁、罗华平等译,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06页。
    ②傅安平:《寿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55页。
    ③科斯、诺斯等:《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产权学派与新制度学派译文集》,刘守英等译.上海三 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74页。
    ①科斯、诺斯等:《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产权学派与新制度学派译文集》,刘守英等译,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97页。
    ① Alan Watson. The Evolution of Western Private Law. The Johns Hopkings University Press(2001), p.264.
    ①王伯琦:《民法总则》,台北“国立”编译馆1963年版,第18页。
    ①所谓“保险监管制度”,是政府及其监管部门依据国家有关基本法律制定的相关法律、法规、条例和政策,并据此对保险市场各个层面进行监督和管理所形成的一系列制度体系的总称。徐徐:《中国有效保险监管制度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6页。
    ②道格拉斯·C·诺斯:《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陈郁、罗华平等译,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25页。
    ③ Richard E. Kihlstrom和Alvim E. Roth通过构建保险市场模型,证明政府监管能够极大节约交易成本,提高保险市场的交易效率,这也论证了保险监管制度存在的合理性。参考:Richard E. Kihlstrom and Alvin E. Roth. Risk aversion and the negotiation of insurance contracts. Journal of risk and insurance 49, pp372-387.1982.
    ④张雪魁:《混沌、不确定性与经济学认识论》,《江汉论坛》2009年第1期,第41页。
    ①王丽珍、李秀芳、郭思文:《中国非寿险业承保利润周期根源探析》,《保险研究》2010年第9期,第21—26页。
    ②林升、陈清、腾忠群:《市场结构与财产险公司承保绩效——来自中国机动车保险市场的经验证据》,保险研究》2010年第4期.第88—93页。
    ③李心愉、李杰:《中国非寿险市场承保周期研究》,《保险研究》2010年第2期,第44—51页。
    ①吴定富:《吴定富主席在全国保险监管工作会议上的总结讲话》,2011年1月12日。
    ②吴定富:《吴定富主席在全国保险监管工作会议上的总结讲话》,2011年1月12日。
    ①高世辑:《混合经济的生命力在于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动态调整》,《比较》第40辑.中信出版社2009年2月第1版,第16页。
    ①达龙·阿西莫格鲁:《2008年的经济危机:对经济学和来自经济学的结构性教训》.《比较》第40辑,中信出版社2009年2月第1版,第7页。
    ①卓志:《人寿保险的经济分析引论》,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年2月版。
    ①重庆保监局课题组:《保险市场退出机制及风险处置探析》,《保险研究实践与探索》,2011年第3期。
    1、[美]丹尼尔·F·史普博:《管制与市场》,余晖、何帆等译,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2、[美]艾伦·加特:《管制、放松与重新管制》,陈雨露等译,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3、[美]巴里·克拉克:《政治经济学——比较的观点》,王询译,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4、[挪威]博尔奇:《保险经济学》,庹国柱等译,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
    5、[德]D.法尼:《保险企业管理学(第三版)》,张庆洪、陆新等译,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6、[美]道格拉斯·C·诺思:《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陈郁、罗华平等译,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7、[美]科斯等著:《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产权学派与新制度学派译文集》,刘守英等译,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8、[美]约翰·肯尼斯·加尔布雷斯:《1929年大崩盘》,沈国华译,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9、[日]青木昌彦:《比较制度分析》,周黎安译,上海远东出版社2001年版。
    10、[美]理查德·波斯纳:《资本主义的失败——○八危机与经济萧条的来临》,沈明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11、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编:《OECD国家的监管政策——从干预主义到监管治理》,陈伟译,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
    12、[比利时/美国]让·勒梅尔:《欧美保险业监管》,袁卫、孟生旺译,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13、[美]约瑟夫·E·斯蒂格利茨:《政府为什么干预经济: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角色》,郑秉文译,中国物资出版社1998年版。
    14、[美]乔治·J·施蒂格勒:《产业组织与政府管制》,潘振民译,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1989年版。
    15、[美]哈威尔·E·杰克逊、小爱德华·L·西蒙斯:《金融监管》,吴志攀等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16、[美]肯尼思·布莱克、哈罗德·斯基珀:《人寿保险》,洪志忠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17、[美]特瑞斯·普寻切特、琼·丝米特、海伦·多平豪斯、詹姆斯·艾:《风险管理与保险》,孙祁祥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8、[英]克恩·亚历山大、拉胡尔·都莫、约翰·伊特威尔:《金融体系的全球治理——系统性风险的国际监管》,赵彦志译,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19、[日]植草益:《微观规制经济学》,朱绍文等译,中国发展出版社1992年版。
    20、[美]理查德·雷恩:《政府与企业——比较视角下的美国政治经济体制》,何俊志译,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21、[美]杰弗里·法兰克尔、彼得·奥萨格:《美国90年代的经济政策》,钱颖一主编,中信出版社2004年版。
    22、[美]约拉姆·巴泽尔:《国家理论——经济权利、法律权利与国家范围》,钱勇、曾咏梅译,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3、[德]柯武刚、史漫飞:《制度经济学》,韩朝华译,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
    24、[美]詹姆士·巴茨、罗斯·莱文、杰瑞德·卡普里奥:《反思银行监管》,黄毅、张晓朴译,中国金融出版社2008年版。
    25、[美]彼得·伯恩斯坦:《与天为敌——风险探索传奇》,毛二万、张顺明译,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26、[美]文森特·奥斯特罗姆:《美国联邦主义》,王建勋译,上海三联书店2003年版。
    27、[美]弗兰克·H.柰特:《风险、不确定性与利润》,安佳译,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
    28、[美]Y.巴泽尔:《产权的经济分析》,费方域、段毅才译,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29、[美]哈罗德·德姆塞茨:《所有权、控制与企业——论经济活动的组织》,段毅才等译,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30、[美]约瑟夫·熊彼特:《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吴良健译,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
    31、[英]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郭大力、王亚南译,商务印书馆1972年版。
    32、[英]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宋韵声译,华夏出版社2005年版。
    33、[美]曼瑟尔·奥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陈郁等译,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34、[美]威廉·伊斯特利:《在增长的迷雾中求索》,姜世明译,中信出版社2005年版。
    35、[日]青木昌彦、奥野正宽、冈崎哲二:《市场的作用,国家的作用》,林家彬等译,中国发展出版社2002年版。
    36、[美]安德烈·施莱弗、罗伯特·维什尼:《掠夺之手——政府病及其治疗》,赵红军译,中信出版社2004年版。
    37、卓志:《保险经营风险防范机制研究》,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38、卓志:《人寿保险的经济分析引论》,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年版。
    39、卓志:《寿险公司资本充足率及其模型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2007年版。
    40、孙蓉:《中国商业保险资源配置论——机制设计与政策分析》,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41、孙蓉:《中国保险业管理战略研究:基于金融混业经营的视角》,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年版。
    42、杨华柏总编、李玉泉、郑勇副主编:《保险业法制年度报告》,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
    43、吕忠梅等:《规范政府之法——政府经济行为的法律规制》,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44、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45、孙祁祥、郑伟:《欧盟保险偿付能力监管标准Ⅱ及对中国的启示》,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
    46、周其仁:《产权与制度变迁——中国改革的经验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47、巴曙松、刑毓静等:《金融危机中的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挑战与改进》,中国金融出版社2010年版。
    48、张红凤:《西方规制经济学的变迁》,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
    49、钱满素:《美国自由主义的历史变迁》,三联书店2006年版。
    50、胡家勇:《政府干预理论研究》,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51、潘伟杰:《制度、制度变迁与政府规制研究》,上海三联书店2005年版。
    52、吴定富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释义》,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年版。
    53、廖岷:《全球金融何处寻找再平衡》,中信出版社2010年版。
    54、魏迎宁主编:《人寿保险费率市场化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年版。
    55、方福前:《公共选择理论——政治的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56、裴光:《中国保险监管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1999年版。
    57、裴光:《中国保险业竞争力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2002年版。
    58、孟龙:《保险监管国际规则述要》,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年版。
    59、傅安平:《寿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60、徐徐:《中国有效保险监管制度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
    61、江生忠:《中国保险产业组织优化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62、李扬、陈文辉主编:《国际保险监管核心原则——理念、规则及中国实践》,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年版。
    63、张慧莲:《证券监管的经济学分析》,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年版。
    64、陈文辉主编:《人身保险市场行为监管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年版。
    65、刘春长:《中国证券市场监管制度及其变迁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2010年版。
    66、程虹:《制度变迁的周期:一个一般理论及其对中国改革的研究》,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67、李克穆主编:《保险业信启、披露研究》,中国则政经济出版社2007年版。
    68、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组织编写:《人身保险法律法规及注解》,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年版。
    69、田光伟:《金融监管中的市场约束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年版。
    70、张维迎:《企业理论与中国企业改革》,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71、周子衡:《金融管制的确立及其变革》,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72、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编:《保险规章制度汇编(2008)》,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年版。
    73、缪艳娟:《企业内部控制研究:制度视角》,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74、粟芳:《中国非寿险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75、李怀珍:《有效银行监管方式研究与实践》,中国金融出版社2007年版。
    76、姚开建:《经济学说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77、钱宁主编:《现代社会福利思想》,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78、孟昭亿主编:《国际保险监管文献汇编.NAIC卷》,中国金融出版社2008年版。
    79、王国军等:《后金融危机时代保险业的风险防范与战略选择》,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
    80、臧慧萍:《美国金融监管制度的历史演进》,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年版。
    81、王非:《银行监管效率:测度方法与增进途径》,中国金融出版社2011年版。
    82、Arrow, KJ., Insurance, risk and allocation, Essays in the Theory of Risk Bearing, North Holland (1970)
    83、Edward L. Glaeser and Andrei Shleifer, The Rise of the Regulatory State, Journal of Economics Literature,2003, vol.41. No.2.
    84、Franks, Stephen M. Schaefer, Michael D. Staunton. The Direct and Compliance Cost of Financial Regulation, Journal of Banking & Finance 21,1998.
    85、Goldin, Claudia and Gary D. Libecap (1994) The regulated economy a historical approach to political economy, 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86、Hideyuki Aizawa, Statement on Financial Policy for the Finance Committee, House of Representatives, http://www.fsa.go.jp/frc/infoe/ie004.html
    87、Katharina Pistor and Chenggang Xu: Incomplete Law — A Conceptual and Analytical Framework and its Application to the Evolution of Financial Market Regulation, http://ssrn.com/abstract_id=310588
    88、Laffort and Martimort.1998. Transaction Costs, Institutional Design and the Separation of Power. European Economics Review 42(3).
    89、Peltzman, S.,1976, Toward a More General Theory of Regulation, 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 Vol.19.
    90、Rothchild, M., and J.E. Stiglitz,1976, "Equilibrium in Competitive Insurance Markets:An Essay on the Economics of Imperfect Information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90, November.
    91、William A. Jordan.1972. Protection, Prior Market Structure and the Effects of Government Regulation. 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 15(1).
    92、William P. Albrecht, Corinne Bronfman. Harold C. Messenheimer Regulatory Regimes:The Interdependence of Rules and Regulatory Structure, http://papers.nber.org/chapters/c8100.pdf?new_window=1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